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51 | 52 |
〔暂编注解〕「约雅敬」:应根据部分古卷及古本译作「西底家」(28:1)。
约雅敬: 希腊语译本和武加大译本均译为“约雅敬”;但叙利亚和阿拉伯译本则译作是“西底家”。是根据本章的写作时期和3,12节,后者的翻译接近原意。前者可能是手抄者的笔误。
约雅敬。在些希伯来语文稿是“西底家”,无疑也是正确的,有第3和第12节为证。虽然西底家执政是出于尼布甲尼撒的安排,但他和周围向巴比伦纳贡的国王们从未放弃摆脱迦勒底人之轭的希望。本章的事件发生在西底家第四年,约于公元前593年。
1~3“约雅敬”。有些抄本作“西底家”,而根据第3和12节,那是正确的。第3节所提到的列国的使臣在耶路撒冷聚集,与犹大共谋抵抗尼布甲尼撒。耶利米警告他们,这阴谋只会带来奴役(以“轭”来象征-2节 )。惟有顺从尼布甲尼撒,他们才有存活的指望。
1-11 给各国使节的警告。
1-22 警告联盟:本章的历史背景参24章注。西底家登基第四年(主前五九四年 ),尼布甲尼撒帝国的西方臣属国趁东帝国发生动乱之际,密谋叛变,犹大邻国的使节齐集耶路撒冷,欲说服西底家加入反叛联盟,另外,国内一些假先知更宣称巴比伦的统治即将结束,被劫掠的圣殿器皿即将归还,反叛的时机似乎一触即发。耶利米再以象征性的动作转达神的警告:神既已授权尼布甲尼撒,立他为全地之主,与巴比伦为敌者就是与神为敌,神必讨罪。
27:1~22真先知和假先知: 犹大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巴比伦的残酷欺压,全力以赴的试图通过与周边国家缔结政治、外交、军事同盟,从而脱离巴比伦的压迫,恢复犹大王国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是B.C.592,因着巴比伦的入侵,约雅斤和数千名百姓终于被掳去,而西底家则继位作了犹大王。早在很久以前,耶利米先知就预言过这种结果,在西底家王在位初期,他宣告灭亡已临近周边列国(1-11节 )和犹大,并强烈劝告西底家不要对抗掌管历史之神的审判工具——巴比伦(12-13节 )。当时,假先知曾预言,犹大将永远坚立,巴比伦则会速速灭亡。多数民众亦对此坚信不疑。这样的信息必然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耶利米和假先知之间必然会发生冲突(14-18节 )。本章以当时的背景为基础,带来了以下几点教训:①人的堕落性情之一就是拒绝真理而轻意接受谎言;②神的子女应当培养属灵的分辨力,如此,才不会被假先知所诱惑;③无论是在何时,圣徒都要高举真理,站在正义的一边;④当神予以警告和责备之时,若不实时悔改,就必然会受到神的审判;⑤有时,神也会利用不信之人作审判的工具。其一例就是,社会对教会内部腐败的批评和责难。
这三章为耶利米与假先知间的争论。这大概是西底家王在位的事(主前594年 )。假先知说巴比伦快覆亡,犹大应该反叛尼布甲尼撒王,与邻国合作共抗巴比伦,耶利米力斥其非。
【年代小注】本节有一个大问题。希伯来原文说当时是约雅敬王的登基年。但接下来几节却指出当时在位的是西底家王。大部分解经家相信这句话是误录于此。当时的正确日期是西底家王四年,即主前五九四年。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所指的,是约雅敬抑西底家?】
马所拉经文有以下记载:「犹大王约西亚的儿子约雅敬登基的时候,有这话从耶和华临到耶利米说……」(译按中译文照和合本 )英文版圣经KJV依照马所拉经文,ASV亦相同,但边注有「正确的名称是西底家」。NASB作「约西亚的儿子西底家登基的时候」,边注有「很多古抄本作[约雅敬]」。NIV作「西底家登基的时候」,接着注明「某些希伯来抄本及亚兰文……大多数希伯来文抄本作[约雅敬]」。至于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则省略第一节,而以第二节作为开始,但第三节记载「到耶路撒冷是犹大王西底家的使者……寄语以东王、摩押王、亚扪王、推罗王和西顿王……」。希腊经文指犹大王为西底家,向马所拉抄本的准确性提出挑战。
