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我崇敬虔跪祷主前,
或以竭诚向主歌颂;
求主垂察赐赦免。
【】「“你使亚伦和他儿子成圣,给我供祭司的职分,要如此行:取一只公牛犊,两只无残疾的公绵羊,」
“你使亚伦和他儿子成圣”——神已经吩咐摩西要将亚伦和他的儿子分别为圣。本章就解说分派祭司的礼如下(参利八九章 ):(一 )以水浴身(4 表示除掉污秽 );(二 )穿戴圣衣(5-6 表示成为圣凛 );(三 )用油膏头(7 表示感于圣灵 );(四 )献赎罪祭(10-14 表示救赎罪恶 );(五 )奉献燔祭(15-18 表示献己与主 );(六 )献分派祭(表示承接圣职 );(七 )主前宴筵(32-33 表示与主交通 )。“取一只公牛犊”——神先提所要献的祭物,使摩西好预备。“两只无残疾的公绵牟”——神不能悦纳有残疾的祭物,祂只要上好的。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本章记祭司授职礼仪式,包括:1.沐浴自洁;2.授给圣衣;3.圣膏抹身;4.献赎罪祭;5.献燔祭。仪式进行了七天。到第八天祭司要另外为就职献祭(利九章 )。
──《启导本圣经脚注》
。「成圣」:原文的意义是「分别出来」;使祭司成圣就是使他与污秽的范畴隔开,以至能担当圣职。成圣这动词的主位是神自己(44 );是神叫人成圣。
「两只无残疾的公绵羊」:15, 19节讨论它们如何被献上。
──《串珠圣经注释》
【】
献祭前的准备──《串珠圣经注释》
你使亚伦和他儿子成圣原文这节话是没有亚伦和他儿子,而只有「他们」。这「他们」,乃是承接的话而来的。因此,中文这译法是使读者较为明白的。成圣的含义,是从世俗事务中分别开来,专一供作圣务的意思。
给我供祭司的职分请参看的注释。
要如此行……由1下~3节,要行的事是带来所当献之物。4节以下就是当行之礼仪。
──《中文圣经注释》
【,35~37】
这两段经文,主要说明摩西在山上领受神的吩咐,要以隆重的七天为祭司就职的典礼。在这七天之中,每天都要为祭坛献赎罪祭,使之成为至圣,然后他们自己也得成圣,专一供作事奉神的工夫。祭司的按立礼,首先是要按照规定带礼物到神之前,其次就要在圣幕之前行洁净礼的洗身,然后穿戴其服装,再后是摩西的按手,使他们得以永远为祭司。
──《中文圣经注释》
【】
祭司分别为圣的典礼:祭司必定要先洗濯及献赎罪祭,藉此象征得洁净,然后才能穿上圣衣,担任圣职,献神所悦纳的祭。这些礼仪要重复地执行七天,强调其神圣和完全。
本章典礼的一切条例都记载在利未记8章,可比较和参考。
──《串珠圣经注释》
这一章圣经,仍然是继续摩西在山上领受神的吩咐,但在出埃及记中却找不到叙述执行此吩咐的记载。在利未记第八、九两章,才找到摩西按这在山上的吩咐,膏立亚伦和他的儿子为祭司。因此,读者须自行比对利未记的记载。
摩西既受神吩咐要膏立亚伦和他儿子为祭司,则摩西本身就从神自己领受了这祭司的职分。事实上,本书二十四章在记叙立约的事上,我们已指出,摩西已经执行?祭司的职分了。
──《中文圣经注释》
【分别为圣典礼】
下令制造圣幕、约柜、祭坛,一切用具和装饰之后,摩西如今指示如何将这些对象和祭司分别为圣,好事奉神。摩西安排和执行分别为圣的仪式,所担任的是祭司的职责,今后这责任要落在亚伦和他的子孙身上。这 * 仪式为期七天,其用意是为圣幕与祭坛的应用、在这圣所当献的各祭,和祭司的角色和特权,立起先例。血是仪式中最重要的物品之一,它是生命的象征,洒在祭坛和祭司的衣袍上。祭物(面粉、饼、油 )和祭牲要献在坛上焚烧。如此圣幕和祭坛便得以成圣合用。一部分的肉要作为摇祭,留下作为祭司可得之分。典礼自始至终强调首次分别为圣和祭司今后的一切作为,有不可分割的连贯性。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无酵饼和调油的无酵饼,与抹油的无酵薄饼;这都要用细麦面做成。」
“无酵饼”——发酵是一种败坏的作用,所以酵就是罪恶的表号。“饼”——有三样饼:(一 )无酵饼;(二 )调油的无酵饼;(三 )抹油的无酵饼。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细麦面】
用来分别圣幕、祭坛、祭司为圣的物品,都是神所赐给百姓之土地丰饶的代表。用来制造无酵饼和薄饼的必须是最上等的面粉,才能作为务农维生之百姓当献的祭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调油的无酵饼】
小麦和橄榄油是古以色列主要的商品作物。百姓将两者调和为祭品,就是承认每年赐予丰饶的神。献祭的次序同时亦象征种植、收割,和农业庆典等季节性的事件。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抹油的无酵薄饼】
把素祭和祭肉一同献上,表示百姓接纳盟 * 约,承认神是丰饶的赐与者。提供无酵饼、调油无酵饼、抹油无酵薄饼的含义已不可考,它可能代表当时常见的糕饼,又可能是特别为 * 祭仪而设的物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这饼要装在一个筐子里,连筐子带来,又把公牛和两只公绵羊牵来。」
【】「要使亚伦和他儿子到会幕门口来,用水洗身。」
“……到会幕门口来”——洗濯盆在会幂和燔祭坛的中间。“用水洗身”——摩西要用水洗他们,预表重生。祭司被立以后,供职的时候就要洗手和脚,,,。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表明他们要洗净全身,但在那里洗则没有指明;会幕的院子里有洗濯盆,但只作洗手洗脚之用(30:17-20)。
──《串珠圣经注释》
要使亚伦和他儿子到会幕门口来,用水洗身这节话不但在叙述执行此膏立礼时提到,也在本竖立圣幕时提及。这似乎表示膏立祭司之礼,是在圣幕竖立时一并举行的。之所以要到会幕门口来洗身,因为洗濯盆是摆在帐幕与铜祭坛之中间的。这洗身是一种神圣礼仪的洗,是一种洁净仪式,而不是普通的洗澡。
──《中文圣经注释》
【用水洗身】
。新上任的祭司不首先进行沐浴之礼,便即穿上圣服,当然不合体统。分别为圣典礼规定他们务须全身浸入水中。洗身后只需在执行职务之前洗手洗脚就可以了。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亚伦与他的儿子接受圣职──《串珠圣经注释》
【】「要给亚伦穿上内袍和以弗得的外袍,并以弗得,又带上胸牌,束上以弗得巧工织的带子。」
“要给亚伦穿上……”——,至9节记摩西给亚伦穿戴圣衣的次序,很是详细如下:(一 )穿上内袍;(二 )束上腰带;(三 )穿上外袍;(四 )加上以弗得;(五 )用带子把以弗得系在他身上;(六 )戴上胸牌;(七 )把乌陵和土明放在胸牌内;(八 )把冠冕戴在他头上;(九 )在冠冕的前面钉上金牌,本处没有提到层,又颠倒第五六层。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腰带】
只有大祭司才有特别设计,专门织造的带子束腰。一般祭司只能用普通的腰带。这带子能够标明他的地位,但也有实际的用途:可以在他下拜或献祭时保持衣袍齐整。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从这两节话的叙述先后,便可知大祭司袍服的层次:先穿内袍,然后穿以弗得外袍,再加以弗得,又带上胸牌,之后才束上以弗得巧工织的带子。
