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耶利米书 第46章


圣经综合解读

1「耶和华论列国的话临到先知耶利米。」

四十六至五十一章的主题,是「神审判周围的列国、恢复圣约和平安」,与二-二十章「神审判背约的犹大、宣告百姓没有平安」前后呼应。
耶利米蒙召「作列国的先知」 ()), 不但向犹大传讲神的话语,也向列国宣告神的审判())。神是全地的主,并非只有犹大才会受到审判,抵挡神的国家也在神的管理之下;并非只有基督徒才会被神约束,不信主的人也不能逍遥法外。四十六-五十一章被审判的列邦始于埃及、终于巴比伦,覆盖了埃及和新巴比伦帝国的势力范围())。在神的审判来临之前,不但犹大活在虚假的平安里,所有的国家都倚靠各自的优势,凭实力活得「安逸无虑」());而当「全地的大锤」())砸下来的时候,这一切虚假都将被打得粉碎:

埃及(四十六章)):倚靠军事力量());
非利士(四十七章)):倚靠海上退路());
摩押(四十八章)):倚靠盲目自信());
亚扪()):倚靠水源财宝());
以东()):倚靠险要地形());
大马士革()):倚靠国际贸易());
基达和夏琐()):倚靠偏远位置());
以拦()):倚靠军事技术());
巴比伦(五十-五十一章)):倚靠综合国力())。


当神审判背约的犹大时,也宣告了对列国的审判;当神宣告百姓没有平安时,也宣告了将怎样恢复圣约和平安())。神要让百姓看到,无论是个人、团体,还是犹大、外邦,都在神的主权之下;无论是拔出、拆毁,还是建立、栽植,都在神的管理之中。因此,被掳的百姓不可再倚靠地上的虚假盼望,而要专心等候神的救赎和恢复。神是大能的、也是信实的,即使人跟不上神的旨意,祂也不会停止救赎的计划——「我们纵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为祂不能背乎自己」())。

2「论到关乎埃及王法老尼哥的军队:这军队安营在幼发拉底河边的迦基米施,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在犹大王约西亚的儿子约雅敬第四年所打败的。」

3「你们要预备大小盾牌,往前上阵。」

4「你们套上车,骑上马!顶盔站立,磨枪贯甲!」

5「我为何看见他们惊惶转身退后呢?他们的勇士打败了,急忙逃跑,并不回头;惊吓四围都有!这是耶和华说的。」

6「不要容快跑的逃避;不要容勇士逃脱(或译:快跑的不能逃避;勇士不能逃脱);他们在北方幼发拉底河边绊跌仆倒。」

首先被神审判的是埃及。埃及是离应许之地最近的大国,百姓长期以来都在埃及的影响之下。「埃及王法老尼哥的军队」())是埃及自恃的倚靠,也是犹大虚假的盼望()),但却首先遭到巴比伦的痛击。
「埃及王法老尼哥」,指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法老尼哥二世(Necho II、))。
「迦基米施」())位于幼发拉底河上游。埃及的军队不远千里地「安营在幼发拉底河边的迦基米施」()),是要帮助衰落的亚述、抵抗崛起的巴比伦。
「大小盾牌」())是防身的武器,椭圆形或长方形的大盾牌用来遮蔽全身,适合防御投掷的箭、矛。小盾牌一般是圆形的,适合近身博斗时抵挡刀、剑。
「枪」())是进攻的武器,相当于标枪。
「约雅敬第四年」()),「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元年」()),即主前605年。这一年发生的迦基米施战役是救赎历史上的重要分界线,因为这场战役直接导致亚述灭亡、埃及衰弱、巴比伦兴起,四个史无前例的大帝国将开始掌管天下())。3-12节描述了迦基米施战役的过程:3-4节是埃及军队预备作战,5-6节是埃及军队一触即溃,7-9节是法老尼哥卷土重来,10-12节是埃及军队彻底失败。法老的军队虽然士气高昂,在强敌面前却不堪一击,这一幕预示着将来犹大盼望的埃及援军也将是虚张声势。
主前612年,新巴比伦王国与玛代联军摧毁了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迁都哈兰。主前610年,哈兰也被占领,亚述又迁都幼发拉底河上游的迦基米施,新巴比伦王国国王那波帕拉萨尔派其子尼布甲尼撒二世率领联军继续进攻亚述。主前609年春天,埃及法老尼哥二世率军北上援助末代亚述王,在米吉多杀了试图阻止埃及军队的约西亚())。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领巴比伦和玛代联军在迦基米施战役(Battle of Carchemish))中打败亚述和埃及联军,从此亚述灭亡、埃及衰落,巴比伦崛起成为新巴比伦帝国,犹大和周围国家都落入巴比伦的势力范围。
上图:迦基米施战役示意图。主前612年,巴比伦和玛代联军摧毁了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迁都哈兰。主前610年,哈兰被攻陷,亚述残余力量逃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埃及统治下的迦基米施。主前609年春天,埃及法老尼哥二世于率军北上援助末代亚述王。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领巴比伦和玛代联军,在迦基米施战役(Battle of Carchemish)中打败亚述和埃及联军,亚述帝国灭亡。

7「像尼罗河涨发,像江河之水翻腾的是谁呢?」

8「埃及像尼罗河涨发,像江河的水翻腾。他说:我要涨发遮盖遍地;我要毁灭城邑和其中的居民。」

9「马匹上去吧!车辆急行吧!勇士,就是手拿盾牌的古实人和弗人(又作利比亚人),并拉弓的路德族,都出去吧!」

10「那日是主——万军之耶和华报仇的日子,要向敌人报仇。刀剑必吞吃得饱,饮血饮足;因为主——万军之耶和华在北方幼发拉底河边有献祭的事。」

11「埃及的民(原文是处女)哪,可以上基列取乳香去;你虽多服良药,总是徒然,不得治好。」

12「列国听见你的羞辱,遍地满了你的哀声;勇士与勇士彼此相碰,一齐跌倒。」

「江河」())原文是复数,指尼罗河两岸的灌溉水道。埃及军队再次卷土重来,就像泛滥的尼罗河淹没两岸())。
「他说」()),指法老在发号施令。
「古实人和弗人,并拉弓的路德族」()),指埃及的雇佣兵。「古实人」是埃及南方努比亚的黑人,「弗人」住在北非的利比亚,「路德族」可能是来自小亚细亚的希腊人。以赛亚时代的埃及古实王朝(Twenty-fifth Dynasty of Egypt、))被亚述王「以撒哈顿」())和「亚斯那巴」())赶出下埃及之后,第二十六王朝的法老尼哥一世(Necho I、))成为亚述的附庸。他的儿子、尼哥二世的父亲普萨美提克一世(Psamtik I、))借助爱奥尼亚的希腊雇佣兵赶走了亚述人,于主前656年统一了上下埃及。从此,埃及军队就以希腊雇佣兵为主力,强大的舰队驻扎于地中海和红海,海上贸易实力大大增强。
「那日是主——万军之耶和华报仇的日子」()),可能指神借着巴比伦痛击埃及全军,为战死沙场的约西亚王报仇())。
「主——万军之耶和华在北方幼发拉底河边有献祭的事」()),比喻迦基米施战役是神亲自安排的,为要成就神的救赎计划。
「基列」())位于约旦河东,基列的商队自古就向埃及贩运「香料、乳香、没药」())。埃及的医术在古代是当时最先进的,但此时却「虽多服良药,总是徒然,不得治好」())。
「勇士与勇士彼此相碰,一齐跌倒」()),这是神故意羞辱以军事强国自居的埃及,好让列国不再迷信军事力量())。
上图:迦基米施出土的主前七世纪爱奥尼亚青铜盾牌残片,现藏于大英博物馆。这个盾牌可能是迦基米施战役中埃及的希腊雇佣兵留下的。

13「耶和华对先知耶利米所说的话,论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要来攻击埃及地:」

14「你们要传扬在埃及,宣告在密夺,报告在挪弗、答比匿说:要站起出队,自作准备,因为刀剑在你四围施行吞灭的事。」

15「你的壮士为何被冲去呢?他们站立不住;因为耶和华驱逐他们,」

16「使多人绊跌;他们也彼此撞倒,说:起来吧!我们再往本民本地去,好躲避欺压的刀剑。」

17「他们在那里喊叫说:埃及王法老不过是个声音(或译:已经败亡),他已错过所定的时候了。」

尼布甲尼撒赢得迦基米施战役之后,于主前604年乘胜追击,夺取了黎凡特地区的控制权,但并不能攻占埃及,而是在边境对峙。「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要来攻击埃及地」()),是指主后568年,尼布甲尼撒终于攻入埃及()),从此埃及不敢再挑战巴比伦,而是小心翼翼地服从于巴比伦主导的国际秩序。
「密夺、挪弗、答比匿」())都是尼罗河三角洲的城市,也是巴比伦主要攻击的地方,所以那里的埃及人都「要站起出队,自作准备」())。
「壮士 אַבִּיר/ab-beer’」())原文也被译为「勇士」())、「公牛」()),所以七十士译本译为「阿匹斯为何逃走呢?你精选的牛为何站立不住呢」,讽刺在挪弗敬拜的埃及公牛神阿匹斯(Apis))。
「因为耶和华驱逐他们」()),指巴比伦入侵埃及,实际上是神定意要摧毁埃及所倚靠的军事力量。
「我们再往本民本地去,好躲避欺压的刀剑」()),指当时埃及军中有大量外族雇佣兵()),他们对埃及并无忠诚之心,所以一旦发现大势已去,就马上鸟兽四散、逃跑回家,埃及所引以为豪的军事力量顿时土崩瓦解。
17节可译为「他们在那里称埃及王法老为『错失良机的夸大者』」(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上图:古埃及第三十王朝(主前380-343年)时期的阿匹斯雕像,现藏于卢浮宫。阿匹斯(Apis)是古埃及孟斐斯(挪弗)的神祇之一,形象是一只公牛,具有重大的宗教影响与历史意义。

