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进去见法老。我使他和他臣仆的心刚硬,为要在他们中间显我这些神迹,
……和他臣仆”——法老的臣仆也先硬了自己的心。“显我这些神迹”——法老和他的臣仆越固执,神所显的神迹越多。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进去见法老这是记叙神大能的作为的常见开端话,。
【蝗灾】
。蝗虫显然是一种有害的昆虫,比我们的蚱蜢和蟋蟀稍为大点。通常牠对人并不造成威胁,甚至能给人在菜肴上添作可口的副食,。但是就像许多其他的昆虫和小动物一样,一旦环境有利(试与澳洲的免子比较 ),它们便会吞吃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农作物,而威胁人类。
──《每日研经丛书》
1-20 第八灾──蝗虫──《串珠圣经注释》
这段经文内容是描写神以东风从旷野将蝗虫吹来为祸埃及全地,使没有一点青绿留下,以致法老惶恐的召摩西来认罪求饶。可是在灾情过后,他又依旧刚硬?心,不容以色列人出去。但在这段经文中,有几个特点是以前各神迹所无的:(一 )神使法老的心刚硬,为要多行神迹,并要摩西将神向埃及人所施大能的作为,传于子子孙孙。(二 )摩西向法老宣告蝗灾将于第二天到来后,法老的臣仆劝谏他考虑让以色列人的壮丁出去,留下老少和妇孺作「抵押」。(三 )灾祸前,法老听臣仆之劝而召摩西来,侦讯他要带谁出去旷野。既知摩西要带全部以色列人和牛羊牲畜后,就不批准并恫吓他。(四 )因为蝗灾严重,法老急召摩西来,并向神和摩西认错求饶,希望能脱离这一次的死亡灾害。
──《中文圣经注释》
【蝗灾】
蝗虫在古代近东是极常见的祸患,其破坏性和所制造的混乱,使之恶名昭彰。蝗虫的繁殖地在苏丹一带,造成这一连串灾祸的潮湿天气,同时亦增添其数量。蝗虫在二、三月间开始袭击,随着风向迁徙,或到埃及,或到巴勒斯坦。经文所说的东风(13节 )会将牠们吹到埃及。蝗虫每日食量与本身体重相等。蝗群有时大得可以覆盖四百平方哩,而每平方哩的蝗虫更可以多达一亿。无论有什么逃脱了冰雹大难的,此时无疑都不能幸免。蝗虫若能在被吹出大海之前产卵,问题更会成为循环。埃及经济已经崩溃,但其主要神明仍未蒙羞受辱。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并要叫你将我向埃及人所做的事,和在他们中间所行的神迹,传于你儿子和你孙子的耳中,好叫你们知道我是耶和华。”」
“传于你儿子和你孙子的耳中”——神以摩西为以色列众人的代表,,,,,后来以色列人常提到神在埃及所行的事零六,,,,,。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神显奇事,还有教育下一代认识神的作用。──《启导本圣经脚注》 「我向埃及人所作的事」:原意是「我戏弄埃及人的事」,这表示神完全战胜埃及,法老根本无法抵抗。这里灾害的预告有一特别之处,就是神吩咐以色列人将这些奇事传于后代,好让信心之火永远燃点起来。
──《串珠圣经注释》
要叫你……传于你儿子和你孙子的耳中,好叫你们知道我是耶和华从这节话?重以神的事迹和话语教导儿孙的申命记派修订者的加笔,。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亚伦就进去见法老,对他说:“耶和华希伯来人的神这样说:‘你在我面前不肯自卑要到几时呢?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
“不肯自卑”——【比方】伯沙撒,西底家。“到几时呢”——神忍耐罪人,直到四件事成就:(一 )直到罪人悔改的机会完毕,(二 )直到罪人的恶贯满盈,(三 )直到罪人的希望尽了,(四 )直到神的旨意成就。由此可知神向罪人的忍耐也是有限的。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你在我面前不肯自卑要到几时呢原文自卑是低头,并可作敬拜的含义。这是对法老的一个进一步的要求。不单是要他认识、知道神是谁,现在甚至要他低头了。
──《中文圣经注释》
【】「你若不肯容我的百姓去,明天我要使蝗虫进入你的境内,」
“明天”——神警诫法老给他悔改的功夫。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在埃及和近东一带,时有蝗害。蝗虫繁殖迅速,成群飞离原产地,为害农作。近东见过蝗虫肆虐的人,认为本章所记蝗灾过程,与今天所见一模一样。
──《启导本圣经脚注》
明天我要使蝗虫进入你的境内神还是给予明天的机会。蝗虫是中东常有的灾祸,但在埃及则较少。所以这是神特别降下,为要显出神之大能与荣耀,以及屈使法老低头的灾祸。巴勒斯坦地较多蝗虫,因此将它成长不同的阶段,能分成好些不同的名称。蝗虫蔽天遮日而来,霎时间吃尽田野的青绿,使之变为光秃之旷野的情状,可参看约珥书就知其凄惨。
──《中文圣经注释》
【】「遮满地面,甚至看不见地,并且吃那冰雹所剩的和田间所长的一切树木。」
“遍满地面……”——15。“一切树木”——。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冰雹摧毁田间一切,只剩下尚未长成的小麦和粗麦。蝗虫吃尽所剩的,并且骚扰人的生活。
──《启导本圣经脚注》
「地面」:原意是「地之眼睛」;
「遍满地面」:则是形容蝗虫众多,好像遮挡了太阳的亮光,连地也看不见。在5-6节内, 摩西提到蝗虫将要如何蹂躏埃及全地的时候,其实希望法老会屈服,因为埃及人都知道蝗灾何等可怕。
