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iv. 神借着希西家的信心拯救犹大
「这样,耶和华救希西家。」 ,参:; ,参:; ,参:; ,参:; ,参:; ,参:a;a ,参:; ,参:a;a,参:;
,参:a; ,参:; ,参:; ,参: 希西家努力恢复忠实的敬拜(二十九~三十一章),形成他与亚述王西拿基立冲突的历代志版本背景(1~23节)。虽然这是在王国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参:,历代志所形容的却不是等闲的军事战役。亚述和以色列的军队,都没有在这个极有效的话语战争中扮演任何的角色。希西家的讲论(6 b~8节)之后,跟随着亚述官员所说和书写下来的威胁(9~19节)。然后希西家和先知以赛亚转向祷告(20节),并且只有在此之后,才有任何的行动发生(21节)。 这格式是历代志作者以不寻常的手法处理写作素材造成的结果。他清楚地预期读者熟悉列王纪下十八至二十章,但是历代志作者一般而言是改写较早期的圣经篇幅,在这里每件事情却是被简化和浓缩,以便着墨于耶和华超越性的主题上面。作者大量减少了讲话的次数,省略了一个重要的预言,并且把一次协商错综复杂的过程也置之一边。甚至历史事件也是次要,而列王纪下十八至十九章著名的尝试协调两个适为反向的西拿基立入侵版本在此并没有出现。历代志作者只是简单地正视单一亚述的战役,日期在主前七○一年。 关键问题在于耶和华是否能够拯救或是释放祂的百姓。在这段经文最重要的希伯来文字( haṣṣîl )提到八次(10~17节),同时亚述人不断挑战任何神明,来对抗亚述军队明显的优势。亚述人只把耶和华当成与其他任何神明相当,而且尝试借着挑起以色列人对耶和华是否有效力的怀疑,瓦解他们的信心(10节)。转捩点是当犹大的领袖祷告(20节),耶和华聆听他们绝望的祈求,而拯救祂的百姓(22节),希西家只不过是旁观者。因此真正在以色列中作王的是耶和华,并且本章的目标也是激发对以色列神的信心,而不是对以色列国王的景仰。 这个资讯在历代志中并不是新事,但对历代志作者的读者而言,就清楚需要重复(参:,。虽然他们不是在军事威胁之下,但是极需要被提醒,神能够拯救他们脱离外邦的辖制。泛泛相信神掌管是一件事情,但要相信t能够实际上介入他们的生活中做他们的救赎主,却又另当别论。新约圣经的作者也同样深信,神是主、是救主,并且接受两方面都是神的特性很重要。若视野失去其中一个,就会盲目不见这两者。对神有信心,意思是信靠t能让他们存留在国度里,同样也能带领他们进入其中。举例来说,保罗相信借着祷告,神将会继续拯救他,因为在过去祂已经如此行了。虽然身为基督徒常常意味着受苦和逼迫,但是神仍然在我们每个生活经验中动工,为要使我们得好处,新约圣经也有许多关于神拯救大能的见证,,;~39)。 a. 希西家的抵御 「这些事」(1节,NRSV、RSV)是指希西家圣殿的改革(二十九~三十一章),其特色是「忠诚的事」(1节,新译、NRSV、RSV;参「诚心」,、18)。这些事紧接着西拿基立(主前705~689年)计画占据犹大(1节),带出两段情节之间的对比。希西家行事忠心,亚述国王却根本不把耶和华放在眼里,因此冲突是无可避免的。这些事件也是一个提醒,甚至对于信靠神的领袖,事情也不总是平顺的。亚撒、约沙法以及希西家都在他们行事虔诚之后,遭受到外邦的入侵,这必定是饶富意义的(参:,;请注意这……事以后是重复。信心的真诚常常只有在一个人面对困难的时候才会浮现。 西拿基立的入侵在亚述现存的记录上有详细报导,在那里他声称已经占领了四十六座犹大人的城市,实际上在耶路撒冷之外整个犹大都惨遭蹂躏(参:。他想要征服(1节)指的不是尚未完成的意图,而是在于这个他已经定意要做的事实。「脸面定向 (定意,和合)攻打耶路撒冷的战争」(2节)这个片语 (字义上)是刻画出他战役的高潮,也与耶稣决意「脸面定向(定意,和合)往耶路撒冷去」,NRSV、RSV)却为了一个完全反向的目的,形成一个令人惊叹的对比。 希西家的反应,就像在他之前聪明的国王,是与其他人商议(参如:;。结果,他们决定双管齐下的反应。首先是包括三个实际的步骤,防范亚述人获得通道进入耶路撒冷的地下水道(3b~4节,参30节),修复城墙(5a节),及重新组织和再次装备军队(5b~6a节)。耶路撒冷的地下水道面对任何的攻击都是弱点,因为它完全依靠两个水泉,汲沦谷的基训(30节),和距离南方两哩的隐罗结。流通国中的小河(4节)可能是一个当地的水流(参JB),提供城市部分的供水。提到小河和泉源很可能也是一个双重的比喻,意指神为耶路撒冷特殊的供应(参:,和西拿基立说他个人已经踏干埃及河水的妄语;。提到亚述王(复数,4节)也可见西拿基立被视为典型的外邦入侵者和神的敌人。西部山丘发掘出的城墙(5节)很可能是希西家所建。七米厚,是巴勒斯坦地区目前所知,铁器时代最厚的城墙,并据猜测是设计来抵挡亚述猛烈的撞墙槌。那是从拆毁的房屋所建造的,其内似乎有个蓄水池(参:,可能是从基训泉经过希西家著名的水道而来。193米罗(5节,REB、NEB;「支撑用的扶垛」,NIV)是大卫旧城的一部分,提到在这个区域的修复是提供与大卫和所罗门更进一步的关联;。 希西家第二个反应是鼓励军长(6节),不要怕(现中)入侵者,反而要信靠神(7~8节)。他清楚地赞同以赛亚的观点:单单信靠军队的防卫实在是危险的。信心的品质是由一个人的态度集中在神身上的程度多少来标示。物质的资源可用上的时候,确实有帮助,但是并不能替代对神的倚靠。希西家的资讯专注在拒绝害怕,以及接受人类和神的力量之间的不同处。面对恐惧的力量,他的答案是重复先前藉由摩西、约书亚、23;和大卫,提出来的四个命令式,就是,要刚强、壮胆,不要……恐惧、惊慌(7节)。他信心的原因是他全然深信,他的神在每一种情况中的卓越性。他再次诉诸圣经来支援他的观点,特别是先知,不过关键片语,因为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7节,NRSV),是根据。就如第8节清楚指出,这个问题不是单纯谁有更大的能力(现中、NIV、GNB)或是人数(REB、NEB),乃是神本质上更为伟大。事实上,西拿基立并没有神的支持,因为他完全倚靠肉臂(8节,参:,亦即仅仅是人类的力量。另一方面,以色列却能够倚靠神与我们同在(参:,,祂也随时预备好来帮助我们(参:,;,与反向)。 百姓「得着鼓励」(新译、NRSV)并不足为奇,字义上是「依靠在」希西家的话语上(参:,在那里相同的字重复出现)。显然许多人害怕且企图倚靠他们所建造的防御工程。但是他们在一个水沟旁遇见亚述军队的事实,显出他们甚至在作水道工程时,都要忍受亚述新发出的威胁;。然而,在希西家领导之下,合一和信心都大增。他们聚集在城中某个广场受鼓励之前(5节;,一起成为「一大班人」(4节,新译、NRSV、RSV),来说明国王(3节)。 b. 西拿基立的进攻 亚述官员的言论(10~15节)实际上是高明地合并了几段言论、27~35,。在原始言论中的各种争论已缩减成单一主题,其主题意义借着历代志作者本身的评论,进一步强调出来(16、18~19节)。并且历代志也提供几封西拿基立写给希西家的书信的内容梗概(17节),但是在列王纪中只有提到一封,而且对于其内容没有任何精确的提示。 单独从历代志来看,亚述军队座落何方不十分清楚。伴随官员到耶路撒冷的「大军」被省略,营造出亚述的军势可能驻守在拉吉(9节),并且没有发生包围耶路撒冷(Childs、Williamson;不过参10节)的印象。194然而,既然本章其他地方历代志作者清楚假设他的读者会知道列王纪中事件的详细情形,在这里不作同样的假设会很奇怪。 核心问题在于耶和华是否能够在百姓需要的时刻拯救他们,或者祂是否就如同亚述先前所打败之对手的神明,是没有功效的。