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耶利米书 第20章


圣经综合解读

1「祭司音麦的儿子巴施户珥作耶和华殿的总管,听见耶利米预言这些事,」

2「他就打先知耶利米,用耶和华殿里便雅悯高门内的枷,将他枷在那里。」

3「次日,巴施户珥将耶利米开枷释放。于是耶利米对他说:『耶和华不是叫你的名为巴施户珥,乃是叫你玛歌珥·米撒毕(就是四面惊吓的意思),」

4「因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使你自觉惊吓,你也必使众朋友惊吓;他们必倒在仇敌的刀下,你也必亲眼看见;我必将犹大人全交在巴比伦王的手中,他要将他们掳到巴比伦去,也要用刀将他们杀戮。」

5「并且我要将这城中的一切货财和劳碌得来的,并一切珍宝,以及犹大君王所有的宝物,都交在他们仇敌的手中;仇敌要当作掠物带到巴比伦去。」

6「你这巴施户珥和一切住在你家中的人都必被掳去;你和你的众朋友,就是你向他们说假预言的,都必到巴比伦去,要死在那里,葬在那里。”』」

本章是先知的受苦和挣扎。
当先知宣告神的审判、发表律法中的预言时()),最懂律法的祭司不但没有醒悟悔改,反而殴打、囚禁先知;而先知忠心作神话语的出口,神竟然也没有立刻干预,在「发怒的时候罚办他们」())。因此,事奉神的人不可期待立刻结果,也不可要求神随时相救,因为事奉的结果在于神,而神总是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行事,祂「看怎样好,就怎样做」())。
对付耶利米的巴施户珥既是祭司、又是「耶和华殿的总管」()),也就是不折不扣的「属灵的领袖」。撒但不能直接对付神,但却可以对付神所使用的人;在以色列和教会的历史上,「属灵的领袖」一旦沦为「不受教训的国民」()),就会成为撒但用来对付神的最好工具。「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越是接受托付和恩赐的人,越要小心不要被仇敌利用。
「打」()),可能指鞭打四十下())。
「便雅悯高门」()),可能是圣殿北边的门,而不是城门「便雅悯门」())。
「枷」())与「木狗」())类似,是一种把犯人的手、脚固定的刑具。当时圣殿的主管有责任「将一切狂妄自称为先知的人用枷枷住,用锁锁住」()),所以这种刑罚等于指控耶利米是假先知()),要使他身败名裂。
「巴施户珥 פַּשְׁחוּר/pash-khoor’ 」())的意思是「自由」,而「玛歌珥·米撒毕 מָגוֹר מִסָּבִיב/maw-gore’ mis-saw-beeb’」())的意思是「四围都是惊吓」())。神用改名作证据,宣告巴比伦入侵时,用「这地不能有刀剑饥荒」())来麻醉百姓的巴施户珥将自食其果,说假预言的和听信假预言的()),都会被可怕的事实所惊吓())。
上图:1900年,英国Bramhall的两个男人被上了木狗。

7「耶和华啊,祢曾劝导我,我也听了祢的劝导。祢比我有力量,且胜了我。我终日成为笑话,人人都戏弄我。」

8「我每逢讲论的时候,就发出哀声,我喊叫说:有强暴和毁灭!因为耶和华的话终日成了我的凌辱、讥刺。」

9「我若说:我不再提耶和华,也不再奉祂的名讲论,我便心里觉得似乎有烧着的火闭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

10「我听见了许多人的谗谤,四围都是惊吓;就是我知己的朋友也都窥探我,愿我跌倒,说:告他吧,我们也要告他!或者他被引诱,我们就能胜他,在他身上报仇。」

7-18节是耶利米内心的挣扎和向神的喊叫。
「祢曾劝导我,我也听了祢的劝导。祢比我有力量,且胜了我」()),可译为「祢欺哄了我,我也被祢欺哄了。祢比我强,并且得胜」(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这是耶利米在内心的煎熬和挣扎之中强烈的感情宣泄。先知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人性的缺陷一样也不会少;外面的逼迫和羞辱,把先知里面的难处也逼出来了。耶利米敏感的天性,使他在面对挫折和羞辱时对神产生了疑问:「难道祢待我有诡诈,像流干的河道吗」())?
律法规定,「先知托耶和华的名说话,所说的若不成就,也无效验,这就是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说的」())。耶利米的预言将来才会应验,所以现在面对毁谤也无法自我证明,所以他说:「我终日成为笑话,人人都戏弄我」())。事奉神并非总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传道人也未必总有同工的扶持和信徒的尊重;相反,先知总是孤独的,不要指望有「知己的朋友」()),却要预备「耶和华的话终日成了我的凌辱、讥刺」()),因为这才是作神话语出口的忠心态度。
「有强暴和毁灭」()),这是耶利米预言的一贯主题,但也激发了听众的嘲弄。虽然众人的讥讽和当众的凌辱使耶利米倍感羞辱,好像被神「欺哄了」,但他若说「我不再提耶和华,也不再奉祂的名讲论」()),却又「含忍不住,不能自禁」()),所以不得不继续传道。这是耶利米的真实经历,也是任何一个不讨人喜欢、只求主喜悦的传道人的必然经历())。
「四围都是惊吓」()),就是「玛歌珥·米撒毕」())。可能是耶利米宣告神将把巴施户珥改名为「玛歌珥·米撒毕」以后,百姓却反过来把「玛歌珥·米撒毕」作为耶利米的绰号,用他自己的话来嘲笑、攻击他()),就像人用主耶稣自己的话来攻击祂一样())。
今天,许多越被捧为「属灵」的人,越难以直面自己。他们习惯了倚靠肉体做好人,所以竭力在众人面前「随伙装假」()),按照「标准答案」来维持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形象,其实和不信主的「先进楷模」并无区别。这样的人面对仇敌的逼迫尚能刚强,遭到弟兄的「凌辱、讥刺」())和「谗谤」())时,肉体的本相就会原形毕露。但耶利米虽然软弱、却不装假,他不但真诚地对待别人、也能诚实地面对自己。因为信心就是承认自己带着人的所有缺欠,也承认自己所有的孤单、失望、灰心、怨恨和苦毒。但人可以软弱,神却不会允许自己的仆人停留在软弱里。每一个「诚实倚靠耶和华」())的人,都会在软弱中经历神的看顾和带领());人在心里踌躇,神就在灵里说话,让我们「心里觉得似乎有烧着的火」()),一定要把神的话语发表出来才能罢休。真正的属灵,乃是一切都「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

