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出埃及记 第17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以色列全会众都遵耶和华的吩咐,按着站口从汛的旷野往前行,在利非订安营。百姓没有水喝,」

「按着站口」原文是「按着行程」,这个行程的每一站都是「遵耶和华的吩咐」,目的就是要把以色列人带到「没有水喝」的「利非订」。神要把与「玛拉」相似的难处摆在百姓面前()),完成从「玛拉」和「汛的旷野」开始的「试验」())。
「利非订」是以色列人到达西奈山之前的最后一站()),一般认为就是今天西奈半岛南部的拉法伊德旱溪(Wadi Refayid))。从「汛的旷野」到「利非订」,中间经过了「脱加」、「亚录」两站())。

2「所以与摩西争闹,说:『给我们水喝吧!』摩西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与我争闹?为什么试探耶和华呢?』」

3「百姓在那里甚渴,要喝水,就向摩西发怨言,说:『你为什么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和我们的儿女并牲畜都渴死呢?』」

在摩西五经的原文里,「试探」与神的「试验」())都是同一个字,是中性的。百姓是「试验」())神是否仍然与他们同在()),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出于小信。
「利非订」和「玛拉」的难处都是「没有水喝」()),但细节并不相同。「玛拉」还有水,只是「水苦」()),而「利非订」连苦水都没有。以色列人的「信心」建立在苦水变甜的经历上()),现在连「苦水」都没有了,他们的「信心」也就崩溃了。「玛拉」的经历不但没能让他们在新的难处中呼求神、寻求「神的话」()),反而使他们怀疑神已经离开他们了,所以才再次落到「没有水喝」())的地步。因此,连每天看得见的云柱、火柱、吗哪,神的「律例、典章」()),也不能让他们回到神面前去求告,反而从「向摩西发怨言」())变成「与摩西争闹」()),甚至「几乎要拿石头打死」())摩西。
以色列人的「信心」并不是根据「神的话」()),而是根据眼见的事实和过去的经验。建立在「玛拉」苦水变甜的经验上的信心,并不能帮助人应对「汛的旷野」的断粮和「利非订」的缺水,更不能超越一切将来可能面临的新的难处,迎接亚玛力人的争战())。
真正的信心「不是凭着眼见」()),而是根据「神的话」()),相信「祂说有,就有,命立,就立」()),相信「耶和华说过的必定成就」())。

4「摩西就呼求耶和华说:『我向这百姓怎样行呢?他们几乎要拿石头打死我。』」

5「耶和华对摩西说:『你手里拿着你先前击打河水的杖,带领以色列的几个长老,从百姓面前走过去。」

摩西「拿着先前击打河水的杖」,「从百姓面前走过去」,不是示威,而是提醒百姓思想「神的话」里所带的权柄和能力,提醒百姓领会神做事的法则:神是用话语做工的神,只要有「神的话」,这根普通的杖可以使「河水」变成血,可以把「玛拉」的苦水变甜,也可以在没水的「利非订」使磐石出水。因此,人的信心应当根据「神的话」,而不是根据眼见的事实或过去的经验。
「带领以色列的几个长老」,表明此时有几位长老已经成为摩西的同工。

6「我必在何烈的磐石那里,站在你面前。你要击打磐石,从磐石里必有水流出来,使百姓可以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长老眼前这样行了。」

「何烈」可能是一个山脉,而西奈山是其中的一个山峰。
保罗说「那磐石就是基督」()),击打磐石预表基督被击打,「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亚当的后裔是不配得神恩典的,神乐意向人施恩,是因为神的儿子在那里忍受击打,从磐石里就有水流出来。
犹太人传统认为这「磐石」一路随着以色列人的旅程,如同吗哪的供应一样,每天都流出水来供应以色列人的需要。

7「他给那地方起名叫玛撒(就是试探的意思),又叫米利巴(就是争闹的意思);因以色列人争闹,又因他们试探耶和华,说:『耶和华是在我们中间不是?』」

8「那时,亚玛力人来在利非订,和以色列人争战。」

「亚玛力人」是以扫的后裔()),在西奈半岛游牧,曾在加低斯的绿洲安营())。「利非订」附近的费兰旱溪(Wadi Feiran))是西奈半岛最好的绿洲,可能因此亚玛力人想把以色列逐离这一带。他们的战术是趁以色列人「疲乏困倦」,袭击「尽后边软弱的人」())。
神让以色列人停留在「利非订」,正是要在这里等待亚玛力人来争战。当以色列人还没有接受造就的时候,神就不让他们遭遇争战,「恐怕百姓遇见打仗后悔,就回埃及去」())。现在以色列人在「利非订」学习了信心的功课以后,就有条件开始学习争战,成为真正的「耶和华的军队」())。

9「摩西对约书亚说:『你为我们选出人来,出去和亚玛力人争战。明天我手里要拿着神的杖,站在山顶上。』」

神刚刚吩咐摩西「手里拿着你先前击打河水的杖」()),击打磐石出水。现在摩西「手里要拿着神的杖,站在山顶上」,是要提醒以色列人,虽然以色列人从来没有靠主争战的经验,但只要他们的信心是根据神的话,而不是根据眼见的事实和过去的经验,就应当相信,那使磐石出水、红海分开的神,也同样能带领他们争战得胜。
「约书亚」原名「何希阿 הוֹשֵׁעַ」()),意思是「拯救」;摩西给他改名为「约书亚 יְהוֹשׁוּעַ」()),意思是「耶和华是拯救」。「耶稣」就是「约书亚」的希腊文形式。约书亚此时约四十岁,是以法莲支派的领袖()),摩西的助手()),又是窥探迦南地十二探子之一(民十三)),摩西去世前,将领导以色列人进迦南地的责任交给了约书亚())。

10「于是约书亚照着摩西对他所说的话行,和亚玛力人争战。摩西、亚伦,与户珥都上了山顶。」

11「摩西何时举手,以色列人就得胜,何时垂手,亚玛力人就得胜。」

12「但摩西的手发沉,他们就搬石头来,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亚伦与户珥扶着他的手,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他的手就稳住,直到日落的时候。」

13「约书亚用刀杀了亚玛力王和他的百姓。」

上图:牛腿刀(Khopesh)是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埃及军队的标志性装备,也是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与亚玛力人争战、征服迦南时也使用这种刀。牛腿刀的形状像牛腿,适合劈砍,主前2500-1300年在埃及和迦南地流行,早期用青铜制作,后期用铁制作。

14「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将亚玛力的名号从天下全然涂抹了;你要将这话写在书上作纪念,又念给约书亚听。』」

摩西写下神的命令())。
摩西照神的吩咐写下神与以色列人立约的话())。
摩西照神的吩咐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
摩西将律法写在书上())。
摩西写诗歌教导百姓())。
上图:犹太人庆祝普洱节时用来制造噪声的玩具「Gragger」,意地绪语(Yiddish)的意思是「噪音」,用来象征涂抹亚玛力人哈曼的名号。以斯帖时代亚玛力王亚甲的后裔哈曼企图消灭犹太人,每年普珥节犹太人要当众读以斯帖记,要45次提到哈曼的名字,每次犹太人都会大声喧嚷,把哈曼的名字压下去,用各种形式、玩具来象征「你要将亚玛力的名号从天下涂抹了,不可忘记」(申二十五19)。

15「摩西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尼西』(就是耶和华是我旌旗的意思),」

上图: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法老(Ramses II,主前1279-1213年)在主前1274年的加低斯战役(Battle of Kadesh)中。加低斯战役是埃及与赫人帝国为争夺叙利亚而发生的战役,也是历史上最早记录细节的战役。当时法老的两万军队分成四个师,分别以不同的神祗命名:塞特(Seth Division)、阿蒙(Amun Division)、普塔(Ptah Division)和拉(Re Division) ,这四个神祗就成为他们的旌旗。

