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出埃及记 第18章


圣经综合解读

1「摩西的岳父,米甸祭司叶忒罗,听见神为摩西和神的百姓以色列所行的一切事,就是耶和华将以色列从埃及领出来的事,」

2「便带着摩西的妻子西坡拉,就是摩西从前打发回去的,」

3「又带着西坡拉的两个儿子,一个名叫革舜,因为摩西说:『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

4「一个名叫以利以谢,因为他说:『我父亲的神帮助了我,救我脱离法老的刀。』」

5「 摩西的岳父叶忒罗带着摩西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来到神的山,就是摩西在旷野安营的地方。」

6「他对摩西说:『我是你岳父叶忒罗,带着你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来到你这里。』」

7「摩西迎接他的岳父,向他下拜,与他亲嘴,彼此问安,都进了帐棚。」

8「摩西将耶和华为以色列的缘故向法老和埃及人所行的一切事,以及路上所遭遇的一切艰难,并耶和华怎样搭救他们,都述说与他岳父听。」

9「叶忒罗因耶和华待以色列的一切好处,就是拯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便甚欢喜。」

10「叶忒罗说:『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祂救了你们脱离埃及人和法老的手,将这百姓从埃及人的手下救出来。」

11「我现今在埃及人向这百姓发狂傲的事上得知,耶和华比万神都大。』」

12「摩西的岳父叶忒罗把燔祭和平安祭献给神。亚伦和以色列的众长老都来了,与摩西的岳父在神面前吃饭。」

13「第二天,摩西坐着审判百姓,百姓从早到晚都站在摩西的左右。」

14「摩西的岳父看见他向百姓所做的一切事,就说:『你向百姓做的是什么事呢?你为什么独自坐着,众百姓从早到晚都站在你的左右呢?』」

15「摩西对岳父说:『这是因百姓到我这里来求问神。」

16「他们有事的时候就到我这里来,我便在两造之间施行审判;我又叫他们知道神的律例和法度。』」

17「摩西的岳父说:『你这做的不好。」

18「你和这些百姓必都疲惫;因为这事太重,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

在旁观者看来,「你这做的不好」())。那么究竟是「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来归我」())的神带领得「不好」,还是凡事「遵耶和华的吩咐」())的摩西跟随得「不好」呢?
在旁观者看来,「你和这些百姓必都疲惫」。但实际上,一路背负重担的是「独行奇事的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摩西天天支取神的力量来事奉神,并没有感到「疲惫」,连爱发怨言的百姓也没有抱怨「疲惫」。
在旁观者看来,「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但实际上,摩西并非「独自一人」,神一开始就应许「我必与你同在」()),摩西不但靠神「办理」了一个多月,也靠神领百姓出了埃及、过了红海,并不需要成千上万的帮手。

19「现在你要听我的话。我为你出个主意,愿神与你同在。你要替百姓到神面前,将案件奏告神;」

20「又要将律例和法度教训他们,指示他们当行的道,当做的事;」

21「并要从百姓中拣选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诚实无妄、恨不义之财的人,派他们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管理百姓,」

22「叫他们随时审判百姓,大事都要呈到你这里,小事他们自己可以审判。这样,你就轻省些,他们也可以同当此任。」

23「你若这样行,神也这样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归回他们的住处。』」

上图:在犹太人的妥拉课程中,对叶忒罗的建议提出的思考题:如果叶忒罗的建议是必要的,那么摩西看起来岂不很愚蠢,竟然不懂得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叶忒罗的建议是没有必要的,为什么摩西还要采纳他的建议?对于这一疑问,犹太拉比们提出了各种假设和解释。但如果撇开各种假设,完全根据上下文,那只能认为叶忒罗的建议是没有必要的。

24「于是,摩西听从他岳父的话,按着他所说的去行。」

25「摩西从以色列人中拣选了有才能的人,立他们为百姓的首领,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

26「他们随时审判百姓,有难断的案件就呈到摩西那里,但各样小事他们自己审判。」

叶忒罗的办法听起来合理有效,选拔人才的条件也很理想:一手抓制度和教育()),一手抓人才和组织()),历来各种社团、党派、政权都是这么解决问题的。因此这办法也打动了摩西的心,「摩西听从他岳父的话,按着他所说的去行」())。今天我们也很容易只关心解决问题,却忽略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是满足神的心意,能不能成全神的目的。
在属灵的事情上,好的办法还必须有对的源头。在人看来再好的办法、再对的主意,如果源头不对,在神面前就没有地位,在神的工作上就不能使用。凡不是出于神的、走在神前面的,都不是神所要的。
上图:主前1274年的加低斯战役(Battle of Kadesh),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有详细记录的战役。关于这次战役的记录指出,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主前1279-1213年在位)的军队分成4个师(Division),每个师分成20个连队(Company),每个连队分成5个排(Platoon),每个排有50人。因此,「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的组织模式很可能并不是源于埃及军队的模式,而是米甸祭司叶忒罗的建议。

27「此后,摩西让他的岳父去,他就往本地去了。」

摩西的岳父回去以后,神却开始呼唤摩西了())。神并没有印证叶忒罗的建议,却说了一些非常严肃的话()),然后颁布了详细的律法(二十至二十四章)),指示了「山上的样式」(二十五至三十一章)),最后才告诉摩西:「下去吧,因为你的百姓,就是你从埃及地领出来的,已经败坏了。他们快快偏离了我所吩咐的道,为自己铸了一只牛犊,向它下拜献祭」())。
摩西这才发现,这套严密的组织体系、7万8千6百名「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诚实无妄、恨不义之财的人」()),竟然在以色列人集体「败坏、偏离」())的事上毫无功效!相反,在建立这一套组织体系之前,摩西并没有觉得是在背负重担。有了这7万8千6百名「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诚实无妄、恨不义之财的人」帮忙之后,摩西却向神抱怨「管理这百姓的责任太重了,我独自担当不起」())。
等摩西发现这一套不灵以后,神才显明祂的安排,把圣灵分赐给七十个长老,让他们靠着圣灵和摩西「同当这管百姓的重任」())。「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的组织后来只在军队中被使用()),「千夫长、百夫长」也并没有成为管理百姓的「审判官」())。
神有时也允许我们走在神的前面、按自己的办法去「替神做事」,好让我们在失败中领会:人的「主意」())永远也不能代替神的「吩咐」()),人的「拣选」())永远也不能代替神的呼召。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叶忒罗来访

极力暗示摩西选拔良才为领袖一事(13-16节 ),时间应当放在以色列人离开西乃之前不久,而且有若干较小的事迹也是如此。证实这种见解,那里记载了确定的抵达西乃的时间。

正如在的注释中提及的,希伯来历史著作的一个普遍特质,乃是先求故事流畅,时间顺序则居次要(参该注释──鹌鹑与吗哪 )。从以色列人到西乃山以及离开,乃是一个简洁的故事,而编辑者不想在准确的时候引入叶忒罗,而使故事中断。他可以放它在故事的开端,或结束之处,他选用了前法。

在本章开始之处还有另外一个例子说明这种希伯来历史著作的特质,以前未提及过摩西从埃及把妻儿遣回叶忒罗。那当然是个很合理的杜渐防微的作法,万一法老对摩西泄愤,灭其妻孥的话。在那‘古老时代’,现代那种扣留人质以迫使对方就范的讨厌作法尚未流行。

对于第八至十二节摩西与叶忒罗之间的谈话,有些影响深远的理论。有人提出摩西从叶忒罗学到崇拜耶威。事实上这段经文所暗示的,毋宁为叶忒罗可能从摩西学到关于耶威的信仰,而现在承认他女婿的神实在是与他所声言的完全相符。虽然按着文气,他向以色列人的神的优势低头,意思似乎是叶忒罗向‘神’献祭,而不是向耶威献祭。在仪式中并未提及摩西,因为祭餐是在他的帐棚中举行的。

