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灵粮:使徒行传第21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保罗真是一意孤行,怎也要去耶路撒冷,这不是不顺服圣灵吗?

保罗到耶路撒冷,是否不顺服圣灵呢?不是。极有可能是圣灵预先通知这些信徒,保罗在耶路撒冷将遇到苦难,于是他们认为既然有危险,保罗就不应该去。

这是 40节提到的腓利。

妇女无地位?谁说的?你看那些女子能做甚么?圣经记载的女性颇多,再考考你,还有谁?

显然,男人和妇女都可得着说预言的恩赐,妇女也积极地参与神的工作。曾经说预言的妇女包括米利暗;底波拉;户勒大;挪亚底;以赛亚的妻子及亚拿

十五年前亚迦布已预言耶路撒冷会有饥荒

你说你真的想遵行神的旨意,也看到保罗为此要承受的一切,你不怕吗?

保罗知道自己在耶路撒冷将会入狱,他的朋友也苦劝他不要去,但他知道这是神要他做的事情。没有人想遇到苦难,但一个忠心的门徒最大的愿望就是得神喜悦。渴望得神喜悦应该胜过我们逃避困难和痛苦的欲望。我们真的想遵行神的旨意,就必须接受随之而来的一切──甚至是痛苦。这样,我们便可以说:“愿主的旨意成就。”

保罗往罗马之旅程

保罗回到耶路撒冷

若换了是我,我就不遵从他们的决定,你说为何要那样做?

耶路撒冷会议(15章 )解决了外邦信徒行割礼的问题。显然,有谣言指保罗在会议决定外附加指示,甚至禁止犹太人为他们的孩子行割礼,这当然不是真的。所以保罗甘愿遵从犹太人的习俗以表明他没有做出违反会议决定的行为,而且他仍遵守犹太人的生活方式。有时候,我们必须多走一步,以免引起误会,妨碍神的工作。

保罗看重律法?又反对律法?自相矛盾?律法于你有何用?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思想犹太律法。保罗反对一方面,接纳另一方面。(1 )保罗反对的,就是旧约律法将救恩只带给那些守律法的人这个观念。其实,救恩是神因祂的恩典而白白赐给我们的,只要我们凭信心就可接受这恩典。律法只可以显出我们的罪,并不能将救恩带给我们。(2 )保罗同意旧约律法预备和教导我们迎接基督的降临。基督成就了律法,将我们从罪恶的重担下释放出来。不过,律法仍然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原则,指引我们如何生活。保罗不是为了救恩而遵守律法,他守律法只是为了避免冒犯那些他想向他们传福音的人。,有关律法与救恩的关系

妥协是懦弱?坚持传统才算虔诚基督徒?保罗那样做是怕事吗?

保罗遵从犹太人的习俗,以求保持耶路撒冷教会的和睦。虽然保罗有坚强的信念,然而他愿意在一些并非最要紧的问题上作出妥协,向甚么样的人,就成为甚么样的人,为的是救回一些人。很多时教会因为一些传统或小事的争论而分裂,我们应该像保罗一样,在基要教义上坚定不移,毫不妥协;但在一些并非最要紧的事情上,则灵活运用。当然,任何人都不应违反真正的信仰,但有时候我们也需要为福音的缘故彼此顺服。

神的工人常受攻击──有时人真说得很真切的──你要我不要太相信,这……

这些人知道保罗在亚西亚的工作极有成果。他们的阴谋是贬低保罗的信誉,进而削弱他的工作。因此,当你听见人对神工人的指责时,就要警醒,有些人也许是要贬低他们的信誉,来妨碍他们的工作。你不要抱有成见,并且要为这些工人祷告,他们会因你的支持而得到坚固。

由于耶路撒冷是在罗马统治下,所以罗马当局会调查城中的骚乱。当时的驻军首领是革老丢吕西亚

你知道会说希腊话表示了甚么?

保罗说希腊话,显明他是受过高深教育、极有文化的人,并不是一般市井无赖在街头生事。他所用的语言引起了营长的注意,并且得到保护,让他有辩护的机会。

一时用希腊话,一时用希伯来话,保罗是别有用意的吧……

保罗向民众所讲的“希伯来话”应该是指当时巴勒斯坦犹太人所通用的“亚兰话”,他讲亚兰话不单是为了与听众沟通,也同时显明他是一个虔诚的犹太人,尊重犹太人的律法和习俗。保罗对罗马官员讲希腊话,对犹太人就讲亚兰话。要更有效地服事某一类人,最好是用他们的语言来沟通。

--《灵修版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01、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捕

经文:晨-使徒行传21、22章晚-使徒行传23章

中心思想:使徒行传21章

提要

虽然保罗完成了最后一次的宣教之旅,然而他的宣教生涯并未就此结束,上帝原来呼召他作百姓的宣教士,现在差遣他为王室的宣教士。保罗来到耶路撒冷,已预备入狱,甚至殉道,早把生死置之度外,所以一旦站在群众及公会面前,就极力以自己的见证为自己辩护,后来他小心翼翼的躲过一次暗杀的阴谋,等待机会站在审判台前作「盼望死人复活」的见证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保羅遭逮捕 保羅的聲明 1保羅的抗辯11 12保羅的伏兵35
耶路撒冷 猶太人 危難

每日与主同行

一名杀手持枪悄悄的潜在一个毫无戒心的受害人身后,大声喝道:「你最好准备活下去吧!」

呜呼!事情有点不对劲--受害人可曾有死的打算?你不妨停下来想一想:在这个极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里,那一件是比较棘手?生或死?

