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耶利米书 第41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七月间,王的大臣宗室以利沙玛的孙子、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带着十个人,来到米斯巴见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他们在米斯巴一同吃饭。」

2「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和同他来的那十个人起来,用刀杀了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就是巴比伦王所立为全地省长的。」

3「以实玛利又杀了在米斯巴、基大利那里的一切犹大人和所遇见的迦勒底兵丁。」

「七月」())大约是阳历10月,夏收刚刚结束()),是一年当中「耶和华的节期」())最多的时间:七月初一是吹角节()),七月初十是赎罪日()),七月十五开始守八天的住棚节())。但这个「七月」不一定是在耶路撒冷被毁的那年,也有可能是一年以后。被掳的百姓后来每年七月举行禁食()),以纪念基大利在这个月被暗杀。
古代中东普遍的待客之道是:主人负责保证客人的安全()),而客人则不可伤害主人。以实玛利谋杀了款待他的主人()),是令人不齿的背信弃义;又杀了「基大利那里的一切犹大人」()),是丧心病狂的敌友不分;还杀了「所遇见的迦勒底兵丁」()),是叵测居心的故意捣乱。这里并没有记录以实玛利的动机,但古今一切恐怖分子都一样,无论狂热的理由是嫉妒、仇恨,还是理想、主义,实际上都是心中无神,所以目中无人、不顾后果。

4「他杀了基大利,无人知道。」

5「第二天,有八十人从示剑和示罗,并撒马利亚来,胡须剃去,衣服撕裂,身体划破,手拿素祭和乳香,要奉到耶和华的殿。」

6「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出米斯巴迎接他们,随走随哭;遇见了他们,就对他们说:『你们可以来见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

7「他们到了城中,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和同着他的人就将他们杀了,抛在坑中。」

8「只是他们中间有十个人对以实玛利说:『不要杀我们,因为我们有许多大麦、小麦、油、蜜藏在田间。』于是他住了手,没有将他们杀在弟兄中间。」

「示剑、示罗、撒马利亚」()),都是北国的重要城市,原来居住的以色列人早已被掳到亚述()),迁入的外邦民族与当地人混居,成了属灵掺杂的撒马利亚人——「他们又惧怕耶和华,又事奉自己的神,从何邦迁移,就随何邦的风俗。他们直到如今仍照先前的风俗去行,不专心敬畏耶和华,不全守自己的规矩、典章,也不遵守耶和华吩咐雅各后裔的律法、诫命」())。
「胡须剃去,衣服撕裂」()),表示悲痛。
「身体划破」()),是被律法禁止的异教哀悼行为()),但此时却流行于北方的撒马利亚和南方的犹大())。
「手拿素祭和乳香,要奉到耶和华的殿」()),可能是在住棚节期间、到圣殿的废墟举行哀悼的仪式。
这八十人可能是撒马利亚人或移居北方的犹大人,他们哀哭耶路撒冷和圣殿的失陷,表明他们对圣殿是有感情的。但他们却采取了律法禁止的异教形式,表明他们对真理是糊涂的。这正是被掳之前犹大百姓的矛盾光景,也是今天许多信徒的真实光景:「如今这些民又惧怕耶和华,又事奉他们的偶像」())。
「随走随哭」()),指以实玛利假装自己也是前往耶路撒冷哀悼的朝圣者。
以实玛利并非头脑发热的爱国分子,而是一听到「有许多大麦、小麦、油、蜜藏在田间」()),就能及时住手,既冷静又现实。世界上从来都没有理想主义的恐怖分子,只有诡诈行骗的恐怖分子和愚昧被骗的恐怖分子。
上图:「示剑城」位于迦南地中部、以巴路和基利心山之间的隘口,主前2500-2250年的叙利亚埃勃拉泥版(Ebla Tablets)和主前1880-1840年的埃及Sebek-khu石碑(Sebek-khu Stele)中都提到过示剑城。示剑城位于南北和东西贸易干道的交叉口,是一个商业中心,交易葡萄、橄榄、小麦、牲畜和陶器。该城因有许多泉水,土地很肥沃,所以物产丰富。现在这里是一个巴勒斯坦城市Nablus,郊区的Tell Balata遗址被认为就是古代的示剑城。

9「以实玛利将所杀之人的尸首都抛在坑里基大利的旁边;这坑是从前亚撒王因怕以色列王巴沙所挖的。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将那些被杀的人填满了坑。」

