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c. 禁止外邦治丧仪式
经文细心地把以色列阐释为耶和华的儿女,归耶和华你神为圣洁的民。原文中儿女和圣洁的民都放在句首,作为强调:儿女是你们的身分;圣洁的民是你们的身分。知道这个事实,能预备以色列人领受下面的禁令。他们既是耶和华的儿女,是祂所拣选特作自己子民(sgulla「珍宝」)的,便不能参与邻邦的异教风俗。和耶和华有了父子关系,他们便必定要弃绝配不上这关系的习惯(参:,。第2节对以色列的形容,,一模一样。 1b.割伤身体和剃头,是古代近东普遍的服丧仪式。旧约曾经多次提及,,;,;;;。损毁身体的仪式今日依然存在。在新几内亚,哭丧者特别是女性有把一节手指切下的习俗;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多过一个指节。这种习俗,在以色列是禁止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能仿效异教习惯。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他们要尊重身体由神所造,不得毁伤滥用(参:249。从阿摩斯,可以看出以色列人并没有时常遵守这个命令。以色列好几条律法,似乎都是针对死人的仪式。律法禁止使用灵媒和死人接触;触摸死尸会导致在礼仪上不洁,。在这背后,可能是个反对和迦南死亡之神摩特(Mot)有关仪式的态度(;。无论如何,一切这类的风俗,以色列都是严禁的。 d. 洁净和不洁的食物 在食物方面,圣洁的民必须禁戒一切可憎之物。凡可憎的物,〔你〕都不可吃这句简洁的话,可能是古代一条绝对性的律法。后面详细列明洁净和不洁的动物,确实地界定了这律法的意思。 神究竟凭甚么理由,决定这里所列的动物是否不洁,已经不可能完全了解。部分动物如:猪(8节)或食腐肉的鸟类(12~18节)等列为不洁,可以用卫生理由来解释。又有一些动物,可能和外邦的崇拜仪式有关。蛇在全古代近东,向来是生殖女神的圣物;而乌加列的巴力阿利殷(Aliyan Baal)和塞浦路斯的伊施他尔(Ishtar)崇拜,则以野猪和猪为圣。埃及崇拜朱鹭(ibis)和某些鱼类。迷信的观念,视藏于坟墓和陵洞的蝙蝠为神z的动物。图腾制度也可能令以色列人,视某些动物为不洁;例如几个阿拉伯的部落,就以乌鸦(14节)为表记。但在其他情况下视某些动物为不洁,却没有明显的原因。但不论理由是甚么,分别洁净和不洁食物,是神子民顺服的证据。最后,把以色列区别为圣民的,不是遵守食物的律法,而是在爱和顺服中,愿意向耶和华效忠的整个态度。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才能污秽人,是耶稣发表的原则250。 3.可憎的物(toeba)可憎恶的事是同一个希伯来字,请看该节的注释。 4~6.可吃的动物首先在此列出(参:。洁净的动物必须具备倒嚼和分蹄两个特征,缺一不可。 7、8.不可吃的动物,包括了只具备上述特征其中一样的,如:骆驼、兔子、沙番、猪。 9、10.住在水中的动物,有翅有鳞的才可以吃。鳗等无翅无鳞的水族,类似蛇。,讨论得比较详细。 11~18a.希伯来文用一个 op 字(20节,直译作「飞行的动物」;和合本译作「鸟」),包括了鸟类和昆虫。第12~18节所列鸟类的确实品种,不能完全肯定。其中包括了各种不同的猛禽251。 18b~19.戴(dukipet)、蝙蝠、有翅的昆虫,同被列为不洁(tame),故此不可以吃。 20.某些昆虫(本节的「鸟」字包括了昆虫,参11~18a节注释)是洁净可以食用的。这些包括了有强壮后腿,能够跳跃的蟋蟀、蝗虫、蚱蜢。 21a.死于自然的动物,尸体不可以吃。卫生是一个理由,另一个理由则是因为的血未曾倒出。值得留意的,是本节提到以色列社会,有三类的人。以色列人不能吃鸟兽的尸体,但却可以给寄居的人(ger)吃,也可以卖给外邦人(nokri)作为食物(参:。以色列人不能吃尸体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已归耶和华你神为圣洁的民。 21b.同一条律法,在都出现过。这条律法的背景,可能是一个迦南人的礼仪。乌加列文献中的一首诗,有这样一个训谕:「用奶煮山羊羔,用奶酪煮绵羊羔。」252以色列这条律法,可能有抵抗这个习俗的用意。后期犹太教和今日很多犹太人把肉类和奶类的食物完全隔离,就是根据这条律法。 e. 什一奉献 每年把土地农产的十分之一献给耶和华,是要承认祂是土地的主,又是生命和富庶的赐与者。、17节清楚命令以色列人,要把什一奉献、头生牲畜和其他的礼物,带到中央圣所。这个段落再次把什一奉献(22节)和头生牛羊(23节)相提并论。