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出埃及记 第3章


圣经综合解读

1「摩西牧养他岳父米甸祭司叶忒罗的羊群;一日领羊群往野外去,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

「何烈山」就是西奈山()),可能位于西奈半岛南部。「何烈」的意思是「沙漠」。「神的山」可能是后来的称呼,因为神在这山上召见摩西并赐下律法())。
「叶忒罗」意思是「他的丰富」,可能是米甸祭司的称号,相当于「大人」。
上图:西奈半岛南端的Gabal Musa山,传统认为很可能就是西奈山。

2「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摩西观看,不料,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

「耶和华的使者」并非指天使,而是指神以一种可见的方式显现())。
「荆棘」())原文是「灌木」, 并非指亚当犯罪后地里长出的「荆棘」())。神「住在荆棘中」())向人启示自己,「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可能象征神要使用人,在人身上得着彰显,却不需要耗用人的天然的成分。
上图:西奈山下圣凯瑟琳修道院(St. Catherine’s Monastery)的「荆棘」,传统认为摩西看到的燃烧的「荆棘」就是类似的样子。

3「摩西说:『我要过去看这大异象,这荆棘为何没有烧坏呢?』」

4「耶和华神见他过去要看,就从荆棘里呼叫说:『摩西!摩西!』他说:『我在这里。』」

经过四十年平凡的牧羊生活,摩西已经垂垂老矣,年轻时的自恃和雄心早已烟消云散,已经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了。但神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呼叫」他,开始使用他。
在神的国度里,「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当一个人被神完全拆毁的时候,没了出头露面的欲望,也没了个人的雄心大志,才能真正地成为「极其谦和」())的「众人的仆人」,让神的旨意和权柄自由地在他身上流露出来。
神所要做的工作,神自己会在祂所定的时间呼召人去做。当人想主动为神发热心的时候,通常是在人觉得自己「能」的时候;但神呼召人,往往是在人觉得自己「不能」的时候。

5「神说:『不要近前来。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

6「又说:『我是你父亲的神,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摩西蒙上脸,因为怕看神。」

「不要近前来」()):「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所以「非圣洁没有人能见神」()),
「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并非为了干净,因为牧羊人的脚可能比鞋还要脏。可能表示:1、承认自己在神面前的卑微,因为奴仆通常是赤足的。2、表示天天接触地的鞋不能来到属天的「圣地」。
「所站之地是圣地」()):表明神是全在的神,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神也是圣洁的神,有神同在的地方都已经分别为圣,成为「圣地」。神住在我们里面的时候,我们才能成为圣洁;没有神同在的人、事、物,就谈不上「圣」。
「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表明祂是活人的神()),也是守约的神,祂始终信守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应许,没有忘记祂所应许的:「我要和你同下埃及去,也必定带你上来」())。
「蒙上脸」表明敬畏、惧怕())。

7「耶和华说:『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实在看见了;他们因受督工的辖制所发的哀声,我也听见了。我原知道他们的痛苦,」

8「我下来是要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领他们出了那地,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

神对自己百姓的「困苦」不但「看见了」、「听见了」,而且「原知道他们的痛苦」())。但神一定要等到时候满足的时候才实行拯救,因为时候到了,雅各的后裔才能「在那里成为大族」()),以色列人才会对埃及彻底绝望()),迦南人罪孽也才「满盈」())。
「我下来」是拟人化的表达法,其实神一直与祂的百姓同在,所以埃及人「越发苦害他们,他们越发多起来,越发蔓延」())。
「领他们出了那地」,指不是摩西带领他们出埃及,而是神亲自带领他们出埃及。
「流奶与蜜之地」,指适合畜牧和耕种之地。迦南地的南方适合畜牧,北方适合耕种。
「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就是迦南地。

9「现在以色列人的哀声达到我耳中,我也看见埃及人怎样欺压他们。」

10「故此,我要打发你去见法老,使你可以将我的百姓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

11「摩西对神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

这是摩西四次推辞神的差遣 (三11;四1、10、13)的第一次。摩西从前自信是以色列人的拯救者(二11-14),但经过了以色列人的拒绝和法老的追杀,又经过了四十年的平淡生活,却说「我是什么人」,当初的自信和雄心已经完全被磨尽了。
当一个人对自己满有自信的时候,就会阻挡神通过他来工作;当一个人对自己不再坚持、不再有把握的时候,神的旨意和恩典才能在他身上自由地行出来。

12「神说:『我必与你同在。你将百姓从埃及领出来之后,你们必在这山上事奉我;这就是我打发你去的证据。』」

从前摩西想以自己的力量去拯救以色列人,结果惨遭失败,所以他彻底没有了自信,说「我是什么人」())。但神却宣告「我必与你同在」,表明重要的不是摩西那个「我」,而是在于神这个「我」。当初是摩西那个「我」要做事,所以失败了,而现在是神这个「我」要做事,由神负责成就祂自己的旨意。
摩西受神差遣、有神同在的证据,不只是神迹奇事,而且是原来拒绝他的以色列人,现在会愿意跟随他到这山上来事奉神。改变人心的工作,只有神能做到。

13「摩西对神说:『我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祖宗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他们若问我说:“祂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

神的「名字」代表了神的本性,当神对列祖有新的启示时,都会以一个新的「名字」来启示自己())。「祂叫什么名字」,并非指以色列人已经不认识他们「祖宗的神」()),可能是问神有什么新启示。
摩西此时其实已经打定主意不去()),所以「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很可能是在质问神:既然祢是我们「祖宗的神」,那么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这么久,祢在哪里?我当初救以色列人失败的时候,祢在哪里?我四十年的光阴消耗在旷野的时候,祢又在哪里?
但神却不介意摩西的愚昧,反而满有忍耐地对摩西说话()),要用恩典把对一个自己绝望的消极的摩西,转变成一个单单信靠神的积极的摩西。

14「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那自有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

15「神又对摩西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耶和华——你们祖宗的神,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耶和华是我的名,直到永远;这也是我的纪念,直到万代。」

「我是自有永有的」())原文是「我是那我是 אהיה אשר אהיה」。「我是」和「自有永有」原文是同一个词(אהיה))。在约翰福音中,主耶稣七次用「我是」来启示自己的神性:「我就是生命的粮」()),「我是世界的光」()),「我就是羊的门」()),「我是好牧人」()),「我是复活,我是生命」()),「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我是真葡萄树」())。
「耶和华」的希伯来原文「יהוה‎‎,YHWH」与「我是 אהיה」和「自有永有 אהיה」一样,都是「是 היה」的一个变体。希伯来文「是」的意义很丰富,包括「存在」,比如「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一3」,可以直译为:「神说:『存在光』,就存在光」。而「耶和华」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说:「神就是那永恒、持续、不变、独立的存在,祂不依靠任何别的存在而存在」。
「你们祖宗的神」是表明神和以色列人的关系。
「耶和华是我的名,直到永远;这也是我的纪念,直到万代」,在人看,神好像有一段时间隐藏起来了,但实际上祂一直在掌管一切,祂做事的法则永远不变,祂要做成的事也永远不变。
上图:「耶和华」读音的由来。四字神名(Tetragrammaton)原文是「יהוה‎‎,YHWH」,与「我是 אהיה」和「自有永有 אהיה」(出三14)一样,都是「是 היה」的一个变体。古代希伯来文没有元音字母,只有22个辅音,因此不能根据字母直接发音,和中文一样,每个字的读法都必须由老师教。四字神名只有大祭司每年赎罪日进入至圣所祷告时,才能直接读出来。平时犹太人在说话中用「主」(אֲדֹנָי‎‎,音Adonai)来代替。主后70年圣殿被毁,犹太祭司传统中断,四字神名的正确读法就渐渐失传。希伯来文的元音符号通用之后,主后11世纪的犹太马所拉文本(Masoretic Text)将「אֲדֹנָי‎‎,Adonai」的元音符号标注在「יהוה‎‎,YHWH」上,变成「יְהֹוָה‎‎,YaHoWaH」,提示应读为「主 Adonai」。文艺复兴时代,欧洲人将「YaHoWaH」辅音、元音结合起来,读成了「耶和华 Yehowah」。近代圣经学者对照标示元音的古代希腊文的旧约译本,以及当时一些非犹太人对该词读音的描述,认为发音可能是「雅威 YaHWeH」。

16「你去招聚以色列的长老,对他们说:“耶和华——你们祖宗的神,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向我显现,说:我实在眷顾了你们,我也看见埃及人怎样待你们。」

17「我也说:要将你们从埃及的困苦中领出来,往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地去,就是到流奶与蜜之地。”」

18「他们必听你的话。你和以色列的长老要去见埃及王,对他说:“耶和华——希伯来人的神遇见了我们,现在求你容我们往旷野去,走三天的路程,为要祭祀耶和华——我们的神。”」

「他们必听你的话」是为了增强摩西的信心。因为以色列人原来并不接受摩西。
「三天」可能是希伯来文表达「一段时间」的惯用语,正如用「昨天和前天」来表达「照常」())一样。
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目的,是要「为要祭祀耶和华——我们的神」,而不是让他们不受埃及人的欺负,日子过得更好而已。救恩的目的不单是救我们脱离罪和死的权势,更是让我们回到神面前对的地位上,事奉神、见证神、彰显神。因此,事奉神乃是每个信徒蒙恩得救的目的,所以没有一个真信徒可以不事奉神,我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19「我知道虽用大能的手,埃及王也不容你们去。」

20「我必伸手在埃及中间施行我一切的奇事,攻击那地,然后他才容你们去。」

神知道法老心里刚硬,不肯放以色列人离开。但神却任凭他刚硬,为要借此「伸手在埃及中间施行我一切的奇事」,好让祂的百姓和外邦人都认识祂的作为:「因为经上有话向法老说:『我将你兴起来,特要在你身上彰显我的权能,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 』」())。
神知道我们前面一切的困难,但神常常不会立刻挪去这些难处,而是使用这些难处来成就祂在我们身上的美好的旨意。

21「我必叫你们在埃及人眼前蒙恩,你们去的时候就不至于空手而去。」

22「但各妇女必向她的邻舍,并居住在她家里的女人,要金器银器和衣裳,好给你们的儿女穿戴。这样你们就把埃及人的财物夺去了。』」

「在埃及人眼前蒙恩」()),指当以色列人最后离开埃及的时候,他们向埃及人要什么,埃及人就给什么,巴不得他们赶快离开埃及()),「就把埃及人的财物夺去了」,应验了神向亚伯拉罕的应许())。这些财物实际上是以色列人多年在埃及做苦工的工价。同样,希伯来的奴仆第七年被释放时,也「不可使他空手而去」()),反而要「较比雇工的工价多加一倍」())。
「不至于空手而去」()),表明神要让自己的百姓带着丰富得胜地脱离世界,而不是狼狈地从世界逃跑。以色列人因着这些丰富的恩典认识了赐恩典的神,因此看赐恩典的神过于恩典本身,甘心乐意地向神献上礼物,作为建造会幕的材料())。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烧着的荆棘

当摩西执行他的平凡的职业,牧养叶忒罗的羊群(这乃希伯来人的本行 )时,神对他显现。我们通常不觉察,虽然神介入我们的生活,我们还要在寂静和退修中等待一个时期;正如保罗在亚拉伯的情形,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充份的力量和明白其意义,这是我们常有的经验。

摩西遇见神也经由平凡事而来;但是神掌管着平凡,在沙漠地区,严酷的热度──我们从故事后来的细节计算得知这是初夏的季节──一些枯干的荆棘,枝子自然着了火,但是引起摩西注意的乃是火焰持续下去,而且荆棘并未烧毁。

我们可能怀疑,这件事本身是不是叫我们从它看到一些奥秘的事。‘火焰’是神临在的荣光,这荣光持继不灭,它表示耶和华使者的临在,‘耶和华临在时间与空间’。它的意思是使摩西明白,自然界的一切形态都不排除神的临在,在我们周遭的生活中,神实施权能隐蔽的帷幕。

很可能这烧着的荆棘后来成了摩西自己或以色列人的象征──神的荣光和权能可以使无能力、软弱与无价值的事物都不被毁坏,就连长老宗的教会也借用它来表达这确切的事实。但是当摩西初次察觉他面对神的临在时,他未必有这种想法。我们必须反对,那种以为摩西不过在灿烂的花朵中看到灌木,而称之为‘烧着的荆棘’;或者以为夕阳的光芒充份的照在荆棘的枝上,产生火焰的效果。我们也许会犯这样的错误,但是一个做了几十年牧羊人,而且在沙漠中放牧几十年的人,必不会的。

没有人能给一位先知的蒙召作满意的解释。在此处也是一样。不过在这里,摩西知道神向他显现,并且拣选他去完成一项使命,但是……!

‘要把你脚上的鞋(就是皮草鞋 )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在东方,脱鞋表示尊敬,除帽则表示平等。这或许因为奴隶是赤脚的:参阅。事实上,最重要的是表示尊敬,形式是次要的。

人人都相信,古代以神灵亲自显现之地为圣地,也就是属于那神圣的。一方面这是正确而又合宜的说法,但是如果过分,它可能被歪曲与走了样,有如巴勒斯坦之许多‘圣地’那样。神特意要使祂对摩西显现之处成为一个不能认定的地方,而且我们以后会看到,无论传统如何说,我们连西乃(何烈 )山都不能确定它的所在。基督徒的态度应当是寇佩尔(译者注:William Conper、1731-1800、英国诗人兼圣诗作家 其圣诗选入普天颂修正本计有二二○、三五一、四○八、四三○等首 )的圣诗所示: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出埃及记第三章

C与神相会

.异象中看见神

1.摩西牧养羊群。希伯来文的语法表示这是他惯常的职业。虽然现代学者十分偏爱的理论为:米甸是个采铜矿的民族和基尼人是巡回铁匠。考古证据又很诱人,圣经却完全没有支持的证据。死海以南的亚拉巴没错是有铜矿,以色列在旷野时也造出了无数的铜器(出三十五及下),但圣经传统却言尽于此。

旷野的西边(和合本作“野外”)。希伯来语 ~ah]ar 原来的意思是“后面”;这“西”是从米甸的立场而看,所以可能是个米甸的用语。闪族人指出方向时,习惯上是以面向东方作为标准;“后面”就是“西面”。神的山,就是何烈山,又可以译作“何烈,极大的山”。在普通的闪族惯用语中,这是形容极大规模或力量的方法(参照阿拉伯语的用法)。使用传统记号来描述假想中之五经来源的人,宣称伊罗欣与申命底本(E 和 D)使用“何烈”,雅巍及祭司底本(J 和 P)则用“西乃”。我们不晓得这两个名字为什么似乎交替使用。有人提出何烈是西乃的一部分,但这纯粹是臆测。“何烈”一词不难证实来自闪族语,意思大概是“沙漠”或“荒凉”。它可能是非闪族语名字“西乃”的闪族语名称。西乃( si^na{y )一名肯定十分古老;在语源学上,它可能和邻近之汛( si^n )的旷野有关。然而把这名字和希伯来语的 s#neh “荆棘丛”,或亚喀得月神“辛”( Sin )相连,在语源学上都是不可靠的。比较重要的问题却不是名称,而是我们事实上不知道“神的山”在哪里(这个流行的名字,也用于本节)。它是否在西奈半岛?若然,它是在南面的传统地点,还是在一东北面西珥群山之间,可以俯瞰以色列多年来的部落中心加低斯.巴尼亚绿洲?不然的话,它是否位于亚喀巴湾东北的阿拉伯山区?圣经地理细节大体指向西奈半岛南部。其中传统地点摩西山(G%ebelMu^sa,海拔7467英尺)很有可取之处,但也有人相信附近某些较高的山峰更为合适。值得一提的是,和被掳到巴比伦一样,这件以色列信仰最为显著的事迹,发生在国外(参较亚伯拉罕之蒙召),所以日后的以色列似乎不知道,也不关心这事发生的确实地点。除了以利亚的旅程(王上十九)可能是惟一例外,后来也没有迹象说有人到此朝圣。然而以色列也知道“神的山”是在迦南南方某处;譬如:圣经形容神从巴兰、西珥,或其他,只粗略说明是在南方的山岭而来,帮助祂的子民。这和迦南人的看法形成强烈对比,他们相信神o住在北方远处的山巅。

圣经思想中完全没有证据,显示以色列人一度以为神在西乃山居住。反之,西乃只是神向摩西显现,后来又颁布律法给子民之处。就现代字眼而言,与其说西乃“是”神的山,不如说它因迳裨谄渖系乃言所行,“成为了”神的山;这概念是动态而非静态的。初时,任何神曾显现的地方,都可以用来敬拜神,西乃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西乃一带,不错是发现了很多后期拿巴提人(Nabataean)的铭刻,证明这山起码在后来被视为圣山。有人据此宣称这山对米甸人而言,可能已经是圣地了。由于完全没有证据,这一点我们不能肯定,亦无法否定。起码根据经文,摩西来到这山时,并没有存迨裁醋诮痰亩机,只是在此放羊而已。

2.耶和华的使者,英文译本一般作 angel of the Lord“主的天使”,但直译应该是 messenger of YHWH“耶和华的使者”7。由于第4节说明从荆棘里呼叫摩西的是神自己,“使者”一语大概只是神临在的敬称;族长记述中也有例证。引述戴维生(Davidson)的德莱维,对本节的评论极具睿智。高深的天使论要到旧约的启示书卷(apocalyptic books,即以西结书、但以理书、撒迦利亚书)中才开始出现。至于早期的书卷,最好还是把“天使”译作“使者”,让上文下理来决定这究竟是人、是灵、还是一如本节,是对神本身的敬称。火焰中,这句话可能故意引人联想创世记中,天使持发火焰的剑,把守生命树的故事。和圣经其他地方一样,神降临西乃山时也是以火为象征把神同在的带领和护佑形容为“火柱”。这象征的根据,可能是因为火有洁净、甚至毁坏的特性;冶金匠在古代世界瞩目皆是。然而通常来说,火似乎是形容神的圣洁,特别是祂对罪恶的忿恨