将圣冠加在冠冕上后面所讲的冠冕,大概是指所说的「褁头巾」。圣冠则为所说的冠冕。
──《中文圣经注释》
【】「把冠冕戴在他头上,将圣冠加在冠冕上,」
“将圣冠加在冠冕上”——;大祭司的金牌是一种冠,所以是为王的表号,大祭司既是基督的预表,就有先知,祭司和君王的职街,所最注重的却是祭司的职任。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圣冠」:就是那刻有「归耶和华为圣」的圣牌,用蓝带系在礼冠上(28:31)。
──《串珠圣经注释》
【】「就把膏油倒在他头上膏他。」
“膏油”——,这膏油的调和法,记在至25节中。“倒”——,。这礼包括三个意思:(一 )尊荣,以色列人以橄榄树为众树之首;(二 )恒忍(橄榄油能保存食物不坏 );(三 )事主,以色列人以圣油分别人为圣(下注 )。以色列人中受膏者分三等:(一 )先知;(二 )祭司;(三 )君王,。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膏油 ...... 膏他」:显示神拣选他及委派他特别的任命。
──《串珠圣经注释》
膏油诗参看的注释。
膏是施礼人将手蘸圣膏油后涂抹在受膏物,或浇在受膏者的头上。
──《中文圣经注释》
【膏立】
按照本段和,只有大祭司分别为圣就职时,才需要在头上倒油膏立。然而在,亚伦父子却一同受膏。在头上受膏与后来膏立君王一样,,油都是象征神对百姓的赏赐,以及如今藉这典礼加诸领袖身上的责任。照以色列的常例,受膏是蒙拣选的象征,经常和圣灵的赐与有密切关系。请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要叫他的儿子来,给他们穿上内袍。」
“要叫他的儿子来”——,。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内袍、裹头巾、腰带】
亚伦的儿子在父亲手下作为次一等的祭司,祭服没有亚伦的那么华丽。他们责任的重要性不及大祭司,故此,服饰虽使他们有别于其他以色列人,分别为圣的典礼却没有这么繁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给亚伦和他儿子束上腰带,包上裹头巾,他们就凭永远的定例得了祭司的职任。又要将亚伦和他儿子分别为圣。」
“……亚伦和他的儿子”——亚伦预表基督,他的儿子预表信徒。“束上腰带”——就是预表做工的标号,,,。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又要将亚伦和他儿子分别为圣」:在原文可直译为「你要使亚伦和他儿子的手充满」,意思是指摩西正式任命亚伦等人为祭司,但这句话背后所反映的古代授职仪式,现已失传。
──《串珠圣经注释》
又要将亚伦和他儿子分别为圣原文是「又要按(或直译为「充满」 )亚伦和他儿子的手」,意思是给他们授圣职。
──《中文圣经注释》
【】「“你要把公牛牵到会幕前,亚伦和他儿子要按手在公牛的头上。」
“你”——就是摩西,他代替神直到祭司被分派完了。“按手在公牛的头上”——(15、19 ,表明四层意思:(一 )祭司的罪归于公牛;(二 )公牛的义(或作无辜 )归于祭司;(三 )公牛代替祭司死;(四 )祭司代替公牛活。公牛预表基督,参21-22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比较。按手在公牛头上,是一般献赎罪祭的仪式。“按手”表示认同,以祭牲代人献上赎罪。
──《启导本圣经脚注》
「按手」:代表认同,祭牲之死相等于献祭者之死。
──《串珠圣经注释》
【】
你要把公牛牵到会幕前这里所说的公牛,是第1和第3节所说为受圣职的祭司所带来的那一只公牛犊,而不是36节所说那七天中每天要为祭坛献一只作赎罪祭的公牛。牵到会幕前,就是指那宰杀祭牲的地方。
亚伦和他儿子要按手在公牛的头上是在他们认罪时的按手,表示这些所承认的罪都归到这公牛身上了。然后便宰这公牛。
──《中文圣经注释》
【】
赎罪祭:(可参利未记第4章 )祭司为自己献赎罪祭的公羊,全只都要焚烧,部分烧在坛上,其余则在营外焚烧。如果祭司是代替别人献赎罪祭,则他可吃用祭肉。
,6:26)──《串珠圣经注释》
祭司也是人,人就有罪。因此,要分别祭司为圣以事奉神,就必先为他献赎罪祭。为受职之祭司所献的赎罪祭,是用公牛犊(祭牲中最大的 ),并且是在会幕前要受职的祭司按手在这公牛上,认罪而将他一切的罪归于此公牛担负。然后宰杀公牛,用牛血抹祭坛四角,以洁净坛并表示神的临在,接?是把公牛盖?内脏的脂油,肝的最好部分,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一齐在坛上烧化。至于其肉,因已担负罪恶而污染,因此要将之和粪与皮,一齐烧在营外。
──《中文圣经注释》
【、19按手在牲畜头上】
每只祭牲牵到坛前时,祭司都必须检查牠是否合格。检查过后,祭司就要执行象征认可的仪式,按手在牲畜上,为牲畜的死亡和牺牲的目标而负责。部分学者更提出这行动有肯定所有权的意思。有关其他可能性的讨论,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要在耶和华面前,在会幕门口,宰这公牛。」
【】「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头抹在坛的四角上,把血都倒在坛脚那里。」
“……抹在坛的四角上”——就是燔祭坛的四角上,按,大祭司之赎罪祭的血当抹在祭坛的四角上,摩西将这血抹在燔祭坛上,或有两个缘故:(一 )分派的礼还没有行完,所以亚伦就不能完全做大祭司;(二 )这赎罪祭的血也是为洁净燔祭坛(35-37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坛的四只角象征神的帮助和庇护,,。也是救赎能力的表示,祭牲的血先抹在角上,再倒在坛脚,。
──《启导本圣经脚注》
有关血的仪式:将血涂在坛的四角上是一永恒的表记,其余的血则倒在坛脚。
──《串珠圣经注释》
【坛角上的血】
在任何祭礼中,坛角都特别是神临在的象征。祭司将祭牛的血抹在坛角上的意思,就是承认神的临在,以及祂赐生命和洁除罪的能力。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坛脚的血】
祭坛是祭牲奉献的焦点,也是将神所当得的归给神的平台。必须用赎罪祭的血从根基(底座 )开始净化,它才能完全圣洁,合乎这仪式(14节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头抹在坛的四角上这是表明坛因此洁净,神就临在坛上。
把血都倒在坛脚那里这是赎罪祭中,惟一将血倒在坛脚的。表示受职者的洁净,神常在他的事奉中给予见证。
烧在坛上通常的燔祭,是全部烧化的。但这是赎罪祭,并且只用一个祭牲,认罪者按手在此祭牲之后,表示这祭牲的肉已经污秽,因此要将皮、肉、粪都烧在营外,只将包?内脏的脂油、肝的最好部分,两个腰子和腰上的脂油,都烧在坛上。有关赎罪祭的其他规定,请参看,。
──《中文圣经注释》