叶忒罗很快便发现摩西已经堕入‘灵恩派’领袖所常掉进的陷阱之中。虽然提及‘以色列的众长老’,表明部族的组织已经存在,摩西却视自己无所不能为,而且对百姓中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负责。

这样有三个不良的结果。摩西过劳,不能应付所要作的事;人民失去了他们所需要的及时的判案;最后,长老们和其他的干才,失去了运用他们的恩赐的机会。但是,叶忒罗也明白有些情形惟有摩西才能加以处理。

如果教会的会友学会这个功课,许多教会便会更为幸福;而且,最要紧的是,最‘有灵恩的’,并不常常是最聪明的。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出埃及记第十八章

.叶忒罗到访

1.圣经形容叶忒罗作流珥)是米甸的祭司。依照后期希伯来文的用法,这称号表示他是米甸的大祭司,十分有地位。听见。西奈半岛每个牧民,这时都应该听到以色列脱离埃及,和亚玛力发生冲突的消息了。米甸人若是经常在西奈半岛放牧,以色列可能已经来到米甸边境。亚玛力必然和米甸接壤。

2.打发,这动词在后期希伯来文有“离婚”的意思,但在此似乎是指一件圣经没有记载的事件。摩西打发西坡拉和两个儿子回到米甸,可能是为他们的安全。加插这句话是有必要的。因为按照,他们已经跟随摩西回到埃及去了。本节为叶忒罗这时怎能携摩西家人同来,提供了解释。

4.以利以谢,摩西次子在五经出现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他的名字(“我神是帮助”)和革舜所代表的绝望相比,可以看出摩西信心重燃。他在传统之中没有扮演任何角色,所以即使是最吹毛求疵的圣经批判学家,也不能说他是捏造出来的人物。他的存在和他在这时来见摩西所构成的疑难,本身已经是最好的证据,证明这是可靠的传统,虚构的传统当然不会有疑难。名字的形式也值得注意,即使是摩西两个儿子的名字,也没有耶和华圣名的成分。这证据支持摩西未曾经历西乃山异象之前,以色列对耶和华其名一无所知的看法。海厄特所提出,这是摩西本家或本族守护神之名的理论,与这证据不符。

5.神的山,这若是西乃山,以色列人必然已经远在利非订之东了。以色列人此时可能已如所言,迁移到西乃山脚下。叶忒罗必定知道这山是以色列朝圣的目的地,而在当地敬拜则是神实现应许的记号。叶忒罗和他本族若是早已视这山为圣山,他可以在此和摩西会合就更是明显了。

6.看!你岳父来了。“看!”是古译本的译法。除非本节是叶忒罗差人带来的口讯,希伯来原文的“我”字没有什么意思(NASB 和 NIV 皆将本节视为口讯,和合本不作口讯,但亦从希伯来文作“我是你岳父叶忒罗”)。因此 RSV 翻作“看!”可能没错。

7.下拜,这是典型近东礼仪的一幕。两人皆是大酋长的身分,言行举止自有一番气度。摩西对岳父的尊重,从他虚怀接受叶忒罗关乎司法程序的建议(24节)可见一斑。今日谦虚和敬老虽或不复普遍,却是圣经所看重的态度

11.我现今……得知。叶忒罗宣告信仰,承认耶和华对以色列的拯救作为,证明祂比万神都大。虽然未算一神信仰(monotheism,相信只有一神),一神崇拜(monolatry,诸神之中只崇拜一神)却是理所当然的结果。非以色列人作出类似宣言的另一例子,还有。发狂傲。RSV 将10节最后一句(“将这百姓从这埃及人手下救出来”)转移到11节下半,作“因为当他们向他们发狂傲之时,祂将这百姓从这埃及人手下救出来”;译得比较通顺。第10节若要保持完整,便得假设本节有所省略,略掉的可能是“耶和华毁灭了他们”或“耶和华拯救祂子民”之类。此外又可略掉 ki^ “因为”字;如此句子虽然累赘,却可依照 AV 译作:“因为在他们发狂傲的事上,〔祂〕在他们以上”(和合本与 AV 一样没有修改10节句子的次序,但又如 RSV 一般,将 AV 译作“在他们以上”的话解作“向他们”,即以色列;翻作:“在埃及人向这百姓发狂傲的事上”)。

12.把燔祭……献给神。叶忒罗究竟是和以后无数人一样成了“初信者”,“热中”于敬拜耶和华;还是他从前已经认识耶和华,素来敬拜祂呢?叶忒罗这时所说的话,似乎支持耶和华对他来说是新神的观点。“米甸说”(Midianite hypothesis,又称“基尼说”,Kenite hypothesis)的支持者则持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摩西不但从这些米甸远亲学会了神的名字,更沿袭了敬拜祂的方式。因此,叶忒罗怎能在此带领敬拜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他们很容易便能解释说他不是“初信者”,而是公认的祭司和教师。但这解释是没有必要的,叶忒罗祭司的身分,以及他是摩西尊长的事实,似乎已能提供充分理由。以色列当时仍然未有祭司制度,献祭是族中“长老”的职责。燔祭,通常是感谢或还愿的表达,两个作用在此都很合适。这祭相信是“全牲的燔祭”:祭牲全只烧尽给神,没有一点留下食用。祭,是比较一般的字眼(和合本作“平安祭”),含义包括了在神面前吃喝的“交谊的筵席”;本节都是例子。长老(尊者)再次在二十四章的经文出现,他们可能担任了原始的祭司职责。

.审判官的任命

依照圣经的传统,以色列这制度明显是叶忒罗建议的结果,因此所沿袭的是米甸的惯例。本段虽没用上“审判官”( s%o{p{e{t] )这术语,这些官员的作用却很明显。族长时代由族中家长执法,以色列在埃及为奴时,不可能有独立的司法系统。他们没错是在埃及“督工”以及以色列“工头”(和合本作“官长”)辖下,但这不过只是劳工的组织。摩西试图担起首领和“审判官”的职务,却招来怨恨。此外以色列在某一程度上,显然仍有保存一些古旧的部落组织;每个支派仍有自己的首领( na{s*i^~ ,司法似乎也是他们的功用之一。也附带提到了这个问题。前面讨论过分享祭牲的长老有作为百姓代表的功用,他们可能也有某些原始的司法作用。“审判官”( s%o{p{e{t] )是个源自古代迦南的头衔和职位(腓尼基人甚至在海外殖民地中,也保存了这头衔),然而这职位有很重“勇士、领袖”的意味,和司法的关系反而较小;士师记中的士师就是个中例子( s%o{p{e{t] 一词和合本在五经译作“审判官”,在士师记则译作“士师”)。下面所形容的组织,大体上是以一定人数之长官( s*a{r )为单位的军事性安排(参21节)。这种结构对居住沙漠的游牧民族来说十分合适。以色列和所有古代国家一样,主要被视为作战力量,其组织也反映了这一点。以为本段是将摩西和长老的职责加以区分,一方负责“圣”事,一方负责“民”事,是个误解;以色列一切司法都是圣事。法律不论怎样执行,都不会越出献祭和圣筵的范畴之内。所以本段所划分的不是圣俗,而是难易:将传统和启示已经讨论过的,从需要神新鲜话语处理的事务分别开来。后者是神藉摩西传达的。

13.坐……站,是闪族律法的术语,分别指“法官”和“当事人”。

14.你为什么独自坐着?这是一位年老酋长智慧的诘问,授权下属是他早已学会的重要课题。大小责任摩西都想一手包办,无端令得自己心疲力绌(18节),不少基督徒领袖都犯上了同样毛病。这种行为未必是野心的表现,有时过分的关心和尽责都会使人如此。常被忽略的另一点,是百姓也因此疲惫不堪(18节)。类似因素所造成的执法延滞,是后世押沙龙所以成功发动政变的因素之一

