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51 | 52 |
〔暂编注解〕倒叙约雅敬在位的日子(主前609~598年 ),指出忠心的利甲人和不忠的犹大之间强烈的对照。
本章的经历发生在耶利米工作的初期,于巴比伦人进攻耶路撒冷之前不久。
1-19 利甲族的榜样:利甲族是半游牧民族基尼人的后代, 与以色列的先祖有深厚的情谊,,5:24,15:6,30:29),他们拒绝定居的生活,禁戒饮酒,可能为避免迦南农业异教的污染。先知藉这个忠诚、顺服的民族为榜样,指责以色列对神不忠不信的态度。按11节可推测本章约发生于约雅敬末年,由于约雅敬背叛巴比伦、引致巴比伦与其附庸国的进犯。
35:1~19利甲族的顺从和犹大百姓的悖逆: 耶利米以利甲族为例,指责了犹大百姓的不顺从和悖逆。利甲族虽然不属于亚伯拉罕的血统,但是却依照先祖约拿达的命令,彻底顺服了神的话语。与此相反,犹大百姓自始至终不回头归向神,不仅继续行恶,而且一直无视先知的警告。根据这些事实,耶利米痛斥犹大百姓(12-15节 ),并宣告审判将必临到他们(16-17节 )。神虽然不会完全离弃自己的百姓,但绝不会纵容他们犯罪。我们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作了神儿女的事实,乃要通过敬虔的训练,像利甲族一样努力寻求神的旨意,顺服神的旨意从而过美好的信仰生活。本章的时代背景较难查明。根据1节和11节来看,此时可能是埃及和巴比伦为了争夺巴勒斯坦的主导权而争战的时期,而犹大则步履艰辛地护卫着自己的国家。具体地说,B.C.605(约雅敬第4年 ),巴比伦在迦基米施战役中击败埃及之后,以迅猛之势入侵了犹大。此时,约雅敬背叛埃及王尼哥,发誓要向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王献贡,且为他尽忠。
本章记载的巴比伦人的围困,较三十四章的为早,时在主前599~597年间。
【 利甲族的榜样】利甲族是半游牧民族基尼人的后代, 与以色列的先祖有深厚的情谊,,,,,他们拒绝定居的生活,禁戒饮酒,可能为避免迦南农业异教的污染。先知藉这个忠诚、顺服的民族为榜样,指责以色列对神不忠不信的态度。按11节可推测本章约发生于约雅敬末年,由于约雅敬背叛巴比伦、引致巴比伦与其附庸国的进犯。──《串珠圣经注释》
【】「“你去见利甲族的人,和他们说话,领他们进入耶和华殿的一间屋子,给他们酒喝。”」
〔暂编注解〕“利甲族”:基尼人后裔。参。这些利甲人过着清心寡欲的游牧生活,不喝酒、又不建造房屋居住、不置产业、不耕种,只住帐棚(6~7节 )。他们遵守祖宗遗训,敬虔度日,与以色列民的邪恶生活适成对比。
“利甲族的人”。坚持清教徒式生活的一群人,他们主张过游牧的生活,而这主张是利甲的儿子约拿达约于主前842年在以色列发起的)。神吩咐耶利米给他们酒喝,但他们拒绝了。
「屋子」:圣殿内的房屋可能是供祭司居住之用。
利甲族: 也被称为“基尼族”。他们人口不多,主要在犹大平原过半游牧生活。他们要绝对禁酒,这似乎是为了保全游牧生活的纯正性,而防止过定居的生活(6-10节 )。
这个家族的先祖是大约240年前生活在撒玛利亚王耶户时代(公元前841-814年 )的约拿达(第6节 )。他的影响力显然很大,以致耶户乐意留他在身边。约拿达也高兴与耶户在一起,因为见他“为耶和华怎样热心”。约拿达坚持要他的同胞接受严格的生活方式。
【利甲族】主前九世纪利甲之子约拿达将他们组织成游牧团体或工匠行会之后,这个与基尼人有关的宗族变得与众不同。两个世纪多之后,这族人告诉耶利米说:他们遵照「先祖」的遗训坚守游牧生涯,不种田,不栽葡萄园,不喝酒。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就将哈巴洗尼雅的孙子、雅利米雅的儿子雅撒尼亚和他弟兄,并他众子,以及利甲全族的人,」
【】「领到耶和华的殿,进入神人伊基大利的儿子哈难众子的屋子。那屋子在首领的屋子旁边,在沙龙之子把门的玛西雅屋子以上。」
〔暂编注解〕“把门”:看守圣殿之门,是圣殿中的要职。
「神人」:通常代表先知。
屋子。隶属于圣殿,显然是留给重要的祭司或先知,在这里是给“哈难众子”的。“神人”暗示此人是先知,,20:28,。
首领。无疑指长期住在圣殿里的非祭司官员。
玛西雅。可能是“副祭司”西番雅的父亲,29:25,52:24)。
【】「于是我在利甲族人面前设摆盛满酒的碗和杯,对他们说:“请你们喝酒。”」
