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耶利米书 第23章


圣经综合解读

1「耶和华说:『那些残害、赶散我草场之羊的牧人有祸了!』」

2「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斥责那些牧养祂百姓的牧人,如此说:『你们赶散我的羊群,并没有看顾他们;我必讨你们这行恶的罪。这是耶和华说的。」

3「我要将我羊群中所余剩的,从我赶他们到的各国内招聚出来,领他们归回本圈;他们也必生养众多。」

4「我必设立照管他们的牧人,牧养他们。他们不再惧怕,不再惊惶,也不缺少一个;这是耶和华说的。』」

5「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祂必掌王权,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

6「在祂的日子,犹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祂的名必称为“耶和华——我们的义”。』」

1-8节是神应许好牧人。
「那些残害、赶散我草场之羊的牧人」())原文是复数,指犹大君王和首领,他们的失职直接造成了神百姓的被掳。
「看顾 פָּקַד/paw-kad’」())原文与「讨」())、「缺少一个」())都是同一个词,是双关语。牧人若不「看顾」神的群羊,神必「讨」他们的罪,并且另外设立好牧人,确保自己所拣选的羊「不缺少一个」、「一个也不失落」())。
神既然已经把自己的群羊托付给了牧人,牧人若「没有看顾他们」()),无论个人怎样敬虔事奉、竭力传道,都已经犯下了「行恶的罪」())。同样,神「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教会的牧者不能只把自己当作一个热心的弟兄,而要负起责任、「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
虽然牧人的不尽职会「残害、赶散」神的群羊,但神的旨意既不倚赖人的忠心推动,也不会因人的悖逆受阻。实际上,是神自己把百姓「赶」())到各国,借着失职的牧人「施行拔出、拆毁、毁坏、倾覆」()),为要重新「建立、栽植」())。因此,神必负责招聚自己「羊群中所余剩的」()),「领他们归回本圈;他们也必生养众多」())。
神已经宣告 ,约雅斤再没有后人坐在大卫的宝座上());但神也立刻应许:「日子将到,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从倒塌之树的根上生发一枝幼苗()),也就是大卫的子孙弥赛亚。「公义的苗裔」,原文的意思可能是「合法的继承人」,这里特指弥赛亚。
西底家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是公义的」,而将来那位大卫苗裔的名字却是「耶和华我们的义」()),祂的作为将与西底家截然不同。西底家纵然知道「耶和华是公义的」,也没有智慧实现公义;而弥赛亚却是「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并且赐下恩典使我们白白得着「耶和华我们的义」())。那时「犹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十二支派将重新合一())。
上图:一位贝都因牧羊人在以色列南地放羊。

7「耶和华说:『日子将到,人必不再指着那领以色列人从埃及地上来永生的耶和华起誓,」

8「却要指着那领以色列家的后裔从北方和赶他们到的各国中上来、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他们必住在本地。』」

7-8节重复了十六14-15的应许。「人必不再指着那领以色列人从埃及地上来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指神的百姓将经历「第二次出埃及」。那时,他们将指着领他们第二次出埃及的神起誓()),因为第二次出埃及比第一次出埃及的意义更加重大。
「北方」()),指应许之地北方和东北的美索不达米亚,包括亚兰、亚述、巴比伦和波斯等地。「并赶他们到的各国」()),包括世界各地。神把百姓赶散到列国,是根据祂的公义和圣约的咒诅());而把百姓领回应许之地,是根据祂的信实和圣约的应许())。第二次出埃及的百姓所要离开的范围包括全地,要在弥赛亚的国度里才能完全应验()),从巴比伦的回归只是序幕。

9「论到那些先知,我心在我里面忧伤,我骨头都发颤;因耶和华和祂的圣言,我像醉酒的人,像被酒所胜的人。」

10「地满了行淫的人!因妄自赌咒,地就悲哀;旷野的草场都枯干了。他们所行的道乃是恶的;他们的勇力使得不正。」

11「连先知带祭司都是亵渎的,就是在我殿中我也看见他们的恶。这是耶和华说的。」

12「因此,他们的道路必像黑暗中的滑地,他们必被追赶,在这路中仆倒;因为当追讨之年,我必使灾祸临到他们。这是耶和华说的。」

9-40节是神斥责假先知,他们目中无神、助纣为虐,为牧人的错误推波助澜。君王应该秉公行义,先知应当维护真理,但这些假先知却用谎言为君王的不公不义寻找借口。
「我心在我里面忧伤、我骨头都发颤」()),形容耶利米因假先知的败坏程度而震惊。
「因耶和华和祂的圣言,我像醉酒的人,像被酒所胜的人」()),形容耶利米因神对假先知的审判之严厉而震惊。
「地满了行淫的人」()),可能因为「干旱之灾」()),「旷野的草场都枯干了」()),所以到处都有敬拜迦南风暴之神巴力的人。
「因妄自赌咒,地就悲哀」()),可译为「因为咒诅地就悲哀」(英文ESV译本)),指应许之地的「干旱之灾」都是因为神的咒诅())。
「灾祸 רַע/rah」())原文与「恶 רַע/rah」())是同一个字。假先知既然喜欢恶,神就让灾祸临到他们,这是最合宜的惩罚。
11-12节是神对假先知的审判。他们把自己打扮成给别人指路的向导,结果「他们的道路必像黑暗中的滑地,他们必被追赶,在这路中仆倒」())。今天,世界上那些冒充心灵导师的假教师,神也「必使灾祸临到他们」())。

