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申命记 第26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你进去得了耶和华——你神所赐你为业之地居住,」

2「就要从耶和华——你神赐你的地上将所收的各种初熟的土产取些来,盛在筐子里,往耶和华——你神所选择要立为祂名的居所去,」

3「见当时作祭司的,对他说:“我今日向耶和华——你神明认,我已来到耶和华向我们列祖起誓应许赐给我们的地。”」

1-15节是重申律法())的最后部分,包括奉献「初熟的土产」())和每逢三年奉献第三个十分之一())。百姓「进去得了」())应许之地,从此就活在神的应许之中,享用丰富的恩典。但活在恩典里的人很容易忘记赐恩典的神,渐渐会以为「这货财是我力量、我能力得来的」())。因此,恩典既是祝福,又是「试验」()),「吃得饱足」())既可以使人「称颂耶和华」()),也容易让人「心高气傲,忘记耶和华——你的神」())。所以,神借着奉献「初熟的土产」及每逢三年奉献第三个十分之一的条例,不住地提醒百姓,在享用恩典的时候不可忘记赐恩典的神,才能保守自己长久地活在应许里,不在恩典中堕落。
百姓每次收获「初熟的土产」())的时候,都要到神面前重新「明认」())自己所领受的恩典。而奉献「初熟的土产」()),就是向神承认一切地里的出产都是神的恩典,而不是归功于巴力或自己;并且承认所奉献的土产本身就是恩典,正如大卫的祷告:「我算什么,我的民算什么,竟能如此乐意奉献?因为万物都从祢而来,我们把从祢而得的献给祢」())。

4「祭司就从你手里取过筐子来,放在耶和华——你神的坛前。」

5「你要在耶和华——你神面前说:“我祖原是一个将亡的亚兰人,下到埃及寄居。他人口稀少,在那里却成了又大又强、人数很多的国民。」

6「埃及人恶待我们,苦害我们,将苦工加在我们身上。」

7「于是我们哀求耶和华——我们列祖的神,耶和华听见我们的声音,看见我们所受的困苦、劳碌、欺压,」

8「祂就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并大可畏的事与神迹奇事,领我们出了埃及,」

9「将我们领进这地方,把这流奶与蜜之地赐给我们。」

10「耶和华啊,现在我把祢所赐给我地上初熟的土产奉了来。”随后你要把筐子放在耶和华——你神面前,向耶和华——你的神下拜。」

11「你和利未人,并在你们中间寄居的,要因耶和华——你神所赐你和你家的一切福分欢乐。」

人不管在今生是亨通还是受苦,本质上都是「将亡」())的人,因为亨通或受苦都只是转眼之间,结局都是永远的灭亡。我们只有认识自己是「将亡」的人,才能真正认识恩典。
「我祖原是一个将亡的亚兰人」()),可能指雅各逃避哥哥以扫,寄居在「巴旦·亚兰」());也可能指在亚兰地的「哈兰」())停留过的亚伯拉罕。
5-10节概括了以色列人下埃及、在埃及受苦、出埃及、进迦南的事实,与六20-25一样,成为以色列人的信仰宣言,提醒百姓世世代代谨记神的恩典,保守自己长久地活在恩典里。
百姓与利未人和寄居者一起「 欢乐」()),指一起享用筵席,分享神所赐的「一切福分」()),用分享恩典的实际行动,来承认自己所领受的一切都是神白白的恩典。
上图:哈兰位于亚兰地。亚伯拉罕从吾珥往迦南地去时,「走到哈兰就住在那里」(创十一31)。雅各欺骗了哥哥以扫以后,就逃到住在哈兰的舅舅拉班那里(创二十七43)。因此,亚伯拉罕和雅各都是「一个将亡的亚兰人」(申二十六5)。
上图:巴珊地和耶斯列平原,分别是适合畜牧和耕种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流奶与蜜之地」(申二十六9)。