使徒保罗做了万全的准备,他知道值得为这个信仰生,也值得为这个信仰而死,当他从该撒利亚来到耶路撒冷的时候,就已经警觉到所要面临的危险,即使死亡的预言也无法吓阻他,他临别的赠言就是坦然接受或生或死的宣言

对你来说,你将要面临最困难的决定,也许不是枪杆相对,可能也不会有被判入狱的威胁,较大的可能是:宁可去死也不愿面对某种情况!这些情况往往是抗辩的问题,纪律的问题,或悔改、饶恕的学习,但借着这些才使你活出基督信仰的光辉来,如果你想逃避今天的问题,倒不如逃到天父面前,求他使你过得胜生活--那种他最能赐予的生活。

默想

入耶路撒冷之境,却随罗马人之俗

保罗在千夫长问他:「你是罗马人么?」的时候给予肯定的答复,使他免于鞭笞之苦,同时也吓阻了千夫长,他若欺凌一个罗马公民,足以招来一顿毒打,甚至让自己送命,因为违反了罗马的法令。

金言

如果你没有困难,或许你该屈膝求问:「主啊!祢不信任我吗?」

--1-每日读经

02、众人为何愤怒

:29

“主向我说,你去吧。我要差你远远地往外邦人那里去。” -

保罗被捕了,这样就免了被愤怒的暴徒杀害。正要被带去兵营时,他请求罗马长官,允许他对众人讲话。经许可后,保罗开始说希伯来话,众人就安静了。

他们为什么安静了?因为希伯来语是当地语言,他们意识到保罗是“他们中的一员”。 保罗就这样开始了他的辩护。“我原是犹太人,在迦玛列门下...严谨的...受教,热心事奉神。”

令人惊奇的是,保罗在讲述耶稣在去大马色途中向他显现时,群众还是安静的。但后面的一句话却把他们从安静推向杀人般的愤怒。

保罗究竟说了什么?他说,耶稣差他将拯救的福音传给外邦人。就是在这里,人们打破了寂静,喊着说:“从世上除掉他吧。他是不当活着的。”

为什么这一点的威胁这么大?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认为神是属于他们的。而保罗却说神差他到外邦人那里。这是一个在圣经中经常被提及,却又被人们忽略的真理(参;诗 67;。这显明他们对待神的自私,他们需要将外邦人也纳入神的家。

祷告

万民的神啊,不要让我们以为可以把你装进盒子里,以达到我们的目的。请让我们远离企图局限你恩典的罪。奉耶稣的名,阿们。

--2-每日箴言 6月23日

03、预备被捆锁

“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愿意的。” -

“我们快到了吗?”很多孩子去旅行的路上都会问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充满期待和渴望的问题。

保罗去往耶路撒冷的旅程,因为担忧、不详的预感和害怕而显得沉重。在沿途的每个重要驿站,人们都力劝保罗中断这次旅行。我们甚至还看到一个先知,描述了保罗将要在耶路撒冷被捆绑和逮捕。保罗到达耶路撒冷后,教会的领袖们热情地问候了他,但他们也计划如何避免保罗受到敌人的诋毁。

但当一些挑刺的人看到保罗在殿里,就煽动群众要杀害他。他们还未得逞,暴乱就被制止了,保罗被罗马当局“解救”了,他们逮捕了保罗,用两条铁链捆锁了他。

奇妙的是,保罗并不害怕。哪怕这是在怀有敌意的耶路撒冷,他也要采取必要的行动来服事救主。他被圣灵催促,并立志遵行神的旨意。

保罗是一个扎根于耶稣的人,他是我们的榜样。他已预备好随时被捆锁,因为他已经和耶稣连在一起。没有别的名号或忠诚能拯救保罗,也没有别的路。

今天,让我们为着保罗委身跟随主的榜样献上感谢。我们的主永远不变地拯救我们。

祷告

主耶稣,感谢你对我们永恒不变的信实。在我们困乏时,求你加添我们的力量来跟随你。阿们。

--3-每日箴言 6月22日

04、韩占慧:传福音的腓利

证道经文:徒 21:8-9

[使徒行传 21:8] 第二天、我们离开那里、来到该撒利亚.就进了传福音的腓利家里、和他同住.他是那七个执事里的一个。

[使徒行传 21:9] 他有四个女儿、都是处女、是说预言的。

证道内容: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内平安!

的经文告诉我们:“第二天,我们离开那里,来到凯撒利亚,就进了传福音的腓利家里,和他同住。他是那七个执事里的一个。他有四个女儿,都是处女,是说预言的。”我们知道,传福音是基督徒非常重要的使命之一。在这两节经文中,“腓利”被称为“传福音的腓利”,这是耶和华神对腓利极大的褒奖,因为圣经中唯有“腓利”被称为“传福音的腓利”。而腓利的经历主要记载在使徒行传第8章。

我们通过这两节经文能够感受到,“传福音的腓利”在他的生命当中,在传福音的事工上有三个非常显着的闪光点。

第一,腓利一直在坚持传福音。

经文告诉我们,“第二天,我们离开那里,来到凯撒利亚,就进了传福音的腓利家里”。“我们”就是保罗和他的同工们。他们去往耶路撒冷的路途中,在经过凯撒利亚的时候,住到了腓利的家里,而这件事情距离保罗和腓利曾经在同一个城市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二年。

二十二年前,因着司提反的受难,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而当时逼迫教会的人主要有保罗,他迫害信奉这道的人。当时被逼迫的人中有一个人就是腓利,他离开了耶路撒冷(参。腓利先后到撒玛利亚、耶路撒冷、迦萨传福音,后来到了凯撒利亚(参

