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摩西的岳父,米甸祭司叶忒罗,听见神为摩西和神的百姓以色列所行的一切事,就是耶和华将以色列从埃及领出来的事,」
“岳父”——。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摩西与岳父叶忒罗见面时,以色列人已到达西奈,因为5节说此时摩西在神的山安营。
旧约中提到摩西的岳父有三个名字“流珥、叶忒罗和何巴,。
“叶忒罗”可能是称号,义为“大人”,“流珥”才是他的名字。何巴很可能是摩西内兄的名字,因在原文“岳父”与“内兄”为同一字。叶忒罗当祭司,也可能是米甸人的酋长。圣经称他为“米甸祭司“,虽然未被称为”耶和华的祭司“,可能使敬拜独一真神的。
──《启导本圣经脚注》
叶忒罗是米甸祭司,可能同时是米甸人的首长。
──《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的岳父米甸祭司叶特罗有关摩西的岳父叶特罗,请参看的注释。有关米甸,则请参看的注释。
听见神为摩西和神的百姓以色列所行的事,就是耶和华将以色列从埃及领出来的事这里的经文,将神和神的名词交互使用,而又显出有重复的现象,就表明五经的编辑者,是从神典和耶典取材的。这也表明摩西的岳父带摩西的家小到神的山相见的事迹,是两个最古老的传统,就是以色列南北双方的传统,都有传述的事迹。这更表明以色列人曾从埃及为奴之家出来的事迹,是一件可靠的历史事实。
──《中文圣经注释》
【哪位神的祭司】
。叶忒罗被称为米甸,而非某一神明的祭司。当时米甸人所崇拜的是什么神,今日所知甚少。祭司未必只限于事奉一位神祇,因此叶忒罗承认 * 耶和华为大,并不表示他是耶和华的祭司或信徒。祭司在哪位神的庙宇中事奉,通常就被视为哪位神的仆人。但这些人并没有一神信仰,所以其他神明彰显能力时,他们也不会否认。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叶忒罗探望摩西──《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在杀死亚玛力王和他的百姓后,另一个游牧民族的祭司,摩西的岳父叶特罗闻知后,必然感到恐慌了。所以他带?原先摩西打发回娘家的摩西的妻子,和她两个儿子,来到神的山见摩西。表面的理由是送摩西的家小回来,让他们家人团聚,实质上他是想藉此有机会和以色列人立约,用以联盟和互不侵犯。摩西迎接岳父进了自己帐棚以后,就把神怎样善待以色列人,怎样在埃及施行十灾,以及路上所遭遇的一切艰难,都蒙神搭救的事,通通述说给叶特罗听。叶特罗为此大大惊奇,并称颂神,且说现在才知原来神比万神都大。然后他当然打铁趁热的和以色列人提出立约的事。大概在一切条款都商妥后,就由叶特罗主持献祭,并由双方立约的代表,共同在神面前吃饭,以见证彼此所立的约。
──《中文圣经注释》
【】
叶忒罗来访,颂赞神对以色列人的救赎,并向摩西提供一些管理的原则。摩西自从重返埃及以来,一直以先知或领袖的姿态出现;本章内,作者却强调摩西也是人,有对家庭的感情,也会在工作上遭遇困难。
──《串珠圣经注释》
【】「便带着摩西的妻子西坡拉,就是摩西从前打发回去的,」
“摩西从前打发回去的”——圣书上虽没有提到这事,却记载摩西打发西坡拉回去的缘故。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本书记有摩西长子革舜出生的事,但没有提过次子以利以谢的出生;也记有摩西与妻西坡拉及二子从米甸往埃及,但未记这三人回米甸的事。本节说明了何以他们没有和摩西在一道。
──《启导本圣经脚注》
便带?摩西的妻子西坡拉,就是摩西从前打发回去的按犹太人的向有传统,则是亚伦在和摩西相见之后,既知到埃及去的任务危险,为免在埃及多有无辜受难者,就说服了摩西打发其妻子和儿子回去。有关西坡拉,则请参看的注释。
──《中文圣经注释》
【】
解释为何西坡拉和她的两个儿子一直未有和摩西在一起。摩西较早时可能是顾及他们的安全,打发他们先回娘家。(4:20-)
摩西儿子的名字为他作见证:「革舜」(意即在外邦作寄居 )见证摩西未来的使命,是要将他的生命投入他同胞当中;而「以利以谢」(即神是我的帮助 )则见证他能够完成使命,是在乎神的能力。
──《串珠圣经注释》
【】「又带着西坡拉的两个儿子,一个名叫革舜,因为摩西说:“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
“西坡拉的两个儿子”——。“革舜”——。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两个儿子请参看的注释。
革舜请参看的注释。
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原指摩西在埃及作客旅,而不是指他在米甸作了寄居的。因为埃及才是他的外邦。米甸则与亚伯拉罕有关联,而当时摩西又在他的父亲的神之祭司的家中生活,且已成家,所以这外邦并不指米甸。
──《中文圣经注释》
【】「一个名叫以利以谢,因为他说:“我父亲的神帮助了我,救我脱离法老的刀。”」
“以利以谢”——圣书上以前没有提到以利以谢的名字,西坡拉大概给他行了割礼。以利以谢后来只有一个儿子,就是利哈此雅,利哈比雅的子孙却甚多。“他说”——摩西说:“我父亲的神帮助了我”——以利以谢四个字,就是神帮助我的意思。“救我脱离法老的刀”——,。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以利以谢这是由希伯来文的两个字复合而成的专有名词。以利原义是「我的神」。以谢为「我的帮助」。这复合字的总意乃「我的神是我的帮助」。
我父亲的神请参看的注释。