12「『每逢三年,就是十分取一之年,你取完了一切土产的十分之一,要分给利未人和寄居的,与孤儿寡妇,使他们在你城中可以吃得饱足。」

13「你又要在耶和华——你神面前说:“我已将圣物从我家里拿出来,给了利未人和寄居的,与孤儿寡妇,是照祢所吩咐我的一切命令。祢的命令我都没有违背,也没有忘记。」

14「我守丧的时候,没有吃这圣物;不洁净的时候,也没有拿出来,又没有为死人送去。我听从了耶和华——我神的话,都照祢所吩咐的行了。」

15「求祢从天上、祢的圣所垂看,赐福给祢的百姓以色列与祢所赐给我们的地,就是祢向我们列祖起誓赐我们流奶与蜜之地。”』」

「十分取一之年」()),就是「每逢三年的末一年」()),指七​年​​安息年​周期​中的第​三​年​和第​六​年​。这一年要额外取出「一切土产的十分之一」()),分给本城的「利未人和寄居的,与孤儿寡妇」())。而第七年是安息年,全年的土产都要给「仆人、婢女、雇工人,并寄居的外人当食物」())。
以色列人要交纳三个「十分之一」()):第一个「十分之一」是每年献给神作举祭,被神赐给利未人());第二个「十分之一」是每年和仆婢、利未人一起守节分享());第三个「十分之一」是每三年一次分给本城的利未人、寄居的和孤儿寡妇())。
第三个「十分之一」())不用送到「神所选择要立为祂名的居所」()),而是留在本城帮助有需要的人。虽然这「十分之一」是神的「命令」()),但神并没有安排人来监督,而是让百姓自己宣誓已经「将圣物从我家里拿出来」()),并且照着神的心意使用了。因为神的心意是让百姓认识并承认神的恩典,因着爱神而爱人,甘心乐意地与别人分享恩典,这样才能坦然地求神「垂看」并「赐福」()),承受更加丰富的恩典。
「我守丧的时候,没有吃这圣物;不洁净的时候,也没有拿出来」()),意思是遵守了洁净的条例。因为这「十分之一」虽然是分给了有需要的人,但实际上是分别为圣献给神的「圣物」。「为死人送去」()),可能指敬拜巴力())。在迦南神话中,巴力每年死而复活一次,带来旱季和雨季的更替。
当一个人活在神的心意中的时候,神就在百姓中间得着了输送恩典的管道;当「我」行在神的心意中的时候()),「我们」全体都会蒙神赐福())。因此,一个肢体的刚强,会成为身体的祝福;一个肢体的软弱,也会成为身体的难处。对于一个活在基督身体中的人来说,「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

16「『耶和华——你的神今日吩咐你行这些律例典章,所以你要尽心尽性谨守遵行。」

17「你今日认耶和华为你的神,应许遵行祂的道,谨守祂的律例、诫命、典章,听从祂的话。」

18「耶和华今日照祂所应许你的,也认你为祂的子民,使你谨守祂的一切诫命,」

19「又使你得称赞、美名、尊荣,超乎祂所造的万民之上,并照祂所应许的使你归耶和华——你神为圣洁的民。』」

「尽心尽性」())原文是「尽全部的心、全部的生命」。
16-19节是重申律法())之后的劝勉,表明人承受祝福的关键,就是以顺服来「认耶和华为你的神」()),而神就以祝福来「认你为祂的子民」())。17-18节原文的语气,是订立盟约的双方公开宣认彼此的关系。
人并不能倚靠自己的能力来遵行神的律例典章,而是因为「认耶和华为你的神,应许遵行祂的道」()),所以神就「照祂所应许你的,也认你为祂的子民」()),因此赐下能力,「使你谨守祂的一切诫命」()),使我们不仅在地位上()),也在属灵的实际上「归耶和华——你神为圣洁的民」())。这一切都不是根据人的努力,而是神根据祂自己的「应许」())白白地赐给了祂所拣选的人。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初熟的果子

献给神之初熟土产,可能讨论过的‘什一奉献’,是同一件事,它也可能是额外的一项要求。不论是那种情形,这里强调的是:宗教礼拜仪式中不可没有祭品。初熟的土产,即‘地上……所收的各种初熟的土产’,在古代世界看来是特别神圣的。即使在今天,一位熟练的园丁,也会对首季之收成感到特别高与。但可能在这个科学时代里,我们已经大大丧失了那一份惊喜。然而,古代的人仍然对大自然的运作肃然起敬,同时很快会对所相信造成这一切之神力表示感激。以色列人在这方面也不例外──而那也正是危险所在。敬畏很容易被误导,结果产生澈底的迷信;许多以色列人被迦南人之特殊习俗及仪式所吸引,这些习俗和仪式献给神明,以求土地能多出产。

在这个背景下,本段申命记强调了三件事:(一 )崇拜必须是直接向着真神的;(二 )崇拜必须适当加以引导,且要在适当的圣所里崇拜(意指耶路撒冷 );(三 )以色列人应当理智地心存感激──不仅对新季节之出产,且要正确认识神给了他们何等的恩惠。

这三点中,第一点的重要性,可从耶和华你神这个名字的重复出现,以及提醒他们神(此外再没有别的 )是他们和他们的祖先的神,这两件事中看出。第二点指示是崇拜者要上耶路撒冷和到祭司那里(2-4节 )。第三点是教导他们要有一个响应(5节 );换言之,每当献上初熟的果子时,以色列人要记得且要在祭司听得见的地方重复一个自白。