当保罗和他的同工进到腓利的家里,再次见到腓利,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到,腓利依然坚持在传福音,因为接待传福音的团队和同工,本身就是参与传福音的内容之一。腓利在他的生命当中不忘主的托付,担当主的使命,二十多年的时间一直在坚持传福音,这是非常宝贵的一点。

上周二,一位姊妹讲述了她的经历:她给自己的母亲传了好几年福音,可母亲一直没有信,她非常沮丧,也非常伤心。我们告诉她应当坚持,用不同的方式,透过自己的好行为,坚持让她的母亲认识福音。所以,弟兄姊妹,我们应当坚持传福音,并把结果交给神。

腓利就是一个坚持传福音的美好榜样,圣经中还有两个传福音的榜样是挪亚和保罗。

创世记告诉我们,当洪水要灭世的时候,神告诉挪亚让他造方舟,挪亚一边造方舟一边告诉当时的人,让他们预备进入方舟,免遭洪水,他在尽力地传扬福音。圣经告诉我们挪亚是传义道的,但是最终只有他们一家八口得救(参创6-8)。所以,我们应当拥有挪亚的这种精神,坚持去传福音,尽力去传福音。

使徒行传第21章,保罗在耶路撒冷被囚禁,从此以后他走上了漫漫的被囚禁之路。在耶路撒冷、在凯撒利亚,后来到了罗马,使徒行传让我们看到在五年多的时间里面,无论在哪里,保罗虽然被囚禁,但是他没有放弃传福音,他结合自己的条件,尽自己的所能,到处为耶稣基督作美好的见证,甚至还在监狱当中写下了几封非常有名的书信,是我们今天属灵生命非常美好的造就和帮助。

两年前,我们母校举行校庆的时候,有位师兄的经历让我记忆深刻。这个师兄毕业已有二十多年,他毕业之后回到自己家乡的一所农村教会,教会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面没有支付他薪水,因为农村教会也没有太多的钱。但是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位师兄一直在坚持传福音,他一边种地,一边牧养周边的教会,二十多年的时间从来都没有间断过,就像腓利一样竭力传福音。大家听到他的见证都非常地受感动,非常扎心。弟兄姊妹,我们在不如意的生活的光景里,是否能够不违背起初的呼召,不违背起初的意向,坚持传扬主的福音,担当主给我们的使命呢?让我们藉着腓利的经历共勉。

第二,腓利乐意配搭传福音。

短短的两节经文,让我们看到两幅画面:一幅画面是保罗和腓利。这两个曾经彼此是仇敌的人,现在却成了美好的同工。他们肯定会彼此交流传福音事工当中的见证、经历和感受。这是何等美好的画面,这是何等美好的分享!

圣经记载,保罗和腓利这两个人,特别对外邦人有负担,对犹太人以外的人有负担。保罗被称为“外邦人的使徒”,他在外邦之地建立了很多教会。而腓利其实是向外邦人传福音的一个先行者。圣经让我们看到,第一个信主的是埃塞俄比亚的太监(参,他是一个加入犹太教的外邦人。

而保罗信主与腓利也有着莫大的关系。腓利也是最先到撒玛利亚传福音的人(参。撒玛利亚人和犹太人也有差别,保罗和腓利在传福音的事工上会有很多共同的语言。虽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两个人不是并肩作战,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在主耶稣的里面,他们是美好的同工,他们都是尽心竭力地服侍同一位主,也就是配搭传福音。

另一幅画面,就是腓利和他四个女儿是彼此美好的同工。因为这四个女儿都是说预言的,都是服侍神的(参。腓利将自己四个孩子培养成服侍主的工人,培养成自己的同工,所以在凯撒利亚这个地方,腓利有四个非常好的同工。这是一件何等幸福、美好的事情,能够与家人一同服侍神。

我们新人接待事工曾经就要求夫妻一同来服侍、一同来接待,大家每次看到他们在一起服侍的时候,都能够感受到洋溢在夫妻之间的那种幸福,感受到他们彼此在主里面的恩典。腓利就非常注重、在意彼此配搭传福音。

基督徒作工,一方面需要很好地倚靠神,与神同工;另一方面需要彼此配搭作工。保罗将我们比作身体上的肢体(参,我们需要彼此配搭,来作主所交付给我们的使命。所以耶稣差遣门徒作工的时候,都是两个两个地出去(参。我在带领团契的时候,总是会尽力安排一个小组有两位组长服侍。这些组长在彼此交流的时候,都表示这样的安排真的非常有恩典,两个人配搭一起服侍就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果效。所以我们基督徒在服侍、传福音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彼此配搭。

在中国,很多弟兄姊妹都知道一个叫石门坎的地方,那里曾经是一片文化的沙漠,后来一位叫伯格理的传教士的到来,让石门坎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

其实伯格理最初来到中国的时候,他并不知道石门坎这个地方,他也不是为石门坎而来。后来他与石门坎结缘,又让石门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一个叫党居仁的传教士有非常大的关系。

党居仁和伯格理不在同一个教会。党居仁当时在贵州安顺黄果树瀑布一带传福音。有一天他在路上发现四个花苗族,党居仁就邀请这四位花苗人来他家里做客,拿饼干招待他们。这些花苗人觉得饼干非常好吃,居仁告诉他们这是神的食物。在花苗人离开的时候,党居仁告诉他们,以后如果有困难可以来找他。不久以后,这些花苗人真的遇到一件事情:他们打到一头野猪,但被彝族人抢走了。因为在当地,彝族人要比花苗人高出一个阶层,是他们的统治阶层,彝族人认为所有的生灵、山川河流都属于他们,花苗人不配得到这些。所以尽管花苗人猎到了野猪,但彝族人认为野猪是他们森林里的,自然归彝族人。如果在以往,花苗人只能够忍气吞声,但是这一次,他们想到了那个洋人――党居仁。

