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51 | 52 |
〔暂编注解〕“ 犹大王” 。西底家(直到第9节 )。
这个信息没有注明日期,但很有可能是在约雅敬执政期间(见第10节注释 )。
1~7你下到犹大王的宫中,在那里说这话(1节 ): 在上文,耶利米向犹大的众民发出了警告;在本文,他再一次向君王和领袖传讲了劝勉的信息,为了有效地传递自己所传讲的信息,他使用了“若认真行这事”(4节 )和“若不听这些话”(5节 )的假设句式,以比较其结果。耶利米之所以重点劝勉君王和臣宰,是因掌权者的改革能够指导百姓的改革。换言之,本文的信息与领袖的责任相关。借着本文,我们可以察看领袖的责任。神在掌管历史的过程中,虽然也会使用超自然的方法或纯粹的自然现象,但大都会使用人来作器皿。平凡的人也有可能被全能的神所托住,使神的旨意成就在地上 ;但更多的时候,担当这种责任的会是能够影响带动众人的有识之士。领袖可以说是从神领受特殊的使命,以带领这世界行在正道上的人。虽然在属灵之事上带领众人的宗教领袖,肩负着格外重大的责任,但一般的政治社会领袖也是使神的旨意成就在这世上的工具。而且,他们的作用具有巨大的波及效果,在这一点上不应轻看他们的作用:①领袖的权利:圣经教导我们,尊敬领袖是一种美德,,,因为他们的权利来自于神。故领袖有权利要求百姓服从国家或自己所属之团契的法度、秩序。并且,他也可以为了社会安定和公共的利益而采取特殊的法律措施。②领袖的责任:权利意味着与此对等的义务。领袖亦要向接受自己影响的人和委任其权利的神负责任。那就是积极地施行公义,并抑制滥用权力的现象,从而消弥冤情冤案。③领袖所要受到的审判:在施行审判之时,神会向多给的人多要。领袖亦会受到与他的特权相应的审判。因为,比起平凡之人,领袖的行为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作为公仆,领袖须更加细心省察自己。一般来说,领袖与罪的接触点要多于平民百姓,故堕落的机会相对较多。并且,他的堕落不仅伤及本人,更会影响周围的众人。因此,领袖要恒切地寻求真理,并铭记有一位掌权者(神 )位于自己之上,且要过合乎神旨意的生活。
【】「说:‘坐大卫宝座的犹大王啊,你和你的臣仆,并进入城门的百姓,都当听耶和华的话。」
【】「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施行公平和公义,拯救被抢夺的脱离欺压人的手,不可亏负寄居的和孤儿寡妇,不可以强暴待他们,在这地方也不可流无辜人的血。」
〔暂编注解〕「寄居的和孤儿寡妇」:是当时社会中无助的一群,需要别照顾,律法禁止任何亏待他们的行为。,,
「流无辜人的血」:参19:4注。
寄居的和孤儿寡妇: 参见,救济的对象与方法。
公平。或“公正”。根据前一节“你的臣仆,并进入城门的百姓”, 耶利米很可能是坐在城门口,当着百姓的面,向处理国家事务的国王传达了这个信息。
流无辜人的血。极其残忍的暴行之一就是约雅敬杀害乌利亚。
【】「你们若认真行这事,就必有坐大卫宝座的君王和他的臣仆、百姓,或坐车,或骑马,从这城的各门进入。」
〔暂编注解〕先知再次生动地描述了在百姓遵行神对于他们之旨意的前提下,耶路撒冷所获得的荣耀和繁荣。
【】「你们若不听这些话,耶和华说:我指着自己起誓,这城必变为荒场。’”」
〔暂编注解〕我指着自己起誓。强调神肯定会实现祂的旨意。神用这样的方式发誓,是因为祂是至高无上的。
