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耶利米书 第35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当犹大王约西亚之子约雅敬的时候,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

2「『你去见利甲族的人,和他们说话,领他们进入耶和华殿的一间屋子,给他们酒喝。』」

3「我就将哈巴洗尼雅的孙子雅利米雅的儿子雅撒尼亚和他弟兄,并他众子,以及利甲全族的人,」

4「领到耶和华的殿,进入神人伊基大利的儿子哈难众子的屋子。那屋子在首领的屋子旁边,在沙龙之子把门的玛西雅屋子以上。」

本章的事件发生在约雅敬末年,巴比伦率领亚兰军队第二次入侵犹大的时候())。神借着吩咐先知测试顺服的利甲人,斥责不肯顺服的犹大人。
「利甲族」())是摩西岳父的后裔基尼人。基尼人跟随摩西一起进入迦南,寄居在应许之地,过着四处迁徙的生活())。「基尼 קֵינִי/kay-nee’」的意思是「铁匠」,「利甲 רֵכָב /ray-kawb’」的意思是「骑师」,「利甲族的人」())可能是从事金属加工的工匠,以制造和修理战车、兵器为业,所以他们的先祖约拿达才有资格被邀请与耶户结盟、坐在他的车上())。
「利甲全族的人」())可以容纳在一个屋子里()),表明利甲族人数并不多。
「神人」()),可能指职业先知())。
「把门的」()),指负责看守圣殿之门的利未人,这是一个重要的职务())。

5「于是我在利甲族人面前设摆盛满酒的碗和杯,对他们说:『请你们喝酒。』」

6「他们却说:『我们不喝酒;因为我们先祖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曾吩咐我们说:“你们与你们的子孙永不可喝酒,」

7「也不可盖房、撒种、栽种葡萄园,但一生的年日要住帐棚,使你们的日子在寄居之地得以延长。”」

8「凡我们先祖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所吩咐我们的话,我们都听从了。我们和我们的妻子儿女一生的年日都不喝酒,」

9「也不盖房居住,也没有葡萄园、田地,和种子,」

10「但住帐棚,听从我们先祖约拿达的话,照他所吩咐我们的去行。」

11「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上此地来,我们因怕迦勒底的军队和亚兰的军队,就说:“来吧,我们到耶路撒冷去。”这样,我们才住在耶路撒冷。』」

利甲人的先祖是耶户时代「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曾经与耶户结盟,除灭亚哈余党和巴力信徒。此时约拿达已经去世二百多年,但他的子孙仍然遵守他的诫命、持守严谨的生活方式,「一生的年日都不喝酒」())。
基尼人跟随摩西进入迦南,分享神的祝福()),但却没有分得地业,而是在应许之地「寄居」())。并非所有寄居的基尼人都是游牧者,许多人也过着定居或半定居的生活())、有自己的城邑())。因此,约拿达吩咐自己的子孙「永不可喝酒,也不可盖房、撒种、栽种葡萄园,但一生的年日要住帐棚」()),不一定是出于属灵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以金属加工为生,需要靠近矿石和燃料的来源,所以需要经常随工作迁徙,既不可定居、也不可从事农业,才能使他们的祖传职业「在寄居之地得以延长」())。而禁酒可以保护代代相传的技术秘密。

12「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

13「『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去对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说,耶和华说:你们不受教训,不听从我的话吗?」

14「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所吩咐他子孙不可喝酒的话,他们已经遵守,直到今日也不喝酒,因为他们听从先祖的吩咐。我从早起来警戒你们,你们却不听从我。」

15「我从早起来,差遣我的仆人众先知去,说:“你们各人当回头,离开恶道,改正行为,不随从事奉别神,就必住在我所赐给你们和你们列祖的地上。”只是你们没有听从我,也没有侧耳而听。」

16「利甲的儿子约拿达的子孙能遵守先人所吩咐他们的命,这百姓却没有听从我!」

17「因此,耶和华——万军之神、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要使我所说的一切灾祸临到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一切居民。因为我对他们说话,他们没有听从;我呼唤他们,他们没有答应。』」

