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历代志下 第8章


圣经综合解读

1「所罗门建造耶和华殿和王宫,二十年才完毕了。」

2「以后所罗门重新修筑希兰送给他的那些城邑,使以色列人住在那里。」

「二十年」()),包括了七年建造圣殿,十三年建造王宫())。
「希兰送给他的那些城邑」()),原来是所罗门抵押给推罗王的()),现在债务可能已经还清,所以推罗王送还给他。
本书最初的读者都熟悉《列王纪》,知道所罗门曾向推罗王借债,用「加利利地的二十座城「())换取了「一百二十他连得金子」())。但本书特地澄清大卫「在困难之中为耶和华的殿预备了金子十万他连得」()),又从自己的积蓄中献上「俄斐金三千他连得」()),而百姓也「为神殿的使用献上金子五千他连得零一万达利克」())。因此,建造圣殿绝不会只差这区区「一百二十他连得金子」,所罗门借债很可能是为了建造王宫;他为自己建造宫室十三年()),财政已经捉襟见肘,所以不得不用城邑抵押金子和木料。
但《历代志》所关注的重点是神国度和圣殿的计划,所以不提所罗门的软弱,单提神的工作;不提所罗门失去了应许之地的二十座城,单提这些城邑失而复得、被「重新修筑」())。因为本书最初的读者同样也曾失去了应许之地,又被神带回「住在自己地业城邑中」());圣灵要他们看见:让他们和所罗门同样失而复得的,是同一位「守约施慈爱」())的、永不改变的神。
上图:艺术复原图:所罗门时期的圣殿、王宫及耶路撒冷城区的变迁。所罗门的王宫和圣殿可能是一个整体的建筑。

3「所罗门往哈马琐巴去,攻取了那地方。」

4「所罗门建造旷野里的达莫,又建造哈马所有的积货城,」

5「又建造上伯·和仑、下伯·和仑作为保障,都有墙,有门,有闩;」

6「又建造巴拉和所有的积货城,并屯车辆马兵的城,与耶路撒冷、黎巴嫩,以及自己治理的全国中所愿意建造的。」

「哈马琐巴」())在以色列的北方。
「旷野里的达莫」())在大马士革东北约217公里。「积货城」())用来储藏军备用资。所罗门势力的范围向北已经达到今天叙利亚的沙漠地带。
「上伯·和仑、下伯·和仑」())这两个城市控制着耶路撒冷西北面通往约帕的通道。
「所愿建造的」()),原文是「所渴慕建造的」(英文ESV、NASB译本))。「渴慕 חָשַׁק」原文在圣经中被译为男人对女人的「恋慕」()),又被译为人对神的「专心爱」())。所罗门「恋慕」他「所渴慕建造的」的城市,却渐渐远离了值得他「专心爱」的神())。

7「至于国中所剩下不属以色列人的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

8「就是以色列人未曾灭绝的,所罗门挑取他们的后裔作服苦的奴仆,直到今日。」

9「惟有以色列人,所罗门不使他们当奴仆做工,乃是作他的战士、军长的统领、车兵长、马兵长。」

10「所罗门王有二百五十督工的,监管工人。」

「二百五十督工的」()),是指以色列人的督工,而不是外邦人的督工())。
所罗门好大喜功、劳民伤财,不但建造圣殿和王宫()),也建造国防工事())。但实际上,当时以色列周围的列国都陷入青铜时代崩溃时期(Bronze Age Collapse、)),神已经使他「四围平安,没有仇敌,没有灾祸」())。所罗门的大兴土木,既没有军事上的需要,也不能促进国家的统一,反而让神的百姓背重担()),最终导致了国度的分裂。

11「所罗门将法老的女儿带出大卫城,上到为她建造的宫里;因所罗门说:“耶和华约柜所到之处都为圣地,所以我的妻不可住在以色列王大卫的宫里。”」

在《列王纪》中,「所罗门与埃及王法老结亲,娶了法老的女儿为妻」()),是他属灵破口的开始。但《历代志》却不提这些读者所熟悉的历史,却特别指出所罗门说:「耶和华约柜所到之处都为圣地,所以我的妻不可住在以色列王大卫的宫里」())。
作者精心选择史实,是为了向读者强调:大卫如果在世,绝不会允许法老的女儿住在他的宫里,更不会允许所罗门与法老结亲;也让读者回想起大卫临终的嘱咐:「你若寻求祂,祂必使你寻见;你若离弃祂,祂必永远丢弃你」()),这个警告也是大卫之约的一部分。

12「所罗门在耶和华的坛上,就是在廊子前他所筑的坛上,与耶和华献燔祭;」

13「又遵着摩西的吩咐在安息日、月朔,并一年三节,就是除酵节、七七节、住棚节,献每日所当献的祭。」

14「所罗门照着他父大卫所定的例,派定祭司的班次,使他们各供己事,又使利未人各尽其职,赞美耶和华,在祭司面前做每日所当做的;又派守门的按着班次看守各门,因为神人大卫是这样吩咐的。」

15「王所吩咐众祭司和利未人的,无论是管府库或办别的事,他们都不违背。」

16「所罗门建造耶和华的殿,从立根基直到成功的日子,工料俱备。这样,耶和华的殿全然完毕。」

「一年三节」()),指「除酵节、七七节、住棚节」()),也就是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这些都是「遵着摩西的吩咐」())而行的。而大卫则被称为「神人大卫」()),就像第二个「神人摩西」());因为他对圣殿事奉的安排,也是根据从神而来的启示。
所罗门安排圣殿的事奉,都是「照着他父大卫所定的例」())、「因为神人大卫是这样吩咐的」())。这是在强调「从立根基直到成功的日子」()),所罗门所做的实际上都是大卫工作的延续。神虽然没有允许大卫建造圣殿()),但大卫建殿的心意,神已经悦纳并且永远记念了。

17「那时,所罗门往以东地靠海的以旬·迦别和以禄去。」

18「希兰差遣他的臣仆,将船只和熟悉泛海的仆人送到所罗门那里。他们同着所罗门的仆人到了俄斐,得了四百五十他连得金子,运到所罗门王那里。」

以色列人原来从事农牧业,不擅长航海,现在与推罗合作从事商业航海,成为所罗门财政翻转的重要转折点。而推罗原来只在地中海有海港,与所罗门合作以后,可以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港口,对推罗的商业也有很大的帮助。
「以旬·迦别」())是以色列最南面红海亚喀巴湾的海港,位于「以东地」())的南端,是古代约旦河东南北商道的起点。「以禄」())就是「以拉他」())。
「俄斐」())的地点不能确定,可能在阿拉伯半岛南部或非洲,以出产金子著称())。
所罗门的航海贸易非常成功,「四百五十他连得金子」())大约有15.38吨,相当于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本书的读者既然已经知道大卫个人为圣殿奉献了「俄斐金三千他连得」()),心中自然会有一番比较和思想。
所罗门靠着自己的智慧,又建造、又经营,在商业上非常成功,到晚年却说:「后来,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神赐给所罗门「智慧聪明」和「资财、丰富、尊荣」()),让他经历了一切、拥有了一切,最后才发现这些全是「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因此,八至九章所强调的并不是所罗门的成就,目的不是让被掳回归的百姓陶醉于以色列过去的荣耀和财富,也不是让他们失落或叹息,而是让读者看到:平安和富足固然是神所赐的福气,但并不能解决人的问题,更不能成为神百姓追求的目标;唯有「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这才是「人所当尽的本分」())。
上图:以拉他和以旬·迦别一带的红海亚喀巴湾。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祂要人继续如此行

本章十六节明显的是把论所罗门建殿和制定敬拜的长篇叙述作一结束。在这一章里面不容易看见它的连贯性,而只能当它是根据一系列与圣殿有关的细节收集起来。

二至十节:这几节在两个要点上与建殿的主题链接起来,第一,提到希兰的那些城邑,由此而引进关于所罗门修筑城邑一般活动的进一步的数据。其次,提到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的区分,是按交给他们做的工作来区分的

在这几节里面,特别是三至六节,有许多要点与相应的经文有分岐。非同小可的差异是:历代志说那些城邑是希兰送给所罗门的;而列王纪的说法则相反(11节 )!有一种可以使二者协调的方法是根据的注解,因希兰不喜欢那些城邑,所以,可能把那些城邑又送还给所罗门──或甚至保持着那些城邑作为一种抵押品(麦尔兹Myers的见解 ),以待对方给予更令人满意的补偿。在所到那些地方的次序和数目方面也有不同。这一切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经文的残缺所造成的。无论如何,所罗门得享繁荣的记载,正是神因他忠心事奉更进一步祝福他的明证。

