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耶利米书 第39章


圣经综合解读

1「犹大王西底家第九年十月,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全军来围困耶路撒冷。」

2「西底家十一年四月初九日,城被攻破。」

3「耶路撒冷被攻取的时候,巴比伦王的首领尼甲·沙利薛、三甲·尼波、撒西金——拉撒力、尼甲·沙利薛——拉墨,并巴比伦王其余的一切首领都来坐在中门。」

本章记录了耶路撒冷陷落的过程,这是三十四-四十五章交错对称结构的中心,也是「虚假平安的破灭」这个主题的高潮。
「犹大王西底家第九年十月」()),耶利米传道已经四十年,他一直预言的「拔出、拆毁、毁坏、倾覆」())终于来临了。巴比伦从西底家「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开始围城,一直到「十一年四月初九日,城被攻破」()),从主前588年冬天持续到586年夏天。虽然期间巴比伦曾经短暂撤军()),但整个抵抗的时间长达十八个月。
城破之后,敌军的众首领坐在城北的「中门」()),象征已经控制这城、实行统治的权柄。第3节列出的三位首领包括:担任「三甲·尼波」())的尼甲·沙利薛、担任「拉撒力」())的撒西金和担任「拉墨」())的尼甲·沙利薛。第一位「尼甲·沙利薛」())是尼布甲尼撒王的女婿(涅里格利沙尔 Neriglissar、)),后来篡夺了尼布甲尼撒儿子的王位。「三甲·尼波、拉撒力、拉墨」都是巴比伦的官衔名称。
耶路撒冷已经两次被掳、精英尽失()),但经过西底家九年的经营,已经防御坚固、物资充足、战士顽强。相反,漫长的围城对于远道而来的巴比伦军队极为不利。难怪众首领拒绝听从先知的反复劝告,不肯轻易「出去归降迦勒底人」())。北国的撒马利亚面对不可一世的亚述帝国,竟能顽强抵抗三年());而南国的耶路撒冷面对横扫天下的巴比伦帝国,也能苦苦坚持十八个月,直到城内粮食耗尽())、甚至以人肉充饥())。以色列十二支派在仇敌面前都是意志坚强的战士,在神面前也是「硬着颈项的百姓」())。当神的管教临到的时候,我们又会坚持多久呢?
以色列人从出埃及到扫罗作王,是神作王的时代,结果是人厌弃神作王())、选择人作王())。从扫罗作王到「城被攻破」()),是人作王的时代,结局是彻底被掳、失去主权。神的百姓离「祭司的国度」())越来越远,神允许他们落到这种失败的光景里,正是为了显明一个事实:人若离开了神,什么都会越做越走样;因此,人在地上已经无路可走,只能顺服等候弥赛亚的救赎。

4「犹大王西底家和一切兵丁看见他们,就在夜间从靠近王园两城中间的门出城逃跑,往亚拉巴逃去。」

5「迦勒底的军队追赶他们,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西底家,将他拿住,带到哈马地的利比拉、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那里;尼布甲尼撒就审判他。」

6「巴比伦王在利比拉、西底家眼前杀了他的众子,又杀了犹大的一切贵胄,」

7「并且剜西底家的眼睛,用铜链锁着他,要带到巴比伦去。」

8「迦勒底人用火焚烧王宫和百姓的房屋,又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

「两城中间」()),意思是「两道城墙中间」()), 位于耶路撒冷之东南。王园位于西罗亚池附近()),两城中间的门可能就是泉门())。
「亚拉巴」())就是约旦河谷。耶路撒冷的北面是敌军攻城的主要方向,西面不远是大海、南面不远是旷野,只有东面最适合逃跑。从耶路撒冷向东过了汲沦溪,经过犹大旷野和约旦河谷,逃往约旦河东,这是大卫躲避押沙龙时的逃亡路线()),现在也成了西底家的逃跑路线。
「耶利哥的平原」())位于约旦河谷,越过约旦河就能逃到摩押、亚扪和以东())。但西底家却功亏一篑,在渡河之前被巴比伦人追上了。实际上,这是西底家的罪孽追上了他())、是神的烈怒追上了他())。
「哈马地的利比拉」()),位于北方亚兰的一个大平原上。过去,这里是法老尼哥进攻巴比伦的基地());现在,这里又成了尼布甲尼撒进攻埃及的大营。
西底家所受的残酷刑罚()),是新巴比伦帝国对叛逆者的惩罚,也是悖逆神的人自作自受。两个表面上矛盾的预言就这样应验了:1、西底家要与巴比伦王「眼对眼彼此相看」());2、他将死在巴比伦,却「看不见那地」())。
上图:犹大旷野位于犹大山地和约旦河谷之间。从橄榄山东面不远处开始就是绵延的山坡,草木稀疏,人迹罕至,从海拔900多米的犹大山地向东一直下降到海平面以下400多米的死海,南北约长100公里,东西宽约20-25公里。犹大旷野的地势由西至东下降约1300米,开始是许多平滑光秃的白垩山头连绵起伏,溪谷与沟壑纵横交错,靠近死海时逐渐变成陡峭的峡谷,到死海边成为嶙峋的悬崖。犹大旷野位于中央山地分水岭以东,地中海的雨云由西吹来,大部份雨水落在分水岭西面,分水岭东面的犹大旷野非常干旱,又有干燥的东风吹刮,雨季才偶尔有阵雨。在雨季的几个星期,干涸的旱溪(Wadi)中会激流奔涌,旷野中会长出少许植物。大卫曾在犹大旷野躲避扫罗和押沙龙的追杀(撒上二十三14,24;二十四1;撒下十五23),他将犹大旷野描述为「干旱疲乏无水之地」(诗六十三1)。每年赎罪日,「归于阿撒泻勒的山羊」从圣殿被放到犹大旷野(利十六10)。以西结在异象中看见一条溪流从圣殿流出,经过这片旷野,灌溉两岸繁茂的树木(结四十七1-10)。施洗约翰在死海北面的那片犹大旷野开始传道(太三1-6),主耶稣很可能也在犹大旷野受魔鬼引诱(太四1)。