11「然而,耶和华与我同在,好像甚可怕的勇士。因此,逼迫我的必都绊跌,不能得胜;他们必大大蒙羞,就是受永不忘记的羞辱,因为他们行事没有智慧。」

12「试验义人、察看人肺腑心肠的万军之耶和华啊,求祢容我见祢在他们身上报仇,因我将我的案件向祢禀明了。」

13「你们要向耶和华唱歌;赞美耶和华!因祂救了穷人的性命脱离恶人的手。」

经过7-10节的消沉之后,11-13节出现了爆发。在悲伤的气氛中,出现了充满盼望和喜乐的颂赞())。
软弱的先知此时感受到了神的同在,所以宣告:「耶和华与我同在,好像甚可怕的勇士」())。所有临到他身上的逼迫都「不能得胜」()),因为神所呼召的工作,神自己一定会负责到底;所有对付他的人都要「大大蒙羞」()),因为神必保证祂自己的预言成就。当先知见到神「在他们身上报仇」())之日,就是他所受的「谗谤」())真相大白之时。

14「愿我生的那日受咒诅;愿我母亲产我的那日不蒙福!」

15「给我父亲报信说『你得了儿子』,使我父亲甚欢喜的,愿那人受咒诅。」

16「愿那人像耶和华所倾覆而不后悔的城邑;愿他早晨听见哀声,晌午听见呐喊;」

17「因他在我未出胎的时候不杀我,使我母亲成了我的坟墓,胎就时常重大。」

18「我为何出胎见劳碌愁苦,使我的年日因羞愧消灭呢?」

「耶和华所倾覆而不后悔的城邑」()),原文是复数,指被神毁灭的所多玛和蛾摩拉())。
在充满信心的颂赞之后()),我们并没有看到阳光灿烂的「模式」出现,反而看到耶利米陷入了更深的绝望里。神早已宣告,「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但他却像约伯一样咒诅自己的生日()),盼望自己从来不曾存在过。因为他无法承受里里外外的重担,内心的难题古今四海皆准——「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我们常常和耶利米一样,事奉是忠心的、外表是刚强的,本相却是软弱的。但一个传道人若没有经过深刻的内心挣扎,所传的信息必定是肤浅的;一个人若不曾哀叹「我真是苦啊」()),就不可能体会心中的二律交战())。因此,圣经从来都不曾掩盖摩西的本相,也没有隐瞒大卫的软弱,平安的彩虹总是在争战的风雨之后出现。但许多信徒却用装假来为神作见证,其实见证的只是自己在人前装出的「平安喜乐」,并不是神在自己身上的真实工作。
软弱的耶利米之所以能在逼迫中站立得住,完全是因着神的恩典和扶持,才能让他轻看眼见的环境;因为他是蒙神呼召和保守的,所以神的话能「胜了」())他,使他能硬着头皮接受众人的羞辱和反对:「我终日成为笑话,人人都戏弄我」())。耶利米的软弱没有影响他对神的跟随,并不是因为他的刚强,而是因着神的恩典,正如主耶稣所说的:「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神并不轻看祂仆人的情绪爆发,所以圣灵记录了14-18节这些极度软弱的祷告,让我们看到先知的挣扎和煎熬。但圣灵却没有记录神的回答,因为神不再用言语来复兴他,而是「看怎样好,就怎样做」()),用恩典来带领他走出「死荫的幽谷」())。到了下一章,神将用先知预言的应验来「惊吓」())世人,使犹大王确信耶利米是不折不扣的先知())。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及其后果

审判之言,就是戏剧地在粉碎的瓶这件事上描绘的,然后又为‘在耶和华殿的院中’的众人之益处复述一遍(第14-15节 )。这事大抵发生于约雅敬在位初期之先,那时禁止耶利米在圣殿范围内讲道,而且藉助于巴录把讲词记录下来。结果是可预知的。国家的圣地不是传讲那等于煽动暴乱和异端的地方。圣殿当局的负责人已采取步骤,警告他离开。公开的鞭打,被‘锁’了一天──或被囚于监狱小室中(希伯来文那个字的意思可以指二者 )──会使那躁急者冷静下来。保罗和西拉在腓立比那些官长手中曾有过类似的经验

负责圣殿范围法规与秩序的人是‘祭司音麦的儿子巴施户珥’。巴施户珥,可能是个埃及人的名字,在旧约不是个常见的名字;另一个巴施户珥,玛基雅的儿子,记述于的故事中。我们同情巴施户珥。他有职务,一个重要的职务,就是确保圣殿里的事情做得合适和有秩序。百姓来敬拜神时,必须不会受到不必要的骚扰或分心。耶利米在瓦片门口无疑能遂他心意假作不见巴施户珥而打碎瓦瓶,但在圣殿范围发表带有煽动性的言论是不许可的。

