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你要用皂荚木做坛。这坛要四方的,长五肘,宽五肘,高三肘。」
“要用皂荚木做坛”——,本句与没有什么不符(参7-8注 )。“这坛要四方的”——四方表显完全的意思。“高三肘”——大概是围腰板以上三肘,因为有网从下达到坛的半腰(5 ),铜祭坛和洗濯盆所表示的意思有好些连带的关系(参下表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坛”指设在会幕外院入口处的铜坛,供献祭用,不同于在圣所内烧香用的金坛。这个铜坛建成之后,一直保存到所罗门时代。
──《启导本圣经脚注》
坛这坛的原文加了冠词,而不像撒玛利亚抄本和七十士译本之「一坛」,藉示之烧香的坛有分别。这坛又称为燔祭坛,,因为是为献燔祭之用的;也被称为铜坛,,因为是用铜包裹的。这坛是四方的,且只长宽各五肘,高仅三肘(肘,比之以西结那理想圣殿的坛小得很多。
──《中文圣经注释》
【】
造祭坛的指示:「祭坛」:在别处又被称为「燔祭坛」(30:28) , 或「铜坛」(31:9),作献祭牲之用。祭坛是一个中空的皂荚木架,外面包铜。它四周有铜环,有杠穿过以便抬坛。
──《串珠圣经注释》
。圣幕是为崇拜神而建造的。以色列人的崇拜,以献祭为主要项目之一。因此在圣幕的院围内,就设置有献祭的坛。这坛是用皂荚木板做成,外包以铜,并在四拐角上各安一角,与坛接连一块。这坛是五肘正方,高仅三肘。坛内中空,坛身下半部有铜网和围腰板,并有四个铜环安装在铜网的四角上,用以穿杠以便扛抬之用。杠也是用皂荚木制成,但亦用铜包裹的。
──《中文圣经注释》
【】
造祭坛、会幕院子的指示──《串珠圣经注释》
整座圣幕并不单指那帐幕,也包含帐幕外的院围,以及院围内的院子用作杀牲献祭的地方。在这院子内,主要的摆设是洗濯盆和祭坛。
──《中文圣经注释》
【】「要在坛的四拐角上做四个角,与坛接连一块,用铜把坛包裹。」
“……四个角”——这些角是为挂祭牲用的,赎罪祭的血被抹在这些角上,,,,。人若要避难,就抓住这坛的角,,。“与坛接连一块”——使角十分稳固。“用铜把坛包裹”——会幕和其中器皿所用的木料都是被包裹的,神吩咐摩西用铜包坛,免得坛上的火烧坏了坛,因此这坛称为铜坛,。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坛的角用来拴住献祭用的牲畜,看注。
──《启导本圣经脚注》
「四个角」:在献祭仪式上占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祭司分别为圣的典礼中(29:12) 、 在赎罪祭 或在赎罪日 , 祭司都要用血抹在这些角上。对于逃难的人,祭坛的角象征神的保护,抓住角便得安全。
──《串珠圣经注释》
四拐角上作四个角这些角,原来的作用是给祭司抹血在其上的,,,其后却含有护庇或逃罪的意义。
用铜把坛包裹这是用皂荚木的板(8节 )作基本,而用铜将之包裹起来的。若这圣幕和其中的设备,是在西乃旷野制造的话,大概也不会造这铜坛,因为这是明显相反的。所罗门建圣殿时,列王纪虽然没有记载他的祭坛的尺寸,历代志却明载为长宽各二十肘,高十肘,并且都说是铜坛,。所以,这里用铜包裹的坛,能否承受烧燔祭时的高热固是一个问题,能否方便搬运是另一个问题,与约书的吩咐相违反却是最大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这圣幕和其中大部分的器物,是在进住迦南后的产品,而摩西在旷野时代,却只有那简单的会幕,正如今日沙漠中生活的游牧民族所拥有的崇拜之用的帐幕一样。
──《中文圣经注释》
【】「要做盆,收去坛上的灰,又做铲子、盘子、肉锸子、火鼎;坛上一切的器具都用铜做。」
“盆”——为收拾坛上的炭。“铲子”——是为去灰用的。“盘子”——是为收血用的。“肉叉子”——是在坛上摆肉用的,当以利年间祭司的仆人把这些叉子用错了。“火鼎”——是捧红炭的器皿,【比方】。“都用铜做”——古时候的人不多用红铜,乃是用青铜(就是铜锡相和的合金 ),当时的人尚不知有黄铜。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盘子」:盛放祭牲滴出来的血。