荆棘(英译本多作 bush“灌木”,原文 s#neh 的意义大概是“荆棘丛”),显然是基于本段的,用的也是同一个字。因此该节“住荆棘中上主”一语,不应被视为独立的信念,以为神是住在荆棘之中,或其附近一带。反之,这句话只是提到这个场合里,神在时空之中的自我彰显。摩西看见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个超自然异象(像某些先知如以西结所见的),还是物质世界中的真实现象?若是后者,他所见的究竟是沙漠中一棵有刺的灌木寤鸱偕眨换故怯胁永没ǘ洌称为“燃烧灌木”的矮树;还是落日的光辉映照在荆棘丛上,造成了火焰的效果?以上理论都有人提出过。但这是无关重要的,它无论是什么,神总是利用摩西起初的好奇心把他引到那里。但真正的启示却不是焚烧的荆棘,而是神在当地对摩西所说的话。

4.神呼叫〔他〕,这译法比“神呼召他”为佳。整个基督徒蒙召的概念,都是建立在神亲自与我们交通,按名呼召我们的信念之上。忘记了这点,拣选的教义便和我们的顺服脱节,失去了人情味,变得抽象、冷峻。

5.不要近前来,这句话应该译作“不要继续接近”也当译作“不要老拉逦也环攀帧保。神至终不会禁止人不得接近祂;但摩西仍未作好准备,因为他当时还未认识神的临在和本性。摩西以后将要“近前”到神那里为他人代求,而他最深切的祷求亦会是能够觐见神。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这仍是东方人敬拜的姿态。这个尊崇的表征有两个可能的起源:其一是,它可能表示接受奴隶身分,因为奴隶通常是赤足的;其二是,它可能是极早期的人接近神o之前,必须除去一切遮盖和虚饰的遗俗。以色列的祭司虽然为了保持庄重,穿逑嘎椴嫉呐圩樱ú纬龆,早期苏默(Sumer)人的祭司却是赤裸执行职务的。赤裸的脚足,不过是个表征,对居住在冬季气候寒冷地方的人并不合适。圣地,使之成圣的,是神的临在以及祂将要在此作出的自我启示。上文已经提过,这看法胜于假定此地已是米甸人的圣山、甚至“圣树”的看法。不然这位米甸祭司的女婿,断不会懵然不知。从迦南地的古木到印度的圣榕,世界各地都有大小树木被称为“圣”。但以色列并没有这种概念。“神圣”对以色列而言,不但是活的,更是伦理的;它的内容并不止于神积极的启示,更包括了启示者的本性。全本圣经之中,“圣”字在此首次出现。这概念一开始就和神有关,很值得留意。

6.你父亲的神,在《撒玛利亚五经》中,“父亲”是众数,可译作“祖宗”或“列祖”,和下半节一样是指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这句话的基本意思,重点无疑不是暗兰甚至亚伯拉罕,而是“祖宗的神”8。这是极重要的一点,接受与否对下面经文的解释很有影响。摩西带给同胞的并非新神,也不是他们所不认识的神,而是对他们所认识的神进一步的启示。甚至保罗在亚略巴古对雅典人所说的话,也不能与此相提并论。惟一真正类似的,只有神在将来世纪中的自我启示;这启示的巅峰就是基督降世。当时给摩西的启示虽然是对列祖应许的应验,对以色列而言,却和将来弥赛亚降世,同样的新鲜而具震撼力。

.神的呼召和应许

7.督工,差不多相等于“压迫者”。原文 no{ge{s 是个很有意思的闪族语字眼,衣索比亚(Ethiopia,和合本称埃提阿伯)的皇帝称为“尼格斯”(Negus),就是这字一个现代的形式。

8.地,这是神对亚伯拉罕伟大应许的一部分。神和我们开始接触,是按逦颐堑拇境,和我们所能理解的需要,我们的认识是何等肤浅都没有关系;祂又从此带引我们认识那更深入的需要。祂向无后之人应许儿子,向无地无业的流浪牧人应许国家,向无名的人应许名声。这不是没有价值的应许,亚伯拉罕抓紧这些之时,他内心深处其实是渴求只有神才能赐与的事物;用今日用语来说,他是渴想持续、稳定、身分。流奶与蜜,“流”译作“渗”更为贴切。这是放牧者的譬喻:牛的乳部胀得渗出奶来。本节将迦南形容为放牧者梦寐以求的地方。奶、奶油、乳酪、蜂蜜,都不会在人口稠密的农业社会出产。例如就以“奶油与蜂蜜”,来描述耕地因战争变成草场之后所出的产物。这句形容迦南山地的话,在五经之中,常用得可能已经成为俗谚。特别是将迦南和干旱的西乃,甚至加低斯.巴尼亚等绿洲相比,这句形容很是正确。奶大多来自绵羊和山羊。蜜( d#b[as% )在圣经之中,似乎必定是指蜂蜜。在阿拉伯语中蜂蜜是? `asal ,而 dibs 则是指味甜的葡萄果汁,熬到果浆般黏稠,有人认为本节的希伯来文是这个意思。但葡萄是农业生活,而非原始游牧民族的产品,所以拿细耳人和利甲族人都禁戒不食。再者,也没有证据证明以色列人曾经制造过这种葡萄果浆。

迦南人。接下来的是“战前迦南”流行的标准描述,并非科学化的人种报告。是典型的名单,该节加上革迦撒人,一共列出了七个民族。由于七是个神圣数字,它可能代表全部的人;列出了十个民族,记录得最是齐备。这名单令人联想起埃及的做法,把敌人统称为“九把弓”,即九个不友好国家。然而必须留意的是,迦南这些“国家”有别于以色列十二支派,彼此间并无关系。它们相同之处,可能只是限于某些共有的文化宗教特征。没有证据证明它们像以色列的支派一般,有共同的历史传统。我们甚至没有证据,证明他们住在壁垒分明的区域。很久之后的腓尼基人,依然自称为迦南人;这词的意思可能是“贸易者”。赫人大概是北方古赫人帝国迁来的移民,大概没有赫人的血统(参创二十三)。约但河东半定居民族的君王西宏和噩,以及犹大山地联盟的五王都称为亚摩利人。依照字源“亚摩鲁”( amurru )是“西方人”的意思,原本是定居美索不达米亚的人给西方游牧为生的邻邦所起的名。比利洗人可能是“乡村人”,这名大概和英语中的“异教徒”一样,变成了鄙称(如“乡巴佬”)。这名的字尾可能源自户利语(Hurrian,如“基尼洗人”)。某些古卷似乎将希未人(Hivites)和“何利人”(Horites)混为一谈。如果两者是同一民族的话,希未人便是保全了五百年前的户利族侵略者,即使不是血统上,也是名称上。埃及人惯常称呼迦南的名字为“呼鲁”(Khuru),似乎也是来自这个名称。基遍联盟也称为希未人。耶布斯人是耶布斯(即耶路撒冷)的原居民(又称为亚摩利人,。除非是因为他们到了大卫之时才被征服之故(撒下五),实在没有什么理由要把他们分别列出。最低限度,耶布斯也不可能是什么独立的民族。以西结也把他们当作是亚摩利人和赫人的混合;就地理环境而言,这是很有可能的。约书亚时,他们是亚摩利人南部联盟的成员。大体而言,迦南人居住在西部的平原和山谷;亚摩利人则大约散住在中央山脉和约但河东的北部。

10.我要打发你,戴维斯指出这是摩西的使徒式任命。神要亲自施行拯救,和祂差遣摩西并没有冲突:神通常都藉甯市乃撤的仆人,来成就祂的旨意。新约时代,基督赐给门徒类似的使命之时,脑海中可能也浮现了这段圣经。

11.我是什么人?这不是存在主义者的自我诘问,而是不信的表现(。摩西和他早年在埃及之时相比,已经判若两人了;他学会了怀疑自己,他的怀疑更彻底得连神也激怒了。对自己不信任是好的,但这种不信任,必须是要导致对神的信靠才行。不然它就变成了属灵的瘫痪,不能、也不愿作出任何行动。摩西和以利亚(王上十九)一样,成了“精神崩溃”的案例,完全失去了为神工作的意愿。

12.我必与你同在。“我必”( ~ehyeh ,“我将”或“我是”)几乎肯定是个双关语,所本的是14、15节对神名字耶和华的解释。惟一稍能表达其中含义的译法是“我,神,必与你同在”。神提出两点论证,来反驳摩西因自己不足而发的异议。首先祂应许与他同在;接逵指他证据,证明祂的同在。摩西至此已经无权继续反对,他不再没有自恃的心(这是好的),而是缺乏信心了(这是罪)。这就是我打发你去的记号。尽管有人提出不少复杂的解释,译作“证据”似乎是最好、最简单的做法。昔日为奴而得自由的国度,终有一日要在这西乃山敬拜神。所谓“饭菜好不好,要到吃时才知道”,惟有摩西成功完成任务,才能证明神的的确确是差遣了他、与他同去了,这种记号永远得跟在信心之后。所以摩西此际必须要凭逍判慕行,如此处理神迹是圣经一贯的作法。西乃立约和颁布律法等伟大事件(出十九以下),是这记号的应验。单是这个应许,便足以解释摩西为什么在法老面前,坚持以色列必须到旷野向耶和华守节,因为惟有这样,应许才得以实现。

.神宣告圣名

13.祂叫什么名字?部分学者强调,本节用的是 ma^h “什么?”,而不是惯常的 mi^ “谁?”。他们指出诘问的重点是神的本性,不是祂的称号。我们不当以为以色列人不知道神有什么称号,因为祂是他们列祖所敬奉,他们自己在埃及时必然也敬拜的神(但也请参看,约书亚的率直话)。本节的神字没错是复数,可以译作“你们祖宗的诸神”;但“祂名字”中的单数所有格字尾,却证明了所指的神只有一位。证明了以色列人也清楚知道,列祖用“伊勒沙代”( El-Shaddai ,和合本作“全能的神”;参照的人名“亚米沙代”, Ammi-shaddai )等名号来称呼神。因此以色列人的问题并非出于无知,也不是用来考验摩西是否熟悉本族传统的伎俩。问摩西“神用什么新名字向你显现?”就等于是问他“你从神领受了什么新启示?”族长时代,对列祖的神有什么新启示,通常都会以一个新称号作为概述。这名字到了将来,便能成为更深认识神拯救作为的记录和叙述。所以我们可以假定,他们问这问题想要得到的答案,是列祖之神的新称号。

14.我是我所是。( ~ehyeh ~@s%er ~ehyeh ,英文直译原文为 I am who I am,和合本作“我是自有永有的”)这句简洁有力的话,显然是暗指耶和华(YHWH)之名。“雅巍”(Yahweh,即耶和华)大概是这几个字的略语,将全句话浓缩为一个字。这句话肯定包括了所需的母音,子音也十分相像。实际上,本节下半部也将 ~ehyeh (“我是”或“我将”)用作神的名字的一个形式。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本节是以闪族语言半谐音的双关语来解释名字的意义,名字本身不在本节,要到15节才出现。譬如旧约就从来没有一个名字包含了 ~Ehyeh 。戴维斯正确地指出,全本旧约只有本段为“耶和华”之名提供了解释,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处理这名字和“存在”的关系,因为这正是本段的要点。另一方面,挪士也正确地提出,本节所指的不是哲学上“纯粹的存在”,而是在启示中“动态的存在”。但承认了这名基本上和“存在”有关,仍是要找出其确切的意义。最简单的理解是神存在,而偶像则“不存在”;这解释是否合乎原意?海厄特循这思路,认为这话也可译作“我是存在的那位”(英:I am He who is);他又相信可能也是(从负面)暗指这意思。这句话究竟有没有“我是无可比拟,人眼不能测度的”的意思呢?这解释虽然对,却算不上是进一步的启示。它的意思又会不会是“必须藉我将来启示的言行,才能了解我”呢?这解释似乎最合圣经模式,因为以色列史从今以后,都认定神是将以色列带离埃及的那位。因此,这名字的启示不独是深奥的神学真理,更是要摩西和以色列作出信心回应的呼召。

15.耶和华,神的正式名字耶和华在本节出现,这名的希伯来原文是 YHWH,英文圣经通常用大写写作 the Lord“主”。后世的虔诚犹太人恐怕因妄称耶和华的名而受罚,不愿说出神的名字;于是便取 ~@d[o{na{y (“亚多乃”,意即“我主”)的母音,配合 YHWH 的子音,读出 Jehovah“耶和华”这个混合字9。本注释英文原着照例略去母音,用大写写出神的名字 YHWH;读者可随意读作“主”、“耶和华”,或“雅巍”。要明白耶和华一名对犹太人的意义,最好或者是从他们的救恩史逐步展露之中,观察这名的意义。正如对基督徒来说,耶稣一名变成了神一切恩待的“略语”,耶和华对于他们,至终也是这个意思。

16.长老,这里提到以色列中,闪族农村社会的一个制度。因逡哆罗的建议,“长老”后来亦成为以色列司法制度的重要部分。当时的米甸部落,无疑都已由长老统治。以下记载以色列中的长老分受圣灵的恩赐。我实在视察了你们(AV、RV),视察的意思其实是观察(RSV),是有行动随之而来的“注意”(和合本作“眷顾”)。德莱维的译法是“显出实际的关心”。圣经经常用这字眼,来形容神对自己子民的拯救作为。参看;在中,希伯来文的用法影响了希腊文的意思。英文的“视察”(visit)很容易引起误解,以为神巡视一回便走了;原文并没有这意思。同样的字根,也之以色列官长有关。

18.希伯来人的神。耶和华一名对法老没有什么意义,但“希伯来人的众神”他就能够明白了(他会把尊称君主的复数解作不只一个神)。实际上,这种用辞在当时的条约中也找得到,对象当然不是以色列,而是包括更广的范围,如北方的哈皮鲁团体。遇见了我们。笔者的看法若是对的话,这句话几乎是表示一个冲突。法老惯见喜怒无常的埃及神o,可能会这样理解;而摩西为要表达这祭祀的必须性,或许也乐于他有这种想法。但另一方面,这句话可能不过是说这次会面,是突然而出乎意外的(“若遇什么争战的事”)。

往旷野去走三天的路程。这话有三个可能的解释:其一,从歌珊直通西乃,可能算为三日行程;其二,摩西可能要运用诈术来逃离埃及;其三,“三天”可能代表长度不定的一段时间。除非我们和部分的学者一样,将位于歌珊和加低斯之间的直线上,书珥路上的哈拉尔山(G%ebel Halal)当作是西乃山10,否则,第一个选择是没有可能的。即使这真的就是西乃山,也只有没负载的成年人,才能在三日之内完成旅程。第三个选择的可能性也颇高:“昨天和前天”是希伯来文表达“从前”的惯用语,和合本作“照常”)。惟有第二个选择构成伦理上的难题:摩西究竟有没有打算回头的意思?亚伯拉罕、雅各(创十二,二十七)以及很多圣经人物,都曾为了达到目的而说谎。他们不但从来没有得到称赞,在这两个人物身上,圣经更清楚说明欺骗所结的果实是苦难。然而,我们也不必假定摩西确实采取了欺诈的手段。没错,他是不太可能有回头的意思,不然他也不会坚持妇孺和一切牲口都要和男丁同行了。法老激烈的回应证实了他也不信他们有回来的打算。整个过程和亚伯拉罕与赫人以弗仑的对话一样(创二十三),其实是个近东式讨价还价的复杂案例。摩西说话虽然客气,却一开始就表明了全面自由的要求。法老逐步提高索求:在埃及祭祀、不要走得很远、只许壮丁离开、人可以去但牲畜要留下。将这种讨价还价视为伦理问题,或将之当作道德标准,皆是对近东习俗的误解。本段和雅各与拉班的事迹(创三十),都同为精采的民间故事。我们虽然难免要从伦理的角度加以评论,原来的叙述者会否这样做,却很值得怀疑,故事的宗旨也不在此。部分学者认为摩西故意降低要求,使法老易于批准,他若是顽梗得连这样的请求都要拒绝,原本的要求就更没希望了,而法老的心硬也变得无可推诿了。

祭祀。戴维斯等人强调摩西在此宣告一个要到圣地朝圣的节期( h]ag{ )。但本节所用的希伯来动词 za{b[ah] 是指普通的牺牲,和地点没有必然的关系。所指的相信是西乃山立约的献祭(出二十四)。这件事为提供了解释,“事奉”相信是有献祭的含义的。

19.除非被迫,这是 RSV 照七十士译本的读法,这读法以 ~imlo{~ “若非”取代马索拉经文的 w#lo{~ “也不”。然而若把经文解作是指法老的顽梗:“甚至被重重击打也不容许”,原来的译法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和合本持此看法,译作“虽用大能的手……也不容”)。

20.奇事。单从字源学的角度看,希伯来语的 nip{la{~o^t[ 恐怕是最接近“神迹”的字眼了,然而两者的含义却有相当大的距离。我们心目中的“神迹”,是自然法则受到超越、搁置、逆转。希伯来人则视之为是:创造控制自然法则的神,奇妙地运用这些法则。所以希伯来人在一定程度之下,并没有“自然”、“超自然”之分,因为一切都是神的工作。本节所说的一系列奇事是埃及的十灾,其他例子则包括了渡过红海、以及在旷野的供给和带领。

22.把埃及人的财物夺去了。埃及人的饰物当然不是“借”(AV),而是“要”(或“问”)来的;我们不必在道德上愤慨不平。陶庇基于本段以及其他经节,认为整个出埃及故事的叙述方式,合乎释放希伯来奴隶的手续。奴隶不可“空手而去”(13节),反要因多年为奴而得到补偿。同样,以色列在埃及受苦,必定需要赔偿;基督胜过死亡,也同样厚赐得自由的子民。其中的因果关系不容易断定;可能是希伯来奴隶得释放影响了这里的文字,也有可能是以色列得拯救的基本经验,影响她后来如何设立关乎奴隶的律法。只要不进一步宣称,释放奴隶的手续创造了出埃及故事的内容,第一个看法是没有什么值得挑剔之处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摩西牧养他岳父米甸祭司叶忒罗的羊群;一日领羊群往野外去,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

