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申命记 第34章


圣经综合解读

1「摩西从摩押平原登尼波山,上了那与耶利哥相对的毗斯迦山顶。耶和华把基列全地直到但,」

2「拿弗他利全地,以法莲、玛拿西的地,犹大全地直到西海,」

3「南地和棕树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琐珥,都指给他看。」

4「耶和华对他说:『这就是我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之地,说:“我必将这地赐给你的后裔。”现在我使你眼睛看见了,你却不得过到那里去。』」

「尼波山」和「毗斯迦山顶」())可能是「亚巴琳」())山脉中的两座山峰,可以俯瞰耶利哥、远眺应许之地。天气晴朗时,可以看见北面的黑门山、他泊山和基利波山,中央山地的基利心山、以巴路山,南面的隐基底。
摩西的视线按逆时针方向,从东北面的「基列全地」())开始,然后转向北面的「但」和「拿弗他利全地」())、西北的「以法莲、玛拿西的地」())、西面的「犹大全地直到西海」())、西南的「南地」())、眼前的「棕树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琐珥」())。在「毗斯迦山顶」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见这一切,但神却在属灵的高处把这一切「都指给他看」()),所以摩西能看得清清楚楚,用「观看」())来履行当时认领产业的法律程序。
摩西和历代的圣徒一样,「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因为神真正的应许是「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当主耶稣登山变象的时候,摩西确确实实地进入了应许之地())。所以,「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证据,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因为神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当基督再来的时候,我们将「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
本章可能是约书亚或大祭司以利亚撒在十二支派分地之后写完的,所以第2节所提到的地名都是约书亚分地以后各支派的名字。
上图:从亚巴琳山脉的尼波山向西远眺应许之地。
上图:摩西从尼波山上所看到的应许之地的范围。

5「于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华所说的。」

6「耶和华将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毗珥对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

7「摩西死的时候年一百二十岁;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

8「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为摩西哀哭了三十日,为摩西居丧哀哭的日子就满了。」

「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表明不但他比一般人多活几十年是神亲自安排的,他在进迦南之前的死也是神亲自安排的。同样,当我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以后,「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在神的计划里都是有益处的。
神亲自把摩西「埋葬在摩押地、伯·毗珥对面的谷中」()),既是极大的荣耀,也是为了不让人「知道他的坟墓」()),好让百姓学习敬拜神、而不是敬拜神的仆人。撒但曾经想利用摩西的遗体去引诱百姓敬拜偶像()),正如牠利用摩西所造的铜蛇一样())。但神允许撒但利用铜蛇,却不允许自己忠心的仆人受玷污。
根据对古埃及木乃伊的检测,当时一代人的平均寿命大约四十年。摩西一生的年日是「一百二十岁」()),一共活了三代,却「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并且能从海平面以下300多米的摩押平原登上海拔700多米的尼波山,爬了1000多米的山,表明他并不是因为身体衰败而死,而是被神带回了「更美的家乡」())。百姓在为亚伦())和摩西())都哀哭了三十日,并不是因为悲伤,而是表达对神的仆人极大的敬意,也是表达对神的敬畏。
摩西的第一个四十年,是安逸地在埃及王宫作王子,「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他的感觉是「我能」;第二个四十年,是被迫到米甸旷野作牧羊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接受神的对付,他的认识是「我不能」;第三个四十年,是蒙召作神的仆人和话语的出口,带领百姓出埃及、进迦南,他的经历是「神能」。能执行神救赎计划的,不是摩西第一个四十年的「我能」,也不是第二个四十年的「我不能」,而是第三个四十年里所经历的「神能」。
上图:尼波山脚的穆萨旱溪(Wadi Ayun Musa),可能就是「伯·毗珥对面的谷」,摩西最后葬在这谷中(三十四6)。