这不是个人仇恨的实例。我们在这里见职责不同的冲突,类似我们所见先知阿摩司与伯特利的祭司亚玛谢之间的对抗。巴施户珥在那里要保护组织的利益;而且每个小区都需要法规和秩序的体制。耶利米,在那里所发先知抗议的声音不是无关重要的批评,而是对组织继续的存在构成威胁。大概双方都无法了解对方的观点,有如国防部或五角大厦不能了解放弃核子武器运动(CND-Campaign for Nuclear Disarmament )与和平运动一样──反之亦然。巴施户珥用武力尝试使耶利米闭口。耶利米则以灼伤人心脾的审判之言回应,奉耶和华之名宣布不但这城将毁于巴比伦人之手,且明言放逐将至以及巴施户珥和他的亲伴都必死。在‘耶和华不是叫你的名为巴施户珥,乃是叫你四面惊吓’这句话里面,巴施户珥之名可能有双关的意思,不过这一点我们不十分清楚。关于‘四面惊吓’这词组,请──先知的任务的注解──隐伏的疑惑与有把握的信心。‘法律先生’将要面对法律和秩序的崩溃,而且在将临的骚乱中他自己的命运已注定了。

隐伏的疑惑与有把握的信心

确信他有从耶和华而来的话语,面对敌对而把它传扬出去的勇气──这是从浮现出之耶利米的肖像。但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面,就是内在的挣扎,在确信中之半信半疑,潜伏于外在勇气底下腐蚀信心的疑惑。面对巴施户珥并给他重新起名为‘四面惊吓’是一回事,但当群众不能再忍受这好传幽暗和劫数信息的人,而把同一浑名讥讽地回敬先知时(第10节 ),那又如何呢?

没有经文说到耶利米走在那拉紧的心灵绳索上的情形比这篇哀歌更清楚了,这篇哀歌是典型的从危机转至确信的一篇。那危机是严重的。耶利米一开始是一阵激怒,当中的压力是标准修订本的译法所难以表达的:

起初我因这消息感到麻木,但麻木渐成混杂的感觉:痛苦、混乱、挫折,和忿怒。我当怎样行呢?服从我的良心或是教皇通谕呢?我答复这问题并无困难。难题和痛苦在于进一步的问题。我怎么知道我的良心是可靠呢?怎么知道在我的思想中没有被弄得一团糟,而且不被自己的邪恶蒙蔽呢?我对这一切的问题都有理论上的答案,但却不能消除那自疑心理(休斯〔Gerald W. Hughes〕所著寻找一条道路〔In Search of a Way〕、第26页 )。

这样的自疑必定在耶利米心中,而且是非常强烈,在敌对和漠不关心的动摇下,在工作明显失败的困扰下,他终于决定:

我便心里觉得
似乎有烧着的火闭塞在我骨中,
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第9节下 )

继续下去难,但不继续下去又不可能。那曾按手在他身上的神不会让他放弃。不信,不肯照我们已得到之远象的亮光生活,是不大容易作的选择,不论它有时显得多么吸引。

虽然有这一切的疑惑,但那不让他放弃的神,确实必定是那不会让他失败的神。有许多无情而且强有力的仇敌阴谋令他身败名裂,但耶和华在他的一边‘好像甚可怕〔或无情〕的勇士’(第11节 )。耶和华为勇士为祂的百姓争战的这幅图画,乃是耶利米在其中受教养的仪式传统中的一部分。用那篇伟大的游行诗,就是诗第二十四篇的话来说:

你们要向耶和华唱歌;
赞美耶和华!
因他救了穷人的性命脱离恶人的手。(第13节 )

耶利米可能在这里忆起他早就熟悉的一节赞美诗,不过这首诗在旧约别处并未出现过。无论如何,他的歌是‘困苦人’,就是贫穷人,心灵贫穷的人,那些知道他们完全依赖神之人的歌

有些事情是用诗歌比用任何其他方法都更容易表扬的。这便是为甚么复活节的赞美诗继续对许多人在灵性上有帮助而且有意义,他们对复活节的思想或他们所信关于第一个复活节日实际发生的事都会难以用别的方法去表达。但耶利米的这首歌如果是一首有属天确信之歌的话,我们需牢记,它是在地狱似的绝望中唱出来的。

绝望的深渊

我们已听见耶利米悲叹他生下来便进到争竞不息之世界的事实。这种绝望和沮丧的心情在耶利米叫咒诅临到他出生的那日这一点上显示出其最痛苦的表现。它盘旋于亵渎的边缘。人咒诅自己的父母,像咒诅神一样,在古时的以色列中是犯了死罪。耶利米虽然没有咒诅他的母亲和父亲,他却咒诅‘我母亲产我的那日’(第14节 );他咒诅给他父亲报喜信‘你得了儿子’(第15节 )的那个人;而且他希望那个报信的人遭受像那临到平原那些败坏城市所多玛和蛾摩拉那样厉害而又可怕的命运。在耶利米的话语中有极深的沮丧,是一个人觉得自己已到了智尽技穷的沮丧,他看见斗大的‘失败’二字已写在他的生命中了。但是,如果有沮丧的话,也会有大胆反抗的成分,彷佛耶利米在他尖叫‘为何?’时向神挥动怒拳。人生为何必须像这样‘……劳碌愁苦……羞愧……呢’(第18节 )。对这个‘为何’是没有答案的。