法老的刀这是指埃及人或埃及君王的迫害的意思。刀是利器和武器。将这武器加以人颈,要求人顺服替他工作,就是一种虐待或迫害。有关法老则请参看的注释。但救我脱离法老的刀,亦可作「使我没有被法老杀掉」解。
──《中文圣经注释》
【】「 摩西的岳父叶忒罗带着摩西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来到神的山,就是摩西在旷野安营的地方。」
“神的山”——这称呼原来指着西奈山。在此处却是指着靠近西奈山的地方(参文理译本 ),下句解释本句。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神的山“指西奈山,又名何烈山。
──《启导本圣经脚注》
「神的山」:就是在西乃旷野的何烈山。
──《串珠圣经注释》
神的山请参看的注释,以及本书绪论的「西乃山在何处」。
就是摩西在旷野安营的地方请参看的注释。
──《中文圣经注释》
【神的山】
「神的山」被用作西乃山的称号。他们在利非订时,已经到达了西乃山地区。然而本章所记的事件,大概是在他们在山脚安营之后发生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对摩西说:“我是你岳父叶忒罗,带着你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来到你这里。”」
“他对摩西说……”——叶忒罗差遣人对摩西说(7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他对摩西说,我是你岳父叶特罗……这种叙述法有点怪怪的,好像摩西已不认得他的岳父和家小了。因此,叙利亚文译本和七十士译本都翻作「有人对摩西说,你的岳父叶特罗,带?你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到你这里来了。」这是叶特罗未到以先,有人先行通报的意思。所以现代中文译本就翻为「他已先送信给摩西……」。不过,现代中文译本却把原文的好些字句省减了。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迎接他的岳父,向他下拜,与他亲嘴,彼此问安,都进了帐棚。」
“摩西迎接他的岳父”——,,。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摩西欢迎岳父。亲嘴是中东男性朋友间亲切的表示,异性间公开亲吻的事极少见。
──《启导本圣经脚注》
反映古代近东的见面礼及家庭感情。
──《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迎接他的岳父原文直译是「摩西出来迎接他的岳父」,表明他的岳父和家小在营外通报,而摩西在接获信息后,即「出来」迎接。所以第六节和合本的译法虽然按原文来说是没有错,但七十士译本和叙利亚文的译本之翻译法,应是较为合理的处置。
向他下拜按原文,若单看此词组,无法证明谁向谁下拜。撒玛利亚抄本因为高抬摩西的地位,并为避免以色列人的领袖向一个外邦人的祭司下拜之「失威」,所以改成「叶特罗就向摩西下拜」。若看上下文,以及以亲属尊卑的常理来说,撒玛利亚抄本的更改是不合理的。
与他亲嘴这是亲友见面和送别之礼,,,,,,。今天的以色列人和中东一带的人,仍然以此为礼节。
──《中文圣经注释》
【敬意的问安】
摩西照规矩向叶忒罗问安。下拜表示尊敬,是向社会地位较高之人问安的方式。亲吻面颊表示友谊。本节是两者一并做出来的惟一案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古时的帐棚是甚么样的?】
摩西的岳父叶忒罗带着摩西的家眷来到他的帐棚和他相聚。帐棚是牧人的居所,形状与设计皆与现代的帐棚相似。古时的帐棚很大,是用山羊毛或骆驼毛所织的厚毡做成,随着气候的变化张开收缩,使人不受中东地区冬季风雨的侵袭。帐棚内的地面上常铺兽皮地毯,用帘子把里面隔成房间。
──《灵修版圣经注释》
【】「摩西将耶和华为以色列的缘故向法老和埃及人所行的一切事,以及路上所遭遇的一切艰难,并耶和华怎样搭救他们,都述说与他岳父听。」
“……耶和华怎样搭救他们”——信徒述说神怎样搭救他,有三种益处:(一 )勉励自己;(二 )帮助别人(本节第二注 。【比方】被鬼附着的人,,;(三 )荣耀真神,。“都述说兴他岳父听”——叶忒罗在米甸已经听见神所行之事的大略,摩西又给他详细述说这些事,。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摩西见证神为以色列人所做的一切,特别强调神插手在以色列人的历史当中。
──《串珠圣经注释》
都述说与他岳父听摩西所述说的,乃是他的见证。他见证神为以色列的缘故向法老和埃及人所行的一切事,也见证他们在路上所遭遇的一切艰难,可是神都搭救了他们。这是一篇「神话」般的故事,却是铁一般的事实。所以,怪不得叶特罗在以下会有非常震动的反应(见9~11节 )。
──《中文圣经注释》
【】「叶忒罗因耶和华待以色列的一切好处,就是拯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便甚欢喜。」
「欢喜」:包含讶异和震惊的意思。
──《串珠圣经注释》
叶特罗……便甚欢喜原文欢喜这字,在经文抄本和印刷本上都显明是无法读得出来的字。现有用字的字根是 h]a{da{ho,最后的 h 已从文法上取消了。但问题乃是,是取消了末了的h呢,还是在中间漏了其他的字母?七十士译本的译者则认为是中间漏了其他字母(或者不是译者的猜测 乃是他所依据的古抄本是如此 ),即其字根应是 h>a{da{h 就是说,中间漏了 r 这字母(请注意主后七世纪以前的抄本是没有元音的 上述两字的 a 元音都是主后七世纪以后才加的 )。Harad 是「震惊」或「大大惊奇」的意思。叶特罗虽然终生事奉了他所敬拜的神,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也是摩西父亲的神,更是他们祖宗的神,却没有想到,也还没有体验过神是有如此的大能,可以给予以色列人一切的好处,并拯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所以他大大的惊奇,而不是便甚欢喜,如同现有大多数译本所翻译的。