这城。根据上下文,显然不是指圣殿,而是指王宫。
【使宫殿变为荒场】《埃拉与伊舜神话》用类似的语句形容城镇与王宫被毁的经过。埃拉表示有意容许山间和城外的野兽进入城中,蹂躏公众地方。他特别提到他要使王宫变为荒堆。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论到犹大王的家如此说:“我看你如基列,如黎巴嫩顶,然而我必使你变为旷野,为无人居住的城邑。」
〔暂编注解〕“基列”、“黎巴嫩”是肥沃美丽的地区。
“基列……利巴嫩”。肥沃、美丽的地带。
「家」:这里指宫殿。
「基列」、「利巴嫩」:皆以出产上好木材闻名于世。王室的宫殿就是采用该地木料建造的。先知警告王室,尽管他们把宫殿建造宏伟堂皇,神仍可藉敌人将之砍伐焚烧。
这里把“王的家”比作“基列”和“利巴嫩顶”,显然是因为这两座山顶上的森林。著名的“黎巴嫩香柏树”和“巴珊橡树”都象征王室的荣耀和声望,。本节可能指黎巴嫩森林的王宫。
【基列和利巴嫩顶】基列位于外约但河东,其北界十分模糊,东面则以沙漠为界。利巴嫩顶是指其树林。基列和利巴嫩都以其树林茂盛多产著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要预备行毁灭的人,各拿器械攻击你,他们要砍下你佳美的香柏树,扔在火中。」
〔暂编注解〕尼布甲尼撒占领了耶路撒冷以后,烧毁了美丽的香柏木建筑,,。
【】「许多国的民要经过这城,各人对邻舍说:‘耶和华为何向这大城如此行呢?’」
〔暂编注解〕许多国的民: 这些人会承认临到犹大之审判的合法性与正当性,且会见证这是犹大不顺服神的结果。在这种意义上,犹大人是向外邦人提供教训的工具。神不仅借着具有权威的话语,也会透过历史事件来向我们传递自己的旨意。当我们以信心之目注视周围现象时,会从中闻听神的声音,。
【】「他们必回答说:‘是因离弃了耶和华他们神的约,侍奉敬拜别神。’”」
〔暂编注解〕见。违背使以色列成为神特选子民之“约”的不是神,而是百姓。
【】「不要为死人哭号,不要为他悲伤,却要为离家出外的人大大哭号,因为他不得再回来,也不得再见他的本国。」
「死人」:指主前六○九年于米吉多为埃及法老尼哥击杀的约西亚。
「离家出外的人」:指被尼哥带到埃及,后来死于当地的约哈斯。约西亚之死诚然令人痛惜,但约哈斯的被掳是更严重的灾祸,更值得国民悲哀。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死人”:指不久之前在战场上战死的约西亚王。
“为死人”。即为最近被杀的约西亚王。“离家出外的人”。即约西亚的儿子(沙龙 或约哈斯 ,他即位才三个月便被法老尼哥驱逐至埃及,后来再也没有返回巴勒斯坦。
「死人」:指主前六○九年于米吉多为埃及法老尼哥击杀的约西亚。
「离家出外的人」:指被尼哥带到埃及,后来死于当地的约哈斯。约西亚之死诚然令人痛惜,但约哈斯的被掳是更严重的灾祸,更值得国民悲哀。
死人。指犹大的义王约西亚。耶利米曾为他写了庄严的哀歌。百姓深深爱戴约西亚,对他的过早死亡十分悲伤。
离家出外的人。指约西亚的儿子和继承者约哈斯。法老尼哥废黜了他,把他掳到埃及,,“不得再回来,”到自己“本国”去。他的命运比在战场上受伤而死的约西亚更值得悲叹,。约西亚因此而避开了临到他百姓的灾祸,。提到约西亚和约哈斯,说明这个信息的发布一定是在约哈斯执政之后。
