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申命记 第4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以色列人哪,现在我所教训你们的律例典章,你们要听从遵行,好叫你们存活,得以进入耶和华——你们列祖之神所赐给你们的地,承受为业。」

2「所吩咐你们的话,你们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好叫你们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你们神的命令。」

3「耶和华因巴力·毗珥的事所行的,你们亲眼看见了。凡随从巴力·毗珥的人,耶和华——你们的神都从你们中间除灭了。」

4「惟有你们专靠耶和华——你们神的人,今日全都存活。」

1节原文的开始是「现在」(英译:And now)),表示摩西接下来的教导是在一至三章经历的基础上。神一路带领百姓、坚固了他们的信心,现在百姓进入迦南已经不再是难处,他们今后所面临的难处是:怎样维持自己长久地住在迦南、「存活」())在应许里。
「律例」())原文是「法令、条例、制定的事」,通常是指神没有解释原因的条例。「典章」())原文是「审判、正义、律例」,指各项民事、刑事案件的审判根据。
「巴力·毗珥的事」())参见民二十五1-9注解。二万四千名新世代的百姓经过了三十八年旷野飘流,没有倒在旷野,却死在了舒适的什亭。这是以色列第一次「随从巴力·毗珥」()),而在今后的历史中,他们将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巴力偶像崇拜的网罗中())。神允许百姓在进入应许之前发生这件事,正是要给我们一个严肃的提醒:惟有凭信心「专靠耶和华」的人,才能「存活」())在应许里。神的应许是出于恩典,不是根据人的行为。但只有信心才能使人承受应许()),也只有信心才能使百姓长久地「存活」在应许里,「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
「专靠」原文的意思是「粘住、抓紧、紧贴」,就是紧紧抓住神。())只有在凡事上紧紧抓住神,才是真正的信心。「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真实的信心不只是相信有神,而且从心里())完全地顺从神、信靠神,因此就要「听从遵行」())、「专靠耶和华」,不随从别神())。而信心最大的敌人,就是偶像。
只有敬畏神的人,才会敬畏神的话语;而人只有对神的话存「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的态度,才有可能「听从遵行」,接受神的权柄。人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道理,对神的话任意加添或删减,或者挑挑拣拣地遵行这条、不遵行那条,结果必然是越来越走样、越来越偏离,最后从应许中完全失落。
上图:主后300-500年的撒马利亚十诫大理石碑,是目前已发现最古老的十诫石碑,2016年以85万美元被拍卖。但摩西不会承认这份十诫,因为摩西要求:「所吩咐你们的话,你们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好叫你们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你们神的命令。」(申四2),但撒马利亚人却故意删减了「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又加添了一句「你要在基利心山向神立起今天我指示你的这些石碑」。

5「我照着耶和华——我神所吩咐的将律例典章教训你们,使你们在所要进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

6「所以你们要谨守遵行;这就是你们在万民眼前的智慧、聪明。他们听见这一切律例,必说:“这大国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聪明!”」

人最初在伊甸园悖逆神,就是自作聪明地想「如神能知道善恶」())。但人的「智慧、聪明」的结果,是每个人都把自己当作「神」,根据自己来判断「善恶」,从此不但不能顺服神绝对的「善恶」标准,更不能顺服人相对的「善恶」标准;不但人与神隔离()),而且人彼此相争())。只有当所有的人都「谨守遵行」神所吩咐的同一份「律例典章」()),人与神、人与人才能恢复平安。因此,「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凡遵行祂命令的是聪明人」()),因为敬畏神、「谨守遵行」神的话,本身就是最大的「智慧、聪明」,不但能使人得以存活,还能使人承受永久的产业。
律法是神性情的表达,「谨守遵行」就成为百姓「在万民眼前的智慧、聪明」,在万民面前见证神的性情。传福音不能只用口,只有「谨守遵行」,才能真正成为神的见证:「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

7「哪一大国的人有神与他们相近,像耶和华——我们的神、在我们求告祂的时候与我们相近呢?」

8「又哪一大国有这样公义的律例典章、像我今日在你们面前所陈明的这一切律法呢?」

圣经并不是说神符合「公义」的标准,好像在神之上还有一个「公义」一样,而是说「神乃是烈火」()),祂自己就是「公义」,祂的「律法」就是「公义」的标准。
「公义」是神的性情,人是照着神的形象被造的,所以生来就向往「公义」。但历史已经证明,堕落以后的人若是自己作王,用人的「公义」来代替神的「公义」()),无论是根据「自然法 Natural Law」还是「实在法 Positive Law」,都没有办法实现完全的「公义」。但神的救赎就是要挽回人,所以祂特别拣选以色列,与他们「相近」,赐给他们「公义的律例典章」,将祂的「公义」自我启示出来。而将来「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神将亲自作王()),人所盼望的「公义」将在弥赛亚的国度里得着完全的实现。

9「『你只要谨慎,殷勤保守你的心灵,免得忘记你亲眼所看见的事,又免得你一生、这事离开你的心;总要传给你的子子孙孙。」

10「你在何烈山站在耶和华——你神面前的那日,耶和华对我说:“你为我招聚百姓,我要叫他们听见我的话,使他们存活在世的日子,可以学习敬畏我,又可以教训儿女这样行。”」

神自己负责成就祂的应许,带领百姓进入迦南;但神却让百姓来决定他们能否长久地住在迦南、活在应许里。因为神救赎的计划,是要得着甘心活在神的旨意中的人。因此,神给百姓两个功课:让他们学习「殷勤保守」自己的心灵()),又「学习敬畏」神())。同样,虽然新约信徒的得救完全是根据神,但神也要我们学习「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又「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
亚当的后裔天生就是健忘的,很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也容易看见世界就忘记神。所以必须「谨慎,殷勤保守你的心灵」,从心里把敬畏神的心思活出来,才能「免得忘记」()),不会偏离。
亚当的后裔天生又是不肯顺服的,「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所以神特别借着西奈山威严的显现()),帮助人「学习敬畏」神,接受并顺从神的权柄。
以色列人是立约的百姓()),他们的子孙已经被包括在西奈山与神所立的约里()),必须世世代代见证神,「做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因此,以色列人把自己的见证传给「子子孙孙」()),并且「教训儿女这样行」()),并不是要通过教育使儿女成为立约的百姓;而是因为他们的儿女生来就是立约的百姓,所以必须懂得如何活出立约百姓的准确样式。今天,信徒的儿女并不是生来就与神有立约的关系,我们若不帮助儿女与神建立起直接的个人关系,只是一昧地「教训儿女这样行」,就成了苍白的说教,儿女虽然能知道一大堆的道理,却没有行出来的生命,结果常常是叛逆、远离神。

11「那时你们近前来,站在山下;山上有火焰冲天,并有昏黑、密云、幽暗。」

12「耶和华从火焰中对你们说话,你们只听见声音,却没有看见形象。」

14「那时耶和华又吩咐我将律例典章教训你们,使你们在所要过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

「神是个灵」()),并没有形象。在西奈山的经历中,神彰显了自己的荣光、大能和声音()),但百姓「只听见声音,却没有看见形象」())。因为神要让百姓明白,神是用话语、而不是形象来启示自己的神,与一切人手所做的偶像不同。因此,百姓必须「分外谨慎」()),防备偶像。
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与神立约时,他们「当守的约」就是「十条诫」()),而其它所有的「律例典章」都是后来神根据十诫的原则陆续颁布的())。十诫由神直接写在两块石版上交给摩西()),而「律例典章」则由神通过摩西教训百姓())。
上图:西奈半岛南端的Gabal Musa山,传统认为很可能就是西奈山。

15「『所以,你们要分外谨慎;因为耶和华在何烈山、从火中对你们说话的那日,你们没有看见什么形象。」

16「惟恐你们败坏自己,雕刻偶像,仿佛什么男像女像,」

17「或地上走兽的像,或空中飞鸟的像,」

18「或地上爬物的像,或地底下水中鱼的像。」

19「又恐怕你向天举目观看,见耶和华——你的神为天下万民所摆列的日月星,就是天上的万象,自己便被勾引敬拜事奉它。」

不但雕刻出来的假神是「偶像」()),所有可能在人心中代替神的人、事、物,无论是成功、财富、健康,还是事业、家庭、学问,甚至是事奉,只要地位被摆在神的上面,都会成为人的「偶像」。虽然「偶像」并不是真实的存在,「有口却不能言,有眼却不能看」()),但越是虚幻的东西,越是容易占据人的心,阻挡人和神的关系,叫人从应许中失落。因此,神与「偶像」不能共存()),而撒但辖制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诱使人用「偶像」来代替神。
人太容易「败坏自己」())了,不但容易拜偶像,也容易用拜偶像的方式来敬拜神。所以神提醒我们不但不可敬拜偶像()),也不可用拜偶像的心思去敬拜神()),把神想象成一个符合自己需要的偶像,而不是圣经里自我启示的独一真神。许多人自称是基督徒,但有的相信神只讲慈爱、不管公义,有的相信神有求必应、不管圣洁,有的相信神只有荣耀、没有十字架,有的相信神只管创造、不管救赎。这些人自以为是信神,其实只是在敬拜心中的偶像「金牛犊」())。

20「耶和华将你们从埃及领出来,脱离铁炉,要特作自己产业的子民,像今日一样。」

21「耶和华又因你们的缘故向我发怒,起誓必不容我过约旦河,也不容我进入耶和华——你神所赐你为业的那美地。」

22「我只得死在这地,不能过约旦河;但你们必过去得那美地。」

23「你们要谨慎,免得忘记耶和华——你们神与你们所立的约,为自己雕刻偶像,就是耶和华——你神所禁止你做的偶像;」

24「因为耶和华——你的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

「铁炉」())比喻以色列人在埃及所受的苦楚。「自己产业的子民」,指神要得着人作为自己的产业。神拣选人的目的,并不是叫人用平安、喜乐来满足自己,而是要叫人归属祂、满足祂。
「你们要谨慎」()),表明这是神留给百姓去学习的功课。神不会把百姓放在一个与「偶像」())隔绝的温室中,而是让百姓自己能学习「谨慎」,保守自己不被虚无的「偶像」所吸引。
摩西借着自己不能进入迦南这件事,再一次严肃地警告百姓「要谨慎」())。神是轻慢不得的,因为「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如果连摩西都不能免去公义的惩罚,更何况那些故意敬拜偶像的人呢?
「神乃是烈火」()),比喻神是公义的。「忌邪的神」())原文是「嫉妒的神」,意思是神不能容忍祂的百姓敬拜偶像。
上图:从主前14世纪埃及法老图坦卡蒙(Tutankhamun)墓中出土的陨石铁短剑。历史学家认为,人类于主前5000年进入铜石混用的红铜时代(Chalcolithic),主前3200年进入青铜时代(Bronze Age),主前1400年进入铁器时代(Iron Age)。摩西写创世记的年代大约在主前15世纪,照理说他应该不知道「铁」的存在,因此许多人认为这个「铁」显然是后人修订的结果。但最近的考古发现,古埃及人从主前4000年就开始使用陨石铁做首饰,证明圣经的准确性。