救你们脱离我的手这关键片语,是根据、35不断地重复,直接挑战百姓对耶和华的信心(10节)。西拿基立的目标是要瓦解以色列信靠的物件,而更为有趣的,是在亚述历史碑铭中,信靠也是一个普遍的主题。亚述人传达两个主要的论证。首先,希西家一定不讨耶和华的喜悦,因为他毁坏许多祂的邱坛(11~12节)。对于其他国家内务了若指掌,通常在当时代亚述人的信件中同时有所记载。亚述人清楚知道希西家集中敬拜的政策,早就在约西亚之前(代下三十四~三十六),不过他们的中立显出,并没有视之为反亚述的运动。更重要的是从历代志作者的观点,这个等同于反对希西家对神的忠心(二十九~三十一章)。 亚述人第二个策略是诉诸历史(13~15节)。西拿基立先人的胜利(我列祖,13、14、15节)表明,被打败之仇敌的神明是如何没有能力。西拿基立相对地夸耀他的成就,并不是靠亚述的神明来打赢,乃是借着我手(13、14、15、17节)。历代志作者值此大量浓缩他的写作来源,不只是省略外邦神明的名字,,也省略亚述对凡希望投降的人提出和平和富裕的承诺,参考11节提到饥渴)。这一切无非是用来支持他控诉希西家忽略实际情形,欺骗、误导了百姓(11、15节)。 历代志编辑的总结确定这些控诉是重复的(16节),并且以平易的「希伯来文」传达(18节,字义上是犹大言语)。这是在旧约圣经惟一直接提到希伯来语文的出处(不过,参:,此处用希伯来语,而不是用国际语言亚兰语,为的是要惊吓(18节)百姓。但是亚述人最无耻之举,是将耶和华与所有其他神明相提并论。宗教多元根本就和圣经的信仰不一致,因为其他的神明仅仅是「人手的工作」(19节,NRSV)。亚述人对耶和华发出最后的毁谤(17节),这个希伯来文是大卫和歌利亚故事的核心、26、36、45),也是列王纪的重点、22、23)。讽刺的是西拿基立军队的命运,正如同先前非利士人的英雄一般,突然毁灭尽净(21节)。 c. 耶和华的拯救 希西家和以赛亚的祷告(20节)以及神的回答(21节),比在列王纪下十九章要短很多,该处包括希西家祷告的内容,和以赛亚说到西拿基立倾覆的预言;以赛亚的祷告只在有暗示)。历代志作者的强调在于神信实地回应祷告,因此是历代志下六至七章的原则有效用的另一个例子(参24节和如,,。天上这个字特别令人联想到所罗门的祷告用语,和的情形。 神立即的回应是差派一个使者(21节)。不过早先在历代志里的一个天使,是作为神惩罚的代理者。这个使者也担任同等重要的角色,但是被神差派作为拯救者(参:,;等)。列王纪里亚述灾难的一些详细情形在此省略,特别是死尸的数目带给现代(和古代?)读者很大的困难。反向的,历代志着墨于祷告和应验的关联。后者有两部分,虽然西拿基立的军队几乎立刻撤退,西拿基立的死亡却是在二十年之后(主前六八一年),这也是神回应的一部分。如果只短视地寻找祷告的回应,通常错失神还在进行的作为。西拿基立被谋杀,从巴比伦和亚述人的碑铭里可以确定,不过该处只提到一个儿子的名字。195神有份于国王的死亡,也由诗中几个片语的用法表示出来。神的敌人被天使处罚,使之「羞愧」(21节,RSV;含羞,NIV、NRSV等;特别是,,并且神也责备那些抵挡祂和祂仆人的统治者(16节;参:。 历代志确认神拯救了祂的百姓(22节,吕译、新译)。历代志里的救恩经常有军事胜利的含义,并且常常以简要的风格来传达,;。拯救这个字在圣经中更广泛地作为总括性的字,形容神介入人的各种情况中(如:;。如此的经验通常也出现在新约圣经(如:;;,以及旧约圣经中。神的救恩也是针对性的:脱离西拿基立的手(22节)直接对比脱离我手(13、14、15节)。大部分英译本都加了「他的敌人」(22节,「仇敌」,和合),这虽然是个合理的建议,但是MT只有一切(其他人)这个字(参NIV)。提到四境「平静」(NIV边注)是跟随LXX(22节,NRSV、RSV;平安,GNB、JB),并且与;一致,不过MT实际的意思是「引导,带给」。外邦对希西家的尊重,是历代志作者表达神胜利后情况的典型方式(参:;,,,。 d. 希西家的成功和失败 对于希西家的统治,这个比较长的结论性篇幅,列出其他几个成就,而且也没有放过他的难堪。其中实际包括四个小的段落。 1. 希西家的祷告蒙应允。在第20节希西家祷告成功之后,再综合两个例子,说明神回答祷告的不同方式。例子是从两个不同的事件而来,两者可能的日期是从主前七○五至七○一年,亦即在第1~23节事件发生之前。首先牵涉到一个不知名的致命疾病,希西家神奇地突然得到医治(24节;参:;。这在旧约圣经中的医治神迹,是个比较罕见的例子,不过如这里所记,这样的事件经常有先知参与(参如:;;;。兆头是指适与物理定律反向的日晷移动;、22)。第二个事件是关于悔改的祷告,而不是求医治(25~26节;参:;。希西家愚蠢地邀请巴比伦使者,而惹动神的忿怒(25、26节,参31节)。骄傲才是他的根本问题,但是尽管希伯来文的字义是「他的心被高举」,也曾用在乌西雅身上(参:希西家的反应却正好反向,他和百姓自卑(GNB;参NRSV、RSV;「悔改」,NIV),这个字几乎是历代志下二十九章至三十六章的中心主题196,也足以转移神的愤怒,即使希西家的动机并不是完全纯净的;。惩罚延迟到超过一个世纪以后;。 两个事件都证明神对祷告的应许之信实,参20~21节)。更甚于此,历代志似乎是强调神医治希西家以及赦免他的恩典。希西家在这方面已经有过一次祷告蒙应允,而历代志作者加入第24节,也很可能是由另一个医治的应许所激发的。 2. 希西家的财富a)。赀财和尊荣(希伯来文 ʿo ̄s ̌er weḵa ̄ḇôḏ ;「财富和名声」,REB、NEB)在历代志里经常是合并在一起,几乎一成不变的是神祝福的可见记号,就如对大卫、所罗门,;参:,和约沙法,。因为其属于神的特质,所以不应该视之为权利,乃是神所赐的(29节;参:;。如此的恩赐通常在其他地方与智慧的恩赐相连,。希西家的财富包括各类宝器(27节,「贵重的物品」,NRSV)、建筑(28节,NIV;「仓房」,和合),大量的羊群、牛群(29节),以及水利工程(30a节)。最后一项很明显包括示罗的水道,特别是上源(希伯来文 môṣa ̄ʾ )也可在水道的碑铭中找到。197这个工程确定是与第3~4节所提的相连,并且也有可能与建造新城墙有关(5节),这一切是与在希西家统治之下,以及耶路撒冷往西拓展时人口增加相关联。 3. 希西家的成功和失败b~31)。NIV的「成功」与英译本在经常翻译为「兴盛」的字(进一步的参考见那里的注解〕,是相同的希伯来文字(和合皆译作「亨通」)。这段经文为第27~30a节作了总结,并且形成与巴比伦使者事件的对比(31节;「大使」,GNB)。不过后者的议题曾经在第25~26节中提及,现在作进一步的诠释。神离开他暗示神的审判,就如正常情形下,神是希伯来文动词 ʿa ̄zaḇ 的主词(参:,,,在那里经常被翻译成「撇下,离弃」)。第25节提及神的愤怒也确认是神的审判,不过大卫和罗波安的情形表明,神的审判既非无可挽回,亦非永远的。神试验(31节)也暗示这个审判多少还有余地。当神要知道他心内如何时,并不意味神是无知的,因为祂知道每个人的心;;。祂乃是希望「使得(某事)知晓」(参:;,亦即提供人们一个机会表示从内心而来的悔改。神的试验为了精炼、激发悔改和加深信心(参:;;。这个正面的目标区分了神的试验与撒但的试探,因为邪恶仅是诱惑;,好来吞吃和毁灭人;。神的目标也与巴比伦人的好奇不同,他们只是被新近的天象奇观所吸引而已。 4. 希西家的来源。坚贞的作为(32节,吕译;「敬虔的作为」,REB、NEB)明显地是一个被掳后的用语(参:;,所包括的不只是希西家的宗教改革(de Vries),也与他「对耶和华忠心」的每一件事相关联(GNB)。就如在历代志经常出现的,进一步的资料可从历史性著作里的预言素材找得到(32节;参:,。先知以赛亚的默示书与圣经以赛亚书的书名非常类似,而以赛亚和历代志的编辑者,有可能是借重于相同的来源。