──《中文圣经注释》
【耶和华与万神】
叶忒罗承认 * 耶和华的超然性,并不表示他是崇拜耶和华的,或耶和华成了他崇拜的对象。初民的多神信仰,给予他们神明能力各有高下的观念,在神明显然是彰显作为或能力时,他们可以用极度渲染的话来赞美。但无论叶忒罗本人的宗教信仰是什么,耶和华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藉大能作为使普天下都「知道我是耶和华」。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叶忒罗说:“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他救了你们脱离埃及人和法老的手,将这百姓从埃及人的手下救出来。」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摩西所说的,使叶忒罗受了三样感应:(一 )满有喜乐;(二 )相信真神(11 );(三 )赞美真神(10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
叶忒罗借着赞美、信仰的承认和献祭见证神的伟大。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从第9节的注释,我们已解释过,米甸祭司叶特罗所事奉的神就是亚伯拉罕所敬拜的神,是他祖宗的神。摩西也是敬拜他父亲的神的。叶特罗和摩西所敬拜的,就是他们共同的祖宗亚伯拉罕的神。所以,在这里并没有转信另一位神,也没有基尼说的可能。所有的,就正如经文字面的说法。
原文第10和11节有些错乱,翻译其他文字时须重作安排才能了解,表明其中有些字句曾被抽去。
燔祭按利未记第一章的记述,燔祭是要将祭牲完全烧掉的,所以现代中文译本翻为烧化祭。
平安祭和合本在平安两字的旁边作点,表示原文并无此字。所以现代中文译本翻成「其他祭物」。从摩西对法老的说话来看,现代中文译本的处理可能较为切合实情。
摩西的岳父叶特罗……献给神持基尼说的人,认为这里是叶特罗献祭,乃因摩西所事奉的神是从他的岳父所传授的,所以由叶特罗主祭。这是错误的。原因是亚伦此时尚未是祭司,叶特罗是祭司;摩西是应当在这事上有主要地位的,因他是神所特别呼召的使者。但是,既然叶特罗是他的长辈,而彼此所信的又同是一位神──他们祖宗的神,因此便由叶特罗主持献祭了。
亚伦和以色列的众长老都来了,与摩西的岳父在神面前吃饭从这两句话可知,12节所记述的并不是摩西家人团聚的感恩聚会,乃是两族人的立约。旧约圣经于记述在神面前吃饭时,所表达的乃是立约,,。摩西的岳父来见摩西,送他的家小回来,只是一件附带的父职;因庞大数目的以色列人临境,与叶特罗的族人之安危,和其牧地是否受侵夺(像亚玛力人所遭遇的 ),是他关心的要点。因此,他前来的目的,必在于建立友好盟约,互不侵犯盟约,或是要求摩西善待其女的附加盟约等,都必在叶特罗的心目中的。
这立约的双方,米甸人或基尼人方面,当然是以叶特罗为主;在以色列人方面,本来应以摩西为主,但因摩西是叶特罗的女婿,所以就由亚伦和以色列的众长老为代表了。
──《中文圣经注释》
【】「我现今在埃及人向这百姓发狂傲的事上得知,耶和华比万神都大。”」
“……在埃及人向这百姓发狂傲的事上”——埃及人仗着他们的军旅发狂傲,但神往往在人发狂傲的事上,显出祂的大能。【比方】身躯最大的歌利亚,被胜过了。腿脚最快的亚撒黑,被追上了。谋略最富的亚希多弗,被愚弄了,。容貌最俊秀的押沙龙,被刺透了,。“我现今……得知”——有注释家以为叶忒罗早先以为以色列人的神是万神中之一,当时才看出神是独“无二,,。但也有人以为叶忒罗原是侍奉真神的(12注 )。“……比万神都大”——。埃及人想要杀以色列人,自己反倒受了大害。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我现今 ......得知」:是常用语句,表达信仰上的承认,即表示他对神有新的体验。
「耶和华比万神为大」:强调神是无可比拟的。
──《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的岳父叶忒罗把燔祭和平安祭献给神。亚伦和以色列的众长老都来了,与摩西的岳父在神面前吃饭。」
“摩西群岳父叶忒罗把燔祭和平安祭献给神”——显明以色列人承认叶忒罗是侍奉真神的祭司,正如亚伯兰承认麦基洗德属神的祭司,,虽是这样,后来的米甸人也拜了邪神,。“亚伦和以色列的众长老都来了,与摩西的岳父程神面前吃饭”——以色列人所吃的,就是平安祭的肉。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叶忒罗听了摩西所说神的奇妙作为就甚欢喜,承认神比万神都大,并且向神献上燔祭。从献祭和吃饭来看,摩西与叶忒罗可能签订了一种友好条约,因为古代签约仪式包括此二者,,条约中规定以色列人和米甸人守望相助,互不侵犯。后来扫罗向亚玛力人进攻,曾要基尼人离开亚玛力人,免遭消灭,理由是“因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你们曾恩待他们“。基尼人属米甸族,叶忒罗是米甸族的基尼人。
──《启导本圣经脚注》
「燔祭」:在这里可能是感恩的表达,叶忒罗以米甸族长的身分献上这祭。
──《串珠圣经注释》
【祭筵】
