|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第二个段落是与女王的拜访相连,作为宝石和外来进口的第二个来源。「乌木」(更好的读法是檀香木;参:究竟是什么(见:,以及它在圣殿和宫殿中的用途(11节)依然不详。后者希伯来文字经常的意思是「大道」,不过在这里很不适合。「门的通路」,68台阶(NIV、NRSV、RSV,参GNB),「月台」(REB、NEB)或是「木头板」(JB)都有人主张过,不过在接下来片语的亮光下,可能甚至是另一个乐器的名称!
b. 所罗门和示巴女王、12) 这个女王的名字和身分一直不详,颇耐人寻味。她的王国示巴或是西巴,大概相当于现代的叶门,在古代也以财富闻名,贸易主要以乳香和没药为主(参:。最有可能的是这次的访问乃是带有贸易的使命,不过是面对所罗门和希兰海洋贸易的竞争,尝试保护示巴陆路上的贸易,或是为付出使用通到地中海贸易路线的关税(参14节),仍是不确定的。 这个故事紧紧仿效列王纪,在较晚的故事版本中则有相当的扩张和润饰;相形之下,旧约圣经的记载是「最简短和最简单明了的」。69所增添的流传故事是说到国王和女王之间的联姻,是基于从性关系来理解来到这动词(1节),以及照她一切所要的(12节)这个片语。根据犹太人和衣索匹亚分别的传统,尼布甲尼撒,或是衣索匹亚王朝的建立者米尼立克一世(Meneli祂),就是他们结合所生的后代。无论如何,所罗门时代有一位示巴女王的存在,是完全合理的,因为在主前第八世纪亚述文献提到北方阿拉伯女王,和大约在主前八百年示巴的统治者。70当女王到达之后(1节),圣经的故事是集中在女王所看见和听见的(2~4节),她所说过的(5~8节),和她所做过的事(9节)。她的打算是用难解的话来测试所罗门(1节)。后者有的时候被翻译成「谜语」,并不只是包括一般流行的谜语(参:,乃是旧约圣经中智慧困难的议题,就像是生和死的意义,或是神难以测度的奇妙;「隐秘的事情」,NIV)。LXX希腊文的同义字( ainigma )只是出现一次,在新约圣经,通常是被翻译成「模糊不清的,晦暗的」,代表今生中所能够了解事情的程度。所罗门的智慧是超自然的恩赐(参:,使他能够回应女王所有的问题(2节)。除了他的聪明和解决问题的特质,这个智慧也是实用性和宗教性的。这可以从他所建造的(3节)宫室(house)(REB、NRSV、RSV;「宫殿」,NIV、REB、GNB),和他的行政体系(4节)看出来。这宫室几乎可确定的是指圣殿,因为王室的宫殿(palace)总是分别以此字称之(,,,而「家室」(house)自身就象征圣殿(如,。证明所罗门的智慧项目中,读为燔祭(4节,NIV、NRSV、RSV,参GNB)的译法,只有建立在古圣经翻译版本和(参:,、7)。MT读成「阁楼」,不过大部分的注释家选择稍加修改,译为「台阶,升高」(和合,参NIV附注)。
女王所看见的使她喘不过气来(4节,「为之屏息」,JB;「不知所措」。NIV;诧异得神不守舍,和合),字义上是「在她里面不再有气息 / 魂」。除了,这个片语只有出现在与,每次都用在非以色列人对神所做成的事情感到惊讶。她回神说话的时候,明白她现在相信她所看见的(6节),并且因而称颂神(8节)。希伯来文真的(5节)和相信(6节)两个字是紧密相关的,在这个故事中提供一个重要的主题,不过这个信心是单纯地承认耶和华的伟大(参如:、34~37),或是更为深刻的信心,则无法准确得知。然而这却是「眼见为信」这谚语一个有趣的例子,不是的原则。信心有的时候是相信摆在眼前的证据,就像是耶稣复活的例子(参如:,~29)。71女王的称颂(8节)是重要的,因为它用了典型的历代志写作风格,总结了所罗门的伟大。神的宝座(「国位」,和合)事实上是对于神的国度重要的指述,是历代志中独特的观念,在旧约圣经是罕见的,而且在列王纪中没有类似的记载(参:,,;。神和人的国度之间的相连,标示出所罗门王权的起源和目的。因为神爱以色列人,所罗门才作他们的王,统治他们。就如申命记,爱表达了拣选的观念(参:,,,而历代志作者在这里把他对所罗门的拣选这特殊的关注点(参:,与神因爱拣选以色列这个在历代志罕见的描述综合在一起。有一个平行的叙述,后者的观念环绕在历代志作者的所罗门记载,形成一个神学的支架。所罗门统治的目的是秉公行义。这一对常见的辞汇表达出神的盟约原则(参:,和神所赐的智慧(参:。
不过第12节的翻译有一点不确定,女王肯定带着比她所带来的还要多的东西回去了(NIV、NRSV、RSV),可能是双方礼物交换的结果(REB、GNB,参9节)。 ii. 所罗门的智慧、名声和财富 ,参: a,参:(EVV)=(MT) ,参:a(EVV)=a(MT) ,参: 这是更一般性地总括所罗门的智慧、财富和名声,而他的智慧至少是直接归功于神的(23节)。特别提到他的金子(13~21节)和他超越天下的列王(22~28节)。他各种各类的财富也包括银子(14、20、21、24、27节)、象牙(17、21节)、猿猴(21节,GNB、REB、NEB;后者可能是狒狒,NIV;或是「孔雀」,NRSV、RSV跟随VSS)、香料(24节,参1、9节)、「没药」(24节,RSV;可能是「香膏」,REB、NEB,或是军械,和合、NIV、GNB、JB)、骡子(24节)、马匹和战车(24、25、28节,现中),和香柏木(27节)。 a. 所罗门的金子 所罗门每年金子的收入(13~14节),以现代的标准来说似乎是非比寻常,不过在古代世界当中,却不算离谱。72虽然没有提出总共的数目,不过六百六十六他连得(等于将近二十二公吨),可能是每年进贡和贸易的收入。73特别提到用金子装饰大小挡牌(15~16节;参:,一个象牙的宝座(17~19节),和各种各类的器皿(20节)。这些盾牌保存在军械库,就是利巴嫩的林宫(参:。74作盾牌的金子所用的重量在MT没有特别提到,正常的意思暗示为舍客勒(大部分英文译本亦是)。NIV,却是作比加(bekas)或者半个舍客勒,尝试与「三个弥那」协调。弥那的价值是五十或一百个舍客勒不太清楚,所以宁可小心处理。这独特的宝座,可能是木头做成、用象牙镶嵌,有一个金子的脚凳(18节),不过(MT)有一个「圆顶」或可能是「一个牛头」(LXX)。对这些差异最简单的解决方法,乃是接受列王纪和历代志分别注重这个特殊宝座的不同部分。75列国(19节)可能应该被了解成「国王」,抽象的字词被当作具体的用法,一如。76没有一物是用银子做成的(20节,NIV),是没有在MT的加添片语,所以应该被删除。贸易的船只(21节,参GNB)比起更为字义的「行到他施的船只」(JB;参NRSV、RSV、REB、NEB),是较合宜的翻译。他施可能就是西班牙的Tartessus,只是单纯意指遥远的地方,就像是早期欧洲探险的「印度」(参:一样。