13「我在撒马利亚的先知中曾见愚妄;他们借巴力说预言,使我的百姓以色列走错了路。」

14「我在耶路撒冷的先知中曾见可憎恶的事;他们行奸淫,做事虚妄,又坚固恶人的手,甚至无人回头离开他的恶。他们在我面前都像所多玛;耶路撒冷的居民都像蛾摩拉。」

15「所以万军之耶和华论到先知如此说:我必将茵陈给他们吃,又将苦胆水给他们喝;因为亵渎的事出于耶路撒冷的先知,流行遍地。」

16「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这些先知向你们说预言,你们不要听他们的话。他们以虚空教训你们,所说的异象是出于自己的心,不是出于耶和华的口。」

17「他们常对藐视我的人说:“耶和华说:你们必享平安”;又对一切按自己顽梗之心而行的人说:“必没有灾祸临到你们。”』」

「撒马利亚的先知」()),指北国以色列的假先知,他们明目张胆地抵挡神,「借巴力说预言」())。
「耶路撒冷的先知」()),指南国犹大的假先知,他们比北国的假先知更加恶劣,「因为亵渎的事出于耶路撒冷的先知,流行遍地」())。他们表面敬虔,实际上是「行奸淫,做事虚妄」());他们不但敬拜偶像()),而且还假冒神的名义说假预言())。
「茵陈」())是一种苦菜,「茵陈、苦胆水」())比喻神的惩罚。欺骗人的假先知和被欺骗的百姓都要饱尝「茵陈」和「苦胆水」()),因为「耶路撒冷的居民都像蛾摩拉」()),各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无知不是人被欺骗的原因,骄傲和悖逆才是());被骗不是人受报应的原因,「各人的行为」())才是。
「灾祸 רַע/rah」())原文与「恶 רַע/rah」())是同一个字。假先知一面叫人不要「回头离开他的恶」()),一面担保「必没有灾祸临到你们」()),只有「按自己顽梗之心而行的人」())才会相信这种谎言。
假先知通常都不会公然反对神、否定神,而是有意无意地误导人、「坚固恶人的手,甚至无人回头离开他的恶」())。末世的假先知())也比公然抵挡神的仇敌更能迷惑人,因为他们似是而非的教导,更容易使信徒成为「不受教训的国民」()):

「他们以虚空教训你们,所说的异象是出于自己的心」())。因此,我们不可轻信一切言之灼灼的「异象」,一定要听其言、观其行,观察他们的言行是出于圣灵、还是「出于自己的心」。而传道人更当节制,宁可宣讲「愚拙」的圣经,也不可用说教演讲代替神的话语,更不能假托神的名来说自己的话。
他们常对藐视神的人说:「耶和华说:你们必享平安」())。因此,我们不可轻信一切安慰励志的信息,一定要「考查圣经,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分辨其中是否教导真实的认罪悔改。而传道人更当站稳,宁可用审判的信息叫人悔改,也不可用虚假的平安让世人继续藐视神。
他们「又对一切按自己顽梗之心而行的人说:必没有灾祸临到你们」())。因此,我们不可轻信一切符合己意的教导,因为迎合自己的、往往也是体贴肉体的。而传道人更当谨慎,宁可「用爱心说诚实话」())来唤醒人,也不可用「善意的谎言」迎合人、让人继续「按自己顽梗之心而行」。

18「有谁站在耶和华的会中得以听见并会悟祂的话呢?有谁留心听祂的话呢?」

19「看哪!耶和华的忿怒好像暴风,已经发出;是暴烈的旋风,必转到恶人的头上。」

20「耶和华的怒气必不转消,直到祂心中所拟定的成就了。末后的日子你们要全然明白。」

21「我没有打发那些先知,他们竟自奔跑;我没有对他们说话,他们竟自预言。」

22「他们若是站在我的会中,就必使我的百姓听我的话,又使他们回头离开恶道和他们所行的恶。」

19-20节是陈述神在天上所作的决定。假先知们对这些决定一无所知,因为他们根本不在场。这两节与三十23-24相似,但那里是百姓「要明白」())神救赎的计划,这里是百姓「要全然明白」假先知的愚昧。
如果假先知真的「站在耶和华的会中得以听见并会悟祂的话」()),他们就应该和耶利米一样传讲审判的信息()),好使百姓听神的话,「又使他们回头离开恶道和他们所行的恶」()),免得落到神的忿怒之中())。
「末后的日子你们要全然明白」()),指自欺欺人的百姓现在宁可接受假先知「轻轻忽忽地医治」()),必须等到大祸临头,才会明白那些都是假预言。
今天,有一些人并没有神的呼召,而是把传道当作一种职业或事业,「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正如神并「没有打发那些先知,他们竟自奔跑」())。我们「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因为他们不管怎样热心「奔跑」、爱心爆棚,都不敢得罪人,让人听神的话、「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改正你们的行动作为」());而是谄媚世人、讨好大众,让人更加心安理得地「照自己的计谋去行」()),「各人随自己顽梗的恶心做事」())。