于是,他们走了十五天的路程来找党居仁,把这件事情告诉他。党居仁就给当地的官府写信,诉说了这件事情。当时的官府都比较怕洋人,所以最后的裁决是野猪归了花苗人。因着这件事情,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花苗人后来有什么难办的事情,都愿意找党居仁解决。由于他们和党居仁之间距离太过遥远,党居仁就给他们写了一封信,推荐了距离他们很近的,云南昭通一个叫伯格理的传教士,告诉他们有事可以去找他。而当时伯格理来到中国,来到云南,已经有十七年了,但他并不知道石门坎这个地方。因为党居仁的这封信,伯格理知道了花苗这个民族,知道了石门坎这个地方。后来,伯格理把自己传教的中心放在了石门坎,因着他的服侍,石门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来自于两个不同教会的传教士――党居仁和伯格理,因着他们彼此的配搭,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在石门坎这个地方,就引发了一个神奇的变化。很多花苗人都来到了耶稣基督面前,他们愿意接受福音。因着福音在这个地方的传扬,也使他们的文化、生命、生活和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所以弟兄姊妹,配搭传福音是何等的重要!我们今天要学会彼此配搭来传扬主的福音,就像腓利一样,乐意与保罗成为亲密的同工,彼此配搭;愿意与四个女儿成为配搭的同工,来作主的工作。

第三,腓利特别注重在家中传福音。

经文说,腓利有四个女儿都是说预言的(参,这一点就让我们看到,腓利不仅仅向撒玛利亚人、埃塞俄比亚的太监、凯撒利亚人传福音,他也注重自己家中传福音的事工。他将四个女儿都带到了主的面前,并且四个女儿都是服侍神的仆人。弟兄姊妹,我们在传福音的时候,有没有这种“灯下黑”的光景,有没有忘记了自己的家人,有没有忽略自己生命当中最亲近的人?我们应当特别向腓利学习,记念我们的家人,向我们的家人传福音,求神来拣选我们的家人。透过言传,透过身教,让他们知道这位永生的神,让他们晓得这位独一的真神。

在我们团契一年一度的总结会上,一位同工分享了她在家族中传福音的经历,很多弟兄姊妹都非常受感动。

2014年,神赐给这位姊妹一个孩子。同年,母亲在照顾她和孩子的过程中逐渐接受了福音。母亲接受福音之后,她开始对父亲有特别大的负担,一直为父亲祷告,但是祷告了很久,父亲的心依然是十分刚硬。有一天她转念一想,为父亲一个人祷告也是祷告,还不如为自己的家族都祷告,往大里求,神更喜悦。所以,从那天开始,她就为自己的整个家族祷告,求神拣选。这样的祷告持续了很长的时间。直到2017年的春节,她看到神开始作工。回家过年时,家族里的亲朋好友建了微信群,透过该群,她的一个堂姐知道她是基督徒,和她沟通了几次,这位堂姐就愿意立志相信基督。堂姐信主不久,便将自己的丈夫、孩子带到了主的面前。从此之后,她常常和堂姐一起分享神的话语,和堂姐一同为家族祷告,在家族的微信群里传福音。一个月之后,她的另一位堂弟信了福音。他们这几个基督徒之间又建了一个微信群,每天十点钟为自己的家族同心合意地祷告。六个月后,她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另一位堂妹也接受了福音。三十多年前,全家族里只有姑姑一个人是信主的。但是到了2017年,家族里面已经有好几位基督徒。她为此很感恩,也因此看到了神的工作,更加迫切地为家族的人祷告,她所愿意的是整个的家族都来到神的面前。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的里面有没有对自己的家人、对自己亲人的负担呢?

我们看到,腓利将自己的家人,将自己的四个女儿,都带到了神的面前,并且使她们成为了基督的精兵。盼望神也能够赐福给我们,让我们有这样的负担,为我们的家人传福音。盼望神也赐福在座的每一位弟兄姊妹,使我们的家人、使我们的家族都能够成为神的儿女,成为基督的精兵。

同时,藉着腓利的经历,让我们在生命中能够坚持传福音,学会配搭传福音,更不要忘记在家庭当中传福音。让我们海淀教会的每一位肢体都成为传福音的勇士,都能够勇敢地去担当使命,为耶稣基督作美好的见证。阿们!

--4-韩占慧 2018-12-29

05、计算好代价为主献身的牧者保罗

1、 不思退路的向前 1-6

这是保罗最后一次走向耶路撒冷的道路,圣灵已经指明他在耶路撒冷会有一些祸患发生。但明知山有虎,却仍向虎山行。他没有退后、没有跑路、没有避难。

圣灵指示了会有一些麻烦发生,但劝勉他不要上耶路撒冷,是这些门徒自己对保罗爱的表达。换句话说,圣灵说他有麻烦在耶城,这样他们就下结论说,不要去。。。因此保罗这里并没有任何在对抗圣灵作为的行动。

5节你看到,虽然有艰难,明知到耶城会碰到大问题,甚至他晓得这回回去是凶多吉少了,他仍是起身前行耶路撒冷,而不是逃跑,不是退后,不是留在那里改名换姓或远走他乡,而是不思退路的勇敢向前

你可以看到他不是一个雇工,不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不是一个临阵脱逃的逃兵,而是看起来像他的救主耶稣基督的牧者,明知去耶城要受苦杯,但仍然靠神勇敢前行,深究其中的因由,其实很明显,就是因为他早已经计算了代价,早已经做好了献身的准备。

圣经接着说,他们在海滩上祷告,彼此告别。。。这是一幅非常美好的画面,也表明保罗内心对主的仰望和信靠,他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但他已经计算好了,纵然代价高昂,他仍要这样去做。

因此这就是信靠,不是吗?