25「『你们在那地住久了,生子生孙,就雕刻偶像,仿佛什么形象,败坏自己,行耶和华——你神眼中看为恶的事,惹祂发怒。」

26「我今日呼天唤地向你们作见证,你们必在过约旦河得为业的地上速速灭尽!你们不能在那地上长久,必尽行除灭。」

真理是永恒不变的,而谬误却总是花样百出;但真理并不是单调的,因为真理的神满有「智慧、丰富」())。人若只注意物质的恩典,不注意赐恩典的神,在恩典里「住久了」()),就容易对不变的恩典和赐恩典的神失去新鲜感,转去跟随花样翻新的「偶像」()),而不是「专靠耶和华」())。
「天、地」的寿命远远超过人,「呼天唤地」作见证,代表这见证长久有效。属灵的法则就像「天、地」自然的规律一样,绝不会因为人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人只要敬拜偶像,必然会从恩典和应许中失落。而破坏人的信心、使人「不能在那地上长久,必尽行除灭」的最大的敌人,就是偶像。

27「耶和华必使你们分散在万民中;在祂所领你们到的万国里,你们剩下的人数稀少。」

28「在那里,你们必事奉人手所造的神,就是用木石造成、不能看、不能听、不能吃、不能闻的神。」

29「但你们在那里必寻求耶和华——你的神。你尽心尽性寻求祂的时候,就必寻见。」

30「日后你遭遇一切患难的时候,你必归回耶和华——你的神,听从祂的话。」

31「耶和华——你神原是有怜悯的神;祂总不撇下你,不灭绝你,也不忘记祂起誓与你列祖所立的约。」

人若一定要敬拜偶像,神管教的方法不是「阻挡」,而是「任凭」百姓从应许之地被掳去「事奉人手所造的神」()),让他们在那里拜个够,直到对「虚无的神」())彻底失望。今天,我们若把事业、家庭、事奉等等当作心中的偶像,神也会任凭我们离开基督里的安息,直到我们对这些偶像彻底绝望。
31节原文的开始是「因为」,表明悖逆的百姓之所以还有「归回」())的盼望,是因为神的「怜悯」和「所立的约」())。神的拣选是完全出于恩典,而不是根据人。因此,虽然神必然管教背约的百姓,但「所立的约」仍然有效,神和百姓的关系不会到此结束。神自己会负责引导百姓回转「寻求」())神,并且让他们「寻见」())。但人的亏损却是免不了的。
神「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天然就是「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若不管教,就不可能甘心活在神的旨意里。因此,虽然神预先知道以色列人将来会「雕刻偶像」())、「全然败坏」()),却没有阻止这些事情发生,而是预备了管教、挽回的方法,要让「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
栽种的是神()),拔出的也是神());把百姓「领进迦南人之地」())的是神,把他们「分散在万民中」())的也是神。神管教自己的百姓,目的不是使人绝望,而是为了挽回人。因此,即使神击打百姓,把他们「分散在万民中」()),也是神亲自「领」他们到「万国」()),在看起来没有希望的被掳之地继续保守他们,赐下悔改的心、留下怜悯的路,好让他们能「归回」())到神的话语和安息里。

32「『你且考察在你以前的世代,自神造人在世以来,从天这边到天那边,曾有何民听见神在火中说话的声音,像你听见还能存活呢?」

33「这样的大事何曾有、何曾听见呢?」

34「神何曾从别的国中将一国的人民领出来,用试验、神迹、奇事、争战、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并大可畏的事,像耶和华——你们的神在埃及,在你们眼前为你们所行的一切事呢?」

35「这是显给你看,要使你知道,惟有耶和华——祂是神,除祂以外,再无别神。」

36「祂从天上使你听见祂的声音,为要教训你,又在地上使你看见祂的烈火,并且听见祂从火中所说的话。」

37「因祂爱你的列祖,所以拣选他们的后裔,用大能亲自领你出了埃及,」

38「要将比你强大的国民从你面前赶出,领你进去,将他们的地赐你为业,像今日一样。」

39「所以,今日你要知道,也要记在心上,天上地下惟有耶和华祂是神,除祂以外,再无别神。」

40「我今日将祂的律例诫命晓谕你,你要遵守,使你和你的子孙可以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的地上得以长久。』」

神的百姓将来会「雕刻偶像」())、「全然败坏」()),并不是因为神不爱他们,也不是因为神没有能力教导他们、保护他们。神不但有「爱」,而且有能力去「爱」());神不但有能力把百姓领出埃及()),也有能力把百姓领进迦南());神不但有能力教训百姓()),也有能力管教百姓())。但神自己负责对付仇敌())、管理环境,却不去对付偶像,而是留给百姓自己去学习。因为偶像本来就是「虚无的神」()),并没有真实的能力,也不是真实的存在,神让百姓与祂同工、学习去对付的实际上是自己「偏向虚无」())的心。神在救赎计划中所要得着的人,并不是没有自由意志的机器人,而是能用自由意志跟从神、「与基督一同作王」())的人。
因此,神没有阻止百姓「雕刻偶像」、「全然败坏」,而是让他们经历败坏而复兴,经历偏离而归回。因为人只有在被拆毁的经历中,才能认识自己、认识神,从心里明白「天上地下惟有耶和华祂是神,除祂以外,再无别神」()),因此彻底离弃偶像;人也只有在被拆毁的经历中,才能体会神的律法不是要与人为难,而是要人「可以得福」、在神的应许中「得以长久」,因此才能甘心「听从遵行」())。
以色列人亡国两千多年以来,被分散在万国之中,却仍然能保存自己的身分,并且于1948年复国,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显给世人看,要使世人知道:「惟有耶和华——祂是神,除祂以外,再无别神」())。

41「那时,摩西在约旦河东,向日出之地,分定三座城,」

42「使那素无仇恨、无心杀了人的,可以逃到这三城之中的一座城,就得存活:」

43「为流便人分定旷野平原的比悉;为迦得人分定基列的拉末;为玛拿西人分定巴珊的哥兰。」

摩西反复劝诫百姓离弃偶像之后,又特地提起设立逃城的事。逃城表明神虽然要追讨罪,但祂又是乐意向人施恩的神,对被罪捆绑的人满有怜悯,为他们留下了恩典的路。即使是「无心杀了人的」()),也可以在逃城中存活,继续活在应许之地,维持与神的交通。
相比之下,敬拜偶像却会阻挡百姓与神的交通,让百姓从应许和恩典中失落,被「分散在万民中」())。因为神「是忌邪的神」()),所以拜偶像最得罪神。

44「摩西在以色列人面前所陈明的律法——」

45「就是摩西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后所传给他们的法度、律例、典章;」

46「在约旦河东伯·毗珥对面的谷中,在住希实本、亚摩利王西宏之地;这西宏是摩西和以色列人出埃及后所击杀的。」

47「他们得了他的地,又得了巴珊王噩的地,就是两个亚摩利王,在约旦河东向日出之地。」

48「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直到西云山,就是黑门山。」

49「还有约旦河东的全亚拉巴,直到亚拉巴海,靠近毗斯迦山根。」

「律法 Law」())原文就是「妥拉」,意思是「训诲、教导」。「法度 Testimonies」())原文是「见证」,指十诫。「律例 Statutes」())原文是「法令、条例、制定的事」,通常是指神没有解释原因的条例。「典章 Rules」())原文是「审判、正义、律例」,指各项民事、刑事案件的审判根据。
四44到二十八68是摩西的第二篇长篇讲话,主题向新世代的百姓阐明律法。四十年已经过去了,虽然旧世代的百姓已经不在了,但神的心意却没有改变。神借着摩西在摩押平原向新世代所说的话,还是与四十年前在西奈山向旧世代所说的一样。今天,神也继续借着圣经向我们说同样的话,无论是时代、环境、还是人,都不能改变神永远的心意。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律法的条文

第四章是往后各章中所有律法的一个导论,它作为申命记中一个主要部分(四至二十八章 )的开始。第三章已经完成历史的回顾,虽然第四章里也有一些回顾。呼召‘要听从’(1节 )神律法,和一些以色列人在一个叫巴力毗珥(3节 )的地方所表现严重的不顾律法的警告形成对照:这个故事记载在民数记二十五章。(有可能巴力毗的伯毗珥是同一个地方。 )巴力毗珥是奉献作为异教崇拜的一个城市;那里有一个迦南人的神巴力的神龛。以色列人正预备进入迦南地,而迦南的文化和宗教习俗将会强烈吸引较欠老练的以色列人。因此,要对耶和华忠贞的重要性怎样强调都不会过分。这对公元前六世纪从被掳巴比伦回到自己国土的犹太人,无疑也是一个清楚的信息;当他们也迫切需要在自己祖国过一个新的生活时,必须忠于神的律法,必须知道悖逆将会带来新的灾难。

表面上,第二节看来是一种死板的律法主义,因它似乎极力强调律法的字句,而毫无修改的余地。无疑的,像这类的经文在犹太教的某些圈子里,一直被用来作为一种主张僵硬和带有限制性的律法主义的依据;虽然新约中有许多地方警告我们要防备这种态度,在基督教里也有这种情形。故此,有几点必须说明。

(甲 )这个教训是给民众的而非给律法师。这里并无阻止或防碍正常发展律法程序的意思;而一般的以色列人都被力劝不可破坏律法。

(乙 )我们处理的既是世俗的也是宗教的律法;显然地,没有社会会准许一般国民去玩诸如‘不可杀人’等类的律法。申命记中的法规同样认为遵守第一诫的重要性;或这条律法将不可避免产生泛神论(或无神论 )。

