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出埃及记 第19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后,满了三个月的那一天,就来到西奈的旷野。」

上图:犹太人庆祝七七节(Shavuot)典型图案,这些图案通常都包括代表粮食的麦穗、面包和代表十诫的石版、妥拉经卷或西奈山。犹太人不但在七七节庆祝丰收,也在七七节记念神赐下十诫。

2「他们离了利非订,来到西奈的旷野,就在那里的山下安营。」

「摩西到神那里」,向神覆命,应验了神当初应许的:「你将百姓从埃及领出来之后,你们必在这山上事奉我,这就是我打发你去的证据」())。摩西五经从此处开始,一直到民数记第十章,都是神颁布律法,教导祂的百姓怎样照着神的心意来事奉祂。
「雅各 יַעֲקֹב」的字义是「抓住脚后跟的人」或 「取代者」,是雅各出生时的名字。「以色列 יִשְׂרָאֵל」的字义是「神胜过」,也可以表示「愿神(为他))较力」,是神给雅各起的名字())。圣经有时以平行诗句的方式交替使用这两个名字()),并不一定都有特殊的属灵含义。

4「“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且看见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来归我。」

神「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祂是负责带领的神。神既然呼召了以色列人,就必负责领他们出埃及、进迦南,负责领我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整个救赎的过程都是神自己做成的,没有任何人的功劳。因此,「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
神「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领的方向是天上。神的救赎不是要让以色列人留在埃及过得更好,而是要领他们离开埃及;不是叫我们停留于地上暂时的平安福气,而是要把我们从地上领到天上,不再被属地的事物捆绑。
神把人带领到天上,目的是「带来归我」,回到神面前,进入基督里。

5「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

6「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这些话你要告诉以色列人。』」

摩西的岳父刚刚说过:「现在你要听我的话」()),现在神却说「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提醒以色列人:属神的子民不能听从人的话,只能听从神的话、顺服神的权柄。
「我的约」())又被称为「摩西之约」或「西奈之约」,是「亚伯拉罕之约」())的延续。以色列人根据「摩西之约」成为一个事奉神的「祭司的国度」,分别为圣的「圣洁的国民」。
「听从」神的话、「遵守」神的约()),用顺服来回应神的拣选,这就是人在神面前得恢复的道路。人所要做的就是「听从」、「遵守」,剩下的都由神自己来做。
「子民」())原文是「产业、贵重的财产」、「财宝」()),属神的「子民」就是神眼中宝贵的「产业」。「耶和华专爱你们,拣选你们,并非因你们的人数多于别民」()),也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优点、成就,而是因为神恢复计划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在基督里面「成了基业」()),成为神「在圣徒中得的基业」())。这个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因为神把祂的荣耀丰富充满在祂的「子民」当中,让我们也可以在基督里面「得基业」())。
神宣告「全地都是我的」()),表明祂并没有忽视其他的民族。神拣选以色列人「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正是要让救恩从他们中间出来临到万民())。
「做祭司的国度」,表明以色列人的职责使万民认识神,把万民带回到神面前,成为万民回到神面前的路。新约的教会暂时代替以色列执行祭司的职分()),成为「有君尊的祭司」()),教会成为神和人中间的桥梁。而将来以色列全家信主之后,他们要在千年国度里继续「做祭司的国度」())。
「为圣洁的国民」,表明以色列要从列国中被分别出来,成为神的见证。因此他们在万民面前的生活「要成为圣洁」()),因为「神是圣洁的」())。

7「摩西去召了民间的长老来,将耶和华所吩咐他的话都在他们面前陈明。」

8「百姓都同声回答说:『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都要遵行。』摩西就将百姓的话回复耶和华。」

百姓们还不知道神的要求是什么,就很痛快地回答:「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都要遵行」())。但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他们既不认识神,也不认识自己,还以为自己所做的能满足神的要求。每一个天然人都是这样无知、自负,连主耶稣的众门徒也不列外()),自以为能在神面前做得好,结果是和以色列人一样,还没等西奈山上的律法传全,就在西奈山下「陷在大罪里」())。
过了40多年,约书亚时代的百姓也同样一口应承「我们必事奉耶和华」()),但约书亚却一语道破他们的本相:「你们不能事奉耶和华」())。

9「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在密云中临到你那里,叫百姓在我与你说话的时候可以听见,也可以永远信你了。』于是,摩西将百姓的话奏告耶和华。」

神「在密云中临到你那里」,因为亚当的后裔没有条件见神的面,所以神必须遮掩自己的荣耀()),百姓只能听见神而不能看见神。
让百姓「可以永远信你」,是神向摩西显现的目的之一,要向祂的百姓印证摩西是神的代表。

11「到第三天要预备好了,因为第三天耶和华要在众百姓眼前降临在西奈山上。」

12「你要在山的四围给百姓定界限,说:“你们当谨慎,不可上山去,也不可摸山的边界;凡摸这山的,必要治死他。」

13「不可用手摸他,必用石头打死,或用箭射透;无论是人是牲畜,都不得活。到角声拖长的时候,他们才可到山根来。”』」

神借着这些限制,让以色列人认识罪人与神隔绝的可怜光景()),让他们明白自己根本不知道答应神的是什么。亚当的后裔不但没有条件见神的面()),如果不「自洁」()),连听神的话都没有资格,更不用说「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都要遵行」了());如果没有基督的宝血的洁净,连靠近西奈山的资格都没有,更不用说「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了())。
「角声拖长的时候」,代表神悦纳人的时候,没有条件靠近神的百姓,现在也能靠着恩典「到山根来」。「角」原文是「公羊角」。
上图:以色列人的羊角号。这乐器独特的外形,是把公羊角在热水中浸软,然后扭曲压扁造成的。
 【出十九14】「摩西下山往百姓那里去,叫他们自洁,他们就洗衣服。」

15「他对百姓说:『到第三天要预备好了。不可亲近女人。』」

16「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轰、闪电,和密云,并且角声甚大,营中的百姓尽都发颤。」

17「摩西率领百姓出营迎接神,都站在山下。」

18「西奈全山冒烟,因为耶和华在火中降于山上。山的烟气上腾,如烧窑一般,遍山大大地震动。」

「到了第三天早晨」()),也就是出埃及后的第50天,众百姓期待的时刻到来了,他们才发觉原来事情并不简单,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叶公好龙」,在神面前的反应竟然是「尽都发颤」())。这也是将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站在神的面前的光景。
神带着「雷轰、闪电、密云、角声、烟气、震动」威严地显现,是要让百姓认识律法的严肃()),「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

19「角声渐渐地高而又高,摩西就说话,神有声音答应他。」

20「耶和华降临在西奈山顶上,耶和华召摩西上山顶,摩西就上去。」

21「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下去嘱咐百姓,不可闯过来到我面前观看,恐怕他们有多人死亡;」

22「又叫亲近我的祭司自洁,恐怕我忽然出来击杀他们。』」

23「摩西对耶和华说:『百姓不能上西奈山,因为祢已经嘱咐我们说:“要在山的四围定界限,叫山成圣。”』」

24「耶和华对他说:『下去吧,你要和亚伦一同上来;只是祭司和百姓不可闯过来上到我面前,恐怕我忽然出来击杀他们。』」

25「于是摩西下到百姓那里告诉他们。」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陆立约

到达西乃山

奇怪的是我们对于西乃──即何烈山的位置没有正确的知识。以利亚还知道它,除非我们假定他在那里是由神性所引导的,但是没有任何传统或证据证明西乃山在被掳往巴比伦之后仍然存在。拉比们过去和现在对它全不在乎。对于大卫营协议归还西乃半岛给埃及的抗议也绝未以那山的神圣为根据。

最早为人所知西乃山的确认位置,是在主后第四世纪的基督教修士,但是他们选上了约博塞博(Jebel Serbal )。到了犹斯提念皇帝(Emperor Justinian译者注:483-565东罗马帝国皇帝、要求皇帝在教会教义及其组织事项上的最高权威 )时代,位置移到约博摩沙(Jebel Musa ),就是今天传说的位置。然而圣经中却暗示它不像是在西乃半岛的南部某个地方──这名字只依山名而用于半岛。另外的建议是半岛北部的约博赫拉耳(Jebel Helal ),就是亚喀巴湾(Gulf of Akaba译者注:或作Agabah Akabah、是红海的一湾、沿西乃半岛东岸 )东部的一个山峰。幸而本注释无须表示个人的意见。至于进一步的细节,请参看德来维(译者注:S. R. Driver 1846-1914、英国希伯来文学家、牛津基督堂法政牧师、一八九七年曾出版旧约文字导论 )与海耶特Hayatt的注释及各种圣经辞典。(编者按:‘约博’即山的意思 约博摩沙又译作牧撒山、参见本社出版吕荣辉译圣经地理 )。

所有这些不确定的情形强调神并不愿意西乃成为朝圣的圣地。众拉比指明了其中的属灵的意义是,当律法在旷野赐予时,西乃山之没有明确位置便表示律法并不只属于一个民族。

圣约的提出

(一 )

除了在一些神学研究和金钱交易之外,在现代人的思想中,大多数失去了‘约’的概念。但是旧约社会,特别是古代的近东,却广泛为它所支配。即使未必使用(berit )这一名词,它却包含在家庭、支派与国家,民族与它的众神之间,和民族或集团之间,凡彼此相互承担一定义务的关系之中。这些义务都以chesed一字撮述,这字基本上是忠诚之意,但是在以色列的宗教里却带上了丰富得多的意义;请参看的注释。