10「以实玛利将米斯巴剩下的人,就是众公主和仍住在米斯巴所有的百姓,原是护卫长尼布撒拉旦交给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的,都掳去了。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掳了他们,要往亚扪人那里去。」

11「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和同着他的众军长听见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所行的一切恶,」

12「就带领众人前往,要和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争战,在基遍的大水旁(或译:大水池旁)遇见他。」

13「以实玛利那里的众人看见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和同着他的众军长,就都欢喜。」

14「这样,以实玛利从米斯巴所掳去的众人都转身归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去了。」

15「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和八个人脱离约哈难的手,逃往亚扪人那里去了。」

16「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杀了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从米斯巴将剩下的一切百姓、兵丁、妇女、孩童、太监掳到基遍之后,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和同着他的众军长将他们都夺回来,」

17「带到靠近伯利恒的金罕寓(或译:基罗特金罕)住下,要进入埃及去;」

18「因为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杀了巴比伦王所立为省长的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约哈难惧怕迦勒底人。」

从前以色列王巴沙在犹大边界修筑拉玛、威胁犹大,犹大王亚撒贿赂亚兰攻打以色列,使巴沙放弃攻打犹大())。之后,亚撒王动员全国,「将巴沙修筑拉玛所用的石头、木头都运去,用以修筑便雅悯的迦巴和米斯巴」())。「这坑是从前亚撒王因怕以色列王巴沙所挖的」()),可能是亚撒为加强米斯巴的防卫所挖的储水坑。
「众公主」()),可能是王室或贵胄的家属。
以实玛利掳走「护卫长尼布撒拉旦交给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的」())百姓,表明他看重的只是权力,既没有复国的计划、也不关心百姓的福祉,所以不得民心())。他得手之后,立刻「逃往亚扪人那里去了」()),表明他并非不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只是想让别人来收拾烂摊子())。今天,各种政治或社会活动分子(Activist))也是口中谈论理想,却隐藏真实欲望;善于描绘愿景,却故意淡化代价。这些人并不比以实玛利更有新意。
「基遍的大水」()),可能就是押尼珥与约押争战的「基遍池」())。基遍位于米斯巴的西南,并不在从米斯巴向东逃往亚扪的路上。以实玛利可能中途遭遇追击,向东之路被切断,所以转向西南的基遍。
「金罕寓」()),意思是「金罕的住宿之地」,位于耶路撒冷南方的伯利恒附近,可能是大卫送给基列人巴西莱的封地,由巴西莱的儿子金罕承受())。这些难民在此商议是否逃往巴比伦势力之外的埃及()),以躲避巴比伦可能的报复。
「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之前早已警告过基大利()),也提出了有效的行动方案()),但却没有被基大利采纳。现在基大利被刺,约哈难就放手行动,迅速夺回了百姓。这样一位有判断力、有行动力、有正义感的爱国者,却不能专心信靠神,所以会「惧怕迦勒底人」())。巴比伦人确实可能报复省长被杀,约哈难对形势的判断是对的,但对神的认识却是错的。
以实玛利的暗杀打乱了基大利重建家园的努力,也让百姓的内心越发凌乱,打算重蹈耶路撒冷沦陷之前的老路:「要进入埃及去」())。但神却允许这一切发生,要显明人性实在是「没有医治的良药」())。百姓过去自信、现在恐惧,所想到的出路都是投靠埃及;因为亚当的后裔无论是自信、还是恐惧,结果都会把心思转向世界,而不是专心转向神。
上图:1950年代耶路撒冷西北13公里的吉布(el-Jib)挖掘出来的基遍池(Pool of Gibeon)。这是士师时代卓越的土木工程,从石灰岩基下挖27米到达含水层。水池的直径约11米,池壁有79级螺旋石阶可以下池取水。当地发现刻有基遍城名字的陶瓶柄。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更多的流血事件