你知道信靠是什么?信靠就是明明知道结果可能不好,可能对自己不利,但因为神是真神是活神,是值得托附的,就靠神多过靠自己;就信神多过信自己的感觉。

应用:

请你留意,从某方面来说,我们信耶稣就是走上一条不归路了。(信仰就是一条不归路)。我真的计算好了代价吗?

2、宁死不息的坚持 7-17

一路过来,保罗仍是作为一个牧者,在行程中牧养,在牧养中前行。

有时候觉得这是一件压力太大的事情。你有没有想过,当一个人明知自己将要担负很大很沉的重担,他哪还有心思去顾别人,或牧养别人呢?

但保罗这一路往前,似乎就跟没事儿人似的,还要一个地方,就找门徒,就在那儿坐上一两天时间。为什么?因为他早已经计算好了为主献身的代价了。一个人如果连死就置之度外了,那他也就不需要再怕什么了。

这正是我们看到的状况,你看到,他们告别推罗继续往前来到多利买,留意,他们仍是首先找到那里的弟兄们,问安,并与他们一起同住,为什么?牧养他们

紧接着第二天,他们离开多利买来到该撒利亚,就进了传福音的腓利的家里,和他同住。圣经并且这里说,他是七执事中的一个,并有四个女儿,都是处女,是说预言的。

你有否觉得很熟?七个执事让你想到了什么?司提反的死,跟保罗的迫害有关系;而腓利正是因为他的迫害才离开耶城的。。。可以说,眼前的正是他们昔日的仇人和赶尽杀绝的人,

然而现在,他们却会彼此接纳并且同住一起,在一起时,甚至聊到了司提反的死,甚至提到了当时对保罗的一些心中想法。你知道,这一定是福音带来的真活见证。现在腓利看到的,是一个愿意为耶稣去死的门徒。

我想在这里指出四点我们可以留意:

1、 去到每一个地方,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基督徒的群体就是教会,是重要的事;会众不仅有牧者牧养,也要学会彼此牧养

2、 接待弟兄姊妹在家里住,不是一件过时的事,我们当让这样的事再兴旺起来。

3、 极蒙祝福的家庭,是家长与儿女都被主的话语充满

4、 以爱相待原先的仇人,必是福音带来的必然结果

我特别要你留意的是接下来10-14节

先知亚迦布过来,用戏剧表演的方式将圣灵的指示演示了一遍,说圣灵说,犹太人在耶城,要如此捆绑这腰带的主人,把他交在外邦人手里。

应用:

服事神的人总会遇到很多拦阻。

13节看保罗的回复,他真是宁愿死都不顾惜的在坚持。他这样说,“你们为什么这样痛哭,使我心碎呢?”他在说,我知道你们是爱我,但我的心属于主,你们不是不知道

“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城也是愿意的。”

但愿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表白,为主,不要说捆绑,就算死也愿意。

14节告诉我们,保罗有一种圣洁的固执,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要顺从神在他内心中的引导,而不是听他们出于感觉的劝告,他们不出声了,只说愿主的旨意成就。

你是否在这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什么是神的旨意?我们常问这样的问题。是很多人说这件事不好,因此,这就不是神的旨意么?或是因为很多人说这么做好,因此这件事就是神的旨意吗?不

保罗在这里的判断不是依据人多或人少,保罗在这里的判断是依据于圣灵神已经明确做出的指示,然后凭着信心去面对。

对我们今天来说,圣灵神的指示就是圣经上的话,我们需要信圣经上的记载,然后大胆凭信心去面前。圣灵在圣经书写已经全备的今天,不给你我任何特殊性的启示,或直接告诉你做这个或做那个,你要知道做哪个,是要看圣经。让圣经来做你判断的准则。

这里是否让我们想到了该撒利亚腓利比境内之前的似曾相似的一幕?

15-17节,他们打包行李继续向前,离耶城越来越近,但圣经再一次描述了他们去到一个老信徒家里,与他同住的情景。

我想圣经特意描绘这些不同的景况是要说明,保罗不是作为一名旅行家出行,不是作为一名像李白的人出行游山玩水、吟诗作乐,而是作为一名牧者出行,不断看顾人,不管小的,大的,少的,老的,他都一一做看顾。他没有将老信徒排除在他牧养范畴之外。

然后17节他到了耶城,弟兄们欢欢喜喜的接待我们。。。我要请你注意到当时教会或弟兄姊妹的一种教会文化,他们是欢欢喜喜的接待,弟兄们也是客气但不客套的接受短暂居住。

旅馆文化是对这一教会文化极大的冲击,但本质是人心的淡漠。。。因为接待好麻烦,接待很费财、费时、又费力,所以欢欢喜喜的接待是神的恩典,同时弟兄们客气但不客套的接受短暂居住,也是基于神的恩典,不是人情往来,而是因着基督的爱的自然相处方式。

到此为止,保罗的第三次宣教旅程就全部结束了。

正因为他计算好了代价,所以他敢踏上耶路撒冷这块土地。

3、面临艰难肯让步 18-26

18节,保罗见雅各和长老们,这似乎又一次让我们看到耶城教会的带领团队,复数中的首位的概念

19节,保罗分享了自己在外邦人中间经历的神的大作为,一一的述说,并迎得共鸣,将荣耀归神。。。事实上,保罗这一次来是带着礼物,就是奉献过来的,但似乎路加对这个不感兴趣,他对外邦人中神的大作为而感兴趣