十一至十六节:这段的其余各节表明所罗门在他初期的劳碌之后怎样持续下去。关于他埃及妻子的批注(11节 ),极可能是表示嫌恶。不过,历代志提到这件事,祗在阐明王关注对约柜的正确处理。相应的章节,关于法老的女儿迁到‘为她建造的宫里’去,并没有提供这样的解释。历代志说得很明确,那是因为所罗门顾虑到不洁的不论是甚么东西或是人,都不应当留在约柜的环境中。他的妻子由于是女人,显然是属于这一类,因为‘按仪式的意义而言,妇女更常是不洁的’(麦尔兹的话 )。

所罗门的宗教责任感,由他参加经常的崇拜更进一步的显明了。直到现在,关于所罗门的叙述都由那件特殊大事所支配。我们在第七章的有关注释中说过,伟大的时机可以帮助基督徒的灵性。在这里我们看见的另一面,没有群体能单单依赖伟大的时机而生存的。一个国家能为加冕,国婚,或百年庆典配搭起来。这些大事在国家生活中有极重大的意义。但这些大事不能维持国家日常的例行生活。同样地,圣殿并不是为了献祭的特殊时机而建造的。毋宁说,它是要作为以色列经常、例行的崇拜中心。我们现在得以瞥见所罗门按‘每日所当献的’(13节 )献祭。一切都正确而且一丝不苟的重复地而行。他主持一年三次的大节,以及其他经常的祭仪。(范围更广的目录见利未记二十三章。 )祭司和利未人也做大卫指定他们做的工作(代上二十三至二十七章 ),而且又是‘每日所当作的’(14节 )。

如果那些伟大的时机在基督徒生活中是最重要的,他们就不能不维持之。诚然,似乎得有人为使崇拜壮观而发展一种需要,甚至热中于‘出名’的会议,大型的集会,奇怪花样之类的事。这可能沦为瘸腿鸭式的精神,这种精神没有人为的协助便不能存在。此情形往往发生在学院或大学的日子里,在那里极多的‘门面’祗能加以依赖──当那种关联撇下时,便带来虎头蛇尾和失望。

基督徒生活和属灵,若能在人生漫长、安静的发展中继续存在的话,那才是真实的。圣经深知‘这日的事为小’的伟大性。是那经常的,不为人所见的,或许是孤独的对神的寻求,才是证明属灵的实际的和建造基督徒的德性的。历代志作者只在他给我们看见所罗门已为圣殿预备好,并作了真实与持久的使用的示范时,才说,‘耶和华的殿全然完毕。’

示巴女王(Ⅰ )

很可惜,示巴女王访问所罗门并不是圣经中伟大爱情故事之一──至少在经文中没有指明它是。这个故事,在某种意义上含有外国的特征,也许无可避免地是‘浪漫的’。所罗门本人是很倾向外国的。示巴女王甚至可能倾慕古以色列民。双方的巨大财富,其本身便足够使这次会晤成为我们今日闲谈的焦点。不过,圣经在这里,正如在别处一样,对有浪漫可能性的男女相遇,却不置一辞。(甚至路得和波阿斯、在那个故事中所讨论的关系、着重于以色列的社会架构、而不是与罗曼史有关。 )事实是:示巴女王的故事,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历代志所关注的,祗在更多论到所罗门所做的一些事情。

第一件事必须注意的是女王的访问,使我们又思想到历代志下第一章所概述的所罗门的特质。那一章论到三个W──智慧(wisdom ),财富(weath ),和敬拜(worship )──这三样显示了他那个朝代的特征。是这些构成了示巴女王故事的内容。她访问的目的,是要亲自看看那已成了传奇之所罗门的智慧是不是真的。探询是免不了与财富有关,不但她觉得有此需要,根据当时的习惯,觐见一个外国朝廷的王是要备带贵重礼物的。但所罗门的财富,其本身似乎与他的智慧一样紧密相关。那智慧是女王‘见’得到的东西;而且是她在‘他所建造的宫室,席上的珍馐美味’等等,以及在圣殿敬拜的形式中见到的。(这也是与财富的主题分不开的、这方面在所罗门所献大量祭物上已极清楚表明了。 )这样看来,所罗门的智慧,女王是从他实际行事能力表明为一位伟大君王,以显著方式显示为王之属性上察觉的。这种了解告诉我们,女王所真正受到感动的事,是来到所罗门面前。这个故事夹在两段经文之间,那些章节叙述所罗门在国际贸易领域的成功,使人联想到女王的访问有一种贸易的任务。

示巴女王(Ⅱ )(续 )

示巴(Sheba ),或有时称为沙巴(Saba ),是旧约时代一个富庶而又强盛、从事贸易的著名国家。大多数提及它的话都指着它在商业上成功的意义,因此,它几乎成了谚语了。所引证的头两处章节特别把它与金子和乳香连结起来。所以,它的繁荣至少部分地是以贸易奢侈商品为主,那无疑是非常有利可图的。它在亚拉伯南部的地位,大概意味它是处于东西(非洲和印度 )贸易的战略要塞,不过从那对推罗讲的话里面,就清楚知道它的利益还向北伸展,越过以色列领土以外。有迹象显示,主前十世纪,就是所罗门时代,乃示巴特别发达而又繁荣的时期。

大卫和所罗门的联合王国崛起,以色列在这个时期在国际上的影响已达于顶点,所以作为机会和威胁,都使示巴人的成功,受到冲击:说到机会,因为所罗门富裕,必定已提供重要销路的可能性;说到威胁,因为他使用红海的以旬迦别以及可能还有其他地区的船只,必定已夺去了由示巴控制的亚拉伯陆路的贸易。在这些情况下,女王跋涉漫长,而无疑又是辛苦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有时这事实被人用来驳斥这个故事的史实性──如果有可能的话,必须和以色列那个新近冒起且强而有力的新企业家达成一种暂时的协定。

这位从远道到所罗门那里来的女王,无论存心是甚么,历代志作者用这件事去说明他在较早以前有关希兰的同一点记载。其他国家都不得不承认他的神的伟大,并且带了礼物来,这是所罗门的成功。女王像希兰一样,大受感动而称颂主,甚至看到祂所具公平公义的性格,爱以色列到如此程度,以致愿意永远坚立他们(8节 )。假如她预先认识其他伟大而又富裕的王、使她对一位伟大而又富裕的王存有成见的话,当她认识到所罗门的智慧在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中显露时,她很快便会改变她的心意的。这个由众多且壮观随员陪同来谈生意的女人(1节 ),已被在这里的一种特殊的伟大慑服了(‘神不守舍’ );她推测他的智慧,她发现的甚至还不到一半(6节 ),对这智慧她只能以归荣耀与神来回应。

历代志作者在描述这一切事上所要表明的信息,可以两个层面上看出来。在一个层面上,他教导人,所罗门一心一意献身完成神为他所定的目的,已从国际间对他的承认和大量增加的财富上得见其成果了。这一点在历代志下一章已经指明。他不想再次让所罗门没有被领会。饶有意味的是:诗七十二篇生动地描述这位为普世至尊的以色列王,也论及从示巴而来的进贡为对王的至尊至高的表明

在另一层面上,我们可以思考对女王本人所造成的冲击。在旧约里面有别的和以色列人有接触的人,他们以决定性的方式遇见了以色列的神。我们无法知道示巴女王承认所罗门之神的伟大,是怎样决定的,因为旧约在这极重要的一点上又再次沉默(12节 )。当然,任何基于以色列的一般记载作为向外布道的力量,是必定引致暗淡的结论的。不过,以色列在这方面的失败,祗是她长期倾向背道的部分。所给示巴女王深刻的印象显示:那属于神儿女的能力会把神带给那些‘远处’的人。

13-二十八节祗是进一步强调所罗门的财富和威望。不但希兰在向这位以色列王臣服的角色上向示巴女王看齐,而且‘亚拉伯诸王’(14节 )都给他进贡金子,许多其他的国家实际上是他的属国(26节 )。而且‘普天下的王’(23节 )都求见他,要听他的智慧之言。由于他的财富,以致通常被视为平常的东西都变成珍贵了(20、27节 )。但他的财富至终与他的智能是解不开地连结在一起的。

( 关于16节所说到利巴嫩林宫,请参照的注释──工匠户兰。)