以实玛利在谋杀基大利那一天之后的行动是难以理解的。一群从北部──示罗、示剑和撒马利亚──前往耶路撒冷的八十名朝圣者抵达了米斯巴。他们显然知道耶路撒冷和圣殿已遭毁坏,于是他们一同来哀悼。哀悼的典型表记大家都可以见到──胡须剃去、衣服撕裂、身体划破。耶路撒冷圣殿所在地,不论多么荒废,对他们来说仍然是个神圣的地方。根据主前六二一年的约西亚王实行改革,要使南北二国重新联合起来,定耶京为敬拜耶和华唯一合法的地点。他们带了祭物,并在传统庆祝新年的时候抵达耶路撒冷的圣殿。如果有些学者们对那个节期的推断是正确的话,它是庆祝耶和华胜过世界上一切威胁祂王位的势力。许多人认为诗九十三篇、九十六至九十九篇是属于这个节期的。我们要阅读这些诗,并且吸收它们所持‘耶和华作王’的活泼信念。但祂确实作王么?那些朝圣者哀悼着前来,因为世界上的那些势力似乎不承认耶和华作王。他们来,无疑怀着希望更新他们对耶和华作王的信心。

以实玛利假装参与他们的哀悼,藉基大利的名义邀请他们进城,然后便下手把七十人屠杀了,并把他们的尸体抛入水坑中。‘那个大坑’是犹大的亚撒王约叁一百年前为增加米斯巴的防御能力而建筑的。另外十个人声称贮藏了食物,他便免他们一死,大概是要向他们索赎款。以实玛利犯这种暴行的原因我们只能猜测。也许他是设法确保先一天在米斯巴所发生之事不会外泄,直到他巩固了他的地位。要是这样的话,那便是这些人的不幸,他们在不适当的时候出现于不适当的地方。他们是在另一个政治野心下之无辜受害者。当时死于非命的那七十个人,是我们今日世界许多人之悲剧的象征,他们唯一的罪行是他们在不适当的时候出现在不适当的地方。你会在贝鲁特、圣萨尔瓦多、南非黑人城镇、北爱尔兰,和尼加拉瓜的街道上发现他们的血迹,并在电视荧光幕上看见其亲属们悲痛的脸孔。

除了基大利、他身边的随员、巴比伦的军兵、那不幸的七十个人外,其他在米斯巴逃过大屠杀的人被迫跟随以实玛利返回他在亚扪的基地。在第十节提到的‘众公主’是谁,是很难说的。不必严格地当她们是西底家王的女儿,那可能是指任何与王室有关之妇女的通称。百姓离散,那些集中于米斯巴的希望也消失了。

很明显,基大利被行刺以及其后之浴血惨剧,都发生于其他军事指挥官不在城里之时,包括约哈难。虽然如此,他们一听见那悲剧,便立即出发去追捕以实玛利。他们‘在基遍的大水池旁’,在米斯巴西南约叁一哩的地方追上他(12节 )。在古代基遍(现代的伊勒吉甫〔el-Jib〕 )的所在,发现有一个圆形的大贮水池,是从岩石中凿出来的,有八十二呎的石级通到池底的供水设施。这可能是‘大水池’所指的意思。以实玛利在那里被那些他胁迫离开米斯巴的人抛弃;然而,他自己,和八个同伴,成功的逃往亚扪去了,却也留下了苦果。约哈难和其他人十分清楚在米斯巴的那些事件势必引致巴比伦人的报复。只有一个地方不受巴比伦人的控制,那似乎可提供长期的安全。米斯巴劫后余生的人遂向南行──到埃及去。他们在靠近伯利恒的‘基罗特金罕’扎营(17节 ),一个在旧约别处未提过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在描述的所有事件中,都没有提到耶利米。我们最后听到他是在,他住在基大利身处的米斯巴境内。他怎样避过以实玛利之血腥屠杀呢?当惨剧发生时,他不在米斯巴么?关于基大利遭谋杀和朝圣者遭大屠杀,他无话可说么?在这个时候我们被蒙在鼓里。当大家决定下埃及,耶利米才重新出现。就先知耶利米而论,彷佛米斯巴的那些事件不过是给他下一次的预言作预备;而且那预言对那些听众来说,并不比他从前所说的话更为他们接受。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耶利米书第四十一章

.阴谋的执行和结局

本章继续前一章的事件发展,并记述了余民如何先被掳,之后又被约哈难救回。

1~3.基大利遇刺

犹太教徒后来在第七个月也就是十月禁食(参:,以纪念基大利被暗杀的悲剧。然而,这里并未详述基大利遇刺的年份。目前仅知当时刚刚收成,但究竟这是否发生于公元前五八七年,则不得而知。如果要计算逃离的余民返乡及耕种田地的时间,也许耶路撒冷的倾覆和基大利被杀,之间至少相隔一年。马索拉经文的1节有点不清楚。它在宗室之后接着是“王的大臣们”,想必意指王的一位大臣(RSV)。相应的一段以及七十士译本,都没有此句。刺客以实玛利谋杀了招待他的主人,违背了东方的为客之道,这的确是令人震惊的背信行为。只有被嫉妒彻底弄瞎了眼,并漠视迦勒底人可能的报复行动的人,才会犯下如此令人发指的罪行。