9「嫩的儿子约书亚;因为摩西曾按手在他头上,就被智慧的灵充满,以色列人便听从他,照着耶和华吩咐摩西的行了。」

10「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

11「耶和华打发他在埃及地向法老和他的一切臣仆,并他的全地,行各样神迹奇事,」

12「又在以色列众人眼前显大能的手,行一切大而可畏的事。」

按手在约书亚头上的摩西()),用「智慧的灵」())充满约书亚的却是神自己。摩西和约书亚都不会永远永远活在地上,但差遣他们的神却永远也不会撇下自己的百姓。神不让百姓倚靠属灵的领袖,而是让百姓跟随神的话语;因为摩西虽然死了,但那活在摩西时代的神,却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常存。
摩西可以与神直接说话()),「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而约书亚则需要借着祭司的乌陵和土明来寻求神的旨意())。摩西又行了「各样神迹奇事」()),神所设立的四种职事——审判官、君王、祭司、先知——都集中在他身上,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打发他去行「一切大而可畏的事」())的却是神。「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旧约的其他先知只是重新强调摩西所颁布的律法的原则。因为神要使用旧约的中保摩西,预表「新约的中保耶稣」()),让神的百姓盼望那位神国真正的审判官、君王、祭司、先知——基督的到来()):「摩西为仆人,在神的全家诚然尽忠,为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但基督为儿子,治理神的家」())。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一个时代的结束

摩西去世使本故事及本书有个自然且恰当之结束。当然,以色列人的故事并未于此结束,事实上,约书亚记继续了这个历史而未中断;然而,摩西去世表示于民族的生活中一个时代结束了──这是一个令人难忘且再无法重演的时代。这里告诉我们,在去世前他被允许观看‘全地’的全景(1节 )。本段是象征性,像是表明摩西准备认领整个迦南地,虽然他将不能踏进那块地。他死了且葬于摩押而非迦南(5-6节 )。

一位怀疑论者有次说到关于摩西的惟一可靠之历史事实,是他葬于摩押一个未知的坟墓里。不论出埃及记中的故事引起多大的历史质疑,怀疑摩西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没有甚么道理的。他使以色列人结合成一个即将萌芽的国家,给予它一部律法作为国家之指导并控制它。犹太民族确实始终认为他是无可伦比的立国者。

这一章不仅记载他去世,也提供我们死者之讣闻(10-12节 )。看来也许令人惊讶,这些经文并未说到他颁布律法的身分,虽然申命记宣称书中许多章是他的律法。然而,强调他先知之身分意谓着包括律法之颁布,因先知是将神旨意昭示其子民的人。摩西是位无可匹对的先知,往后之先知只不过重新强调他所颁布之律法,将他所立的原则重新应用于日后的情况。本章最后两节进一步宣称他对以色列人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这里回忆他救国民脱离埃及之奇迹。神迹在我们现时代始终招人怀疑;但摩西的成就无疑在他的人民看来是神奇的。对于处在被掳这样多灾难时代的申命记的读者,摩西成就的提醒是恰当的。摩西可能无人能比,但是差派他去改变以色列人整个境遇的却是耶和华;神必能兴起另一位(后来的 )摩西,以改变日后重要时期之悲惨境遇

摩西并非不朽,像自然界中万物一样,他去世了。摩西的神却活着;紧接着下一节描述神对摩西之继承人说话,且给了他所需之指引。如一首现代圣诗所说:‘那活在摩西时代的神,今日照样活着’。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申命记第三十四章

G摩西之死

最后一章是用散文写成的简短记叙,纵然中间加插了三十三章,它依然顺理成章地接在之后。摩西临死的事迹,,和都有记载。

1~3.摩西从摩押平原,即约但平原东部,紧接在死海北缘的地方,登上了尼波山。海拔二千六百眨传统的尼巴山(阿拉伯语的 Jebel Neba,相等于希伯来文的尼波nbo山),很可能就是他所登之山。这个山脉的最高点是乘瑰龋Pisgah),一般鉴定为尼波山西面的斯阿迦岬(Ras es-Siaghah)。同时提及两座山有点奇怪,有人认为这是同一座山的两个名字。另一个看法则以为尼波山是整个山脉的名字,而乘瑰仍蚴瞧渲幸桓錾椒濉乘瑰壬饺艄真是斯阿迦岬的话,摩西向西向北了望,便有极佳的视野。即使如此,这里仍然不能看见基利波山以北,基列高原以东,或是犹大山地以西。然而能够看见的部分,便足以象征全部。第1b~3节由北到南,依照反时针方向列出了以下的地名:基列、但、拿弗他利、以法莲、玛拿西、犹大直到地中海、尼革(南地)、棕树城耶利哥的平原(kikkar,或作谷)。