──《串珠圣经注释》
遮满地面,甚至看不见地,并且吃那冰雹所剩的和田间所长的一切树木蝗虫的生殖能力惊人神速,且是成群结队,不但跳跃如马,飞行极快,食量惊人。这节话所形容的,要到15节的实际情况时,才能更见其厉害的一斑。吃那冰雹所剩的……是指出中国人所说的祸不单行的含意。
──《中文圣经注释》
【】「你的宫殿和你众臣仆的房屋,并一切埃及人的房屋,都要被蝗虫占满了;自从你祖宗和你祖宗的祖宗在世以来,直到今日,没有见过这样的灾。’”摩西就转身离开法老出去。」
“一切埃及人的房屋,都要被蝗虫占满了”——,。“没有见过这样的灾”——埃及国虽屡次遭遇蝗灾,总没有此次的利害(14-15 )。”摩西就转身离开法老出去”——摩西知道法老仍是不惧怕神,所以没有等候,看法老回答什么。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你的宫殿……并一切埃及人的房屋,都要被蝗虫占满了这不单形容蝗虫的多和灾难的大,也表明蝗虫不但在田野,也直接扰害民居和法老的宫殿。
──《中文圣经注释》
【】「法老的臣仆对法老说:“这人为我们的网罗要到几时呢?容这些人去事奉耶和华他们的神吧!埃及已经败坏了,你还不知道吗?”」
“法老的臣仆对法老说,……容这些人去,……埃及已经败坏了,你还不知道吗?”——法老的臣仆中早先有惧怕耶和华的,当时惧怕的人更加多了。假若法老的臣仆起初就犯颜强谏,或者能免埃及所遭的灾难,也未可知。凡能趁机以善策辅助上位者,应当留心以下四条要理:(一 )务须趁早,免得迟了无济于事;(二 )言行必须前后相符;(三 )须知袖手旁观与坚持中立都含危险;(四 )既尽忠告,仍当继续催请免得在上者置之不理。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法老的臣仆劝他放手。“这人”指摩西。人在神前顽梗不化,结果只有毁灭。
──《启导本圣经脚注》
法老的臣仆替摩西说话,请求法老容以色列人去。
「这人」:是指摩西。
「埃及已经败坏了,你还不知道吗」:好像暗示所有埃及都知道了,惟独法老仍茫然不知。
──《串珠圣经注释》
法老的臣仆对法老说这是法老手下的人,首次开口劝法老低头。这些人中,有的早已存敬畏的心聆听神藉摩西所说的话了,为免国家因独裁者的顽固,而使元气大伤,他们也敢于表达意见了。
这人为我们的网罗要到几时呢法老臣仆已看出摩西的不妥协态度,也经验过他所说的为真,所以不敢直接说法老顽固,而说摩西是埃及人的网罗。他们希望法老妥协以冲出这网罗困境。
容这些人去事奉耶和华他们的神罢这里的人字是复数,原文亦可译为壮丁,男人或丈夫。因此,法老的臣仆在此所提议的,是容许以色列人的壮丁到旷野,按他们所说的走三天的路程,去祭祀神。但是,可以把他们的老人,妇人和孩子们,留在埃及作「抵押」。若是这样,那还怕他们的壮丁会走了不成?
埃及已经败坏了,你还不知道么这是劝谏国王以国家和人民为重,不要再顽强固执了。
──《中文圣经注释》
【】「于是摩西、亚伦被召回来见法老;法老对他们说:“你们去事奉耶和华你们的神;但那要去的是谁呢?”」
“于是摩西、亚伦被召回来”——既没有像上几次说,法老召了摩西、亚伦来,,,大概此次法老没有命人召回他们,乃是让臣仆自己召他们。“但那要去的是谁呢”——法老知道以色列人全体要去,还是假装不知。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刻画出一个特色:在众灾中,这是法老第一次在灾祸未临之前,先与摩西谈判,务使灾祸不要降临。
「但那要去的是谁呢」:法老以利害关系为出发点,只会容让男人去守节,而要求以色列妇女、孩子,及羊群牛群留下,好使男人守节后归回。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他的宗教立场:只有男人才能参与古代任何宗教崇拜的全部过程(23:17) 。而且,既然男人是一家之主,亦是组成一个民族军队的来源,让那代表整个民族的男人去守节,对法老来说,也是十分合理的事。
──《串珠圣经注释》
于是摩西、亚伦被召回来摩西本来在宣告神的旨意以后,「就转身离开法老出去」了的(6节 ),现在又被召回来了。这里亚伦亦是插词。
但那要去的是谁呢法老听了他臣仆的劝告和建议,便把摩西召回来,询问真意。因为法老是善于「讲价」的。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说:“我们要和我们老的少的、儿子女儿同去,且把羊群牛群一同带去,因为我们务要向耶和华守节。”」
“我们要和我们老的少的,儿子女儿同去,……向耶和华守节”——;。“且把羊群牛群一同带去”——摩西回答得十分简单清楚,雅各和他的儿子下埃及的时候,原带了许多羊群牛群,以色列人离埃及的前一天,虽然每家各宰了羊羔一只,还有许多羊群牛群,也一同带去。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我们要和我们老的、少的,儿子、女儿同去,且把羊群牛群一同带去全部都要出去,这是摩西的答复。原因在下一句。
因为我们务要向耶和华守节这里所说的守节,是一种朝圣的崇拜,,,是全家大小可去的。在这朝圣的崇拜中,他们也要献祭,因此就必须带他们的牛群、羊群一同出去(参看25~26节 )。
──《中文圣经注释》
【】「法老对他们说:“我容你们和你们妇人孩子去的时候,耶和华与你们同在吧!你们要谨慎;因为有祸在你们眼前(或作你们存着恶意 ),」