就像在历代志所赞许的其他国王,希西家的埋葬也符合有特殊的「尊荣」(33节,参:,。这很可能借着埋藏在皇家墓地的显著地点「上一层」(NRSV、RSV)或是高陵(NIV)表示出来(Rudolph)。 172Cogan and Tadmor, p. 181; J. G. L. Gibson, Textbook of Syrian Semitic Inscription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73), p. 63. 173看 F. S. Spencer, '2 Chronicles 28:5~15 and the parable of the Good Samaritan', WTJ 46, 1984, pp. 317~349. 174参如 Cogan and Tadmor, p.186. 这个可能是与二十五年的一致。 175特别见 M. E. W. Thompson, Situation and Theology (Sheffield: Almond, 1982), 这个战争在旧约圣经被注解成多种不同的方式。 176这非预期的「亚述诸王」(复数,16节,JB、和合)也出现在,,若是整体来看,一般是指亚述帝国。 177参 J. Gary, 'The period and office of the prophet Isaiah in the light of a New Assyrian tablet', Exp. T . 63, 1952, pp. 263~265, H. W. F. Saggs, 'The Nimrud letters-II' Iraq 17, 1955, pp. 126~160, 特别是pp. 131~132, 149~153. 178这在提革拉毗列色的编年史中提到,而亚哈斯是以他更完整的名字耶何哈斯出现(参 ANET , p. 282)。 179参 M. E. W. Thompson, op. cit. , p. 97. 180De Vries, p. 373. 181如:;;;。反对Japhet, Ideology , pp. 112~115.12~15 182对于字根 slh 各种不同的可能的意思,参如 Anderson, p.103; J. Goldingay, Daniel , WBC (Waco: Word Books, 1989), p. 67. 183不过希伯来文并没有指出是「第二天早晨」(与NIV、REB反向)。 184在代下二十九~三十六章,该称呼正常地包括古老北方王国以及南方,(Williamson, IBC , pp. 126~130). 185H. G. M. Williamson in R. E. Clements (ed.), The World of Ancient Israe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p. 157. 186历代志作者有可能已经知道这些议题,包括逾越节日期,或许在他本身时代不久之前已经是个争议性的议题(请参考在伊里芬丁岛的犹太人社群发现的所谓「Passover papyrus」, ANET , p. 491)。 187进一步见 M. Fishbane,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in Ancient Israel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5), pp. 154~159. 188英译本(中译本亦是)一般是跟随古抄本读成「祭司和利未人」,不过马索拉经文申命记式的风格(参:,,延续到这个段落中来处理邱坛和十一奉献。 189希伯来文在两节里有 benê yiśra ̄'e ̄l ,不过NIV对它们有不同的翻译,而GNB改写第6节。省略「和犹大」的提议(6节;Williamson、Curtis and Madsen等),和假设「以色列人」必须与第5节里的相同,是没有经文的支持。 190希伯来文「堆垒」的重复,强调出最高度的表达(参 GK#123e; 也在(MT)=(EVV),不过该经节的「堆垒」用了一个不同的字)。 191这个解释也避免了省略「十分之一」的需要,如 RSV、Rudolph 等。 192参:,;,,,,,,。 193参 N. Avigad, 'Excavations in the Jewish Quarter of the Old City of Jerusalem, 1970', IEJ 20, 1970, pp. 129~140; A. Mazar, Archaeology of the Land of the Bible (New York: Doubleday, 1990), p. 420. 194翻译为「耶路撒冷的坚固城」(10节,Mysers)而不是一般的「包围受困」(EVV)是最不可能的,因为希伯来文 masor 从来没有在这方面应用到耶路撒冷上。 195特别见 ANET , p. 289; A.K. Grayson, Assyrian and Babylonian Chronicles (Locust Valley: Augustin, 1975), p. 81: 34~35; S. Parpola, in B. Alster (ed.), Death in Mesopotamia (Copenhagen: Akademisk Forlag, 1980), pp. 171~182. 196见:,,,,也参:,、12。 197J. C. L. Gibson, Textbook of Syrian Semitic Inscriptions , I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71), pp. 21~23.【】「这虔诚的事以后,亚述王西拿基立来侵入犹大,围困一切坚固城,想要攻破占据。」
亚述王西拿基立。本章与 20:21,以及赛36至39章大致相应。本章2-8节描写希西家防御的准备,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想要攻破。西拿基立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他在编年史中宣称自己攻下了四十六座犹大城邑,掳走200,150人,还有大量缴获。这场战争发生希西家单独执政的第十四年(不是他可能的摄政期 )。根据普遍接受的西拿基立记录的日期,这是公元前701年。关于本章所记叙的是一场战争还是两场战争,见注释。
――《SDA圣经注释》
本章以前的三章记述了希西家复兴灵性的工作,王朝其余的事都简单扼要记载于本章,以证明遵行神的律例所能得到的福祉,本节和30节 )。
本章的记事包括:1,亚述王西拿基立进攻耶路撒冷,神的使者杀尽来攻的将帅勇士,救他们脱离仇敌之手(1~23节 看21节注 );2,希西家患病得痊愈(24~25节 ),并延长寿命15年(代下未记此事 但从“兆头”可知指的是日影后退那件事 ;3,希西家在神前谦卑,得避神怒(25~26节 )。,惹起神的怒气 以致以赛亚预言犹大被掳的事 );4,希西家的尊荣和财富(27~29节 );5,建造著名的“希西家水道”。
“这虔诚的事以后”:在希西家亡第十四年。
――《启导本圣经注释》
「这虔诚的事以后」:继上几章所述的宗教改革之后;当时是希西家在位的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立已挥军南下,在耶京西南三十多公里(二十英里多 )的拉吉扎营,见注。