示巴女王(Ⅰ )

很可惜,示巴女王访问所罗门并不是圣经中伟大爱情故事之一──至少在经文中没有指明它是。这个故事,在某种意义上含有外国的特征,也许无可避免地是‘浪漫的’。所罗门本人是很倾向外国的。示巴女王甚至可能倾慕古以色列民。双方的巨大财富,其本身便足够使这次会晤成为我们今日闲谈的焦点。不过,圣经在这里,正如在别处一样,对有浪漫可能性的男女相遇,却不置一辞。(甚至路得和波阿斯、在那个故事中所讨论的关系、着重于以色列的社会架构、而不是与罗曼史有关。 )事实是:示巴女王的故事,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历代志所关注的,祗在更多论到所罗门所做的一些事情。

第一件事必须注意的是女王的访问,使我们又思想到历代志下第一章所概述的所罗门的特质。那一章论到三个W──智慧(wisdom ),财富(weath ),和敬拜(worship )──这三样显示了他那个朝代的特征。是这些构成了示巴女王故事的内容。她访问的目的,是要亲自看看那已成了传奇之所罗门的智慧是不是真的。探询是免不了与财富有关,不但她觉得有此需要,根据当时的习惯,觐见一个外国朝廷的王是要备带贵重礼物的。但所罗门的财富,其本身似乎与他的智慧一样紧密相关。那智慧是女王‘见’得到的东西;而且是她在‘他所建造的宫室,席上的珍馐美味’等等,以及在圣殿敬拜的形式中见到的。(这也是与财富的主题分不开的、这方面在所罗门所献大量祭物上已极清楚表明了。 )这样看来,所罗门的智慧,女王是从他实际行事能力表明为一位伟大君王,以显著方式显示为王之属性上察觉的。这种了解告诉我们,女王所真正受到感动的事,是来到所罗门面前。这个故事夹在两段经文之间,那些章节叙述所罗门在国际贸易领域的成功,使人联想到女王的访问有一种贸易的任务。

示巴女王(Ⅱ )(续 )

示巴(Sheba ),或有时称为沙巴(Saba ),是旧约时代一个富庶而又强盛、从事贸易的著名国家。大多数提及它的话都指着它在商业上成功的意义,因此,它几乎成了谚语了。所引证的头两处章节特别把它与金子和乳香连结起来。所以,它的繁荣至少部分地是以贸易奢侈商品为主,那无疑是非常有利可图的。它在亚拉伯南部的地位,大概意味它是处于东西(非洲和印度 )贸易的战略要塞,不过从那对推罗讲的话里面,就清楚知道它的利益还向北伸展,越过以色列领土以外。有迹象显示,主前十世纪,就是所罗门时代,乃示巴特别发达而又繁荣的时期。

大卫和所罗门的联合王国崛起,以色列在这个时期在国际上的影响已达于顶点,所以作为机会和威胁,都使示巴人的成功,受到冲击:说到机会,因为所罗门富裕,必定已提供重要销路的可能性;说到威胁,因为他使用红海的以旬迦别以及可能还有其他地区的船只,必定已夺去了由示巴控制的亚拉伯陆路的贸易。在这些情况下,女王跋涉漫长,而无疑又是辛苦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有时这事实被人用来驳斥这个故事的史实性──如果有可能的话,必须和以色列那个新近冒起且强而有力的新企业家达成一种暂时的协定。

这位从远道到所罗门那里来的女王,无论存心是甚么,历代志作者用这件事去说明他在较早以前有关希兰的同一点记载。其他国家都不得不承认他的神的伟大,并且带了礼物来,这是所罗门的成功。女王像希兰一样,大受感动而称颂主,甚至看到祂所具公平公义的性格,爱以色列到如此程度,以致愿意永远坚立他们(8节 )。假如她预先认识其他伟大而又富裕的王、使她对一位伟大而又富裕的王存有成见的话,当她认识到所罗门的智慧在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中显露时,她很快便会改变她的心意的。这个由众多且壮观随员陪同来谈生意的女人(1节 ),已被在这里的一种特殊的伟大慑服了(‘神不守舍’ );她推测他的智慧,她发现的甚至还不到一半(6节 ),对这智慧她只能以归荣耀与神来回应。

历代志作者在描述这一切事上所要表明的信息,可以两个层面上看出来。在一个层面上,他教导人,所罗门一心一意献身完成神为他所定的目的,已从国际间对他的承认和大量增加的财富上得见其成果了。这一点在历代志下一章已经指明。他不想再次让所罗门没有被领会。饶有意味的是:诗七十二篇生动地描述这位为普世至尊的以色列王,也论及从示巴而来的进贡为对王的至尊至高的表明

在另一层面上,我们可以思考对女王本人所造成的冲击。在旧约里面有别的和以色列人有接触的人,他们以决定性的方式遇见了以色列的神。我们无法知道示巴女王承认所罗门之神的伟大,是怎样决定的,因为旧约在这极重要的一点上又再次沉默(12节 )。当然,任何基于以色列的一般记载作为向外布道的力量,是必定引致暗淡的结论的。不过,以色列在这方面的失败,祗是她长期倾向背道的部分。所给示巴女王深刻的印象显示:那属于神儿女的能力会把神带给那些‘远处’的人。

13-二十八节祗是进一步强调所罗门的财富和威望。不但希兰在向这位以色列王臣服的角色上向示巴女王看齐,而且‘亚拉伯诸王’(14节 )都给他进贡金子,许多其他的国家实际上是他的属国(26节 )。而且‘普天下的王’(23节 )都求见他,要听他的智慧之言。由于他的财富,以致通常被视为平常的东西都变成珍贵了(20、27节 )。但他的财富至终与他的智能是解不开地连结在一起的。

( 关于16节所说到利巴嫩林宫,请参照的注释──工匠户兰。)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历代志下第八章

I所罗门完成圣殿

所罗门统治的最后段落(八~九章),集中在赞美神为所罗门成就一切的主题(特别见。这个段落清楚地是与开头关于所罗门的段落相连(代下一~二),两处都论及所罗门的成就和名声。主要的不同是,前面的篇章形容所罗门回应神在基遍的启示所做的准备,现在工作已经完成了。因此,第八至九章真正的主题,是神借着所罗门所达成的,而不是所罗门本身的成就。

第八章的细节牵涉到以色列的百姓与建筑,第九章是关于所罗门在外的名声。第八章分成三个主要的范畴:

1~6节

所罗门建造的工程

7-11节

外邦人在所罗门国度中的角色

12-15节

圣殿的奉献典礼和服事人员

16节

所罗门工程的摘要

似乎令人惊讶的就是本章的一些部分又回到圣殿的主题,而其建造在第七章已经完成了。然而本章的两个特色,显示这个安排是刻意的。第一,圣殿的叙述(1、12~16节)囊括所罗门遍及这地成就的详情,明显地指明后者是神的祝福,是以色列对圣殿的忠心所造成的结果。由此证明了以敬拜为优先时,各种祝福都随之而来的原则。

第二,列在这里的主题与讨论圣殿预备工作的平行经文次序相同(二章)。提及圣殿和王宫(1节,随后是所罗门与推罗的国王希兰的关系(2节,和外邦人的贡献(7~10节。因此,第八章表明所罗门顺服建造圣殿的命令,并藉由一位外邦的国王和外邦人的佣工,完成了这工作,参16节)。比较第八章与,也证明这些结果至终不是归功于所罗门本身的努力。那是神自己借着对所罗门作出超乎预期的应许,开始了这个工程,也是祂监督完成的(参:

神的信实和敬拜为优先的原则,遍及于整本圣经,不过应用到国家的繁荣,是旧约圣经而不是新约圣经所关心的。耶稣的教训对这基本观念作了很好的摘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参:。基督徒的第一优先是基督和天上的价值(参:,并相信今生生活中无论所需要的是什么,将会丰富地得着供应。旧约圣经应用相同的原则到国家的生活上,因为神才是财富和兴盛的真正来源(参:。所罗门能够建立以色列国(1~6节),因为神是一个建造者和栽培者(参:,并且祂行使权威在外邦人之上,因为神使祂的仇敌为祂自己的目的效力(7~10节;参:

所罗门本身实际上对这个兴盛的贡献有多少,是有一些争论。通常说成,历代志作者没有容让所罗门的荣耀有任何阴影,并更动或省略在中,任何会贬低如此情形的表达(如Michaeli、Curtis、Madsen)。然而,其他学者却接受历代志作者十分贴近他的记载来源的主张(如Coggins、Dillard)。下面会详细查验这个议题,但有两个一般的要点值得注意。第一,历代志作者显然假设他的读者知道他的主要来源是列王纪。从他大量地保存列王纪上第九章的记载次序和用字之方式上,可明显地看出,尽管在少数的要点上相当不同(如1~2、3~4、11节)。第二,有一些事情就像是他重建夏琐和米吉多,和他献平安祭也被省略。如果作者主要的目的是高举所罗门的话,省略这些很奇怪。事实上,历代志作者的目的,似乎不是要掩饰所罗门的弱点(特别是,乃是强调神祝福他和他的百姓,不论他们本身的景况如何。

i. 所罗门其他的建筑工程

,参:

a,参:b

a,参:b

a,参:a、19

作者简洁地形容所罗门的帝国,与记载大卫的帝王成就相同。重点放在他的建筑工程,动词建造(经常翻译成「重建」),出现六次(1、2、4、4、5、6节)。全地都包括在内(6 b节,,特别是西北方与推罗的边界上(2节)、东北方与叙利亚毗连邻接处(3~4节)和东南方(5~6 a节)。这个活动发生在殿王宫完工之后的附注(1节),是重复,并且要与之平行。神应许复兴这地和所罗门的建筑工程,都是随着完成圣殿而来的祝福。这些成就似乎是神有意「医治他们的地」的例证。

虽然一般的意思是清楚的,但几个重要的详情却不清楚。举例来说,村庄 (「城邑」,和合)就是「户兰」(希兰,和合、NIV;参:及下,等)曾经赠与所罗门的;而根据,却是所罗门赠与户兰的!这个明显冲突有几个可能的解释,不过想象历代志作者逆转列王纪上的意思,是因为他认为后者会对所罗门造成过多的伤害,这种看法没有根据,也太过天真。若所罗门把部分应许之地赠与他国的观念会遭致异议,那么省略这个段落将会更简单,就像是列王纪上第九章的其他处。无论如何,历代志作者的目标不是要解释这些村庄如何成为所罗门的财产,只是在于他重建了这些村庄。而经文的错置固然有可能(Willi、Williamson),似乎更有可能的就是这些村庄归还给所罗门,或是因为它们不被接受,或是因为它们是借贷的担保

第二个问题是所罗门在东北地方的征服和建造工程(3~4节),没有平行的出处。一共有三个困难:所罗门抵挡哈马琐巴赢得军事上的胜利,是先前并没有成功的地方(参:;要辨识琐巴的位置和身分以的读型(译按s加上母音的发音)经文是否选择读成达莫(Tadmor,4节),或者如的子音经文读成「他玛」(Tamar)(和合也译作「达莫」)。

琐巴(参:所在的位置,是从大马士革到哈玛北边延伸一百二十哩的地方。复合词汇哈马琐巴反映与大卫时代不同,当时哈马和琐巴是分别的称号,各有对待以色列人的不同政策(参:、9~10),后来合并一起,可能是哈马来管理。琐巴在第八世纪亚述的碑文中得知是苏巴特(Subate),而在哈马发现到的亚兰文砖块碑文,属于主前第十到第八世纪,写作Sbh。57所罗门出现在这个区域被确定,是藉由包括利伯哈马在以色列之内,参:,利伯哈马是苏巴特省分的一个城市,亚述人称作拉巴乌( Labaʾu )。另外,经文也指出他的王国,就像是大卫的帝国,一直延伸到幼发拉底河;参:。从所罗门在大马士革的困难看来,他的胜利成功可能比不上大卫的成就持久,他可能按时接受进贡,而不是直接统治。然而,藉由历代志作者用他最喜爱的辞汇之一攻取(3节;「接收」,RSV;希伯来文 hazaq ,「刚强的」;特别参:强调所罗门在哈马建筑积货城,表明他真有权威。58

达莫(亚述文 Tadmar)大约是在大马色东北方一百二十五哩处,后来成为帕米拉(Palmyra)重要商队旅程的城市。所罗门在达莫的影响力是与哈马一致的,因为都是在主要贸易干道的关键位置,正适合所罗门众所周知的兴趣(参九章)。有一平行经文的写法为 Tamar ketib ,和合同样译为「达莫」)通常认为位在死海南端的西南边上(参:。有趣的是,这个地方是在「旷野里」,所形容的位置使它与相关联的南方城市有所区别,并且能够应用到达莫。因此它位于北方的注解在列王纪中是有可能的,同样也是在历代志里最被证实的读法。另外一个选择是,列王纪和历代志可以指不同的出处,不过这个观点较不令人满意。59

上伯和仑下伯和仑,与巴拉(5~6a节)也都是在贸易的干道上,连接耶路撒冷和海岸。巴拉有可能是提到的,而不是在,不过也有可能巴哈是基列耶琳的别名(参:。如此的干道需要有坚固的防御工事。60

历代志作者此处对于皇室建筑工程的兴趣,与在第十至三十六章特殊的强调吻合。有三个片语说明这一点,就是攻取 ḥa ̄zaq ʿal ,3节;参:保障防御的城市 ʿa ̄rê ma ̄ṣṣôr ,5节,NIV。参:墙……门和闩(5节,参:。就像大卫在耶路撒冷的建筑工程,这些都是神赐福和神承诺建造大卫家室的记号。神建造的不仅是一个王朝,乃是一个王国或是「管辖区」(6节,NRSV、RSV、REB)。其范围延伸是以积货城(4、6节)和屯他战车的城市(6节,参新译;就是夏琐、米吉多、基色,和耶路撒冷)作为例证,都是座落在北方和南方。

ii. 所罗门王国中的外邦人

a,参:a

提及三个团体。首先是奴工,取自在以色列人之前的迦南居民的后裔(7~8节)。这类强加于先前敌人身上的作法是常见的,同时也是让迦南人正式服在以色列人权威之下的一种作法。所罗门对待这些外邦人和以色列人(9a节)之间有区分,不过历代志没有提及的,通常被认为与较恩待以色列人的态度相冲突。也有可能是两个不同的政策。在较简单的辞汇 mas (「强迫的征召」;参:和这个片语 mas ʿôbe ̄d (「国家的奴仆」,Mendelsohn, BA 85,1942, pp.16~17;奴工,NIV),其间的区分是明显的。后者出现在,可能是这里第8节的读法(藉由第9节的奴仆作为暗示)。以色列人也只有三个月中的一个月在圣殿工作,而迦南人却被安排在所罗门全国各地的建造工程中长久工作(注意和马兵〔9节〕,暗示是在战车城市中作工。)61

以色列人,是在军队(9节)和建筑(10节)工程中发号施令,形成第二个团体(9~10节)。「他的军长和副官」(9节,REB、NEB)会比他军长的统领合宜(NIV、和合)。62「副官」这个字,(REB;军长,NIV;希伯来文 s ̌a ̄lîs ̌ )可指战车中的「第三人」,是第三阶级的官员,或是特殊的三人一组的成员之一。63两百五十督工的数目(10节),也是与的五百五十有异。简单抄写的错误也可以是一个因素,而最好是把这些数目字与的三千六百个督工,和平行经文的三千三百个连在一起,因为列王纪和历代志两者的总数都是三千八百五十人。64

第三处是所罗门没有列名的埃及妻子,法老的女儿(11节)。这个婚姻独特的事实,和为她个别建造宫殿,都是取自列王纪,但是提及约柜的圣洁来解释她的迁出(11b节)并没有列王纪的平行经文。很多学者揣测是与她的性有关,但是上下文是关于外邦人,所以比较可能的原因是她的异教信仰(参:。如果前者看法属实,我们也会预期所罗门的以色列妻子也会有个别的房舍,但是这里的新建筑物只与他的外邦妻子相提并论(参:。事实上,为她建造一个宫殿,有可能是为外邦妻子个别设立神龛的政策之一。大卫的宫殿理所当然被认为是圣殿综合体的一部分(参:,有可能是由所罗门所建造的,与大卫相连是因为约柜之故。

iii. 圣殿的典礼和服事人员

,参:a

按时遵行圣殿敬拜,再加上合宜的祭物(12~13节)和服事人员(14~15节),是延续国家兴盛的基础(参2~11节)。敬拜的规律从每日、每周、每月,和每年一次的庆典模式看得出来。每天献祭的基本要求燔祭与香。前者象征整个生命奉献给神和代赎的礼物(参:,而后者经常与祷告相联合(参:。虽然「平安祭」和「香」在列王纪中被省略,历代志是更全盘性地涵盖献祭的各种情况。祭司利未人的指派包括大部分先前所提到的利未人功能,诸如带领赞美协助祭司(现中),并且身为守门者和司库(参如:、28~31,