当神与亚伯拉罕,后来与以撒及雅各确定立约的时候,在当时和很久以后,祂都是用通行的仪式;请参看。同样,祂选用割礼作为立约的记号,这是一个几乎普遍通行的习俗,不过在西闪族世界兼有其他意义,而在埃及则是到处采用的。于是祂现在使用类似当时征服者与其新臣民间建立关系的宗主权条约,来确定与祂的百姓的关系。

许多人颇以神这样的行动为奇。虽然‘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是真的,圣经是神亲自启示的纪录,其中显示祂常常使用人类的语言和习俗。但是祂在使用习俗的事物当中,充入人类末料想及的意义。

(二 )

于是我们知道,大约在着火的荆棘给予‘记号’之后,‘摩西到神那里’,去宣告祂为胜利者,不是战胜他们的,而是帮助他们去战胜的,并且承认这证据的实现。其后神便像宗主权条约的习俗一样,要求百姓接受祂所提出的任何条件,甚至在其未成形之先,基于他的胜利而要求的。在此之外,祂还加上,如果他们接受这约,祂应许将履行的事。

神待人之法常是如此。我们因神的慈悲,受劝告将自己的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绝不知道这祭将如何使用,只知道我们将有一个变化。神在舍弃祂的儿子所显示的慈爱足以给我们信心,相信所托付给祂的,必蒙最深厚的慈爱处理。许多基督徒生活中的失望,大都来自其不愿无条件地信赖祂的慈爱。

祂所应许我们的,乃是我们要作‘祂自己的产业’。这概念来自一国的财宝全属于其统治者,但其中只有一部分归他支配的旧观念。不过在这里加上一条附款,‘全地都是我的’。当我们将抉择时,必然含有拒绝其他一些东西之意。对神却不然,祂选上以色列却加上对其他人的价值的欣赏,‘全地都是我的’。这意味着神的抉择是为其他的人。使加尔文的预定论教义的苛刻成份为今日许多人所诟病,便是由于人们对于神的抉择与人的抉择之间的区别,未能予以恰当的评价所致。

(三 )

还有,以色列将是‘祭司的国度’。在新旧两约里,译作‘国度’一词,与通常英语以为是一个君王治理的区域的涵义有所不同。在希伯来文与希腊文中,所强调的乃是统治权的事实;那就是说,‘祭司的国度’一语,意思是给神有绝对权力的祭司。

值得注意的是,希伯来语‘祭司’(kohen )一语并非通行的闪语chomer一语,这字在圣经中只用于在‘高位’的祭司。虽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 )建议过希伯来字柯恩(kohen祭司 )的意思是有权晋见君王或神的人,对此却并没有使人信服的解释。如果这话正确的,便很可以解释中这字的意外用法,以及新约中以神子民为一整体的用法。

‘为圣洁的国民’(goi )。我们应以此为应许的最高峰,而它确实如此。希伯来语的民族或国民'am有两个字,希腊语的laosgoi希腊语的ethnos其意义上没大分别,只是前者一律用于以色列及新约中的教会,而后者则用于其他民族‘外邦人’和异教徒。在这里有人以为是采这用法,就是goi用于以色列人,ethnos用于所指的教会。以色列人和教会的蒙拣选,并非由于他们与未蒙拣选者有不同。他们是因成为‘圣洁’,那就区别为神所用而与人不同。

甚么时候以色列人或教会不再圣洁,不再为神而区别开来,他们便恢复原形,回复到与他们四周的人同等地位。

(四 )

虽然耶和华的条件尚未颁下,百姓依循宗主权条约的形式,接受了耶威的条件(8节 )。我们可以在得到新约的同类事件,那里对扫罗(保罗 )的启示是他在接受立约的记号──洗礼之后将要受苦。这属于信心的要素,就是人要在未清楚它的含义之前便接受神的旨意。正如宗主权的条约要在较大的公共仪式中确认,神与以色列人的约也是一样。这是应当的,因为它是人类伦理与灵性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

圣约的确立

如果古代的帝王看到电视中所习见的现代帝王的漫步,这会是最使他们震惊的事。然而王室的豪华盛观少有超越亚哈随鲁的,而神将表现比此更大的威严,去垂顾世人,亲自向可朽坏的人类显现。

在圣经中启示神亲临的一个特色,一般说来,绝大多数都符合预料的模式;但细节很难详尽。此地便是如此。云、烟、火,虽然我们在,与(标准修订本 ),再次见到,但它们并非神显现所必须;譬如创世记中神的出现,发生这类事物的便祇见于。事实上,我们在拿撒勒人耶稣的生活上,得到神性‘漫步’的完美例子。似乎很少有基督徒君王学会了这功课,其中之一是高弗梨(译者注:Godfrey of Bouillon, 约在1058-1100年、法国洛林公爵、曾率领第一次十字军四万人东征 ),耶路撒冷王,他拒绝加冕,说他不愿在他的救主被戴上荆棘冠冕的城巿里戴上金冠。

不过,从人这方面说,随时可以遇见耶稣,可以在穿上工作服,手脚都给日常粗工弄脏了,越来越忽略星期六晚上的洗澡,也忽略了礼拜天的干净衬衣与最好的外套,这并不表示对于万王之王失去了真正的尊敬。

暂时禁止性关系并非有意贬抑性关系,而是暗示依情形,他们的思念应当朝向至高之处。

我们在十二节的‘定界限’中得到对‘成圣’的很原始的概念。神降临在山上使山成为‘圣’,那就是说,不作平常用途,也就因此不许人或兽触摸。如果这禁例被破坏了,那人或获兽得到一些成圣的事物,使他危及其他人或兽,他必要被杀死。以色列人经过很长时间才明白成圣根本上不是属物质的事。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出埃及记第十九章

Ⅲ盟约和律法(十九~三十一)

A立约的准备

.指令

1.在第三个新月。鉴于下半节开首“当日”两字,这译法似乎比直译意思模糊的“三个月”为佳(和合本将两句话合起来,译作“满了三个月的那一天”)。颁布律法和七七节之间可能有关系,详情请参看海厄特的讨论。

2.西乃的旷野。惯常译作“旷野”的字眼并不是指沙漠,而是无人烟的牧原。本节清楚显示这个西乃的“草原”(steppe)正在西乃山前,离利非订不远;以色列已经远离汛的“草原”。摩西山(G%ebel Mu^sa)、塞巴尔山(G%ebel Serba{l)、卡塔林纳山(G%ebel Katarina)是这一带最引人注目的三个山峰;西乃山大概是其中之一。对于地形的详细解释,得视乎将哪个山当作是西乃。本书所取的立场是传统的摩西山;然而神学要点并没有一个是和鉴定的准确性有关的。后世以色列人可能也不知道确实地点。

更重要的问题是,西乃山究竟是否位于西奈半岛南部。部分学者认为西乃山在东北面的加低斯.巴尼亚附近,或今日亚喀巴湾以东的阿拉伯半岛某处。将西乃放在加低斯附近的学者所持的理由,是他们以为出埃及记这几章记载的事迹(磐石出水、鹌鹑、叶忒罗的意见),都在加低斯一带发生。因为根据民数记,类似事件都曾在加低斯一带发生过。罗森伯讨论过哈拉尔山(G%ebel el-Halal)的可能性。这小山在书珥之路旁边,书珥之路连接埃及和加低斯,交通量颇大。其他学者则提出加低斯东面,巴兰草原一带以东山地(西珥)的某个山峰。他们引证后世诗歌提到神从巴兰或以东而来,帮助祂的子民。然而,这个巴兰( pa{~ra{n )亦有可能是优西比乌(Eusebius)所述的法兰(Pharan),即位于利非订附近,今日的费兰(Feiran)绿洲;若然,西乃山便是在西奈半岛了。以东正在摩西山和犹大之间,所以经文可能只是描述神跨越以东。然而反对西乃位于北部最有力的证据,却是这看法使得出埃及记和民数记中的路程表,变得毫无意义。这两卷书清楚记载,以色列在离开西乃之后才到达加低斯,两者之间有相当大的距离。亦明言从何烈山到加低斯有十一日的路程。再者,这些位于北部的山丘,并无上述的三个西奈半岛山峰巍然独立的气概。

认为西乃山在亚喀巴湾以东的观点,是基于两个信念。其一,从圣经对神显现时一切迹象的描写,显示西乃当时必然是个活火山(挪士认为,这山在特布克,Tebuk 附近);其二,这山必定在米甸的心脏地带,而米甸人的家乡显然正在这个地区。然而亦有学者指出,要说服这样一群游牧民族停留在爆发中的火山附近,似乎不太可能。无论如何,圣经对神在西乃显现的描写,不一定是指活火山(部分细节可能借用火山的形容,作为喻象),而且暗示叶忒罗长途跋涉才来到西乃山。再者将西乃山鉴定在亚喀巴湾以东(虽然没有鉴定在北方严重),同样使得细心记录的行程表变得没有意义。基于上述理由,我们接受西乃山的传统地点起码大致上是正确的(海厄特,203页以下的附论有进一步的讨论)。

3.耶和华……呼唤他说。一大段的教训(加上一些背景性的叙述)从本节开始,包括全本利未记,到民数记十章为止。经文显示全段教训都在相当短的时间之内,颁布于西乃山。圣经记载接着描写到加低斯.巴尼亚旅程沿途的事故,及当时和以后发生的事。漫长的“旷野时期”并没有什么细节留下(依照圣经的年代,这段时期约有三十八年,,似乎很奇怪,其实这是圣经记载历史的方法。属灵上没有重要性的长时期从略,集中处理的是较短的日子。