18「君王——名为万军之耶和华的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尼布甲尼撒(原文是他)来的势派必像他泊在众山之中,像迦密在海边一样。」

19「住在埃及的民(原文是女子)哪,要预备掳去时所用的物件;因为挪弗必成为荒场,且被烧毁,无人居住。」

20「埃及是肥美的母牛犊;但出于北方的毁灭(或译:牛虻)来到了!来到了!」

21「其中的雇勇好像圈里的肥牛犊;他们转身退后,一齐逃跑,站立不住,因为他们遭难的日子、追讨的时候已经临到。」

22「其中的声音好像蛇行一样。敌人要成队而来,如砍伐树木的手拿斧子攻击他。」

23「耶和华说:埃及的树林虽然不能寻察(或译:穿不过),敌人却要砍伐,因他们多于蝗虫,不可胜数。」

24「埃及的民(原文是女子)必然蒙羞,必交在北方人的手中。」

「他泊、迦密」())是耶斯列平原东部和西部两处最醒目的地标,而耶斯列平原是巴比伦进攻埃及的必经之路。尼布甲尼撒气势逼人,就像令人瞩目的他泊山和迦密山,所以埃及人不得不收拾行李、作好被掳的准备())。
「雇勇」()),指埃及的希腊雇佣兵。「他们遭难的日子、追讨的时候已经临到」()),表明埃及的战败,是因为神在对付他们自恃的军事力量。
「其中的声音好像蛇行一样」()),可能是讽刺法老的守护神眼镜蛇乌拉厄斯(Uraeus))逃跑了。
埃及并没有森林,「埃及的树林虽然不能寻察」()),是比喻埃及军队即使像密林一样稠密,也会被敌人砍伐殆尽;因为敌军的人数更多,「多于蝗虫,不可胜数」())。埃及倚靠人数众多,结果败在更多的人数之下;所以「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
「北方人」()),指来自北方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人。
上图:耶斯列平原东部的他泊山看起来高大巍峨,非常醒目。
上图:耶斯列平原西部、地中海边的迦密山森林茂密,非常醒目。
上图: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图坦卡蒙法老(Tutankhamun,主前1332–1323年在位)王冠上的眼镜蛇乌拉厄斯(Uraeus),是法老的守护神。

25「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说:『我必刑罚挪的亚扪(埃及尊大之神)和法老,并埃及与埃及的神,以及君王,也必刑罚法老和倚靠他的人。」

26「我要将他们交付寻索其命之人的手和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与他臣仆的手;以后埃及必再有人居住,与从前一样。这是耶和华说的。』」

「挪」())就是上埃及的首都底比斯。「挪的亚扪」()),就是源于上埃及底比斯的埃及主神阿蒙(Amun))。
「也必刑罚法老和倚靠他的人」()),包括那些迷信埃及的军事力量、投靠埃及的犹大逃亡者())。
「以后埃及必再有人居住,与从前一样」()),表明神对埃及的刑罚只是警告,并非毁灭。尼布甲尼撒并未长期征服埃及,而是短暂占领之后就撤军了。而在神的旨意里,将来埃及必要归向神())。
上图:古埃及神话中的太阳神拉(Ra),主前1298年-1235年尼斐尔泰丽(Nefertari)陵墓中的拉神像。拉神从第五王朝开始成为古埃及神话中最重要的神,经常被与其他神结合在一起。在摩西的时代,拉神与阿蒙神(Amon)结合成阿蒙-拉(Amun-Ra),是埃及的最高神,被称为众神之王。拉神最常见的形象是鹰首人身,头顶上有一日盘及一条盘曲在日盘上的圣蛇,其他常见的形象包括:公羊、甲虫、凤凰、苍鹭、蛇、牛、猫、狮子等等。

27「我的仆人雅各啊,不要惧怕!以色列啊,不要惊惶!因我要从远方拯救你,从被掳到之地拯救你的后裔。雅各必回来,得享平靖安逸,无人使他害怕。」

28「我的仆人雅各啊,不要惧怕!因我与你同在。我要将我所赶你到的那些国灭绝净尽,却不将你灭绝净尽,倒要从宽惩治你,万不能不罚你(不罚你:或译以你为无罪)。这是耶和华说的。」

27-28节与三十10-11基本相同,但却重复了两遍「我的仆人雅各啊,不要惧怕」())。埃及倚靠军事力量,活在虚假的平安里,也成了犹大的虚假盼望。所以神「必刑罚法老和倚靠他的人」()),使百姓的幻想彻底破灭;也必唤醒落在黑暗中的百姓,向他们显明拯救之路。因此,神对埃及发表了审判之后,就两次呼唤自己的百姓「不要惧怕」())。
神两次强调「我的仆人雅各」()),是提醒被掳百姓的选民地位。神的拣选并不靠人成全,而是靠祂「亲手成就」())。既然「以后埃及必再有人居住,与从前一样」()),信实的神更不会把自己拣选的百姓「灭绝净尽」())。因为在神的管教当中,必有祂的「同在」());不管百姓被掳到多远,神都会从「从远方拯救」())。
「倒要从宽惩治你,万不能不罚你」()),这句话宣告了神的管教原则:神的公义不会因着怜悯而放弃,祂的怜悯也不会因着公义而停止。因此,选民即使被掳也「不要惧怕」()),信徒即使受管教也「不要惊惶」())。虽然属神的人好像会比别人经历更多的磨难,其实是被「从宽惩治」;因为世人只是枉然受苦、毫无盼望,而我们在每一个难熬的黑夜,都可以等候恩典的黎明,并且「每早晨,这都是新的」())。
上图:《屋顶上的小提琴手 Fiddler on the Roof》剧照,犹太主人公特伊(Tevye)不堪生活重压,却无法从妻子那里得到慰藉,只能向神倾述衷肠。他向神祷告说:「我知道,我知道,我们是祢的选民。但是,偶尔,祢不能选择别人吗?I know, I know. We are Your chosen people. But, once in a while, can’t You choose someone else?」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拾贰万国的统治者(四十六至五十一章 )

的注释

在以下的六章中(除了五十一章最后六节是例外 )包含了诗集和散文短篇,它们论及犹大四周许多国家,而且特别是那些深切涉及与引致耶路撒冷毁灭的国家。它们既冗长而又复杂,毋须抄录在这本注释中,因为我们不打算详细逐段研究其中的资料。若要切实这样做,便需要给许多地名以及历史的典故加以解释,而关于这些,有许多我们所知甚少。迅速读完四十八章,就是论摩押的一章,你就会明白我们所指的事。要透彻的了解它,你就得有个精通摩押人的导游在你身边,而这样的人现在为数并不多!

数据的次序大致已反映我们在及以下各节见过的经文注释中(参注解──神的审判正强烈酝酿 )。我们从论埃及的四十六章开始:然后我们沿海岸平原北上,并论及非利士(四十七章 );从那里我们转向内陆,找到摩押(四十八章 )、亚扪以东诸国。东部旷野之阿拉伯诸部落颇奇异地夹杂在遥远西南方的伊朗之大马色以拦之间。就我们所知,二者都没有在耶利米时代的犹大国历史上扮演过任何角色。这结集由论巴比伦冗长的两章(五十至五十一章 )作结束,是不足为奇的。

正如我们已特别提及的,这数据在希腊文的耶利米书中出现于之后,而且在其中那些各别的段落的先后次序也不同。在一个时候耶利米书其余的部分必定是独立地流传的。这是不足为奇的。这资料反映我们在旧约其他先知书中发现之先知‘论攻击列国之神谕’是有漫长的传统:值得注意的有那些构成的简短神谕,以赛亚书十三至二十三章,以西结书二十五至三十章,论及亚述人的那鸿书,以及论及以东人的俄巴底亚书一,在耶利米书这几章中的资料与我们在其他先知书中发现之攻击列国的神谕之间,在措辞和思想上有许多密切的连系。只要举两个例子,论摩押的四十八章与以赛亚书十五、十六章有许多类似之处;同时论以东的那一段和俄巴底亚书一,读起来像一系列论同一主题之不同版本。

再者,我们现在论及的数据,因为它基本上是论同一的主题,或许以口流传了一段时间,故此是可能用于不同的处境中。我们大概在某些时候听过关于不同民族,而且以不同的地方为背景的同一故事。因此,我们在有针对以东和提幔居民的指摘,而,实际上用相同的言辞攻击巴比伦和迦勒底人之地。考虑到耶利米所处之先知传统中,以及他在生时,国家风雨飘摇的政治历史,我们会感到诧异,一个曾蒙召作‘列国的先知’的人为何不沿用其他先知曾用以攻击列国的神谕,并提出他对这些神谕的个人意见。那两个对耶利米时代犹大国之命运作出最关键性影响的国家是埃及和巴比伦。所以,这些结集一起的段落始于埃及而终于巴比伦。