但仍有一些智慧的建议给保罗,20-25节,有一些信主的犹太人,仍特别看重律法和割礼,但保罗却教导重要的是心里的归信,受不受割礼是次要。。。这在犹太人软弱的良心看来,是不能接受的

但实际上保罗并没有反对律法,或教导说不要遵守律法,保罗根本没这样教导,而是有人谣传他是这样说的,所以,为着教会合一的缘故,他们建议保罗带几位弟兄去做律法要求做的这件事情,目的是证明他并没有反对律法,而仍是遵行律法的。。。

注意,虽然有艰难,但保罗是计算了代价的。为着教会的合一,保罗不是要做一个处处对着干的人,他愿意在持守原则的前提下,在一些次要的问题上做让步。

所以有时候,计算好代价不一定都是在激烈的争半下坚持才是付代价,有时候为着真理、为着合一的缘故,在一些次要问题、不影响真理原则的问题上做出妥协、做出让步,也是一种付代价。

所以26节,他就这么去做了,尽管对他来说,做与不做都没太大关系,但为着他人良心的缘故,他愿意这么去做。

应用

1、 你计算好了代价了吗?

2、 你今天之所以能付出代价,是因为耶稣首先为你负了生命昂贵的代价,他为你死,这是福音。呼召第一次来的人。

3、 弟兄们,姊妹们,今天信仰中的哪些是要负起代价的?

4、 你我为主付上的代价永远不会太多

5、 有一天,他会给你奖赏做你付代价为他而活的永远报偿,就是永生。

--5-林博 2017-01-20

06、使徒行传系列查经第21章

我们离别了众人,就开船一直行到哥士。第二天到了罗底,从那里到帕大喇,遇见一只船要往腓尼基去,就上船起行,望见塞浦路斯(居比路),就从南边行过,往叙利亚去。我们就在推罗上岸,因为船要在那里卸货。找着了门徒,就在那里住了七天。他们被圣灵感动,对保罗说:“不要上耶路撒冷去。”过了这几天,我们就起身前行。他们众人同妻子儿女,送我们到城外,我们都跪在岸上祷告,彼此辞别。我们上了船,他们就回家去了。

我们从推罗行尽了水路,来到多利买,就问那里的弟兄安,和他们同住了一天。第二天,我们离开那里,来到该撒利亚,就进了传福音的腓利家,和他同住。他是那七个执事里的一个。他有四个女儿,都是处女,是说预言的。我们在那里多住了几天。有一个先知,名叫亚迦布,从犹太下来,了我们这里,就拿保罗的腰带捆上自己的手脚,说:“圣灵说,犹太人在耶路撒冷,要如此捆绑这腰带的主人,把他交给外邦人手里。”我们和那本地的人听见这话,都苦劝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保罗说:“你们为什么这样痛哭,使我心碎呢?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愿意的。”保罗既不听劝,我们便住口了,只说“愿主的旨意成就”便是了。

过了几日,我们收拾行李上耶路撒冷去。有该撒利亚的几个门徒和我们同去,带我们到一个久为(“久为”或作“老”)门徒的家里,叫我们与他同住。他名叫拿孙,是塞浦路斯(居比路)人。

保罗访问雅各

了耶路撒冷,弟兄们欢欢喜喜的接待我们。第二天,保罗同我们去见雅各,长老们也都在那里。保罗问了他们安,便将神用他传教,在外邦人中间所行之事一一的述说了。他们听见,就归荣耀与神,对保罗说:“兄台,你看犹太人中信主的有多少万,并且都为律法热心。他们听见人说,你教训一切在外邦的犹太人离弃摩西,对他们说,不要给孩子行割礼,也不要遵行条规。众人必听见你来了,这可怎么办呢?你就照着我们的话行吧!我们这里有四个人,都有愿在身。你带他们去,与他们一同行洁净的礼,替他们拿出规费,叫他们得以剃头。这样,众人就可知道先前所听见你的事都是虚的;并可知道你自己为人循规蹈矩,遵行律法。于信主的外邦人,我们已经写信拟定,叫他们谨忌那祭偶像之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与奸淫。”于是保罗带着那四个人,第二天与他们一同行了洁净的礼,进了殿,报明洁净的日期满足。只等祭司为他们各人献祭。

保罗在圣殿里被捕

那七日将完,从亚西亚来的犹太人看见保罗在殿里,就耸动了众人下手拿他,喊叫说:“以色列人来帮助,这就是在各处教训众人,糟践我们百姓和律法并这地方的。他又带着希腊(希利尼)人进殿,污秽了这圣地。”这话是因他们曾看见以弗所人特罗非摩同保罗在城里,以为保罗带他进了殿。合城都震动,百姓一齐跑来,拿住保罗,拉他出殿,殿门立刻都关了。他们正想要杀他,有人报信给营里的千夫长说:“耶路撒冷合城都乱了。”千夫长立时带着兵丁和几个百夫长跑下去到他们那里。他们见了千夫长和兵丁,就止住不打保罗。于是千夫长上前拿住他,吩咐用两条铁链捆锁;又问他是什么人,作的是什么事。众人有喊叫这个的,有喊叫那个的。千夫长因为这样乱嚷,得不着实情,就吩咐人把保罗带进营楼去。了台阶,众人挤得凶猛,兵丁只得将保罗抬起来。众人跟在后面,喊着说:“除掉他!”