“叶忒罗”——流珥、叶忒罗、何巴,这三个名字有几种解法如下:(一 )有注释家以为流珥是摩西的岳父,叶忒罗并何巴是摩西的妻兄。这解法有四层缘故:1“岳父”两个字在、6、7、8、12、14、15、17、24、27,或作“内兄”,和的“女婿”两个字并的“郎”字在原文上是一样的字。这两个字的意思和中国的“亲戚”二字相同,不说明是什么亲戚(文理译本作外戚 );2当摩西四十岁的时候,流珥已经有七个成长的女子,当的时候,摩西已经八十岁,大概那时候流珥已经去世,叶忒罗接续他做米甸的祭司;3叶忒罗把摩西的妻于送到西奈旷野以后,他又回本地去了,。圣书上并没有提摩西劝过叶忒罗同以色列人往迦南去,这无非是因叶忒罗是长子,当继续他父亲的职位做祭司,因此不能离家);4摩西却劝了何巴同去,后来何巴和他的全家果然同以色列人往迦南去了。(二 )有注释家以为叶忒罗并何巴,都是指着摩西的岳父,流珥是他岳父的父亲,这说法与不合,因为何巴同以色列人到迦南去了。。(三 )有注释家以为流珥和叶忒罗是指着摩西的岳父,( 流珥是他的名字,叶忒罗是他的尊号,何巴是摩西的内兄。(四 )有注释家以为这三个名字都是指着摩西的岳父一人说的。大约第一解法最确。“……往野外去”——原文作往旷野的后边,就是西边。“神的山”!——这名字大概是后来起的,因为神屡次在这山上向人显现。(一 )显与摩西(5 ),(二 )显与以色列人,(三 )显与以利亚(过了几百年 。“何烈山”——有人以为这山就是西奈山,也有人想何烈是那山的总称,西奈是其中的一座高峰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本章为《出埃及记》最重要的一章,记有摩西接受呼召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神首次透露祂的名字“耶和华”,是“自有永有”的神。

“叶忒罗”注。

“何烈山”即西奈山,位于西奈半岛西南端。此山又名“神的山”,因为百姓后来在此领受律法

──《启导本圣经脚注》

「叶忒罗」:见2:18注。

「何烈山」:即西乃山,在西乃半岛内,其确实位置不详。

──《串珠圣经注释》

何烈山又名西奈山,神在这里把律法启示给以色列人(3:12)。

──《灵修版圣经注释》

摩西牧养……羊群由埃及王子变成米甸的牧羊人,实在是一个大转变,也是不容易适应的事。但在前章16~22节,我们已经讨论过摩西甘心住下,结婚生子,再不把埃及放在心上了。

他岳父米甸祭司叶特罗(注摩西岳父名字 将从现代中文译本的译法翻成叶特罗 )这句话有两个问题存在:米甸祭司和叶特罗这名字。说摩西的岳父是基尼人,这里和前章都说他是米甸人。这里说他岳父的名字是叶特罗,则说是「流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基尼人按原文是从该隐而来的,他们是住帐棚牧养牲畜,也弹琴吹箫游行各处替人打造铜铁利器的。因此,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都以基尼人为执掌铜匠铁匠这职业的人,而不是一个种族。摩西的岳父在种族上属米甸人,在职业上属基尼人。因为他是游行各处的铜铁匠,不是定居某一地方的人,所以的牧羊人敢于把这祭司的女儿们赶走,因为她们不属当地的人,水井没有她们的分儿。另一方面,正如在注释中已说过,这祭司在古代口传中并没有名字,而只是米甸祭司,南方人在讲述这故事时称他为「神的朋友」,后人误把这描述词当作专有名词而成了「流珥」。北方人(神典出于北方 ),却因祭司也是族长,而尊称他为「陛下」(His Magjesty ),后人却把这尊称当作专有名词而成了叶特罗。原文叶特罗(Jethro )来自 Jether,有「丰富」、「有余」、「卓越」、「握有主权」等含义。古代的人尊称王帝、酋长、族长等,均不敢直称,而须用第三人称单数来向他说话。Jethro 就是 Jether 的第三人称单数。古代与米甸相邻的拿巴提人称其酋长,就是用 Jethro(His Magjesty )这称呼。

一日领羊群往野外去这一日并没有说明是摩西在米甸住了多久之后。往野外去的原文是「到旷野的后面」,表示他所到的地方,并不是沙漠地带。因为中东地区的人说「旷野」时,是指那地方连草木都不生或极少草木的地带。为这原因,我们也无法估量当时摩西所到之地,离米甸有多远。

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请参看本书绪论「西乃山在何处」。何烈的原义是「不毛之地」或「干旱之地」。西乃是「丛林密布」的意思。因此这神的山究竟在何处,从以色列南北双方的人所用的山名,就使我们困惑。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这神的山必然是在西乃半岛之内。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牧养……羊群: 对在埃及宫中长大的王子身份的摩西来说,牧羊是一件极其低贱的事情。正如神为了让约瑟可以担当大国总理的职位,先让他在护卫长波提乏的家中以仆人的身份管理家事一样,为了让摩西成为带领以色列百姓进入迦南的领袖,神先让他放羊。 神的山…何烈山: 何烈山和西乃山常常混用,对这两座山的关系有以下几种见解:①两座山名称虽异,其实是一座山;②一座山上的两座峰,一个叫何烈一个叫西乃;③山的总称叫何烈,特别把当中部分叫作西乃。从中可以看出,从地理位置上两座山不能严格地分区。另一方面,今天人们推测这座山是位于西乃半岛最南端的,海拔2,291米的耶别姆沙(Jebel Musa-摩西的山 )。把这座山特别命名为“神的山”的原因是,日后摩西在这座山上得到了律法,从而这座山作为神显现的地方被视为“神圣之地”。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牧养」:原文是「主动分词」形式,表示这是一种「惯常的职业」。

●「岳父」:此字可以是「妻子的兄弟」、「妻子的父亲」或「妻子的祖父」。

●「叶忒罗」:字义是「他的富裕」、「他的丰盛」。亚喀得文是「卓越、特出」的意思,所以学者认为「叶忒罗」可能是个尊称或头衔。

◎叶忒罗 , 出 2:18 作「流珥」, 民 10:29 记载「摩西对他岳父(或译内兄 )─米甸人流珥的儿子何巴」,这个「何巴」可能是摩西岳父或摩西妻子的兄弟。因此比较可能摩西的岳父就是「流珥」,「叶忒罗」是个头衔,摩西岳父有个儿子叫「何巴」,跟着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或者「叶忒罗」与「何巴」都是摩西的内兄,「流珥」是岳父。

●「野外」:原文是「旷野后边」,实际的意义就是「旷野西边」。

●「何烈」山:「沙漠」。

●「何烈山」:原文「向着何烈的方向」。隐含有此地超乎原本摩西习惯牧羊的范围。

◎「何烈山」似乎与「西奈山」通用,但是有些经文似乎显示这是不同的地区。比较好的理解就是「何烈山」是一整个地区,「西奈」山是其中一座山峰,或这是同一座山脉的两个山峰。

◎神借着他出了一些难处而逃避到旷野,四十年就在旷野里消磨过去。这四十年将摩西的一切雄心大志都打掉了;这四十年叫摩西再没有想到他有这样的抱负要拯救以色列人了,他只是平平凡凡的在作一个牧羊的人。但是很希奇的,正当他没有了自己的雄心大志的时候,神的时间就到了。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祭司叶忒罗其人行事如何?】

答:叶忒罗--居首之意。他名流珥,或称何巴,参上册66题 ),为米甸人的祭司;在古时家长的世代,大概没有特别的祭司和先知,惟有各家的家长作祭司。在摩西从埃及逃到米甸的时候,遇见这个祭司的七个女儿在井旁打水,因为帮助她们脱离了牧羊人的手,得与叶忒罗同住,后来成为叶忒罗的女婿;生一子名革顺。叶忒罗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敬拜耶和华为神,当摩西回埃及拯救同胞时,是经他许可的。到了摩西战胜仇敌,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以后,叶忒罗听见此事,便带着摩西的妻子,和两个儿子革顺、以利以谢来到神的山,欢喜快乐地称颂神,并把燔祭和平安祭献给神。叶忒罗又曾为摩西献策,拣选有纔能的人立为百姓的首领,协肋摩西行审判的事,管理百姓。以色列人在旷野安营的时候,叶忒罗又曾应允摩西的请求,一路同行,常作他们的眼目,为以色列人的向导者。由此可见他是摩西的一位好顾问,更是一位行政经验丰富的人。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何烈山在那里?】

答:何烈山Hobah─—意不毛之地,即西乃山Sinai之半岛,为其中的一座高峰。西乃半岛是一个三角形介于红海两臂之间。传说以色列民授律法,是在半岛的南面。西乃山是一块孤立的巨石,从平原突起,十分壮观。耶和华神曾召摩西上山向他显现,叫山成圣。摩西在山上得启示受命令,曾度过了两次四十昼夜的时间。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名字不同:流珥;叶忒罗

摩西的岳父在上一章叫流珥,本章叫叶忒罗,在却叫何巴。一旦明白用语模棱两可之处,这疑难就得到解释。用来形容女子外家男性的字眼含义很广泛,同一个字可以解作女子的父亲、兄弟、祖父。大部分解答都是基于这一点。流珥可能是祖父兼族长,叶忒罗才是西坡拉的父亲,亦即是摩西正式的岳父,何巴是叶忒罗的儿子,摩西的内兄。另一个可能是,何巴和叶忒罗都是内兄,流珥是他们的父亲。

──《旧约背景注释》

神的山】

神的山在此称为何烈山,其他经文则称之为西乃山。但这两个名字都可以描述整个地区,或某个山脉,或一个山峰。摩西把它描述为神的山,最有可能是他意识到以后几章所发生的事件,使这山得到了新的地位;不是因为这里发生过什么事,或有什么迷信的理由。古代世界和古典时代的人,相信山是神明居住的所在。

──《旧约背景注释》

耶和华向摩西启示自己是列祖的神──《串珠圣经注释》

荆棘火焰的异像是什么? 】

答:耶和华的使者在何烈山,从荆棘的火焰中,曾经向摩西显现。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这个大异象,圣经注释家认为「荆棘」是被轻看的以色列人的标记。(。神虽然显出威严在他们中间,却没有毁灭他们。「火焰」是为神的标记,有光明,发热,圣洁的意思。因为神乃是烈火。当摩西要过去看这大异象时,神说,「不要进前来,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的地是圣地」。这鞋有底无帮,与中国南方的草鞋相似。因人是污秽不洁,「脱鞋」是表示人要脱去污秽,尘俗,恭敬谦卑,圣洁,才能观见神面。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烧?的荆棘】

摩西遇见神也经由平凡事而来;但是神掌管?平凡,在沙漠地区,严酷的热度──我们从故事后来的细节计算得知这是初夏的季节──一些枯干的荆棘,枝子自然?了火,但是引起摩西注意的乃是火焰持续下去,而且荆棘并未烧毁。

我们可能怀疑,这件事本身是不是叫我们从它看到一些奥秘的事。『火焰』是神临在的荣光,这荣光持继不灭,它表示耶和华使者的临在,『耶和华临在时间与空间』。它的意思是使摩西明白,自然界的一切形态都不排除神的临在,在我们周遭的生活中,神实施权能隐蔽的帷幕。很可能这烧?的荆棘后来成了摩西自己或以色列人的象征──神的荣光和权能可以使无能力、软弱与无价值的事物都不被毁坏。

『要把你脚上的鞋(就是皮草鞋 )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在东方,脱鞋表示尊敬,除帽则表示平等。这或许因为奴隶是赤脚的:参阅。事实上,最重要的是表示尊敬,形式是次要的。

──《每日研经丛书》

耶和华向摩西显现,打发他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摩西观看,不料,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

“耶和华的使者……”——就是耶和华神。“不料,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注意。“荆棘”——神显现与摩西,没有在高大的橡树上或香柏树上,乃楚从平常的荆棘中,这正是与中国迷信树神之人的思想相反,他们以为高神好在粗干的老树上驻跸显圣,从来却没有见他们在什么细小的树上悬牌挂匾。有注释家以为这荆棘是被轻看欺历之以色列人的标记。神的威严虽在他们中间显现,却没有灭绝他们。“火焰”——火焰作神的标记,有三种意思:(一 )是光明的,约壹9),(二 )是发热的,(三 )是圣洁的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向摩西显现的“耶和华的使者”,曾在旧约中多次显现

“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为神向人显现的一种奇妙方法。不少人从自然方面去解释,说荆棘树的叶子红似火,或者树叶反映阳光看去象火焰;忘记了全能的神可以用祂独特的方法来向人显露自己,吸引摩西的注意,听取差遣的命令。四十年后,摩西带领二百万以色列民再临此山,看见了另一个威严显赫、火从天降的大奇景

──《启导本圣经脚注》

「耶和华的使者」:并不是一位普通的天使,他是代表耶和华亲自的显现。该名在4节与「耶和华」交互替用。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使者,英文译本一般作 angel of the Lord「主的天使」,但直译应该是 messenger of YHWH「耶和华的使者」7。由于第4节说明从荆棘里呼叫摩西的是神自己,「使者」一语大概只是神临在的敬称;

荆棘(英译本多作 bush「灌木」 原文 s#neh 的意义大概是「荆棘丛」 ),显然是基于本段的,用的也是同一个字。因此该节「住荆棘中上主」一语,不应被视为独立的信念,以为神是住在荆棘之中,或其附近一带。反之,这句话只是提到这个场合里,神在时空之中的自我彰显。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使者这使者并不是我们今日所讲的天使,乃是神显现的一种说法,和神自己相等(见4~7 ),正如创十八至十九章和士六章所记述的一样。

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这叙述表示摩西并没有看见神,也没有见到天使,而只看到荆棘和火焰。这是一个特殊的景象(见下句 )。这里所用的荆棘,原文和「西乃」来自同一字根。

摩西观看,不料,荆棘被火烧?,却没有烧毁这句话中的观看,原文是一个惊异的看,不料是从这惊异衍生出来的。荆棘……却没有烧毁,原文是「而荆棘却没有被火吞灭」。

──《中文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使者: 不是指天使,而是指道成肉身之前的基督。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火「焰」:SH 3827 该字于旧约中仅此出现一次。

◎神乃是烈火,参 来 12:29 约壹 1:5 利 11:44 申 4:24 。

●没有「烧毁」:原文是「吞吃」。

●「耶和华的使者」:在旧约中,主的使者常常以人形出现,但后来都被理解为「耶和华」本身。创 16:13 18:2,22 士 6:11-22 新约当中的天使「Angel」英文一字则是由希腊文「Angelos」(报信的使者 )演变而来。旧约当中最常提到的两卷书分别是创世记和士师记。

◎「耶和华的使者」这个字眼在 创 16:7-13 21:17 22:11-18 都有出现,这边到底是不是神自己并无法确认。这个字在圣经其他地方使用时有两种用法如下:

a. 神的使者是「有别于神的代表」:(有学者认为在「耶和华文献」的神是不和人直接对话而是透过使者 )参考 出 23:20-23 ; 民 22:22 ; 士 5:23 6:22 ; 撒下 24:16 ; 亚 1:12-13

b. 神的使者就是神「乃同一位」,而且名称可以互换:参考 创 16:7-13 22:11-12 48:15-16 ; 士 2:1 6:11-24 13:3-22而此处 出 3:2-4 有学者是认为也许可用「神的使者是神以可见的型态显现」来解释,这种学说叫作theophanies,认为在旧约里面神的显现可能透过大自然(13:21,3:2,38:1),或者是以人的形像出现(33:21-23,6:1, 创 18 1:26-27),值得注意的是神从没有用动物的型态出现,在新约则是直接「道成肉身」在基督耶稣神上完全显现。

●「观看」:「看见」,本章出现七次,是本章的钥字。

●「荆棘」:「多刺的灌木丛」。SH 5572 常见的沙漠植物。这个字的读音和「西奈」SH 5512 (「多刺」之意 )很接近。

●「没有烧坏」:在原文是动词加上否定意思的分词,所以是要表达被动式的意思,意思是「没有被烧坏」。

◎关于「没有烧坏的荆棘」是非常奇妙的事情,因为在沙漠中没有比荆棘更容易烧尽的东西。

◎「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很多学者想要解释这个现象,不过这些努力大概没有什么意义,毕竟摩西也牧羊几十年,之前在埃及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如果不是神迹,有什么能够骗过他的呢?