这一段经文紧接七至十三节的哀悼及为其顶点的赞美诗歌之后,应使我们重新思考到我们从一位先知心灵日记的摘录中所见到的乃是一种循环出现的特色。他卷入──我们不知道有多久──信心的挣扎中。在有些日子里他的人生陷入极度低落的境地,那时他作先知的工作看起来像毫无意义的伪装表现。他无法阻止疑惑的出现;他要与它们共同生活。他怀疑神;他要痛苦地学习不信任自己和他自己迅速改变的情绪。黑暗威胁要摧毁他;但在黑暗中有光,是闪烁不定的光,但它是黑暗永不能完全消灭的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结束时,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 )死于一集中营,他是德国认信教会(Confessing Church )的领袖,是牧师兼神学家,他深知作门徒的代价,也曾著书论述。他的狱中书简(Letters and Papers from Prison )就是从那地狱般的集中营中出来的。在耶利米的自白中有极多在潘霍华的经验中找到其回声。潘霍华的一个祷告,耶利米必定会诚挚的说‘阿们’的。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耶利米书第二十章

.耶利米被枷捆锁

耶利米向耶路撒冷宣告神的惩罚即将来到,此举马上引起圣殿总管对他的侮辱。然而,这逼迫耶利米的人被神易名,新的名字再次强调已宣告再三的毁灭信息。

1~3.先知在圣殿附近大胆传讲毁灭的信息,激起当权者立刻的报复。音麦的儿子巴施户珥,在犹大国祚将终时任职圣殿总管。巴施户珥和音麦在此均是人名,但后来成了家族的名称(参:。由于均提到巴施户珥这个名字,似乎这是颇为常见的人名。 Paqi^d[ na{gi^d[ (AV 首长)亦即总管(,显然直接听命于大祭司,负责圣殿周围的秩序。巴施户珥可能打了耶利米四十下,在圣徒保罗的时代此刑罚略有减轻(参:,原因是怕超过律法规定的数目。枷(马索拉: mahpek]et] ,字根意即“扭曲”)是一种处刑台,它使囚犯在很狭小的空间、以弯曲的姿势被拘禁,目的在限制犯人的肢体动作(。囚禁之处位于圣殿北边的门,而非所提的城门便雅悯门。巴施户珥在仔细考虑后改变心意,他拘禁耶利米一夜之后,在各方反对下仍将其释放。如果巴施户珥以为这网开一面的做法,可以使先知缓和其严厉的信息,他便大错特错了。因为耶利米已立志不计个人代价,一心忠于他的呼召。巴施户珥自己却成为遍地惊吓的象征,一旦巴比伦攻进南国,这种惊吓便会紧紧抓住犹大。 ma{g{o^r missa{b[i^b[ (RSV:四围都有惊吓)一词亦见于

4~6.我必使你自觉惊吓(RSV),也许暗指巴施户珥是犹大亲埃及派的领袖。在不久的将来,他将自食恶果。然而,这句话亦可译作“我将把你交付给惊吓”。灾祸必在巴施户珥有生之年发生,他必眼见巴比伦人掠夺君王和百姓的财物。对任何心系祖国的人而言,被掳离自己心爱的国家(6节),的确是悲惨的命运,而这显然便是巴施户珥和耶利米的共同遭遇。巴施户珥看来是那些说“饥荒和刀剑必不临到犹大家”其中的一个(,为着这样的谎言,他现在就要受到处罚了。

.先知对命运的不满

这段强而有力的诗歌,涵盖了极不寻常的心理洞察,不单是与耶利米个人有关,而且有助于了解全部的正典预言,因为其中表达了深刻的情感挣扎。耶利米敏感的天性,在面对他人聆听信息后的讥讽和嘲弄时,表露无遗。但先知炽热的蒙召意识,催逼他无视于亲爱同胞的对立,仍然宣讲西乃之约的属灵意义,此时他的处境便更为艰难。因此,这种情感的煎熬和挣扎,时而引发类似于此处强烈的感情宣泄,也就不足为奇了。

7~10.神劝使耶利米履行先知的职责,若非如此,耶利米的个性会有迥然不同的表现。在耶利米奉召说预言的时代,人们都要求预言迅速应验,否则便斥之为虚假。由于耶利米的话语迟迟未实现,所以每当他论及未来时,人们便讥讽他。这对性格敏感的人而言,实在是特别的难堪和羞辱。强暴和毁灭(8节)一词表达了先知信息的一贯主题,但也激发了听众的嘲弄。虽然耶利米试图压制自己蒙召的使命感,却按捺不住内心的催逼,神的话语就像火焰一般燃烧在心中,直到他宣告了方才罢休。这里的“低声说话”(和合:谗谤)可能指不利于耶利米的诡计,或是讽刺地以 ma{g{o^r missa{b[i^b[ ,即“四围都有惊吓”作耶利米的绰号。那些陷害基督的人,也是以同样的态度图谋加害于祂(参:

11~13.虽然耶利米遭到各样的敌对,但他仍然放胆讲论。因为他了解,耶和华这大能的战士正与他并肩作战(11节),这也给予他一切必将真相大白的确据。12节的内容十分类似,显示先知对于犹大竟弃绝她的神,感到义愤填膺。在整段悲伤的气氛中,13节短暂地以盼望及喜乐的笔调出现。

14~18.本章剩下的经节,再次落入深沉的郁闷之中,似乎在暗指耶利米未来将和国人更加疏远。犹大将继续任意而为,而先知却只能无能为力地眼看着毁灭席卷而来。城邑(16节)指的是所多玛、蛾摩拉以及平原诸城(参:。如果耶利米的母亲从未将腹中的胎儿产下,她就必须要无止境地大腹便便。但是大自然有其定律,一旦时候到了,婴儿耶利米就必须离开安全的母腹,进入人类社会。耶利米成年后,因为炽热地忠于神的呼召,故而被剥夺家的温暖,只能孤独地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并成为众人嘲讽凌辱的对象。这段经文刻划了先知对命运的极度怨怼,但同时亦显示他仍忠心、顺服于神的旨意。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祭司音麦的儿子巴施户珥作耶和华殿的总管,听见耶利米预言这些事,」