10~12约哈斯所犯的罪: 在上文的序论中(21:1-22),耶利米论到不顺服必会带来灭亡,故要转离罪恶而施行公义事奉神。在本文中,他评论了历代诸王所犯的罪和其结局,首当其冲的就是约哈斯。之所以没有提及约西亚是因他是好王,曾进行过宗教改革等神看为正的事(代下34-35章 )。约哈斯是约西亚的四子,也是下一任君王约雅敬之弟,原没有资格继承王位,却由百姓拥立为王以代替兄长。在执政期间,他似乎顺服神的话语而对外施行反埃及政策;但对内,则依然承袭列祖之罪。结果,仅仅统治三个月之后,他就被埃及法老尼哥所掳去,并客死在埃及。
10-30 论及犹大诸王:以下按年分次序宣告犹大末期诸君的结局,110-12节论约哈斯,213-23节论约雅敬,324-30论约雅斤,这段晦暗的历史是21:1-10耶和华弃绝耶路撒冷的背景,犹大国已无望再蒙复兴、拯救。
【王被掳去】
本节中被掳的王大概是约西亚王的第四子沙龙,他在主前六○九/八年继承父亲的王位,约哈斯是他的王号。他作犹大王三个月之后,被尼哥二世掳到埃及,后来客死当地。列王纪的作者谴责他是邪恶的统治者。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因为耶和华论到从这地方出去的犹大王约西亚的儿子沙龙“名约哈斯” ),就是接续他父亲约西亚作王的,这样说:“他必不得再回到这里来,」
〔暂编注解〕沙龙。又叫约哈斯,,。
11~12“沙龙”:即继约西亚位的约哈斯王。他登位后只有三个月,便被埃及法老尼哥掳去,终身不能回犹大。
【】「却要死在被掳去的地方,必不得再见这地。”」
〔暂编注解〕见注释。
【】「那行不义盖房,行不公造楼,白白使用人的手工不给工价的有祸了!」
〔暂编注解〕「行不义盖房」:即以不公义的手段建造宫殿,指强逼百姓为自己免费劳役。
行不义盖房。指约雅敬本人(见第1节注释 )。约雅敬显然无视他百姓的经济状况。他们已饱受外国侵略的苦难和纳贡的沉重负担。
楼。直译是“屋顶的房间”。
不给工价。约雅敬显然强迫一些不幸的百姓劳动。百姓实际上成了奴隶,没有自由,除了食物以外,没有工资。
13-14「房」、「楼」:指宫殿。
13~16约雅敬与约西亚: 为了刻画约雅敬盘剥百姓、强迫他们服役的恶行,耶利米举了约西亚五个善行。这就强调了当时的百姓之所以陷入涂炭,皆因约雅敬没有遵行耶和华的律例(16节 )。执政者如同航行在怒涛汹涌之海上的船长,细小的错误判断和恶行均会给所有人带去极其严重的恶果,须时刻警醒守望(1-7节 )。
13~19对沙龙之兄长和继任人约雅敬的谴责。他强迫百姓建造精美华丽的宫殿(13-14节 )。耶利米预言约雅敬死后,人们不会照例给他举哀,他也不会被埋葬,而是被拖到城外,丢弃在垃圾堆中没有提到“葬在……”是值得注意的 )。
13-19 先知严厉地评论约雅敬:此君在位只顾为自己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横行暴虐,与乃父约西亚的亲政爱民、秉公行义的贤明作风大相径庭。
13~19约雅敬所犯的罪: 本文记录了约雅敬所犯的罪和其结局。正是废去其弟之王位的法老尼哥,立他为犹大的第18代君王。
13~23本段描写沙龙的兄弟“约雅敬”(18节 )登基之后,苟征赋税,大兴土木为自己营造宫室。约雅敬和沙龙都是约西亚的儿子,但前者是个恶王。
【强逼劳工建筑宫殿】约雅敬可能是维修扩建所罗门的王宫,也可能是另一个宫殿。在拉玛特拉黑珥发现了好几个可能建于约雅敬年间的建筑物,以及大批盖有戳印的瓶柄,上面有「属于王」的字样。由于王必须缴纳大量贡物给埃及,他可能需要强逼劳工来进行工程。强逼劳工而不付薪水令人联想所罗门年间的工程,埃及和巴比伦亦间或有这个作法。这是税收方式之一。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说:“我要为自己盖广大的房、宽敞的楼,为自己开窗户。这楼房的护墙板是香柏木的,楼房是丹色油漆的。”」