这个古老的自白(5-10节 ),使人得以一瞥以色列人‘祈祷书’中引人入胜的一面。它使崇拜者忆起已往的历史,回到他祖先雅各的时代,他是‘一个将亡的亚兰人’(即离开在亚兰的家、到一个居无定所的迦南地 )。雅各之流浪及在埃及为奴的痛苦的往事,以色列人从中获得拯救;初熟的果子本身表明神已经赐给以色列人一个富庶之领土产业。因此,崇拜者不只是对天然生长的‘奇迹’心存敬畏的感觉,在一个更广的空间里,他也要察知神恩惠之丰富──勿忘与社会中较不幸的人分享这些利益(11节 )。

今天在许多基督的教会里,我们很容易为我们的‘自由的’崇拜仪式而感到骄傲。这一段将提醒我们那些崇拜礼仪并非不重要;它们能造就人,也能误导人。最重要的是,我们崇拜的模式应当时刻引导我们全然爱慕神,同时也随时随地察觉其他人的需要。

遵行神的道路

十二至十五节规定第二项宗教上的服事,但与第一项服事有些有趣的差别。这项服事是关于每到第三年要献上什一(12节 ),这点在和二十九节中已经讨论过。与初熟的果子不同,这次的祭物并非带至耶路撒冷和交由那里的祭司以宗教仪式处理,而是直接给利未人和穷人。因此,并未牵涉到圣地或圣殿──圣所可以说就是头顶的天空(15节 )。无疑的,我们应当称这种行动为‘善行’,或许我们也应看它是宗教范围以外的某些事,即以基督的名义履行的。然而,申命记却规定在履行此种善行时,必须加上口头的告白,这告白是向天上的神所作一项严肃的宣告。

这项宣告包括两件事。第一,崇拜者宣称他所施予的恩惠是完整的什一奉献,而非其中很吝啬的一部分。没有人能查明宣告是否真实,但是,在耶和华面前所作严肃的宣告,如果故意不诚实,将招来神的报应。因此,这项服事对保证供给利未人及穷人的礼物很有效用。任何人都想知道,如果今天我们也被要求作这样严肃的宣告,则基督徒的施舍将是如何的多呢。第二,崇拜者宣称他已经遵守将他的什一奉献给穷人的法规,就像他献祭时所作那样(14节 )。于是,给穷人礼物被转化成一种象征之献祭,成了一种真诚崇拜神的仪式。这个想法和耶稣在中表达的相同:‘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我们根本不能将律法中两条最大的诫命分开:爱神及爱我们的邻舍。在基督的教会里,奉献是崇拜的一部分并非偶然的事。

这一章作为申命记从十三章开始以来之法典的结束。十六至十九节提醒读者,申命记这部分的所有这许多律法,全是神的‘律例,典章’,为祂的特殊子民设计的。在我们的国家里,我们不会对世俗的法典抱着这样的敬意,不论我们对法律和秩序是如何尊重。但对以色列人而言,谨慎遵守这些律法等于遵行神的道路。这几乎已经变成老生常谈,因此,也许值得回想它在圣经里被用到甚么程度。耶稣描述的两条道路是最生动的用法。早期的基督徒并未利用‘基督教’这词语:他们称之为‘这道’。我们人生之历程是走在一条选对或选错的路程上,它指引我们到一个特定的目的地。我们最好经常问问自己,我们的目的地到底在那里,我们的道路是否圣经指示的那条路。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申命记第二十六章

.两个典礼及劝勉作结

申命记在第二十六章,结束了纯律法的部分。这个部分最后的规条,是两个重要的典礼:初熟果子(1~11节)及每逢三年的什一奉献(12~15节)。这两个典礼经常都有被迦南风俗影响的危险,因为两者原本都是农业的典礼。

a.献上初熟果子的仪式

如这里的叙述所说,进到应许之地仍未成为事实。摩西要以色列民做出这样的崇拜,实在是不难想见的事。

2. 初熟果子只需取来一些样本,但可以推想样本的范围十分广,因为它包括了各种初熟的生产。这里强调把丰收赐给祂子民的是耶和华。由此也可以推论,这不是巴力的功劳。初熟果子要放在筐子内,带到神认可的圣所中(及其注释)。有关初熟果子的律法,请看;;及下等。

3. 当时作祭司的是指中央圣所的大祭司(参照示罗的以利有时加了冠词,称为「〔那〕祭司」;,。第一个郑重的宣告,是崇拜者承认他所来到的不是普通地方,而是耶和华应许列祖的土地。他这样做,是承认神成就了祂的应许。此后每个世代都要重新作出这样的承认,和首先来到这地之人认同。对这些人来说,神信实的奇妙,是超乎想象之外的。因此以色列人必须继续献上初熟的果子,不断地存着感恩的心,承认耶和华的良善(2、10节) 。

4. 祭司要把筐子取来,放在耶和华的坛前。有人以为第4节和第l0节有互相矛盾之处。因为第4节似乎表示筐子在典礼开始时,便已交给祭司;但第l0节却似乎是说要等到典礼结束,才要交上筐子。但古代文学的表达方法,不像主后二十世纪的文字这么井然有序。可能性较高的看法,是第4节只不过是第l0节的解释。一切表面上矛盾之处,都是基于把第4节视为发生在5~10节之前的信念。其实第3~4节可以是个解释性的附注。相信宣告在献礼物时说出的看法,是十分合理的。