“耶和华与你们同在吧”——法老这话是讥诮以色列人。本节和11节当中大概间隔一些功夫,并且有别的话语,在11节末句以前大概也是这样。因为圣书上所记的事最简洁。“有祸在你们眼前”——或作你们存着恶意(小字 ),意思说,你们的心意是要离开埃及,使我受亏损。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这句挖苦的话,意思是说,可以放男丁走,女人与孩子留下作人质。下半节是个警告,等于说:“你们得小心,别打坏主意!”。
──《启导本圣经脚注》
法老以讽刺的口吻回答说:「如果我让 ...... 愿耶和华与你们同在罢。」意思是即使他准许他们去,也不会有神保护他们的。他接着就警告摩西:「你们要小心,否则你们就麻烦了」。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与你们同在罢这并不是法老对以色列人的祝愿,乃是泼辣的讥讽,甚至是恐吓。见下句便明其真意。
你们要谨慎,因为有祸在你们眼前这是法老在侦讯出摩西的真意,要把男女老少和牛羊都要带走,知道他们不会再回来之后,作恐吓性的指出,若他们想这样逃去的话,要小心祸事临头。意即他不会放过他们的。
──《中文圣经注释》
【】「不可都去!你们这壮年人去事奉耶和华吧,因为这是你们所求的。”于是把他们从法老面前撵出去。」
“不可都去,你们这壮年人去侍奉耶和华吧”——意思说,你们既要侍奉耶和华,何必带着你们的妇人孩子呢,你们的壮年人去就够了。魔鬼也照样愿意信徒把他们的妇女孩子留给他,【比方】。“这是你们所求的”——这话不真,因为摩西、亚伦从起初求法老容以色列众人去的时候,就告诉了他,神说“容我的百姓去”,“百姓”两个字也包括妇女孩子。“把他们……撵出去”——参16。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法老的意思是:去旷野若真是为了向神献祭,有壮年人去便够了。摩西拒绝了法老的条件,被赶了出去。
──《启导本圣经脚注》
暗示摩西不受恐吓,以致法老恼怒地将他们「撵出去」。
──《串珠圣经注释》
不可都去,你们这壮年人去事奉耶和华罢这是法老以命令的口?说的。只能准壮丁出去。
因为这是你们所求的原文这句话不大清楚,现代中文译本把它省略了。原意大概是指以色列人事奉主所需要的人,只是男丁而已。后期的律例规定,亦是如此,。
于是把他们从法老面前撵出去这大概是摩西不接受只容壮丁出境后,法老老羞成怒的逐客。
──《中文圣经注释》
【法老只准许壮年人去事奉耶和华,这与我们有何教训?】
答:这又是法老的诡计。他知道如果单是壮年人去事奉耶和华,而把家庭撇在后面,他们无论如何不会走得远,到底还是要回埃及的。撒但对待一切信主的人也是如此;牠既看见一家之中有某人信了主,牠会走得远,到底还是要回埃及的。撒但对待一切信主 的人也是如此;牠既看见一家之中有某人信了主,牠便要竭力阻止他(她 )的全家归主,或是借着那家中许多不信主的人,将那已信主的人拖回来。所以我们不但自己要信主,也要领导全家来归主。摩西的回答是:「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 赵世光《圣经宝藏》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向埃及地伸杖,使蝗虫到埃及地上来,吃地上一切的菜蔬,就是冰雹所剩的。”」
“蝗虫”——参约珥书一二章。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埃及地三、四月间普遍吹东风,风带来大群仍在发育期的蝗虫幼虫。蝗虫多数在埃及以东的阿拉伯和西奈沙漠中繁殖,然后飞入埃及。
──《启导本圣经脚注》
【】
耶和华对摩西说……摩西就向埃及地伸杖这里是摩西伸杖。
那一昼一夜,耶和华使东风刮在埃及地上,到了早晨,东风把蝗虫刮了来这话详尽描述情景,且是神直接藉东风刮来蝗虫。埃及东面是西乃和亚拉伯,蝗虫在那些地区很易成长,所以神就藉此自然界的自然现象,使少有蝗虫的埃及,也因刮东风的缘故而遭灾。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就向埃及地伸杖,那一昼一夜,耶和华使东风刮在埃及地上;到了早晨,东风把蝗虫刮了来。」
“东风”——就是亚拉伯旷野吹来的风。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指出神能掌管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东风和蝗虫都在控制之下。
──《串珠圣经注释》
【】「蝗虫上来,落在埃及的四境,甚是厉害;以前没有这样的,以后也必没有。」
蝗虫过去也在埃及出现过,但这次象先前的七灾一样,都是“以前没有这样的”,而且利害到“以后也必没有“,因这是神重重的刑罚。
──《启导本圣经脚注》
【】
这两节经文细致的描写了情景,又将灾祸的犀利、形容得淋漓尽致:埃及遍地……连一点青的也没有了。
──《中文圣经注释》
【】「因为这蝗虫遮满地面,甚至地都黑暗了,又吃地上一切的菜蔬和冰雹所剩树上的果子。埃及遍地,无论是树木,是田间的菜蔬,连一点青的也没有留下。」
“……甚至地都黑暗了”——这事是人屡次经过的。“一点……也没有留下”——注意。“……冰雹所剩树上的果子”——注。“连一点青的也没有留下”——。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于是法老急忙召了摩西、亚伦来,说:“我得罪耶和华你们的神,又得罪了你们。」