犹大王约雅敬于六O九年开始作王,其时,巴勒斯坦受埃及的法老尼哥控制,而尼布甲尼撒当时仍未能将势力伸展至亚洲西部(在约雅敬统治期的第三年 尼布甲尼撒才在迦基米施[Carchemish]打胜仗 ):在这时候,神似乎不会向约雅敬发出谕令。而且,是周围的异邦(不包括埃及 )遣使往见西底家,却非约雅敬,而这篇神谕就藉使臣带予其主人。由此看来,马所拉抄本的第一节用「西底家」此名,是不正确的。经文校勘学的权威学者认为,可能是在马所拉抄本的流传过程中,文士误将重抄在二十七章的开首部分。这个解释亦颇有可能。耶利米书的,原初的版本必是西底家,而非约雅敬。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耶和华对我如此说:“你作绳索与轭,加在自己的颈项上,」
〔暂编注解〕“绳索”和“轭”表明掳掠的将临。
「绳索与轭」:安置牛轭的方法,是以皮条横杠套在牛颈上。
绳索和轭: 通常象征对主权的服从,但在本节象征审判,这是犹大无视并不顺服神的警告而导致的结果。这是神为了更有效地传讲自己的信息而使用的方法之:1-6,,12:3,24:4-5)。
发布这样的象征性预言,耶18 19 ,,是要使百姓对他们所面临的事有深刻的印象,在可能的情况下,唤醒他们认识到自己属灵上的亏欠。耶利米扮演成一个被捆绑的囚奴或负轭的牲口,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产生了单凭说话所达不到的效果。涉及谋反的各国,尤其是西底家,根本没有理由可以认为他们的计划会有任何成功的机会。
【轭的构造】役畜所用的轭是一个安装在后颈上方的木架,颈项两边的孔洞插了轸子。轸子在颔下用带子相连。除了耕田的牲畜用轭以外,人也有些工作是需要负轭的。主前九至八世纪的亚述雕刻描绘俘虏负轭被输送或参与劳动。颈项两旁的木栓清楚易见。有关轭之象喻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藉那些来到耶路撒冷见犹大王西底家的使臣之手,把绳索与轭送到以东王、摩押王、亚扪王、推罗王、西顿王那里,」
〔暂编注解〕这些国家的使臣聚集在耶路撒冷,与犹大王密谋对抗巴比伦。
西底家: 是犹大的最后一位君王,在位时间为B.C.597-586。他原是约西亚16代王和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儿哈慕他所生的第三子,本名为玛探雅。B.C.597,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入侵耶路撒冷时,废去约雅斤的王位,而立他为王,并给他起了一个巴比伦人的名字——西底家,24:17-18,。他21岁登基,约统治犹大11年。他与其父王约西亚相反,象历代以色列和犹大的诸王一样,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他拒绝了耶利米让他向巴比伦投降的劝告,反而听从了反巴比伦派的主张,与以东、摩押、亚扪、推罗、西顿、埃及等结盟而试图谋反,却终告失败。结果他亲眼目睹了众子被杀的惨状,自己也被剜了眼睛,悲惨地死在异国他乡(52:1-11)。
如本节所示,上述诸王已派“使臣”来见西底家,劝说他加入反对尼布甲尼撒的同盟。这些国家的排名顺序与11年以前,22的预言是一样的。以前的预言这时已部分应验。但不知怎么这些国王仍幻想背叛尼布甲尼撒能取得成功。
【使臣聚集的原因】主前五九四年时,以东、摩押、亚扪、推罗、西顿诸国的使臣与西底家王合谋作乱,背叛巴比伦。《巴比伦年鉴》记载,主前五九五年十二月至五九四年一月,巴比伦发生内乱,反叛尼布甲尼撒。本节的会议大概是因此召开。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且嘱咐使臣传与他们的主人说,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
〔暂编注解〕嘱咐使臣。耶利米奉命告诉上述国王的代表,他们的努力是不会成功的。按照神的天意,巴比伦将不可阻挡地征服各国,作为祂惩罚他们犯罪的工具。