18「耶利米对利甲族的人说:『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因你们听从你们先祖约拿达的吩咐,谨守他的一切诫命,照他所吩咐你们的去行,」

19「所以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利甲的儿子约拿达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

利甲人被神称赞的原因,并非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而是因为他们的顺服。寄居应许之地的利甲人忠心地遵守两百多年前先祖的吩咐()),而承受应许之地的百姓却顽梗地拒绝神天天的警戒()),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因此,神在赐福利甲人的同时()),五次斥责犹大人的「不听从」())。
「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指永远事奉神。利甲族可能在被掳回归后也参与了耶路撒冷的重建())。犹太传统认为,神应许利甲族的后裔永远都有公会的成员和文士())。而每年埃波月(Av))第七日,是特别保留给约拿达的后裔向祭坛奉献木柴的日子()),只有九个家族获此殊荣。今天,在伊拉克、也门、沙特阿拉伯和死海附近都有自称约拿达后裔的阿拉伯部落(《圣经插图百科全书The Zondervan Pictorial Encyclopedia of the Bible》、《伊斯顿圣经辞典 Easton’s Bible Dictionary》))。
神吩咐耶利米试验利甲人,是要把这个顺服的榜样摆在百姓面前,好让他们羞愧())。约拿达的子孙听从先祖的吩咐、「谨守他的一切诫命」()),而神在西奈山所颁布的诫命却早已被百姓忽略。因此,利甲人将因他们的顺服而受祝福,而拒不听从神的「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却将面临神「所说的一切灾祸」())。
虽然顺服的利甲人和敬虔的约西亚都是神摆在百姓面前的好榜样,但可悲的是,没有一个好榜样能唤醒百姓,而随便一个坏榜样就能带跑人。百姓仍然不肯听从神,直到神「所说的一切灾祸」临到。而更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既然利甲人能够听从先祖的诫命、保住自己的「铁饭碗」,立约之民为什么不能听从神的诫命、保住自己的应许之地呢?既然利甲人比以色列人更加顺服,神为什么不干脆拣选他们作为选民呢?
上图:以色列国防军中的德鲁兹(Druze)族士兵。德鲁兹人是摩西的岳父叶忒罗的子孙,他们是以色列的少数民族,忠诚好客,居住在以色列北方的迦密、加利利和戈兰高地。德鲁兹人说阿拉伯语,但并非穆斯林。德鲁兹人的信仰结合了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希腊哲学,他们相信轮回,也相信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先知,包括摩西、耶稣和穆罕默德的预言。他们的旗帜「德鲁兹之星」用五种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五位先知。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忠诚的卓越榜样

上一章描述一种极显著背逆神的行动。对比起来,这一章记载了一个忠诚的卓越榜样。我们要追溯到十多年前。约雅敬王背叛了他的巴比伦霸主。巴比伦军队的劫掠队伍,连同周围一些附庸国的分遣部队,正在犹大乡间各处大肆蹂躏。难民涌入耶路撒冷,其中有‘利甲族的人’,就是利甲人的社群和团体(2节、11节 )。这族人的创立者利甲的儿子约拿达出现于,曾帮忙并怂恿耶户血腥背叛清洗亚哈的王朝。

利甲族群体之建立,乃为抗拒迦南人之生活与宗教的败坏影响。他们视以色列定居迦南为悲剧性的错误。旷野是他们的理想,他们住在帐棚中;定居的农业生活,以及其他相似的生活方式,是他们厌恶的;因此他们不饮酒。利甲族的人现住在耶路撒冷这一个事实可能已引致耶利米怀疑他们是否出卖了他们的良心。他领他们进了圣殿中的一个小房间,就是指定给‘哈难众子’的那 )。假如描述哈难为‘神人’一语是意味他是一位先知的话──这是在旧约其他故事中所指的意义──那么‘哈难众子’大概是一群属于圣殿的先知。而且耶利米并不重视这些先知的忠诚。耶利米把盛满酒的碗和杯摆在利甲族人面前,并对他们说,‘请你们喝酒’时,极可能有些圣殿的守殿官在场。他们不肯饮,援引他们利甲族的戒条,并声称只因极度需要才驱使他们暂时在耶路撒冷寻求庇护。在耶利米的眼中他们的态度像一道明光照耀在腐败的社会中。

