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法利赛人以外表看人;人看你的外表,也不是很好吗?你看你的内心,那是……
法利赛人把自己的传统、对律法的解释和应用看成与律法本身同样重要。这些规条并非全都不好,有些还很有价值,但问题是:(1 )宗教领袖把人所定的规条看得如同神的律法同样重要。(2 )教导人去遵行这些规条,自己却不遵行。(3 )遵从规条却不尊重神,徒有外表。耶稣通常不谴责他们的教训,只斥责他们的虚伪。
佩戴经文成了伪善的人身分的象征;今天,你所表现出来的敬虔又是为何?
佩戴的经文是指用细小的皮盒装着的经文,虔诚的人为遵守圣经的吩咐,-16),将这些盒子戴在额上和手上。但这些佩戴的经文已成了身分地位的象征,失去了佩戴的原意。
法利赛人只关心自己所行的是否被人看到;若你所行的没有人“关心、注意”,你会……
耶稣再次揭露了宗教领袖的虚伪心态:他们认识圣经却没有实践出来;不关注“成为圣洁”,只关心是否被“看为圣洁”,使别人羡慕和欣赏自己。今天,许多人像法利赛人一样,认识圣经,却没有让真理改变他们的生命;说跟随耶稣,却没有按着祂的爱的标准来生活,这样就是假冒为善的生活。我们必须确定自己所行的要与所信的相符。
站在高处,赞美、尊重、附和样样齐──处在高位的你所期待的是……
人不单希望在事业上领导别人,同样也希望在教会中作领袖,喜爱地位的高升过于对神的效忠是十分危险的!法利赛人和文士就是我们的鉴戒了。耶稣并不是反对所有的领导权,我们也需要基督徒领袖,祂谴责的是服事自己而不是服事人的领导。
要为大,便要作众人的用人?不可能吧?我只要为大……
耶稣向社会的观念挑战,对祂而言,伟大是由服事而来的──献出你的力量来服事神和他人。服事使我们保持对别人需要的敏感,亦停止我们专顾自己的心态,耶稣以奴仆的身分来到世上,你要寻求甚么形式的伟大呢?
七祸
人所行的是会影响别人的!我可不要像法利赛人般给人坏影响……
当时作宗教领袖,与今天在世俗的社会中作牧师有很大分别。以色列的历史、文化和生活起居都是围绕着与神的关系,宗教领袖是所有领袖中最有名望、最有能力、最受尊敬的。耶稣对他们作出这些尖锐的控告,因为他们渴求更多权力、金钱、地位,令他们看不见神,也影响到整个民族看不见神。
小心!你的内心是否正在制造“法利赛人”?
法利赛人被规条而不是被神所吸引。他们被附加于律法规条的繁琐细则所辖制,以致完全失去了律法所指的神。行善的宗教给人很大的压力,要在所知所行的事上超越别人,因此伪善的教师往往会有更伪善的学生。我们必须小心,不要牺牲内心的更新而强调外表的顺服,制造出“法利赛人”来。
付出金钱,不易;行公义怜悯,也不易,那人还可以做甚么?
我们遵从了律法的细则,却仍然有可能在一般的行为上违背神,例如我们忠心地把十分之一的金钱献给神,却拒绝付出时间帮助别人。十一奉献是重要的,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可以豁免遵从神其它的指示。
法利赛人那么注意饮食清洁,却忽略内心的清洁;你不会这样吧……
根据律法蠓虫是不洁的昆虫,法利赛人过滤饮用的水,避免吞下蠓虫。他们这样仔细地注意洁净礼仪的细则,却失去了对真正洁净的透视力;有外表礼仪上的洁净,内心却败坏了。
看看你手、你脚、你的外表,啊,蛮好的;再看看你的心……
耶稣斥责法利赛人和宗教领袖只有外表上的圣洁,内心仍然充满了败坏和贪婪。我们的宗教生活若只做给别人看,就好像只洗净外面的杯一样,徒有其表。如果我们里面是干净的,那清洁的外表就不虚假了。
历代流义人血的罪都归到这世代了──这样说不是太不公平了?