保罗未自己辩护

将要带他进营楼,保罗对千夫长说:“我对你说句话可以不可以?”他说:“你懂得希腊话吗?你莫非是从前作乱、带领四千凶徒往旷野去的那埃及人吗?”保罗说:“我本是犹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数,并不是无名小城的人。求你准我对百姓说话。”千夫长准了。保罗就站在台阶上,向百姓摆手,他们都静默无声,保罗使用希伯来话对他们说。

保罗告别了以弗所的长老之后。从米利都乘船去耶路撒冷,结束了第三次的行程,犹太人耸动众人捉拿了他。

一、门徒劝他不要上耶路撒冷(16节)

保罗从米利都乘船南下到近亚细亚海滨之岛哥士,南下到爱琴海中的罗底岛,又东行到弗吕家省南海滨之一城帕大喇,然后又乘船往腓尼基去,途经居比路岛,南往叙利亚的推罗(亦称腓尼基)。因为船停泊要卸货,就找着门徒,住了七天。推罗的门徒被圣灵感动,对保罗说,不要上耶路撒冷去。过了几天,他们全家送我们到城外,大家跪在岸上作临别祷告(2l:l-6)。在圣灵指示保罗,在耶路撒冷有捆锁与患难等着他。如今,基督的灵藉着基督身体的一些肢体,进一步告诉他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保罗既实行基督身体的生活,就该把这话当作从元首来的,接受并顺从。可惜,他不照这个原则办,这未免使关心他的肢体感到焦虑。

二、亚迦布预言保罗去耶路撒冷必被捆绑(716节)

l、8节:在那里“住了多日”。保罗无论到哪里,都看望弟兄们,并与他们同住。他实际的实行教会的身体生活,照着他所传基督身体的教训而活,这是一例。

2、11节: “圣灵说”。这里圣灵再次间接地藉着基督身体的一个肢体预言保罗在耶路撒冷所要临到他的事。这又是预言性质的警告也是元首再次藉着他的身体说话。保罗既实行基督身体的生活,就该听从,何况亚迦布的预言是有权威性的,他曾预言普天下将有大饥荒,这事已经应验了。所以,知情的信徒都笃信不疑。

3、12节: “我们……就和当地的人,苦劝(即苦求)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包括作者路加在这里,基督的身体藉着许多肢体苦劝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切勿冒此大险。但由于他已有了为主牺牲性命的坚决意愿(13节),就不听劝。迫使基督身体的肢体(甚至关系至为密切的同工)将这事留给基督的旨意(14节),大家只好为他的安全感到不安。

三、在耶路撒冷的门徒欢喜接待保罗(1730节)

1、雅各在耶路撒冷教会的长老中是领头的。他原是主耶稣肉身的弟弟,主复活后,曾向他显现。加拉太书称他为教会的柱石(),他著有新约的雅各书。

2、20节: “都为律法热心”指明耶路撒冷的犹太信徒,仍然遵守摩西的律法,停留在旧约的时代,在犹太教的强烈影响之下,他们将神的新约与过时的旧约混杂在一起。这是当时教会的一大难处。

3、21节:离弃摩西的律法,不行割礼,不照死的字句规则,乃是真正照着神的新约行事。但犹太人竟认为这些是背弃神旧约的规条。

4、23节: “愿”指拿细耳人的愿。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无论男女许了特别的愿,就是拿细耳人的愿,要离俗归耶和华。他就要远离清酒、浓酒,也不可喝什么清酒、浓酒作的醋。不可喝什么葡萄汁,也不可吃鲜葡萄和干葡萄。在一切离俗的日子,凡葡萄树上结的,自核至皮所作的物,都不可吃。在他一切许愿离俗的日子,不可用剃头刀剃头,要由发绺长长了,他要圣洁,直到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满了。”()

5、24节: “行洁净的礼”指拿细耳人为着完成洁净的礼,所需交纳的献祭的费用。这对贫穷的拿细耳人,是非常昂贵的。富人替贫穷的拿细耳人缴纳献祭的费用,是犹太人中间的规矩,被认为是极其虔诚的表现。 “拿细耳人满了离俗的日子乃有这条例:人要领他到会幕门口,他要将供物奉给耶和华,就是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母羊羔作赎罪祭,和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作平安祭,并一筐子无酵调油的细面饼与抹油的无酵薄饼,并同献的素祭和奠祭。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献那人的赎罪祭和燔祭,也要把那只公羊和那筐无酵饼,献给耶和华作平安祭,又要将同献的素祭和奠祭献上。拿细耳人要在会幕门口剃离俗的头,把离俗头上的发,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他剃了以后,祭司就要取那已煮的公羊一条前腿,又从筐子里取一个无酵饼和一个无酵薄饼,都放在他手上。祭司要拿这些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这与所摇的胸,所举的腿,同为圣物归给祭司,然后拿细耳人可以喝酒。”()

6、26节: “保罗与他们一同行了洁净的礼”。保罗要这样做,就必须进殿,与拿细耳人一同留在那里,直到满了还愿的七日。然后祭司要为他们各人献祭,包括他在内。他当然清楚这是旧约过时的做法,按着他新约职事所教导的原则,这是应当弃绝的,然而,他竞去做了。

这或许是由于他实行自己所说的话: “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没有律法的人(指外邦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其实我在神面前,不是没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着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

无论如何,他的容忍使神新约的行政濒于险境,这是神所不肯容忍的。到这地步,他必感落入困境,十分为难,巴望脱此困境。就在他们还愿将要结束时,神允许一场抵挡保罗的暴动发生,打消了他们想要完成的事(27节)。并由于主的主宰,把保罗从他所落入的困境中拯救出来。