23「耶和华说:『我岂为近处的神呢?不也为远处的神吗?』」

24「耶和华说:『人岂能在隐密处藏身,使我看不见他呢?』耶和华说:『我岂不充满天地吗?」

25「我已听见那些先知所说的,就是托我名说的假预言,他们说:“我做了梦!我做了梦!”」

26「说假预言的先知,就是预言本心诡诈的先知,他们这样存心要到几时呢?」

27「他们各人将所做的梦对邻舍述说,想要使我的百姓忘记我的名,正如他们列祖因巴力忘记我的名一样。」

28「得梦的先知可以述说那梦;得我话的人可以诚实讲说我的话。糠秕怎能与麦子比较呢?这是耶和华说的。』」

29「耶和华说:『我的话岂不像火,又像能打碎磐石的大锤吗?』」

30「耶和华说:『那些先知各从邻舍偷窃我的言语,因此我必与他们反对。』」

31「耶和华说:『那些先知用舌头说是耶和华说的;我必与他们反对。』」

32「耶和华说:『那些以幻梦为预言,又述说这梦,以谎言和矜夸使我百姓走错了路的,我必与他们反对。我没有打发他们,也没有吩咐他们。他们与这百姓毫无益处。这是耶和华说的。』」

「我岂为近处的神呢?不也为远处的神吗」()),这是形容神无所不在,超乎万有之上、又在万有之中。
神「充满天地」()),没有任何人能向祂隐藏,假先知托神说假预言,早已在神的鉴察之中()),但他们却继续「预言本心诡诈」()),不知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已经无知无畏到了极点,神「必与他们反对」())。
「从邻舍偷窃我的言语」()),指假先知断章取义地引用神向真先知发表的话语,狐假虎威地给自己脸上贴金;即使引用的圣经是对的,但只要应用的场合是错的,也是在假托神的名义说谎。今天,许多人以「六经注我」的态度、似是而非地解读圣经,不是为了遵行神的话语,而是为了利用圣经支持自己的言行,这就是从圣经里「偷窃」神的话语。
神责备假先知「将所做的梦对邻舍述说,想要使我的百姓忘记我的名」()),今天的假教师也总是利用难以验证的「异梦、异象」来吸引听众。古往今来的假先知无论怎样表演,目的都是使人忘记神的名,只记住那些虚假的「神迹奇事」和似是而非的教导。
假先知口蜜腹剑地谄媚人,「以谎言和矜夸」())使人安心走自己的灭亡之路,结果就像「糠秕」())一样,「与这百姓毫无益处」())。而神的话「岂不像火,又像能打碎磐石的大锤吗」())?罪人最需要的是「悔改归正」()),所以真先知都不会用好话来讨好人,而是用振聋发聩的审判信息唤醒人,使人敬畏神的名、回到神的正道。

33「『无论是百姓,是先知,是祭司,问你说:“耶和华有什么默示呢?”你就对他们说:“什么默示啊?耶和华说:我要撇弃你们。”」

34「无论是先知,是祭司,是百姓,说“耶和华的默示”,我必刑罚那人和他的家。」

35「你们各人要对邻舍,各人要对弟兄如此说:“耶和华回答什么?”“耶和华说了什么呢?”」

36「“耶和华的默示”你们不可再提,各人所说的话必作自己的重担(重担和默示原文同),因为你们谬用永生神、万军之耶和华——我们神的言语。」

37「你们要对先知如此说:“耶和华回答你什么?”“耶和华说了什么呢?”」

38「你们若说“耶和华的默示”,耶和华就如此说:“因你们说‘耶和华的默示’这句话,我也打发人到你们那里去,告诉你们不可说‘耶和华的默示’。”」

39「所以我必全然忘记你们,将你们和我所赐给你们并你们列祖的城撇弃了;」

40「又必使永远的凌辱和长久的羞耻临到你们,是不能忘记的。』」

「默示 מַשָּׂא/mas-saw’」())原文与「重担」())是同一个字,是双关语。33节可译为:「无论是这百姓,是先知,是祭司,问你说:『耶和华有什么重担呢?』你就对他们说:『你们就是重担,耶和华说:我要撇弃你们。』」(英文ESV译本))。意思是百姓若取笑先知、不严肃对待神的话语,所以神也会把他们当作重担「撇弃」())。
假先知处心积虑地「偷窃」())神的言语、「谬用」())神的言语说谎,目的是让人忘记神的名())。「他们是瞎眼领路的;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因此,神不允许他们继续滥用「耶和华的默示」())这句话,只可问「耶和华回答什么?耶和华说了什么呢」())。而我们若听信假先知、「忘记」())神的名,神也「必全然忘记」())我们,并且任凭我们承受那些「不能忘记的」()),因为只有「永远的凌辱和长久的羞耻」()),才能让人长记性。
今天,并不是自称「耶和华的默示」的就是来自神,「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神的不是,因为世上有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神已经通过整本圣经把祂的话语启示给我们,分辨真假教师最重要的标准,不在于内容是否安慰、励志,而在于是否领人回归圣经,顺服和遵行神的话语。而我们之所以要「天天考查圣经,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并不是为了在神学上钻牛角尖,而是避免自己「忘记」神、以致被神「忘记」、「撇弃」。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光明的前途