我们虽然不打算详细研究这几章,但这决不可认为是意味我们低估它们的重要性。我们在这里接触到的,是旧约所有主要先知之基本观点的某些信念,不仅是耶利米。

有某些危险是所有热心的宗教人士都暴露于其中的,而且他们愈是热情地相信,那些危险也愈大。其中之一便是把我们所相信,所敬拜的神变为我们自己的守护神。这一位神的存在主要是为满足我们的需要,保护我们的利益,并应允我们的祷告。我们爱好将宗教私有化。这种情形在以色列历史中再三地发生。阿摩司在百姓的态度中遇见这种情形,他们相信作神的子民便意味神会无条件使他们的国家强大和繁荣。耶利米在那些传平安(shalom )之先知的信息中,在那些齐集围绕耶路撒冷圣殿之人的期望中看到这种情形。神在这里,在他们中间;耶路撒冷决不致毁坏(参第七章 )。但这样的一位神充其量只是私人或国家的偶像。从阿摩司至耶利米的众先知都力言,相信耶和华就是相信一位全世界都掌握在祂手中的神,就是相信一位统治万国的神。

这一位神,万国为了达成祂的旨意而存在,不论他们知不知道;这一位神,祂的公正和公义的普世标准,万国若忽视,他们就有危险,包括以色列国和犹大国。虽然那些先知都是身处自己的年代,而且主要是在接触自己同胞的生活上展望世界事件──而且在这一点上没有一处比在五十至五十一章所说关于巴比伦的话更真实了──他们也并非只是关注其他国家可能对他们自己同胞所作的事。他们的视野要深远得多。人的骄傲、权力欲、强权就是公理的信念,为实现帝国主义的野心而牺牲别国人──这些在神统管的世界上是必然引致公正惩罚的事。因此,埃及若自信它强大的兵力,追求概括在如下话语中的政策

坐失良机的吹牛王。

这种情形在今日并无不同。

目前在我们的世界上有一种往往乔装为国家利益的权力崇拜;有一种则往往乔装为维护法纪秩序的镇压崇拜;还有一种往往乔装为保护我们生活标准的经济剥削崇拜。有一种是退到个人灵性之安逸世界,并相信世界上那些复杂且棘手的问题,与基督徒信仰无多大关系而专注‘我的神’之崇拜。但每一种崇拜都意味把某人或某事──最危险是将神的图像──而不是那统治万国和人生每一方面之神置于人生的中心。只要这是我们世界之真相的话,我们便要面对谈及非利士人之话语中那些令人困扰的问题了

巴比伦虽升到天上,
虽使他坚固的高处更坚固,
还有行毁灭的从我这里到他那里,
这是耶和华说的。

在论巴比伦这两章有关耶利米的象征行动的记载,所强调那同一的信息是耶利米多年来工作的一部分,日期是主前五九四年,西底家在反巴比伦阴谋失败之后(参二十七章 ),似乎被召往巴比伦。在那里无疑强行地给指出他这种行动的不适当。西莱雅,王的‘军需官’(按字义是‘寝宫官员’。译按:和合本作‘王宫的大臣’ ),耶利米叫他在巴比伦念先知所写的一个书卷,其中写着‘一切要临到巴比伦的灾祸’(60节 )。顺便一提,西莱雅可能是巴录的兄弟,耶利米之另一个近身的代言者;至少二者都被描述为‘玛西雅的孙子,尼利亚的儿子’(59节。西莱雅念了论灾祸的话之后,他要拿那书卷,把一块石头拴在书卷上,扔在幼发拉底河(即伯拉河 )中。书卷下沉时,随即说,‘巴比伦因耶和华所要降与她的灾祸,必如此沉下去,不再兴起’(64节 )。

这象征行动的日期是饶有意味的。同一年较早的时候,正如我们从二十七至二十八章得知的,耶利米曾极力反对那些小的附庸国家,包括犹大国,背叛她们巴比伦霸主的企图。这极可能使一些人民认为他在政治上赞同巴比伦。其实不是。他藉着一种象征的行动,肩上负轭出现于耶路撒冷的街道上,扬言人无法摆脱巴比伦之轭,以证明他反对这有计划的背叛(二十七章 )。藉着现在这个象征的行动,他表明巴比伦和犹大都在神的审判之下。若想按纯政治的角度去衡量耶利米的活动,就是完全误解了他。那似乎是耶路撒冷许多人所犯的错误;正如今日在南非和拉丁美洲教会中先知的声音,被人攻击为‘政治宣言’并烙上马克思的印记。

――《每日研经丛书》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耶利米书第四十六章

Ⅱ论及列国的神谕

希伯来的先知均有一贯的信念,就是神对个人和万国掌有最高的主权。无论什么时代的先知都深深感受到,他们经历的事件所影响的范围,并不只限于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而已。因为抱持着这种态度,致使先知对外邦人的举止行为有浓厚的兴趣,且这种态度在他们谴责邻国时最显而易见。耶利米在这段篇章中,承袭其他希伯来先知的传统,宣告神对异教百姓的审判(参:赛十三~二十三;结二十五~三十二;。七十士译本并未依照马索拉经文的顺序,而将本段安插在二十五章中间。

A论埃及

1~2.耶利米的神谕从埃及开始,因为巴勒斯坦长久以来都在埃及政治影响的势力范围之内。除此之外,犹太人亦从未忘记他们于摩西时代在埃及所受的压迫。法老尼哥于公元前六○九年,在米吉多杀了约西亚,约西亚当时亟欲阻止埃及部队前往救援被困于哈兰的亚述军。迦基米施之役在埃及历史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该城于公元前六○五年已被埃及占据,但尼布甲尼撒于同一年席卷该城,打败占领的人,使他们抱头鼠窜。巴比伦的编年史指出,尼布甲尼撒于公元前六○一年再度对埃及用兵,这一次双方都损失惨重。这样的情势可能促使约雅敬伺机而动,背叛巴比伦,但埃及其实也爱莫能助。

3~6.第3~4节描述埃及军官对战车和步兵发号施令,预备作战。小盾牌( ma{g{e{n )一般是圆形的;而大盾牌( s]inna^ )则是椭圆形或长方形,用来遮蔽全身。盔很可能由皮革所制,且似乎是士兵在作战时才穿戴。74 进攻的一方对获胜深具信心。5节开始,我为何看见他们惊惶转身退后呢?(NEB:这是何等景象?他们惊惶溃败。)具有先知敏锐洞察力的耶利米,此时不难想见犹大千方百计才求来的埃及军队戏剧化的溃败,他并以生动活泼的用辞来捕捉当时的画面,由 NEB 的译文便可见一斑。他们明显高昂的士气,一旦遭逢巴比伦军队便冰消瓦解。他们若不是在争战之处被拦下,就是被伯拉河的天然屏障所截断,根本不可能逃跑。

7~12.江河(7节)指的是尼罗河及其灌溉的水道,因此作复数形。蜂拥而至的埃及人,就像尼罗河泛滥时淹没邻近的乡间(。他说(8节)可能指的是身为埃及军队统帅的法老。自示撒(约公元前945~924年)的年代起,埃及法老的勋业便不如以往辉煌。沙美提克斯一世在位时(约公元前664~610年),重新整军经武,以希腊佣兵做为部队的核心,强大的舰队则驻扎于地中海和红海,而海上贸易也因此大为加强。9节是一连串的命令,内容和3节有些类似。75 古实(即衣索匹亚)和弗(可能即今利比亚?或是索马利亚?)为埃及提供佣兵。路德族显然也是非洲人(,可能居住在利比亚。此处对这些佣兵射箭技能的描述,显然有一多余的重复,“拿”弓(马索拉经文 to^p{#s*e^ )重复了同节前一行的字。基列(以出产乳香而天下闻名。埃及医术在公元前二○○○年左右即已十分先进,而其伟大的蒲纸医学手稿,亦大约出自该时。11节提到多服良药,乃在讽刺埃及无法医治被击败的伤。她最后所受的羞辱,就是其他人都得知她的挫败。

13~17.埃及在迦基米施惨败之后,巴比伦将扮演神的仆人来惩罚这被征服的国家。巴比伦事实上于公元前五六八/七年,发动对埃及的远征(见注释)。有关密夺和答比匿,见注释。15节 RV 作你的壮士为何被冲去呢?马索拉经文 nish]ap{ (冲去)有时被分开写成 na{s h]ap{ ,若依七十士译本则作“哈夫(Haf)为何撤退?”,RSV 作“阿比斯(Apis)为何逃走?”这里提到的是埃及所拜的牛神阿比斯(哈夫)。古时近东的人认为,征服一个国家必须打败她的神。埃及人拜阿比斯可由下面的问句反映出来:“你的壮牛为何站立不住?”(译注:和合本作“他们站立不住”)这里马索拉经文的 ~abbi^reyk[a 可能是闪语的复数形,意指尊贵。将勇气、荣耀和高贵的观念加在动物身上,虽然是近东一贯的想法,但在此仍以解为国家的元首法老为佳。如此一来,全句便成了“你的大能者为何被打败?他站立不住吗?”马索拉经文在16~17节有些传递的问题。AV 作祂使多人绊跌(16节),同一句七十士译本译为你的多人绊跌。17节马索拉经文作 qa{r#~u^ s%a{m (他们在那里喊叫),但七十士译本则将同样的子音作不同的解读,译成命令式的动词 qir#~u^ ,并将名词解为 s%e{m ,所以译文便成了“叫法老王的名字……”。NEB 把这句译为作自夸的王,而 RSV 则译作嘈杂的人。然而,“高声说话的人”似乎更能表达马索拉经文中的轻蔑,因为它把法老描绘成好自夸却错失机会的人。

18~19.巍峨的他泊和迦密均在附近区域相当受人注目。尼布甲尼撒和其他国家君王的关系,就有如他泊、迦密之于邻近地区,甚至法老都对尼布甲尼撒的能力和威严畏惧三分。因此,埃及人必然要收拾长途旅行必用的物件,作好被掳的准备(参:

20~24.将巴比伦惩罚性的攻击比作牛虻,十分切合实际。马索拉经文作 ba{~ , ba{~ (它来了,它来了),但根据七十士译本、古叙利亚文新旧约合订译本(Peshitta)以及其他手抄本,似乎将其读成 ba{~b[a{h 较佳,根据 RSV 和 NEB 的翻译,亦即“它已临到她”。这里所说的佣兵是爱奥尼亚人(Ionians)和加利恩人(Carians),他们于沙美提克斯时代被雇用,且为继任的几位法老沿用。这里提到埃及滑行而去好像蛇一样(22节),其实在讽刺埃及最被吹嘘的神o被降卑。这神o甚至在王室的徽章中都有显著的地位。

25~26.亚扪是底比斯(即“挪”)主要的神o,而挪则是上埃及地区的首都。七十士译本删去了法老并埃及与埃及的神,以及君王。神的目的在于惩罚埃及,而非毁灭她,所以将来她必再有人居住。

27~28.这一段几乎完全一样,耶利米以自己的语言重申以赛亚对于复兴的想法。被掳必可以管教这恣意妄为的国家,并引导它回头负起西乃之约的属灵责任。

74 见 NBD , pp. 82f.
75 关于战车,见 Y. Yadin, The Art of Warfare in Biblical Lands (1963) I, pp. 4f., 37ff., 86ff.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耶和华论列国的话临到先知耶利米。」

〔暂编注解〕耶和华……话(debar-Yahweh )。这句话在《耶利米书》出现了50余次。Debar(“话” )往往比“诫命”语气更重,其中“十条诫”直译是“十句话” )。debar 还可指“事务”。所以这里的“耶和华的话”是耶和华关于祂与各国之间事项的权威论述。

论列国。本节开始了《耶利米书》一个新的部分。耶46-51章是十首关于以下国家和民族的诗歌:埃及(耶46 ),非利士人(耶47 ),摩押(耶48 ),亚扪人,以东,大马士革,基达,夏琐,以拦和巴比伦。“论”的原文是`al,主要涉及神的惩罚,也包含复兴的应许,49:6-39)。

1-12 迦基米施之役:迦基米施是叙利亚北部幼发拉底河(即伯拉河 )流域一个重要城镇,昔日为赫人的首都,主前六○五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与埃及之间决定性的战役在此发生,结果北上支持亚述抗巴比伦的法老尼哥惨败而遁,埃及帝国称霸近东的野心受到挫折,本段对此役有精彩的描述。

1-28 论埃及。

46:1~28对埃及的审判: 在列国中,第一个预言对象是埃及,宣告于约雅敬第4年,即B.C.605。当时,新巴比伦帝国已登上舞台,蹂躏着巴勒斯坦北部,而埃及则为了夺回自己对巴基斯坦的控制,远征迦基米施。在国际形势如此风云突变的时期,耶利米屡次预言了埃及的惨败(3-12-13-26节 )。这是因为他看到当时的巴比伦帝国远比埃及强大,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巴比伦是神为审判犹大,以及拜偶像的众列国而兴起的器皿(21:1-7,43:10)。

这六章为耶利米对曾经侵略犹大的外邦列国的预言,计有:埃及(四十六章 )、非利士(四十七章 )、摩押(四十八章 )和巴比伦等(五十~五十一章 )。

46-51章论及列国的信息:七十士译本将本段置于25:13之后,而以25:15-38总结,显示本段曾以一个独立的单元流传一时。正如其他几个大先知专论外邦列国的信息,也是插在给选民的信息中间 (参赛13-23章 结25-32章 ) , 表明旧约壹个重要的主题:耶和华不仅是以色列的神,也是统管列国的君王,外邦人的命运同样在以色列的神手中,而巴比伦乃是神用来对付列国的鞭子。

46:1~51:64神对列国的审判: 采用与赛13-23章和结25-32章相类似的表达方式,记录了神对周边9国的审判,他们都曾给犹大带去恶劣的影响。这些信息是耶利米在事工中期(B.C.610-590年 )所宣告的,却集中记录在本书的结尾部分。这是为了:①给所宣告的信息提供史料证据;②见证神对罪恶的一贯原则。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列国之间的政治矛盾只是改变国际政局的外在手段,根本原因则在于统治万国而掌管历史的神。

攻击外邦的默示】先知文学之中有一个明确的文体,称为攻击外邦的神谕。使用这些文体的段落是以赛亚书十四至二十一章,二十三章;以西结书二十五至三十章;耶利米书四十六至五十一章;阿摩司书一至二章;西番雅书二章;以及俄巴底亚书一和那鸿书。这些默示虽然全部都是谴责以色列的敌国,讥刺他们和他们的君王、神祇,每个默示都是独立的单位,有自由达到其写作的目标,不需拘泥于固定的结构或大纲。由于这些默示出现在七十士译本之耶利米书的第二十五章,经常有学者提出它是明确的单位,在未曾加插在耶利米书之前独立流传。在大部分情况之下,这些默示都没有向所针对的国家宣讲,因为其写作对象是以色列。从马里文献开始,已经有这一类体裁的短篇例证。神祇大甘在一篇预言中,向马里王心利林传达关于他仇敌巴比伦的信息:「巴比伦啊!你想做什么呢?我要用网把你捕捉。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论到关乎埃及王法老尼哥的军队:这军队安营在幼发拉底河边的迦基米施,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在犹大王约西亚的儿子约雅敬第四年所打败的。」

〔暂编注解〕迦基米施位于幼发拉底河上游,是一个重要战场。帮助亚述的埃及军在此役中败于巴比伦王。巴比伦兴起成为大帝国,时为主前605年。

主前605年的“迦基米施”之战——埃及在此战役中被打败——使巴比伦在军力上占了优势。

迦基米施: 是连接米所波大米和西方世界以及埃及南部的交通、军事要地,极欲南下的巴比伦和想要维护现有势力的埃及,势必会为争夺此地而发动战争。

法老尼哥。关于“法老”,见注释。尼哥二世(公元前610-595年 )登上埃及王位的时候,这个国家正经历着一场政治,文化和经济的新生。他的父亲萨姆提克一世(公元前663-610年 ),得到亚述在政治上的和军事上的支持,与统治埃及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古实人抗衡。亚述帝国瓦解以后,他宣布脱离亚述而独立,建立了第二十六王朝,即赛斯王朝。他发展与希腊和腓尼基的贸易,在经济上兴旺起来。新获得的独立和繁荣唤醒了这个民族的自豪感和活力。

随着公元前612年尼尼微的倾覆,主宰近东事务二个半世纪多的亚述帝国结束了,留下了一个政治的真空。埃及人看到了在这种形势下重建一个西亚帝国的机会。在公元前610年,尼哥二世继承他父亲即位后不久,就派遣一支埃及军队援助亚述人。他们刚被巴比伦人从临时的首都哈兰驱逐出去。这次出征未能夺回哈兰。次年(609年 ),尼哥显然重返巴勒斯坦和亚兰。这一次他的军队似乎打败了犹大军队,在米吉多战役中杀死其国王约西亚,然后向北挥师进攻幼发拉底河边迦基米施的巴比伦人。三个月以后回来,在利比拉囚禁了犹大的新国王约哈斯,并把约雅敬放在了王位上。约雅敬显然民族意识比较淡薄,比较愿意接受外国的控制支配。四年之后,就是“约雅敬第四年”,尼哥的军队再次来到迦基米施。

迦基米施。位于幼发拉底河西岸,控制着该河最重要的渡口之一,是抵御西方的军队侵入美索不达米亚的天然屏障,所以具有军事和商业上的重要地位。

尼布甲尼撒。见注释。尼布甲尼撒是父亲拿波坡拉撒(Nabopo-lassar 公元前626-605年 ),与玛代人和西古提人联合,消灭亚述帝国。他既控制了肥沃的新月地带的东部,自然也就想控制其西部。他是尼哥的主要敌手。尼哥企图在巴勒斯坦和亚兰的重新建立埃及的统治。我们不清楚拿波坡拉撒在西部取得了何种程度的成功,因为缺乏有关他统治后期巴比伦和埃及方面的数据源。但我们确知,到公元前605年尼布甲尼撒继承他父亲王位的时候,巴比伦已准备发起决战,与埃及人争夺巴勒斯坦和亚兰的控制权。

约雅敬第四年。据,约雅敬第四年就是公元前604年,尼布甲尼撒元年。

但许多历史学家认为第二次迦基米施战争是在公元前605年,就是在尼布甲尼撒出征埃及时,因父亲的去世而被召回继承王位之前。因此贝罗苏斯(Berosus )所记录拿波坡拉撒“官长”的胜利,被许多历史学家视为本节尼哥与尼布甲尼撒迦基米施战役的巴比伦版。

矛盾之处是,既是第二次迦基米施战争,贝罗苏斯却说它发生在尼布甲尼撒登基之前,而耶利米则说迦基米施战争是在约雅敬第四年,尼布甲尼撒的元年,至少是他登基以后几个月。约瑟弗斯赞同耶利米关于迦基米施战争是在尼布甲尼撒登基之后的说法(《上古史》x.6.1 )。