【】「他们却说:“我们不喝酒。因为我们先祖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曾吩咐我们说:‘你们与你们的子孙永不可喝酒,」
〔暂编注解〕“约拿达”:看。此人在主前870年前后协助北国耶户王消灭对巴力的侍奉。二个半世纪后,其后裔仍谨守祖先遗训(16节 )。
「约拿达」:生于以色列王耶户时期,但二百多年后的子孙依然对先祖的吩咐念念不忘。
利甲家族的人一辈子像拿细耳人一样,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远离城市,不积累财富。
6~7约拿达曾吩咐……不可喝酒: 约拿达是B.C.830左右的人物,他的家训则定于宣告此预言的约200年前。当时的社会充满了腐败、荒诞和不义,为要在颓废的风土中保存敬虔的信仰,他制定了此规。他受到了人们的敬仰,给耶户的宗教改革也带去了很多帮助。利甲族的生活特点是禁酒、住帐棚和流浪生活等,其属灵意义如下:①禁酒:有时酒可以用来作药,但对于单单以神为乐的圣徒而言,酒是万恶的根源;②住帐棚:帐棚并不是永久的居住地,可以消除人的所有欲;它也无法挡住寒冷,可以使人更加坚强,并且促使人充实地过每一天;③流浪生活:指不迷恋这世界而把所有盼望寄托在天上的家乡(50:5,。
6-10节是利甲族对耶利米的劝诫(5节 )作出的回答,而本节与耶利米的劝诫没有直接的关联,是利甲族对自己目前生活所作的辩护。亦即,他们受到巴比伦和叙利亚军队的威胁,不得不居住在耶路撒冷。这只是暂时的停留,并不违背先祖所定不要永远定居在一处的律例(7节 )。
【利甲族的生活方式】现今对利甲族的认识,全部都是来自本段经文。这团体自称遵行利甲的儿子约拿达之命令,过游牧生涯,在帐棚中居住。他们不可建屋,不耕田,也不喝酒。按照法里克(Frick )的评价,他们不是信奉基要主义,鄙弃犹大城市的腐败宗教,而是游行的工匠,以金属加工、修理战车和兵器为业。他的理论一部分是根据乌加列和亚兰文献。在这些文献中,利甲一名是与战车制造业或驾车者有关,耶户对约拿达的邀请 )。在多人集居之处的边缘地带独立生活,容许利甲族人随工作移栖,不受地方政府或赋税所限制。拒绝喝酒的缘故可能是防御性措施,避免醉酒的成员泄漏秘传技巧。他们忠于先祖遗训,与西底家年间的叛盟背约构成强烈的对比。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也不可盖房、撒种、栽种葡萄园,但一生的年日要住帐棚,使你们的日子在寄居之地得以延长。’」
【】「凡我们先祖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所吩咐我们的话,我们都听从了。我们和我们的妻子儿女,一生的年日都不喝酒,」
【】「也不盖房居住,也没有葡萄园、田地和种子,」
【】「但住帐棚,听从我们先祖约拿达的话,照他所吩咐我们的去行。」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上此地来,我们因怕迦勒底的军队和亚兰的军队,就说:‘来吧!我们到耶路撒冷去。’这样,我们才住在耶路撒冷。”」
〔暂编注解〕尼布甲尼撒。见注释。利甲家族的人解释说,他们和其他犹大乡村的居民,因巴比伦的侵犯,被迫暂时住到耶路撒冷,8:14,。
【亚兰的军队】犹大居民的危殆,从利甲族接受耶路撒冷的保护,以及尼布甲尼撒的联合军队包括亚兰部队,就可见一斑。本段所述的事件发生在约雅敬年间,利甲族与耶利米说话是在主前六○○至五九七年,耶路撒冷第一次被围时。按照《巴比伦年鉴》的记载,尼布甲尼撒在主前六○一至五九八年之间,曾经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这一连串军事劫掠的结果,是巴比伦的兵团吸收了很多藩属的部队。较常在圣经出现的亚兰人来自以色列北面的亚兰诸国,但除了他们以外,尚有在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河谷居住的东亚兰人。这些人经常与迦勒底人一同被提及。迦勒底人似乎是城市人,亚兰人则是半游牧民族。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