4.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参看。本节所说的鹰相信是巴勒斯坦的兀鹰。这种鹰能够毫不费力地在高空盘旋翱翔,拉斯珊拉(Ras Shamra)的迦南文献经常提及。更令人联想起,申命记中神盟约是有条件的观念“条件”只和“享受盟约”有关,因为神的盟约是无条件的赐予。惟有顺服才能带来祝福,以及保证在神面前的地位和特权(5、6节;。以色列最初只需接受神的救恩,便能从埃及得到拯救。现时引进的观念,是除了信心以外,他们还需要顺服。这不是自相矛盾,而是信心回应之本质更详尽的解释。这样的教训并不限于申命记,它是约书(出二十~二十三章)的中心,也是全套摩西律法的基础。

5.属我的,这字指君王私有的“特殊珍宝”(如,其含义包括了特殊价值和特别关系。加上“子民”一词,用意就更明显了(出埃及记本节原文无“子民”二字)。本节最后一句“因为全地都是我的”的宣告,可说已经达到一神信仰的境界(,更令此字加重了精选和拣择的意思。

6.祭司的王国,这句话旧约没再出现过(海厄特),只有意思有些相近。王国当然有君王,有资格作君王的只有耶和华都是摩西时代可能提到耶和华为王的经文)。士师时代公认的定理,是耶和华既然是祂子民的统治者,凡人便不得僭用“王”的称号。然而这话的真正重点并不在此;君主制度可算是古时惟一的政制,“王国”今日大可译成“国家”(故此原文虽为“王国”,和合本却译成“国度”)。以色列有普世祭司的身分,才是经文的重点。当时以色列似乎还未有祭司的阶层,使这重点更为突出。这身分的基本概念,相信就是他们是特特分别出来,为神产业、作神事工,可以自由觐见祂的人。他们为世上万国作神的代表,又向万国代表神,是另一个不能抹煞的观念。不论他们当时能否领会,这就是以色列的使命(对亚伯拉罕至终的应许)。神拣选以色列的“特殊”恩宠,是有其“普救”宗旨的。

称圣之邦,主要是指从万国之中“分别”出来、归属于神的国家(和合本作“圣洁的国民”)。译作“邦”的 go^y 字后世通常只限于非犹太人的国家(外邦),至于神的选民以色列,则有另一个字代表;现代希伯来语也维持这个分别。截至此时为止,世上万民皆地位平等,“选民”要到西乃之后才开始存在。“圣”字最初无疑只有“奉献”给神的意思,在道德上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含义。“称圣”不但有感染力(12节),更可能有危险成分,甚或足以致命。后来神所启示的本性,才将浓烈的道德意味增添在这个对神“圣洁”的形容上。到了最后,神的圣洁对祂子民成了强而有力的道德要求。新的约亦再次强调神百姓称圣以及选民的祭司身分

这些话,这几个字听来几乎可说是十诫的引言(。然而更有可能是指以上的应许,而非以下的诫命。

8.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都要遵行。百姓同意遵守条款,是立约的必经步骤(。说以色列满口应承显出人类典型的幼稚性格,并没有不公之处。此后不久他们便一败涂地(出三十二章),对他们自以为能够遵守条款是一个讽刺。西门彼得也同样矢口否认他会有不认主的可能;其他使徒其实亦同声附和)。他们和以色列一样未曾认识自己的软弱。约书亚时代的百姓虽然同样一口应承,作为领袖的却不再轻易接受了。但那时他们亦已学会了更深的功课,就是即使失败,也能蒙神赦免。然而最深的功课,却是人若不让神改变本性,便不能事奉祂

9.密云,依照希伯来惯用语,这词或可译成“云中最厚之处”。云和黑暗经常是神临在的象征。神在此时显现,似乎是要证明神真的向摩西传达了信息,使百姓相信摩西,又相信神。这乌云亦可能是雷雨云,若然,则听见二字便可照字面解释,形容他们所听到的雷声。雷声在旧约经常象征神的声音。

11.第三天,可能表示洁净过程之完全。在礼仪上洁净就是向神分别为圣,手续包括了洗衣服以及暂时不行房事(15节)。这并不是说后者有什么不妥之处,只不过依照摩西律法,行房后必须依照礼仪洗澡方为洁净。我们亦可参照保罗的话,基督徒为了专心祈祷可以暂时禁欲。耶和华要……降临。从神口中说出第三人称有点突兀。我们也许应当稍为修正希伯来原文,将“祂要降临”改作“我要降临”。戴维斯指出,本句的动词十分重要:以色列从来没有想像耶和华住在西乃山上,祂不过在此显现而已(反观希腊人,则相信他们诸神都居于终年积雪的奥林匹斯山巅)。族长时代不少地方,都同样和神的显现有关(如:创二十八之伯特利)。

12.你要……定界限。依照马索拉经文,动词的宾语是百姓;以色列人可说是被关营内。然而在撒玛利亚五经,宾语却是“山”而非“百姓”,可能这读法才是对的。西乃山周围一带用某些标志“封锁”。山既然“圣洁”(只是暂时如此,山本身没有什么圣洁的本质,只是因神降临而变为圣洁),一切接触这山的,或人或物都要“称圣”归神。一切活物都要献为祭,换言之,就是要死亡。

13.不可用手摸他。免得施刑者也遭到同样命运。刑罚必须藉着石头或弓箭执行,不可碰触受刑之人。这概念加上以色列地到处是石头的事实,可能是以色列罪犯通常用石头处死的原因。角,希伯来文作 yo^b[e{l (英语 jubilee 一词是自此而来),可能是绵羊角,后来以色列以吹角表示节期来临。然而在早期,宣告神的降临或许才是其宗旨。降临的目的可以是拯救,亦可以是毁灭(耶利哥城的角声,以及毁灭的七角)。

.神的显现

16.姑勿论西乃是否火山,本节毫不含糊地提到雷轰、闪电、密云,全都是随雷暴发生的现象。在这一带的山区中,雷雨在某些季节并不罕见。以色列人因为神彰显其临在而极之恐惧,是后来一再论及的主题。

18.火,这是“神的火”(如,所言),或许亦即是闪电。山火在这干旱地带令人谈之而色变,因此也有可能是神的象征(如:的地震和烈风)。然而经文虽然提到烟气上腾,山火却似乎不是本节的原意。坚持事事吻合的人或会指出闪电能够酿成野火,但雷暴和大雨若果随之而来,火就当然烧不成了。圣经用窑(或熔炉)来形容全面性的现象:烟火从圆锥形的烟囱冒出。“米甸说”或“基尼说”的支持者大事吹擂,认为这个喻象和基尼人的冶金技术有关。亚拉巴有铜矿是已知的事实,这些矿藏大概在米甸境内。若然,摩西必然熟悉这种“熔炉”。但另一方面,这个喻象其实却和一般古老,该处经文以此形容所多玛被火山所灭的情景。

遍山大大的震动。认为西乃是火山的人,指出有烟有火,震动(16节形容以色列人“发颤”的,是同一个字)又表示地震,证明这真是火山。然而这些字眼可能都是喻象,是一幅描述大雷暴的“印象派”图画(。在七十士译本(以及约九个希伯来古卷)中,“大大震动”的主词是“百姓”而不是“山”,解决了这个难题。这正是上面所论,12节之现象的相反。

19.摩西……说话,神……答应他。摩西被形容为与神“面对面”说话的人,可能缘起于此。起码是在此时,神清楚用雷声回答。摩西是用绵羊角的号声说话,而雷声就是回应吗?经文可能不过是说,摩西在此时发言。

21.恐怕他们闯过来。恐怕百姓有“拆毁”环山安设之人工屏障的危险;控制群众自古已非易事。无聊的好奇心已足作为动机,他们未必是深切慕求亲近神。部分学者认为接下来几句重复冗赘,是不同来源对同一事件的描述。这样做是漠视五经多用拟人法,并且风格简朴的特质。叙述性的经文中,重复更是常见。

22.祭司。没有证据证明在西乃之前,以色列有我们心目中的祭司。负责献祭的是“少年人”。本节所指的可能是前面已经提过,在宗教事务上有分的“长老”。若果坚持不论所指的是谁,这词是形容正式的“祭司”,本节的意思就是在这严肃的场合,即使和神关系最是亲密的人,也不可怠慢,必须自洁。

24.你要和亚伦一同上来。上山的通常只有摩西一人,但在以及此处,亚伦都和他一同上山(二十四章上山的还有拿答、亚比户,以及七十位族长)。

25.摩西……告诉他们。本句结束得很是突兀。摩西所说的话已经佚失(较正确的译法是“摩西……对他们说”),除非第二十章就是他说话的内容。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后,满了三个月的那一天,就来到西乃的旷野。」

“满了三个月的那一天……”——就是约九十天,本节的原文不十分清楚,也有人以为这一节的意思说,以色列人三月初一日到了西奈的旷野(参旧译本 )。犹太人以为律法是出了埃及以后第五十天传的(正是后来五旬节的日子 )。以色列人若在三月初一日到了西奈的旷野,初二日摩西就上了山(本章1-3 ),初三日百姓回复了耶和华(7-8 ),初四日摩西又上了山(8 ),初四五六日百姓洁净自己(10-11、14、23 )。第三日(就是三月初六日 ),神传下律法(10-11、15-16 )。这样,自出埃及到垂律法时就有亚笔月十五日,西弗月二十九日,西弯月六日,共五十日。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本章记述以色列人到达西奈,从此处到,中间有十一个月,以色列人一直留在西奈。耶和华在此期间向他们显现,颁布十诫与约法;以色列人也在这里制作金牛犊。

