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iii. 罗波安的悔改
「王自卑的时候,耶和华的怒气就转消了,不将他灭尽。」 ,参: ,参: 罗波安统治的第三,也是最后阶段的记载(参十~十一章),对于作了相当的扩充。比起列王纪对罗波安的评价「犹大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历代志的记载更细致。在支持列王纪的基本结论的同时,历代志也表明一个国家的悔改如何转消神的愤怒(5~12节)。 一般常认为历代志对于罗波安比列王纪要宽厚,提到他的善事(参12节,新译),这并没有出现在早期的记载。然而与此反向的说法可能更准确,因为尽管罗波安悔改(14节),最后仍被定为有罪。圣经中最严重的处罚,是临到那些领受神的恩典之后继续犯罪的人。时刻将到,不会再有悔改的机会,或是任何代赎的牺牲(参:,,。根据新约圣经,这像是重新把神的儿子钉十字架。旧约圣经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是语调却一样强烈。神的百姓被掳,是因为他们一再硬心反对祂的圣殿和祂的话语,而这也正是罗波安所走的路。 主要的重点,是证明罗波安悔改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历代志作者本身所独有的经节中(5~8、12节)。一些历代志里最典型的辞汇能够在这里找到,特别是在离弃(1、5节)和谦卑(6、7、12节)之间的对比。这些和他最喜爱的其他辞汇诸如耶和华的律法(1节)、不忠(2节,吕译;「得罪」,和合)、神的愤怒(7、12节)、立定心意寻求耶和华(14节),全都是以罗波安为例,让读者有所取舍。一个人可能一意孤行,这样的态度使王国分裂(十章),导致被掳(三十六章)。另一方面,谦卑和悔改的途径总是可行的,圣殿(14节)和先知的话语(5、7~8节)不断地提醒神要复兴他们。因此,关键在神的恩典而不是犹大的悔改。神的心意是要t的百姓立定心智在t身上(,,而不是隶属臣服于凡人的领袖(8节)。 a. 埃及王示撒的攻打 在历代志里,君王一般开始他们的统治,是借着巩固他们的王位,但是这里的语言,坚立和强盛,是双重的强调(1节)。在历代志第一个动词正常来说是指神建立以色列王国,而神在这里不寻常的缺席可能是故意的(参:,,;。86第二个动词较为中性,根据上下文会有正面的(如:,,或者是负面的意思(如:,。在这里在罗波安的强盛是一个好的记号(、17),和所造成的果效却导致他转离神,这两者之间应该要区分。罗波安没有留心,却任凭他的成功(十一章)沦落为骄傲和倚靠自己。 罗波安的失败藉由两个历代志典型的片语来形容:他离弃耶和华的律法(1节)和得罪了耶和华(2节)。第1节可能是总结,特别这是列王纪中惟一一处罗波安的记录,却没有在历代志直接提及的。离弃律法和离弃我(5节)之间的平行,强调神与律法的个人连结(,在该处遵守律法乃是行走在神面前;有关律法的书写形式,参:,,。87离弃或是撇弃神,是寻求祂的反向(参14节,;,意思是拒绝圣殿,却朝拜其他神明(如:,,。离弃神的律法潜藏着极端严重的危险,第2~4节说明了的原则之有效性,不过被掳的审判因为神的慈悲而延后。 对神不忠(吕译;希伯来文 ma ̄ʿal ;「得罪」,和合),乃是历代志关键字汇之一(没有出现在撒母耳记或列王纪中),并且其经常性的出现表明以色列不断地远离神。这个字每每出现在作者写作的转捩点上,诸如家谱的开始和退出,,王国的开始和退出;,而且不忠也是分裂王朝的特色(如:,,。其中牵涉到的经常是举国上下没有把神当得的敬拜归给祂,而在历代志里这是被掳的主要原因。 罗波安的不忠在历代志其他地方有两个有趣的类比。首先,综合他的不忠(2节)与没能顺服神的话语(1节),或没能寻求神的旨意(14节),使他成为第二个扫罗(参:。第二,他骄傲自身的强盛预示了乌西雅的倾覆。两者的平行强化了罗波安犯罪的典范性。 法老示撒或是示桑克一世(Shoshenq I,主前945~924年)是二十二王朝(利比亚,Libyan)的第一位国王。他的战役(2~4节)主要的目标似乎是示桑克的老盟友耶罗波安(参:,而圣经的记载也被位于卡纳克(Karna祂)的亚孟神殿(Amun)一个凯旋的浮雕,和一个从米吉多挖掘的碑文小碎片得到佐证。88耶路撒冷独自力挡外敌,没有被攻占,也反映在圣经外的记载。路比人和苏基人是从埃及的西边而来,古实人(NIV、REB、NEB;「衣索匹亚人」,NRSV、RSV、JB;「苏丹人」,GNB)乃是从南部而来。