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耶利米书 第28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当年,就是犹大王西底家登基第四年五月,基遍人押朔的儿子,先知哈拿尼雅,在耶和华的殿中当着祭司和众民对我说:」

2「『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已经折断巴比伦王的轭。」

3「二年之内,我要将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从这地掠到巴比伦的器皿,就是耶和华殿中的一切器皿都带回此地。」

4「我又要将犹大王约雅敬的儿子耶哥尼雅和被掳到巴比伦去的一切犹大人带回此地,因为我要折断巴比伦王的轭。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章的主题是「审判说谎的假先知」,与二十二1-二十三40「审判失职的坏牧人」前后呼应,这两件事都是在西底家时期发生的。
「基遍」())和耶利米的家乡亚拿突一样,都是便雅悯支派境内的祭司之城())。因此,「哈拿尼雅」())很可能也是一位祭司。
哈拿尼雅和耶利米非常相似,他们都来自便雅悯支派境内的祭司之城,都自称是先知,都斩钉截铁地宣告「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但他们的信息却截然相反:耶利米的话不近人情、令人丧气,描绘了黯淡的前景;哈拿尼雅的话却铿锵有力、鼓舞人心,让人满有盼望。选择的责任落在听众的身上——哪个是真神的话语,哪个是伪造的版本呢?

耶利米劝人「把颈项放在巴比伦王的轭下服事他」()),哈拿尼雅却宣告神「已经折断巴比伦王的轭」());
耶利米叫人不可相信「耶和华殿中的器皿快要从巴比伦带回来」()),哈拿尼雅却预言神在两年之年就会把「耶和华殿中的一切器皿都带回此地」());
耶利米预言耶哥尼雅必死在巴比伦()),哈拿尼雅却预言他将被「带回此地」())。

5「先知耶利米当着祭司和站在耶和华殿里的众民对先知哈拿尼雅说:」

6「『阿们!愿耶和华如此行,愿耶和华成就你所预言的话,将耶和华殿中的器皿和一切被掳去的人从巴比伦带回此地。」

7「然而我向你和众民耳中所要说的话,你应当听。」

8「从古以来,在你我以前的先知,向多国和大邦说预言,论到争战、灾祸、瘟疫的事。」

9「先知预言的平安,到话语成就的时候,人便知道他真是耶和华所差来的。』」

「阿们!愿耶和华如此行,愿耶和华成就你所预言的话」()),这既是对假先知的讽刺,也表明耶利米同样希望百姓能有好的结局,并非故意咒诅他们。
「然而我向你和众民耳中所要说的话,你应当听」()),这是警告假先知悬崖勒马,也是提醒百姓根据律法来判断真假())。愿望归愿望、事实就是事实,「先知预言的平安,到话语成就的时候」()),才能证明是来自神的话语。

10「于是,先知哈拿尼雅将先知耶利米颈项上的轭取下来,折断了。」

11「哈拿尼雅又当着众民说:『耶和华如此说:二年之内我必照样从列国人的颈项上折断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轭。』于是先知耶利米就走了。」

耶利米「做绳索与轭,加在自己的颈项上」()),哈拿尼雅却「将先知耶利米颈项上的轭取下来,折断了」());耶利米向众民说了第一句话()),哈拿尼雅却向众民说了最后一句话())。这场辩论以哈拿尼雅大获全胜告终,「于是先知耶利米就走了」()),留下背后各种各样的目光和议论。
「先知哈拿尼雅将先知耶利米颈项上的轭取下来,折断了」()),与「到那日,我必从你颈项上折断仇敌的轭,扭开他的绳索」())前后呼应。假先知做的事情好像也是神要做的事,但只要时间不对、方法不对,也是假预言。神并非希望自己的百姓负轭,但只有神按着祂的时间表折断这轭,才能让人得着真正的自由。人若倚靠自己折断这轭,得着的不是自由、而是更重的「铁轭」())。古往今来许许多多革命的结局,岂不都是用一个暴政代替另一个暴政吗?许许多多选举的结果,岂不都是用一个骗子代替另一个演员吗?
今天,我们在教会中分辨真假先知的根据,既不在于风度口才、外表行为,也不在于热心事奉、爱心助人,更不在于谁说了最后一句话,而在于事实——「因为连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假先知常常演得比真的更像先知())。所以摩西吩咐:「先知托耶和华的名说话,所说的若不成就,也无效验,这就是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只要不是出于神的预言,都不会应验;不管听起来多属灵,都是假预言;无论看上去多真诚,都是假先知。历史将证明哈拿尼雅说的是假预言,结局将证实他是个假先知。但在预言成为现实之前,人们往往只爱听自己想听的,因为人的内心如何、所信的也是如何。哈拿尼雅之所以敢用虚假的平安来欺哄百姓,是因为百姓不顾律法、「只随从自己顽梗的心行事」());假先知之所以能在教会「迷惑多人」()),是因为我们对神的爱心「渐渐冷淡了」())。
上图: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时期(主前1981-1885年)的木雕,描绘一个耕地的农夫,牛背上负着轭,现藏于大都会博物馆。「轭」指加在牛后颈上的横木,用来驱使牲畜。「巴比伦王的轭」(耶二十八2)比喻巴比伦的统治。