〔暂编注解〕“殿的总管”:是在祭司以下管理圣殿的人。

“总管”。掌管圣殿律法和规矩的官员。跟的“巴施户珥”不同。

巴施户珥: 是约雅敬在位时的祭司,负责维持圣殿的秩序。

音麦的儿子。说明他不是“玛基雅的儿子巴施户珥”。音麦的儿子可能是“基大利”的父亲。基大利是后来反对耶利米工作的首领之一。

总管。地位接近于大祭司。他在圣殿中地位很高,所以带头采取行动反对耶利米(第2-3节 ),特别是先知“在耶和华殿的院中”向百姓传达信息以来。本章的事件显然紧随19章的事件

1-6 传毁瓶信息的后果:先知的直言不讳遭宗教领袖的逼迫。

1~6对耶利米的逼迫: 至今为止,耶利米都是在街头、城门口或类似欣嫩谷等郊外宣告信息,故祭司们尚且默许了他。然而,当耶利米在圣殿宣告审判之时,他们终于采用了监禁的极端方法。下文按阶段综合了犹大人对耶利米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①不予关注;②默许;③不断的默许导致愤怒的爆发;④诸如直接囚禁先知等正面冲突;⑤与假先知发生冲突;⑥将先知囚在护卫兵的院内;⑦将先知囚在监牢。另一方面将有关耶利米受逼迫的经文按年代顺序记录如下:①5:5 -B.C.625,②11:18-B.C.610,③26:8-B.C.608,④20:1-B.C.605,⑤28:2-B.C.594,⑥32:2-B.C.588,⑦37:15-B.C.587。综上所述,最激怒百姓的是耶利米在圣殿宣告审判的事件,百姓也以此为契机开始直接逼迫先知。他们原本想要以圣殿为堡垒,而迷惑无知的百姓,并歪曲真理。耶利米的举动却妨碍了他们,他们就开始攻击耶利米。这些人远比肉眼所能见到的异端更加危险,他们象癌细胞一样,使伤口从内部化脓

】「他就打先知耶利米,用耶和华殿里便雅悯高门内的枷,将他枷在那里。」

〔暂编注解〕“打先知”:大概是用鞭打。“枷”:是一种刑具。在木枷上开了孔,犯人的头、颈、手和足都扣紧在枷的孔内,身体要作九十度蜷曲

“打”。即鞭打他的脚四十下。“枷”把脚、手和颈固定,使他的身体几乎对折。这样使耶利米受到公众的嘲笑。

「便雅悯高门」:大概是朝北的上门

他就打……将他枷在那里: 巴施户珥以扰乱圣殿和百姓之平静生活的借口,暴打了神人耶利米。虚假的宗教人士逼迫了深知信仰真谛的先知。更甚的是,他将耶利米枷在“耶和华殿里便雅悯高门内”,亦即锁在被称为以法莲门的耶路撒冷城北门,使出入城门的人都讥笑耶利米。灵里黑暗的人必定会否定和破坏真理

先知耶利米。这《耶利米书》中第一次把“先知”的称号和“耶利米”的名字用在一起,无疑是为了强调耶利米所遭遇的凌辱和暴行。

枷(mahpeketh )。“迫使弯曲姿势的东西”,是一种使身体处于最不舒服和痛苦之姿势的刑具。耶利米在这种痛苦屈辱的状态下,被枷在耶路撒冷最显眼的地方,就是“便雅悯高门”过夜。这个门可能就是羊门。但也有人认为这些枷是在另一个地方;便雅悯高门是通往圣殿院子的一个入口。第490页的地图显示了两种可能的位置。

高门内的枷】译作「枷」的字眼意思不明。这字亦出现于(「枷之屋」 )。它最有可能是将人限制在伛偻姿势的设施,亦有可能是监狱或拘留所。无论如何,耶利米很清楚是被监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次日巴施户珥将耶利米开枷释放。于是耶利米对他说:“耶和华不是叫你的名为巴施户珥,乃是叫你玛歌珥米撒毕(就是“四面惊吓”的意思 ),」

〔暂编注解〕“玛歌珥米撒毕”:是“惊慌四起”的意思,指巴比伦掳掠来到。

“玛歌珥米撒毕”的意思是“四面惊吓”;巴施户珥名字的更改,象征巴比伦人入侵时所要发生的事(4~6节 )。

巴施户珥的易名成为巴比伦入侵举国惊吓的一个记号;新名称的原意是「四围受惊吓」,20:10,46:5,49:29,

乃是叫你玛歌珥米撒毕: 巴施户珥的原意是“平安”,如今他要被称为“四面惊吓”的玛歌珥米撒毕,更改其名的意义如下:①正如名字所示,象征犹大将要处在四面惊吓的光景,即要被掳到巴比伦(4-6节 );②表明犹大被掳巴比伦的原因就是,他像巴施户珥一样拒绝了真先知的信息并逼迫了他。耶利米虽然被打了四十下,且被枷在众人面前,但很快就恢复了自由。这就告诉我们:①在罪恶横流的世界,义人必会受到无以复加的苦待;②恶人虽然能够囚禁义人的身体,却无法监禁其灵魂;③默默忍耐肉体上的极大痛苦之人,必不会遭到毁灭,反而必将迎来胜利

次日。过了一夜,先知被打开枷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被开释了。显然耶利米在监狱中花大量的时间写传达给国王约雅敬的信息。

玛歌珥米撒毕。直译是“四围都是惊吓”。;20:10。先知可能在诗31章中得到了安慰。他相信神是他的拯救者,所以把“四围都是惊吓”用在迫害他的人身上,而不像诗人那样用在自己身上