古代的祭祀同时亦为人提供了分享筵席的机会。这种筵席可以作为使协议正式化的场合,但也可以是感谢祭的一部分。本段比较合乎后者,* 耶和华是筵席的上宾。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第二天,摩西坐着审判百姓,百姓从早到晚都站在摩西的左右。」
“第二天”——就是叶忒罗来到的次日。“摩西坐着审判百姓”——古时候的君王也兼审判官,故此君王有时称为士师。【比方】从约书亚起,到撒母耳止,摩西办理以色列人的公事甚忙,总没有为他岳父叶忒罗远来的缘故以私废公,正如古人所说,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摩西有五种过人之处:(一 )忠心(虽有贵戚 从远方来看望他 他也不以私废公-13 );(二 )殷勤(他虽已经八十多岁 还是终日劳碌13 );(三 )谦卑(他虽极其尊贵 还是与百姓亲近13 );(四 )良善,他还是为他们动劳不止-13-16 );(五 )纳谏(他虽具有大智慧 ,还是服从岳父的良谋-23-27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摩西在岳父的帮助下建立起司法行政制度,来减轻他亲自审理以色列人间各种争讼的负担。《申命记》1章记有摩西选定长老协助他的事。以色列人后来建国的典章制度很可能此时已开始成形。
──《启导本圣经脚注》
第二天摩西坐?审判百姓从这一句话,使我们知道这整段经文(13~27节 ),是与司法有关的问题。在释经的历史上,很多学者不接受这第二天为历史的事实,乃认这司法问题是日后设立司法制度时,将此制度的原则托古训今的。
不接受这事迹为历史事实的人,有的认在士师时代设立司法时的反映,有的认在王国初期,有的则认为是犹大王约沙法的司法制度的改革。但这一切都是主观的猜测。
我们认为这事件有历史的事实,要不然的话,犹太人一向都鄙视外教人,并与米甸人为仇,虽然他们在释经传统上认叶特罗是改信神的,仍不致在其司法制度上,让一个面对面与神说话的摩西,要接受一个外邦祭司的教导。
摩西坐?审判百姓的地方,大概是一个特设为求问神的会幕。
百姓从早到晚都站在摩西的左右这并不表示许多人在伺候摩西,乃表明求审判或求断案的人多,摩西从早到晚都处理不完,许多人就在他的左右轮候审断其案件。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怎样接纳岳父的建议,遵照神的吩咐与众人分担工作?】
摩西花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聆听以色列人的倾诉,使他不能做别的要务。叶忒罗劝他把小事交给别的首领去做,自己好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日理万机的人有时会以为,只有他们才能处理一切要务,殊不知别人也能分担重担。摩西选派的人减轻了他的压力,使政务质素得以提高,有助进入迦南以后设立政治制度。将适当的人选作助手,会倍增工作的效能,同时也会促使别人进步。
——出埃及记注释《灵修版圣经注释》
【摩西的座位】
。审判官的「法院」「开庭」时,其座位是权柄的所在。这座位通常设置在城门口。叶忒罗建议摩西设立以摩西为首的等级制司法系统,君主政体下的君王会这样做,部落社会的祭司或族长亦必如此行。这架构相信一部分的纷争,是可以依法决定或客观酌处的(有关古代近东司法制度的资料 。这一类的案件可以由较下级的法庭审判。案情复杂或严重,而又证据不足的案件,则交由「先知处理」──呈到神的面前。在这种情况下,摩西的参与才是不可或缺。这制度将「民事」的案件,从「宗教」的层面中分别出来,而摩西没有介入前者的必要。上述制度和埃及没有很大的分别;法老保证会伸张正义,但仍设立以一位大臣为首的系统,这大臣坐在审判座上,称为「玛阿特之先知」(玛阿特是真实和正义的女神 )。这制度的设立,使摩西在社会甚至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变得正式化,以色列从此不复是纯部落的社会,半中央政府开始形成。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审判官的委任──《串珠圣经注释》
这全段经文特别?重律法和司法的问题。这全段经文所叙述的,就是行政和司法的分层负责问题。
在与以色列人主约之后,叶特罗见其女婿从早到晚坐?审判众民,而众多百姓则站在他的左右轮候,乃以问句使摩西了解他教导和宣讲之祭司和先知职责的重要,因此要他把行政和司法的工作,拣选有才干和品德良好,特别是敬畏神的人来担当。这些人也要分成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和十夫长的职级,让他们能在住处附近管理和审判百姓。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便向上级申诉。需要神谕决断的案件,才呈到摩西那里,让他可以解决。摩西接受其岳父出于神命令的劝导,照?这指示分层设立负责的官长。其后,叶特罗要回本地去,摩西在强留不住情形下,只得让他回去了。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的岳父看见他向百姓所做的一切事,就说:“你向百姓做的是什么事呢?你为什么独自坐着,众百姓从早到晚都站在你的左右呢?”」
叶忒罗所提出的问题,引导摩西认清自己所担当的角色。
──《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岳父看见他向百姓所作的一切事这表明叶特罗在和以色列人的代表立约后,摩西因民讼众多,第二天就须忙碌于审判的工作。他的岳父是祭司,通常古代的祭司也是族中的酋长,是赋有最高审判权的,因为最终的判断是禀告神明作决断的。因此,叶特罗也去观察摩西审案的情况。
你向百姓所作的是甚么呢这大概是晚上回到住宿帐棚之后的私人问话,也可能是观察多日后的问话。这问话并不表示叶特罗不知道摩西所做的是甚么,乃是良好教师的一个模范问句,要对方作反省后给予答案。