“西奈旷野”指西奈半岛南端的旷野,为西奈山所在。其地有一海拔2300公尺的高山,名叫摩西山,一般相信就是摩西领受律法的西奈山。山脚有一大平原,面积约10平方公里,百姓可能就是在此扎营。以色列人在西奈山领受律法,建造会幕。《出埃及记》、《利未记》和《民数记》的律例条文是在这里颁布的。

“满了三个月”指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地已经三个月──《启导本圣经脚注》

「那一天」:强调百姓已经达到出埃及的第一个目的地。

──《串珠圣经注释》

我们把这节话列在十八章之前,是因为十八章的事迹乃发生在神的山;就是起先摩西受召时的地方。神曾对摩西说,你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之后,必在这山上事奉我,这就是我打发你去的证据。事实上,从十八章到出埃及记的末了所记述的事迹,都是在这神的山下的旷野和山上所发生的。但为方便了解本书的内容起见,我们将以下的部分,分开另些大段来作讨论而已。

出埃及地以后,满了三个月的那一天满了三个月,是表明这是出埃及地以后的第四个月十五日,也表明以色列人在汛的旷野有两个月的时间,慢慢步行移动而到了摩西受召要在这里事奉神的地方。

西乃的旷野请参看本段的序言。

──《中文圣经注释》

终于,经过三个月的行程,大队的以色列人和他们的牛群羊群,终于渡过了各样的难关,来到了摩西原先受召,并受指示在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后,要在这山上事奉神的神的山下面的旷野。因为这地是在西乃半岛,大概当时的人还没有确定的名称,所以就叫它做西乃的旷野。这西乃的旷野,极可能是在西乃半岛的北部,而不像一些基督教或犹太教的传统所说,是在西乃半岛南部的尖端地区。

──《中文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抵达西乃的旷野安营──《串珠圣经注释》

西乃的旷野】

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之后三个月,到达了西乃的旷野。虽然「满了三个月的那一天」一语不知是指月朔还是月圆,但这日期总是在公历六月。西乃山的位置未有定论,学者提出的不同地点超过了十二个之多。可能性最高的三座山分别是南部的穆萨山(Jebel Musa )和塞巴珥山(Jebel Serbal ),以及北部的辛比沙山(Jebel Sin Bishar )。穆萨山(海拔7-486呎 )位于西乃半岛中南部群山之中。由于它是山脉中最高的山峰之一,早在主后四世纪已有传统的支持。此外,山北还有拉哈平原(er-Raha Plain ),可以作为以色列安营之处(占地约四百亩 ),惟一问题是水源不足。塞巴珥山(海拔6-791呎 )位于穆萨山西北面二十哩左右,它不属山脉的一部分,巍然独立在费兰干河之上。它邻近绿洲,又处于穿越本区的交通要道,因此是个很吸引人的可能。但这地点可供安营的地方却远比穆萨山小。半岛北部的山也得到部分的学者支持。他们根据摩西最初向法老提出的要求,假定三天的朝圣旅程就能到达西乃山。他们又指出北边的路线比较直接通往加低斯巴尼亚,并且比较接近摩西旅居的米甸。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到了西乃的旷野,在神的山之下要安营的那一天,摩西就急切的要到神那里。神也急不及待地,在摩西还未上去时,就从山上呼唤他说,你要告诉雅各家,晓谕以色列人说,我向埃及人所行的神迹,你们都看见了,也把你们像鹰背稚般的带来归我;现在你若听我的话,守我的约,就可作我的子民,万有也就属于你们了;你们要归我作王家的祭司,做圣洁的国民。你要一再的提醒以色列人,使他们知道自己的身分和使命。

──《中文圣经注释》

立约的准备──《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离了利非订,来到西乃的旷野,就在那里的山下安营。」

“他们离了利非订”——。“来到西奈的旷野”——西奈旷野就是西奈山前的平原,这平原长约六里,宽约四里半,以色列人在这旷野住了十一个月。“西奈”——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利非订请参看的注释。

西乃的旷野请参看本的序言。

就在山下安营这山就是神的山。详细的解释,请参看的注释,本书绪论「西乃山在何处」及「一条有策略性的路线」。

──《中文圣经注释》

在西奈山上,发生过哪些重大事情?】

西奈山(何烈山 ),是以色列历史上最神圣的地区之一,位于西奈半岛的中南部。摩西在这个山的荆棘火焰中遇见神,神在这里与以色列人立约,以利亚在这里听见神微小的声音,神也在此将律法和圣洁生活的原则赐给祂的百姓。他们知道了顺服神则会蒙福,不顺服则会陷入悲惨的境地

——出埃及记注释《灵修版圣经注释》

律法既是出于神的,就是神圣的。因此,人就必须以圣洁的心来领受。以圣洁的心来领受,也必须以圣洁的身来领受,因为古代的人并不像现今的人一样,将心身两分,或身心灵三分的。故此,在领受神藉摩西颁布的律法前,就必须有所准备。

──《中文圣经注释》

这整大段的经文,在时间上说,是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而到达旷野之后的事迹。

这一大段经文,对以色列人(和基督徒 )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是把他们从万民中分别出来的主要关键。这主要的关键点,就是律法与立约。故此,我们把「颁布律法与立约」的课题,从旷野的传统中摘提出来,作独立单位来讨论。但却不要忘记,这一大段经文,仍然和旷野的传统有关。

律法的希伯来文是 To^ra{h,原本正如摩西使用此词(中文译为法度 )时的意义,为教导百姓知道应走的方向的。也是口述的。在重大问题无法解决时,是带到神面前来求决断的,注意中文「审判官」的原文是「神」 )。要求神决断的问题,通常是有关(一 )道德,(二 )民刑两事,和(三 )礼仪方面的。因此律法也关乎这三方面。

以色列人不但以摩西为律法的颁布人,也是司法制度的创始人。的司法制度,在进住迦南后,就由地区领袖或官长,其后由君王代替了那行政兼司法的执行人。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到神那里,耶和华从山上呼唤他说:“你要这样告诉雅各家,晓谕以色列人说:」

“摩西到神那里”——当时神在对摩西所说的话,就应验了。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摩西到神那里七十士译本在神之后加「的山」,而成为神的山。按原来的神典经文,上乃是:「以色列人来到西乃的旷野,在山下安营的那一天,摩西就到神那里。」因此,1~2节其余的话,都是祭典的加笔。有了祭典之日期地点的补充,就看不出神典所描述之摩西心急领以色列人到神的山后,马上就去朝见神的情态。摩西熟悉这山,情切想向神交代他使命的完成,却不知道这乃是他新使命的开端。

耶和华从山上呼唤他说正在摩西情急想要上山的时候,神也是急不及待的,在等候了很久以后,从山上呼唤摩西。山上,七十士译本则翻为天上。

你要这样告诉雅各家,晓谕以色列人,说有些学者正确的指出,这种对以色列人的称呼,是符合古代君王对宠爱臣民官式的称呼。因为万王之王现在要对祂的子民颁赐律法、是一件「官式」的行动,故必须用官式的称呼。因为有如此的称呼,所以有些学者就认为3下~6节的经文里面,含有申命记派修订的笔迹。但这是错误的

──《中文圣经注释》

耶和华向以色列人宣告立约:倘若以色列人愿意遵守的话,忠于的约,就作神的选民。

──《串珠圣经注释》

】「‘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且看见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来归我。」

“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神使以色列人纪念祂所行的事,为要勉励他们信靠自己。“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胜上”——。“带来归我”——。意思说,一面把你们从埃及地带到我向你们显现的西奈山这里,一面从敬奉邪神败坏的埃及国引导你们归我纯正的宗教。从前连摩西也不知道神要他们怎样侍奉祂,现在神要指明这事。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神重述祂大能的作为,提醒以色列人对祂顺从。神把自己比作一种大鹰;鹰如何带领小鹰飞往安全之地,神也照样带领以色列人抵达西乃。

──《串珠圣经注释》

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这是古代大君王与臣属立约前,宣告大君王曾作过的伟大事迹的形式。事实上,4~6节是一种诗体的形式,笔法是用来使人容易记忆的,大概是以色列人之纪念神颁赐律法的礼拜仪式,被收集在此来提醒以色列人,神为他们做了何等大的事,给了他们何等荣耀的地位与名称,因此他们也就负有要将这律法光显天下的使命。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当然是指十灾和过红海时淹毙埃及追兵的大事。

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来归我在出埃及、过红海、到旷野的过程中,以色列人都曾有大恐惧,大埋怨。但是,当他们在神的山下安营,知道这就是当日摩西受召的所在地,也是他们初步的目的地,而从这里回头思想过往的日子时,他们真可说是神将他们如鹰背在翅膀上,带到这里来归于神的

──《中文圣经注释》

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

这鸟是鹰的可能性虽然不能排除,翼展达八至十呎的兀鹫(griffin vulture )才是这鸟名惯常的翻译。圣经参考书虽然经常提到大鹰在雏鸟飞累了时,会将牠们背负在翼上,或在牠们无法振翅飞翔时接着牠们,博物学家的观察却无法证实这个说法。实际上大部分鹰鹫都要到三、四个月大时才首度试飞,那时牠们已经大致长成。再者博物学家的观察都一致同意,第一次的飞翔通常都是在父母离巢外出时发生的。另一个解释是,如果所指的是鹫的话,这个象喻可能具有政治意味。埃及女神内克贝特(Nekhbet )是鹫神,代表上埃及,是法老和全地的佑护者。以色列素来受埃及保护,直至耶和华将他们带来归祂自己为止。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

