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e. 盟约更新
世俗条约毁坏以后若果需要更新,便必须重新预备立约的文献,又重新立誓效忠。以色列的情形也是一样。下面几节极之扼要地记载了整件事情,只是时间的先后,却没有认真分别。它的用处只是从人所共知的历史中,点出比较重要的事实。摩西急于达到故事的结论,以及「耶和华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12节)的问题。 1~4.这几节交替叙述制造盛放法版的约柜,和将要存放在此之石版的准备和雕刻。本段是个提要,概括地指出神因为祂的怜悯,和悖逆的民重新立约。而约柜就是存放立约文献的地方。这里把互有关联的事件放在一起叙述,并没有关顾先后的次序和时间的差距。实际上无论是预备约版,还是制造约柜、准备会幕,都需要时间。详细的记载,录在及下,,,中。至于其上的字我要写在这版上(2节)和照先前所写的,写在这版上(4节)的意思,请参考的注释。 把立约文献存放在约柜里的要求,也反映了古代近东条约的传统。当时的惯例,是把约章的抄本放在双方的神庙中,这些神o是盟约的见证,会监视双方的行动,并审判毁约的一方。附带提出一点:申命记中甚少提及约柜。约柜只在这里出现,这事十分奇怪,因为约柜在以色列的生命中,似乎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223。这可能是因为申命记注重盟约本身,而不是约柜的制造过程,或中央圣所的仪式。这些仪式始终都不过是向盟约的神耶和华,表达效忠和敬畏的方法而已。新的约版要和摩西摔碎了的一模一样,这一点很值得重视,耶和华赦免了祂子民以后,和他们更新的,是原来的盟约(第4节假定已成事实)。耶和华和祂子民所立的,只是这个盟约。这约的基础同样是神大能的拯救,向祂子民也作出了同样的要求。即使是耶利米所预见的更新大日写在心版上的也是一样的律法神永恒的律法。那日的律法所以为新,是因为它有不同执行的方法,有不同的中保,并会写在心版之上。但盟约基本上仍是一样的。摩西时代的大主题是「我要作你们的神,你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以你们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们的神」。使徒时代和启示录又复述了这两个公式。然而公式虽然一样,它内在的含义,却在历世的启示之中发展得越来越深。无数的改变,让旧的约面目全非,不得不称为「新约」。 5.本节简略地记载了一段颇长时间内发生的一连串事件。 6、7.这两节经文用第三人称记叙,是主要论点中加插的附记。倘若申命记是在摩西以后一段时间才正式完成,这两节便可能是引自某个无名出处的行程记录。但出处是甚么,和为甚么在此引用,都不得而知。也有提到比罗比尼亚干(即「比尼-亚干之众井」,或「亚干子孙之众井」)和摩西拉,但两者的次序是互换的。他们似乎有好几个行程记录,而旧约有时也不太注重确实时间和次序(参较新约中,太四和路四对耶稣受试探次序的记录)。比罗比尼亚干可能是加低斯巴尼亚(今日的隐加低斯 Ain Kadesh)北面十二哩,今日的比罗因(El Birein)。而摩西拉则可能是比罗因东面十哩外的亚伯德(Abde)或哈鲁尼叶溪(Wadi Harouniyyeh)。 申命记在此记录亚伦之死,其他记载则说他死在「附近以东边界的何珥山」;。两个记录所指的,大致上都是同一处地方。大约在一个世纪以前,有人作出了一个有趣的臆测224。他认为b~41a,原本跟在30a节之后。如此,他们行经各站的次序便成为:寻的旷野(加低斯)、何珥山、摩西拉(又作摩西录)、比尼亚干、曷哈及甲、约巴他、阿博拿、以旬迦别、撒摩拿……。如此,摩西拉便是在何珥山附近了。他儿子以利亚撒接续他供祭司的职分表示神不但恢复了盟约,更恢复了亚伦祭司的职分。亚伦虽在西乃山犯了罪,他儿子仍可在他死后,得以立为祭司。这完全是神的恩典和怜悯。 8.在6~7节的附记之后,记述又回到了在何烈山发生的事(5节)。利未支派分别为圣的详细记载,录在。他们对耶和华热心,神便将他们分别出来,担任会幕中的圣职。在中央圣所里面作大祭司,是亚伦子孙的特权;但守护律法和安放文约的约柜,却是利未人的职责。把利未分别为圣的仪式,记录在民数记三至四章。日后几个世纪里,散居以色列全地的利未人,必然忠心事奉了很久。在以色列离弃神的日子当中,依然有忠心的利未人保全了纯正的盟约信心,是极有可能的事。依这里所说,利未人的主要责任有抬耶和华的约柜,。这是利未支派,非祭司的哥辖族的工作。这柜称为耶和华的约柜,点明它的作用是盛放法版,即盟约文献的地方。二、侍立在耶和华面前事奉祂。侍立原文作「站在〔某人〕面前」,这个用语是「伺候」、「服侍」的意思。这用辞在旧约里曾用作形容藩属和宗主、先知和神、祭司和神之间的关系;;,,,;;。这种事奉主要是利未人中祭司的特权,;,然而其他的利未人也得协助他们。三、奉祂的名祝福。这也是属祭司之利未人的责任;;。在特殊的情况下,君王也会担任这工作;。的注释,将更详细地讨论利未人的地位。 9.利未支派有了这些责任,所以便在地中无分无业。那就是说,神没有给他们可以赖以维生的土地。