b. 所罗门国际上的卓越 这个段落以地上列王(吕译)作为开始(22、23节),以所有的王(26节,现中)为中心,而以所有的国家做退出(28节,「各国」,和合)。这段落汇集了各种类型的因素:第25~28节部分是重复,而第25~26节是包括从分散的叙述。如此广为传播的名声不是偶然的,而确定被认为是神对大卫王朝的盟约祝福(参:。这也是其他对神维持忠心的君王所享有的(如:;,。 在古代近东马匹与金子和象牙一样是财富的象征,而只有藉由所罗门的父亲才被引入以色列。第25节中,马棚、马、战车的数目与那些平行经节比较之下,;,显示经文转抄上的混淆。虽然要完全确定是不可能的,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是由乌加列习俗三匹马对一辆战车,以及容许繁殖和训练的类推,来考虑一千四百辆战车;和一万两千匹马(NIV、REB、NEB;而不是「马兵」,和合、RSV)。在这个上下文,四千个马棚应该比的「四万个」更合理(MT,。有两个更进一步的例子在第25~26节,其中历代志都保存比列王纪还要好的经文。学者一致认为安置(25节,「驻扎」,NRSV、RSV)这个动词胜于有缺陷的对等动词,而在非利士地之前有个翻译为到的原文字,在却被省略。至于「桑树」(27节,GNB;参REB、NEB),见对马匹贸易上更进一步的说明。 iii. 对所罗门的结语 ,参: 这个段落仿效列王纪和历代志中,王室统治总结公式的标准模式(大卫,参:。它所包括的叙述牵涉到君王统治的长短(30节)、埋葬的地方、继承人的名字(31节),和更进一步资料的来源(29节)。只有最后一项与有显著的差异。自始至终(「从开始到退出」,JB、NRSV、RSV、REB、NEB)是一个典型历代志的表达,而在列王纪里找不到(参:;,。先知的来源(29节,参:最有可能是指列王纪,或者可能是列王纪内的先知记载。拿单的贡献是来自,亚希雅是来自,而易多传统上被认为是无名的先知(参:,。历代志作者维持对于先知强烈的兴趣,确定所罗门的记载是建立在神代言人的话语上面(参:。 67A. Flinder, Secrets of the Bible Seas: An Underwater Archaeologist in the Holy Land (London: Severn House, 1985), pp. 42~82; idem , 'Is this Solomon's seaport?', 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 15/4, 1989, pp. 30~43. 68这个主张是基于亚述的类似语,参D. Dorsey, 'Another peculiar term in the Book of Chronicles: מְסִלָּה〈希伯来文〉, "Highway"?' Jewish Quarterly Review 75, 1984~5, pp. 385~391. based on Assyrian analogies. 69E. Ullendorff, Ethiopia and the Bible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p. 132. 70更完全的详情,见前书131~145页。 71第7节读成「你的妻子」(RSV、REB、NEB),是根据古圣经翻译版本,但是不如「你的人」」(NIV,建立在MT和,参NRSV、GNB)。它并不是与「你的仆人 / 官员」为反复同义字,因为前者更一般性,而后者更准确。 72A. R. Millard, 'Solomon in all his glory', Vox Evangelica 12, 1981, pp. 5~18.73「收入」(NIV)或「通行费」(REB、NEB)或「税收」(GNB)都一定要稍微更动MT经文(「人」)。
74这阶段中各种类型盾牌的图解阐释,主要是亚述的范例,见 Y. Yadin, The Art of Warfare in Biblical Lands (London: Weidenfield & Nicolson, 1963), pp. 13~15, 295, 360ff. 75「脚凳」的翻译,参W. G. E. Watson, 'Archaic elements in the language of Chronicles', Bib , 53, 1972, p. 194. 76同上,204页。【】「示巴女王听见所罗门的名声,就来到耶路撒冷,要用难解的话试问所罗门;跟随她的人甚多,又有骆驼驮着香料、宝石,和许多金子。她来见了所罗门,就把心里所有的对所罗门都说出来。」
“示巴女王”。参看的脚注。“难解的话”。即谜语。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本章所记示巴女王访问所罗门的事,与差不多一样,只有若干字句上的变动,例如6节用“大智慧”,《王上》只用“智慧”,8节多了“为耶和华你的神作王”数字。可以反映作者写作本书的一贯态度。参《王上》10章的注解。
――《启导本圣经注释》
「又有骆驼?着...... 」:古代以色列与东方的贸易,除经水路通航红海和印度洋外,又有陆路商队以骆驼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越过沙漠、绕过阿拉伯半岛的南端,沿红海北上而达以旬迦别,然后分为三路,北往以色列,中达迦萨,南抵埃及。
「香料」:原产自今日的南洋群岛。有证据显示古代的腓尼基人早已远航至此。
――《串珠圣经注释》
示巴女王: 示巴女王访问所罗门的目的大体推测为以下三点:①想亲眼确认传闻中的所罗门的智慧(5-6 )(1-4节 );②爱慕神的智慧,并想求得神的公义;③建立两国的商贸关系。当时所罗门通过红海沿岸的以旬迦别港口,以红海和阿拉伯半岛为中心进行非常活跃的贸易活动(8:17,,10:11,20-28 ),而示巴又是一个出口大量的金、香料、珠宝的国家,,。因此,示巴女王必想与以色列建立贸易关系,利用所罗门的南阿拉伯地区的贸易圈,达到商业的目的。
――《圣经精读本》