【】「要把一切盖脏的脂油与肝上的网子,并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都烧在坛上。」
“……都烧在坛上”——脂油是上好的,故此必烧在坛上。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肝上的网子」:即肝的附属部分。
──《串珠圣经注释》
【焚烧脂肪部分】
由于是赎罪祭,公牛没有一部分可以保留。因此脂肪、肾(腰子 ),和可以用来占卜(这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惯例 )或分派给参与者的肝,都要烧在坛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脂油是祭牲最好的部分,内脏外面的脂油又是脂油中最好的部分,所以献给神。皮、肉、粪担了人的罪,要在营外用火烧去。
──《启导本圣经脚注》
【】「只是公牛的皮、肉、粪,都要用火烧在营外。这牛是赎罪祭。」
“……烧在营外”——,。“粪”——就是牺牲被宰的时候,肠子内所蓄的粪。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其他部分在营外焚烧】
不洁和残余的部分要在营外毁灭。由于这牛是赎罪祭,它的皮、肉、粪都已到受污染,不宜再作食物或其他用途。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赎罪祭】
以色列人所献的几种牺牲和祭物一般来说,包括了感谢和赎罪。赎罪祭(NIV「洁净祭」 )的作用,是净化因接触(实质或属灵上之 )* 污秽,或因某种事故(如梦遗 变得不洁之人。赎罪祭又可用作将祭司分别为圣,因为他们必须维持的 * 洁净标准,比普通以色列人更高。* 仪式所用的牲口承受了他们代为牺牲之对象的罪恶和不洁,因此已经全然不洁,不能再供食用或制造任何产品。祭牲每一部分都要毁灭:内脏和脂肪烧在坛上,皮肉和骨头则在营外烧为灰烬。后者的功用是避免百姓的住处受其污染。更详细的讨论,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要牵一只公绵羊来,亚伦和他儿子要按手在这羊的头上。」
“你要牵一只公绵羊来……”——就是13节所论之两双公绵羊的一只。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
燔祭:(参利未记第1章 )祭司要将全只羊烧在坛上,没有一部分是留下来吃的;这象征祭司完全奉献给神。
──《串珠圣经注释》
你要牵一只公绵羊来本章第1~3节所讲的礼物,除了公牛犊已在上段述说为受职者献作赎罪祭外,其余就在本段使用。第1节讲到两只无残疾的公绵羊,头一只是作为全牲的燔祭献给神的。
亚伦和他儿子要按手在这羊的头上献赎罪祭时,奉献祭牲的人按手,是为认罪。但在此献感恩的燔祭时,按手是舒诚,是向神感恩。因此祭牲的肉并不为罪所污染。
要把全羊烧在坛上这全牲的燔祭,要把肉切成小块,把五脏和腿洗净,连头和一切的肉块,都要烧化在祭坛上,献给神。
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这是表达为取悦神的燔祭,使神不因人过去的败行而惩罚人,乃以其恩慈的约而恩待人。为这原因,连这祭牲的血,也要洒在祭坛的周围(16节 )。
──《中文圣经注释》
【公绵羊为燔祭】
分别为圣 * 仪式中所献的第一只公绵羊,要完全烧在坛上。死羊要切块洗净,以便安放坛上,并且不被秽物所玷污。牧民十分珍惜牲口的肉,然而作为丰饶象征的牛羊都必须完全烧灭,这个对神的牺牲才算全面。向神的能力致敬的祭,必须献得毫无保留。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受职之人在献完赎罪祭后,本段经文就述说要为他献感恩的全牲燔祭,以及表达团契的平安祭。这全牲燔祭是将公绵羊整体放血和洗净后,切成块子在祭坛上烧化献给神;平安祭却是部分的烧化,部分为祭司及献祭之人分享(见下段注释 )。除了这主要的分别之外,其余的礼仪和含义都相同,就是将血洒在祭坛的周围,并且都是为讨神的喜悦而献上的。
──《中文圣经注释》
【】「要宰这羊,把血洒在坛的周围。」
“……在坛的周围”——以色列人的拉比有传说,说这血被倒在坛的两个斜对角,这样就湿了坛的四面。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要把羊切成块子,洗净五脏和腿,连块子带头,都放在一处。」
【】「要把全羊烧在坛上,是给耶和华献的燔祭,是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
“要把全羊烧在坛上”——。“……为馨香的火祭”——就是神所喜悦的火祭。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馨香」:本描述烧烤祭肉时所产生的扑鼻香味,后用来形容祭物为神所悦纳。
──《串珠圣经注释》
【馨香的火祭】
祭物的香气也能吸引 * 美索不达米亚的神祇(如有关洪水的《* 吉加墨斯史诗》 )。然而这些神祇却必须倚赖这些食物维生。按照以色列的传统,「馨香的火祭」一语表示祭物献得合宜,能够讨神喜欢。后来更成为专用术语,形容足以蒙神悦纳,并且得蒙悦纳──但不是作为祂的食物──的牺牲。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要将那一只公绵羊牵来,亚伦和他儿子要按手在羊的头上。」
“那一只公绵羊”——就是第13节所论之两只羊的第二只(15注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
。你要将那一只公绵羊牵来这是另一只公绵羊。头一只是作全牲的燔祭献上。这一只却当作平安祭献上(有关平安祭 ,。
亚伦和他儿子要按手在羊的头上请参看 本章15节的注释。
取点血,抹在亚伦的右耳垂上……右手的大拇指上和右脚的大拇指上这礼虽然和长大痲疯得洁净时所行的仪节相同,但在为受祭司圣职之人,却有使其分别为圣,使其从此以后,耳惟神之话是听,手仅为主作工,脚只为主行走的意义。此外,所余的血,也和献全牲燔祭一样,是洒在祭坛的周围的。
你要取点膏油和坛上的血有些学者把这第21节认作是后人加笔,那是错误的。因为这实际是整个授职礼的高峰,是使受职者成圣的仪节。这里的膏油,是圣膏油。这膏油和血,要弹在受圣职之人和其衣服上,表示神的垂眷和恩膏,使受职者和其衣服都成为圣洁,专供事奉神之用。
──《中文圣经注释》
【】
祭司承接圣职所要献的羊──《串珠圣经注释》
【】「你要宰这羊,取点血抹在亚伦的右耳垂上和他儿子的右耳垂上,又抹在他们右手的大拇指上和右脚的大拇指上;并要把血洒在坛的四围。」
“取点血”——表明赎罪的意思。“右耳”——听主的话。“右手”——做主的工“右脚”——行主的道。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抹血在“右耳垂”表示祭司要听从顺服神的命令。抹血在“右手大拇指”和“右脚大拇指”,表示行动已分别为圣,属于神。
──《启导本圣经脚注》
摩西在亚伦的耳、手及脚所行的仪式,反映祭司要耳听神会,手被分别为圣来为百姓献祭,脚也要行在神的真道上。
──《串珠圣经注释》
【把血抹在耳垂、拇指、拇趾上】