15.求问神,在后来比较灵修性的段落中,这动词经常翻作在祷告中“寻求”神。但这字在本节的意思,却是在诉讼或需要引领等等争议之上,寻求神的判决。后世使用“以弗得”来处理这种情况。以弗得里显然有两块拈阄用的石头:乌陵和土明;惟以弗得似乎是以后才出现的系统

16.我又叫他们知道神的律例和制度。摩西显然视他的司法为教导工作,将神的律例、典章、判决告诉以色列人。“判决”特指在某个情况下,处理某种案例的“教训”(和合本译“法度”)。摩西律法可能就是如此形成的;这律法一部分是神启示的伟大原则,一部分则是前述原则在沙漠中的日常应用。

19.愿神与你同在,意思似乎是“好使神与你同在”,换言之“赐福与你”。然而这话亦可能和23节的客套话(“神也这样吩咐你”)类同。叶忒罗是个有教养的近东人,虽然是明智的意见也不会强人所难,逼女婿接受。替百姓到神面前,译作“向神”或“到神面前”(和合本),比一般英译本的“在神面前代表百姓”为佳。本节的意思是,普通以色列人不敢直接来到神的面前

20.他们当行的道。“道”字对以色列人来说,经常当照字面意义,解释为旷野经过的旅程。然而本节可能是指其象征意义(,和合本作“行为”)。这字可能故意响应上面译作“法度”之字( to^ra^ ,“妥拉”)的原意,后者甚至可以译成“路标”。从这角度看,希伯来人对于律法的概念,便完全没有难解或令人望而却步之处了:它是神在生命路途上为人安设的路标。

21.拣选,这字大概是“寻找”的意思,“拣选”也是合适的近义词。有才能的人,希伯来文原意可能是“有军人风范”的人,后来引伸作“正直真诚”之义。用相同字眼形容理想的家庭主妇(和合本译“才德”),可供参考。德莱维指出,这个职分注重的是道德上,而非智力上的条件;下面几句解释证实了他的看法。新约对于参与事奉之基督徒的要求,也大同小异(

24.摩西听从,“听从”正是这词直译的意思。摩西甚为谦逊(又具智慧),愿意从岳父学习。参照丰富的意义:“摩西甘心和那人同住”,亦显出他真正的虚怀。谦卑(以及尽忠,是摩西其人最主要的品德

27.让他的岳父去。第2节描述摩西打发妻子回到米甸,所用字根与此相同。本节证明了这个动词在该节并无不良含义(摩西没有休妻)。摩西在请求米甸的亲人(不清楚是岳父还是内兄)留下,作为以色列在旷野的向导;米甸人无疑十分熟悉这地区。根据圣经后来的记载,基尼族人有时在北方平原和迦南人同住,有时在南地和亚玛力人同住。两个段落中,他们都是客居异地,又和以色列联盟。民数记的记载可能和本段无关,该处甚至没有明言何巴(或流珥)有没有答允摩西的请求。然而他若没有答应,基尼人后来怎会和以色列同住迦南,却不容易解释。

15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这个旷野的确实地点依然无法肯定(它有否确实地点也不能肯定)。甚至将加低斯也包括在巴兰的旷野之内。罗森伯引证阿哈朗尼(Y. Aharoni)的看法,认为整个西奈半岛都在它范围之内。
16 戴维思(G. I. Davis)在即将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感谢他容许笔者先睹为快),辩证支持“粉状物”的译法(JB)。他的论证包括了同族语言、武加大译本、七十士译本。这看法也很有可能是对的。
17 戴维思又提出无数证据,证明 ma{n 在迦南方言中是“什么?”的意思。因此我们不必将 ma{n-hu^~ 当作是亚兰文,视本节为后期的作品。(译注:亚兰语约在主前九世纪兴起,三百多年后成为被掳以色列人的母语;部分学者便据此声称旧约中含有看来是亚兰文成分的经节,皆是源于后期。然而现代古语学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这些学者认为是后期亚兰文的词汇,其实可能是来自新发现的早期迦南方言。戴氏的论证,相信也是基于这些新资料。)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摩西的岳父,米甸祭司叶忒罗,听见神为摩西和神的百姓以色列所行的一切事,就是耶和华将以色列从埃及领出来的事,」

“岳父”——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摩西与岳父叶忒罗见面时,以色列人已到达西奈,因为5节说此时摩西在神的山安营。

旧约中提到摩西的岳父有三个名字“流珥、叶忒罗和何巴

“叶忒罗”可能是称号,义为“大人”,“流珥”才是他的名字。何巴很可能是摩西内兄的名字,因在原文“岳父”与“内兄”为同一字。叶忒罗当祭司,也可能是米甸人的酋长。圣经称他为“米甸祭司“,虽然未被称为”耶和华的祭司“,可能使敬拜独一真神的。

──《启导本圣经脚注》

叶忒罗是米甸祭司,可能同时是米甸人的首长。

──《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的岳父米甸祭司叶特罗有关摩西的岳父叶特罗,请参看的注释。有关米甸,则请参看的注释。

听见神为摩西和神的百姓以色列所行的事,就是耶和华将以色列从埃及领出来的事这里的经文,将神和神的名词交互使用,而又显出有重复的现象,就表明五经的编辑者,是从神典和耶典取材的。这也表明摩西的岳父带摩西的家小到神的山相见的事迹,是两个最古老的传统,就是以色列南北双方的传统,都有传述的事迹。这更表明以色列人曾从埃及为奴之家出来的事迹,是一件可靠的历史事实。

──《中文圣经注释》

哪位神的祭司】

叶忒罗被称为米甸,而非某一神明的祭司。当时米甸人所崇拜的是什么神,今日所知甚少。祭司未必只限于事奉一位神祇,因此叶忒罗承认 * 耶和华为大,并不表示他是耶和华的祭司或信徒。祭司在哪位神的庙宇中事奉,通常就被视为哪位神的仆人。但这些人并没有一神信仰,所以其他神明彰显能力时,他们也不会否认。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叶忒罗探望摩西──《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在杀死亚玛力王和他的百姓后,另一个游牧民族的祭司,摩西的岳父叶特罗闻知后,必然感到恐慌了。所以他带?原先摩西打发回娘家的摩西的妻子,和她两个儿子,来到神的山见摩西。表面的理由是送摩西的家小回来,让他们家人团聚,实质上他是想藉此有机会和以色列人立约,用以联盟和互不侵犯。摩西迎接岳父进了自己帐棚以后,就把神怎样善待以色列人,怎样在埃及施行十灾,以及路上所遭遇的一切艰难,都蒙神搭救的事,通通述说给叶特罗听。叶特罗为此大大惊奇,并称颂神,且说现在才知原来神比万神都大。然后他当然打铁趁热的和以色列人提出立约的事。大概在一切条款都商妥后,就由叶特罗主持献祭,并由双方立约的代表,共同在神面前吃饭,以见证彼此所立的约。

──《中文圣经注释》

叶忒罗来访,颂赞神对以色列人的救赎,并向摩西提供一些管理的原则。摩西自从重返埃及以来,一直以先知或领袖的姿态出现;本章内,作者却强调摩西也是人,有对家庭的感情,也会在工作上遭遇困难。

──《串珠圣经注释》

】「便带着摩西的妻子西坡拉,就是摩西从前打发回去的,」

“摩西从前打发回去的”——圣书上虽没有提到这事,却记载摩西打发西坡拉回去的缘故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本书记有摩西长子革舜出生的事,但没有提过次子以利以谢的出生;也记有摩西与妻西坡拉及二子从米甸往埃及,但未记这三人回米甸的事。本节说明了何以他们没有和摩西在一道。