12「先知哈拿尼雅把先知耶利米颈项上的轭折断以后,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

13「『你去告诉哈拿尼雅说,耶和华如此说:你折断木轭,却换了铁轭!」

14「因为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已将铁轭加在这些国的颈项上,使他们服事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他们总要服事他;我也把田野的走兽给了他。』」

15「于是先知耶利米对先知哈拿尼雅说:『哈拿尼雅啊,你应当听!耶和华并没有差遣你,你竟使这百姓倚靠谎言。」

16「所以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要叫你去世,你今年必死,因为你向耶和华说了叛逆的话。』」

17「这样,先知哈拿尼雅当年七月间就死了。」

「你折断木轭,却换了铁轭」()),比原来更沉重、更结实,比喻神的旨意不可改变,百姓越不肯顺服,管教就难挣脱())。
「我也把田野的走兽给了他」()),比喻神赐给尼布甲尼撒掌管全地的权柄())。
「我要叫你去世」()),原文是「我要差遣你离开尘世」。这是一个双关语,神没有「差遣 שָׁלַח/shaw-lakh’」哈拿尼雅作先知,却要「差遣 שָׁלַח/shaw-lakh’」他离开尘世。
「当年七月」()),离哈拿尼雅说预言的时间只有两个月())。他预言被掳者将在两年内回归()),结果却是自己在两个月内丧命。
神早已宣告:「若有先知擅敢托我的名说我所未曾吩咐他说的话,或是奉别神的名说话,那先知就必治死」()),「这样,就把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现在百姓不但不治死假先知,反而热烈欢迎,所以神就亲自出手对付他——「因为这百姓离弃我在他们面前所设立的律法,没有遵行,也没有听从我的话」())。今天的假先知行骗的成本也很低,他们言之灼灼地说谎,穿帮后只需轻轻忽忽地道歉,变一套说法、换一个讲台,又能赢得新的喝彩和拥趸。他们之所以能在末世大行其道,是「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教会中有名无实的人越多,假先知行骗的成本就越低,说真话的代价却越大,主亲自审判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辩论已经结束、先知已经退场,但神的话语却姗姗来迟())、出手也慢了好几拍()),甚至对假先知的审判也是私下进行的())。神为什么没有在真假先知公开打擂的时候,公开出面支持耶利米呢?因为装睡的人是唤不醒的,神审判哈拿尼雅,更多地是为了坚固耶利米,而不是为了唤醒百姓。耶利米为什么不效法摩西,求神「使地开口」())吞灭可拉一党,好让百姓「明白这些人是藐视耶和华」())呢?为什么不效法以利亚,求神降火烧尽祭物,「使这民知道祢——耶和华是神,又知道是祢叫这民的心回转」())呢?因为「使地开口」的「新事」())已经不新了,将来神要另外再「做一件新事」())。迦密山的天火并没有叫亚哈王悔改,神迹奇事也不能使百姓回转——「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因此,「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神迹,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看」())。犹大的百姓所需要的不是神迹,而是被神「拔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栽植」());今天的信徒所需要的不是奇事,而是与基督同死、又与祂同活())。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圣殿中的冲突──先知反对先知