――《串珠圣经注释》
西拿基立: (B.C.705-681 ) 继被害的父王Sargon Ⅱ作了亚述的王。B.C.701,征服巴比伦和以兰后,开始了对西方帝国的远征。但是围攻耶路撒冷时受耶和华的打击,这次的计划以失败而告终,并在B.C.681年被自己的两个儿子所杀。
――《圣经精读本》
【西拿基立的战役】
西拿基立在位之时(主前705~681年 )主要在两个地区发动战争。他在叙利亚─巴勒斯坦至少进行了一个大规模的战役,以耶路撒冷和希西家的革命为中心(主前701年 )。巴比伦是他统治所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地区,在此的战事也很激烈。迦勒底叛军在米罗达巴拉但的带领下不断与他作对,最后导致西拿基立于主前六八九年屠巴比伦城。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在希西家时代,亚述是怎样扩展他帝国版图的?】
在希西家的时代,亚述控制了中东的大部分地区,成为强大的帝国。他从现代的伊朗与伊拉克之间一个细小、狭长的地带崛起,在亚述拿西帕二世(Ashurnasirpal Ⅱ 公元前883-859 )与他儿子撒缦以色三世(ShalmaneserⅢ 公元前859-824 )统治之下,开始建立势力。在提革拉毘列色三世(Tiglath-Pileser Ⅲ 公元前745-727 )的时候,亚述的边境已经伸展到以色列的边陲,成为古代的最大帝国之一。撒缦以色五世在公元前722年灭了北国以色列,他的孙子西拿基立(公元前705-681 )想将南国犹大纳入他的控制之下。只是不到一个世纪,亚述就败亡了(公元前612 )。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亚述王西拿基立带领大军兵临耶路撒冷城下,目的是甚么?】
西拿基立“想要攻破占据”犹大的坚固城,好强迫那些城市向他进贡。强迫被占据的城邑进贡,是君王广增财源的方法。亚述人常常要被征服国宣誓效忠,其中包括纳税,就是以羊、酒、作战工具(马、车、武器 )、金、银,及入侵君王喜悦的一切进贡。对亚述人来说,贡物比俘虏更重要,因为俘虏要他们花钱来养活。所以他们只是对极不顺服的城市,或者要在被毁的城市重置人口,才把原居民掳走。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兵患中蒙拯救:作者利用得胜亚述大军一事,点出希西家因顺服信靠神,便获得神拯救和赐福。亚述入侵一事的详情,见:37; 赛36-37。这里记载简略,有时情节不按时间先后。
(参考考古发现与希西家任内亚述的入侵 )――《串珠圣经注释》
【】
亚述的入侵及惨败: 本文记录了希西家采取防备对策对付亚述的入侵(1-8节 )及犹大军队在神的帮助下击退西拿基立的进攻(9-26节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①入侵的原因:亚述自提革拉毗尼色王以来一直推行领土扩张政策。它征服撒玛利亚(B.C.722 ),逼迫埃及和阿拉伯等国家进贡,从而给巴勒斯坦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力。亚述的南侵政策威胁了犹大的安危,于是犹大便与巴比伦王比罗达巴拉但结成反亚述联盟,即反亚述联合体制。但是在亚述的第一次进攻中,最终屈辱投降,并缴纳繁重的贡品。后来犹大继续与周边国家联盟,形成了反亚述势力圈。就在这时埃及王背叛了亚述,于是西拿基立为了惩罚埃及,便决定远征。远征途中需经过犹大,于是他先攻打了犹大;②经过(9-26节 ):两国军队经过几次唇舌之战后,便全面开战,结果犹大军队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对这次胜利起到主导性作用的人是先知以赛亚。他劝希西家不要求助于军力或人力,要以谦卑的态度依靠神。希西家顺应先知的劝告,向神祷告,结果“一个使者”替犹大歼灭了亚述的军队(21节 )。可见只要依靠神,那么即便处于困境之中,神也会让他凯旋归来;③意义: i.信仰的胜利:这次的战争与亚比雅(13:13-19)、约沙法(20:20-23)所经历的战争一样,都是敬畏神的势力和对抗神的势力之间的交战,因为西拿基立亵渎和轻蔑了耶和华神(9-19节 )。可见神决不会放纵对抗神和骄傲的势力(撒但 ),;ii.延续犹大的命脉:如果犹大在这场战争中惨遭失败,那么也会象北以色列一样,遭遇国家灭亡百姓被掳的命运。但就因这次的胜利,犹大才能够继续继承了希西家的宗教改革运动,从而国家再存续了100多年。
――《圣经精读本》
【】
希西家对神忠心的赏赐:一如其他虔诚君王的遭遇,希西家宗教上的热诚带来了神对国家的祝福。
――《串珠圣经注释》
【】「希西家见西拿基立来,定意要攻打耶路撒冷,」
【】「就与首领和勇士商议,塞住城外的泉源;他们就都帮助他。」
商议。商量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城防,应付以后的进攻。在西拿基立对犹大一个夏季的攻势中,希西家所做的一切准备几乎很难奏效。显然这是巩固国防,针对将来进攻的长远措施。
塞住城外的泉源。希西家想要一箭双雕。他提议塞住城外的泉源,是为了不让亚述人得到足够的供水,并利用隧道引水进城,在围城时增加自己供水量,。
――《SDA圣经注释》
【水源】
水源包括泉、井、引水道。他们堵塞了城外的水泉和水井,使之不得为亚述军所用。亚述的威胁逼使希西家设法保护耶路撒冷的水源,这就是所谓希西家水道(Hezekiah's Tunnel )。这水道从城东汲沦溪谷旁的基训泉开始,凿通一千七百五十呎的床岩,直达城南西侧的西罗亚池。十九世纪末考古学家在水道中发现了一面石碑,描述水道工人如何在两端同时开掘,最后在中间会合。有关水利系统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堵塞水源:耶京的食水来自城外的基训泉,希西家将城外泉水的出口掩盖(「塞」 )起来,使敌军找不到水喝,另一方面开凿地下水道将水引进城内。
――《串珠圣经注释》
【 耶路撒冷的水源来自何处?】
城市必须依水源建造。天然的泉源是耶路撒冷城的几个主要水源。希西家采取卓越的军事行动,堵住城外的一切泉源,并且用地下的隧道将水引入城中(32:30);所以,即使耶路撒冷被长期围困,城内也有水用。近世,希西家所造的隧道,连同一块石碑被人发现,上面记述了建造隧道的情形:两组工人在地下挖掘,一组在耶路撒冷,另一组在基训泉,两组人在中途会合,隧道至此相通。
――《灵修版圣经注释》
【】「于是有许多人聚集,塞了一切泉源,并通流国中的小河,说:“亚述王来,为何让他得着许多水呢?”」
「通流国中的小河」:指将基训泉水注入谷中的水沟。当基训泉水由引水道流入城内之后,这些水沟便干涸起来。
――《串珠圣经注释》
【】「希西家力图自强,就修筑所有拆毁的城墙,高与城楼相齐;在城外又筑一城,坚固大卫城的米罗,制造了许多军器、盾牌;」
所有拆毁的城墙。,10提到大卫城墙上有许多破口,于是拆掉一些房子,用拆下的材料修复了城墙。
又筑一城。可能在大卫城和水道外面新筑了一道墙,围住了西罗亚池子。提到“两道城墙中间挖一个聚水池”。
米罗。含义不明,但米罗一定是耶路撒冷城防的一部分,可能是古城里特别坚固的防御工程,,11:27)。
军器。希伯来语是shelach,“发送的东西”,可能指任何可抛掷的武器,诸如标枪,矛,或其他投掷武器。
――《SDA圣经注释》
本节没有提到希西家给西拿基立的进贡。参看所的脚注。“米罗”。耶路撒冷城墙上的堡垒。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加强防卫工事:把城墙修理加高;建造新墙;修理米罗。