在这里我们有一段由三个简单片段合成的段落,在二十一和二十二章黑暗的背景中响起希望之音。

)是关于坏的和好的‘牧人’;‘牧人’在这里的意思,如同这卷书别处的一样,是古代世界对君王或统治者其中一个传统的称号。那些无责任感的统治者的政策已引致,或正引致国家遭灾祸。他们被描述为牧人,但他们的‘牧养’(标准修订本作‘照顾’ )结果是赶散和残害羊群。这段经文巧妙地利用paqad这希伯来字的不同意义,宣布对这样的牧人之审判:‘你们……没有看顾(attended )他们,我必讨〔attend〕你们这行恶的罪,这是耶和华说的’(2节 )。同一个希伯来字又再在第四节译作‘也不缺少一个’的短句中出现。与这样坏的牧人有显著差异的是神自己,这个牧人必招聚祂那些被赶散的羊群归回安全的羊圈中,在那里牠们会再生养众多(3节 )。在那里有神设立的牧人,就是那些忠心的王,他们有一天会成就所有对那一个王的希望和期盼,而那些希望是那样无情地被那些像约雅敬的王破碎的。你若想看看有关这些希望的清晰陈述,请阅诗七十二篇。同一个牧人的主题在亦有详尽的探讨。它也包含在耶稣的声称中:要作‘好牧人’

)的引子是一句出现于旧约许多论及将来之异象的开端时的短句:‘看哪,日子将到……’。它更直接论到大卫王的家庭在犹大国生活时的地位。它的焦点在一个‘公义的苗裔’,或更佳的译法为‘一个真正的苗裔’身上。这是对将来一天有大卫家一个合法后裔出现的希望,他会能干地施行统治,保证他的子民有和平和安全,而且有概括在‘公平’和‘公义’中公正的社会秩序。但这些字眼却对独立犹大王国之末代君王西底家带有一种尖刻的讽刺。他的原名叫玛探雅;他所取的王号为西底家(Zedekiah ),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义’或‘耶和华是我的辩白’。这是一个表达对神有信赖之心的名字,是西底家否定几乎一切他所作的事的信心。西底家若没有依他的名字所象征的信心和期望而生活的话,有一天这样的一位王就要来,就是正确地称为‘耶和华我们的义’或我们之‘辩白’的王。

),我们在这卷已经见过这些话。请参该注解──黑暗中之光。

这三段经文,或其中任何一段,是否来自耶利米;或者是否都是后加的,而且假设被掳于巴比伦的事发生在先,这些问题引起很多讨论。按一种意义而言,这是无关宏旨的。它们都论到一种不得不向前瞻望的信心。这种信心植根于过去,植根于过去的神,植根于‘那领以色列人从埃及地上来……的耶和华’(第7节 ),植根于那位曾赐百姓一位王统治他们的神。但这一位属于过去的神,除非祂也是现在和未来的神,否则便不过是一种虔敬的记忆。像耶利米的先知们在昔日那些黑暗和具威胁性的事件中,探索神在审判中的临在,但他们不能到此止步。神最后的话决不会只是审判或灾祸,将来必须再带来拯救和希望。文中对大卫家的王的写照,就是他会真正牧养他的羊群,决不会成为一个放纵的暴君或懦弱、优柔寡断的君王,不知要相信些甚么。在神自己看为合适的时候,一位真正的王必会出现。

在这样的信心中有一种不能抑制的乐观,这种乐观清晰地呈现于近代一首以基督徒角度撰写的赞美诗的歌词中:

但是从憎恨的灰烬之中,
新的生命将要崛起,一切将会美好。
卡安(Frederik Herman Kaan )

‘论到那些先知’的注解

奸淫的意义

两段本来是独立的经文,(a )九至十二节,和(b )十三至十五节,在这里被并排一起。每一段都包含一个控诉,接着便述说即将来临的审判;两段都集中以奸淫为主题──‘地满了行淫的人’(第10节 ),甚至先知都‘行奸淫’(第14节 )。

(一 )第一段经文以其中一种典型的感情抒发方式开始,耶利米藉此显示他内心的感受:‘我心在我里面忧伤’。这并不是指耶利米伤心或为他自己感到难过,而是说他甚为震惊,几乎疯狂,像一个喝了太多酒的人一样,他在竭力将他对圣洁之神的信仰及他所见周遭发生的一切协调起来。百姓因参与敬拜当地那些主管丰饶的神明,就放弃了他们对耶和华的忠顺了。他们若希望藉此保证有肥沃和繁茂的土地,他们便大错特错了。他们所眺望到的是干透而且枯萎了的景色,这是一种以‘邪恶’为特色之生活方式的必然结果,而百姓亦信靠那些显然是‘不正’(第10节 )之事。

耶和华的一句话闯进先知混乱的思想中,他将所发生的事归咎于那些宗教领袖,‘连先知,带祭司’,只有用‘目中无神’来描述他们才适合,因为他们竟然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推动异教仪式和习俗。很明显,约西亚在耶路撒冷洁净并改革敬拜的尝试是短暂的。因这个国家已陷入愈来愈深的政治危机之中,它在暴风雨中准备泊进任何一个港口。你会在以西结书八章发现一幅类似的图画。那控诉是这样的:现在就是审判的时候。这是一道既暗且滑的斜坡,只会引致他们极为应得的悲惨结局。

(二 )第二段(13-15节 )像一样,是要打破在犹大‘那事准不会临到我们’这心态的泡影,强调将要在耶路撒冷发生的事,要比那注定北国以色列的命运还要糟。这一次的对比适用于那些‘先知’身上。撒玛利亚的先知们犯了属于‘愚妄’和令人厌恶的罪。他们破坏了这个国家在宗教上对耶和华专一的忠诚,因此被指为假先知。但耶路撒冷的先知采取的却是一种更加危险、更加诡诈的姿态。他们‘行奸淫,作事虚妄’(14节 )。这是甚么意思呢?那可能是对背道的指责,类似那加于撒玛利亚众先知的指责,因为‘虚妄’(按字义是‘谎言’ )可能是指神明巴力的另一种讽刺的说法。然而,我们可能更应给这处境中‘奸淫’一字一种严格的道德意义。