5~10. 这几节可说是现代旧约辩论的难题之一。它是个信仰宣言,提及列祖、下埃及、在埃及受欺压、出埃及、进入迦南等这些事实。西乃山所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包括在所列的事实中。这宣言,构成了冯拉德一九三八年所谓的「历史性小信条」。冯拉德认为,旧约其他经文如b~13、诗一三六等,对这信条作出了回响。这些经文之中没有提及西乃山,驱使冯拉德提出一个论点。他认为以色列的信仰宣言最古的形式,并没有提及西乃;到了后来,这个传统才和原本较简单的信条编织为一。依照这观点,西乃山来自颇为不同的宗教传统。虽然类似l0节的信仰宣言,其存在是不必否定的。但认为「本段因为没有提及西乃的传统,便必然是指向某个独立传统」想法,却值得质疑。以色列很有可能为了特定的宗旨――在此是带来初熟果子的场合――只是有意回想, 神很久以前曾应许列祖这地,现今在长期倚靠别民、多受苦难以后,神成就了祂的应许。其他重要事迹可能还有很多,但这些故事和西乃山事件一样,都是无关于目前宗旨的。没有一个信条,能够包括信徒团体想要宣告的全部信仰。实际上,不少基督教宗派都否定正式的信经,因为他们相信基督徒的信仰比任何信经都要广。

5. 英文AV与和合本之将亡的亚兰人,以及RSV与现代中文译本之游荡的亚兰人,是共通的翻译。所指的大概是雅各,但也有可能上溯到亚伯拉罕。创世记颇为强调族长和亚兰人的关系。亚伯拉罕、以撒、雅各,都和他拉一族所居住的「两河间的亚兰有联系。创世记有关族长的记叙,好几次用上了「亚兰」一辞,,提到某位亚兰,是亚伯拉罕兄弟拿鹤的孙儿。这里所提的亚兰人不论是甚么人种,圣经传统显然是把族长的家乡,放在后世亚兰人所来自的地方。实际上,他们可能是一族散居的原亚兰族人。将亡是个模棱两可的词汇,它的意思可以是「游荡」,又可以是「灭亡」。这句话的意思十分微妙,因为雅各是个流浪者,生命又因此常有危险。这个生还机会微小的流泪者,竟成了大族的祖先。他到埃及侨居(ger;参:之时,人口稀少,只有七十个;最后却成为了一个国家,又大、又强、人民又多。最后一句话,或许当照JPSA,译成:「大而多民的国」(和合本作「又大又强,人数很多的国民」)。

6. 埃及残酷的欺压,强逼他们作苦工,是整个主题重要的一环。因为耶和华是从这样的困境,将祂子民拯救出来

7. 耶和华对祂子民呼求的响应,是旧约壹再重复的主题,;,等)。认耶和华为列祖的神,对于在埃及受压制的时代十分重要~16)。耶和华是新的名字,但不是新神。他们困苦的严重性,以困苦、劳碌、欺压这几个强力的名词表达。

8. 耶和华所作的拯救,经常都以本节所用的激烈字眼来形容: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并大可畏的事,与神迹、奇事。大可畏的事也可译作「可畏的能力」,,;参:,等)。

9. 有关流奶与蜜之地,请参看六章l~3节。

10. 看第4节注释。崇拜(和合本作「下拜」)这个动词,有很重要的字根和应用。其字根h-w-y希伯来文和迦南语言都有用到,意思是「俯伏」。这个动词应用的内容,包括了下属在尊长面前俯伏;;,以及向耶和华或其他神o作出敬拜;;,。是以崇拜包括了顺服神主权的诫命,以及个人向祂降服。眼前的段落个人意味特别重,崇拜者所献上的果子,来自你一一耶和华――所赐给我的地(直译)。把初熟果子带来的人,把自己放在神拯救的故事之中,承认自己是几个世纪前应许族长之赏赐的受益人。

11.敬拜耶和华是个欢乐的时刻(、11、12、17、18,等)。利未人和寄居者可以与崇拜者一家分享神所赐的一切福分,显示这是某种圣筵。初熟果子和每个一年一度的大节期,都有关联。无酵节要带来一捆初熟的庄稼(利二十三l0及下)。七七节又称为「庄稼初熟的日子」;参:,。初酿的新酒要等到住棚节葡萄成熟时,才能献上。这些都是欢乐的节期。我们或许应当和JPSA一样,把本节译成:你要和利未人以及你们中间的寄居者,一起享受耶和华你神所赐给你和你家的一切丰富。

b.三年一度什一奉献的仪式

什一奉献每逢三年,要留在村中作济贫之用,不受祭司的控制。为了避免分配之时发生违法行为,以及保存这责任的宗教本质,以色列的人必须前往中央圣所,郑重地宣告他已经遵照神的律法, 正确使用什一奉献。