这些礼物必须带到耶和华所拣选的地方;即中央圣所。至于在甚么时候献上礼物,这问题却不容易回答。有学者辩称未曾兴建圣殿之前,中所提的节期,并非一年一度的主要节日,而是地区性、家族性的庆典。这类庆典也可能使用到b物、油、酒的十分之一,以及头生的牲畜253。很多研经家却反驳说,把什一奉献带到中央圣所,是和收割节或七七(五旬)节有关的礼仪。在这些节日中,礼物须奉到中央的圣所,;,。这第二个看法有几个困难之处。相继讨论什一奉献和初熟果子,可能只是在文学上把两个古代礼仪公式安排在一起。但我们也可以说,这筐子的初熟果子象征全部的什一奉献。而「要因耶和华你神所赐你和你家的一切福分欢乐」的命令,就是指欢乐的筵席。再者,律法似乎不象是要求双重缴纳,初熟果子和十分取一可能是同一项的奉献。十分取一只是较小心地说明奉献初熟果子的分量而已。然而,把两者等量齐观,又似乎勾ァR勒照饨冢初熟果子是交纳给祭司的。 有关以色列祭礼的问题中,可能有不少是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料,来作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本段所指的不论是甚么时候,总是命令以色列把什一奉献和初熟果子,带到耶和华所指定的地方(的注释)。献祭者、家人、利未人,要在这地方吃喝圣筵。这里批准住处远离圣所的人把什一奉献换算为金钱,然后在中央圣所购买筵席需用的食物(24~26节)。但每逢第三年,什一奉献要存放在他们的本城或本村中,以作慈善用途,照顾利未人、寄居者、孤儿寡妇等的需要。 22.什一奉献并不是以色列独有的概念。有些地方的君王定期收纳十分之一,以为税收。埃及面临难关时,法老甚至授权约瑟,课以五分之一的税。撒母耳在的警告,就有这个历史背景。,也可能斥责压榨穷人的作为;因为这些穷人没有能力如数交纳b物。宗教上的什一奉献,在政治上是有其平行之处的。 新约几次提到了什一奉献。耶稣指摘文士和法利赛人一方面遵守这条律法,另一方面却忽略了「律法上更重的事」;,。希伯来书的作者,从亚伯拉罕向麦基洗德交纳十分之一的事上,看见一个祭司的等次,比从亚伯拉罕出来亚伦的等次更大。新约警告说,不可让拘泥死守什一奉献,取代公义、怜悯、信实等更重要的事;又不可让任何敬虔的外表,取代了谦卑、爱人、慷慨、顺服的心。同时,敬虔的人也会乐于慷慨地供给神的事工,甚至因为爱,超出十分之一的限度。「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十分取一的希伯来文(maaser),可能是来自「十」的字根,但也有可能来自一个完全不同的字根。这个字根在乌加列语和南阿拉伯语得到了证实,意思是比较广泛的「奉献」254。本段中十分取一和头生牛羊的连带关系,可能暗示什一奉献的是田地的初熟果子,和头生的牲畜平行。无论如何,十分取一是个表示崇拜的奉献,尊崇耶和华是全地的主,丰收的惟一赐与者。 形式最简单的什一奉献,出现在22节。接下来的经节,是对这个简单律法的诠释。就如解释第1节简单的律法,第20~22节解释简单的律法一样。冯拉德相信这些解释,是后世对基本律法的解释,目的是使之切合新时代的需要255。这些律法为此改换了新的形式,来顺应新的环境。这个看法固然不是没有可能,但简洁有力的定言式律法,其实不论在甚么时代,都是需要解释的。这些律法在摩西和约书亚的时代,与后世同样有解释的必要。然而把这些段落的各元素分析出来,对我们也不是没有帮助。我们因此能以领会基本的要求。后来的应用不论怎样千变万化,要求的中心总是不变的。 什一奉献的其他形式,记载在和。这些段落和申命记的异同之处,各解经家都留意到了。这些相异之处即使存在,也没有勾ス糯律法的精神和用意,只是细节上略有不同而已。 23.本节乍看之下,似乎是说整个的什一奉献,都要在耶和华所选择,立祂名的中央圣所吃尽。若然,所吃掉的分量,便可能甚为可观了。故此便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什一奉献究竟有多少,是带到中央圣所的呢?一个可能是,带到圣所作交谊筵宴的,只是十分之一的一部分。而到了三年之末,全部的什一奉献才收集于城中(28节)。 这个农务的奉献,说明是五b、新酒(指「未发酵的葡萄汁」)、(橄榄)油的十分之一。这里也提到了牛群羊群中头生的,但没有详加解释(,及下)。本段和民数记十八章,可能都假定读者详知细节(但参:;。本段的用意,不是包罗万有地列明什一奉献的细则,而是要保证奉献必须用于耶和华指定的用途。在收割之时尊崇迦南神o的危险,是时时都存在的。这里坚持一切有关收割和什一奉献的宗教仪式,都必须在耶和华的圣所举行,不能到异教庙宇,就是防备这个危机。如此,以色列便能学习时常敬畏耶和华你的神了。 24~26.