神和以色列民所立的约通称为“摩西之约”或“西奈之约”,为六百年前神与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立约的延续。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与神立约,正式成为一个属神的“祭司的国度”(6节 ),百姓要象祭司一样完全奉献侍奉神。这个约可视为神治政体国家的宪法大纲。以色列人信仰的一大特色是这信仰建立在神与人所立的约上,神成为他们的神,他们成为神的子民,敬拜祂,遵守祂的命令。颁约的是耶和华神,受约的是以色列全民。此约的文字和形式很象宗主与属国订立的条约,有前言(3节 ),有宣言,说明宗主的高超与仁慈(4节 ),和属国的义务与权利;遵守条约可得的福气,违背条约须受的刑罚。

“西奈之约”的精神与内容则和宗主与属国的条约不同,不只强调宗主国的高超与绝对权威,也是全能的神在这里彰显祂自己,让祂的选民明白祂的旨意。祂要百姓忠于祂,因为祂的慈爱的作为,藉仪式使众百姓在祂里头联合为一。盟约所指定的是人与神之间的个人关系,要人作神的“属我的子民”(5节

因此,神和以色列人立的约具有如下的特色:1.祂要百姓知道,他们一直是祂施恩的对象。2.祂颁的律法不是人赖以得救的方法,只是叫已蒙救赎的以色列民,因顺服神旨,可成为一个属神的民族和圣洁的国民。3.律法要在人愿意主动接受后才颁布。

我们若把“西奈之约”与比较,便可发现律法对人的要求,在神的恩典中都白白的赏赐给了信徒。5节的那个“若”字是律法的基本精神,是神作工的方法,也是“律法原来一无所成”的主要原因。神对亚伯拉罕是应许先于要求,对西奈山下的百姓,是要求先于应许。到了新约时代,我们又回复到亚伯拉罕蒙福的地步,是应许先于要求。

──《启导本圣经脚注》

如今你们若这也是古代大君王与臣属立约前宣告的形式,给他们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强逼他们就范。

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这是选择与大君王──神立约的人,当守的两个条件。其实只是一个条件,就是履行祂即将颁布的律法。

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听神的话,遵守祂的约,就属神的子民,在神的保护之下。不但如此:因为全地都是我的,全地既然属于主,全地所有的也就属于他的子民了。但要了解,这说法既是属神子民之权利,也是他们的责任。他们不但有修理看守这全地的责任,也有将神的律法遍传的责任。

要记得,旧约说律法时,不但指十诫或约书,传统的观念是包含全部神的道

──《中文圣经注释》

神为甚么拣选以色列人作为祂的子民?】

神知道地上没有一族配称为祂的子民──祂的“宝贵产业”。祂拣选他们,并不是因为百姓做了甚么大事,而是因祂的慈爱与怜悯。祂拣选以色列人,并不计较他们过去与将来的罪过。祂为甚么要在地上有特别属祂的子民?神要透过他们,表明祂所定的生活方式,并使用他们,把祂的道教导世人,成为普世得救的凭借。神曾应许“地上万族”必因亚伯拉罕的后裔而蒙福。以赛亚先知预言,外邦人和君王,都要借着以色列人来到主面前。神的爱子──弥赛亚的肉身,也将要藉以色列族而降生。神拣选一个民族,严格训练他们,乃为使他们成为普世蒙福的器皿。

——出埃及记注释《灵修版圣经注释》

指出立约的条件及应许

「属我的子民」:原指「我所拥有的珍宝财产」,表明以色列人在神眼中的价值和宝贵。

「祭司的国度」:表明以色列可随时接近神,并为列国在神面前担任祭司中保之职

「圣洁的国民」:表示他们被分别出来,为要事奉神;他们生活要圣洁,因神是圣洁的。总括来说,以色列人和神及和邻国的关系,以及他们生命的本质,都在「约」的范畴内。

──《串珠圣经注释》

西乃之约】

神和以色列民所立的约通称为“摩西之约”或“西奈之约”,为六百年前神与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立约的延续。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与神立约,正式成为一个属神的“祭司的国度”(6节 ),百姓要象祭司一样完全奉献侍奉神。这个约可视为神治政体国家的宪法大纲。以色列人信仰的一大特色是这信仰建立在神与人所立的约上,神成为他们的神,他们成为神的子民,敬拜祂,遵守祂的命令。颁约的是耶和华神,受约的是以色列全民。此约的文字和形式很象宗主与属国订立的条约,有前言(3节 ),有宣言,说明宗主的高超与仁慈(4节 ),和属国的义务与权利;遵守条约可得的福气,违背条约须受的刑罚。

“西奈之约”的精神与内容则和宗主与属国的条约不同,不只强调宗主国的高超与绝对权威,也是全能的神在这里彰显祂自己,让祂的选民明白祂的旨意。祂要百姓忠于祂,因为祂的慈爱的作为,藉仪式使众百姓在祂里头联合为一。盟约所指定的是人与神之间的个人关系,要人作神的“属我的子民”(5节

因此,神和以色列人立的约具有如下的特色:1.祂要百姓知道,他们一直是祂施恩的对象。2.祂颁的律法不是人赖以得救的方法,只是叫已蒙救赎的以色列民,因顺服神旨,可成为一个属神的民族和圣洁的国民。3.律法要在人愿意主动接受后才颁布。

我们若把“西奈之约”与比较,便可发现律法对人的要求,在神的恩典中都白白的赏赐给了信徒。5节的那个“若”字是律法的基本精神,是神作工的方法,也是“律法原来一无所成”的主要原因。神对亚伯拉罕是应许先于要求,对西奈山下的百姓,是要求先于应许。到了新约时代,我们又回复到亚伯拉罕蒙福的地步,是应许先于要求。

──《启导本圣经注释》

祭司的国度】

英译作「珍贵财产」(和合本「属我的子民」 )的字眼在古代近东其他语言中,是指藉分配掳物或遗产而得的财宝。* 阿拉拉赫王在其印章中自称为哈达神(Hadad )的「珍贵财产」,证明了这字亦可指人。同样在 * 乌加列文献中,* 赫人宗主称乌加列王为「珍贵财产」,也是表示他的身分是得宠的藩属。此外,以色列人又被称为「祭司的国度」,表示以色列在列国中扮演祭司的角色,是万民和神之间的媒介。再者,在古代近东还有一个案例颇多的作法:一城或一个群体的人,可以脱离君王的辖管,直接成为某位神明的子民。如此,以色列脱离埃及之后,也是得到了这个分别为圣的身分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这些话你要告诉以色列人。”」

“……作祭司的国度”——神想要叫以色列全国成圣,侍奉自己,并引导万国都归向自己。但神的旨意没有如此成就,因为百姓废了这条约,利未人后来代替以色列人为祭司。然而神的旨意将来必要成就。现在信徒也作祭司的国度

第五、六节:“你们若”——神赐应许,勉励以色列人尽两种本份:(一 )听从祂的话;(二一 )遵守祂的约。神也就应许他们两样权利:(一 )做属祂的子民;(二 )作祭司的国度。“做属我的子民”——。“全地都是我的”——神虽从万民中拣选以色列做祂的子民,这并不是说神就弃绝了其余的国度,全不看顾他们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这是圣经首次提到神在人类社会中建立国度,百姓要尊祂为王,且要分别出来成为圣洁的国民。参.祭司比他人更接近神,以色列成为“祭司的国度”,也比其他民族更接近神。今天,我们是神新国度中的新子民,应象祭司一样,奉献自己侍奉神

──《启导本圣经脚注》

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这两句话,与前节的「作属我的子民」,在许多注释书上,都有长长的解释。为节省篇幅和人力与时间,我们请读者参阅,并且要记得第9节中指出我们受召为神子民的使命。

这些话你要告诉以色列人原文告诉的文法很特别,是加重语势和重复应做的动作。这意思就是说,有关4~6节神的吩咐,你要一再的提醒以色列人。为这原因,基督徒也要一再的用的话,来提醒自己的身分和使命。

──《中文圣经注释》

在新旧两约里,译作『国度』一词,与通常英语以为是一个君王治理的区域的涵义有所不同。在希伯来文与希腊文中,所强调的乃是统治权的事实;那就是说,『祭司的国度』一语,意思是给神有绝对权力的祭司。

『为圣洁的国民』(goi )。我们应以此为应许的最高?,而它确实如此。希伯来语的民族或国民'am有两个字,希腊语的laosgoi希腊语的ethnos其意义上没大分别,只是前者一律用于以色列及新约中的教会,而后者则用于其他民族『外邦人』和异教徒。在这里有人以为是采这用法,就是goi用于以色列人,ethnos用于所指的教会。以色列人和教会的蒙拣选,并非由于他们与未蒙拣选者有不同。他们是因成为『圣洁』,那就区别为神所用而与人不同。

──《每日研经丛书》

】「摩西去召了民间的长老来,将耶和华所吩咐他的话都在他们面前陈明。」

“召了民间的长老来”——(8注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摩西召了民间的长老来听了神要他一再提醒以色列人有关他们的身分和使命之后,摩西就召了各族的首领来,向他们讲说,目的是要他们转述给众民听。有关长老,请参看的注释。