这些先知、智慧人和文士可能是指耶稣所预言那些被逼迫、蹂躏和杀害的初期教会领袖。当时的人口口声声说不会像他们的祖先那样,杀害神所差来的先知,心里却想着杀害弥赛亚及祂忠心的跟从者。所以,历代流义人血的罪都归到他们身上。
也许你没有想过,但如果有一天,你要面对殉道,你会欣然面对或是……
亚伯是第一个殉道者(参创4章 ),撒迦利亚则是希伯来圣经记载的最后一位殉道者,是属神的人被自称为神的子民所杀害的典型例子。
我曾伤心流泪,却看不到主,其实我真不知道你在不在……
耶稣希望招聚属祂的人在一起,正如母鸡用翅膀覆庇小鸡一样,但人却不肯让耶稣这样做。只要我们来到祂那里,祂就会保护我们。许多时候我们受伤害,但拒绝基督的帮助,认为祂不能把我们所需的给我们,但有谁会比我们的创造主更知道我们的需要呢?那些转向耶稣的人将发现祂的帮助和安慰是无人能及的。
耶稣的伤痛你感觉得到吗?对你所居住的城市,你有没有耶稣的心怀?
耶路撒冷是神选民的首都,是以色列伟大君王大卫的京城、神在地上的居所,本应是敬拜真神的中心、全人类公义的象征,但耶路撒冷变得看不见神,对人的需要麻木不仁。这里,我们看到耶稣对失落了的子民及祂所爱又将快毁灭的圣城的伤痛。
13.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不容他们进去。(有古卷在此有
14.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做很长的祷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罚。)
15.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
16.你们这瞎眼领路的有祸了!你们说:凡指着殿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只是凡指着殿中金子起誓的,他就该谨守。
17.你们这无知瞎眼的人哪,什么是大的?是金子呢?还是叫金子成圣的殿呢?
18.你们又说:凡指着坛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只是凡指着坛上礼物起誓的,他就该谨守。
19.你们这瞎眼的人哪,什么是大的?是礼物呢?还是叫礼物成圣的坛呢?
20.所以,人指着坛起誓,就是指着坛和坛上一切所有的起誓;
21.人指着殿起誓,就是指着殿和那住在殿里的起誓;
22.人指着天起誓,就是指着神的宝座和那坐在上面的起誓。
23.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
24.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
25.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
26.你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
27.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
28.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
29.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建造先知的坟,修饰义人的墓,说:
30.若是我们在我们祖宗的时候,必不和他们同流先知的血。
31.这就是你们自己证明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了。
32.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
33.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
34.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并文士到你们这里来,有的你们要杀害,要钉十字架;有的你们要在会堂里鞭打,从这城追逼到那城,
35.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从义人亚伯的血起,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的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
36.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一切的罪都要归到这世代了。
这段经文可算是在马太福音之中最严厉的说话,也很清楚地反映了神对公义的要求,同时也预告了神对当时那个世代的审判。
当我们看这段经文时,可能第一个印象是会想到当时世代的犹太人领袖,他们和他们的先祖,将神所差遣到他们中间的先知逼迫杀害,以致当神宣告要将审判临到他们身上时,我们觉得他们都是罪有应得,他们终于要得到公义的判断。