12. 社会中权益较少的利未人、寄居的、孤儿寡妇,此时可以满得什一奉献的利益。他们须能吃得饱足。

13. 分配不在耶和华面前进行,即是不作为中央圣所礼仪之一(、18,,,,因此以色列人必须到中央圣所,宣告律法的要求,他已付诸实行了。至于何时作出这样的宣告,本段以及全旧约都没有说明,但很可能是住棚节。这人要宣告他已经将圣物从家中除去。除去这个动词(和合本作「拿出来」),圣经其他地方用来形容把邪恶的事物,从以色列中完全清除,,,等)。这个字在本节的意思,就是这人宣告他已经把什一奉献从家中彻底取出,献给耶和华来济助有需要的人。他又要继续宣称你的命令我都没有违背,也没有忘记。

14. 宣告之中也有几个负面的要点。崇拜者否认他曾经做出三种的行为:我守丧的时候没有吃这圣物,不洁净的时候也没有拿出来,又没有为死人送去。有人提出这种行为有迦南宗教的背景。每年到了收成的时期,都有农神巴力和搭模斯(参:的节日。这些典礼包括了奉献初熟的果子。然而这个理论,却没有实际的证据,但以色列禁止做出曾受迦南人影响的作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一切和收成有关的节期,都只能有一个焦点――耶和华自己。

15.宣告的结束是一个祷文。祈求神在天上的圣居所下望时,会祝福以色列及她的地(参:;;;

c.认可盟约

的大段落,可以视为盟约律法的中心,其中包含了基本原则和详细规例(虽然这些文字所代表的,是「讲道形式」而非「法典形式」的律法)。如此,这个小段经文就可以当作是效忠的誓言了(;。在形式上,本段经文看来是个双方借着郑重宣言,决定自我约束的合约。摩西的身分是盟约中保,以色列宣告她要成为耶和华的子民,耶和华则宣告祂会成为以色列的神(参:;;。然而实际上,本段经文措辞清楚表示两个宣告所说的,都是以色列单方面要负起的责任。耶和华完全不必负责,只是在恩典中赐下福气。

16. 本节是五~大段责任之后,训勉式的结语。以色列人必须尽心尽性,执行一切的命令和判决。

17. 本节的主动词是使役式的,直译的意思是:「你使〔耶和华〕说」。这种措辞是基于经外一个相仿的习惯。订立盟约的双方各自要求对方诵读合同的条件,换言之,他们彼此Γ使对方说(宣告)」。这个世俗的隐喻,如今应用在宗教事务上。这里描绘以色列要求耶和华说,祂是他们的神;这就等于他们本身承认这个事实。这个动词的含义显然也有了些微改变,现在有了「肯定」的意思。本节可以译成:「你今日肯定耶和华是你的神,你会遵行祂的道,谨守祂的律例、诫命、典章,听从祂的话」。现时本节最后强调的,是以色列顺从盟约条款的责任。

18. 「使......说」的动词,这里又再出现。耶和华「使以色列说(宣告)」她是祂的子民。意思即是说祂自己接受了这个事实,会肯定「你是我的民」。再者,依照祂对族长的应许,他们又是祂的珍宝(和合本作「子民」)。神的用意再次是:以色列要守祂的诫命。

19. 耶和华向以色列保证盟约的福气。这些福气是应许给全民的,至于个人在各自的环境中.却有可能受苦。神用概括性的字眼,应许使祂的子民在称赞(直译是「赞美」,即赞美的对象 )、美名(直译是「名」)、尊荣(即「值得夸耀的事物」 )上,高超(和合本作「超乎」)过祂所造的万民。所描绘的虽然只是大略的情形,仍是高贵的图画。最后的应许是以色列会归耶和华为圣洁的民。旧约经常用圣洁一辞形容以色列,,;等)。这个字的意思是完全分别出来,给所有者独自享用的事物。这个特质是耶和华赐给以色列的,以色列凭自己绝不能得到。这个形容词在实践上有双重的意义,它既代表了神所分别出来的事物,又代表以色列自行与一切罪恶隔绝,所要达到的境地。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你进去得了耶和华你神所赐你为业之地居住,」