有多少个设防城(新译)被掳掠则不得而知(4节),不过亚雅仑是列在和在卡纳克的。 示撒的入侵是神的惩罚(因为他们得罪了神,2节,加添到,这在历代志是明显地写出,而在列王纪却是用暗示的。将以色列的罪和国家的灾难经常连接在一起,(如:,,,以及将顺服和祝福连接在一起(如:;是历代志的典型手法,不过我们不应该理所当然地认为,历代志把苦难看成一定就是罪的结果。举例来说,有些攻击不是罪所招致的(如:,,,而祝福从来不是人赚取获得的,因为没有不犯罪的人。历代志作者所关心的,是表明罪孽或不忠实和离弃神,就如他所声称的,总是导致神的不喜悦,但是神经常在审判中带有怜悯。与其他旧约圣经相较之下,历代志可能更尖锐地强调个中相关联的强度。新约圣经持续这个关联,但是更着重于死后的生命,而不是现今,并且更着重于个人和教会的议题上,而不是国家性的议题。罗波安惩罚的立即性与希律安提帕一世、亚拿尼亚和撒非喇,或是哥林多教会成员的疾病和死亡遥相对应。耶稣的教训则集中在将来的审判(如:;。照样,基督徒有时候也会得到物质上的好处(如:b;,而耶稣鼓励祂的跟随者,期待现在和未来都能获得属灵的祝福;。 b. 犹大谦卑的悔改 在这危机中先知示玛雅(带来审判(5节)和怜悯(7~8节)的信息。每一个都得到回应,而就如在,预言和应验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对第二个预言的反应固然可以说是意料中事,第一个却不是如此。神离弃那些离弃祂的人,这原则(5节)似乎是够清楚和简单的。这也是历代志的基本神学立场,在;,,几乎是逐字重复,并且在里扩充(参19、22节的「转离,丢弃」)。但正如在旧约圣经他处(参:;;,当以色列的(等于犹大的,参1节)领袖自卑(6节),绝对性审判的宣告,也可以是进一步悔改的机会。他们并没有坐等的审判,而是紧紧抓住所提供的赦免。在悔改中谦卑自己是历代志所认知归回神的途径,特别是历代志下三十至三十六章所确定的(,,,。在本段落当中这也是个关键字汇(6、7、12节),因为它转离灾难进入拯救。效法大卫的榜样,他们宁愿选择信靠神的公义(6节,RSV; 「公平」,NIV等),而不愿落在法老的军队手里(第5节的结尾,字义上「借着示撒代理运行」,参7节)。 犹大悔改所带来的结果,是神应许他们「略得」(「些许」,REB、NRSV、RSV)拯救(7节,NIV等;「释放」,REB),或有可能是「过不久」(JB,参NIV)。言语字词似乎是受到以斯的影响(参考「仆人 / 服事」,8节)。这个类比将会给予历代志作者同时代的人真正的激励,因为神的应许也挪走祂的「怒气」(GNB;愤怒,NRSV、RSV、NIV等);怒气似乎是笼罩在被掳归回后的以色列(参:,;,。部分的拯救使以色列能够重新学习(和合:「知道」)服事神的意义(8节)。这所包括的不只是持守t的律法(参1节),也是从地上君王(「外邦人」,和合)的暴政得着自由的最佳盼望(参「他的服事是完全的自由」)。89第9节的开始有一部分重复第2节,表明又重新开始。示撒被一次付清的贡物所收买(10节),也就是用铜盾牌取代金盾牌(参:,和设立一个新的安全系统(11节)。除了护卫兵之外,盾牌被存放在一个特殊的房间,该希伯来文是独特的字,但有「内屋」的含义。90
第12节最好被视为整个罗波安统治的总结,第一个句子是指第5~11节,而(字义上)「善益的事」则令人想到第十一章。这个片语难以翻译、注解。NIV的一些好事可说是够好的尝试,不过这个片语在是指敬拜的改革和更新,这里的上下文则蕴含着一个更广泛的意思(新约圣经一个类似的注解,参:。
iv. 结语 b~14,参: ,参: 这个段落合并、29~31开始和退出的公式。他作王十七年有不同的主张,从主前九三七至九二一年(Hughes),九三一 / ○至九一三年(Thiele)和九二二至九○五年(Albright),端靠经文上的决定。自强(13节,字义是「使他自己强壮」)合并第1节首先两个动词,可能是指他作王的整个时间。这观点是根据MT的「因为」,是出现在关于他的年纪和统治时间的叙述之前,不过在英文译本被省略。这比「加强他的能力」(REB、NEB、GNB)更可取,后者乃是把它与示撒入侵的后果联系起来。 13-14.神拣选耶路撒冷的叙述(参:,和提到神的名,都与圣殿相关(参:、34、38,,。这些也会提供罗波安谦卑的背景,因为圣殿的存在是为要鼓励谦卑的悔改(参:。反向的,对于罗波安最后的评价,加强了列王纪负面的看法。