你为甚么独自坐?,众百姓从早到晚都站在你的左右呢这不是指责摩西坐?而众百姓站?,乃指出独自的不当。独木难支大厦;在和亚玛力人打仗的教训上,摩西就须有左右扶手的人。然而,叶特罗是使用问句,为要摩西思想。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对岳父说:“这是因百姓到我这里来求问神。」
“百姓到我这里来求问神”——意思说百姓要知道所定的是否合乎神的旨意。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记下摩西扮演的几种角色:
1他替百姓求问神的旨意,
2解决他们中间任何纷争诉讼,
3又把神的律例和法度教导他们。
「律例」:是百姓在生活中所要守的原则和规条。
「法度」:在这里接近「决定」的意思,就是神对某事的指示。
──《串珠圣经注释》
【】
是因百姓到我这里来求问神这似乎是一种寻求神谕的决断,而摩西也可能是在他所特设的会幕中,为百姓求问神。
我便在双方之间施行审判这表达出摩西在作法官断案,判定有争端的双方之谁是谁非。
我又叫他们知道神的律例和法度这似乎又表达摩西在作祭司和先知的工作,教训和宣讲神的旨意。
从摩西的答话中,叶特罗已让摩西自觉自己角色的混淆,圣俗的不分,不但自陷己苦,百姓也苦不堪言。
──《中文圣经注释》
【】「他们有事的时候就到我这里来,我便在双方之间施行审判;我又叫他们知道神的律例和法度。”」
“我又叫他们知道神的律例和法度”——当时神还没有垂律法,所以摩西借着断案的要理,教训百姓,增进他们的善德和知识。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神的律例和法度“,前者(律例 )很可能指五经中摩西制订的规例和律法,后者(法度 )的原文为torot,似指遇有难题向神求问后得出的决定。后来torot一字多用以指祭司订出的律法,。
──《启导本圣经脚注》
【】「摩西的岳父说:“你这做的不好。」
“你这作的不好”——叶忒罗不佩服摩西所讲的理(15注16注 )。有两个缘故:(一 )摩西的责任太重;(二 )百姓误工太多(18 )。摩西所作的有五层不善:(一 )摩西和百姓的精神都要疲惫(18 );(一 )摩西虽尽心勤劳,还是不能办完(18 );(三 )摩西须专用心思力量,办理要系的大事(19-20 );(四 )以色列人中满有人能办理这些平常的事;(五 )摩西让人这样帮助,有三种益处:(1 )减轻摩西的重担,能以尽心用力于更要紧的事;(2 )百姓的案件不至堆积失误(22注 );(3 )官长得以增进知识,加添阅历,在教会中也有这理。【比方】至6。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
你这作的不好这不是责备,乃是教导。这作的不好的原因,是摩西一人在担当独自一人办理不了的事。这样的独自一人办理,是使自己和百姓必都疲惫。
──《中文圣经注释》
【】「你和这些百姓必都疲惫;因为这事太重,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
“这事太重,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现在你要听我的话。我为你出个主意,愿神与你同在。你要替百姓到神面前,将案件奏告神;」
“我为你出个主意”——叶忒罗的主意有四层长处:(一 )办法聪明;(二 )体恤摩西(18、22 );(三 )直言不讳(17 );(四 )无心为己(23、27 )。“你要替百姓到神面前”——你要领受神的吩咐,定规一切的条例(20 ),断定一切的大事(21 ),一切小事要让你所派的官长办理(21-22 )。“将案件奏告神”——有难定的案件,摩西就当奏告神,求得祂的指示。【比方】逾越节的条例。犯安息日的人。西罗非哈的产业,得产女子应嫁的人。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愿神与你同在」:有表达目的之意,可译作「好使神与你同在」。
──《串珠圣经注释》
【】
我为你出个主意,愿神与你同在这是叶特罗的建议,并希望摩西能了解这是神所定的旨意(参看23节 ),要他在神的里面去思量这建议。
你要替百姓到神面前,将案件奏告神叶特罗建议摩西仍然身负祭司先知的工作,替百姓寻求神谕的决断。
又要将律例和法度教训他们,指示他们当行的道,当作的事这仍然是祭司和先知的工作,将神的律例和法度教训百姓,向他们宣讲处世为人的道理。
──《中文圣经注释》
【】「又要将律例和法度教训他们,指示他们当行的道,当做的事;」
「当行的道」:如按字义解便指旷野的道路,但这里似乎应用喻比式去解释,即指他们生活的道路。
──《串珠圣经注释》
【】「并要从百姓中拣选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诚实无妄、恨不义之财的人,派他们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管理百姓,」
“……有才能的人”——按着叶忒罗的看法,真有才能的人,必有三种道德:(一 )敬畏真神;(二 )诚实无妄;(三 )公正无私。第二三种,各国各时的人无不极端赞成,唯第一种,人多以为无关紧要,其实敬畏神,乃是品行中的根源,因此是最要紧的,,。“……恨不义之财的人”——,,。后来以色列人的官长往往不是这样的人【比方】撒母耳的儿子,和众先知连次所谏责的人,,,,。“派他们”——(25注 )。“做千夫长,……十夫长”——以色列人从出埃及的时候,或者为行路安营,便于管理的缘故,就组织了这样的团体,叶忒罗以为摩西也当用这方法,管理百姓的讼事。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从百姓中选出的人要符合四个条件:1.敬畏神也就是信靠神,遵行祂的旨意;2.诚实可靠;3.恨不义之财;4.有才能。这样的人才用来管理和审判百姓。