9「那时,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将城里所剩下的百姓和投降他的逃民,以及其余的民都掳到巴比伦去了。」

10「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却将民中毫无所有的穷人留在犹大地,当时给他们葡萄园和田地。」

「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将城里所剩下的百姓和投降他的逃民,以及其余的民都掳到巴比伦去了」()),是为了避免再次叛乱。新巴比伦帝国与亚述帝国不同,并不完全迁徙整个被征服民族,而是只把叛逆民族的社会精英掳为人质,同时让原有的贵族宗室继续统治藩属国。事实上,耶路撒冷被毁时,巴比伦只掳走了八百三十二人()),「却将民中毫无所有的穷人留在犹大地」()),以免当地田地荒芜、出现政治真空。根据犹太史学家约瑟夫的记载,尼布甲尼撒掳走犹大以后,并没有在犹大地安置任何民族,耶路撒冷和圣殿被荒废了七十年之久())。
「当时给他们葡萄园和田地」()),是把无主的土地重新分配给没有地业的贫民,一方面是笼络人心,一方面是让他们给巴比伦纳税。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新崛起的帝国所要得到的不是一片废墟,而是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地上再残暴的征服者也不会毫无理由地屠杀百姓,再仁慈的统治者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大发善心。

11「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提到耶利米,嘱咐护卫长尼布撒拉旦说:」

12「『你领他去,好好地看待他,切不可害他;他对你怎么说,你就向他怎么行。』」

13「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和尼布沙斯班——拉撒力、尼甲·沙利薛——拉墨,并巴比伦王的一切官长,」

14「打发人去,将耶利米从护卫兵院中提出来,交与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带回家去。于是耶利米住在民中。」

巴比伦人非常迷信,特别尊崇术士与占卜的人,他们可能把耶利米看作一个灵验的预言家,也可能把他当作一位有影响力的亲巴比伦派,所以巴比伦王下令释放耶利米、并且加以特别保护()),以便让他帮助巴比伦安抚人心。
耶利米的预言不被自己的同胞接受,却在外邦受到欢迎());神百姓的首领逼迫先知()),迷信的巴比伦王却尊重耶利米())。这是一个讽刺,正如主耶稣所说的:「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这也应验了神所应许的:「你不要惧怕他们,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
「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被巴比伦立为管理犹大余民的省长()),他的父亲亚希甘之前就保护过耶利米())。这是一个祖孙三代都敬畏神的家庭,先知的一切都在神的护理之中。

15「耶利米还囚在护卫兵院中的时候,耶和华的话临到他说:」

16「『你去告诉古实人以伯·米勒说,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说降祸不降福的话必临到这城,到那时必在你面前成就了。」

17「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拯救你,你必不至交在你所怕的人手中。」

18「我定要搭救你,你不至倒在刀下,却要以自己的命为掠物,因你倚靠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15-18节的话可能是耶利米被「从护卫兵院中提出来」())之前转达给以伯·米勒的。
「古实人以伯·米勒」())曾经向西底家告发拘禁先知的众首领「向先知耶利米一味地行恶」()),很可能会遭到打击报复。既然他对西底家王有不少影响力,城破之后也可能成为被巴比伦诛杀的对象())。因此,神应许:「到那日我必拯救你,你必不至交在你所怕的人手中」()),而且「不至倒在刀下,却要以自己的命为掠物」()),平安地被掳往巴比伦。
本章记录了耶路撒冷陷落的悲惨过程,最后却以追述神对「古实人以伯·米勒」的拯救应许作为结尾;本章在结尾的四节才提到神,并且每一节都提到神。这并非人随意记录的流水账,而是圣灵的「神来之笔」——人所倚靠的虚假平安破灭了,但却不是神的失败,而是神的得胜。救恩的历史始终都在神的管理之中:

神的「仆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照着神的旨意拆毁了有名无实的耶路撒冷()),却保护了另外一位仆人先知耶利米())。
悖逆神的大卫后裔被神弃绝()),信靠神的外邦人却蒙拯救。