4.这是应许之地,是耶和华起誓应许赐给列祖的地方。本节所用的字眼,和一模一样。神可能不单是因为要施恩给祂仆人,才邀请摩西观看以色列人要得的产业(。祂这样做可能还有法律上的理由。有证据证明当时的法律,包括了「观看」要承受产业的程序414。

5、6.即使没有人在摩西死时陪伴他,也必然有人在他死后不久来到,因为他葬在山上。祂将他埋葬(和合本作「耶和华将他埋葬」)也可译作「人把他埋葬」,意即「他被埋葬」。虽然上文下理显示埋葬摩西的是耶和华,祂也无疑可以透过其他器皿来成就。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一语,可能是为了使他的埋葬之处,蒙上神z的色彩。但圣经也记载了此处,大致在伯崇矶悦娴墓戎小4说叵匀灰彩且陨列人聚集,聆听他最后训言的山谷

7.摩西一百二十岁的寿数,是四十年的三倍。他的生平共分三个阶段,每个四十年。然而此处可能也有象征上的意义。一代是四十年,摩西一共活了三代。摩西死时的身体状况,有不同的形容。他说:「我现在一百二十岁了,不能照常出入。」但本节却形容他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换言之,他的视力依然良好,他的体力(leah)也没有减弱。后者 leah 和平行的 lah,圣经用来形容尚青的木;参:「鲜」葡萄)和刚制成的青绳子。其他闪族语言中的同源字,也有「新鲜」、「崛蟆沟囊馑肌N诩恿校ㄥ饶希┯镏型源的名词,字义是「生命力」,和死时的软弱相对。是以这个字似乎在比喻上,有「精力」、「生命力」、「活力」的意思。这似乎是个典型的近东形式,把事实理想化的描绘。摩西老年之时,精力无疑颇为充沛。

的意思并没有冲突。旧约很多字眼都有比喻的意义。例如「流奶与蜜之地」,似乎就是指此地的食物有丰富的供应。同样「城邑又广大又坚固,高得顶天」,只是形容城墙高大的城。同样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无论字面上何解,仍当视之为比喻。惟其确实含义,今日已不清楚。本节可能只是说尽管他已经「不能照常出入」(这也是个比喻),和同年的人相较,他的体力依然旺盛。另一方面,本节的意思可能是:「他凯旋面临死亡时,身体官能依然完备。」

8.百姓在埋葬他的摩押平原,为他哀哭了三十日(参:,为亚伦哀哭)。

9.摩西的责任由约书亚承继。约书亚被属灵恩赐充满,得着智慧的灵(参:。这种治理领导整个国家的智慧,是以色列每个伟大领袖的必备条件。摩西把他分别出来作为领袖之时,曾按手在他头上。但赐下恩赐的,却是神自己。

10~12.摩西的品格,在此盖棺论定。他是以色列中最大的先知。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和神相交的亲密,无与伦比。神差他到埃及施行的神迹(ot)奇事(mopet),是独一无二的。他在以色列人面前所行大而可畏的事,也同样独一无二。简言之,他是神在以色列所拣选的属灵领袖、代言人、器皿。以色列中一切伟大的职事先知、统治者、审判官、祭司都集中在他一身。担任这些职事的人无论多么伟大,摩西都要比他出类拔萃。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摩西从摩押平原登尼波山,上了那与耶利哥相对的毗斯迦山顶。耶和华把基列全地直到但,」

“毗斯迦山”。参看的脚注。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基列全地直到但」:即约但河东面由南至北的地域。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尼波山……毗斯迦山: 都是位于亚巴琳山脉的高峰。达里毗斯迦山是指尼波山的最高峰。此地最适于眺望迦南地。直到但: 从毗斯迦山所在的摩押平原到北部黑门山脚下的堡,约有160公里。故,摩西因神特殊的恩典才得以眺望到此。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本章为的继续,中间插入三十三章。本书最后一章讲述摩西之死。他最后几天的事迹也见于

毗斯迦山很可能是尼波山的一座高峰,立在山顶可以鸟瞰迦南。此山海拔800公尺,虽然从山上远眺,东边只可见到基列的高地,两边也只及犹大的群山,但已可代表全地。本节下半和2节所记各地为反时钟方向自北而南列举,从约但河东迦南北境的基列全地,经西海(今地中海 )和棕树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死海南端的琐珥。这就是神应许给以色列先祖的美地