◎许多人也推测这个「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的异象内涵, 比较可能的是:「以色列人是荆棘,被埃及逼迫的火燃烧,却没有烧毁」或「人是荆棘,神是火,火与人同在却没有烧灭人」。可以参考 申 4:20 也提到埃及就像炙热的火炉,而神从那里将以色列抢救出来。

◎烧不坏的荆棘异象为摩西和当时的以色列人带来很大的安慰,因为不管埃及这炉火有多猛烈,甚至烧了四百年,以色列仍像这烧不掉的荆棘一样不被烧坏。

◎神的使者是从「荆棘里火焰中」出来显现,表示神从未离开以色列人也没有隔岸观火,祂就在其中与他们同受苦难。而以色列为什么能是「没有被烧坏的荆棘」,也是因为守约的神四百年来始终对以色列人不离不弃。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燃烧的荆棘】

将燃烧的荆棘当作自然现象的解释有很多,从能够排泄可燃气体的,到上面生满了鲜艳叶子或浆果的灌木都有。来自埃德富(Edfu )庙宇的埃及晚期贺如司(Horus )文献,描绘天神显现的形式,是某一种灌木之上的火焰。但这文献比摩西晚了整整一千年。

──《旧约背景注释》

耶和华你父亲的神】

神自称为「你父亲的神」显示守护神的概念,依然最能准确地表达以色列对 * 耶和华的想法。耶和华在西乃成为国家的神之后,这称号便不再使用。这称号同时亦将祂认同为立 * 约的神。

──《旧约背景注释》

】「摩西说:“我要过去看这大异象,这荆棘为何没有烧坏呢?”」

“我要过去看这大异象”——本句也暗示记这事的人是摩西,他想起那荆棘不在他所行的路上,乃是偏向一面,因此须过去才能看见这异象。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摩西说这是自己对自己说话,是「心想」的意思。

我要过去看这大异象在圣经中讲异象的时候,通常有三种方式:(一 )理智的方式,就是神的灵刺激人的智能,使人理解神的奥秘与教理等;(二 )想象的方式,就是神使人心目中「见到」一些影像或事物,而明白神要显明的旨意,如等所记的;(三 )具体的方式,就是神使人的感官所感受的,如创十八章亚伯拉罕所见的三个人和这章的荆棘火焰等。所以摩西称这为大异象,而要上前察看。

──《中文圣经注释》

荆棘: 西乃旷野中常见的一种叫刺槐的植物(thom bush )。在这里这棵树象征着,过着奴隶一样被压迫的日子的以色列人。神降临在这种地方,暗示神要与以色列人同在,而且要把他们从被埃及人压迫的痛苦中拯救出来。摩西受命的时候,神的旨意已经显明了。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大异象」:原文是「极大超自然的现象」。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耶和华神见他过去要看,就从荆棘里呼叫说:“摩西!摩西!”他说:“我在这里。”」

“摩西,摩西”——一连两次呼叫人的名字,显明急切的心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神呼叫〔他〕,这译法比「神呼召他」为佳。整个基督徒蒙召的概念,都是建立在神亲自与我们交通,按名呼召我们的信念之上。忘记了这点,拣选的教义便和我们的顺服脱节,失去了人情味,变得抽象、冷峻。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从荆棘中呼叫说神藉这特殊的景象,引起摩西要近前去观看的时候,便从荆棘中呼叫说话。因此,的「住荆棘中神」的「住」,就不能按字义去解释,而是表明神的临在。这里的呼叫,就是神呼召人的一个方式。因此,在藉?特殊的景象和祂的临在的实证之后,神现在用祂的话来呼召摩西了。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摩西!」:连两次呼叫,也有「强调」、「急切」的意思。

◎ 3:4 神在荆棘中呼叫摩西时是直接呼叫摩西的名字,可见神是个别地认识和对待我们。

●「我在这里」:「看哪」。加上字尾直译为「看哪,这是我」。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神说:“不要近前来。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

人用水洗脚时,鞋必须先脱掉。在圣经里脱鞋的意思,乃是指我们与神的圣洁有接触。摩西在何烈山,想要观看火烧荆棘的异象时,神对他说,「不要近前来,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为甚么神叫他必须脱鞋?因为他不脱鞋,就不能直接与神的圣洁发生关系。所以脱鞋是表明要与神的圣洁有接触。

―― 倪柝声《作代表权柄的凭据》

脱鞋表示尊敬。鞋子染满污秽尘埃,到至圣之地必须脱去。此风俗仍为中东回教徒所遵守,他们进回教寺必须脱鞋。“圣地”并非天生,而是因为有神在那里;人同样要奉献自己为神所用,有神同在,才成为圣徒。

──《启导本圣经脚注》

「脱鞋」:这操作表示对那地的尊敬。

──《串珠圣经注释》

不要近前来,这句话应该译作「不要继续接近」。神至终不会禁止人不得接近祂;但摩西仍未作好准备,因为他当时还未认识神的临在和本性。摩西以后将要「近前」到神那里为他人代求,而他最深切的祷求亦会是能够觐见神。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这仍是东方人敬拜的姿态。这个尊崇的表征有两个可能的起源:其一是,它可能表示接受奴隶身分,因为奴隶通常是赤足的;其二是,它可能是极早期的人接近神祇之前,必须除去一切遮盖和虚饰的遗俗。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不要近前来神既然呼召摩西,为甚么又不要他近前来?因为神如烈火。摩西所见的异象,荆棘并不是主要的象征。因为在本章和之后,惟有再提到一次。火焰或烈火才是主要的象征。神是圣洁的,凡不圣洁的都要被这烈火烧尽。神如烈火也指出祂是忌邪的,除了祂以外凡敬拜别神的,都要陷入火焰中。神如烈火亦表明祂是公义的,凡行不义的都要受这烈火的审判。

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神的临在,所以这地是圣地,摩西必须将沾满污秽的鞋脱下,藉以清洁的朝见神

──《中文圣经注释》

鞋脱下来: 由于神的降临变得神圣的地方,人类不可以用沾满罪恶的肮脏的鞋(sandals )踏进来。这暗示着:①人类应该敬畏神,并且要敬拜他;②如果没有中保的血,神的神圣和腐败的人类不可能共存。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不要近前来」:「不要继续靠近这里」。

◎「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 书 5:15 天使对约书亚有一样的要求。

●「圣」:基本意义是「分开」、「被分别出来」。这个字可以说概括了神超然的属性,这些属性构成神的神性,使他和人分别出来。此字用于对象或人身上,表示该物或人已被分别出来归耶和华所有或被他所用,或和他有特别的关系。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

祭司的惯例是赤足进入庙宇,免得把灰尘或任何不洁之物带进去。

──《旧约背景注释》

】「又说:“我是你父亲的神,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摩西蒙上脸,因为怕看神。」

“你父亲的神”——“父亲”两个字在此有“列祖”的意思。“是亚伯拉罕的神”——就是亚伯拉罕所敬拜的神。但本句的说法也显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死后不是归于无有,主耶稣引本节作死人复活的凭据,又称本书为摩西的书。“摩西蒙上脸,因为怕看神”——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神自称为「你父亲的神」:「父亲」之意相等于祖宗(见13- 15- 16 ) 。 神称自己为亚伯拉罕、以撒及雅各的神,不单让摩西知道现今他面对的就是列祖所敬拜的耶和华,且提醒摩西曾赐应许给亚伯拉罕,而这应许同样给予以撒及雅各。

,28:13-14)──《串珠圣经注释》

我是你父亲的神这里的父亲原文是单数,不像15~16所用的复数(该两节的中文翻成「祖宗」藉为区别 )。因此,这父亲是直指摩西在埃及生他的利未人暗兰。在这里,神所强调的,乃是祂就是摩西的保护者,也是摩西一直认识的神,现在在呼召他。为这原因,主张「基尼说」的人,就是认摩西所崇拜的神,是由他岳父基尼人叶特罗教导而得的,是不能成立的。

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这些话,为要表明,神也是米甸祭司叶特罗所事奉的神,并且也是那些埃及受奴役的希伯来人之神。因此,摩西甘心住下的家,他们所敬拜的神,和摩西父亲所敬拜的神,乃同为一位。同样,那些正在受奴役中的希伯来人,和摩西父亲所敬拜的神,也同为一位。这位神既是摩西的保护者,也是那些正在受奴役中的希伯来人之保护者,祂正关心?他们,所以要呼召摩西去做祂的使者,执行祂呼召他的使命。

摩西蒙上脸旧约圣经所讲的蒙脸或蒙头,包含有三种不同的意义:(一 )表达恭谨、忠诚、贞节;(二 )表示悲哀、伤痛;(三 )显明敬畏、惧怕。这里摩西所做的,当然属于第三种。他对这位他父亲的神,又是他岳父的神,也是那些在埃及的希伯来人的神,现在向他显现,既敬畏,又害怕。因为这位神一直没有离开他,现在他知道祂将要对他说甚么了,而这些话是摩西安逸的住在这旷野的家中以后,所不愿再接触到的课题。

──《中文圣经注释》

你父亲的神: 神把自己与以色列的祖先联系起来,是为了体现立约的继续性和不变性。 蒙上脸: 在神的荣耀面前,浑身罪恶的人类本能上只能采取这样的行为。以利亚,包括天使也如此。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 3:6 神的自我介绍在 创 26:24 28:13 46:3 中也出现过类似形式的发言。主要应该是强调「对祖先应许」的延续。

●「蒙上」他的脸:原文是「隐藏」。

◎「蒙上脸」在圣经里有几方面的意思:a.表明敬畏、惧怕,无法承受神的荣耀(19:13,6:2);b.表达恭谨、忠诚、贞节(24:65);c.表示悲哀、伤痛(15:30,19:4,6:12)。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耶和华说:“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实在看见了;他们因受督工的辖制所发的哀声,我也听见了。我原知道他们的痛苦,」

“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主有四句怜悯的话,(一 )我实在看见了,(二 )我也听见了,(三 )我原知道,(四 )我要救他们(8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我的百姓」:表示神对以色列民的特别拣选。

──《串珠圣经注释》

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实在看见了这些在埃及的希伯来人,因为神曾与他们的祖宗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立约的关系,乃是神的百姓。他们既是神的百姓,则他们在埃及所受的困苦,神当然是实在的看见了,因为祂一直是与他们同在的。

他们因受督工的辖制所发的哀声,我也听见了这不单表明在埃及受苦难中的希伯来人常常祷告,也显明神是听祷告的主。祂实在听见了他们的祈祷,不过先前因为神所预备的时间还没有到。现在,祂既然准备好了一位领导他们出埃及的人,就要呼召他去执行这使命了。

──《中文圣经注释》

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 这让我们联想起了被基督拯救之前,在撒但的捆绑中痛苦的信徒。我们一定要记住神不变的爱:神把在困苦中懦弱的低贱的奴隶民族以色列和如虫一样的我们,称为“我的百姓”。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我实在看见了」:原文是「看见看见」。

◎ 3:7 是圣经里面第一次记载神用「我的百姓」这样的字眼来以色列百姓。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流奶与蜜之地】

迦南地被形容为「流奶与蜜之地」。对畜牧为生的人而言,这话是描绘土产的丰盛;但对务农的人来说却不尽然。奶来自羊群,蜜──大概是指枣的果浆,不是指蜂蜜──是自然的出产。* 乌加列史诗 * 巴力与摩特(Mot )中,也有类似的话,描述大地回复丰饶时,干河流满了蜜。早至《* 辛奴亥的故事》的埃及文献,都描述迦南是个有丰富自然资源,农产又丰盛的地方。

──《旧约背景注释》

神应许救赎,并差摩西作以色列人的领袖。

──《串珠圣经注释》

】「我下来是要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领他们出了那地,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

“我下来”——这是借用的话。“……出了……到”——以色列人所到的地方有三点优点:(一 )是美好的,(二 )是宽阔的,(三 )是富足的。埃及国最肥沃之地宽不过三十里。神应许亚伯拉罕从埃及河直到幼发拉底河之地的面积约有五万方里。“流奶与蜜”——这大概是成语,就是花草畅茂之地的意思。本节所记迦南诸族的名称和至20节所记的有些不同,或者与亚伯拉罕同时的那些族中,到摩西的时候已经有被淘汰的。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在圣经中,“流奶与蜜之地“常用来指迦南。对在沙漠中逐水草而居的畜牧民族,和在埃及为奴的人来说,迦南可说是肥沃富庶的绿洲与乐园。比较

居住迦南地的民族很多。这里列举了六个,就是住在约但河西的迦南人;住在犹大地,特别是希伯仑与别是巴一带的赫人;居住巴勒斯坦北部山区的亚摩利人;散住在乡村的比利洗人;住在示剑、基甸和西顿与别是巴之间的希未人;还有居住耶路撒冷(大卫占领前 )的耶布斯人。

──《启导本圣经脚注》

「流奶与蜜之地」:描述那地出产肥美丰富(参串珠经文 )。

──《串珠圣经注释》

我下来是要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这下来是拟人化的说法,说明神在荆棘火焰中显现的事实。原文所用的这个救字,含有以强力抢夺出来的意思。这就预先表明了摩西受召所负的使命,是一件不易做的工作。脱离埃及人的手,就是使以色列人不再受埃及人的箝制之意。

领他们出了那地注意:(一 )这是神下来领他们,而不是摩西。摩西只是使者而已。(二 )出了那地是动作已经完成了的含义。是的,摩西虽然还没有下埃及去,但在神的心目中,这抢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同样,旧约的人还没有见到耶稣在十字架上所作成的救恩,但对旧约以信心接受神的人,在神的心目中,救恩工作在他们身上也已作成了

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这里所用的美好,是指肥沃。凡从西乃半岛出来的人,从地中海区可见到沙仑平原的肥沃地带;从亚卡巴湾上来,则可见到死海南端约但谷的丰肥地带。宽阔,若将以色列人在歌珊地所居满受尼罗河支流隔断的地带相比,则迦南地实在是一个宽阔的地带。流奶与蜜之地,若从地理上解释,则是迦南地的东南方因雨量较少,不宜种植而只宜畜牧,因此是流奶之地;西北区则雨量丰富,不但可以种植,而且盛产甘果,所以说流蜜之地(蜜并非单指蜜糖 )。但从神学上解释,则耶典的作者体会到神话语的营养和甘甜,知道迦南的农业文明比他们当时的游牧生活为佳,因此向往神对列祖所应许的迦南产业,诱导百姓渴望前往定居,而不再走埃及的回头路!

迦南人原义为「低地」的迦南,本来只指约但河谷和沿地中海区,在主前三千年已有人居住。后来扩充至高原,甚至叙利亚一带。埃及十二朝(约主前一九九一至一七八六年 )伸展宗主权到迦南,主前十八至十六世纪则在许克所斯人的势力控制下。至主前一二○○年以后,东北部为亚兰人所占,东南部和中部山区有以色列人的出现,西南则有非利士人入侵。迦南人被逼退至现今黎巴嫩区,但因发展商贸成功,不但将其以字母拼音的文字影响世界文化,其宗教与艺术亦使以色列人极受影响。

赫人有时又翻成赫特人,其所居之地,在其全盛时为从黎巴嫩直到伯拉大河。赫的原义是「恐怖」,从主前约贰一千年起,由欧洲迁居至小亚细亚一带城镇的人组成。至主前约壹八○○年建国,一五三○年灭前巴比伦后,常与埃及争雄。主前一二八六年在加低斯为兰塞二世击败,其后与埃及缔和平盟约。但在主前一二○○年后,已逐渐湮没。

亚摩利人大概主前二千五百年以后,这原义为「山地居民」的亚摩利人已居住在迦南和叙利亚一带的高地。约在主前一千九百年建国,并为前巴比伦第一朝的创立者,其势力且及于波斯湾一带。主前十六世纪受赫人势力影响而逐渐衰弱。但在以色列人的列祖客居迦南地时代,亚摩利人仍在迦南甚有势力,甚至圣经将亚摩利人等同迦南人作称呼

比利洗人原义为「乡村」或「田舍」的比利洗人,大概是迦南地位于乡间以农为业的人,而不是指一个种族。

希未人除了圣经提到希未人之外,我们对这些人一无所知。学者多主张希未人是何利人的变体字。如果是的话,「何利」是「穴居」的意思,就是以东穴居的人

耶布斯人这族名的原义是「打榖场」或「被贱踏」。他们是大?攻取耶路撒冷前的原有居民,其后大概为以色列人同化。他们的祖先可能颇复杂,以西结曾称他们的父母为赫人和亚摩利人

从以上看来,前三族人在历史和地理上,都对迦南地占有较重要的位置,而后三者则较不重要。除了这六族人以外,七十士译本和撒玛利亚抄本都在比利洗人之后,加上「革迦撒人」。除了知道这些人是迦南的后裔之外,我们对革迦撒人也一无所知。

──《中文圣经注释》

流奶与蜜之地: 多次应许族长们的迦南地, 迦南人……耶布斯人: 。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我下来」: 创 11:5-7 18:21 圣经用同样的字SH 3381描述神干预巴别塔与所多玛的罪恶。

◎神在这里并没有说:『摩西你去。』神乃是说:「我去」。摩西不过是神所要用的一个工具,一个器皿而已。若不是神自己作工,摩西怎能带领这么多的以色列民众出埃及呢?摩西若靠自己,神若不应许,即使只带一个人出埃及,也是不可能的事。

●「救」:SH 5337,原意指「强力夺取」。

●「流」奶:原文是「喷出」、「流出」、「排出」。

●「流奶与蜜」:「充满牛羊奶与蜂蜜」的意思。

◎自古迦南Canaan(意低地 )本是游牧民族出没的地方。羊群的足迹,古今都是出现在此地,因为羊多羊奶也多。另外如巴勒斯坦盛产花卉,因而蜜蜂与蜜糖也盛产于圣地。每逢百花齐放的时候,蜂巢的蜜汁因受日光热力的影响,竟致滴在地上,(14:25),所以称为流奶与蜜之地,表示神所应许之地迦南肥沃富饶美好也。(33:3)。

●「迦南人」:指迦南地的原有居民,有时也特指「占据山谷和海岸平原的迦南地原有居民」。

●「赫人」:迦南的第二个儿子的子孙所形成的种族; 曾经居住在安那托利亚中部(现在土耳其之亚洲部分 ), 后来在黎巴嫩北边。

●「亚摩利人」:字义是「山居者」,原居于幼发拉底河西部,后来迁徙至迦南地。

●「比利洗人」:原意是「属于某一村庄的人」、「乡村人」。应该是居住城市的迦南人之外的另一个民族。

●「希未人」:字义是「村民」,居住于迦南北方靠近黑门山之处。

●「耶布斯人」:曾经占领耶路撒冷 撒上 15:8 ,原居于迦南山区。是迦南的第三个儿子的后代。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迦南人是一个民族吗?】

“迦南人……的地方”就是现在以色列与约旦两国之地。迦南人是住在那地各族的统称。

──《灵修版圣经注释》

迦南何以称为流奶与蜜之地?】

答:自古迦南Canaan(意低地 )本是游牧民族出没的地方。羊群的足迹,古今都是出现在此地,因为羊多羊奶也多。另外如巴勒斯坦盛产花卉,据统计共有三千多种以上,因而蜜蜂与蜜糖也盛产于圣地。每逢百花齐放的时候,蜂巢的蜜汁因受日光热力的影响,竟致滴在地上,,所以称为流奶与蜜之地,表示神所应许之地迦南肥沃富饶美好也。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迦南的居民】

所列六组迦南居民的头三个十分有名,有关后三个的资料却少而又少。早至埃卜拉版片(主前二十四世纪 ),「迦南」已经在文献中出现。迦南人被形容为有墙城邑的主要居民,但似乎不是这地的原住民。* 赫人来自安那托利亚,即今日的土耳其;然而其中有一部分南迁,占据了叙利亚和迦南的部分地区。* 亚摩利人(在美索不达米亚称为阿穆鲁〔Amurru〕或马尔图〔Martu〕人 )早于主前第三千年纪中期,已经出现在信史之中。大部分学者相信他们来自叙利亚,盘据了近东不少地区。比利洗人究竟是种族还是社会阶层(住在无城墙地点的人 ),至今未有定论。希未人有时被认为与何利人有关,若然,他们可能就是 * 胡利人。耶布斯人所占据的地区,特别是耶路撒冷城,是后来便雅悯支派的属地。他们经常和住在同一地区的比利洗人牵上关系。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都没有在圣经以外出现。

——《旧约背景注释》

】「现在以色列人的哀声达到我耳中,我也看见埃及人怎样欺压他们。」

“我也看见埃及人怎样欺压他们”——末二句。【题目】选民蒙救作我们得救的预表:(一 )始终出于神,(二 )借一位救星,(三 )因羔羊流血,(四 )靠主施大能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重复叙述第七节所说对以色列人在埃及困苦境况的了解,所以引出下节遣派摩西的原因和使命。