「米罗」:注。
――《串珠圣经注释》
【延伸耶路撒冷的城墙】
最近考古学研究的结果,发现耶路撒冷城在希西家年间有扩建的迹象,并且人口也有增加。希西家似乎加强了城防设施,大概还设立了行政中心和战斗司令部。在现代耶路撒冷旧城(Old City )犹大人区(Jewish Quarter )的挖掘,找到了希西家城墙的残余片段。原建于南北向山脊上的城市,大概因此向西扩张了七百码之多。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设立军长管理百姓,将他们招聚在城门的宽阔处,用话勉励他们,说:」
宽阔处。希伯来语是rechob,指城门前的空地。
用话勉励他们。直译是:“对他们的心说话”。――《SDA圣经注释》
【】「“你们当刚强壮胆,不要因亚述王和跟随他的大军恐惧、惊慌;因为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
你们当刚强壮胆。希西家尽了人的一切力量巩固城防以后,就鼓励百姓信靠神。不管敌人的势力如何,信靠敬拜神的人总有勇敢的理由,因为战争不是他的,而是神的。
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
――《SDA圣经注释》
【】
希西家在本节中的表现与西拿基立第一次入侵时的态度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次侵略时,他没有积极迎战去守卫圣都耶路撒冷,而是屈辱地缴纳了贡品。但现在的他与上次截然不同,不仅自己依靠神,而且还鼓励惊恐不安的百姓大胆上阵作战。可见以赛亚的忠告对他态度的转变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圣经精读本》
【】「与他们同在的是肉臂,与我们同在的是耶和华我们的神,他必帮助我们,为我们争战。”百姓就靠犹大王希西家的话,安然无惧了。」
【】「此后,亚述王西拿基立和他的全军攻打拉吉,就差遣臣仆到耶路撒冷见犹大王希西家和一切在耶路撒冷的犹大人,说:」
此处未提希西家刮下圣殿柱上的金子送给亚述王,但综述了亚述的臣仆侮辱耶城居民的事(10~19节 ),以及神如何刑罚用言语公开毁谤神的人(20~21节 )。看《王下》18~19章、《以赛亚书》36~37章及注。
【围城战术】尼尼微城描绘拉吉之围的亚述浮雕,刻有撞城锤、七个攻城车、被掳的犹大人,以及坐在躺椅之上,旁观拉吉之战利品在面前搬过的西拿基立。这些画版强调亚述人是军事科技的专家。他们的军队编制极有条理,包括有弓箭手、标枪手、投石兵,以及管理攻城坡道和攻城车的士兵。攻城车是具有重型装甲的四轮车辆(较早期的设计则有六轮 ),前方装有长而尖的铁头杆子。车长十至二十呎,高四至六呎。车顶后面敞开,前面密封。西拿基立为这军事器械所增添的创新之处,包括裹以皮革。其他活动塔架的用处则是把弓箭手调至撞城锤旁以作掩护。除这浮雕以外,古代近东各处地方尚有很多壁画浮雕,描绘亚述的攻城战事。虽然如此,亚述人依然认为谈判是更上之策。例证可见于列王纪上十八至十九章。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有关西拿基立仆人的辱骂和希西家的回应,参看至32节至13节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西拿基立遗使轻侮希西家和毁谤耶和华,以挫犹大的士气和信心。比起, 历代志作者将西拿基立先后两次的遣使和致信写成一件事,事实上17节在时间上应在18节后。
――《串珠圣经注释》
西拿基立亵渎神: 从西拿基立和他的军队侮辱神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几点:①对神的认识(13:15-17):西拿基立和他的军队把势如破竹的胜利归于他们所信仰的神,坚持认为战争中的胜利就是自己所崇拜的神的胜利,失败就是神的失败。因此在第一次入侵时,见犹大毫无抵抗地屈服于自己,认为自己所崇拜的神战胜了耶和华神,以为以色列的耶和华神是软弱无力的。但是神是超越人的经验和理性认识而存在的神。因此通过经验的对神的理解是片面的认识,而不是真正的认识。对神的认识只有通过神给予人的启示才能够获得;②肆无忌惮地亵渎神(17节 ):西拿基立主张自己的神才是优越的神,并且侮辱和毁谤耶和华神。可见对神的经验性的理解有其邪恶的本质。它不仅否认神的存在,更是积极地抹杀真神信仰。用理性去探究神的存在,最终得出“神已亡”(Nietzsche )的结论而否认神的存在。
――《圣经精读本》
【】
战争爆发:作者只轻描淡写地略提亚述军队的强势。事实上那时耶京已遭敌军包围,拉吉已经失陷。
――《串珠圣经注释》
【】「“亚述王西拿基立如此说:‘你们倚靠什么,还在耶路撒冷受困呢?」
你们依靠什么: 这是西拿基立的亲信拉伯沙基所说的话。据本文的记录,说话的对象是“犹大人”,而王下则指明是希西家。结合这两种记录,可得出如下结论,即拉伯沙基受西拿基立的命令,让三个犹大官员传话给希西家王。拉伯沙基称西拿基立为“大王”,对希西家却直呼“你”。而且他还嘲讽反亚述的态度,并嘲笑说“是谁让你如此胸有成竹”(共同翻译 )。由此可见,希西家很可能是在西拿基立第一次入侵时以进贡为条件投降后,再次背叛亚述,没再献贡品。
――《圣经精读本》
【】
「希西家对你们说“耶和华我们的神必救我们脱离亚述王的手”,这不是诱惑你们,使你们受饥渴而死吗?」
指希西家的主张是错误的,只会诱民陷入困境。
――《串珠圣经注释》
【神明在战争中的角色】
在古代近东,军事行动在外邦神祇指导下进行并不罕见。故此亚述形容耶和华是站在他们一方,犹大必然战败,,。文献也有其他的对应段落,描述敌国的神祇呼吁亚述。一个亚述文献描述玛尔杜克神呼吁撒珥根二世前来侵略巴比伦。另一个巴比伦文献则描述玛尔杜克呼吁波斯王古列来取这城。圣经亦同样描写耶和华召集军队,来使巴比伦溃败。有关神明在战争中角色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这希西家岂不是废去耶和华的邱坛和祭坛,吩咐犹大与耶路撒冷的人说“你们当在一个坛前敬拜,在其上烧香”吗?」
注。
――《串珠圣经注释》
【废去耶和华的邱坛】
这是希西家将崇拜集中在耶路撒冷之改革活动的一部分。从圣经作者的立场看,这是正面的成就。但从亚述的观点看,他们可以藉此从两方面攻击希西家。首先,亚述人会认为削减崇拜神祇地点的数目不是好事。从他们的观点看,崇拜当然是越多越好。其次,他们有可能从另一个古代惯例的角度理解希西家的行动:在侵略逼近眉睫时,偏远的神像往往需要集中在首都保存。米罗达巴拉但在撒珥根二世年间,就曾经采取过这样的步骤。侵略者的论调所根据的想法,是将这些神明迁离原有的神庙,不但会令他们不高兴,更会使他们得不到足够的喂养。侵略者可以从而宣称他们是响应这些神祇的呼吁,要将他们恢复到原有的位置。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与我列祖向列邦所行的,你们岂不知道吗?列邦的神何尝能救自己的国脱离我手呢?」
【】「我列祖所灭的国,哪些神中谁能救自己的民脱离我手呢?难道你们的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吗?」
【】「所以你们不要叫希西家这样欺哄诱惑你们,也不要信他;因为没有一国一邦的神能救自己的民脱离我手和我列祖的手,何况你们的神更不能救你们脱离我的手。’”」【】「西拿基立的臣仆还有别的话毁谤耶和华神和他仆人希西家。」