要摩西观看全地寓有法律上的意义。要“观看”了才可以“得到为业”。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远眺迦南:摩西上到斯迦山,眺望他四十年之久渴望进入的土地。神曾应许摩西可看见应许地,如今应许终于实现了。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眺望应许之地: 本文是神亲自向摩西展现应许之地迦南之全景的场面。现今,摩西终于在眺望着自列祖以来盼望已久的应许之地迦南。他必是颂赞守约的信实之神,遥想自己即将得以进入的天上迦南,满怀感动地望着迦南。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摩西离世。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的死亡与埋葬: 在前章,摩西结束了对心爱的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祝福,那祝福也是摩西最后的遗言。如今,摩西所要作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归到列祖之怀即去世。本章记录了伟大的神人摩西的死亡埋葬。关于记录摩西的死亡及其后事的本章作者,众人议论纷纭。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此问题:①因摩西是特殊的先知(10节 ,故有可能以预示性的洞察力记录了自己死后的事;②希伯来文学的惯例是在伟大故人的最后一部作品中附加他的死亡记事,故有可能在摩西去世后,有人(恐怕是继承人约书亚或大祭司以利亚撒 )在摩西的记录后附加记录了其死亡记事。不论本章是由谁记录的,必定是因神的感动,记录得毫无差错。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拿弗他利全地,以法莲、玛拿西的地,犹大全地直到西海,」

「拿弗他利全地」:约但河西面最北的地区。「以法莲」:中部地区。「犹大」:是南面之地。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西海: 指地中海。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西海”。地中海。摩西的视野是从东北面开始,然后转向西面和南面,最后返回耶利哥和尼波山中间的平原。“琐珥”。位于死海南端。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南地和棕树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琐珥,都指给他看。」

「琐珥」:死海南部的一个城市。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对他说:“这就是我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之地,说:‘我必将这地赐给你的后裔。’现在我使你眼睛看见了,你却不得过到那里去。”」

你却不得过到那里去: 出埃及的英雄,以色列的伟大领袖摩西,比任何人都有资格进入迦南地。虽然,摩西曾恳切地祈求过神,但神终未允许他进入迦南。其表面理由是因在米利巴水事件时,未能全然彰显神的圣洁,但其深层原因是:①为了晓谕人,天国断不能靠着人的功劳而进去;②摩西象征着律法,为了晓谕律法断不能引领人进入天上迦南的事实。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于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华所说的。」

摩西死时的年龄,注。7节指出摩西虽年事甚高,但仍具活力。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神安葬摩西。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的临终与埋葬: 神的伟大仆人摩西终于以120岁的高龄,完成了其地上的事工之后,平安地进入了天上迦南。摩西的生涯是无怨无悔的胜利一生,也是全然委身于神的一生。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耶和华将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毗珥对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

虽然摩西下葬的准确位置不得而知,但应该就在百姓安营的地方(“伯毗珥” 在约但河口以东约10英里 或16公里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按犹太人传统,耶和华神不让人知道摩西的坟墓所在,恐怕后人去敬拜他的骸骨,陷于罪恶中。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伯毗珥」:毗斯迦山区附近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到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 这恐怕是因神亲自埋葬了摩西。根据,神似乎差遣天使长米迦勒,命令他将摩西的尸体葬在人所不知的地方,因为惟恐以色列百姓将摩西的坟墓作为崇拜的对象。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申命记》记载摩西被葬在人们不知晓的坟墓里,那么,圣经的首五卷书又怎会是摩西的作品呢?】

摩西显然不能预先记载自己的死亡。申命记三十四章是一篇讣告,由摩西的一位朋友或与他同时代的人写成,可能就是嫩的儿子约书亚(9节 )。在圣灵的带领及默示之下,约书亚可能把他敬爱的领导者摩西之死的讣文附加在申命记的结尾部份,还以一篇感情丰富的赞美言词结束这卷书。