真先知之信息的中心,就是耶利米所了解的,乃是要人‘回转’(shuv )的召唤。但这里的先知们的信息则显然没有要人‘回转’的召唤。由他们自己所过的生活方式,与他们那些全没有激励人行善的宣讲中,都确证耶路撒冷的居民并不强于神毁灭之所多玛和蛾摩拉这二城中的人民(参创十九 )。由于他们疏于职守,故他们要为这个国家‘亵渎的事’(15节 )负上责任;所以他们不能作神的先知,因神从未停止要求祂的子民行公义。神的使者必须在他的生活和传讲的信息中反映他所声称奉其名发言之神的本性。在耶路撒冷有许多先知说:‘耶和华如此说……耶和华如此说’,但耶利米相信他们的话是虚空的、是谎言,为了同样的理由,耶稣在强调说: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耶利米书第二十三章

.牧人和羊群

按常理而言,犹大最后的王西底家,应是下一位被论及的。西底家于公元前五九七~五八七年之间为王,他于侄子约雅斤被掳后接续王位。虽然这段神谕并未提到西底家的名字,但毫无疑问地,他和他的谋士是此处经文抨击的对象。神的愤怒很快将全然降在败坏的犹大人身上。

1~4.牧人就是羊群的假牧者,他们让羊群被赶散且最后被残害(,等等)。败坏的领导阶层是以色列被掳的根本原因。草场之羊反映了圣经中常用的牧者意象。神是我们的大牧者,祂时时以羊群的福祉为念,而好牧人基督更以自己的死,表现了神为救赎犯罪的人类,甘愿作出怎样的牺牲。马索拉经文第2节中的 pa{qad[ (此字本节共出现两次,和合本将其分别译作看顾和讨)是蓄意的文字游戏,正如多数英译本所翻译的一样,此字出现的第二次带有“处罚”之意。就像被掳前的众先知所应许的,将会有余剩的归回,在遭蹂躏的故土上生养众多。他们不再误入歧途,因为负责的牧人将看顾( pa{qad[ )他们的福祉。

5~8.这段有关弥赛亚的预言,充满了对未来的盼望。先知的引言模式(看哪!)日子将到,在耶利米书中共出现十六次,作为盼望信息的序言。幼苗(5节),马索拉经文作 s]emah] ,许多英译本作苗裔,指的就是弥赛亚君王(;撒亦提到这位君王。这幼苗是自倒塌之树的根发芽的;新生命亦同样将从已灭亡的朝代中生长出来。耶利米于是宣告,神必在大卫的后裔中兴起一位君王,他的名字将显现其性格。这预言在大卫的子孙基督身上应验。基督和约西亚的继位者迥然不同,他行事有智慧(AV:行事兴旺),珍视与神所立之约,并且向众民秉公行义(参:。他的名字耶和华我们的义,意即“坚固我们的义的那位”。有人认为马索拉经文的这个称号 s]id[q]e{nu^ 乃在影射西底家的名字( s]id[qiya{hu^ ),意即“耶和华是我的义”。但是既然西底家亦悖逆神,更为可能的解释是,这个称号乃用以与西底家的统治作一有力对比。以弥赛亚形式出现的苗裔,将和西底家的行事南辕北辙。藉着祂的作为,祂将赐予人类本乎恩典的义,这义并不能藉着人的行为而得。人在称义后将藉着圣灵的工作达到个人的圣洁。西乃之约对于整个国家的要求(参:,等等),藉着基督宝血所立下的新约,将成为个人的准则。8节论及未来南北国的合一,正如其他先知所提到的一样(参:。此处的领(各种英译本)或带回来(马索拉经文),可能是综合了原本两种不同的解释。同样,以色列家的子孙一词,亦可能是汇编了不同的版本而成,意即“以色列的后裔”。整句读作带领以色列后裔回来的那位。

.谴责犹大先知

前面的神谕都与君王有关,耶利米接着转而针对犹大的宗教领袖。

9~15.假先知的罪

这里的心,并非指着情感而言,而是象征着极为纷乱的精神状态。耶利米不能了解,这些先知为何滥用职权到如此地步,他并且对他们败坏的行径感到十分震惊。而神的选民生活的堕落,竟和假先知不相上下。10节前面几个子句的次序,在马索拉经文和七十士译本中不尽相同,究竟前后文的安排如何,并无法确定。耶利米对犹大的先知加以评估,认为他们比北国的先知还要糟糕。他们和祭司沆瀣一气,允许异教拜巴力纵情声色的仪式。的记载,当时淫乱的异教仪式和拜偶像的祭物,已渗透到耶路撒冷圣殿的敬拜中。假先知不法的道路(将会显露它诡诈的本质,必像于黑暗中在滑地上行走的人一般,颠仆跌倒在彼此的身上。撒玛利亚的先知(13节)错在拜巴力;而耶路撒冷的先知(14节)则罪在公然支持奸淫和虚妄等事,令人想起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恶。耶利米在此指出,犹大之所以道德败坏,责任应完全由这些恶人一肩承担。