〔暂编注解〕「开窗户」:或作「将窗扩大」。
广大的房。有宽敞的屋顶房间(见第13节注释 )和窗户。
护墙板。或“壁板”。
丹色。可能亚述和埃及建筑采用的红色颜料。大概是朱砂,红土和氧化铁。约雅敬很可能妄想模仿册立他的埃及国王法老尼哥所享有的建筑荣耀。
【香柏木护墙板】香柏木护墙板是当时材料之中最豪华、最昂贵的一种。几乎只有王宫、圣殿,和庙宇才用得上它。以色列并没有挖掘到很多壁画,但在范围较广的近东地区则有大量例证。在马里出土绘有登基场面的湿壁画等例子,证明室内设计偏用红色和橙色。也提及过有这特征的墙壁装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难道你作王是在乎造香柏木楼房争胜吗?你的父亲岂不是也吃、也喝,也施行公平和公义吗?那时他得了福乐。」
〔暂编注解〕你作王是在乎造香柏木楼房争胜吗? “争胜”在中译为“赛跑”。耶利米斥责约雅敬竭力想在富丽堂皇上超过别人。
你的父亲岂不是?指约雅敬的父亲约西亚。他秉公行义,过着均衡的生活。他内心的伟大,远超过约雅敬宫殿外表的荣耀。
【】「他为困苦和穷乏人伸冤,那时就得了福乐。认识我不在乎此吗?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见,24。与他的儿子相比,约西亚没有追求世俗成就的伟大。他的伟大在于他与神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他公义而慈爱地对待“困苦和穷乏人”上,。
【】「惟有你的眼和你的心专顾贪婪,流无辜人的血,行欺压和强暴。」
〔暂编注解〕「流无辜人的血」,包括献人祭及杀害先知。
除去“欺压和强暴”是常向统治者发出的警告(7:5-7)。然而,约雅敬的眼目和心灵却充满了欺压和强暴。“眼”意味单单仰望神的能力,;“心”则象征具备知、情、意的整全人格(17:5-11)。“眼”和“心”的罪行,意指他全然没有敬畏耶和华,且积极地欺压了百姓。
贪婪。见;8:10。藉“欺压”和“强暴”而得。
无辜人的血。见;见注释。
【】「所以,耶和华论到犹大王约西亚的儿子约雅敬如此说:“人必不为他举哀说:哀哉!我的哥哥;或说:‘哀哉!我的姐姐’;也不为他举哀说:‘哀哉!我的主’;或说:‘哀哉!我主的荣华。’」
〔暂编注解〕有学者将「我的主」译作「我的父亲」,「我主的荣华」译作「我的母亲」;现有证据显示古时君王被称为百姓的父亲,母亲和兄长。
本节对约西亚的死和约雅敬的死作了鲜明的对比。对于不虔诚儿子的死,不会像对虔诚的父亲那样举哀。约雅敬的亲戚不要为失去亲人而举哀。百姓也不要为失去国王而举哀,。
18~19此处预言约雅敬王死后难获安葬。此人因背叛巴比伦,招致巴比伦大军进攻犹大,敌军未到,他已死去,很可能为亲巴的人所弑。死后,由约雅斤继位,圣经历史书虽未记约雅敬王如何埋葬,但相信一定不会获得王者的葬礼。耶利米关于约雅敬下场的预言,相信已应验,否则,以色列人后来便不会尊敬他为真正的先知。
【】「他被埋葬好像埋驴一样,要拉出去扔在耶路撒冷的城门之外。”」
见。关于约雅敬死亡的背景,见注释。