万军之耶和华。见注释。这个称呼放在“以色列的神”前面,是要让不认识神的各国知道,真神神,天上“万军”之主,是地球的军队所无法相比的,。
4~6掌管万物的神: 周边列国的使臣之所以来到耶路撒冷,是为了缔结反巴比伦同盟。然而,耶利米却宣告他们的企图是毫无意义的,因神已经将犹大和周边列国交在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手上。在这里,耶利米特地将神描述为是创造和掌管宇宙万物的主,这是为阐明,神可以按照自己的旨意行在地上,对此,任何人都不得提出异议。事实上,神总是为每一个人提供恰如其分的物质和环境。因此,我们应该懂得知足。即使在人看来尚有很多的缺乏,但也要像使徒保罗那样,常怀知足之心。这就是信徒的基本生活态度。
【】「我用大能和伸出来的膀臂,创造大地和地上的人民、牲畜,我看给谁相宜,就把地给谁。」
〔暂编注解〕「伸出来的膀臂」:形容神无比的大能。
伸出来的膀臂: 意指神为子民施行拯救的大能,,,。
就把地给谁。提醒人注意创造世界的神,9:6)控制着世界的命运。祂“废王,立王”,,5:18-19,。
相宜。似乎指“适宜”的。
【】「现在我将这些地都交给我仆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手,我也将田野的走兽给他使用。」
〔暂编注解〕神称尼布甲尼撒为“我仆人”,这与圣经所说的仆人有所不同,,,,只是说尼布甲尼撒作了神的审判工具。 田野的走兽: 指帮助巴比伦毁灭以色列的列国。论到这些列国,是为了指出选民的属灵无知。亦即,连列国也都顺服神的计划,而服从尼布甲尼撒;这些选民却没有认识到这是神惩罚他们的护理,反而继续顽固地反抗。
我仆人。见注释。
田野的走兽。胜利的军队专门夺取被征服民族的牛马,加重他们的痛苦和绝望。
6~7巴比伦帝国立国之后,只有三代便亡国(但五章 ),这三代君王是尼布甲尼撒、拿波尼度和伯沙撒。
【田野的走兽】正如轭是家畜驯服的象征,这预言进一步表示野兽亦同样会在耶和华的手下驯服。有无数的壁画浮雕描绘亚述王狩猎野兽的场面。这些野兽包括了狮子等大型的肉食动物。野兽被驯服,有时也是受控制、得平安的理想国度之异象的一部分。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列国都必服侍他和他的儿孙,直到他本国遭报的日期来到。那时,多国和大君王,要使他作他们的奴仆。」
〔暂编注解〕「儿孙」:泛指尼布甲尼撒之后的巴比伦王,并非单指他的后裔,因除了他儿子以未米罗达(于主五六○年被弑 )之外,尼布甲尼撒的子孙没有一个登上巴比伦的王位。
耶利米明确地宣告犹大将受到巴比伦的长期压制,断然否定了假先知所说犹大将很快就恢复的主张。同时他也指出,巴比伦虽然作了神的审判工具而权倾一时,但因其本质上的悖道必然会遭到灭亡,从而给犹大百姓带去了一线希望和安慰。 他和他的儿孙: 指尼布甲尼撒、以未米罗达,以及伯沙撒等三代。伯沙撒在位之时,玛代人大利乌杀了伯沙撒后取了迦勒底国,成就了此预言。
他的儿孙。本节暗示尼布甲尼撒以后巴比伦帝国的短暂性,因为他的家系,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他之后都不超过第二代。这里可能指尼布甲尼撒的女婿拿波尼度和他女婿的儿子伯沙撒)。他们是尼布甲尼撒之后最有名的统治者。但情况不一定是如此。与其说是指某些尼布甲尼撒的继位者,倒不如说是指这个国度只能短暂地存在,时间没有说明。
要使他作他们的奴仆。虽然“列国都必服事”尼布甲尼撒,但这个巴比伦国王不可能建立一个永久的帝国。波斯和其他民族将会征服巴比伦国王,“使他作他们的奴仆”。