4~9.进一步的暴行

示剑、示罗和撒玛利亚,都是北国繁盛的城市,并且居民都被掳到亚述。这些朝圣者可能是南国犹大人的后裔,于公元前七二二年撒玛利亚陷落后移居至北方。示剑就是巴拉他山丘(Tell Balata),位于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之间的山谷东缘。示罗即今西冷(Silun),离伯特利(亦作 Beitin)北面约九哩。这些朝圣者已剃去胡须,显然是为了不久前被毁的圣殿举哀,而他们所拿的素祭和乳香,很可能是为了在奉献的祭坛附近,进行若干仪式之用。自行将身体划破也是哀悼的象征,虽然律法禁止这种行为;另参:的告诫)。七十士译本将6节翻译得好像朝圣者前往被毁的耶路撒冷时,边走边哭。虽然这很可能是实际的情形,但马索拉经文却指出了以实玛利诡诈的性格。一些朝圣者透露他们藏有粮食,因而保全性命。干涸的井或蓄水池经常被用作积存b物的地下谷仓。虽然 AV 的9节作因为基大利( b#yad[ g#d[alya{hu^ ),但马索拉经文此处似乎和上下文不太连贯。这里应依七十士译本和 RSV 作一个大坑( bo^r ga{d[o^l hu^~ )。在此三个世纪之前,犹大的亚撒王(公元前911/10~870/69年)曾在米斯巴大兴防御工事,意图对抗以色列的巴沙(公元前909/8~886/5年。参:。目前并无亚撒修筑蓄水池的记载,而其地点亦有待考古学的探索。

10~18.余民的被掳及获释

其他被掳的人,包括由尼布撒拉旦交给基大利监管的众公主。耶利米和巴录很可能也在米斯巴被掳走的众人当中,因为众人获救之后,住在伯利恒附近,而先知也在其中。以实玛利的逃亡显示,他现在开始惧怕报复。约哈难追赶以实玛利的行动,和他早先警告基大利谋刺之事一样迅速。基遍的大水池(12节),可能指的是在基伯(el-Jib)岩石中开辟而成的大贮水池(,此水池年代可追溯至铁器时代早期。这个大坑是把岩石向下开凿三十五尺,并有阶梯往下经一座四十尺长的隧道而至水洞。公元前七世纪,制酒是在大坑的地方进行,而密封的酒坛,则存放在由岩石辟出的阴凉酒窖之中。71 有人指出这里和16节的基遍都应作“迦巴”(Geba),但此说法颇有可议之处。虽然距基比亚约叁一哩之遥的迦巴(今作 Jeba),同样也被亚撒建为要塞,并被认为是犹大疆界的北缘,但在该地却从未发现过任何与大水池有关的建筑构造。兵丁(16节)一词显然和3节所述相矛盾,此词可能是误把希伯来字 g#b[ari^m (人),作 gibbo^ri^m (战士)而成,因为此二字的子音非常近似。金罕寓(17节)明显是大卫赐给金罕的土地,以感念基列人巴西莱的贡献(。在埃及的犹大难民似乎宁愿回到米斯巴,面对基大利被刺后巴比伦可能加诸的报复。

71 参 J. B. Pritchard, BA , XIX, 1956, No. 4, pp. 66ff.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七月间,王的大臣宗室以利沙玛的孙子、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带着十个人,来到米斯巴见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他们在米斯巴一同吃饭。」

〔暂编注解〕“王的大臣宗室”。以实玛利杀害基大利,可能是出于猜忌,因为他感到省长的职位轻微越过了他。

「七月」:可能是耶京失陷当年,也可能是另一次被掳后数载(52:30)。

七月: 是阳历10月。基大利被任命为犹大省长之后,约过了3个月。那时,战争所带来的伤痕依然触目惊心,百姓理应齐心协力克服这种困难。尽管如此,以实玛利却标榜自己作为大臣宗室的身份,极欲争夺政权。以实玛利一直在寻找暗杀基大利的机会,基大利的筵席就成了他下手的绝佳机会。