“急忙召摩西、亚伦来”——8注,法老看这蝗灾比先前的灾还厉害。“我得罪耶和华”——,意思说,我得罪了耶和华,因为我没有听从祂的吩咐。“……你们的神”——(参7 注意你们的三个字 ),法老不认神为自己的神(17 )。“又得罪了你们”——法老在两件事上得罪了摩西、亚伦,(一 )屡次食言,参15、28 参32,参34-35 ),(二 )曾把摩西、亚伦撵出去。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法老再一次降服认罪,但他的悔改显然仍是肤浅的,他只向灾祸低头而不是真心向耶和华悔改。
──《串珠圣经注释》
【】
我得罪了耶和华你们的神,又得罪了你们法老召摩西来,承认自己得罪了神,表明他已认识神,知道他的大能了。得罪你们的复数,是因加了亚伦而来的。得罪的原因,是他出言恫吓(见10节 )。
现在求你,只这一次,饶恕我的罪,求耶和华你们的神,使我脱离这一次的死亡向摩西求饶,也要求摩西向神代求而饶恕他。一再的用这一次,已经使人明白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光快近了,因为法老已经知道他一再的刚硬?心,获饶恕的机会不大了,死亡的阴影已在他的眼前了。
──《中文圣经注释》
【】「现在求你,只这一次,饶恕我的罪,求耶和华你们的神使我脱离这一次的死亡。”」
“只这一次……二”——注意。“求耶和华你们的神”——法老求摩西替他祈求,自己却不祷告。“……这一次的死亡”——参7,庄稼既没有了,必有大饥荒。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法老求免「这一次的死亡」,因为蝗虫已将埃及所剩下的植物吃光了。
──《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就离开法老去求耶和华。」
“摩西就……求耶和华”——法老这一次虽没有应许释放以色列人,摩西仍是为他求耶和华,大概摩西想法老的话既然不可靠,就是强追他应许也是无益,这样足可显出摩西忍耐的宏量,不靠法老的应许,也不谏责他(16注 ),反倒准法老所求的,使灾消去。本来注老当受感动,但他的心如铁石,不受感化。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
摩西就离开法老去求耶和华神的仆人总是接受人的认罪,并为之代求神饶恕的。
耶和华转了极大的西风原文的西风是「海风」。在以色列说「海」即地中海,是在西面,故通常译为西,因为以色列人是把它当为西面,正如把犹大赤干地(negeb )当作南面一样。这证明此底本在写作时代,作者已居于以色列地了。但不管怎样,原有口传的传统,是神自己使用海风,与从沙漠而来的东风相反方向,把蝗虫吹走。
把蝗虫刮起,吹入红海,在埃及的四境连一个也没有留下原文的红海是「芦苇海」,而不是红海。为这原因,现代中文译本将它译成「苏彝士湾」。其较近事实的,可能是指苏彝士湾至地中海之间的一些湖泊沼泽。因为原文的海,亦可译为「湖」。请参看本书绪论的「红海指的是哪个海」。因风向的反吹,就算这些蝗虫不被吹下海,也已进了沙漠地带,因此在埃及的四境连一个也没有留下了。
──《中文圣经注释》
【】「耶和华转了极大的西风,把蝗虫刮起,吹入红海;在埃及的四境连一个也没有留下。」
“耶和华转了极大的西风”——就是从地中海刮来的西北风。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这里的“红海”(yam sup )不可能使今天我们所知道的红海,而是“芦苇海”之意。蝗虫不在肆虐的地方繁殖;风向一改,蝗虫飞走,一只也没有留下。自然完全在神的控驭下。
──《启导本圣经脚注》
【西风】
结束蝗灾的是「海风」(直译 和合本「西风」 )。就以色列而言,海风就是西风。但对埃及来说,这风应该来自北或西北,将蝗虫吹回海中。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但耶和华使法老的心刚硬,不容以色列人去。」
但耶和华使法老的心刚硬,不容以色列人去这是神严厉的刑罚,是对法老的心刚硬的清楚描述。他已无法回转了。
──《中文圣经注释》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向天伸杖,使埃及地黑暗;这黑暗似乎摸得着。”」
第九灾为黑暗之灾,一般都认为是:喀新风“(Khamsin )所造成。这是一种从三月下旬到五月初,五十天中出现的干热东风,常常光顾埃及。出现时非常突然,带来酷热、风沙与尘土。所到之处,日为之蔽,两三天后便消失。阿拉伯人称之为”五十天风“,因为总是在春夏之交五十天中来临。
本章所说的黑暗之灾虽与“喀新风“相似,但记载中只提到黑暗,而且是”似乎摸得到“的乌黑,因此不能肯定就是这种”五十天风“。古代埃及人视黑暗为恶神的天地,是大祸和死亡的预兆。一种连续三天不消失的漆黑,在民间一定引起极端的恐惧,认为黑暗已征服世界,永无光明希望(23节 );埃及人信奉的太阳神”锐“(Ra )现在一点用处也没有。
──《启导本圣经脚注》
使埃及地黑暗,这黑暗似乎摸得?这黑暗是从何而来?有甚么意义?有人认为是前面所说的雹灾或是蝗灾的余絮。但无论是前述的那一种灾,都不会有「三天之久」(23节 )的乌黑得甚至似乎摸得?。似乎摸得?,乃形容黑暗的深厚。也有学者解释为埃及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埃及的春季第十天后的数日内,常会刮起极强的南风。这种季候风被称为克含仙(Khamsin ),就是亚拉伯文的「五十」之意。埃及的南部是撒哈拉大沙漠。刮起克含仙的时候,必带来厚厚尘沙和热气,以致乌天黑地有时竟达两三天之久。然而,经文全段都没有一点与风沙或热气蒸人有关。因此我们相信此乃神大能的作为,而不是为摩西所利用的自然现象(黑暗之灾的意义见下段 )。