【巴比伦帝国概论】新巴比伦帝国的创立者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父亲拿布波拉撒。拿布波拉撒是迦勒底的君主,于主前六二六年脱离亚述的统治。这位开国君王的统治到主前六○五年结束,因此亚述的覆亡他亦有责任。在他率领之下,巴比伦人于迦基米施大胜埃及,以致西亚洲绝大部分都落入巴比伦的手上。尼布甲尼撒于主前六○五年继承了这个强大的国家,成为它最有名的君王。巴比伦城可说是由他一手重建,他又坚固了巴比伦对整个近东的控制,甚至入侵埃及(但没有成功 )。他长久的统治于主前五六二年结束。他三名后裔短暂地继承了国位,一共统治了六年的时间。王朝的最后一名君王是拿波尼度。这人显然是尼布甲尼撒在位之时的高官。他的统治在主前五三九年结束。玛代波斯在古列大帝的领导下攻取了巴比伦城。拿波尼度虽然没有在圣经中提及,他的儿子伯沙撒却以王的身分,在但以理书中成为要角。拿波尼度离弃了巴比伦城,在阿拉伯半岛居住了十年之久。伯沙撒在这期间暂代父亲。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无论哪一邦哪一国,不肯服侍这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也不把颈项放在巴比伦王的轭下,我必用刀剑、饥荒、瘟疫刑罚那邦,直到我藉巴比伦王的手将他们毁灭。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藉巴比伦王的手,将他们毁灭」:有古卷作「将他们交在巴比伦王的手里」。
神严重警告了对抗巴比伦的人。亦即,神视对抗为对神的挑战,必给予彻底的惩罚。
再次列举了战争,刀剑,饥荒和瘟疫的惩罚。
8~11耶利米警告这些使臣不要背叛尼布甲尼撒。
【先知劝告屈服】圣经的先知作出屈服的劝告,但这种忠告在古代近东先知文献中却是全无例证的。古代的君王一般自视甚高,先知素有报喜不报忧的名声。即使有屈服的信息,也都是透过执行某些仪式顺服某位神祇而已,不是在政治上臣服。反之有些占卜者则会根据兆头,以某时进行某事是否吉利为由,支持或反对某些政治行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至于你们,不可听从你们的先知和占卜的、圆梦的、观兆的,以及行邪术的。他们告诉你们说,你们不至服侍巴比伦王。」
〔暂编注解〕「圆梦的」:原文作「你们的梦」:古译本作「作梦的」,指解梦的术士。
占卜的。他们用抽签等方法来决定行动的方案,。
观兆的。见注释。
行邪术的。见;注释;,12。所有这些异教先知的预言显然都敦促这五个国家联合起来对抗尼布甲尼撒。
9~10周边国家的光景与犹大相仿。他们也在四处鼓吹巴比伦必速速灭亡,并且据此认为要继续对抗巴比伦,直到最后。
【专业者的种类】本节列举了五种专家。先知从神明领受信息,把它传达给人。占卜者观察兆头,这些兆头大部分都是来自检验祭牲的脏腑。
古代近东到处的人都视梦为重要的启示方式,圆梦使用各种学术性的资源来诠解。交鬼者(和合本「观兆的」 )与死人沟通,并传达其信息。最后行邪术者是专门从事咒语或诅咒。
按照主前七世纪致亚述王的书简,专门学者事奉王的五个主要种类,是占星者/文书、占卜者、驱邪者、医生,和吟唱哀歌之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们向你们说假预言,要叫你们迁移,远离本地,以致我将你们赶出去,使你们灭亡。」
〔暂编注解〕耶利米借着神的启示,知道那些国王听了异教先知的假话会有什么后果。这些国王和他们的军队将前去参战并被消灭,就像亚哈听了假先知“口中作谎言的灵”一样的下场。
【】「但哪一邦肯把颈项放在巴比伦王的轭下,服侍他,我必使那邦仍在本地存留,得以耕种居住。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8节宣告了神必歼灭对抗巴比伦之人的坚定意志(8节 ),本节则宣告要归服于巴比伦,这或许会带来一时的痛苦和愁烦,但和平和患难均在乎神,神必帮助他们恢复过去的荣耀。须注意的一点是,要服事巴比伦王是指,要顺服神的主权性护理,而非指其字面意义。因为若是指后者,就等于拜偶像,。
【】「我就照这一切的话,对犹大王西底家说:“要把你们的颈项放在巴比伦王的轭下,服侍他和他的百姓,便得存活。」
〔暂编注解〕“西底家”是犹大人被掳后,巴比伦王设立在犹大地代巴比伦行使管治权的傀儡王。后来西底家反叛巴比伦王;犹大地再受到全面彻底的毁灭(王下二十五章 )。
对周围各国的劝告(第11节 )特地向“犹大王西底家”转达。国王作为百姓的领袖,如果有这样的愿望,就会领导国家服从巴比伦。