这几节的规定,旧约其他讨论什一奉献的地方,都找不到平行之处。这规定引起了后来在圣殿范围之内,出现了售卖牛羊的生意问题。而献祭者的劳苦和圣筵之间紧密的关系,也随之失去了。 可以买来代替什一奉献的货物,是牛、羊、清酒、浓酒。浓酒原文是 sekar,这名词和相对的动词,意思都是指令人醉倒的酒。律法当然不是鼓励人过度沈湎,正如基督徒主餐的杯,也不是要人喝醉。反之,圣经无数地方,都劝人节制,;;;~23;;;;,;。 这里有一个申命记要包罗一切时,所用措辞的案例。在举出几个例子之后,申命记爱用凡(kol)字引入总结的词组。本段所列的清单,就以凡(一切)你心(nepes)所想的作结。 27.圣筵是为献祭者一家大小而设、欢乐的家庭聚餐。然而这个聚餐,也必须和城中的利未人分享。旧约其他段落也证实了利未人有权收受什一奉献。但这权利的本质,却有不同的说法。说「凡以色列中出产的十分之一」,神已经「为酬他们的劳」,赐给利未人作为产业。同章的20和26~30节却似乎说什一奉献中的十分之一,是属于祭司的。祭司就是在中央圣所事奉的亚伦子孙。民数记完全没有提到要和利未人分享圣筵。申命记的律法若非不一样,便是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它没有把整个什一奉献的拥有权,授与利未人,只让他们分享他人的家庭聚餐。虽然每逢第三年,他们也能得到较多的东西。而另一个段落,则表示利未全支派,不论是负责献祭的祭司(祭司利未人),还是教师和释经者(也列入穷人行列),都可收受初收的五b、新酒、油和初剪的羊毛。 这些不同的章节,怎样协调呢?部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释经学者,相信在民数记十八章的什一奉献之外,尚有第二个什一奉献。经文对于这个立场,似乎没有甚么支持。本段并没有形容这里的十分取一,是额外的奉献(。其他学者则认为民数记十八章和申命记十四章,是同一条律法发展中不同的阶段。对于这个立场,问题当然是两段经文哪个较早?是把什一奉献全部交给利未人的民数记十八章,还是部分用作圣筵、部分用来济贫的申命记呢?利未人在两段经文中都有受益。有人辩称申命记的律法,看来较为原始256;但这是否属实,却没法证明。反对这个立场的学者,则指出民数记的安排有基本上的不同,不可能是自申命记十四章发展而来。妥协两个立场的看法,是把申命记十四章当作是北国以色列的习惯,民数记十八章则是耶路撒冷的祭司,教导犹大有关十分取一的律法(参:257。另一个理论,则认为两者的实际分别没有外表上的大。动物的什一奉献只有才直接提及,申命记十四章和民数记十八章都没有明言(参:。这两段经文可能都假定了这种什一奉献的存在。虽然指明「凡以色列中出产的十分之一」都要交给利未人,申命记十四章可能只是容许献祭者在每三年的奉献之外,保留部分在圣所中作交谊筵席之用。另一处的修改则是三年一次的什一奉献,利未人之外其他有需要的人也可取用。什一奉献的用途不止一个,是很有可能的事。这是承认神是土地和其中出产之主的奉献,也是支持利未人和其他有需要的人的方法,又是慈惠的礼物。 第27节该和26节还是28、29节相连,也是一个问题。七十士译本略去了你不可丢弃他,27节因此可以流畅地接在26节之后:你和你的家属和住在你城里的利未人……。但把27节和后面两节相连也是可以的。如此,利未人便只出现在三年一次的什一奉献的讨论中,不在家庭圣筵中有分。 28、29.每逢第三年,什一奉献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全部的什一奉献都不用带到中央圣所,而是存放在本城中(:「每逢三年,就是十分取一之年」),赈济当地的需要。记载了奉献之时所说的声明。一如上述,这个特别的什一奉献,民数记十八章和利未记二十七章都没有提及。但每三年把什一奉献保留在本城,中央圣所的祭司便变得没有供应了。故此要协调这几个要求并不是易事。然而不论结论是甚么,申命记的编者已经道出了这样做的原因:这样,耶和华你的神必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29节,、10、11、18)。此外,把这条古老律法加以修改,也是完全符合新旧约圣经教训的。穷乏有需要者的利益,和神自己有连带的关系;。神要那些把祭物带到祂面前的人,同时关心穷人;;;等)。【】「“你们是耶和华你们神的儿女。不可为死人用刀划身,也不可将额上剃光;」