──《中文圣经注释》
【】
“使埃及地黑暗”——埃及人敬拜太阳为神。“这黑暗似乎摸得着”——意思说,这黑暗极深。“乌黑了三”——这是神给埃及人扪心自问的功夫。圣书上记四次的大黑暗:(一 ),(二 )大,(三 )犹13,(四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黑暗】
对于这灾的性质,有一个多数人同意的见解,认为是由于那吹走蝗虫的强风,也带来一阵强烈的沙风暴;这沙风暴不只遮住阳光,也把所有的人关进来,并且几乎使他们窒死。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连当时所能有的人工发光的办法都束手无策。
这些灾祸开始便给埃及两个主要神灵之一的尼罗的尊严一个打击。如今是另外一个,太阳,它显得无力抵抗耶威和祂的代表的大能。这也是对法老最大的侮辱,法老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他乃是太阳神亚曼拉的化身。
──《每日研经丛书》
第九灾──黑暗:神未有作出任何警告,这灾就来到。大多数学者都同意这黑暗是指东方一种可怕的风沙;一股强烈的热风突然产生,带着大量的沙尘掠过,将太阳的光辉掩盖,产生黑暗。黑暗之灾是最后审判的前奏曲,预告击杀长子之审判将会在夜间进行;而且,现在的黑暗所引起的寂静惊恐,将会与日后「大哀号」(12:30)成强烈的对照。
──《串珠圣经注释》
这第九灾的经文开头并无摩西与法老的对话,乃是神吩咐摩西向天伸杖。摩西照神嘱咐而行,令埃及遍地乌黑达三天之久,但在以色列人家中却有亮光。这黑暗之恐怖感,促使法老急召摩西来见,并让步使全体以色列人可以出去,惟独牛羊留下作押。摩西申述要用牛羊为祭物,而现在还不知用何种何只等,要到达时才知。法老却不以摩西的宗教理由为可接受,一味刚硬?心,不容以色列人出境,且命令摩西离去,并恐吓不准再来见面,再见则必置其于死地。
──《中文圣经注释》
【(摸得着的 )黑暗之灾】
「这黑暗似乎摸得着」一语,表示黑暗是由浮在空气中的东西造成的;换言之,这是当地称为喀新(khamsin )的尘暴。尼罗河冲来沉积在岸边的红土,加上冰雹蝗虫留下来的荒地,构成尘沙过剩。这种风暴通常在三至五月间发生,三日合乎一般的长度。经文将重点放在黑暗而非尘暴,可能表示这灾所针对的,是埃及的国神、法老之父,太阳神亚孟─锐(Amon~Re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西向天伸杖,埃及遍地就乌黑了三天。」
「乌黑」:在原文由两个都解作黑暗之字组成,表示极为黑暗。
──《串珠圣经注释》
【】
三天之久,人不能相见,谁也不敢起来离开本处古代不似现代之有电灯、电筒、煤气灯或其他燃油燃料可作发光物。古代的埃及,在燃料极为短缺中,黑夜就任由黑暗。但这次的黑暗却连达三天之久,人心自然惶惶不安了。埃及的宗教素有精灵之说,精灵是在黑暗中活动的。所以不但因无燃料点灯使人不敢离开本处,恐惧精灵的惶惑更使他们不敢活动。更重要的是,埃及人素来敬拜太阳神,现在日光既被遮蔽,表明他们的保护神也给战败了,这意义就更非寻常了。
惟有以色列人家中都有亮光这亮光并不是他们有现代设备,或是使用他们惯用的燃料点灯所致。乃是神将他们和埃及人分别出来,的缘故。也是为这缘故,就更令法老心中惶恐了。
──《中文圣经注释》
【】「三天之久,人不能相见,谁也不敢起来离开本处;惟有以色列人家中都有亮光。」
“谁也不敢起来离开本处”——意思说,谁也不敢离开自己的家。当时以色列人若要逃走就有好机会,但神要叫法老亲自释放他们。“唯有以色列人家中都有亮光”——、26。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这里说“惟有以色列人家中都有亮光“,可见有亮光的不只是歌珊地,凡有以色列人住的房屋,都可以见到亮光。这真是十分奇妙的事。信主的人,无论环境如何恶劣,都能有主的光照,正象主耶稣所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在我里面有平安”。
──《启导本圣经脚注》
「三天之久」可能是个象征,但也有可能是民间传统所保存生动的记忆。以色列有「亮光」,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沙暴范围以外。无论如何,沙暴是「一条一条」地移动的,即使在吹袭范围以内的地区,也有不匀称的现象。歌珊若是位于尼罗河谷地三角洲的尽边的话,受影响的机会就更微小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法老就召摩西来,说:“你们去事奉耶和华;只是你们的羊群牛群要留下;你们的妇人孩子可以和你们同去。”」
“只是你们的羊群牛群要留下”——法老以为以色列人若不带着羊群牛群同去。他们就不能在旷野存活,必须仍得返回发觉,况且埃及人的牲畜既然死了,以色列人的牲畜就越发值铙。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法老现在愿意让以色列人不分老幼男女一齐走,只要留下牲畜,以保证回来。
──《启导本圣经脚注》