这一切所罗门都忠于摩西(13节)和大卫(14~15节)的命令。与摩西的相连藉由历代志作者纳入关于一年一次节庆的资讯可以看得出来。65大卫被确定是第二个摩西(参:,而所罗门运行神给大卫的指示(特别参:,也在。圣殿定规仪式的焦点是燔祭的祭坛(12节),这是以色列每一天献上赞美和接受赦免之处(参:

iv. 圣殿完工

「所罗门建造……全然完毕。」

b,参:b

作者小心展开圣殿叙事的最后阶段,像是每次插入的叙事一样;也参:。所罗门的事工以圣殿和接续而来的祝福作为总结,代表神回答他一开始的祷告所赐下的奖赏。就像与大卫一样,神显明祂已准备好将祝福倾泻在祂百姓身上(参:代上十四~十六)。66

57参A. Malamat, 'The kingdom of David and Solomon in its contact with Egypt and Aram Naharaim,' BA 21, 1958, p. 101, n. 22; idem , in D. J. Wiseman (ed.), Peoples from Old Testament Time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73), pp. 142~143; Y. Ikeda, in T. Ishida (ed.), Studies in the Period of David and Solomon (Tokyo: Yamakawa-Shuppansha, 1982), p. 237.

58可能这些积货城在所罗门进口安那托利亚(Anatolian 小亚细亚)马匹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同样也是囤积b物的中心(参Y. Ikeda, op. cit., pp. 234~238)。

59见如Z. Kallai,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he Bible (Jerusalem: Magnes Press, 1986), pp. 73~74; F. C. Fensham, IBD, pp. 1513~1514.

60看Z. Kallai, op. cit., pp. 73, 369; J. M. Miller and J. H. Hayes, History of Ancient Israel and Judah (London: SCM Press, 1986), pp. 209~210.

61也看 Jones, I, pp. 157~158.

62这个字词 weśa ̄rê 应该被读成这个字词 weśa ̄ra ̄w ,一如。历代志中的形式已经被两个字之后的另一个 weśa ̄rê 所影响了,由于重复音略读而失去其最后的 waw。

63参N. Naʾaman, 'The list of David's officers ( ŝa ̄lîs ̌îm )', VT 38, 1988, pp. 71~79; D. G. Schley, 'The ŝa ̄lîs ̌îm (sic!): officers or special three-man squads', VT 40, 1990, pp. 321~326.

64进一步见J. Wenham, 'Large numbers in the Old Testament', TB 18, 1967, p. 49; D. Gooding, Relics of Ancient Exege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6), pp. 53~55.争论外邦人的督工在被提及是不正确的,因为没有他们所属国家的叙述。

65参J. R. Shaver, Torah and the Chronicler's History Work (Atlanta: Scholars Press, 1989), pp. 94~96.

66英译本读成「立根基之日」(与大多数的VSS)而不是「直到这日」(就如MT),肯定是正确的。后者似乎是受到接下来的「直到」所影响。

J所罗门的荣华

这个段落总结所罗门成就的记录(八~九章),专注所罗门在国际间的关系,与以色列人先前的背景作为对比。有所罗门与外邦君王来往的两个例子,一个是从北方,另一个是从南方来的,带出更广泛的记载,说明所罗门在地上列王(参23节,吕译)中的名声。这材料分成三个主要段落:

所罗门和推罗及示巴的君王

所罗门的智慧、名声和财富

所罗门统治的结论性公式

这经文与列王纪上十分贴近,但有一个显著的例外,是省略在对所罗门多方面的批评。这个重要改变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历代志作者认为所罗门是无与伦比的品格和成功的典范。笔者在书中曾多次重复表明,历代志作者的读者理所当然熟悉列王纪的基本故事(也见Coggins)。提到亚希雅(29节;参:和所罗门的一些令人惋惜的政绩,清楚表明在历代志作者的观点里,他的荣耀并不是没有缺陷的。

更广泛概观历代志作者使用列王纪,可以看出作者也省略了不少所罗门统治上的正面功绩,包括他的智慧和财富的详情,如果记载在这里是非常适切的(参:。正如大卫的情况,历代志作者排除大部分他的私生活和几个世俗上的关心。这些改变的结果是更尖锐聚焦在本章与所罗门于基遍遇见神的关系上(代下一)。

神在那一次应许赐给所罗门的,不仅是他所祈求的智慧a),也包括他所没有祈求的财富和名声b)。历代志下第九章显出神信实持守了大部分的应许。作者两次承认神是所罗门恩赐的来源,两次都是透过外邦人无私公平的见证(8、23节)。纵使所罗门在建造圣殿上是顺服神的,因着神的信实和慈爱,赞美实在还是归与神(8节)。

此处详加讨论了神的三项恩赐,并且明显地重复强调神的慷慨。所罗门的智慧是被示巴女王认识和测试过(2、3、6、7、8节),而且是许多君王所寻求的(22、23节)。所罗门王的这个恩赐远远超过女王所预期的:越过我所听见的名声(6节)。财富的恩赐不只是被人知道,也藉由推罗王希兰、示巴女王(3~4、9、12节),及许多商人和国王(13~28节)添加。第三个恩赐是「尊荣」,虽然不常被提说,也是同样显著的。所罗门名声报导(1、5节;「报导」和合译作「论到」)在范围上是国际性的(特别是22~24节),并且表达出所罗门的超越和独特。在回答女王所有的问题(1~2节),和赠与女王的礼物超过她所带来的(12节),以及统管诸王(26节),所罗门表现出他的卓越。作者藉由一连串的片语,诸如:在列国中没有这样作的(19节,参9、11节),表达所罗门的独特。他的无与伦比其实也是神所应许的;参:,并由此确认甚至所罗门的荣耀(参:也是依靠神的荣耀,并且远不如神本身的荣耀(参:

作者对列王纪的更动大部分相当轻微,但是有一点突出,就是第8节的陈述,神……使你坐祂的国位,为耶和华你的神作王,取代神使所罗门坐「以色列的国位」。提到神的国度与所罗门无与伦比的伟大,一些人曾提出这个段落是预示末日(Mosis、Dillard、Allen)。这个观点可能是过度热心,因为其他旧约圣经的经节以清楚得多的末世论风格来发展这些主题(参:。在这里所考虑的是神国度目前的实在性,而不是未来的期望。甚至在历代志作者的时代,神仍然坐在宝座上,尽管缺乏任何眼目可见的神的国度。神爱以色列人并没有改变,并藉由列王纪所没有的一个额外片语所确定:要永远坚立(NRSV、RSV;支撑,NIV)他们(8节;参:

在新约圣经,所罗门的荣耀和示巴女王的拜访,都指向基督更伟大的事实。从东方来的博士们跟随女王的脚踪,把从示巴带来的传统礼物乳香和没药给所罗门的后裔(参:。耶稣本人嘉许女王认知到神的手在所罗门的生命中,不过祂也警戒所罗门的荣美是有限的,因此不值得羡慕。他的财富和智慧是特殊的礼物,象征神赐福这新建立的大卫之约和王朝,而基督徒则被激励求天上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地上的财宝,且运用智慧,将信心放在基督身上。神对待所罗门的良善不是意图成为物质主义的试探,乃是邀请人先寻求神的国度,而有信心「所有的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i. 所罗门的国际关系

「耶和华你的神是应当称颂的;祂喜悦你,使你坐祂的国位,为耶和华你的神作王。」,NRSV、RSV)

,参:

,参:

所罗门在他的年日与两个重要的君王有往来,证明他在国际上的名声和广传对神的颂赞。著名的有关示巴女王的故事、12),夹在以色列人与推罗人在航运上合作的两个短的段落中间

a. 所罗门和推罗王

这里的两个段落与列王纪的经文稍微不同,常常被解释为历代志作者误读他的来源(也见21节)。举例来说,是希兰差派船只,而却说,希兰差派水手,而船只是所罗门建造的。然而事实上希兰的水手与船只一起被派遣,由此确定甚至在较早期的版本,水手也并非没有同伴航行。最有可能的是材料是从推罗进口,不过是在红海做成的。