耶和华就这事件说了两番话:

(一 )对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人民说的话(13-17节 )。那是把他们的行为和利甲族人的行为作强烈对比。利甲族人一直忠诚谨守他们先人的戒条。但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人民却不忠于神,固执地不理会那些奉差去叫他们悔改的先知,所以他们面临灾祸。

(二 )对利甲族人说的话(18-19节 )。是称许他们忠诚的话,并且应许他们继续存留,永不缺人侍立在神面前。

耶利米在这事件中无一处称赞利甲族人的戒条。利甲族人似乎犯了基本的错误,以为人能把时间留住,并以为人能置身于瞬息万变的社会和文化之外。今日有许多公社和小团体,其中不乏宗教性质的,他们也在说着同样的东西。他们认为唯一能解决我们西方复杂的科技社会难题的方法,就是选择向后退,返璞归真,过着自给自足的农业生活。但那些像耶利米一样的先知从不说‘回到旷野去’。在面对都市化和商业化社会愈来愈多的难题时,这会是最容易的出路。他们呼吁他们的同胞活在改变的社会中,但是却要活出他们对社会人士的关注,对公义和公正同样有委身,对耶和华同样忠顺,这些都是以色列定居迦南以前部分的嗣产。无论如何,我们正处身核子和太空时代,活在先进和不断进步的科技时代,没有回头之路。我们只能向前进,在神安置我们的世界中,努力追寻顺服神的意义,不留恋往往误导我们那所谓‘黄金岁月’的往昔日子。

耶利米称赞的,并不是利甲族人的戒条,而是他们的忠诚。神期望从我们身上得到的就是这种忠诚。没有比‘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更高的称赞了。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耶利米书第三十五章

.耶利米和利甲族

这里记载了约雅敬在位末年的事件,而11节则显示来侵的亚兰军队和迦勒底军队,正在蹂躏犹大。有关来犯的原因,见。巴比伦人在公元前六○一年与埃及的一役之后,正在重新整军,并曾于公元前五九九~五九七年间,对犹大某些城市作小规模的进击,11节指的就是这些进攻。至于本章和其后的章节为何出现于此处,则难以确定。

1~11.耶利米测试利甲族人的忠诚

“利甲族人的屋子”(2节,和合本无此词)是他们的宗教聚会中心,带有“部族”、“团体”的意思。利甲族的先祖利甲的儿子约拿达(参:,曾参予耶户血洗亚哈全家的行动(约公元前840年),并协助耶户杀尽拜巴力的人。利甲及其他人等(参:对于推罗文化中巴力崇拜的那种强烈反应,代表着保守宗教思想的抗议行动。利甲族人是基尼人的后裔(参:,他们可能在南部的沙漠地区过着半游牧的生活(参:,并在以色列人安居在迦南地后,居住在以色列境内(参:。在耶户时代,利甲族人很可能于北国的哈末附近放牧,但在以色列于公元前七二二年亡国后,他们便往南迁移。直到耶利米时,利甲族似乎已移居至犹大的山地。由约拿达所定下的生活准则,可以看出利甲族人十分重视游牧民族的精神;而他们的禁戒务农,亦显示游牧民族鄙视定居者累赘、自甘卑下的工作。在此游牧生活的情况之下,几乎从未听闻过酒的制造,因此族人亦被禁戒喝酒。利甲族人的禁酒和拿细耳人许诺遵行的生活型态,显然有若干类似之处。大量饮酒在古时近东颇为常见,也是迦南异教庆典不可或缺的部分。