法老差不多完全让步了,但仍要求羊群牛群留下,作为抵押物,迫使以色列人献祭后返回埃及。
──《串珠圣经注释》
你们去事奉耶和华,只是你们的羊群、牛群要留下法老在惶急中,赶忙召了摩西来,再次让步,甚至容许以色列的一切人等都可出去,惟独留下牛群羊群作「抵押品」。
──《中文圣经注释》
【问:蝗虫之灾后,法老的态度如何?有何教训?】
答:蝗虫之灾后,法老虽则应许以色列人老的、少的、儿子、女儿都去,但仍要他们留下羊群,牛群。在这件事上,我们信主 的人也当注意,信徒不但要全家归主,也当将财物献奉给主。信徒献上财物,并不是说我们要财物全数捐给教会,虽然使徒行传会有过如此献奉的事。可是我们将财物献上的意思是除了我们当将十分之一奉献者外,所有神赐给我们的财物,应当好好的管理,承认自己不过是一个管家。信徒可以用钱,但必须用在合乎神旨意的事情上,凡是合神旨意的事,就是用去一千万或是数十万元也是应当的;否则连一分钱也不能随意使用,因为你我所有的财物,都是属乎神的。魔鬼要我们将财物留为私用,意思是要我们用在合乎牠心意的事上。如此,不但财物要像荆棘来捆住我们,更能叫人在钱财的事上跌倒!主的教训是:「当积财宝在天上」。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
── 赵世光《圣经宝藏》
【】「摩西说:“你总要把祭物和燔祭牲交给我们,使我们可以祭祀耶和华我们的神。」
「你总要把祭物和燔祭牲交给我们」:此话不是请求法老也献祭,而是说:「你不把牛群羊群交给我们,我们以什么为祭牲呢。
」──《串珠圣经注释》
「祭物」本节不必(如戴维斯所言 ),是指法老本人也要献上祭物为礼,作为对耶和华某种的赎愆祭。它不过是要法老容许以色列人带走所有牛羊,使他们有祭物献给耶和华而已;不然这许可也是空泛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
摩西要求带走一切牲畜,到了献祭的地方才决定用那些献给神。以色列人这时尚未制定献祭的条例。
──《启导本圣经脚注》
我们的牲畜……一蹄也不留下,因为我们要从其中取出来,事奉耶和华我们的神摩西一点也不让步:一蹄也不留下。原因有二:首先,事奉神是要献祭的。献祭的其中一项意义是「牺牲」。若不是从他们自己的里面拿出来的,而是路上去捡取的,就不是从心里出来的「牺牲」了。
我们未到那里,还不知道用甚么事奉耶和华以色列人是用牛羊为祭的,但用牛用羊现在还不知道;是悦纳那些牛或那些羊,现在还不知道。摩西虽然以宗教理由作解释,但独裁者却不理你的宗教心态和情操。他所见的是利益和实用的问题。
──《中文圣经注释》
【】「我们的牲畜也要带去,连一蹄也不留下;因为我们要从其中取出来,事奉耶和华我们的神。我们未到那里,还不知道用什么事奉耶和华。”」
“我们的牲畜也要带去”——9,摩西说以色列人要把一切的牲畜都带去,连一蹄也不留下,含看两个意思:(一 )这些牲畜完全是以色列人的不是法老的;(二 )这些牲畜也是神的,神还没有指明百姓要用什么侍奉祂。“……到那里”——到侍奉神的地方那里,就是西奈山,法老的退让,好像魔鬼所用的诡计有五层:(一 )我不释放你们,(二 )在这里祭祀吧,(三 )不要走得很远,(四 )只许壮年人去,(五 )留下羊群牛群。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但耶和华使法老的心刚硬,不肯容他们去。」
注。
──《启导本圣经脚注》
耶和华使法老的心刚硬,不肯容百姓去。
──《中文圣经注释》
【】「法老对摩西说:“你离开我去吧,你要小心,不要再见我的面!因为你见我面的那日你就必死!”」
“你离开我去吧”——本节显明法老发了恕。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摩西后来还是去看过法老。一次只记有他气忿忿地离开,当然是见过法老之后的结果;一次是在深夜。
──《启导本圣经脚注》
【】
你离开我去罢这是法老再次怒逐摩西的说话,因为原文是命令式。
你要小心,不要再见我的面,因为你见我面的那日,你就必死不但下驱逐令,且不准摩西再来见他,并以死来恐吓摩西:你见我面的那日,你就必死。
摩西说,你说得好,我必不再见你的面了一向是摩西来见法老,向法老作要求。摩西的这话,是回敬法老:从今以后,我不再来求你了;但你来求我却是例外。也许就在说了这句话以后,摩西就讲了下面上的话,然后就「气忿忿的离开法老出去了」。果然不错,法老终于低头,在给我们看到,他要再见摩西的面,但却不敢置他于死,反而要照摩西所说的,释放全部以色列人,并他们一切所有的,都出去了。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说:“你说得好!我必不再见你的面了。”」
“我必不再见你的面”——摩西到了才离开了法老。埃及十灾显明五种意思:(一 )显明神的权柄,(神虽能使各种的物类成灾 却没有用狮豹豺狼伤害埃及人 乃是用小小的虱子并蝗虫扰害他们 );(二 )显明主民的幸福,以色列人时常蒙主护庇,;(三 )显明法老的固执,法老宁肯忍受各样的苦难,总不愿听神的命令;(四 )显明恶人的结局,恶人终究要受神的报应,【比方】鸡蛋碰碌碡;(五 )宜作众人的警诫——惩一警众一,。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摩西确信他们将离开,不须再见法老了。
──《串珠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0章 )
1神迟迟不让以色列民离开为奴之地,原因何在?