我们能否从上述解释再作什么推论呢?把一篇作者的讣文附加在他作品之末,就可以说他不是该作品的原作者吗?在我的面前,摆着罗兰德富(Roland de Vaux )的卓越作品‘Archaeology andtheDead Sea Scrolls”这书是英文修订版,由牛津大学于一九七三年出版,记载了他于一九五九年在「Schweich讲座」所发表的讲章。这本书的页iv刊登了甘仁(Kathleen Kenyon )所写的简括的前言。开首时是如下字句:「罗兰德富看不见『Schweich讲座』的讲章成书出版,这实在使人伤感。」这也是附加于正文的一个讣告。其他卓越的学者的最后一部作品,在结尾部份通常都有一段讣文,而没有指明由谁人写成。

摩西在神默示下所写成的最后作品——申命记——的情况也是一样。没有有责任感的读者会因着甘仁(Kenyon )的一段短短讣文便否认罗兰德富的著作地位。同样,我们也不能只因为申命记三十四章的一段讣告,就否定摩西的作者身份,坚持申命记一至三十三章(甚或摩西五经的全部 )不是由摩西写成。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摩西死的时候年一百二十岁;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

摩西不是因为身体衰败而死。参看的脚注。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为摩西哀哭了三十日,为摩西居丧哀哭的日子就满了。」

哀哭了三十日: 哀悼期一般为七日,但人们为亚伦与摩西则哀哭了三十日。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嫩的儿子约书亚;因为摩西曾按手在他头上,就被智慧的灵充满,以色列人便听从他,照着耶和华吩咐摩西的行了。」

约书亚接任为摩西的继承人。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因摩西曾按手在他头上: 这是表示将摩西至今以来对以色列百姓所拥有的领袖权都交给后任领袖约书亚的公开委任仪式。约书亚在此处的出现,不仅自然地连接了本书与约书亚记,还暗示了已作好准备展开迦南征服战。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象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

神“面对面”与摩西说话。约书亚需要祭司帮助他去认识神的旨意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神直接向摩西说话,约书亚则须借着祭司的乌陵和土明来寻求神的旨意,所以在摩西死后“再没有兴起先知象摩西的”。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 在以下两个方面,摩西是特殊的先知,也是以色列最伟大的先知:①在与神的亲密关系上(10节 ):神借着米利暗长大麻疯的事件(民12章 )亲口说了摩西与自己的亲密关系。与其他先知不同,神对摩西“好象人与朋友说话一般”,面对面说话,也使他亲眼目睹神荣耀的临在。在西奈山,神与摩西不受时间的局限,单独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摩西实在是比任何人都更多地看过,体验过神之荣耀;②在彰显神之权能的事情上(11-12节 ):摩西从神得到能力,出埃及时为了与法老对峙,他在以色列面前将神的十灾降在埃及。“摩西实在是伟大的先知,是旧约,即律法的创始者与仲裁者。只要这律法继续有效,以色列当中再不会兴起先知像摩西的。惟有一人将会得享比摩西更大的荣耀与名誉,那就是以摩西为忠仆的神家之长子,我们的大祭司,且是永恒新约的中保及创始者耶稣基督”。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永垂不朽的神人:摩西被喻为「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人」(10 ),表示他与神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他为神行出许多伟大的神迹奇事。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回想摩西: 本文颂赞了摩西的业绩与人格。摩西在世时,在带领以色列百姓走完旷野之旅的过程中,从顽梗的百姓听到了许多不满与抱怨。然而,待到去世后,却倍受后人的仰慕与喜爱。因为他实在是深爱百姓,也是蒙神所爱的神之伟大仆人。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耶和华打发他在埃及地向法老和他的一切臣仆,并他的全地,行各样神迹奇事,」

】「又在以色列众人眼前显大能的手,行一切大而可畏的事。」

本节有古卷在句首多“没有谁像摩西那样”数字。

本书结尾三节对摩西的品格和能力作了详述。他与神的交通亲密,行神迹奇事无人能及。他是神拣选的伟大领袖,是祂的发言人和代表,集先知、审判者、祭司和行政首长于一身。神通过他给了以色列一部充满人道精神的律法,为现代法典的模范。

不错,当时无人能超越他;但等到那万主之主、万王之王的主基督来到世间后,这位谦冲的人子所达到的境界则远远超过摩西,祂是全人类的救主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第三十四章的作者问题】

第三十四章有关摩西之死的记载不可能出自摩西手笔。然而,这明显的事实却绝对不能否定本书其余部分是摩西所写的。在一个伟人最后的著作里加上讣告是常有的做法,因此有人(最大可能是约书亚 )在摩西最后的遗作里加上这样一个附录也绝对不是不合理的。

──《雷氏研读本》

【思想问题(第34章 )】

1神履行应许让摩西看见迦南地,并要应验祂给列祖的应许(34:1-4);神既如此信实,我们在生活上应如何学效祂,荣耀祂呢?