1~4.耶利米被告知,要把利甲族人从他们的住处带往圣殿的一间内屋,也就是通常存放敬拜礼仪用品的地方(参:。雅撒尼亚可能是当时利甲族在犹大地的领袖。他的父亲和先知耶利米没有任何关连(译注:雅撒尼亚的父亲雅利米雅原文与耶利米为同一字),且此一名字在被掳前、和被掳归回后均曾出现过(参:。雅撒尼亚的名字亦见于从纳斯贝山丘(Tell-en-Nasbeh)发现的印鉴上,年代约在公元前六○○年,显见在当时此一名字并不罕见。68 耶利米在此藉动作来传讲的比喻,因为在圣殿中进行的缘故,将特别引人注目。伊基大利的儿子哈难,在此之外名不见经传,他可能和同情耶利米的一群人有所关连。神人的称呼自很久以前即用于像撒母耳、以利亚和以利沙,等等)等先知和其他人身上。此一形容最好译为“敬虔的人”。如果本节的“众子”,和公元前第十和第九世纪的说法“先知的众子”有一样的意思,那么显见哈难是一群门徒的领袖。然而,既然此词在耶利米书中仅出现这一次,此说的真实性便难以确定。沙龙之子,把门的玛西雅,他的职位当时是由三位祭司所担任(参:,负责拨款作圣殿修理之用,在信徒中地位相当崇高

5~11.马索拉经文的 g#b[i{`i^m 是借自埃及的字( qbh]w ),用以指装酒的大容器,从此容器再将酒倒在杯和碗中。利甲族的解释说明,在约拿达之后两百年,族人仍谨守他最初订下的准则,可见他在族人心中的地位。作者以此解释映照出以色列在旷野漂流、忠心跟随神的时期(。七十士译本的7节没有“栽种”一词,可明确地译作你们不可拥有葡萄园。利甲族人生长在以色列,但他们却非一般的 ge{ri^m (定居的外邦人),倒像世上的客旅和寄居的一样,随时准备在神的吩咐下迁至他处(参:。利甲族谨守约拿达的诫命,因此获得神的称许(18~19),他们的忠诚和以色列的背信恰成强烈的对比。

12~19.此事的教训

耶利米试验利甲族失败后,便以他们拒绝妥协原则来作为犹大当学的功课。约拿达的子子孙孙一直谨守他的告诫;而神在西乃山所颁的诫命却早已被忽略,甚至事实上以色列民已拒绝以此作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利甲族将因他们的忠贞而受祝福;但与其同时代的耶路撒冷居民却必面临杀戮的可怕景象。七十士译本的18~19节较其他译本简短。这整章都在突显何谓忠实、何谓道德责任,并且如同之前的篇章,再次谴责神的选民有愧于神。

68 见 D. W. Thomas (ed.), Documents from Old Testament Times , p. 222 and p. 13.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当犹大王约西亚之子约雅敬的时候,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

〔暂编注解〕倒叙约雅敬在位的日子(主前609~598年 ),指出忠心的利甲人和不忠的犹大之间强烈的对照。

本章的经历发生在耶利米工作的初期,于巴比伦人进攻耶路撒冷之前不久。

1-19 利甲族的榜样:利甲族是半游牧民族基尼人的后代, 与以色列的先祖有深厚的情谊,5:24,15:6,30:29),他们拒绝定居的生活,禁戒饮酒,可能为避免迦南农业异教的污染。先知藉这个忠诚、顺服的民族为榜样,指责以色列对神不忠不信的态度。按11节可推测本章约发生于约雅敬末年,由于约雅敬背叛巴比伦、引致巴比伦与其附庸国的进犯

35:1~19利甲族的顺从和犹大百姓的悖逆: 耶利米以利甲族为例,指责了犹大百姓的不顺从和悖逆。利甲族虽然不属于亚伯拉罕的血统,但是却依照先祖约拿达的命令,彻底顺服了神的话语。与此相反,犹大百姓自始至终不回头归向神,不仅继续行恶,而且一直无视先知的警告。根据这些事实,耶利米痛斥犹大百姓(12-15节 ),并宣告审判将必临到他们(16-17节 )。神虽然不会完全离弃自己的百姓,但绝不会纵容他们犯罪。我们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作了神儿女的事实,乃要通过敬虔的训练,像利甲族一样努力寻求神的旨意,顺服神的旨意从而过美好的信仰生活。本章的时代背景较难查明。根据1节和11节来看,此时可能是埃及和巴比伦为了争夺巴勒斯坦的主导权而争战的时期,而犹大则步履艰辛地护卫着自己的国家。具体地说,B.C.605(约雅敬第4年 ),巴比伦在迦基米施战役中击败埃及之后,以迅猛之势入侵了犹大。此时,约雅敬背叛埃及王尼哥,发誓要向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王献贡,且为他尽忠