这事件必定已发生于上一章所记的那些事件大约相同的时候;至少在第十节耶利米仍然负着他的轭。在这里我们看见我们在较早以前论及‘众先知’的那一节所讨论过的部分课题,现已变得十分实在。押朔的儿子哈拿尼雅,是来自耶路撒冷西北约六哩的小镇基遍的先知,他代表着宗教的建制。我们大概都会认为他是那附属于耶路撒冷圣殿之先知会所的会长。他的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是有恩典的’,而神对祂的百姓有恩典是他信息之主题(2-4节 )。在短短两年之内(第3节 ),犹大的大灾难就会过去,而且从殿中被掠去的陈设品,便会与被掳的王和他的同胞从巴比伦回归。

我们不能从背负着轭之耶利米一切所说过的话推衍出甚么来。然而从外面来看哈拿尼雅与耶利米之间并没有区别。每人都用‘耶和华如此说……’来替自己的信息作开场白。谁能说一位是诚实的而另一位不是呢?每人都用一种象征行动支持自己说的话。哈拿尼雅故意折断耶利米搭在肩上的轭,指明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轭会照样折断(10-11节 )。他的信息是要鼓励那些在耶路撒冷正图谋背叛的特使团并使百姓放心。

耶利米在他的回答中(6-9节 ),一开始便模仿哈拿尼雅的话,正如较早期的一位先知,音拉的儿子米该雅与一群四百名的先知冲突时所作的,说:‘阿们!愿耶和华如此行’。‘阿们’总是表明非常强有力的肯定,在这种情形下耶利米彷佛对哈拿尼雅说:‘好极了,我同意。’他是讽刺?或者他只是说:‘好极了,那也是我最深切的愿望,但那不可能是真的。’它不可能是真的有两个理由:

(一 )这样不加鉴定之乐观言论和以前众先知传的信息并不一致。他们对以色列总是有严厉之判词要说;他们论到‘争战、灾祸,和瘟疫的事……’(第8节 )。你只要阅读那些被认为是较早期之先知作品,就如阿摩司、何西阿和弥迦,就必定意识到,不论在他们的教训中有多少有关未来希望的成分,但总不会缺少审判和劫数之声。

(二 )在提到其中一种测验假先知的方法:‘先知托耶和华的名说话,所说的若不成就,也无效验,这就是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耶利米在这里似乎在解释这测试,并且暗示它真正只适用于那传扬‘平安’或‘一切都好’的先知身上。这是来自他那坚定不移的确信,即嘴甜舌滑的先知是靠不住的,他的信息既安慰人又使人安心而完全没有挑战。只有发生戏剧性的事才能扭转那判断。一种没有要求的宗教可能会令人感到宽怀,但在它的中心不外是一个容易落泪、多愁善感的神罢了。在哈拿尼雅与耶利米之间所构成的问题──正如它在宗教争论时常有的──乃是我们相信哪一类型的神?

哈拿尼雅对耶利米的论据根本毫无感动。他故意折断耶利米肩负的轭。这是他的‘象征行动’,宣布巴比伦的轭在两年内就会折断。这次的对抗因耶利米默然离去而结束:他‘就走了’(11节 )。

那些目击这次对峙的人离开时岂不会留下耶利米因败仗而隐退的印象么?也许是。但耶利米可能觉得已没有多说的必要,已经不能多说了。那些争论已忠实地摆在百姓面前,他们要选择相信谁。当然,耶利米没有另外直接从耶和华而来的话。为此他得等候。由于他已没有另外的话要说,他便没有说甚么!正如传道书作者说的:‘静默有时,言语有时。’有时,多余的话只会把问题蒙蔽了,不论它们是多么合适作为发泄我们内心挫折的安全活塞。