都在他们面前陈明原文这句话含有「都在他们面前严格的规定」的意思。因此,这节话不单包含将神吩咐摩西要一再提醒以色列人的事,在他们面前陈明,更是将下面10~15节的话,严格的向他们规定。

──《中文圣经注释》

长老】

长老是以色列宗族的领袖。他们通常组成统治的团体,担任村落或社群的领导工作。他们在此代表百姓接受盟 * 约的安排。这种国家性协议的要求,远较几个世纪前与亚伯拉罕所立的家庭盟约严格。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听了神对以色列所赐的特殊身分与使命之后,摩西召了众长老来,将神的话一再对他们讲说,并对准备领受律法的事,予以严格的规定。众长老转告百姓,百姓都齐声回应:凡神所说的,我们都将按?照做。神藉摩西规定他们的,第一件就是要他们作两天的自洁,不可亲近女人或有自渎的行为,第三天要换洗衣服,以圣洁的身心来接受神的律法。第二件严格规定的,就是要摩西为百姓定下范围,不准他们就近神的山边,否则就当治死。若要治死这样的人时,不可摸触到他,要用石头打死或用箭射透,免得这样的「禁忌」也接触到他们。不论是人或是牲畜,凡犯这禁制的,都要置其于死。

──《中文圣经注释》

】「百姓都同声回答说:“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都要遵行。”摩西就将百姓的话回复耶和华。」

“百姓都同声回答”——民间的长老,将神所吩咐摩西的话,都在百姓面前陈明(7 )。“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都要遵行”——意思说,我们要实实在在地听从耶和华,遵守祂的约(5 )。这样,以色列人在未曾知道这约的条件以先,就同心合意地承诺了这约,因为他们心里知道神所定的,必是公义、正直、良善的,他们也盼望,自己和自己的后裔,得看神所应许的幸福(5-6 )。及至他们听见这约的条件以后,又重新认可从前所应许的。但他们并不知道完全听从的难处,和自己的软弱。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百姓答应遵守立约的条款;但后来的历史指出,以色列人并不认识自己灵性和德性上的软弱,也不认识神圣律法的主旨和完全。

──《启导本圣经脚注》

百姓都同声回答说,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都要遵行这是经文节省篇幅,不作重复的叙述方式。意思就是说,摩西召了民间的长老,将一切的话和一切的规定,向他们讲说。长老就转述给百姓听。百姓的回应再由长老转述给摩西。因百姓已响应会遵行凡神所吩咐的,所以摩西就将百姓的话回复耶和华。

──《中文圣经注释》

】「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在密云中临到你那里,叫百姓在我与你说话的时候可以听见,也可以永远信你了。”于是,摩西将百姓的话奏告耶和华。」

“我要在密云中临到你那里”——。神显示威严,有两层要意:(一 )使百姓知道祂是何等可畏的;(二 )使百姓十分信服摩西,神向人显现时,必须遮蔽自己,因人容受不住祂的荣光。当时神要将自己显现于全会众,因百姓中还有些未曾悔改和不圣洁的人,故此,神将自己隐藏在云中,乃是更要紧的事,这云或是引导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云柱。“……可以永远信你了”——神显威严,为要使以色列人十分信服摩西。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我要在密云中临到你那里,叫百姓在我与你说话的时候可以听见,也可以永远信你了这节话目的在抬高摩西的地位和剔除百姓对他埋怨的记忆,以致影响他在领受律法上的「中保」地位。这就是为甚么神要在密云笼罩中与摩西说话,叫百姓可以听见,并可以永远信摩西。

于是摩西将百姓的话奏告耶和华这句话与前一句无法连接。这大概是原来第8节的末句,在插入本节前句时错插了地方;第8节因句子不完全又给加上了末句,而原有第8节的末句却仍留在现今的位置之故。

──《中文圣经注释》

】「耶和华又对摩西说:“你往百姓那里去,叫他们今天明天自洁,又叫他们洗衣服。」

“自洁”——以色死人的预备,虽多关系外体,却也关系内心,所以神给他们三天的功夫自洁,因为清心的人才得见神。人类亲近神,必须存三样的心:(一 )谦卑,(二 )恭敬,(三 )圣洁。宁可存税吏的心思,不可有法利赛人的意念。“又叫他们洗衣服”——。古时的人敬神,有时就更换衣服。但穷人无两套衣服可换,所以神使众人洗衣服。【比方】中国的经书内,也有斋戒沐浴敬拜神的礼节。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洗衣服”是外在洁净的表征,神要求的是人里头的自洁。

──《启导本圣经脚注》

「洗衣服」:经常表示将有事情发生

──《串珠圣经注释》

叫他们今天明天自洁,又叫他们洗衣服因为要朝见神,领受律法,所以必须自洁成圣两天。在这两天内不可亲近女人(15节 。这种朝见神时要自洁和更换\cs9衣裳的习惯,并不是颁布律法以后才有,乃在未颁布律法以前就已存在

──《中文圣经注释》

在第三天神显现之前,以色列人应作的准备。

──《串珠圣经注释》

自洁】

自洁者进行一连串的步骤,使自己在礼仪上洁净。它主要包括洗濯和避免触摸使人不洁之物。山标明为圣地,其事郑重到甚至触摸这山,亦要因亵渎圣物而处死。石刑是最普遍的处死方法。这刑容许整个社群为刑罚负责,没有一个人可以说是直接导致罪犯的死亡。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到第三天要预备好了,因为第三天耶和华要在众百姓眼前降临在西乃山上。」

“……在众百姓眼前”——特要叫众百姓看见。“阵临”——耶和华虽是无所不在,却也有特别的居所在天上。所以祂要显现于世人的时候,圣书上就屡次借用说祂降临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第三天耶和华要在众百姓眼前降临在西乃上山这说法是与第9节的相反的──不是在密云中与摩西说话,百姓只能听见而不能看见,乃是在众百姓眼前降临在西乃山上。所以我们说,第9节前句的话为后来的加插,而不是原有的。这里明显的提到在第三天,当以色列人的自洁成圣作成,更换了衣裳之后,神就要在众百姓眼前降临在西乃山上。

──《中文圣经注释》

】「你要在山的四围给百姓定界限,说:‘你们当谨慎,不可上山去,也不可摸山的边界;凡摸这山的,必要治死他。」

“你要在山的四围给百姓定界限”————大概摩西不但在山脚定了界限,或者也立了栏杆界绳之类,免得人(23 )和牲畜(13 ),挨近山根。“你们当谨慎”——(21末句 )。“不可摸山的边界”——西奈山的边界甚陡,因此,人站在山前的平原上,就能摸着山的边界。“凡摸这山的,必要治死他”——在神面前必要恭敬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不是说山本身有圣与不圣,而是因为神在山上,所以成为圣山。耶稣告诉撒玛利亚妇人,敬拜神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真正敬拜神要用心灵和诚实,因为“神是个灵”。

──《启导本圣经脚注》

你要在山的四围给百姓定界限原文无「山的」,中文是照撒玛利亚抄本而译出,故比较清楚。

不可上山,也不可摸山的边界,凡摸这山的,必要治死他因为这是神的山,是神圣的,人不可就近的;也因神要在这山上颁赐律法,律法是神圣的,人必须尊重。换句话说,这里是放上了一个「禁忌」,任何人若违犯,就处死无赦。

不可用手摸他,必用石头打死,或用箭射透处死犯禁忌的人,不能用手摸、拳打、脚踼或刀杀,因为怕禁忌传上人身,正如惹鬼上身一样。所以要从远处用石头打死或用箭射透,免得与他有接触。

到角声拖长的时候,他们纔可到山根来因为使用角声拖长作记号,有些学者就认这是崇拜仪式的一部分,被移用此地。但颁布律法的本身,亦可有仪式,特别是在这里,其记述只是一个信号而已。他们纔可到山根来的含义是不可上山,这是因12节说了「不可上山」的缘故。但原文和所有译本,连现代中文译本,都翻为「才可以上山」。当然,和合本的译法也可以解作他们是不可以上山顶的含义。

──《中文圣经注释》

】「不可用手摸他,必用石头打死,或用箭射透;无论是人是牲畜,都不得活。到角声拖长的时候,他们才可到山根来。’”」

“摸他”!意思说,别人不可越境用手拉那摸山的人,免得也因他担罪。“他们才可到山根来”——“到山根来”四个字,和12节“上山去”三个字的原文一样。神在12节所禁止的在13节就准了,这不是让众百姓,乃是让祂所拣选的仆人摩西、亚伦(24 )。“是牲畜……”——牲畜既不能犯罪,也不可受罚,但神的律法有时决定,牲畜必须治死,其中有三个缘故:(一 )或与人有危险;(二 )或染了污秽;(三 )或因主人不赎。本节的牲畜犯界,是因主人不小心管束。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不可用手摸他」:是为了防止摸山之人的罪传染出去。

「角」:是一种羊角,吹角就是宣告神的来临;当百姓的领袖(24:1)听见角声,便可以上山。

──《串珠圣经注释》

角】

第13节和第16节的「角」,原文用不同的字眼,但可能是指同一样乐器。第16节的「角」(shofar )能够吹奏好几个不同的音调,但却不能奏出旋律。因此它的主要用途是在崇拜或战事中传信。这乐器独特的外形,是把羊角在热水中浸软,然后扭曲压扁造成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西下山往百姓那里去,叫他们自洁,他们就洗衣服。」