以实玛利带着十个人。没有明说耶41章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鉴于叙述的延续性,可以推定是紧接着耶40章的事件。

七月间。约在巴比伦人占领耶路撒冷后两至三个月,如果描述按推定没有间断的话。

一同吃饭。以实玛利和十个同谋造访了基大利,表面上是去恭敬地承认基大利的崇高地位,但实际上是想谋害基大利及其随从。

41:1~18暗杀基大利: 基大利无视约哈难的警告,而没有警戒以实玛利,结果在筵席上遭到以实玛利的毒手。因此,犹大再一次陷入混乱。后来,约哈难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带兵追赶了以实玛利。以实玛利丢下掳走的百姓,往亚扪逃去。约哈难在带领百姓回犹大的途中,惧怕巴比伦因此事而发动报复性侵略,便下定决心逃往埃及。于是,建立新政府的期待成为泡影,百姓再一次被分散在外邦。本章告诉我们:①依赖人多于信靠神,是自取灭亡的举动(40:13-16)。因为人心本已败坏 ;②从神领受权柄的人,不应该依靠个人的感情或判断,乃要首先想到神和百姓,这是理当具备的统治哲学。

年代小注】虽然部分解经家提出基大利的政权可能维持了五年之久,大部分都认为这个刺杀行动发生在主前五八六年,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后一个月。七月是住棚节的时令,路上有很多朝圣者,足以作为以实玛利所率团体的掩护。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和同他来的那十个人起来,用刀杀了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就是巴比伦王所立为全地省长的。」

〔暂编注解〕以实玛利杀死基大利可能是因为嫉妒。

】「以实玛利又杀了在米斯巴基大利那里的一切犹大人和所遇见的迦勒底兵丁。」

〔暂编注解〕兵丁。是“迦勒底人”( 英KJV版 )的同位语。

】「他杀了基大利,无人知道。」

〔暂编注解〕这次屠杀进行得非常彻底,以致无人逃出来报信。

】「第二天,有八十人从示剑和示罗,并撒玛利亚来,胡须剃去,衣服撕裂,身体划破,手拿素祭和乳香,要奉到耶和华的殿。」

〔暂编注解〕这些人是为了哀哭耶路撒冷失陷而来。他们采用了律法上所禁止用的外邦异教仪式

“胡须剃去,衣服撕裂,身体划破”。这些朝圣者大概是由于耶路撒冷的沦陷而作出哀悼的表现。圣殿被毁了,但他们仍在原址敬拜。

由八十人组成的朝圣团是来自北国以色列。他们显然服膺主前六二二年犹大王约西亚的宗教改革,视耶路撒冷为唯一合法的敬拜中心。他们剃发撕袍的表现或为哀悼圣殿被毁。

有八十人从示剑。这八十人似乎是前去为圣殿的毁灭而哀哭,也许还要去遵守住棚节,在古代圣坛的所在地献上素祭和乳香。

胡须剃去。这种做法是摩西的律法所禁止的

5~8八十人: 这些人是闻听耶路撒冷圣殿被毁而哀痛不已,后又传来基大利被任命为犹大省长,正在努力恢复秩序的消息,便决定要朝拜耶路撒冷。至于以实玛利为何残酷地杀害这些人,我们不得而知。据推测,或者是因为他们属于基大利,或者是为了防止自己来杀基大利的罪行被泄露出去。

胡须剃去】有关常见和遭禁志哀方法的讨论,可参看:的注释。特别在耶路撒冷被毁之后,剃除胡须显然是当时通俗的作法,但经外文献却甚少此举之左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将祭物带到被毁之圣所】

耶路撒冷及其圣殿既已被毁,这些朝圣者前往献祭似乎十分奇怪。鉴于这些朝圣者所来自的地方(示剑、示罗、撒玛利亚 )全都是祭仪或政治中心,他们此行的用意可能有恢复耶路撒冷的意味。他们甚至可能计划执行祭礼仪式,以求净化被毁的圣殿,使之重新可用,约西亚王的修复行动 及该处经文的注释 )。古代近东各地有这么多被毁的神庙,当时必然有既定的仪式加以洁净,使之可以重新使用。这一点的证据可见于亚述王以撒哈顿的年表。年表描述玛尔杜克神如何容许巴比伦及城中各个庙宇被毁和恢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出米斯巴迎接他们,随走随哭。遇见了他们,就对他们说:“你们可以来见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

