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出埃及记 第14章


圣经综合解读

1「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你吩咐以色列人转回,安营在比·哈希录前,密夺和海的中间,对着巴力·洗分,靠近海边安营。」

上图:以色列人出埃及可能采用的北方路线,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红海是孟沙拉湖。上图:以色列人出埃及可能采用的南方路线,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红海是苏伊士湾的北端。「红海」一名源于旧约的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希伯来原文是「芦苇海」,可能指有许多蒲草的湖泊或有许多海藻的海湾,地中海到苏伊士湾北端的现代苏伊士运河沿线有许多地方符合这个特征。从地中海边的咸水湖孟沙拉湖(Lake Menzaleh),到巴拉湖(Lake Balah)、廷萨湖(Lake Timsah)、苦湖(Bitter Lakes)和苏伊士湾北端,每个可能的「红海」地点都有学者支持。虽然我们并不能确定红海、比·哈希录、密夺、巴力·洗分(出十四2)的确切地点,但我们可以确定,无论哪处「红海」都不能截断回埃及的道路。

3「法老必说:“以色列人在地中绕迷了,旷野把他们困住了。”」

4「我要使法老的心刚硬,他要追赶他们,我便在法老和他全军身上得荣耀;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于是以色列人这样行了。」

5「有人告诉埃及王说:『百姓逃跑。』法老和他的臣仆就向百姓变心,说:『我们容以色列人去,不再服事我们,这做的是什么事呢?』」

6「法老就预备他的车辆,带领军兵同去,」

7「并带着六百辆特选的车和埃及所有的车,每辆都有车兵长。」

上图: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图坦卡蒙(Tutankhamun,主前1332–1323年在位)的战车和马兵,壁画中可见,埃及的战车是二马二轮、两名战士。

8「耶和华使埃及王法老的心刚硬,他就追赶以色列人,因为以色列人是昂然无惧地出埃及。」

9「埃及人追赶他们,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马兵,与军兵就在海边上,靠近比·哈希录,对着巴力·洗分,在他们安营的地方追上了。」

10「法老临近的时候,以色列人举目看见埃及人赶来,就甚惧怕,向耶和华哀求。」

11「他们对摩西说:『难道在埃及没有坟地,你把我们带来死在旷野吗?你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呢?」

12「我们在埃及岂没有对你说过,不要搅扰我们,容我们服事埃及人吗?因为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旷野还好。』」

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只看神,自己不用做什么,只需要接过神所做的,所以能「昂然无惧」())。现在却是看环境、看自己,一旦看到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现实,马上就忘记了十灾的经历,也忘记了「神的话」()),所以开始「惧怕」())、抱怨。「神的话」包括:神反复提醒他们的神的「大能的手」()),神已经宣告了带他们到这里的目的())。
「不自由,毋宁死」只不过是人一时的冲动,「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旷野还好」才是天然人共同的奴隶本性。我们从前「不认识神的时候,是给那些本来不是神的作奴仆」()),并且「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服事各样私欲和宴乐」())。信主以后,虽然「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但因为我们习惯了在撒但和世界的辖制下做奴仆,所以在旷野里一遇到难处,就会想回埃及。所以圣灵说「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人的肉体是完全靠不住的,不但我们的得救必须靠神恩典,得胜也必须靠神争战。
这是出埃及后以色列人第一次发怨言,他们每次发怨言,都是忘记了神的话,都会发泄一下对埃及的怀念,美化一下过去的奴仆生活。每个天然人都像这些做惯奴隶的以色列人一样软弱()),所以「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

13「摩西对百姓说:『不要惧怕,只管站住!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因为,你们今天所看见的埃及人必永远不再看见了。」

14「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你们只管静默,不要作声。』」

「不要惧怕,只管站住!看耶和华」()),这是我们在软弱中应对一切难处的秘诀。无论是惧怕、逃跑、看环境还是看自己,都会拦阻我们「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拦阻我们「不再看见」())难处。
属灵的争战不能倚靠血气,而要依靠神为我们争战,支取神的得胜。因此,每个面临属灵争战的人,都应当凭信心「只管静默,不要作声」()),因为「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任何肉体的活动只会拦阻神的工作。
此时虽然摩西也不知道神会怎么做,但他坚信 「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这不是出于自信,而是根据神的话。摩西既然领会了神把以色列人带到绝路的目的()),就相信神必然会为跟随祂的百姓负责到底。

15「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为什么向我哀求呢?你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走。」

16「你举手向海伸杖,把水分开。以色列人要下海中走干地。」

17「我要使埃及人的心刚硬,他们就跟着下去。我要在法老和他的全军、车辆、马兵上得荣耀。」

18「我在法老和他的车辆、马兵上得荣耀的时候,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了。』」

以色列人的祷告是以自己的安危为中心,所以是一面「向耶和华哀求」())、一面看环境、一面抱怨())。这样的祷告只是自言自语,既想不起过去「神的话」()),也听不到现在神的回答。
摩西的祷告是以神的目的为中心,他「哀求」())的心情虽然也是紧张的,但却是出于信心的仰望,他清楚记得过去「神的话」()),因此把责任放在神面前,让神自己「大能的手」())来负责,所以能听到神清楚的回答。
寻求神的旨意需要信心,接过神的旨意需要更大的信心。因为「神的话」())完全超越了人的理性:摩西「向海伸杖」()),如果水没有分开怎么办?以色列人「下海中走干地」()),分开的海水又合上了怎么办?神「使埃及人的心刚硬,他们就跟着下去」()),万一神的拯救不及时怎么办?所以神要等到以色列人走投无路的时候才说话。只有地上没有出路的时候,以色列人才能跟从神的话,「下海中走干地」。
许多人常常抱怨不明白神的旨意,其实更难、更重要的是遵行神的旨意。人总是想先知道神的旨意,然后靠理性再决定是否遵行;但人若不愿「立志遵着祂的旨意行」()),神绝不会向我们显明祂的旨意。人的理性必须在信心里,先在信心里经历了神,然后再用理性去领会神的所是和所作。如果次序颠倒了,以色列人就过不了红海。

19「在以色列营前行走神的使者,转到他们后边去;云柱也从他们前边转到他们后边立住。」

20「在埃及营和以色列营中间有云柱,一边黑暗,一边发光,终夜两下不得相近。」

感谢主!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神体谅人的软弱,「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用恩典来坚固摩西和以色列人的信心。「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祂既然用「云柱」带领我们,也同样会用「云柱」来坚固我们跟随祂的信心。
「云柱」挡在「埃及营和以色列营中间」,不但阻挡了埃及军队,预备「海水一夜退去」;更阻挡了以色列人继续看环境、看危险,而让他们专心等候神、跟随神。

21「摩西向海伸杖,耶和华便用大东风,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开,海就成了干地。」

22「以色列人下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

23「埃及人追赶他们,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和马兵都跟着下到海中。」

24「到了晨更的时候,耶和华从云火柱中向埃及的军兵观看,使埃及的军兵混乱了;」

25「又使他们的车轮脱落,难以行走,以致埃及人说:『我们从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吧!因耶和华为他们攻击我们了。』」

古时从凌晨两点到六点之间有三更,「晨更」())指早晨之前的最后一更,大约是早晨四至六点。
「耶和华从云火柱中向埃及的军兵观看」()),可能指神降下大雨和雷电())。
埃及人所依靠的战车成为令他们「难以行走」的拖累,这正是「他们的脚在自己暗设的网罗里缠住了」())。

26「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向海伸杖,叫水仍合在埃及人并他们的车辆、马兵身上。』」

27「摩西就向海伸杖,到了天一亮,海水仍旧复原。埃及人避水逃跑的时候,耶和华把他们推翻在海中,」

28「水就回流,淹没了车辆和马兵。那些跟着以色列人下海法老的全军,连一个也没有剩下。」

29「以色列人却在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

30「当日,耶和华这样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人的手,以色列人看见埃及人的死尸都在海边了。」

31「以色列人看见耶和华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华,又信服祂和祂的仆人摩西。」

本节是摩西五经第一次称摩西为神的「仆人」(本节、))。
神是用话语做工的神,祂用话语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也用话语带领以色列人过红海。十灾的经历是以色列人观看埃及人被神的话语击打,红海的经历是以色列人经历神话语的权柄和大能()),因此「敬畏耶和华,又信服祂和祂的仆人摩西」,「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过红海是以色列人重生的过程,重生的以色列人要开始接受神话语的管理())。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从疏割到苇海

尼罗河帕路西厄(最东的 )支流淤塞,苏彝士运河开凿,加上或许是苏彝士湾北端的淤塞,使我们难以重造出埃及的地理。当时在埃及东强,护卫它的是陆少于水,所以只有坚固的边塞守住横过沙漠的主要通道。其中一条便是‘非利土地的路’(此名字来自后来的一位编辑 ),这是沿着地中海岸到迦南去的快捷方式。因为这是大多数侵略者选择的路径,所以防卫綦严。另一条路乃是‘书珥路’,远在南方,与驼商队之路(Caravan-route )相连,经别是巴上到迦南中心。这也严密地防卫着。

战斗预期不只来自埃及的边防军,也会来自迦南南岸强大的防守城中的居民。

神不把以色列人带上一条认识的路出埃及,却带百姓走向苇海──希腊七十士译本的红海。这名字也用于亚加巴湾。所以推测它也用于苏彝士湾,可能包括北部的延伸,而且或许也包括北方的纸草沼泽或地峡的中央。因为的地名有争执,而且无法确定西乃山的位置,因而其后的旷野路径也无法确定,无从确定过海的地点。我们只要想象前面是水,后面是法老的军队,左右则是空着的草原。

这里提及以色列人‘以战斗的阵容’前进,乃是要强调他们不是一些散兵游勇之逃命。这里同样提及约瑟在记载的已用香料裹好的身体(用‘骸骨’并非含有他的身体已经腐朽之意 ),虽然他们离去匆促,但一切却是依着次序行。凡是神掌管之处,急速不会变成恐慌。

我们已经明白,对于灾祸不论有多少自然成分的解释,在整个故事中都有超自然的因素。这原则如今同样坚定地临到我们。云柱很可能是沙漠旋风的结果,但是从来没有像这个旋风那样。有些人认为火柱与火山活动有关,这是由故事中的一些因素所暗示的,但是它仍未能解释其如何活动。用‘神的使者’一词形容所有云柱与火柱乃是神亲自指引之意。

突然‘转回’必然使法老以为百姓迷了路,‘在那地中绕迷了,旷野把他们困住了’(新国际本 )。或许有人问,为甚么神在埃及人的路上放上这样的试诱。祂可以引领以色列人经过红海而不必惊扰埃及人。这里我们接触到‘自然’与‘自然宗教’的显著弱点。它虽然不否认神或神性的能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它假定祂允许祂所作的必须‘正义’的原则去在人们当中夸胜。埃及人应了解,耶威不祇是沙漠的神,而是人类命运的支配者。

不论人如何勇敢强壮,职业军队都具备一些可怕的武器在未经训练的人心中造成恐惧。在当时的埃及人,这便是他们的战车武装。马匹不是用来骑(故事中的骑师乃是战车夫 ),而是用于拉战车;战车上有驾驶的战士,他们通常还带弓箭。步兵虽然训练有素,但其主要任务乃是在战车遇上困难时保卫它们。

过苇海

以色列人的恐惧是我们所易于了解的。他们活像许多‘自由士’,突然面对千军万马时的情形。他们转向摩西去,也不足为奇;在他们看来他是整个计划的发起者,掌握者,和组织者。他当然应当对情况有预见!