本章记载的巴比伦人的围困,较三十四章的为早,时在主前599~597年间。

利甲族的榜样】利甲族是半游牧民族基尼人的后代, 与以色列的先祖有深厚的情谊,他们拒绝定居的生活,禁戒饮酒,可能为避免迦南农业异教的污染。先知藉这个忠诚、顺服的民族为榜样,指责以色列对神不忠不信的态度。按11节可推测本章约发生于约雅敬末年,由于约雅敬背叛巴比伦、引致巴比伦与其附庸国的进犯。──《串珠圣经注释》

】「“你去见利甲族的人,和他们说话,领他们进入耶和华殿的一间屋子,给他们酒喝。”」

〔暂编注解〕“利甲族”:基尼人后裔。参。这些利甲人过着清心寡欲的游牧生活,不喝酒、又不建造房屋居住、不置产业、不耕种,只住帐棚(6~7节 )。他们遵守祖宗遗训,敬虔度日,与以色列民的邪恶生活适成对比。

“利甲族的人”。坚持清教徒式生活的一群人,他们主张过游牧的生活,而这主张是利甲的儿子约拿达约于主前842年在以色列发起的)。神吩咐耶利米给他们酒喝,但他们拒绝了。

「屋子」:圣殿内的房屋可能是供祭司居住之用。

利甲族: 也被称为“基尼族”。他们人口不多,主要在犹大平原过半游牧生活。他们要绝对禁酒,这似乎是为了保全游牧生活的纯正性,而防止过定居的生活(6-10节 )。

这个家族的先祖是大约240年前生活在撒玛利亚王耶户时代(公元前841-814年 )的约拿达(第6节 )。他的影响力显然很大,以致耶户乐意留他在身边。约拿达也高兴与耶户在一起,因为见他“为耶和华怎样热心”。约拿达坚持要他的同胞接受严格的生活方式。

利甲族】主前九世纪利甲之子约拿达将他们组织成游牧团体或工匠行会之后,这个与基尼人有关的宗族变得与众不同。两个世纪多之后,这族人告诉耶利米说:他们遵照「先祖」的遗训坚守游牧生涯,不种田,不栽葡萄园,不喝酒。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就将哈巴洗尼雅的孙子、雅利米雅的儿子雅撒尼亚和他弟兄,并他众子,以及利甲全族的人,」

】「领到耶和华的殿,进入神人伊基大利的儿子哈难众子的屋子。那屋子在首领的屋子旁边,在沙龙之子把门的玛西雅屋子以上。」

〔暂编注解〕“把门”:看守圣殿之门,是圣殿中的要职。

「神人」:通常代表先知。

屋子。隶属于圣殿,显然是留给重要的祭司或先知,在这里是给“哈难众子”的。“神人”暗示此人是先知,20:28,

首领。无疑指长期住在圣殿里的非祭司官员

玛西雅。可能是“副祭司”西番雅的父亲,29:25,52:24)。

】「于是我在利甲族人面前设摆盛满酒的碗和杯,对他们说:“请你们喝酒。”」

】「他们却说:“我们不喝酒。因为我们先祖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曾吩咐我们说:‘你们与你们的子孙永不可喝酒,」

〔暂编注解〕“约拿达”:看。此人在主前870年前后协助北国耶户王消灭对巴力的侍奉。二个半世纪后,其后裔仍谨守祖先遗训(16节 )。

「约拿达」:生于以色列王耶户时期,但二百多年后的子孙依然对先祖的吩咐念念不忘。

利甲家族的人一辈子像拿细耳人一样,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远离城市,不积累财富。