但是在耶稣基督对他们的控诉之中,并没有将罪状局限在以色列人与及他们的历史之中。在之中,耶稣指出:“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从义人亚伯的血起、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的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当中义人受害,是由亚伯被他的兄弟该隐杀害开始,一直至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为止。亚伯是在创世记之中第一个无辜被杀的义人,但撒迦利亚的身份却有一点疑问。本来,巴拉加的儿子,是在犹太人回归之后作先知的撒迦利亚,但很多圣经学者却认为这应该是指在,所记录了祭司耶何大的儿子撒迦利亚在圣殿之中被杀的事。这样亚伯和撒迦利亚就成了犹太人的圣经之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殉道者。若是这样,耶稣称撒迦利亚为巴拉加的儿子就是错误了,以一个先知,取代了一个祭司的身份。因此这不是一个合宜的解释。
虽然圣经没有记载先知撒迦利亚被杀害;但他的殉道,也存记在犹太人的传统之中。因此,耶稣基督在这里不一定是引述经文之中的内容,而是从历史之中指出人的恶行。而这个与神敌对的历史,是从人类历史的最早时间就已经存在,表示流义人的血的罪行,是全人类都必须承担的责任。
所以,我们不能单将罪责放在逼迫耶稣的犹太人身上,因为我们都同样地与神为敌,不但在历史之中与那些流义人血的人有份,更是在义人耶稣被钉十字架上有份,以致我们都是一样罪有应得。但是这一切的罪,却都归到耶稣基督的身上去。
思想:当我们说: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我们必须思想,认定若是没有神的恩典,我们都是同样地有祸。
那时,耶稣对众人和门徒讲论,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他们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所以将佩戴的经文做宽了,衣裳的䍁子做长了,喜爱筵席上的首座,会堂里的高位,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安,称呼他拉比(拉比就是夫子)。但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夫子;你们都是弟兄。也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也不要受师尊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师尊,就是基督。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作你们的用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在马太二十章,耶稣基督教导门徒要以谦卑的心服侍,作为领袖的,就需要作众人的仆人。在这里,似乎是重复了这句说话,和基本上是相同的意思。但在应用的焦点上,这两段则拥有完全不同的方向。在马太二十章是要叫门徒付上代价,舍己牺牲地,以服侍的行动作为众人的仆人。但是在这里,耶稣的焦点是针对当时已经在领导地位的文士和法利赛人。
在这段之中,耶稣基督首先指出,这些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教导是我们都仍然要谨守遵行的。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值得我们学习跟从,而是因为他们教导的来源是神的律法,他们是从这个神所命的位置之中向人发出指引,以致我们所跟从的,是神的律法,而不是人的权柄。
在今日的教会中,可能我们会对一些人不满,认为他们的生活表现与神的教导不符。但是当他们处于一个教导性的位置,以圣经教导我们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小心地辨别出那些是出于圣经,也因着对神的顺服而遵守当中圣经的教导,不能因为是由一个不配的人说出就全面地拒绝当中的教导。
耶稣基督在接下来的段落之中,强烈地指责这些文士和法利赛人, 让我们看到神必定会按各人所行的审判。这段对他们指责的话,需要成为我们的鉴戒。
首先,他们是将顺从律法的担子加在别人的身上,自己却没有遵从。我们需要以身作则,自己先身体力行,按着圣经的教导而活,然后教导别人一齐跟从。没有榜样的教导,只是将重担加在别人身上,完全不能使人得到益处。但若我们自己先努力实行,我们就可以有经验帮助别人去面对遵行神诫命的各种困难,以致可以真正地学习到如何作主的门徒。
更严重的问题,是他们对于体面的追求。在自己所行的事上,着重能被人看见的部份,花心思在形象、位置或称呼之上。在今日的社会之中,我们也需要小心,免得我们堕入同样的网罗之中。我们可能在社交媒体上,追求别人的赞好,甚至是在教会的事奉上,只重视那些会被人看见的岗位,而忽略一些重要但却是在背后的功夫。
我们要小心怎样看自己。无论我们是什么身份地位,在主里面都是弟兄姐妹,彼此共同配搭,互相服侍。
思想:我们是否太着重表面的光彩,而忽略了实在的服侍呢?求神帮助我们,以谦卑谨慎的心,紧紧地跟从祂。
“‘凡〔法利赛人〕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 -
法利赛人遇见了耶稣。法利赛人是要求百姓遵行摩西律法的宗教领袖,他们在基本的律法以外加添了各种不同的规条,这些规条便成为百姓的重担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领袖们被这些规条分散了注意力,以致他们忘记了律法的真义(爱神;爱你的邻舍),结果是他们能说不能行。
在中,耶稣让法利赛人知道,祂不认同他们的地方。法利赛人所教导的,很多方面耶稣都同意;耶稣是一个忠心的犹太人,所以祂认为法利赛人讲及爱神和事奉祂的意义,都是很好的;但耶稣指出,法利赛人关心爱神的表面功夫,多过关心爱神的实际行动。