神的百姓既然「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救恩就开始「转向外邦人」())——「他们失脚是要他们跌倒吗?断乎不是!反倒因他们的过失,救恩便临到外邦人,要激动他们发愤」())。神宣告:外邦人以伯·米勒获救的原因,不是因为积德行善,而是「因你倚靠我」())、对神的话语有信心——「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就是因信而得的义」())。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耶路撒冷失守

这一章在许多方面都印证了耶利米的先知工作。一至十节简略地描述了耶利米所传的信息是真确的事件:巴比伦人于主前五八七年七月夺取了耶路撒冷。这件事若没有发生,我们今日在圣经中阅读的极可能就不是耶利米书,而是哈拿尼雅书了(参二十八章 )。更详尽的记载见于五十二章,这里的几节经文似乎是那一章的缩写。在这一段记载中的若干特色似乎是经过窜改的。尤其是第三节,这里似乎是把巴比伦某些高级官员的名字与衔头混淆了。它大概应该只包含了三个官员的名字──正如新英文译本中的情形──而且最好从十三节提供的资料去了解。但鉴定某些巴比伦官员的身分乃属于次要的。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前几章两个中心人物──西底家王和耶利米──的命运。

像许多其他统治者一样,当局势不能控制时,像晚近乌干达的俄波(Milton Obote ),王便会仓皇逃命。西底家藉黑夜的掩护,和护卫队‘从靠近王园两城中间的门’逃出城外(4节 )。(如果那是一条秘密的逃走通道的话、那么它直至今日仍是一个秘密 )。他出了城便向约旦谷南端的‘亚拉巴’逃去。然而,在耶利哥附近他便被巴比伦的军队掳获了,解往尼布甲尼撒在叙利亚之利比拉大本营,并在那里实时受到一个背叛的附庸国应得的处置。他被强迫目睹他的众子与贵冑被处死,他自己的眼睛被剜掉,并锁上铁链解往巴比伦。告诉我们他死于巴比伦狱中,但没有指明他被监禁了多久。在耶路撒冷的抢掠持续之际,皇帝的护卫长尼布撒拉旦便将大量残存下来的人充军,只留下最穷的农夫耕种田地。无论王或百姓都不能逃避耶利米一直预言的神的审判。我们可能不理会神,或背逆祂,或设法逃避祂,但迟早祂会追上来。

耶利米怎样呢?十一至十四节的记载给我们看见城陷落时临到先知的事。巴比伦的掌权者明显地极清楚耶利米鲜明的和顺态度,消息大概来自那些逃亡的犹太人。他在他们那些可靠的合作者名单上。一位巴比伦的军事裁判官授权将他从‘护卫兵院’中释放,并且交与‘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14节 )保护他。沙番的家族再次在耶利米的生活中扮演一角。基大利实际上已被巴比伦人任命为重组之犹大省省长。

十五至十八节这一段更自然地是与上一章衔接的,给以伯米勒带来希望的话,就是把耶利米从水窖中救上来的古实太监。城陷落时他会蒙保护,得以保全性命,‘因你倚靠我,这是耶和华说的’。这个短句,在其上下文中不一定含有任何深长的宗教意义。它可能只意味以伯米勒曾同情、并曾尽力帮助耶和华的先知耶利米。而对他生命有这样的裁决也许令他惊异,正像那些齐集在审判宝座周围听到‘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的人感到同样的惊异。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耶利米书第三十九章

.耶路撒冷陷落及犹大被掳

本章简明扼要地记载了耶路撒冷、君王和臣民的被掳,以及耶利米被巴比伦人释放的经过。

1~3.耶路撒冷的陷落

。耶路撒冷于公元前五八八年开始被围,到翌年七月所有的抵抗均冰消瓦解之前,只有公元前五八八年夏,战况曾稍微纾解。正如耶利米强而有力所指出的,那无法避免的日子必不会无止境的耽延,只要埃及人决定不助耶路撒冷一臂之力,巴比伦人必会全力破坏城墙并倾覆耶路撒冷。届时势力单薄的犹大,除了投降别无选择。敌军的众首领在城的中门举行了军事会议。根据马索拉经文,这些巴比伦名字有点混乱,但鉴于当时的景况,这种混乱亦不难想见。参13节,尼甲沙利薛的名字显然在3节出现了两次。这个名字意即“尼甲保护王”( Nergal-s%ar-us]ur ),且他的官衔是拉墨(Akkad. rab-mu{gi ),这个官位很高,但确实的职责则不得而知,很可能是后来的王尼利格利沙(Neriglissar,公元前559~556年),他先在叛变中杀了尼布甲尼撒的儿子以未米罗达,而后在巴比伦继承尼布甲尼撒的王位。尼利格利沙的名字,曾出现于公元前六世纪巴比伦的法律文件以及其他碑文中。三甲尼波( Samgar-nebo )可能是一官衔而非人名,马索拉经文的 samgar 是巴比伦官衔的音译,该头衔隶属于纳布(Nabu)的一个官员。拉撒力是职位很高的官衔,其职责主要在外交或军事方面。