──《启导本圣经脚注》

便带?摩西的妻子西坡拉,就是摩西从前打发回去的按犹太人的向有传统,则是亚伦在和摩西相见之后,既知到埃及去的任务危险,为免在埃及多有无辜受难者,就说服了摩西打发其妻子和儿子回去。有关西坡拉,则请参看的注释。

──《中文圣经注释》

解释为何西坡拉和她的两个儿子一直未有和摩西在一起。摩西较早时可能是顾及他们的安全,打发他们先回娘家。(4:20-)

摩西儿子的名字为他作见证:「革舜」(意即在外邦作寄居 )见证摩西未来的使命,是要将他的生命投入他同胞当中;而「以利以谢」(即神是我的帮助 )则见证他能够完成使命,是在乎神的能力。

──《串珠圣经注释》

】「又带着西坡拉的两个儿子,一个名叫革舜,因为摩西说:“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

“西坡拉的两个儿子”——。“革舜”——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两个儿子请参看的注释。

革舜请参看的注释。

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原指摩西在埃及作客旅,而不是指他在米甸作了寄居的。因为埃及才是他的外邦。米甸则与亚伯拉罕有关联,而当时摩西又在他的父亲的神之祭司的家中生活,且已成家,所以这外邦并不指米甸。

──《中文圣经注释》

】「一个名叫以利以谢,因为他说:“我父亲的神帮助了我,救我脱离法老的刀。”」

“以利以谢”——圣书上以前没有提到以利以谢的名字,西坡拉大概给他行了割礼。以利以谢后来只有一个儿子,就是利哈此雅,利哈比雅的子孙却甚多。“他说”——摩西说:“我父亲的神帮助了我”——以利以谢四个字,就是神帮助我的意思。“救我脱离法老的刀”——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以利以谢这是由希伯来文的两个字复合而成的专有名词。以利原义是「我的神」。以谢为「我的帮助」。这复合字的总意乃「我的神是我的帮助」。

我父亲的神请参看的注释。

法老的刀这是指埃及人或埃及君王的迫害的意思。刀是利器和武器。将这武器加以人颈,要求人顺服替他工作,就是一种虐待或迫害。有关法老则请参看的注释。但救我脱离法老的刀,亦可作「使我没有被法老杀掉」解。

──《中文圣经注释》

】「 摩西的岳父叶忒罗带着摩西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来到神的山,就是摩西在旷野安营的地方。」

“神的山”——这称呼原来指着西奈山。在此处却是指着靠近西奈山的地方(参文理译本 ),下句解释本句。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神的山“指西奈山,又名何烈山

──《启导本圣经脚注》

「神的山」:就是在西乃旷野的何烈山。

──《串珠圣经注释》

神的山请参看的注释,以及本书绪论的「西乃山在何处」。

就是摩西在旷野安营的地方请参看的注释。

──《中文圣经注释》

神的山】

「神的山」被用作西乃山的称号。他们在利非订时,已经到达了西乃山地区。然而本章所记的事件,大概是在他们在山脚安营之后发生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对摩西说:“我是你岳父叶忒罗,带着你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来到你这里。”」

“他对摩西说……”——叶忒罗差遣人对摩西说(7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他对摩西说,我是你岳父叶特罗……这种叙述法有点怪怪的,好像摩西已不认得他的岳父和家小了。因此,叙利亚文译本和七十士译本都翻作「有人对摩西说,你的岳父叶特罗,带?你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到你这里来了。」这是叶特罗未到以先,有人先行通报的意思。所以现代中文译本就翻为「他已先送信给摩西……」。不过,现代中文译本却把原文的好些字句省减了。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迎接他的岳父,向他下拜,与他亲嘴,彼此问安,都进了帐棚。」

“摩西迎接他的岳父”——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摩西欢迎岳父。亲嘴是中东男性朋友间亲切的表示,异性间公开亲吻的事极少见。

──《启导本圣经脚注》

反映古代近东的见面礼及家庭感情。

──《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迎接他的岳父原文直译是「摩西出来迎接他的岳父」,表明他的岳父和家小在营外通报,而摩西在接获信息后,即「出来」迎接。所以第六节和合本的译法虽然按原文来说是没有错,但七十士译本和叙利亚文的译本之翻译法,应是较为合理的处置。

向他下拜按原文,若单看此词组,无法证明谁向谁下拜。撒玛利亚抄本因为高抬摩西的地位,并为避免以色列人的领袖向一个外邦人的祭司下拜之「失威」,所以改成「叶特罗就向摩西下拜」。若看上下文,以及以亲属尊卑的常理来说,撒玛利亚抄本的更改是不合理的。

与他亲嘴这是亲友见面和送别之礼。今天的以色列人和中东一带的人,仍然以此为礼节。

──《中文圣经注释》

敬意的问安】

摩西照规矩向叶忒罗问安。下拜表示尊敬,是向社会地位较高之人问安的方式。亲吻面颊表示友谊。本节是两者一并做出来的惟一案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古时的帐棚是甚么样的?】

摩西的岳父叶忒罗带着摩西的家眷来到他的帐棚和他相聚。帐棚是牧人的居所,形状与设计皆与现代的帐棚相似。古时的帐棚很大,是用山羊毛或骆驼毛所织的厚毡做成,随着气候的变化张开收缩,使人不受中东地区冬季风雨的侵袭。帐棚内的地面上常铺兽皮地毯,用帘子把里面隔成房间。

──《灵修版圣经注释》

】「摩西将耶和华为以色列的缘故向法老和埃及人所行的一切事,以及路上所遭遇的一切艰难,并耶和华怎样搭救他们,都述说与他岳父听。」

“……耶和华怎样搭救他们”——信徒述说神怎样搭救他,有三种益处:(一 )勉励自己;(二 )帮助别人(本节第二注 。【比方】被鬼附着的人;(三 )荣耀真神。“都述说兴他岳父听”——叶忒罗在米甸已经听见神所行之事的大略,摩西又给他详细述说这些事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摩西见证神为以色列人所做的一切,特别强调神插手在以色列人的历史当中。

──《串珠圣经注释》

都述说与他岳父听摩西所述说的,乃是他的见证。他见证神为以色列的缘故向法老和埃及人所行的一切事,也见证他们在路上所遭遇的一切艰难,可是神都搭救了他们。这是一篇「神话」般的故事,却是铁一般的事实。所以,怪不得叶特罗在以下会有非常震动的反应(见9~11节 )。

──《中文圣经注释》

】「叶忒罗因耶和华待以色列的一切好处,就是拯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便甚欢喜。」

「欢喜」:包含讶异和震惊的意思。

──《串珠圣经注释》

叶特罗……便甚欢喜原文欢喜这字,在经文抄本和印刷本上都显明是无法读得出来的字。现有用字的字根是 h]a{da{ho,最后的 h 已从文法上取消了。但问题乃是,是取消了末了的h呢,还是在中间漏了其他的字母?七十士译本的译者则认为是中间漏了其他字母(或者不是译者的猜测 乃是他所依据的古抄本是如此 ),即其字根应是 h>a{da{h 就是说,中间漏了 r 这字母(请注意主后七世纪以前的抄本是没有元音的 上述两字的 a 元音都是主后七世纪以后才加的 )。Harad 是「震惊」或「大大惊奇」的意思。叶特罗虽然终生事奉了他所敬拜的神,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也是摩西父亲的神,更是他们祖宗的神,却没有想到,也还没有体验过神是有如此的大能,可以给予以色列人一切的好处,并拯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所以他大大的惊奇,而不是便甚欢喜,如同现有大多数译本所翻译的。