而且,从经验上我们知道,不论我们曾经体验多少神的大能与对我们的眷顾,一场完全新经历给我们不免有不安的感觉:‘神真的能对付这局面吗?’

与百姓不一样,摩西觉察这场面是神允许的,因此他用满有安慰与信心的话:‘不要惧怕……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来回应百姓的恐惧;但是尽管如此,他内心却在战栗,所以神问他为甚么哀求。他把以色列人带到那里,摆在前面的路祇有前进。摩西与以色列人都必须知道,正如海水所象征的,神是混沌的控制者,也同样是自然界的控制者。传道人和宗教教师常遇见的一个试探,就是虽有圣经中的强有力的话语作保证,可是暗地里却在担心这些保证到底怎样兑现。

关于摩西伸杖与接着的神迹有甚么直接关连,这里并没有暗示。但是这里暗示以色列人以下的事并非单纯的自然现象。以色列人过了以后水又复合,也是一样,并不是纯自然现象。分水的解释是由于强力的东风。不过,或许更有另外的助因。圣经中其他论到出埃及的地方全是诗体的,例如,都暗示地震的颤动。果然如此的话,河床可能暂时被风卷起了浮出又沉下,只让以色列人安全过去。这便可以解释很迅速地复流和使战车淹没。

有许多人不信这个故事,其中一个原因,乃是他们在主日学看到的图画显示出一幅水墙立在以色列人的两边,活像被玻璃支着一样。这观念是根据的诗来的。的散文式记载,不过是说埃及人因为水的缘故无法接近他们。因为这一切都在月圆以后几天的月光之下发生的,埃及人的恐惧与混乱会更大。未提及法老亲自与他的车辆同行,也未提及他的死或暗示与他的死有关的事实;没有证据证明法老在那时被淹死。他或者被告知或者已决定,穷追逃亡者会损害他的尊严。

那一天的事情用一句简单的话总括:‘当日耶和华就这样拯救以色列人’。犹太人为表示他们了解这事实,便从哈加达(译者注:Haggada或Haggadah、是犹太人关于历史的遗传、为旧约的一种解释、其文字乃诗歌与寓言体、与犹太关于律法的遗传不同、也就是犹太家长在逾越节中所讲述出埃及的故事 ),唯一例外地略去了摩西的名字。

基督徒平生也能一两次,发现自己处在像以色列人的景况之中。当他知道唯有神是使他脱离那情境时,他便会发现神的命令是向前进。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出埃及记第十四章

B渡过芦海

.渡海的地点

2.海边。这故事原来的讲述者和听众都很清楚“芦海”在什么地方:这些地名已经清楚显示其正确位置。有些地名我们不知道在哪儿(如:比哈希录,这个纯正埃及语的名称是“盐泽区”的意思),有些则含糊不清(我们知道好几处地方都叫做密夺,“守望台”之意)。巴力洗分,“北方的巴力”显然是个迦南神o的庙宇,证实了迦南宗教对埃及的影响。转回,应该是逆转方向的意思,可能表示以色列人不直接东行,反而突然转南。不管怎样,埃及人的解释却是以色列人找不到直通迦南的路径。

3.绕迷,“混乱”或“迷途”(参帖。以色列似乎误入穷巷,前面有海或盐泽拦路,左右则被沙漠包围。

5.逃跑,译作“甩掉了他”更佳。法老较早时容许以色列离开和本节并没有抵触,法老只是到如今才恍然大悟自己核准了什么。对于完全倚赖某一阶层或团体担任劳工的制度来说,失去这些劳工便会陷于瘫痪。

6.预备他的车辆。并不限于法老的座车,大概是他“战车部队”的集合名词,下节进一步解释。

7.六百辆特选的车,这数目埃及当然办得到,而且绰绰有余。然而若果觉得追赶一群奴隶,六百辆车未免劳师动众,我们便可将之视为象征,,的“六十万”以色列人相对。另一个解释是,“六百”可能代表一个“支队”;一营军队似乎通常有六百人。所有的车,部分英译本作“一切其他的车”,但希伯来原文并无“其他”两字。本节要照的读法理解(如“人所共知”等概括性语句),不能严格地从希伯来心态所无的数学眼光看。圣经明言埃及在芦海丧失了一个支队的战车,但这并不表示埃及所有军队全部覆没。车兵长,依照字源学,这字是“第三个人”的意思,所指的可能是战车的长官。有关这个隐晦字眼的讨论,请参看戴维斯的作品。“武士”一字虽然古老,却是适切的翻译。按我们所知,只有赫人打仗之时,才有使用三人战车的习惯。

9.马兵,或许是诗人对“战车”的代用语。因为战车是埃及早期的武器,要到很久以后,埃及人才在战争中使用骑兵。然而这次的行动与其说是战争,不如算是维持治安,因此骑兵可能负责搜索沙漠,在战车纵队前面进行侦察的工作。后世埃及的骑兵和战车,都是举世知名的

.以色列恐惧的呼声

10.以色列可能真有向神哀求拯救,但他们接下来的行动(和日后在草原经常的作为没什么分别;等),却是埋怨摩西。这种做法错而又错,却是人之常情;在以色列人身上,我们一再看见自己。

11.没有坟地。反观埃及人对陵墓异常注重,这话实在是很大的讽刺〔彼特拉(Petra)的拿巴提人(Nabataeans)和义大利的伊特鲁里亚人(Etruscans)对此也是过分着迷,可供参考〕。鉴于当时情势紧张,以色列人可能也不是故意语出讥讽。

12.我们……岂没有对你说过?以色列人在埃及究竟有没有对摩西说过这句话,并不值得辩论。他们没有心情咬文嚼字,这句话实在反映了中他们的态度。在希伯来语中,“说”很多时候有“想”的意思(“心里说”)。

13.救恩,在本节只含救命或战胜的意思(。“救恩”的属灵意义随旧约启示而渐进,其属物质的意义逐步消减。然而二者对希伯来人却没有鲜明的分别。

16.分开。严格来说,是“劈开”或“在中间制造一个狭谷”的意思。本节和21、22节并没有冲突,但我们也不该过分穿凿,因为两个隐喻形容的是同一件事实。

18.在法老……〔身〕上得荣耀。击败法老的军队,便能得到荣耀。圣经并没有说法老在这场“边界冲突”中身亡(埃及人无疑会视这次全军溺毙为“边界冲突”)。因此,若有人试图在历史寻找木乃伊没得适当保全的法老,从而断定出埃及的日期,只会白费工夫。然而对以色列来说,这场战役是神集救恩、救赎、审判的大成,其重要性怎么说都不算高估,于我们来说,也应当是这样。

19.神的使者。本节称呼神不是用以色列独有的“耶和华”,而是较为概括的“神”,所以我们或当视之为神“一般性”的使者,即云柱、火柱,这解释和下半节符合。至于“使者”的另一个用法,请参看,该节几乎将这使者当为神的“私人代表”。

20.一边发光(和合本),希伯来原文作“它照亮夜晚”,但这结构奇怪得大部分现代解经家,都照希腊文译本译作“黑夜过去”(RSV)。详细讨论请参看挪士。本节大意再清楚也没有了:以色列现时需要的不是带领,而是保护,神就给予他们这个保护。海厄特的做法可能也没错;他将上一句也加以修正,译作“云彩转暗,他们渡过一夜”(和合本作:“在埃及营和以色列营中间有云柱,一边黑暗,一边发光,终夜两下不得相近”)。

.渡过红海

21.摩西伸杖。这话和下句说神使用大东风的记载,对红海变干原因的描写并没有矛盾之处。摩西必须伸手,来证明这次“退潮”并非偶然,而是神施展大能拯救祂子民的作为。我们在此可能再次看见造物主掌管的奇妙,祂创造且托住自然世界,藉风浪来成就祂的旨意。东风。神在蝗灾以及将来在约拿的故事中,也是使用同样的“自然力量”。埃及和迦南的东风都来自沙漠。受神控制的风、火,经常出现在圣经里,以诗的笔调表达,几乎被视作神的使者

22.干地。此地若是底部柔软、长满芦苇,和海湾相连(作为海湾的延伸)的盐泽,退潮和大风应该可以使湖床暂时干涸,武装轻便的军队可以迅速走过。水……作了墙垣,是个喻象,和描述神使他们在以色列“有墙垣”一样(原文是同一个字),两者都不该照字面解释。这个诗意的描写,解释了为什么埃及战车不能从侧翼攻击以色列,而要跟在他们后面在同一处地方渡海。

24.晨更。凌晨两点到日出(约上午六时)间共有三更,晨更是最后一更;也有提及。日出之前天色最黑,人的警觉性最是低落,发动突击惯常都在此刻。使……混乱,译作“制造迷惑或恐慌”更佳。神用的是什么方法,圣经并没有说明。暗示雷暴,若然,这便能解释圣经为何形容耶和华从云中俯视埃及军兵。

25.脱落,希伯来原文的“取下”颇为艰涩,部分译本作“堵塞”。下半节清楚显示以色列人武装轻便,可以轻易走过的沙土泥泞,却让埃及的重型战车胶着不能移动。这也可能是24节描述之“混乱”的始因。然而马匹受惊前冲,轮轴迅速折断是必然的事。轮轴折断,车轮便会脱落,所以希伯来文的说法(和合本译法),可能也没有错。

27.仍旧复原,参照其他闪族语言(在这些语言中,此字是指“不会干涸的河流”),便能证明这译法比 AV 的“力量恢复”正确。本节强调此乃特殊情形:渡海之处平日并非干涸,而是经常浸在水底。推翻,英文 RSV 作“击溃”,旁注中之“抖掉”是直译,而“推翻”则是意译(这也是和合本的译法;又。后世希伯来解经家认为这动词遥指,建筑巴别塔的人被神“推翻”的情景。因为巴别(即巴比伦)的别名示拿( s%in`a{r ),字根与此动词( n-`r )相仿。法老被神“推翻”不但间接和巴别塔相连,更和洪水的史迹有关。神在挪亚时也是以水作为审判的工具。

30.死尸都在海边,这是目击者的生动记述。淹死的埃及军兵代表他们昔日为奴的生涯,如今一去不返。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些尸体是个实际的记号,以色列的得救和新生,从此获得保证。基督徒视水礼为死而后生的象征,可能也是源自这个观念。这个芦海的神迹所以成为旧约最主要的救恩表征,无疑就是始于本节这种木已成舟的态势。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全段的形式仍然是先由神晓谕摩西,然后由摩西吩咐百姓,百姓便照?行。

──《中文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也许在以倘为埃及边防军所阻,折回向北行。比哈希录的确切地点不详,说其地在巴力洗分以东。密夺的意思是“瞭望台”,圣经中有若干个叫密夺的城市,都在今埃及境内,但是否为同一城,无法证明。其地或在疏割以北。巴力洗分的意思是“北山之主”,一说其地在兰塞东边约30公里的曼萨拉湖(Lake Menzaleh )附近。以色列人所过的红海可能就是曼萨拉湖。

──《启导本圣经脚注》

转向红海之路: 突然改变路线,把以色列百姓引向红海,神的计划实在是太奇妙。这是为了:①引诱法老的军队继续追赶以色列百姓;②在毫无希望的紧迫时刻,用分开红海的神迹给百姓增加信心,籍着审判法老要让列邦看到神的权能。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比哈希录】