由此可见,要么贝罗苏斯对自己的记录不清楚,要么他所指的是公元前605年迦基米施战争以前的事件。鉴于缺乏公元前609-604年有关巴勒斯坦和亚兰事件的历史资料,一般都认为巴比伦人在第一次迦基米施战争(可能是公元前608年 )以后不久,就占领了巴勒斯坦和亚兰。若是这样,贝罗苏斯所指的就是一次针对他们统治的叛乱。尼布甲尼撒登基那一年(约雅敬第三年 见但11 耶251注释 )入侵犹大似乎与此相符。然后尼布甲尼撒因他父亲的死突然被召回巴比伦,为尼哥企图重新占领西布地区提供了机会。结果第二年如所描述的,他在迦基米施被完全打败。这几节经文显然是有关这场战争的唯一历史记录。

尼哥】尼哥二世于主前六○九至五九五年在位,是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君王之一。随着亚述影响力的衰退,这位法老扩张了他与巴勒斯坦的贸易,并且攻取了先前属非利士的迦萨。《巴比伦年鉴》记述他如何乘亚述受了致命伤之便,在主前六○五年迦基米施之役之前不久,与他们结盟。他远征这个位于叙利亚北部的战场帮助亚述乌巴列二世(Ashuruballit II )时,途经巴勒斯坦。主前六○九年他在米吉多一役中击败了约西亚王,然后将北行沿途经过的一切土地据为己有。亚述在迦基米施溃败之后,《巴比伦年鉴》记载埃及大军如何遇袭,结果全军覆没。巴比伦于主前六○四年延伸主权,将犹大包括在内。此后穷尼哥一生,埃及人都没有法子离开自己的国土。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迦基米施之役】

尼尼微于主前六一二年被拿布波拉撒率领下的巴比伦、玛代联军所毁之后,亚述的末代君王亚述乌巴列二世迁都哈兰。但这要塞于主前六一○年被攻取。亚述乌巴列成功地与埃及法老尼哥二世结盟,继续占据了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土地达几年之久。然而主前六○五年在迦基米施覆灭的,只不过是昔日号称「无敌」之亚述大军的残余而已,率军击败他们的正是太子尼布甲尼撒。迦基米施可说是古代近东历史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当时最庞大的帝国终于崩溃,制造了更加庞大的波斯帝国,也引进了短暂的新巴比伦时代。埃及虽然暂时取得巴勒斯坦和腓尼基,尼布甲尼撒的巴比伦大军继续从迦基米施乘胜而来,于主前六○四年控制了全叙利亚巴勒斯坦。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们要预备大小盾牌,往前上阵。」

〔暂编注解〕你们要预备。即“要作好准备”。

小盾牌(magen )。圆形的小盾牌,为轻装备部队所使用的。

大盾牌(sinnah )。是防护全身的长盾牌,为重装备部队所使用的。

3~12根据埃及将要在迦基米施被巴比伦所击败的预言,或2节的“论到关乎……迦基米施……所打败的”,就可以知道本文是迦基米施战役结束之后所记录的。如此一来,宣告此信息,时间要早于本章的其它预言,是为了突出“埃及被巴比伦所击败”的主题,而与其它预言一起记录的。本文的内容,是始于对埃及之强大军事力量的赞誉,却以遭到惨败的哀声结束。这表明人的任何手段均无法胜过神的审判。

大小盾牌】由于古代近东大部分战士都不穿戴厚重的甲冑,他们必须备有盾牌,来挡箭矢和刀剑,有关亚撒军队的装备 )。小盾牌(magen )是个持于左手或绑在左臂上的圆盾,其轻便有助于白刃战。可以是椭圆形,也可以是8字形的大盾牌(s]inna ),则是用较重的材料制造──金属、皮革,或木料──用以抵挡标枪和箭矢。但这种盾牌十分笨重,难以在肉搏中使用。有些战士还有持盾者作为助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们套上车,骑上马,顶盔站立,磨枪贯甲。」

〔暂编注解〕最优良的马匹来自埃及。“贯甲”的“甲”指盔甲。

磨。就是“擦亮”。

甲(siryonoth )。“盔甲”。

主前七世纪的埃及骑兵】由于骑兵并没有出现在与迦基米施之役同时的埃及艺术中,也不在埃及文献中提及,因此可以有把握地说,骑兵在这时代仍未成为埃及军队的重要部分。但在迦基米施之役至少两个世纪以前,玛代人和巴比伦人已经使用马兵担任传令、侦察,和作战(包括骑射手和突击部队 )职务了。例如:哈拉夫遗址的叙利亚—赫人遗迹,就有一个主前十世纪的浮雕描绘穿戴战服的骑士。骑兵比重型的战车灵活,在战场上给予巴比伦军队战斗和联络上的优势。耶利米的话和拉伯沙基的话一样充满了讽刺意味。拉伯沙基说希西家若有人能骑,他会给希西家二千匹马。耶利米可能是讥笑埃及,说他们后继无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为何看见他们惊惶转身退后呢?他们的勇士打败了,急忙逃跑,并不回头,惊吓四围都有。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为何?先知为埃及人的失败而吃惊。他可能亲眼看到埃及人在巴比伦人追击下从迦基米施撤退。

这是耶和华说的(ne'um-Yahweh )。这个神的肯定词在《耶利米书》中出现了160多次。

】「不要容快跑的逃避,不要容勇士逃脱(或作“快跑的不能逃避 勇士不能逃脱” )。他们在北方幼发拉底河边绊跌仆倒。」

〔暂编注解〕北方伯拉河: 间接地称呼迦基米施。

北方。见注释。

】「像尼罗河涨发,像江河之水翻腾的是谁呢?」

〔暂编注解〕尼罗河。希伯来语是ye'or,源于埃及语'iteru(“河” 即尼罗河 ,2:3,7:15-17)。埃及基本上是一个无雨的国家,其灌溉全靠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尼罗河在九月和十月的涨水,是一年中的最重大的事件,自古以来均有详细记录。先知这里用尼罗河的泛滥,来比喻埃及军队蹂躏巴勒斯坦和亚兰

7-8 埃及自从主前十二世纪便失去在叙利亚及巴勒斯坦一带的势力,此处高涨的河水乃形容埃及在法老尼哥的领导下卷土重来,企图再次在北方立足。

7~8尼罗河的水会周期性地溢出两岸;埃及也效法尼罗河(“涨发”即泛滥 )那样去征服更多的领土。

】「埃及像尼罗河涨发,像江河的水翻腾。他说:“我要涨发遮盖遍地,我要毁灭城邑和其中的居民。」

〔暂编注解〕埃及像尼罗河涨发: 每年10月是尼罗河达到最高水位的时期,在水利设施尚未完备之前,每年都要泛滥。耶利米借着每年均要大肆淹没农田和房屋的尼罗河,比喻了当时埃及的趾高气扬。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才能正确地信仰神,并且得到永恒的生命。然而,狂傲的人今生来世均会走向灭亡。

】「马匹上去吧!车辆急行吧!勇士,就是手拿盾牌的古实人和弗人(又作“利比亚人” ),并拉弓的路德族,都出去吧!」

〔暂编注解〕这些军旅都是埃及的雇佣兵。古实在埃及南方。“弗”:在非洲北岸。“路德”:在小亚细亚。

“古实人”(从尼罗河上游而来 )和“弗人”(或吕彼亚人 从非洲北面海岸而来 ),以及“路德族”人(小亚细亚的居民 )被埃及人聘用为雇佣兵。

「古实人」、「弗人」、「路德族」:是非洲的土著,为埃及的雇佣兵。

古实人: 指埃及南部的埃赛俄比亚人;弗人: 指埃及西部的利比亚人;路德族: 则指埃及北部的理底亚人。他们是与埃及缔结军事同盟,被迫参与埃及与巴比伦之间的战争。可见,倘若屈服于恶人的淫威而参与违背神旨意的事,就必与恶人一同灭亡

古实人(Kush )。见注释。

弗人(又作利比亚人 )。Pût。可能指住在非洲东岸的蓬特人

路德族(Ludim )。不知道这里所提到的路德族是来自小亚细亚西部的吕底亚人,还是一个靠近埃及的非洲部族。亚述国王亚述巴尼帕(Ashurbanipal )的碑文提到在尼哥的父亲萨姆提克一世的军旅中有路德国王吉格斯(Gyges )所提供的部队。说他们是非洲部族,是依据路低是含的儿子麦西的后裔这一事实,所以他们与埃及人关联。这当然不排除他们很早从非洲迁到小亚细亚的可能性

路德族不要与闪的儿子路德的后裔混淆。因为他们似乎是北美索不达米亚的部族

古实人、弗人、吕彼亚人】埃及军队包括了不同的雇佣兵团和盟国的部队,能够令人联想起埃及历史中的政治事件。本节的名单和名字出现的次序,可与含的众子名单参较。埃及在主前七一一至五九三年之间,是由古实王朝所统治。这个新近的荣誉使古实名列第一。弗人与吕彼亚人是同义词,代表更早时期埃及第二十二、二十三王朝,受外族统治的年代(主前950~720年 )。爱奥尼亚的希腊雇佣兵也是埃及军团的一部分。迦基米施之役战场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包括了一个希腊盾牌。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弗人何以又称为吕彼亚人?】

答:在这一节经文中提到「就是手拿盾牌的古实人和弗人,并拉弓的路德族」中有小字「弗人又作吕彼亚人」。在中,也有同样的小字。弗人是希伯来文的字音,吕彼亚人是七十士译本的希腊文字音Libyans,何以一个名称有两个音呢?例如在圣经中所称的希利尼人Greek,即是我们所称之为希腊人Greece。这弗人到了七十士译本时代,已被称为吕彼亚人;那古实人、弗人,与路得人三族,乃是当时埃及的盟国。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那日是主万军之耶和华报仇的日子,要向敌人报仇。刀剑必吞吃得饱,饮血饮足;因为主万军之耶和华在北方幼发拉底河边有献祭的事。」