(丙 )申命记的律法是有‘智能’的一种标志;它明显是比那些周遭国家的法典来得更优越(6节 )。若是这样,那么,这些律法就不可能是随意的、无意义的法则和规条。倘若这些律法随着时间的进展而变化,它们就会失去意义且变成毫无智慧。如果我们自制的宗教规条使其余的人感觉毫无意义和愚蠢,我们就必须暂停下来扪心自问,神是不是希望增加或减少它们的精确陈述。

(丁 )申命记的律法是以‘公义’为记号的(8节 )。这节圣经也驳斥任何认为这些律法是随意的和没有意义的想法。摩西律法的伦理标准代代相传被证明仍然吸引许多的第一世纪罗马帝国中的非犹太人,其中有许多人成了基督徒。

第二节主要强调的肯定不是永久僵化的宗教习俗;而是敦促要极其严肃地看待神的律法,而且我们不可以随意调整它们,以求顺应我们的自私、轻率或错误的意念和阴谋。

拜偶像的危险

这一段回想以色列人立国的经验:以色列人脱离在埃及为奴的地位(20节 ),以及事后在称为何烈山或西乃山(10-14节 )举行颁布律法的仪式──整本出埃及记讲的就是这两件事。这个简述强调的是他们以往在埃及所忍受条件的残酷,和以色列人被从这样水深火热中获救后,转变到和一位‘烈火’般的神建立密切的关系(24节 )。这样一位神他们应当心存敬畏(10节 ),正如对任何的政治敌人,埃及、亚述或巴比伦一样。和埃及不一样的是,这位神是既可怕又可爱的;但是,以色列人要学习的第一个功课是神存在的实在以及这其中所包含的意义。

这一段主要是严厉警告各类形式的偶像崇拜(15-24节 ),包括制造代表耶和华的偶像。十六节至十九节中论到宗教的敬拜物和仪式,这样偶像在古代世界,至少在亚摩利与迦南极为常见,但在今天的西方世界却是完全陌生的;然而,这里说到这类习俗和敬拜耶和华之间的基本分别,仍然是中肯的和重要的。这是可见之物和不可见之物之间的区别。例如我们这个时代大家都深知无形的电子巨大的能力,而古时候的人也同样深知土地肥沃的神秘力量。但是,在每个时代,人往往过于相信他能看得见的,只注意眼前的事物,而忽略了比较不能触摸的实在。我们为明天,而非为下个星期作计划;我们宁可诊治表面的征状,而忽略潜在的感染。我们也许比较喜欢敬拜金钱、舒适、便利,或地位,而非敬拜那位给我们挑战,时时不断一再要我们注意祂的(12节 )的神。拜一个偶像,向一个十字架鞠躬,开一张支票给当地教会等,要比聆听不可捉摸的神的声音容易得多。决非只有以色列人才倾向于选择一个形体过于选择一个声音

这一段中的一个钥字是‘约’(13、23节 )。其他人所知道的不过是像敬拜星宿等类的东西(19节 ),但是,以色列人却已经进到一个只敬拜独一的神,不拜其他神祇,那种严肃立约的阶段;他们只属乎神(20节 ),就像一位结了婚的女人属于她的丈夫,而她的丈夫也属于他一样。任何类似这样严肃的誓约必定都有其契约的规定,而以色列人基本的契约规定就是十诫(13节 ),这些规定将列在第五章里。犹太人从未忘记他们是立约的百姓;基督徒时常需被提醒,他们受到‘新约’和基督的律法所约束。

拜偶像的后果

这里我们看见以色列人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藉着二十六节远望了一下,引致了一个相同的观点,就是以色列人占有了巴勒斯坦地(公元前十三世纪 ),以及在将近七百年后,他们经历了被掳离开那地。前段里介绍拜偶像的危险的主题,继续在此加以延伸和发展。固执地敬拜偶像将使征服巴勒斯坦的事实变成前功尽弃,这正是二十七节中清楚提出的警告。但是,这一段主要的是在恳求,而不是在警告。然而,在未思考这个恳求之前,我们不妨先问一个问题,到底拜偶像是不是真的造成了‘被掳到巴比伦’的原因。当然,历史的大事件背后有着网状的复杂的成因,而历史学家无疑也可以提出一系列的原因。在征服和流亡期间,拜偶像诚然困扰了以色列人;在经过被掳的惨痛经验后,对外邦神祇崇拜越发遭到犹太整体民族所唾弃。我们本身宣称敬拜以色列的神的人,若否认神的手在引导着历史,那真是愚不可及的事。我们有理由相信,以色列人拜偶像不仅削弱了民族的道德素质,同时也削弱其内在的力量和合一,以致轻易地成了像亚述与巴比伦等强国的掳物。

那些在六世纪被放逐的以色列人发觉,他们没有机会按以往所确立的圣殿礼仪和献祭来敬拜神,因为他们被放逐离家数百英哩远的地方。倘若圣殿的仪式是他们所要的,那么此刻拜偶像就是他们仅有的选择(28节 )。他们这样选择了;但是,这一段申命记却对被掳的人提出一个庄严和诚心的呼吁,要求他们作不同的选择,那就是‘寻求耶和华’(29节 )。这句话几乎可说是一种术语,意思是作一个圣地的朝圣者;而这点在眼前却不可能作到,于是,二十九节乃呼吁他们作一个精神上的朝圣者,进行的朝圣,也就是情感和意志的朝圣。耶稣说:‘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不一定需要在耶路撒冷或撒玛利亚。我们可能期望一个应许,那些响应这个呼召的人将会回到他们的家乡;他们则被邀请去‘归回耶和华’(30节 )。虽然三十一节补充说,神不会忘记祂早先对亚伯拉罕和创世记中其他族长们的应许,其中最重要的包括了那个应许之地。与神有密切的关系,远比住在地上任何特别的地方更为重要,不论那地方在神看来是多么重要或对我们是多么的可爱。

神和祂的律法

这个对被掳的人的呼吁仍然是奠基于早先的历史;三十二至三十八节生动地强调,神如何在时间的来临以前就一直恩待他们,并向听众和读者挑战,看他们能否在其他民族及其他神明中找到相应的经验。的确,至终的真理是,再没有别的神;这个一神论的明白表示是本段的高潮,明载在三十九节里。倘若那些被掳归回的人能够澈底学得这个教训,他们的后代就能安居在自己的祖国里(40节 )。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呼召。

对耶和华忠贞的意思不只是弃绝拜偶像,同时还要完全遵守全部的律法,包括‘律例’和‘诫命’。申命记用我们的观念和词语来说明所谓的律法;它包含了禁令与积极的要求,另外加上对破坏律法者的惩诫。但是,这里要我们怎样去看待律法呢?三十六节将律法描述为如同神的声音,目的是为了要教育祂的子民。翻译成‘指示’,要比‘教训’来得恰当。希伯来文torah(通常译成‘律法’ )的基本意思似乎是指‘教导’或‘指示’。和新约中的登山宝训一样,旧约中神所颁布的律法,巧妙地被冠以‘为人生而设计的’之标题。这点对我们了解律法,特别是申命记的目的有帮助。也许,我们应当在这个标题上加多一句话:申命记提供的设计是为着共同的生活,是为着整个国民的设计。以现代的标准来看,其中有一些惩罚极为严厉(我们往后就可看见 ),但是,这对保护整个社会的健全似乎是十分紧要的。

我们不能将申命记中的律法规范原封不动地应用在任何现代的社会里;它只是为以色列人所设计的,而且纯粹是为了活在两千年以前的以色列人而设计的。它甚至也不能适合于今天的以色列。这样说来,这个法典是否已经废止了呢?面对现实这只说对了一半;我们最好将它看成是一本指导的书,只要我们能够使这些教导适应于我们的时代和情况,那么,我们也能像古代的以色列人那样从中学到教训。

四十四至四十九节说到颁布律法的背景,并且将第二和第三章的内容作了一个概述。地理的背景是外约但,就是分配给流便、迦得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的地区;藉此;申命记的编辑发觉可以便利提到外约但的三个特别的城市,它们在执行律法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1-43节 );十九章将更详尽地讨论这个角色。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申命记第四章

C神拯救以色列的实际结果

摩西第一篇训言在本章达到高潮。本章的文学结构和近东条约平行之处,十分值得留意。这里点出了盟约作者的名字(1、2、5、10节),并他在过往历史中的作为;又提到了盟约的条款,劝告以色列人务要遵守;祝福咒诅等制裁条约、见证(26节),和将盟约传授给下一代的责任(10节),都有说明。近东条约的成分,虽然不是硬性以律法的方式表达,而是不拘形式地编织在演讲当中,它在本章仍是呼之欲出的。

i. 听而顺从的呼吁

本段原文以而现在(watta,英译 'and now')开始。它指向前面的话,预备劝告听者顺服。好像就在说:「如今既然看见神怎样拯救你们,你们就应当遵行祂的命令」(参:等)。

1.摩西把神的律例典章教训给人民,又劝导他们听从遵行。顺命便能蒙福,如此他们便能存活,并且得地为业。这里所讲的存活,可能只是指肉体的生命。相反,悖逆带来的结果,是死亡和毁坏。这原则有人称之为「申命原则」。申命记多次作出这样的声明,旧约其他地方,也屡次直接间接地提到。

2.正如其他近东条约壹样,盟约的律法是不可更改的(参:

3、4.这里提供了一个活现的例子,证明违背神的命令,会带来毁坏和死亡。以色列人在巴力崇恚ú崇恚敬拜偶像巴力崇恚。以色列的男人跟从摩押女人到她们的家,参与祭偶像仪式,敬拜假神。以后发生的审判,就是他们拜偶像的恶果。在那次试探中忠于神的人,没有被瘟疫所灭,得以保全生命,听到摩西这次的训话。

5、6.这件事给以色列人的教训是,要在这个新地方存活,只有忠于神的盟约,顺从祂藉摩西所赐的律例典章才行。智慧之途就是盟约的路。国家兴亡就在于此。创造这个国家,给她应许之地为业的,是耶和华神。拒绝祂的主权,便会被祂毁灭。