利未人的生计,是由人民对神当纳的献金和其他奉献所维持。这就是耶和华是他的产业的意思(b,b、29,。本节虽然说:正如耶和华你神对他所说的(和合本作「正如耶和华你神所应许他的」),摩西五经其他地方却没有记载,神对利未人全族说过这样的话。根据,神是这样对亚伦说。而21~24节,却显示这句话也包括了利未全支派。 10、11.摩西代求的结果,这两节作出了总结。神再次住手不施行审判(那次耶和华也应允我;,反命令摩西引导百姓继续旅程。 vi. 委身的呼吁:神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 而现在(和合本作「现在」)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是很常见的作法。叙述过神所做的事后,人民便需要在这件事上自行作出决定(;;等)。这至终是个祝福和咒诅之间的抉择。呼吁他们顺服的不是他人,而是他们的神耶和华。神是审判全地的主,以色列人在埃及和旷野,已经看见过祂公平的审判。祂的审判将会再在迦南地显明。那么,以色列的神耶和华向祂子民所要的,究竟是甚么呢?一言以蔽之,是完全的效忠,顺服盟约的要求。 a. 耶和华你神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 12~13.以色列啊!现在耶和华你神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这句反问应和相较。神的要求可以用五个命令来概括:敬畏神、遵行祂的道、爱祂、尽心尽性事奉祂、遵守祂的诫命律例。敬畏、遵行、爱、事奉、遵守这五个动词在申命记中一再出现(如,,,等)。这些动词所代表几个息息相关的态度。一切顺服的根本,是敬畏神和爱神。有如此态度的人,也必然会遵行祂的道、事奉祂、遵守祂的律法。爱神的人必会事奉祂、守祂的律法,因为人不能说自己爱神,却不守祂的律法。崇拜和生命是不可分割的。这里进一步指出律法不是重担而是神的恩赐,目的是要使他们得福(13节)。生命的意义在乎顺服神的律法;顺服的先决条件,则是对赐律者的敬爱(。 14、15.以色列为何要彻底效忠耶和华她的神呢?从下面的答案,可以略窥其中深意。以色列必须顺服,不单是因为神救赎的工作,也不单是为了以色列本身的好处。真正的理由比这些更深。以色列要爱神,因为神先爱她。这里所描绘的,是富及天地、伟大的神。微不足道的以色列,和祂有天壤之别。然而耶和华却爱了她。这两节用超然的语法,形容神完全的自主。天上的天就是「至高的天」,这形容把「天」的意义发挥尽致。神所拥有的不单是天,更是至高的天。而地和地上所有的,也全都属祂。如此的神,应当是一无所缺的了。祂若要在世人当中寻求友谊,想必会在强大的国家当中寻找。然而住在永远、千山上的牲畜都是属祂、眼看万民都像水桶的一滴的神,却爱以色列过于一切:奥z就在于此。以色列当以敬爱回应神,这是最基本的原因。耶和华爱列祖,又拣选了他们的子孙:特别是当时站在祂面前的人(。在文法上,本节以一个小而强力的转折限制副词但(raq),强调了这个要点。这副词生动地对比整个宇宙,和这小小一群耶和华喜悦的人。「喜悦」包含了「被吸引」、「以之为乐」的意思。然而祂为何有独爱列祖的意念,却是祂心深处,人不能知的奥z。 基督徒立时便能认同新约之中,论到神爱祂儿女的话语。新约壹再强调基督对祂所救赎之人的爱,;;,;;;。基督徒一定得理解,新约把基督徒的教会(希腊文 ekklesia),当作是神的真子民;、10)。基督徒是真犹太人;参:、以色列、属灵的以色列、亚伯拉罕的后裔、神的以色列民、真受割礼的;、特选的子民;;参:。初期教会不把自己当作是犹太教「以色列」中的一派,也没有当自己是神一个新的子民。罗马书十一章橄榄树的比喻中,保罗只看见一个以色列,有外邦人接枝在上面。以致教会和以色列之间,完全没有分别。真以色列不仅牵涉肉身上的血统,更是信心上的关系225。 16.割礼的隐喻,本节是指心里(和合本「将心里的污秽除掉」,原文作「割除心中的阳皮」)。正如「未受割礼的耳朵」被遮住不能听见,「未受割礼的口」(原文)受封闭而「拙口笨舌」,未受割礼的心也关闭不受神的感动。这障碍之物除去了(这和割礼的平行之处,显而易见),受过割礼的心便能开广,柔软顺服神的指引。心中受割礼的结果是顺服神的旨意,不再顽梗。惟有这种割礼,才配得上神不能测度、拣选的爱。实际上没有了心中的割礼,便不可能真正敬神、爱神。日后保罗宣扬说:「因为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不靠着肉体的」;参:。请参看上面14、15节注释最后一段。 17、18.耶和华的威严和可畏的公义,是必须顺服祂的另一个原因。显然,这位也是和基督徒有关系的神。在这样一位神面前,我们当受的劝诫:「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希伯来书和申命记一样,也很重视出埃及和旷野流浪的事迹。希伯来书的作者在事情发生一千四百多年后,依然深受感动,充满了敬畏的心。 第17节冠予神一连串的名号,无疑是要强调耶和华的独特性和绝对的卓越性,祂的主权远在宇宙其他一切能力之上。