──《中文圣经注释》

耶和华与万神】

叶忒罗承认 * 耶和华的超然性,并不表示他是崇拜耶和华的,或耶和华成了他崇拜的对象。初民的多神信仰,给予他们神明能力各有高下的观念,在神明显然是彰显作为或能力时,他们可以用极度渲染的话来赞美。但无论叶忒罗本人的宗教信仰是什么,耶和华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藉大能作为使普天下都「知道我是耶和华」。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叶忒罗说:“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他救了你们脱离埃及人和法老的手,将这百姓从埃及人的手下救出来。」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摩西所说的,使叶忒罗受了三样感应:(一 )满有喜乐;(二 )相信真神(11 );(三 )赞美真神(10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叶忒罗借着赞美、信仰的承认和献祭见证神的伟大。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从第9节的注释,我们已解释过,米甸祭司叶特罗所事奉的神就是亚伯拉罕所敬拜的神,是他祖宗的神。摩西也是敬拜他父亲的神的。叶特罗和摩西所敬拜的,就是他们共同的祖宗亚伯拉罕的神。所以,在这里并没有转信另一位神,也没有基尼说的可能。所有的,就正如经文字面的说法。

原文第10和11节有些错乱,翻译其他文字时须重作安排才能了解,表明其中有些字句曾被抽去。

燔祭按利未记第一章的记述,燔祭是要将祭牲完全烧掉的,所以现代中文译本翻为烧化祭。

平安祭和合本在平安两字的旁边作点,表示原文并无此字。所以现代中文译本翻成「其他祭物」。从摩西对法老的说话来看,现代中文译本的处理可能较为切合实情。

摩西的岳父叶特罗……献给神持基尼说的人,认为这里是叶特罗献祭,乃因摩西所事奉的神是从他的岳父所传授的,所以由叶特罗主祭。这是错误的。原因是亚伦此时尚未是祭司,叶特罗是祭司;摩西是应当在这事上有主要地位的,因他是神所特别呼召的使者。但是,既然叶特罗是他的长辈,而彼此所信的又同是一位神──他们祖宗的神,因此便由叶特罗主持献祭了。

亚伦和以色列的众长老都来了,与摩西的岳父在神面前吃饭从这两句话可知,12节所记述的并不是摩西家人团聚的感恩聚会,乃是两族人的立约。旧约圣经于记述在神面前吃饭时,所表达的乃是立约。摩西的岳父来见摩西,送他的家小回来,只是一件附带的父职;因庞大数目的以色列人临境,与叶特罗的族人之安危,和其牧地是否受侵夺(像亚玛力人所遭遇的 ),是他关心的要点。因此,他前来的目的,必在于建立友好盟约,互不侵犯盟约,或是要求摩西善待其女的附加盟约等,都必在叶特罗的心目中的。

这立约的双方,米甸人或基尼人方面,当然是以叶特罗为主;在以色列人方面,本来应以摩西为主,但因摩西是叶特罗的女婿,所以就由亚伦和以色列的众长老为代表了。

──《中文圣经注释》

】「我现今在埃及人向这百姓发狂傲的事上得知,耶和华比万神都大。”」

“……在埃及人向这百姓发狂傲的事上”——埃及人仗着他们的军旅发狂傲,但神往往在人发狂傲的事上,显出祂的大能。【比方】身躯最大的歌利亚,被胜过了。腿脚最快的亚撒黑,被追上了。谋略最富的亚希多弗,被愚弄了。容貌最俊秀的押沙龙,被刺透了。“我现今……得知”——有注释家以为叶忒罗早先以为以色列人的神是万神中之一,当时才看出神是独“无二。但也有人以为叶忒罗原是侍奉真神的(12注 )。“……比万神都大”——。埃及人想要杀以色列人,自己反倒受了大害。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我现今 ......得知」:是常用语句,表达信仰上的承认,即表示他对神有新的体验。

「耶和华比万神为大」:强调神是无可比拟的。

──《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的岳父叶忒罗把燔祭和平安祭献给神。亚伦和以色列的众长老都来了,与摩西的岳父在神面前吃饭。」

“摩西群岳父叶忒罗把燔祭和平安祭献给神”——显明以色列人承认叶忒罗是侍奉真神的祭司,正如亚伯兰承认麦基洗德属神的祭司,虽是这样,后来的米甸人也拜了邪神。“亚伦和以色列的众长老都来了,与摩西的岳父程神面前吃饭”——以色列人所吃的,就是平安祭的肉。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叶忒罗听了摩西所说神的奇妙作为就甚欢喜,承认神比万神都大,并且向神献上燔祭。从献祭和吃饭来看,摩西与叶忒罗可能签订了一种友好条约,因为古代签约仪式包括此二者,条约中规定以色列人和米甸人守望相助,互不侵犯。后来扫罗向亚玛力人进攻,曾要基尼人离开亚玛力人,免遭消灭,理由是“因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你们曾恩待他们“。基尼人属米甸族,叶忒罗是米甸族的基尼人

──《启导本圣经脚注》

「燔祭」:在这里可能是感恩的表达,叶忒罗以米甸族长的身分献上这祭。

──《串珠圣经注释》

祭筵】

古代的祭祀同时亦为人提供了分享筵席的机会。这种筵席可以作为使协议正式化的场合,但也可以是感谢祭的一部分。本段比较合乎后者,* 耶和华是筵席的上宾。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第二天,摩西坐着审判百姓,百姓从早到晚都站在摩西的左右。」

“第二天”——就是叶忒罗来到的次日。“摩西坐着审判百姓”——古时候的君王也兼审判官,故此君王有时称为士师。【比方】从约书亚起,到撒母耳止,摩西办理以色列人的公事甚忙,总没有为他岳父叶忒罗远来的缘故以私废公,正如古人所说,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摩西有五种过人之处:(一 )忠心(虽有贵戚 从远方来看望他 他也不以私废公-13 );(二 )殷勤(他虽已经八十多岁 还是终日劳碌13 );(三 )谦卑(他虽极其尊贵 还是与百姓亲近13 );(四 )良善,他还是为他们动劳不止-13-16 );(五 )纳谏(他虽具有大智慧 ,还是服从岳父的良谋-23-27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摩西在岳父的帮助下建立起司法行政制度,来减轻他亲自审理以色列人间各种争讼的负担。《申命记》1章记有摩西选定长老协助他的事。以色列人后来建国的典章制度很可能此时已开始成形

──《启导本圣经脚注》

第二天摩西坐?审判百姓从这一句话,使我们知道这整段经文(13~27节 ),是与司法有关的问题。在释经的历史上,很多学者不接受这第二天为历史的事实,乃认这司法问题是日后设立司法制度时,将此制度的原则托古训今的。

不接受这事迹为历史事实的人,有的认在士师时代设立司法时的反映,有的认在王国初期,有的则认为是犹大王约沙法的司法制度的改革。但这一切都是主观的猜测。

我们认为这事件有历史的事实,要不然的话,犹太人一向都鄙视外教人,并与米甸人为仇,虽然他们在释经传统上认叶特罗是改信神的,仍不致在其司法制度上,让一个面对面与神说话的摩西,要接受一个外邦祭司的教导。

摩西坐?审判百姓的地方,大概是一个特设为求问神的会幕

百姓从早到晚都站在摩西的左右这并不表示许多人在伺候摩西,乃表明求审判或求断案的人多,摩西从早到晚都处理不完,许多人就在他的左右轮候审断其案件。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怎样接纳岳父的建议,遵照神的吩咐与众人分担工作?】

摩西花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聆听以色列人的倾诉,使他不能做别的要务。叶忒罗劝他把小事交给别的首领去做,自己好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日理万机的人有时会以为,只有他们才能处理一切要务,殊不知别人也能分担重担。摩西选派的人减轻了他的压力,使政务质素得以提高,有助进入迦南以后设立政治制度。将适当的人选作助手,会倍增工作的效能,同时也会促使别人进步。