──《启导本圣经脚注》
叶忒罗提议的管理模式极接近管理军事的模式。
「有才能的人」:挑选标准放在道德上,而不在才智或体魄上。
「恨不义之财」:指廉洁、不受贿赂。
──《串珠圣经注释》
要从百姓中拣选有才能的人……管理百姓这是作官长的行政工作,这工作要分开来,由别人去做。但是,这别人却不是甚么人都可以,乃必须是有才能的人。这仅是智力和才干,单有才能还不足,尚须有品德如下:
就是敬畏神,诚实无妄,恨不义之财的人敬畏神的人,他才会有真正的良心,因为知道有一位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能者,常在鉴察?他一切的思念、言语和行为。也惟有敬畏神的人,才会真的诚实无妄和恨不义之财。不认识神的人,也可能诚实无妄和恨不义之财,因神造人时,已将律法刻在人的心里,使他们能辨别是非。但是,若获得属灵的教导和宣讲,能以敬畏神,则品德必然更佳。所以叶特罗要摩西仍然维持其祭司和先知的教导与宣讲的工作,为其首要的职责。
派他们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这是官长中,仍有分层负责的人。要按其才干和品德,以及实际的需要,分派不同的职分。这里所用的名称,似乎是军队的组织,而不像民事的官长,但这却正是漂流旷野中以色列人的实境。因为还未进入迦南,不能以地区分派官长,而只能以人数多寡分派职责。其原则,在住定地区时,就可改由地区分层了。这点,我们可以从的叙述,与这里的分配法稍有不同,就可以明了其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总之,在行政管理的原则上,甚至于官名与职责,都必须有伸缩性。
──《中文圣经注释》
【】「叫他们随时审判百姓,大事都要呈到你这里,小事他们自己可以审判。这样,你就轻省些,他们也可以同当此任。」
“随时”——摩西或有特别听断的日子。“大事”——官长大概自定何事为大,何事为小,后来以色列人到了迦南,他们就改了叶忒罗所提倡的办法。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可算是叶忒罗劝告的中心:摩西衡量做事的标准应是按事情的重要性,而不是视乎事情属宗教事宜抑民事。
──《串珠圣经注释》
叫他们随时审判百姓这是司法的工作。在古代,行政与司法常常是集中在一起的。虽然如此,在细别区分行政阶层以后,由行政人员兼办司法的事,在工作分量上说,仍然是行得通的。在分层负责之后,那些行政兼司法的人,就可以随时随地处理百姓的纷争案件,而不必远道到摩西一人的跟前来,站在他的左右轮候许久才能得到审判的难处了。
大事都呈到你这里,小事他们自己可以审判这是简缩的讲法。其真意是小事件由下层解决,解决不了的向上层申诉。至于需要祈求神谕决断的案件,才呈到摩西跟前来。
这样,你就轻省些,他们也可以同当此任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事事躬亲,必有疏漏;摩西不但会因此疲惫,而且会失职受人责备。分工分层负责以后,不但自己轻省,也使事情易办,并且促成合作和团结。
──《中文圣经注释》
【】「你若这样行,神也这样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归回他们的住处。”」
“神也这样吩咐你”——叶忒罗一点也不勉强摩西,乃是要听凭神的引导。“你就能受得住”——(18 )。“……归回他们的住处”——就是迦南。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神也这样吩咐你这句话,是我们相信这事迹有其历史事实,而不是后期的托古训今的司法设置的故事。因为后期以色列人与米甸人仇恨,且鄙视外教和外邦,不可能把神也这样吩咐你的话放在米甸祭司叶特罗的口中。同样,这句话也是我们相信叶特罗所信的神,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也是摩西父亲的神,。正因为如此,叶特罗才能毫无顾忌的说:神也这样吩咐你。吩咐的原文是「命令」。叶特罗把他的建议当作是神的命令,是在强制摩西要如此遵行的,因为是他确知神的旨意就是如此的。
你就能受得住摩西若如此遵行,他的体力才能受得住;他的心力也才能受得住。否则就会心焦体累、无法长期担当大任了。
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归回他们的住处因这句话,有许多学者就申言是在进居迦南地后的说法。凡对旷野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一大群人无法聚居在一处,必须分开颇远来支搭帐棚。因此,这句话是指百姓不必远道来摩西那里站在其左右轮候判断,乃可以平平安安的在他们的住处,由下层的官长来处理他们的案件而已。
──《中文圣经注释》
【】
摩西听从岳父忠告,也就是等于顺从神的旨意。显然,神的意思是可透过别人间接表达出来。
──《串珠圣经注释》
【】「于是,摩西听从他岳父的话,按着他所说的去行。」
“……按着他所说的去行”——传律法以后,神也使摩西这样行(24-26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摩西听从他岳父的话,按?他所说的去行这是智慧人接受智慧劝告的良范。庸碌的人,只顾集权于一身,而成为独裁者和独夫,不愿分权与分责给他人。摩西却听从了他岳父这种分工和分层负责的劝告,并照?去行。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从以色列人中拣选了有才能的人,立他们为百姓的首领,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