耶和华是万神之神、万主之主:祂是至大的神、至高的主;天地之间一切的权柄,都在祂绝对统治之下。这些不是多神宗教歌功颂德的名号;它基本上是肯定一神的信仰。除了耶和华,再无神、无主有任何的权力和重要性;只有祂,才配受人的敬拜和献身。接受了这两点,多神信仰便再无立锥之地。接着说到耶和华是至大的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提醒以色列出埃及的日子,祂所施展大能的拯救。译作大有能力的形容辞 gibbor,用作名词是「勇士」的意思。这个辞似乎和圣战的概念有关,把耶和华看为打仗时的元帅,有勇士的特征;,,;。这个可能又有可敬和可畏的寓意。这位能够降下各样大有果效的审判,来惩罚倔强法老的神,自然配受敬畏。任何人祂都不需尊重,在祂公义的台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祂也不会因为贿赂而有失公正。 在正面、积极的方面,祂公义的彰显是为软弱无助的人寻求公正。这些人中包括了孤儿、寡妇,和寄居的人(ger)226。后者更蒙神的怜爱和赐予。不论是古代的以色列,还是今日社会,寄居的侨民经常都有被压迫的危险。所以申命记和旧约其他地方,都劝以色列人恩待他们,,,;。旧约很多地方都把寄居者和孤儿寡妇等量齐观,视为照顾的对象,,。其他段落又看寄居者和以色列人平等,可以享受盟约的福气;因此他们也有守节和遵行律法的责任,,,。很明显在这方面,基督徒和以色列人没有两样;本节在社会关注方面的教训,在两者身上同样有效。新约直接间接,多次提到了基督徒在这方面的责任;;;,。 19.上面暗示爱护寄居者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神爱这些人。本节又提到了另一个理由。以色列知道寄居埃及的滋味,能够明白爱护寄居者的重要性,,,。「爱邻如己」的命令,虽然没有明文写在申命记上,其原则却已存在。从看来,以色列早已知道这个命令。 20.请参看12、13节注释。 21~22.这个段落作结时,用两个方法形容耶和华。祂是你的赞美(和合本作「祂是你所赞美的」)表明耶和华是以色列赞美的对象。是你的神表示祂就是施展拯救大能的那位。以色列是神大能作为的见证,不是特指当时在摩押平原上的人,,而是以色列这个国家。实际参与出埃及的上一代,都已死在旷野了。明说,听过探子的报告后拒绝约书亚和迦勒劝告的人中,没有一个二十岁以上的人,能够进入应许之地。是以当时二十岁以下的人,都有可能进入应许地。但作为一个国家来说,不论何时,以色列都是亲眼目睹神令人惊栗、全能作为的见证。耶和华奇妙的作为包括了把微不足道的七十人(参:,变成人数可观的国家。如同天上的星那样多是典型的近东夸饰法,。这个事实本身,已足成为耶和华向以色列索求感谢和效忠的理由了。【】「“那时,耶和华吩咐我说:‘你要凿出两块石版,和先前的一样,上山到我这里来,又要做一木柜。」
“木柜”。参看至16节的脚注。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参。这个盛有两块法版的“木柜“,又名约柜,放在会幕的至圣所利,是神的宝座或脚凳,。列王时代,约柜是神与以色列人的王大卫立约的记号,。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
神吩咐摩西预备两块石版,也要造一个木柜安放石版;然而,在石版上写字的却是神。重写法版是由于先前的两块已被摔碎(9:17), 象征神与百姓立约的关系,因以色列民铸造了金牛犊而遭破坏。故此,耶和华重赐法版即意味约的重建,表明神恩待以色列民并答允摩西的代求。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重新雕刻的两块石版: 摔碎的两块石版意味着神与以色列之间所立之约被破坏了。摩西为遭到破坏的圣约重新得以恢复而献上了代祷,那祷告终因神的怜悯而得到应允。本文说明为了证明圣约已得恢复而重新刻录十诫的两块石版的事实与再次将那刻录着十诫的石版被保存在约柜中的事件。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
法版与约柜:10章的开始与9章有紧密的联系,摩西在此结束了他对何烈山事件的追溯。他的思想从约柜里的两块法版(1-5 ) 转到亚伦之死及以利亚撒的继任,又转到一班利未人身上(6-9 )。最后,摩西重述9:25作为结论(10 )。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
摩西重新领受约版,又劝选民一心遵守神的诫命。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被破坏的圣约与恢复圣约的神: 上文,在过去旷野之旅中他们所犯的众多悖逆事件中,摩西以拜金牛犊的事件为中心说明了以色列百姓在征服迦南之后不能陷入骄傲自满的原因。本章的前半部分(1-11节 )在内容上承继了前章,回顾了神以恩典再次恢复因拜偶像而遭到破坏的事实。后半部(12-22节 )则强调了百姓当知晓这一恩典,从今以后更要存着感恩顺服的心生活。总之,本章的主题就是,本因昔日所犯罪孽而当被除灭净尽的罪人们之所以能够不被毁灭,还存气息至今日,且怀抱明日的盼望,靠的全然都是神的怜悯与恩典,故每日当过着合乎神旨意的顺服生活。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你先前摔碎的那版,其上的字我要写在这版上;你要将这版放在柜中。’」