——出埃及记注释《灵修版圣经注释》

摩西的座位】

审判官的「法院」「开庭」时,其座位是权柄的所在。这座位通常设置在城门口。叶忒罗建议摩西设立以摩西为首的等级制司法系统,君主政体下的君王会这样做,部落社会的祭司或族长亦必如此行。这架构相信一部分的纷争,是可以依法决定或客观酌处的(有关古代近东司法制度的资料 。这一类的案件可以由较下级的法庭审判。案情复杂或严重,而又证据不足的案件,则交由「先知处理」──呈到神的面前。在这种情况下,摩西的参与才是不可或缺。这制度将「民事」的案件,从「宗教」的层面中分别出来,而摩西没有介入前者的必要。上述制度和埃及没有很大的分别;法老保证会伸张正义,但仍设立以一位大臣为首的系统,这大臣坐在审判座上,称为「玛阿特之先知」(玛阿特是真实和正义的女神 )。这制度的设立,使摩西在社会甚至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变得正式化,以色列从此不复是纯部落的社会,半中央政府开始形成。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审判官的委任──《串珠圣经注释》

这全段经文特别?重律法和司法的问题。这全段经文所叙述的,就是行政和司法的分层负责问题。

在与以色列人主约之后,叶特罗见其女婿从早到晚坐?审判众民,而众多百姓则站在他的左右轮候,乃以问句使摩西了解他教导和宣讲之祭司和先知职责的重要,因此要他把行政和司法的工作,拣选有才干和品德良好,特别是敬畏神的人来担当。这些人也要分成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和十夫长的职级,让他们能在住处附近管理和审判百姓。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便向上级申诉。需要神谕决断的案件,才呈到摩西那里,让他可以解决。摩西接受其岳父出于神命令的劝导,照?这指示分层设立负责的官长。其后,叶特罗要回本地去,摩西在强留不住情形下,只得让他回去了。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的岳父看见他向百姓所做的一切事,就说:“你向百姓做的是什么事呢?你为什么独自坐着,众百姓从早到晚都站在你的左右呢?”」

叶忒罗所提出的问题,引导摩西认清自己所担当的角色。

──《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岳父看见他向百姓所作的一切事这表明叶特罗在和以色列人的代表立约后,摩西因民讼众多,第二天就须忙碌于审判的工作。他的岳父是祭司,通常古代的祭司也是族中的酋长,是赋有最高审判权的,因为最终的判断是禀告神明作决断的。因此,叶特罗也去观察摩西审案的情况。

你向百姓所作的是甚么呢这大概是晚上回到住宿帐棚之后的私人问话,也可能是观察多日后的问话。这问话并不表示叶特罗不知道摩西所做的是甚么,乃是良好教师的一个模范问句,要对方作反省后给予答案。

你为甚么独自坐?,众百姓从早到晚都站在你的左右呢这不是指责摩西坐?而众百姓站?,乃指出独自的不当。独木难支大厦;在和亚玛力人打仗的教训上,摩西就须有左右扶手的人。然而,叶特罗是使用问句,为要摩西思想。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对岳父说:“这是因百姓到我这里来求问神。」

“百姓到我这里来求问神”——意思说百姓要知道所定的是否合乎神的旨意。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记下摩西扮演的几种角色:

1他替百姓求问神的旨意

2解决他们中间任何纷争诉讼,

3又把神的律例和法度教导他们。

「律例」:是百姓在生活中所要守的原则和规条。

「法度」:在这里接近「决定」的意思,就是神对某事的指示。

──《串珠圣经注释》

是因百姓到我这里来求问神这似乎是一种寻求神谕的决断,而摩西也可能是在他所特设的会幕中,为百姓求问神。

我便在双方之间施行审判这表达出摩西在作法官断案,判定有争端的双方之谁是谁非。

我又叫他们知道神的律例和法度这似乎又表达摩西在作祭司和先知的工作,教训和宣讲神的旨意。

从摩西的答话中,叶特罗已让摩西自觉自己角色的混淆,圣俗的不分,不但自陷己苦,百姓也苦不堪言。

──《中文圣经注释》

】「他们有事的时候就到我这里来,我便在双方之间施行审判;我又叫他们知道神的律例和法度。”」

“我又叫他们知道神的律例和法度”——当时神还没有垂律法,所以摩西借着断案的要理,教训百姓,增进他们的善德和知识。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神的律例和法度“,前者(律例 )很可能指五经中摩西制订的规例和律法,后者(法度 )的原文为torot,似指遇有难题向神求问后得出的决定。后来torot一字多用以指祭司订出的律法

──《启导本圣经脚注》

】「摩西的岳父说:“你这做的不好。」

“你这作的不好”——叶忒罗不佩服摩西所讲的理(15注16注 )。有两个缘故:(一 )摩西的责任太重;(二 )百姓误工太多(18 )。摩西所作的有五层不善:(一 )摩西和百姓的精神都要疲惫(18 );(一 )摩西虽尽心勤劳,还是不能办完(18 );(三 )摩西须专用心思力量,办理要系的大事(19-20 );(四 )以色列人中满有人能办理这些平常的事;(五 )摩西让人这样帮助,有三种益处:(1 )减轻摩西的重担,能以尽心用力于更要紧的事;(2 )百姓的案件不至堆积失误(22注 );(3 )官长得以增进知识,加添阅历,在教会中也有这理。【比方】至6。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你这作的不好这不是责备,乃是教导。这作的不好的原因,是摩西一人在担当独自一人办理不了的事。这样的独自一人办理,是使自己和百姓必都疲惫。

──《中文圣经注释》

】「你和这些百姓必都疲惫;因为这事太重,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

“这事太重,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现在你要听我的话。我为你出个主意,愿神与你同在。你要替百姓到神面前,将案件奏告神;」

“我为你出个主意”——叶忒罗的主意有四层长处:(一 )办法聪明;(二 )体恤摩西(18、22 );(三 )直言不讳(17 );(四 )无心为己(23、27 )。“你要替百姓到神面前”——你要领受神的吩咐,定规一切的条例(20 ),断定一切的大事(21 ),一切小事要让你所派的官长办理(21-22 )。“将案件奏告神”——有难定的案件,摩西就当奏告神,求得祂的指示。【比方】逾越节的条例。犯安息日的人。西罗非哈的产业,得产女子应嫁的人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愿神与你同在」:有表达目的之意,可译作「好使神与你同在」。

──《串珠圣经注释》

我为你出个主意,愿神与你同在这是叶特罗的建议,并希望摩西能了解这是神所定的旨意(参看23节 ),要他在神的里面去思量这建议。

你要替百姓到神面前,将案件奏告神叶特罗建议摩西仍然身负祭司先知的工作,替百姓寻求神谕的决断。

又要将律例和法度教训他们,指示他们当行的道,当作的事这仍然是祭司和先知的工作,将神的律例和法度教训百姓,向他们宣讲处世为人的道理。

──《中文圣经注释》

】「又要将律例和法度教训他们,指示他们当行的道,当做的事;」

「当行的道」:如按字义解便指旷野的道路,但这里似乎应用喻比式去解释,即指他们生活的道路。

──《串珠圣经注释》

】「并要从百姓中拣选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诚实无妄、恨不义之财的人,派他们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管理百姓,」

“……有才能的人”——按着叶忒罗的看法,真有才能的人,必有三种道德:(一 )敬畏真神;(二 )诚实无妄;(三 )公正无私。第二三种,各国各时的人无不极端赞成,唯第一种,人多以为无关紧要,其实敬畏神,乃是品行中的根源,因此是最要紧的。“……恨不义之财的人”——。后来以色列人的官长往往不是这样的人【比方】撒母耳的儿子,和众先知连次所谏责的人。“派他们”——(25注 )。“做千夫长,……十夫长”——以色列人从出埃及的时候,或者为行路安营,便于管理的缘故,就组织了这样的团体,叶忒罗以为摩西也当用这方法,管理百姓的讼事。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从百姓中选出的人要符合四个条件:1.敬畏神也就是信靠神,遵行祂的旨意;2.诚实可靠;3.恨不义之财;4.有才能。这样的人才用来管理和审判百姓。