16「又说:『耶和华已经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

「亚玛力人原为诸国之首」()),是进迦南的路上最强悍的国家。他们「并不敬畏神」()),在列国中带头攻击神的百姓、抵挡神的旨意,成为一切抵挡神和神百姓的势力的代表。因此,神宣告「必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
神允许亚玛力人后来屡次与以色列人争战()),作为管教祂百姓的工具。最后,神命令扫罗王除灭亚玛力人()),但他没有彻底执行。亚玛力人最终在希西家的时代基本被消灭()),但想除灭犹太人的哈曼可能是亚玛力王亚甲的后裔())。
上图:荷兰海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雕塑大卫星(Davidster),由荷兰雕塑家Dick Stins制作,1967年10月立于原来的犹太社区及会堂Marktstraat街,下面用荷兰文和希伯来写着:「当纪念亚玛力人怎样待你……不可忘记」,引自申命记二十五17、19。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盘石出水

在北英格兰有一句流行的话说:‘人像牛般的古怪’,在此我们可以恭敬地加上‘除了神的怜悯’。我们经常以为我们可以把神缚在我们的公式与期望之上。因为神刚才给他们食物,显示出祂的权能,他们便以为没有水,定归咎摩西;‘与摩西争闹’(2节 ),这里的动词含有正式责难之意。

摩西指出,他们实际上是向神挑战,试探神──‘试探’在雅各王时代的英语(Jacobean English )有同样的意义──给予吗哪使他们相信神也会供给这需要。他们准备用石头打死摩西,可见他们真是绝望了,也证明他们并不相信神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神的回答是摩西要往前,走在百姓前面──表示他们走在正确的路上,而且带着几个长老作证人。当他来到盘石那里,便觉察神的临在(没有暗示神可见的出现 )他便用他的杖击打盘石。

华纳凯勒(Werner Keller )在引述霍维斯少校(Major C. S. Jarvis )关于他的一位军曹,在西乃如何偶然用铲击打石头,竟然得水的纪录之后,添上一句话说:‘摩西在米甸人当中流亡时,显然已经知道这个极不寻常的得水之法’。这是否认击打盘石是神迹的一个例子。霍维斯的记载指出神迹后面的自然现象,但是凯勒却未有证据证明西乃土人曾用此法取水,或有任何外表的记号表明要击打的是那一块石头。如果没有神的手在其中,它成功的机会恐怕是微乎其微。

我们被告知那盘石在何烈。当时以色列人还没有到达西乃,这便支持一个广被接受的见解,何烈代表山脉全区,而西乃则是一个高峰的名字。

提及一个类似的得水之法,在那里又一次用到米利巴的名字。有人认为这是出埃及记故事的重复,而推断西乃必是在半岛以上加低斯附近。值得注意的是在两段记载中的‘石’字在希伯来语中并不相同。

犹太传说推测在两件事中所涉及的是同一块石头,但是在相隔很远的地方,而这便是保罗所说的‘随着他们的灵盘石’

与亚玛力人之战

亚玛力人是在迦南与埃及之间干旱地区的白度英人。就像惯常一样,对于这样的游牧民族,我们不能指定他们的主要中心位置。他们攻击以色列人的原因没有清楚指出。由我们也许可以推断是为掠夺而已,虽也可能是对以色列人入侵他们认为是属于他们的部族地区的反应,或者他们想要控制新的水源。然而结果却显示出,这是对基本的沙漠道德的违犯。

摩西的行动使许多人莫名明所以。可能是给人对以色列人的迟钝反应有印象,那就是神在他们的沙漠艰苦长途旅行中掌管,祂掌管一切细节。正如对保罗是易于明了的,对于许多基督徒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真理。

户珥显然是一位重要的老人,但是除了以外,再没有提到他。像这样有根据地提及某个人,表示出摩西五经如何坚牢地建立在古人的知识中,尽管它是近代才给予文字形式。这场战争的波浪式发展以至赢得最后胜利,也表示出以色列人并不像所提出的那么多。

亚玛力人的袭击,及其失败,都不足为奇,但耶威要他们最终灭绝却是使人惊诧的;参看;上。这在旧约是独特的,因为要歼灭迦南人的命令另有动机。以色列人要受其他游牧侵略者的苦,但那并不要求任何像这样断然的报复。似乎是亚玛力人被当作流浪者对待,或他们企图霸占水源,违犯了基本的行为标准;‘他们……不敬畏神’。试比较,那里有关于邻族违犯基本道德标准的宣判。

筑坛乃是摩西感到神的临在,神为胜利的赐予者,是使以色列各支派为反对敌人而团结者。祭坛的名字离于解释,因为希伯来语简洁之故;柴尔德氏(Child )认为是‘高举起耶威的旗帜’,好像战争的吶喊。

中世纪寓意的解释今天有时仍然会踫上,他们认为亚玛力人预表肉体,这还是忘了好。并没有正当的理由这样解释。

这些刚解放了的奴隶打胜了好战的游牧民,对以色列民族,必然是莫大的鼓舞。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出埃及记第十七章

.何烈的水

1.利非订,如果是今日的利法伊德河(Wadi Refayid,两者不但名字相近,更符合所列各站的关系),引起亚玛力人的紧张是可以理解的。附近费兰河(Wadi Feiran)的绿洲十分富庶,是全半岛最好的土地,他们要将以色列逐离这一带。此外亦有人提出利非订是亚喀巴湾东岸的拉非德(er-Rafid)山脉,请参挪士。以色列人在利法伊德河这种地方为什么竟会缺水,却是一个谜。除非如德莱维所言,他们在沙漠安营,仍未到达绿洲;或像另一些学者所说,他们走过了头,在绿洲和西乃山之间安营。然而本段所牵涉的问题却比这谜为广,事情经过大致是这样:以色列缺水、埋怨(1节);摩西为了证实神的同在,击打石头,水便流出(6节);由于以色列人和摩西争闹,这地就称为米利巴,即“争闹”(7节);由于他们试探神,这地又名玛撒,即“试探”(7节)。同一处地方起了两个这样的别名来纪念同一件事,不是绝不可能,可是很反常。而且眼前经文也没有暗示摩西的行为,有何值得批评之处。记载一宗类似的事件,当地亦因此起名叫米利巴(“争闹”);然而语带双关的加低斯(“圣地”,却取代了玛撒(“试探”),因为耶和华在当地自显为圣。这事明显发生在西乃山之后,而摩西也因为行为有不妥之处而受到惩罚,被禁进入迦南。民数记和本章是否记载同一件事呢?若然,这便是不同的地方叙述同一件史实,记载稍为不同的例子了(如:符类福音)。但这个假设是不必要的,我们也可以接受发生头一次事件的地方只是叫玛撒,第二个地方则只叫米利巴的看法。沙漠时常会遇上缺水的问题,相类的事件实在没理由不会发生两次。由于两件事是如此相似,忘记哪个地名所指的是哪件事并不出奇,尤其是两处都在后世以色列人游踪之外的地方。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件事可以发生两次,同一个名字也没有理由不能用两次。此外将玛撒和米利巴相提并论,作为以色列不信和拒绝神的例子,但这不过是对句,并非将两件不同的事件认同为一。

2.争闹。他们和摩西发生争执。这动词是本段的钥字,解释此地后来为何名叫“米利巴”(“争执”或“冲突”)。部分学者提出另外的解释,认为这名来自泉旁所作出的“判决”,如加低斯的别名“安密巴”(意即“审判井”,;或因牧人在此为水而“争辩”(。这种事当然经常发生,然而依照本段经文,两者都不是起名的因由。摩西的回答重复了“争执”,又将它与玛撒一名的字根(“试探”或“考验”)相连。