4~8.西底家被捕获

王园位于西罗亚池附近(参:,而两城中间的门可能是所说的“泉门”,两道城墙就是位于这个门下(参:。亚拉巴是约但河的深谷,位于死海北面,它看起来似乎是最佳的逃亡路线。然而,西底家和他的随从仍旧被拿住,且被带往靠近哈马地的利比拉,尼布甲尼撒的营中。根据近东战事的准则,对于抵抗的敌军首领,处决(6节)并非残酷的刑罚,乃是公正的处置。剜掉眼睛则是另一古老的刑罚(参:。若将百姓的房屋(8节)一词,与互相对照,便可得知可能在传递的过程遗漏了一些字。该句应作王宫、耶和华的殿和百姓的房屋。

9~10.百姓被掳、耶利米获释

护卫长是古时的一种官衔(按字义解即“屠夫长”),后来虽然职责有所改变,但仍保留原有的名称(参:。马索拉经文的9节结尾,读作其余的剩下之民,似乎是文士重复误抄,应依据,读作“剩余的巧匠”。巴比伦人只留下那些看来不会惹事生非的农夫(10节),并分配田地给他们。各英译本译为田地的字( y#ge{b[i^m )有双重意义,拉丁文圣经译为 ge{b[i^m (蓄水池)。目前无法确定此处是否应依修改为“使他们修理葡萄园,耕种田地”( l#k[or#mi^m u^l#yo^g# b[i^m )。

11~14.神的预备

神的先知现在被释放并受到敬重,他被捕显然是因为巴比伦人不了解其身分所致。迷信的米所波大米人对待属神的耶利米,就像他们在巴比伦对自己的先知一样尊崇和敬重。耶利米被交给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14节),基大利后来被立作统管犹大余民的省长(。耶利米和基大利最初住在米斯巴,同在该地的还有一些犹大部队的逃兵。这些逃兵被允许留在米斯巴的条件,是他们不得作乱。大约在公元前五八二年,充满敌意的亚扪王策动谋杀基大利。神成就了祂必拯救耶利米的应许(,在别人尽被杀戮之时搭救他。基督徒确信,神必顾念并保守信靠祂的儿女(,等等)。

15~18.给以伯米勒的信息

这一段并未严格地照年代编排,其时间应当在之后,亦即耶利米和西底家私下会谈之后。以伯米勒在紧要的关头,向王抗议耶利米被关的景况,以致改善先知的情形。以伯米勒这种勇敢的行为,赢得了未来必得安全的应许。耶利米此时既然仍被关在护卫兵的院中,严格地说,他实在很难去哪里。以伯米勒害怕那些被他暗指行恶的人,对他施行报复。然而,他对神的信心就是他的拯救,这也是基督徒生活中常见的景况(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犹大王西底家第九年十月,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全军来围困耶路撒冷。」

〔暂编注解〕对耶路撒冷的最后一次围攻,约于公元前588年1月15日开始

1~2本章的事件在第五十二章也有记述。围城持续大约叁一十个月,从主前588年一月十五日至586年七月十八日。

1~3记录了巴比伦军队围困耶路撒冷的时间,以及巴比伦军队众首领的名单。包围的时间是从“第九年十月”(阳历1月 )到“十一年四月”(阳历7月 ),共有18个月。耶利米之所以如此详尽地记录时间,是为了明确地证明自己的预言,并且阐明宣告了约40年之久(B.C.628-586 )的预言如今才得以成就。从而辩护神的恒久忍耐和他的信实。

1-10 耶路撒冷失陷:主前五八七年初,巴比伦军围攻耶路撒冷,五八六年中耶京失陷,一个月以后尼布撒拉旦进入城内

39:1~18耶路撒冷沦陷时所发生的事件: 本文记录了耶路撒冷沦陷之后,西底家王被掳而受苦的事件(1-10节 ),和耶利米与以伯米勒被搭救的过程(11-18节 )。本文给我们带来以下教训:①神话语的信实性:至今以来不断宣告的关于耶路撒冷将要灭亡的预言,如实地得以成就:i.耶路撒冷沦陷(2-8节 );ii.西底家被掳(7节 );iii.犹大百姓被掳(9节 );iv.西底家的众子被杀(6节 )。这与耶利米在38章所说的预言(38:17-23)相吻合。神的每句话语都要具体地成就在历史中。圣徒也要据此而确信圣经中的所有应许,都必成就;②恶人和义人相反的命运:西底家的家族和他本人均落到了悲惨的结局。而义人耶利米和以伯米勒,却能够在战争中也安然居住。这预表了在末后的日子,恶人必将遭受永远的患难,而义人却将得到神绝对保护。

这七章书是旧约中有关巴比伦攻陷耶城和其后历史的最详尽记录。45章为本段的附录;52章重复39章的记载。

年代小注】耶路撒冷被围攻在主前五八八年公历一月开始,于五八六年七月十八日城墙攻破之时结束。圣殿在同年八月中旬被毁。请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西底家十一年四月初九日,城被攻破。」