血怎样令祭坛合神所用,亦同样可以用来选派祭司的各样器官:听神的话、用手献祭、用脚领人崇拜。赎罪的血更有一一净化这些器官功能的作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坛四围的血】
三只祭牲之血的作用,是消除刚分别为圣几位祭司的罪。将第一只羊的血洒在坛上,他们更承认神赐生命的能力,他们事奉的意义,以及作神仆人的委身心志。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要取点膏油和坛上的血,弹在亚伦和他的衣服上,并他儿子和他儿子的衣服上,他们和他们的衣服就一同成圣。」
“你要取点膏油和坛上的血……”——这血表朋赎罪的意思,膏油表明成圣的意思。“他们和他们的衣服就一同成圣”——祭司的衣服既是与祭司一同被弹,也就与祭司一并成圣,故此称为圣衣,。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弹血和油在祭司身上】
血和油是祭礼中首要的部分。把这两样弹在祭司及其衣服之上,授职典礼便告完成,祭司不但在实质上认定供事奉之用,更得以净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要取这羊的脂油和肥尾巴,并盖脏的脂油与肝上的网子,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并右腿(这是承接圣职所献的羊 )。」
「肥尾巴」:一向被认为是羊最美好的部分。
──《串珠圣经注释》
【】
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通常的摇祭,是献礼者将礼物在神面前举起摆动数下,然后交给祭司烧化。这里的献礼者是亚伦和他的儿子,主礼者是摩西。摩西是代替了祭司的地位。作为摇祭之物,包括羊的脂油、肥尾巴、内脏脂油、肝上的网子、两个腰和腰子上的脂油,并右腿。再加上本章2节所述的无酵饼,调油的无酵饼典抹油的无酵薄饼等。
──《中文圣经注释》
【摇祭】
献祭 * 仪式的第三个步骤,是在素祭篮子和授职礼的公绵羊中,抬起一部分作为「摇祭」。这一大堆的祭物很可能只是抬起,没有真的摇动。如此圣物才不致失去平衡,甚或掉在地上。因此经文的用语译作「抬祭」(与「举祭」有别 )更为妥当,埃及的浮雕亦同样描绘这个奉献祭物的方法。这姿态象征一切祭物都是源自神,属乎神的。无酵饼和薄饼在此是在坛上焚烧,但公绵羊的肉则用作立 * 约筵席的基础,供亚伦父子食用,有别于全部烧毁的第一只公绵羊。本段又定下先例,规定祭物中属于祭司的是哪些部分(留意摩西也留下一份祭肉 因为他的角色是主持典礼的祭司 26节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再从耶和华面前装无酵饼的筐子中取一个饼,一个调油的饼和一个薄饼,」
“从耶和华面前装无酵饼的筐子中……”——(23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都放在亚伦的手上和他儿子的手上,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
“都放在亚伦的手上”——先放在亚伦的手上,后来也放在他儿子的手上。“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摩西将自己的手放在亚伦和他儿子的手下,将他们的手前后平摇,亲自使他们行祭司所应行的头一件事,这样将自己所供之祭司的职分,完全归于亚伦和他的后裔。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提到那羊的内脏以及一些饼被献为「摇祭」,祭品不是向两边摇动,而是向着祭坛一前一后挥摇,象征祭品先献给神,然后才归祭司所用(28 。
──《串珠圣经注释》
【】「要从他们手中接过来,烧在耶和华面前坛上的燔祭上,是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
“要从他们手中接过来……”——这是摩西要做的,摩西虽然已经将祭司的职分归给亚伦(24 ),他还要行完分派的一切醴节。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你要取亚伦承接圣职所献公羊的胸,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这就可以作你的分。」
“你”——就是摩西。“这就可以作你的份”——摇祭的胸要归与祭司,当时既是摩西供祭司的职分,这胸也就自然当归给他。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承接圣职所献公羊的胸……可以作你的分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在26节之下有点混乱。原因是经文一方面在讲说承接圣职,就是受职之人的就职礼,其所献的胸,在作为摇祭后,要归当时站在授职地位的摩西所有。但是,编辑者又把它和平时献平安祭的事,混淆在一起。这种混淆,在下面几节更为明显。
──《中文圣经注释》
【部分祭物给祭司食用】
由于祭司只许负责宗教事务,又不能拥有土地,他们维生所需,惟靠坛前祭物的一部分。某些部分,如公羊的胸和腿,是特别为祭司保留的。这是曾经献为祭物、奉上给神的食物,因此只有祭司才有资格食用。基于同样理由,他们所没有吃的也必须毁灭。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祭司所得的分,在这段经文中说明的,包含了一般平安祭中的胸肉和腿肉。这些肉,若是为就职礼而得的,就只能在圣处煮来吃,否则祭司便可带回家中与家人分享。因为祭司自亚伦受职后是世袭,所以他的圣衣要留给子孙,使他们在受圣职时,也穿这圣衣,并且要七天之久的穿这圣衣,住宿在圣幕之内,不可离开。
──《中文圣经注释》
【】「那摇祭的胸和举祭的腿,就是承接圣职所摇的、所举的,是归亚伦和他儿子的。这些你都要成为圣,」
“摇”————就是前后平摇。“举”——就是向上举起。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
“……就是承接圣职所摇的……”——意思说,以后每逢祭司被分派的时候,所摇的胸和所举的右腿要归与那行分派礼的祭司。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摇祭的胸和举祭的腿……是归亚伦和他儿子的这是平常献平安祭的规例,在规定得很清楚。但是,本段在26节,已经把胸作为摇祭后归给了摩西,而腿则在前段的22和24节说明在坛上烧化献给神作馨香的火祭,就没有再给亚伦及其儿子的可能了。但是,编辑者的原意,大概是在26节说明当时摩西执行祭司的职分,应得之分仅为胸,因他只一人;而在27~28节,是指从此以后,亚伦和他儿子既受了祭司职,那么,摇祭的胸和举祭的腿,就归亚伦和他子孙所有了。这大概也就是28节之所以说,作亚伦和他子孙从以色列中永远所得的分的原因。也是因这了解,所以我们在本段的标题,才注明是「祭司当得的分」,是表明在正常的情形下,祭司当得此胸和腿的意思。
──《中文圣经注释》