〔暂编注解〕12~19利甲族的顺从所带来的教训:若说耶利米对利甲族的考验(1-11节 )是一种象征性行为,本文则是对此所作的解释。耶利米将利甲族在遵守先祖约拿达之命所体现出的信实,与犹大百姓的生活相比较,刻画出犹大的不顺服和信仰上的腐败。亦即,利甲族彻底服从了过世已久先祖之命,而犹大却不听从行使绝对权能的永活真神;虽然没有人将此义务教导给利甲族,但他们还是自愿顺从了,而神多次差遣先知将他们的义务晓喻给犹大人,他们却没有顺服。正因如此,神的震怒才更加激烈。现今,有些人自称是“基督徒”却比“不信之人”还邪恶,悖逆神。他们可谓是虽生犹死。
12~19耶利米利用利甲人的忠诚给犹大上了一课;犹大与利甲人相反,他们违反了神的命令。神赏赐利甲人,让他们必有后裔来敬拜和事奉神。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去对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说:‘耶和华说:你们不受教训,不听从我的话吗?」
〔暂编注解〕万军之耶和华。见注释。
受教训。利甲家族的人忠实地遵从祖先约拿达所吩咐的原则达数世纪之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虽然自称是神的子民,却顽固地拒绝“听从”神的话。
【】「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所吩咐他子孙不可喝酒的话,他们已经遵守,直到今日也不喝酒,因为他们听从先祖的吩咐。我从早起来警戒你们,你们却不听从我。」
〔暂编注解〕我从早起来警戒你们: 强调了神的信实,暗喻犹大百姓不断地犯了罪。
14-15 「从早起来」:或作「不断地」或「挚诚地」。
【】「我从早起来差遣我的仆人众先知去,说:你们各人当回头,离开恶道,改正行为,不随从侍奉别神,就必住在我所赐给你们和你们列祖的地上。只是你们没有听从我,也没有侧耳而听。」
〔暂编注解〕从早起来。见注释。
【】「利甲的儿子约拿达的子孙,能遵守先人所吩咐他们的命,这百姓却没有听从我!」
【】「因此,耶和华万军之神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要使我所说的一切灾祸临到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一切居民。因为我对他们说话,他们没有听从;我呼唤他们,他们没有答应。’”」
〔暂编注解〕说话、呼唤: 这两个词具有不同的含意。前者意指使人记住义务,要求顺服神的教训;后者意指因言语不足以使他们醒悟,故借着惩罚而予以警告。我们可从中看出惩戒的三步骤:①通过教导和训诫使他们明白;②予以警告;③施行审判。犹大人走完了这些步骤,却依然无视神的话语而没有顺服,这就表明,一旦陷进罪的深渊,就很难回头归向神。
许多神的教师和先知都一再说明神的这个指责是有道理的,,66:4,,25:4-7)。
【】「耶利米对利甲族的人说:“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因你们听从你们先祖约拿达的吩咐,谨守他的一切诫命,照他所吩咐你们的去行。」
〔暂编注解〕神在这里所特别表扬的是利甲家族的人遵守人间法律坚决和忠诚。
【】「所以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利甲的儿子约拿达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
〔暂编注解〕“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犹太人传统记有被掳回归重建圣殿后,利甲人奉派在圣殿中侍奉。
「侍立在我面前」:即事奉耶和华,通常指祭司的事奉;犹太人的传统提到利甲族在圣殿参与献祭的事奉。
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 “侍立在我面前”意指“帮助利未支派服事圣殿”,。狭义上讲,这是指神对利甲族的应许;广义上讲,这是指在新约时代,外邦人虽然不是血统上的犹太人,却将凭着信心成为神的子民。此番预言,对利甲族而言是祝福,但对犹大而言是极大的耻辱。
这些应许当然是以后裔的继续忠诚为条件的。利甲的子孙忠诚地过着祖先所嘱咐的节制生活,是对一般犹大百姓背道和放荡的严厉谴责。
【思想问题(第34- 35章 )】
1在兵临城下之际、神仍给西底家机会悔改,他若听从神的话必能平安而死(34:4-5)。他有否把握这最后机会?参34:8-11。今天你有否拒绝神给你的机会?