●「示巴」:字义是「七」或「誓约」,一般认为示巴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南角,可能是位于也门。距离耶路撒冷2250公里左右,要几周才能到达。公元前900-450年是一个商业兴盛的王国。
◎此处的「示巴女王」没有名字,但是亚述的文献显示公元前第七、八世纪,阿拉伯曾有五个女王执政。因此此处的记载就很可能是真实,而非杜撰的。 ●「难解的话」:「谜语」、「令人困惑的谚语或问题」。 ●「试问」:「试验」、「证明」。 ●「香料」:SH 1314,这种香料盛产于阿拉伯的西南面。――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所罗门在以旬迦别展开红海的贸易之后,跟示巴就有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而此处示巴女王用骆驼队带礼物过来,大概表示示巴是以陆路贸易为主的商业管道。因此此处示巴女王来,可能还有商业与政治相关的意图。
◎如果示巴与以色列以往没有接触,而这次是要谈贸易合作的事宜,这样示巴女王出一些难题来了解一下未来贸易伙伴的智慧、人品也是正常的。送的礼物、带的人数,也要显示出贸易伙伴的诚意与实力。――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示巴】
学者对示巴地点的看法大都是阿拉伯半岛的西南角(可能是也门 )。这地点十分接近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商道,红海的航运又使之与非洲和印度发生联系。早在主前第二千年纪中叶,示巴已经和叙利亚─巴勒斯坦有接触。所罗门在亚喀巴湾的贸易中心兼海港以旬迦别所带来的竞争,可能对示巴的骆驼商队构成威胁。这地区的统治者想要和这个日益强大的商业强国建立友好关系,是很自然的事。圣经没有提到这位女王的名字,但亚述在主前第一千年纪初叶与阿拉伯的接触,也是经常要与手握大权的女王打交道。她可能是女王,也可能是王后,受丈夫所派主持这个重要的外交使命。一千四百哩长的旅程,需要多个星期的跋涉才能走完。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考问智慧】
较量智慧是古代近东文学的常见题材。它在巴比伦文学中以寓言的形式出现,以动物或植物为竞争者。即使是苏美时代的文学,已经反映了辩论的竞赛,其目的是较量哪一方最有智慧。君王具有智慧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这是成为君王的自然现象,但通常亦归助于神明的赐与。亚述巴尼帕不但夸耀自己的学识和智慧,更夸耀自己的专门技能,和与学者辩论的能力。他把赐下丰富智慧的功劳,归给神祇沙马士和阿达德。智慧的证据包括重建城市和庙宇,发展未用之地,筑造水利工程,督导宗教礼仪的奉行。这些行动大部分可被视作敬虔的表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示巴女王的朝觐:示巴乃阿拉伯半岛南端的国家,所罗门发展红海航运必定是与东方国家的贸易有关。示巴女王大抵是从来往的商贾使节口中听闻以色列王的智慧,因而生出访问之心。有关注释请。
――《串珠圣经注释》
【】
所罗门的繁荣与富贵: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第一部的总结,从内容上概括了王上10和11章,王上10章内容基本上全部引用。本文省略了所罗门统治晚期出现的偶像崇拜和他的失政所引起的大敌判乱,这是两位作者在历史观上的差异所造成的。本书的作者集中描述所罗门王朝的富贵与繁荣(1-28节 ),对他的失政和宗教的堕落只字不提,直接以他的死来结束,所罗门王朝预表着将来荣耀的弥赛亚国度。本章包括以下内容:①示巴女王晋见(1-12节 ) :重点刻画了所罗门闻名四海的卓越的智慧和名声;②所罗门王朝的富贵与繁荣(13-28节 ):用金子(17-20节 )、礼物(14-24-28节 )、军备(15-16-25节 )等具体的事物做了描述;③所罗门寿终及其子罗波安继位(29-31节 ) :举世无双的帝王所罗门的死意味着南北王朝分裂历史拉开序幕。
――《圣经精读本》
【】
「所罗门将她所问的都答上了,没有一句不明白、不能答的。」
●「答上」:SH 5046,「声明」、「让人知道」、「说明」。 ●「明白」:原文是「隐藏」。 ●「没有一句不明白、不能答的」:「没有一件太隐秘是王不能给她解说的」(吕振中译本 ),或者是「没有一件是王隐藏不为她解说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示巴女王见所罗门的智慧和他所建造的宫室、」
所罗门的智慧: 耶稣曾对文士和法利赛人说过“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个世界的罪,因为她从地极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慧话”。此处的智慧话应理解为神的智慧与公义。因为耶稣所拥有的神的智慧比所罗门丰富,但当时的犹太人却拒绝接受耶稣,耶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说了上述一段话。
――《圣经精读本》
【】「席上的珍馐美味、群臣分列而坐、仆人两旁侍立,以及他们的衣服装饰、酒政,和酒政的衣服装饰,又见他上耶和华殿的台阶,就诧异得神不守舍,」
台阶。希伯来语是`aliyyah(“屋顶的房间” )。但也可以是`olah,如。`olah可译为“燔祭”。因为`olah 的直译是“上升的东西”。有人认为可能指一个通道,让国王从王宫直通圣殿,。
――《SDA圣经注释》
“他上耶和华殿的台阶”。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他上耶和华殿的台阶」:原文只有一字,意思与「上升」有关,可指:
1献祭时的烟雾,故解作「燔祭」;
2圣殿的梯级;
3王进圣殿礼拜时的仪仗行列。
――《串珠圣经注释》
●「珍馐美味」:原文是「食物」。不过我们可以想象这不会是平常的饮食。
●「台阶」:原文可以指「阶梯」或「燔祭」。此处选「燔祭」应该是比较妥当。 ●「诧异得神不守舍」:原文是「她的灵不在她里面」。――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席上的珍馐美味】