3.并牲畜。除了证明摩西的居心经常受无理挑剔之外,本节也显示出这些人的本性。除了牧人以外,还有谁会在自身难保之余,担心牲畜会否渴死?这是以色列牧人的写照。

4.他们几乎要拿石头打死我。这是以色列领袖遭受拒绝的极点;可参看大卫之在洗革拉,以及亚多兰之在示剑。摩西无疑亦会回想初来时以色列人对他的反应。基督、司提反、保罗都曾面临这同样的事;要用石头打他们的人,正是他们受差服事的对象。

6.何烈,这是另一个谜。不晓得什么理由,“何烈”和“西乃”似乎可以交替使用,同样是指颁布律法的地点(部分学者认为两者来自不同的摩西材料来源)。因此除非何烈山的范围远比西乃山为大,我们便得据此假定利非订十分接近西乃山,以致山脚可以延伸到利非订。不然,我们便必须假定本节只有暧昧而不明确的地理关系;然而本书其他地方显示作者熟知地理等一系列因素,却似乎消除了这个可能性。你要击打磐石。依照闪族语文的惯例,磐石一字附有定冠词(the roc祂),因为所指的是“这”块石头;然而照英文文法,同样情况下应使用不定冠词(a roc祂)。但德莱维则认为这词意指全座山岩,而非一块岩石。本节译作“磐石”的希伯来字,和民数记二十章所用的字眼不同。在以色列的长老眼前。虽然所有人都能喝到涌出的水,有权利目睹这神迹者似乎只有他们。参较,也是只有长老才能分享神的筵席。

7.玛撒。依照上文下理,“试探”的理由是测试神是否与他们同在。如德莱维所言,这字在希伯来语无善无恶,现代英语将它译作 tempt 和 temptation,虽然在字源学上无可厚非,却有误导读者之虞(和合本译“试探”也是同样危险,翻作“测试”或许较为安全)。

.亚玛力之役

亚玛力人为何此时向以色列挑战,可参看注释。纳皮尔指出前面记述的三个片断,主题都是以色列的基本需要:在沙漠供应饮食。如今的第四个片断,主题是最后一个存活的必要条件:从仇敌手中得拯救。神既胜过每个问题,便自证足以拯救自己子民而有余。

8.圣经视亚玛力为以东人的一支。他们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漂流范围很广;放牧的地区大致称为“尼革”(Negeb)或“南地”。我们肯定知道他们曾在加低斯的绿洲安营,因此他们在费兰河的绿洲居住也不足为奇。无论如何西奈半岛牧草有限,不能同时供给以色列人和亚玛力人,他们发动攻击不过是迟早问题。他们人数多少我们无法得知。现代在这地区居住的贝度英人(Bedouin,即游牧的阿拉伯人),顶多只能召集几千男丁。他们的战术可能也和人数不多有关:他们在以色列的侧翼和后方出没,暗算脱队的人(这种做法令甚为激愤)。后世以色列人对亚玛力人的怨恨,大抵缘起于此。

9.约书亚,在此首度登场。圣经通常将他形容为摩西的“初级助理”。严格来说,这时他仍然使用旧名何西阿。包含耶和华名字的“约书亚”,显然是到了加低斯才给他起的。摩西派遣探子时,约书亚是以法莲支派的族长,探子中惟有他和迦勒是忠心的。

10.户珥,这人只在再次出现所记之比撒列的祖父户珥则另有其人。后世犹太传统说他是米利暗的丈夫,想像力虽丰富,却没有什么价值。他的名字不太可能是“何利人”(Horite)或“呼利人”(Hurrian)的意思(戴维斯的看法)。而且即使是,这名字也不能对户珥其人的种族提供什么资料,正如利未人非尼哈(字义为“黑人”)不是黑人,英文名字叫诺曼(Norman)的,祖先也未必来自法国诺曼第(Normandy,这正是此名之字源)。

11.举手,通常是军队开战或前进的手号,“垂手”大概表示撤退。另一解释认为举手代表起誓,将亚玛力宣判为“当灭”或“受咒”之物,要彻底消灭(及本章16节;前者原文作“举手”,和合本译“起誓”)。然而最常见的解释(祈祷),很可能才是对的。如此垂手就表示停止祷告,亦即不再倚赖神的帮助。有关举手祷告,可参看

13.杀,英文 RSV 作“刈平”,但最好的译法是“使之俯伏”或“使之失去战斗能力”。这个希伯来字汇十分罕见,但从亚兰文可以得知其大概意义。

14.写。本节是出埃及记中,少数几个清楚提到当时有材料付诸文字的段落之一(民数记和申命记也有这类经文;又。值得留意的是本节将笔录和口传相提并论,无疑是相对于书面传统及口述传统两个主流。此外本节将口头传述视为书面记载的从属,更是可圈可点。向亚玛力宣告“圣战”,或视之为“当灭之物”,是这命令的宗旨。这宣告在扫罗在位时执行(撒上十五),亚玛力从此冰消瓦解。这书可能是其他地方提到,今已佚失的“耶和华战记”

15.祭坛名为耶和华是我旌旗,当然不是没有可能提到另一个给祭坛起名的例子)。但更合宜的看法是将之视作神的尊号,祭坛是向祂的奉献。

16.向耶和华的旌旗举手,如此修正比马索拉经文的“向耶和华的宝座举手”为佳(和合本作“耶和华已经起了誓”)。此处的观念,大概是将右手按在代表耶和华临在的祭坛或支派旌旗上,立誓永为其争战。若读“宝座”,所指的便是约柜,但约柜当时似乎仍未造成。修正的只有一个字母,以 ne{s 取代 ke{s 。至于各个可能性的讨论,请参看海厄特。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以色列全会众都遵耶和华的吩咐,按着站口从汛的旷野往前行,在利非订安营。百姓没有水喝,」

“耶和华的吩咐”——。“利非订”——未到利非订叫以先,以色列人在两处安营。“百姓没有水喝”——我们在主指示我们的路上,有时也能遭遇患难。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利非订是以色列人到达西奈山之前的最后一站,通常都认为利非订就是今天西奈半岛南部的拉法伊德城(Wadi Refayid ),其地近摩西山(Jebel Musa ),传统的西奈山所在地。

以色列人来利非订前还到过两个地方

──《启导本圣经脚注》

「利非订」:正确位置不详;可能就是利法益水坑,在西乃山附近(19:2)。

──《串珠圣经注释》

按?站口从汛的旷野往前行这有很清楚的站口纪录记在民数记三十三章。汛的旷野则请参看的注释。

在利非订安营,百姓没有水喝这是到西乃旷野的前一站。利非订的原文意义不甚明确,可能是宽阔地或休息地的意思。其地点也不能肯定。按传统的说法,是在西乃半岛南部现今利非益谷(Wadi Refayid )的地方,但学者却多认为是在北部靠近加低斯的附近

──《中文圣经注释》

利非订】

若是接受西乃山是在西乃半岛南部的理论,利非订应该是在他们开始循最理想的路径,进入内陆前往西乃山的途中。利法伊德干河(Wadi Refayid )在山北几哩之外与费兰干河(Wadi Feiran )会合,学者通常把它考证为利非订。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神使盘石出水,解决百姓的干渴,并证实是厚赐人福气的神,能为绝望的人安排出路。