将犹太教的作法与神新约的行政混杂在一起,不仅是错误的,在神的眼中也是可憎的。不到十年时间,神就藉着罗马军队和提多将军,毁灭了犹太教的中心耶路撒冷和圣殿,结束这严重的混杂。这拯救了教会,使教会从犹太教中绝对地分别出来。神容许保罗被犹太人逮捕,被罗马人监禁,使他能写完最后的八封书信,这对神圣的启示有重要的贡献。

7、犹太人捉拿保罗(2730)

四、罗马千夫长解救了保罗(3139节)

保罗用希伯来话向百姓分诉(说明保罗很有学问,精通当时巴勒斯坦所说的语言希伯来话和希利尼话,是神特别拣选的使徒,很有口才),很客气地称呼这些暴徒为诸位父兄。他们就安静地听他分诉(分诉defense,辩护)。

保罗面对反对他的人所采取的方式与基督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基督为着完成他的救赎,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羊毛的人手下无声;被人审判时并不开口。 “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 “大祭司就站起

来,对耶稣说: ‘你什么都不回答吗?这些人作见证告你的是什么呢?’耶稣却不言语。”(上半)。

“他被祭司长和长老控告的时候,什么都不回答。彼拉多就对他说: ‘他们作见证告你这么多的事,你没有听见吗?’耶稣仍不回答,连一句话也不说,以致巡抚甚觉希奇。”()

但保罗是主所差遣忠心勇敢的使徒,他需要辩护,运用智慧,救自己的性命,脱离逼迫自己的人。使他能完成他尽职的路程。虽然他愿意,也预备好为主牺牲性命,但他仍然竭力要活得长久,使他尽可能完成主给的职事。

保罗是如何对纷乱的百姓分诉?其结果如何?请看下一次的查考。

名言:虽然爱需要付出代价,但缺少爱在将来所遭遇的损失更大。

--6-陈德群 2016-10-06

07、基督里的勇敢前行

经文:使徒行传21章

什么是勇敢?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坚定其上,无畏而行。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愿籍着今天的经文,从保罗上耶路撒冷的行迹,懂得真正的勇敢无论什么时候,选择站在神的一边,并立定心志,无所畏惧,智慧而为。

一、从保罗坚持去耶路撒冷,看在基督里勇敢的本质1、看似一意孤行,实则被圣灵激励并带领。,保罗如此迫切地要去耶路撒冷,尽管圣灵也明明告诉了他有捆锁和患难在等着他。但他明白神对自己的呼召,和自己从主领受的职事是什么。2、看似无谓的牺牲,实则因着福音要去攻破坚固的营垒。最坚固的营垒,不在外,在内。在固执于传统的人心里面,在当时有形的耶路撒冷圣殿。当时福音的传播是内外受困,逼 -/迫相加。但奇妙的是福音却越发兴旺,为什么?当然是神的同在,圣灵的同工,让保罗一类的忠心又有见识的基督徒勇往直前,大大得胜。真正大勇的人,正是那不违背从天而来的异象,且圣灵充满的人。

二、保罗如何在基督里勇敢前行在外部,基督教初期被视为犹太教的一个小支派,一种神秘的小宗教,对此有很多的误解和误传。逐渐发现它不是犹太教,而且坚决不拜世上的偶像,挑战罗马世界的生活观、价值观教会在缺乏爱心的世代实行慈爱,在淫乱的风俗中高举圣洁;所有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生命是宝贵的……在内部,信主的犹太人中又认识不同,分成几种派别:a、拿撒勒教派,这名词原先犹太人是用来称呼一切基督徒的。他们谨守摩西的律法,却也不拒绝跟其他基督徒团体相交。B、伊便尼派,也认为摩西的律法有普遍与永久的效力,所有基督徒都应当遵行律法在得救上是必须的。C、犹太的诺斯底派,反对基督教所传的因信称救,宣传靠知识得救。上帝的福音不仅是拣选和拯救犹太人,若不帮助厘清犹太弟兄的认识,上帝面向整个人类的心意就会被人为的遮蔽,福音就不能在全地被见证。保罗的心,为此是何等的焦急和迫切呢!由此他:1、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随从神,不随从人。保罗一行从以弗所到耶路撒冷,一路上都与各地弟兄们相交、相爱,弟兄们与先知的看见是因着圣灵的感动,劝告是因着主里的爱。保罗坚持前行,因为他知道主的托付。2、不负使命,不辱呼召:在外邦人并君王面前为主做见证。为此刚强壮胆,做基督的执事,基督的精兵:“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存着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你们必须忍耐,使你们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3、坦然面对捆锁和患难,不以一己之益为念,甚至不以性命为念,而是以福音为至宝!这是保罗勇敢地坚持去到耶路撒冷的根本动力。4、对犹太同胞怀着极大的爱,舍己以成全。耶稣就是从犹太人中出来的,福音若不在犹太信徒内部得到统一的清晰的认识,怎能同心合意的广传?“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为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5、顺服权柄,尊重教会领袖,在群体和事件中智慧地说话、行事。在21章中保罗见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还是被抓捕之后的应对。如主耶稣说:“你们要灵巧象蛇,驯良象鸽子。”

三、思想应用:对我的警醒与光照1、我所信的究竟是谁?2、祂给我的呼召和使命是什么?或者说我活着是为什么?3、我顺从圣灵的引导、体贴圣灵的意思了吗?4、我是在肉体里做基督徒,凭血气争战吗?5、我因着对神的爱,对祖国、对民众有深挚的爱,以致迫切地想将福音传出去吗?

--7-海夫 201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