表现极端财富的方法之一,是御桌之上所展示之食物的数量和种类。能够与王同席是个殊荣,可以同时招待的人数则是其权力的表现。这宴会更在人间与美索不达米亚史诗(如《亚达帕的故事》 )之中经常出现的神明筵席对应。泥版所保存的众多古代菜谱,足证古代近东的御宴所供奉的是款式繁多而精美的高级菜肴。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群臣分列而坐】
所罗门政府的大小和他王者的权势,从定期与他同席之人的数目就能估计出来。再者能够长期供养这些人,也是王国富足的表现,以及四百名亚舍拉的先知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仆人和酒政】
所罗门侍从之多,其官服之华丽,鲜明地向示巴女王和一切人等证明了他的富强。并且显示与以扈从人数多寡来衡量势力的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宫廷相比,所罗门亦毫不逊色。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对王说:“我在本国里所听见论到你的事和你的智慧实在是真的!」
【】所罗门名声远扬,不是因为他个人的业绩突出,而是通过他为耶和华的名所建造的殿被外邦人所熟知的。可见,当我们首先敬仰神时,神会让我们得荣耀。
――《圣经精读本》
【】「我先不信那些话,及至我来亲眼见了,才知道你的大智慧;人所告诉我的,还不到一半;你的实迹越过我所听见的名声。」
【】「你的群臣、你的仆人常侍立在你面前听你智慧的话是有福的。」
●「有福的」:原文是放在句子最前面,作为强调用,意思是「幸福」、「福气」的感叹语。翻译成「福气啦!你的人,福气啦!你的仆人」。 ●「你的群臣」:原文是「你的人」,这个「人」是阳性复数型态,所以翻译为「群臣」。――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示巴女王不只由所罗门的言论,更由他的建筑、食物、文化、管理(群臣分列而坐 仆人两旁侍立 )、信仰里面看到神给所罗门的智慧。我们的信仰生活是否太过重视信息、祷告,而忽略了文化、管理、行政方面的素养?以致别人没办法由我们的生命中看到神的生命? ◎其实金钱、学问等单方面的突破很容易,通常只要努力即可。但是生命全面的健全、有条有理,让人看出神的同在,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有些学者认为示巴女王归信了神,并与所罗门一同深入探讨宗教问题。是否如此,圣经上并没有记载。但从本文可以推断,她确实与其他外邦人不同,有着比较完整的独一神的信仰观。
――《圣经精读本》
【】「耶和华你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他喜悦你,使你坐他的国位,为耶和华你的神作王;因为你的神爱以色列人,要永远坚立他们,所以立你作他们的王,使你秉公行义。”」
神是应当称颂的。见注释。所罗门讲述了他智慧,平安和兴旺的诀窍以后,示巴女王就称颂神,而没有称颂国王。如果所罗门一直坚持忠于神,他就会继续发挥向善的影响力,引导许多本来不认识神的人归荣耀给神。有光从耶路撒冷照耀全地,使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从黑暗走向光明。
神爱以色列人。示巴女王通过所罗门的见证,了解到神爱祂的子民。所罗门无疑告诉女王神奇妙恩待以色列人的历史。她回国时,对以色列神的伟大留下深刻的印象。
――《SDA圣经注释》
「坐他的国位,为耶和华你的神作王」:表示以色列王的君权及国位都属于神。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你的神是应当称颂的」:这应该只是外交辞令,承认以色列的国神能力很强大,跟 王上 5:7 推罗的希兰王用法一样。
◎「使你秉公行义」:可以看出示巴女王认为当时所罗门的王朝是神为了「行公平正义」设立的。这就显示当时所罗门王朝还尚未严重的堕落,也显示「行公平正义」是示巴女王观看所罗门的统治是否得宜的关键。不过这也是对所罗门的警告,当他不再行公平正义时,他的能力也就成了虚幻。――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于是示巴女王将一百二十他连得金子和宝石,与极多的香料送给所罗门王;她送给王的香料,以后再没有这样的。」
礼物总数约有金子十四万四千安士(4.5吨或4公吨 )。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一百二十他连得」:约4080公斤,约等于2.2亿美金(以黄金每盎司1700美元计算 )。
●「以后奉来的」不再有这样多:不一定是指示巴女王以后再给的,有可能指以后其他国家给的香料。――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一百二十他连得金子】
示巴女王所带来的礼物,包括了重量几达八千磅(四吨 )的金子。这么大的数目形容为朝贡,或建立合伙生意关系的股份可能更加贴切。按照,得自推罗王希兰的也是同样的数量。有关金子数量的资料,可参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香料】
示巴应该是座落于运输乳香和没药的主要商道之上,在价格上两者都可与黄金相提并论。香料贸易的证据,可见于描绘女法老哈苏雪远征埃及南部之鹏特(Punt )的代尔巴哈里(Deir el-Bahari )浮雕上。此外,香油、香剂、药用或熏尸用的物品,也是循这些商道运输。对君王的宝库而言,这是最合宜不过的礼物。有关乳香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的注释。有关香料的进一步资料,则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宝石】