「肉锸子」:以便将祭肉摆列整齐。
「火鼎」:用来运送煤炭。
──《串珠圣经注释》
盆这是为收烧燔祭后的灰之用的铜盆。
铲子为铲灰之用的铜铲子。
盘子这也是铜制的小型容载器,以中国人的观念来说,翻成碗则似乎更佳。
肉锸子这亦为铜制用为叉肉的器具。
火鼎是铜制用为烹调饮食的器具。
──《中文圣经注释》
【】「要为坛做一个铜网,在网的四角上做四个铜环,」
“要为坛做一个铜网”——(参5节的铜祭坛图 )。“在网的四角上,做四个铜环”——这环是穿柱用的。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
提到坛有围腰板,其下有铜钢,却没有很详细的描述它们的作用及安放的方法,可能它们只作装饰,或者是防止灰烬跌落到坛的下部。
──《串珠圣经注释》
铜网这铜网的形式和用处,均未说明。大概是为装饰之用。
铜环是安装在坛的四角的铜网之上,用为穿杠以便扛抬之用的。
围腰板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为祭司献祭时踏脚之用的。但这铜坛既只有三肘(约四英尺半 )之高,大概不必有踏脚板。故此,这围腰板或为装饰及强固坛身之用的。
──《中文圣经注释》
【】「把网安在坛四面的围腰板以下,使网从下达到坛的半腰。」
“把网安在坛四面的围腰板以下”——(参图 ),这围腰板就是祭司献祭的时候所站的地方。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又要用皂荚木为坛做杠,用铜包裹。」
【】杠这也是用皂荚木制造并包裹以铜的杠,是为穿在铜环内用作扛抬祭坛的。
──《中文圣经注释》
【】「这杠要穿在坛两旁的环子内,用以抬坛。」
“这杠要穿在坛两旁的环子内,用以抬坛”——注意。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
“坛是空的”——大概是用土或石头填满,有土坡可以上到围腰板处(5,,注意“下来”两个字 )。有三个缘故证明这坡在坛的南边:(一 )东边是倒灰的地方;(二 )北边是宰杀祭牲的地方;(三 )西边有浴盆(参9-19外院图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要用板做坛,坛是空的,都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做。”」
“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做”——。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坛是空的这是指此四方的坛内中空之意。有些学者解释此中空的目的,为要填入泥土,藉以符合的要求。若填入泥土,则更加大重量而难于移动。其实,所讲的坛,以色列人在旷野生活中,随地都可以筑成,并不必有个铜坛。铜坛乃是定居迦南后的产物。
都照?山上指示你的样式作诗参看的注释。
──《中文圣经注释》
【】「“你要做帐幕的院子。院子的南面要用捻的细麻做帷子,长一百肘。」
“你要做帐幕的院子”——。
“细麻”——预表义行,白细麻帷子表明人靠自己进到神面前所必须有的义行,【比方】,人只能从门进去(16 ),(门预表基督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帷子”是围绕露天的会幕用的,高五肘。。会幕外院长100肘,宽50肘。若以一肘为45公分计算,会幕外院长约45公尺,宽23公尺。圣所和至圣所30肘,宽10肘,即长14公尺,宽4.5公尺;占外院面积只有十五分之一。
──《启导本圣经脚注》
【】
帐幕的院子耶路撒冷新城有一座圣殿于主后七十年被毁前的模型,其院子甚为庞大,并包含有外邦人院,以色列男人院,妇女院和祭司院等。但这圣幕的院子却范围不大,只有一百肘长,五十肘宽(18节 有关肘的长度,并且是用帷子围成的。