──《中文圣经注释》

◎ 3:7-9 此处重拾 2:25 的用字,神强调知道以色列人的痛苦。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摩西所受之命——救出选民: 神启示了自己的旨意之后,赋予摩西“拯救同族”的重大使命。 我要打发你去见法老: 掌握着强大权势的埃及法老,代表着世上的所有权势。但摩西背后的神是可以立世上的王,也可以毁掉这一切权势的源泉。 我是什么人: 与40年前为同胞挺身而出的时候处境截然不同。在米甸旷野的日子里,摩西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存在。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无能、卑微的牧羊人而已,而为了拯救同胞,法老这一堵墙又不得不越过。但是如同神对族长们的应许一样,神应许一定会和摩西同在。我必与你同在: 这应许表示神会让软弱的手变得强壮,无力的膝变得稳固;也能使强壮的变得无力。基督将要升天的时候,对恐惧中的门徒们也给予这样的应许。同样,对于如今在罪恶的世界里担当福音事工的所有信徒来说,这仍是神不变的应许。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故此,我要打发你去见法老,使你可以将我的百姓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

“……去见法老”——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状况须合乎神的荣耀。【比方】。这法老不是第一章所提的法老,不过还是同朝继位做王的。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故此我要打发你去见法老注意这里所用的我,是指神,也是神(耶和华 )名字的本源。这是神打发摩西;摩西只是神要他去见法老的使者。

将我的百姓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以色列人是神(我 )的百姓。摩西的使命就是执行神要他做的工作──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对神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

“我”——意思说,我是年迈逃命的牧人。“我是什么人”——神所拣选的人往往推辞。【题目】人如何推辞主工:(一 )年纪幼小(耶利米 ,(二 )怕人过甚(亚拿尼亚 ,(三 )家务缠身(门徒 ,(四 )嫌人粗俗(彼得 ,(五 )没有口才(摩西 ,(六 )无人分派(工人 ,(七 )主是忍心(恶仆人 。“法老”——就是当时最大的君王。摩西再不敢靠自己,他的怕心渐渐地消灭了。我们有难处,也可以效法摩西向主说明。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这是摩西第一次婉拒神的差遣,理由是不够资格。其他三次见,10,13。

──《启导本圣经脚注》

是摩西对神所提出四个难题之头一个(4:1-)。神对摩西所问「我是甚么人」的答案,就是同在之应许,且预言以色列人将有一日可以在西乃山敬拜。

──《串珠圣经注释》

「我是什么人」这不是存在主义者的自我诘问,而是不信的表现。摩西和他早年在埃及之时相比,已经判若两人了;他学会了怀疑自己,他的怀疑更彻底得连神也激怒了。对自己不信任是好的,但这种不信任,必须是要导致对神的信靠才行。不然它就变成了属灵的瘫痪,不能、也不愿作出任何行动。摩西和以利亚(王上十九 )一样,成了「精神崩溃」的案例,完全失去了为神工作的意愿。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是甚么人这是摩西的推托话。在前章第三段,我们已指出摩西在米甸结婚生子后,已甘心和他岳父住下,不再顾念埃及和同胞的苦情了。现在神要打发他下埃及去,将以色列人领出来,他便冲口而出的说:我是甚么人。他的经验是:以色列人不接受他的善意;法老也想要杀他。

──《中文圣经注释》

◎ 3:11 让我们看到相较于四十年前年轻力盛又冲动的摩西变很不一样,甚至当他成为以色列领袖时圣经用 「极其谦和」(12:3)来形容他。相信可能是在旷野的四十年神把摩西塑造成合祂用的器皿。四十年时何等漫长的时间,神却似乎不吝啬花这样的时间调教我们。

◎ 3:11-4:12 记载了摩西跟神推诿的借口,共有四个推搪理由:

a.认为自己无力承担责任(力有不逮 ) (3:11-12)

b.认为百姓不认识神的名 (3:13-22)

c.认为百姓不会相信他 (4:1-9)

d.认为自己拙口笨舌 (4:10-12)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摩西反对的理由】

鉴于摩西在法老宫中所受的训练,他反对的理由没有什么说服力。

──《旧约背景注释》

前段神在藉?特殊的景象,他的临在,自己的话语等,向摩西宣示他的使命后,在本段和下段,神就藉?祂的名和特殊的标志,来保证摩西的使命必然成功。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推托自己不算甚么,无权去见法老,也没有力量去领以色列人出离埃及。神却保证与他同在,成为他的能力,并以他们出埃及后,必在这神的山事奉主为标志,表明是神打发他去埃及的证据。

──《中文圣经注释》

】「神说:“我必与你同在。你将百姓从埃及领出来之后,你们必在这山上事奉我;这就是我打发你去的证据。”」

“我必与你同在”——注。“这就是我打发你去的证据”——本节显出两个意思:(一 )神有一定的旨意,(二 )神是无所不知的。本节的话后来也应验了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证据”也作“记号”,常常为一种自然或超自然现象,用以证明神或先知所说的是真的、神在这里说的证据就是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必在同一座山上侍奉祂。

──《启导本圣经脚注》

「我必与你同在」,「我必」(~ehyeh 「我将」或「我是」 )几乎肯定是个双关语,所本的是14、15节对神名字耶和华的解释。惟一稍能表达其中含义的译法是「我,神,必与你同在」。神提出两点论证,来反驳摩西因自己不足而发的异议。首先祂应许与他同在;接?又给他证据,证明祂的同在。摩西至此已经无权继续反对,他不再没有自恃的心(这是好的 ),而是缺乏信心了(这是罪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必与你同在从前摩西是以自我的力量想拯救以色列人,所以不为以色列人接受,也惹动埃及王的怒气。现在摩西是以自我的生命和自我的生活为中心而向神推托,神却藉这句话向他表明:重要的不是你那个我,是我(神 )这个我──我必与你同在。我必遮盖你,荫庇你,也在你里面成为你的力量。

你将百姓从埃及领出来之后,你们必在这山上事奉我这个我(神 ),不但会与你同在,使你有力量将我的百姓从埃及领出来,你们且必在这山上事奉我。这是预言以色列人出埃及后,要来到这神的山事奉神。

这就是我打发你去的证据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后要到这神的山事奉主,乃是一个特殊的标志──是神打发摩西去达成使命的证据。

──《中文圣经注释》

●「我必与你同在」:原文是「『我是』将与你同在」。为底下神启示自己的名字埋下伏笔。

◎神回答「重点是,我与你同在。(I AM with you )」。摩西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和摩西同在。

◎神拿来保证的东西很奇怪:一是自己的同在,二是未来他们一定可以到何烈山事奉神。一面当然摩西或者不能了解,但另一面也显出神的权能与自信。

◎奇怪的是摩西居然接受神的这种保证,因此 13:13 开始用另一种里由来推托.....。应该是「我必与你同在」,摩西在看到燃烧荆棘的场景中,虽然还觉得自己不行,但清楚的知道神可以。所以当神向他保证「我必与你同在」,他就失去了「自认不行」的立场。我们能体会因为神与我们同在,所以我们就「可以」跟当时的世界强权「埃及」对抗吗。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摩西对神说:“我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祖宗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他们若问我说:‘他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

“祂叫什么名字”——以色列人从来对于神有三种称呼:一、神,二、全能的神,三、耶和华。但他们不明白其中的美意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名字」:是代表那拥有这名之人的特性及品格。当以色列人询问神的名字时,他们是希望知道神与他们有什么关系;以往神曾显示是他们祖宗的神,现在是什么呢。

──《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若问我说,他叫甚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甚么呢这还是摩西的推托话。按原文,这节经文前段的含意是,「摩西对神说:好吧,就算我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祖宗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这已明显的表达他不愿意去了。因此,这里的话就有点赌气的意思:你说我的「我」不算甚么,你的「我」才算,你的「我」又是甚么?你这个「我」叫甚么名字?有多大价值?如果大有价值,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这么长久的时间,你在那里?我想打救以色列人不获他们接受,而法老又要追杀我,我不得不赶紧逃亡,那时你又在那里。

──《中文圣经注释》

●「名字」:在希伯来文化,名字代表一个人的本质,特征和人格,而且按照我们对他的认识或他向我们启示的程度而定。

●「他叫甚么名字」:原文是「祂的名字是甚么」?而非一般希伯来文问「祂是谁」这种问法。问题集中在「本质」而非「哪个人」。

◎摩西的意思是实际上以色列要问:在埃及这么多神的环境下,这位神可以做什么?有什么理由相信摩西所说的神真的可以救他们脱离强大的埃及人。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摩西何以要向神发问,他叫什么名字?】

答:以色列人从来对于神的名字,就是神,耶和华,全能的神,参57题 )这三种称呼,所以他们并非不晓得神的名字是耶和华,乃是他们不明白这名字极宝贵的意思。当神差遣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摩西对神说,我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祖宗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他们若问我说,他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13 )本来神在对摩西初次显现的时候,他已经听到耶和华之名的启示(2-7 ),然而以色列人是十分敬虔的,他们不敢妄称耶和华的名,因此就将这名字隐讳了,正如中国专制时代避讳君王之名一样。他们既然避讳耶和华之名,就用主字(Adonai 英译Lord )来代替,甚至耶和华一词(英译有Jehovah YHWH Yahweh 中文神学教科书有译作雅威 ),其音韵在希伯来文圣经中已经失传,因为古时候的希伯来语只有子音(Consonants ),而没有元音(Vowels ),以致无从诵读的缘故。至于中文官话圣经旧译本,及现化译本的耶和华,也有用「主」或「上主」之名字。

我们从上述情形看来,可知摩西要向神发问是因以色列的百姓会问他要证据(12 ),要希望知道差遣摩西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神,所以神就把他的名字解说出来。「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那自有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耶和华你们祖宗的神,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耶和华是我的名,直到永远,这也是我的纪念,直到万代。」(14-15 )这个名字是神自取的,后人不敢妄称,也因此失传而遗忘了。这一个名字的解释为「我是自有永有的」,已经给予以色列百姓一些明白的意思了。「我是」的希伯来文原文是Ehyeh,系由连系动词Hayah 这个意为「变成」的第一人称未完成体,在文法上它的时态是不定的,可以解释作「我过去是」,「我现在是」,或「我将要是」等语。这一个较完美表达的方式,已将这个「我是」或称「耶和华」的意义说明了,因「耶和华」一词,是这同一动词第三人称的写法,具有同等的含意。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启示圣名】

古代世界的人相信名字与其人的本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认识某人的名字,就是知道他的本性,并且可能得到控制他的能力。故此神明的名字有时是严守的秘密。例如埃及的太阳神「锐」另外还有一个秘密、隐藏的名字,只有他的女儿伊西斯(Isis )才知道。请参看的注释。

──《旧约背景注释》

虽然神应许与摩西同在和他日后要与所领出来的以色列人在这山上事奉神为证据,摩西既不愿意下埃及去,就以以色列人不知道打发他者的名为推托。于是,神将祂是神的圣名介绍出来,用以表明祂的特性,并祂和以色列人的关系,要求他们要永远以此为对神的记念,直到万代。

──《中文圣经注释》

我是自有永有的(I am who I am ) : 存在者的存在,即自有永有的存在。这句话的意思是,神不是被造物,而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超越宇宙中所有的法规,是所有存在的根据。这句话用在立约关系上时,指神作为以色列的救赎者(6:6),体现出他永不改变的属性。 耶和华: 希伯来原语是没有元音的“雅伟”(YHWH ),发音有些困难,与“存在”之意的词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希伯来人视神名为神圣(20:7),出于敬畏和恐惧从不轻易说出口。所以书记通读圣经的时候若碰上这个词,用“主”(adonay )代替“雅伟”(YHWH )。因此,今天人们给“雅伟”(YHWH )加上“主”(adonay )的元音,读成“耶和华”(Yehowah )。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耶和华、自有永有、我是──神的名与我的信仰关系极大!】

埃及人用许多不同的名字,称呼各式各样的神。摩西想知道神的名字,好在希伯来人问他究竟是谁打发他来的时候,可以明确地答复。神自称为“自有永有的”(有的译作“耶和华” 希伯来文直译为“我是” ),这个名字讲出祂永远的权能与不变的属性。在价值观、道德、法律都不断改变的世界中,我们在永不改变的神那里,可以坚定不移,满有安全感。那位向摩西显现的神,现在也活在我们中间。希伯来书说“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神既是坚定而可靠的,我们就可以毫无隔阂地与祂交往,不必再费心思对祂作无谓的揣测。

——出埃及记注释《灵修版圣经注释》

我是】

以色列的神的名字 * 耶和华(正确读音是「雅巍」〔Yahweh〕 英文通常以大写之「主」〔LORD〕字代之 如第15节 ),是基于希伯来语之连系词「是」(相当于英语之 to be )构成的。第14节所用的是这个词第一人称的另一个形式「我是」(I am )。以色列的神名为耶和华,在旧约以外有不少证据。比较重要的文献包括了:米沙碑文(Mesha Inscription )、亚拉得陶片文字(Arad Ostraca )、拉吉书函(Lachish Letters ),以及科姆废墟(Khirbet el-Qom )和孔蒂拉特阿吉鲁(Kuntillat 'Ajrud )的碑文。此外在以色列以外,尚有几个可能是以耶和华或「雅」(雅巍的简称 即「哈利路亚」、「以利亚」等中之「亚」字 )作为神祇名字的例子,但全都无法肯定。其中最耐人寻味的一个,是主前第二千年纪中期努比亚(Nubia 今苏丹 )某些埃及碑文中,说到「沙苏(Shasu )地的 Yhw」。同样的铭文指出沙苏是西珥一带的贝督因人。圣经提到米甸人叶忒罗崇拜耶和华(十八章 ),或许能够印证这一点。然而不可忽略的一点是,米甸也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因此这神与以色列的神可能亦非毫无关联。

──《旧约背景注释》

神向摩西启示自己的名字,并吩咐他向以色列人宣告救赎。

──《串珠圣经注释》

】「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那自有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

“自有永有的”——就是耶和华神的大名,以色列人不将这名说出口来,唯恐犯了第三条诫命,所以有人译“耶和华”三个字为“主”,在希伯来文中“耶和华”三个字(15 )有“自有永有”的意思,文字也是相似。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神第一次向人宣示祂是谁。“我是自有永有的”本意为“我是”。神用一个动词分词“是”(be )自称,指出祂是那永在的神。祂是始也是终,不能用任何事物来指称;祂就是祂自己。中文译为“自有永有”,充分传达此意。

神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名字“耶和华”为旧名Jehovah的译音,含有“自有永有”的意思。现代学者认为此名应为两个音节的Yahwah或Jahweh,可译为“耶威”或“雅巍”。犹太人为免触犯“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的诫命,也为了表示尊敬,不径称“耶和华”,只按字音写为YHWH或JHWH,读为Adonai即“the Lord”,为中文“主”或“上主”的意思。

──《启导本圣经脚注》

「我是自有永有的」:神的这个答复,在原文是一个双关语,意思很难准确地翻译出来;大概可译作「我是我所是」,或「我将是那将是的」。神藉这名字显示自己的绝对存在,作事的能力是独立而又无限的。的本性是不能被任何定义所规

限的,而最能表达的,就是在历史中所彰显的作为。因此,当神启示这名字时,是要求摩西及以色列人用信心来接受将会为他们施行的救恩。

──《串珠圣经注释》

耶威(Yahweh。关于这名字 请看附录耶威之名 )的回答是把他的名字,或者毋宁说是头衔,跟动词是联在一起。祂说ehyeh asher ehyeh,通常译作我是自有永有的,这是七十士译本的认识,在希腊人的思想中对神的不变性,这是一个主张,也是相吻合的。相传改教家马丁路德也受他的著作影响)以来的注释家都指出ehyeh,依语法而论,最好是译作我必是,因此译作『我必是神』。

──《每日研经丛书》

我是自有永有的这是神自我介绍自己的名字。自有永有的,原文也是「我是」。从开头就使用「雅威」,就是和合本译为「耶和华」的这神名,并指出人开始求告神这名,是从亚当的孙子,塞特的儿子以挪士开始的

那自有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原文那自有的,仍然是「我是」。神不但在时间上为「自有永有」,在空间上为「无所不在」,在实质上祂就是一切的一切。你需要甚么,祂就「是」甚么。祂这个「我是」是万物的泉源,也是一切力量的所在。那么,祂所打发来的人作领导,跟从他的人就会甚么也不缺,并且会满有力量的成就一切祂所交托的使命。

──《中文圣经注释》

●「我是自有永有的」:原文直译是「我就是那位我是」、「I AM that I AM」。此处 3:14 两次 SH 1961 都是未完成式(Imperfect ),表示神「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会「继续是」。吕振中译本则译为「我是永恒主耶和华」。

◎神的回应延续在 13:12 的第一个回答:我将是永远是(与你同在 )。「我是」重复出现一直是旧约代表神的词。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神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应许如何实现?】“耶和华”这个名字,是从“我是”或“自有永有”这个希伯来文演变而来。神叫摩西想起祂与亚伯拉罕,15 17 )、以撒以及雅各立约的应许,祂使用自有永有(耶和华 )这个名字,表明祂亘古不变的性情。好几百年前神给以色列伟大先祖的应许,现在要借着摩西来实现了。——《灵修版圣经注释》

】「神又对摩西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耶和华你们祖宗的神,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耶和华是我的名,直到永远;这也是我的纪念,直到万代。」

“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这是要叫以色列人纪念神与他们祖宗所立的约。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神进一步指出那永远要被人纪念的名,就是耶和华。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神的正式名字耶和华在本节出现,这名的希伯来原文是 YHWH,英文圣经通常用大写写作 the Lord「主」。后世的虔诚犹太人恐怕因妄称耶和华的名而受罚,不愿说出神的名字;于是便取 ~@d[o{na{y(「亚多乃」 意即「我主」 )的元音,配合 YHWH 的子音,读出 Jehovah「耶和华」这个混合字9。本注释英文原著照例略去元音,用大写写出神的名字 YHWH;读者可随意读作「主」、「耶和华」,或「雅巍」。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你们祖宗的神「我是」是第一人称单数。耶和华是「我是」的第三人称单数。在这句话中,不单是因神要摩西对以色列人介绍真神而在文法上要用第三人称单数的说法,对万王之王的神用第三人称单数,也含有尊称的意义。这位尊贵的「我是」,乃是你们祖宗的神,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这大概也是有些学者,之所以主张耶和华的原意是一种欢呼的形式,「啊!祂!」(ya{-hu^ 即 Oh- He! )的原因。