迟延的话语

过了一些时候(第12节 )──我们不知道有多久──耶利米才有别的事对哈拿尼雅说,于是他便去对他发出攻击。他要讲论有关于哈拿尼雅之信息及其行动。哈拿尼雅可以折断耶利米所负的木轭,但他所作的一切,实际上乃保证木轭会被不能折断的铁轭取代,象征巴比伦人目下对这个国家牢固的箝制。顺带一提,我们没有必要照标准修订本的译法用‘我’(那就是神 )去代替‘你’(那就是哈拿尼雅 )。这段经文明显地强调哈拿尼雅以为解放他同胞脱离压迫的象征行动,实际上是增加了那压迫。耶利米于是指摘哈拿尼雅贩卖‘谎言’(15节,而且任意‘叛逆神’(16节 )。他向哈拿尼雅宣布为假先知所定的刑罚:‘那先知就必治死’。那个曾预言两年内百姓就会免负巴比伦之轭的先知,两个月之内便死去了。我们不知道他是怎样死的,但我们毋须怀疑这个事实。耶利米的严厉话语,实际上是加于他的咒诅,可能在心理上加速他的死期。这件事必定会令人想到耶利米在百姓眼中已获辩白了。但事情并非如此,纵使真的如此,也只是短暂的。在几年内,巴比伦的军队向耶路撒冷迫近,耶利米发现自己愈来愈孤立,一个传国家遭灾祸的先知是无人准备聆听的(参三十四章及以下各章 )。一个不断向我们最深之成见挑战的人,即使我们偶然会发现那人是对的,我们也不会轻易听从他。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耶利米书第二十八章

.真先知对假先知

耶利米在公元前五九四年,和一个传安慰、平安信息的假先知发生冲突。

1~4.七十士译本和马索拉经文在此处以及本章他处,都有很大的歧异。前者十分简明;而后者的内容则较为详尽。哈拿尼雅是位假先知,除此之外我们对他一无所知。他之所以提到轭,乃在讽刺耶利米颈项上仍套着的轭。哈拿尼雅应许归回,正和耶利米于所说的抵触,于是预言究竟是真是假,成为众人的焦点。大多数的人都只相信他们想听的。

5~9.耶利米的回答亦有些反讽:“阿们!愿耶和华如此行!”(6节),可能他藉着声调来表达他的怀疑。未来事件的演变将会证明谁才是对的,而耶利米深知,犹大的平安和稳固只可能来自真心悔改和顺服西乃之约。话语之真伪无法藉热忱和恳切来辨别,惟有对神的顺服与否才可以显示真假。哈拿尼雅折断耶利米颈上之轭的同时,还预言巴比伦在二年之内必被降卑。当神最后给予耶利米回答时,语调甚至比先前还要严厉。马索拉经文13节的你……换了铁轭,七十士译本作我……换了铁轭。神决意惩罚犹大及她的邻邦,这心意有如钢铁般不可动摇,且因他们抗争而使轭变得更加坚固。哈拿尼雅的迅速死亡(17节)表明了背道和反叛的下场。,以及毗拉提、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速死。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当年,就是犹大王西底家登基第四年五月,基遍人押朔的儿子先知哈拿尼雅,在耶和华的殿中当着祭司和众民对我说:」

〔暂编注解〕“哈拿尼雅”是一位假先知。“西底家”:见注。

“五月”指主前593年八、九月间。哈拿尼雅两个月之后便逝世(17节 )。

在废去约雅斤(B.C.597 )之后,尼布甲尼撒本想派巴比伦的总督治理犹大。但是考虑到犹大百姓的反对,被迫立西底家为王,但是头几年并没有交权给西底家,直到在位第4年,西底家才得到了实质上的统治权。

当年。本章的时间是西底家执政第4年(约公元前593年 ),在耶29章以后不久。

哈拿尼雅。他似乎是耶利米的主要对手之一,带头竭力促成与周围国家结盟对抗巴比伦(见耶27章 )。

基遍。基遍和亚拿突都是祭司之城。本节暗示哈拿尼雅和耶利米一样,是祭司兼“先知”。“耶和华帐幕”曾安置在基遍。基遍现名吉卜,在耶路撒冷西北8.4公里处。

1~17假先知哈拿尼雅质疑耶利米说犹大要被掳七十年的预言,并且自己预言圣殿的器皿和耶哥尼雅要在两年之内返回耶路撒冷。耶利米确实希望情况会是这样(6节 ),但再次预言事实并非如此(14节 )。留意耶利米仍然带他的“视觉教具”——颈上的轭(10节 )。

28:1-17先知耶利米与假先知的冲突:本章继续27章的内容,叙述真假先知间的对质。哈拿尼雅也效法耶利米的象征性动作,他折断耶利米颈上的木轭以象征尼布甲尼撒势力的瓦解,且再三重复「耶和华如此说」,以示其信息的权威性。耶利米没有立即指他的错谬,直到耶和华新的指示临到,他才宣布哈拿尼雅的死罪,因为他擅自托神的名发言