【】「西拿基立也写信毁谤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说:“列邦的神既不能救他的民脱离我手,希西家的神也不能救他的民脱离我手了。”」
【】「亚述王的臣仆用犹大言语向耶路撒冷城上的民大声呼叫,要惊吓他们,扰乱他们,以便取城。」亚述王的臣仆: 指拉伯沙基。因为在西拿基立的三个亲信中就他精通希伯来语,常代表亚述军队说话。
――《圣经精读本》
【希伯来语和亚兰语】
犹大的书记请求拉伯沙基用亚兰语,不用希伯来语说话,因为他们不想城墙上的百姓听到信息的内容。犹大人被掳之后,亚兰语成了他们的语言,此事这时仍未发生。拉伯沙基却出其不意地展示他对犹大的语言(圣经希伯来语 )的认识。粗野的回应证明了他是抱着劝诱和煽动的目的前来。拉伯沙基(身分是省长 )甚至可能是西拿基立手下的以色列人,如尼希米和阿希卡尔(Ahiqar 次经多比传指出这位「以撒哈顿王的智慧哲士」是个以色列人 )。亚兰语和希伯来语在语系上是近亲,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了古代近东外交界的通用语言。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们论耶路撒冷的神,如同论世上人手所造的神一样。」
【】「希西家王和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因此祷告,向天呼求。」
当希西家听到西拿基立派来的使者亵渎神和侮辱自己的言辞,便撕裂衣服,悲痛万分地进到神面前。同时他派自己的大臣请以赛亚作祷告。希西家的这一举动出自他的经验和教训。即西拿基立第一次入侵时,希西家担心自己的军力微弱,便马上归降亚述,并签定条约献贡品。为了筹集西拿基立要求的银300他连得和金30他连得,希西家甚至刮下圣殿柱子和门上的金子,步亚哈斯的后尘(28:21,犯下了亵渎神的罪。但是西拿基立索取庞大的贡品后不但没有撤兵,反而以更加猛烈的气势围攻耶路撒冷(10节 ),并强迫耶路撒冷的全民投降亚述。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希西家终于醒悟了毫无反抗地投降西拿基立和不信神的过失。于是,尽管陷入了比第一次入侵时更严重的困境之中,但他未被屈服,反而跪在了神面前。这也是今天的信徒应铭记的教训。即当我们遇到试验和撒但的攻击时,如果轻易屈服,那么撒但就会用更强大的攻势来攻击我们。因此信徒不应该畏惧,惟独敬畏神,并在患难中忍耐,祷告要恒切,。
――《圣经精读本》
【】
希西家和以赛亚呼求神,神便行神迹使亚述军不战而败,见注。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就差遣一个使者进入亚述王营中,把所有大能的勇士和官长、将帅尽都灭了。亚述王满面含羞地回到本国,进了他神的庙中,有他亲生的儿子在那里用刀杀了他。」
差遣一个使者。参相应的,36和,37,其中记录了亚述军队毁灭,和西拿基立从犹大撤回亚述。
杀了他。据和,西拿基立被他的儿子亚得米勒和沙利色杀死,然后他们逃往亚拉腊。据亚述文献的年表,西拿基立被杀是在公元前681年。
――《SDA圣经注释》
有关这次奇妙的拯救,参看的脚注。西拿基立自己的儿子把他杀了。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据主前五世纪希腊史家希罗多德的记载,亚述军途中感染鼠疫,抵耶城时发作,全军“尽都灭了”。
――《启导本圣经注释》
差遣一个使者: 使者的到来意味着神应允了希西家的恳切的祷告,从中我们能够充分地感受到神赐恩于恳求者的爱。
――《圣经精读本》
【】
「这样,耶和华救希西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脱离亚述王西拿基立的手,也脱离一切仇敌的手,又赐他们四境平安。」
【】「有许多人到耶路撒冷,将供物献与耶和华,又将宝物送给犹大王希西家。此后,希西家在列邦人的眼中看为尊大。」
在列邦人的眼中看为尊大: 本书中出现的诸王中得此名誉的君王有所罗门(9:23-24)和乌西雅(26:8)。但是乌西雅却在自己的名声和荣誉达到颠峰的时候变得骄傲,而最终迎来了悲剧性结局(26:16-21)。希西家也曾经有过骄傲而堕落(25节 ),但立即悔改(26节 ),而保住了自己的名声。
――《圣经精读本》
【】「那时希西家病得要死,就祷告耶和华,耶和华应允他,赐他一个兆头。」
那时。和赛38章。那是他二十九年统治结束的十五年以前。如果把外加的十五年计算在内,这是他作王的第十五年;否则就是第十四年,也就是西拿基立攻打犹大坚固城的那一年。
一个兆头。指日影在日晷上的后退。
――《SDA圣经注释》
关于希西家的病和神给予他的征兆,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耶和华应允他,赐他一个兆头: 神垂听希西家的祷告,便应许将他的寿命延长15年,并作为应许的证据,把日晷向前进的日影往后退十度。神为了让旧约时代的信徒确信祷告蒙应允,常赐予他们证据。
――《圣经精读本》
【】
病重得医治:另见与赛38章。作者并不讳言希西家的失败,但他强调这是由于他生病而犯下的错误。他反而借用此事指出:
1神是赏善罚恶的神,各人要承担自己犯罪的结果,连希西家也不例外;
2悔改能消除神的怒气。作者的用意是要鼓励回国的犹太人坚心信靠神。
――《串珠圣经注释》
【】「希西家却没有照他所蒙的恩报答耶和华;因他心里骄傲,所以忿怒要临到他和犹大并耶路撒冷。」
所谓希西家「骄傲」、「没有 ...... 报答耶和华」,大概是指他将宝库和军库的一切展示巴比伦使者一事,见注。
――《串珠圣经注释》
希西家心里骄傲: 这句与31节有密切关系。因为希西家骄傲的原因是巴比伦使节的访问。巴比伦王比罗达巴拉听说希西家奇迹般康复的消息后,便派使节带来了信和礼品。这时希西家不但没有以谦虚的态度见证医治自己的神,反而骄傲,迫不及待地炫耀了王宫和国家的所有珍宝。因此先知以赛亚便宣布了王宫将被毁灭,以色列百姓将被巴比伦掳去的预言。
――《圣经精读本》
【】「但希西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觉得心里骄傲,就一同自卑,以致耶和华的忿怒在希西家的日子没有临到他们。」
「耶和华的忿怒」:即所预言的刑罚。
――《串珠圣经注释》
希西家悔改: 度过难关便忘记过去赐予的恩惠,这也许是人类的本性。但是希西家体验到神的忿怒之后便马上悔改,从而证明了他的确是一位伟大的信仰人。恶人在困苦中越变越邪恶,而义人则跪拜在神的面前。
――《圣经精读本》
【】「希西家大有尊荣资财,建造府库,收藏金银、宝石、香料、盾牌,和各样的宝器,」
【】希西家对财产的管理: 希西家有效地管理了赐予自己的财产,而受到了周围人的羡慕。今天的信徒也应当在生活中把神赐恩于我们的拯救的喜悦表现出来,从而显明基督赐予的救赎的荣耀。
――《圣经精读本》
【希西家的富足】
希西家的富裕是以王库充足来形容。金银、宝石、香料反映贸易方面的成就,可能还表示他收纳朝贡。五榖和牲畜反映丰收,以及政府精明,能够有效地收纳和囤积收成。从他是别国附庸的身分看,这是令人诧异的成就,足以作为神赐福的明证。
「西拿基立的碑文」现存有关西拿基立朝代的材料,有好几个来源。现称「年表」(annal )的文献准确一点来说不算是年表,因为不是在所记录之战事当年写作。它所以称为年表,是因为它是按照严格的时序编排。很多碑文都是收藏在建筑物地基的小室中,有些甚至是在原址发现。年表通常经过多次的编纂。此外还有称为「给神的信」(letter to god )的文体片断,是个耐人寻味的非年表文献。