】以色列民用筐子盛着收成中的初熟土产,在祭司面前声明神已履行了祂的应许。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这特别的献祭显然只在进入迦南的第一次收割后才进行,目的是纪念百姓起初的贫乏,以及庆祝他们到达迦南。他们每年也献上初熟的土产,作为未来丰收的保证。参看至14节的脚注。“一个将亡的亚兰人”(5节 )。更可作:流浪的亚兰人。那是指雅各,他在亚兰(米所波大米 居住了一段长时间,而且他与巴旦亚兰有深厚的血缘关系。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本章1~11节所讲所记的不同。这里说的是到达迦南之后,将首次初熟的土产作感恩的奉献,与一年一度的什一奉献有别。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当将初熟的土产献给神:以色列民在应许地第一次收割庄稼时,为纪念神带领他们来到迦南地的恩典,应将一部分初熟土产献给神。这不仅是一种感恩的表示,初熟果子也包含了收割的应许,就是到了时候神会按应许赐下丰收。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土产初熟时进行的信仰告白: 具体地记录了当以色列百姓在得为业之地迦南将初熟的土产献给神时,当以感恩与喜乐要作信仰告白的内容。内容有:①感谢将迦南地赐他们为业的神之恩典(3-9节 );②谦卑地回顾昔日悲惨地埃及生活(5-6节 );③赞美折断法老的权势,将以色列拯救出其手的神之全能(7-8节 )等。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法例的总结。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第二篇讲章的结论部分: 本章是结束摩西第二篇讲章的结语,也是结束自4:44以后就继续论及过来之本书律法的部分。本章的内容符合讲章结语的形式,摩西以两种律例再次论及了律法的两大精神(爱神与爱邻人 )之后,重新申明了所立之约。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就要从耶和华你神赐你的地上将所收的各种初熟的土产取些来,盛在筐子里,往耶和华你神所选择要立为他名的居所去,」

各种初熟的土产: 这些代表着所有余下土产。因此,将这些献给神是承认神对迦南地的所有权及统治权的行为。神所选择要立为他名的居所: 指以色列唯一的中央圣所(12:5,16:2)。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见当时作祭司的,对他说:‘我今日向耶和华你神明认,我已来到耶和华向我们列祖起誓应许赐给我们的地。’」

】「祭司就从你手里取过筐子来,放在耶和华你神的坛前。」

】「你要在耶和华你神面前说:‘我祖原是一个将亡的亚兰人,下到埃及寄居。他人口稀少,在那里却成了又大又强、人数很多的国民。」

“我祖”指雅各。亚兰是他逃避哥哥以扫所住的巴旦亚兰地。雅各称为亚兰人,他壮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度过。他母亲利百加和两个妻子都有亚兰背景。“将亡”意为“飘泊”。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一个 ...... 亚兰人」:指雅各;他的太太利亚和拉结都是亚兰人。

「将亡」:雅各下到埃及的时候,已是一个老迈体弱的人。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我祖原是一个将亡的亚兰人: 这并不是指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直接祖先雅各是闪的五子之一“亚兰”的后裔。这句话只是回想了其祖雅各在亚兰地过20年逃亡生活的悲惨境遇。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简述国家的历史:提醒百姓:神的恩典是赐给全体以色列民的。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埃及人恶待我们,苦害我们,将苦工加在我们身上。」

】命令作信仰告白的理由: 摩西之所以命令以色列百姓作此信仰告白,是为了使他们虽然在应许之新地迦南享受丰盛的出产而平安度日,也不能忘记自己昔日悲惨的处境与眷顾他们所处之境的神之大恩典。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于是我们哀求耶和华我们列祖的神,耶和华听见我们的声音,看见我们所受的困苦、劳碌、欺压,」

】「他就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并大可畏的事与神迹奇事,领我们出了埃及,」

】「将我们领进这地方,把这流奶与蜜之地赐给我们。」

流奶与蜜之地: 指迦南本土的修辞辞令(11:9)。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耶和华啊,现在我把你所赐给我地上初熟的土产奉了来。’随后你要把筐子放在耶和华你神面前,向耶和华你的神下拜。」

】「你和利未人,并在你们中间寄居的,要因耶和华你神所赐你和你家的一切福分欢乐。」

你和利未人……欢乐: 神希望且命令为了表示感谢而献上的自己子民的出产,能够用在将欢乐与喜乐分给所有人,尤其是在对待贫穷的邻人的事宜上。预示了今日教会的奉献当重点使用在为了传播福音和救济穷人。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每逢三年,就是十分取一之年,你取完了一切土产的十分之一,要分给利未人和寄居的,与孤儿寡妇,使他们在你城中可以吃得饱足。」

“每逢三年”。参看的脚注。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十分取一之年”为以色列人第三种什一奉献。以色列人每逢三年要取出土产的十分之一周济穷人。注。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每逢三年,就是十分取一之年: 指以每一个安息年为基准,每逢三年(第三年与第六年 ),为了救济穷人而特意献上的所谓“第三年十一奉献”。其用途与用来感恩庆祝的第二个十一奉献相区别。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以十分之一土产供养利未人和孤寡。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第三个十一奉献: 本文是关于所谓“第三个十一奉献”的律例。与奉献初熟的土产时一样,本律例也当首先忠实地履行在神面前,之后借着以信仰告白得到最终的圣化。此信仰告白有两项内容;①凭着良心宣言忠实地履行了律例(13-14节 );②祈福(15节 )。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你又要在耶和华你神面前说:‘我已将圣物从我家里拿出来,给了利未人和寄居的,与孤儿寡妇,是照你所吩咐我的一切命令。你的命令我都没有违背,也没有忘记。」