预言约雅敬虽被埋葬,但将死得极不光彩。约雅敬后因背叛巴比伦引致巴比伦王挥军进攻犹大,但敌军未到约敬已去世(可能是被亲巴比伦的党派杀死 ),由亲巴比伦的约雅斤当政。在这种情况下约雅敬自然不获礼葬。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预言约雅敬虽被埋葬,但将死得极不光彩。约雅敬后因背叛巴比伦引致巴比伦王挥军进攻犹大,但敌军未到约敬已去世(可能是被亲巴比伦的党派杀死 ),由亲巴比伦的约雅斤当政。在这种情况下约雅敬自然不获礼葬。
见。关于约雅敬死亡的背景,见注释。
【】「“你要上黎巴嫩哀号,在巴珊扬声,从亚巴琳哀号,因为你所亲爱的都毁灭了。」
〔暂编注解〕「利巴嫩」位于巴勒斯坦北部;「巴珊」位于东北;「亚巴琳」是死海东岸的山脉,位于东南;整节表示到处都有哀号。
「你所亲爱的」:指犹大的政治盟友,可能是埃及或其他背叛巴比伦的邦国。
“黎巴嫩”是犹大的北部边境,“巴珊”是东北边境,“亚巴琳”则是东南过境。这些地域向南北延伸的山脉,均位于可眺望犹大全地的高处。以赛亚曾说要在这样的高处扬声报信息,耶利米却叫人在此地高呼犹大的灭亡。因此,这些地区可以说是代表犹大全地的象征性场所。耶利米借着这些象征性地点,强调了神审判犹大时的广袤性和猛烈性。
上黎巴嫩。这个信息的日期无法确定(第20-30节 )。但第24-26节暗示这个信息是在公元前597年约雅斤执政的短暂时期传达给他的。黎巴嫩和巴珊的高山俯瞰巴比伦人的路线,是为犹大的灾难举哀的合适地点。
从亚巴琳。指基列和巴珊的南部山区,33:47,。
你所亲爱的都毁灭了。指与犹大结盟的民族,如亚述人和埃及人,,。这场毁灭的高潮,是法老尼哥的军队在迦基米施被尼布甲尼撒战败。
20-23预示耶路撒冷(此段经文作「你」 )为即来临的灾祸哀号。
20~23犹大灭亡的原因——众民的罪: 有些诗本和学者将本文放进记录“约雅斤所犯的罪和其结局”的24-30节;另外一些学者则使本文归入记载“约雅敬所犯的罪和其结局”的13-19节,两者持有相反的意见。但多数的解释为,本文是一段独立的插叙,耶利米在论及约哈斯和约雅敬所犯的罪之后,在论及约雅斤的罪恶之前,利用间歇时间,宣告了神对犹大百姓的审判。亦即,耶利米之所以记录本文,是为了强调犹大的灭亡不单单是因为某些特定人物即君王或领袖的过犯,而是因为包括他们在内的所有百姓之罪。罪最终会归结为个人的责任,不能将责任全部推卸给促使人去犯罪或造成其氛围的人。这与救恩临到每个个体的原理相同。
【利巴嫩、巴珊、亚巴琳】这是三个山区。利巴嫩在北面,巴珊在东北面的外约但地区,亚巴琳则在东南面的摩押地。至于这些山所代表的是哀悼的地点、盟友的家乡,还是自然资源的中心,却无法肯定。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兴盛的时候,我对你说话,你却说:‘我不听。’你自幼年以来总是这样,不听从我的话。」
〔暂编注解〕你自年幼以来……不听从我的话: 暗示了犹大之罪孽的沉重性。“自年幼以来”虽也指年龄幼小,但在此处则指“很久以来”。亦即,犹大的罪历时久远,几乎成为习惯。
指犹大民族的初期,而不是指“年轻”的国王。
【】「你的牧人要被风吞吃,你所亲爱的必被掳去,那时,你必因你一切的恶抱愧蒙羞。」
〔暂编注解〕「牧人」:指耶路撒冷的首领贵胄。
「吞吃」:原文作「牧养」,这里解作被赶逐,指主前五九七年约雅斤王与臣仆被掳走一事, 本章26 )。
风。指灼热的东风,象征扫荡犹大的灾难,18:17)。
你的牧人要被风吞吃。直译是“放牧你所有的牧人”,是典型的希伯来语双关语,预言巴比伦的入侵将消灭犹大的一切首领。