“摩西从以色列人中拣选了有才能的人”——。按,摩西让百姓先选举这些人,随后摩西就分派委任所选举的,【比方】。“立他们为百姓的首领”——这些官长不但做首领,也做军长(21注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
摩西的做法符合现代管理学许多的原则:如权力委任,工作指示及控制范围,人事挑选及训练等。
──《串珠圣经注释》
这两节话,是摩西在听从叶特罗的劝告后,按19~22节他岳父的建议实施的记述。
──《中文圣经注释》
【】「他们随时审判百姓,有难断的案件就呈到摩西那里,但各样小事他们自己审判。」
“有难断的案件……”——十夫长有难断的案件,就呈到五十夫长,五十夫长有难断的案件,就呈到百夫长,百夫长有难断的案件,就呈到千夫长,这样,千夫长有难断的案件,才呈到摩西那里。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此后,摩西让他的岳父去,他就往本地去了。」
“摩西让他的岳父去”——原文作“使他去”。这一句显明叶忒罗和何巴不是一人,因为摩西求何巴同去,,,。“他就往本地去了”——。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此后,摩西让他的岳父去,他就往本地去了叶特罗可能在摩西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后,自动要回本地去,摩西强留不住时,只好让他的岳父去。大概在12节所述的盟约,只是联盟和互不侵犯,而不是联合的立约,所以他的岳父必须回本地去。否则,他对旷野游牧的经验,是刚出埃及不久的以色列人不可或缺的,摩西当然喜欢留他住下。
──《中文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8章 )】
1摩西一度把妻儿托岳父照顾,自己则专心带领六十万同胞。你为国家民族又有什承担和牺牲?
2你从领袖摩西身上学习了什么关于事奉的功课呢?你有否刻意替自己塑造一个属灵超人的形像?
3中世纪神学家加尔文认为个人的疑难应当存清洁依赖神的心先求问神,必要时再求官府审断。你认为对吗?信徒应怎样看争端?可上法庭评理吗?参18:15-20; 。
──《串珠圣经注释》
【 我们生命的改变能够让亲友看到,并带领他们归向神吗?】
摩西将神为以色列人所做的一切大事,都告诉岳父,使他相信耶和华比其他一切神祇都大。我们常常最难向自己的亲友见证神,但是我们应当找机会,把神在自己身上所做的事告诉他们,因为我们对他们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团聚庆祝,多热闹──】
摩西与岳父及妻儿团聚,举行盛大的庆祝。众人一起吃献祭的肉。燔祭是把整个祭牲全部献给神,献祭者不可吃;但从平安祭所取的肉,大家可以同吃,表明彼此相交的礼仪。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叶忒罗很快便发现摩西已经堕入『灵恩派』领袖所常掉进的陷阱之中。虽然提及『以色列的众长老』,表明部族的组织已经存在,摩西却视自己无所不能为,而且对百姓中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负责。
这样有三个不良的结果。摩西过劳,不能应付所要作的事;人民失去了他们所需要的及时的判案;最后,长老们和其他的干才,失去了运用他们的恩赐的机会。但是,叶忒罗也明白有些情形惟有摩西才能加以处理。
如果教会的会友学会这个功课,许多教会便会更为幸福;而且,最要紧的是,最『有灵恩的』,并不常常是最聪明的。
──《每日研经丛书》
【 摩西怎样接纳岳父的建议,遵照神的吩咐与众人分担工作?】
摩西花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聆听以色列人的倾诉,使他不能做别的要务。叶忒罗劝他把小事交给别的首领去做,自己好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日理万机的人有时会以为,只有他们才能处理一切要务,殊不知别人也能分担重担。摩西选派的人减轻了他的压力,使政务质素得以提高,有助进入迦南以后设立政治制度。将适当的人选作助手,会倍增工作的效能,同时也会促使别人进步。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我在工作生活中是否有意识地向人传福音呢?】
摩西不但为百姓断案,也教导神的律法。我们为别人解决纠纷之余,也应当找机会,教他们认识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摩西的岳父说:“你这做的不好。」
从这里我们可以学取教训:第一,没有一个试着要包揽一切、集一切于一身的人能成功,因为这是过于他所能担负的。领袖人才最大的特点,在于他们能使别人一同从事,并分担责任。第二,神甚至借着一个选民以外的人叶忒罗,使祂的仆人知道祂的旨意。第三,我们从人所接受的一切劝告,应当把它带到神面前去,等候神的批准或修正。
―― 摩根《话中之光》
【你这样做不好】
【事奉的安排】默想:“摩西的岳父对他说:‘你这样做不好。你和这些与你在一起的百姓都必疲惫,因为这事太重,你独自一人做不了。”