要在耶和华你神面前说: 据犹太拉比的理解,在告白赞美神之恩典的5-10节的内容时,为了彰显神的荣耀当以大声告白,在阐明自己内容时,为了不使自己的功德显于别人,当以小声告白。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敬拜者要证明他已经把十分之一给予穷人,而且没有在神不容许的情况下使用那些物品。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我守丧的时候,没有吃这圣物;不洁净的时候,也没有拿出来,又没有为死人送去。我听从了耶和华我神的话,都照你所吩咐的行了。」

守丧期为不洁的时期,不可以吃祭肉。“为死人送去”可能为当时一种风俗,将需用的食物送往丧家。有的学者指出,此处的“死人”指迦南土神巴力,每年收获时节有献土产,祭奠已死的巴力的仪式。这些应献给神的土产没有用在此仪式中,因此是洁净的。此说无可靠依据。以色列人到迦南地后,一切与收获有关的庆祝都应归荣耀给耶和华神。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死人」:可能指巴力神;一个敬拜巴力的以色列人不配献上十分之一。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本节是告白了被分别为圣为十一奉献的圣物并没有用在私人身上或被玷污。 守丧的时候: 指初表明。以色列社会的葬礼期一般为七日。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求你从天上、你的圣所垂看,赐福给你的百姓以色列与你所赐给我们的地,就是你向我们列祖起誓赐我们流奶与蜜之地。’”」

】「“耶和华你的神今日吩咐你行这些律例典章,所以你要尽心尽性谨守遵行。」

】如果所记是神与以色列人立约中应守的原则和条例的宣布和解释,那末本段有若向神承诺的誓词,具有契约形式,立约双方庄严宣布信守盟誓。摩西为此约的见证人,一方为以色列民,承诺愿为耶和华神圣洁的子民,一方为神,宣布愿为以色列人的神。誓词中说明以色列人愿遵守约中所列的一切义务与责任。神赐此约乃本乎祂的恩典,答应赐福给遵守此约的民(19节 )。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总结:重申遵行律例典章的重要性:以色列民蒙神拣选特作自己圣洁的子民,当先顺服然后才蒙福。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命令当遵行律法: 本文是摩西结束整个本书的核心部分 ——第二篇讲章(4:44-26)的场面。因此,这结尾所强调的内容就是整个本书的主题兼概要,那就是耶和华的圣民以色列当谨守遵行耶和华所命令的一切律法,藉此承认并事奉耶和华他们的神。当他们如此行的时候,神会在万民中使以色列作他的子民,并使其戴上荣耀与智慧的冠冕。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你今日认耶和华为你的神,应许遵行他的道,谨守他的律例、诫命、典章,听从他的话。」

“认”即宣布。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耶和华今日照祂所应许你的,也认你为祂的子民,使你谨守祂的一切诫命,」

】 摩西说,因为以色列人现在是神的子民,就要遵从祂的命令。

──《灵修版圣经注释》

】「又使你得称赞、美名、尊荣,超乎他所造的万民之上,并照他所应许的使你归耶和华你神为圣洁的民。”」

【思想问题(第26章 )】

1当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后,须将初熟的土产带到祭司的面前、声明神已履行的诺言。这种感恩敬拜可否成为今日信徒的榜样?你是否常常思念耶稣救赎的大爱呢?

2试从5-9节的整个历史过程思想神如何应验给亚伯拉罕的应许,13:15-17)。以色列人的历史给你什么激励?; 12:9;

3以色列人在欢乐敬拜的日子要与有需要的人分享筵席(26:11)。今日,信徒若不与有需要的人分享神的恩典(如救赎恩典 神丰足的物质供应等 ),他的敬拜是否完全?

4认耶和华为神的人应有什么特质?参26:17;

5信徒既是被神拣选的,是神的儿女,有尊贵的身分,如昔日以色列人一般 (26:19) , 便应怎样行事为人?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26:1-15)属灵生命
感恩与奉献
按摩西的吩咐,以色列人每逢献上初熟的土产给耶和华时,他们要在神面前说:「我祖原是一个将亡的亚兰人……我们列祖的神,耶和华听见我们的声音,看见我们所受的困苦……他就用大能的手……领我们出了埃及……把这流奶与蜜之地赐给我们……现在我把你所赐给我地上初熟的土产奉了来。」
这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在奉献的时刻,以色列人不是给予者,而是领受者。他们从神领受了救恩、土地,所以应当以感恩的心奉献;不是因为他们「有」才奉献,而是因为神的赐与使他们「有」,所以要存感恩之心奉献。
今天的信徒有时将奉献看作个人「乐意」的行为,并未视奉献为理所当然。原因不难明白,现代社会看重个人拥有权,凭个人才干、付出血汗换取的成果,当然是属于个人的。所以,有知识产权、专利版权……
摩西的教导对现代信徒依然是个重要的提醒,我们要看清楚自己的身分,在神面前,我们都是领受者。奉献操练信徒的生命,有助我们培养感恩的心。奉献提醒我们,自己是拥有,而非舍弃。
默想
「你进去得了耶和华你神所赐你为业之地居住……往耶和华你神所选择要立为他名的居所去。」
心灵的镜子
我要如何奉献,以表达我对神的感恩。