【】「作亚伦和他子孙从以色列人中永远所得的分,因为是举祭。这要从以色列人的平安祭中,作为献给耶和华的举祭。」
“……永远所得的份”——,,。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亚伦的圣衣要留给他的子孙,可以穿着受膏,又穿着承接圣职。」
“亚伦的圣衣要留给他的子孙”——亚伦死的时候,他的圣衣要留给接续他做大祭司的人。“可以穿着受膏,又穿着承接圣职”——承接圣职的人必穿着大祭司的圣衣受膏。【比方】以利亚撒。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
大祭司的圣衣是世代相传的,任何亚伦的后代承继他作大祭司,都要在授职礼及在圣所供职时穿这圣衣(30 )。
──《串珠圣经注释》
亚伦的圣衣要留给他的子孙,可以穿?受膏……前面说到亚伦和他儿子要经理圣幕中的灯时,已说明「这要作以色列人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论到亚伦和他儿子要穿裤子供职时,亦宣称,「这要为亚伦和他的后裔作永远的定例」;本章9节讲及授职礼时,也说亚伦和他的儿子「就凭永远的定例,得了祭司的职任」。这一切,都表明祭司必属亚伦的后人。因此,亚伦的圣衣要留给他的子孙,可以穿?受膏和承接圣职,是更加的强调说明这「世袭」的含义。
在圣所供职的时候,要穿七天这句话原来所指的,大概是正如所说明的,是指祭司授职和就职礼的七天内,要在圣所内住宿,不可离开。但是在本章30节的前句,又说是每逢进会幕在圣所供职的时候,就给人有并不单指祭司的就职礼而说。极可能,这也反映了在被掳回国之后,因祭司众多,又只集中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事奉,所以必须分班到圣殿事奉。轮值事奉的人,每次只有七天,所以才有这混淆不清的说法。
──《中文圣经注释》
【世袭的祭司圣衣】
本段打断了关于祭肉的讨论,列出后世祭司承接圣职的规定。本来为亚伦制造的大祭司圣服,要在亚伦死亡时传给他的继承人。是以亚伦去世时摩西脱去他身上一切圣服,然后在为期七日的 * 仪式中,转授给他儿子以利亚撒穿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的子孙接续他当祭司的,每逢进会幕在圣所供职的时候,要穿七天。」
“七天”——。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你要将承接圣职所献公羊的肉煮在圣处。」
“公羊的肉”——就是献祭所剩下的公羊肉(25 )。“圣处”——指会幕门口(32 ,献平安祭的人吃平安祭的肉。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圣处”可能指会幕的院子。
──《启导本圣经脚注》
【煮在圣处】
摇祭和举祭的肉既已成圣,就不能在平常地方烹调,必须拿到圣幕的院子中进行。圣物只在圣洁程度相当的地方处理,就能保持原有的能力和权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继续描述如何处理那承接圣职所献公羊的肉,就是在献上给神(25 )和摩西之分(26 )以外的肉。那些肉要煮熟,连同筐内的饼一同给祭司吃用;这样做法相等于献平安祭(利3章 )。
──《串珠圣经注释》
要将承接圣职所献公羊的肉,煮在圣处这是指第二只公绵羊献为平安祭后,摩西所得的分(26节 ),必须在圣处煮来吃。这圣处自然不会指在帐幕内,乃是帐幕的门口,因为在院帷范围之内的地方,都是圣处。至于本章27~28节,前面在解释这些经节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及,似乎是和一般的平安祭混淆了。献一般的平安祭时,祭司所得的分,经文并未规定必定要在会幕门前煮来吃,而只说「要在洁净的地方吃,你和你的儿女都要同吃」。因此,一般平安祭,祭司所得的肉,大概是可以带回家去与家人分享的。
只是外人不可吃,因为这是圣物这外人的原文,可有「仇敌」、「陌生人」或「野蛮人」等含义。它不是指「寄居」的外人,因此颇难了解。耶路撒冷圣经翻为「平信徒」,而现代中文译本则技巧的避开,而译为「只有祭司可吃」。但这技巧又与我们前面所说过的有矛盾,因为一般的平安祭的祭肉,祭司家人是可以吃的。为这原因,若把有关吃陈设饼的例子引用在此的话,这外人就可能指在律法上不洁净的人了。
肉或饼,若有一点留到早晨,就要用火烧了这做法,一方面是因为这乃圣物,另一方面也为卫生,特别是为避免因吃了隔夜食物以致引起肠胃不妥之吐泻,藉免成为不洁而不能七天住在圣幕内。
──《中文圣经注释》
【】「亚伦和他儿子要在会幕门口吃这羊的肉和筐内的饼。」
“……和筐内的饼”——就是筐内所剩下的饼(23 参23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他们吃那些赎罪之物,好承接圣职,使他们成圣;只是外人不可吃,因为这是圣物。」
“他们吃那些赎罪之物”——赎罪祭,燔祭,平安祭都含着赎罪的意思,赎罪祭全然表示这意思,燔祭和平安祭略略地表显赎罪之意。“只是外人不可叹”——此处的“外人”两个字指着凡不属亚伦子孙的人。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外人”指非祭司家族中人。
“赎罪之物”赎罪一词,希伯来文作kaphar。旧约时代按律法而献的祭物只能暂时遮盖人的罪,叫献祭的人知道神已经赦免了他。祭物永远不能除罪,正如新约所讲的:“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以色列人的献祭包含了:1.认罪;2.承认死是犯罪的惩罚;3.表明神”宽容“人,。基督的救恩,彻底去罪,叫人与神“和好”。另参注。
本节(33节 )似应译为“他们要吃那些在承接圣职和成圣时所献的赎罪之物,但是外人不可吃,因为这是圣物。
” ──《启导本圣经脚注》
「外人」:指不是任祭司的选民。
──《串珠圣经注释》
【】「那承接圣职所献的肉或饼,若有一点留到早晨,就要用火烧了,不可吃这物,因为是圣物。」
“……就要用火烧了”——。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烧尽残余食物】
留下供养祭司的祭肉既然是圣洁的,就不能作其他用途,或给普通人作食物。因此没有立刻吃掉的部分必须用火毁灭,以避免圣物受到滥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要这样照我一切所吩咐的,向亚伦和他儿子行承接圣职的礼七天。」
。“……行承接圣职的礼七天”——承接圣职的礼要行七天,是表明完全承接的意思,,,,。【比方】以色列人围绕耶利哥,以利亚的仆人登山观云,乃缦沐浴。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
承接圣职之礼──《串珠圣经注释》
向亚伦和他儿子行承接圣职的礼七天这里的承接圣职,原文也是「充满他们的手」或「按他们的手」,意思是为亚伦和他儿子举行七天的就职礼;表示这是一件非常隆重的礼节。
在这七天之中,每天要献公牛一只,为洁净祭坛的赎罪祭(中文翻译得不清楚! )。然后就要用圣膏油(现代中文译本错译为橄榄油 )抹祭坛,使坛成圣。