──《串珠圣经注释》

按现有的经文所述,这段经文指出以色列人在汛的旷野的最后旅程中,到了利非订安营。这山谷无水,百姓口渴而和摩西争闹,埋怨摩西领导不得当,甚至几乎要拿石头打死摩西。摩西一方面指出他们的作为,是在试探神,另一方面却向神呼求解决。神指示他,要他拿?先前在尼罗河击水变血的拐杖,带几个长老同往。神必在何烈盘石前与他同在,令他可击打盘石而使水从盘石中流出来,供给百姓的需要。这事的成就,不单解决了百姓的不满,也使他们试探神是否在他们当中的疑惑,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更说明了玛撒(争闹的意思 )和米利巴(试探的含义 )这两个地方名称的由来。

──《中文圣经注释》

在利非订发生的两件事:盘石出水,与亚玛力人争战。

──《串珠圣经注释》

】「所以与摩西争闹,说:“给我们水喝吧!”摩西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与我争闹?为什么试探耶和华呢?”」

“给我们水喝吧”——摩西也不能给他们水喝,以色列人的错有四层:(一 )他们口出无理的妄言;(二 )他们不是请求,乃是强要;(三 )他们全无谢恩之意;(四 )他们没有靠主之心(7 )。“……试探耶和华”——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与摩西争闹』(2节 ),这里的动词含有正式责难之意。

──《每日研经丛书》

神规定每日可收取的吗哪量,试验以色列人是不是遵守神的法度。他们没有经得住这考验。现在以色列人反要试验神,向祂讨水喝。

──《启导本圣经脚注》

「争闹」:原文的字根与7节的「米利巴」相同, 带有「寻找过失」及「争辩」(在法庭内外 )之意。

──《串珠圣经注释》

为甚么与我争闹,为甚么试探耶和华呢百姓因为没有水喝与摩西争闹。这是显出他们对摩西的领导不满意,更是对神的不满。不满是原文争闹的字义之一,现代中文译本则翻为「埋怨」。原文这字是与诉讼有关,不论在法庭内或法庭外解决争端,都可使用这词。因此,摩西指出百姓对他的不满或争闹,是试探耶和华。这里的试探,,的试验是出于同一的字根(参看第7节 )。

──《中文圣经注释》

】「百姓在那里甚渴,要喝水,就向摩西发怨言,说:“你为什么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和我们的儿女并牲畜都渴死呢?”」

“甚渴”——干渴是最难忍受的。【比方】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没有提到别的苦,只提到祂渴了。按着灵性世人都甚渴。他们多用下列的三种方法解渴:(一 )求学问。【比方】;(二 )求快乐。【比方】;(二 )求钱财。【比方】,唯独主耶稣能解人灵性的干渴。“……都渴死呢”——非有神的保护,他们难免不死。但神已经屡次拯救了他们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注。

──《启导本圣经脚注》

就向摩西发怨言这已经是出埃及后的以色列人,常见的现象了。有关怨言,则请参看的注释。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就呼求耶和华说:“我向这百姓怎样行呢?他们几乎要拿石头打死我。”」

“摩西就呼求耶和华”——摩西在难中常如此行。“怎样行呢”——。“……几乎要拿石头打死我”——【比方】大卫。撒迦利亚。耶稣。司提反。保罗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群众愤怒时就爱说“用石头打死他”,有时真把人打死,以色列人的律法也规定犯某些罪的人可用石头打死

──《启导本圣经脚注》

摩西就呼求耶和华这是有信心的领导人的表现之一──自己无法解决,呼求神去解决

他们几乎要拿石头打死我这可见当时争闹的严重性,也可见有信心的领袖的忍耐性。任劳任怨,寻求神的解决,是任何时代任何属灵的领袖所当效法的。

──《中文圣经注释》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手里拿着你先前击打河水的杖,带领以色列的几个长老,从百姓面前走过去。」

“……几个长老”——因为百姓悖逆主。所以只叫几个长老为这神迹作见证。正如使徒为耶稣复活作见证一样。“从百姓面前走过去”——摩西后来第二次使盘石出水,是在会众面前。这一次从百姓面前走过去,或者因为他们要拿石头打死他。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你手里拿?你先前击打河水的杖摩西手中拿杖,伸杖、击杖,都是神典的特征。神要摩西手里拿?杖,是要他记得神的应许与同在,并提醒他神所已赐予的权能──你先前击打河水的。他既在埃及使用这杖行了许多神迹,现在这杖仍然拿在他的手中。河水,所指的是尼罗河的水,所以现代中文译本就照此直接翻译出来。

带领以色列的几个长老,从百姓面前走过去这似乎有点示威的性质,但实质却是要去解决问题。神不要摩西唱独脚戏,所以要他带同几个长老一同去。有关长老,请参看的注释。

──《中文圣经注释》

问: 摩西击打盘石有何预表?】

答:摩西代表律法,盘石预表基督。。盘石被击打,预表基督代替不遵守律法的人受咒诅——钉死在十字架上,因为凡挂在木头上的,都是被咒诅的。

── 赵世光《圣经宝藏》

何烈的盘石】

这个供应食水的地点被称为何烈的盘石。然而何烈最有可能是指西乃山一带的地区(何烈山 ),而非某个地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必在何烈的盘石那里,站在你面前。你要击打盘石,从盘石里必有水流出来,使百姓可以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长老眼前这样行了。」

“从盘石里必有水流出来”——。盘石比方耶稣有三层。(一 )只打一次;(二 )被打才出水;(三 )水比圣灵。【题目】盘石:(一 )生我的盘石;(二 )救我的盘石;(三 )举我的盘石;(四 )助我的盘石;(五 )苏我的盘石。圣书中记盘石所出的有四:(一 )盘石出水;(二 )盘石出火;(三 )盘石出蜜;(四 )盘石出油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何烈」:在圣经中常与「西乃」换用,可能是一个宽阔的山脉,西乃则是其中一山峰。

──《串珠圣经注释》

何烈请看的注释。从这名词和下节的两个地方的名词,都可以使我们比较相信神的山,并不在西乃半岛的南部,而在西乃半岛的北部。

盘石这个摩西所击打的何烈的盘石,不但在圣经上是一个著名的石头,在犹太人的口述传统上,更为传奇地传流下来,认这盘石是一路随?以色列人其后的旅程,并如吗哪的供养一样,每天都流出水来供养以色列人的需要的。因此,当保罗提到以色列人的祖宗,都吃了一样的灵食,喝了一样的灵水,所喝的是出于随?他们的灵盘石,那盘石就是基督时,保罗也是跟?这种传统而说的。

从盘石里必有水流出来,使百姓可以喝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每次有人的怨言,就必有神的作为。神固然在祂慈爱中,会为人解决埋怨的问题,但在祂的公义中,也要处罚人出于不信的怨言。这里给我们看到的,是神的慈爱和恩典再次的彰显,令水从盘石中流出来,解决了百姓口渴的需要。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击打盘石出水经过几次?】

答:神曾吩咐摩西用杖击打盘石流出水来,供给在旷野因口渴而生埋怨的以色列人喝,其经过是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出埃及后一个月。于二、三月间,摩西没有发怒,在非利订Rephidim,(意休息 )击打盘石一次,未受神的责罚,他给那地方起名叫玛撒Massah(意试探 ),又叫米利巴Meribah(意争闹 )。因为以色列人真闹又试探耶和华。7 )。

第二次—是经过了三十八年之久的旷野飘流生活。于正月间,摩西向以色列民发怒,在加低斯Kadesh(意分开 )击打盘石两次,受到神的责罚。给这水名叫米利巴水,是因以色列人向耶和华争闹。12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盘石出水】