2摩西大半生飘流,负起了带领百姓出埃及进迦南的艰鉅工作,为何临终时竟如此健康(34:7)?

3试从9-12节看属灵伟人的特质,摩西一生事奉的对象是谁?他的「伟大」在于什么。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展望前景】

「摩西从摩押平原登尼波山。」

摩西即将离开世界,最后的一段路程,还是登山的路。他虽然照神的定旨,不能进入迦南,但没有沉在悲哀的山谷中。
他年纪虽已老了,但“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他跟从神的引导,“登尼波山,上了那与耶利哥相对的毘斯迦山顶。”耶和华把约但河那边的地,全指给他看。俯视满布棕树的平原,远山近谷,满目葱茏,碧波荡漾的加利利湖,直到地中海岸,何等的美好!
耶和华对他说:“现在我使你眼睛看见了,你却不得过到那里去。”现在摩西的心境,已不再想望自己进迦南地了,看到以色列人所要得的美地,内心也颇安慰;只是知道在离世以后,他们将硬着颈项,悖逆败坏,不能不哀惋而已。但摩西也得了神的指示,知道神的子民在受尽了管教的痛苦,被分散到外邦,最终还会悔改归回神;神要照祂信实的应许,兴起另一位像摩西一样的先知,祂要教导引导神的子民,进入真正的安息。他信靠神的恩典,感恩欢欣不已。
至于他自己,今夜就不再宿在伴随了四十年,旷野旅程的帐棚里,而将褪卸这衰旧的肉身,像拆卸帐棚一样,进到美好无比的新境界,更有些恨不得早展翼上腾!
摩西就这样去了。神人摩西最后一次向约书亚告别,向新任的大祭司以利亚撒和众领袖告别,也向神的全会众告别。他的背影消逝在尼波山丛中,就再没有人看见过他,也再没有人见到他的尸体。“耶和华将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毘珥对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
神亲自埋葬了祂的仆人,却继续祂自己的工作。
第二天早晨,太阳照常升起。以色列人有了一位新领袖。约书亚发令吹起银号,召集会众,宣布在摩押平原为摩西哀哭三十天,记念那位逝去的伟大领袖。全营举哀,声音在旷野中回荡,空中的阴云仿佛凝聚着哀愁。
居丧哀哭的日子满了。银号吹奏起高亢的大声,约书亚帅领着以色列全会众,拔营起行,踏着信心的欢乐脚步,向着神应许的迦南美地前进。
摩西的时代过去了。但神的计划仍然进行,终必完成。摩西消没下了;弥赛亚那公义的太阳,正从历史的地平线升起。

── 于中旻《圣经研究》

金字塔与毗斯迦山顶】

经文﹕“摩西因着信﹐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来11﹕24-26 )。
埃及各朝法老﹐相继为自己兴建金字塔坟墓﹐人虽未死先造金字塔﹐塔越高大﹐说明自己的荣耀越大﹐地位越高﹐在金字塔底下﹐有一条没有出口的隧道﹐直通到金字塔底下的暗室中﹐那个暗室将来要安放法老王的尸体。
第四朝法老齐阿斯为自己造了一个最大的金字塔﹐塔高一百六十四点五米﹐塔底每边长二百三十米﹐占地三万二千九百平方米﹐每块石头重五千斤﹐二十万民工用了四十年时间才造成了。金字塔在埃及文中称为“庇利穆斯﹐”意思即是“高”。
人生的道路却犹如法老王修筑金字塔﹐以一生的资财﹐以别人的血汗﹐辛勤建造一座力图荣耀自己的“庇利穆斯”“高”﹐高了还要高。谁知道“庇利穆斯”就是一生的归宿﹐最后是别人把你的尸体顺着没有出口的隧道搬进“庇利穆斯”中。不是等候荣耀﹐乃是等候神的审判。
历史中最著名希伯来之英雄摩西﹐他就不愿在金字塔下找到自己葬身之地。他鄙视王位﹐更鄙视金字塔。他对“庇利穆斯”的高度有正确的看法和选择。因此他宁愿为以色列同胞受苦害﹐遭凌辱﹐也不愿继承法老的王位﹐让别人来替他建造金字塔。正因为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所以他才能得到天上的荣耀。事实证明毗斯迦山顶的高度确实是远胜过“庇利穆斯”(申34﹕1-8 )。
毗斯迹山顶的高度与荣耀﹐也证明了人生的高度与荣耀。