要洁净坛七天,使坛成圣,坛就成为至圣这是这七天就职礼的主要工作,目的是使祭坛成为至圣。因为被掳回国后,祭司的神谕和祭司的教导律法,都已褪化,其主要工作就是在祭坛,所以学者也一再指出这按立礼仪是被掳回国后的仪节。
凡挨?坛的都成为圣这话不单指与祭坛连接的对象,因?祭坛的七天献祭洁净而成圣,似乎也还暗示在祭坛前事奉的祭司,也因祭坛的成圣而都成圣。
──《中文圣经注释》
【】「每天要献公牛一只为赎罪祭。你洁净坛的时候,坛就洁净了;且要用膏抹坛,使坛成圣。」
“你洁净坛的时候,坛就洁净了”——或作你为坛赎罪的时候,就使坛洁净了(和合译本初版参文理译本 ),摩西用指头蘸血抹在坛上四角的周围,使坛洁净(12 。“且要用膏抹坛”————膏亚伦以先,摩西就用膏抹了坛。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洁净坛”是为坛献赎罪祭。坛是人手所建,染了俗人的污秽,要献赎罪祭来洁净。
──《启导本圣经脚注》
「坛」:是出于人手所造,故最初被视为「不洁」,需要献上赎罪祭,并用膏抹坛,使之成圣。
──《串珠圣经注释》
【赎罪】
祭坛得以成圣是根据净化的观念。人造的对象既是人手所造,就不可能洁净到可以合神使用的地步。惟有按照规定,透过冗长(一日两次 为期七日 )的 * 仪式,天天献上贵重的祭牲(公牛 ),祭坛才净化到足以称圣洁净。制造祭坛的人固有的罪,和所用材料所受到的污染(即它并非圣物 ),都因为这些步骤变得可以合神所用。此后任何接触祭坛的事物(包括祭司和祭物 )都必须洁净。若能保持这个程度的 * 洁净,祭物就能蒙悦纳,百姓就能因其服事得益。请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要洁净坛七天,使坛成圣,坛就成为至圣。凡挨着坛的都成为圣。”」
“凡挨着坛的都成为圣”——都必须成为圣,意思说,凡不圣凛的都不可挨近坛。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暗示「成圣」这本质可藉接触而感染到。
──《串珠圣经注释》
【凡挨着坛的都成为圣】
因着祭坛超然的圣洁程度(仅次于圣幕的至圣所 ),任何与它发生接触的对象都变得圣洁。同样,防止不洁的人或物触摸祭坛也十分重要,免得其圣洁遭受损失或污染。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每天所要献在坛上的,就是两只一岁的羊羔;」
“一岁的”——。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你每天所要献在坛上的,就是两只一岁的羊羔这段经文已经不是在按立祭司范围,而是指出祭司在就职后,每天经常要做的事。撒玛利亚抄本在本节头句,就用「你每天经常要献……的」。这段经文和差不多是完全相同。这羊羔并未说明是绵羊或山羊,因此只要是一岁的小羊,任何一种均可。但在却申明是要「没有残疾的」。
──《中文圣经注释》
【每日当献之祭】
为百姓对付罪和感谢而献祭,并非只在特殊节日(如就职典礼 )执行,而是每日当做的事。是以祭司必须每天献上两只一岁的羊羔(称为塔米德〔tamid〕 即「常献」的祭 ),早晨一只,黄昏一只。这个天天进行的 * 仪式对百姓象征神一直与他们同在,和他们有经常遵守盟 * 约的责任。祭物不断流向祭坛,更能维持坛的圣洁,和祭司作为专业宗教人员的身分。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在会幕里,每天早晚都献祭,所献的有燔祭、素祭和奠祭。早晚二祭是会幕里固定的侍奉。
──《启导本圣经脚注》
【】
不是直接与祭司成圣之礼有关,而是描述祭司每天早晨和黄昏所要献的祭。后期这每天的献祭被为律法的中心,以色列人假若被逼暂时停止这献祭,则会大为惊恐。
──《串珠圣经注释》
祭司受职之后,要世代相传的每日早晚都向神献祭。祭物包括一岁的小羊羔一只,加上四公升半的细面与一点八公升多的清橄榄油混和,以及一点八公升多的葡萄酒,早晚均是一样,作为取悦神的馨香火祭。神就是藉这常献的祭在会幕门口与以色列人相会,并与摩西说话。
──《中文圣经注释》
【】「早晨要献这一只,黄昏的时候要献那一只。」
“黄昏的时候……”——,犹太的史家约瑟夫说,以色列人平常下午三点钟奉献那羊。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
早晨……黄昏早晚的献祭,在被掳前的圣殿是有举行的,但似乎仅是早上献燔祭而晚上却是献素祭。这里「晚上」所用的词是黄昏,原文直译是「在两个晚上之间」,意义不明晰。但熟悉希伯来文的人,都将这词解释为「日落与晚上之间」,意思就是黄昏或傍晚。由的「从午后直到献晚祭的时候」之句子来看,这黄昏的献祭应是一种经常的事。
细面伊法十分之一这是早上所献燔祭的附属品之一。这伊法容量的名称,可能源自埃及。干容量和液容量的伊法各不相同。但其实际数量的多寡,现今的注释书和辞典,均只能作一估计的可能数。但现代中文译本将之改为「一公斤」的译法,却是独特的另创。一般说来,干容量的伊法,约相等于四十五公升,这里便约等于四公升半的细面了。
捣成的油一欣四分一在(请参看该节注释 ),我们已经说明捣成是用手工细捣,而不是大批榨出的清橄榄油。这是指上好的油。欣为液容量,约等于七点五公升。因此,这一欣四分之一(请注意中文在此的不清晰处。原文是一欣的四分之一 而不是一欣又四分之一 ),就等于一点八公升多的油了。
调和是指将面粉与橄榄油混和的意思。
酒一欣四分之一圣经讲酒时,绝不是指米酒或高粱酒之类,乃指葡萄酒。葡萄酒也是用一点八公升多。
奠祭指斟酒献给神。
素祭就是指前述用细面调油的混和物,作为祭物献给神的(请参看利未记第二章 )。
作为献给耶和华馨香的火祭请参看本章18节的注释。
──《中文圣经注释》
【】「和这一只羊羔同献的,要用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与捣成的油一欣四分之一调和,又用酒一欣四分之一作为奠祭。」
“伊法十分之一”——这又称为一俄梅珥,约盛三磅多面。“用酒一欣四分之一”——,一欣是罢特六分之一,约盛一加伦半。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细面……油……酒。素祭和奠酒是附属的祭,与祭牲同献。背后的想法大概是要将完整的燔祭献给神,便当包括日常饮食的基本元素(肉、饼、酒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和羔羊同献的有调了油的细面(素祭 )和酒,后者供奠祭之用(就是倾倒在祭坛脚下 )。献与神的燔祭若要完全,必须包括一个家庭平常进餐时的各种要素(肉、面和酒 )。
「伊法十分之一」:约等于三又五分三公升;
「一欣四分之一」:约为七又二分一公升。
──《串珠圣经注释》
【伊法十分之一】
以色列主要的固体容量单位是贺梅珥,即一只驴子所驮的分量。按照不同的史料,贺梅珥等于三又五分之四至六又二分之一蒲式耳。伊法(这是来自埃及语的借词 )等于十分之一贺梅珥,即八分之三至三分之二蒲式耳。每日当献细面粉的分量,是十分之一伊法(约1.6夸脱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一欣四分之一】