【】「你这住黎巴嫩在香柏树上搭窝的,有痛苦临到你,好像疼痛临到产难的妇人,那时你何等可怜!”」
「住利巴嫩在香柏树上搭窝的」:耶路撒冷不少宫殿和房屋都以利巴嫩的香柏木建成, 所以先知以此形容耶路撒冷(参6 )。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你这住利巴嫩、在香柏树上搭窝的”。这是指耶路撒冷,城中有许多人都利用从利巴嫩运来的香柏树来建房子。
「住利巴嫩在香柏树上搭窝的」
:耶路撒冷不少宫殿和房屋都以利巴嫩的香柏木建成, 所以先知以此形容耶路撒冷(参6 )。
那时你何等可怜!或“那时你如何呻吟”,“那时你如何叹息”。说明无法逃脱的厄运将临到犹大领导人和百姓。
【】「耶和华说:“犹大王约雅敬的儿子哥尼雅(又名耶哥尼雅。下同 )虽是我右手上带印的戒指,我凭我的永生起誓,也必将你从其上摘下来。」
〔暂编注解〕哥尼雅就是约雅敬之子约雅斤,他又名耶哥尼雅。
哥尼雅即约雅敬之子约雅斤 ,他在位仅三个月即连同母后,臣仆被掳至巴比伦。
「带印的戒指」:通常代表国王的权柄,可在件上盖玺以示签名,犹大的君王视被视为耶和华的代表,好比耶和华手上带印的戒指。
带印的戒指: 译作“玉玺戒指”,以强调神对约雅斤的眷爱。神之所以眷爱约雅斤并非因他好于其他君王,单单是因他统治着神的国以色列。“虽是”的可能性前提是,即使他倍受神的宠幸,倘若背叛了神就会随时被离弃。
哥尼雅。耶哥尼雅或约雅斤的缩写形式,37:1,。约雅斤执政只有三个月,从公元前598年12月至597年3月。
戒指(chotham )。是印章戒指,王室权力的象征,能使每一道政令生效,,是非常宝贵的王室财产。
也必将你从其上摘下来。神明确地宣布了祂对约雅斤的惩罚,29:1-2,。
24~30这段描述约雅敬之子约雅斤的结局(这里和在称为“哥尼雅”,。他即位三个月之后,便被带往巴比伦,后来再也没有返国,,尽管哈拿尼雅说了相反的假预言,。
24~30约雅斤所犯的罪: 论及了约雅斤的罪,他亦被称为“哥尼雅”或“耶哥尼雅”。
【带印的戒指】「带印」一词大概表示印章。印章可以是圆筒形的,用绳子挂在颈间,也可以是压印式的,镶嵌在戒指之上,如本节的例子。前者在美索不达米亚十分常见,后者则在以色列使用。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巴勒斯坦分别发现了数以千计的圆筒形印章和戒指印章。印章是威信、身分证明,以及物主的标记。耶和华摘下带印的戒指(约雅斤 ),就等于是弃绝他的王权。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并且我必将你交给寻索你命的人和你所惧怕的人手中,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和迦勒底人的手中。」
〔暂编注解〕尼布甲尼撒。见注释。
【约雅斤的命运】约雅斤作王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便被逼归降尼布甲尼撒。他被掳到巴比伦,并在当地终其余生。巴比伦的食物配给名单亦有提到约雅斤的名字,显出他确实是与巴比伦王同席吃饭,进一步证实了圣经所提供的资料。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也必将你和生你的母亲赶到别国,并不是你们生的地方,你们必死在那里。」
〔暂编注解〕你的母亲。约雅斤登基时尚年轻,他的母亲尼护施他,很可能对儿子的执政施加重大的影响。所以哥尼雅的统治结束时,她的权势也就结束了。