这些为死人哀悼的做法——迦南人为了承认死者为神而有的做法——是神的子民所严禁的,。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用刀划身”和“额头剃光”,都是迦南人的异教风俗。以色列参加这种敬拜偶像的仪式,是犯罪背逆的行为。参注。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不可……用刀划身: 此律例严禁为死人而自伤其身。当时的外邦宗教在举行葬礼时借着苦待之身而安慰亡者之魂,借着血来震定阴府之神的主旨之下,常常行这种自虐行为。因此,摩西教训被分别为圣成为神儿女的以色列百姓,决不可效法这种具有拜偶像性质的外邦葬礼风俗。这句话也抨击了外邦宗教的所有苦行主义。不可将额上剃光: 在习惯上希伯来人不剃额上之发,故光头大都是被羞辱与蔑视的对象。这句话是对死者表示适当哀悼之外的过度绝望行为。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
禁为死者划身剃额:迦南的居民在为死人哀哭的时候,往往因宗教上的原因将自己的身体划破至流血的地步,以达致某些宗教后果。迦南人在崇拜巴力时,也以流血及剃额争取神祗的喜悦,以期达致风调雨顺、地出百物的丰收。以色列人既是「神的儿女」,有神为他们的父亲, 天父对儿女的抚养及供给 , 天父对儿女的管教 ), 所以应当专心倚赖;他们更有神「子民」的身分 (2 ), 所以必须与异教分别出来。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
举哀、食物与献土产的条例。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因为你归耶和华你神为圣洁的民,耶和华从地上的万民中拣选你特作自己的子民。”」
你归耶和华你神为圣洁的民: 以色列之所以不该追随外邦人的风俗是因为圣洁之神从万民中拣选以色列分别为圣。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凡可憎的物都不可吃。」
“可憎的物”。即不洁净的东西。关于洁净与不洁净之牲畜的区别,参看利未记第十一章的脚注。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可憎之物”指宗教上不洁净的生物。这些动物不可以吃,也不可以拿来献祭。订立这些条例是不让以色列人和神认为礼仪上不洁之物接触,自觉地学习神的圣洁,成为祂圣洁的子民。
本章所记与《利未记》十一章相同,参该章有关注解。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
洁与不洁之物:这段经文所引起的讨论是:区别洁与不洁的原则是什么?学者的看法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但这些都不是圣经直接说明的。
1卫生的问题:一九五三年,美国一位医生按利未记11章及申命记14章所说的动物,以药物学监定他们的成分,结果发现这两章圣经中「不洁之物」所含的毒性较那些「可吃的、洁净之物」为高。
2宗教的问题:「不洁之物」之所以不可吃,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们象征着迦南宗教或与其献祭有关。
3细菌的问题:陆地上的兔子、沙番,海里的无翅无鳞之物,并空中的蝙蝠等,都是「带菌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所以被禁止吃用。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
洁与不洁净的饮食律例: 这部分是关于早在利11章就曾详细论及过的洁与不洁净之饮食的律例。神之所以给以色列百姓立下这种律例并不单单是为了关心选民的卫生。我们可从更加属灵的层次找到其根本理由,那就是为了①靠着外在的洁净仪式使其自然地达到内在信仰的纯洁。这也是旧约时代所有仪式的目的;②借着从所有不洁净之物的污染与腐败中维持洁净,来教导以色列百姓在罪中如何保持自己的圣洁;③使以色列百姓在他们最基本的饮食生活上也过着与外邦人全然区别的生活,常常纪念自己是神所分别为圣的百姓。洁与不洁净的律例,暗示神的话语适合于圣徒生命中的所有领域。以下是用图表比较了利11章与本章中的洁与不洁净的饮食律例。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可吃的牲畜就是牛、绵羊、山羊、」
【】「鹿、羚羊、狍子、野山羊、麋鹿、黄羊、青羊。」
【】「凡分蹄成为两瓣又倒嚼的走兽,你们都可以吃。」
【】「但那些倒嚼或是分蹄之中不可吃的乃是骆驼、兔子、沙番因为是倒嚼不分蹄,就与你们不洁净;」
“沙番”即石獾。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猪因为是分蹄却不倒嚼,就与你们不洁净。这些兽的肉,你们不可吃,死的也不可摸。」