──《启导本圣经脚注》

叶忒罗提议的管理模式极接近管理军事的模式。

「有才能的人」:挑选标准放在道德上,而不在才智或体魄上。

「恨不义之财」:指廉洁、不受贿赂。

──《串珠圣经注释》

要从百姓中拣选有才能的人……管理百姓这是作官长的行政工作,这工作要分开来,由别人去做。但是,这别人却不是甚么人都可以,乃必须是有才能的人。这仅是智力和才干,单有才能还不足,尚须有品德如下:

就是敬畏神,诚实无妄,恨不义之财的人敬畏神的人,他才会有真正的良心,因为知道有一位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能者,常在鉴察?他一切的思念、言语和行为。也惟有敬畏神的人,才会真的诚实无妄和恨不义之财。不认识神的人,也可能诚实无妄和恨不义之财,因神造人时,已将律法刻在人的心里,使他们能辨别是非。但是,若获得属灵的教导和宣讲,能以敬畏神,则品德必然更佳。所以叶特罗要摩西仍然维持其祭司和先知的教导与宣讲的工作,为其首要的职责。

派他们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这是官长中,仍有分层负责的人。要按其才干和品德,以及实际的需要,分派不同的职分。这里所用的名称,似乎是军队的组织,而不像民事的官长,但这却正是漂流旷野中以色列人的实境。因为还未进入迦南,不能以地区分派官长,而只能以人数多寡分派职责。其原则,在住定地区时,就可改由地区分层了。这点,我们可以从的叙述,与这里的分配法稍有不同,就可以明了其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总之,在行政管理的原则上,甚至于官名与职责,都必须有伸缩性。

──《中文圣经注释》

】「叫他们随时审判百姓,大事都要呈到你这里,小事他们自己可以审判。这样,你就轻省些,他们也可以同当此任。」

“随时”——摩西或有特别听断的日子。“大事”——官长大概自定何事为大,何事为小,后来以色列人到了迦南,他们就改了叶忒罗所提倡的办法。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可算是叶忒罗劝告的中心:摩西衡量做事的标准应是按事情的重要性,而不是视乎事情属宗教事宜抑民事。

──《串珠圣经注释》

叫他们随时审判百姓这是司法的工作。在古代,行政与司法常常是集中在一起的。虽然如此,在细别区分行政阶层以后,由行政人员兼办司法的事,在工作分量上说,仍然是行得通的。在分层负责之后,那些行政兼司法的人,就可以随时随地处理百姓的纷争案件,而不必远道到摩西一人的跟前来,站在他的左右轮候许久才能得到审判的难处了。

大事都呈到你这里,小事他们自己可以审判这是简缩的讲法。其真意是小事件由下层解决,解决不了的向上层申诉。至于需要祈求神谕决断的案件,才呈到摩西跟前来。

这样,你就轻省些,他们也可以同当此任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事事躬亲,必有疏漏;摩西不但会因此疲惫,而且会失职受人责备。分工分层负责以后,不但自己轻省,也使事情易办,并且促成合作和团结。

──《中文圣经注释》

】「你若这样行,神也这样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归回他们的住处。”」

“神也这样吩咐你”——叶忒罗一点也不勉强摩西,乃是要听凭神的引导。“你就能受得住”——(18 )。“……归回他们的住处”——就是迦南。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神也这样吩咐你这句话,是我们相信这事迹有其历史事实,而不是后期的托古训今的司法设置的故事。因为后期以色列人与米甸人仇恨,且鄙视外教和外邦,不可能把神也这样吩咐你的话放在米甸祭司叶特罗的口中。同样,这句话也是我们相信叶特罗所信的神,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也是摩西父亲的神。正因为如此,叶特罗才能毫无顾忌的说:神也这样吩咐你。吩咐的原文是「命令」。叶特罗把他的建议当作是神的命令,是在强制摩西要如此遵行的,因为是他确知神的旨意就是如此的。

你就能受得住摩西若如此遵行,他的体力才能受得住;他的心力也才能受得住。否则就会心焦体累、无法长期担当大任了。

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归回他们的住处因这句话,有许多学者就申言是在进居迦南地后的说法。凡对旷野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一大群人无法聚居在一处,必须分开颇远来支搭帐棚。因此,这句话是指百姓不必远道来摩西那里站在其左右轮候判断,乃可以平平安安的在他们的住处,由下层的官长来处理他们的案件而已。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听从岳父忠告,也就是等于顺从神的旨意。显然,神的意思是可透过别人间接表达出来。

──《串珠圣经注释》

】「于是,摩西听从他岳父的话,按着他所说的去行。」

“……按着他所说的去行”——传律法以后,神也使摩西这样行(24-26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摩西听从他岳父的话,按?他所说的去行这是智慧人接受智慧劝告的良范。庸碌的人,只顾集权于一身,而成为独裁者和独夫,不愿分权与分责给他人。摩西却听从了他岳父这种分工和分层负责的劝告,并照?去行。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从以色列人中拣选了有才能的人,立他们为百姓的首领,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

“摩西从以色列人中拣选了有才能的人”——。按,摩西让百姓先选举这些人,随后摩西就分派委任所选举的,【比方】。“立他们为百姓的首领”——这些官长不但做首领,也做军长(21注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摩西的做法符合现代管理学许多的原则:如权力委任,工作指示及控制范围,人事挑选及训练等。

──《串珠圣经注释》

这两节话,是摩西在听从叶特罗的劝告后,按19~22节他岳父的建议实施的记述。

──《中文圣经注释》

】「他们随时审判百姓,有难断的案件就呈到摩西那里,但各样小事他们自己审判。」

“有难断的案件……”——十夫长有难断的案件,就呈到五十夫长,五十夫长有难断的案件,就呈到百夫长,百夫长有难断的案件,就呈到千夫长,这样,千夫长有难断的案件,才呈到摩西那里。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此后,摩西让他的岳父去,他就往本地去了。」

“摩西让他的岳父去”——原文作“使他去”。这一句显明叶忒罗和何巴不是一人,因为摩西求何巴同去。“他就往本地去了”——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此后,摩西让他的岳父去,他就往本地去了叶特罗可能在摩西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后,自动要回本地去,摩西强留不住时,只好让他的岳父去。大概在12节所述的盟约,只是联盟和互不侵犯,而不是联合的立约,所以他的岳父必须回本地去。否则,他对旷野游牧的经验,是刚出埃及不久的以色列人不可或缺的,摩西当然喜欢留他住下。

──《中文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8章 )】

1摩西一度把妻儿托岳父照顾,自己则专心带领六十万同胞。你为国家民族又有什承担和牺牲?

2你从领袖摩西身上学习了什么关于事奉的功课呢?你有否刻意替自己塑造一个属灵超人的形像?