帷子这是用细麻捻织的。南北两边的帷子均长一百肘,高 );各边均有二十根柱子。
柱子这柱子是用甚么材料做的,经文没有交代。可能也是用皂荚木做的。每个柱子相隔五肘。柱子与柱子之间,是用银制的杆子作连结和稳定的。柱子下面是插进凹入的铜座,上面则有银?为挂帷子之用。柱子顶上是用银包裹的。
──《中文圣经注释》
【】
院子结构的指示:院子面积有四十五公尺长乘二十二公尺半 (150×75英尺 ), 空间相当宽敞。院子的周围有二公尺半(七英尺半 )高用麻纱造成帷帐挂在铜柱的银勾上,并用绳和铜橛子使之稳固。院子的入口有九公尺(三十英尺 )阔,位于东面,挂上门帘,样式和会幕的门帘一样。
──《串珠圣经注释》
根据神对摩西的吩咐,比撒列就为这帐幕外围作了院子。南北两面各有一百肘长和五肘高的帷子,挂在二十根柱子上;西面则宽五十肘,帷子是挂在十根柱子上;东面有门二十肘,门左右各十五肘并各用三根柱子挂帷子。门上有门帘,挂在四根柱子上。门帘的料子和帐幕门帘的料子一样,是用珍贵的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和捻成的细麻织成的。帷子的材料价值较低,只用捻成的细麻制成。柱与柱之间有银杆连结,也有铜作的橛子牵绳以拉紧院围的直立度。柱子下面有铜座,上面有银?为挂帷子之用。柱子本身的材料不明,但柱顶却用银来包裹?的。
──《中文圣经注释》
【】「帷子的柱子要二十根,带卯的铜座二十个。柱子上的钩子和杆子都要用银子做。」
【】「北面也当有帷子,长一百肘,帷子的柱子二十根,带卯的铜座二十个。柱子上的钩子和杆子都要用银子做。」
“……帷子的柱子要二十根”——这些柱子大概是皂荚木做的,又用铜包裹。“柱子上的钩子和杆子”——这些钩子是为挂帷子,杆子为联络柱子(17注 ),柱顶是用银子包的。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院子的西面当有帷子,宽五十肘,帷子的柱子十根,带卯的座十个。」
【】院子的西面这是帐幕的后方,只有五十肘宽,用十根柱子以悬挂帷子。
院子的东面这是帐幕的前方。前方的院子较宽大,因为要摆设洗濯盆和铜祭坛,以及为宰杀祭牲及与此有关之人员的站立位置。这前方的宽度也是五十肘,但有一道二十肘宽的门。门左右各得十五肘,分设三根柱子以悬挂十五肘长、五肘高的帷子。
门帘这门帘的材料和织工,与帐幕的门帘完全一样。所不同者,是帐幕的门帘只有十肘宽但用五根用金包裹的柱子作悬挂之用,而院围的门帘却宽二十肘并只用四根柱子作为悬挂此门帘之用。
──《中文圣经注释》
【】「院子的东面要宽五十肘。」
【】「门这边的帷子要十五肘,帷子的柱子三根,带卯的座三个。」
【】「门那边的帷子也要十五肘,帷子的柱子三根,带卯的座三个。」
【】「院子的门当有帘子,长二十肘,要拿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和捻的细麻,用绣花的手工织成,柱子四根,带卯的座四个。」
“院子的门当有帘子”——这帘子和圣所帘子的材料做法一样以色列众人都可以进入外院,唯独祭司可以进入圣所,大祭司可以进入至圣所。“长二十肘……柱子四根”——每帷子五肘,既有柱子一根(18注 ),二十肘的门帘就必有五根柱子。会幕门两旁的帷子各有十五肘,也必须挂在四根柱子上,东边的第四根柱子若算为门上的头一根柱子,第八根若算为门那边的头一根柱子,东南角的柱子若算为南边的头一根柱子,这样分配就甚合适(参9节的外院图 ),但门两旁的柱子和外院东南、西南、西北三角的柱子虽是挂两边的帷子,只可算一次。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院子四围一切的柱子都要用银杆连络,柱子上的钩子要用银做,带卯的座要用铜做。」
“院子四围一切的柱子都要用银杆连络”——帷子被挂在这些银杆上。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
银杆这银杆的大小和长度均没有说明,但银杆的作用却明说是为连结柱子的。
?子这是用银子制造,安制在柱子上为悬挂帷子之用的。
铜座有凹入的洞,为安插柱子用的。其大小和重量均没有说明。