沉积岩在石面底下,有时有可以聚水的囊穴。石上渗水出显示水囊的存在,击打石面就能放出里面积存的水。但和上述的事件一样,水量之多是这种理论无法解释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盘石出水的神迹共有两次,一次记在这里,是以色列人旷野生活的初期;另一次在四十年末期,发生于加低斯。第一次击盘石,神命摩西用杖,使水流出;第二次神命摩西“吩咐”盘石出水,但摩西却用了杖“击打”,没有顺服神的命令,因而受罚。这盘石在以色列人的传统上十分出名,甚至认为所流出的水,一直供应他们到迦南为止。保罗在说:“我们的祖宗…所喝的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盘石”,讲的很可能就是这传统;但他是比喻基督为供应信徒生命“灵水”的盘石。

──《启导本圣经脚注》

】「他给那地方起名叫玛撒(就是试探的意思 ),又叫米利巴(就是争闹的意思 );因以色列人争闹,又因他们试探耶和华,说:“耶和华是在我们中间不是?”」

“玛撒”——就是试探的意思。“米利巴”——就是争闹的意思。摩西给那地方起这两个新名,作为后世的警诫。因为以色列人有两个错处:(1 )试探神;(2 )向摩西争闹(看小字 )。“耶和华是在我们中间不是”——这一句话显明以色列人不信的恶心。有两个米利巴,因为选民有两次的争闹。在这两次当中,间隔有三十多年:(一 )在利非订的米利巴;(二 )在加低斯的米利巴。就是迦南的南界。和加低斯巴尼亚是一个地方(参盘石两次出水图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试探」:原文的字根与「玛撒」相同。这字在原文不一定含恶意的成分;百姓希望试验神是否在他们中间。

──《串珠圣经注释》

这节经文是本段的结束语。从这结束语来看,似乎这段经文是要说明玛撒和米利巴两个地方名字的由来。另一方面,也使有些学者认为,这经文背后的传统,原有两个故事,其后给混合为一了。事实上,以色列人在旷野生活那么长久,所发生的事件也非常多而复杂,经不同地区的传统口传后,会将之混杂或地点淆乱,是事所难免的。

玛撒原文的字根是 na{sa{h。名词是 massa{h。含有试验、试探、试炼等意义。作为地名,则除本节外,亦在等处出现。

米利巴原文的字根是 ri^b,含意为争闹、争论、争讼或不满等。由这动词而来的名词或专有名词就是 Meribah(米利巴 )。这地方原本是一些游牧人有争端时,到那里去解决问题的所在地(类如日后以色列人的城门口 )。实际地点是在西乃半岛北部寻的旷野之加低斯附近,或者竟是加低斯的另一名称。所以在旧约里面常有将这两个名称连在一起的。为这原因,这故事大概不是发生在汛的旷野,也可能是后期的人混杂前人的口传传统而混淆了地名之故。

──《中文圣经注释》

玛撒和米利巴】

玛撒和米利巴不是别处地方的名字,而是指利非订一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那时,亚玛力人来在利非订,和以色列人争战。」

“……和以色列人争战”——,末句都带着兵器上去 )。亚玛力人,是以扫之孙子亚玛力的后裔。他们与以东人分离。占居西奈半岛的北方,他们与以色列人结仇的原因,或者是因以色列人的先祖雅各夺了他们祖宗以扫的福分。。但这一次交战,大概是因以色列人犯境和得了水的缘故(1-7 。亚玛力人从后面攻打了以色列人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亚玛力人为极古的游牧民族,生活在西奈半岛旷野,可能为以东人后裔

本节至16节记述以色列人与亚玛力人长久敌对的根源,以及摩西筑坛的故事。以色列人从加低斯向北推进,为迦南民族所阻,名单中有亚玛力人。扫罗和大卫征伐的一个主要敌人也是亚玛力人(撒上15及30章 ),这边患到以色列人的王国建立后才敉平

此处所记为亚玛力人从背后突袭以色列民中软弱之众。因为亚玛力人攻击神的百姓,所以神世世代代与他们为敌(16节 )。

──《启导本圣经脚注》

「亚玛力人」:是野蛮的游牧民族,本是以扫的后裔,却不属以东国。他们主动向以色列人挑战,可能是为了争用水源或绿洲。

──《串珠圣经注释》

亚玛力人原文亚玛力的含义是「谷中居民」、「好战者」或「生事者」。按圣经的传统,亚玛力人属以东族,是以扫的儿子以利法的妾亭纳所生的儿子的后人。至于亚玛力地,则在犹大南部近加低斯巴尼亚的地方。这又说明利非订并不在西乃半岛的南部,而在北部。这也说明传统认神的山是西乃半岛的南端的错误(参看本书绪论之「西乃山在何处」及「一条有策略性的路线」 )。

在利非订和以色列人争战亚玛力人为甚么要来和以色列人争战,经文没有说明。有些学者认为这是将以扫和雅各的仇恨延续下来的说明,或是历代的亚玛力人都与以色列人为仇的解说,但错放了位置,因为利非订和亚玛力地都在犹大南部,不是刚起程不久的以色列人所到达的地方。但是,若将神的山放在西乃半岛的北部,与加低斯相近(见本书绪论「一条有策略性的路线」 ),则没有所谓放错位置的问题。进一步来说,若了解这经文原属游典,而亚玛力人也是个游牧的民族,则游牧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争「山谷之地」作牧地而启战端,就属寻常的事。更进一步而言,两个不同来源的游牧民族,以色列人是「入侵」者,亚玛力人为保护其既得权益来和以色列人争战,以色列人因属侵犯他人土地而不说出亚玛力人来争战的原因,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中文圣经注释》

亚玛力人】

原本是亚伯拉罕以扫一系的子孙的亚玛力人,是主前第二千年纪下半叶,居住在尼革和西乃半岛一带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色列人战败亚玛力人──《串珠圣经注释》

内容简述摩西要约书亚挑选人和亚玛力人争战,他自己却和亚伦、户珥上山顶去观战。在观战中,摩西举双手作祈祷状时,以色列人便得胜,垂手时亚玛力人便占上风。为稳定摩西举手,亚伦和户珥先搬石块让摩西坐下,然后在左右扶?他的双手,直到日落。以色列人大胜亚玛力人。为纪念此战功和誓与亚玛力人争战,直到把他们从世上全然涂抹,摩西特地筑坛,称为「神的旗帜」当作标记。

──《中文圣经注释》

亚玛力人与户珥是何族人?他们的行事如何?】

答:1.亚玛力:是谷中之民的意思(8 )。亚玛力是以扫的孙子,为以东人的族长。但早在亚伯拉罕的时代,在四王与五王的战争中,就有亚玛力全地的人被杀的事。此处亚玛力的名字,可能不是从以扫的后裔起的。亚玛力人后来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中,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与以东人分离,是一个游牧民族,占据西乃半岛的北部,与以色列人成为世仇;又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的第一号敌人,当摩西领以色列人从埃及出来,到了利非订时,亚玛力人便来和以色列人争战,摩西就命约书亚把他们杀败了,便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尼西(小字--就是耶和华是我旌旗的意思 ),意思就是说,耶和华已经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不料到了以色列人方进入迦南地的时候,又遭到亚玛力人和迦南人的击打。在士师时代,摩押王屡次召集亚玛力人来攻打以色列人。数代后,亚玛力人又与米甸人同盟来攻打以色列人。及至列王秉政时期,他们曾先后惨败于扫罗和大卫的手下(撒上十五全 三十全 ,后来就渐渐从历史中消失了。

2.户珥--是高贵的意思(10 ),乃犹大支派迦勒的儿子。据犹太史家约瑟弗说,他是米利暗的丈夫,他的孙子就是制造会幕的领袖比撒列。当亚玛力人与以色列人在利非订争战的时候,户珥曾与亚伦一同上下山顶,扶着摩西举手得胜(10-12 )。耶和华召摩西登西乃山的时候,摩西托他与亚伦代听民讼之事。此外,在圣经中与户珥同名的人,尚有米甸五王之一,为摩西所杀;又有管理耶路撒冷半区之长官利法雅的父亲,亦名户珥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摩西对约书亚说:“你为我们选出人来,出去和亚玛力人争战。明天我手里要拿着神的杖,站在山顶上。”」