7、8.摩西演绎出两个结论:第一,神把律法赐给以色列,证明祂和以色列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是别的宗教所没有的。第二,耶和华的律法远超一切公义的标准,以色列人当引以为傲(参:诗一一九,等)。从两件事实中,可以看出以色列律法的超卓:这律法超过古代世界其他的法典;这律法来自耶和华,奠基于祂本身的公义,又是祂公义的反映。

ii. 神在何烈山显现

摩西接着又说到另一件往事。「律例、典章」(8节)提醒神的子民他们在何烈山(西乃山)的经历,这经历记载在。本段强调这经历的两个重点:首先,神使他们知道祂的话语;其次,以色列学习到神虽然在西乃山,又从云中对他们说话,祂却没有让他们看见任何形像。这个经历教训以色列人,他们所崇拜的神,不需使用任何形像来代表。在这方面,以色列有异于其他拜偶像的邻邦。以色列不可忘记这件事实。

9.摩西在你要谨慎和殷勤保守你的心灵这两个命令之前,使用了加强语气的质词只要(raq)。这质词通常有限制的作用。而你要谨慎这句话,在申命记不同的环境中,也出现了好几次。它基本上是个反身动词190;因此这命令对以色列人来说,有很大的个人性。这里和其他几段经文一样,都是劝告以色列不要忘记神为她所做的一切(。摩西在别的地方嘱咐他们谨慎,不要随从外邦的恶俗,在不合法的地方献祭,丢弃利未人,或不帮助穷乏的弟兄等。这样的作为,都是违背盟约,得罪神,会招来审判的。何烈山所发生的大事,他们必须谨守,免得忘记。把这些事忠心教训下一代,是以色列人必须遵行的责任(。申命记一再提醒以色列人,「当记念不忘」神拯救的作为,因为这是以色列称为神子民的基础,也是神邀请以色列人和祂立约的根据。新约也出现了同样的原则:神在基督里的作为,是教会绝对的基础,也是神邀请人和祂建立关系的根据。这个原则,信徒也同样得教训儿女。

10.这里所说我的话,是指十诫。以色列人在何烈山,不单听见了神的话。神拯救的工作,和以后宣告盟约的条款,其目的都在使以色列以顺从作为回应。只有敬畏神,才足以回报祂的恩典。敬畏的意思,就是尊崇祂,承认祂的主权。崇拜和顺服,是尊崇的表现。崇拜和得以存活,有密切的关系;不尊崇神的结果,就是死亡。敬畏这个辞,在申命记以至全本旧约,有丰富的含义。原文中这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奴隶对主人一般,极度的畏惧。一些经节使用这个字,形容人犯罪后的畏惧感;参:。但大部分时候,这个字都是形容「圣洁」的畏惧感:信徒因畏惧永生神而产生的尊敬。「敬畏耶和华」,是旧约极重要的概念。它是由神所赐,是人对神合宜的回应。它使人得以尊崇神的位格,遵行祂的诫命,恨恶罪恶。它是智慧的开端,是正直的z诀,是人当尽的本分。它也是弥赛亚的特点之一。古往今来神的子民,都当心存敬畏。在会堂参与敬拜神的外邦人,称为「敬畏神的人」。「敬畏」这个动词,申命记下列章节都有使用等191。

11.人的言语,不足以形容神的荣耀,并祂可怕的威严。我们顶多只能运用象征的言语表达而已。下半节可以译作山被冲天的火焰焚烧,天因最密的密云昏暗(JPSA)。

12.神显示自己之时,人民只听见声音,却没有看见形像。偶像崇拜,从此永被摒弃。这是以色列历代信仰的特征。但神对人终极的启示,当然是藉祂道成肉身而来(约壹1、14;

13、14.神在何烈山又同时提出要和人民立约。虽然本节把十诫和约章等量齐观,所立的约,范围却大于约章的条款。只是以色列人同意了立约,便得遵行条款的规定。她依照耶和华的诫命生活,证明她已经接受了和神立约。后来雅各书说:「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藉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

依照当时条约的惯例,应当把立约的条款,书面记录在约章之上。摩西既然把西乃山的约看作和当时的条约同类,亦会把立约的条款书面记录下来。这里提到的记录的方式,是写在两块石版上。摩西的责任,是把盟约的条款教导以色列人,作为他们在新得之地生活的模范。然而过分注重律法,却会使盟约变得徒具外表,好像神所要求的,就只是遵行律法而已。没错,神要求他们遵行律法,但盟约的中心,却是彼此的关系。律法必须写在心上,不然福音便被律法取代了(参:。只要把全本申命记看为一个整体,便不会犯上这个错误。

最近有学者提出说192,西乃山的约和古代近东条约之间的平行,从两块石版上也可以看见。宗主国和藩属立约后,会把立约的文件复制为两份。一份保存在宗主国的神庙中,另一份则存放在藩属所拜神o的庙宇里。耶和华神是以色列国的宗主,同时又是他们立誓的保证者,两份约章都可以存放在同一个圣殿中。和克莱恩不同的另一个看法,则认所有的资料,要两块石版才能录全。无论要用两块石版的理由是甚么,这两块石版都是存放在约柜里面

iii. 拜偶像的危险

神没有用肉眼可见的形像启示自己,以色列也不可以造像来代表祂。在这方面违背神的诫命,会招来审判。这个段落,可说是第二诫的详细注释193。

16~19.这里列出了拜偶像的人,可能会敬拜的东西。在迦南人、埃及人、赫人等的文化中,都可以找得到例子,证明有人崇拜这里所列的敬拜对象。远在摩西以前,已经有人崇拜天象了。有些学者认为天象崇拜是亚述传入以色列的,但亚述存在以先,别的地方也早已有人崇拜天上的万象了。赫人在条约中列出保证他们遵守约言的诸神时,也经常包括了天象194。

论到神把世界分赐给万民的问题,请参看的注释。他们似乎在所分派到的地方,敬拜不同的神o。

20.本节阐明以色列独特之处。神从埃及的铁炉之中把她拯救出来作为自己的产业。特作自己的产业这句话,其他地方也有出现等)。明白自己在神眼中的地位,能使他们的行为发生重大的改变。

21、22.摩西所受的审判警告以色列人,不完全效忠于神的结果。

23、24.以色列得罪了神,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耶和华是烈火,是忌邪的神(。忌邪原文作 qanna,直译是「嫉妒」的意思,只是没有不良的含义。它所指的,是神圣洁所引发,对公义积极的热心。基于这个原因,神不能容忍以色列向他神效忠。敬拜偶像,无论是甚么形式,都是绝对禁止的。

25~28.以色列人在那地长住,久久享受福气之后,便会有忘记盟约规定,转向偶像,惹神发怒的危险。这种事情倘若发生,盟约的咒诅便会生效。以色列会亡国(26节),和地分开(26节),分散到万邦(27节)。这些惩罚和二十八章所列的咒诅没有两样。但在二十八章,违犯的是全部律法,而这里违犯的,只是第二诫而已。但违背第二诫,已是内心反叛神主权的表征了。神呼召天和地,来见证祂宣告的审判;参:。如果以色列人受到审判,要被掳离应许之地,他们便要在外邦事奉他神。以人手所造、没有生命、没有知觉的假神,取代能为他们施行奇事、永活的真神。实际上以色列历史中,人民曾经多次被掳。最重要的两次,便是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陷落之后及下)。神的警告成为事实。

29~31.甚至在被掳之时,神仍是可以寻见的。神和以色列人所立的约与一般的近东条约,一大相异之处是叛盟的以色列,可以归回(「悔改」)耶和华那里,得蒙赦免,有机会过顺服的新生命。在世俗的环境中,叛盟的人即使悔过,也很难有机会得到怜悯。然而神的本性有别于世上的君王,祂有怜悯,又经常记念所立的约。以色列的愚昧遭受审判以后,神会赐下悔改的心,使得他们在受咒诅以后,能够有复原的可能。在末后的日子(30节,和合本作「日后」),只是泛指将来,和末世不一定有关。神对背叛的人如烈火般严厉(24节),但对悔改的人,则满有怜悯。

我们不必要像一些解经家一般,把这几节的经文,看作是被掳归回以后,附加在申命记中的。这里的宣告其实十分概括;而当时掳掠战俘,又是十分普及的习惯。例如在摩西的日子以前,埃及的纪念碑,已经有迦南人被掳的绘画了。摩西不可能会忽视这个可能性。实际上,第29~30节是第二诫合宜的注释。

iv. 蒙拣选的民:以色列

以色列凭甚么,可以盼望回复到原来受祝福的地位呢?他们有两个凭借:神的怜悯(31节)和他们是蒙拣选的民族。第31节和32节,原文都以因为(ki)开始;这两节都为这问题提供答案。这些既是事实,以色列便应时常顺服,好享受神为她预备的祝福。

32~33.摩西诘问民众,创世以来除了以色列民以外,还有哪个国家直接得到神存在的清楚明证,仍能继续存活。和神直接接触,是充满危机的。如今圣洁的神和悖逆犯罪的以色列人之间的鸿沟,竟然可以奇妙地安然度过。这对于以色列人来说,永远是令他们肃然起敬的奇事。二千多年以来,以色列人被分散在万国之中,他们仍能保存可辨识的身分,实在是历史上极不平常的现象。

34.耶和华再一次成就别神办不到的事,从地上强大君王的手中,拯救了祂的子民。祂使这君王面对试验,用神迹、奇事,在他眼前施展大能。以色列人从神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便能看见祂的存在和恩典。这个证明,和先知所传讲的事实,同样有效。耶和华救赎和拯救的工作,是以色列信仰的基础。

35.耶和华是神和除祂以外,再无别神这两句话,表现出一件事实,就是在以色列,耶和华是独一的主宰(参39节)。宇宙之中再没有其他的能力,足以决定世人的命运。这种信仰即使仍不能算是完全成熟的一神宗教,起码在实用上,已经算是一神宗教了。其实,我们根本没有理由怀疑以色列这简单而实用主义观点的历史性195。

36~39.本段强调的两点,是耶和华对以色列的爱和拣选。这两点申命记中也一再重提。神有能力训导、管教以色列(36节)。祂因爱列祖,便拣选以色列,把她从埃及拯救出来(37节)。祂又能够赶走迦南人,把地赐给以色列人为业(38节)。这一切,都证明祂是天上地下惟一的神。再没有谁有这样的能力。

40.故此,以色列应当承认耶和华的主权,遵行盟约中的条款。若能这样做,他们以至后世的子孙,都能永远享受神所赐下的福气。耶和华神宣称祂有天下至终的权柄,祂以往的奇妙恩典,和将来要赐下的祝福,都是证明祂权柄的证据。