在米吉多、基色、以旬迦别的挖掘发现了大量的宝石贮藏,其中包括了红玉髓、玛瑙、条纹大理岩。雕刻为印章或首饰的宝石则在腓尼基的遗址,以及乌加列、比布罗斯出土;并且很多遗址都发现了块滑石(steatite )或釉陶(faience )制造的埃及圣甲虫。古代近东的人相信石头(包括各种宝石 )具有驱邪的价值,能够保佑人不受灵界势力之害。主前七世纪的一本亚述手册记载了一系列的石头及其「功效」──从转离神明的怒气到避免偏头痛都有。某个祭礼文献又列出了十二种宝石和准宝石,可以用来制造护身符,当作项链穿戴。此外形貌特殊的非宝石,亦因为可以用来拼砌马赛克镶嵌画而备受珍视。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希兰的仆人和所罗门的仆人从俄斐运了金子来,也运了檀香木(或作乌木 下同 )和宝石来。」
希兰的仆人。的相应记载:“希兰的船只”。
从俄斐运了金子来。见注释。
――《SDA圣经注释》
“檀香木”。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檀香木: 檀香木是推罗王希兰和所罗门的仆人从俄斐运金子时买回来的很珍贵的木料,用来雕刻或烧香。所罗门用这些木料打造了王宫作台和琴瑟(11节 )。
――《圣经精读本》
【】「王用檀香木为耶和华殿和王宫做台,又为歌唱的人做琴瑟;犹大地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
檀香木。现在无法完全确定其树种。
台。希伯来语mesilloth(“道路” )。相应的是mis`ad,“栏杆”。也许这里也应如此理解。――《SDA圣经注释》
檀香木可能是红色光滑的紫檀木,加工后木质有光泽、木纹细腻,非常贵重。
――《灵修版圣经注释》
◎ 10:11-12 可能是一个补述,因为提及示巴女王给的香料空前绝后,就让作者想到希兰王给的檀香木之数量或质量也是空前绝后。
●「檀香木」:这应该是黎巴嫩与俄斐都生产的一种木头。代下 2:8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琴瑟】
很多种木材都能制造琴瑟,但木材不同,音质也有分别。米吉多出土的一块象牙牌匾(主前十二世纪 )和钱币上有瑟的图画。很多地方都有琴的踪迹,包括兰塞二世年间(主前十三世纪 )埃及一个盲人琴师的浮雕。有关琴瑟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所罗门王按示巴女王所带来的,还她礼物,另外照她一切所要所求的,都送给她。于是女王和她臣仆转回本国去了。」
所罗门得到示巴女王的丰盛的礼品(1-9节 ),并照她一切所要所求的向她送礼。古代在近东地区,收外国使节所赠的礼品后用同一档次的礼品还礼是普遍的惯例。
――《圣经精读本》
【】「所罗门每年所得的金子共有六百六十六他连得,」
六百六十六。见注释对这个数字的估计。第13-28节记录所罗门的收入,财富,外贸和车马。相应记录见;4:26。
――《SDA圣经注释》
“六百六十六他连得”。约七十九万九千二百安士(25吨或22.7公吨 )。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所罗门每年所得的金子: 有人认为这些收入是以色列百姓缴纳的税,但是理解为陆路、海上贸易收入(21-28节 ),君王所有的田园收入,外国使节所赠的礼品(23-24节 ),被征服国家进贡的贡品(14节 )等综合收入比较妥当。LB支持这一观点,因此在“所罗门所得的金子”句前加了一句“从阿拉伯王和其他君王征收的”,从而明确指出了所罗门的收入中包括了贸易收入。所罗门拥有的巨大财富,是早在统治初期神在基遍邱坛与之立下的盐约(1:12)的成就。所罗门享受着如此富饶的物质生活,却叹道“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他告诉我们,人的最终的满足来自神所赐予的灵魂的平安。
――《圣经精读本》
●「六百六十六他连得」:约22644公斤,约等于12.4亿美金(以黄金每盎司1700美元计算 )。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金子六百六十六他连得】
这是惊人的数量,约等于二十五吨黄金。参考亚述年表中的贡品总目,大概是对照的法子之一(圣经说西拿基立向希西家索取三十他连得〔几乎一吨〕金子 )。这数字显示所罗门具有庞大的贸易网,其入息远超大部分国家,。有关金子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这一段乃根据所写,可参《王上》有关各注。本章略去《王上》紧接10章后所记所罗门宠爱外邦女子和内患等有损令誉、导致国家分裂的事。一个完全遵行神旨意的王,是不应该有此违背律法行为的,。参注。
――《启导本圣经注释》
概述所罗门的财富:注。
――《串珠圣经注释》
【】「另外还有商人所进的金子,并且阿拉伯诸王与属国的省长都带金银给所罗门。」
商人。原文有两个词并列使用。第一个词希伯来语为'anshe hattarim,。Tarim 的词根是tur,意思是“找出”、“探出”、“探测”,可能指寻找商机的商人。第二个“商人”源于词根“四处旅行”。――《SDA圣经注释》
“商人”指商旅。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属国的省长」:原文是「当地的省长」,可能是指阿拉伯的省长而非以色列的省长。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所罗门王用锤出来的金子打成挡牌二百面,每面用金子六百舍客勒;」
挡牌。希伯来语是sinnah(大盾牌 。
六百舍客勒。约6.8公斤。金盾不可能用在战场上防身,而是为了炫耀。古代的东方广泛使用黄金来炫耀。吾珥王有一个黄金的头盔。埃及王室的棺材是用黄金制造的。
――《SDA圣经注释》
●「锤出来的金子」:这用语在圣经中只用于描述所罗门制造的盾牌与挡牌,这些器具应该是用于重要典
礼中上且有展示所罗门财富的作用。「锤出来的金子」可能是指「金子的薄片」。 ●「挡牌」:「大盾牌」,指能够遮蔽全身的长方形盾牌。 ●「六百舍客勒」:6.8公斤。不过原文仅有「六百」。舍客勒是一个推测,因为舍客勒是最普通的重量单位。――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挡牌”。参看的脚注。“利巴嫩林宫”。参看至12节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金盾牌】