耶和华是我的名,直到永远,这也是我的纪念,直到万代以色列人的名并不是随便起的。大多的时候,名字是与那人出生的情况或品格有关联的。神的名称更是这样。神既自己介绍其名为耶和华,则我们不单要注意其特性,也要纪念祂和以色列的关系(详见绪论「真神与以色列的关系」 ),这是这句话的主要含意。

──《中文圣经注释》

●「耶和华」:正确读音是「雅巍」Yahweh,是基于希伯来文之「是(to be )」构成。 3:14 用的是这个词第一人称的形式「我是(I am )」。后世的犹太人为了避免「妄称耶和华的名」(20:7),便用「我主」(「亚多乃」 )代替「雅巍」。到了1518年,教皇利奥十世便决定取我主」(「亚多乃」 )的元音,配合 YHWH 的子音,读出 Jehovah「耶和华」这个混合字。这个字又称为「神圣的四个字母 (the sacred Tetragrammation )。语言学家将此字加上元音才有Yahweh(耶和华 )或Jahveh(雅巍 )这样的名字。

◎YHWH的意义与特点:

a.表达独一性:「我是」,那「非我则不是」。除了YHWH以外不是神。

b.自存性:七十士译本的译法强调出此字的「自有永有」,后来许多中英文译本也都表达出这个「永远是现在式」、「永远存在」的意义。

c.可经历的神:「我就是那位我是」,后面的语气尚未完成,是一个开放的句子。因此旧约圣经有许多人加上他们经历的体认:耶和华尼西(17:15)、耶和华以勒(22:15)....。在这种状况下,这个名字好像邀请他的子民来经历他、认识他。

d.新约中,耶稣在约翰福音七次用这个名字来指称自己约 6:48 8:12 10:9,11 11:25 14:6 15:1 18:6 。

◎新约希腊文中,一般第一人称只用「eimi (SG 1510 )=am」。但是耶稣每次自称「我是...」的时候,使用的是「ego eimi (SG 1473+SG 1510 )="I" am」,是一般不会使用的用法。

◎除了旧约圣经外,米沙碑文(Mesha Inscription )、亚拉得陶片文字(Arad Ostraca )、拉吉书函(Lachish Letters )、科姆废墟(Khirbet el-Qom )和孔蒂拉特阿吉鲁(Kuntillat 'Ajrud )的碑文都证明以色列的神是「耶和华(雅巍 )」。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你去招聚以色列的长老,对他们说:‘耶和华你们祖宗的神,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向我显现,说:我实在眷顾了你们,我也看见埃及人怎样待你们。」

“你去招聚以色列的长老”——这是圣书中头一次提到以色列人的长老,但以色列人从起初就分家室、宗族、支派,大概也有长老为首领。神吩咐摩西须要先见以色列人的长老,好作他们的代表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长老”一名原文为“有须的人”。他们是以色列人的领袖,富有智慧和经验;有时代表百姓出面,负起排难解纷、判事,和率众作战等责任

──《启导本圣经脚注》

你去招聚以色列的长老注意:这整段的话是在神的山,神吩咐摩西在下到埃及后要做的。这时摩西还没有下到埃及。因此,较合情理的翻译应当是「你要去招聚……」。长老在以色列的历史中,一向享有尊贵而重要的地位。正如家长是一家之主一样,由各宗室各支派选出来的长老,也是该宗室或支派的「主」──正如亚拉伯人的酋长的地位一样。不过,这里所讲的选,当然不像今日竞选公职的选,乃是大家公认年岁较长,有德行和智慧的人来担任的。

耶和华你们祖宗的神……除了祖宗的原文是「父亲」的复数式以外,其余上相同。请参看该节的注释。

我实在眷顾了你们……相类。请参看该节的注释。

──《中文圣经注释》

以色列的长老: 在这里不是指年老的长者,而是指以色列各支派的长者(6:14-25),是具有正式职任的人。在没有特别政治体系的当时,他们的作用就是代表百姓。 我实在眷顾了你们: 成就了约瑟临终前所说的,到了时候神必定会看顾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长老」:原文是「年老的」、「长者」,是民事与宗教上的领袖。此处应该是指以色列宗族的领袖,百姓要摩西得到众长老的认可,才会接纳他作为领袖。

●亚伯拉罕的「神」:原文是复数型态,这是一种「尊贵的复数」,前后的动词如「差遣」、「说」都是单数型态。 希伯来文法中对于一些较为伟大的事物会用复数型,例如神(SH 430 )、伯 40:15 中的怪兽(SH 930 )。这种复数型态称为「尊贵复数」。耶路撒冷(SH 3389 )也是复数型态。

●「眷顾」:「注意」、「观察」、「拜访」。神注意或拜访他的百姓,就会带来审判或福气。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以色列人的长老职分是什么?】

答:在世界未有立国的时候,各洲各部的人民为要各能安居生活,彼此不相侵害,得有一个年高德勋的人,出来担任长老这职分。古时候的埃及、摩押、米甸皆各设有长老之职。至于以色列人住在埃及时已有长老的产生,为首次提到的。但以色列人从起初就分家室、宗族、支派,大概这时他们也是有长老为首领的。当摩西初从米甸下埃及时,就召集各支派的长老来,将耶和华所说的话,一一告诉他们,好作以色列人的代表。神命定设立逾越节的时候,摩西先对众长老说了,然后长老晓谕众人遵行。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摩西经长老传示众民。按这长老就是各支派中年高有德行的人,他们的责任,是专门在支派中劝勉百姓,调和民事,但没有判断争讼的权柄。至若治理国事,起先是摩西和约书亚,后来是士师,再后就是王了。要言之,长老主要的职责是训诲众民。各支派的长老,虽没有治国的权柄和判断的责任;然而,他们的名分实在是众民所尊重的,如摩西在拣选设立首领,共同担任管理与审判百姓的事时,只有众长老在神面前,由此可见一班。也可想而知这审判官或是从长老中选出来的,使他们在众民中也有判断讼事的权柄。在各支派的长老以外,还有各城的长老,办理本城及乡间的民事。到了约书亚死后,就有长老治理国事;再后就有士师兴起来拯救以色列人。到了国中太平之时,士师退去职权,又有长老来执掌地方政权;他们曾经要求撒母耳为百姓立王(撒上八全 )。其后国中虽然有王,但长老在百姓中仍有劝导的能力,百姓与王尚要听从长老之言。往后百姓被掳到巴比伦时,在上没有王,于是长老的权柄逐渐增加;及从巴比伦返国后,虽有所罗巴伯、尼希米等人执掌大权,但长老对百姓的影响力还是相当重大。后来波斯王亚达薛西以重大的权柄给予以斯拉,叫他立审判官,耶路撒冷也于这时候设立犹太公会,公会的长老共七十一人,另举书长一人,这些长老对于政治及犹太宗教的事,直到耶稣降生时,仍是大有权势的。在新约中也有提到长老的名称,不过这是关于他在教会中所供的职分, ),那是另当别论了。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长老】

长老是以色列宗族的领袖。长老通常组成执政议会,负责乡村或社群的领导工作。百姓要摩西得到众长老的认可,才会接纳他作为领袖。

──《旧约背景注释》

神在将自己神圣的名称启示出来以后,就吩咐摩西在下到埃及以后一些实际要做的事。头一件要做的,就是招聚以色列人的长老,将他遇见神的经验告诉他们,然后伙同他们一齐去见法老,以合情合理的宗教理由向他请求,容许他们到旷野去,走三天的路程,祭祀他们的主神。神是藉此向摩西和以色列人证明,无论怎样合情合理,法老都不会让出他既得的利益,就是以以色列人为国奴,所以神必须经长时间的预备出埃及的领导人,也必须亲自下来在埃及王手中,抢救祂的百姓。

──《中文圣经注释》

】「我也说:要将你们从埃及的困苦中领出来,往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地去,就是到流奶与蜜之地。’」

“我也说”。——8,。“……从埃及的困苦中……”——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列出当时住在迦南地的六族人。

──《串珠圣经注释》

“流奶与蜜的地方”是一句诗意盎然的话,描绘出神应许之地的荣美与物产的丰富。

──《灵修版圣经注释》

要将你们从埃及的困苦中领出来因对摩西说话,为表明他要去担负的责任艰困,所以说明神离开天上宝座下来,为要抢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人的控制。这里是神要摩西对以色列人的长老说话,所以说要将你们从埃及的困苦中领出来。

往迦南人……与下相类,请参阅该节的注释。

──《中文圣经注释》

】「他们必听你的话。你和以色列的长老要去见埃及王,对他说:‘耶和华希伯来人的神遇见了我们,现在求你容我们往旷野去,走三天的路程,为要祭祀耶和华我们的神。’」

“他们”——就是以色列的长老。“必听你的话”——至31。“你和以色列的长老要去见埃及王”——注。“希伯来人”——注。“求你”——表明谦逊卑微的心。“容我们往旷野去”——就是埃及和迦南当中的旷野,免得惹动埃及人的厌恶。“走三天的路程”——这不是欺哄法老,乃是先要由求小恩入手,好让法老越发显出他的忍心来。神知道法老不肯让以色列人去(19 ),摩西不久要法老容以色列人出他的地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三天的路程”指一次短程的旅行。不一定要用三天,但求能离开埃及一段距离。

──《启导本圣经脚注》

「希伯来人的神」:对法老来说,这名称是比较容易明白的,7:16,9:1-,10:13)。

「遇见了我们」:可直译为「神突然的、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串珠圣经注释》

『希伯来』这词的意思是过河的人。过河的人是一班分别的人,一班从世界里分别出来的人。呼召人的神乃是过河之人的神,被分别之人的神。我们若不从世界中被分别,神就不能成为我们的神。祂不是埃及人的神,而是希伯来人的神,就是过了河为着完成祂旨意之人的神。──WL

他们必听你的话这不但是对摩西的应许的保证,也在加强摩西下埃及去的信心。因为摩西在埃及时的经验,是以色列人并不接受摩西

你和以色列的长老要去见埃及王这是另一个给摩西壮胆的话──不是摩西单独去见法老,乃是长老要陪同摩西去见埃及王。

耶和华希伯来人的神遇见了我们这耶和华希伯来人的神的说法,是耶典专为见法老时的用语。遇见了我们,是摩西遇见神的经验,更正确的说,是神显现对摩西说话和吩咐他的经历,藉?摩西对以色列的长老说话以后,也成为他们共有的经验了。

现在求你容我们往旷野去,走三天的路程,为要祭祀耶和华我们的神不说即往流奶与蜜的迦南去,而恭谨求法老允许他们往旷野去;不说在出埃及后不再回来做苦工,而说走三天的路程;不说到神的山去事奉神,而只言明理由是为要祭祀耶和华我们的神。这是出于有意,或是无心?是神教人作「政客」的「政治话」,抑是神要藉此向人证明埃及王的刚硬,甚至理由充分而合理的请求,法老都不会听从?我们相信是神有意的要向摩西和以色列的长老证明,无论是怎么合情合理,法老都不会听从,因此神不得不要「抢救」其子民,也因此神不得不要降许多灾祸给埃及人。

──《中文圣经注释》

耶和华希伯来人的神: 指把亚伯拉罕领出伯拉河的神。就是这位神,把自己的百姓带出埃及渡过红海。走三天的路程: 地理位置上指避开埃及人的视线,到了较安全的地方所用的距离,属灵上是指完全与埃及人的神像断绝的意思(8:27)。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遇见了我们」:原文是「被我们遇见了」。

●「三天的路程」:事实上西奈山距离埃及超过三天路程。不过这个词只是个大约的用法,意思是比一天稍远,比一周短。也就是要「请假一个礼拜」的意思。

◎ 3:18 带来许多讨论,神要摩西去要求「请假一周」,但最后摩西根本是要把整个以色列人带出埃及。这种「政治用词」有意义吗?而且这是不是神带头说谎?一般认为这是要显出法老王内在的意图,事实上古典籍也纪录埃及人会给工人一、两周的假期,但法老连这种基本要求都不允许,显然以色列人的状态比奴工还不如,法老王值得被严惩。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为祭祀走三天的路程】

摩西向法老提出的要求,是在旷野进行为期三日的朝圣旅程。这通常包括来回各一天的路程,加上一整天的宗教典礼。法老的拒绝,使他的罪名中,加上了迫害宗教一项。

──《旧约背景注释》

希伯来人的神】

「希伯来人的神」这称号的应用,完全局限在出埃及的记述中。由于「希伯来人」一语对以色列人来说,一般只是对外人使用的自称,部分学者认为「希伯来人」就是同时代古籍之中所提及的阿皮鲁或 * 哈比鲁人。阿皮鲁/哈比鲁不是种族的名称,而是社会用语,指离乡背井的人。

──《旧约背景注释》

神向摩西指出法老的刚硬,但预言法老最终必会让他们离开埃及。

──《串珠圣经注释》

】「我知道虽用大能的手,埃及王也不容你们去。」

“我知道”——。“虽用大能的手,埃及王也不容你们去”——就是神降十灾以后,法老还是不愿让以色列人去,故此就被灭在红海中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除非被迫,这是 RSV 照七十士译本的读法,这读法以 ~imlo{~「若非」取代马索拉经文的 w#lo{~「也不」。然而若把经文解作是指法老的顽梗:「甚至被重重击打也不容许」,原来的译法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和合本持此看法 译作「虽用大能的手……也不容」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知道虽用大能的手,埃及王也不容你们去希伯来文的知道,不单只是一种知识,乃是深切经验的了解,何况这里原文所用的我知道,是双重强调的我。这就证明前段所说的,神不是教人作政治说客的虚假话,乃是要证明埃及王会刚愎自用,不容国奴以色列人出去。这里所说的虽用大能的手,已表明神要在摩西下埃及以后,施行神迹对付法老。

──《中文圣经注释》

埃及王…不容你们: 在古时候,奴隶对一个国家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因为所有的农活,建筑等苦工都是由他们来做的。何况埃及这样的大国更需要很多奴隶来做事,因此法老不可能轻易地放弃有60多万壮丁的希伯来民族。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大能的手】

埃及碑文经常使用伸出来或有力的手或臂,来形容法老的权势。这话在出埃及记载中一贯的用法,是描述神的能力胜过法老。请参看:的注释。

──《旧约背景注释》

●「虽用」大能的手:原文应该是「不用大能的手」。

●「大能的手」:埃及碑文经常使用伸出来或有力的手或臂,来形容法老的权势,因此出埃及记中常常用「大能的手」来描述神的能力胜过法老的权势。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神下来是为要抢救祂的百姓,但他知道虽用大能的手,埃及王也不会容以色列人出去。因此,神必须在埃及地施行一连串的神迹奇事,以打击那刚愎自用的埃及王和他的百姓。然后,他们才会催逼以色列人离开。但是,在离开以前,神吩咐摩西第二件叫以色列人当做的,是向埃及人要金器、银器和衣裳。这做法,不但是为补偿以色列人许多年在埃及劳役的工资,也是抢救了埃及人的面子,免得他们仍陷在不公平无正义的罪疚中。

──《中文圣经注释》

】「我必伸手在埃及中间施行我一切的奇事,攻击那地,然后他才容你们去。」

“我必伸手”——伸手是帮助拯救的举动,本节推广12节首句的应许。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奇事”指将要降到埃及的灾难。

──《启导本圣经脚注》

「奇事」单从字源学的角度看,希伯来语的 nip{la{~o^t[ 恐怕是最接近「神迹」的字眼了,然而两者的含义却有相当大的距离。我们心目中的「神迹」,是自然法则受到超越、搁置、逆转。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必伸手,在埃及中间,施行我一切的奇事神伸手是表明祂要施行作为。神的一切作为,都是神迹。神迹就是「神」所施行的事「迹」。这节话是神向摩西宣告祂要在埃及所做的一切奇事。这一切奇事,就是祂将要在埃及中间,施行的神迹。

希伯来人并没有自然律和超自然律的分别,因为这一切都是从神而来的。但是,希伯来文却有三个主要的字,用以表明神所做超过人从自然界所能经验或认识的事物:(一 )Pele~或 Niphl~o{th,通常在中文都翻成奇事,或奇妙的事,或奇妙的作为。这个字主要在描写一些现象,是人的眼睛难得看见,人的脑子深以为奇的事。(二 )Mo^phe{th,中文圣经通常亦翻成奇事。但这个字的?重点,却在事件本身或本质的奇妙,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异能或异迹。(三 )~Oth,中文通常翻成神迹,记号或证据。譬如:发光体用作记号,亚伦的杖留放在法柜前作为记号,虹是神和挪亚立约的记号,割礼是神和亚伯拉罕子孙立约的证据,十二块石头放在约但河中间是以色列人走干地过河的证据,以及神在埃及所行的神迹

攻击那地原文攻击所用的字,,、13所用的「打」字为同一的字根和同一的用法,是表明连续的击打,而不是一次过的攻击。这表明神将要施行一连串的神迹奇事,接续的攻击埃及地。

然后他纔容你们出去因为神施行许多神迹奇事,使法老和他所事奉的神,以及他的子民,都无法忍受得住了,然后法老纔……──不是容你们出去,乃是催逼或驱赶你们出去。因为原文在此所用的动词,是「遣送」的第三身单数未完成的强势式,表明他将要「逼遣」或「驱逐」你们出去的意思。

──《中文圣经注释》

●「伸」手:SH 7971 这个字和 「他才容你们去」的「容」是同一个字。也就是说,这节用了两次SH 7971 一语双关,来表达神「让」各样的灾祸临到埃及之后,法老必会「让」以色列人离去。

●伸「手」:SH 3027手代表能力,是圣经常有的用法,如: 7:4 ; 申 3:24 ; 书 4:24 ; 撒上 7:13 ; 伯 6:8 。

◎这边因为在 3:19 已经提到大能的手,所以有些古代译本(七十士译本LXX- 撒马利亚五经- 武加大译本 )或现代译本改了马所拉文本的文字,认为不用再加「手」。

●「奇事」:「非凡、特出的事情」,指的就是「十灾」。

●「容你们去」原文有「猛力丢出」的意思。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我必叫你们在埃及人眼前蒙恩,你们去的时候就不至于空手而去。」

“你们去的时候,就不至于空手而去”——(22,这是应验的话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不至于空手而去」,表示以色列人会因着他们为奴所作的工,得到应得的报酬