历史中再没有关于比哈希录的记载,但很多学者都相信它名字是「开掘之口」的意思,所指的可能是运河工程。已知的是南北运河是在这个时代(薛提一世〔Seti I〕 )开建,并且途经西勒以西只有几哩之遥的坎塔拉(Qantara )附近地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神的计划与法老的计划相对:神先向摩西宣告祂的计划 (1-4 ) : 祂有意将以色列人的路程改变,好使法老认为他们在旷野中迷了路;故此,当埃及军队前来追赶时,便会全军倾覆,而神则得着一切荣耀。另一方面,法老也作出他的安排;他后悔让以色列人离去,决定用最优秀的军队追赶。

──《串珠圣经注释》

这段经文的来源很复杂,但却表明了以色列古代各传统都有法老率战车马兵追赶以色列人的事实。这事实是先由神晓谕摩西,要他吩咐百姓从往旷野去的路上转回,往海边去安营,藉使法老误以为以色列人在旷野迷路团转,认为在他们人困身乏的时候是有机可乘的。神却要藉使法老率兵来追,并要令他全军覆没以显出神的荣耀,且使埃及人确实知道神为神为主。正当这时有人向法老飞报以色列人逃跑的情报,法老和臣仆就认为机不可失,赶快特选车辆马兵,另派许多战车助阵,浩荡出发而希望将这些国奴追回来做苦工。于是,他们便在以色列人安营的地方追上了。

──《中文圣经注释》

神带领以色列人经过芦苇海走在干地上,并毁灭一切追赶他们的埃及军队。

──《串珠圣经注释》

】「“你吩咐以色列人转回,安营在比哈希录前,密夺和海的中间,对着巴力洗分,靠近海边安营。」

“转回”——就是从以倘转回,向右到红海的西岸,这样,以色列人虽然冒了大险(10注 ),神却也得了教训他们刑罚法老的好机会。“密夺”——就是瞭望楼的意思,埃及人在他们国境的东界,建筑一道边墙,特为保护本国,密夺就是这边墙上的一座保障。“海”——就是红海。“对着巴利洗分……”——此地大概在红海的东岸。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比哈希录」与「密夺」(「守望塔」之意 ):实际位置不详,可能是在疏割北面。

「巴力洗分」(意为「北方之主」 )位于孟色拉湖南端附近,也在疏割之北。

「以色列人转回」:是指他们没有从疏割及以倘继续顺序向东行,反而转向北面,靠近红海边安营,难怪法老以为他们走迷了。

──《串珠圣经注释》

比哈希录在原文有苇塘或草场的含义,但可能是埃及文 Pr-H]th]r(女神 Hathor 的殿 )而错读成希伯来文的 Pi-hairoth。但在七十士译本,这里和第9节都是 epaulis(搭帐棚或无墙城 )。其确实地点已无法考证。

密夺原文的意义是「守望塔」或「防堡」。确实地点亦无可考证,因为这名字不是从埃及文而来的。

巴力洗分原文是「北方的主」或「洗分的巴力」。主前六世纪的一份蒲草纸的信上有这么一句:「洗分的巴力和一切在他分赫斯(Taphanhes )的神」。这表明巴力洗分是在他分赫斯。古代的他分赫斯就是现代埃及北部偏东的德夫内市(Tell Defneh )。

转回……靠近海边安营现在要百姓不向旷野去,乃是靠近海边去。这海是那个海?请参看本书绪论的「红海指的是哪个海」。

──《中文圣经注释》

转回: “后退”(turn back )或“转到一边”(turn aside )的意思。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海边。这故事原来的讲述者和听众都很清楚「芦海」在什么地方:这些地名已经清楚显示其正确位置。有些地名我们不知道在哪儿(如比哈希录 这个纯正埃及语的名称是「盐泽区」的意思 ),有些则含糊不清(我们知道好几处地方都叫做密夺 「守望台」之意 )。巴力洗分,「北方的巴力」显然是个迦南神祇的庙宇,证实了迦南宗教对埃及的影响。转回,应该是逆转方向的意思,可能表示以色列人不直接东行,反而突然转南。不管怎样,埃及人的解释却是以色列人找不到直通迦南的路径。

──《丁道尔圣经注释》

密夺】

密夺在希伯来语中是「塔」或「碉堡」的意思。它在埃及语中,是从闪族语中引入的字眼。好几处地方都有这名字,在这时期有一个在疏割附近。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巴力洗分】

巴力洗分就是的答比匿,学者将后者考证为达法纳遗址(Tell Dafana ),位于西勒西面二十哩左右。他们若是在此安营,最按近的湖泊就是巴拉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法老必说:‘以色列人在地中绕迷了,旷野把他们困住了。’」

“以色列人在地中绕迷了”——他们的举动也正似乎是这样。“旷野把他们困住了”——就是红海西边的旷野。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法老必说……这是让法老估计错误,以为以色列人在旷野中不认得路──绕迷了,困住了。在沙漠中不知方向,不但会走得团团转,且在粮尽水干的绝望中,很易使人气馁丧志和失去人性。

──《中文圣经注释》

旷野把他们困住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以色列人的前方有海阻挡,两边有山围困,后面则是大漠隔断的时候,法老误认为奴隶民族以色列人变成了群龙无首的乌合之卒,所以一定会追击他们。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绕迷,「混乱」或「迷途」。以色列似乎误入穷巷,前面有海或盐泽拦路,左右则被沙漠包围。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要使法老的心刚硬,他要追赶他们,我便在法老和他全军身上得荣耀;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于是以色列人这样行了。」

“使法老的心刚硬”:注。

──《启导本圣经脚注》

我要使法老的心刚硬请参看的注释。

他要追赶他们,我便在法老和他全军身上得荣耀,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法老领兵追赶,将会全军覆没,神便在他们身上显出得胜的荣耀,埃及人就因此得体验到神是真神,也真是主(参看17~18节 )。

──《中文圣经注释》

使法老的心刚硬: 任法老的心刚硬到底的意思。在法老和他全军身上得荣耀: 神不仅通过顺从的百姓得荣耀,有时也通过悖逆的大敌得荣耀。因为前者可以体现神的慈爱,后者则能体现神的公义。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有人告诉埃及王说:“百姓逃跑。”法老和他的臣仆就向百姓变心,说:“我们容以色列人去,不再服事我们,这做的是什么事呢?”」

“逃跑”——。“这做的是什么事呢”——叫埃及地面多处空虚荒芜,国家举行的大工完全罢休,商务闭塞,交易停止,故此,法老和他的臣仆后悔,以为让以色列人去,大为失计。“法老就预备……”——法老吩咐人预备。“带领军兵……”——当时的法老多亲自带领军兵上阵,乘两马的战车,用一仆御车。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有人告诉埃及王说,百姓逃跑以色列人出埃及可能是秘密逃走的。

法老和他的臣仆就向百姓变心,说……这是记述法老变心的原因,因他关切国奴的出去后,无人为他作苦工了。

──《中文圣经注释》

变心: 通过这个词我们感觉到,在神面前人类的自私和傲慢是多么可憎。法老和他的大臣们从灾难之中刚刚有一点喘息机会,便忘了神的震怒,又象以前一样顽固,再一次对抗神,象这种愚妄的人,应得的结局是灭亡。不再服侍我们: 瞬间失去60多万壮丁的劳动力,对埃及经济来说不能不是一件极大的损失。所以法老对这些劳动力的贪心成了追赶以色列的动机。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逃跑,译作「甩掉了他」更佳。法老较早时容许以色列离开和本节并没有抵触,法老只是到如今才恍然大悟自己核准了什么。对于完全倚赖某一阶层或团体担任劳工的制度来说,失去这些劳工便会陷于瘫痪。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埃及大军】

在这时期的战车单位每队有十至一百五十辆不等,六百已经是很大的集结数目,而这只是法老的单位。兰塞二世在加低斯之役与 * 赫人作战时,敌方号称有二千五百辆战车。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色列人面临近退两难的处境: 本文描写了以色列人所处的绝境,前面是红海,左右是死亡之漠和大山围困,后面又是可怕的法老军队在追击(5-9节 )。这时以色列百姓不仅没有依靠神,反而后悔出埃及(10-12节 )。在这里我们看到,以色列百姓是把在埃及的所有恩典忘得一乾二净,惧怕埃及人的战车,放弃自由和解放,选择屈服,真是硬着颈项的百姓(32:9)。因此,以色列在旷野漂泊的40多年历史是,神没有丢弃他的百姓,最终把他们领进应许之地迦南的历史。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法老就预备他的车辆,带领军兵同去,」

法老就预备他的车辆,带领军兵同去明显的,法老是亲自出马,并带领军兵,浩浩荡荡出发去追赶以色列人。

──《中文圣经注释》

法老就预备他的车辆: 这时候的法老是阿孟和蒂世(Amenhotep II-B.C.1448-1424 )。他统治的埃及第19王朝已经拥有了军兵和马队。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预备他的车辆。并不限于法老的座车,大概是他「战车部队」的集合名词,下节进一步解释。

──《丁道尔圣经注释》

前是深渊后有追兵,以色列人几乎面临绝境…… 】

众人被困在红海与山地之间,孤单无援,六百辆埃及战车已经逼近。每辆战车载有二人:一人驾驶,一人作战。战车是用木头制成,或者在轮外装有皮革,由马拉动,可以说是古代的装甲坦克。不过再厉害的武器都不是神的对手,祂将战车与军兵全部消灭。

──《灵修版圣经注释》

】「并带着六百辆特选的车和埃及所有的车,每辆都有车兵长。」

“特选的车……。每辆都有车兵长”——注意。“所有的车”——就是在埃及南边,在那六百辆特选的车以外所有的车,或者是几百辆。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古埃及战车通常傤二人,一人驾车,一为战士。“车兵长”原文有“第三人”意,可能象中东战车,可傤三人,一为驾车者,一为战士,另一为持盾的副手。三人中有一人为车长。

──《启导本圣经脚注》

「车兵长」:是一种官阶的名称,但这字在原文本作「第三人」,乃指在战车上除了驾驶者和战士外,第三个拿盾牌、协助保护战士的人。

──《串珠圣经注释》

并带?六百辆特选的车这是由法老亲自指挥的,所以是特选的。

和埃及所有的车,每辆都有车兵长除了由法老亲自指挥的车辆外,其他所有的车另有指挥的人。车兵长的原文含义是每三人有一首领。因为当时的马拉战车只乘载三位战士,若其中有一首领的,就可以独立作战,而这首领便是车兵长。

──《中文圣经注释》

六百辆特选的车: 犹大王罗波安第5年(B.C.926 ),埃及王示撒(Shishak )曾率领1000辆马队远征过耶路撒冷。所以这时候法老准备600辆战车并非一件难事。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六百辆特选的车,这数目埃及当然办得到,而且绰绰有余。然而若果觉得追赶一群奴隶,六百辆车未免劳师动众,我们便可将之视为象征,,的「六十万」以色列人相对。另一个解释是,「六百」可能代表一个「支队」;一营军队似乎通常有六百人。所有的车,部分英译本作「一切其他的车」,但希伯来原文并无「其他」两字。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使埃及王法老的心刚硬,他就追赶以色列人,因为以色列人是昂然无惧地出埃及。」

“昂然无惧”——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状态,不是像逃命的奴仆,乃是像神自由的百姓。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耶和华使法老的心刚硬请参看的注释。

因为以色列人是昂然无惧的出埃及这节话是表达法老的心刚硬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以色列人得蒙神护佑,傲然出境,使他心有不甘。

──《中文圣经注释》

】「埃及人追赶他们,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马兵,与军兵就在海边上,靠近比哈希录,对着巴力洗分,在他们安营的地方追上了。」