作「犹大行恶」,历代志却使他要付上个人的责任,并且加添「他不立定心意寻求耶和华」(NRSV、RSV)。「寻求神」在历代志里是形容一个人整体的态度,而罗波安适与亚撒等)、约沙法、乌西雅、希西家,、约西亚反向,不过亚玛谢也是同为不信的国王。 15-16.这个结论公式更紧紧沿袭列王纪,不过有几个小的更动。它强调历代志作者来源的先知特性(取代「犹大列王的记录」,,历代志作者很有可能直接取用其中的资料,至少关于示玛雅的记录是如此,~8,对于易多,参:。另一个加添,在许多英译本被省略,是提及某种家谱记录(参NIV)。这固然可能与利未人有关(参JB、Ackroyd),但似乎更有可能是指先知来源的内容。历代志作者省略关于罗波安亚扪人母亲的第二个叙述,参13节),应该是基于文风上的理由,但省略罗波安「与他列祖」的埋葬,可能是反映一个负面的评价。 77「他返回」(2节)是比「他住过,居住」较好的读法。对这经文的议题更为完全的详情,例见:Dillard, Williamson. 78参H. Reviv, The Elders in Ancient Israel (Jerusalem: Magnes Press, 1989), pp. 100~101. 79参Gray, p. 306. 80「看见」一字在MT虽然遗漏,英译本从来补充是正确的作法。「以色列众人」一词,带有改变地在第16~19节中重复几次,显出这个作为一个段落的开始,所以句子非常不可能是沿续第15节(见Williamson, Dillard)。 81Japhet, Ideology , pp. 157, 170, following Loewenstamm. 82对这些位置更完全的详情,和这名单的形式和日期,例参Williamson, Dillard, 和他们之间的讨论,N. Naʾaman ('Hezekiah's fortified cities and the lmlk stamps ', BASOR 261, 1986, pp. 5~21; 'The date of 2 Chronicles 11:5~10 - a reply to Y. Garfinkel', BASOR 271, 1988, pp. 74~77) and Y. Garfinkel ('2 Chr 11:5~10: Fortified cities list and the lmlk stamps-reply to Nadab Na'aman', BASOR 271, 1988, pp. 69~73). 地图,看J. M. Miller and J. H. Hayes, A History of Ancient Israel and Judah (London: SCM Press, 1986), p. 239. 83虽然LXX有「他行走」,从两个先前的动词和第13~16节内容来看,MT的复数更可取。 84「亚比孩」(18节)应该肯定的被认为是玛哈拉的母亲(与VSS)而不是罗波安的另一个妻子(MT明显采此立场)。 85NRSV、RSV可能是正确的跟随LXX、Vulg.,增添「他有意」(「计画的,REB、NEB),是被MT的句子构造所要求的。 86「被坚立」(NIV、NRSV、RSV,参REB)是一个可接受的对MT经文的稍微更动,罗波安是其代表。 87参T. Willi, 'Thora in den biblischen Chronikbuchern', Judaica 36, 1980, pp. 102~105. 88参K. A. Kitchen, 'Where did Solomon's gold go?' 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 15/3, 1989, pp. 32~33. 89「君王」(8节,参REB、NEB)而不是「王国」(JB、NRSV、RSV),和W. G. E. Watson, 'Archaic elements in the language of Chronicles', Bib . 53, 1972, p. 204. 90参Akk. ta ̄ʾum ( AHwb , p. 1340).【】「罗波安的国坚立,他强盛的时候就离弃耶和华的律法,以色列人也都随从他。」
“离弃耶和华的律法”。实行迦南人的偶像膜拜。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埃及王示撒入侵犹大的事见。本节至12节虽记同一事,但材料较多,说明一个人只要肯悔悟(6节 ),总可得到神的拯救(7-12节 )。