28:1~17与哈拿尼雅的冲突: 本章讲述了耶利米先知和假先知的代表哈拿尼雅的直接冲突。耶利米预言犹大将要过70年的俘虏生活,而哈拿尼雅却断定这是谎言,并且充满自信地宣告,过不了2年,被掳巴比伦的所有俘虏都将归还(3节 )。作为标志,哈拿尼雅取下耶利米颈项上的轭并折断(10-11节 )。至于他的此番作为,是出于无知而未能认识患难和痛苦临到犹大的原因,还是出于取悦百姓迎合百姓的明知故犯之举,我们则不得而知,若属后者,那就是不信和不道德。勿庸置疑的是,他们擅自解释神的启示,使百姓失去分辨能力,带来了许多弊病扰害。为了证明哈拿尼雅所预言的是虚假之事,耶利米预言哈拿尼雅必很快就死去。正如耶利米的预言,哈拿尼雅死于同年7月(17节 )。真理和非真理一直共存于人类历史中,现今亦然,但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真理。

年代小注】鉴于西底家王在主前五九七年尼布甲尼撒攻取耶路撒冷之后,需要相当时间组织政府,「西底家登基第四年」的读法似乎很可能是正确的。若然,本段所载的事便发生在主前五九四至五九三年。由于各国使臣计划如何响应主前五九五年十二月巴比伦内乱的会议,大约也在这时举行,这日期又进一步得到证实。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基遍】

请参看:的注释。基遍(今吉布 )和亚拿突一样,也是便雅悯的属地(耶路撒冷西北6哩 )。因此哈拿尼雅和耶利米在这事发生前,可能已经相识。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已经折断巴比伦王的轭。」

〔暂编注解〕「我已经折断」:原文或作「我决意折断」(参4 )。

在西底家的统治初期,犹大使臣曾经访问巴比伦(29:3),这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希望。他们期待,是否可以通过与巴比伦缔结和平协议,停止战争而使俘虏回到本地。假先知就伺机鼓吹这种荒唐的想法,基遍人哈拿尼雅就是其代表人物。为了表明自己所发预言的真实性,哈拿尼雅就无所畏惧地滥用神的名。于是大部分百姓,毫不怀疑地接受了假先知的预言。在世界的末了,敌基督和假先知亦会借着基督之名而迷惑众人,这就是假先知的特征之一。圣徒不可相信所有的灵,总要试验那灵是否出于神的不是

无疑指真先知所提到的“轭”。哈拿尼雅擅自驳斥耶利米出于灵感的信息。

】「二年之内,我要将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从这地掠到巴比伦的器皿,就是耶和华殿中的一切器皿都带回此地。」

〔暂编注解〕「二年」:与耶利米所预言的七十年(25:11-12)差距很大;有学者认为此数字可能来自

二年之内。犹大和周围的国家可能正在形成对抗尼布甲尼撒的同盟。哈拿尼雅对其成功坚信不移。

一切器皿。哈拿尼雅的预言比耶利米预言“耶和华殿中的器皿”在巴比伦的时间要短得多

3~4为了得到民众的绝对支持,哈拿尼雅断言2年之内犹大必从巴比伦的辖制下得到解放。我们无法得知这2年源自何处,但它必然是用以强调自己所发预言的真实性。尤其,耶哥尼雅和俘虏均将归回的预言,足以吸引民心。因为,西底家王是由尼布甲尼撒所立的,百姓从未信任过他

】「我又要将犹大王约雅敬的儿子耶哥尼雅和被掳到巴比伦去的一切犹大人带回此地,因为我要折断巴比伦王的轭。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这里可能显示:当时的犹大人都以耶哥尼雅(即约雅斤 )为大卫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耶哥尼雅。见注释。显然许多人仍认为约雅斤是合适的国王。他们希望他能重新回到王位上来。这与耶利米的预言直接冲突。因为他预言约雅斤不会回到犹大,而且要死在异国他乡