17-18.以色列的港口以旬迦别可能是位于 Jezirat Faraʾun,一个在以拉他南部的岛屿,而不是传统上位于亚喀巴西边的 Tell el-Kheleifeh。以旬迦别保存了曾为一个庞大繁复的航海中心的证据,而在离岸的岛屿上建立小型港口的样式,也重复见于西顿、推罗和亚瓦得(Arwad)这些腓尼基人的家乡。67俄斐的位置不太确定,有可能是在非洲之角亚拉伯的西南边,或甚至是印度。然而与的示巴相连(=,会使得这最后的主张是最不可能。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所罗门建造耶和华殿和王宫,二十年才完毕了。」

二十年。所罗门是在即位第四年开始建造圣殿的,共化了七年时间。接下去十三年,所罗门主要在建造他的王宫

完毕了。第八章记录了所罗门的建筑,献祭,任命神职人员,以及在以旬迦别的船只。《列王纪》9:10-28也记录了所罗门的事业,但内容不一样。

――《SDA圣经注释》

「二十年」:所罗门用了七年工夫来建造圣殿,建筑自己王宫则共费时十三年

――《串珠圣经注释》

◎所罗门用了七年建造圣殿,十三年建造其他宫室。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重修北方城邑】

所罗门的建筑工程得以成功皆有赖推罗王希兰的帮助。他除了供应工程需用的材料及工人外,更慷概地给予经济上的支时。所罗门曾以加利利地区的二十座城邑相赠,以偿还债项;不过,推罗王拒绝接受这些较贫瘠地区的城邑。此事的影响有,种下以后北部支派撒弃大卫王族的远因;第二,所罗门开放南部港口让腓尼基商人使用(17~18 ) , 这大概是还款计划的修订。

——《串珠圣经注释》

有关建殿工程的补充:本段看来是一大堆互相没有关连的记录,不过16节清楚表明在该节之前的记载都是与建造圣殿有关的。

――《串珠圣经注释》

所罗门的其它工作: 以上集中记述了所罗门建殿的过程及圣殿的奉献礼。本章则记录了所罗门的充满智慧的治国之道:①对外:征服哈马琐巴等城邑(2-6节 ),发展贸易(17-18 );②对内:严格遵守无酵节、七七节、住棚节三大节期(12-13 )并任命圣职人员(14-15 ),征用外邦人做劳工,整顿劳动制度(7-10节 )。本文特别关注的是他的宗教政策。即他遵守“摩西的吩咐”(13节 ),照着“大卫所定的例”(14节 )推进信仰复兴运动。这表明他的宗教政策的依据并不是人的标准,而是从祖先那里代代传承的真神信仰。

――《圣经精读本》

】「以后所罗门重新修筑希兰送给他的那些城邑,使以色列人住在那里。」

希兰送给他。所罗门把加利利的二十座城送给希兰,以回报他的木材和黄金,但希兰不喜欢。有人认为他把这些城还给了所罗门。所罗门现在所造的就是这些城。

住在那里。这些城在推罗边境,主要由外邦人居住,但现在所罗门让以色列人移居那里。

――《SDA圣经注释》

“城邑”。参看至14节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希兰王赠城邑的事,参。这些城本是所罗门偿还债务而给希兰王,现在债务可能已清偿,所以送还他。

――《启导本圣经注释》

「送给他的」:其实是希兰王拒绝接收

――《串珠圣经注释》

希兰送给他的那些城邑: 据与之并行的记录,所罗门把城邑送给了希兰,本节则说所罗门从希兰那里得到了城邑。这可能是因为本文的作者把所罗门推崇为以色列最理想的君王,所以有意删去了希兰不满意所罗门所送的城邑的环节,只提到希兰把城邑还给所罗门,所罗门将它修建后给以色列百姓居住。这些城可能是所罗门为了酬谢希兰为建殿提供人力和物力而送给他的,或是所罗门为了筹集庞大的建筑费用,用这些城邑做担保向希兰借了钱

――《圣经精读本》

●「重新修筑」:SH 1129,「建造」、「重建」、「建筑」。

◎ 8:2 所说的城邑,应该是 王上 9:11-14 所记的城邑。此处可以看见所罗门的智慧,希兰认为这些城邑不好,但所罗门却透过建设、移民来改善。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希兰所赠的城邑】

记述所罗门将加利利地区的二十座城,转让给推罗王希兰的经过,可参看其注释。本节所指的如果是相同之城镇的话,希兰把它归还可能有好几个理由。但所指的若是另一个事件的话,则圣经没有提供任何关于这些城市之位置,或转让背后之协议的资料。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所罗门往哈马琐巴去,攻取了那地方。」

“哈马琐巴”。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注。所罗门在四境平静中建设国家,此处记有一次《王上》未记的战役。哈马琐巴在北方幼发拉底河流域,大卫曾征服其地,使以色列的北疆达到神当年应许亚伯拉罕的伯拉大河(即幼发拉底河 )。作者根据所获资料记此战役,或在说明以色列国此时国力之盛,同时为所罗门能安全在北方建造积货城作了解释。哈马在北方,达莫(4节 )也在北方。参注。

――《启导本圣经注释》

「哈马琐巴」:以色列地以北的地方。

――《串珠圣经注释》

●「哈马琐巴」:SH 2578,「琐巴之营寨」。地点不详,圣经中仅出现于此。

◎ 8:3 所记载的战役是列王纪没有记录的。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哈马琐巴】

在较早的经文中哈马和琐巴是两个不同的地区(见撒下八的注释 ),但到了所罗门时代却似乎归在同一统治者之下。这两个地方都在所罗门王国号称拥有的领土极北的边界上。前往这地区的远征军大都只会是安抚性或示威性的军事行动,就如美索不达米亚的君王亦自称率军远征「直达大海」。哈马以牧草著称,后世的亚述诸王以它为放牧战马的中途站。所罗门也是如此使用这地,亦不无可能。因为他也是从库厄进口马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其他地方的建筑工程:这几节经文是为下段征用苦工一事作引子。

――《串珠圣经注释》

所罗门的领土扩张政策: 所罗门建造的城邑都在边境地区,这些要塞与其说用于进攻,不如说是用来防御的。这样一来,以色列就可以从周边国家的军事威胁中得到安全保障,对内可以全力发展经济。

――《圣经精读本》

】「所罗门建造旷野里的达莫,又建造哈马所有的积货城,」

达莫。可能是巴尔米拉的重要城市,在阿拉伯沙漠,见注释。

积货城。可能是所罗门所设立,用来储藏军备用资,作为应付北方敌对民族的前哨。这些城市是前进的供应基地。

――《SDA圣经注释》

“达莫”。在大马色东北约壹百三十五英里(217公里 )。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旷野里的达莫」:根据,「达莫」应为「他玛」,大概位于死海西南三十二公里(二十英里 )的地方。在本节,「达莫」是指叙利亚沙漠中的「巴尔密拉」。

――《串珠圣经注释》

●「达莫」:SH 8412,字义是「棕榈树」。

●「哈马」:SH 2574,「堡垒」之意。

●「积货城」:「仓库城」,大概是用来屯放战略物资的。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注。

――《启导本圣经注释》

建筑工程】

有关所罗门的建筑工程,可参看:的注释。达莫是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北部之间商道之上的绿洲帕珥米拉(约在大马色东北125哩之处 )。把守伯和仑山隘的是伯和仑双城:上伯和仑(贝特乌尔福卡 位于基遍西北约贰一哩 )和下伯和仑(贝特乌尔塔塔 再往西北约壹哩半 海拔高度却低约1-000呎 )。这山隘通往的亚雅仑谷(亚马拿文献称为艾雅隆纳 )是山地和沿海平原之间的主要通道。有学者认为伯和仑是亚马拿书函中的比特宁努他。学者一般认为巴拉就是基列耶琳或邻近的某个遗址,在耶路撒冷的东面。此地列为犹大境内的城邑。其遗址虽普遍认为是耶路撒冷西北偏西九哩的阿札尔遗址,却没有考古证据或经外材料的支持。如此大兴土木的作用是增强防御工事,在主要的商道上设立站口,并在边疆地区实际执行所罗门的辖权。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又建造上伯和仑、下伯和仑作为保障,都有墙,有门,有闩;」

上下“伯和仑”两个城市控制着耶路撒冷西北面通往约帕的通道。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伯和仑」:字义是「空虚之家」。

●「下伯和仑」:位于耶路撒冷西北十八公里处,俯瞰亚雅仑谷往西部的通路。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其他城邑,注。