】「因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使你自觉惊吓,你也必使众朋友惊吓,他们必倒在仇敌的刀下,你也必亲眼看见。我必将犹大人全交在巴比伦王的手中,他要将他们掳到巴比伦去,也要用刀将他们杀戮。」

〔暂编注解〕「朋友」:大概是指政坛上的同党。

】「并且我要将这城中的一切货财和劳碌得来的,并一切珍宝,以及犹大君王所有的宝物,都交在他们仇敌的手中,仇敌要当作掠物,带到巴比伦去。

〔暂编注解〕一切货财。直译是“所有的财产”,即巴比伦人从耶路撒冷所掠夺的一切。

】「你这巴施户珥和一切住在你家中的人都必被掳去,你和你的众朋友,就是你向他们说假预言的都必到巴比伦去,要死在那里,葬在那里。”」

〔暂编注解〕你和你的众朋友……葬在那里: 巴施户珥的朋友是指向百姓和领袖传讲虚假预言的假先知。本节告诉我们,恶人周围必有与他一同作恶造孽之徒,他们将一起面对悲惨的命运

都必到巴比伦去。以色列人都被掳走,除了“国中极贫穷的人以外”,25:12,

你向他们说假预言。暗示巴施户珥自命为先知,属于反对迦勒底人的一伙人。他们煽动百姓抵抗尼布甲尼撒的军队,藐视耶利米的警告,把国家的安全寄托在与埃及的结盟上,14:13-15,37:5-10)。

】「耶和华啊,你曾劝导我,我也听了你的劝导。你比我有力量,且胜了我。我终日成为笑话,人人都戏弄我。」

〔暂编注解〕「劝导」:原文作「引诱」或「欺哄」

「你比我有力量,且胜了我」:带有强逼之意;先知采用这般强烈的语气,因他内心极度痛苦。

耶和华啊……且胜了我: 本节强调耶利米因遵照神的要求而宣告信息,心里大为矛盾。若按照字面意义来理解,就有可能误会神是迷惑人心的。然而,这是耶利米悖论性的抗议,因为他所期待的和实际上的结果截然不同。耶利米本欲推辞先知:6),神都以诸多见证促使他担任先知的职份,因为神深深眷爱着百姓,耶利米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答应了神。然而,当他宣告信息时,所带来的结果并非悔改而是可怕的逼迫。耶利米被内心的冲突所攫起,向神吐露自己的心情。

你曾劝导我。见注释。这个倾诉可能指先知对于戴枷的不幸之夜的反应(见第2-3节 )。耶利米在沮丧之中似乎认为自己的工作失败了,再加上担心神不会实现祂的应许,他就更加难过了

比我有力量。耶利米在痛苦的倾诉中,暗示神远用了祂更大的能力,强迫他违背自己的意愿,承担起他所不敢从事的任务。

7~18耶利米因自己的结局而抱怨(7-8-14~18节 ),然而却不得不传讲神的信息(9节 )。“四围都是惊吓”(10节 )。希伯来文是Magor-missabib(参看看第3节的脚注 )。耶利米的绰号,充满讽刺性。

7~18这是本书所记耶利米最后一次自白,也是六次自白中最长的一次。他放胆说话,言词十分激烈。在敌人环伺,亲友疏离的环境下,先知不免发出怨言,说神似乎让人家戏弄他。但他并未因此终止传信息的工作,看注。耶利米不是埋怨神把黑白颠倒,而是宣泄自己在困苦环境中压抑已久的苦恼。神命他长期站在反对者的面前,要他经历体验神所要他忍受的苦楚。耶利米的痛苦反映出神看见自己百姓犯罪不信,拒绝接受神善意的对待而有的忧愁伤痛。

7-18 先知痛苦的祷告:本段独白再次表现先知内心的挣扎,虽然众叛亲离,受尽屈辱,他甚至抱怨神愚弄了他(7 15:18), 但先知蒙召的意识却又强烈催逼他继续传神信息。

7~18耶利米的告白: 本文是耶利米6次自我告白中(11:18-23,12:1-4,15:10-21,17:12-18,18:18-23)的最后一个,从以下三个方面描绘了自己所经历的属灵矛盾和肉体上的冲突:①因自己所宣告的信息而感到苦恼(7-9节 );②对恶人的羞辱与义人的胜利所拥有的确信;③虽然如此,却依然为自己所承受的苦难而咒诅自己出生的年日(14-18节 )。因着对百姓的热心,耶利米传讲了“若不悔改,就必受审判”的信息,而其结果却使他灰心丧气。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先知坦率告白自己感受的人性,与人无法逾越的局限性。耶利米的此番告白和传承——他因在埃及斥责拜偶像的百姓,而被石头打死——告诉我们,先知的使命伴随着巨大的身心冲突和痛苦。

】「劝导」:原文作「引诱」或「欺哄」

「你比我有力量,且胜了我」:带有强逼之意;先知采用这般强烈的语气,因他内心极度痛苦。

──《串珠圣经注释》

】「我每逢讲论的时候,就发出哀声,我喊叫说:有强暴和毁灭!因为耶和华的话终日成了我的凌辱、讥刺。」

〔暂编注解〕发出哀声(za`aq )。“发出控诉的喊声”。

】「我若说:我不再提耶和华,也不再奉他的名讲论,我便心里觉得似乎有烧着的火闭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

〔暂编注解〕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 持续的逼迫促使他想要卸下先知的职分,然而对百姓的眷爱和所蒙的呼召,却使他无法闭口不传讲信息。“含忍不住”具有“力竭而衰”之意,意指处在几近乎死的光景。这是指蒙召宣告话语的人,若不执行任务,心灵就得不到安息。保罗也曾告白说“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