】「先知耶利米当着祭司和站在耶和华殿里的众民对先知哈拿尼雅说:」

〔暂编注解〕5~9哈拿尼雅的假预言: 耶利米申明,自己也迫切地祈愿哈拿尼雅的预言能够得以成就(6节 )。但是耶利米认识到若不解决罪这一根本问题哈拿尼雅的预言就不可能实现。因此,他就大胆地宣告那预言仅仅是盼望,而不可能成为现实(8节 )。这是因为,以西底家为首的所有百姓,均倾向于相信假先知的预言,这就促使他们并不关注悔改罪而胜过患难。无耐,耶利米无法证明自己的预言是真实的,焦急之余,便说到事实会证明一切(9节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教训:①现今的牧会者不应该仅仅宣告祝福。在宣告祝福之前,首先要斥责罪恶,督促悔改。其代表人物是约拿,3:4-10);②若无法分辩真理和谬误之时,不要急于下定论,要等候察看他们所结的果子(诗40篇 。如此,我们才能避免陷入属灵的误区。

】「“阿们!愿耶和华如此行,愿耶和华成就你所预言的话,将耶和华殿中的器皿和一切被掳去的人,从巴比伦带回此地。」

〔暂编注解〕耶利米这番话并非带有讽刺意味,而是出自对自己国家民族的一份热忱。他真诚的希望犹大能早日复兴,但同时又肯定神的计划并非如此。

作为信实的先知,耶利米预言了耶路撒冷的毁灭:而作为以色列民族的一员,他比任何人都挚爱祖国和同胞。因此,他热切地祈愿耶路撒冷能够得享和平和安全。

先知的意思可能是“我也希望这样。若是真的,那是太好了”。但有人认为耶利米说这些话带有讽刺的意味。先知表面上同意哈拿尼雅的预言,实际上是为了进一步揭露其虚伪。

】「然而我向你和众民耳中所要说的话,你应当听!」

〔暂编注解〕不关人有什么希望或预言,神在这件事上有话要说。

】「从古以来,在你我以前的先知,向多国和大邦说预言,论到争战、灾祸、瘟疫的事。」

〔暂编注解〕整个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告诉我们,每当他们拜偶像、作恶造孽之时,神都通过先知宣告了惩罪的审判。但是,其目的是使他们悔改归向神,而非仅仅惩罚他们。本节间接地暗示了耶利米的预言与之一脉相通。

8-9这里的意思是:耶利米审判的信息,比哈拿尼雅的预言较为接近真先知所传讲的,因为历代众先知的信息多以神的刑罚为中心,但哈拿尼雅的预言只有到应验的时候才可证实是来自耶和华。

】这里的意思是:耶利米审判的信息,比哈拿尼雅的预言较为接近真先知所传讲的,因为历代众先知的信息多以神的刑罚为中心,但哈拿尼雅的预言只有到应验的时候才可证实是来自耶和华。

──《串珠圣经注释》

】「先知预言的平安,到话语成就的时候,人便知道他真是耶和华所差来的。”」

〔暂编注解〕所谓真“平安”,是借着恢复与神的属灵关系才能得享的恩典,与安于现状或无所事事的安逸根本不同。倘若罪的问题没有得到本质上的解决,就不能存在真正的平安,即或有,那也是短暂而不完全的。

平安。见注释。

知道他真是。为了讨百姓的欢心,假先知用繁荣的应许欺骗他们,对抗真先知关于“灾祸、瘟疫”的预言(见第8节 。耶利米知道自己的预言可以通过其应验来证实

】「于是,先知哈拿尼雅将先知耶利米颈项上的轭取下来,折断了。」

〔暂编注解〕为了表明自己的预言必将成就,耶利米的预言已遭废弃,哈拿尼雅取下耶利米颈项上的轭折断了它。追根结底,这是对神的正面挑战,更是可怕的背道行为。

假先知哈拿尼雅和真先知耶利米的这个经历与西底家和米该雅的经历相似。哈拿尼雅无疑想用这个傲慢之举告诉百姓,他不会允许他们受这这种奴役标志的侮辱。折断轭是要保证巴比伦势力的毁灭。

10~13 哈拿尼雅折断耶利米的“轭”,藉以解释自己所说、犹太人两年之内要从巴比伦得释放的预言(11节 )。但实际上,犹太人并没有得到自由,只有不能折断的“铁轭”。

折断了轭】部分学者认为被折断的,比较可能是安设在颈项两旁,固定轭之位置的轸子,不是中间的横木(有关轭的结构。这说法很是符合全段的用字。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哈拿尼雅又当着众民说:“耶和华如此说:二年之内,我必照样从列国人的颈项上,折断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轭。”于是先知耶利米就走了。」