“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马兵与军兵就在海边上”——可见法老以这事为最要紧,法老的军队分为三种。(一 )步兵,(二 )马队,(三 )战车。【比方】后来的埃及王示撒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埃及人追赶他们这是连接5上的记述。

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马兵,与军兵……追上了这句话是接续8节的记述。请注意这里详列了法老带领来的兵种之杂和多。

──《中文圣经注释》

追赶……靠近: 据犹大的传承,以色列百姓过红海事件是在出埃及后的第6日,即亚笔月21日。因此,他们出埃及的第4日法老接到消息以色列人已逃跑(5节 ),而且困在了旷野里。这么说来2天的时间追击队就追上了以色列人。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马兵,或许是诗人对「战车」的代用语。因为战车是埃及早期的武器,要到很久以后,埃及人才在战争中使用骑兵。然而这次的行动与其说是战争,不如算是维持治安,因此骑兵可能负责搜索沙漠,在战车纵队前面进行侦察的工作。后世埃及的骑兵和战车,都是举世知名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的新危机──他们逐渐被埃及人追上了。这段刻画出以色列人的怨言及摩西的回答。

──《串珠圣经注释》

】「法老临近的时候,以色列人举目看见埃及人赶来,就甚惧怕,向耶和华哀求。」

“举目看见……,就甚惧怕”——埃及的军旅是训练有素的精兵(参7 ),以色列人未必有许多兵器,也没有打仗的经验。“向耶和华哀求”——以色列人真正是到了进退两难的死地。东边有海,南边和西边有旷野,北边有法老和他的车辆,神借着这些危险,要教训以色列人两件事:(一 )万物都在神的权下,(二 )神不但知道搭救敬虔的人脱离试探,也知道把不义的人留在刑罚之下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法老临近的时候这当然不是指法老一人的临近,乃是庞大的战车军兵的队伍(见第6-7节 )。这是尘头起处,漫天军兵以人喊马嘶的威势而来的情景。

以色列人举目看见埃及人赶来,就甚惧怕这整段经文(10~14节 )的特征字词之一,就是惧怕。在经过首次逾越节的整夜无眠,又经过劳累的跋涉之后,现在看见庞大的埃及军兵,以色列人认为甚么机会都没有了。因为他们所看见的,是环境、是现实。现实的环境是前有大海,后有追兵。

向耶和华哀求经文没有录出他们哀求的话是甚么。大概是正如中国人所说的「呼天抢地」而已,并不是镇定地依靠主作信心的祷告。

──《中文圣经注释》

就甚惧怕: 从客观上以色列人当然有惧怕的原因:①以色列百姓尽管数量很多,但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②不仅没有战术,而且连武器都没有;③长时间在埃及为奴,当曾是自己的统治者的埃及人身穿盔甲,拿着长矛踏着尘雾冲向自己的时候惊慌是自然的。这时以色列百姓应该紧靠在耶和华权能的大能手里。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以色列可能真有向神哀求拯救,但他们接下来的行动(和日后在草原经常的作为没什么分别,却是埋怨摩西。这种做法错而又错,却是人之常情;在以色列人身上,我们一再看见自己。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段经文,描写回转在海边安营的以色列人,在看到庞大的埃及军兵追赶上来的时候,虽然经历过神对埃及人所施行的十灾,仍然没有信心靠赖神,而向摩西埋怨,并指责摩西不听他们之劝而把他们带出埃及来,在这旷野送死。他们甚至说:服事埃及人,总比死在旷野为好。可是,有信心的摩西却叫百姓静默,不要作声,只管静观神所要施行的大能作为,因为他们所看见的埃及人,必永远不再看见了。

──《中文圣经注释》

】「他们对摩西说:“难道在埃及没有坟地,你把我们带来死在旷野吗?

你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呢?」

“难道在埃及没有坟地”——这是讥刺摩西的话,在埃及坟地本来很多,以色列人有三样不善:(一 )没有信心;(二 )不知谢恩;(三 )缺少胆量。“你”——以色列人把神全然忘了。率领神的百姓,不是容易的事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难道在埃及没有坟地,你把我们带来死在旷野么这是出离埃及后,以色列人的首宗埋怨事件。这怨言,在旷野的传统中是屡见的。这些怨言,有时是出自他们中间的闲杂人,有时却是全会众,有时也是个别的人。主要的埋怨,是在遇仇敌、缺饮食、道路难行和对领导人的不满等。他们埋怨的对象是摩西,或摩西、亚伦,甚至也埋怨神。但一切的埋怨,都来自对神的缺乏信靠和太过看重环境和自身肉体的需要。

因为对神的信赖不足,当年出埃及后遇到埃及追兵时,以色列人认定埃及人必将报那十灾之仇,将他们全部在旷野中屠杀净尽了。

──《中文圣经注释》

难道在埃及没有坟地: 当时埃及的外围地区称作死人之城,这里有很多坟墓。 为什么……领出来呢: 从本节开始,当以色列面临困境的时候,就开始埋怨神和对救赎表示不信。神说这些百姓试探自己十次。这里的十次不单是数字上的十次,而是作为完全数意味着,从性质和数量上已经不计其数地悖逆了自己的意思。在这里我们再次深深感觉到,以色列百姓越过约旦河能够进入迦南地,完全是由于神对悖逆民族的怜悯和恩典。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没有坟地。反观埃及人对陵墓异常注重,这话实在是很大的讽刺〔彼特拉(Petra )的拿巴提人(Nabataeans )和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人(Etruscans )对此也是过分着迷,可供参考〕。鉴于当时情势紧张,以色列人可能也不是故意语出讥讽。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在旷野流亡四十年,不断发怨言。他们不明白自由须靠奋斗得来,把眼前旷野艰苦和埃及为奴的生活比较,反觉不如死在埃及。摩西领如此顽梗的百姓数十年,反映神的大爱与忍耐,和摩西的卓越领袖才能及无比坚忍。

──《启导本圣经脚注》

百姓发觉法老行动的威胁性,在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情形下,他们攻击自己的领袖。最叫人惊讶的就是百姓发怨言所用的字汇,竟与埃及人知道以色列人逃跑时所说的话(5下 ) 极为相似;两种人都作同一反应,皆因未能体会神的计划。

──《串珠圣经注释》

】「我们在埃及岂没有对你说过,不要搅扰我们,容我们服事埃及人吗?因为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旷野还好。”」

“岂没有对你说过……”——这话十分不公,以色列人一两次虽失了盼望,他们究竟认可摩西所行的,也以他为自己的代表。“死在旷野”——到如今许多的信徒也照样疑惑神,以为神要丢弃他们。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我们在埃及岂没有对你说过,不要搅扰我们,容我们服事埃及人么在整部出埃及记中,我们没有查到有关这句话的记载。大概在,当以色列人的官长因受督工的鞭打,法老又不允俯听他们的请求以后,指责摩西亚伦时,曾对摩西说过这样的话。若然,则这里领导向摩西作埋怨的,可能就是这些官长了。

因为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旷野还好这刚好与「不自由毋宁死」的说法相反。是的,没有信心,没有志气,贪生怕死的人,都会有这种思想和言行。但每个人每天都会遭遇到同样的试探,因为每一个自由意志的决定,都要面对这样的问题──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而无类别上的不同。

──《中文圣经注释》

服事……比死在旷野还好: 在这里充分体现了以色列百姓忘却神的大恩和权能,比起自由更追求一时安逸的奴隶的本性。在撒但的统治下人正是这样。从这种意义上,神的救赎事工是主权性的,恩典是不可抗拒的。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我们……岂没有对你说过?以色列人在埃及究竟有没有对摩西说过这句话,并不值得辩论。他们没有心情咬文嚼字,这句话实在反映了中他们的态度。在希伯来语中,「说」很多时候有「想」的意思

──《丁道尔圣经注释》

】「摩西对百姓说:“不要惧怕,只管站住!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因为,你们今天所看见的埃及人必永远不再看见了。」

“不要惧怕”——摩西大概不知道耶和华要怎样救以色列人,还是吩咐他们行两件要事:(一 )只管站住(直到听见主的声音 知道主的旨意 );(二 )只管静默(13 ),(等候主的命令 )(14 )。有时信徒得力,在乎平静安稳。【比方】。“……永远不再看见了”——不再看见他们为活人。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不要惧怕,只管站住,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这句话给我们看到有信心的领袖的素质。有信心的领袖只仰望神,并不看环境的恶劣;有信心的领袖能任劳任怨──不去对付埋怨他的人,而去解决那些人所埋怨的问题;有信心的领袖不但自己镇定,也能安慰在惊惧中的人。站住的原文,并不是普通所说的企立,有站稳岗位,守住立场,坚定位置等含义。因此,只管站住的原意,就不单指身体姿态的问题,也是指内心境界和心灵状态的问题,正如惧怕是不单指身体的发抖,乃是内心的恐惧和信心的不足一样。

这里的另一特征,是神的作为,并不须人的合作;祂是战神,祂施行圣战以拯救其子民,完全出于祂圣善的鸿恩,人只有旁观而无参与的份儿。

你们今天所看见的埃及人,必永远不再看见了旁观了神的作为以后,以色列人所看见而令他们惧怕的因素,就必永远不再看见了。原文的惧怕和看见这两词,字母极为相近,而惧怕又可译为「敬畏」。因此,像摩西一样,有敬畏主的信心站稳立场的人,虽然看见环境的险恶──前无去路,后有追兵,仍然安慰在惧怕中的人,指导他们也站定岗位来观看神将要施行的大能作为──救恩。

──《中文圣经注释》

救恩,在本节只含救命或战胜的意思。「救恩」的属灵意义随旧约启示而渐进,其属物质的意义逐步消减。然而二者对希伯来人却没有鲜明的分别。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为拯救祂在子民而战。以色列人虽有武器,也有作战的编配,但胜利靠耶和华。我们遇到人力无法克服的危难,最要紧的事“静默”,等候神施行救恩。

──《启导本圣经脚注》

摩西鼓励百姓信赖神的计划。

他所说的正是针对百姓的反应:

「不要惧怕」──他们实在惧怕;「看」神将要施行的拯救──他们只看见埃及人的迫近;百姓曾向神哀求,现在他们要静默;他们不必逃避,因神会为他们争战。

──《串珠圣经注释》

今天……施行的救恩: 不要看那些飞驰挺进的埃及军队或汹涌的红海,而要经历从天而降的神的大能。所以说基督教绝不是祭拜死神的虚伪的无能的宗教,而是在圣徒具体的生活中,坚信神和救恩的宗教。你们只管静默,不要作声: 表现了神主权性的施行救恩的事工。当人尽了全力之后,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坚信神的帮助。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救恩,在本节只含救命或战胜的意思。「救恩」的属灵意义随旧约启示而渐进,其属物质的意义逐步消减。然而二者对希伯来人却没有鲜明的分别。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你们只管静默,不要作声。”」

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当年的以色列人,对这句话还没有深切的体验,虽然他们已经历过神对埃及人所施行的十灾。后来的以色列人,尤其是大?,却深明此奥秘,所以他能在人优我劣之下,仍然轻易的胜过巨人歌利亚

你们只管静默,不要作声在惊惧中的人,多数会大叫大喊,或是骤然的昏倒。对神救恩有信心而靠赖的人,最要紧的就是谨记这里的劝告:只管静默,不要作声

──《中文圣经注释》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为什么向我哀求呢?你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走。」