──《串珠圣经注释》

我必叫你们在埃及人眼前蒙恩这句原文直译应是:我要叫这民在埃及人眼前有恩典。和合本的译法给人一种错觉,以为埃及人会恩待以色列人。现代中文译本有较好的翻法:「我要使埃及人尊敬你们」。耶路撒冷圣经的译法最能显出作者的原意:「我要给这民在埃及人眼前有这样的威势」。因为神在这里所要表达的,并不是埃及人会恩待以色列人,乃是在饱受神所施的灾祸神迹奇事后,他们实在受不住了。见到以色列人,就有畏惧的心,巴不得他们快快离开埃及,所以情愿把一切身外之物给以色列人,而存留自己和家人的性命。所以,「有恩典」的不是埃及人,乃是以色列人走开,对他们就有恩典了。

你们去的时候,就不至于空手而去了解了上句话的真义,就很容易明白这句话所说的。因为埃及人既愿意把一切身外物给以色列人以「买怕」,催促他们离开,则以色列人出去的时候,当然就不至于空手而去了。

──《中文圣经注释》

●「不至于空手而去」: 创 15:14 神曾经向亚伯拉罕预言「后来他们必带着许多财物从那里出来」。

―― 蔡哲民等《出埃及记研经资料》

预言以色列百姓不会犹如被赶出家门的人空手离开埃及,却是像征服者,用金银手饰打扮自己,浩浩荡荡地离开埃及,奔向迦南地。很早以前曾向亚伯拉罕启示过的这句预言,体现了:①一定为自己的百姓伸冤的神的公义;②为将来在旷野里的祭拜,搭帐棚,预先做准备;③被埃及人掠夺的财物,以色列人统统都带走,象征神的子民绝对的胜利。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但各妇女必向她的邻舍,并居住在她家里的女人,要金器银器和衣裳,好给你们的儿女穿戴。这样你们就把埃及人的财物夺去了。”」

“居住在他家里的女人”——可见有些埃及人与以色列人交好。“这样你们就把埃及人的财物夺去了”——神早先曾预言这事,以色列人后来也照样实行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神当日曾应许以色列人“后来…必带着许多财物从那里出来”。埃及人压迫、奴役以色列人多年,现在事赔偿损失的时候了。神在重述此命令,以色列人可以向他们的埃及邻居要金器银器。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时,带走了许多财物

──《启导本圣经脚注》

「把埃及人的财物夺去了」埃及人的饰物当然不是「借」(AV ),而是「要」(或「问」 )来的;我们不必在道德上愤慨不平。陶庇基于本段以及其他经节,认为整个出埃及故事的叙述方式,合乎释放希伯来奴隶的手续。奴隶不可「空手而去」(13节 ),反要因多年为奴而得到补偿。同样,以色列在埃及受苦,必定需要赔偿;基督胜过死亡,也同样厚赐得自由的子民

──《丁道尔圣经注释》

各妇女必向他的邻居,并居住在他家里的女人撒玛利亚抄本在这句话前面,加了「各男人必向他的邻居」

,大概是为要一致。并居住在他家里的女人的意义不大明晰,英文钦定本将并字翻成「或」,亦不能解决难题。也许现代中文译本的以下处理,较易使人明白:「每一个以色列妇女要到邻居的家里,并向埃及妇女……。」

要金器、银器和衣裳,好给你们的儿女穿戴这里的要,是一种「要求」,现代中文译本用「索取」是颇合原义的。英文钦定本译为「借」,则与原义相去太远了。

这样你们就把埃及人的财物夺去了和合本在财物旁边加点,表示原文无此两字,是很忠实的做法。但这句话的原文直译却是:这样,你们就抢救了埃及人(原文埃及人之前有直接受事词的标记 )。这里所用的「抢救」,,的「救」是同一的字根。这个字根的原义固然有「抢夺」,夺去的含义,但这经文是属于游典,游典是从犹大南方游牧生活的人的遗传而来的。这些游牧的人非常?重公平、正义和给别人以面子。因此,这句话一方面是表达过去埃及人欺压以色列人,给微小工资或无偿的劳役,是不公平无正义的做法,所以以色列人必须向他们要金器银器和衣裳作补偿;另一方面,因为有了这种补偿,以色列人就抢救了埃及人,免他们仍在不公平无正义的羞辱无面的情况中。也是为了这个原因,21节的「我要叫这民在埃及人眼前有恩典」的话,不是像和合本的含义为埃及人有恩于以色列人,乃是以色列人有恩于埃及人,因为以色列人「抢救」埃及人脱离了无面子的羞辱。

──《中文圣经注释》

为何一个良善并慈爱的神会下令希伯来人抢夺埃及人的财物?希伯来人既然永远不会回来,却向邻居要珠宝,这岂不是不名誉的行为吗?】

首先,有一项关于翻译的问题需要澄清,第二十二节的前半段如此记载:「但各妇女必向他的邻舍,并居住他家里的女人,要(英文圣经作『借』 )金器、银器和衣服。」

在英文圣经翻译作「借」的原文是sa'al,这字通常解作「问」、「求取」、「请求」、「要求」(F.Brown S.R.Driver C.A.Briggs Hebrew and English Lexiconthe Old Testament[OxfordClarendon-1968 ),页981,指出圣经有三处经文有「借」的意思:[希伯来文是13节],。从这三段经文的上文下理得知,向别人所索取的对象,都只是作临时的用途,借贷人只暂时保有这些对象,稍后就要归还给原来的物主[译按:中文和合本均作「借」字)。但(这三段经文所用的字依然是sa'al )却与上述三段经文不同,sa'al没有清楚显出只是暂时借用的意思。因此,的Sa'al的意思应该是「求取」(译按中文和合本作「要」 )。希伯来人准备离开埃及,永远不回来,所以希伯来妇人只不过是向邻舍要求礼物。埃及人也很清楚他们的意图,所以不会准备要得回这些财物。

然而,埃及人为何自愿地将这些财物给以往的奴隶?我们从上文下理得知,埃及人极害怕第十灾会重降,使他们失去更多的孩子和牲畜。正如所记载的:「埃及人催促百姓(即希伯来人 ),打发他们快快出离那地,因为埃及人说,我们都要死了。」第三十五及三十六节继续记载:「以色列人照着摩西的话,向埃及人要金器、银器和衣裳。耶和华叫百姓在埃及人眼前蒙思,以致埃及人给他们所要的,他们就把埃及人的财物夺去了。」

在三十六节里翻译成夺去的希伯来文是warye nasse lu,此字源自nasal,字根的意思是:把某人从「危险」中「取去」、「抢夺」,或是「拯救」某人脱离「危险」。这字通常不会用以指在战场上的仇敌遭杀害后被掠夺的意思,若是这情况下,就会用 salal这个字。然而,本段经文所用的nissel,显然是作为比喻用;因为这段记载清楚地指出,以色列人只是在口头要求当他们离开时获得一些礼物,而且他们也获得所要求的东西。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埃及人当时已是惊惶失措,便任由希伯来人带走他们的财物;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是希伯来人掠夺埃及人的财物。面对着以色列人的神那惊惧不已的能力,还有灭命的天使在逾越节那晚的作为,埃及人已惊怕得面如土色,噤若寒蝉。

若我们要问一个关于道德这方面的问题——掠夺的行动(假如我们用这名词来形容埃及人自愿送出财物的行动 )是合乎伦理,抑或与神的良善及慈爱有所冲突?那么,我们必须谨记,以色列人在埃及作苦工已有数百年了,法老有计划地杀害以色列的男婴;没有给以色列人任何材料,却要他们兴建法老的积货城及其他公共建设。因此,金器、银器和珠宝,可以视为以色列人应得的工价,这些对象也不足以完全补偿以色列人所承受的劳役和悲苦。从这观点看来,根本就不需要问以色列人的要求和行动是否道德。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这样你们就把埃及人的财物夺去了」】

{命题3}这位如此慈悲为怀的神,竟何以要希伯来人去抢夺(plunder )埃及人的财物呢?

〔难题〕神如此的大爱慈悲,为何要希伯来人夺取埃及人的财物?

【解答】

(1 )若认为神要希伯来人夺取埃及人的财物, 这是对经文的误解。事实上,神晓谕他们去向埃及人「要」(ask )金器、银器和一些贵重的物品,如此神必使他们在埃及人眼前蒙恩。向埃及人「要」而非“抢夺”。“抢夺”(plundering-spoiling )乃是以武力将他人的物品夺为己有。但是经由“要求”(asking ),并且埃及人愿意给他们,结果就与夺取一样。

(2 )在这节经文用“夺取”(plunder ),并非“抢夺”之意;而是表示对某物某人的交付递送 (delivering )。它在此是象征比喻的意义。是神挫败了 (defeated )埃及人,现在祂的百姓将夺取那挫败仇敌的财物。然而,这些挫败的敌人愿意将战利品(spoils of victory )交给得胜的希伯来人。

(3 )即使由字义来解释,埃及人将这些财物当成赠礼给了希伯来人,就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数百年,这种赠与并不算不正当。比起他们这么长时间在埃及为奴,这些赠礼补偿算不了什么。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思想问题(第3章 )】

1神在什么地方,用什么媒介向摩西显现呢?你想今日神会用那些媒介向信徒显现?

2摩西替岳父牧养羊群和他日后的事奉有什么关系呢?信徒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应有什么评价?

3你认为神会否呼召信徒作政治家、教师、工程师?有什么理由支持你的想法?

4本章有否加增你对神的认识?试综合之。

5摩西说的话(3- 11- 13 )反映他是怎样的人?这是否属灵领袖的基本质素。

──《串珠圣经注释》

既然预备好出埃及的领导人,神就呼召他出来执行交托的使命。

为要摩西执行他受呼召的使命,神必先将祂自己彰显出来:藉?特殊的景象,藉?祂自己的临在,藉?祂的话语,藉?祂自己的名,也藉?特殊的标志,神使摩西清楚知道他受呼召的使命。

事实上,摩西的受召,是整体以色列人受召的缩影。正如摩西原本在埃及,要赶急的离开而到旷野,然后由旷野到西乃山,在那里受召去执行神呼召他的使命一样,以色列人原本也在埃及,在逾越节恐怖之夜后被埃及人催促离开而到达旷野,然后由旷野来到神的山,在那里被选召为祭司的国度,作圣洁的国民,为的就是要把神神圣的旨意,显扬给万邦。

──《中文圣经注释》

为了出埃及摩西受命: 预示基督诞生之前,大约4个世记没有预言者的沉默期,同样,族长雅各死后近4个世记没有启示,这是为了通过摩西为带领“出埃及”作预备。40岁逃出埃及的摩西在米甸旷野经过40年牧羊生活,通过与神的交通除去了往日的血气,痛觉人的无能这时立约的百姓以色列人的哀声上达于天,神用自己的办法拯救自己的百姓。这就告诉我们,出埃及事件不是由于以色列民族的团结,也不是因为摩西的领导力,而是由于神的怜悯和慈爱。

──《圣经精读本──出埃及记注解》

例证

摩西当牧羊人,被装备,神塑造他成为谦卑的领袖,我愿意被神陶造使用吗?】

摩西曾贵为埃及王子,享尽荣华富贵,受人服事,现在作米甸的牧人,凡事要自己动手,前后的生活有何等大的分别!他现在做的,正是埃及人极看不起的工作,46:32-34),降卑为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一定会使他学到谦卑的功课,不过神也装备他去作以色列人的领袖。他自己作牧人,过游牧的生活,就知道日后要如何引领百姓,并且掌握在旷野生存之道。如果不是神的预备,为要使用他拯救以色列人脱离法老的奴役,他又怎能领会这个功课。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一日领羊群往旷野的背面去,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另译 )。』这指出只有当我们在环境的背面时纔能蒙召,当我们在正面时决不能蒙召。如果我们要接受神的呼召,就必须在正确的地方。这地方首先是在我们处境的背面。假若你是一个教员,神无法在你教书职业的正面呼召你。你必须在背面。同样的原则,如果你是一个生意人,你要被神呼召,就必须到你生意的背面。──WL

】神不用摩西天然的才能、天然的力量,或天然的胆量。为了破碎摩西天然的力量,神安排他在米甸地作牧羊人。于是,一个在埃及皇家长大,学养最高的人,成了一个牧羊人。摩西的另一个四十年,就在旷野牧养他岳父的羊群。对摩西来说,这是最好的『研究所』。在这『研究所』里,他受训练不相信他的天然能力。按天然说,他有口才、大胆、有才干,而且是刚强的。但是按属灵一面来说,他一直受训练,直到认识他是一无所有。──WL


】」摩西牧养他岳父米甸祭司叶忒罗的羊群。一日领羊群往野外去,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
我们普通总以为异象必须在特别环境中才能看见,在这里我们看见我们的理想错了︰异像是在日常生活中看见的,神喜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启示他自己。他常到顶普通的路上去寻找一个人,忽然向他显现。
我的父神啊,求你教导我怎样在日常生活中等待你。我并不求什么超然的感觉。我只求你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交通。求你在我日常的道路上作我的伴侣。让这卑贱的人生因着你的同在得着变化。
有些基督徒喜欢常有特别的喜乐和启示;但是这并不是神的方法。那些魂游象外,与看不见的世界有奇异的接触,并不是神所给我们的应许;神所给我们的应许乃是日常生活上的交通。其实这也已经够了。
门徒中间,看见耶稣在高山上变形的只有参个人;这参个人也就是同尝客西马尼苦味的。没有一个人能一直留在山上,因为山下还有许多工作等待我们去作。——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选

焚烧的荆棘】

在野地,摩西看见荆棘被熊熊的火烧着,但却「没有」被烧毁。摩西逃出埃及,把受苦的以色列民留在为奴之地。摩西已放弃拯救以色列的希望,他深深的相信,以色列人最终将会自然消灭。他大打的错了,因为上帝与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所立的约是永恒信实的、永远有效的。这一点教训是摩西必须学的。不错,以色列民在埃及作奴隶受逼迫,就像被熊熊烈火烧着一样;可是他们并「没有」被烧毁,因为「上帝本身在荆棘之中」。这是焚荆的原始教训,而这个教训对每一代的信徒也都具有实际的教训。我们在生活中也被允许受到许多试炼与挫折。耶稣在约翰明说,「你们在世上有苦难。」保罗对小亚细亚的信徒说,「我们进入上帝的国度,必须先遭遇许多苦难。」。彼得说,「虽然有苦难临到你们仍然必须欢喜快乐。」你今天是否在苦难之中?你是否也在问:「我究竟做了什么,上帝才如此这般的惩罚我?」苦难的目的是为了试验我们的信心,使我们的生活更为圣洁。记住,荆棘被烧着,可是并没有烧毁。葡萄枝必须剪去杂枝,才能结更多的果子。金子必经锻炼,才能变得更纯。我们的信心若经试验,就会愈益坚强。在每一个苦难中,上帝也必亲自在里面。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l2火焰中的荆棘】

以色列民在世人眼中,视同无价值之荆棘,且此荆棘也是正在火焰里,即热烈的苦难中焚烧着。所可庆幸且最奇异的,即虽经焚烧,却未烧毁,因有耶和华的权荣显在其中,任凭火焰怎样的猛烈,仍是安全无伤的。有如但以理的三个朋友,虽在火焰中,因有主同在,即安全无殃。

── 贾玉铭《出埃及记要义》

神为甚么从不向我说话?其实──】

神用摩西意想不到的方式──从荆棘火焰中向他说话。神也会用出人意料之外的方法,借着人、借着经验和某些主张向我们说话。所以我们要留心考究,随时向神敞开自己,神会出其不意地对我们说话。

──《灵修版圣经注释》

甚么叫「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荆棘代表人的罪恶,因为它是罪恶的产物;火代表神,因为神是烈火。荆棘被火烧,指神的烈火烧人的罪恶过犯,烧人的污秽败坏。其所以没有烧坏,那就是说明神奇妙的特性。一方面因为神性公义、圣洁,罪恶祂必讨伐;再方面因为神慈爱、怜悯,罪人祂要拯救。神给摩西看见荆棘被火烧却没有烧坏的大异象,这个异象说明真理的两面。神既公义又有慈爱;神必须刑罚罪恶,又要拯救罪人。当年摩西的眼睛嫉恶如仇,看不顺眼就要除掉,但是那只是履行神性公义的一面,而没有以神的怜悯为怀。

─ 寇世远《属灵的耳目》

这件事也可代表以色列人如同荆棘,虽被火烧而没有烧毁,今日的犹太人也仍是如此,好像皮球一样的被人踢来踢去,而且没有灭绝。

── 赵世光《圣经宝藏》

荆棘代表摩西自己。这表示每一个被神呼召的人,必须认识他只是一丛荆棘,里面有火烧着,这火就是神自己。虽然神要在我们里面并在我们身上焚烧,祂却不烧毁我们;那就是说,祂不用我们作燃料。

摩西是一丛荆棘,一个在神咒诅之下的罪人,在荆棘里烧着的火代表神圣洁的显出。借着火烧荆棘的异象,神使摩西有印象,他是一个器皿,一个通道,神借着他得以彰显。── WL

你见过神吗?祂的显现方式是甚么样的?】

摩西看到燃烧的荆棘并与神交谈。在旧约圣经中,许多人都在可见之形像(不一定是人的形像 )中经历过神。亚伯拉罕看见冒烟的炉和烧着的火把;雅各与一个人摔跤;以色列人脱离为奴之地埃及时,神用云柱与火柱来引导(13:17-22)。神这样显现,为要鼓励祂的新族类,神要引导他们,并证明祂口中所传的信息是何等的可靠。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不凭自己】

「(神向摩西行了四个神迹 )……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摩西观看,不料,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摩西说:“我要过去看这大异像,这荆棘为何没有烧坏呢?”耶和华神见他过去要看,就从荆棘里呼叫说:“摩西!摩西!”他说:“我在这里”。神说:“不要近前来,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手里是什么?”他说:“是杖”。耶和华说:“丢在地上”。他一丢下去就变作蛇,摩西便跑开,耶和华对摩西说:“伸出手来拿着

他的尾巴,他必在你手中仍变为杖。”

一、荆棘被火烧,却不毁灭──这是指示他:神的子民,虽受试炼却不被消灭。

二、他手中的杖一丢下却变成了蛇──这是指示他:自己的一切本事、学问、才干等能力,只不过是条又毒又恶、又诡诈的蛇性。

三、河水变血──人以为能养人生命,解人干渴不可稍离的水,却变成了血(是因神的咒诅失去了生命 )。

现在人得以生存在世,所靠的,所持的,不过是相互吞噬、彼此残杀,以别人的命来保自己的命。

四、手放怀中长了大麻疯──这叫摩西认识自己的手段和态度何等不洁净,在他自以为好、自以为义时,其中正埋伏着大麻疯病菌。

我们事奉神决不能凭着自己的热心、志趣、聪明、能力、才干,这都不是事奉神当用的,必须照神所指示的样式,才能得神喜悦。

如何照神所指示的样式呢?