【】「“水中可吃的乃是这些:凡有翅有鳞的都可以吃;」
【】「凡无翅无鳞的都不可吃,是与你们不洁净。」
【】「“凡洁净的鸟,你们都可以吃。」
【】「不可吃的乃是雕、狗头雕、红头雕、」
【】这些雀鸟在的脚注已经加以识别。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鹯、小鹰、鹞鹰与其类,」
【】「乌鸦与其类,」
【】「鸵鸟、夜鹰、鱼鹰、鹰与其类,」
【】「鸮鸟、猫头鹰、角鸱、」
【】「鹈鹕、秃雕、鸬鹚、」
【】「鹳、鹭鸶与其类,戴鸻与蝙蝠。」
【】「凡有翅膀爬行的物是与你们不洁净,都不可吃。」
【】「凡洁净的鸟,你们都可以吃。」
【】「“凡自死的,你们都不可吃,可以给你城里寄居的吃,或卖与外人吃,因为你是归耶和华你神为圣洁的民。“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
“自死的”所以不能吃,是因为死的动物的血没有除去,吃了违反不准吃血的条例。关于“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可看注解。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自死之物不可吃:自死之物(非人所宰割者 )身上的血仍未除去,而血是生命的表征,所以也不可吃。
禁以母奶煮山羊羔:以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是迦南常见的宗教仪式,与巴力的崇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不可随从。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凡自死的,你们都不可吃: 即便是被规定为是洁净的动物,凡自然死亡的或被其它动物所杀的都不能食其肉,22:8)。因为那肉中留有血,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都不能吃动物的血(12:23-)。城里寄居的: “寄居的”指生活在以色列人当中,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其同化,却因尚未受割礼,从圣约的角度,还没有成为神子民的人。外人 指不居住在以色列地的外国人。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 用山羊羔的生命之泉母奶煮山羊羔是藐视生命之尊严的极其野蛮的行为。这是古代迦南人的残忍习俗,有时是为了做出可口的料理,有时是为了行邪术的目的。摩西律法断然禁止了外邦人的这种邪恶习惯。圣经教训我们,慈爱与怜悯的精神当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角落。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你要把你撒种所产的,就是你田地每年所出的,十分取一分;」
本节至是有关个人义务和守节期的定例,包括什一奉献、债务的豁免、奴隶的释放、头生的归神为圣,以及上圣所守节等等生活中定期应履行的责任,因此放在一道来讲。
什一奉献历史甚久,和《利未记》二十七章都记有此事。本章22~29节所述可以概括为:1,田地每年所出的取出十分之一,带到圣所,把其中大部分供给侍奉神的利未人;2,把剩下的在那里和家人共享。这二项都是一年一次节期中的什一奉献。3,每隔三年,那一年的出产的十分之一,要储存开分给利未人和贫苦的人,包括孤儿、寡妇与寄居者。这可能是一种募集的什一之捐。也可能就是每年的捐献到第三年作另一种用途:周济贫民。。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
犹太人的解经家认为这是第二个十分献一的条例(关于第一个十分献一 ,,,犹太人按要求把对象或金钱带到中央圣所去。献祭者显然可以从这什一奉献取一部分在圣所享用(26-27节 )。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十一奉献之义。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