“摩西坐着审判百姓,百姓从早到晚站在摩西的旁边”。看到此情此景,叶特罗向摩西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你这样做不好。你和这些与你在一起的百姓都必疲惫,因为这事太重,你独自一人做不了。”说完这话,又向摩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摩西毫不犹豫地采纳了岳父的建议,很快“从以色列人中选出有才能的人,立他们为百姓的领袖,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他们随时审判百姓:难断的事就送到摩西那里,各样小事就由他们自行判决。”(参出1813-26 )
摩西既有神授权的权威,又有神赐予的智慧,所以他有权力也有实力实行“集权制”。可是,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一个巨大的弊端,就是办事效率低下,“百姓从早到晚站在摩西的旁边”,即是明证。为了有效提高办事效率,摩西及时实行了“分权制”。
3500年前就已存在并实行的“分权制”,今天依然被人漠视。教会中也是如此!一些负责人独揽大权,事必躬亲,既耽误了自己,又耽误了教会。对这一类人,我们要以叶特罗的话给予劝告:“你这样做不好!”尽管有时并没有什么效果。
── 李世峥《出埃及记读经札记》
「从百姓中拣选有才能的人…同当此任。」
人多是欣赏自己的表现,不愿意别人的光耀掩盖自己。作领袖如果患上此种病,需要紧急治疗;否则会迅速败坏,以为非我不可,发展成“独夫”,以至无药可治。
但有的人起初并非如此。神的仆人摩西,“在神的全家尽忠”,他综揽庶务,是为不愿神家受亏损,绝不是要作独裁者,更不是嫉贤妒能。只是初在埃及的时候,统治者不准以色列人有组织,以免形成反对势力,只要他们作奴隶;所以在初出埃及的时候,虽然也有各族的长老,但在遇到需要审理判决的事务,他们只认识唯一的忠心牧者摩西。
“摩西的岳父叶忒罗,带着摩西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来到神的山,就是摩西在旷野安营的地方”。在见到了摩西之后,发现他变成了一个日理万机,百姓整天排队求见他;他独自坐在那里处分事务,忙得连饭都顾不得吃。现在妻与子都来了,还能顾得家庭生活吗?叶忒罗立即看出,这样权责集于一身的情形,是不正常的,于是向摩西建议:“你这作的不好…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要从百姓中拣选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诚实无妄,恨不义之财的人,派他们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管理百姓;叫他们随时审判百姓,大事都要呈到你这里,小事他们自己可以审判。这样,你就轻省些,他们也可以同当此任。”
摩西心地广大,知这合于神拣选七十长老分任的原则,采纳肢体同工的方法。所选的人,必须是“从百姓中”,重生得救的,不是外人;不仅要聪明伶俐,更需要敬畏神,有品德;安排要有等次;权责有限制;而且是分工各有自己的职事,却有同一目标,为要服事建立神的子民,教训引导他们,进入神应许之地。
神的仆人无论如何忠心,仍然是人。人有人的限制:不能同时在不同的地方,不能生命无限的延长。因此,一人忠心独任万事,即使不出毛病,也是不难速死。但神家的工作,不能停止;领袖服事当世的人,必须顾及以后如何继续。
神是有次序的神。祂愿祂的儿女们,健全有次序,同心运作,成就祂的旨意,在摩西过去之后,神家继续行进。── 于中旻《圣经研究》
【「神也这样吩咐你。」】
聂忒罗给摩西的忠告实在完美,不能再好了。分配一百人工作,总要比做一百人的工作好。世上最大的才干,是尽量使用在我们周围的人,安置在有效能的工作上。但是忠告虽然很好,还得看摩西是否在这事上求问神,让神来命令。
忠告须要思考——有许多忠告的声音,或对我们的健康,或指我们的路向。有些是真正的向导,是神所差来的,好似聂忒罗那样。他们在旁观察,看清我们的错误,而给予更好的指引。但是我们仍应先到神的面前,求问祂的旨意,明白祂的吩咐。
教训应该辨明——世界充满许多声音,有各种宗派学说,使徒保罗要我们证明一切的事是否出于神,要分辨诸灵。真理的辨别有四方面:是否荣耀神?是否使肉体降卑?是否符合神的话?是否与过去的属灵经历相合?
惟有神是教师,我们要辨认祂的声音。这是很微小的声音,却将我们的想象与思想都带入主里面,必是十分清晰而确定的音响。如果声音混杂,必定听不清父的声音,表明你也未曾与神相交。祂一说话,祂的声音与旨意必不错误。
──迈尔《珍贵的片刻》
【精疲力竭“你若这样行,神也这样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
虚度光阴和浪费机会的人,总会给自己制造麻烦。我们埋怨说:“他们不负责任。”另一方面,有些人却因为过分负责而遭遇困扰。这些人对自己说:“如果我不做,没有人会去做,即使有人去做,也做不好。”这种态度被称为“完美主义者的迷思”。这种人被称为“精疲力竭的烈士”。也许你认识一些这样的人,或者你就是其中的一个。
出埃及记18章形容摩西是一位忠心又过于负责的人。日复一日,他是人们数不清问题的唯一裁判者。他的岳父叶忒罗说:“因为这事太重,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出1818 )他岳父劝他专注于教导,要他只管大问题,小事要指派可靠的人去管(1819~22 )。他岳父说:“你若这样行,神也这样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1823 )
你因为事必躬亲而变得精疲力竭吗?请求神给你智慧和力量,去完成他要你做的事,别全靠自己的力量去做,这样你才“能受得住”。
日复一日,主助我知,
如此工作,非我能成,
赐我智慧,知我所能,
完成任务,如你所愿。
不必事必躬亲,只要做神要你做的事。
──《生命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