3中世纪神学家加尔文认为个人的疑难应当存清洁依赖神的心先求问神,必要时再求官府审断。你认为对吗?信徒应怎样看争端?可上法庭评理吗?参18:15-20;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我们生命的改变能够让亲友看到,并带领他们归向神吗?】

摩西将神为以色列人所做的一切大事,都告诉岳父,使他相信耶和华比其他一切神祇都大。我们常常最难向自己的亲友见证神,但是我们应当找机会,把神在自己身上所做的事告诉他们,因为我们对他们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

──《灵修版圣经注释》

团聚庆祝,多热闹──】

摩西与岳父及妻儿团聚,举行盛大的庆祝。众人一起吃献祭的肉。燔祭是把整个祭牲全部献给神,献祭者不可吃;但从平安祭所取的肉,大家可以同吃,表明彼此相交的礼仪。

──《灵修版圣经注释》

叶忒罗很快便发现摩西已经堕入『灵恩派』领袖所常掉进的陷阱之中。虽然提及『以色列的众长老』,表明部族的组织已经存在,摩西却视自己无所不能为,而且对百姓中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负责。

这样有三个不良的结果。摩西过劳,不能应付所要作的事;人民失去了他们所需要的及时的判案;最后,长老们和其他的干才,失去了运用他们的恩赐的机会。但是,叶忒罗也明白有些情形惟有摩西才能加以处理。

如果教会的会友学会这个功课,许多教会便会更为幸福;而且,最要紧的是,最『有灵恩的』,并不常常是最聪明的。

──《每日研经丛书》

摩西怎样接纳岳父的建议,遵照神的吩咐与众人分担工作?】

摩西花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聆听以色列人的倾诉,使他不能做别的要务。叶忒罗劝他把小事交给别的首领去做,自己好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日理万机的人有时会以为,只有他们才能处理一切要务,殊不知别人也能分担重担。摩西选派的人减轻了他的压力,使政务质素得以提高,有助进入迦南以后设立政治制度。将适当的人选作助手,会倍增工作的效能,同时也会促使别人进步。

──《灵修版圣经注释》

我在工作生活中是否有意识地向人传福音呢?】

摩西不但为百姓断案,也教导神的律法。我们为别人解决纠纷之余,也应当找机会,教他们认识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摩西的岳父说:“你这做的不好。」

从这里我们可以学取教训:第一,没有一个试着要包揽一切、集一切于一身的人能成功,因为这是过于他所能担负的。领袖人才最大的特点,在于他们能使别人一同从事,并分担责任。第二,神甚至借着一个选民以外的人叶忒罗,使祂的仆人知道祂的旨意。第三,我们从人所接受的一切劝告,应当把它带到神面前去,等候神的批准或修正。

―― 摩根《话中之光》

你这样做不好】

默想:“摩西的岳父对他说:‘你这样做不好。你和这些与你在一起的百姓都必疲惫,因为这事太重,你独自一人做不了。”

“摩西坐着审判百姓,百姓从早到晚站在摩西的旁边”。看到此情此景,叶特罗向摩西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你这样做不好。你和这些与你在一起的百姓都必疲惫,因为这事太重,你独自一人做不了。”说完这话,又向摩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摩西毫不犹豫地采纳了岳父的建议,很快“从以色列人中选出有才能的人,立他们为百姓的领袖,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他们随时审判百姓:难断的事就送到摩西那里,各样小事就由他们自行判决。”(参出1813-26 )

摩西既有神授权的权威,又有神赐予的智慧,所以他有权力也有实力实行“集权制”。可是,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一个巨大的弊端,就是办事效率低下,“百姓从早到晚站在摩西的旁边”,即是明证。为了有效提高办事效率,摩西及时实行了“分权制”。

3500年前就已存在并实行的“分权制”,今天依然被人漠视。教会中也是如此!一些负责人独揽大权,事必躬亲,既耽误了自己,又耽误了教会。对这一类人,我们要以叶特罗的话给予劝告:“你这样做不好!”尽管有时并没有什么效果。

── 李世峥《出埃及记读经札记》

事奉的安排】

「从百姓中拣选有才能的人…同当此任。」

人多是欣赏自己的表现,不愿意别人的光耀掩盖自己。作领袖如果患上此种病,需要紧急治疗;否则会迅速败坏,以为非我不可,发展成“独夫”,以至无药可治。
但有的人起初并非如此。神的仆人摩西,“在神的全家尽忠”,他综揽庶务,是为不愿神家受亏损,绝不是要作独裁者,更不是嫉贤妒能。只是初在埃及的时候,统治者不准以色列人有组织,以免形成反对势力,只要他们作奴隶;所以在初出埃及的时候,虽然也有各族的长老,但在遇到需要审理判决的事务,他们只认识唯一的忠心牧者摩西。
“摩西的岳父叶忒罗,带着摩西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来到神的山,就是摩西在旷野安营的地方”。在见到了摩西之后,发现他变成了一个日理万机,百姓整天排队求见他;他独自坐在那里处分事务,忙得连饭都顾不得吃。现在妻与子都来了,还能顾得家庭生活吗?叶忒罗立即看出,这样权责集于一身的情形,是不正常的,于是向摩西建议:

“你这作的不好…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要从百姓中拣选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诚实无妄,恨不义之财的人,派他们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管理百姓;叫他们随时审判百姓,大事都要呈到你这里,小事他们自己可以审判。这样,你就轻省些,他们也可以同当此任。”

摩西心地广大,知这合于神拣选七十长老分任的原则,采纳肢体同工的方法。所选的人,必须是“从百姓中”,重生得救的,不是外人;不仅要聪明伶俐,更需要敬畏神,有品德;安排要有等次;权责有限制;而且是分工各有自己的职事,却有同一目标,为要服事建立神的子民,教训引导他们,进入神应许之地。
神的仆人无论如何忠心,仍然是人。人有人的限制:不能同时在不同的地方,不能生命无限的延长。因此,一人忠心独任万事,即使不出毛病,也是不难速死。但神家的工作,不能停止;领袖服事当世的人,必须顾及以后如何继续。
神是有次序的神。祂愿祂的儿女们,健全有次序,同心运作,成就祂的旨意,在摩西过去之后,神家继续行进。

── 于中旻《圣经研究》

「神也这样吩咐你。」】

聂忒罗给摩西的忠告实在完美,不能再好了。分配一百人工作,总要比做一百人的工作好。世上最大的才干,是尽量使用在我们周围的人,安置在有效能的工作上。但是忠告虽然很好,还得看摩西是否在这事上求问神,让神来命令。

忠告须要思考——有许多忠告的声音,或对我们的健康,或指我们的路向。有些是真正的向导,是神所差来的,好似聂忒罗那样。他们在旁观察,看清我们的错误,而给予更好的指引。但是我们仍应先到神的面前,求问祂的旨意,明白祂的吩咐。

教训应该辨明——世界充满许多声音,有各种宗派学说,使徒保罗要我们证明一切的事是否出于神,要分辨诸灵。真理的辨别有四方面:是否荣耀神?是否使肉体降卑?是否符合神的话?是否与过去的属灵经历相合?

惟有神是教师,我们要辨认祂的声音。这是很微小的声音,却将我们的想象与思想都带入主里面,必是十分清晰而确定的音响。如果声音混杂,必定听不清父的声音,表明你也未曾与神相交。祂一说话,祂的声音与旨意必不错误。

──迈尔《珍贵的片刻》


精疲力竭“你若这样行,神也这样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


虚度光阴和浪费机会的人,总会给自己制造麻烦。我们埋怨说:“他们不负责任。”另一方面,有些人却因为过分负责而遭遇困扰。这些人对自己说:“如果我不做,没有人会去做,即使有人去做,也做不好。”这种态度被称为“完美主义者的迷思”。这种人被称为“精疲力竭的烈士”。也许你认识一些这样的人,或者你就是其中的一个。
出埃及记18章形容摩西是一位忠心又过于负责的人。日复一日,他是人们数不清问题的唯一裁判者。他的岳父叶忒罗说:“因为这事太重,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出1818 )他岳父劝他专注于教导,要他只管大问题,小事要指派可靠的人去管(1819~22 )。他岳父说:“你若这样行,神也这样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1823 )
你因为事必躬亲而变得精疲力竭吗?请求神给你智慧和力量,去完成他要你做的事,别全靠自己的力量去做,这样你才“能受得住”。
日复一日,主助我知,
如此工作,非我能成,
赐我智慧,知我所能,
完成任务,如你所愿。
不必事必躬亲,只要做神要你做的事。


──《生命隽语》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