D设立逃城

由于本段不是记录摩西的话,而是用第三人称叙述,有人便认为这几节是附录。然而参照,便可知道摩西在此是执行神的命令。约但河东分定了三座城,一座在北区、一座在中区、一座在南区。误杀人的逃到这些逃城,就能受到庇护(。在游牧民族的社会中,报血仇的做法,可以产生阻吓作用。但定居以后,便必须依照正当的法律程序施行审讯。法律程序还未确立之前,类似的规条是有需要的。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法例的历史性,以为摩西不会设立这样的律法。

Ⅱ摩西第二篇训言:神的律法

申命记中这个冗长的段落,是全书的中心。其内容是盟约条款(参导论第Ⅲ节),以基本原则开始(五~十一章),再讨论详细明确的规例。这次序和古代近东条约的形式十分相似。这些条约在历史引言以后,也同样要求藩属完全效忠于宗主。这些要求也是先说基本条件,再说明确的条款。摩西也是使用这个形式,把完全效忠于耶和华的根本要求,陈明在以色列面前:开首的是基本要求,接着是详细法则。

A第二篇训言的小序

这几节的作用,,一样,是概述下面约言的历史背景。摩西好像是在说完了第一篇训言以后,休息了一会儿才继续对以色列人说话。他再度开始时,简略地叙述了一下史实,作为耶和华对祂子民要求的基础(参导论ⅧB「历史的神耶和华」第一段,原书80页)。

44、45.虽然本段未必有意分别每个字的意思,律法(tora 「妥拉」)、法度(edut)、律例(hoq)、典章(mispat)几个辞,都各有其独特的含义。律法泛指「教训」;法度是指盟约的条款;律例是指书面写下,或刻在石上的规条;而典章则是法官的审断。

46.约但河东一语的含义,请参看,,的注释。

47~48.参第三章。黑门山又称西云山(Sion),可能的西连,是同一个名字。这名字在别的地方没有再出现过。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以色列人哪,现在我所教训你们的律例典章,你们要听从遵行,好叫你们存活,得以进入耶和华你们列祖之神所赐给你们的地,承受为业。」

本章是摩西教训百姓应遵行律法的讲话。他鼓励以色列人听从神吩咐他立下的律例典章,特别应该弃绝假神。他强调以色列的神为独一无二的真神,与以色列人的关系十分亲密(7-19-32-35节 )。

本节的“以色列人哪,…你们要听从遵行”,是贯串全书的呼声。“律例典章”指的是全部律法,民、刑法都在宗教的教导范围内。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得到新土的条件,是遵行律法。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律例」:专指一些永久性的列写出来的行为规范。

「典章」:与「审判官」一词有同一字根,指神的判决性行动。律例和典章在圣经中常常一并出现,代表神全部的律法和训词。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律例、典章: 一般来讲,“律例”意指道德、仪式、民法等被详细规定的法规,“典章”则意味派生于各种律例的人当尽的权利与义务。然而,圣经混用了律例与典章,难以进行严谨的区分。故律例与典章当被理解为是相互强调“所有律法与教训”的重复手法。要听从遵行,好叫你们存活: 摩西的这句话并不是抽象性的或是思辩性的言论。摩西在说这句话时,必想起了正聆听这句话的百姓之父辈,因违背、不顺服神的话语,在过去的四十年旷野生活中逐一死去的活生生的历史事实。因此,摩西此番教训是超越时代的,所有人都当谨记的生活与生命之真理。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摩西向以色列民大声疾呼,劝勉他们遵守律法,俾能安居应许地,不致被神除灭。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强调只有以色列百姓领受律法,督劝以色列百姓当绝对地顺服神的律例和典章。律法的精神是贯穿新、旧约的,所有人当永远遵守的神旨意与法度。基督借着自己的救赎事工终于成就了这律法的精神。法利赛人受到责备的原因在于他们用人的诫命与遗传替代神的话语,作为教训来教导众人。因此,摩西的此番言辞是神有力的话语,适用于今日的属灵以色列——教会中的每位信徒。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呼吁百姓顺服神――《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力证遵守律法的必要性: 这一部分作为摩西第一篇讲章的结尾部分,以神过去为以色列所动工的特殊护理为据,感人肺腑地力证了以色列所当遵守律法的义务。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所吩咐你们的话,你们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好叫你们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你们神的命令。」

一再重申这个警告,强调人不能在神的“话”上作出任何增添或删减。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神的启示完美无缺,必须完全遵行,不可增删。新约时代,信徒也受到严厉的警告:圣经为神的话语,不可有丝毫更易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 神的所有话语都基于神的完全、圣洁及全知,因此,人决不能人为地加添或删减。这是正确的圣经观,始终贯穿了新、旧约(12:32,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耶和华因巴力毗珥的事所行的,你们亲眼看见了。凡随从巴力毗珥的人,耶和华你们的神都从你们中间除灭了。」

巴力毗珥的事参《民数记》25章。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巴力毗珥」:就是以色列人在毗珥所崇拜的巴力。巴力即主人的意思,是迦南人心目中掌五谷生产之神。迦南人敬拜巴力,把淫乱与宗教礼仪混在一起。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事迹记载在至9节。参看那里的脚注。有二万四千人在这次灾祸中死去。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巴力毗珥的事: 指日前以色列百姓住在什亭时,因敬拜了所居住之地摩押的偶像巴力毗珥,受到神的震怒,遭瘟疫死去二万四千人的事件。摩西之所以回顾这件事,是为了借着离开耶和华之律例与典章之徒悲惨的下场,来教训真正的生活原理。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惟有你们专靠耶和华你们神的人,今日全都存活。」

】「我照着耶和华我神所吩咐的将律例典章教训你们,使你们在所要进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

】「所以你们要谨守遵行;这就是你们在万民眼前的智慧、聪明。他们听见这一切律例,必说:‘这大国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聪明!’」

一个守法的民族才是真有智慧的民族。神把规章律例颁给了以色列人,要他们遵守,为一个民族建立大国奠下基础。法治的重要今天已为大家所承认,但违反法律,凭己意行的事,仍层出不穷;要是社会法纪荡然,那能有和平生活。立法老摩西把“大国”和守法相提并论,反复晓谕(7~8节 ),要人明白。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选民与律法: 用反问法等形式叙述了律法的公义性(8节 ),那赐律法之耶和华的全知全能(7节 ),以及遵行律法时所要得的荣耀地位(6节 )。以色列之所以能够被列邦视为“大国”,并不是因他们的领土或军事力量,乃是因为他们拥有真智能与知识的根源,9:10),并且那赐律法的耶和华与他们同在。世界本不配有与神同行且遵行神话语的圣徒,属世的聪明不能与之比。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哪一大国的人有神与他们相近,像耶和华我们的神、在我们求告他的时候与我们相近呢?」

神与我们相近,凡求告祂的必蒙垂听。神的账幕(家 )在人间;信徒的心灵便是神的殿。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又哪一大国有这样公义的律例典章、像我今日在你们面前所陈明的这一切律法呢?」

赐给以色列“大国”的摩西律法不是要成为他们的负担,而是把他们与其它人分别出来,显出他们在圣洁之神面前的聪明、智慧和可喜悦。摩西的法典已经由基督的律例所取代,作为基督徒(神子民 )的生活准则,但旧法典里,也有些特殊的命令再被吸纳为新法典的要求。无论是旧的法典还是新的,它们作为神所默示之圣经的一部分,对各个时代的信徒都是有益的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你只要谨慎,殷勤保守你的心灵,免得忘记你亲眼所看见的事,又免得你一生、这事离开你的心;总要传给你的子子孙孙。」

父母负有教导儿女大责,是子女灵性上的祭司和生活知识上的教师;除了传授谋生技能、文化历史,还应教导正确的道德原则,特别是灵性生活的规范。本书一再申述此义。子女也应听从父母,因父母为神在地上的代表。不尊敬父母如同不尊敬神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你亲眼所看见的事: 指出埃及那一年百姓在何烈山从神领受律法时的那庄严至极的情形。摩西之所以在不甚清楚当时情形的新世代使用“你”(You )这一代词,是为了暗示:①表明那时所赐下的律法至今也有效的事实;②表明新、旧世代在圣约中成为一个共同体的事实。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耶和华在何烈山的启示:摩西重复地强调:以色列民的责任就是把神的启示传给子子孙孙。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重新认识律法的神性权威: 摩西回顾讲述了在何烈山领受律法时的情形。这是为了使得那些当时未在场或因年幼而不能分辨其真意的新世代,重新认识到律法的神性权威,并在生活中听从,努力遵行摩西所教导之律法的内容。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你在何烈山站在耶和华你神面前的那日,耶和华对我说:‘你为我招聚百姓,我要叫他们听见我的话,使他们存活在世的日子,可以学习敬畏我,又可以教训儿女这样行。’」

“何烈山”。即西乃山;这事迹可见于出埃及记第十九章。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本节至14节所记可参《出埃及记》十九~二十四章,“我的话”不是指一般的话。也不是泛指律法,而是专指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何烈山」:西乃山的别称,神曾在该处向百姓显现(出19章 )。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可以教训儿女这样行: 当以话语教导儿女是神多次重复的命令(6:7,11:19,。今日,若有持有信仰的父母,他所能留给儿女的最大遗产就是“耶和华信仰”。因为敬畏神的信仰,不仅使儿女在世蒙福亨通,更是引领儿女走向永恒生命的真知识。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那时你们近前来,站在山下;山上有火焰冲天,并有昏黑、密云、幽暗。」

昏黑、密云、幽暗: 描绘了神降临到地上的庄严情形。同时,这些都是神显现之时因其圣洁而必然伴随的现象。尤其是,神之所以只能降临在密云中,是因神居住在人所不能接近的光中,为了将显在以色列百姓面前,就只能以密云来摭掩耀眼的荣耀之光。神因着爱怜悯所拣选的百姓,就甘愿自己降卑来寻访以色列。我们可从基督的道成肉身与所受的苦难中,看到为了像我这样的罪人神自我降卑的行为。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耶和华从火焰中对你们说话,你们只听见声音,却没有看见形像。」

神是个灵,没有形像。十诫中的第二诫严禁人作形像或雕刻偶像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却没有看见形象: 神不仅是灵,而且居住在人所不能靠近的光中,故没有人见过神的容颜。甚至是与神面对面说话,见过其形象的摩西,也并不是亲眼目睹过神的面容,只是看到神荣耀彰显之后的光芒和背影。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他将所吩咐你们当守的约指示你们,就是十条诫,并将这诫写在两块石版上。」