橛子是用铜做的小桩,用为斜钉在地上,用绳索之类的东西串入或绑在橛子上,以拖牢院围或帐幕之用的。
撒玛利亚抄本在19节之后,尚有如下字句:你要用蓝色紫色朱红色线,为在这圣院内崇拜事奉的人制造袍服。
──《中文圣经注释》
【】「院子要长一百肘,宽五十肘,高五肘,帷子要用捻的细麻做,带卯的座要用铜做。」
“院子要长一百肘”——本节论帷子的长短,外院的南北两边既各有柱子二十根(9-11 )。东西两边既各有柱子十根(12-16 ),这样每五肘帷子就有一根柱子。“宽五十肘”——(参12 ),就是14节的十五肘,15节的十五肘,16节的二十肘,共五十肘。“高五肘”——注意除了细麻幔子以外,会幕和外院的尺寸都是五肘配成的定数。“帷子要用捻的细麻做”——(参外院帷子图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帐幕各样用处的器具,并帐幕一切的橛子,和院子里一切的橛子,都要用铜做。”」
“帐幕各样用处的器具”——乃是为支搭和拆卸会幕时所用的。“帐幕一切的橛子”——这大概是罩棚上的橛子。“院子里一切的橛子……”——院子里每柱子必有绳子和橛子使柱子稳固,。圣书里没有提到会幕里头有座位,无非要预表服侍主的人须要殷勤,不可懒惰。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撒玛利亚抄本在19节之后,尚有如下字句:你要用蓝色紫色朱红色线,为在这圣院内崇拜事奉的人制造袍服。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把那为点灯捣成的清橄榄油拿来给你,使灯常常点着。」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本处推广的吩咐。“捣成的”——橄榄被捣以后就倒在热水内,油精便浮于水面,这是上等油,次等油是被醡的。“清橄榄油”——这油预表圣灵,灯若无油,就不能发光。“使灯常常点着”——这未必说他们画夜常点着,乃是说夜夜点着(21节说“从晚上到早晨”,,撒上3 ),【比方】我们若说某人常看日报,乃是说他天天看,不是说他昼夜不住地看,但也有人以为这些灯昼夜常点不灭。犹太人有传说,灯台干子上的灯是昼夜常点着,其余六个枝子上的灯是从晚上到早晨点着的,到如今在犹太的各会堂里,收存律法的圣柜前,还有画夜常点的灯。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使灯常常点着”。这灯可能就是指的金灯台。会幕圣所内灯火通明,彻夜不熄。从橄榄取油有两种方法,一是捣(打 ),一是压。捣成的橄榄油少渣滓,较为清纯;燃点的时候烟少,是上好燃油。
──《启导本圣经脚注》
「清橄榄油」:将橄榄油放在臼中捣出来的油,是最好的橄榄油;惟有这最上等的油才配得用来事奉神。
──《串珠圣经注释》
为点灯捣成的清橄榄油橄榄油是用橄榄榨成的油。以色列是输出橄榄油最大宗的国家。但这用来在圣幕的金灯台使用的橄榄油,却是清橄榄油。它和其他橄榄油不同的地方,乃用手工仔细地捣成的,而不是大批地榨出来的。
使灯常常点?这是指经常性的点灯,就是每晚要点灯(21节 ),而不是永不熄灭地常常点?的意思。
──《中文圣经注释》
【】
燃灯之例:这灯就是金灯台(25:31),要时常点着,使圣所中常有亮光。
──《串珠圣经注释》
为使圣所中金灯台的灯,能每晚都点?,神吩咐摩西要叫以色列人奉献清橄榄油。这油不是大宗榨出,乃是用手工细捣的上好橄榄油。负责点灯和清理这灯的人,就是祭司。这要成为永远的定例。
──《中文圣经注释》
【】「在会幕中法柜前的幔外,亚伦和他的儿子,从晚上到早晨,要在耶和华面前经理这灯。这要作以色列人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
“在会幕中”——就是神和祂百姓的首领相会的帐幕中。。“亚伦和他的儿子”——这是头一次提到亚伦和他的儿子要做将来的祭司,亚伦预表主耶稣,他的儿子们预表信徒,。“从晚上到早晨……”——(20注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这要作以色列人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意味着会幕及其中的敬拜形式在神的计划中具长久性。