12-15 给西底家的劝告:可惜西底家始终不肯听耶利米的话,决意背叛巴比伦,结果耶路撒冷沦陷,西底家被拿,最后死于巴比伦, 应验了耶利米的预言。
12~15耶利米警告西底家不要背叛,并且不要相信假先知的话。
12~15对西底家王的警告: 在上文,耶利米向外邦人宣告了神的警告(1-11节 );在本文中,他将矛头转向了犹大百姓。尤其是恳切地呼吁犹大王西底家。实际上,他所真正关心的不是外邦人,而是犹大。这表明,在耶利米时代神的救赎范围尚没有扩大到外邦。耶利米向犹大宣告了曾向外邦宣告的警告,这就清楚地表明,即使是蒙神拣选的犹大人,也无法逃脱神的审判。因此,我们一定要铲除一些错误的信仰,以为既然已蒙神拣选,就可随意犯罪,因为神必施行赦免。圣徒的特权必然伴随着责任和义务,倘若忘记了这一点,就可以说是已失去了作神儿女的资格,,。
【】「你和你的百姓为何要因刀剑、饥荒、瘟疫死亡,正如耶和华论到不服侍巴比伦王的那国说的话呢?」
〔暂编注解〕刀剑。见;27:8注释。
那国。不仅是一个国家。这里指任何不服从巴比伦的国家。
【】「不可听那些先知对你们所说的话。他们说:‘你们不至服侍巴比伦王,’其实他们向你们说假预言。」
〔暂编注解〕关于这些假先知的欺骗,见;23:1,2,11,21,23,30,31,33,34注释。
14~15当时的假先知,专门假借神的圣名发出假预言(15节 23:21)。他们没有洞察到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神旨意和护理,只是盲目地相信以色列民族的特权。面对深陷困境的犹大百姓,他们鼓吹毫无根据的乐观主义,冲淡了神的审判性质,进而使他们陷进耽于罪行的属灵惯性(mannerism )。于是耶利米断言他们的预言是“假预言”,并且宣告他们必然灭亡,20:10-13,21:8)。
【】「耶和华说:‘我并没有打发他们,他们却托我的名说假预言,好使我将你们和向你们说预言的那些先知,赶出去一同灭亡。’”」
〔暂编注解〕好使(lema`an )。不一定指目的,因为lema`an 也可用于讽刺的意义。本节不是强调神的目的,而是强调犹大悖逆的后果。圣经经常把神所不加制止的事说成是神做的。
【】「我又对祭司和这众民说:“耶和华如此说:你们不可听那先知对你们所说的预言。他们说:‘耶和华殿中的器皿快要从巴比伦带回来。’其实他们向你们说假预言。」
〔暂编注解〕这些“殿中的器皿”是在主前597年时被巴比伦人带走的。古时,战胜国会将战败国的偶像放在自己的神庙中。耶路撒冷圣殿中没有偶像,尼布甲尼撒便拿走其圣器保存在庙内。
“器皿”。在主前597年被带往巴比伦去,这些器皿必不如假先知所预言很快就被送回来。事实上,所留下的不久还要被尼布甲尼撒带往巴比伦去(22节 )。一个征服者通常会把被征服之百姓的偶像带回国,放在自己神明的庙宇里。由于犹太教是没有偶像的宗教,所以征服者便把圣殿的器皿取去。
快要……带回来: 在28:3,假先知哈拿尼雅预言说,2年之内圣殿的器皿都要回到原处,而按照耶利米的预言,日后还有70年的俘虏生活,。
在西底家登上王位以前,尼布甲尼撒已掳走这些“耶和华殿中的器皿”,。为了安慰因遭受这重大损失而悲哀的百姓,假先知们预言这些神圣的器皿很快就会回到耶路撒冷。然而这些器皿要到居鲁士归还犹太人之时才运回来。
16-22 给祭司与罪民的信息。
16~22假预言的虚妄性: 耶利米向祭司和百姓警告说,巴比伦的轭必将速速被折断的预言是虚谎之言,倘若听信那预言就会加速国家的灭亡。同时他指出祭司在滥用假先知的信息,讽刺约雅斤王在位时,被挪到巴比伦的圣殿器具和王宫之宝,不久便会归还的荒谬见解,主张这种想法只会招致犹大的灭亡。因为这种想法助长反巴比伦的政见,最终会惹动巴比伦的猛烈攻击。必须指明的一点是,祭司本应具备属灵的洞察力和分辨力,然而,他们却与平民无异,无知、愚顽地不加以分辩就听信了假先知的话。
【耶和华殿中的器皿】这些器皿大概是圣殿中可以搬动的对象,包括容器和用具。主前五九七年,尼布甲尼撒第一次攻取耶路撒冷时,掠取了圣殿中不少的宝物。但仍然有一些琐碎的对象留下,到十一年之后才被掠去。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的注释。有关这些对象的描述,可参看:历代志下四章的各个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不可听从他们,只管服侍巴比伦王,便得存活,这城何至变为荒场呢?」