6~7约拿达曾吩咐……不可喝酒: 约拿达是B.C.830左右的人物,他的家训则定于宣告此预言的约200年前。当时的社会充满了腐败、荒诞和不义,为要在颓废的风土中保存敬虔的信仰,他制定了此规。他受到了人们的敬仰,给耶户的宗教改革也带去了很多帮助。利甲族的生活特点是禁酒、住帐棚和流浪生活等,其属灵意义如下:①禁酒:有时酒可以用来作药,但对于单单以神为乐的圣徒而言,酒是万恶的根源;②住帐棚:帐棚并不是永久的居住地,可以消除人的所有欲;它也无法挡住寒冷,可以使人更加坚强,并且促使人充实地过每一天;③流浪生活:指不迷恋这世界而把所有盼望寄托在天上的家乡(50:5,

6-10节是利甲族对耶利米的劝诫(5节 )作出的回答,而本节与耶利米的劝诫没有直接的关联,是利甲族对自己目前生活所作的辩护。亦即,他们受到巴比伦和叙利亚军队的威胁,不得不居住在耶路撒冷。这只是暂时的停留,并不违背先祖所定不要永远定居在一处的律例(7节 )。

利甲族的生活方式】现今对利甲族的认识,全部都是来自本段经文。这团体自称遵行利甲的儿子约拿达之命令,过游牧生涯,在帐棚中居住。他们不可建屋,不耕田,也不喝酒。按照法里克(Frick )的评价,他们不是信奉基要主义,鄙弃犹大城市的腐败宗教,而是游行的工匠,以金属加工、修理战车和兵器为业。他的理论一部分是根据乌加列和亚兰文献。在这些文献中,利甲一名是与战车制造业或驾车者有关,耶户对约拿达的邀请 )。在多人集居之处的边缘地带独立生活,容许利甲族人随工作移栖,不受地方政府或赋税所限制。拒绝喝酒的缘故可能是防御性措施,避免醉酒的成员泄漏秘传技巧。他们忠于先祖遗训,与西底家年间的叛盟背约构成强烈的对比。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也不可盖房、撒种、栽种葡萄园,但一生的年日要住帐棚,使你们的日子在寄居之地得以延长。’」

】「凡我们先祖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所吩咐我们的话,我们都听从了。我们和我们的妻子儿女,一生的年日都不喝酒,」

】「也不盖房居住,也没有葡萄园、田地和种子,」

】「但住帐棚,听从我们先祖约拿达的话,照他所吩咐我们的去行。」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上此地来,我们因怕迦勒底的军队和亚兰的军队,就说:‘来吧!我们到耶路撒冷去。’这样,我们才住在耶路撒冷。”」

〔暂编注解〕尼布甲尼撒。见注释。利甲家族的人解释说,他们和其他犹大乡村的居民,因巴比伦的侵犯,被迫暂时住到耶路撒冷,8:14,

亚兰的军队】犹大居民的危殆,从利甲族接受耶路撒冷的保护,以及尼布甲尼撒的联合军队包括亚兰部队,就可见一斑。本段所述的事件发生在约雅敬年间,利甲族与耶利米说话是在主前六○○至五九七年,耶路撒冷第一次被围时。按照《巴比伦年鉴》的记载,尼布甲尼撒在主前六○一至五九八年之间,曾经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这一连串军事劫掠的结果,是巴比伦的兵团吸收了很多藩属的部队。较常在圣经出现的亚兰人来自以色列北面的亚兰诸国,但除了他们以外,尚有在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河谷居住的东亚兰人。这些人经常与迦勒底人一同被提及。迦勒底人似乎是城市人,亚兰人则是半游牧民族。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

〔暂编注解〕12~19利甲族的顺从所带来的教训:若说耶利米对利甲族的考验(1-11节 )是一种象征性行为,本文则是对此所作的解释。耶利米将利甲族在遵守先祖约拿达之命所体现出的信实,与犹大百姓的生活相比较,刻画出犹大的不顺服和信仰上的腐败。亦即,利甲族彻底服从了过世已久先祖之命,而犹大却不听从行使绝对权能的永活真神;虽然没有人将此义务教导给利甲族,但他们还是自愿顺从了,而神多次差遣先知将他们的义务晓喻给犹大人,他们却没有顺服。正因如此,神的震怒才更加激烈。现今,有些人自称是“基督徒”却比“不信之人”还邪恶,悖逆神。他们可谓是虽生犹死