“你为什么向我哀求呢”——摩西大概暗暗地呼吁了主,圣经没有提到这事,可见圣书上所记的最简便。“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走”————神所吩咐我们的,无论如何难,祂必要使我们能行出来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你为甚么向我哀求呢前段给我们看到的,是摩西在众人面前满具信心的态度。他安慰人不用惧怕,叫他们只管静默,不要作声。这里却给我们看到他在神面前的软弱,他在哀求。摩西也是人,他自己没有办法解决这天大的难题,惟有向神哀求,这哀求,就是他信心的祷告。

你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走前面是甚么?大海!神要摩西吩咐以色列人向海走。这不是理性的,也不是理性可以理解的。信心就是如此,是信那不能凭理性可解释的神。然而,也惟有信靠顺服那不能凭理性可了解的吩咐,才能得?出人意外的救恩。

──《中文圣经注释》

你为什么向我哀求呢: 不要只顾着哀求,赶快凭信心去行的意思。 你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行: 红海还没有分开,而这时命令大家往前行,这对摩西来说实在需要一种非常大的信心和勇气。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问:神何故领以色列人走红海的道路?】

答:这是信心的锻炼。因为当埃及追兵将赶上的当儿,以色列人真处在进退两难的景地。「在人绝望的时候,就看见了神的荣耀和大能」。神好像斥责摩西说:「你为什么向我哀求呢?」神的吩咐是:「你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走」。哦!这是何等的吩咐!在人绝境的时候,神吩咐说:「往前走」,这是何等 的安慰和力量!神这样的吩咐,是证明人没有办法的事,神仍有办法!「在神没有难成的事」!请再注意,神的吩咐是,「往前走」。神从来没有吩咐说,「往后退」。神为信徒预备的是「护心镜」,没有「护背镜。」我们如果有信德的盾牌和圣灵的实剑,我们就可以勇往直前的进行!愿我们信徒记得,神所引导的路是奇妙的,也是人所测度不到的。

── 赵世光《圣经宝藏》

本段经文来源复杂,意义却极为明显,是在指出神不但垂听摩西的哀求,更是要以色列人也以信心向海往前走。埃及追兵虽赶到,神却使云柱转到以色列人后边,把埃及人阻隔?,使他们不能追近以色列人。然后,摩西向海伸杖,海水分开,百姓在惊惧与神奇中,走干地出离了埃及地。

──《中文圣经注释》

】神向以色列人施行救恩,并倾覆埃及军:作者的描述中,法老的计划不再与神的行动互相对立,而是变成神计划的一部分。

】「你举手向海伸杖,把水分开。以色列人要下海中走干地。」

“……海中走干地”——(22、29 )。【题目】选民与信徒之比例:(一 )选民于埃及为人做奴,我们在罪中也是奴仆;(二 )选民靠神大能得救,我们赖救主鸿恩被赎;(三 )选民因羊血得免大灾,我们依主血永享平康,约壹29,;(四 )选民过红海蒙主援拯,我们遇患难靠主救护;(五 )选民有云柱常作向导,我们靠圣灵凡事作主;(六 )选民以吗哪养身得生,我们用天粮养灵有力;(七 )选民因违命屡招灾祸,我们常顺主才能亨通;(八 )选民终进入迦南美地,我们必享受天堂永福,启二十一、二十二章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你举手向海伸杖,把水分开这是记述海水分开的原因,乃神藉摩西伸杖的神奇威力。

以色列人要下海走干地我们当注目的,乃是神应许让以色列人在海中走干地。这里的海所指的是那里,则请参看本书绪论中的「红海指的是那个\b 海」。

──《中文圣经注释》

杖: 这根杖曾经变成蛇(7:15),而且在埃及曾行过许多神迹(4:17),是神特别赐予摩西的杖。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分开」严格来说,是「劈开」或「在中间制造一个狭谷」的意思。本节和21、22节并没有冲突,但我们也不该过分穿凿,因为两个隐喻形容的是同一件事实。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色列民过红海的神迹果真是实么?】

答:在当时是神藉摩西举手向海伸杖,行出大能奇妙的神迹来。神即用大东风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开,左右作了墙垣,海就成了干地,让以色列人安然渡过,出死入生,得蒙拯救。瞬间又使海水复合,把埃及追兵淹没,尽遭灭顶,无一生还。当苏黎士运河开辟时,会疏浚运河北部,在红海底掘出大铁轮。经考古学家考证,铁轮在海中腐蚀情形,以及轮上字迹,均与摩西时代之法老年号正相符合。此足证明这件神迹之发生,果真是实,令人深信无疑。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我要使埃及人的心刚硬,他们就跟着下去。我要在法老和他的全军、车辆、马兵上得荣耀。」

“使埃及人的心刚硬”——不单法老的心刚硬,埃及众人也硬了自己的心。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使埃及人的心刚硬请参看的注释。

我要在法老……马兵上得荣耀请参看本章4节的注释。

──《中文圣经注释》

扩充第4节之意思。

──《串珠圣经注释》

通过对埃及军队施行公义的审判,以色列人用赞美荣耀了神。其赞美称为摩西之歌(15:1-19)和米利暗之歌(15:21)。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我在法老和他的车辆、马兵上得荣耀的时候,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了。”」

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请参看的注释。

──《中文圣经注释》

在法老……〔身〕上得荣耀。击败法老的军队,便能得到荣耀。圣经并没有说法老在这场「边界冲突」中身亡(埃及人无疑会视这次全军溺毙为「边界冲突」 )。因此,若有人试图在历史寻找木乃伊没得适当保全的法老,从而断定出埃及的日期,只会白费工夫。然而对以色列来说,这场战役是神集救恩、救赎、审判的大成,其重要性怎么说都不算高估,于我们来说,也应当是这样。

──《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以色列营前行走神的使者,转到他们后边去;云柱也从他们前边转到他们后边立住。」

“在以色列营前行走神的使者……”——就是耶和华。“云柱也……”——这三个字显明云往和神的使者有分别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神的使者这词语是描写护?以色列人的话。护?以色列人的神的使者,本来是作前导的,现在就转到后边去,阻截埃及追兵对以色列人施行击杀的恶行。

云柱也从他们前边转到他们后边立住这是对护?以色列人的记述。其作用是掩护以色列人。原来叙述与以色列人同在和作为领导的,是日间云柱,夜间火柱的。这里却完全不提火柱,因其目的是使埃及人完全看不见前路,只能蒙目般的尽力追赶。

──《中文圣经注释》

神的使者: 旧约中的这种表达不是指天使,而是指道成肉身之前的基督。所以神的使者,即神转到后边去的时候,他的象征之物云柱也转到后边。无所不在的神,在旧约时代用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临在。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神的使者。本节称呼神不是用以色列独有的「耶和华」,而是较为概括的「神」,所以我们或当视之为神「一般性」的使者,即云柱、火柱,这解释和下半节符合。至于「使者」的另一个用法,请参看,该节几乎将这使者当为神的「私人代表」。

──《丁道尔圣经注释》

被云遮蔽】

* 赫人君王穆尔希利(Murshili )年表记载风暴之神用云来遮蔽他们,不被敌军发现。按照荷马史诗《埃利奥特》,特洛伊王普莱姆(Priam )等人,亦作过同样的宣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埃及营和以色列营中间有云柱,一边黑暗,一边发光,终夜两下不得相近。」

“在……中间有云柱”——这云柱在以色列人这一边发光,在埃及那一边却是黑暗,因为神要一面分别一面保护祂百姓的缘故。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叙述此事时说:“你们列祖哀求耶和华,祂就使你们和埃及人中间黑暗了”。意思是说白天引路的云柱一边变黑,火柱也不出现,黑暗临到埃及人与以色列人中间,前者不能进攻,后者可以趁夜过红海。

──《启导本圣经脚注》

那本来在以色列人前面的云柱,现在转过来殿后,渐渐转暗,以致埃及人陷入极大的黑暗中,不能看见或接近以色列人。

──《串珠圣经注释》

终夜两下不得相近我们所看到的,是不管神在使用其使者,抑或神使用了云柱,均令以色列营和埃及营中间有一道拦阻的力量:以色列人那边有火柱,所以夜间仍发光可见前路;埃及人那边却受云柱遮掩而黑暗,因此他们追不上以色列人。

──《中文圣经注释》

一边……一边: 这里云柱具有双重性(13:21-22),体现了神的大能。即一边是象征审判的黑暗,另一边是象征救恩的光明。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一边发光(和合本 ),希伯来原文作「它照亮夜晚」,但这结构奇怪得大部分现代解经家,都照希腊文译本译作「黑夜过去」(RSV )。详细讨论请参看挪士。本节大意再清楚也没有了:以色列现时需要的不是带领,而是保护,神就给予他们这个保护。海厄特的做法可能也没错;他将上一句也加以修正,译作「云彩转暗,他们渡过一夜」(和合本作「在埃及营和以色列营中间有云柱 一边黑暗 一边发光 终夜两下不得相近」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摩西向海伸杖,耶和华便用大东风,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开,海就成了干地。」

“摩西向海伸杖”——照着神所吩咐的,“用大东风,使海水一夜退去”——(13 ),大概是东南风,古时候的希伯来人,只用东西南北四面定方向,没有东南,西北等中间的名词。“海就成了干地”——注意。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施行奇事的神在祂所定的时间,大自然依祂的吩咐,强烈东风吹来,大海变为干地。

指出此处的“海”为红海,原文( )可直译为“芦苇海”。本节只说“海”( )指湖、海(例如地中海 )或河(例如尼罗河 ),也可指水域。但圣经中记述以色列人过海一事多用“红海”。古代“红海”包括印度洋、波斯湾等水域,今天则指横亘于阿拉伯与非洲之间的广阔水域,南起亚丁湾,北达苏彝士湾。以色列人所过的海当非今天的红海。

以色列人过海的确切位置迄无定论。“芦苇海”可以是阿卡巴湾,也可以是苏彝士湾。但这些湾都是海水,不生芦苇。考古发现的埃及文蒲草古卷,指出巴力洗分位于兰塞城东三十公里处,附近有湖名叫“芦苇海”,此湖当为今天的曼萨拉湖(Lake Menzaleh )。说以色列人在巴力洗分安营,当夜过海。此湖极可能为他们所过的“红海”。

这种来自沙漠的风既烈且热,力足把湖中或海湾里的水堆起成垒;吹干海床。风一消失或改变方向,海水复来,淹尽埃及追兵。保罗以此神迹为救恩预表

──《启导本圣经脚注》

「大东风」:是从沙漠吹来又干又热的风,可以使海边之水成为干地。当摩西举杖时,神以准确的时间控制大自然,使海变成干地。

──《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伸杖。这话和下句说神使用大东风的记载,对红海变干原因的描写并没有矛盾之处。摩西必须伸手,来证明这次「退潮」并非偶然,而是神施展大能拯救祂子民的作为。我们在此可能再次看见造物主掌管的奇妙,祂创造且托住自然世界,藉风浪来成就祂的旨意。东风。神在蝗灾以及将来在约拿的故事中,也是使用同样的「自然力量」。埃及和迦南的东风都来自沙漠。受神控制的风、火,经常出现在圣经里,以诗的笔调表达,几乎被视作神的使者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曾走干地过芦苇海,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他们能将这种信仰,由口传和用文字表白出来。

──《中文圣经注释》

伸杖: 指持有象征神的同行和能力的杖(4:17)的那只手。 海就成了干地: 为了让众多男女老少和牲畜安全地渡过,海底应该露出干地。从埃及的军兵也进入了红海的事情中可以证实这一事实。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用大东风使海水退去】

海水要是浅得可以因东风或潮汐变干,就不足以淹死埃及兵团,或立为水墙。因此要用自然现象来解释圣经记载的史实,是十分艰难的。这风不同于第九灾所述的喀新风(欧陆称为西罗科风〔sirocco〕 )。后者是强烈低气压系统在北非集结所造成的现象,通常与逆温(thermal inversion )同时发生。本节所指的东风是由美索不达米亚的高气压所驱动,并且──与围绕低气压系统的旋转的龙卷风相反──有气压剧升的特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色列人下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

{命题18}两百万左右的以色列人何以竟能在短时间内通过红海?