“约”指的就是“十诫”,因为前面提到何烈山,是神领十诫的地方。不过,本书有的地方用的“约”字指神与以色列先祖所立的应许之约,和神与百姓间立的盟誓

“两块石版”,参注。两块石版上所写的内容相同,立约的双方各执一块。两块石版都存放在神的约柜中,因为以色列人的圣所也是神的居所。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约」:可表示有条件的合同,也可指一种关系的建立。这关系可能是主权的确立(例如强国和弱国立约 ),亦可能是一种完全基于恩典的盟约;「约」在此处指盟约的条规。

「十条诫」:见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将这诫写在两块石版上: 神如何将十诫亲自写在两块石版上,众人对此议论纷云。①5-5区分法;此区分法将孝敬父母也归入到宗教性义务,而与社会性义务相区分。自约瑟夫之后到初期4世纪,主要是教父们的区分法;②3-7区分法:将3和7各自视为象征三位一体与安息的完全圣数,而依此区分了十诫。奥古斯丁、罗马教、路得教都持有这种见解;③10-10区分法:此区分法根据当时古代近东在签署宗主权契约时是拟出一式两份的契约书的事实(M.G.Kline );④4-6区分法:此区分法以耶稣将十诫概要为对神之法与对人之法的事实为根据,与加尔文以及大多数新教都支持这种区分法。神将十诫写在两块石版上的经轮中包括“10”所具有的完全性与“2”所具有的见证性。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那时耶和华又吩咐我将律例典章教训你们,使你们在所要过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

】「所以你们要谨慎遵行,因为这在列族之民眼中看来、就是你们的智慧聪明;他们听到这一切律例,就会说:这个大国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聪明的一族阿。所以,你们要分外谨慎;因为耶和华在何烈山、从火中对你们说话的那日,你们没有看见什么形像。」

】严禁拜偶像: 神的圣洁与绝对唯一性断然排斥任何被造物与自己相比。但是因堕落而性情软弱的人,无论是什么,只肯相信眼所能见,手所能触的存在,甚至有充分的可能性用手雕刻自己所信仰的神之形象而膜拜。因此,圣经反复强调严禁雕刻偶像或敬拜事奉偶像。尤其是,以色列百姓即将要进入漫延着各种偶像与假神的迦南地,故摩西在这里才事先警告并严禁雕刻形象与膜拜偶像。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以偶像取代神的危险:摩西警告选民不可拜偶像,他们蒙召是要见证耶和华的威荣和圣洁,这与外邦堕落的偶像简直有天渊之别。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惟恐你们败坏自己,雕刻偶像,彷佛什么男像女像,」

“偶像”。参看至6节的脚注。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或地上走兽的像,或空中飞鸟的像,」

「或地上走兽的像,或空中飞鸟的像」:包括埃及人所敬拜的有豺首及鹰首人身的神像。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在这一段经文中,摩西考虑到昔日居住在埃及时曾在那地漫延的动物崇拜思想。雕刻金牛犊的悲惨性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埃及崇拜动物思想的影响。然而,出埃及前耶和华所降的十灾(出7-11章 )如实地暴露了膜拜动物的无意义与虚妄。以色列百姓当常记不忘这些事实。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或地上爬物的像,或地底下水中鱼的像。」

】「又恐怕你向天举目观看,见耶和华你的神为天下万民所摆列的日月星,就是天上的万像,自己便被勾引敬拜事奉它。」

当时星象的膜拜在近东一带十分流行。本节指出日月星辰是为了万民的利益而创造,并不是一些控制人类命运的力量。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神创造宇宙,在天空陈列星体万象,给世人作记号、定节期。但切不可受勾引去膜拜。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日月」:早在亚伯拉罕的时代,吾珥和哈兰二城的居民已有月神的敬拜,而埃及亦敬拜日神。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天上的万象: “万象”意指“众人”、“大集团”、“天上的众人”指“所有众星宿”。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耶和华将你们从埃及领出来,脱离铁炉,要特作自己产业的子民,像今日一样。」

“铁炉”比喻以色列人在埃及遭受的苦待。摩西向新一代以色列人多次讲述神当日领他们祖先出埃及的历史,要百姓认识自己的身分早非奴隶,而是自由人,是神特殊的子民。

,22,8.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铁炉」:把以色列人在埃及所受的苦楚比喻为炽烈的火炉。

「产业的子民」:神把所救赎的以色列民看为自己的产业。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埃及……铁炉: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以色列百姓在埃及所度过的400年的奴隶生活。亦即,这句话栩栩如生地比喻了他们在埃及所受的残酷虐待与痛苦。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耶和华又因你们的缘故向我发怒,起誓必不容我过约但河,也不容我进入耶和华你神所赐你为业的那美地。」

注。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摩西嘱托他们当抵制偶像: 摩西以悲壮的心境讲道,核心就是千万不可忘记圣约不要雕刻或敬拜偶像。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我只得死在这地,不能过约但河;但你们必过去得那美地。」

】「你们要谨慎,免得忘记耶和华你们神与你们所立的约,为自己雕刻偶像,就是耶和华你神所禁止你做的偶像;」

耶和华你神所禁止……偶像: 译成“偶像”,英文圣经“idol”或“graven image”,希伯来原文圣经则有二十多种意指“偶像”的语词。综上所述,圣经所说的偶像并不只是具有形象的、眼所能见的,而是包括人离开独一真神耶和华的所有行为。从这种意义上,人所认为比神更有价值或更加心爱的所有事物都是偶像。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因为耶和华你的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

“火”。象征神的圣洁。“忌邪的神”。字词在此的含义是:一位保持其权利的神。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烈火”象征神的圣洁与威严。以赛亚也用“烈火”描写神。“忌邪的神”说明祂是以色列人唯一的神,只可以敬拜祂。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烈火」:神的圣洁和公义审判的象征。

「忌邪」:可作嫉妒或热诚解;神常以丈夫和妻子的爱比喻祂和子民的关系,并要求他们绝对忠贞不二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烈火: 描述了神对人的所有罪孽与不义的审判。神彰显自己的荣耀如烈火,不仅用火审判人的罪恶,在末后的日子,也将会用火施行审判,16:1-35)。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你们在那地住久了,生子生孙,就雕刻偶像,彷佛什么形像,败坏自己,行耶和华你神眼中看为恶的事,惹他发怒。」

本节开首在原文有介词, 可译作“若”。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拜偶像所带来的悲剧性结尾: 在这里,摩西再次严重警告了拜偶像所召来的巨大的惩罚,不幸的是,这句话预言了以色列的未来。同时,摩西也劝勉以色列即使是陷入那样的罪受到神的惩罚,也决不能忘记神的慈悲,铭记神不遗忘与列祖所立之约的神之信实。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我今日呼天唤地向你们作见证,你们必在过约但河得为业的地上速速灭尽!你们不能在那地上长久,必尽行除灭。」

「呼天唤地」:天和地是神和以色列民立约的见证人。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要是以色列人违反神命敬拜他神,临到他们的不会是立约应许的福分,而是咒诅;不但得不到美地,反会被灭绝;不是进入迦南,而是分散万国;不是人丁繁盛,而是人数稀少。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耶和华必使你们分散在万民中;在他所领你们到的万国里,你们剩下的人数稀少。」

必使你们分散在万民中: 以色列人因在迦南地犯了敬拜偶像的罪,结果,北以色列于B.C.722被亚述所毁,南犹大则于B.C.586被巴比伦所灭并掳去,至此,此预言完全得到了成就。自那之后,约过了二千五百年之后以色列百姓才又重建“以色列”这一国度,然而,至今为止,其后裔依然散居世界各地。由此我们可知晓神话语的严重性及有效性。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摩西在此首次预言,以色列人若证实为不顺服神,便要从应许地被除去。然而,他们若回转归向神,神便施怜悯使他们复兴。以色列人被亚述和巴比伦掳去,以及在拒绝基督后被分散这两件事件里,经历从应许地被除去的痛苦。“日后”。在先知讲述这信息后的年代,并以耶稣基督再来复兴以色列为最后的高潮。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在那里,你们必事奉人手所造的神,就是用木石造成、不能看、不能听、不能吃、不能闻的神。」

在那里……必事奉……用木石造成……的神: 本节记录了神的惩罚,指出因拜偶像而被赶逐到外邦的以色列人,必被抛入重又事奉偶像的悲惨命运中。这意味着不呼吁悔改,反而任其自由的作法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刑罚。因为神管教、鞭打所爱的人,却任凭灭亡之子逞着心里的情欲行事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但你们在那里必寻求耶和华你的神。你尽心尽性寻求他的时候,就必寻见。」

】「日后你遭遇一切患难的时候,你必归回耶和华你的神,听从他的话。」

日后: 首先指巴比伦被掳归还之时。然而在终极意义上则指以色列终必归向神而得救的弥赛亚再来之时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耶和华你神原是有怜悯的神;他总不撇下你,不灭绝你,也不忘记他起誓与你列祖所立的约。」

「有怜悯的神」:怜悯是爱和怜恤的流露。在摩西的信念里,神的公义(25-28 )和慈爱是互不冲突的。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他总不撇下你: 神之所以总不撇下以色列是因与他们及他们的列祖所立的约。同时,这句话也意味着即使是鞭打以色列,也要培养、磨炼以色列,使之合乎神旨意。与此相同,今日的圣徒之所以终不被丢弃是靠着基督用血所立之约,圣徒所遭受的所有患难与痛苦都是神锤炼自己儿女的爱之鞭策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你且考察在你以前的世代,自神造人在世以来,从天这边到天那边,曾有何民听见神在火中说话的声音,像你听见还能存活呢?」

考察在你以前的世代: 铭记神在昔日所施行之大恩。可以使我们持守今日信仰的道路,拥有坚固盼望的基石。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以色列伟大的神:摩西一再唤醒百姓留意神在历史上所施行的拯救,证明神的大能和实在,呼吁他们作顺服的响应。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宣扬耶和华信仰: 本文是第一篇讲章的结尾部分,摩西使新一代的以色列认识到神之大能,教训他们单单事奉独一真神耶和华。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这样的大事何曾有、何曾听见呢?」