攻打耶路撒冷的记载大概是在战役发生之后几个月撰作(约主前700年 )。亚述人除了将档安放在建筑物地基之中以外,更把它刻在宫殿墙壁的浅浮雕之上。这场战役有好几个抄本刻在大型的桶状圆柱之上。尼尼微又有描述亚述围攻拉吉(犹大的重要城堡之一 )的石刻,发现于西拿基立王宫第三十六室里面。年表描述犹大广泛地区被毁,但却没有提到攻取耶路撒冷。因为西拿基立虽然宣称以望楼围绕耶路撒冷,针对犹大首都的严厉攻势却未能完成。犹大城市被劫掠者凡四十六个,其中多个被送给敌国非利士。西拿基立曾经宽待推罗王,文献中却没有他宽待希西家的记载。这地区的其他君王都被取代(如亚实基伦的西德拉〔Sidra〕 )。亚述雕刻的证据十分重要:图中被攻取的城市是拉吉,不是耶路撒冷。年表宣称超过二十万犹大人被俘(但不一定被掳到外邦 ),并且好几个进行叛乱的非利士城市,最后都被攻取。西拿基立又将犹大的命运描述为希西家的责任(将自己的侵略归咎于敌国君主 是亚述的惯例 )。按照文献的记载,西拿基立要求希西家献上女儿、兵器、女子、金子,和多种艺品。西拿基立碑文之中,以这个贡品总目最为详尽,显示撰作者希望读者忽略他们未能攻取耶路撒冷。然而希西家仍被镇压。希西家虽打胜仗,但仍旧身为亚述藩属,向住在尼尼微的西拿基立朝贡。
「拉吉」拉吉一城(杜韦尔遗址 )是个坚固的驻防城或王室卫城。罗波安在此建筑防御工事(主前920年 );此举有战略上的功用,因为能够加强薄弱的北疆。拉吉古城是个长方形的遗址,位于犹大山地和沿海平原之间的萨非拉山麓地区,座落在天然的山丘上,四面有深谷围绕。拉吉设有外门内门的复合建筑,内墙厚度超过十二呎。门室中出土的青铜残片按考证是亚述时代的文物。另外在此又发现了十八块迦勒底时代的陶片书函,其内容与尼布甲尼撒的侵略有关。拉吉被围攻两次,相隔只有一个世纪多一点;因此两个毁灭层互相混杂,不容易分辨。由于这城四面环山,可供亚述军发动围城的地点只有西南角,然而至今仍然未有考古证据,证实这是亚述大军安营之处。全镇各处都可以看见被毁的痕迹,如烧成焦炭的残余物件。当地的攻城坡道是用石块堆成,按考古学的考证这是近东最古老,也是以色列境内惟一的一条。外貌相像的坡道,也可见于亚述的壁画浮雕中。城被拆毁到距离地基只有几呎的程度。所有建筑物都被火焚毁,遗迹曾经被烈火焚烧,砖块亦烧成红色。地面散满了器皿和用具的碎片。全城遭洗劫一空,留下的只有没有价值或过重的对象。当地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箭镞,二十件鱼鳞铠甲,一个青铜制造的头盔顶饰。还有数达一千五百的一堆人骨和被斩首的颅骨(挖掘者相信死者是平民 ),这些骨头有从坡顶滚下大坑之中的痕迹。人骨之上又堆满了兽骨(包括猪骨 )和很多陶器。超过四百个瓶子柄上有 lmlk(御用 )字样的戳印,只有拉吉的遗址才能为这种瓶子提供时代的左证。亚述人认为围攻这城极为重要。上文已经提过,尼尼微有整个房间的浮雕是纪念这个战绩的。拉吉室(第三十六室 )地处王宫的要冲,用意是炫示征服犹大和拉吉的功勋。画版表示亚述兵分三行攻城,大军后面的地势类似拉吉。因此,学者得到前所未有的机会,可以将新亚述时代的古城浮雕,和实物本身对比。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财富与建设:物质的丰富也是蒙神赐福的记号。
――《串珠圣经注释》
【】「又建造仓房,收藏五谷、新酒,和油,又为各类牲畜盖棚立圈;」
【】「并且建立城邑,还有许多的羊群牛群,因为神赐他极多的财产。」
【】「这希西家也塞住基训的上源,引水直下,流在大卫城的西边。希西家所行的事尽都亨通。」1880年在西罗亚水道发现的铭刻描述这项不寻常的工程,就是把水从基训泉引入城中。挖掘者在两端同时进行挖掘,几乎就在这条长一千二百肘的水道中间相遇(由于水道有1-777英尺 或541米 所以一肘有18英寸 )。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希西家堵塞城外的泉源,目的在断绝围攻耶城敌人的水泉。他另外建地下引水道,从耶城东面的基训水泉引水入耶城,以保围城中水源不缺。
“大卫城的西边”指西罗亚池。
――《启导本圣经注释》
「基训」:见3-4节注。
――《串珠圣经注释》
塞住基训的上源,引水直下: 希西家在耶路撒冷城的地下修水路,引城外和基训河水储存在那里,这可能有两个目的:①供百姓饮用:巴勒斯坦地区的年降水量只有500毫米,属于干旱地区。因此要确保饮用水并不容易;②备战:(3-4节 )的内容是有力的证明。即希西家修建水路,是想达到在遭敌入侵时使敌方找不到饮用水,我方却顺利地获得饮用水的目的。希西家修建的地下水路后来被考古学家发掘,是高有0.6米-1.5米,宽有0.6米,总长有520米的S型的水路。
――《圣经精读本》
【】「惟有一件事,就是巴比伦王差遣使者来见希西家,访问国中所现的奇事;这件事神离开他,要试验他,好知道他心内如何。」
使者。;,2。
访问国中所现的奇事。日晷上日影的倒退,,引起了巴比伦占星家和天文学家的特殊兴趣。这一定是使者们所要特别调查的问题。这个奇迹的发生,给希西家提供了绝好的良机,可以为神的能力和良善作见证。如果希西家有忠心,告诉米罗达巴拉但的使者事实的真相,以及神如何在治病和自然界方面所施行的奇迹,他们回到巴比伦,就会使这个偶像之地的许多人了解神的真实性质。这样,就打开了门路,使许多人认识和敬拜创造天地的神。
要试验他。试验不是为了让神了解情况,而是为了希西家的益处。导致国王失败的骄傲已在他心中扎根,如果不予以抑制,就会造成他的毁灭。神本着祂的怜悯,允许发生一些事情,好让希西家知道他心中的真实状况。这件事说明神如何干预人品格的发展。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本性上的缺陷。只有当他们遭遇不同的考验时,这些弱点才会暴露出来。
如果考验达到了目的,心灵经过了“管教”,这方面就不需要进一步的考验了。如果人违抗所受的责备,可能就需要接受进一步的试炼和考验,直到他悔改,或者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基督徒在考验中可以因此而得到鼓励。他经受考验,是因为神在他身上看到了值得培养的宝贵质量。如果在他身上没有可以荣耀神圣名之处,祂就不会花时间去提炼他。。
――《SDA圣经注释》
“试验他,好知道……”。神测试希西家是否骄傲。参看至19节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看25节及。.巴比伦王来使,大概是希望说服希西家和他们连手夹攻亚述。
――《启导本圣经注释》
按的说法,希西家不该将府库的宝物给巴比伦的使者观看,但历代志作者有不同的重点:
1绝口不提巴比伦使臣来访后,希西家泄露政治军事机密一事,只暗示他心里骄傲(25 );
2作者也没有把神的刑罚 (25-26 ) 与这件事直接拉上关系;
3无论如何,希西家那次的失败是因神短暂离开了他。
――《串珠圣经注释》
【 在国与国的争斗中,一个新的帝国悄悄的兴起……】
巴比伦是无声无息地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此时亚述内部发生冲突,连续几个君王都软弱无能、国势渐衰。亚述在公元前612年终于败亡,巴比伦在尼布甲尼撒的统治下,取而代之成为强国。(有关巴比伦的详细资料 ――《灵修版圣经注释》
【】「希西家其余的事和他的善行都写在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的默示书上和犹大、以色列的诸王记上。」
以赛亚的默示书。这是先知以赛亚为他的预言所用的名称。
――《SDA圣经注释》