跟从耶稣并不表示丢掉所有的宗教传统;耶稣知道,信心是需要在群体生活中实行出来的,作基督徒不能独善其身,我们是要按基督徒群体的行事方针过生活的。
然而,跟从耶稣也不表示只为律法的缘故来遵行律法。耶稣时常吩咐祂的门徒,要把人放在首位,然后才是传统。耶稣指责法利赛人,衪指出他们把律法的规条看得过份重要;律法的本意是帮助他们去爱人,所以祂吩咐他们要以爱心待人。今天,耶稣也同样吩咐我们去爱人,并以祂为最好的榜样。
祷告神啊,感谢你赐我们爱的律法,求你借着你的灵,帮助我们去爱你和爱人。阿们。
他们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所以将佩戴的经文做宽了,衣裳的䍁子做长了;喜爱宴席上的首座,会堂里的高位;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安,称呼他拉比。
对自尊的渴望就是对自我肯定的渴望。如果我们从自我满足的感受中获得快乐,当别人没有看见和称赞我们的自我满足时,我们就不会满足。
于是就有了中,耶稣所描述的文士和法利赛人。
这是一个讽刺。自我满足本该使骄傲的人从对别人的需要中释放出来,那是“满足”的本来意思。但是,显然,在这所谓的自我满足中有一种空虚。
神创造我们的时候,从未让我们自己满足自己或者依靠自己得到满足。所谓的自我满足是永远都不可能满足的。我们是按着神的形象被造的,但不是神本身。我们就像影子和回声一样。因此,在我们的灵里永远会有一种空虚,要靠寻求本源才能得着满足。
这种对他人称赞的渴望是一种徒劳,它预示着自我满足的失败和对神永续恩典的信心的缺失。耶稣看到,渴望从人而来的荣耀的后果很严重,记载着耶稣的提醒:“你们互相受荣耀,却不求从独一之神来的荣耀,怎能信我呢?”回答是,不能信。渴望从人而来的荣耀不可能成就信心。为什么?
因为,信心是因着神在耶稣里所成就的一切而得着满足。倘若你一心想要从他人的喝彩中获得满足,你就会远离耶稣。
然而,如果你愿意悔改,不再以自我为满足的源头,而是来到耶稣面前,享受神在耶稣基督里面为我们所预备的一切,你就得着了信心,那种徒劳的渴望就会被直涌到永生的泉源所取代(参见。
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
玛丽贝思·瓦伦(Marybeth Whalen)写道:“油刷工人把通向楼下的墙刷了一遍。一星期之后我发现,虽然墙被重新粉刷过,但我们的习惯并没有改变。孩子们还是在墙上拖着他们的脏手,把干净的白墙变成肮脏的灰墙。就像那道墙,如果不小心,我可以把里面的东西遮盖住……穿着基督徒的T恤,带着《圣经》,微笑着,好像一切都顺利,侃侃而谈我与主同行。然而,深藏的陋习,在生活变得混乱时就会显露出来……我会变成一个现代的法利赛人,专注于粉饰,而忽略内在肮脏的东西。”
在圣经时代,坟墓的外面会被粉饰,以遮盖里面的死人和朽烂。耶稣告诉法利赛人:“你们虚有公义的外表,内心却充满了各种的虚伪和罪恶。”我们可能会排斥恩典、怜悯和同情,像法利赛人那样说:“‘上帝啊!我感谢你,因为我不像别人那样勒索、不义、通奸,也不像这税吏。”我们生活在以貌取人的社会,耶稣明白专注于外表,而非属灵状况,所带来的危险。因此,你怎么做才能避免呢?一、效法耶稣。祂专门服侍那些心灵破碎、被人遗忘、失落孤单的人。二、谨记,虽身为基督徒,但你在某方面仍然会有挣扎。三、求上帝对你显明哪些行为模式是外表的粉饰,而非发自内心的。四、与光明磊落的人为友,在你跌倒时,他们能扶起你,鼓励你去做真实的自己。
你们当中谁最伟大,谁就要做你们的仆人。
当听到“仆人”这个称谓,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仆人”是个没有意愿和志向的可怜人吗?我们对这个称谓的错误定义在约翰·伯特伦·菲利普斯(J. B. Phillips)的《辛辣的八福》(The Sarcastic Beatitudes)中表露无遗。他对《新约圣经》进行(反面的)释义:“强势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冷酷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从不受伤害。抱怨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得到了所有的关注。无动于衷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从来不用担心犯罪。苛刻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取得成果。贪婪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如愿以偿。”耶稣怎样介绍自己呢?“人子也不是来受人服侍,而是来服侍人,并且牺牲性命……”而且,祂活出了自己所讲的道。
道成肉身的耶稣擦去门徒脚上的泥,给他们洗脚。设想你听着盆里哗啦的水声,以及祂所说的:“你们当中谁最伟大,谁就要做你们的仆人。”我们有些人希望能像祂那样谦卑。作家兼诗人露丝·卡尔金(Ruth Calkin)在她的诗歌《我想知道》中表达了这个愿望:“主啊,你知道,在众人注目下,我是怎样满怀激情地事奉你;在妇女俱乐部里,我是如何热切地传讲你的话语;在团契小组中,我是怎样神采奕奕地推动事工。但我想知道,若你指着一盆水,叫我给那个弯腰驼背、满脸皱纹的老妇洗她布满老茧的脚,在无人看见、无人知晓的房间,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我会怎么反应。我想知道。你也想知道吧?!”