〔难题〕根据通过红海的记载,这么多的以色列人要在 24小时之内通过神为他们安排的途径——红海。然而,根据的人口调査,以色列人大约有两百万人左右。如果是这么多人何以能在短时间内通过红海?

【解答】

首先要知道的是,虽然经文所记载的事实,可能让我们认为以色列人以短暂的时间通过红海。这种结论不一定如此。经文提到「耶和华便用大东风,使海水“一夜”(all that night )退去」。接着似乎说到第二天一大早(the very next morning ),以色列人开始下海走干地过红海。第24 节接着提到「到了晨更的时候,耶和华从云火柱中向埃及的军兵观看」最后在26节记载耶和华向摩西说: 『……你向海伸杖,叫水仍合在埃及人并他们的车辆马兵身上』在此没有提到是什么时候,因此也不能就下结论说以色列人在一大早就全部过了红海。

其次,如果假定通过红海是在二十四小时内完成,这并不是不可能。经文并未说以色列人以单排行列(single file )进行,或经由某一段特定的干地通过红海。事实上,有可能神为他们准备几哩宽的地段, 这样的安排是有可能的,因为以色列人在红海沿着岸边扎营长达3-4哩。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可能一大群同时走上干地,像军队迈向敌人的阵营似的前进。

称这个海为「红海」。“红海”的希伯来文是“Yam Suph”,翻译成「芦苇海」(Sea of Reeds ),这可能是指今天的「苏彝士湾」(Gulf of Suez )以北的水域。有几个理由可以认为就在此:(1 ) 「苏彝士湾」内不曾有芦苇;(2 )「苏彝士湾」应在比哈希录(pi-hahiroth )和密拿(Migdol )之南方; 这两处是所提到以色列人安营的地方;(3 )以色列人若要到「苏彝士湾」的北端,就须走一片广大的沙漠;在经文里并没有提到这些。

「芦苇海」不是一个浅的沼泽带。有两个理由可以证明:

提到,当海水分开是「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因此这个海如果只是一个沼泽,情形将不可能如此。

⑵埃及人在追赶以色列人,—旦他们跟着下到海中,神指示摩西向海伸杖,「海水仍旧复原……水就回流,淹没了车辆和马兵。那些跟着以色列人下海法老的全军连一个也没有剩下」。如果 「芦苇海」只是一个浅的沼泽,这里所叙述的情形就不是如此。可能这个海就是人所曾称呼的 Lake Ballah。这个湖虽然在开造苏彝士运河时就消失了, 但它可能不过是十到十五哩宽。很显然的,这么如此大的一群人要在一天内通过这个海是不会有问题的。

即使我们假设以色列人要渡过苏彝士湾最宽的地段也不会有问题的。我们假定这个海湾的大小与当时远古时的大小一样,它的平均宽度大约有40哩。 如果一个人平均一小时走2哩,40哩的路程大约24 小时内就可以走完。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奇迹般的渡过红海: 过红海从救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保罗把以色列百姓的渡红海事件比喻成洗礼,这意味着过去在埃及为奴的以色列完全地葬在了红海里面,一个崭新的以色列重生了。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以色列人下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

“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意思说左右的水如同墙垣护庇他们。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左右作了墙垣: 汹涌的波涛成了保护以色列的墙垣。这一切暗示着,如果没有神的允许再大的波涛,再强的火花都不能碰到选民的一根头发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干地」此地若是底部柔软、长满芦苇,和海湾相连(作为海湾的延伸 )的盐泽,退潮和大风应该可以使湖床暂时干涸,武装轻便的军队可以迅速走过。水……作了墙垣,是个喻象,和描述神使他们在以色列「有墙垣」一样(原文是同一个字 ),两者都不该照字面解释。这个诗意的描写,解释了为什么埃及战车不能从侧翼攻击以色列,而要跟在他们后面在同一处地方渡海。

──《丁道尔圣经注释》

问:以色列人下海有何预表?】

答:以色列人下海是神领他们全家受浸归与摩西,好像我们受浸归与基督一样。同时红海的经历表明主「代替死」。「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此「罪」字,在原文是复数,指人的本罪。后来他们过约但河是预表「主代表我们死」。「祂死是向罪死了」。此「罪」字按原文是单数,指人的原罪。主替我们死,叫我们脱离罪刑。主代表我们死,使我们脱离罪的权势。

── 赵世光《圣经宝藏》

】「埃及人追赶他们,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和马兵都跟着下到海中。」

“……都跟着下到海中”——唯独法老的步队(9 )没有下到海里(18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埃及人追赶他们……都跟?下到海中埃及人像盲了眼一样,跟?下到海中去追赶以色列人。原因已在本章17~18说明了:是神使他们的心刚硬而跟?下去,也是神要在他们身上得?荣耀,使他们知道神为谁。要注意的是,这节经文记述了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和马兵,都跟?下到海中,除了法老以外。

──《中文圣经注释》

晨更】

晨更是由凌晨二时至清晨六时。神明在云彩之中光辉照耀,是近东以及希腊神话中常见的景象。早在荷马之《埃利奥特》,已经描述宙斯发出闪电,使马匹跌倒,战车毁坏。美索不达米亚的战神匿甲和迦南神明 * 巴力,各都在作战时用本身的灿烂光耀和火焰,来显明自己的威能。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这段经文将以色列人下海走干地,水在他们左右作了墙垣的信仰,明明的表白了出来。更要紧的,是申明大队的埃及军兵、马匹和车辆,在跟?追下海中以后,神以雷轰惊吓他们溃乱,车轮脱落难行。正当他们明白这是一场圣战,是神在攻击他们,而因此想要设法逃脱时,海水回流把他们淹没,以至法老全军连一个也没有剩下。当以色列人得救后,回头看见埃及人的死尸漂流海边时,他们就敬畏地信服了神,以及神的仆人摩西。

──《中文圣经注释》

】「到了晨更的时候,耶和华从云火柱中向埃及的军兵观看,使埃及的军兵混乱了;」

“……使埃及的军兵混乱了”——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埃及军兵在海中混乱的时刻为“晨更的时候”,约为清晨二至六时。说神此时用大雨、雷电和地震来惩罚埃及人。埃及人的战车陷在泥沼与流沙中,动弹不得。

──《启导本圣经脚注》

「晨更」:约在晨早二时至六时之间。

「混乱了」:即感觉惊惶失措。

──《串珠圣经注释》

晨更的时候按原文的含意,是在上午二时至六时之间,仍属黑夜的时光,亦正是埃及人仍被黑暗笼罩的时候(参看20节 )。但原文的使用法,却是较接近破晓曙光将临,埃及人稍能看见的时光。

耶和华从云火柱中向埃及的军兵观看前面20节只提云柱,是因要隔绝埃及人,使他们在黑暗中。现在是夜间,在以色列人那边是显出火柱,使他们能看见,而在埃及人这边却仍是云柱,使他们看不见。所以神是在云火柱中向埃及的军兵观看。这观看当然不只是看看而已,乃有侦察对付的含意。

使埃及的军兵混乱了原文对混乱的用字,是包含有大声响动,使之惊骇的含意。因此这字在都翻成「溃乱」,则说在神大发雷声后,「惊乱」了敌人。

──《中文圣经注释》

使埃及的军兵混乱了: 搅乱阵营,扰乱军心的意思。这里的“混乱”一词,在神败退大敌的时候常常使用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晨更。凌晨两点到日出(约上午六时 )间共有三更,晨更是最后一更;也有提及。日出之前天色最黑,人的警觉性最是低落,发动突击惯常都在此刻。使……混乱,译作「制造迷惑或恐慌」更佳。神用的是什么方法,圣经并没有说明。暗示雷暴,若然,这便能解释圣经为何形容耶和华从云中俯视埃及军兵。

──《丁道尔圣经注释》

】「又使他们的车轮脱落,难以行走,以致埃及人说:“我们从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吧!因耶和华为他们攻击我们了。”」

“我们从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吧”——(27 )。“因耶和华为他们攻击我们”——注意。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车轮脱落」:可翻作车轮发生故障、或缚紧;显然湖里的芦苇把车轮缠住了。

──《串珠圣经注释》

车轮脱落,难以行走埃及庞大的追兵,其威势在于他有马匹拖行的车辆。在落到泥泞中去的时候,车轮受陷脱落,马匹拖行不得,人也困难下车。这样的人喊马嘶,是在益加惊吓了自己。

我们从以色列人面前逃跑罢为甚么大队的军兵,大张声势而来,现在却自动的说要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原因是他们已经看出,因耶和华为他们攻击我们了。神正如14节所说的,在为以色列人争战。这种神与人的争战,人是无法抵挡的。

──《中文圣经注释》

又使他们的车轮脱落: “脱落”的希伯来语原文是“惩罚”,“指责”的意思。本文的意思是神指责埃及军队,惩罚它们,车轮被毁已不能再用了。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脱落,希伯来原文的「取下」颇为艰涩,部分译本作「堵塞」。下半节清楚显示以色列人武装轻便,可以轻易走过的沙土泥泞,却让埃及的重型战车胶着不能移动。这也可能是24节描述之「混乱」的始因。然而马匹受惊前冲,轮轴迅速折断是必然的事。轮轴折断,车轮便会脱落,所以希伯来文的说法(和合本译法 ),可能也没有错。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向海伸杖,叫水仍合在埃及人并他们的车辆、马兵身上。”」

】渡红海的象征意义: 通过摩西的杖,波涛汹涌的红海成为彰显神荣耀的工具(4-17节 )。如果渡红海事件象征了重生,那么淹没埃及人的事件则象征了对那些对抗神的敌人进行的最后的审判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摩西就向海伸杖,到了天一亮,海水仍旧复原。埃及人避水逃跑的时候,耶和华把他们推翻在海中,」

仍旧复原,参照其他闪族语言(在这些语言中 此字是指「不会干涸的河流」 ),便能证明这译法比 AV 的「力量恢复」正确。本节强调此乃特殊情形:渡海之处平日并非干涸,而是经常浸在水底。推翻,英文 RSV 作「击溃」,旁注中之「抖掉」是直译,而「推翻」则是意译(这也是和合本的译法 。后世希伯来解经家认为这动词遥指,建筑巴别塔的人被神「推翻」的情景。因为巴别(即巴比伦 )的别名示拿(s%in`a{r ),字根与此动词(n-`r )相彷。法老被神「推翻」不但间接和巴别塔相连,更和洪水的史迹有关。神在挪亚时也是以水作为审判的工具。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出埃及,埃及的历史上有记载吗?】

在埃及的历史中,没有记载出埃及这件大事。因为埃及历代法老的惯例都是报喜不报忧。他们甚至从现有记录之中,把奸臣与政敌的名字除去。法老一定处心积虑地不去记载他的大军追逐逃亡的奴隶而全军覆没的一页。由于埃及人没有记载,或是有记载但尚未被发现,我们至今无法判定这件事的准确时间。