本节是希西家统治事迹的结论部分。希西家作为大卫之后最伟大的明君,尽管有过两次过失(25节 ,20:13),但都及时悔改。因此历代志作者评价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29:2)是再恰当不过了。
――《圣经精读本》
【】
结语:作者给予希西家一生很高的评价:
1他的善行写在大先知以赛亚的书和国史上;
2葬于王陵;
3死后仍受国人尊敬。
──《串珠圣经注释》
【】「希西家与他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子孙的高陵上。他死的时候,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都尊敬他。他儿子玛拿西接续他作王。」
高陵。希伯来语是ma`aleh,“上去”,“攀登”,含义不很明确,可能指较高的位置,即希西家埋葬在王室陵墓中较高的地方,比他的先王们要高。――《SDA圣经注释》
“葬在大卫子孙的高陵上”是说得到甚高的尊敬,也可译为“葬在大卫子孙坟墓中备受崇敬的地方”。
――《启导本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32章 )】葬在大卫子孙的高陵上: 记录为希西家“与列祖”葬在一起,但根据本节的记录,他可能没有葬在君王的墓室里,而是葬在了君王墓室上方的高处。当然并不是因为如约阿施(24:25)或亚哈斯(28:27)般行恶,而可能是大卫的墓室已满,没有位置。本书的作者特别提到了众人下葬希西家时“对他的死表示尊敬”的细节。
――《圣经精读本》
1希西家在备战上作了怎样的安排呢?当中最能御敌的是什么?参32:7-8。今日信徒要抵挡属灵恶魔的攻击时,最有用的装备是什么?。
2西拿基立采用的攻敌方法有什么特色?参32:10-19。基督徒最容易受撒但攻击以致信心动摇的地方与此相似么?为免信心动摇而跌倒,希西家的应付方法可给我们什么借镜?参20节。
3希西家失败的原因(32:25)与乌西雅的相似么?你怎样处理内心的骄傲呢?是纵容抑或靠主严厉对付?参26节。
──《串珠圣经注释》
【 面对危机时的秘诀是甚么?想想上一次我处理危机的方法,有甚么需要检讨之处?】
面对亚述大军入侵的危机,希西家作出两个重要的抉择。他竭力应付形势,又信任神赐的结果。这正是我们面对艰苦劣势时,必须采取的步骤。你要竭尽所能,尽人事来解决问题。你也要祷告将之交托神,倚靠祂来解困。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我是以信心的眼睛来看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吗?】
希西家能以信心的眼睛看见耶和华的帮助,只要神站在他一边,敌军再多也毫无用处。“万军之主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他满有把握,鼓励臣民,因为深知神的同在。你又是否站在主这边?你难得会遇上一支敌军,但是你可以倚靠神的力量,每日面对争战而得胜。
――《灵修版圣经注释》
【「希西家王和先知以赛亚因此祷告,向天呼求。」】
这两个圣洁的人无法忍受别人对神不敬的罪恶,现在的危险不只是他们个人,而是整体的百姓以及美丽的圣城。西拿基立反对神,他以为只是反对别国的神明,那些神只是人手所造的,但是怎可这样对待真神呢?神那圣洁慈爱的性格是不可侵犯的。愿我们也有那两位的情怀,热心爱神,为罪忧伤,而且化为祷告!
这就是原因,为什么我们应该为各地的教会复兴祷告。人们任意妄为,好似王已经逊位,不必再受尊敬。他们得罪神,又随意破坏祂的律法,难道现在再没有希西家与以赛亚向我们列祖的神呼求,求神再兴起祂的工作,如古时一样?
神必救助我们,多方引导我们(二十二节 )。当神的使者起来攻击亚述,必有荣耀的拯救。主成为宽阔的河川流溪,使仇敌无法经过。母岛怎样讲幼雏安置在巢窝之内,主也必如鸟翼一样保护那城,结果敌军逃跑,留下很多对象在营寨。亲爱的,继续祷告吧!主是我们的审判者,也是我们的王,祂必拯救我们。
──迈尔《珍贵的片刻》
【 风调雨顺的岁月,飘泊无定的日子,让我们看清我们所靠的是……】
试验能显出人的本性。神要试验希西家,为着要他认识自己的亏欠,看清自己的内心。神没有弃绝希西家,也不是试探他,要他犯罪,更不是戏弄他。考验的目的是要给他加添力量、培养他的性格、预备他担负前面的任务。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能过美好的生活。但是遇到压力、患难、痛苦时,除非力量是从神而来,我们的良善可谓弱不禁风,一经风雨就飘去无踪。你遇到压力或是逆境时如何呢?你会屈服,还是求神帮助呢?凡是经常亲近神的人,不用担心压力会使他们垮掉。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就算人生曾经历神多大的神迹奇事,也不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一个心高气傲的人……】
【神的考验】神为甚么要离开希西家,任由他受试验?他在蒙神医治疾病以后,骄气极度膨胀,巴比伦的使者来问候他病得痊愈的神迹时,神就站在一边,看他对这件事的回应。可惜希西家的行为显出他的骄傲有如脱缰之马。他将成就、财宝及军器都拿给使者观看,而不是归荣耀给神。骄傲就是将自己的努力和才能高举过于神,轻视神在我们身上的作为,并洋洋自得、看不起别人。神并不反对人有自信心及合理的自我评估;因成就而得安慰没有错。但神反对人将祂所做的大事完全归功于人自己,这是愚蠢的态度。凡看自己比别人优越也是愚昧的。
──《灵修版圣经注释》
「惟有一件事…神离开他,要试验他。」
人属灵的程度如何,要经过试验才知道。
王很少是经过考试的,属灵的领袖却不是人抬举出来的,是神所命定的,所以神要考试他;而且常不止一次,要有不同阶段的考试。
人就是这么败坏。希西家重病痊愈,完全是神的恩典,加给他十五年的寿命,再明显不过,绝不是他自己的成功;他所当作的,是谦卑为主而活。想不到,他竟然为此骄傲起来。这怎么能够讲得通呢?他可能想:是因为我行了许多善事,得到神的欣赏,才让我活下去。也可能想:祂留下我在世上,是因为世上少不得我,我有许多大功要立,大业要建。或是神的使者击杀了亚述王的大军,从前犹大被亚述勒索搜刮那么多的金银,经济得以迅速复原的奇迹,使他觉得领导有方。更有可能是:巴比伦的使者,送他礼物寻求结盟,使他以为自己是一方之雄;加以使者得当的外交词令,捧得他飘飘然。也许,这些因素都合在一起,使他觉得江山稳固,值得骄傲。总之,他不该骄傲而骄傲。骄傲是没有理由的。骄傲是神所不喜悦的。
可惜,那么好的希西家,经不得考验:惟有一件事,就是巴比伦王差遣使者来见希西家,访问国中所现的奇事;这件事,神离开他,要试验他,要知道他心内如何。
不问巴比伦的存意如何,不论使者怎么说辞,他既然是要知道奇事,那太容易了:那些显然不是他自己作的,也不是他领导国人作的,当然是神的恩典,该说是神的恩典;实话实说最容易。但骄傲的人必须作一件事:就是隐盖神的恩典,说服自己和别人,那是他的成就;这不仅是谎话,更是代替神的地位,是极不应该的事。希西家为了夸耀自己的成功,“就把自己宝库的金子,银子,香料,贵重的膏油,和他武库的一切军器,并所有的财宝,都给他们看;他家中和全国之内,希西家没有一样不给他们看的。”当然所赢得的,是不止一两句的颂赞,使他自己想:“我真伟大!”可惜,一番得意过后,神的仆人奉耶和华的命告诉他,将来这些都要不归他所有了。多么扫兴的事:耐不得恩典,在考试上失败了。
求主保守我们谦卑在祂的恩中。
── 于中旻《历代志下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