――《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波安于在位第四年开始拜偶像离弃神,,以致神要刑罚他,容许示撒翌年入侵(2 )。
――《串珠圣经注释》
罗波安在他统治的前3年还比较顺从神,但从第四年(B.C.927 )开始就走向了堕落。他见国力稳固,势力强大,就认为没有神的律法也能实现太平盛世,便开始远离了神,以色列人也跟着效仿。在历代志中“以色列人”有三个含义:①两个王国(9:30);②北王国(10:16);③南王国(11:3)。在本节中是指第3个意思,说明犹大的百姓都参与了罪恶。可见,领袖的信仰对百姓的信仰所带来的影响之深远。瞎眼的领袖带领瞎眼的百姓,其结果只有灭亡。
――《圣经精读本》
【】
示撒的侵略和罗波安的死:本章继11章,继续记录了罗波安的统治,但其内容与前章相比明显地不同。前章描述的是罗波安顺从神的旨意(11:1-4)而蒙受的祝福(11:5-23),本章则讲述他离弃神的律法而受到的惩戒(1-12节 )。作者反复强调了示撒侵略的根本原因就是罗波安和犹大百姓违背了神的命令(1-2-5节 ),从而提醒今天的信徒一个真理,即违背神的旨意,必将受到相应的报应。本章内容可分三个部分:①罗波安的堕落与埃及王示撒掠夺耶路撒冷(1-12节 );②罗波安的统治时间和政绩评价(13-14节 );③罗波安的事迹与他的死(15-16节 )。
――《圣经精读本》
【】「罗波安王第五年,埃及王示撒上来攻打耶路撒冷,因为王和民得罪了耶和华。」
“示撒”。参看的脚注。这次攻击在主前925年进行,加纳(Karnak )神庙的墙上也刻载此事。。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有关示撒的事迹,注。他入侵以色列地,意图维持该区的控制,却成就了神管教罗波安的目的。
――《串珠圣经注释》
●「罗波安王第五年」:公元前926年。
●「示撒」:一般称为「示桑克一世」。他因为婚姻进入第二十一王朝的法老家族。二十一王朝因为无后,示撒于是于公元前945年继位,成为第二十二王朝的创始君王。 王上 11:40 曾经收留过耶罗波安,显示其对巴勒斯坦的野心。――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年代小注】
按照埃及的史料,示撒执政和第二十二王朝的创立发生在主前九四五至九二四年之间。罗波安在主前九三一年继位为王,他在位第五年就是主前九二七年。很合理地发生在所罗门驾崩,王国分裂之后。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示撒入侵犹大的记载也见列王纪上14章,出兵的历史背景是──】
在埃及的碑文之中,有示撒军队侵略以色列的记载,说他们向北边直打到北国加利利海。埃及以前是世界强国,此时已经雄风不再,但示撒想重振国家过去的威荣,所以出兵。他的兵力虽然不足以征服犹大与以色列两国,却能摧毁犹大的主要城市,占据贸易通道,并造成犹大与以色列人民之间的不和。
――《灵修版圣经注释》
【】
示撒为埃及第二十二王朝的建立人,考古学家在尼罗河畔的亚孟神庙壁上发现示撒自己写的记功文,其军队不只攻取耶城,且远达北方一百五十多个城邑,包括米吉多。看注。所载战车数目与同时代其他有战车的近东国家比较,1200辆这个数字是可以接纳的。但“马兵六万”则属过大,或为“六千“之误。
路比和苏基都是北非洲的地区。有人认为路比人即埃塞俄比亚人,苏基人就是利比亚人,古实人来自尼罗河上游地区。这些都是埃及的雇佣兵。
――《启导本圣经注释》
【示撒】
示撒自己的记述刻在位于卡纳克(又名底比斯 )之亚孟神(Amon )庙宇复合建筑的墙壁上。这记述列出了他自称攻取的一百五十多个城市的名字,又模糊地提到在叙利亚地所收取的贡物。名单中没有提及耶路撒冷,所记的地点以色列南部和北部的都有。示撒以迦萨为基地,派遣几支军队穿越尼革,主力则经萨非拉前往耶路撒冷。在当地转往北行,穿过中央山地,经耶斯列平原直达米吉多,然后顺着大干道沿海南行。行程表亦记载他曾在外约但进行劫掠,东渡地点是亚当城,转往西行后向伯珊回师。考古学家在名单中很多个城镇找到了在时间上符合当代的毁灭层。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示撒带战车一千二百辆,马兵六万,并且跟从他出埃及的路比人、苏基人,和古实人,多得不可胜数。」
战车一千二百辆。这些有趣的细节,如埃及军队的规模和结构,《列王纪》没有提到。