〔暂编注解〕「随走随哭」:指以实玛利假装与他们一同哀悼。

以实玛利假惺惺地迎接他们,与他们一同伤心。七十士译本描述哭泣的人是那八十人,而不是以实玛利。

】「他们到了城中,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和同着他的人就将他们杀了,抛在坑中。」

〔暂编注解〕这种暴行的目的不详。有以下可能:一,这些哀悼者在场,会引发难以控制的怨恨;二,认为这些哀悼者自愿承认基大利为巴比伦人所任命的领袖,是一种背叛犹大的行为;三,是以实玛利对“犹大的首领”被杀的复仇;四,谋财害命。

】「只是他们中间有十个人对以实玛利说:“不要杀我们,因为我们有许多大麦、小麦、油、蜜藏在田间。”于是他住了手,没有将他们杀在弟兄中间。」

〔暂编注解〕根据本节来看,以实玛利不仅贪图权力,而且也贪财。在他杀死70名朝圣者之后(7节 ),余下的10名就说有财宝藏在田间,他就没有再下毒手。当时,战争刚刚结束,生活用品极其缺乏,他们所拿出的财宝,足以刺激以实玛利的贪欲。

】「以实玛利将所杀之人的尸首都抛在坑里基大利的旁边。这坑是从前亚撒王因怕以色列王巴沙所挖的。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将那些被杀的人填满了坑。」

〔暂编注解〕犹大王亚撒修筑米斯巴等城邑,见

参看

「怕」:应作「防御」

抛尸之坑: 以色列王巴沙入侵犹大时,在犹大边界修筑拉玛城而威胁犹大,犹大王亚撒贿赂亚兰王攻打以色列。巴沙就放弃攻打犹大,而回到本国。亚撒王便把修筑拉玛的建筑材料运来,修建了迦巴和米斯巴。运走所有石头之后,拉玛便出现巨坑,后来就成为阻止外敌入侵的自然防御线。以实玛利正是把杀害的尸首埋在此坑中。

基大利的旁边。以实玛利假借基大利的名义杀害了这些人(第6节 )。

因怕以色列王巴沙。见

引述史事】由于米斯巴没有被巴比伦毁灭,这时代的建筑在此保存得比其他遗址完整。这些建筑物包括了设有大型房间的屋子,可能还有小型的宫殿,作为基大利的行政中心。在此发现的还有好几个在岩石中凿出来的水库,本节中三百年前亚撒王所挖的,可能就是其中一个。当时犹大王在抵抗以色列王巴沙的战争中得到亚兰王便哈达的帮助,掠夺了巴沙用来扩建位于拉玛之城堡的建筑材料,一部分用来修筑米斯巴。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实玛利将米斯巴剩下的人,就是众公主和仍住在米斯巴所有的百姓,原是护卫长尼布撒拉旦交给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的,都掳去了。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掳了他们,要往亚扪人那里去。」

〔暂编注解〕我们无法知道,以实玛利是否一开始就有了这种意图,还是自认为适合统治犹大之后不得已而采取了这种措施。但就结论而言,他的这种行为分明是使敌人受益的反民族行为。 众公主: 可能不是指西底家的众女儿,而是指大卫王族或属于众首领的女子。 亚扪人: (族类 )是罗得次女的后裔,他们曾受咒诅而不能参与耶和华的圣会。以实玛利把剩下的百姓带到亚扪的行为,比掳到巴比伦更加残忍。

众公主。西底家的众子在利比拉被杀了。公主们得到了饶恕,被交给基大利保护。根据东方的习惯,以实玛利自称是王室统治的代表,让她们接受他的监护。

亚扪人。亚扪人原与西底家结盟,39:5)。以实玛利觉得逃到那里比较安全。的确暗示亚扪王曾“打发了以实玛利”去谋害基大利。

距离和方向】这些人要去的是亚扪地,基遍的方向不对。从米斯巴出发通常需要往北走两哩到伯特利,或是往南走两哩到拉玛,才能到达通往耶利哥和约但河的东行大道。现时只能臆测他们到达拉玛之时可能发现被人自北追击,甚至可能遭遇约哈难的部队,被他们切断东路。这可能是他们决定不继续东行,反而向西前往基遍的理由。基遍(耶路撒冷西北六哩的吉布 )位于米斯巴西南三哩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和同着他的众军长,听见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所行的一切恶,」