──《串珠圣经注释》
会幕这里的会幕,原文所用的字与完全相同,而不同于本章\cs1619节所用的帐幕。所以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这圣幕是旷野的会幕与进住迦南后的帐幕之混合物。
会幕中法柜前的幔外这里所指的就是幔子前的圣所。这圣所的北面有陈设饼的桌子,南面则放了七盏灯的金灯台。
亚伦和他的儿子这话所指的就是祭司。只提亚伦,意义还是一样。因为亚伦是成了祭司的代词。
从晚上到早晨以色列人在古代使用埃及阳历和古迦南历时,计算日子也是从早到晚的。但在主前约六○五至六○三年间,改行巴比伦阴历后,就由晚上计起,亦可参看拙著《旧约概论》中有关「历法的问题」 )。但这里主要的并不在计算日子,而是指圣所中的灯,每晚都要点?,而负责点灯和清理这灯的人,就是祭司。
──《中文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27章 )】
1圣经记载罪犯若抓紧祭坛的角,可蒙赦罪。这是为什么?有例外吗?。祭司把血抹在坛的四角上与赦罪有何关系?
2祭司要轮班点灯,使灯火终日不灭。耶和华吩咐祭司这样服事,到底有什么含义呢。
──《串珠圣经注释》
【 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为甚么要献祭?】
以色列人一进入会幕的院子,首先见到的就是燔祭坛。祭司按常规为他们在这里献祭。这祭坛明显地放在这里,提醒他们,只有借着献祭才能来到神面前。这也是使他们的罪得赦、过犯得以除去的惟一方法。希伯来书中说耶稣基督是最后的献祭,为人一次到永远地赎了罪,之后就不用再为罪献祭了。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为点燃捣成的清橄榄油。」】
有一位圣徒,在他鼓励同工勤于准备讲章,总要说那句话:「捣成油备圣所之用。」真理必须每次细心深切思想,好似油捣好,才可分给弟兄姊妹。
但是还有另外一项真理。圣所的灯表征教会信徒的见证。香炉是向神的代求,那么七盏灯的登台是对世界的照亮。在启示录,主也以登台喻为教会:你所见的七灯台就是七个教会。
油在圣经中是表征圣灵的。祂在我们里面为光的来源。捣成的油是表征我们的经炼,成为美好的见证。教会往往在试炼逼迫中有最好的表现,为主有最明亮的见证。信徒受苦,或因疾病或痛楚,会带到主面前,得着祂最温和与最刚强的话语。痛悔的心灵是神作成的功夫,也因此为主发光。你越受经炼、破碎,心灵越谦卑,就有天上的荣光更纯净,也必从生命中照耀出来。神的目的就是要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么显在这时代中,好像明光照耀。
──迈尔《珍贵的片刻》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把那为点灯捣成的清橄榄油拿来给你,使灯常常点着。」
圣所里的金灯台,象征以色列人在列国中发光的功用;而「油」在圣经里面,总是象征神的「圣灵」。蒙拣选在这世上作光的人,惟独靠着圣灵,纔能成全他们的付托。乃是当他们在圣灵里受浸、被圣灵充满、蒙圣灵所膏,他们纔能在今世作照亮人的明灯。
―― 摩根《话中之光》
【】
外院子有太阳光,圣所里幔子前有橄榄油的灯,至圣所里本来是黑暗的,没有天然的光,也没有人工的光,只有神的光。神的光,不在圣所里,乃是在至圣所里。你要看见光,就得在至圣所里。乃在圣徒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教会成功作神的居所,那个时候有光。教会的聚会,乃是神显出祂的光的时候。为甚么这样,我们不知道。我们只能说,在这里面乃是一种所谓的身体互相效力,叫神的光,在身体里能够彰显。── 倪柝声
【灯油】
捣成的油必须是上品。棷榄放在臼中徐徐捣成。惟有我们最好的事物才能让神的荣耀彰显出来。