――《串珠圣经注释》

】「又建造巴拉和所有的积货城,并屯车辆马兵的城,与耶路撒冷、黎巴嫩,以及自己治理的全国中所愿意建造的。」

巴拉。见注释。位置不明。

――《SDA圣经注释》

●「巴拉」:字义是「女主人」,位于但境内的一城镇。

●「车」:「战车」、「马车」。

●「马兵」:「马」。

●所「愿意」建造的:SH 2836,原文是「渴望」、「爱」,显示出所罗门喜欢建筑工事。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至于国中所剩下不属以色列人的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

●「亚摩利人」:「山居者」之意。泛指迦南地的原住民。

●「赫人」:「赫的子孙」,「赫」是迦南的第二个儿子。

●「比利洗人」:原意是「属于某一村庄的人」、「乡村人」。应该是居住城市的迦南人之外的另一个民族。

●「希未人」:字义是「村民」,居住于迦南北方靠近黑门山之处。

●「耶布斯人」:曾经占领耶路撒冷 撒下 5:6 ,原居于迦南山区。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注。

――《启导本圣经注释》

征用徭役:有关此事的讨论,参2:17-18注。

――《串珠圣经注释》

为了圣殿和王宫的建设,强行征用劳役: 所罗门强行征用迦南人做劳工的原因是长达20多年的建殿建宫工程需要庞大的劳力。但从宏观的角度讲,这也是神通过挪亚宣布的预言的最终成就。另外,以色列百姓担任战士、军长和统领等高级职务(9节 ),正是应了不可把弟兄当奴仆使唤的规定。可见以色列人是属于神的自由民,绝不会沦为外邦人或同族的仆人。因此,作为今天属灵的以色列人的信徒只作耶稣基督的仆人,绝不能向任何意识形态、制度、体制和撒但的势力屈服。

――《圣经精读本》

】「就是以色列人未曾灭绝的,所罗门挑取他们的后裔作服苦的奴仆,直到今日。」

「未曾灭绝的」:又可作「不能灭绝的」

――《串珠圣经注释》

●「挑取」:「带走」、「征召」。

◎历代志的读者正受到此处记载的外族人之压迫与干扰。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惟有以色列人,所罗门不使他们当奴仆做工,乃是作他的战士、军长的统领、车兵长、马兵长。」

】「所罗门王有二百五十督工的,监管工人。」

“二百五十”。在所罗门执政年间,这个数目是不会保持不变的;因此,的数目跟这里并不一样。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二百五十督工的」:则记录有五百五十名。二者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的记录法,或是文士抄录上的错误。

――《串珠圣经注释》

二百五十人: 为550人。本节的250人只计算了以色列的督工,而的550人则是由以色列人和迦南人组成的上层督工。

――《圣经精读本》

●「督工的」:圣经记载的所罗门王朝的督工人数不是很一致王上 5:16 代下 2:18 8:10 ,应该是因为种族与阶级(是否为以色列人 高低级督工 )计算差异导致。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所罗门将法老的女儿带出大卫城,上到为她建造的宫里;因所罗门说:“耶和华约柜所到之处都为圣地,所以我的妻不可住在以色列王大卫的宫里。”」

“为她建造的宫”。参看,以至12节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注。所罗门为法老之女特别建造宫殿,不让她再住大卫城;也见,但未说明理由。

――《启导本圣经注释》

本节再次显出作者认为约柜乃神圣庄严之物,埃及公主为外邦人,都不可接近它。

「所到之处」:原文并不一定限指地方,也可泛指约柜周围的对象和圣殿的员工;这些都因与约柜的密切关系而成为圣洁。

――《串珠圣经注释》

●「我的妻」:原文是单数型态,应该就是指「法老的女儿」,而非所罗门所有的妻子。

◎ 8:11 中,由于王宫与圣殿相连接,所以外邦女人(或者说信奉异教的人 )不太适合住在王宫之中。

◎ 8:11 就暗示所罗门王知道娶法老的女儿并非神喜悦的事。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所罗门在耶和华的坛上,就是在廊子前他所筑的坛上,与耶和华献燔祭;」

注。此处说明,除了三大节期,所罗门遵守律法规定,在安息日、月初献祭(利23章 )。

――《启导本圣经注释》

圣殿内的活动:

1献祭(12 ):由于献祭乃祭司的特权,故此所罗门的奉献事实上是由祭司代献,或者他只是在殿外的坛上烧香而已

2守节(13 ):作者强调所罗门除建成圣殿外,又遵守了摩西的律法;

3日常职务(14-15 ):有赞美、守门、管仓等等。

这一切都是按大卫遗训来执行。

――《串珠圣经注释》

献祭的规定: 作者想从祭司的观点记述以色列的历史,因此应和自己的这种意图,详细描述了所罗门所献的祭和他所制定的关于圣殿的规定。另外,只提到了每年的三大节期里献祭的情况,而本文还记录了所罗门遵照摩西的吩咐制定的规定,民28-29章 ),在安息日和月朔献祭的情况(13节 )。

――《圣经精读本》

◎ 8:12-14 描述所罗门忠实的献祭、守节,也安排祭司的服事事宜。 8:14 中大卫被称为「神人」,这是用以称呼摩西的词。申 33:1 书 14:6 。撒母耳也被称为「神人」 撒上 9:6 。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又遵着摩西的吩咐在安息日、月朔,并一年三节,就是除酵节、七七节、住棚节,献每日所当献的祭。」

一年三节: 对犹太人来讲是最重要的节日。无酵节自1月(亚笔月 )15日开始,持续七天,目的是为了纪念出埃及事件 ;七七节是自献初产物之日起第50天的日子,收藏节于7日15日开始持续七天,又叫住棚节。犹太人除了以上节日以外,还有很多献祭仪式。

――《圣经精读本》

】「所罗门照着他父大卫所定的例,派定祭司的班次,使他们各供己事,又使利未人各尽其职,赞美耶和华,在祭司面前做每日所当做的;又派守门的按着班次看守各门,因为神人大卫是这样吩咐的。」

大卫所定的例。参代上24。

神人。在《列王纪》里通常指先知,13:1-26,等 )。在《历代志》里出现较少,用来指摩西,大卫和一位没有提名字的先知。――《SDA圣经注释》

】「王所吩咐众祭司和利未人的,无论是管府库或办别的事,他们都不违背。」

】「所罗门建造耶和华的殿,从立根基直到成功的日子,工料俱备。这样,耶和华的殿全然完毕。」

建筑圣殿已经完工(1节 ),但是建造属灵层面上的圣殿还不能算完成。因为建殿的真正目的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祭祀。换言之,必须为神献上敬拜之后,真正意义上的圣殿才能视为完成。因此本书的作者也在记述所罗门的献祭(13节 )和任命圣职(14-15节 )之后,方才说到“耶和华的殿全然完毕”。由此可见,完整的圣殿必备的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确立真正的敬拜和敬拜规定。新约时代的信徒作为主的身体和神的殿,如果不真实地与神交通,无论参加多少宗教活动,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信徒

――《圣经精读本》

●「工料俱备」:原文中并无此一词。

◎ 8:16 显示作者对所罗门建造圣殿的记载,到此才完全结束。等于作者认为把法老女儿移出王宫、按时献祭等等事情,都与圣殿相关。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那时,所罗门往以东地靠海的以旬迦别和以禄去。」

“以旬迦别”。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以旬迦别和以禄」:位于红海亚卡巴湾的末端,可以通往印度洋及非洲东岸。

――《串珠圣经注释》

●「以旬迦别」:字义是「人的骨干」,位在以拉他附近,是亚喀巴湾头的港市,也有可能是在法尔昂岛(珊瑚岛 )上。水下考古工作的发现比较支持法尔昂岛是以旬迦别。考古研究发现这港口曾经为埃及船只所用,海港建筑的方式与推罗所用的相似。

●「以禄」:字义是「高耸的树丛」,就是以拉他,位于亚喀巴湾北岸。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以旬迦别和以禄】

以旬迦别是亚喀巴湾头的港市。它可能是克莱费遗址(部分学者认为这是以拉他 ),也有可能是在法尔昂岛(珊瑚岛 )上,这是本区惟一具有海港遗迹的地点。水下考古工作为第二个看法提供支持的证据,巨墙、码头(但不属铁器时代 ),和少量铁器时代的陶片,都在发现之列。研究发现了这港口为埃及船只所用,并且建筑人工海港所用的科技,与腓尼基的推罗所用的相似。以禄是亚喀巴湾北岸的村镇,红海和阿拉伯航运以之为商港。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28注。1937~40年间,考古学家在以旬迦别考察,掘出主前十世纪所罗门时代在此城经营建造的遗迹,当时冶矿用的鼓风炉和今天的构造原理相同,安设的位置可以利用从亚拉巴沙漠吹来的北风。