路比人。或利比亚人,住在北非部,埃及西面。这里的居民众经常进入埃及,与埃及人混合,在埃及雇佣军中服役。示撒即示撒一世,是大约公元前950-750年统治埃及的利比亚王朝的第一个国王。在;;中也提到利比亚人。
苏基人。尚未被确认。可能是北非的少数民族。
古实人(埃塞俄比亚人 )。古实是埃及南面苏丹或努比亚一带的通称。古代的古实就是指这个地区。但不要现代的埃塞俄比亚混淆,因为她更靠东南一些。
――《SDA圣经注释》
“路比人”。北非的利比亚人。“苏基人”。不能确定,可能也是利比亚族裔的人。以色列连同犹大,在此次入侵中受到蹂躏。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路比人」、「苏基人」、「古实人」:他们都是埃及的雇佣兵。苏基人史载不详,路比人是埃及西面的民族,古实人则为埃及南面的民族。
――《串珠圣经注释》
●「路比」人:SH 3864,字义是「空虚的」,就是「利比亚人」。
●「苏基」人:SH 5525,字义是「棚居人」。此民族并未出现在圣经其他地方,但埃及文献曾记载此民族。 ●「古实」:原意是「黑」,指「埃及南部的居民」,包括目前的「衣索匹亚」。 ◎示撒入侵巴勒斯坦之证据充足,记录被刻在埃及底比斯(卡纳克 )的亚孟神庙中,其中记载他所征服的地名有一百五十个。他带领一万二千二百辆战车及六万骑兵横扫犹大地,并在米吉多立了一座石碑。――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路比人、苏基人、古实人】
埃及军队包括了征自埃及西疆和南疆地区(吕彼亚、努比亚 )的兵员。由于示撒本身是路比(又译吕彼亚 今名利比亚 )人,携同本族的部队出征是很合理的行动。史料更显示他曾在努比亚指挥作战,这些人大概是被强逼参战。苏基人没有在其他经文中出现,但主前十三、十二世纪的埃及史料(称他们为朱克坦人〔Tjukten〕 )却提到他们与路比人有关。战车一千二百辆可与当年所罗门的兵力相比。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攻取了犹大的坚固城,就来到耶路撒冷。
有关示撒占领的犹大的坚固城,请参见以下地图: ――《圣经精读本》
◎埃及文献显示示撒法老称献给他神庙宇有两百吨金银,大概大部分都是由犹大掳掠过去的。
◎有学者认为约柜也是在这一次的入侵中被取去埃及,因为罗波安以后就没有正面提及约柜,反倒是 代下 35:3 似乎显示约柜不在至圣所中。不过这种说法也没有决定性的证据就是。――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那时,犹大的首领因为示撒就聚集在耶路撒冷。有先知示玛雅去见罗波安和众首领,对他们说:“耶和华如此说:‘你们离弃了我,所以我使你们落在示撒手里。’”」
聚集。由于小城市被占领,犹大的众首领退到了耶路撒冷。
示玛雅。《列王纪》没有记录示玛雅传给罗波安和犹大众首领的信息。《历代志》作者经常指出犯罪的可悲结局和顺从的福气。
我使你们。这句话说明神处理犯罪的一般方法。当祂的子民离开祂并陷入罪中的时候,神就收回祂保护的手,让邪恶的势力进来实施惩罚。
――《SDA圣经注释》
示撒的军队逼近耶路撒冷时,“犹大的首领”为了研究对策而聚集在了耶路撒冷。首领可以指王,、军队的首领或元帅(32:31,,13:1)、名门出身的人,,从本节战争时期这一特殊时代背景来看,可能是指军队的元帅。示玛雅所传达的旨意中明确指出了示撒入侵的根本原因是,犹大的君王和百姓违背神的诫命,崇拜偶像,举行外邦的宗教仪式等罪行而导致的。神就是为了惩戒他们的罪行,利用以埃及和苏基的援兵以及古实的援兵组成的联军攻打了犹大。结果犹大的圣殿被破坏(9-11节 ),百姓也遭受了苦难(8节 )。表明神是公义的神,不容丝毫的罪恶,,。
――《圣经精读本》
【】「于是王和以色列的众首领都自卑说:“耶和华是公义的。”」
自卑。骄傲的尼尼微人在惩罚的威胁面前自卑了,得到了神的怜悯。惩罚也使犹大屈膝忏悔。
耶和华是公义的。百姓承认神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乃是公义的。
――《SDA圣经注释》
●「自卑」:SH 3665,「自谦自卑」。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这事例说明的应许如何得着应验。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耶和华见他们自卑,耶和华的话就临到示玛雅说:“他们既自卑,我必不灭绝他们;必使他们略得拯救,我不借着示撒的手将我的怒气倒在耶路撒冷。」