【】「于是我用皂荚木做了一柜,又凿出两块石版,和先前的一样,手里拿这两块版上山去了。」
“皂荚木”(或洋槐木 )。参看至7节的脚注。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皂荚木质坚硬,呈橙黄色,今仍见于巴勒斯坦沙漠地带。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皂荚木」:坚硬实用的木材,多是金啡色的。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我……作了一柜: 事实上,“柜”是在下作成的,而将刻着十诫的两块石版放入约柜则是在出埃及第二年1月1日之后。因此,本文不同于摩西记录出埃及记之时,全然未受时间顺序的局限,只是为了强调圣约已得恢复而再次领受了刻着十诫的两块石版的事实与将那两块石版存放在按着神的指示而造的约柜中保管的事实,将两件事合为一体,同时进行了回顾。皂荚木: 指刺槐树(Acacia ),此木用于制作约柜等与会幕相关的木具,26:15,27:1)。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耶和华将那大会之日、在山上从火中所传与你们的十条诫,照先前所写的,写在这版上,将版交给我了。」
此处所记摩西再上西奈山领法版的事,与《出埃及记》三十四章所记在次序上有出入。《申命记》的体例为往事的忆述,有重复,也不一定依时间先后次序;但确为极具历史真实性的文献,帮助读者更明白以前各书记载的史事和神的话语。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那大会之日: 指以色列百姓聚集在西奈山脚下,聆听十诫的那一日(9:10)。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我转身下山,将这版放在我所做的柜中,现今还在那里,正如耶和华所吩咐我的。”」
将这版放在我所作的柜中: 约柜中不仅存放了刻着十诫的两石版,还存放了亚伦发芽之杖,与盛满一俄梅珥吗哪的金罐子。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 刻上十诫的石版原来放在约柜内,不知道约柜今天在哪儿?】
两块刻有十条诫命的石版,在约柜中放了五百年之后,被安放在所罗门新造的圣殿中。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中最后一次提到约柜,是在所罗门以后大约叁一百年,约西亚作犹大王时,以后圣经就没有再提到它的下落。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从比罗比尼亚干[或作亚干井 )起行,到了摩西啦。亚伦死在那里,就葬在那里。他儿子以利亚撒接续他供祭司的职分。)」
比罗比尼亚干又名亚干井,确切位置不详,有人认为即加低斯北15公里的艾伯伦(el-Birein )。摩西拉的位置不详,记载亚伦死在何珥山顶上。可能何珥山又名摩西拉。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比罗比尼亚干」:位于加低斯北面十九公里(十二英里 )。
「摩西拉」:注。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他儿子以利亚撒接续他: 继承大祭司一职是由摩西脱下亚伦的圣衣,给以利亚撒穿上的象征仪式来完成的。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亚伦死于何地?谓他于摩西拉逝世,但则说是何珥山。】
是作为附带说明的经文,加插入摩西回忆西乃山附近发生的事情之中。这节的经文内容如下:「以色列人从比罗比尼亚干起行,到了摩西拉。亚伦死在那里,就葬在那里。他儿子以利亚撒接续他供祭司的职分川所记载的是摩西和以利亚撒陪同亚伦上了何珥山,亚伦就死在那里。这段记载有作左证:「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地后四十年,五月初一日,祭司亚伦遵着耶和华的吩咐,上何珥山就死在那里。」
有很高的可能性是摩西拉乃一地区名,何珥山则位于此区内(P.A.Verhoef in Temey Zondervan Pictorial Encyclopedia-4279 亦持此意见 ),这情况正如何烈山乃一连串山豚的名称,而西乃山是此区山豚的其中一座山。在耶别马杜拉(Jebel Madurah )附近没有考古工作进行,使我们不能从而获得摩西拉此区的范围有多大,但我们若假设古代的文件(即五经 )提及此地区,就会知道地区的正确位置,将它置于何洱山附近,这个假设也颇恰当。