――《启导本圣经注释》

与希兰王发展航运:所罗门与希兰已成了很好的贸易伙伴 (2:3) , 现在进一步连手发展海外市场。

――《串珠圣经注释》

】「希兰差遣他的臣仆,将船只和熟悉泛海的仆人送到所罗门那里。他们同着所罗门的仆人到了俄斐,得了四百五十他连得金子,运到所罗门王那里。」

“俄斐”。参看的脚注。这里的四百五十他连得,跟列王纪上四百二十他连得的记载有所不同,大概是抄写上的错误。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船只和熟悉泛海的仆人」:腓尼基人素以航海见着于世,而该地的特产香柏木又是造船的最佳材料。

「送到所罗门那里」:推罗位于地中海东岸,如要把船只送到红海,可把船由陆路运去,或将船只驶至埃及的尼罗河,再由凿通该河与红海的运河送去。另外,也可由腓尼基工匠在红海建造船只(9:21)。

「俄斐」:见注。

「四百五十他连得」:只有四百二十他连得。

──《串珠圣经注释》

●「船只」:原文是「舰队」或「船」。不过原文是单数型态,所以应该是「舰队」的意思。

●「俄斐」:字义是「变成灰烬」,位于阿拉伯南部,或非洲。是所罗门时期黄金贸易重镇。很多人认为索马里兰Somaliland是最可能的地点,因为物产与圣经中的俄斐相近。

●「四百五十他连得」: 王上 9:28 记载的是四百二十他连得。450他连得约15300公斤,约等于8.4亿美金(以每盎司1700美元计算 )。

◎希兰王帮助所罗门在红海建立船队,对他自己也有帮助,因为推罗在地中海有海港,但是当时船只要由地中海到红海,并没有今日的苏伊士运河。因此能够直接透过以色列在以拉他的港口进出货物,再由陆路运送回推罗,对推罗的商业有极大的帮助。

◎此处应该是所罗门王朝财政翻转的重要转折点,让以色列国由农业为主变成跟推罗一样,开始航海与商业。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俄斐】

这国供应大量的珍奇木材和宝石,并且是黄金的产地或市场。在圣经以外只有卡西勒遗址一个碑文(主前八世纪 )提到过俄斐,但对于考证其位置并无帮助。学者提出阿拉伯、印度,和非洲的索马里(Somali )都有可能是俄斐的所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8章 )】

1根据八章,你对所罗门有什么认识?他的才干和他的功绩如何?

2所罗门花二十年时间在国内大兴土木,建殿修城。这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对国家又带来什么影响呢?现今的教袖在推行属灵的牧养与教导,和发展堂务(如扩堂、建堂、堂内装设等 )两者上,应否有平衡?偏重一方,又会有什么影响?

3不信者可能根据8:7-10说:以色列人也有种族歧视,并且奴役异族人,将从前在埃及受劳役时的仇恨心理,投射和报复于其他人身上。对这种说法,你会怎样回答呢?

4所罗门在宗教事务上对利未人的管理似乎很成功,「所罗门 ......使他们各供己事 ...... 各尽其职...... 王所吩咐 ...... 他们都不违背。」(8:12-15)现今教会在信徒事奉的管理和协调上常出毛病,两者的成败因素在那里呢?

──《串珠圣经注释》

所罗门更大尊荣】

上文已经记述所罗门王的富强(1:1-17), 以此作为他建造圣殿的基础,这里再提他的富强,说明他因为对神忠心而得着更大的赏赐,作为因果神学的例证。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约柜所到之处都为圣地。」】

所罗门说,我的妻室不可居住在大卫的宫殿,因为那是以色列君王的殿堂。所罗门承认这件不合宜的事,因为他娶了法老的女儿,她当然不能住在大卫王的旧城,那里曾因约柜而成为圣地了。所以他将她带至大卫城外,另行筑屋供她居住。这里说明所罗门偏邪的意向,以后他的妃嫔确使他的心离开神。

青年男女首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婚姻,两人若不同心,怎样能够同行呢?所以他们应该考虑双方是否在最重大与深切的事上同心合意。

婚姻的幸福却在于二人有同一的心志,都有爱主的心努力求荣耀主。如果各人怀有异志,就有危险。双方应该乐意一起到圣所敬拜,同心建立美好的家庭生活。

一切的友谊也应随同一的原则,我们要一起在至高者的隐秘处才算是真正的朋友,约柜所到之处都为圣地,约柜无论到哪里去,爱必安全地随着,所爱的人若不能跟从,必有祸患。「不能」就表明爱无可持久,也没有完全的满足。

──迈尔《珍贵的片刻》

明知道自己所作的不蒙神喜悦,却企图蒙混过去;我是否也……】

所罗门娶埃及的公主,好与埃及结为军事同盟,不过,他不让这个妻子住在大卫的王宫里,因为神的约柜曾放在那地方,这暗示所罗门知道,他娶外邦女子为妻并不讨神喜悦。他还娶了许多外邦妻子,与神的律法背道而驰,这些女子敬拜假神,终必污染国人的信仰与习俗。最后,所罗门的异教妃嫔果然为他带来败亡

――《灵修版圣经注释》
妥协并不妥善】

「耶和华约柜所到之处,都为圣地。」

违背神的旨意,总会使人有不安的感觉。所罗门娶埃及法老的女儿为妻,也许是为了政治上的结盟,也许是为了她的艳丽;却没有想到,会使他的御床变成了针毡!智慧的所罗门,知道他失去了睡眠安宁的原因。耶和华再不曾在梦中显现。
他记得:在进入迦南地之前,神就晓谕祂的百姓:“王不可为自己加添马匹,也不可使百姓回埃及去,为要加添他的马匹;因耶和华曾吩咐你们说:‘不可再回那条路去’。他也不可为自己多立妃嫔,恐怕他的心偏邪。”现在,他违背了神的命令:迦南地只产驴,不产马,为了战场上有骏骥,何妨跟邻国打交道?唉,接着,把埃及带入了家里,也迎进了心里。埃及是南方之强,可得罪不得的!
所罗门用七年的时间建造圣殿,花十三年造自己的王宫,不觉已入中年。二十多年的王后,容改色衰,也不免爱弛。位于上耶路撒冷的大卫城王宫,与圣殿不远。所罗门忽然醒来,心中有些不安。

所罗门将法老的女儿带出大卫城,上到为她建造的宫里,因所罗门说:“耶和华约柜所到之处,都为圣地,所以我的妻不可住在以色列王大卫的宫里。”

所罗门有这个正大光明的理由,就为法老的女儿,他的王后,另造了一座宫。这有礼貌的冷遇,似乎是聪明人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照那时所罗门灵命的光景,正是大批纳取外邦妃嫔的时候,不大像心灵上的感觉,对这件事如此锐敏,因为我们没有看到那些外邦女子如何安置。无论如何,可能引起与埃及关系的转变:埃及法老公开培养以东王室的残裔哈达,把王后的妹子赐他为妻,与以色列人为敌;又收容以色列王想要杀的政治难民耶罗波安。这都难以解释为友好的行动。聪明的所罗门,在真理上妥协,换取短暂的政治利益,结果并不是那么理想。
今天有的基督徒,也有人想从圣经中找漏洞,尽量推到不违背律法字句的极限,作最低限度的爱主行动。这与所罗门一样,失去爱主的心,难免要与世界妥协;但这要付出的代价,是起初想象不到的。愿主保守我们,使我们的心能够专一,不倾向世界,才是最妥善的。

── 于中旻《历代志下笺记》

城墙可由细小的破口开始崩塌,若我轻看罪,则防护我生命的城墙也会有崩塌的一天……】

所罗门建殿与献祭都小心翼翼地遵照神的旨意(8:13),可是对于神禁止娶外邦女子的吩咐,他却不肯遵循,犯了娶外邦女子之罪(8:11),从此偏离神。不管我们的生活是怎样属灵,只要有一小部分不肯顺服神,就会使我们迈向败坏之途。要警惕你生命的每一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的关系更须谨慎,不可让罪有机可乘。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