这五百个「锤出来的金子」(这用语在圣经中只限于描述这些盾牌 )制造的挡牌和盾牌是专为在典礼中使用而设,它又有展示所罗门财富的作用。挡牌的重量是七磅半,盾牌则含有三又四分之三磅的金子。,示撒劫掠耶路撒冷的史事曾经提到过这些盾牌,又提到制造铜盾牌取代它们(很明显是经济状况改变的表示 距离以色列的「黄金时代」更是远了一步 )。考古学家的挖掘提供了好些在仪式中供展示用的兵器(如在吾珥出土的金刀和金斧 )。古代近东的文物只有铜制的盾牌,金制的则至今未曾发现。但撒珥根二世在乌拉尔图所掠对象的总目,却包括了六个金盾牌,每个的重量据称超过五十磅。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又用锤出来的金子打成盾牌三百面,每面用金子三百舍客勒,都放在黎巴嫩林宫里。」
盾牌。希伯来语是maginnim,显然小于挡牌(sinnah 第15节 )。有人认为王室卫队后来有500人,因为提到过五名“百夫长”。他们是王室卫队的官长。,9,10暗示卫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200人,另一部分是300人,其中有三组称为“安息日进班的”,两组称为“安息日出班的”。如果这种推理是正确的,那么200张“挡牌”和300张“盾牌”,就是在隆重场合由王室卫队所携带的。据说在重大场合,所罗门的私人卫队由60人组成,如在国王的轿子显赫地抬过耶路撒冷街道的时候。
三百舍客勒。约为3.4公斤。
林宫。金盾显然一般不常用,通常挂在黎巴嫩的林宫里。
――《SDA圣经注释》
【】「王用象牙制造一个大宝座,用精金包裹。」
【宝座】所罗门辉煌的宝座至少在材料和结构上,足与腓尼基媲美。塞浦路斯的萨拉米斯(Salamis )第七十九号古墓出土的主前八世纪象牙宝座,是例子之一。按照腓尼基王阿希兰石棺的雕刻,他所坐之宝座两旁为有翼的狮子。
描绘西拿基立攻掠拉吉(主前701年 )的浮雕中,更包括了几个盛饰的宝座。正如乌加列的《巴力史诗》所形容的一样,所罗门的宝座也是高举于一切之上,显示他大有权势的地位。他的金脚凳在乌加列也有对应的例证。其意思是只有王才能悠闲地坐下,他的威信和全地惟他是属,使他一无所惧(有关约柜为耶和华脚凳的讨论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所罗门王宫的富丽堂皇: 所罗门把对内的租税收入(14节 )和对外与俄斐、他施、埃及之间的贸易收入(10-12-28节 )都投入到了王宫的装饰中。所罗门宫殿的富丽堂皇一方面显示出所罗门王朝的繁荣,同时预示了新耶路撒冷的荣光。
――《圣经精读本》
【】「宝座有六层台阶,又有金脚凳,与宝座相连。宝座两旁有扶手,靠近扶手有两个狮子站立。」
扶手。可能指宝座两边的扶手,由狮子所支撑。――《SDA圣经注释》
「金脚凳」:作者可能是基于宗教背景的缘故,以此代替的「后背是圆的(或牛的像 )」一语。
――《串珠圣经注释》
【】「六层台阶上有十二个狮子站立,每层有两个: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在列国中没有这样做的。」
【】「所罗门王一切的饮器都是金的,黎巴嫩林宫里的一切器皿都是精金的。所罗门年间,银子算不了什么。」
宫里的一切器皿。黎巴嫩林宫里有这样的器皿,使一些人认为这座宫殿是用来举行宴会的。关于这座宫殿,见注释。
银子算不了什么。参第27节。――《SDA圣经注释》
【利巴嫩林宫】有关这王宫的形容,可参看:的注释。金盾牌在此展示(15~16节 ),其他较实用的兵器又储藏于此,显示这宫殿兼具君王住宅和军火库的双重功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因为王的船只与希兰的仆人一同往他施去;他施船只三年一次装载金、银、象牙、猿猴、孔雀回来。」
他施。见相关句子“王有他施船只”的注释。――《SDA圣经注释》
「他施船只」:注。
――《串珠圣经注释》
●「他施」:字义是「黄色的碧玉」,一般认为是指「西班牙」。
●「船只」:「舰队」。 ●「他施船只」:指的应该是「能够航行到他施的船只」,而并非是「他施造的船」或「他施拥有的船」。这是一种古代的大型商船。 ●「象牙」:此字圣经中仅出现于所罗门的贸易所得,与 10:18的象牙是不一样的用字。有人认为是希伯来文的外来语音译。 ●「猿猴」:此字圣经中仅出现于所罗门的贸易所得,有人认为希伯来文的外来语音译。 ●「孔雀」:可能是指孔雀或狒狒、猩猩。此字圣经中仅出现于所罗门的贸易所得,有人认为是希伯来文的外来语音译。――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船只】
这种称为他施船只的大型货船,似乎是红海和阿拉伯沿岸贸易所用的某种船只。历代志在此描述这些船只的目的地是他施,,其位置大概在地中海西部 可能是迦太基或西班牙西南部 )。这些船只能够大为扩展所罗门的贸易联系,并且暗示他和腓尼基人可能在商业上有更广泛的合作。有关船只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象牙、猿猴、孔雀】
所罗门的通商企业不但带来了大量的金子,更从远方将奢侈品运来以色列。「象牙、猿猴、孔雀」只在本段出现,在希伯来语中大概是与外语谐音的借词。例如学者不能肯定第三个字眼应该译作「狒狒」(NIV )还是「孔雀」(和合本 )。主前十一世纪至十世纪的亚述君王亦喜爱夸耀自己所收集的珍禽异兽,猿猴更是经常被特别提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所罗门王的财宝与智慧胜过天下的列王。」
◎可见当时的海上商业可以为国家带来众多的收入,让所罗门的财富累积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今日的商业,也可能为我们带来大量的财富,但是我们是否善用这些财富呢?【】「普天下的王都求见所罗门,要听神赐给他智慧的话。」
●「神赐给他智慧的话」:指「所罗门的智慧是神赐给他的心的」,所罗门等于是神智慧的出口。――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他们各带贡物,就是金器、银器、衣服、军械、香料、骡马,每年有一定之例。」