约瑟夫认为尼波山即耶别尼拜哈运(Jebel Neby Harun。参Antiquities-4.4.7 ),这山高四千八百尺,俯瞰彼特拉(Petra )。但因为这山位于以东的中部而不是在边界上,而且山势崎岖,若没有特别的设备协助便很难攀登。因此,传统所认为的地点,似乎不可能是正确的位置。
巴拉巴斯(Stephen Barabas in Tenny Zondervan PictorialEncyclopedia-3201 )认为耶别玛杜拉(Jebel Madurah )更有可能是亚伦逝世之地。因为这山在以东的西北面边界上,在迦低斯的东北面;山下的群众可以望见山顶的情况,正符合的描述。无论耶别玛杜拉是否正确的地点,我们若假设五经错误地将何珥山置于摩西拉范围之内,是毫无证据支持的。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
这四节是插在5与10节中间的一个注释,提供有关约柜、照料约柜的利未人,以及第一位祭司亚伦的历史资料。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记亚伦之死和被葬于摩西拉:有学者认为他的死亡与9:20有密切关系 ,他必须对铸造金牛犊一事负责,但事实上亚伦并未因这事而死于何烈山 (6 ), 反而继续活了一段日子才死于摩西拉,证明摩西为亚伦的代求已蒙神答应。摩西在8-9节中提及利未支派的责任── 抬耶和华的约柜 , 在耶和华面前侍立事奉(统筹崇拜和献祭的事 ),及奉祂的名祝福。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继承祭司的职分: 本文回顾了大祭司亚伦去世后其子以利亚撒接供祭司职分的事实与为了服侍会幕而分别利未支派为圣的事实,8:1-26)。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他们从那里起行,到了谷歌大,又从谷歌大到了有溪水之地的约巴他。」
谷歌大可能就是曷哈及甲。确切地点不详。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约巴他」:位于亚拉巴南部。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那时,耶和华将利未支派分别出来,抬耶和华的约柜,又侍立在耶和华面前事奉他,奉他的名祝福,直到今日。」
抬耶和华的约柜: 在旷野生活中,抬约柜等搬运所有会幕器具的事情是利未支派的义务与特权,只有被分别为圣的利未支派才能独担此任。神使利未的三子哥辖、革顺、米拉利分别担当这些事,使其保持圣工的秩序。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所以利未人在他弟兄中无分无业,耶和华是他的产业,正如耶和华你神所应许他的。)」
一家的产业,代代相传,赖以为生。利未人世代侍奉耶和华神。他们在神前的侍奉便是他们的生计。参.耶和华因此是他们的产业。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无份无业: 利未支派因专志于宗教性事务,故未能分配到生计所需的任何土地或物质上的产业。但是神从其它支派取48座城邑,与十一奉献赐给他们作为居住地与生计所需的产业。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我又像从前在山上住了四十昼夜。那次耶和华也应允我,不忍将你灭绝。」
是上述事件的一个总结:神答应摩西的代祷,以色列民没有被灭绝,神与子民的关系得以重新恢复。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
本文的内容与9:25-29相联,论及了摩西迫切的祷告得到应允,以色列百姓得以继续向迦南进军的事实。本文明确地告知我们,只有靠着神的怜悯与恩典,才能使以色列百姓占据迦南地,甚至向迦南进军的每一步也只能靠神。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耶和华吩咐我说:‘你起来引导这百姓,使他们进去得我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所赐之地。’”」
【】劝民遵守诫命:摩西再次把耶和华的诫命总结起来:神要求选民敬畏(6:13),遵行一切的诫命(12 )。日后先知弥迦同样指出,神要求的百姓为贫困人伸张公义,怜爱他们,对神则要谦卑服从。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
「“以色列啊,现在耶和华你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敬畏耶和华你的神,遵行他的道,爱他,尽心尽性事奉他,」
在九章和本章前半所讲的历史背景上,产生了以色列民应遵守的道德与行为的诫命和律例。神要祂的子民遵守的就是这些,这也是得福之道。“耶和华你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归纳本书所提答案计有:1,敬畏神,;2,凡吩咐的都当遵行;3,侍奉神;4,要尽心、尽性、尽力爱神。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