2在34:13; 神提及释放奴婢的律例时,为何特别声明这律例是神将列祖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之时设立的?这与下文所说神使百姓自由于刀剑饥荒瘟疫之下(17 )有何特别之处?这些给你什么提醒?
3众民宣告释放奴仆,不但君民立约,且是在圣殿里,奉神的名进行,并有劈牛为二,从中经过的庄严仪式。为何这些都不能保证约的执行?
4危险一过,犹太百姓由上至下即反悔,再次奴役仆婢。这对人性有何提示?这又是否你的写照?
5若你是当日利甲族的一分子,你能想到违背先祖吩咐的一些合理原因吗?参35:2, 11及6注。利甲族人始终如一地履行先祖遗训,选民却没有听从神不断藉先知所说的话。你对神的忠贞比起利甲族人又如何?
6神欣赏利甲族人遵守先祖吩咐的做法,并给他们赏赐。今天,你是否晓得欣赏别人的长处,加以学习并褒扬。
──《串珠圣经注释》
【】
【听命的族裔】「利甲的儿子约拿达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
利甲族的人严谨地保守他们祖先吩咐的命令,远胜那些以色列人,因为以色列人悖逆神。这种比较常有类似的情形,有时人们尊重家庭的习惯与传统,更应注意神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注意家庭传统会更激励人对全能的主有真正的效忠。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看这个历史的例证。他们遵守约拿达的规矩,利甲族的人必永不缺人侍立在神面前,那么我们顺从神的灵,岂不更因祂的恩慈,永远侍立在祂面前吗?不仅我们,甚至我们的子孙。基督徒父母应该注意,你有权利到神面前,可从祂的话语中推论:求主赐恩,使我们顺服你的诫命,遵守一切律例,照你的命令行。求你使我们永远侍立在你面前,不仅我们,也是我们的子孙,甚至子孙,让他们在地上成为敬虔的人,保守好的纪念,纪念我们的品德与生平,以致在你的荣耀前有满足的喜乐,我们大家联合在一起,是一个大家庭,凡像以利亚一样站在神面前的,多么有福。
──迈尔《珍贵的片刻》
「利甲的儿子约拿达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
对于不关乎道德的事,可以随各人的喜好和意见。约拿达这个人,似乎是与时俗乖违的。
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是在耶利米以前约叁一百年的人物,与以色列北国的耶户王同时。那时,以色列的恶王亚哈,和王后耶洗别崇奉巴力,他却不怕逆流,热心敬畏耶和华,反对崇拜巴力的文化。也许因为他恨恶迦南司生产和农事的假神巴力,就同时反对农耕和城市居住。他的后代也奉行他的信仰。他的后代因为厌恶北国和亚兰人的邪恶败坏,移居南方的犹大国。后来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军队来了,他们不得已才来住在耶路撒冷。
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耶利米,要他去见利甲族的人,“和他们说话,领他们进入耶和华殿的一间屋子,给他们酒喝。”耶利米就照神吩咐的行了。他们却说:“我们不喝酒。因为我们先祖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曾吩咐我们说:‘你们与你们的子孙永不可喝酒,也不可盖房,撒种,栽种葡萄园,但一生的年日要住帐棚,使你们的日子在寄居之地得以延长。’凡我们的先祖…吩咐我们的话,我们都听从了。”
想想看那环境:初进入城市,生活适应必然不容易。耶利米来主动接近他们,而且不是忽然要他们作甚么,而是先和他们说话,有了团契;他们如果早不知道,现在总该了解,他是主忠心的仆人;然后带他们进入圣殿的一间旁屋,何等地点!在那里,请他们喝酒,何等的盛意厚情!怎能够推却?
他们不需要没有礼貌,温和但坚决的说“不”!这多么不容易!先人过去快三百年了,他们仍然遵从他的话。这要付多大的代价:不住城市,不作农耕,还有甚么可作的?只有住帐棚,牧放牲畜为生,发财的机会没有了;不建造房屋居住,安定舒适失去了;不栽种葡萄园,不喝酒,是禁绝肉体的快乐,也绝了社交的机会。这要过苦行的生活。但他们全族都决心奉行,没有怨言,没有违背。利甲族是人,犹大人也是人;为甚么别人肯遵行先人的话,他们不肯听神的话?
今天神仍然在寻找敬畏祂,遵从祂话的人,是不看环境,不听人的话,另有一个心志,坚心独往的人。你肯听祂吗。── 于中旻《耶利米书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