太23章是耶稣谴责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一章经文,在这里,耶稣历数了他们的七祸。[]是对外面与里面关系的最好诠释。一.只重外面轻忽里面(假冒为善)的人有祸了1.假冒为善的人有祸了:a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神是信实的,祂说的话都是实实在在的,在祂没有一点儿虚假。因此神特别憎恶假冒为善的罪,但人却常常犯这种罪:为了得人的荣耀或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耶稣时代的文士和法利赛人都是熟悉律法的人,他们以拥有律法并且按照律法条文去行为荣耀,他们想靠行律法称义,但又没有一个人能够严格地遵守律法,按照律法的条文行事,因此他们只能假冒为善,在外面作给人看,却背了律法的精义爱神爱人。耶稣严厉地谴责这种假冒为善的行为,说这些假冒为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当数好撒玛利亚人,看到被强盗打得半死的人,祭司(专职侍奉神、将律法教导百姓的人)从那边过去了,利未人(侍奉神的人)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唯有一个被犹太人所不齿的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主动上前帮助他。这里的祭司与利末人就是假冒为善。2.有祸的原因:b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文士和法利赛人注重外面,轻忽了里面,用耶稣的话说就是“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假冒为善的行为,就像一个人洗净杯盘的外面,让人看着外面很好,但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二.先洁净里面外面也干净了你们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在耶稣看来,这些熟悉律法的法利赛人是瞎眼无知的人,他们有眼不看,有耳不听,他们重视律法的字义,却忽略了律法的精义;耶稣来了,标志着恩典时代的开始,他们却误以为仍然是律法时代;他们盼望弥赛亚的到来,祂来了,他们却以为祂是罪人,犯了安息日,甚至把祂钉在十字架上。耶稣的要求是“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心思意念洁净了,言语、行为才能洁净。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也就是言为心声。有什么样的心思意念,就会带出什么样的言语行为。神既重视外面,但更重视里面,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神要的里面与外面的统一。队长是邯郸市第四届社会经济研究十大青年专家之一,又是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的客座导师,近二十年来,我也曾多次与他合作撰写课题。那天下午,他给我拿来一踏对邯郸社会经济多方面进行研究的课题,让我在两个小时之内选出十篇比较优秀的放在上面。这可是课题,都是作者们下了很大功夫才撰写而成的,应该说,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及相当的价值,我不可能一一去看,只能从外面来作判断:那些格式比较正规、有一定厚度、装订正规的就归入较好的一类,反之,则是次品了。在这种只重外表的选择方式下,可能一些写的好但轻忽格式的会受到轻视,但只好如此。我想,如果他们对外表简单的东西都不重视的话,里面的内容会好到哪里去呢?这些年来,机关对公文格式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我在不知不觉已经习惯了,看见那些乱七八糟的文章格式,心里就厌烦。对儿子的《实习鉴定》,对内容我改的不多,只是画龙点睛地作了提醒,但我告诉儿子必须按照公文的格式来,标题黑体二号,正文宋体三号,行距1.5倍……一不小心,儿子还是把落款写的靠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