首三个灾祸与最后三个灾祸本质上有何不同呢?
以色列民在离开埃及地之前要学习什么属灵功课呢?
2试综合法老逐渐让步的过程。
假若你是社会或教会的领袖,你从法老的反应中得到什么警惕?
由此看来,一个英明领袖应具备什么条件?
3神迹与自然事件有什么分别呢?
神迹是否「特殊」,或碍于「自然环境」的?
你怎样分辨什么是神迹,什么是自然事件?
4有人认为「黑暗之灾」是向埃及人所信的太阳神发出挑战。
你同意吗?
以色列民在这灾祸中获得什么呢?
对以色列民有什么帮助。
──《串珠圣经注释》
「显我这些神迹…好叫你们知道我是耶和华。」
在现实生活上,有许多事需要用对比,才可以使我们有清楚的了解。在艺术作品上,常需要用光暗的对比,以显明所表现的主题。
神创造万有,宇宙间满了祂神迹的记号。自然界恒常不变的规律,就是最大的神迹;空气,日光,水,恒常而适度的供应,并且适合人的需用,就是显明神的伟大和真实。但人不肯从这些“平常”的规律认识神,把自然当作是自动的;神只有使不平常的事临到,那些反常的现象,就是灾变了。
埃及法老王经历了神降的灾难,心却仍然刚硬,不肯在神面前自卑。这是人最大的问题。神必须用苦难作教材,以达到教训的目的,成就祂的旨意。
神施教的时候,常不得不反复作;并不是神喜欢重复,而是人不肯醒悟悔改。神降冰雹打坏了埃及地的庄稼,还剩下了一部分,法老以为还可以维持,或许可以卷土重来,再图积极生产。虽然臣仆劝他放手,让以色列人去;但王者的尊严,使他坚持表现倔强。
结果,招致神降蝗虫之灾,“来吃地上一切的菜蔬,就是冰雹〔击打毁坏〕所剩的”,把青绿从埃及地消除了。当法老表示后悔的时候,神知道他的心仍然刚硬,却借着祂仆人摩西的祷告,再使灾祸松缓。
神向埃及人显出祂的权能,使他们知道,祂清楚的是管辖宇宙万有的神,更使人知道,神是众光之源,不是他们所崇奉的甚么太阳神。“摩西向天伸杖,埃及遍地就乌黑了三天…惟有以色列人家中都有亮光。”)这显明了神把属祂的人分别出来。
这一切的神迹,不是要教导法老,因为他已经是神命定毁灭的器皿;而是要教导祂的儿女,知道祂的慈爱和严厉。
神的儿女也就知道,这“世界的王”如何辖制他们,不肯轻易放弃。到了最后关头,他还讨价还价的说:“你们去事奉耶和华,只是你们的牛群羊群要留下,你们的妇人孩子可以和你们同去。”牛群羊群是所有的财物,他最后要扣留为质的,是你所有的财物,不让你为事奉主而用。必须要坚持,不让步。他的算盘是只要留下财物,就留下你的心。── 于中旻《圣经研究》
【 向后代传扬神的大能,是每个信徒的责任,我可留给后代的…… 】
神吩咐摩西,把他在埃及所看到、行在法老身上的神迹,都告诉子孙。那是何等奇妙的故事!摩西生活在圣经历史中风云变幻的大时代,看到难得一见的神迹奇事,把奇妙的事传给后代,可以帮助人坚信神;你也应当把神过去在自己身上的作为告诉儿女,帮助他们认识神。在你的一生中,有甚么事蒙神介入,成为你的转机?神现在为你做了甚么?你的经历,可以成为儿女信靠神的基础。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好叫你们知道我是耶和华】
默想:“并要叫你将我严厉对付埃及的事,和在他们中间所行的神迹,传于儿子和孙子的耳中,好叫你们知道我是耶和华。”
七次灾难之后,法老的心依旧刚硬。因此,上帝要继续施行审判:“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要到法老那里,因我使他硬着心,也使他臣仆硬着心,为要在他们中间显出我的这些神迹来,并要叫你将我严厉对付埃及的事,和在他们中间所行的神迹,传于儿子和孙子的耳中,好叫你们知道我是耶和华。’”摩西顺从上帝,再次向法老宣告关于审判的信息。(参出101-20 )
第一灾之前,上帝对法老说:“我要用我手里的杖击打尼罗河中的水,水就变成血;这样,你就知道我是耶和华。”(参出717 )之后的几次神迹之前,上帝也有类似的话。由此可见,这些神迹的目的就是使法老和他的臣仆“知道”上帝。这一次,上帝向摩西指出了神迹的另一个意义——叫以色列人和他们的子孙“知道”上帝。这些神迹足以达到这个效果,但埃及人和以色列人都没有为之震撼!