〔暂编注解〕约哈难。见,13,15。

11~18约哈难听到以实玛利的叛逆之后,带领军队追赶到基遍,而拯救了百姓。这就告诉我们以下事实:①约哈难的爱国心:约哈难曾把以实玛利的阴谋透露给基大利(40:14)。现在,又从以实玛利的手中救出了百姓,这表明了他的爱国心。以实玛利所要投奔的亚扪是偶像崇拜胜地,又是敌国,倘若犹大百姓定居在那里,真神信仰就会遭到破坏,百姓也会受尽逼迫;②他的过失:约哈难并没有具备可正确指导爱国心的属灵洞察力。倘若他诚实地顺服神的旨意就应该:i.继承基大利的政策,施行亲巴比伦政策;ii.叫百姓定居在犹大,而非逃到埃及。

11-18 约哈难救回被掳者:约哈难及时赶到,截断以实玛利寻求亚扪庇护的企图,但因惧怕巴比伦追讨刺杀省长基大利的罪,约哈难携民欲逃往埃及。

】「就带领众人前往,要和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争战,在基遍的大水旁(或作“大水池旁” )遇见他。」

〔暂编注解〕在基遍(先为吉布ej-Jib 在耶路撒冷西北约9.2公里 )的大水池旁,这些卑鄙的恶人得到了报应。约哈难曾警告过基大利有生命的危险

】「以实玛利那里的众人看见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和同着他的众军长就都欢喜。」

〔暂编注解〕说明基大利是受人爱戴的。他原来的部下看到谋杀者得到了报应,就很高兴。

】「这样,以实玛利从米斯巴所掳去的众人,都转身归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去了。」

】「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和八个人脱离约哈难的手,逃往亚扪人那里去了。」

〔暂编注解〕以实玛利和八个人: 当以实玛利发动叛乱时,他有10个追从者。而本节告诉我们,当他逃往亚扪时却只有八个人。由此可知,以实玛利不战而败给约哈难的军队。恶人可以暂时召集一些人追随自己,却无法使他们对自己尽忠。

和八个人。显然以实玛利“十个人”(第1节 )中的两个已在先前的战斗中被杀(第2-3-11-12节 )。

亚扪人。见第10节注释。

】「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杀了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从米斯巴将剩下的一切百姓、兵丁、妇女、孩童、太监掳到基遍之后,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和同着他的众军长,将他们都夺回来,」

】「带到靠近伯利恒的金罕寓(或作“基罗特金罕” )住下,要进入埃及去,」

〔暂编注解〕这是大卫特别赐给大臣金罕的土地。百姓因惧怕巴比伦人会追究基大利被杀事,欲逃往埃及。

“金罕”。参看至40节。这是大卫封地的一部分。众人打算前往埃及去,因为他们害怕巴比伦人为基大利被谋杀而进行报复。

「金罕寓」:是大卫御赐给基列人巴西莱的土地,由巴西莱儿子金罕代为承受(参串 ),这批犹大难民暂居于此,以商讨逃往埃及的对策。

寓(geruth )。“住宿处”,即客栈。

金罕。基列人巴西莱曾善待大卫,所以大卫吩咐所罗门也要善待和关照他的儿子金罕。也许希伯来国王把伯利恒附近的这块土地赐给金罕为业,所以客栈就以他为名。

金罕寓】这个位于伯利恒附近的地点,大概是金罕的传统地业。像他这样受王室供养的人通常会得到一片土地,作为服务的酬劳(马里文献也提到这个作法 )。「基罗特」(参和合本小字 )是个没有在其他经文出现的字眼,意思可能是「封地」或「地业」(和合本解作「寓」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因为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杀了巴比伦王所立为省长的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约哈难惧怕迦勒底人。」

〔暂编注解〕耶利米简略地描述了,约哈难要使从以实玛利手中救出的百姓,逃往埃及的理由。约哈难虽有正义感和爱国心,但没有坚心依靠神的应许。倘若他相信耶利米所宣告耶路撒冷将得恢复的预言,就不会惧怕巴比伦的侵略,也不会让百姓避难到埃及。

【思想问题(第41章 )】

1基大利禁止约哈难私下杀死以实玛利(40:16),从41:1-3事情的发展来看,约哈难先前的分析与提议是否可取?若你是基大利,你会如何处理众多军长的警告(40:13-14)与约哈难的建议?你对以实玛利的来访会有何反应?