〔暂编注解〕走了: 对比可作两种解释:①如往常一样,继续宣告审判的预言;②根据字面意义而解释为仅仅是离开了那地。其中,后者更具有说服力。他之所以不由分说地离开那地,或许是因为:①既然无人与他达成共识,也就无须多言了;②哈拿尼雅的同党使他感到有生命危险;③对不思悔改的百姓感到厌恶和绝望,同时也深切地认识到自己的无能;④盼望神能够为他证明自己所说属实。我们无从判断哪一个原因更接近事实,但明确的一点是,真理之路、公义之路必然会凄寂孤独

二年。见第3节注释。

于是先知耶利米就走了。真先知没有抵抗或还击哈拿尼雅的武力。

】「先知哈拿尼雅把先知耶利米颈项上的轭折断以后,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

〔暂编注解〕耶和华的话不一定是第11节的经历之后马上就说的。RSV版为 “先知哈拿尼雅折断轭后过了一段时间”。

12~17对哈拿尼雅的审判: 神必然会守护真理。有时神沉默无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纵容不义或袖手旁观,而是时候未到。以铁轭代替木轭(13节 ),或宣告哈拿尼雅的死亡(16节 ),均证明了这一点。

】「“你去告诉哈拿尼雅说:‘耶和华如此说:你折断木轭,却换了铁轭。」

〔暂编注解〕铁轭: 体现了神必借着巴比伦的入侵而摧毁犹大的意志。这也表明了,违背神的话语而对抗巴比伦的人,将经历更大的痛苦和试炼。B.C.586,尼布甲尼撒毁灭了对抗巴比伦的犹大,西底家的众子均被杀害,西底家也被剜去眼睛,与众多百姓一起被掳到巴比伦。耶利米的此番预言均得到成就(52:9-11,

铁轭。见。神继续采用轭的比喻来斥责一切抵抗尼布甲尼撒的企图,因为尼布甲尼撒是祂所拣选惩罚祂子民的“仆人”。但这一次的语气更加严厉,换上了 “铁轭”,警告背道的人,任何抗拒只能造成更痛苦的奴役。

木轭和铁轭的对比】这里说换了铁制的亦相信是轸子。木轭当然可以折断,作为受欺压得释放的戏剧化表达。但要折断铁轭却不是这么容易。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因为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已将铁轭加在这些国的颈项上,使他们服侍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他们总要服侍他,我也把田野的走兽给了他。’”」

〔暂编注解〕万军之耶和华。见;27:4注释。

田野的走兽。见

】「于是先知耶利米对先知哈拿尼雅说:“哈拿尼雅啊,你应当听!耶和华并没有差遣你,你竟使这百姓倚靠谎言。」

】「所以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要叫你去世,你今年必死!因为你向耶和华说了叛逆的话。”」

〔暂编注解〕「叫你去世」:原文作「从地上打发你走」;此动词于原文与15节的「差遣」有同一字根。神并没有打发哈拿尼雅说预言,但他却因擅自传讲假信息被神打发离世。

我要叫你去世。直译是“我要差遣你”,带有讽刺的意义。该动词就是第15节中的“差遣”。

今年。指往后的一整年,而不是那年日历剩下的时间,就像哈拿尼雅“二年之内”的说法一样(第3-11节 )。这段时间延伸到“七月间”(第17节 ),可供哈拿尼雅悔改,或让百姓识破他的欺骗。他的死就像亚拿尼亚和以吕马的死一样,13:6-11)。

16~17在耶利米发出预言之后,不到几个月,哈拿尼雅便突然死去。他的死带有报应的性质,同时也证明了耶利米是真先知。尽管如此,犹大百姓却仍然没有悔改归向神,这就昭然若揭地暴露了他们的悖逆和愚顽。因此,圣徒应具备属灵的洞察能力,通过周边发生的事件,发现神的旨意

】「这样,先知哈拿尼雅当年七月间就死了。」

〔暂编注解〕「当年七月」:离哈拿尼雅说预言的时间仅隔两个月。(参本章1 )他预言犹大将于两年内复兴,自己却活不到两个月。

耶利米在第16节的预言不到两个月就应验了。先知预言的迅速应验,本应让百姓充分认识耶利米蒙召的真实性,但无疑有人依然拒绝接受它作为先知的见证。

【思想问题(第28章 )】

1哈拿尼雅和耶利米一样,口口声声说是奉耶和华的名说话(2-4- 11 ),而且也懂得以象征手法传递信息(10-11 )。二者相比之下,那一个的信息更能叫犹太人大感快慰?由此看来,哈拿尼雅的动机可能是什么?