今天,上帝依然施行足以让人“知道”他的神迹。可是,有多少人会将“知道”化作“敬畏”呢?因此,保罗如此感慨:“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却不把他当作上帝荣耀他,也不感谢他。
”(罗120 )── 李世峥《出埃及记读经札记》
【,16,19】
「那一昼一夜,耶和华使东风刮在埃及地上,到了早晨,东风 把蝗虫刮了来。…于是法老急忙召了摩西亚伦来,…耶和华转了极大的西风,把蝗虫刮起来,吹入红海,在埃及的四境连一个也没有留下。」
我们看神怎样利用暴风来拯救以色列人脱离残酷的法老;还有,神,在表显他最大的神权时——神最后一次对付埃及的军队——也利用大东风。当时以色列人都以为他们的处境太危急,太残酷了——前面是红海,后面是追兵,两旁都是高耸的山岩,断绝了一切逃生的希望。以色列人在这时侯只能够仰望耶和华的拯救了。可是他的拯救是大东风。这真出他们意外。可怕的风声加增他们的惊慌,四周的寒冷冻得他们颤栗。他们怨神的拯救无非催逼他们死得快一点。恐怕中那时他们全营的呼声是︰“我们死啦!埃及人追及我们了。”
正在绝望的时侯,荣耀的胜利来了。吼声可怕的东风把浪击退,把海吹干,以色列人向前走去,进入神的保护和慈爱中。两旁是水晶的墙,前面是耶和华的荣光。终夜都是这样;到了天一亮,最后一个以色列人也上了岸,大东风的使命便完成了。
于是以色列人向耶和华唱歌说:“成就他命的狂风…都当赞美耶和华。” )
“仇敌说,我要追赶,我要追上,我要分掳物….你叫风一吹,海就把他们(埃及军兵 )淹没,他们如铅沉在大水之中。” )
到有一天,我们要站在玻璃海上,拿着神的琴;与众圣徒一同唱神仆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说︰“众圣之王啊,你得方法义哉,诚哉。”——(启示录十五章参节直译 )——披尔斯
如今你只觉得大风暴不可思译;将来你必看见威胁你的敌人,在战栗恐怖的夜里,灭净尽.
如今你只注意到损失;将来你必见到他为何打击那已经开始桎梏你的罪恶.
如今你因风啸雷鸣而畏缩;将来你必知道他如何击退那灭绝生命的洪水,为你们开辟道路,通往那应许的福地. ——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披尔斯【蝗灾】启示录九章中说起的。这灾乃是指将来世界大战中飞机的轰炸情形而言。从前我们所遇到的轰炸,不过是几十架飞机的轰炸,将来的轰炸机群乃要像蝗虫那样的一来就足几千架几万架,那时你躲到那里去?到防空壕里去么?没有信主的各位,赶快接受耶稣吧,不要像法老那么的硬心。大灾难是人所受不了的。
── 赵世光《出埃及记略解》
【 有的人,凡神都拜,惟恐得罪某神灵;现在你当知道敬拜哪一位了吧?且看──】
神每次降灾在埃及地上,埃及人都看出自己的神无力阻止。尼罗河的神不能阻止水不变为血(7:20);母牛神不能使埃及的大群牲畜免死(9:6);太阳神是埃及众神之主,也不能阻止真神使埃及遍地漆黑整整三天之久(10:21-22)。埃及的众神全是:(1 )以太阳或江河为形像的,无位格可言;(2 )并非是独一的,且为数众多。以色列人的神则不同:(1 )是又真又活、有位格的神;(2 )是独一的真神;(3 )是人所应当敬拜的神。神向以色列人与埃及人证明,惟有祂是活的、全能的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惟有以色列人家中都有亮光。」】
在外面,遍处黑暗;在里面,充满阳光。这该是每个信徒内心的情况。太阳会下山,月亮也会在穹苍中退去,黑暗与祸患会临到法老与他的臣仆,一切都会逐渐消失。但是主成为我们永久的亮光,我们就常在光明中行。
光是纯洁——神在人心中居住,那心灵就得洁净,因为神是圣洁的。信徒像主一样行事圣洁,穿着纯洁无瑕的衣袍。凡说自己与圣洁的神相交,仍在情欲的黑暗中行,他就是说谎的。神若真在他心里,仁慈与纯洁的光辉必美化他的人生。
光是知识——凡是智能、见解、与认识神的奥秘,都不是人的理智所能给予的,都是神住在圣洁心灵之后的结果,人们尽管漫无目标地追逐真理,寻索宇宙的奥秘。但是只有爱神的人有单纯的爱心,神才会住在他里面,显明这些事,却向聪明的人隐藏了。
光是仁爱——光温和地潜入世界,祝福花草与禽鸟,幼童与病患者。光到处散布造物主的工作。这样,在这自私的世界,让耶稣深深地住在你们里面,在神的爱中生根建造。祂的光必照亮你的住处,光芒也必四散在全地。
──迈尔《珍贵的片刻》
【】「我们的牲畜也要带去,连一蹄也不留下;因为我们要从其中取出来,事奉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我们未到那里,还不知道用什么事奉耶和华。”」
「连一蹄也不留下。」法老的计谋,总是想要寻求和神的子民妥协,但摩西断然拒绝。这是一个有信心的人,真实的态度。邪恶一直引诱人妥协,如果听从牠,只能永远为奴。进入自由惟一的道路,乃是远离邪恶之地,带着妇人和孩子,也带着一切的财物。乃是当人采取这一种坚定态度的时候,人纔脱离一切的辖制,得着神旨意中命定给他们的自由。这真理也能应用在任何个人身上。
―― 摩根《话中之光》
【 人对抗神归根到底都是为了私利,你看法老──】
法老为甚么舍不得让以色列人离开?因为用以色列人可以不付工钱,白白地奴役他们,为自己建造两个大城池。法老是埃及人的王,当然不肯轻易放弃这庞大的人力资源。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