──《灵修版圣经注释》

】「水就回流,淹没了车辆和马兵。那些跟着以色列人下海法老的全军,连一个也没有剩下。」

……“连一个也没有剩下”——就是进入海中法老的全军(23注 ),法老或者也在其中,他的尸首或者漂在岸上,被人捞出去了(参30 ),这样,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时候,全然不必怕埃及人再来加害于他们,这事的风声也传到邻近的国度,使他们惊恐,后来以色列人也胜了他们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法老全军覆没,神的胜利完全且彻底。

──《启导本圣经脚注》

】「以色列人却在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

以色列人却在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这节话是信仰的表白,而不是传统史事的叙述。这信仰的本身,正如相信神是创造天地万物的主宰一样,虽然眼不见到神,却确信其有;虽然没有人在神创造时,可作眼见的见证,但凭?所造之物和万物运行的定理,就可以晓得其背后必有创造者。同样,以色列人在海中走干地,以及水在他们左右作了墙垣的信仰表白,虽然与人的理性所知相违,却是信心的一门重要的功课。

】「当日,耶和华这样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人的手,以色列人看见埃及人的死尸都在海边了。」

是一目击者的叙述,暗示以色列人从此不再做奴仆,开始了新的生活。

──《串珠圣经注释》

在海中走干地: 要使近200万的男女老少和各种牲畜一夜渡过红海,分开的通道宽度至少需要一海里(1-609m )。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死尸都在海边,这是目击者的生动记述。淹死的埃及军兵代表他们昔日为奴的生涯,如今一去不返。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些尸体是个实际的记号,以色列的得救和新生,从此获得保证。基督徒视水礼为死而后生的象征,可能也是源自这个观念。这个芦海的神迹所以成为旧约最主要的救恩表征,无疑就是始于本节这种木已成舟的态势。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两节话,是这一大段经文的结语。它总述了以色列人过红海的神迹,是耶和华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人的手。以色列人在走干地过海得生后,回过头来一看时,便见埃及人的死尸都在海边了。这种信仰神得生,顽梗刚硬而固执己见就陈尸海边的教训,是无庸掩盖的。所以,过红海神迹的结论,就是31节所说的:以色列人看见耶和华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华,又信服他和他的仆人摩西。摩西是神仆人的说法,可参看等经节。

──《中文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看见耶和华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华,又信服他和他的仆人摩西。」

“看见”——他们看见了就信服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以色列人获救,目睹神施行的奇妙拯救,疑虑尽祛,相信了神的全能,也信服了摩西。“仆人”一词在五经中只有此处和《民数记?用于摩西,指居高位为神工作的人。后也用于约书亚、撒母耳和大卫等人。

──《启导本圣经脚注》

是综合及回应13节的应许,并带出一个新的主题;以色列人的思想改变了,他们相信这事是出于神,又愿意信服摩西。这里是摩西五经内摩西第一次称为「神的仆人」。

──《串珠圣经注释》

新,旧约中出现的这些神迹,绝不是为了迎合人们的好奇心。圣经中的所有神迹(miracle )是一种记号(sign ),不仅巩固信徒的信仰、建立圣经的权威,而且在证明神的神性的同时,保证神使者的权威。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思想问题(第14章 )】

1在困难重重的处境下,神要以色列民学习什么功课呢?见本章4, 14;

2埃及人为何不想以色列人离开?你有否因为利益关系而违背神更高的旨意?

3摩西叫百姓不要惊惶,他有什么把握及证据说这样的话呢?今日世人最害怕的是什么呢。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原来神不要以色列人走非利士道路的原因,是知道他们从来没有争战的经验,若是非利士人和他们打仗,他们一定都会逃回埃及去的。神既率领了他们出来 ,当然不忍让他们再回去,神绝对不要祂的儿女转向世界。我们蒙了神拯救的人,总不能像保罗的同工底马,因贪爱世界,就离开当初的志愿。第二个原因,神不要他们走近路,是为了要他们认识主,得着属灵的经验,学会信心的功课,看见神的大荣耀。

── 赵世光《圣经宝藏》

以色列人对神的信心到哪里去了?】

百姓受困在海边,埃及人从后面追杀过来,人人都以为必要灭亡了。他们曾看到神大能的手,用十灾击打法老,救他们离开埃及;而现在的响应竟然是恐惧、失望与哀号。他们必须从经验中不断学习,知道神能供应一切。神将这些实例写在圣经里,使我们从起初就可以学习信靠祂。我们仰望神过去的信实,就能满有把握地面对现在的危机,而不致恐惧和怨天尤人。

──《灵修版圣经注释》

果然埃及的马兵非常迅速,不一多会以色列民就被他们追着了。这使那些初离开埃及的以色列人多么的惊骇,当时他们的心忐忑第跳个不停,他们的脸面也变了颜色;摩西虽向百姓说安慰的话,可是实际上,他自己又何尝不焦急呢!摩西对百姓说:「不要惧怕,只管站住,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因为你们今天所看见的埃及人,必永远不再看见了」。。又说:「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只管静默,不要作声」。摩西的话是这样讲,但是他不明白神施行拯救的方法,或许他想神要和法老的追兵打仗也未可知,摩西有信心的知识,可是没有信心的经历。信心的知识是一件事,信心的经验又是另一件事,信心的知识加上经验就可贵了。当他们正在千钧一发,进退维谷的当儿,忽然神对摩西说:「你为什么向我哀求呢?你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走!」。由此可知神不喜悦摩西的哀求,神要摩西疑惑神的话,神要他用信心抓住祂的应许,不必惧怕。要知道惧怕是从撒但来的。神既然说祂要在法老和他全军身上得荣耀,祂必定会做成这大事。摩西不当再向神哀求,只要凭着信心感谢赞美神就好了!若然他说:「神阿,我们现在等候着,要看你的荣耀」。神因此会多么喜悦。

── 赵世光《圣经宝藏》

困境中我会有的消极行为是──以后我会学习…… 】

这是以色列人第一次大吐苦水。他们对神的信心小得实在惊人。可惜我们也常常如此──对不如意的事大发牢骚。百姓将要学习好多难学的功课。但若是他们肯信靠神,就不会那么忧愁了。

尽管众人内心沮丧,对摩西充满敌意,摩西却鼓励他们不要惧怕,看神所要施行的救恩。摩西的态度积极,在似乎陷于绝境时,他恳求神伸手工作。我们虽不至于仍被仇敌追逼,却可能陷于困境。不要失望灰心,要效法摩西的态度:“只管站住,看神的拯救。

” ──《灵修版圣经注释》

自寻出路】

人在苦难中,总要想法子自寻出路。人皆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因此,总想冲破樊笼,早得自由。不过事实上,常常事不如愿,自寻出路反成为自寻烦恼,甚至自寻死路。

苦难中,人很容易凭情感,存「无妨一试」、「死里求生」的侥幸念头。因此许多的决定和行动,常常是缺少理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在红海边的以色列人,看见埃及人追来,他们竟然想出「服事埃及人」的办法来,想以奴隶求生存,他们实在太冲动也太愚蠢了!

在危急中,摩西要他们静默,看神的作为。这是信徒生活最重要的一课。「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主耶稣早对我们说过。在苦难中,我们应该学习第一内心要安静,口不要说急促的话,脚不要乱走乱闯。第二要仰望主,祂有大能,我要信赖;祂有慈爱,我要倚靠;祂有安排,我要忍耐;仰望主的必不羞愧。

── 吴恩溥《没药汁》

「摩西对百姓说,不要惧怕,只管站住,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因为你们今天所看见的埃及人,必永远不再看见了。」

左右有高山,后面有敌人,前面是大海,这是好的时机,因为惟独这样,信心才能显出功效,信心面临的大拦阻,就是没有需要。如果神祝福你,给你需要,祂也必祝福你,给你信心。信心在有迫切需要的时候,就最显得功效卓著。我们知道,信心可以移山。但这不是指着蚁山!你们曾否发现圣经里记载主耶稣医治轻微的头痛呢?没有!但祂常是对付那些不可能的事。问题在于:当神给我们一个机会去运用信心时,你我却往往把它摆在一边。

如果你为自己另谋出路,信心就没有意义了。在四面绝境中,信心才能表现得最令人服!所以让我们放胆祷告,如同以色列民来到红海边的时候祷告一样。然后对于那不信者的问题:「神能吗?」你就可以因着个人的认识大胆而断然的回答:「神能」。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只管站住,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
这节经文对那些遭遇大患难,沦入四面楚歌的圣徒们,正当他左右为难,进退维谷,不知怎样办的时候,就是神给他一个明确的指示。
神所给的指示是“只管站住”。在这种情形之下,只有听神的话才能得救,否则魔鬼及其他的建议,将纷至沓来。“绝望”小声对你说︰“放弃一切,躺下来等死吧!”但神要我们鼓起勇气,满了乐观与希望,即使在最患难的时候,也要因他的仁慈和信实而欢欣。
“懦弱”对你说︰“向后退却,退回到你原来的世俗办法中去,你不配作基督徒,这真是太难做了,放弃你的信仰吧!”
假若你真是神的子民,无论魔鬼如何催促你采取世俗的途径,你决不会信从。神命令你努力,再努力,向前进,你就该遵行,前途无论是死亡或地狱,都不能更变你前进的方向。神吩咐你站立一会儿,只是要你添增新的力量,以备在适当的时候奔向更远的前程。
“急躁”也向你诱惑,它说︰“行动要积极,方称有所作为,站住等待全是无聊与浪费”。我们心中就想必须立刻有所作为,我们必须下手行动,于是不再去仰望神了。殊不知他要你站住,不但有所作为,而且还作一切胜利临到的准备。
“傲慢”对你夸口说︰“假若海洋挡在你面前,冲过去,要求奇迹的出现!”但是信心对于傲慢,绝望,懦弱,和急躁等等的话,一概不听,只听神的吩咐,“只管站住”,屹立不动,有如盘石。
“只管站住”,以昂然直立的姿态,准备行动,期待以后的吩咐,愉快而谨慎地等候神的指引。不久神就会对你说,象摩西对以色列人民那样清晰地说︰“往前走”。——司布真
在没有把握的时候,你要等待。心中任何疑惑的时候,也要等待。不要勉强作任何行动。假若你的心灵如受约束,就该等待到一切澄清,不要故意违抗。——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

只管站住「不要惧怕,只管站住,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

神常将我们带到绝境,遇见极大的危机,看来无法过去,如同以色列人来到一个地步,前有红海、后有追兵,似乎只有等死。然而神的意思 并非如此。人的尽头是神的起头,人的无路,是神的出路,所有的危机,都是一个转机,最大的危机是最大的转机,没有危机就没有转机。在我们属灵的路上所遇到的危机,是给神的机会,叫我们在那里遇见神,因为没有神插手在其中,危机就无法过去。

逃避危机的人,一帆风顺的人,似乎很得意,然而也失去最大的祝福,看不到神极大的荣耀,危机使自己一直无能为力,从别人也得不到帮助,只能倚靠神。我们有一位全能的神,祂乐意拯救我们,祂愿意为祂自己作见证,显明祂是信实,荣耀的神。祂愿意祂的子民进一步地认识祂,倚靠祂,顺服祂。所以在遇见危机、困难、绝路的时候,正是我们要看见神大能和荣耀的时候,不要惧怕,只管站住,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主。