我不再提。挫折和失败感使先知觉得唯一的对策就是不再担任神的代言人。

我便心里觉得似乎有烧着的火。KJV版为“祂的话在我心里如烧着的火。”有人认为这是神的命令,要耶利米担任祂的代言人,不可以规避。也有人认为是指烈火本身。

不能自禁。或“无法抗拒”。

】「我听见了许多人的谗谤,四围都是惊吓,就是我知己的朋友也都窥探我,愿我跌倒,说:“告他吧!我们也要告他。或者他被引诱,我们就能胜他,在他身上报仇。”」

〔暂编注解〕先知的朋友讽刺他本人才是「四围受惊吓」的人(参3注 )。

「谗谤」:或指低声说话。

「我知己的朋友」:原文作「为我谋求幸福的人。」

就是我知已的朋友都窥探我: 在所有背信弃义的行为中,朋友与亲人的背叛会带来最大的挫折感。在本文中,耶利米亦从朋友处受到了污辱和罪的诱惑。与在狮穴前确信神的帮助而献上祷告的但以理一样,耶利米想要持守真理的热情却有增无减。

许多人的谗谤。。指耶利米已经听到许多关于他的谣言。

四围都是惊吓(magor missabib )。给巴施户珥的名字(见第3节注释 )。

告他吧。可能指“告他吧。我们将按你的话去告发”。 迫害先知的人希望得到耶利米叛国的证据,18:18)。

跌倒。 英KJV版为“停止”。

引诱。或“欺骗”(见第7节 )。敌人希望引诱耶利米以先知的热情说出一些话来,好定他的罪,置他于死地。

】「然而耶和华与我同在,好像甚可怕的勇士。因此,逼迫我的必都绊跌,不能得胜,他们必大大蒙羞,就是受永不忘记的羞辱,因为他们行事没有智慧。」

〔暂编注解〕「因为他们行事没有智慧」:或作「当他们失败的时候」。

然而: 单单信靠永活真神的人均会发出这种告白。

耶和华与我同在。耶利米虽然忧虑困惑,但没有绝望。他依然坚信神(见诗23 27 。患难的水淹不没这信心。迫害的火也烧不毁这信心

可怕的勇士(`aris )。源于动词`aras(“战栗” )。说神是“可怕的勇士”,可能意为“使别人战栗”。即使他的敌人是“强暴人”,先知仍确知神是“甚可怕的勇士”,远胜过他们的勇士

神圣战士】神在战争中以伙伴身分参战在古代近东是很常见的主题。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都将胜利归功于神明。这关系是由神明采取主动,并与君王并肩作战。埃及的军旅以神祇为名,并在这些神祇的纛下作战。迦南将神圣战士描绘为大自然的蹂躏者。但这些社会了解到,祇亦可透过人作为他们参与的媒介。这些人是神明所拣选,在战争中奉行他们的命令。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试验义人、察看人肺腑心肠的万军之耶和华啊,求你容我见你在他们身上报仇,因我将我的案件向你禀明了。」

〔暂编注解〕万军之耶和华。见注释。可能反映了第11节的思想,把神描绘成勇士。

肺腑。见注释。

肾作为理智的所在】和合本「肺腑心肠」是译自希伯来原文的「肾和心」。初民相信人的某些器官是有其实际功用的。肾被视作感性和背后动机的中心。肾能够烦恼,能够受神「察验」,也能「快乐」。肾亦能「指教」,和合本「警戒」 )人,乌加列文献也有这概念。亚喀得文献则较常认为这些抽象观念与肝脏而非肾脏有关。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们要向耶和华唱歌,赞美耶和华,因他救了穷人的性命脱离恶人的手。」

「穷人」:原指有需要的人,这里是指那些因敬虔被恶人逼害而专心倚赖神拯救的人。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穷人」

:原指有需要的人,这里是指那些因敬虔被恶人逼害而专心倚赖神拯救的人。

要向耶和华唱歌: 耶利米以无人相助,无人为之辩护的“穷人”,比喻了自己过去的光景。如今,他已走出那种光景,因耶和华的拯救而饱偿喜乐。因此,他不仅自己赞美耶和华,也劝勉别人当称颂耶和华。耶利米虽依然身处苦难,却回想神昔日从乡人亚拿突人的阴谋中拯救自己的恩典(11:18-23),沉浸在欢喜快乐之中。这一点展现了耶利米成熟的信仰面貌,教导我们克服困难的智慧。

向耶和华唱歌。先知的苦恼变为希望,悲伤变为快乐

】「愿我生的那日受咒诅!愿我母亲产我的那日不蒙福!」

〔暂编注解〕本章的其余部分描写了耶利米深深的绝望,使我们想起了先祖约伯。我们要始终记住,虽然这些圣经人物是属于神的伟人,但依然“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

14-18先知不能咒诅父母,因这是律法所禁止 , 他只能咒诅自己的生日或向他父亲报信的人;这些咒诅只是文字上惯用的发泄方式,以表达个人内心极度的绝望郁闷。先知的疑问表面上是:他为何要生在世上?但他的出生与神给他的呼召有密切关系,因此先知实际上是问:他所传的信息不但没有成果,反带来嘲笑、凌辱,神起初为何要呼召他?