欣(埃及语借词 )是液体容量单位,约等于一加仑。每日当献的祭包括四分之一欣(1夸脱 )的橄榄油,与细面粉混和。此外每日还要献上一夸脱的酒,作为奠祭。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奠祭】
奠祭是每日在圣幕当献为祭的一部分。这祭要与羊羔和加油的面粉早晚献上,象征神全日的保佑和施恩。饭前浇奠是普通的家常习俗。每日的祭承袭了这个 * 仪式,作为神与百姓共享的立 * 约筵宴。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那一只羊羔要在黄昏的时候献上,照着早晨的素祭和奠祭的礼办理,作为献给耶和华馨香的火祭。」
“……照着早晨的素祭和奠奈的礼办理”——每日早晚常献之祭,所配的素祭和奠祭是一样的。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这要在耶和华面前、会幕门口,作你们世世代代常献的燔祭。我要在那里与你们相会,和你们说话。」
“……会幕……”——就是神同百姓相会的地方(末二句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
“燔祭坛”是摆设在会幕门口的圣物,以色列人一进会幕,就来到这祭坛,所有的祭物(除了香料在外 ),都指定要在这里奉献,因此这个祭坛是神与祂的百姓交通的地方。
──《启导本圣经脚注》
这要在耶和华面前,会幕门口,作你们世世代代常献的燔祭这里所讲的燔祭,就是前面所讲早晚要献一岁小羊与素祭和奠祭的综合。因为全部都要在祭坛上烧化。这燔祭要世代相传的每日献上。
我要在那里与你们相会这是指在献祭的会幕门口,神要与以色列人相会——祂要临在以色列人中间。
和你们说话原文只用单数的你,指和摩西说话,而不是和众以色列人说话。现代中文译本亦按单数译出。
──《中文圣经注释》
【】「我要在那里与以色列人相会,会幕就要因我的荣耀成为圣。」
我要在那里……相会,……成为圣: 意味着神要通过祭司,在会幕,即至圣所施恩座上面与以色列百姓相会,所以会幕变成神圣的地方。但不能把本节解释为,神只临在会幕里,而且只有在那里才与百姓相会。因为神是无所不在的神。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神想通过会幕这个具体的场所,与自己的百姓进行更直接的交通。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
我要在那某与以色列人相会这似乎是与42节下重复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不同意有些学者把上段的分段放在44节。因为这节至末了的话,就是讲明神之所以要吩咐摩西建立圣幕和设立祭司制度之原因,以及总结以上五章(二十五至二十九章 )的话。这句话的含意是神要亲临圣幕。正因为神要亲临圣幕,所以祂的荣耀会充满圣幕,也使以色列人可以体验到祂的同在。也正因为祂的荣耀充满圣幕,会幕也就因祂的荣耀而成为圣。
我要使会幕和坛成圣圣幕和坛的材料虽属珍贵,仍然是世间的物质,为人手所造。它们之所以成圣,并非因本身的华丽或贵重,乃因神的临在。神的荣耀在那里,那里就有神的临在。并且,凡立为神之名的地方,神就必临在。这圣幕和坛,既是为神之名而建造,神就亲自临在并使之分别为圣。
也要使亚伦和的儿子成圣就是使他们从世俗的事务中分别出来,专一事奉神,为祂供祭司的职分。
──《中文圣经注释》
【】
神应许赐福:神接纳这个不间断的献祭,因而应许今后常与百姓同在。要住在他们中间,而百姓亲近的媒介──祭司、会幕和祭坛──都要分别为圣归给。
──《串珠圣经注释》
在总结建造圣幕和设立祭司制度的时候,神亲自应许会临在及使圣幕和坛成圣,也使亚伦和他的儿子成圣,并因这一切,神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间,作他们的神。
──《中文圣经注释》
【】「我要使会幕和坛成圣,也要使亚伦和他的儿子成圣,给我供祭司的职分。」
【】「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间,作他们的神。」
【】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间这是表明有了圣幕为神的居所,显出神的同在,以及神乃为以色列人立约的守护者。这也是下一句作他们的神的含义。
他们必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这句话虽然相类(请参看该节的注释 ),但在这里并不是提到祂有权颁布律法,或向以色列人要求甚么,乃是证明祂的权能、慈爱与同在。
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这话通常是神立约的宣告,是神眷顾他们的应许。
──《中文圣经注释》
【】「他们必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是将他们从埃及地领出来的,为要住在他们中间。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
他们必知道我是耶和华……是将他们从埃及地领出来的。本段以一句有力的声明作结,说明神的心意是要住在祂子民中间。实际上本节直截了当地指出,这就是神起初将他们从埃及拯救出来的宗旨。全段以一个包罗万有的胜利宣言作结(利未记一再以此为某条律法或命令的惟一理由 ):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本节一样,神所要求所命令的无论是什么,单此宣告已足够成为祂子民遵从的理由了。这话点出了神的本性以及祂施恩与我们所建立的关系。因此本节就是以上经文的总纲和巅峰。
──《丁道尔圣经注释》
综合神从埃及地救赎以色列人出来的目的,就是要住在他们中间。
「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是整段的精华,反映神的属性和与人的关系;神既然恩待选民,便可以要求他们顺服。
──《串珠圣经注释》
【出二十九章神为甚么要设立祭司制度?】
本来神的旨意,是要祂的选民成为“祭司的国度”,使全族人可以直接和祂交往。但是因为百姓犯罪,所以使这件事不能实现,犯罪的人不配来到完全的神面前;于是祂就从利未支派之中,指派人作祭司,设立献祭制度,使百姓可以亲近祂。神应许如果由祭司为百姓献上某些祭物,祂就赦免其罪。神借着历代的祭司和他们的工作,预备全人类迎接耶稣基督的来临。耶稣到世上的时候,祂要叫凡来到祂面前的人,都能与神和好。不过在祂降世为人以前,人只能靠祭司在神面前作百姓的代表。我们借着旧约的这种制度,就更明白主基督为我们所做的大事,实在意义深远。
——出埃及记注释《灵修版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29章 )】
1祭司对人、对神要负什么重要职责呢?祭司本身在献祭上要注意什么事情呢?参28:42; 29:4, 14及36。照圣经所言,祭司与祭物有什么密切关系呢?
2从20, 22节看来,神对献祭者与祭物有何要求?