〔暂编注解〕耶路撒冷被围困了三十个月以后,巴比伦人在“四月初九日”攻破了城市的防御工事。依据第1节的推定,那是在公元前586年7月19日。关于围困和攻取耶路撒冷,详见耶52章;王下25章。

】「耶路撒冷被攻取的时候,巴比伦王的首领尼甲沙利薛、三甲尼波、撒西金、拉撒力、尼甲沙利薛、拉墨,并巴比伦王其余的一切首领,都来坐在中门。」

「三甲」:是尼甲沙利薛所管理的地区名称;「拉撒力」和「拉墨」都是巴比伦的官衔名称。实际上这里所列出的首领只有三人:管理三甲的尼甲沙利薛和两位官长:尼波撒西金和尼甲沙利薛。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尼甲沙利薛”:是尼布甲尼撒王的女婿,他后来也作了巴比伦王。统治期为主前560~556年。“拉撒力”亦作“众官之首”,“拉墨”亦作“要员“。故全句可译为”巴比伦王的众首领来到中门坐下,计有三甲的尼甲沙利薛。众官之首的尼波撒西金,要员尼甲沙利薛,并巴比伦其余一切首领。”

“尼甲沙利薛”。即巴比伦王尼力里沙(Neriglissar ),是尼布甲尼撒的女婿;他在主前560至556年执政。

「三甲」:是尼甲沙利薛所管理的地区名称;「拉撒力」和「拉墨」都是巴比伦的官衔名称。实际上这里所列出的首领只有三人:管理三甲的尼甲沙利薛和两位官长:尼波撒西金和尼甲沙利薛。

一切首领。如果提到两次的尼甲沙利薛只代表一个人,那么这里的首领可能就不是六个,而是三个甚至是二个人。

尼甲沙利薛。巴比伦语是Nergal-sharri-usur,意为“尼甲保护国王”,在尼布甲尼撒的一份宫廷历书中记为“辛马吉(Sin-magir )的王子”。 辛马吉是巴比伦一座城市和省份的名字,位于巴比伦的北方。在本节中这个名字以缩略形式出现。虽然马所拉学者在辅音文本中添加了元音,却没有理解它。他们错误地把尼甲沙利薛的称号当作下一个词“尼波”的一部分,构成了三甲尼波(Samgar-nebo] )。实际上本节应译为“巴比伦国王所有首领都过来坐在中门,包括辛马吉(Sin-magir )的尼甲沙利薛,拉撒力(rab-saris )的尼波撒西金,拉墨(rab-mag )的尼甲沙利薛,和国王的其余的官员”。

不知道拉墨的称号是辛马吉(Sin-magir )的变体,还是巴比伦的另一个称号。也不知道来到耶路撒冷的两个尼甲沙利薛是不是指一个人。尼甲沙利薛又叫尼甲沙路薛(Nergal-shar-usur )或尼里利萨(Neriglissar ),是尼布甲尼撒的女婿和王位的第二继承人,从公元前560年到556年为巴比伦的国王。

尼波.撒西金的名字不详。关于拉撒力的称号,见注释。

坐在中门】

耶路撒冷城墙攻破之后巴比伦首领设立座位之处,只在本段提及。阿维加德(Avigad )最近在耶路撒冷旧城犹太人区内,挖掘到一段北墙,以及有攻打和焚烧痕迹的城门。另外,又有人相信这门是中的鱼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犹大王西底家和一切兵丁看见他们,就在夜间从靠近王园两城中间的门出城逃跑,往亚拉巴逃去。」

〔暂编注解〕「他们」:应指1节的巴比伦王和他的全军,而非指3节的官员,因西底家不可能等敌军已坐镇城门方才逃遁( 3原是插入的一节 )。

「两城中间」:原作两道城墙中间, 位于耶路撒冷之东南。

「亚拉巴」:即约但河谷。

西底家认识到无法用自己的力量击退已攻到城内的巴比伦军队,便为了混淆巴比伦军队的视听,化了装之后就在夜间出城逃跑。据此来看,西底家不仅不具备敬畏神的质量,也不具备治理百姓的潜质。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面对外敌的入侵,再邪恶的王也会将生命置之度外,冒死守护家园,直至最后一刻。

出城逃跑。见。“王园”可能靠近“西罗亚池”。国王从这里穿过两堵墙之间的门。根据历史学的证据,这个门位于城墙东南角附近。他们向东逃往平原,或约旦河谷的特称亚拉巴

4~7西底家王和犹大众贵胄的结局:西底家王是被剜去眼睛、被铜链锁着带到了巴比伦。他的众子则是在他眼前被杀。许多贵胄亦惨遭杀害。他们都没有顺从神的话语,而高举了人本主义思想。他们悲惨的结局告诉我们,神断不会对不义之人袖手旁观,而必施行审判(17:10,