12~19耶利米利用利甲人的忠诚给犹大上了一课;犹大与利甲人相反,他们违反了神的命令。神赏赐利甲人,让他们必有后裔来敬拜和事奉神。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去对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说:‘耶和华说:你们不受教训,不听从我的话吗?」

〔暂编注解〕万军之耶和华。见注释。

受教训。利甲家族的人忠实地遵从祖先约拿达所吩咐的原则达数世纪之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虽然自称是神的子民,却顽固地拒绝“听从”神的话

】「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所吩咐他子孙不可喝酒的话,他们已经遵守,直到今日也不喝酒,因为他们听从先祖的吩咐。我从早起来警戒你们,你们却不听从我。」

〔暂编注解〕我从早起来警戒你们: 强调了神的信实,暗喻犹大百姓不断地犯了罪。

14-15 「从早起来」:或作「不断地」或「挚诚地」。

】「我从早起来差遣我的仆人众先知去,说:你们各人当回头,离开恶道,改正行为,不随从侍奉别神,就必住在我所赐给你们和你们列祖的地上。只是你们没有听从我,也没有侧耳而听。」

〔暂编注解〕从早起来。见注释。

】「利甲的儿子约拿达的子孙,能遵守先人所吩咐他们的命,这百姓却没有听从我!」

】「因此,耶和华万军之神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要使我所说的一切灾祸临到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一切居民。因为我对他们说话,他们没有听从;我呼唤他们,他们没有答应。’”」

〔暂编注解〕说话、呼唤: 这两个词具有不同的含意。前者意指使人记住义务,要求顺服神的教训;后者意指因言语不足以使他们醒悟,故借着惩罚而予以警告。我们可从中看出惩戒的三步骤:①通过教导和训诫使他们明白;②予以警告;③施行审判。犹大人走完了这些步骤,却依然无视神的话语而没有顺服,这就表明,一旦陷进罪的深渊,就很难回头归向神。

许多神的教师和先知都一再说明神的这个指责是有道理的,66:4,,25:4-7)。

】「耶利米对利甲族的人说:“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因你们听从你们先祖约拿达的吩咐,谨守他的一切诫命,照他所吩咐你们的去行。」

〔暂编注解〕神在这里所特别表扬的是利甲家族的人遵守人间法律坚决和忠诚。

】「所以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利甲的儿子约拿达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

〔暂编注解〕“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犹太人传统记有被掳回归重建圣殿后,利甲人奉派在圣殿中侍奉。

「侍立在我面前」:即事奉耶和华,通常指祭司的事奉;犹太人的传统提到利甲族在圣殿参与献祭的事奉。

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 “侍立在我面前”意指“帮助利未支派服事圣殿”。狭义上讲,这是指神对利甲族的应许;广义上讲,这是指在新约时代,外邦人虽然不是血统上的犹太人,却将凭着信心成为神的子民。此番预言,对利甲族而言是祝福,但对犹大而言是极大的耻辱。

这些应许当然是以后裔的继续忠诚为条件的。利甲的子孙忠诚地过着祖先所嘱咐的节制生活,是对一般犹大百姓背道和放荡的严厉谴责。

【思想问题(第34- 35章 )】

1在兵临城下之际、神仍给西底家机会悔改,他若听从神的话必能平安而死(34:4-5)。他有否把握这最后机会?参34:8-11。今天你有否拒绝神给你的机会?

2在34:13; 神提及释放奴婢的律例时,为何特别声明这律例是神将列祖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之时设立的?这与下文所说神使百姓自由于刀剑饥荒瘟疫之下(17 )有何特别之处?这些给你什么提醒?

3众民宣告释放奴仆,不但君民立约,且是在圣殿里,奉神的名进行,并有劈牛为二,从中经过的庄严仪式。为何这些都不能保证约的执行?