──《每日研经丛书》
【使灯常常点着】
【点着的灯】默想:“你要吩咐以色列人,把那为点灯捣成的清橄榄油拿来给你,使灯常常点着。”
继25章31至40节提出“要用精金作一个灯台”的基本要求之后,这里再次出现与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灯台有关的要求:“你要吩咐以色列人,把那为点灯捣成的清橄榄油拿来给你,使灯常常点着。在会幕中法柜前的幔外,亚伦和他的儿子,从晚上到早晨,要在耶和华面前经理这灯,这要作以色列人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出2620-21 )
帐幕没有窗户,采光不好,所以必须依赖灯光。为了保证帐幕里随时都有足够的光线,以便百姓更好地敬拜神,神要求摩西必须“使灯常常点着”。神告诉摩西,保证“使灯常常点着”,要注意两件事:第一,“你要吩咐以色列人,把那为点灯捣成的清橄榄油拿来给你”,也就是说,需要信徒集体参与;第二,“亚伦和他的儿子,从晚上到早晨,要在耶和华面前经理这灯”,也就是说,需要祭司个别负责。
今天的教会,是神置于这个世界的“灯台”(参启112-20 ),为了照亮世人,他也要求教会“使灯常常点着”,无法达到这一要求,他就可能“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参启21-7 )。何以“使灯常常点着”?需要做到两点:第一,信徒要成为燃烧自己的“橄榄油”,时常为主发光;第二,牧者要勤于并善于“在耶和华面前经理这灯”。
祷告:慈爱的天父,感谢你拣选我们,使我们成为你的儿女,从而有机会在你面前站立,并有机会在世界上为你作见证。我们始终坚信你的应许,当我们的光可以照在人前之时,世人便会因着我们的好行为,将荣耀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亲爱的主,求你赐我行善的力量,好使我时常为你发光。奉主名求。阿们。
── 李世峥《出埃及记读经札记》
「要在耶和华面前经理这灯。」
耶和华的会幕,并没有窗户,因此没有天然的光透入,必须有常常点着的灯。
这灯能发光的原因,是用清橄榄油注入,不能用别的油来代替。这表明从圣灵来的智慧和启示,是光的源头。有的人以天然的理智来代替,或以为他自己有“特别的亮光”,实在只不过是游磷野火(ignisfatuus ),引人进入迷误,结果是永远的灭亡。
在所罗巴伯的时代,犹大人刚由被掳之地归回,正是百废待举。神特别启示先知撒迦利亚,“一个纯金的灯台,顶上有灯盏…旁边有两棵橄榄树”,把金色的油流注入灯盏内,使灯能够继续发光。这是说,教会必须要倚靠圣灵的能力,才可以发光。
圣经明说:“诫命是灯,法则是光,训诲的责备,是生命的道。”又说:“你〔神〕的话是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惟有神的话能引导我们当行的路,引导迷失的时代。
祭司是神奥秘事的管家,其重要的职任,是“在耶和华面前经理这灯”。当士师以利的时候,神殿的事工荒凉,“神的灯在耶和华殿内的约柜那里,还没有熄灭。”灯残油尽的形象,也正是神的言语稀少,道德低落的情形。
主耶稣说到圣徒的责任:“你们是世上的光…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
但照我们败坏的人性,从里面到外面,是乌黑一团,哪能为主发光呢!因此,必须有从神来的光,就是神的话。但神的话虽然可能直接临到每一个人,并不常是那样;多半要经过教导的渠道,由神按时分粮的管家,传播神的话,建立教会。这就是说,神所特别设立的人,要儆醒尽忠于他的本分,经理神的灯。灯既常常点着,就需要燃烧,才可以发光。因此,不论甚么光,都须要经过燃烧的痛苦。发光有时需要添橄榄油,免得油尽灯残;有时积久结了灯花,需要剪除清理,就像人工作久而生惰,需要鼓励;这都是经理的责任。
求主兴起忠心的祭司,使殿里的灯常明。── 于中旻《圣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