关于十一奉献的律例: “十一奉献”是希伯来人以奉养利未人或社会性的救济事业为目的,每年奉献出土地所产或牲畜之十分之/10 )的宗教义务。犹太人根据摩西律法中的十一奉献条例(12:15-19,,,将十一奉献分为三种:①第一十一奉献—— 一年的秋收结束之后,百姓当分别所有出产的1/10,给城中的利未人。利未人再从百姓所交的十一奉献中分别1/10,作为举祭献给神,那就是祭司的分。就这样,以色列百姓为了保障无分无业地在会幕专志于宗教事务的“利未人与祭司的生计”而交出的十一奉献被称为“第一十一奉献”;②第二十一奉献 — 亦被称为“庆祝十一奉献”(Festival Tithe ),指百姓在交完第一十一奉献之后的剩余出产(9/10 )中,再分别1/10而交的奉献。人们亲自带着此奉献上到中央圣所,用来作向一年以来赐下丰盛祝福的神献感恩祭的费用(12:5-19)。此时,若离中央圣所过远,就可以带着现金上去,可在圣所附近再购买宴会所需的礼物(24-26节 )。家人与亲戚,甚至是手下的男仆女婢和城中的利未人都可参加这场感恩宴;③以安息年(第七年因不耕种土地-故不献十一奉献 )为基准,第三年与第六年不以上述“第二十一奉献”摆设筵席,却从各处召集居住在城中的利未人、寄居的、贫乏者、孤儿、寡妇,用来周济他们(28-29节 26:12)。并且,此时百姓要在耶和华面前发誓,说自己已按照律法,毫无虚假地为贫穷的邻人使用了自己所预备的“第二十一奉献”(26:13-15)。这“第三十一奉献”并不是另作分别的奉献,而是与第二十一奉献“相同”,只是用途不同而已。亦即,以安息年为基准,“第二十一奉献”是第一年与第二年,第四年与第五年所花“感恩筵费用”,而“第三十一奉献”则是第三年与第六年所花“周济邻人费用”。本文是关于第二十一奉献(22-27节 )与第三十一奉献(28-29节 )的律例。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又要把你的五谷、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并牛群羊群中头生的,吃在耶和华你神面前,就是他所选择要立为他名的居所。这样,你可以学习时常敬畏耶和华你的神。」
「吃在 ...... 的居所」: 按的规定, 百姓所献的十分之一应属利未人所有;这里大概表示奉献者可留一些,以便在中央圣所(12:6)与家人共进感恩筵席。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当耶和华你神赐福与你的时候,耶和华你神所选择要立为他名的地方若离你太远,那路也太长,使你不能把这物带到那里去,」
以色列人定居之后,住的地方分散,距离敬拜的中心太远,不方便把田地畜牧所产带去奉献,此处规定可以换成现金,方便携带。但到了圣所,必须用以购回食物和饮料,在那里一同欢乐。
“银子”为当日交易用的媒介,“将银子包起来,拿在手中”,依稀可见中国人当年用银两交易的情景。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你就可以换成银子,将银子包起来,拿在手中,往耶和华你神所要选择的地方去。」
【】「你用这银子,随心所欲,或买牛羊,或买清酒浓酒,凡你心所想的都可以买;你和你的家属在耶和华你神的面前吃喝快乐。」
“浓酒”。有些人认为这是经过发酵,但酒精成分极低的啤酒。有些人留意到使用这用语来描述奠祭所献的浓酒(或醇酒 ),指出浓酒并非由献祭者饮用,而是献给耶和华作奠祭。警告人不可饮用浓酒,而以色列在旷野飘流的四十年期间都没有饮用清酒或浓酒。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在耶和华你神的面前,吃喝快乐」:是要百姓知道神是保障他们生活所需的供给者,也叫他们知道神的保守而学习敬畏祂。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旧约圣经对于饮酒有何教训?似乎人喝清酒及浓酒(即酒精含量低或高 )都可以;甚至可以奠酒于祭坛上。但却严严地禁止祭司喝酒;甚至说所有信徒都不可饮酒,只有那些患病及将死的人才可以。(D* )】
旧约圣经充满了有关误用酒的教训,警告人类喝酒对于自己的身体有极大的危害。当挪亚首次发现由葡萄汁产生的酒精会使人昏醉时,他便使自己作了愚昧者而被儿子含所取笑。罗得的两个女儿使罗得喝醉,待罗得昏醉后便在夜里与他行淫。到了王国分裂的时期,北国以色列举国上下都将酒误用了,使国人的道德沦亡,失却属灵上的洞察力,不明白神的旨意。先知以赛亚用图像化的手法,描写那些饮酒过量的人的可憎表现;箴二十及二十三章的描写更为生动,那些人为麻醉自己而喝酒,表现得愚昧而充满兽性。,均形容酒是苦涩而恐怖的毒药,使人经历神的忿怒,把审判带给那些不敬神且恶毒的人。新约正可表达出旧约关于论喝酒的经文的神谕:「这人也必喝神大怒的酒,此酒斟在神忿怒的杯中,纯一不杂。他要在圣天使和羔羊面前,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