〔暂编注解〕神的刑罚借着迦基米施战役临到埃及人。“献祭”:指杀戮而说。

这里的“耶和华……的日子”不是指末世的日子,而是指神的干预,祂要审判埃及。

「报仇」:可能指法老尼哥杀死约西亚王一事

「有献祭的事」:指献祭时把牲畜宰杀,作者以此比喻埃及人被杀

主万军之耶和华。见注释。

刀剑必吞吃得饱。原文说刀剑是有嘴的。“刀剑”直译就是“刀”或“两刃的刀”。刀剑的柄有时做得像动物的头,刀刃从动物的口中伸出。

献祭(zebach )。源于 zabach。“牺牲”或“屠杀”。本节似乎指“屠杀”。

北方。见注释。

】「埃及的民哪(“民”原文作“处女” ),可以上基列取乳香去;你虽多服良药,总是徒然,不得治好。」

〔暂编注解〕讥刺埃及败亡,创伤不能复原。“基列”是巴勒斯坦约但河东之地。“乳香”为治伤药物。

“乳香”。参看的脚注。“良药”。埃及早已发展成熟的医药并不能医治战败的伤口。

「乳香」:是古时一种药物,这里代表救援。乳香是从基列输入埃及

基列位于约但河东部,盛产药材。耶利米之所以向埃及人提及此地是为了指出埃及人所患的病,并非身体上的疾病,任何药材均无法医治。医治属灵疾病的唯一方法就是诚实地向神悔改

处女。这是耶利米经常使用的词汇,指以色列百姓,18:13,31:4-21,,2:13)。但这里指埃及。

你虽多服良药。既可译为将来时态,也可译为现在时态(英RSV版 )或过去时态(英RSV版 )。在古代近东的民族中,埃及人的医术是很出色的。已经发现了两份重要的埃及药方:《埃德温.史密斯外科纸草文稿》和《伊伯斯医疗纸草文稿》,说明埃及的医术在很早就达到很高的水平。医师们治疗骨折有方,懂得量脉膊诊断病人的病情。他们差不多发现了血液的循环。希罗多德(iii.1-129 )说到波斯皇帝居鲁士和大流士聘用了埃及的医师。希腊人从埃及吸收了大量的医学知识,甚至把他们的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罗马人称为埃斯科拉庇俄斯 ),认定埃及第三王朝的医师和圣人伊姆霍特普。先知似乎认为,埃及虽然产生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医师,但在受到惩罚的日子里无法治疗自己的创伤。

基列乳香】耶利米讥诮埃及大军兵败,建议他们将基列的药膏涂在伤口上,但亦指出他们的痛苦不会减轻。将希伯来字眼(s]ori )译作「乳香」,是根据七十士译本「松树树脂」(rhetine )的翻译,显然是指一种以这种树脂和橄榄油调制的药性软膏。它是上加利利和外约但地区的产品,曾在古希腊植物学家狄奥佛拉斯塔(Theophrastus )的著作中提及。但这种树脂究竟产自哪一个品种的树木或灌木,却依然未有定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列国听见你的羞辱,遍地满了你的哀声,勇士与勇士彼此相碰,一齐跌倒。」

】「耶和华对先知耶利米所说的话,论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要来攻击埃及地:」

〔暂编注解〕话。见第1节注释。本节是散文体的。第3-12节,14-24节,第27,28节是诗体的。第13节引出了一段新的预言信息,是关于尼布甲尼撒入侵埃及的。

论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要来攻击埃及地。由于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许多学者怀疑本章和;44:30;所预言巴比伦人对埃及的入侵。约瑟弗斯说:“耶路撒冷遭劫五年以后,也就是尼布甲尼撒统治的第二十三年,尼布甲尼撒……入侵埃及,要征服该地,在杀死了当时执政的国王并任命了另一个以后,他再次掳走了该国中的犹太人,把他们带到巴比伦”(《上古史》x.9.7 )。约瑟弗斯的这份记录不完全可靠,因为事实上亚比里斯(合弗拉 )是从公元前589年至570年为埃及国王的,没有在尼布甲尼撒的第二十三年(公元前582年 )被杀。也没有同时代的旁证证明埃及在当时受到入侵。一些历史学家以前把亚比里斯治下的厄勒番丁岛的总督尼苏赫(Nesuhor )的一个碑文,解释为说明尼布甲尼撒曾入侵埃及,而且向南远达阿斯旺(Assuan 又拼作Aswan )。但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个碑文被误解了。它是指上埃及的希腊人和亚洲人所发动的一场的叛乱。

但有一份标为尼布甲尼撒第37年(公元前568年 )的巴比伦书板残片,记录了尼布甲尼撒与埃及的亚马西士之间的一场战争。虽然无法确定这次入侵的细节,但它是发生在亚马西士推翻他的前任亚比里斯之后不久。这似乎说明尼布甲尼撒想利用埃及的内乱征服那个虚弱的国家,以扩大他帝国的版图。这件事也为约瑟弗斯的叙述提供了正确的背景(见上一段 )。以西结关于巴比伦征服的预言,发布在“二十七年”(公元前571年或570年 ),进一步增加了约在此时入侵的可能性。世俗的历史没有说明巴比伦这次入侵成功的程度。也许不止有一次的征战。但有人认为耶利米所描述的就是这场战争。

有人认为耶利米可能是所描述之事件的目击者。这时耶利米已是高龄。入侵的时间是公元前568或567年,离他开始说预言的公元前628或627年差不多有60年了。

13-24 预言巴比伦入侵埃及:此次入侵的年代不清楚,主前六○四年尼布甲尼撒开始西进,袭卷非利士人的城市亚实基伦(参47 ),进而向埃及压境;也可能是指五六七年的入侵(43:8-13)。

13~26埃及受审判所带来的教训: 在宣告B.C.568,埃及将遭到巴比伦侵略的预言(44:30)之后,耶利米在本文,向埃及宣告审判信息。埃及虽然在迦基米施战役中遭到了惨败,却依旧召聚盟军而欲对抗巴比伦。此预言的成就,告诉我们:①若神的百姓不倚靠神,而倚靠其他,就等于是倚靠海市蜃楼;②恶人的胜利不会长久,而且也无法阻挡神的计划

】「你们要传扬在埃及,宣告在密夺,报告在挪弗、答比匿说:要站起出队,自作准备,因为刀剑在你四围施行吞灭的事。」

〔暂编注解〕“密夺”、“挪弗”、“答比匿”都是埃及城邑

“密夺……挪弗……答比匿”。参看至14节的脚注。

埃及北境首先被警告;此节之地名参44:1, 15注。

密夺: 位于埃及北部;挪弗: 位于西部;答比匿: 则位于东部,这些均是埃及的主要城市。向这些地区传讲信息,就是在强调“向埃及全地传讲信息”。所要宣告的信息是:①警告战争已迫在眉睫;②对抗巴比伦已于事无补。有些人主张神之所以特意命令要向这三个城邑传讲信息,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许多犹大难民。可借着预言教导他们依靠埃及是虚妄至极的事情,从而使他们恢复对神的信仰。

密夺。见注释。

挪弗。即孟斐斯

答比匿。见注释。

值得意的是,这里所提到的所有城市都是在下埃及,说明巴比伦的入侵没有远达尼罗河流域。

】「你的壮士为何被冲去呢?他们站立不住,因为耶和华驱逐他们,」

〔暂编注解〕“壮士”可译为“阿庇斯”,指埃及的神牛。

「壮士」:原文可译作「牛」,隐指埃及某神只的象征──阿比斯。

「被冲去」:原文作「倒伏」。另外15上或可译作「为何阿比斯逃走?你的壮牛站立不住?」(参七十士译本 )。

壮士: 意指强大的埃及军队或埃及的公牛神(亚皮斯 )。本节可以说是指出了,埃及为要对抗巴比伦而作出的所有努力均将付诸东流,也可以说是指出埃及的宗教是毫无益处的虚假宗教。

壮士为何被冲去。改变元音的位置,可译为“切普(Chep )逃跑了”,与七十士译本一致:“埃皮斯为什么逃跑?”埃皮斯的埃及语是Hep,源于古代孟斐斯的神牛。几份来自第二十六王朝(当时耶利米在埃及 )的碑文,说Hep安放在孟斐斯的主神卜塔的庙宇中”。据认为埃皮斯附身在代代相承的神牛上。这些神牛极其优裕地养在孟斐斯,供崇拜和占卜。这些牛死亡的时候,要制成木乃伊,予以厚葬。

1850年,法国考古学家马里伊特(Mariette )在撒卡拉(Sakkara )发现了瑟拉彼恩(Serapeum )。这是孟斐斯的古代墓地之一,由两个地下的回廊构成,约有366米长,两旁的墓室里安放着从公元前十四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的六十多具公牛木乃伊。第二个回廊是耶利米的同时代人萨姆提克二世所建的,说明埃皮斯崇拜在耶利米的时代占有重要地位。

先知在这里很可能想到埃皮斯了神牛。因为希伯来语“壮士”('abbir )也可译为“公牛”,见;50:13;68:30;。就像摩西的时代埃及的假神暴露出他们的无能一样,10:21),现在耶利米形象地描述埃及人的失败,似乎在指出神牛的无奈。

】「使多人绊跌,他们也彼此撞倒,说:“起来吧!我们再往本民本地去,好躲避欺压的刀剑。”」

〔暂编注解〕「使多人绊跌」:可意译为「到处都是绊倒的人」。

我们再往本民本地去。这句话显然是雇佣军说的。当时的埃及军队普遍雇佣希腊人,非洲各部族,一些来自小亚细亚的民族。他们对埃及本无忠诚之心,所以一旦意识到失败,就马上逃跑。