16~20.假预言的特性

耶利米抨击说假预言的行为,认为它彻底脱离了属灵、道德和政治的现实情形。假先知只是一厢情愿地发抒对平安的错误期望。他们的异象是出于自己,并非来自于神。基督亦曾警告,末世时会有假先知起来,迷惑许多人。如果耶利米那时的假先知,真的听见了耶和华的话并加以宣讲(18节),那么他们应该和耶利米一样,传讲的是有关于审判的信息,而非平安的信息(22节)。19、20节与大同小异。这两节经文陈述了神在天上所作的决定,假先知们对这些决定一无所知,因为他们根本不在场。故而,这两节经文并非如某些人认为的,是被误置此处。末后的日子(20节)指的是审判来临的时候,届时神必在犹大身上伸张祂的公义。这些事情现在因为人的自欺而不被重视,但到时均将显而易见到令人椎心之地步。日子一词亦可解作指弥赛亚来临时(参:

21~32.假先知的假任务

任何预言若论及平安的未来,而非宣告神的忿怒,则必是假预言。神是近处的神,祂能看见一切隐秘的事情,所以假先知绝逃不过神的审察。某些马里(Mari,即位于伯拉河中游的 Hariri 废丘)及其他地区的异教先知认为,作梦是他们得到启示的正常途径。58 26节的原文有点问题,究竟原意为何,至今尚不明确。该节经文可解作说假预言的先知,就是这些自欺的先知,他们这样存心要到几时呢?他们梦想的异象,使百姓的注意力从西乃之约的道德,转向无耻的拜巴力仪式。他们毫无根据的梦就像糠一样,不能维持生命;而先知的话语却有如麦子,滋养听从的人。假先知们在说预言时,惯以一定的模式起头,意指这些预言是神的启示,但其实他们偷取了神对别人所说的话,且那些话语并不适用于现况(30~31节)。

33~40.神谕及其意义

这段经文有一个针对 mas*s*a{~ 即神谕(AV、RV:重担)的文字游戏,该字有双重意义“默示”和“重担”。该字同时暗指大灾祸或神的审判(参:,等等)。马索拉经文的33节,很可能削弱了耶利米回答时的原有气势,所以似乎最好依七十士译本来解读这句 ~attem hammas*s*a{~ ,你们就是重担,而非依马索拉经文的 ~et[ mahmas*s*a{~ ,“什么默示啊?”也许人们一直讽刺地问耶利米,神未来还有什么默示,所以他回答,既然人们对西乃之约的责任嗤之以鼻,神也会把他们当作带在身上太麻烦的重担,甩弃一旁。36节一开始“耶和华的默示”你们不可再提,在马索拉经文用 za{k[ar (记得)一词,相较之下使得七十士译本的用字(提)像是使役词。既然 mas*s*a{~ 已被人亵渎,先知宣告时绝不可再用此字。一些希伯来文手抄本39节读作 w#na{s%i^t[i^ (AV、RV:我必忘记),而叙利亚文和拉丁文圣经则作 w#na{s*i^t[i^ (RSV:我必将你们抬起)。公元前八世纪时,子音 s* s% 都是以同一种符号表示。如果读者了解 mas*s*a{~ 字来自于字根 na{s*a{~ ,即“抬起”,就更能领略此文字游戏之妙。犹大人将在让他们永志不忘的灾难当中,被强有力地抛出自己的土地。

58 有关 Mari 地区的预言,见 H. B. Huffmon, The Biblical Archaeologist , XXXI, 1968, No. 4, pp. 101~124.
增注:真假先知

如果有两个打扮穿着类似的人,都自称是神的使者,且都以“这是神说的”作为开场白,的确很难依外表来分辨谁才是宣告真理的人。然而,若是真的观察入微,两位先知必然真伪立见。真先知一定遵行摩西律法的精神,他们的生命便见证了西乃之约的精髓。神默示他们的话语,是他们和神的属灵交通之延伸;而祂在他们心中的话语,也成了他们对世人的话语。鉴于当时世代之败坏,先知宣告的信息均带有强烈的批判性,要求人们回转到西乃之约的关系。神的话语在他们心中有如熊熊烈火,炼尽一切杂质且让他们成为绝对正直的人。

相形之下,假先知在个人性格上和其余的世人并无二致。他们的本质就是欺诈,而且亵渎圣物,将神的话语曲解得荒诞无稽。他们的梦都是虚妄,且说谎欺骗别人。他们在属灵上毫不负责,因为他们并不遵行任何道德标准。他们宣讲的是人们爱听的信息,而非神对他们所说的话。他们一成不变地说着让自己安心、造成平安假象的信息。他们似乎十分在意平安的假象,因为他们自己属世的利益,在不受搅扰的环境中收获最大。然而,他们想到的平安仅仅是没有混乱或社会的争端,而不是神的公义在人类当中得到彰显。假先知根本不能作为属灵诚实的榜样,他们是一群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动不动就妥协了律法书的道德准则,但同时却又自称是神对全国的代言人。分辨真假先知最重要的标准,在于他们对于神启示的旨意和话语,是否绝对忠心及顺服。假先知缺乏属灵的能力,故而亦无法正确了解神对待子民的心意。结果,他们的宣告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根本不明白以色列和神的约是有条件的,所以也对当时的政治情势完全解释错误。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耶和华说:“那些残害、赶散我草场之羊的牧人,有祸了!”」