西底家逃亡】西底家知道城陷,便与群臣经「靠近王园」的那个南门出逃(北墙是巴比伦攻击的焦点。这个御用场所大概是个果园,用汲沦溪谷的泉水灌溉。「两墙」(NIV 和合本「两城」 )大概是指希西家加强城防设施抵抗亚述时,重建的一段城墙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迦勒底的军队追赶他们,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西底家,将他拿住,带到哈马地的利比拉、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那里。尼布甲尼撒就审判他。」

〔暂编注解〕追上西底家。国王显然想在耶利哥附近渡过约旦河,在基列的宽阔地带,或潜在的盟友摩押和亚扪人那里找到避难之处

利比拉。北方的城市,在“哈马地”,是奥龙特斯河流域的交通要冲,自然成为尼布甲尼撒入侵巴勒斯坦的总部。

经耶利哥前往亚拉巴】亚拉巴是指约但河谷。西底家计划在耶利哥附近的约但河渡口过河,逃往摩押或亚扪寻求庇护。从耶路撒冷下到耶利哥平原的路长约十五哩,是条陡峭的下坡路,沿途尽是不毛多石的山头。路上无处躲藏,没有岔路,也没有可守的山寨──西底家王只是希望先走一步能够给他足够的时间逃出国外而已。他也几乎成功了──巴比伦人追上他时,距离约但河只有几哩路。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哈马地的利比拉】

利比拉的城址是在叙利亚一个大平原上。当时尼布甲尼撒以此为军队的大本营。现代的利比拉城位于奥朗底河畔,荷姆斯湖(Lake Homs )南面不远之处。法老尼哥二世曾经使用此地作为迦基米施之役的军队集结地。哈马是叙利亚一城的名字,也是一个区域的名称,整个奥朗底河谷都在这个区域之内。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巴比伦王在利比拉、西底家眼前杀了他的众子,又杀了犹大的一切贵胄。」

〔暂编注解〕这位迦勒底征服者对西底家实施了严厉的惩罚(第6-7节 ),因为是巴比伦王把西底家放在王位上,以为他会成为忠实的仆从,不料却他却背叛了,而且违背了以耶和华的名义所发的最严肃的誓言。

6~7西底家被叛为叛逆罪,而受到了残忍的惩罚。这是的成就。

】「并且剜西底家的眼睛,用铜链锁着他,要带到巴比伦去。」

〔暂编注解〕西底家看见的最后一件事,是他的众子被杀。

两个表面上矛盾的预言就这样应验了:一,西底家必看见尼布甲尼撒,并被带往巴比伦;二,他将死在巴比伦,却看不见巴比伦

剜出被俘君王之目】请参看:的注释。亚述王亚述尼拉里五世与阿尔帕德王玛提伊卢(Matti-Ilu )所立的宗主藩属条约,包括了背约者眼睛被挖出的咒诅。亚述王以撒哈顿自诩曾使敌人失去耳朵、鼻子、眼睛。剜出眼目作为叛逆惩罚的其他例子包括参孙,以及亚扪人恐吓要剜出基列雅比人右眼之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铜炼】

亚述王亚述巴尼帕王宫中的浅浮雕有一些证据,显示俘虏被掳到外地时,用脚镣拴在一起。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年间开始,已经有使用铁镣的记载。到了新巴比伦时代,当然亦应继续使用。但也没有理由相信他们会停止使用铜炼。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迦勒底人用火焚烧王宫和百姓的房屋,又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

〔暂编注解〕关于这场毁灭,详见

8~10耶路撒冷被摧毁:圣城耶路撒冷是坚不可摧的要塞,曾是犹大人的精神支柱,耶路撒冷的被毁灭(7:12-15),对他们而言是巨大的冲击。巴比伦军队在占领耶路撒冷之后,只留下老弱病残之人和贫寒之人在犹大,其余人均掳到了巴比伦。这是为了使犹大无法自力更生,也是为了使犹大无法再发动反巴比伦运动。因此,犹大百姓完全丧失了所有盼望。这表明真正盼望在乎永恒的新耶路撒冷,而不在于此世界;并且,任何属世之物均不能给圣徒带来终极的保护和安息。

】「那时,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将城里所剩下的百姓和投降他的逃民,以及其余的民都掳到巴比伦去了。」

〔暂编注解〕为了防止反叛,尼布甲尼撒采用了与以前亚述人一样的放逐政策,17:6)。

巴比伦的外迁政策】新巴比伦帝国承袭了亚述纳瑟帕二世和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创始使用的政策,将叛逆民族迁离本地。此举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用意。其设计是将部分百姓掳为人质,同时让原有的王朝继续统治藩国。如此,主前五九七年西底家在耶路撒冷被立为王,但约雅斤和大部分的王族、高级祭司、贵族、工匠,都被带回美索不达米亚。即使到了西底家背叛,耶路撒冷沦陷之后,尼布甲尼撒仍然任命基大利,尝试继续让本地人治理犹大。但基大利却遇刺身亡,导致犹大交由巴比伦省长治理。必须留意的是被外迁的只是一部分的人口。巴比伦人依然希望犹大能够提供入息,因此将田地分配给没有地业的贫民,希望能使该区经济复原。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却将民中毫无所有的穷人留在犹大地,当时给他们葡萄园和田地。」