赶到别国。母子二人都被尼布甲尼撒掳到巴比伦,。
【】「但心中甚想归回之地,必不得归回。”」
〔暂编注解〕显然约雅斤一直未能回到犹大,因为当阿美玛杜克(以未米罗达 )登上巴比伦王位时,他依然是俘掳,并且“终身”如此。
【】「哥尼雅这人是被轻看、破坏的器皿吗?是无人喜爱的器皿吗?他和他的后裔为何被赶到不认识之地呢?」
〔暂编注解〕器皿(`eseb )。“一种形式”,“一样东西”,即“成型的物品”。这里指窑匠所制作的陶器。约雅斤被掳到巴比伦,就像一个被抛弃的“器皿”。
后裔(zera` )。“种子”或“后代”。本节似乎暗示,虽然约雅斤当时只有18岁(公元前597年 ),但他已经有了孩子。据楔形文字的记录,他在公元前592年有五个孩子。
【】「地啊,地啊,地啊,当听耶和华的话!」
〔暂编注解〕地啊,地啊,地啊: “地”可指国家或百姓,根据下文来看,此处是指后者。神之所以如此接连呼唤百姓三次,是为了强调百姓违背神话语的顽梗悖谬,且要为约雅斤将要受到的刑罚作见证。
见注释。三次重复是为了强调神对于犹大的旨意,,10:1)。
【】「耶和华如此说:“要写明这人算为无子,是平生不得亨通的,因为他后裔中再无一人得亨通,能坐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犹大。”」
「算为无子」:意指约雅斤的后裔丧失君尊的地位或权柄,因为约雅斤曾有七子,但都无一人能再登基为王,继承他的王位。另见注。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这预言不是手哥尼雅没有儿子,他至少有七个儿子。记载有他儿子的名字。神的审判只是要哥尼雅“算为无子”,这就是说,他肉身所生的后裔,不能再登以色列君王之位。
约雅斤的孙儿所罗巴伯做了被掳归回后的犹大省省长,但此时已无国无王。约雅斤是大卫一脉最后一位犹大王。但看注。
作大卫王位继承者的基督,依照王族的谱系来说,他的王位继承权是从大卫的后裔约瑟而来。但基督是从童女马利亚受圣灵感孕而生,约瑟只是他的义父。如果基督是约瑟肉身而生的后裔,这里的预言便落了空;但基督的奇妙降生,奇妙地应验了这里的预言。
“无子”。哥尼雅有七个儿子(可能是领养的 ,却没有一人继承他的王位。因此,从延续一个王朝的角度看,哥尼雅被视为“无子”。虽然他的后裔仍保有合法的王位继承权,但却没有一人(“他后裔中再无一人” )成功地登上大卫的宝座。马太福音的家谱把耶稣的家系血统追溯至所罗门和耶哥尼雅(希伯来文作“哥尼雅” ;这是耶稣的合法父亲约瑟的家谱。路加福音从马利亚、拿单和大卫追溯耶稣的血统,绕过了耶哥尼雅的家系,准确地应验耶利米这个预言。若耶稣是从约瑟(即耶哥尼雅 )的家系而生,到了千禧年,祂就没有登上大卫宝座的资格了。参看的脚注。
「算为无子」:意指约雅斤的后裔丧失君尊的地位或权柄,因为约雅斤曾有七子,但都无一人能再登基为王,继承他的王位。另见注。
本节指约雅斤不会有“后裔”继承他的王位(见第28节注释 )。他的后代再也没有统治过犹大。虽然所罗巴伯成为被掳回归时犹太人的领袖,但他没有以国王的身份执政过。
【思想问题(第22- 23章 )】
121-23章多次强调理想的君王应有什么特征?见21:12; 22:3; 15-16; 23:5。君王若这样做会有什么处?参22:4, 15。
2试分析约雅敬的价值观(22:13-15)。今日社会也有许多剥削他人的情形。你是否也犯有类似的罪,或认可了社会不平等的制度?