】何民……何神: 强调了耶和华神的全能和那与神处于特殊圣约关系的选民以色列的优越性。耶和华神不同于万民所事奉的无能杂神,不仅以活生生的声音向选民启示自己的旨意,还有力地(dynamic )展开救赎行动。神迹,奇事: 使用了重复手法,指神为了拯救自己的百姓特别地行在人类历史中的事工。 大可畏的事: 指神为了解放以色列而降给埃及与法老的天灾。 从别的国中将一国的人民领出来: 以色列出埃及的事件不同于人类历史上其它民族的独立运动,是独特而惊人的事件。①度过400年为奴生活拥有约200万人的奴隶民族竟荣耀而威风凛凛地走出(Exodus )当时的大国埃及的事实;②除了以色列民族,没有任何社会,军事基础的奴隶民族,竟在短时间内征服并定居在已有城墙保护的迦南地的事实;③自出埃及之后到进入迦南地的三十八年间,约200万的人口在滴水如金的荒芜旷野平安度过的事实都充分地证明了以色列民族受到了超自然的特别护理和保护。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神何曾从别的国中将一国的人民领出来,用试验、神迹、奇事、争战、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并大可畏的事,像耶和华你们的神在埃及,在你们眼前为你们所行的一切事呢?」

「试验」:指降在埃及人身上的十灾。

「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手和膀臂在申命记常常相提并论(7:19,11:2,26:8),代表神的拯救。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这是显给你看,要使你知道,惟有耶和华祂是神,除祂以外,再无别神。」

清楚地宣告绝对的一神敬拜(也见于39节 )。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他从天上使你听见他的声音,为要教训你,又在地上使你看见他的烈火,并且听见他从火中所说的话。」

「教训你」:即管教你,29:17)。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因他爱你的列祖,所以拣选他们的后裔,用大能亲自领你出了埃及,」

神拣选以色列人非因他们强大,而是因为祂爱他们的祖先。这是本书首次提到神对人的大爱,人因此也应爱神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形容神拣选列祖的爱是发乎自然,出于恩典,与被拣选者的好处毫无关系。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因他爱你的列祖: 本节经文晓谕我们,神之所以以大能亲自为以色列动工,并不是因为他们持有配得那些祝福的资格,乃是出自神爱他们列祖和与列祖签定的“慈爱之约”(7:7-8,10:15)。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要将比你强大的国民从你面前赶出,领你进去,将他们的地赐你为业,像今日一样。」

像今日一样: 指近日以色列征服比自己强大的亚摩利二王西宏与噩的事件。摩西鼓励百姓此事件是预表迦南征服战之胜利的确凿证据。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所以,今日你要知道,也要记在心上,天上地下惟有耶和华他是神,除他以外,再无别神。」

】「我今日将他的律例诫命晓谕你,你要遵守,使你和你的子孙可以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的地上得以长久。”」

摩西在结语中重申遵守神律例诫命必得福,可免受26~27节所说的咒诅。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那时,摩西在约但河东,向日出之地,分定三座城,」

逃城共有六座,河东三座,河西三座。参注。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摩西在约但河东“分定”三座城为逃城。参看的脚注。另有三座约但河西的城被指定为逃城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于约但河东设立逃城:摩西指定三个城市作逃城,让那些误杀人的罪犯可以躲在任何一座城,不被处死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约但河东的三座逃城: 摩西在结束自己的第一篇讲章之后,择定了属约但河东的三座逃城。逃城之一无意间误杀人的,为了从报血仇之人手中守住性命而躲藏的藏身处,原定要在约但河东与河西各立三座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使那素无仇恨、无心杀了人的,可以逃到这三城之中的一座城,就得存活:」

可受逃城制度之保护的物件是误杀罪与因过致死罪两种,此制度是为了防止进一步流无辜之血的社会仲裁制度。进而,此项制度是出自神之怜悯的拯救制度,预表了罪人永恒的藏身处耶稣基督。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为流便人分定旷野平原的比悉;为迦得人分定基列的拉末;为玛拿西人分定巴珊的哥兰。”」

「哥兰」:位于加利利海以东二十九公里(十八英里 )。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在以色列人面前所陈明的律法,」

本节到为本书所载摩西对以色列人第二篇谈话。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摩西的第二篇讲章: 本书由摩西的三篇长篇讲章构成,本文是和二篇讲章,属于正文部分。在这里,摩西再次重复教导了西奈山律法,不仅详细说明了律法的内容,还讲授了应用律法的方法。因此,若将本书视为一篇关于宗主权的契约条文(1:6-4)这第二篇讲章就可视为是契约的核心内容。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摩西第二次谈话序言:第二次的话记载在4:49-28:68,篇幅很长。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第二篇讲章的背景: 这一段经文与1:1-5类似,是第二讲章的序论部分。在这里摩西重新概述了2:26-36与3:1-17,讲述第二篇讲章的时机与历史背景。①何时(when ):出了埃及的以色列百姓征服约但河东的二王西宏与噩之后(出埃及第40年-即B.C.1406 ),在进行迦南征服战的两个多月前;②何地(where ):约但河东伯毗珥对面的谷中;③什么(what ):在西奈山领受的神之律例与典章。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就是摩西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后所传给他们的法度、律例、典章;」

「法度」:指一种严肃的宣告,神的法度也就是神的性情和旨意的宣告;「法度」的字根原为「证人」,这里乃指神的律法。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在约但河东伯毗珥对面的谷中,在住希实本、亚摩利王西宏之地;这西宏是摩西和以色列人出埃及后所击杀的。」

“伯毗珥”:注。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伯毗珥: 具有“毗珥之家”之意,指建有摩押之神“巴力毗珥”之殿的位于摩押平原的城邑(3:29)。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他们得了他的地,又得了巴珊王噩的地,就是两个亚摩利王,在约但河东向日出之地。」

】「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直到西云山,就是黑门山。」

“西云山”。北部黑门山的迦南名字

――《申命记雷氏研读本》

注。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西云山」:即3:9的西连山。

――《申命记串珠圣经注释》

西云山: 并非指耶路撒冷,74:2,,而是黑门山的另一名字。因黑门山的最高峰四季覆盖着皑皑白雪而异常耀眼,故西顿人与亚摩利人称黑门山为“西连”与“示尼珥”(3:9),希伯来人则据其高度(海拔2850米 )称为“西云”(高处 )。

--《圣经精读本──申命记注解》

】「还有约但河东的全亚拉巴,直到亚拉巴海,靠近毗斯迦山根。」

亚拉巴海即死海,注。

──《启导本圣经申命记注释》

【思想问题(第4章 )】

1百姓的生命和地业既是神所赐的(1 ),他们该如何向神负责,使神的恩典不致徒然?信徒得着永生及属天的基业,又该如何生活才不致白费神的恩典?;

2摩西因逾越了神的吩咐而受到严厉的处分。他在本章2节的教训给我们什么警惕呢?

3「大国」(6 )在此是否指财多势厚的大国呢?以色列凭什么成为大国呢?他们有什么可引以为荣?参7-8节。你引以为荣的是你的才干、财富,还是你与神的关系和神的话语呢?

4「善忘」是人的通病,你是否也容易忘记神的恩典呢?9节给你什么方法,使你不会忘记神的恩惠,不致偏离呢?

5为什么信徒要常常听神的话?这有什么好处?参10节。

6神不让以色列人看见的形像,是什么原因?参15-19节。神要求人怎样敬拜?

7以色列民一旦偏离耶和华,敬拜偶像,便会遭遇亡国之苦;这刑罚有何意义?当他们在困难中呼求神时,神为何仍聆听他们的祷告?你若被神管教惩治,从这里可得到什么安慰与保证?

8以色列民要从经验中作出合乎理性的考察(33 ),确定他们所信的神是独一真神。你除了着重与神相交的经历之外,是否竭力追求认识神呢?

9神将律例、诫命晓谕百姓,使百姓「得福」(40 );这福是指什么?我们若谨守神的话,会有什么福气?, 7, 10-11。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听从并遵行】

生命的路并福分的诀在乎单纯信服神的圣洁吩咐。神把祂的话语赐给我们,不用猜测或讨论,只须信服。人若以为这分特权是所有信徒都能享受的,便大错特错了。其实不是的。惟有那些爱慕遵行我们主耶稣基督命令的人才可。当然,各人都可达到,但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因为不是人人都顺服。作儿女是一件事,但作顺命的儿女是另一件事:而得救是一件事,但爱慕救主、喜悦祂一切的命令,又是另一件事。

我们可以从家庭生活中看出此理。譬如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只想念自己喜欢的事,按己意行,满足心中的欲望。他从不理会父亲的事,不晓得父亲的心愿。更遑论父亲的旨意,就是知道,他也漠视不理。他是作儿子的,已拥有一切权利得父亲所给的分,承受衣服、书籍、金钱等等。但他从不求悦父心,不爱注意他父的旨意,甚至最小的事也不理睬。可是,那另一个儿子就截然不同了。他喜与父共处,爱护父亲的东西、他的指示、他的话。他常按父心意而行,且作取悦父心的事。他爱他父亲,不是因为赏赐,乃为父本身。他以与父同行、作父的旨意为最大的乐事。

对于为父的怎样评价他两个儿子,会难以看出区别吗?不错,两个都是他儿子,他也爱他们。他爱他们是因父子的关系,但对顺命的儿子,还有一分满足自得的爱。为父的不能从任性、放纵、无视的儿子身上找到喜悦。这个儿子他要分外担心,为他寝食不安,日夜祷告。他乐意为这个儿子付上代价,但这个儿子不是为父的所喜爱的,他得不到父的信任,也不能把父的心意存在心间。

凡愿意寻找我们主耶稣基督父神的心意,在祂面前得蒙悦纳的人。

── 马金多《五经略解》

神的律法不可加添、删减!耶稣时代以至今世,仍有人要替神把话说得更清楚──】

神的命令,人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这是指甚么而言?这些命令(律法 )是神完备的话语,人类以有限的智能与知识,怎能润饰祂完全的律法?人在神的律法上有所加添,就是画蛇添足;如果删减,则使之缺欠。所以这律法不可有丝毫更改。擅改神律法者,就是妄自尊大,以为高过赐律法的神,15:3-9,。当主耶稣在世为人的时候,一班宗教领袖所做的正是如此,他们把自己所定的条例,高举到与神律法同等的地步,所以主斥责他们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神是这样看重祂所赐下的律法,我们却总以为他们已经过时……】