●「贡物」:「礼物」、「赠品」、「贡物」。 ●「每年有一定之例」:原文是「年年有一定的数量」、「年年有这些事」。意思不是那些王年年进贡,而是那些君王带礼物来听智慧的事情年年都发生,而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 ◎神给所罗门的智慧,居然能够为所罗门带来可见的经济利益。我们朋友之间互相馈赠礼物在所难免,但礼物收到可以列入收入预算,那是何等的数量啊。――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所罗门有套车的马四千棚,有马兵一万二千,安置在屯车的城邑和耶路撒冷,就是王那里。」
「四千棚」:只作「千四棚」。
――《串珠圣经注释》
●「马兵」:原文是「马」或「骑马者」。通常战车每辆需配置三匹马,两匹拖拉,一匹后备。
◎大卫时代并没有发展骑兵, 撒下 8:4 还记载大卫打败哈大底谢时,也不劫掠马匹,只留下可以拉100辆车的马,其他的马都砍断蹄筋。到了所罗门就预备大量的马车和马匹了。――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屯车的城邑】
战车每辆一般需马三匹,两匹拖拉,一匹后备。三匹马照例同厩,是以一万二千匹马(和合本「马兵」 )和四千马棚正合比例,表示战车马队共有四千辆。然而,按照,所罗门战车共有一千四百辆。这战车数目虽大,却及不上主前八五三年西方列王于夸夸之役迎击亚述时,亚哈所派遣的二千辆战车。主前十三世纪时,赫人及其盟邦集结了二千五百辆战车,在加低斯之役中迎战兰塞二世。本节明显表示所罗门在边境上所派驻的兵力,不但足以保卫国土,更有突击部队能够迅速执行报复性或讨伐性的军事行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所罗门统管诸王,从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边界。」
关于所罗门王国的版图,参看的脚注。这些疆地诸王都向所罗门进贡,但却从来没有归入以色列的版图中,这就好象神在亚伯拉罕之约中应许给他的地一样,要到千禧年的国度才得应验。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所罗门统治时期曾发生过以东王哈达和亚兰人利逊的叛乱,帝国的统治也因此经历了波折,但直到统治末期依然完整地守住了先王大卫征服的领土。在当时所罗门对内进行庞大的土木工程,消耗了大量的国力,尽管如此,之所以能够守住领土,是因为:①所罗门通过与外邦尤其与埃及法老的女儿成婚,拉近了与外邦的关系;②通过国际贸易,不仅发展了经济,还加强了友好合作关系(22-24节 );③修建坚固的城邑,并确保了大规模的军队(25节 8:4-6)。能够把广阔的疆域治理得井井有条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神的约。即,神在中应许赐予亚伯拉罕土地的约,如今在大卫、所罗门的身上得以成就。
――《圣经精读本》
【】「王在耶路撒冷使银子多如石头,香柏木多如高原的桑树。」
【】「有人从埃及和各国为所罗门赶马群来。」
【】「所罗门其余的事,自始至终,不都写在先知拿单的书上和示罗人亚希雅的预言书上,并先见易多论尼八儿子耶罗波安的默示书上吗?」
其余的事。29-31节结束了所罗门统治的记录。还记录了所罗门众多的妻子,他随从外邦的神,神兴起攻击他的对手,以及他王国毁灭的预言。这些事《历代志》没有记载。
不都写在……吗?这里提到若干有关所罗门生平和时代的重要记录。这些资料无疑包含许多没有编入《历代志》等史书的内容。
示罗人亚希雅。关于这位先知的生平事迹,见;14:2-18。
――《SDA圣经注释》
这些是编成历代志的部分原始资料。参看历代志上的简介。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这些是作者写本书时所采用的一部分材料来源。看注。
――《启导本圣经注释》
「拿单」:所罗门统治下早期的先知(见王上1章 )。
「示罗人亚希雅」:晚期的先知。
「先见易多」:有人以为即的那位神人。
――《串珠圣经注释》
【 历代志下没提到所罗门的晚年,他的晚年──】
所罗门晚年偏离神,使举国敬拜偶像。他其余的事迹,请 11章43节。
――《灵修版圣经注释》
【史料】
总结所罗门统治的对应经文,记于(有关王室年表的资料 可参看该处经文的注释 )。然而历代志所列的数据源尚且包括了两位与所罗门同时代之人的著作。他们是先知拿单和亚希雅。先见易多的默示书是第三个史料,所指的可能是。
援引这些书卷的目的,一方面是显示历代志的著作是基于多个书面和口头的史料,另一方面是作者为有意的读者,指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角度。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总结:作者在总结所罗门生平事迹时采用了他对先王大卫的做法,表明所罗门已完成了立约的要求,并有三位先知可为此作见证。
――《串珠圣经注释》
【】「所罗门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共四十年。」
看,42注。
――《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色列众人」:原文是「全以色列」。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所罗门于B.C.970登基,B.C.930结束了他的统治生涯后,葬在了他父大卫城里。作者省略了在所罗门统治后期发生的偶像崇拜、附属国叛乱和罗波安的叛逆,直接描述了罗波安的即位。暗示了神的救赎史将通过罗波安所继承的南犹大继续延续。
――《圣经精读本》
【】「所罗门与他列祖同睡,葬在他父大卫城里。他儿子罗波安接续他作王。」
●「罗波安」:字义是「已变大的人」。 ◎所罗门去世的时候大约六十岁,说起来不算是很长寿,似乎也显示神对他的行为不甚喜悦。 王上 3:14 大卫死时估计约七十几岁。――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 9章 )】
5示巴女王因听闻所罗门的智慧,以及其他有关以色列国的荣耀丰富,受了吸引,要来亲自看看。在你的心目中,一位值得钦佩的人,应有怎样的形像和质素?你是否也拥有美好的生命,以致吸引别人主动到来呢?