2以实玛利的渊源、地位与他的举止如何不相称?试分析在1-10节里他所犯的罪。

3基大利被杀的后果与约哈难早些时候的预测(40:15)是否吻合?基大利是否须要为这些后果负上责任?你若身为领袖,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

4金罕是大卫时代的人物,距离犹大亡于巴比伦之时已有四百多年,他本人或先祖为什么蒙大卫赐土地,以致流芳百世?

5试从本章的记载推想约哈难的为人。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以实玛利……起来……用刀杀了…基大利。」

这章的史实有很多恐怖的事,咋这些余剩的犹太人中打击接踵而至。如果没有以实玛利无情的凶杀。以色列或许可以像葡萄树一般向下扎根,向上结果。

我们必须求神使我们有信心,虽然不如真正隐秘的事,仍可看见神的目的,在人事的计划中万事都互相效力叫属神的人受管教得益处。诗人说:「所有在地上的,大鱼和一切深洋,火与冰雹,云和雾气,成就他命的狂风……都赞美祂」 )还有话说:「人的忿怒要成全你的容美。人的余怒你要禁止。」

我们应该知道天上地底下一切,包括人与鬼,尼布甲尼撒与以实玛利,都在我们天父的掌管之下。人们也许因恶性而憎厌我们,但是他们无法超越神许可的范围,当他们被许可达到神的目的,就完全退去了。对我们来说没有第二个原因。我们必须直接与神来往,祂可用许多奇怪的使者为我们带信来。

信徒的真正标记是盼望与忍耐,在教会或个人最恶劣的境遇中,仍有信心,好似以赛亚发出的呼喊,又像亚拿多年寡居禁食祷告的感受,这也是耶稣母亲在十字架下,以及抹大利的马利亚在坟墓边以及五旬节前的小楼。

──迈尔《珍贵的片刻》
人的意念】

「约哈难和同着他的…要进入埃及去。」

骤然失去了王,连接着失去了领袖,余下的群众,不习惯于亡国,顿感茫然无主。亲亚扪人的以实玛利,杀了巴比伦王立为省长的基大利,却得不到人民的拥护,无法跟人多势众的约哈难周旋,看到势力不敌,就和一小撮人,逃往亚扪人那里去避难了。
以实玛利是王的宗室,也任过官职,但在保卫耶路撒冷的时候,未见他出甚么力,作甚么事。在城破国亡之后,他出来了。当然,他可以用爱国复国为号召,以忌邪为借口,以排外暗杀为手段,实际上是要建立自己的势力。巴比伦王立为省长的基大利,诚心待他,不加防备,以为可以合作重建家园,就热情招待他同席吃饭。想不到他居心叵测,奸诈卑鄙的以实玛利,原是嫉妒基大利,绝不肯共存为国,竟然利用别人善意的机会,猝然而起,杀了宴请他的主人,并所有同在的犹大人,和一部分迦勒底士兵,掳掠了在米斯巴的百姓,去了亚扪人那里。自私心地狭窄的人,只能搞小组织,但其阴险毒辣非常可怕;虽然成不了大事,却足以败坏大局。
现在约哈难是唯一有组织,有实力的领袖了。他有见识,行动迅速果决,却仍然没有追捕到以实玛利。现在约哈难如果留在犹大地,就要面临如何向巴比伦王交代的问题。当然,谁都没有受审讯的兴趣。但谁都知道,基大利是巴比伦王所立的省长,他是死在阴谋家以实玛利的手中,罪不在别人。巴比伦虽然残忍,却是早就有法理,并不胡涂,正如耶利米未曾因犹大王的罪而株连受罚,约哈难无罪有功,有甚么好怕?他可能想到,在战乱之中,该保存武力;逃亡到埃及,作政治难民,不必解除武装,以后还可决定行动。
西底家王第十一年四月初九日,耶路撒冷被攻破;五月初十日,巴比伦大军入城,纵火焚烧圣殿和王宫。建立了傀儡政权之后,征服者的大军离去了。七月间,北国从示剑,示罗并撒玛利亚来的人,来哀悼耶路撒冷和圣殿的灾难。他们效法外邦人的例俗,违背神律法的规定,“衣服撕裂,身体划破”,表明哀伤的深切。可见多数人不一定是对的,好心也不一定是对的。
人必须要意念正,道路正,才可以得神喜悦。

── 于中旻《耶利米书笺记》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