4危险一过,犹太百姓由上至下即反悔,再次奴役仆婢。这对人性有何提示?这又是否你的写照?

5若你是当日利甲族的一分子,你能想到违背先祖吩咐的一些合理原因吗?参35:2, 11及6注。利甲族人始终如一地履行先祖遗训,选民却没有听从神不断藉先知所说的话。你对神的忠贞比起利甲族人又如何?

6神欣赏利甲族人遵守先祖吩咐的做法,并给他们赏赐。今天,你是否晓得欣赏别人的长处,加以学习并褒扬。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利甲的儿子约拿达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

利甲族的人严谨地保守他们祖先吩咐的命令,远胜那些以色列人,因为以色列人悖逆神。这种比较常有类似的情形,有时人们尊重家庭的习惯与传统,更应注意神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注意家庭传统会更激励人对全能的主有真正的效忠。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看这个历史的例证。他们遵守约拿达的规矩,利甲族的人必永不缺人侍立在神面前,那么我们顺从神的灵,岂不更因祂的恩慈,永远侍立在祂面前吗?不仅我们,甚至我们的子孙。基督徒父母应该注意,你有权利到神面前,可从祂的话语中推论:求主赐恩,使我们顺服你的诫命,遵守一切律例,照你的命令行。求你使我们永远侍立在你面前,不仅我们,也是我们的子孙,甚至子孙,让他们在地上成为敬虔的人,保守好的纪念,纪念我们的品德与生平,以致在你的荣耀前有满足的喜乐,我们大家联合在一起,是一个大家庭,凡像以利亚一样站在神面前的,多么有福。

──迈尔《珍贵的片刻》
听命的族裔】

「利甲的儿子约拿达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

对于不关乎道德的事,可以随各人的喜好和意见。约拿达这个人,似乎是与时俗乖违的。
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是在耶利米以前约叁一百年的人物,与以色列北国的耶户王同时。那时,以色列的恶王亚哈,和王后耶洗别崇奉巴力,他却不怕逆流,热心敬畏耶和华,反对崇拜巴力的文化。也许因为他恨恶迦南司生产和农事的假神巴力,就同时反对农耕和城市居住。他的后代也奉行他的信仰。他的后代因为厌恶北国和亚兰人的邪恶败坏,移居南方的犹大国。后来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军队来了,他们不得已才来住在耶路撒冷。
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耶利米,要他去见利甲族的人,“和他们说话,领他们进入耶和华殿的一间屋子,给他们酒喝。”耶利米就照神吩咐的行了。

他们却说:“我们不喝酒。因为我们先祖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曾吩咐我们说:‘你们与你们的子孙永不可喝酒,也不可盖房,撒种,栽种葡萄园,但一生的年日要住帐棚,使你们的日子在寄居之地得以延长。’凡我们的先祖…吩咐我们的话,我们都听从了。”

想想看那环境:初进入城市,生活适应必然不容易。耶利米来主动接近他们,而且不是忽然要他们作甚么,而是先和他们说话,有了团契;他们如果早不知道,现在总该了解,他是主忠心的仆人;然后带他们进入圣殿的一间旁屋,何等地点!在那里,请他们喝酒,何等的盛意厚情!怎能够推却?
他们不需要没有礼貌,温和但坚决的说“不”!这多么不容易!先人过去快三百年了,他们仍然遵从他的话。这要付多大的代价:不住城市,不作农耕,还有甚么可作的?只有住帐棚,牧放牲畜为生,发财的机会没有了;不建造房屋居住,安定舒适失去了;不栽种葡萄园,不喝酒,是禁绝肉体的快乐,也绝了社交的机会。这要过苦行的生活。但他们全族都决心奉行,没有怨言,没有违背。利甲族是人,犹大人也是人;为甚么别人肯遵行先人的话,他们不肯听神的话?
今天神仍然在寻找敬畏祂,遵从祂话的人,是不看环境,不听人的话,另有一个心志,坚心独往的人。你肯听祂吗。

── 于中旻《耶利米书笺记》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