3根据23章的论述,国家政治领袖和宗教领袖的得失对百姓产生了什么影响?你若身为教会小区的领袖,从中得到什么警惕。
──《串珠圣经注释》
【】
【大地的见证】「那行不义盖房的……有祸了。」
这些话可能是对王说的,但可有更应用的含义。他的父亲虽然有敬神的心,他却毫无信仰。他父亲秉公行事维护穷人与无助的人,他父亲认识神,也领受祂的恩惠,但是他却建造不义的宫室,贪婪的房屋,到处都充满强暴与奴役的罪恶。所以神为那些受欺压工人而伸冤。
当我们看见许多商业大楼林立,以大企业压到小型诚实的殷商,当我们听见酒烟业有巨大的盈利,或财阀操纵市场的情事,使小本生意难以经营;我们就想起这些话。神让为贫穷无告者辩屈,神是审判全地的主。
在大城市不易找到神的震怒在罪恶的家庭。在乡村小城,人们知道各家相信的历史,说得出因果的事。但在另一方面,神的儿女可以慷慨大方,帮助雇员,因为天父是富有的,祂能供给我们一切的丰富,使我们凡事丰足。所以我们要尊崇祂。凡认识神,为困苦和穷乏人伸冤的,那时就得了福(十六节 )。
──迈尔《珍贵的片刻》
「地啊,地啊,地啊!当听耶和华的话。」
如果古老的大地可以开口见证,它一定可以告诉我们许多动人的故事:它记得多少文化兴起又没落,王朝的兴亡;智慧在上面建基立业,辛苦经营,愚昧又任其倾倒,失去,沉埋。如果把这些记忆,写成书卷,该比任何宝贵的遗产更有价值。
在进入迦南地以前,神的仆人摩西,在以色列人面前,“呼天唤地”作见证,向那要承受应许之地的一代人,陈明生死,祸福,要他们选择生命,敬畏神,就可永居美地。神早就警告过他们:迦南地的原住民,因为犯罪作恶,“玷污了自己,连地也玷污了;所以我追讨那地的罪孽,那地也吐出它的居民。”如果以色列人违背神,犯罪玷污那承受为业之地,也要照样被吐出去。
以色列人进入了应许之地,在耶路撒冷建造了圣殿,作为神立名的居所。但他们崇拜偶像,甚至效法外邦人,把自己的儿女作祭物献给偶像,流无辜人的血,玷污了神的美地,惹动神的震怒。神多次差先知警告他们,竟然没有人肯听。
先知耶利米,为犹大人的恶行忧伤,也为神将要临到的审判惧怕。他敬畏神,确信神的话必定成就。他的心焦急,如同火烧。只是他们的心刚硬,拒绝悔改。
先知从神的观点,看到居民如何在地上行恶,为自己积蓄忿怒:他们离弃神,地上没有公义,没有慈爱,孤儿寡妇无人看顾;作领袖的,压迫人民,强征来给自己建造华美宏大的宫室,却不顾人民的疾苦。因此,犹大国要灭亡,地土要变为荒凉;王要被掳去,再不得归回这地。
神的仆人得神启示,看见了这些事,为了将要临到地上不幸哀痛。他泪干泣血,悲痛的呼喊说:“地啊!地啊!地啊!
当听耶和华的话!”人不听神的话。但神的话如同雨雪,从天降到地上,决不徒然返回。地惊愕的注视着,巴比伦的铁骑践踏着耶路撒冷的街道,房屋被拆毁,城邑被摧残,满有人民居住的地方,成为荒凉,连他们夸口的圣殿,也被焚烧。
到主耶稣的时候,重建的圣殿,不能代替人的敬畏神,又落到“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考古学者挖出的石头,见证这地上人民的悖逆,直到主怜悯。── 于中旻《耶利米书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