】摩西……叫他们自洁……不可亲近女人两天的自洁,主要点是不可作男女交合或有遗精漏精或手淫情事,因为有这样的不洁者,就不适合施行圣事,也不适合接近圣物

──《中文圣经注释》

就不适合施行圣事,也不适合接近圣物

】「他对百姓说:“到第三天要预备好了。不可亲近女人。”」

“不可亲近女人”——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禁止男人与女子好合,不是因为好合为罪,乃是在礼仪上不洁,不适担任圣职。参

──《启导本圣经脚注》

「不可亲近女人」:反映出当时的风俗,认为刚和女人交合的男子暂时不适宜参与圣职

──《串珠圣经注释》

】「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轰、闪电,和密云,并且角声甚大,营中的百姓尽都发颤。」

“雷轰,闪电”——以上的雷轰闪电,特要表示神的威严。“密云”——这密云表示神的奥妙(9注 )。“角声甚大”——角声叫人留心,因有紧要的命令,到主耶稣二次降临的时候,神的号筒必要吹响。在启示录中屡次有天使吹号,宣告大事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这些现象通常是大风暴来临的表征。

──《串珠圣经注释》

雷轰、闪电和密云,并且角声甚大这是第三天的清晨所发生的景象,显示出神的威严和声势。

营中的百姓尽都发颤在好梦中被惊醒的众百姓听到这些声音和见到这些景象,都在心惊胆颤的两脚打震。

──《中文圣经注释》

“营中的百姓尽都发颤”——。神这样显现,不是要审判以色列人,定他们的罪,乃是要传律法与他们,并与他们立约,使他们做自己的百姓。神早先向埃及人曾显出祂的能力和圣洁,向以色列人却显出祂的怜悯和慈爱,当时神也竭力的保护百姓(12-13、21、24 )。不过是要叫他们看见祂的威严,好叫他们用虔诚敬畏的心,侍奉自己。西奈山和锡安山有五层可比之处:(一 )西奈山和锡安山都是以色列国势和奈教的枢纽;(二 )西奈山作旧约的标记,锡安山作新约的标记;(三 )神暂时降临在西奈山,却永远住在锡安山;(四 )在西奈山上,神大显威严,在锡安山上,神却大施恩典;(五 )律法是从西奈山传的,救恩是从锡安山降的。世上的锡安山预表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新耶路撒冷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ockquote >

耶和华于火中降临──《串珠圣经注释》

众百姓在自洁两天后,第三天的清晨,他们就听到很大的响声和角声。从梦中惊醒一看,见神的山冒烟,如烧窑一般,且不时有闪电,天空布满了密云。在这种威严声势的景象中,众人都心惊发颤,摩西却呼唤他们出来迎接神。在角声高鸣中,他们渐渐移近山边,摩西则向山发话,神便在山上答话,呼召摩西上去,并再次嘱咐百姓不可闯过所定界限,免得突然暴毙。

──《中文圣经注释》

】「摩西率领百姓出营迎接神,都站在山下。」

“摩西率领百姓出营迎接神”——在山根和营当中,必有空地,摩西率领百姓到这空地上,站在神面前。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将摩西的反应与百姓的发颤作一强烈对比。

──《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率领百姓出营迎接神这是「礼拜仪式」的开始。神既是无形无象,他们怎样可以迎接?答案是藉?16节的声音和景象,使众人共同聚集在一起以礼拜神。

──《中文圣经注释》

】「西乃全山冒烟,因为耶和华在火中降于山上。山的烟气上腾,如烧窑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动。」

“西奈全山冒烟”——烟可表示神的震怒。“耶和华在火中降于山上”——。这火表示神的圣洁。“山的烟气上腾,如烧窑一般”——山上有火焰冲天。“遍山大大地震动”——震动表示神的能力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现象有如火山爆发,与16节所描述的不同,但同样带来恐慌与惊愕的效果。

──《串珠圣经注释》

全山冒烟……山的烟气上腾,如烧窑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动这是像火山爆发的景象。所以难怪有些学者要把西乃山定在米甸那边去,因为在那边才有火山,而西乃半岛的本身是没有火山的。但我们相信这是神降临的特殊景象和声势,而不是自然的现象。

耶和华在火中降于山上我们所注意的,乃是神在显现祂的临在。

──《中文圣经注释》

神的威严显现有五:(一 )火中降临;(二 )全山冒烟;(三 )烟气上腾;(四 )遍山震动;(五 )角声渐高。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角声渐渐地高而又高,摩西就说话,神有声音答应他。」

“摩西就说话”——摩西所说的话,或记在中(参18-24 。“神有声音答应他”——。神将自己显现于人,是照着人所能领受的。【比方】最精细的图画,为眼花的人用处甚少,还不如少费笔工,粗劣的图画,叫他更能看得清楚。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是神显现的高峰;当角声最响之际,神与摩西说话。

──《串珠圣经注释》

角声渐渐高而又高这句话,所有的中文译本都未能将原义译出来,大概是因为不知道其真实的含义。原文直译是「角声是在走动,而且极其强大」。意思乃在描写百姓渐渐走近山边,越来越接近神所在的山了。

摩西就说话,神有声音答应他这是接续16~17节的神典的记述。显出神住在西乃山,摩西就对祂说话了。

──《中文圣经注释》

】「耶和华降临在西奈山顶上,耶和华召摩西上山顶,摩西就上去。」

】耶和华降临在西乃山顶上这三节经文是将神拟人化讲说的。见18节的注释。

召摩西上山顶……你下去嘱咐百姓这是显出摩西独特的地方,因为他越过了给百姓规定的界限,不必被治死,也没有突然暴毙,如同这里神要摩西嘱咐百姓,不可闯过来到我面前观看,恐怕他们有多人死亡所表达的。

叫亲近我的祭司自洁这句话,在时间上是有错误的,因为以色列人设立祭司的职分,是要等到在本书二十九章,在颁布律法以后的事。这有压制祭司威势的含义。

──《中文圣经注释》

神恐怕百姓不认识的圣洁和威严,便复述以前的警告,让百姓认真预备、洁净自己。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下去嘱咐百姓,不可闯过来到我面前观看,恐怕他们有多人死亡;」

“不可闯过来”——神虽严严地吩咐百姓(10、13 ),摩西虽定了界限,设了栏杆(23 ),还有人忽略神的命令。“恐怕他们有多人死亡”——后来神也禁止利未人观看圣所。也击杀了伯示麦人,因为他们擅自窥视祂的约柜。【比方】乌撒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又叫亲近我的祭司自洁,恐怕我忽然出来击杀他们。”」

“叫亲近我的祭司自洁”——“祭司”两个字不是指着祭司亚伦和他的儿子,乃是指着家长说的,因为当时亚伦还不是祭司,本节含着三条要理:(一 )职分尊贵的人也必受试探。我们的大祭司基督也曾受过试探,以利的儿子受过情欲的试探;拿答、亚比户受过骄傲的试探,犹大受过钱财的试探;(二 )职分高贵的人仍能犯罪。以利的儿子、拿答、亚比户、犹大,不但受过试探,也是犯了罪。唯独基督虽然凡事受过试探,和我们一样,却没有犯罪。当犹太国的末年,在那惹主怒的人中也有祭司;(三 )职分尊贵的人犯了罪,他们的刑罚比别人更重。因为人的地位越高,他的责任也必越大,祭司既是亲近神,就必须圣洁。“恐怕我忽然出来击杀他们”——祭司或者忽略了神的吩咐(10 )。他们以为自己既是常供祭司职分,就不必再行特别自洁的礼,或者他们中间也有人存骄傲自大的心,以自己的圣洁与摩西、亚伦的圣洁相等,因而不服摩西所定的界限,心里预备闯过去看,因此耶和华复命摩西下山,特特地警诫他们和百姓。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这里和24节都提到“祭司”,可是本书要到29章才有设立祭司职务的记载。有的人解释这是本章12~13节的注脚,答复祭司是不是也包括在禁制之内。也有人说,亚伦的祭司职位建立前,祭司的工作由长老或指定的年纪较轻的人担任。这里只是把将要用在祭司身上的规例预先说明出来。“亲近我的祭司”指主持献祭的人

──《启导本圣经脚注》

神说:“祂会忽然出来击杀他们”,是指祂要消灭那些未曾自洁、没有准备好迎见祂的人。

──《灵修版圣经注释》

】「摩西对耶和华说:“百姓不能上西乃山,因为你已经嘱咐我们说:‘要在山的四围定界限,叫山成圣。’”」

“百姓不能上西奈山”——就是不能误上,因为在山根已经立了栏杆(12 ),百姓却能故意闯过去(13、21 ),摩西的意思说,不用再警诫百姓(21-22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山的四周定界限,叫山成圣这话与我们在前面的解释相同,但和原文的文字上却有两项相反:的原文是「你要在四围给百姓定界限」,这里是给山定界限;、10和14节是叫百姓成圣,而这里却叫山成圣。

你要和亚伦一同上来,只是祭司和百姓不可闯过来这语句不但显出与22节有重复,也在高抬亚伦。甚至把亚伦在众祭司中,特别彰显出来,可以陪摩西一同上山去。

──《中文圣经注释》

】「耶和华对他说:“下去吧,你要和亚伦一同上来;只是祭司和百姓不可闯过来上到我面前,恐怕我忽然出来击杀他们。”」

“下去吧”——神不准摩西所说的(23注 )。因为祂知道百姓中有人轻忽祂的吩咐(21注22注 )。本句略含责斥摩西的意思,因为他有替神作主的口气。“你要和亚伦一同上来”——这是圣书上头一次记亚伦和摩西同上西奈山,但亚伦的前一两次也许同摩西上去过(38 )。【比方】,参3,参28 )。

── 丁良才《出埃及记注释》

】「于是摩西下到百姓那里告诉他们。」

【思想问题(第19章 )】

13节形容摩西离开安营所在的西乃山山脚,到神那里去。摩西的举动属于那种属灵操练?