〔暂编注解〕圣殿器皿很快就会回归的假预言,显然是叛乱的诱因之一。耶利米看到叛乱不但会导致耶路撒冷的浩劫荒芜,也会导致圣殿的毁灭。
【】「他们若果是先知,有耶和华的话临到他们,让他们祈求万军之耶和华使那在耶和华殿中和犹大王宫内,并耶路撒冷剩下的器皿,不被带到巴比伦去。」
〔暂编注解〕先知讥讽了假先知所说犹大必速速得到恢复的愚蠢想法。先知斥责他们,要为剩下的器皿不至被夺去而求告神。“祈求”意指“相遇”或“去求见”,在这里则喻指仲裁。
耶利米劝假先知,与其白费力气想收回已从圣殿掳走的器皿,倒不如求神使尼布甲尼撒以前没掳走的器皿“不被带到巴比伦去”。
【】「因为万军之耶和华论到柱子、铜海、盆座,并剩在这城里的器皿,」
〔暂编注解〕关于本节所论到的圣殿器皿,请参照的图表。
被称为雅斤和波阿斯的两根铜柱设在圣殿门廊的两边。关于驮“铜海”的十二只铜牛,见注释。十个“盆座”见的描述。虽然本节没有提到,约柜此时依然还在圣殿里,直到耶路撒冷最后被围攻时才隐藏起来。
【柱子】这些铜柱立于殿院中的前院外面。两根柱子各有名字(雅斤和波阿斯 )。在特殊场合中,王大概是站在一根柱子的旁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铜海】
铜海是个十分巨大的铜制盆子,直径超过十五呎,高度超过七呎。它安放在十二只铜牛的背上,三只一组,每组面朝不同的方向站立。这容器可以装载一万加仑的水,供洗濯礼仪之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盆座】
盆座包括十个较小的盆子,用来装水洗濯祭牲。支持盆子的盛饰支架,安装在四个活动的轮子之上。每个盆子可容水两百加仑。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正是用来支撑这一类盆子的青铜盆座,来自主前十二世纪。盆座有轮子,并以有翼的复合性活物为装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掳掠犹大王约雅敬的儿子耶哥尼雅,和犹大耶路撒冷一切贵胄的时候所没有掠去的器皿。」
〔暂编注解〕耶哥尼雅。见注释。
【约雅斤被掳】请参看:的注释。按照某个巴比伦行政文献的记载,一位名叫雅库基努(Iakukinu =耶哥尼雅、约雅斤 )的,曾向尼布甲尼撒纳贡。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论到那在耶和华殿中和犹大王宫内,并耶路撒冷剩下的器皿,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
【】「必被带到巴比伦存在那里,直到我眷顾以色列人的日子。那时,我必将这器皿带回来交还此地。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西底家反叛巴比伦王之后,巴比伦人再来掳掠耶路撒冷(主前586年 ),将以前未有掳走的殿中器皿掳去。不过,七十年后,以色列民回归本土时,犹太人获准将这些器皿带回圣殿(拉一章 )。
「眷顾以色列人」:原文作「眷顾它们(指器皿 )」。
被带到巴比伦。关于这个预言的应验,见。
直到我眷顾以色列人的日子。指被掳七十年结束的时候,29:10,。
【圣物被掳后归还】耶路撒冷圣殿不是古代惟一的器皿被掠,但后来重得失物的庙宇。例如玛尔杜克的神像曾经好几次被掠离开巴比伦城(如主前1595年被赫人所夺 约主前1235年被亚述王杜库提宁努他一世所掠 主前689年被西拿基立所掳 )。但每次偶像都归回到巴比伦原有的位置。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27章 )】
1若你是耶利米,蒙神指示要套上轭去见西底家和列国使臣,你心里会否感到为难?有什么因素会令你犹疑?参26:8, 23?什么则是有利的因素?参24:1; 27:20与「犹大最后的诸王」。
2试根据1-11节思想神的主权。这对你有什么提醒?你认为神今天会否差遣先知向不信的邦国、社会传讲信息?