选民进入迦南城——神恒久忍耐的恩典: 至此,摩西用颇长的篇幅(9:6-10)说明了虽然以色列过去的四十年旷野史布满了不顺服与悖逆,他们却靠着神恒久忍耐的恩典,终于得以进入迦南地,本文中摩西深刻地晓谕大蒙恩典的以色列百姓当爱神并遵行神的律法,这才是蒙恩典者当尽的义务。回首往事并深思神的恩典,不仅会滋养今日的信仰生活。而且不使自己掉进骄傲的泥潭。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遵守他的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为要叫你得福。」
为要叫你得福: 神的话语即耶和华的律例和典章并不是用仪文束缚人的桎梏,而是给人提供生之意义与幸福之路的生命之灯光。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地和地上所有的,都属耶和华你的神。」
「天上的天」:最高的天,都是神所管辖的。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天和天上的天: 这是希伯来文学独特的修辞手法,用来意指天的广大无边与庄重及至高,。相似的词语与“仆人之外”、“万王之王”、“歌中歌”。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耶和华但喜悦你的列祖,爱他们,从万民中拣选他们的后裔,就是你们,像今日一样。」
「但」:强调这位掌管宇宙的耶和华竟然拣选了列祖和以色列人(4:37,7:7)。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神在拣选自己的百姓时,并没有基于人的功劳或公义,他只是因着自己可喜悦的旨意与慈爱,无条件地拣选了以色列百姓为自己的百姓(7:7-8)。因此,蒙拣选的百姓不能标榜自己的公义,只能感谢神的恩典并顺服其旨意。摩西反复告知即将征服迦南的以色列百姓这一事实。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所以你们要将心里的污秽除掉,不可再硬着颈项。」
“除掉”,原文作:行割礼。这里用作比喻,指“使自己从罪恶里分别出来”。参看。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将心里的污秽除掉,原文是“为心施割礼”。“割礼”为以色列民与神立约在身体上记号,以色列人须受割礼始为社会正式成员;也必须有内心的改变,把违背神的意向从心里铲除,才能全心全意把自己归给神,成为圣洁的子民。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要将心里的污秽除掉: 割礼是希伯来男婴生下来第八天所行的宗教仪式,象征着对神的委身,意指从心里除去一切的罪孽,使之毫无污秽和圣洁以合乎神的旨意。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因为耶和华你们的神他是万神之神,万主之主,至大的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贿赂。」
“耶和华”(耶威 不是指地方的神明,而是全宇宙的神(14节 )。祂也是一位公义的审判者(18节 )和掌管一切历史事件的主宰(比较21节 )。“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贿赂”。不会偏颇,也不受收买。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万神之神、万主之主”意即最高的主宰,为极其尊敬的称呼,不是说在祂之下还有神。摩西要让以色列人知道,与他们立约的“耶和华”不象当时其他民族敬奉的神祗,只属于一族一国;耶和华时全宇宙的主宰(14节 ),高超过一切,是掌握全世界历史的唯一的主。祂“大有能力”、“至大”、“可畏”、“不以貌取人”,而且“公正”(“不受贿赂” )。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大有能力,大而可畏」:尤指耶和华救选民脱离埃及的束缚一事。
「不以貌取人」:即不偏私(1:17)。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
强调了神的惟一性、全知全能性、公义性及慈悲性。摩西之所以如此反复强调神的属性是因为以色列百姓只有正确地认识神的属性,才能正确地遵行神所喜悦的旨意,也能够分辨所有外邦神的无能与虚妄。孤儿寡妇: 是社会经济上的弱者阶层,易蒙不白之冤或遭到虐待。神不仅特意命令怜爱眷顾这些为人所疏远的阶层,还亲自宣告自己为“孤儿的父”、“寡妇的伸冤者”。寄居的: 指离开本族本乡而混居在希伯来人中的人。他们并不是土著民,因此是既没有属于自己的地产,也没有法律权利的弱者。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他为孤儿寡妇伸冤,又怜爱寄居的,赐给他衣食。」