一、认识自己的败坏、污秽,不配摸神的圣工,神乃是烈火,手放在怀中长了大麻疯。摩西的手法、才干、力量都是污秽的,怎敢摸神之圣工。

认识自己最难,人都对自己有过高的估计,所以必得受深刻的对付、长期的磨炼,才肯谦卑下来。

二、权柄的杖应丢掉,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方法、学问、口才、雄心、权柄能牧养神的子民;必须丢掉。一丢下去就显出自己的本性了,不过是条蛇,只会有害于人,只会违背神的旨意,只会破坏神的圣工,怎能用来牧养神的子民呢?

只能照神之吩咐,拿起尾巴来,是说站在后面。所有的才能、权柄(指属灵方面 )都是站在后面的,“主来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使徒明明被列在末后。”这是运用属灵方面的准则,一个人真能遵照神旨意,则属灵的权柄必愈大愈真实。

能站在后面的乃是满有主爱的人,像妈妈一样,凡事都站在孩子的后面,只有这样的人,才配服事主的身体,牧养神的群羊。

一个真正的牧人,是不宣扬自己的,是凡事为群羊打算的;但这样的人,必是先受过对付、造就,然后才能放下自己,而担负神的使命,运用神的权柄。

—— 李慕圣《晨光》
火中荆棘:异象与信念】

「这荆棘为何没有烧坏呢?」

在西乃沙石遍布的干旱旷野里,很少巨大的乔木,却常生矮小的灌木荆棘丛。有时由于烈日炙晒,或牧童,走兽经过,引起野火,一阵急响轻烟过后,只留下焦黑的土地和灰烬。
摩西年轻时满腔热血,要拯救同族以色列人,却被弃绝,逃亡米甸地。在那里,娶妻生子,不免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救同族的热情日渐消沉。有一天,摩西照常领着岳父的羊群去牧放,到了巍峨的何烈峰下。看到荆棘丛烧着了。不过,火焰虽然大,荆棘却没有烧毁。
摩西为这奇异的景象所吸引。他虽然年纪已经大了,好奇心却未减,遇到不寻常的事,总是要走近去仔细观察究竟,寻求答案:“我要过去看这大异象,这荆棘为何没有烧坏呢?”
荆棘是寻常的真荆棘,火焰是炙热的烈焰;火焰拥抱着荆棘,却没有烧毁,岂不是奇异的事?就当他举步行近的时候,从荆棘火焰中,神的声音呼叫:“摩西,摩西!”…神说:

“不要近前来,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又说:“我是你父亲的神,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

显然的,空野无人,荆棘中的声音,表明神在那里:有神的同在,火焰虽烈,荆棘却不被烧毁!
神所在的地方,虽在西乃的旷野,就是圣地。全能的神拯救的神,必须不受空间的限制,必须不因时间而改变:祂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祂是摩西的神,今天,祂仍然是我们的神。不论环境如何恶劣,有神的同在,我们微贱的荆棘就不被烧毁。正如但以理的三个朋友,被丢在烈火窑中,神子却与他们同在,就不被烧毁。
在历史中,神的儿女经过多少苦难,多少烈火的试炼,迫害,却总是不被烧毁,而且越加增多。这不是由于人天然的质量好,而在于神:祂说:“我是自有永有的”
祂不需要借助于外力,没有缺少,也永不会改变;神经得考验,神是超越时间的神。有这样一位神同在,不会有被毁灭的可能。神也是信实守约施慈爱的神;祂所应许的必然成就。
神关心祂儿女受苦,拣选差遣人拯救他们。祂知道,祂保守,祂足能拯救。求主使我们看见这异象,参与这事工。

── 于中旻《圣经研究》

】「上帝说:“不要近前来。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

人用水洗脚时,鞋必须先脱掉。在圣经里脱鞋的意思,乃是指我们与神的圣洁有接触。摩西在何烈山,想要观看火烧荆棘的异象时,神对他说,「不要近前来,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为甚么神叫他必须脱鞋?因为他不脱鞋,就不能直接与神的圣洁发生关系。所以脱鞋是表明要与神的圣洁有接触。

―― 倪柝声《作代表权柄的凭据》

脱去行走世路,常被染污的鞋,正是站在圣地的人必有的资格。即主的仆人不仅要脱去脚上的鞋——消极的;还要穿上福音的鞋——积极的;神的工人必是对于他的工作,先在心中成了异象,或见了异象,在异象中,已看到工作之真际与究竟。

── 贾玉铭《出埃及记要义》

“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脱鞋显出三层意思:1、恭敬,2、谦逊,3、圣洁。【比方】

日本人入室脱鞋,现在信徒进礼拜堂礼拜的时候,除了诚实以外,也当存恭敬、谦逊、圣洁的心。“鞋”——这鞋有底无面无帮,与中国南边的草鞋相似。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本节中的『圣地』是指人没有踏过之地。这意思是说,每一个真实的呼召,都是临到没有人手操纵或意见的地方。──WL

摩西为甚么要脱鞋?我是怎样去朝见神的?】

摩西遵照神的吩咐,脱下脚上的鞋,并且蒙上脸。脱掉鞋是尊敬的行动,表示自己在神面前的不配。神是我们的朋友,更是全能的主宰。以轻率随便的态度朝见祂,就缺少诚意,失去尊敬了。扪心自问,你敬拜神是随随便便还是像蒙君王宠邀,作他嘉宾那样又庄严又隆重呢?你也许要改变自己的态度,才配朝见圣洁的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神在这里并没有说:『摩西你去。』神乃是说:「我去」。摩西不过是神所要用的一个工具,一个器皿而已。若不是神自己作工,摩西怎能带领这么多的以色列民众出埃及呢?摩西若靠自己,神若不应许,即使只带一个人出埃及,也是不可能的事。我们离开了神休想作成什么工作。除非神自己要用我们。假若我们能被主使用,这实在是外面的幸福。如果祂借着我们成就了什么,我们也不当 偷窃祂的荣耀,将称赞归与自己。

── 赵世光《圣经宝藏》

「我下来。」】

在这一伟大的篇章里,充满着神的言语与作为。前一章只提到人的努力,好似罗马书第七章。这里的记述就是罗马第八章。摩西没有作什么,而是却要成就大事。「我下来……我带你上来……我伸出手……」。这位自由永有的神下来,你那困倦的心灵虽在奴役中,在残暴的工头下,好似在暴风雨的袭击里,就不必惧怕。

神下来,为提拔我们——这是哈拿颂歌的内容,也是马利亚赞美的主题。神下来到尘埃中、粪堆里救拔贫苦无助者,你不致太孤寂,若有破碎的心灵,必引起祂的注意于救助。你曾降卑,现在必升高,在程度上却更超越。

神下来,使我们喜乐——希伯来人因受虐待而呼号,但是以后在红海彼岸击着岩石高歌欢呼,有多大的对照。你的经验也将如此。如果你在神的旨意与安排中受苦,你正撒出光明与喜乐的种子。这样就好好等候收获吧!

神下来,必救助我们——以色列不能自救,只有永生神空白的支票给我们填上数目:伟大的话语、智慧或勇敢或仁爱,看你最需要什么。祂是一切,永久的、不变的、丰满的。

──迈尔《珍贵的片刻》

,10,17】

神呼召的目的不仅要领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为奴之地,并且要带他们进入迦南『流奶与蜜』之地。神呼召的目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在豫表上,带以色列人进入美地,表明把人带到基督里,就是迦南地所豫表那包罗万有的人位里。今天基督乃是流奶与蜜的美地。

奶与蜜表征基督的丰富,来自基督生命两方面的丰富。奶与蜜二者都是植物生命和动物生命结合的产品。虽然基督是一个人位,祂却有动物生命所代表的救赎性生命,以及植物生命所代表的产生性生命。 一方面,基督是神的羔羊为要救赎我们;另一方面,祂是一块大麦饼为要供应我们。── WL

我是什么人呢?】摩西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要衡量人的价值,首先要定规他是什么人?是圣人贤士呢?是军人学子呢?是政界是商界呢?“我是什么?”我是谁?摩西这一推辞。可说是对而不对,我们固应当深深觉悟我是什么人?如何堪为主用呢?不过对中亦有不对,因为此言,似乎太注重“我”字,“我”是什么?人作主工,究竟不在乎我是什么?乃在乎我如何让主藉我作成他的工。所作之工,也不是我的,乃是主的;不是我作,求主作我的帮手,乃是主作,要我为他所用。主对摩西的回答是说:“我必与你同在。

”(3:12)哦!“神与我同在,”我是成了什么人?果然,神与我同在,还有何事工我不配去作呢? ── 贾玉铭《出埃及记要义》

我是什么人】

默想:“摩西对上帝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把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

新任法老延续前任的政策,继续虐待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因做苦工,就叹息哀求;他们因苦工所发出的哀声达于上帝。”(出223 )。于是,上帝在异象中呼召摩西:“现在,你去,我要差派你到法老那里,把我的百姓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听到这个呼召,摩西开始推辞:“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把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于是,上帝鼓励他说:“我必与你同在。……”(参出31-22 )

“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办事都有才能”(徒722 ),但他始终没有离弃祖辈的信仰,没有背叛自己的民族。40岁时,他以舍我其谁的豪情挺身而出,希望拯救自己的同胞。然而,由于误伤人命,被迫逃亡米甸。40年过后,摩西已成80岁的老人,早已没有当年的斗志。因此,他以极不自信的语气响应上帝的呼召:“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把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看到摩西如此悲观,上帝鼓励他说:“我必与你同在。”

面对侍奉,我们常会以“我是什么人”之类的话推辞。这样的时候,要记得上帝的应许:“我必与你同在。”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上帝的关系。

── 李世峥《出埃及记读经札记》

神啊,这事我真难以胜任──你也这样回答神的呼召吗?】

摩西觉得他才疏学浅,难当神托付之大任,所以推辞。他的想法十分自然。靠自己不足以成就大事,但是神没有要他孤军奋战,却给他别的帮助(神自己 亚伦 并应许他有能力行神迹 )。神常常呼召我们做难如登天的工作,不过祂并没有叫我们单独去完成。祂要赐我们智慧与能力,使我们胜任,正如祂赐给摩西的。不要以为自己软弱无能就畏缩不前,好像摩西那样;应当仰望神,向祂支取更大的能力,把自己献上,让祂使用我们独特的才能。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他必成就 神说:“我必与你同在……”】


有许多人在要成就伟大志业之初,一见眼前摆着巨大的挑战,就转头跑开。在美国的大选年,我们就可以看见此情景,有些总统候选人一想到前面有艰巨的任务,就决定放弃竞选。
再看小一点的例子,我们常常被主所要求我们达成的挑战所击败,我们努力想尽借口来推却,却不愿寻求方法来使之成就。
看看摩西立于燃烧的荆棘之地,我们便能了解当神呼召他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为什么他对接受这呼召深感犹豫了。我们和他一样,都会自我怀疑及有所限制。摩西担心人民不相信他,同样的,我们也担心别人对我们的努力没有适当的响应。他担心自己拙于言辞,无法胜任,同样的,我们也常常发觉自己想传讲神的信息,但舌头却打结。
主并没有让摩西免于这个挑战,相反的,神给他一个印记,使他能说服人民相信他,并应允要引导他的拙口笨舌。神从不会丢弃他的子民而不供应他们所需要的能力。当神要你去完成一些事时,他必供应你。他对摩西是如此,对你也会如此。
若你有工作要完成,
现在就进行吧,
当你有一颗乐意的心,
神会供应你能力。
神有怎样的要求,必有怎样的供应。


──《生命隽语》

找到、摸着事奉之路】

「神对摩西说:“我必与你同在,你将百姓从埃及领出来之后,你们必在这山上事奉我,这就是我打发你去的证据。”」

一个蒙神呼召、托付、差遣最大最清楚的凭证,就是使人能找到事奉山,摸着事奉之路。这是神差遣人的唯一目的。

要看一个人是否有恩召,是否被主差遣,就是看他所带领的人或他所讲的道,是否使人看见神,看见事奉的门路。

若是不能带人到事奉山,那就一定不是神的仆人了。因为神的仆人有一个专一的任务,就是到街上、路旁、篱笆前去找人来,坐满主人的屋子。我们不是领人往另处去,乃是领人到主面前,认识神并学习事奉神。

把人带到事奉山,实在是蒙召、受托、被差遣的最大最重要的证据。

经上说:“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的拜他。”

看来,现在的事奉山,就是心灵与神亲密的交通的所在,所以把我们的心交给神,被神夺去,摸着事奉主的法则。

—— 李慕圣《晨光》

自有永有是耶和华另外的一个名字,照实在的翻译是——『我是乃我是』。这个名字极其宝贵,非笔墨所能表明,现在就用几个专门名词来表示一部份意义。正如耶和华以勒意思是『耶和华是预备』。耶和华尼西意思是『耶和华是得胜』。耶和华沙龙意思是『耶和华是平安』。耶和华这个名字有人称祂为一张签好了字而未写明疑项数目的空白支票。你需要多少就可在支票上写上多少,这一张属灵的支票,可以向天国银行支取从神那里的一切丰富。所以耶稣说:『我是』。旧约里的耶和华就是新约里的耶稣。耶稣说:『我是生命的粮』,『我是真理』,『我是道路』,『我是生命』,『我是好牧人』,『我是生命的水』,『我是门』,你只要肯来,神就会赐给你需要的一切,神对以色列百姓说:『我是乃我是』,意思说,你们要什么就有什么。

── 赵世光《圣经宝藏》

我知你为谁呢?】

对于神的认识,即为神用者最要的条件。所以摩西第二样推辞即说:以色列人若问我说,差遣你的神“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这是摩西缺少对于神的知识。神说:“我是……”按此“是”字或译“在”、或译“有”,即自有永有、昔在今在永在、全权全能,包括神的存在、位格与权能。我是自有永有,是你祖宗的神,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是希伯来人的神,耶和华是我的名——我是。神仆人的程度,是看他对于神的认识如何,认识神至何地步,他的信心能力即到何地步。

── 贾玉铭《出埃及记要义》

在出埃及记第三章,神告诉摩西的那一个名字──「自有永有」,按原文直译可作「我是那个我是」,这一个「我是」的时间是现在的。神告诉摩西说,「我是那个我是」,意思就是我是现在是的一位神。神凭?祂自己来说,祂是现在是的神。

―― 倪柝声《基督是『我是』》

耶和华、自有永有、我是──神的名与我的信仰关系极大!】

埃及人用许多不同的名字,称呼各式各样的神。摩西想知道神的名字,好在希伯来人问他究竟是谁打发他来的时候,可以明确地答复。神自称为“自有永有的”(有的译作“耶和华” 希伯来文直译为“我是” ),这个名字讲出祂永远的权能与不变的属性。在价值观、道德、法律都不断改变的世界中,我们在永不改变的神那里,可以坚定不移,满有安全感。那位向摩西显现的神,现在也活在我们中间。希伯来书说“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神既是坚定而可靠的,我们就可以毫无隔阂地与祂交往,不必再费心思对祂作无谓的揣测。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神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应许如何实现?】

“耶和华”这个名字,是从“我是”或“自有永有”这个希伯来文演变而来。神叫摩西想起祂与亚伯拉罕,15 17 )、以撒以及雅各立约的应许,祂使用自有永有(耶和华 )这个名字,表明祂亘古不变的性情。好几百年前神给以色列伟大先祖的应许,现在要借着摩西来实现了。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和华是我的名,直到永远,这也是我的纪念,直到万代』。神是我们的一切,祂是外面的产业;又是永远供给我们需要的。从前有耶和华作以色列人一切的丰富,现在照样主耶稣为我们一切的丰富。既然主耶稣是我们一切丰富的源头,为什么基督徒还时常感到缺乏贫穷呢?哦,原来是因为基督徒不肯用信心去支取从神那里的一切丰富。

── 赵世光《圣经宝藏》

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即耶和华 )。」(这并非原文的字 这里译得不很好 不过当时译圣经的人 实有难处。因为他们若照原文直译 在中文就不成话。 )若是直译的话,就是:「我是,」「我就是我,」「我是那个,」「我就是那一个。」「我就是我!」这真不成话。不过这里面是包括自有永有之意。我就是我,我就是那个我,译者只能用意译,译出我就是我之意思来。那耶和华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我们祖宗的神叫甚么名字呢?「我就是我」是祂的名字。是谁叫你来呢?那「我是……」的叫我来。

若神在「我是」之下加上「能力」两字,就「我」不是「爱」了。若加上「爱」字,就「我」是爱,而非能力、智慧、义、圣洁、救赎、安慰、保障、坚固台、避难所了。神只说祂是……,而不说祂是甚么,好让信祂的人自己在下面加上字眼,(哦 不是字眼 乃是属灵的实际! )我们可以按?信心随便加上甚么。

―― 倪柝声《耶和华》

你是用神的话语、作为,和你的见证向人传福音的吗?】

神吩咐摩西,把他在荆棘火焰中所看见、所听到的事告诉百姓。我们所信的神,是言行并重的神。最使人信服神的方法,就是把祂为百姓所做的事,并祂行事的法则告诉别人,使人认识祂是谁。要带人认识神,最好的方法是见证祂在你和你亲友身上的作为,或者把圣经人物的故事告诉他们。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世间一切人事都在神的掌握之中,我这渺小的人能做的就是…… 】

以色列人的首领,必会听从神藉摩西所传的信息,埃及人却不会听从。神早知双方的不同反应,祂深知未来,所以比一切心理学来得准确。基督徒也应将自己的前途交托给神,因祂早已知道明天。

──《灵修版圣经注释》

妇女向埃及人要金银器物和衣物,可能吗?不可能的事,神成就…… 】

金银珠宝和漂亮的衣服,不是以色列人向埃及人借的,乃是向他们要的。埃及人乐意让他们离开,所以甘心送上许多财物。这些财物,好些在后来用于建造会幕(35:5,22 )。神应许以色列人可以夺取埃及人的财物,此事当时对摩西来说,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