3祭司除了献祭之外,还有什么职责呢?参利13-14章; ; ; ; 。
446节说明神救赎以色列人的目的。今天你有否忘记神拯救你的目的?。你是否每天将自己献上?。
──《串珠圣经注释》
「使亚伦和他儿子成圣,给我供祭司的职分。」
神选召以色列人,归自己作圣洁的民。“我要住在他们中间,作他们的神。”但神是圣洁的,有罪的人不能亲近神,因此要设立居间的祭司,可以使人藉以到神面前。
祭司也是罪人,所以要先为自己献上祭物。首先,要来到会幕门口,在那里,用水洗身。表明要经过神的道洁净,才可以穿戴祭司的圣服。然后,要把公牛牵到会幕前,亚伦和他儿子按手在公牛的头上,表示那牛就代表他,为他被杀,献为赎罪祭,烧在坛上,他的罪就不再被神记念。再把一只公绵羊牵来,亚伦和他儿子按手在羊的头上,宰羊献为燔祭;把羊血洒在坛周围,把羊切成块子,洗净五脏,头和腿,全都焚烧在坛上,是表明主为我死,当洁净自己,一切心思,意念,行动,完全奉献归主由主引导使用,我为主活。
还要照样宰另一只公绵羊,“取点血,抹在亚伦的右耳垂上和他儿子的右耳垂上;又抹在右手的大拇指和右脚的大拇趾上;并要把血洒在坛的周围。你要取点膏油和坛上的血,弹在亚伦和他的衣服上,并他儿子和他儿子的衣服上,他们和他们的衣服就一同成圣。”
平安祭是团契祭,表明与主的合一。祭司要活在主的血里面,他自己的旧人,被主的血遮盖:耳朵垂抹了血,听主的命令;手抹了血,所作的都是为主作的;脚抹了血,所行的都是为主行的;工作行动都全为主,不随自己。膏油是代表圣灵;有了主的血洁净,有圣灵的恩膏,就成为圣洁,穿上基督,生活行动可以代表主的荣美。再把无酵饼在神面前摇一摇,烧在燔祭上,表明在生活上荣耀主。
献平安祭的祭司,得摇祭的胸和举祭的腿,作“从以色列人中永远所得的分”。摇祭的胸,是表明全胸存的爱是为主;举祭的腿,是所有的力量和荣耀都归于主。胸和腿也是祭牲全身中最好的肉,要归于祭司享用。当我们奉献归主的时候,主也尊重服事祂的人。。
今天,在恩典时代,信徒靠着主,都是有祭司的位分。我们应当持守这尊贵的位分,作祭司的工作,尽忠为人代祷,爱人,安慰人,把人的需要带到神的面前,把神的恩典赐给人。
感谢神,因祂有说不尽的恩赐。── 于中旻《圣经研究》
【「用水洗身。」】
本章叙述亚伦和他儿子承受祭司的职任。整个家庭都在神面前连在一起。同样在基督的家里我们信徒也是一体的。我们应该用血洒在耳朵、手指与脚趾,与一些被赎者一样。我们都该受膏,分别为圣,完全洁净。这就是记述的话所强调的。
我们的习惯要清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不够清洁,必须除去。圣灵的膏油究竟不能与烟酒的气味想混。凡使肉身放纵的,即使是合法的,也不符合圣洁生活的体统。
我们的思想要清洁——若有试探,即使遥远,仍须避免,时刻求主耶稣的宝血洁净我们。圣灵感动我们,我们的身心就得以清洁,就可完全爱主。
我们的意念要清洁——自我的生命不能让其自然发展;必须省察我们内里的动机与意欲。我们会发现在属灵的事上,许多动机仍是出于自我。所以我们随处都需要洗濯盆,要洗净,时刻得以洁净,好似约翰福音十三章所记述的。
──迈尔《珍贵的片刻》
【 祭司和献祭的礼仪,对我们今日的敬拜有何启发?】
对于献祭礼仪,神为甚么不厌其烦地给人详示?(1 )为着维持敬拜的素质。祂定出集中的敬拜方式,能防止人自行其是地去做,产生信仰上的分歧。(2 )为着使百姓将来在神应许之地,与异教的迦南族人共处之时,可以与他们有别。以色列人若谨守遵行,就自然不会随从迦南人不道德的宗教习俗。(3 )要使以色列人知道,神看重与他们的关系。
──《灵修版圣经注释》
【 神要求祂的子民圣洁;求主洁净我,使我活出敬虔圣洁的生命。】
请留意这一节经文特别强调神的圣洁。祭司、祭司的衣服、会幕以及祭物,都必须洁净而成圣,好符合神的标准。今日的情形,恰成强烈的对比,我们轻看敬拜,匆匆忙忙地来去,几乎不当作一回事。须知我们乃是敬拜这位创造宇宙、又托住万有的、全能的主宰。我们祷告或敬拜,要记住其中意味深长的真理,并要以虔敬悔改的态度,来到祂面前。
──《灵修版圣经注释》
【,45-46 神啊,请你掌管我生命,指引我前路,赐我顺服…… 】
神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显出祂渴望与他们同在并保护他们。我们从整本圣经之中看到,神要显明祂并非不与我们同住,祂要住在我们中间,住在我们心里。你不要把神关在心门之外,要把祂请进你生命中。顺从祂的话语,藉祷告与祂交谈,让祂成为你的神,成为住在你心里的主。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帐幕是神与以色列人相会的象征,也是神与以色列人相会之处;帐幕是不能保证其永久性的;请参看。人类不能利用神的降卑而勉强祂一直临在。
──《每日研经丛书》
【】「我要在那里与以色列人相会,会幕就要因我的荣耀成为圣。」
「会幕就要因我的荣耀成为圣。」人虽然在神圣的指示下作成祂的工,但无论是他自己或他所作的,都不能达到成圣的地步。成圣永远是那圣洁的神同在的结果。我们可能热心的准备一切,把神和人相会的地方弄得华美,但既非我们的虔诚,也非我们美丽的行径,能有任何成圣的力量。惟独神的荣耀借着祂的同在,纔能使神人相会的地方,成为圣洁,因而产生了真实的交通。
―― 摩根《话中之光》
【给我供祭司的职分】
默想:“我要使会幕和坛成圣,也要使亚伦和他的儿子成圣,给我供祭司的职分。”
从上一章开始,一直到最后一章,《出埃及记》反复出现“给我供祭司的职分”。这一章出现两次,文首一次,文末一次,中间是对祭司职分的具体要求。文首说:“你使亚伦和他儿子成圣,给我供祭司的职分,要如此行:取一只公牛犊,两只无残疾的公绵羊,无酵饼和调油的无酵饼,与抹油的无酵薄饼。……”文末说:“我要使会幕和坛成圣,也要使亚伦和他的儿子成圣,给我供祭司的职分。(参出291-46 )。
“供祭司的职分”,要求甚高。高雅伦(AlanCole )指出:“虽然本章所记都是一时的规例,邻国人民的礼仪又有不少雷同之处,此中仍有好几个显著的永恒原则。祭司必须在象征上洁净,他要洗过身、献过祭赎罪后,才能穿着新衣就职。他要严肃地为这事工受膏,手、脚、耳朵都要献上给神。只有这样,祭司才能献上神所喜悦的祭物。这些礼仪都要每日一次重复七天,以强调其重要性,又象征完全。”
今天的基督徒,都要按着神的要求“供祭司的职分”。最起码,我们要做到两点:第一,为自己赎罪,如《希伯来书》所言,“每日必须先为自己的罪,后为百姓的罪献祭”(参来727 )。第二,将自己奉献,如《罗马书》所言,“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参罗121 )。
祷告:慈爱的天父,感谢你拣选了我们这些卑微的罪人,使我们有机会在你面前“供祭司的职分”,让我们既可以向你献祭,又可以代人献祭。主啊,求你洁净我侍奉的双手,让我能够坦然无惧地“供祭司的职分”;求你坚定我奉献的心志,让我能够善始善终地“供祭司的职分”。求你垂听。奉主名求。阿们。
── 李世峥《出埃及记读经札记》
【出29章 神为甚么要设立祭司制度?】
本来神的旨意,是要祂的选民成为“祭司的国度”,使全族人可以直接和祂交往。但是因为百姓犯罪,所以使这件事不能实现,犯罪的人不配来到完全的神面前;于是祂就从利未支派之中,指派人作祭司,设立献祭制度,使百姓可以亲近祂。神应许如果由祭司为百姓献上某些祭物,祂就赦免其罪。神借着历代的祭司和他们的工作,预备全人类迎接耶稣基督的来临。耶稣到世上的时候,祂要叫凡来到祂面前的人,都能与神和好。不过在祂降世为人以前,人只能靠祭司在神面前作百姓的代表。我们借着旧约的这种制度,就更明白主基督为我们所做的大事,实在意义深远。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