曾指出,祭司若喝了酒,就不可进入会幕或圣殿中担任圣职。(可能就是因为这缘故 亚伦的两个大儿子拿答及亚比户喝了酒后在祭坛上献上凡火 于是丧命。 )上述经文清楚地陈示,喝了酒的祭司不能履行他的工作,不可教导众民何者为圣洁,何者为不洁。
新约时代,所有信徒都有祭司的身份,而上文,在这方面有其含意——信徒若沉迷于喝酒,必会严重地影响他拯救灵魂的工作。若信徒染上酗酒的恶习,要谋求办法解决自己脱离这方面的束缚。那么,这样的信徒会成了他身旁无数人的绊脚石。若基督徒没有脱去『缠累我们的罪』,却向旁人述说自己怎样因信心而过得胜的生活,旁人也不会以严肃的态度来听我们的见证。
基督和使徒们存活的时候,酒是在进餐中饮用的,并在圣餐崇拜中使用,这是我们清楚知道的。但在那时候,人们仍未发明用蒸溜法来炼酒,酿酒尚未发展成为一种有组织的工业,吸引男女老幼喝用而获利(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 )。而且,现代社会罪案日益增多,因喝酒过量而引致的公路交通事件剧增。新约圣经清楚地立了一个原则,使任何认真的基督徒都不喝酒,即使是浅尝也不会。这项原则记载于;「无论是吃肉,是喝酒,是什么别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才好。」第二十二节继续说:「你有信心,就当在神面前守着。人在自己以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责,就有福了。」换言之,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以爱心看待较软弱的弟兄,我们作为基督的大使的身份,是否深切地关怀未得救的灵魂,为拯救那些酗酒者而甘愿放弃自己个人的「权利」。假如我们的确关怀人类的灵魂,又假若我们记念基督的事多过惦记自己的事。那么,(在我看来 )基督徒似乎要完全禁绝喝酒,此外别无选择——这并非是否合法的问题,而是出于爱心自愿。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住在你城里的利未人,你不可丢弃他,因为他在你们中间无分无业。」
【】「每逢三年的末一年,你要将本年的土产十分之一都取出来,积存在你的城中。」
【】每逢第三年,第二个十分献一的祭物不用带往圣所,却要留在家里,用来供养利未人和贫穷的人。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奉献与生计不足者:利未人、寄居的,并孤儿寡妇,都因不同的原因而要倚靠社会其他人士供应他们的需要。施与者每逢第三年将本来归给神的十分之一份予不足者,让施受双方都明白神的保守及慈爱的眷顾。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在你城里无分无业的利未人,和你城里寄居的,并孤儿寡妇,都可以来,吃得饱足。这样,耶和华你的神必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
【思想问题(第14章 )】
1以色列人的禁例(1- 3- 21 )与外邦习俗与迷信有关。今日基督徒在生活上当有何标志?
2百姓要把收成的十分之一归神,避免以此献给迦南人信奉的巴力。你从这方面学到什么功课?
3百姓虽可吃喝快乐,却不能忽略利未人(26-27 )。这给你什么提醒。
──《串珠圣经注释》
【 这里所讲难道是敬拜死人?我们的信仰可不会这样的──】
这一节经文所讲的行为是指敬拜死人。许多宗教有敬拜或祭祀死人的习俗。基督教与犹太教和其他宗教有别,都注重人在今生活着事奉神。别因挂虑死者而分心,影响了今生的事奉。
――《灵修版圣经注释》
(14:1)智慧五味架
用刀划身
划身、剃头是迦南宗教的风俗仪式,在哀悼时或会加上剃须、撕裂衣服、穿上麻服,或伴随着大声呼叫、割伤身体至流血等宗教仪式,目的是希望得到神明的喜悦。作为神的子民,我们不必用伤害自己的方法去取悦神,神要求我们的,是单单听从祂的吩咐,不要追随其他风俗。──《圣经姐妹版申命记注释》
【 神为甚么不许以色列人吃这些动物?对我们生活的启示是──】
神不准以色列人吃某些食物有几个原因:(1 )有些食肉的动物会吃别种动物的血,而食腐尸类的动物会吃死去的兽肉。由于以色列人不可以吃血,也不可吃自死的动物,所以他们也不该吃那些吃血和死尸的动物。(2 )神禁止他们吃的某些动物,如蝙蝠、蛇、与蜘蛛,跟某些异教邪恶的风俗有关。对以色列人来说,不洁净的动物代表罪恶和恶习。(3 )有些限制可能是神要叫他们不断牢记,他们与万民有别,是被分别出来专门归与神的。我们现在虽然毋须谨守这些饮食的条例,却能从中学到功课,使我们全面追求圣洁;圣洁不仅局限在灵性方面,也须融入生活,使我们活出圣洁的人生。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不可用山羊的奶煮山羊羔,是出于甚么原因?】