6示巴女王亲自听见和看见所罗门王一切的表现,就「诧异得神不守舍」(9:4),又赞美所罗门王的神。试思想一下你自己和教会的一切表现,是否也有同样的美善,使来到教会的人赞叹而归荣耀于神?
79:13-28描述所罗门的丰富,表明神确实的照应许赐福给他。神也应许过要赐的儿女和整体教会有丰盛的生命,,今天,你自己和一般教会是否已领受了神丰富的祝福?如果没有,又是什么原因呢?。
──《串珠圣经注释》
【「她要用难解的话试问所罗门。」】
示巴女王找得正合适,因为所罗门的智慧超过世上所有的君王。他可将神的智慧从心中说出,你可以用难解的话问主,祂必所罗门更大。在祂有一切丰富与智慧,祂也成为我们的智慧,在祂光照的接触,黑暗的困惑必迎刃而解。祂的话虽是我们耳朵不能听见,但是等候祂的,可以感觉与思想体验。
她来得也有合宜的态度,她带来不少黄金宝石与香料。我们既从主领受,也必愿献上。这是双方面的,我们得着祂丰富无穷的恩典,就要将万事当作有损的,以得着基督为至宝,只要得着基督,其他有什么价值呢?
祂来终于得着正当的结论。王答复她所有的问题,她也祝福王的仆人,向神祈福。对我们来说,人生充满着许多的困惑,我们无法找到解决的方法,甚至我们用尽心力也是徒劳的。但是基督在那里,祂有完善的全盘计划,每个谜祂都可解决,我们总要耐心等候,任何死结祂都会解开。我们心中得蒙光照,像示巴女王一般,欢乐地回家。神的话语何其奥妙,你极大的智慧实在不能测透。
──迈尔《珍贵的片刻》
【 神祝福的光,会向我们所意想不到的人见证神的真实,我生命的光是在照耀着,还是在熄灭中?】
示巴女王风闻所罗门的智慧,特来探究。她亲眼看到卓尔不凡的光景,“诧异得神不守舍”。尽管所罗门已娶了法老的女儿,他在人生的这个阶段仍然诚心诚意地想顺服神。在别人渐渐了解你,想以难题考验你的时候,你的回应是否仍能见证神,让人知道你的成就是来自神所赐的智慧呢?你的生活可以成为神大能的见证。你要使别人看出神的灵正在你身上运行。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于任何情况之下,都可以让看见的人称颂神的伟大──所罗门的生命如是,我们可以吗?】
【寻求智慧】示巴女王对所罗门深感钦佩,声称神必定深爱祂的百姓,所以赐给他们这样一位明君。所罗门作王时,以色列国兴盛繁荣,显明了神对祂百姓的眷爱。太平盛世固然显明神的信实与慈爱;但是信徒也会面临艰辛的年代,那时信徒坚毅忍耐、充满盼望的表现,正显明我们对神的忠心与顺服。我们的生活方式,能叫别人看见我们对神的热爱。
――《灵修版圣经注释》
「求见所罗门,要听神赐给他智慧的话。」
在人各式各样的希求之中,要听智慧的话,不能不算是高尚的动机。
所罗门作王,极有丰富尊荣,有许多求见他;想从他得到各样好处的人,可说门庭若市。“普天下的王都求见所罗门,要听神赐给他智慧的话。”他们既然是王,没有升迁的机会,有求于所罗门的自然不多;因此,他们不会是另有所为,不会是求官求富;而且他们要来听所罗门口中的智慧话,显然必须自己谦卑,认为别人比自己好,自己不如,才虚心求教。智慧话必然是真话。不论大王小王,总是习惯于受人奉迎,听好话听久了,还有胃口听智慧话,是何等难得!
虽然如此,要从所罗门的口中,听智慧的话,与所罗门向神求智慧到底不同。水流不能高于源头。所罗门的智慧再高,也是神赐给他的;所以不如直接向神求取。所罗门王自己作见证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认识所罗门所敬拜的主,才是得着智慧的泉源。因此,圣经说:“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我们应当知道向比所罗门更大的主祈求。
同时,听智慧话虽好,但不应该作为目的。智慧作为耳朵的妆饰,只对耳朵有益,未尽其用,岂不可惜?听了又如何?圣经说:“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使徒保罗的学问太大,讲道虽好,但那单听道而不行的人,总得不着甚么益处。连道成为肉身的主耶稣,祂虽然自己声明“比所罗门更大”,到底对那以听为目的的人,也不曾有甚么帮助。这就像“看医生”不会真的治真病,必须不讳医忌疾,遵医嘱去作,服药治疗才会好。
那些“普天下的王”,来听所罗门的智慧话,并不是为治国爱民,行公义的审判。他们纷纷而来,纷纷而去,仍然是自己作王,仍然是谁也没得益处,包括自己在内,虚有此行。
求圣灵启导我们的心,接受基督作王,并遵从祂智慧的指教,才可得到实在的益处。── 于中旻《历代志下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