〔暂编注解〕只有农民留在巴勒斯坦,因为他们大抵不会制造麻烦。

这样做无疑是为了避免该地区出现政治上的真空。把土地送给穷人,会确保他们效忠巴比伦人,而且通过土地的耕作,巴比伦人甚至可能获得一些税收。

将葡萄园送给穷人】主前五八六年耶路撒冷陷落之后,不是所有犹大人都被掳去。很多百姓都和耶利米一样,在感受上都是亲巴比伦,至少是反耶路撒冷的。巴比伦将原本属于被掳者的土地重新分配,一方面是与没有地业的贫民建立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则是为经受多年战火蹂躏的国土,奠定农业和经济的基础。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提到耶利米,嘱咐护卫长尼布撒拉旦说:」

〔暂编注解〕尼布甲尼撒显然通过叛逃者或间谍,或者西底家本人,得悉耶利米曾不住地劝人投降巴比伦。当他发现耶利米被“锁在耶路撒冷和犹大被掳到巴比伦的人中”,就下令释放了先知。

11~14尼布甲尼撒的好意: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独独善待耶利米,这可能是因为他早已知道耶利米是因发表亲巴比伦言论而遭受了苦难。但是更重要的是,神因着眷爱耶利米而感动了尼布甲尼撒。后来尼布甲尼撒,因着神的感动,而善待了被掳去的但以理和他的三位朋友

11-14 先知获释:这段似乎与40:1-6的记载冲突, 可能是先知得尼布甲尼撒特赦后,又在街头为巴比伦军队逮捕,与被掳的人押在一起,直到拉玛才又被尼布撒拉旦获悉而下令释放,最后在米斯巴找到了基大利。

】「“你领他去,好好地看待他,切不可害他。他对你怎么说,你就向他怎么行。”」

〔暂编注解〕神向耶利米实践祂的承诺

】「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和尼布沙斯班、拉撒力、尼甲沙利薛、拉墨,并巴比伦王的一切官长,」

〔暂编注解〕这里所列出的首领亦只有三人,「拉撒力」和「拉墨」都是官衔名称(参3注 )。

尼布撒拉旦……打发人去。据推测他来自拉玛(见第14节 。根据巴比伦的文献记录,尼布撒拉旦的巴比伦名字Nabu-zer-iddinam,意为“纳布(Nabu )生子孙”。他的希伯来语称号(Rab-tabbachim ),被正确地译为“护卫长”,直译是“屠夫长”。但该词在广义上可以指“护卫长”。在巴比伦的文献中,尼布撒拉旦在几十年以后拥有“厨师长”的称号,在广义上可以指“大臣”。

尼布沙斯班、拉撒力。或“拉撒力的尼布沙斯班”(见第3节注释 )。他的巴比伦语名字Nabu-shezibanni,意为“纳布,拯救我”。关于尼甲沙利薛,见第3节注释。

】「打发人去将耶利米从护卫兵院中提出来,交与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带回家去。于是耶利米住在民中。」

〔暂编注解〕巴比伦对不顺服神话语的犹大百姓而言是施行审判的工具,对耶利米而言则是得救的工具。与此相同,主的再临对不信之人而言意味着审判,但对圣徒而言则意味着救赎的喜乐和盼望

护卫兵院。见。可以推定,耶利米从监狱里放出来,和其他俘掳一起被押往离耶路撒冷几公里的拉玛,在那里巴比伦的护卫长给他带来释放的好消息。这样,本节的记录就与一致了。的记载省略了耶利米从监狱释放到他投奔基大利之间的事件。详见

将耶利米……交与。根据他自己的选择

基大利。见注释。“亚希甘的儿子”忠实于自己家族的态度,现在出面作为耶利米的朋友和保护者。

】「耶利米还囚在护卫兵院中的时候,耶和华的话临到他说:」

〔暂编注解〕第15-18节补充记录了神对以伯米勒的应许,因为他善待耶利米。

15~18为真理发出的热心:根据内容,本文应该记录在以伯米勒救出耶利米的事件之后(38:7-13)。本文告诉我们,不努力寻求真理的人必会灭亡,而为真理大发热心的人,即便身为外邦人,也能蒙救赎。

15-18 对以伯米勒的应许:这是38章故事的延续,在当时漫天烽火的情势下,神应许拯救这位勇敢而富正义感的太监。

】「“你去告诉古实人以伯米勒说,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说降祸不降福的话必临到这城,到那时必在你面前成就了。」

〔暂编注解〕以伯米勒。见注释。

】「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拯救你,你必不至交在你所怕的人手中。」

〔暂编注解〕「你所怕的人」:指拘禁先知的众首领(38:1),以伯米勒曾在王面前控告这些行恶的首领(38:9)。

所怕的人手中: 指有权杀害以伯米勒的犹大众首领。

由于他对耶利米的忠诚,神应许这个古实人不会被犹大首领的“人手”所杀害,尽管他们对于他帮助先知的行为很生气,也“不致倒在(巴比伦人的 )刀下”,因为耶利米无疑会为他说情。