“约书亚”——这名字在此是圣书中头一次记载的,原名是何西阿。当摩西写完本书的时候,人都称他为约书亚。他是以法莲支派的人,是约瑟第十一代的后裔,嫩的儿子,参20-27 )。自幼服侍摩西。当时约有四十余岁。比摩西小三十多岁,他同十一个探子窥探了迦南;唯独他和迦勒忠心报告。神后来也拣选他做以色列人的首领。“我手里要拿着神的杖”——这就显明摩西不是依靠人,乃是靠着神得胜。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圣经首次提到约书亚,他这时约四十岁,是以法莲支派的领袖,原名叫“何西阿”,义为“拯救”,摩西给他易名为“约书亚”,义为“耶和华拯救”。其实“约书亚”(Joshua )是“耶何书亚”(Yehoshua )的缩写,新约中“耶稣”一名就是“约书亚”希腊文的写法。在旷野时代,约书亚是摩西的助手,又是窥探迦南地十二探子之一(民十三章 )。摩西死前将领导以色列人进迦南地的责任交给了约书亚

本节描写约书亚为以色列人的战士。他的军事才能使他能胜任征服迦南的艰巨任务。

──《启导本圣经脚注》

「约书亚」:首次在这书出现,但已成了摩西的得力助手。

──《串珠圣经注释》

约书亚这是本书首次提到他的名字,却并没有介绍他的来源和职责。他原来的名字是何西阿(这名和何细亚原文为同一字 ,摩西给他改名为约书亚。这三个名字的意义都是一样,为「救恩」的意思,但写法不同。更重要的是,约书亚的名字与神的名字有关联,是「救主」或「神拯救」的意思,但新约由希伯来文切音成希腊文后 音读为「耶稣」了 )。约书亚是摩西的帮手,摩西曾按手在他头上,要藉他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者。本节是把约书亚形容为一战士或将军(见下句 )。

你为我选出人来,出去和亚玛力人争战这里明显的把约书亚从属于摩西的关系表达了出来,并表明约书亚是掌管军事的,故此要他从众以色列人中挑选人出来和亚玛力人争战。

明天我手里要拿?神的杖,站在山顶上这里虽记述摩西拿杖,但没有说他伸杖。

──《中文圣经注释》

】「于是约书亚照着摩西对他所说的话行,和亚玛力人争战。摩西、亚伦,与户珥都上了山顶。」

“户珥”——是犹大支派迦勒的儿子。以是以色列人的首领。(犹太人传说 他是米利暗的丈夫 这话却没有可靠的证据 )。他的孙子就是制造会幕的比撒列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户珥一名再见于,似为以色列人的一位领袖,犹太传统说他是摩西姐姐米利暗的丈夫。也可能是迦勒之子、比撒列的祖父。但旧约中有好几个叫户珥的人,这位户珥的来历难确定。

──《启导本圣经脚注》

「户珥」:是摩西的一位亲信,曾担任审判官的职位(24:14)。

──《串珠圣经注释》

约书亚照?摩西对他所说的话行,和亚玛力人争战约书亚为战士及将军的职责,在此彰显无遗。但他是在神的使者摩西的吩咐之下而进行与亚玛力人争战的。

摩西、亚伦,与户珥,都上了山顶不单是摩西站在山顶,还有另外两个助手与他同在一起。摩西的名字,已在有所介绍;亚伦则请参看\cf5的注释。户珥在旧约中提到四个有此名的人。这名字的意义,有颇多不同的猜测:「孩子」、「白色」、「转为灰色」,「高贵」,「自由而生」,「住洞穴的人」(即何利人 )。若果后者为真,则他是另一个族人而归信神的。这位户珥除这里提到他和摩西在一起以外,我们对他一无所知。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何时举手,以色列人就得胜,何时垂手,亚玛力人就得胜。」

“举手”——就是祈祷的标记。他长久举手(12 ),表明恒心祈祷。摩西举手,以色列人就得胜;摩西垂手,亚玛力人就得胜,亚伦户珥帮助摩西,表示同心代求的力量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摩西何时举手,以色列人就得胜;何时垂手,亚玛力人就得胜这似乎是摩西在施行神迹,而其实是神在藉摩西的举手(象征他向神祈求 ),将能力给予约书亚和其战士。当摩西垂手时,神的能力就离开了约书亚和其战士,以致亚玛力人得胜。为这原因,摩西必须长久的举手,才能保持约书亚和战士的长久的胜利。要注意的是,这里并未说及摩西举杖,乃是举手,而且是举双手(见下节 )。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手里拿着“神的杖”(9节 ),他何时举手,以色列人便得胜;何时垂手,亚玛力人就得胜。举手向神有如向神求助,神就垂听,赐他们作战的力量

──《启导本圣经脚注》

作者将战争的成败系于摩西的「举手」动作上。

「举手」在此不一定等于祷告,因经文没有提及祷告;古人相信神的能力能透过举手而生效。

──《串珠圣经注释》

作战信号】

主帅统军时可以用信号来调动部队作战。摩西的杖可能就有这个功用。他无法藉这些信号来传达神的指示时,以色列军就不能得胜。另一个解释提出埃及文献提到法老两臂高举除了是进攻信号以外,更是提供佑护。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但摩西的手发沉,他们就搬石头来,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亚伦与户珥扶着他的手,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他的手就稳住,直到日落的时候。」

摩西的手发沉摩西是人,他不能长期将双手高举。摩西的手发沉是原文的直译。现代中文译本在此用摩西的手酸了,则更容易令中国人明了。因此,亚伦和户珥设法帮助摩西:首先是搬块石头来让摩西坐下。然后,亚伦与户珥扶?他的手,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他的手就稳住,直到日落的时候。这可见,任何伟大的领袖,甚至有神的同在,并藉神能力行事的人,都必须有得力的「助手」!这是要领袖与助手都当明了,也都当彼此同心协力的!摩西举的是双手,亚伦和户珥就成了摩西的「左右手」,或其左右手的支持者。神才是真正施展得胜能力的能源。直至日落的时候,表明这战事的长久,也表示在日落时,战争已结束。

──《中文圣经注释》

】「约书亚用刀杀了亚玛力王和他的百姓。」

“……用刀杀了……百姓”——约书亚胜了,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杀了」:也可作征服,使之无能为力。

──《串珠圣经注释》

约书亚用刀杀了亚玛力王和他的百姓这不能说是约书亚一人杀了这么多人,乃是包含他所挑选的人和他共同努力的结果。但这结果,也不是约书亚和他的战士的成功,乃是在山顶上有摩西的举手,以及亚伦和户珥作支持之功。可是,摩西举手使以色列人得胜的能源,乃在神。因此,不论是争战是工作,有任何的成就的话,都要追问那能源是出自何方。另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这经文也不说明亚玛力人从此就消灭净尽了。因为在后期的历史中,我们找到亚玛力人仍然是以色列人的死敌,并且仍常与以色列人争战

──《中文圣经注释》

】「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将亚玛力的名号从天下全然涂抹了;你要将这话写在书上作纪念,又念给约书亚听。”」

圣经在这里提到摩西写书。也有相似记载。说摩西奉神命记述以色列人的行程;,24说他写下律法;22节说他写诗歌教导百姓。

──《启导本圣经脚注》

「将这话写在书上 ...... 又念」:反映出当时的口传与笔录同等重要。

──《串珠圣经注释》

我要将亚玛力人的名号,从天下全然涂抹了事实上,亚玛力人在以色列人漂流旷野时,仍然是他们的威胁的一族;在士师时代,亚玛力人协助亚扪人、米甸人来攻击以色列人;到扫罗时代才给消灭了(撒上十五章 ),但大?在躲避扫罗时代,亦曾侵夺和击杀他们