2本章如何表明耶利米是真先知?见8-9, 15-17节。这与圣经一贯的教训是否相符?; 18:20-22;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阿门,愿耶和华如此行,愿耶和华成就你所预言的话……然而……」

哈拿尼雅的预言,说明那巴比伦王的轭必可折断,被掳的必尽速归回,这样说法当然能大众的拥护。他说是奉耶和华的名说话,甚至认为信息是神所赐给的,但他的心中充满着人的声音与理论,使他无法辨认主灵感的微小的声音,耶利米十分焦急,他又何尝愿意看到国家还受继续的苦难?他希望哈拿尼雅的话是真的,可以说熟切的阿门。他但愿这些预言得以应验。但是他站在神的会中,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所以人只照自己的心思,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生活中只有自私与世俗。「没有外面的黑暗,不会有第二次的死。」他们口口声声这样说。我们也真是诚意说阿门,但愿一切都好,事实却不是这样,罪恶必遭致痛苦,最后的结局多么可怕。有人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那无疑是鼓励人反抗神。

有些假先知仍在鼓励人们在罪恶的道上。他们将未来绘成玫瑰色的景象,叫别人相信,他们虽然犯罪,前途不致那样幽暗,不必那么惧怕。但是在基督之外的必定灭亡,且有更多的哀痛。

(参阅马──迈尔《珍贵的片刻》
先知的预言】

「到话语成就的时候人便知道他真是…。」

自称是“神的仆人”,是一项光荣的名衔;但却不等于都是耶和华所差来的。在人类历史上,不断有自称是“先知”的出来,他们传些动人的信息,吸引人跟从他们。也许,他们能兴盛于一时,有大批的群众,却仍然是假先知。
人往往有错误的印象,以为假先知必然是面目狰狞,头生双角,脚分三叉,像是图画中的鬼怪。其实,圣经并没有那样说。很可能他们温文尔雅,言辞动听,甚至还满口称耶和华的名,说起“预言”来,必要的时候,更加上表演。
耶利米颈项上戴着绳索和轭,在街道上行走,流着眼泪,传出火热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不过是沉郁,悲哀的记忆。有的人对神起了敬畏的心,认罪,悔改了。有的人被先知指出他们的短处,或是不甘愿放弃邪恶的行动,或罪孽的生意,就反抗先知的信息;当然,方便的借口,是指控耶利米不爱国,叫人顺从巴比伦,显然是失去民族自尊,影响人心士气的话,使国人不能团结御侮。耶利米仍然传不受欢迎的信息。
如果好消息是人民的需要,自然会有供应的人。有个哈拿尼雅,就是好消息贩子!谁不愿意国家昌隆?谁不愿意亲人团圆?他说:“二年之内”,巴比伦的霸权就要成为过去,神要“折断巴比伦王的轭”,把被掳去的圣殿器皿和人民,都带回犹大地。先知耶利米说:亡国被掳的悲剧要来;被掳后七十年才得归回。先知哈拿尼雅说:二年就好了!哪个会更受欢迎?假先知就是这样顺从民意,不顺从神;说些吉利的话,讨人欢喜,最重要的是,叫人不必认罪,无须悔改,二年期满,好运自来!但是,他对神不负责任,因为他不认识神。
神也不认识他。假先知说了话,神不负他的责任,自然就不能成就。先知耶利米知道百姓想要甚么;不过,他必须说:

“从古以来,在你我以前的先知,向多国和大邦说预言论到争战,灾祸,瘟疫的事;先知预言的平安,到话语成就的时候,人便知道他真是耶和华所差来的。…”
“耶和华并没有差遣你,你竟使这百姓倚靠谎言!”

假先知不是神所差遣的。哈拿尼雅等不到二年,说话后只两个月,当年七月间就死了。七年后,犹大也亡国。所以当分辨,谨防假先知,顺从神仆人的话。

── 于中旻《耶利米书笺记》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