神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对现代的基督徒是否仍适用?祂赐律法的目的,是要引导万民过健康、正直、敬虔的生活。律法的目的是要指出人的罪(或可能犯的罪 ),并且告诉人对付罪的恰当方法。神律法的核心是十条诫命,三千多年前适用,今日也一样适用;因为它宣告神喜悦何种生活方式,并充分说明神是怎样的一位神,祂要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不过除了十诫以外,神也赐下其他的律法,它们是否同样重要呢?神从来没有颁发过一条毫无意义的律法。我们在摩西五经之中,读到许多律法,是专门针对那个时代与那种文化习俗中的人的。某些专门的律法对我们也许未必适用,但是它内中的真理或原则,却不受时限,精义仍存。例如,基督徒在敬拜神时毋须献上牲祭,但是其中使罪得赦及感谢神的道理仍然适用。古人以牲畜献祭,是预表末后主耶稣基督为我们所献的祭,就是祂自己。新约说,耶稣基督以祂的受死与复活成全了旧约的律法,那就是旧约律法帮助我们省察自己的罪,改正自己的恶行,而主耶稣基督能除去我们的罪。祂是我们最佳的榜样,因为只有祂完全顺服神的律法,并活出了律法的真正内涵。

――《灵修版圣经注释》

免得忘记,总要传给下一代──恐怕我们未传给下一代已忘了……】

摩西要百姓不要忘记他们亲眼所见的神的作为,又叫他们把神所行的伟大神迹传讲给儿女,也藉此提醒作父母的牢记神的信实,把神的伟大作为代代相传下去。我们很容易忘记神在自己身上所行的大事,但是通过把亲眼所见神信实的大作为告诉儿女与亲友,也可以使自己温故知新。

――《灵修版圣经注释》

心灵絮语
(4:15-20)
与众不同的衣饰,出类拔萃的气质,我喜欢自己有独特的形象;神却从未以甚么形象示人,祂超过所有生物,也非日月可比拟。

──《圣经姐妹版申命记注释》

(4:15-39)属灵生命
禁止雕刻偶像
神禁止以色列人雕刻偶像或将其他被造物当成偶像。人崇拜偶像的心理很复杂,可以说是愚昧的行为,有生命气息的人竟膜拜人手所做没有生命的偶像;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无可否认,偶像是看得见的实体,使人产生实在的感觉。所以偶像对人总存在某种诱惑。
在不确定的人生中,人往往想藉由宗教寻求某种确定的保障。因自身的软弱,人渴望在宗教中寻求明确可依靠的力量。所以某些时候,以一个看得见的实体来代替那位看不见的神,哪怕是虚假的安全感,却能暂时抒解焦虑的心。
敬拜偶像,严重破坏、扭曲神人关系。拜偶像的行为,显示人在尝试控制神,人企图将神的能力和临在,锁定在一个物体上,将单属于神的独特性转移到某些物体上。
人应时时校正敬拜神的态度,我们虽没有拜偶像,但有没有存在尝试控制神的心态?许多信徒在教会里行出一种制式化的敬虔,以为谨守某些教条或礼仪、出席某些活动,便能满足神的要求。若是这样,就当警醒了!
默想
「……为自己雕刻偶像,就是耶和华你神所禁止你做的偶像,因为耶和华你的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
心灵的镜子
反省我的信仰,有搀杂拜偶像的心态吗。

──《圣经姐妹版申命记注释》

起初神就说明了憎恶偶像;从起初到现在,人类都不断地犯……】

其他民族拜偶像,神同样不饶恕,只是审判可能延迟,但对以色列人的审判则来得又快又彻底,因为他们知道神的律法。我们必须牢记,拜偶像不仅是在家中放一个泥塑木雕,或是金属的神像,拜偶像即委身于其他邪恶的事情和信仰,有分于偶像所代表的习俗(像杀人、淫乱、残酷的战争、以自我为中心 )。此外迷信人或野兽的能力,敬拜在天空运行的日月星辰,不理会创造他们的神,都是拜偶像的行为。因为神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之中已经亲自显明,所以人拜祂以外的一切都罪不可恕。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和华将你们从埃及领出来脱离铁炉,要特作自己产业的子民。」

无论在旧约或新约里,从未看见奉献与救赎是分开的,这两件事总是紧密相连,有其一就必有其二。使徒保罗并非等到他被囚,或快要殉道时,才将自己献给神,他的奉献乃是在往大马色路上遇见主的时候就起头了。在神的计划里,从来没有叫祂的子民在得救以后,要多等候几年,或等到了一个特别蒙恩的日子,才将自己完全献给祂。在祂的心意里,每当祂拯救了一个人的时候,祂也要同时得着那一个人。祂救赎了我,祂也要求我奉献自己归于祂。为了祂所给我奇妙的恩赐,我就将自己奉献给神。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耶和华将你们领出来……特作自己产业的子民。」

使徒保留会祈祷,要我们知道神在圣徒中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神是要我们的基业,我们是祂的产业。我们蒙召承受祂为基业,祂也要拥有我们。祂的性格是要帮助那些诚心投靠祂的人,也必产生极佳的结果。祂要我们也以敬爱与热心向祂献呈。

全能的恩惠——我们本来与别人没有什么分别,都同样是荒废的野地。但是祂却以篱笆围起来,加以垦植。我们今日成为何等样的人,也都是神的恩才成的。「祂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这恩典是神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祂丰富的恩典。」

恩惠的责任——本章内三次嘱咐我们要留意。我们成为神的工作,不是一件小事。祂是忌邪的神,必很快发现我们退后的趋向,而要对付管教我们。我们的神乃是烈火。

荣耀的盼望——我们自己怎样努力,也不会有什么成就。自我本身是没有什么益处的。神栽培我们,为要我们有所生产,祂发掘我们一切可能发展的地方。当我们全心依靠祂,祂无限恩典就临到我们。我们在凡事上充足,才会各样的善事。

──迈尔《珍贵的片刻》

不要犯错,犯错祂也许不原谅我──其实祂已为我们预备了……】

神是烧灭人的烈火。因为祂的性情是完美的,所以恨恶罪恶,不能容忍人犯罪。摩西的罪使他进不了应许之地,虽献祭也不能免除惩罚。罪虽然使我们不能到神面前,但是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付出赎价,借着祂的死,我们得以被赦罪。信靠耶稣基督,能使你免遭神的震怒,并使你开始与祂建立关系。

――《灵修版圣经注释》

忌邪原来可解作嫉妒,但,我神竟也会嫉妒?……】

忌邪,亦可译作嫉妒。神的嫉妒乃是指神要求人单单爱祂,对祂忠诚。人若看见别人比自己强而嫉妒是有害的,但人要求妻子对作丈夫的专一,则是合理的。同样,神为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圣洁,向我们提出严肃而专一的要求也是正确的,即我们必须单单敬拜事奉祂(耶和华 ),不许向其他偶像献媚、膜拜,因为宇宙之中除了耶和华,再无别的神值得我们敬拜。

――《灵修版圣经注释》

只要尽心尽性寻求神,就可以寻见神?但神好像很远的──】

神应许以色列人,只要尽心尽性地寻求祂,就必寻见。你想认识祂吗?人可以认识祂,祂也渴望被人认识,不过我们要先有渴慕认识祂的心。当存真诚虔敬之心,来遵行敬拜事奉的条例。如新约所说,凡“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祂要报答那些专心与祂建立关系的人。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世间的人和事都好像较神来得实在;但摩西为何会这样高举神?】

我们常被引诱,去从别处寻求指引,而不去寻求神。我们信靠医生、财经顾问、甚至报导新闻的时事评论员,但是否信靠神呢?我们应当先求问祂的意见(4:39-40),承认祂有权全面管理我们的生活。

――《灵修版圣经注释》
记忆的重要】

「所以今日你要知道,也要记在心上。」

不论教育理论和方法如何的变化,记忆还是最基本的事。属神的人最重要的是,知道神和记念神,就不至于作浪子,离开神,更不至于以别神代替耶和华。
拜偶像的人,是为要记念他们崇拜的对象。
主耶稣基督告诉我们说:“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这是说,如果你心有所系,尽记着错误的东西,是危险的事。因为如果你常常思念一个东西,它也就会成为你的偶像。
人际关系出问题,常是由于在“知道”以先,就产生了感情,而时时记念,进而交托。人对偶像的崇拜,交托,也常常由于这种错误,逆序而行。就如人信托玛门(钱财 ),对钱财委以终身,却还不知道,不了解钱财是甚么,钱财的功用,及其限制。这样,就铸成大错。避免这种错误的方法,是常常记念神,不可忘记祂的一切恩惠。
摩西向以色列人,说明神教导他们的目的:

“这是显给你看,要使你知道,惟有耶和华祂是神,除祂以外再无别神。祂从天上使你听见祂的声音,为要教训你;又在地上使你看见祂的烈火,并且听见祂从火中所说的话。…你要知道,也要记在心上:天上地下惟有耶和华祂是神,除祂以外再无别神。”

我们信神,知道祂,信托祂,记念祂。这是正确的教育顺序。这是神的教育程序。摩西呼天唤地的作见证,是向百姓说明,神特别拣选他们,向他们启示祂自己,都是要帮助他们的记忆,知道祂是唯一的神,惟独对祂敬拜,惟独向祂效忠。
神颁布诫命的开始就宣告:“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这是最简单的事实,这是最基本的诫命。但是,以色列人从开始就不会记得,常常违背这诫命,岂不是最奇怪的事?
人的记忆是有选择的。人要记得神,必须先爱神,必须时时思想祂,爱慕祂的话。所以爱神敬畏神的人,常是记得神的话的人。诗人说:“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记忆为神的话充满,就会留下良好的记忆。

── 于中旻《圣经研究》

若遵守律例诫命就可以得福,为何仍有那么多不愉快的事发生?】

神是否保证以色列人,谨守祂的律法就会亨通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过必须仔细地看它所指的是甚么。神的律法是为叫祂的选民又健康、又公正,且心存怜悯。遵行律法,就凡事亨通。不过,这并不是说在他们中间从此疾病、悲哀与误会全部绝迹,而是指这个民族会全族兴旺,个人的问题也会得到公正地解决。神现在也应许人亨通──祂永远与信祂之人同在,赐下资源,叫人富足,而我们应当将这一切与众信徒分享。主耶稣早已告诉我们,试炼难免,但是我们可以避免存心犯罪,更知道在天上有无尽的财宝,等着我们去领取。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