神不准人用山羊的奶来煮山羊羔,这使人想起迦南人为了使人畜多产所行的种种不当的礼仪。神不准人使用本来是喂养生命的东西,反过来杀害生命。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你作十一奉献没有?是有了收入后即刻奉献,还是拖到最后?】
【学习敬畏神】圣经将十一奉献的目的讲得很清楚──将神放在我们生活的首位。要将所获得的第一份收获,也是最好的归与神,这表明我们对祂的敬爱。实时献上最好的,你就能全心全意地信靠祂。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一切全属于祂,养成十一奉献的习惯,就是把神放在首位,且让祂为你安排其他的一切。
――《灵修版圣经注释》
「这样你可以学习时常敬畏耶和华你的神。」
信仰与生活,是不可分开的。有的信徒把敬拜生活和社交生活分开,甚至互相矛盾,是不健全的现象。
神的子民蒙拣选,因信而得到救恩,这存在的关系是永久的;但还要在生活上学习敬畏神。简单说,就是神所吩咐不要作的,要禁绝不作;所当作的,要尽力去作。
现代的人都承认,摩西是伟大的立法者,但没有人以为他是科学家。不过,看他所吩咐以色列人,可吃与不可吃之物的条例,纲列目张,条理分明,比亚理斯多德却早了约壹千年,显明神的创造是“各从其类”。照我们今天的理解,是为了卫生的理由,是为了叫神的子民分别为圣;但对当时的以色列人,诫命就是为要知道,接受,遵行。,利一一章 )这是敬畏必须有的表现,不容许少于这些。接下去又说:你要把你撒种所产的,就是你田地每年所出的,十分取一分;又要把你的五榖,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并牛群羊群中头生的,吃在耶和华你神面前,就是祂所选择要立为祂名的居所。这样,你可以学习时常敬畏耶和华你的神。
这是圣经中记载献十分之一的吩咐。其特别的意义是说:这不仅是神的命令,字句后面的原因,是为了叫人在这上面学习功课,知道如何敬畏神。神并不看重物质,而是看重人敬畏祂的心。在旧约时代,是要献祭的;但神看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
当收取了各样的土产,带到耶和华面前献上,同时献上的是自己的心:“因为得货财的力量是祂给你的”,所以要将从主而得的献给主,而且要献最好的,最先奉献。
这敬畏神的心,比所献的财物更要紧。人可以没有敬畏的心而奉献;但奉献可以使人学习敬畏神,这才是神所要的。
可惜,当以色列人远离神的时候,他们把有残疾的,不好的给神,再下去就不肯奉献了;以至利未人的生活,无人供应他们。民众不顾神的殿,利未人只好离开事奉的岗位,各顾自己的生活了,圣殿因此不能不荒凉!
今天,教会的情形也是如此。信徒应该藉顺从神的命令,学习敬畏神,教会才可以兴盛。── 于中旻《圣经研究》
【申十「那路也太长,使你不能把这物带到那里去。」】
神的怜悯在这里很明显。虔敬的犹太人若不能将奉献带去,可以折成现今,系在手上。事奉神并不苛求,有简便的方法。这原则主要是说明,事奉神不是辛苦的,而是欢乐的。全家都要快乐。
主日是一周最快乐的日子,满有仁爱、喜乐与歌唱。我们要谨慎,免得勉强来守这主日。我们要让孩童与仆人们都存欢乐的心等候主日。
圣工也应存欢乐的心从事,不可做得精疲力尽。有时我们精神疲累不能尽责,必有错误之处。那时我们应该好好省察,要寻求简便的方法。
灵修该是享受主恩的时光。有时我们以为时间长,就有好的灵修。其实在父神面前,或祷告或默想,都在于自然轻松。灵修若以时间为重,有时却无法做到。这样反而失去本意,也不能因此得力。我们在祂面前,是一种喜乐。与祂相交确是享受。这该成为我们首要的思想。
──迈尔《珍贵的片刻》
【 你和你的教会在帮助穷乏者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在小区中设立眷顾穷人的制度,圣经早有明文。神吩咐祂的子民,每三年要将当年收获的十分之一用来帮助无倚无靠、饥饿贫穷的人。这些条例可以防止全地陷入贫穷的深渊,也防止富人欺压穷人。眷顾比自己弱小的人,乃是每个人的责任;家族的成员应当同舟共济,义助族中的穷人,小区则要帮助住在区内的人。国家的法律固然要保护穷人的权益,而帮助穷人也是敬虔生活的积极部分。基督徒当负起供应穷人的责任,要使用神所赐的财物去帮助不幸之人。你要慷慨施舍,帮助贫困的人,如此可叫你尊重神是创造万民的主宰,使别人也同得祂的恩惠,吸引人归向祂。藉此,信心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