你要将这话写在书上作记念摩西受吩咐书写的经节,在五经中除本节外可以找到的有如下几处:、24等。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尼西”(就是耶和华是我旌旗的意思 ),」

“……筑了一座坛”——摩西筑这座坛有两个缘故:(一 )要感谢神的恩典;(二 )要纪念神的权能。“起名叫耶和华尼西”——就是耶和华是旌旗的意思,使我得胜,参经训类纂卷章第九款注 )。【比方】雅各也曾给祭坛起名。这样,摩西将荣耀归给神。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耶和华尼西”的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旌旗”。神是大旗,以色列结集在这大旗下作战。此坛纪念神保护祂百姓的大能。

──《启导本圣经脚注》

见证耶和华在这场战争中的角色;好比一支旌旗,而以色列人是在辖领下联合起来。

──《串珠圣经注释》

名叫「耶和华是我旌旗」的坛】

摩西所筑的是个纪念胜利的坛。「耶和华是我旌旗」一名,反映了耶和华统领以色列大军的神学观。埃及的军旅以神祇为名(如亚孟旅、色特〔Seth〕旅等 ),其旌旗就是用代表这些神祇的事物作为识别。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尼西希伯来文尼西有很广泛的意义,可作船篷、旗号、信号、军旗、徽章、标志、国旗。因此和合本的细字翻成「耶和华是我的旌旗」,现代中文译本则译为「神的旗帜」。这里要表达的,是摩西在得胜亚玛力人后,筑坛献祭感恩,并誓言从此以后要以神为标志,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

古代竖立旗帜有三个特征。其一是作为记号,因此旗帜上必有徽志,像在旷野挂在杆上的铜蛇,或一些民族的图腾一样。其二是做为集合的标志。这集合,可以是地点,是司令部,也可以是集中意志的含义。其三是传扬某一种信息

在这里的坛,相信不会有任何的徽志,而只是一个高出地面的石坛。其集中意志和传扬的信息,则在16节已经明白的说清楚了。

──《中文圣经注释》

】「又说:“耶和华已经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

“耶和华已经起了誓”——或作“亚玛力人的手攻击耶和华的宝座,故此耶和华必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参文理译本 )。“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这话后来都应验了:(一 )扫罗;(二 )撒母耳;(三 )大卫;(四 )西缅人;(五 )末底改。法老拦阻选民出埃及,譬如撒但拦阻人得救,亚玛力人与以色列人争战,好比情欲和得救的人争战。【要训】(一 )神是真活神;(二 )神是无所不知的;(三 )神是无所不能的,(四 )神早晚必要施行报应。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强调亚玛力人终会完全消灭;这预言在希西家的时代果然应验了

──《串珠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7章 )】

1按照1-2节记载,百姓的要求出自实际需要,但为何摩西感到气恼呢?问题在那里?参7节。

2神为何吩咐摩西在以色列长老面前击打盘石呢?

3以色列人取得胜利的秘诀是什么?参本章9-10及12节。你用什么方法与属灵上的仇敌争战。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以色列全会众都遵耶和华的吩咐,按着站口从汛的旷野往前行,在利非订安营。百姓没有水喝,」

水的意思,就是苏醒,振起精神,有一种更新的能力。水既然有这种功用,所以不只主这里有水,埃及也有许多。喝水乃是叫人有所享受的。── 倪柝声

百姓又发怨言,这也是我的写照?神啊,求你帮我!】

以色列人遇到困难,再次怨天尤人,不向神祷告。有些问题的解决靠仔细思考,重新安排先后次序;有些要借着商讨,深思熟虑来解决;但是有些难题惟有祷告才可以解决。快要发怨言的时候,应当立定心意求告神,因为埋怨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人越发苦恼。祷告能令我们的心绪平静下来,聆听神的指示。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手里拿着你先前击打河水的杖,带领以色列的几个长老,从百姓面前走过去。」

这里告诉我们,第一件事就是要拿那根老的杖。圣经称它作先前击打河水的杖,不称它为神的杖。这是要使以色列人记起,从前击打埃及河水的事。埃及的水都被神的杖击打变成血了。血的意思,就是死。这是表明埃及所有的享受和快乐,都是在神审判之下。今世所有的娱乐,都不过是血而已。也许在埃及人看来,许多事都是可以享受的,像水那样可喝的;但是这些事对于我们,乃是血,不能从它们得快乐。在从前的时候,这也可以作,那也可以作,但是在今天这些都变成血了。── 倪柝声

】「我必在何烈的盘石那里,站在你面前。你要击打盘石,从盘石里必有水流出来,使百姓可以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长老眼前这样行了。」

有的作母亲的,以她的儿女为享受;但是我们的快乐,是由杖之击打盘石而得。说,这盘石就是基督。杖的击打,乃是主的死;所流出来的水,乃是圣灵。所以我们的喜乐和享受,是在圣灵中。这喜乐已够报答我们所有的亏损了。我们现在在世界里,想喝水却是血,不喝口又渴。但基督乃是活水,能解决我们的渴,使我们满足。── 倪柝声

「我必在何烈的盘石那里站在你面前,你要击打盘石。」】

神为供给祂子民的需要,要与祂的仆人合作,可谓与神同工的例证。在这件事整个的过程中,击打盘石只是一项动作而已,真正重要的部分,在于神在地中心的作为。在人们的眼中看见摩西,在宇宙的深处神有作为,里外应合,就成全万事。我们也是这样与神同工。

对神的工人来说,在任何的事奉工作上都是两方面的,神与人。神不需要我们来催促,却要我们来作助手。我们的部分没有那么重要,只要击打盘石就可以了。在神就要使水流出来。

那天摩西究竟有没有心事重重,深怕无法供应百姓的需要?一定没有,他只知道盘石那里去击打,神已经向他应许了。所以神的工人啊,你太多忧虑,好似神的产业整个的重量压再你的身上。这是你极大的错误,击打盘石不过是举手之劳。

在每个聚会之中,圣灵必与我们同在,要荣耀基督,倾流生命的活水给口渴的人。总要相信。只要你在属灵方面美好,神必借着你做成大事,要依靠神,让祂动工。有水涌出不要接受别人对你的称赞。

「我们是与神同工的。

──迈尔《珍贵的片刻》


「你要击打盘石,从盘石里必有水流出来,使百姓可以喝。」
神所重用的人物,都是饱经折磨和击打的。因为神所喜悦的祭品,是忧伤痛悔的心。雅各的大腿在毗努伊勒扭了,神才给他属超然的能力。摩西用杖击打何烈的盘石,才有水流出来给口渴的百姓喝。基甸和跟随他的参百精兵打破瓶子,他们的火把才能使仇敌惊乱。以斯贴在一个异邦宫中冒死进去见王,才拯救了她的本族脱离灭亡。主耶稣拿着五个饼,两条鱼,必须把它们掰开,然后才使五千人吃饱。马利亚打破她珍贵的玉瓶,才使屋里充满香气。主耶稣宝贵的身体,必须被荆棘、钉子、枪矛刺穿,他里面的生命才象活水一般倾倒出来给口渴的人喝。
一粒麦子必须落在地里死了,才能结出无数的子粒来。所以,神必须掰开打碎一切,然后才重用他们。
朋友,你虽然被人轻视被人弃绝,圣灵却正抓住你,要用你使神得着荣耀。你愿不愿意呢?以赛亚书第33章第23节说︰“瘸腿的把掠物夺去了。”你愿不愿意作一个瘸腿的人来夺取掠物呢?——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