耶和华见他们自卑。神不喜悦罪人自讨苦吃,而是一直关注他们是否愿意离开罪恶,使惩罚的威胁解除。
略得拯救。惩罚已经临到,神现在要实施挽救,不使他们因自己的罪而完全毁灭,,。
在耶路撒冷。由于百姓的悔改,耶路撒冷立即毁灭的威胁解除了。但毁灭的恐惧依然笼罩在该城之上。如果百姓坚持犯罪,毁灭就终将临到。
――《SDA圣经注释》
听到示玛雅的话,王和百姓承认了自己的罪(6节 )。于是神答应使他们略得拯救。这句话可以理解为:①“略”在希伯来语中,是“短时间”的意思。因此是指不拖延时间,立即拯救;②与“完整的拯救”相对而言,指“部分拯救”。也就是说,犹大的百姓不会全部被灭亡,部分人能够逃脱。事实上犹大的城邑被示撒占领,圣殿和王宫的珠宝被掠夺(9节 ),但没有遭到全面的破坏,因此这一解释是符实的。可见,神即便在惩罚自己的百姓时也不忘怜恤,不会完全放弃或抛弃他们。
――《圣经精读本》
●「略得」拯救:SH 4592,「渺小」、「一些」、「少量」。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
这预显言示犹大虽受制于埃及,但不会长久。
――《串珠圣经注释》
◎ 12:7-8 记载罗波安一悔改,神立刻拯救他们,但他们还是要承担罪恶的后果,作埃及王的仆人。这对被掳归回的人而言,等于是一大鼓励。因为他们目前的状况就是蒙神恩典,但仍然受外族压迫。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然而他们必作示撒的仆人,好叫他们知道,服事我与服事外邦人有何分别。”」
【】「于是,埃及王示撒上来攻取耶路撒冷,夺了耶和华殿和王宫里的宝物,尽都带走,又夺去所罗门制造的金盾牌。」
“金盾牌”。参看的脚注。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看注。
――《启导本圣经注释》
示撒攻陷耶京,除了搜掠圣殿和王宫的宝物外,还取去放在军械库的金盾牌,。
――《串珠圣经注释》
示撒的军队兵分两路,各自经过伯合仑和基列耶林,在基遍会合,一起攻打耶路撒冷。犹大蒙受了耶路撒冷圣殿的珠宝被掠夺一空的耻辱。神将所有的城邑,甚至连圣殿也都交给了示撒,任他破坏。这说明,外敌入侵时,如果没有神同在,那么再强大的国防也都如空中楼阁,无济于事。同时说明,象征神临在的圣殿如果名不副实,那么也会被遗弃。为此圣经警告我们说“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又说若教会没有真信仰,神就会“从口中吐出去”。
――《圣经精读本》
●「攻取」耶路撒冷:SH 5921,原文只是「攻打」,并非「攻陷」。示撒的纪录中,也没有攻陷耶路撒冷的记载。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示撒的战利品】
很多为圣殿制造的金器银器都被当作贡物掠去,免得耶路撒冷被毁,著名的金盾牌也在其内。示撒报称献给他神庙宇的两百吨金银,绝大部分都是本节的宝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罗波安王制造铜盾牌代替那金盾牌,交给守王宫门的护卫长看守。」
◎用铜盾牌代替金盾牌,表示犹大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大幅下降。9:15-16 记载这些金盾牌是放在黎巴嫩林宫中展示, 12:11显示罗波安的铜盾牌是收藏起来的,仅仅王进入圣殿时才拿出来。感觉上只是「我还保有过去光荣」的一种举动,但实际上国势已经下降颇多。――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王每逢进耶和华的殿,护卫兵就拿这盾牌,随后仍将盾牌送回,放在护卫房。」
【】「王自卑的时候,耶和华的怒气就转消了,不将他灭尽,并且在犹大中间也有善益的事。」
「善益的事」:即敬虔的事(19:3)。
――《串珠圣经注释》
●「善益的」事:SH 2896,「好的」、「仁慈的」、「有价值的」。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罗波安王自强,在耶路撒冷作王。他登基的时候年四十一岁,在耶路撒冷,就是耶和华从以色列众支派中所选择立他名的城,作王十七年。罗波安的母亲名叫拿玛,是亚扪人。」