〔暂编注解〕“牧人”:犹大国中的领袖

“牧人”。犹大当中不义的官长。参看的脚注。

「牧人」:指犹大君王和首领。

有祸了。23章本身并没有说明这一灾祸信息的日期。但该预言是介乎约雅斤被掳之前和约雅斤被掳之后马上发出的(耶24章 )两个信息之间(耶24章 ),可以推定本章信息的发布是在公元前597年间。

牧人。指犹大的行政首长,以及祭司和先知。耶利米把假牧人和神所兴起的真牧人进行对比。值得注意的是,大约在这段时间,以西结在被掳之地也把假牧人与真牧人进行对比(见结34章 )。

草场。这里明确地提醒犹大首领们:神是祂羊群的真正牧人(见诗23 79:13,100:3,

1~2论及了假“牧人”。为要恢复犹大,就须首先除去他们。他们的特点是:①不诚实;②自私;③相争;④赶散羊群。牧人的任务原是:①寻找失散的羊;②保护羊群;③带领羊群到青草地。这些假牧人的行为却完全与此背道而弛。当牧人没有正常地执行任务时,受到亏损的首先是牧场,其次是羊群。倘若牧人继续玩忽职守,豺狼就会进入羊群并伤及性命。

1-8 应许将来公义的王:上述诸王肆意残害神的羊群,将来神要亲自设立真牧者来照顾羊群,不像巴比伦王所立的傀儡君王西底家之懦弱无能。这位公义的君王乃出自大卫族系,是以色列人得救的盼望。

1~8犹大的恢复: 预言不义的领袖将会受到惩戒,百姓则会被掳去,最终会出现公义的领袖,使他们从被掳之地归还。以色列现在虽因违背神而被掳到巴比伦,但过了一定时间,等到他们悔改之后,神便会按照应许使他们回到本土。应许将要恢复理想中的大卫王朝,就是在预言君王基督的出现,此信息保障了圣徒的终极安全。

】「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斥责那些牧养他百姓的牧人,如此说:“你们赶散我的羊群,并没有看顾他们,我必讨你们这行恶的罪。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讨」:于原文与「眷顾」为同一字,指留意追讨。

赶散我的羊群。这个指责在字面上和属灵上都是真实的。由于领导人的疏忽,残暴,背道,以色列人被驱逐到埃及,亚述和巴比伦等地。

我必讨。见;59:5注释。由于不忠心的牧人“没有看顾”羊群,关照他们的需要,神必追“讨”这些牧人,惩罚他们“行恶的罪”。

】「我要将我羊群中所余剩的,从我赶他们到的各国内招聚出来,领他们归回本圈,他们也必生养众多。」

〔暂编注解〕这里不但应许以色列民被掳七十年后从巴比伦回来,而且应许以色列民可以从世界“各国”回来。

以色列民最后一次复兴归回之前,必须先经历一段史无前例的大灾难;称为大卫“公义的苗裔”(5节 )、“耶和华我们的义”(6节 )的基督要显现。这次复兴与犹大国被掳后七十年,所罗巴伯、以斯拉、尼希米所领导的回国不同。这预言到今天还在等待着应验

神应许他们必从巴比伦被掳之地返回,还应许他们将来要从“各国”出来重聚

“牧人”或首领虽然难逃厄运,但“羊群中所余剩的”还是有希望的。先知在巴比伦的军队即将围攻耶路撒冷的时候,给犹大带来了这些希望的信息,可能是约雅斤被围困的公元前597年(见第1节注释 )。

3~4他们也必生养众多……也不缺少一个: 神应许他们,他将亲自招聚假牧人所赶散的群羊,并为他们立一个可治理他们的新牧人。重新被招聚的群羊,恢复了神在创世之时赐给人的命令,亦即你们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的祝福。按照其字面意义,这是指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大人,将会重新回到迦南而建立崭新的民族。然而,若从预言的综合成就这一角度来看,这是指到了新约时代,世上的所有人均会超越人种和民族而接待基督。

】「我必设立照管他们的牧人,牧养他们。他们不再惧怕,不再惊惶,也不缺少一个。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恶牧人“只知牧养自己,并不牧养我的羊”。神的旨意是要领导复兴的牧人无愧于他们的称号和托付,成为忠实于“牧长”的牧人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他必掌王权,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

〔暂编注解〕这“苗裔”就是指弥赛亚。

“苗裔”。直译作:芽,弥赛亚的一个称谓,预示弥赛亚将要带来的新生命。参看。祂要为子民带来公义。

「给大卫」:或作「从大卫(家族中 )」。

「公义的苗裔」:可解作「正统的后裔」,即大卫王位的合法继承人,这里指弥赛亚(参串 )。有学者认为此段信息是写于约雅斤被掳,西底家在犹大执政期间,当时大概起了争论,究竟大卫的王位是由约雅斤抑或西底家继承?根据新约,弥赛亚乃属约雅斤的家族

「有智慧」:或作「成功」,指国家兴旺。

苗裔。见;6:12注释。

有一国王必掌王权。指 “苗裔”基督,祂将会以“公平和公义”治理赎民的国度

5~6若说3、4节的核心是,被掳的犹大民族将得恢复和新约时代外邦人将归顺神的事件 ;本文则论及了将要引领被掳的犹大人进入迦南地的牧人(即政治、宗教领袖 )和代表新约时代之真牧人(即永恒牧人弥赛亚 )。耶利米所比喻的弥赛亚具有如下特点:①苗裔: 这是指弥赛亚将会出生于大卫的王统。实际上,耶稣基督是作为大卫的后裔而来到这世界的。②王: 狭意上是指与暴君相反的仁君,广意上则是指拥有绝对公义和王权的弥赛亚。③耶和华我们的义: 因弥赛亚以公义统治这个世界,并且成就了律法的所有要求,圣徒就会因信他而得称为义人