】盘石是预表主耶稣基督:。摩西是律法的代表;盘石被摩西击打,就是预表耶稣被鞭打,受凌辱,被钉在十字架上,就是为你我受律法的咒诅。按理以色列人和我们都当受律法的咒诅,该被钉在十字架上;然而感谢赐怜悯的主,祂已为以色列人和我们受了律法的咒诅,代替我们钉在十字架上;这样就救赎了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因为钉十字架,是受律法咒诅的记号。盘石被击打后,有水流出来,这表明主耶稣被钉死以后有圣灵赐下来,水就是预表圣灵。旧约时代大部分显著的工作是由圣父而作,在新约时代是由圣子而作;但是在圣子被钉死,复活升天以后,各种圣工,就由圣灵而作。在旧约时代圣灵虽然工作,可是与新约时代所作的工全然不同。旧约时代圣灵尚未住在地上,祂作工是忽来忽去,没有一定。新约时代却不是如此。祂乃是住在信徒心中,直到信徒见主的日子。因此,信徒便被称为神的殿了。

── 赵世光《圣经宝藏》

以色列人遇到了第一个劲敌──亚玛力人──】

亚玛力人是以扫的孙子亚玛力的后裔,他们住在死海地区,是凶悍的游牧民族,以劫掠财物为生,以杀人为乐。在以色列人的习俗中,称呼一个人为“亚玛力人之友”,是对他最大的侮辱。当以色列人进入亚玛力人的地界,亚玛力人以为这是杀人越货的大好机会,只是他们看错了对象,因为那是神所引领的百姓。曾经为奴的以色列人打败了好战的一族,证明神已照其应许与他们同在。

──《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书亚是怎样成为接班人的?你愿意效法吗?】

约书亚的名字初次出现,他后来成为领百姓进入应许之地的伟大领袖。他作军队的统帅,要先受磨炼,才能应付以后更大的争战。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举手”、“垂手”,都有属灵含义,我如何扶持教会的牧者?】

亚伦与户珥站在摩西的两边,扶着他的手臂,使他可以举起手来祷告,叫以色列人得胜。我们也应当“扶起”属灵领袖的手。分担责任,说安慰鼓励的话,或为他祷告,都会使属灵领袖重新得力。

──《灵修版圣经注释》

亚玛力人是预表我们的「旧人」,「自我」或是「肉体」,「情欲」。这四种不同的名称,实际上都是一样,一个旧人,未死的人很容易显露自己,在人和人谈话之中,常能听出很多的「我」字。昨天在南京分堂里有一位弟兄和我谈话,他说:「我家里的人都很聪明,我们都在大学里念书,我们读书都是名列前茅。我做事欢喜以身作则……」在这几句话中你看他说了多少「我」字?当以色列民与亚玛力人争战的时候,摩西在山上举手祷告。他什么时候举手,以色列人就得胜;什么时候垂手,亚玛力人就得胜。摩西在山顶上举手,约书亚在山下和亚玛力人争战。过不多时,摩西的手发沉——他们只好搬石头来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亚伦与户珥扶着他的手,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他的手才得稳住。以色列人就战胜了亚玛力人。同样的,我们基督徒怎样得胜里面的情欲呢?也只有借着祷告胜过他。你若多多祷告就会有一种超然的力量,使你胜过情欲。

── 赵世光《圣经宝藏》

】「但摩西的手发沉,他们就搬石头来,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亚伦与户珥扶着他的手,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他的手就稳住,直到日落的时候。」

属灵的争战是大家联合的争战;属灵的争战不是一个人可以单枪匹马去冲的。一棵树是容易被风吹倒的,一个树林就不容易被风吹倒。身体有一个用处就是覆庇。谁有身体的覆庇,撒但就不能特别攻击他。许多属灵的失败、跌倒,没有别的,就因为他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没有身体的掩蔽。弟兄姊妹,你这一个人不过是身体上一个肢体,所以你没有弟兄姊妹的保护就不行。连摩西的手还需要有亚伦与户珥的扶持,摩西还需要别的肢体的扶持,何况我们呢?── 倪柝声

耶和华尼西】

默想:“摩西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尼西’。”

“亚玛力来到利非订,和以色列争战”。为了有效迎战,摩西和约书亚做出了精密的部署:“你为我们选出人来,出去和亚玛力争战。明天我要站在山顶上,手里拿着神的杖。”次日,他俩分头行动:约书亚“和亚玛力争战”,“摩西、亚伦和户珥都上了山顶”。接下来,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摩西何时举手,以色列就得胜;何时垂手,亚玛力就得胜。”摩西无力持续“举手”之际,“亚伦与户珥扶着他的手,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他的手就稳住,直到日落”。于是,以色列把有利的局面保持到了最后。收获胜利之后,“摩西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尼西’”。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旌旗”。(参出178-16 )

“喝水风波”的“内忧”刚刚平息,敌国侵犯的“外患”接踵而至。摩西清楚以色列一盘散沙的乱局,更清楚亚玛力兵强马壮的军力。他做到了“知己知彼”,所以在全力迎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借着祷告寻求神的帮助。于是,以色列有了“耶和华尼西”的信仰体验。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亚玛力那样顽强的“敌人”。我们当然要竭尽全力地迎战,但万万不能忘却祷告。记住:只要随时“举手”,就能及时得胜。

── 李世峥《出埃及记读经札记》
耶和华尼西(Jehovah-nissi )】

「摩西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尼西。」

世界上的领袖,打了胜仗,是建铜像,立纪功碑,称颂自己的伟大,好永垂后世,以为纪念。摩西打了胜仗,却去筑了一座坛,向神献祭,纪念神的能力和恩典。
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在旷野经历到最大的艰难,就是得不到水喝,没有别的可以满足内心的枯渴。摩西向神呼求,神指示他,在会众面前,用杖击打盘石,就有水流出来,使百姓可以喝。那所喝的“灵水…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盘石;那盘石就是基督。”
在埃及为奴,没有资格作战士,所以没有争战。只有吃了灵食,喝了灵水,才可以与亚玛力人争战。这是属灵的生命与肉体的争战。摩西吩咐他的助手约书亚:

“你为我们选出人来,出去和亚玛力人争战。明天我手里要拿着神的杖,站在山顶上。”…摩西何时举手,以色列人就得胜;何时垂手,亚玛力人就得胜。但摩西的手发沉,他们就搬石头来,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亚伦与户珥扶着他的手,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他的手就稳住,直到日落的时候。

约书亚作以色列军队的领袖,在前线上出生入死,冲锋陷阵,显然是重要的工作,也显著的受人注意。但在山顶有三个长老,共同作看不见的工作。战场上的以色列人,虽然一直奋勇攻敌,但像潮水一样,有进有退。
山顶上的摩西,起初可能并不曾留意,但战场上的情形,使他们经验到一项定例:甚么时候摩西举起手中神的杖,以色列人就涌向前去,追奔逐北;甚么时候他的手垂下来,亚玛力人就勇气百倍,轮到以色列人败退。战争相持甚久,年老的摩西总不能长久不休息,亚伦和户珥就协助他,搬石头来,让摩西坐在上面,二人一左一右扶持着他。这样,直到黄昏日落,以色列人大获全胜。这是靠祷告得胜仇敌的经历。
摩西知道,得胜的关键,不在于将士用命,不在于人运筹帷幄,而全在于神的能力。因此,没有人争功,没有人邀赏,他不归功于人,而筑坛纪念神的大能,起名“耶和华尼西”,就是“耶和华是我旌旗”的意思。
祂永远是得胜的主,要奉我们神的命竖立旌旗。

── 于中旻《圣经研究》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