】「我定要搭救你,你不至倒在刀下,却要以自己的命为掠物,因你倚靠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以自己的命为掠物“:注。

以伯米勒(16节 )为耶利米求情的时候证明他对真神的信靠。

「以自己的命为掠物」:参21:9注。

因你倚靠我: 阐明了以伯米勒获救的原因。那是因为他是出于信赖神,而救出了耶利米。此处的“倚靠”与新约的“信心”具有相同的意义。因此,可以说以伯米勒怀有对神的纯全信心。人得蒙拯救的惟一条件就是“信心”

以自己的命为掠物。这个习语意为饶命。当成千上万的人丧失性命的时候,没

【思想问题(第39章 )】

1耶路撒冷一共被巴比伦军队围困了多久?这段期间内百姓有否把握机会听神藉先知的话向敌军投降?参4, 9节。你有否把握机会遵神旨意?

2西底家因顾虑犹大人的侮辱,不敢听神的话降服巴比伦王。(38 :19 )他结果所受的待遇是否更难堪?参39:5-7。这给你什么监戒?

3在巴比伦人手下,犹大贵胄被杀,贫农则留居本土并获赠田地。这对人生的变幻有何提示?

4从17节看来,以伯米勒一直以来畏惧犹大众首领,那么他早些时候为什么要救耶利米?参37:9; 39:18下。神对他的保证给你什么勉励。

──《串珠圣经注释》

有比这更大的报酬了

例证

及时的拯救】

「到那日我必拯救你。」

神所使用的器皿,去作成祂的旨意,有时会是我们想不到的。先知约拿奉差往尼尼微去,传神的信息;尼尼微不仅是其心必异的外邦,且是敌国,似乎注定徒劳无功。想不到约拿去后,结果竟是举国悔改
耶利米作先知,传神的信息,从本国犹大几代的王,到一般人民,没有人听他;连他本城亚拿突的人,包括他的亲人在内,都反对他,想要杀死他。多么难堪的事!谁想得到,王宫的太监古实人以伯米勒,一个肤色不同的外邦人,竟然会设法救他。这是神的奇妙安排,保守祂的仆人。
耶路撒冷的陷落,标识着犹大国的结束,西底家的末路,许多人民经历着国破家亡的悲剧。但西底家背叛神,终于受到了当得的报应,所带给人民的苦难,也成为过去。先知的预言成就了,瞻望前面,复国的应许,正一步步的接近。
但对于许多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时代的转换,带来不确定的前途。明天永远是没有走过的路;但在外邦人手下的明天,更是不可知。怎能不怀着战惧的心,迟疑举步?
神不受时间的限制,祂创造了时间,掌管着历史。
骄悍残暴的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自己虽然不信神,也算不得仁慈,却知道耶利米是神忠心的仆人,知道他反对西底家王的背约投靠埃及,知道他主张投降巴比伦;先知不仅有品德和原则,更有从上面来的信息。尼布甲尼撒杀了西底家宗族的人,剜了西底家的眼睛,也许会感叹的说:如果西底家认识先知耶利米,怎会落到今天的地步!
犹大王和领袖,不尊重先知,外邦王竟“题到耶利米,嘱咐护卫长尼布撒拉旦说:‘你领他去,好好的看待他,切不可害他;他对你怎么说,你就向他怎么行。’”他的心比耶利米本国人更柔软,更有智慧。
异族的古实太监以伯米勒,尊重先知,善待耶利米。神应许说:“到那日,我必拯救你,你必不至交在你所怕的人手中…却要以自己的命为掠物,因你倚靠我。”为了神的名善待神的仆人,神也善待他。
圣徒在世上,时常会遇到反对和迫害。但要记得:忠心倚靠神的,神必施行及时的拯救。

── 于中旻《耶利米书笺记》

「因你依靠我。」

信靠神,使神为我们供给最奇妙的恩典,温和又有能力。对信靠神的人,神还会加上什么限制呢?现在整个城正被流血与烈火毁灭中,有空前的混乱。居民为凶暴的战士追赶,从这房至那房,从这街至那街,但是以伯米勒依靠神,照顾先知,他的信心就表现出来了,他没有被交在所怕的人手中。

有人读到这些话,心中甚为惧怕,他们住在狮子中间,在凶暴的人中。但是真正信靠生命的主,仍会经常照顾耶利米,这种不仅将绳子放下去,救助耶利米得从地牢中上来,更应以布放在绳上,免得耶利米的皮肉受损,正表露神的爱。当神来帮助我们,祂也必给绳子与布,我们帮助别人,也要这样预备。

我们要多多信靠祂。许多人好似石匠到华夏去,只住在房边的小屋就满足了。别人来看他,参观那华夏,连他自己都会惊奇不已,我们应承受这产业,并且知道怎么为依靠祂的人成就大事。

──迈尔《珍贵的片刻》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