14~18耶利米的叹息: 人们将生日视为生命之始,蒙福之日,且赋予特殊的意义,年年纪念那一天。然而,耶利米却像约伯一样,咒诅了自己的生日。对此,有人解释说耶利米原是在诉说自己对耶和华的信仰告白,却突然陷入迷茫状态而亵渎了神,但这并不是正确的解释。耶利米所叹息的是:①为了守护百姓的安宁与福祉而付出的辛劳终成泡影的事实;②神的信息竟然成为嘲笑与非难的对象。

】「给我父亲报信说“你得了儿子”,使我父亲甚欢喜的,愿那人受咒诅!」

〔暂编注解〕想到父母亲的高兴,先知更痛上加痛。耶利米父母的欢乐,成了耶利米自己的绝望。

】「愿那人像耶和华所倾覆而不后悔的城邑;愿他早晨听见哀声,晌午听见呐喊。」

〔暂编注解〕这里的“城”是指被神毁灭了的所多玛、蛾摩拉城。

所多玛和蛾摩拉两座“城”。

「后悔」:或作「怜悯」;神所倾覆的城是所多玛和蛾摩拉。

「哀声」、「呐喊」:指面对敌军入侵时所发出的警报。

「早晨...... 呐喊」:指不断受战乱的干扰。

像耶和华所倾覆而不后悔的城邑。指神所烧毁的“平原诸城”。那些城市的毁灭证明人类犯罪一定会遭到神的惩罚,犹7 )。

呐喊(teru`ah )。“警报”,可能指入侵的军队战斗的呐喊。

】「因他在我未出胎的时候不杀我,使我母亲成了我的坟墓,胎就时常重大。」

〔暂编注解〕耶利米但愿自己死在母亲的腹中。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神正是在那里呼召他

「胎就时常重大」:原文作「胎就永远怀孕」,指先知的母亲不把他生出来。

因他……我的坟墓: 喻指自己因未曾在母胎中死去,才遭受此等痛苦,是属灵痛苦,故并非是抱怨神之护理。通过本节我们可以看到,大先知耶利米也是一个人,未能超越人的软弱

这一章以高度情绪化的大胆语言结束。先知深深地懊悔自己的存在。

】「我为何出胎见劳碌愁苦,使我的年日因羞愧消灭呢?」

〔暂编注解〕「因羞愧消灭」:或作「以羞愧收场」。

【思想问题(第20章 )】

1耶利米埋怨神给他难以执行、招来耻辱的使命,甚至咒诅自己的生日。这和我们心目中属灵伟人的形象是否符合?为什么他要忠于自己的感受?参12节上。

2先知在极度沮丧、困惑中,仍坚持什么为他的首要任务?见9节。对神他仍坚持什么信念?见13节。

3巴施户珥因恶待神的先知,接到神审判的信息。这给我们什么警惕。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

先知要知道他传道的果效,他这么敏感地感到神的话在他口舌,又有神的能力,以为他一定能激发人们衰败的心,但是结果非但没有成功,反落到自己被囚的地步。他几乎感到神只给予希望,却不想实现。神没有给人足够的力量,使人无法抗拒神的计划。我们说的属灵,但是仍用人的言语。

然而在另一方面,他回想所采取的步骤,他所说的所作的,看起来这是唯一的方法,不能再有其他的作法,神在他内里的感动,除去他一切紧张的心意,他也知道神的力量是无可抗拒的。将光放在斗底下是没有用的,恐怕火会把斗箕烧起来,因为火会将一切阻挠除去。

心灵的荣耀状况是奇妙的!有时我们在神的工作中疲惫,但是我们若推辞不做,可能更加固定。传道固然有很重大的责任,不传也实在不可能,你有火热的心吗?你能体会那种不能自禁的经验吗?主的爱已经激励了你,你必会忍不住,如果你没有这种经验,倒要每天祈求神,在你骨中燃烧火来。

──迈尔《珍贵的片刻》
火的信息】

「我便心里觉得似乎有烧着的火。」

有的人传的信息,带着火的能力;有的人传的信息,却只是干燥而没有火,既没有膏油的滋润,也没有活水的浇灌。
传火一样的信息,必须先里面有火,有热情,不只是鹦鹉学舌,而是非传出去不可。耶利米先知就是这样。
耶利米出身祭司世家,满可以安安静静的作宗教人,讨容易的生活;而且他也不愿作惹起争议的人,受人反对,迫害,有甚么好处?但神选召了他,就是为作这样的工作。他说:

我每逢讲论…喊叫说:“有强暴和毁灭!”
因为耶和华的话,终日成了我的凌辱,讥刺。
我若说:“我不再题耶和华,也不再奉祂的名讲论”,
我便心里觉得似乎有烧着的火,闭塞在我骨中,
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

谁都知道,说好听的话,会讨人欢喜,得到好的反应。但神选召耶利米,不是要他作教师,说些不关宏旨的话,高谈阔论,满足人发痒的耳朵。先知不是传自己,而是传上面来的信息:他必须听从神的劝导,顺从神。因此,神的仆人成为人的笑谈:他们说:“这个哀哭的家伙,哪来的这么多眼泪!”“整天大声喊叫,像是癫狂了!”群众最不耐烦的,是他指责人的罪恶和强暴,又警告说,神的刑罚毁灭就要来到了。但今天跟昨天没有甚么不同,仍然是那么多流送欢乐的酒!
耶利米常常面对言语的毁谤,说他不爱国,甚至还有人恐吓,要对他使用暴力。甚么人受得了这样长期的围攻?先知也是人,有时不免灰心,想何必再说这些讨人厌恶的话?不再奉耶和华的名讲论,作安静的平信徒,岂不就天下太平了?但是别人可以静默,神的口不能静默:他蒙召不是要作别的,是要作神的口,哪可以因人的反对而无声?他觉得骨头中有烧着的火,不能不说。
先知的境况,真是左右为难。其实,这正是使命的意义:当河流经过两岸岩石的夹谷,既然无法退后,只有奋激向前。使徒说:“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这就是冲力的奥秘,是从圣灵来的能力。愿神在今天的教会,兴起时代的先知,传出火的信息;先在内心焚烧,燃烧自己,才可以点燃起复兴的火焰,照亮黑暗的世代。

── 于中旻《耶利米书笺记》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