【】“孤儿寡妇”和“寄居的”是社会上贫弱的一群,容易遇到经济上的困难,受到强者的欺凌。神是爱全人类的主,祂怜爱这些人,并为他们主持正义。
以色列人曾在埃及寄人篱下,受过被欺压之苦,应该照顾寄居的人,当然也包括无依无靠的孤儿与寡妇。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所以你们要怜爱寄居的,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
「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选民曾经历过被人迫害的滋味,故应特别体谅软弱贫苦的孤儿、寡妇、寄居的外侨(24:19-20,27:19)。 摩西的律法自始至终都贯彻着怜悯弱者的教训。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因为你们……也作过寄居的: 摩西之所以在这里向以色列百姓提起在埃及为奴之时,是因为①作为曾在异国饱经苦难的人,也能够体谅那份孤苦无依的心怀;②使其深悟自己是欠着神的大爱之债的民族,将那爱之债偿还在弱小的邻人身上。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你要敬畏耶和华你的神,事奉他,专靠他,也要指着他的名起誓。」
列举了三种人与神关系:敬畏神、侍奉祂、指祂的名起誓(意为承认耶和华为最高无上的倚靠 )。参;.本节增加了第四项:专靠祂。“专靠”的原文有“忠于神”和“爱神”的意思。要象妻子对丈夫般忠于神并爱祂,,。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专靠他」:原作「粘着他」,。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要指着他的名起誓: (6:13,。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 起誓,神不是说不可以的吗?此处是指──】
“你要指着他的名起誓”,是指你应当单单对神忠诚。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他是你所赞美的,是你的神,为你做了那大而可畏的事,是你亲眼所看见的。」
【】正如本文所记,以色列民族照着神早先赐给亚伯拉罕“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22:17)的应许,使其在埃及的弹压与逼迫中发展成拥有两百多万壮丁的强大民族。这一事实正是神为以色列所行大而可畏之事的代表性例子,也是以色列百姓今日亲眼目睹的事实,是他们当感谢神的最大理由。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你的列祖七十人下埃及;现在耶和华你的神使你如同天上的星那样多。”」
“七十人”。参看的脚注。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七十人下埃及”:看注,“七十”表示完整,说明以色列人的祖先都下到埃及,在那里寄居。“如同天上的星”:参;。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思想问题(第 10章 )】
1今日许多热心的基督徒忙于教会的事工,这种事奉是否已经足够?10:12-13, 20-21给你什么提醒呢?
2神不以貌取人 (10:17), 试从耶稣一生工作的对象印证这原则。今日教会在传福音的事工上,有否「以貌取人」,而忽略了社会所鄙弃的人?
3信徒除了要彼此相爱外,为何也要关心及怜恤教外人呢?参10:17-18; 。
──《串珠圣经注释》
【洁心爱主】(10:1-11)属灵生命
摩西再上山
我们常常以为,若真实感受神的同在,我们的生命一定会活得更精彩、更加合神的心意;又或者,如果我们像以色列人一样,看见云柱火柱日夜在旁,就更容易跟随神。
摩西回忆第二次上山领受十诫的片段,叫我们反思属灵经验是否会改变我们。摩西比所有人更亲近神,更亲身领受神赐下的法版。不过,看见百姓的叛逆,他也耐不住性子,摔碎了第一对石版,要神重新写上。
在这事以后,摩西更小心保存法版了。他在这段回忆中,特别加插了祭司和亚伦的职责,就是希望以色列人明白保存法版的安排。即使仍在山上的时候,摩西也再一次为百姓代求,上次下山时的怒气似乎都已转化成对百姓的关心。
摩西虽然曾在山上与神相会,但他跟我们一样,也有不耐烦的时候,从他击打盘石出水就可见;以色列人亲身经历神迹奇事,也不保证他们懂得敬拜神。惟有认真领受神的诫命,我们才懂得与神同行。
所以,姊妹们,与其追求非凡的属灵经验,不如认真遵行神的诫命。
默想
「耶和华吩咐我说:『你起来引导这百姓,使他们进去得我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所赐之地。』」
心灵的镜子
属灵的经历不一定使人蜕变。──《圣经姐妹版申命记注释》