自强。说明罗波安从示撒入侵所造成的后果中恢复过来。
四十一岁。由于所罗门执政四十年,罗波安可能是所罗门登基的前一年出生的。
――《SDA圣经注释》
「罗波安王自强」:有两种解释:
1连接上文,指罗波安受挫于示撒后,使国家重新振作起来;
2属结语部分,指罗波安早年的善政。
――《串珠圣经注释》
●「自强」:SH 2388,「奋勇自强」、「使出力量」。
●「拿玛」:字义是「可爱」。 ◎此处记载「他母亲名叫拿玛,是亚扪人」,这是其他王朝记载没有的,如果不是无心之失,大概就是故意要讲罗波安的失败跟他的母亲有关。――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罗波安的母亲】
所罗门娶了很多国籍的女子,亚扪人也包括在内,因此罗波安的母亲拿玛是亚扪人也没有什么不正常之处。她的婚姻很可能是两国政治联盟的代表。圣经经常提及犹大王母亲的名字,很可能表示太后一职很具影响力。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罗波安生平总结:总括罗波安的一生,虽然起初遵行神的道,但后来却拜偶像,不专心事奉神,被作者评为「行恶」的君王。
――《串珠圣经注释》
【】「罗波安行恶,因他不立定心意寻求耶和华。」
立定心意: 即“把心意放在……”的意思,指把全部心血放在供奉神的事情上。罗波安虽然经历了神的惩罚,但依旧没有端正其信仰态度,因此他的统治被定为行恶。他不顾神的禁止(11:4),多次发动兄弟间的战争(15节 )。神所希望和要求的就是竭尽全力,即全心全意寻求神,,19:2,。新约同样有“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的教训和“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的教训。
――《圣经精读本》
【】「罗波安所行的事,自始至终不都写在先知示玛雅和先见易多的史记上吗?罗波安与耶罗波安时常争战。」
示玛雅的记载为本书提供了部分原始资料,。
――《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看注。
――《启导本圣经注释》
【史料来源】
先见易多除本节所述的史记以外,尚有其他作品,,但这位先知却没有在任何圣经记述中提及。先知示玛雅的著作可能是另一本经外历史,历代志的作者概述史事时,曾经参看本书。示玛雅是警告罗波安不可发动内战,并在示撒入侵时劝他悔改的那位先知,。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南北两国的战事】
两国之间没有全面性战争,但不断发生边境冲突,直到约沙法年间为止。然而这些冲突所构成的骚乱和流血,依然足以不断消耗双方的人力物力。在较小的规模上,它亦可与大卫和伊施波设之间的争斗相比。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罗波安与他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里。他儿子亚比雅接续他作王。」
●「亚比雅」:字义是「耶和华是父亲」。 ◎ 王上 14:31 记载罗波安的继承人是「亚比央」。「亚比雅」是「亚比央」的另一种写法。【思想问题(第12章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1试从10,11, 12章中找出罗波安精明与愚笨之处。人性中兼有软弱和刚强两方面,你如何去面对「真我」和接纳别人呢?
2罗波安强盛的时候就离弃神(1 ,你猜他当时的心态如何?有何恃赖?参前章和其他经文。丰裕的生活和自满自足的心态常使人离开神,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这危机?
3示撒是从那个方向来犯境?罗波安有否在该处设防?你今天要面对的敌人是谁?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应付?
4神要管教人时,可以使用任何人物和事物。当人悔改后,人也必定经历到神的恩典。你曾否经历神的管教和公义?祂的慈爱对你又有何意义?
55-8节里有耶和华的两个资讯,试比较他们的异同(作用、内容、结果 );这对神的本性有何提示?