──《每日天粮》
看耶和华:看,为,靠】

「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

“看”耶和华争战,和“为”耶和华争战,同是信徒生命中所必遇见的事,同是应当学习的功课。
以色列人在埃及,身为奴隶,没有作战士的资格,所以缺乏争战的经验。初出埃及的时候,还没有经过训练,没有争战的经验,遇战必败,所以要看耶和华为他们施行救恩。前临红海水深浪大,后有埃及的追兵,既不能战,又不能守,又不能走,真是无路无望,所以要看耶和华为他们施行救恩。这是看耶和华为他们争战。人是在完全无望的地步,我们不能以善行换取得救,只能仰望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成就救恩。
但经过训练,在磨难中长成的信徒,神期望他们能使用信心,能为耶和华争战。因此“懒惰为耶和华行事的必受咒诅;禁止刀剑不经血的必受咒诅。”。神不希望祂的儿女成为软性人,而是要作真理的战士,“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与…恶魔争战”
可是,不仅救恩是必须神作成的,我们完全帮不上忙,一切荣耀都应该归给神;而且我们该知道,人自己的力量实在非常微小,有许多事,都超过我们力所能及,要认识自己,交托给神。
人常犯的毛病,是当神使用他,为神作一点工作的时候,虽然是极微小,在他自己眼里,却扩大了许多倍,幻想成巍巍然的大山,成为他的组织,成为他的纪功碑。这样,不但在神面前不蒙记念,反要被拆毁。因此,我们要把心安正,知道一切是为神作的,也是靠神作的;自己只不过是无用的仆人。
主的使徒保罗说过:“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这绝不是保罗夸口他甚么都能作。其实,重点在于“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就是靠神的力量。保罗所说的,正是说他必须时时作连在葡萄树上的枝子,离了主甚么都不能作;还不必谈甚么建大功,立大业,而是能忍得苦难,享得富裕,连过正常的生活,都要靠神的力量!
求主使我们学习倚靠神。有单纯的信心,看主争战;
有行动的信心,为主争战;
有交托的信心,靠主争战。
祂是永远得胜的主。愿荣耀都归给祂,阿们。

── 于中旻《圣经研究》

】「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你们只管静默,不要作声。”」

以色列人前有红海,后有追兵,无路可走,任何人都会惊惶失措,甚至哭泣哀号。但摩西却劝他们安静。一个人在紧急间如果能够安静下来,常常有一种急智可以应付当前的困难。神的儿女却要在安静中仰望神,因为在紧急中,神会指教我们说话;指示我们出路;赐给我们应战的能力,并且祂要为我们争战。

── 吴恩溥《没药汁》


「你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走。」
神的儿女啊,你当回想以色列人渡红海时的那段凯旋光景!他们的妇女孩子怎样因着看见自己忽然得了拯救——脱离了比死还可怕的命运——而惊讶;他们的男子怎样因着想到自己以前屡次不肯信靠神,怨恨反叛摩西而羞愧。亲爱的读者,当你看见永生的神怎样因着一人的信心,伸出他的手来将大水堆成墙垣,你就该知道神也会照样会按着你的信心给你成就。
当你决意顺服神的时候,不要担心顺服的结局怎样,不要去怕那阻止你前进的狂风暴浪,因为“在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 )。
风浪是神义袍的边襟,再临的征候,同在的证据。
大着胆信靠他!大着胆随从他!不久你就会发现︰那拦阻你前进的阻力,会因着神的命令,变成自由的进路。——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梅尔(F.B.Meyer )

】请注意,在以色列民实在到了无可奈何的时候,神就为他们行奇事,真所谓人的危机就是神的良机——“Man’s Extremity is God’s Opportunity” ,神要我们学习信心的功课也就在此。我们若肯在大小事上都给神有工作的机会,神必会引导我们往前走,即使遇着患难也不退后,不丧胆,始终不灰心。请牢记神的命令说:「往前走!」记得在天路历程中有一段记载着:当基督徒行路将近美宫,想要往前直跑,指望在那里投宿,那知走得没有多远,忽然看见两只狮子,卧在路旁。基督徒惊骇得很,想要回头跑,那时儆醒看见他,壮了他的胆,告诉他那两只狮子是被铁链锁住的;他只要走在中间,就不至于受害。基督徒就照着他的话向前行进宫里去。

── 赵世光《圣经宝藏》

对神的命令,你是否立竿见影地去做了?见到何果效?】

神吩咐摩西不要只顾哀求,而要叫百姓勇往直前。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祷告当然重要,但也不可忽略行动。我们有时知道当做的事,却还要以祷告寻求神更清楚的引导作为延迟的借口。其实只要知道当做何事,就应当立刻去做。

──《灵修版圣经注释》

当日神用三种方法来拯救以色列百姓:第一、祂使红水分开,第二、祂使两下终日不得相近。第三、祂在以色列民无路可走的时候,给他们开了一条出路,埃及人有路可走,反倒成为无路可走。这正如启示录上所提主开的门没有人能关,主关的门没有人能开。我们在这一点上对神如有真实的认识。就可以放心壮胆了!无论什么难事,只要有神同在,都可以过去。请各位记住以色列人的神,就是你我的神。

── 赵世光《圣经宝藏》

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

默想:“摩西对百姓说:‘不要怕,要站稳,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拯救,因为你们今天所看见的埃及人必永远不再看见了。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你们要安静!’”

以色列人走后,“法老和他的臣仆对百姓改变了心意,说:‘我们放以色列人走,不再服侍我们,我们怎么会做这种事呢?’”于是,法老预备战车,去“追赶以色列人”。“法老逼近的时候,以色列人举目,看哪,埃及人追来了,就非常惧怕,以色列人向耶和华哀求”。他们怨声载道之际,摩西对百姓说:“不要怕,要站稳,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拯救,因为你们今天所看见的埃及人必永远不再看见了。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你们要安静!”(参出141-31 )

翻腾的红海阻挡了去路,凶悍的追兵堵死了退路。进退两难的窘境,怎能不让人心惊肉跳?此时,最能抚慰人的,莫过于神的话语。“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你们要安静!”这是多么及时的应许!很快,神便向他们兑现了这个应许。

每位基督徒,都要投入旷日持久的属灵争战。敌人虽然强大,我们却不畏惧,因为神会亲自为我们争战。一位诗人写道:“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耶和华-我们神的名。

”(诗206-8 )── 李世峥《出埃及记读经札记》


「耶和华…使海水一夜退去。」
在这节圣经中有一个宝贵的信息,就是神在黑暗中工作。神当初为他的选民以色列人所行的神迹,并非在白昼,乃是在黑夜——在看不见,摸不到,觉不得的时候。
照样也许你的生活,在你的黑暗中,虽然你看不见什么,可是神正在工作。等天一亮,你就会象当初的以色列人一样,看见水已退去,有一条干路,在顶危险的环境中,要带你平安过去。
亲爱的读者,有没有人正处在似若黑暗的环境中?你相信能够看见,但此时看不见。你生命的长进,不会永远顺利;此时已失去了往常的和谐,似乎一切都黑暗无光。
“耶和华……使海水一夜退去。”要记住“一夜”两个字。神整夜作工,直到天亮。你也许看不见,但由于你信神,他在你生命中的这“一夜”,正在工作。——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

你经历过分开红海式的恩典吗?】

在以色列人看来,前有大海,后有追兵,无路可逃;但耶和华施行神迹将海水分开,他们得以走干地过去。我们感到四面受敌,难以突围之时,不要惊恐,神能给我们开一条出路。

──《灵修版圣经注释》

“水被分开……作了墙垣”真难以置信──】

有学者认为他们并不是渡过辽阔的红海,而是从红海北部浅湖或沼泽走过,那里在旱季会干涸;或许红海的小港滩,浅得能让人涉足走过。但是圣经明说神用强烈的东风,把海水分开(14:21,;圣经也说水深得足以淹没法老的车辆和军兵(14:28)。创造大地与海洋的神,能及时地行神迹,显明祂的大能和祂对子民的大爱。

──《灵修版圣经注释》

】「当日,耶和华这样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人的手,以色列人看见埃及人的死尸都在海边了。」

神就是「这样」搭救了祂的百姓。整个故事的过程,说明了神的智慧、大能、柔细、忍耐。以色列人自己一无可夸,如果要夸的话,就是夸他们的神。他们的得释,并非由于自己的聪明或力量。他们的一切都是得之于神,并且永远如此。我们也一无足以自傲之处,除了我们有这样一位,使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夸耀的神。

―― 摩根《话中之光》

「以色列人看见埃及人的死尸都在海边了。」】

昨夜的焦虑在早晨已经可以放松了。本来他们举目看见法老与监工都在追赶,现在他们触目的,是在海边僵硬的尸体。他们再看不见那些压迫者与挥动的鞭声。

在我们生命的经历中也是这样,早期的试探凶恶忽然失去残害我们的力量。埃及人已经在海边死去。主的大能已经显露。我们应该从此得着安慰。

在试炼中——你已经受够了苦,但是你该记得试炼一定有神的用意。任何的事临到你,神必定知道,也必有祂的许可。虽然试炼的压力几乎无法忍受,有一天你必看见埃及人已经死了。

在试探中——现在你所经受的,不是你所能够忍受的,但是神必拯救你。祂能绝对解救你,脱离恶习,不再自弃,你也不会长久为试探所胜。以后你再回想起来,必会惊奇与感谢,那些好似在海边的埃及人死尸一样。

在垂死中——许多信徒对死后没有惧怕,只是在垂死的过程中感到恐惧。但是永恒的早晨来到,他们必再苏醒,欢然歌唱,看死亡与坟墓以及一切凶恶,像埃及人一样,死在玻璃海边。

──迈尔《珍贵的片刻》

可惜以色列人看见神行了大神迹,才敬畏,这就证明他们灵性的幼稚。正像多马要看见复活之主以后才肯相信,这种信徒不是最好的信徒,:「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在事情未成就之前预先相信,预先感谢赞美神,那种信心才有价值。在事情毫无头绪,完全黑暗的时候,就因信心发出赞美的声音,这声音比任何的唱诗班,更会蒙神悦纳,神也必因此夸赞你,也必成就你一切的愿望。读者,你肯相信么。

——赵世光《圣经宝藏》

【出十四章 神的信实与人的跟从】

摩西向海伸杖了,不要看向海伸杖这个动作那样简单,在这「向海伸杖」的动作前头,是有一个很大的信心的挣扎。但感谢神,在这个信心的挣扎里,摩西过来了。所以,当人向海一伸杖,立刻便看见神手所作的工,海便分开了。

这真是希奇的事情,你若要从理智里去动脑筋,你怎么动也是动不清楚的。从前,我曾告诉弟兄姊妹,在纽约协和神学院里有一位教授跟一位老基督徒当中的一件事情,那个老基督徒在读圣经的时候,当他读到以色列人过红海的历史时,他站起来感谢赞美神。但那个神学教授在旁边听见了,便指责那老基督徒是不懂事的,他说因为摩西在西乃旷野放羊的时候,他知道了地理环境,所以摩西当时并没有叫红海分开,只是他知道红海有一个地区的水很浅,只有两三寸,因此摩西便把以色列人从那个地方带过去,绝对不是红海分开。当那老基督徒读到红海把那些埃及的军兵都淹没了的时候,他又感谢赞美神。那个神学教授又希奇这老基督徒的反应,便问他什么事情,岂料这位老基督徒却回答说:「哎呀!你看神的作为希奇不希奇呢!神竟能用这两三寸的水把整个埃及全军都淹没掉了。」你们看那些常用头脑去解释神的作为的人,常常是在那里闹笑话的。他们总不敢去碰「终夜两下不得相近」这件事情。事实上,以人的头脑又怎能解释这件事情呢!感谢赞美主,这是神作的事。但是神作这一件事,必须要有人的信心去配合,人有信心去接受神所要作的,神就作成祂所要作的,这个次序是不能乱的。

——王国显《容我的百姓去—出埃及记读经札记》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