──《圣经姐妹版申命记注释》

你常述说神的恩典吗?向谁说?】

述说神怎样对待祂的百姓,有助于纪念神为他们所行的大事。你过去与神的关系怎样,有甚么经历可以述说?你能否把神为你所做的大事简洁地说出来?找朋友谈谈各人属灵的经历,必有助理清你个人的属灵历史,使双方同得勉励和造就。(注“将亡的人”也可译作“飘流无定”之人 可以指迷失或奄奄一息的人。 )亚兰人是叙利亚北部的人,希伯来人的祖宗亚伯拉罕就是那里的人。这也可以是指雅各,他在那里住了二十年,31:55),并且在亚兰地娶了两个妻子。

――《灵修版圣经注释》
初熟土产】

「现在我把你所赐给我地上初熟的土产奉了来。」

在新的土地上,所种的庄稼第一次有了收成。辛勤耕作,忍耐等候,终于拿到了饱满的穗子,丰收的禾捆,该是多么欢乐的事。圣经说到“丰收五谷新酒”,是可喜乐的事,确是最有报酬的经验。
许多人达到所期望的目标,成了功之后,就以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而欣赏自己,荣耀自己;饮水而不思源,忘记了神才是他成功的终极因。就如尼布甲尼撒王,建功立业之后,受足了臣民的谄媚奉迎,不觉趾高气扬,在王宫空中花园顶上游行,俯视周围,看见的是他一切的建树,丰功伟业,得意忘形说:“这大巴比伦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为京都,要显我威严的荣耀吗?”话未说完,神就叫他失去理性,离开王宫,吃草如牛,与兽为伍,直到他承认神的权能,悔改自己降卑,才得恢复。
人享收获之乐,不应该只自满自足,更应当想到厚赐一切的神。神吩咐以色列人,在神所赐的土地上,耕作种植有了收成,要先取各样初熟的土产,放在筐子里,带去耶和华立名的居所,交与祭司奉到神坛前。

仰念神恩

从只看自己出来,仰望天空,想到阳光雨露,使田野作物生长,都是神所赐的。若不是神的恩典,你在哪里?

回想自己

以色列人回想先祖亚伯拉罕,不过是一个将亡的外邦人,蒙神的恩典,选召他出来,与他立约,从他生出众多的子孙,领他们出埃及,进迦南;从无立锥之地的游牧家庭,赐他们地土。我们因信称义,作亚伯拉罕的子孙,蒙圣灵引导至今,都是神的恩典,应该时时记念不忘。

关怀别人

想到神,再向周围看一看,不难发现,在自己之外,有那么多同属主的肢体,并不是唯我一人。因此,不能不顾念服事神的利未人,和寄居的,与孤儿寡妇,必须照神的命令,和他们一同分享神所赐的恩惠。
得了神厚赐给我们的百物,享受之后,不要只看地上,而要想到感谢神,使我们有收成;也要顾念别人的需要。

── 于中旻《圣经研究》

「要因耶和华你神所赐你和你家的一切福分欢乐。」】

不要怕欢乐。有人尝到神放在他舌上的甘甜,不敢许久且深切的饮啜。在他们的生活中若遇到快乐的事,他们常往坏处想,怕未来的灾祸,这是错误的。

要常常喜乐——有时我们想到幽暗的日子,我们必须要学习这些痛苦的功课。但是欢乐来到,我们不必犹豫。痛苦时我们好似完全浸淫在其中。同样欢乐也是该使我们溶入。我们降下在坟墓,也必在复活与升天时有极大的欢乐。心灵的行星会转至盛夏,我们却应欢乐。奉献的生命中,与主分享,我们的喜乐必充实。我们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在比例上喜乐也因此增加。

要寻求欢乐——我们不可常在紧张的状态中。我们生活若不平衡,健康就受损害。大卫带着琴在扫罗面前弹奏,为消除扫罗的忧郁。我们的心也应转向南方。充满花卉、丰果、蜂房、及孩童爱好的东西。

要敞开心灵,接受喜乐。在清晨,有兴高采烈的声音,那后门的哭泣已经消逝了,它不能久留,只在黑夜。

──迈尔《珍贵的片刻》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