】「他们在那里喊叫说:“埃及王法老不过是个声音(“不过是个声音”或作“已经败亡” ),他已错过所定的时候了。”」

「声音」:原指大水的响声或群众的哄嚷,这里是指埃及虚有其表,声势浩大但实际上软弱无能,在最危急的关头未能把握时机,证明自己的实力。

「错过」:有学者指出此字于原文与当时的法老名相似。七十士译本将此节译作「你们要叫埃及王法老的名字为声音 ...... 」。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是个声音”:意指埃及自夸自大、自吹自擂。

“错过所定的时候”。埃及的君王错失了成功对抗巴比伦的机会。

「声音」

:原指大水的响声或群众的哄嚷,这里是指埃及虚有其表,声势浩大但实际上软弱无能,在最危急的关头未能把握时机,证明自己的实力。

「错过」:有学者指出此字于原文与当时的法老名相似。七十士译本将此节译作「你们要叫埃及王法老的名字为声音 ...... 」。

法老……已错过所定的时候了: 亚述遭到剪除,巴比伦成为新兴势力之际,对埃及人而言是称霸中东地区的最好机会。但是,埃及却在迦基米施战役中遭到惨败,对巴勒斯坦的的统治权就落入了巴比伦手中。本节就是埃及人为此发出的无限哀叹。这种没有建立在真理和正义之上的权势,或许会暂时凌驾于他人,却必然会被神公义的事工而消除净尽。因为所有权力都出于以真理和公义推动历史的神,基督徒的国家观>。

在那里喊叫说。稍微改动其元音,就可译为“呼叫埃及王法老的名字:‘吵闹的一位……。'”(英RSV版 )

法老。不是国王的名字,而是他的称号。不清楚这里所提到的统治者是谁。七十士译本确认他为尼哥,但这只是解说性的译文。

他已错过所定的时候了。由于缺乏耶利米在这里所描述之战争的历史资料(见第13节注释 ),我们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指法老未能利用有利的时机与巴比伦人交战。

这里也许是指埃及民族错过自己的时机。每一个民族都赋有机会来决定他们是不是实行神的旨意。一个民族如果错过了机会,她的荣耀也就离去了

】「君王,名为万军之耶和华的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尼布甲尼撒(原文作“他” )来的势派必像他泊在众山之中,像迦密在海边一样。」

〔暂编注解〕“他泊”、“迦密”是巴勒斯坦地雄踞高峻的山岭,喻尼布甲尼撒王气吞斗牛,盘踞埃及,其势好比他泊和迦密。

正如“他泊”和“迦密”支配巴勒斯坦北部的地势,尼布甲尼撒的势力也会支配埃及。

真正有实力的君王,名叫耶和华。此节描写尼布甲尼撒来势汹汹,好像巍峨高的他泊山与迦密山,非埃及所能抵抗。

“他泊山”(561米 )和“迦密山”(546米 )虽然不太高,却屹立在平原之上,故其威仪不亚于黑门山(2-815米 )。此处则用以比喻,巴比伦王攻打埃及时的尼布甲尼撒的雄姿。此比喻表明了:①被神所使用的人和国家,可战胜任何势力;②神必成就欲借着器皿而成就的计划。巴比伦当为了神的荣耀和旨意而使用这种力量,切不可为此狂傲、自夸。

与他泊、迦密相提并论】这话可能是根据埃及艺术将法老画得比所有人都巨大的习惯。先知如今预言将有一位来到(尼布甲尼撒 ),其人的身裁和权势可与山峰(他泊山高1800呎 迦密山高1700呎 )相提并论。这话又有可能是指埃及人逃跑的路线。他泊山位于耶斯列谷的东端,迦密山则是巴勒斯坦沿海往南延伸之山脉的其中一个山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住在埃及的民哪(“民”原文作“女子” ),要预备掳去时所用的对象,因为挪弗必成为荒场,且被烧毁,无人居住。」

〔暂编注解〕“挪弗”是埃及城邑。

埃及必如犹大遭遇掳掠和毁坏的命运。

「被烧毁」:原文「荒废」。

挪弗。见注释。

挪弗被毁】主前七至六世纪时,孟斐斯(=希伯来语的「挪弗」 位于今日开罗以南十五哩 )是埃及的文化和政治首都。在亚述时代(主前674年 ),以撒哈顿成功地攻取了孟斐斯,但这是耶利米之前很久的事。尼布甲尼撒于主前六○一年向埃及发动攻势,但不能成功地侵占其本土。巴比伦军队在迦萨大道的埃及要塞密夺被击退,被逼撤军。史料有迹象显示尼布甲尼撒于在位第三十七年(主前568年 )进行第二次侵略,但却没有关于他是否成功,以及孟斐斯是否牵涉在内的资料。孟斐斯于主前五二五年被波斯王刚比西斯所攻取,法老王森美忒库三世(Psammeticus III )被俘。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埃及是肥美的母牛犊,但出于北方的毁灭(“毁灭”或作“牛虻” )来到了!来到了!」

〔暂编注解〕「毁灭」:指一种伤害牲畜的害虫。

埃及是肥美的母牛犊: 耶利米比较了事奉牛犊的埃及和母牛犊。在巴比伦侵略埃及之前,他们如肥美的母牛犊一样,耽于穷奢极欲的生活。但是,当神的工具尼布甲尼撒向埃及进军之时(43:10),他们将悲惨如踏进屠宰场的母牛犊。他们的命运与伯沙撒或愚顽的财主相似,前者曾大肆亵渎神,在迷醉于酒肉歌舞之时,突然惨遭杀害;后者则是在为了积攒更多的财宝而修筑仓房之时,被取去性命。

毁灭(qeres )。该词在圣经中只出现一次。其词根意为“掐”、“捏”,说明qeres 可能指一种会叮咬的昆虫刺痛埃及的母牛犊,使之逃跑。英RSV版为“出于北方的牛虻已经临到她”。

北方。见注释。

牛虻的象喻】这种昆虫只在本段提及,因此考证只能根据这里所提供的资料。这象喻将埃及比作母牛,入侵的巴比伦人比作牛虻等螫刺的昆虫是很合理的形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其中的雇勇好像圈里的肥牛犊,他们转身退后,一齐逃跑,站立不住,因为他们遭难的日子、追讨的时候已经临到。」

〔暂编注解〕「雇勇」即雇佣兵(参9 )。

「圈里的肥牛犊」:只供宰食之用,它们全无抵抗能力,在危难时只能逃走。

雇勇: 指埃及人用钱买来的佣兵。他们也像埃及人那样,沉浸在骄奢淫逸的生活中,却没有实际战斗力。追从邪恶势力的人,只知谋取私利,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圣徒作为为基督而争战的十字架军兵,为了神的荣耀,必会冒死与邪恶势力争战,直到最后的那一刻

雇勇。进一步指出雇佣兵在这段时期的埃及军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见第9-16节注释 )。

追讨(paqad )。经常被用来表示惩罚。耶利米经常使用“追讨的时候”,“追讨之年”的说法,10:15,11:23,23:12,48:44,50:27,51:18)。但paqad 也可指神的祝福。耶和华追讨埃及的日子并非单为惩罚,也是为呼吁人悔改归正

】「“其中的声音好像蛇行一样。敌人要成队而来,如砍伐树木的手拿斧子攻击她。”」

〔暂编注解〕以被惊吓的蛇比喻埃及,敌人势如破竹,它只能从树林藏身处滑行逃走,嘶嘶作声。

「成队」:或作「势力强大」。

其中的声音好象蛇行一样: 埃及人受到巴比伦的侵略之后,如同躲在草丛中的蛇一样,不战而逃。以西结把这种悲惨的结局比喻为大鱼。关于“蛇”请参照

像蛇行一样。埃及军队的撤退声不像秩序井然之军队的脚步声,而是在“成队而来”的巴比伦人来到之前悄悄地溜走。

声音好像蛇行一样】本节第一句新国际本作「埃及要如逃跑之蛇发嘶声」,但希伯来原文只说蛇的「声音」,没有说明「嘶声」。但无论如何,蛇发出嘶声来阻吓攻击是不难想见的行为。埃及宗教十分重视蛇,蛇也是君王权力的象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斧子和砍伐】

征服者所作出的破坏往往包括砍伐树木和果园。此外,夺取资源有时是征服的目的。当然埃及也不是以森林著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说:“埃及的树林,虽然不能寻察(或作“穿不过” ),敌人却要砍伐,因他们多于蝗虫,不可胜数。」

「不能寻察」:稠密不能通过,这里可能指猎人在密林中找不到蛇,于是把树木通通砍掉;作者以此形容敌人赶尽杀绝,如蝗虫倾巢而出,尽行毁灭。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不能寻察」

:稠密不能通过,这里可能指猎人在密林中找不到蛇,于是把树木通通砍掉;作者以此形容敌人赶尽杀绝,如蝗虫倾巢而出,尽行毁灭。

树林……要砍伐: 暗喻将会发生残酷的杀戮,从而形象地表现出反抗神旨意的恶人之结局。

树林。可能比喻埃及兵员的庞大,或人口的稠密。从字面上很难理解,因为当时埃及没有森林。

】「埃及的民(“民”原文作“女子” )必然蒙羞,必交在北方人的手中。”」

〔暂编注解〕北方。见注释。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说:“我必刑罚挪的亚扪(埃及尊大之神 )和法老,并埃及与埃及的神,以及君王,也必刑罚法老和倚靠他的人。」