2从4-6节看来,以色列人有什么特权和责任?这在基督徒来说是否同样适用?

3有人认为耶和华要划定界线,因为在山上有权能和威严,不洁之心不能亲近。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你用怎样的心态进教会敬拜神呢。

──《串珠圣经注释》

19-24章 耶和华与以色列人在西乃立约:以色列人既是神的子民(19:5-6),就要遵守盟约,包括十诫及其他条款(20:22-23)──或称「约书」(24:7)。立约的最后步骤就是献祭和洒血(24:1-18)。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在西奈山上,发生过哪些重大事情?】

西奈山(何烈山 ),是以色列历史上最神圣的地区之一,位于西奈半岛的中南部。摩西在这个山的荆棘火焰中遇见神,神在这里与以色列人立约,以利亚在这里听见神微小的声音,神也在此将律法和圣洁生活的原则赐给祂的百姓。他们知道了顺服神则会蒙福(34:4-28),不顺服则会陷入悲惨的境地(34:7)。

──《灵修版圣经注释》

我听从神的话、遵守神的约没有?我是圣洁的国民吗?】

神告诉以色列民,拯救他们脱离为奴之地,是要他们成为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子民,人人可坦然无惧地来到祂面前。但是不久百姓就败坏了神的计划。于是神从利未支派之中,拣选亚伦的后裔为祭司,以代表全民族。因着基督耶稣降世,神的计划再一次涵括到所有的基督徒。我们同是圣洁的“君尊的祭司“。基督的受死与复活,让人人都可以坦然来到神面前。

──《灵修版圣经注释》

】「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

『作属我的子民』,原文同一字在译作『我自己积蓄的』,就是说那件东西是某人用钱购买或通过其他努力取得的,他把它作为自己的特别财产。── 倪柝声

「作属我的子民。」】

主曾讲一个比喻,叙述一个耕田的人挖到地里的宝藏,他就变卖一切为换取这些珍宝。祂所说的是指祂自己与我们。在我们寻找祂以前,祂先找着我们。我们就是祂的珍宝——属祂的子民。祂甚至舍上一切,放弃天上的荣华,为要得着宝贝。「惟有你么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一个人的财宝在哪里,他的心就在那里。若是在狂风中的航程,他必在床榻辗转不安,挂心这些财物。若是丝绸,怕虫蛀。若是金属,怕锈坏或盗贼。基督不是更关怀属祂的人吗?祂看为珍贵的更不容损坏。我们还怕盗贼吗?神的爱子必保护我们,不让恶者侵扰我们 )。

神的财产永远属祂的。「万军之耶和华说,在我所定的日子,他们必属我,特特归我。」。祂必紧紧抱着,好似抓紧珍宝一般,在危险时,绑在腰间。

我们总要听从祂的声音,遵守祂的圣约,祂必展翅背负我们,使我们蒙福。神以极大的爱关念我们,好似母亲照顾爱儿一般,是祂最珍贵的财宝。我们必以歌颂称扬神的爱。

──迈尔《珍贵的片刻》

圣洁的国民】

「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

虽然全地都是神的,神以祂自己完全的主权,拣选以色列民,将他们从埃及带出来,作属祂的子民,特别归于祂。这不是偏爱,是神的特选。
神告诉他们说:“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
神差祂的儿子基督耶稣降世,用祂的宝血从罪恶中救赎将灭亡的人,不止是要叫我们现在快乐,永远享福,而是有祂更高的目的。
“归我”是超越其他属于神的拥有,意思是神所特别宝贵的,引以为傲的珍品。圣经说:“祂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神竟然看需要拯救的罪人,比犯了罪的天使还宝贵,值得用祂儿子生命来代替,这是何等奇异的恩典!不但如此,又说:神“要将祂极丰富的恩典,就是祂在耶稣基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我们原是祂的〔杰〕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奇妙啊,神要把在我们这些败坏罪人身上所作的,所成就的重生更新的工作,当作可夸耀的展示!
“祭司的国度”是说被救赎的人,是要为亲近事奉神。一般的人不能到神面前,亲近事奉神,只有被拣选的祭司,有这特权。而且不只是国度中有祭司,那是相当普遍的;而是全为祭司的国度。这也不是由祭司阶级统治的国度;而是全体都事奉神,让神在国中掌王权,祂的旨意通行。
“圣洁的国民”是说到国民的品性。“圣洁”的意思,是分别出来,与Taboo(衍用的美拉尼西亚岛语 )意思类似。因为我们是归于神的,必须奉献与神,从世俗的系统分别出来,由归属和身分的不同,而有观念的不同,行动的不同。一个人的父亲是国王,他就是王子,因此,他看各地方都是他国土的一部分,也就持守他的身分,行动与身分相称。人的弱点是要求被接纳,跟世俗认同,就与神远离。违背神圣洁原则的认同,只是出卖自己的卑贱行为。
神一再宣示,祂的儿女是“圣洁的种类”。这是积极的“种族歧视”:不是歧视别人,而是歧视自己,知道自己属天尊贵的身分,是成圣生活的根本。

── 于中旻《圣经研究》

神为甚么拣选以色列人作为祂的子民?】

神知道地上没有一族配称为祂的子民──祂的“宝贵产业”。祂拣选他们,并不是因为百姓做了甚么大事,而是因祂的慈爱与怜悯。祂拣选以色列人,并不计较他们过去与将来的罪过。祂为甚么要在地上有特别属祂的子民?神要透过他们,表明祂所定的生活方式,并使用他们,把祂的道教导世人,成为普世得救的凭借。神曾应许“地上万族”必因亚伯拉罕的后裔而蒙福。以赛亚先知预言,外邦人和君王,都要借着以色列人来到主面前。神的爱子──弥赛亚的肉身,也将要藉以色列族而降生。神拣选一个民族,严格训练他们,乃为使他们成为普世蒙福的器皿。

──《灵修版圣经注释》

你曾否对神作出承诺?你要如何贯彻始终?】

神在创世记中与亚伯拉罕立约,应许使他的后裔成为大国,17:1-27)。现在与他的子孙以色列人重申那约的时候,过去的应许已经部分实现了。神应许要赐福给他们,眷顾他们;他们应允顺服神,双方的约就此定立。可惜百姓良善的决心不久就消失了。

──《灵修版圣经注释》

】「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这些话你要告诉以色列人。”」

祭司的国度,意思就是说,在这一个国家里,没有普通的人,全国都是祭司。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职业,就是为着事奉神。神要祂所有的儿女专门为着祂的事活在地上。

── 倪柝声《初信造就》

祭司乃是完全被分别出来,为着事奉神的。一个祭司乃是全心的要来作神的事;这个就是他的生命,这个也是他生命的意义。神说:我要叫你们成为祭司的国度;换句话说:每一个以色列人都要成为祭司,不管你是男的还是女的、是老的还是少的,只要是一个以色列人,是神从埃及带出来的,那么神的旨意就要他作一个祭司。

──江守道《会幕与约柜》

祂是伟大的神,然而祂要人来服事祂;服事这位神实在是一个极大的荣耀!你知道在一个国家里,比方说在英国,那里有一个女王,能来服事这个女王实在是一个极大的尊荣,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去作的,她会拣选一些特别的人,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来服事她的。这是极其的荣耀。

──江守道《会幕与约柜》

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

默想:“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神圣的国民。……”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后,第三个月的初一,就在那一天他们来到了西奈的旷野”。“摩西到神那里,耶和华从山上呼唤他说:‘你要这样告诉雅各家,对以色列人说: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你们来归我。如今你们若真的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神圣的国民。这些话你要告诉以色列人。’”摩西传递神的话语之后,以色列人当着他的面“同声回答”:“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一定遵行。”(参出191-26 )

神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前后所行的神迹,以色列人“都看见了”。如果用心体会,他们就能感受得到神的怜悯——“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你们来归我”。如果懂得感恩,他们就能体会得到神的心意——“真的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具体地说,就是分别为圣,归于神,“作祭司的国度”。

蒙恩的圣徒也要“作祭司的国度”,经上说:“你们是被拣选的一族,是君尊的祭司,是神圣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使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彼前29 )── 李世峥《出埃及记读经札记》

】「百姓都同声回答说:“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都要遵行。”摩西就将百姓的话回复耶和华。」

「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都要遵行。」他们的答复是诚挚的,然而却是愚昧且瞎眼的!就这样引进了律法和祭司的制度,以显出他们的无能和失败。在我们身上,也是如此。我们说要遵行神的命令,然而我们却失败。但感谢神,祂永不失败。祂忍耐等候,照着祂自己的恩典和行政作事。凡耶和华所说的,教会最终都必遵行,不过全是凭着祂的恩典,绝不是靠着他们的智慧或能力。

―― 摩根《话中之光》

百姓听从神吩咐,洁净身心迎见神──今日我们朝拜好像都忘了预备己心…… 】

神吩咐摩西叫百姓自洁,就是叫他们在肉体和灵性上都作好准备,预备迎见神。百姓要在日常生活中远离罪,才能将自己献给神。洗净衣服,使自己成为圣洁的,就是把心思意念准备好。我们朝拜神,迎见祂的时候,应当将忧虑与杂务抛开。把你装扮身上的时间,用来预备自己的心,以便迎见神吧。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