「耶和华你神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
我们有时送礼物给人,会弄错了时间,对象。盛夏送人重裘,严冬送人罗扇,多半不会有人欣赏;有时男女老少送的混乱了,还会使受者以为是有意的侮辱。
人的错误是常以为自己能给神甚么,却没有先弄清楚神所要的是甚么。这不是好笑的事,是严重的问题。
摩西在将行完人生道路的时候,向他所领导的群众说:“以色列啊!现在耶和华你神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只要你敬畏耶和华你的神,遵行祂的道,爱祂,尽心尽性事奉祂…为要叫你得福。”)
神所要的是听命遵行。神叫摩西凿出两块石版,神亲自用指头写上了十条诫命律法,该是何等神圣的。但是,当摩西从何烈山下来,看见以色列人在开拜金牛犊大会,就发烈怒,把法版摔碎。,)若不肯听从神的话,空有法版何用?神并没有责罚摩西,只吩咐他另造法版,神自己重新写过,要祂的子民遵行。
神所要的是真实事奉。“耶和华将利未支派分别出来,抬耶和华的约柜,又侍立在耶和华面前事奉祂,奉祂的名祝福”。真实的事奉,是以耶和华为产业,为最爱的。
神所要的是完全信靠。神不是在地上寻找好人,看人有甚么长处,如果那样,祂必然失望。神知道人的情形;但祂“喜悦你的列祖,爱他们,从万民中拣选他们的后裔,就是你们,像今日一样。”
神所要的是清洁的心。“你们要将心里的污秽除掉,不可再硬着颈项。”人的问题是心里污秽,神不能住在里面;必须清心,才可以见神。
神所要的是专爱事奉。人的问题是爱在神以外寻求倚靠;但神要我们专爱祂,专靠祂,事奉祂。因为惟有祂是可靠的,惟有神能赐福,祂所要的是祂的子民得福。人不能给神甚么,因为我们所有的都是从祂而来,祂是万福之源。
几百年之后,神再藉先知说:“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只有专爱神的人,才可以与神同行,遵行神的旨意,在地上过公义的生活。── 于中旻《圣经研究》
【 神向我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
我们常常会问,“神向我们所要的是甚么呢?”摩西在这两节经文里给我们作出简单明确的归纳:(1 )敬畏祂(对祂必恭必敬 );(2 )遵行祂的道;(3 )爱祂;(4 )尽心尽性事奉祂;(5 )遵守祂的诫命律例。我们常将信仰与人所定的规则、条例和规定混杂在一起。你曾否极力想讨神喜悦,却不得要领?请你专注于神对你的要求,不必理会繁文缛节,只要心中有平安,全心敬虔顺服,以爱来事奉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 除掉内心污秽?行出来始能圣洁──我怎样才能够如此?如何为之?】
神要求以色列人洁净自己,但是神更要他们明白洁净的意义,从内心顺服神,诚于中而形于外地行出来,这样,他们待人处事才能效法神的慈爱与公义。只要我们的内心与神和好,我们与别人也会有美好的关系。当你的内心蒙圣灵洁净,与神和好之后,自然发现待人也有所不同。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竟会俯就我?不太可能吧……】
摩西说耶和华是万神之神,万主之主,他将这位真神与迦南地所敬拜的神分别出来,更进一步称呼神为“大而可畏”的主。祂有大能、可畏、公义,若不是因祂的怜悯,没有人能站立在祂面前。值得庆幸的是,祂对自己的百姓有无限的怜悯。当我们开始领会他向我们所施的怜爱,就认识祂的爱有多真实和深厚。我们的罪虽然该受严厉的处罚,神却愿向所有寻求祂的人,大施慈爱怜悯。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祂为孤儿寡妇伸冤。」】
在东方的城门,每早有法官坐在那里,接受诉讼者的呼求。土耳其政府以「城门」为法庭的名词,寓意就是在此。对圣经作者来说,神坐在阴暗处不住地看顾着属祂的人,答应他们的呼求,也为无辜及被欺压者伸冤。
个人的吁求——大卫、耶利米以及其他受苦者,都向祂申明苦情。他们并不呼求报复,却求伸冤。这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无情的,后者却是合乎情理,予以维护。
当我们遭受误会或欺压,不要辩护,或自己理论。只要静静等待,直等到他悔改。立刻到工义的主面前,求祂指正与维护,祂必将公义显明,好似午正的阳光。当信徒去诉诸法律,要保持自己的尊严,结果反而失去。你越柔弱,越有把握得主主的公义。
教会的吁求——主为教会伸冤,对付她的仇敌。在祭坛下有殉道者的呼声:圣洁真实的主啊,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给我们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几时呢?在我们看来,时日已经耽误很久了,但是祂并不纵容罪恶,因为祂是信实的,求主赐给我们白衣,我们仍要等候。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