──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

,10 摩西一生事奉并面见神,结果只能看不能进……为何?这个教训……】

摩西是惟一能与神面对面谈话的人。他被称为以色列最伟大的先知。不过就连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由于不顺服神,神都不准他进入应许之地。不管我们是怎样的良善,或者为神做了多少工作,总有时不顺服祂。不顺服就要受管教,神对摩西的管教非常严厉,不过仍然称他为朋友。在你受神管教责打时,要像摩西一样地回应。不要发怒走开,觉得难堪甚至怀恨。相反地,你要以爱心、坦率、切望改善的意愿,回转归向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34:5-8)心灵絮语
岁月悠悠磨不尽领袖的气度;芳草萋萋埋不掉仆人的谦和。

──《圣经姐妹版申命记注释》

「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

信心的能力——摩西的经验中,有许多忧劳的事,但他信心的能力促使他将重担交托给主,以致他身体没有衰老。他的精力没有消耗,他在地上的作为,是他与神在隐秘处相交而有的功效。神是他的帮助与力量。他虽一无所有,神却是一切。所以他能返老还童。

律法的限制——摩西好似代表律法,因为律法是借着他传的,也成为严峻的代表。他带着以色列人到边境,却不能过去。神的律法即使顺服,也不会到应许之地。我们站在毘斯迦山顶上远望,却不能过到迦南。那应许之地,有福的人生,却是我们无法进入的。

恩典的长久——律法可能失败,但身体却是圣洁、公义、良善的。天地都要废去,律法的一点一画却不会废去。这必须完全,先由神的爱子,再由圣灵在我们心中。我们记得圣洁的律法可以看见罪恶,纠正错误。这眼光必不昏花,精神没有衰败。所以我们要在祂里面,祂是我们的代表,提倡律法,尊重神,重视神律法的要求。

──迈尔《珍贵的片刻》

得胜之钥】

「嫩的儿子约书亚,因为摩西曾按手在他头上,就被智慧的灵充满,以色列人便听从他,照着耶和华吩咐摩西的行了。」

约书亚从神受了使命后,刚强壮胆;同时,在客观上神也使以色列人赞助他的使命,并服从他的领导,然后才会有过约旦河的起步──信心的胜利及攻打耶利哥城的胜利。

我们遵行神的旨意,都是双方的;先有我们内心从神领受的启示感动,然后求看见神在外界环境中所有有符合于我们内心感动的安排。然后我们可遵照而行,就必看见约但河的奇迹,才会看见耶和哥城蹋陷的胜利。

只有一方面是不能成就神的美意,必须是两方面配合起来,里应外合,才能完成神所托付的事工。所以,我们千万不可只凭一方而行,那样是看不见神的荣耀。

—— 李慕圣《晨光》

摩西是神所喜爱的谦和仆人,我从他身上学到……悟出……】

神最初差摩西往埃及去见法老时,他不肯去,因为他自觉是个“拙口笨舌的人”,但是他对以色列人所作的三次晓谕,却成为一卷申命记。神赐给他大能,使他由不善辞令的牧羊人变成民族领袖、一位词锋犀利的演说家。借着他的勇气、谦卑、智慧,将作奴仆的以色列人,塑造为一个大民族。不过摩西倒是个不矜夸的人,他不把这些成就放在心上而沾沾自喜。直到临终的时候,神仍然是他最崇敬的。在他一生之中,他对神的敬爱、尊重与日俱增。他知道,不是由于自己伟大才带来一切成功,乃是由于他所信靠的是伟大的全能者,才有如此的光景。在以色列的王国时代,虽然有许多大有能力的先知,如以利亚、以利沙等,但是直到一千多年以后,才有一位比摩西更伟大的先知出现──祂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18:15,18 神所预言 一位像摩西的先知 )。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