6示玛雅在两个场合(11- 12 )干涉国家大事,他成就了什么?为什么他的话会被人接受?他的工作和今日基督徒在世使命有相似的地方吗。
──《串珠圣经注释》
【 风雨之时我知道以信心仰望神,但在安舒的日子里,也要有不懈的渴求?这……】
【经验神的公义】这里所说的“以色列”,是指南国犹大。罗波安在位的头三年,尽心顺服神,犹大国便强盛,可惜,在他的声望与权势到巅峰的时候,却离弃了神,结果受到挫败,神容许埃及征服他们。为何神会如此行呢?基督徒能处艰难,却不易处安逸,在患难之日我们寻求神,安逸却使我们感到自负自满。当你凡事顺利的时候,要留心持守你的信仰。
――《灵修版圣经注释》
「都自卑说:耶和华是公义的。」
神的原则是,高傲的祂必使降卑。
并非是神愿意祂的儿女降卑,除非是人高傲了,降卑成为必要,否则将会有更大的不幸;或说,降卑是蒙福的条件。
罗波安生长在王宫里,不曾像大卫一样经历过苦难;同他长大的领袖们,也只知道以色列富强的日子。虽然,立国之初受了分裂的惨痛教训,但三年以后,时已过,境已迁,罗波安努力国防经济建设,国势振作起来;而北国各地的祭司,“都从四方来归罗波安。利未人撇下他们的郊野和产业,来到犹大与耶路撒冷…各支派中,凡立定心意寻求耶和华以色列神的,都随从利未人,来到耶路撒冷”。这不仅表示民心归趋,也增加了罗波安的宗教优越感,使他们比较起来可以夸扬信仰纯正了。因此,他们的心也高傲起来。
这样,降卑的时机成熟了,神使他们落,“落在〔埃及王〕示撒手里。”神一撒手,不用恩典托住,神就让祂的儿女落在人手里,这是离弃神的结果。
罗波安王和领袖们,听到神仆人所传的信息,知道了自己的问题,都自卑说:“耶和华是公义的。”耶和华见他们自卑,就再差遣先知示玛雅,去告诉他们,这次的管教,不过是一个警告,并不灭绝他们,只是给他们经验,“必作示撒的仆人,好叫他们知道,服事我与服事外邦人有何分别。”没有经验而幻想,不知珍惜神的恩典;到经验过后,才知道神恩典的可贵。
当遇到神管教的时候,神的儿女不应该问:“为甚么这事临到我身上?”这是像今天的人在法庭上的态度:每个人都是无辜的,除非你能证明他有罪;而且还会设词推脱,缠讼久年不休。神的儿女应该在神的面前俯伏,承认神是公义的;错的不会是神,总是你。要好好省察,找出自己的亏欠,谦卑认罪悔改,离开自己的罪,然后说:“求你把你的责罚,从我身上免去。”金盾牌被示撒掳掠以后,罗波安制造铜盾牌代替;每逢进殿看见,就会想到这是自己高傲的结果。想到神的恩典,才是我们大小的盾牌,离了神甚么都不能作;所受的责罚,是出于神的公义,不敢再起意狂傲离弃神。── 于中旻《历代志下笺记》
【 只要悔悟,人总有得拯救的机会,只怕把罪深藏在心底,影响与神的关系而不自觉……】
以色列的首领谦卑﹑认罪,承认神的处罚是公义的,神就减轻对他们的责罚。只要肯悔改,永远不会太迟,即使你受神惩罚才悔改,神仍会怜悯。不管我们以前做过甚么,神都愿意与我们相交。你现在是否因犯罪而挣扎不安?认罪、谦卑,神的怜悯之门就必向你敞开。
――《灵修版圣经注释》
【 离弃神使人落入了浪子的飘泊中,付上多少冤枉的代价……】
犹大人不顺服神的代价就是要服事外邦人的君王。首领以为凭自己的力量足以成功,其实大错特错。我们悖逆神,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生活之中若不理会神,我们属灵上的损失,必定大过经济上的收获。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浮夸的外观若没有丰富的内涵配合,则仅是虚荣而已;我们的生活……】
所罗门放在圣殿之中的纯金盾牌,竟换成价廉的铜盾牌,这是何等的荒唐。罗波安想保持昔日光荣的装饰外貌,可惜铜毕竟比不上金。我们生活不再以神为中心,却要维持基督徒生活的外表,实属肤浅;外表的美丽须是发自于内心的圣洁。
――《灵修版圣经注释》
【「罗波安行恶,因他不立定心意寻求耶和华。」】
罗波安的失败,是由于他不立定心意寻求神。我们的情形也会这样,在试探之前,我们多少有些警告的事。温度计下降,海鸟飞到岸边,树叶开始变色,神的灵给予人的心灵一些记号,说明随时可有的灾祸。这时问题常常是:我们的心有没有「立定」心意遵行神的旨意?我们正应如何不计任何代价决心来遵照与力行,也不必惧怕仇敌的侵袭。整天炮火好似雷震,到处有敌人来袭击,风暴汹涌而至。
在另一方面,表面上似乎十分平静,我们有没有决心做正当的事。在我们心底深处有没有秘密地低语着,我们可任意放荡,如果环境迫使我们妥协,我们几乎跌倒。但是意志还是最坚强的,心灵还是要有决意,这样任何阻力就不能潜入,从后面进来,我们要像大卫一样说:神啊,我的心坚定!稳健是我们心灵必有的准备,在圣灵居住的情况之下,我们要像大卫那样祷告:「在我里面使我有正直的灵。」当我们祷告,不要忘记我们主的命令,总要警醒。
──迈尔《珍贵的片刻》
【 “不立定心意寻求神”成了罗波安一生的脚注,我会期望神对我一生的评语是甚么?】
罗波安悲惨的一生,是因为“他不立定心意寻求耶和华”。人若罔顾神的心意,真是危险。神要我们对祂专一、坚定不移,我们要完全信靠祂,否则就会与神隔绝。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