〔暂编注解〕“挪的亚扪”。更可作:提比斯的亚扪,他是上埃及的大神明。

「挪的亚扪」:指上埃及的首都挪(即底比斯 )所膜拜的神祇。

万军之耶和华。见注释。

挪的亚扪('Amon minno' )。挪就是埃及城市底比斯(现为卢克苏尔和卡纳克 ),位于开罗以南约300英里处,尼罗河的东岸。阿蒙(亚扪 )原是底比斯地方的神,所以埃及人称底比斯为Niut 'Imen(“阿蒙之城” )。“挪”是该城市埃及名称希伯来音译的第一个部份。

随着在埃及中期王国的开始(大约公元前2000年 ),和在底比斯建立首都,当地的阿蒙在埃及诸神中的地位迅速提高。他被赋予太阳神Ra`(拉 )的特性,于是两个神合而为一,称为阿蒙拉(Amen-Ra` )。阿门内姆哈特(Amenemhet )和阿孟霍特普(Amenhotep )这两个名字说明了阿蒙的重要性。四位中期王国的国王取名阿门内姆哈特。帝王时期有四位国王取名阿孟霍特普。还有几位法老,如图特安哈门(Tutankhamen )的名字里也含有“阿蒙”。在第二十一王朝(大约从公元前1085年到950年 )时期,阿蒙的大祭司实际上作为国王统治着埃及。在耶利米的时代,阿蒙的女大祭司是由王室的公主来担任的。关于阿蒙拉(Amen-Ra` )重要地位的最好证据也许是卡纳克的阿蒙了。卡纳克是古代底比斯的一部份,虽然已成废墟,依然是古代世界保存下来的最大建筑遗址之一。

借着应许惩罚阿蒙和法老,神预言祂的愤怒将临到埃及的整个宗教和政治体系。

25~26“挪的亚扪”:上埃及的首都挪所拜的假神名。“必再有人居住”:埃及被攻占只是暂时的,将来要恢复其主权。

25-28 埃及受抑,选民蒙救。

挪的亚扪】挪是希腊人称为底比斯,埃及人称为瓦瑟特(Waset )的城市,位于孟斐斯以南约叁一百二十五哩。底比斯的巨大庙宇(位于今日的卡纳克 )所尊崇的,是由第十八王朝(主前十六~十五世纪 )开始,埃及诸神系统视作主神的亚孟─锐神。亚扪('amon 不是摩押、亚扪的亚扪〔'ammon〕 )──即亚孟(Amun )──是风或「生命气息」之神,与太阳神锐(Re )结而为一,被视作全埃及的崇拜物件,是为亚孟—锐神。随着埃及的国势兴盛,这名神祇亦越加昭著。结果他又被名为创造之神,而他的城市底比斯被视为创世的地点。主前六六三年亚述巴尼帕手下的亚述军队攻取了底比斯城,它大部分的财富都被劫掠一空。这城和孟斐斯一样,亦于主前五二五年被刚比西斯洗劫。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要将他们交付寻索其命之人的手和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与他臣仆的手,以后埃及必再有人居住,与从前一样。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以后”。可指从巴比伦被掳之地归回的时候,也可指基督第二次降临时的复兴(与以色列 )。

暗示神无毁灭埃及,埃及只是暂时受罚,将来仍要复兴。(48:47,49:6-)

以后……与从前一样: 在上文。神向埃及宣告了无情的审判,而在预言之尾却宣告了恢复。此应许并不意味着神要完全撤回对埃及的震怒。这只是为使他们认识到,神会在审判中向犹大人和外邦人施行相同的怜悯,从而劝勉外邦人来信靠神。神对人类的心意是恢复和救赎,而不是灭亡和破坏。

本节揭示了神惩罚埃及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彻底消灭她,而是要通过降卑而使她悔改。

】「“我的仆人雅各啊,不要惧怕!以色列啊,不要惊惶!因我要从远方拯救你,从被掳到之地拯救你的后裔。雅各必回来,得享平靖安逸,无人使他害怕。」

〔暂编注解〕见,为安慰被掳之民的话。

本章在展示了埃及失败的可怕画面以后,给了以色列一个希望的信息。神对以色列邻居的惩罚,和对她的惩罚一样,都是为了使她回归神。

27~28是30:10,11的重复,与以色列百姓的恢复有关。亦即,意指神必将为救赎以色列百姓而审判列国,犹大百姓切不可因被掳而丧胆。犹大应该认识到,自己被掳是公义之神施行审判的结果,受罚期间只需悔改。神原本是向埃及宣告审判,却突然对以色列宣告了这些安慰之言,这是为了使被掳的百姓认识到,对列国的审判并非出于偶然,或是一般的历史事件,而是神救赎以色列的计划之一,从而促使百姓更加信靠神。

27-28内容与30:10-11重复,也是给被掳选民的安慰书。

】「我的仆人雅各啊,不要惧怕!因我与你同在。我要将我所赶你到的那些国灭绝净尽,却不将你灭绝净尽,倒要从宽惩治你,万不能不罚你(“不罚你”或作“以你为无罪” )。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从宽」:见30:11注。

【思想问题(第45-48章 )】

1第45章如何显出神体恤忠心仆人的心情,并能加以开解?

2试从第36章找出埃及人历来所倚靠的事物。神要如何对付这些?27-28节对属神的子民有何安慰?

3第47章如何强调非利士人的毁灭是从耶和华而来?你认为今日邦国的兴衰是否也操在神的手里?

4从48章看来,摩押历来以什么为荣?今天你是否自以为居于荣耀的位,大有保障(参18 )?摩押的下场对你有何警惕?

5第48章10节对摩押的未来毁灭者说:「懒惰为耶和华行事的,必受咒诅。」你以为这话对知道主命令却疏于遵行的人是否同样适切。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雅各的盼望】

「我的仆人雅各啊,不要惧怕!」

以色列的复兴,算不得甚么神迹;如果比起他那样的恶劣败坏,神还能拯救他,才算是真的神迹。先知耶利米预言,以色列因他的罪恶,必然害到自己,招致神的责罚,而至亡国,“此国不亡,是无天理”,还比较易于相信;但预言其还要复兴,则是更难以叫人接受了,也需要更大的信心,才可预言。

我的仆人雅各啊,不要惧怕!
以色列啊,不要惊惶!
因我要从远方拯救你,
从被掳到之地拯救你的后裔。
雅各必回来,得享平靖安逸,
无人使他害怕。

从旧约圣经,看到以色列的古史,那标识着他们民族名字的先祖,原名叫雅各;他一生的事迹,都是弄诡诈和“抓”。奇妙的是,神竟然拣选他,炼净他,赐他新名,使他成为“以色列”。不过,圣经提到他的旧名“雅各”,常是说到他的旧人旧性。人的旧性,常是得恩典的拦阻,神必须加以炼净。
约雅敬王第四年(605B.C. ),对于在埃及卵翼下的小国犹大,像往常一样,过着平静的日子。巴录奉命把耶利米的监狱预言,写成书卷,警告犹大人,要他们悔改,免除国家灭亡的灾祸,只换得王轻蔑的冷笑,用刀割破焚烧书卷。但神主导的历史步伐,使犹大国运开始迈向尽头
宗主国埃及,北伐到上幼法拉底河的迦基米施地区,与巴比伦王争战,离犹大颇远。但“像尼罗河涨发,像江河的水翻腾”的埃及远征军,成了流血的牺牲,只剩下微弱的残部,逃回埃及。世界霸权的形势,有了重大的转变,埃及的影响力,从此像朝雾消逝。
犹大失去了埃及,失去了倚靠,却也失去了埃及加在它颈项上的轭。不过,因为他们不悔改倚靠神,随即换上了巴比伦的新轭。连番的被掳,最后西底家王,失去了宝座,成了失明看不见土地的阶下囚。犹大国亡了。但神仍然存在,仍然掌管着历史,祂要从被掳到的地方,拯救以色列的后裔,引领他们归回本地。神的子民不是孤儿,永远不必失望。
倚靠人的势力,倚靠埃及的君王和他们的神,一时得势得意,至终要同埃及蒙受羞辱。倚靠耶和华的,虽然经过死荫的幽谷,却要得永远的平安。

── 于中旻《耶利米书笺记》

「我的仆人雅各啊,不要惧怕,因我与你同在。」

这章的记述仍充满着战争的气味,在生动的描绘中,先知转述埃及的侵略,好似河水翻腾,冲向巴比伦的堤岸,岸边虽有岩石,仍被冲破,只化成千万泡沫,埃及帝国的结局是可怕的,他们的神与君王都不能救他们脱离公正的审判,他们喝神忿怒的杯!

在这情形之中,神纪念祂的百姓,他们固然该受苦,承担罪的后果,他们听见那些大国的倾覆, 他们怕自己的命运无可挽救,如果埃及大国都因受伤流血至死,那么以色列被巴比伦掳掠,迦南地变为荒凉,他们还有什么希望呢?但是有这种惧怕的人,得着神的安慰与保证。不要惧怕,我要将我所赶你到的那些国灭绝净尽,却不将你们灭尽,倒要从宽惩治,万不能不罚你。但要拯救你,也从远方拯救。

多么宝贵的话。我们既已成为神的儿女,因信在基督里享受恩典,祂必赐给我们最好的。我们虽然受苦,只受应得的管教,我们经过降卑与下倒在地上。看见不敬虔的人受灾难,不信的人受刑罚,我们应有安静的心仰望神。

──迈尔《珍贵的片刻》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