3根据22节的记载,虽然圣殿里剩下的器皿将被掳至巴比伦,但神不忘怀属于的器皿,必把它们带回犹大。试翻查圣经,看这些预言有否应验。参52:17-23; 。这给你什么教训。
──《串珠圣经注释》
「作绳索与轭加在自己的颈项上。」
当西底家作了犹大王。那时,北国以色列和亚兰,已经先后灭亡,北方来的威胁解除了;西底家是巴比伦放在宝座上的傀儡,但心底下,还对蛰伏的埃及存着幻想,暗中维持着友善的关系。虽然已只是回光返照,落日还是把西方半边天的云霞映得通红。正像那句话所说的:“如果通国都是瞎子,独眼的人可以作王。”趁着祝贺他登基庆典,邻近的小国,都派了使臣,聚在耶路撒冷,一时冠盖云集,好不热闹;他们却在酝酿着订立协约,组织反抗巴比伦的联盟,他们心目中的当然共同领袖,是众望所归的埃及。在历史上,这种盟约从未成功过。
人在预备作一件新事;却是神早就预定的。在三十年前,祂呼召耶利米,作列国的先知,就告诉他的使命,是“与地上的众民反对”。现在,神吩咐祂的仆人:“你作绳索与轭,加在自己的颈项上,藉那些来到耶路撒冷见犹大王西底家的使臣之手,把绳索与轭,送到以东王,摩押王,亚扪王,推罗王,西顿王那里;且嘱咐使臣,传与他们的主人…”
现在,神的仆人卷入了国际纷争,命令地上的王,要“把颈项放在巴比伦王的轭下”。这需要勇气和完全的顺服。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使我们与农耕文化有很大的距离,连带的对古老的喻意,也有了解的困难。轭是木制的农具,加在牲畜的颈上,以便驾驭,使其顺从所指示的方向,完成工作。因此,轭代表权柄。神说:“我用大能和伸出来的膀臂,创造大地和地上的人民,牲畜。我看给谁相宜,就把地给谁。”
地是神的。祂可以随自己的旨意行使主权。这真是天经地义的事。除非根本未生在地上,所有的人,都有负轭的必要,顺从神的旨意。人没有自由,以文化或道德的理由,拒绝顺从神。因为巴比伦是神所用的器皿,在那时代成就神的计划。人尽管为了眼前的利益,互相利用,自己结盟;但违背神的事,总不能成就。不负轭的结果,是要付远比顺服负轭更大的痛苦代价:牲畜不顺服,要受残酷鞭打;哪一邦,哪一国,不服事巴比伦,就是不顺服神,要遭受“刀剑,饥荒,瘟疫死亡”。权柄是从神来的。应当效法主耶稣的样式,谦卑负主的轭,顺服而得安息。── 于中旻《耶利米书笺记》
【】
「无论那一邦……不肯服事这巴比伦王……我必刑罚。」
你好像以色列民犯罪,破坏神的圣洁的关系与相交,结果你必须受管教,遭灾殃,重压再你身上。这就是巴比伦王必须来侵略以色列与列邦。现在从这些话中你只好学谦卑与虔诚的顺服。伸出颈项让巴比伦王的轭加上。当撒母耳告诉以利不可避免的刑罚,因为他没有管教阻止他儿子的恶性。他说:「这是出于耶和华,愿祂凭自己的意旨而行。」他看出自己罪有应得的结果,只有让神的安排来临。
你也该这样,要接受应得的管教,记得凡是神爱的必受管教,祂有鞭打凡被接纳的儿子,所以在神大能的手下要谦卑。要从别人的骄傲与暴虐,看到天父许可的安排,现在管教的事你要好好在意学习。这不过一段有限的时间,人们究竟不能超越他们的范围,你不要为自己伸冤,让他们肆虐,将事情交给主,因为伸冤在祂,祂必报应。
有一位传道人说:我们要承认错误、承认无能、不要争名,这些事说起来好像很难,但是在造就品德上,却有极大的价值。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