苗裔为王嗣】「苗裔」一词出现于讨论弥赛亚的经文,如:等,所指的是所罗巴伯。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这词是个专门术语,指已经确立之王朝的正当继承人──在以色列则是指大卫家将来要使国复兴的君王。同样,在塞浦路斯出土,来自主前三世纪,以默珥卡特神(Melqart )为物件的腓尼基还愿碑文,也提到过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合法「苗裔」。在昆兰的死海古卷中,这字没有弥赛亚的意味。但在乌加列和亚述文献中都有王权的意味。例如提革拉毘列色三世被形容为巴珥提珥城(Baltil 即亚述城 )的苗裔或幼枝,为百姓带来公正。他在地上施行公平公义一语,在巴比伦王的改革宣言中也可以找到对应的例证。西底家王在主前五八八年曾经作过这样的宣言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他的日子,犹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他的名必称为耶和华我们的义。”」

「耶和华我们的义」:可能影射西底家王的名字(耶和华是我的义 ),这位庸君既无法实现他名字的意义,以色列理想的君王须寄望于将来的弥赛亚。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基督再来的时候,以色列和犹大将要得救、联合,并且在应许给亚伯拉罕的地上安然居住

「耶和华我们的义」

:可能影射西底家王的名字(耶和华是我的义 ),这位庸君既无法实现他名字的意义,以色列理想的君王须寄望于将来的弥赛亚。

以色列。赐给忠心之人复兴的应许,这是赐给所有百姓的,包括犹大家和以色列家

耶和华我们的义。这个名称使人注意到公义只能来自基督,3:21-25,8:1-4,9:30-33)。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人必不再指着那领以色列人从埃及地上来永生的耶和华起誓,」

〔暂编注解〕“在未来的世代中,”为神的子民所“施行的拯救,在名声方面必超过那在出埃及时为以色列民所行的”

7~8参见16:14,15。

】「却要指着那领以色列家的后裔从北方和赶他们到的各国中上来、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他们必住在本地。”」

〔暂编注解〕有关将来的重聚,参看的脚注。

北方。见注释。

】「论到那些先知,我心在我里面忧伤,我骨头都发颤;因耶和华和他的圣言,我像醉酒的人,像被酒所胜的人。」

「发颤」:原文作「软弱」,形容丧胆的状况。

「像醉酒的人」:指浑身无力,不由自主,形容无助的感觉,这是因为先知看见国民的败坏,亦同时看见神话语的要求及审判。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发颤」

:原文作「软弱」,形容丧胆的状况。

「像醉酒的人」:指浑身无力,不由自主,形容无助的感觉,这是因为先知看见国民的败坏,亦同时看见神话语的要求及审判。

这里突然开始了一个新的段落,斥责假先知的罪恶。

9-12 先知耶利米为全地背道的情形忧伤。

9~15宗教领袖的腐败: 他们从根本上动摇了百姓的信仰,在这一点上其问题要比政治领袖的腐败更严重(27节 )。在论及政治领袖的腐败时,耶利米的口吻还较淡然,此时却变得无比激昂犀利。耶利米以“我骨头都发颤,像被酒所胜的人”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本文的内容可分为以下两部分:①假先知的罪状;②将要临到假先知的审判。他们的罪状是:①率先浸于淫乱(10-11节 )。这既包括属灵的淫行,也包括肉体上的淫乱;②不仅对百姓的罪置之不理,甚至助长他们去犯罪(13-14节 )。因此,将要临到他们的审判是:①在所定的日子遭到灭亡(12节 );②被迫吃茵陈、喝苦胆水(15节 )。

9~40耶利米斥责假先知,指出他们的恶行和要受的报应。

9-40 论及假先知:上文斥责政治上的领袖,现在耶利米转向宗教上的领袖。本书不断显示耶利米与国中宗教领的敌对立场(2:8,5:31,6:13-15,14:13-16)。本段较其他地方更清楚表明真假先知的区别。

9~40对假先知的警告: 本文是耶利米的第十篇讲道。在上文,耶利米警告了诸王。在本文他则论及了假先知的愚妄和将要受到的灾难。圣经中具有代表性的假先知有西底家、哈拿尼雅(28:1-17)、巴施户珥(20:1-6)、挪亚底、耶洗别等人,他们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弊害。这些人不肯从根本上解决罪的问题,只宣讲了暂时的弥补方法,不仅使百姓偏离神的话语,逼迫真先知,还纵情营私舞弊。耶利米深知内中的隐情,便在他十二篇讲道中专门用一篇来痛斥他们的罪孽。偏离神的属灵领袖,不仅使随从者的生活衰败没落,更是将他们的灵魂引向万劫不复的毁灭。因此,他们的罪恶远比百姓的罪可憎。

】「地满了行淫的人。因妄自赌咒,地就悲哀,旷野的草场都枯干了。他们所行的道乃是恶的,他们的勇力使得不正。」

百姓背道被视为「行淫」,是因为他们敬拜巴力,一方面对与他们立约的耶和华不忠,一方面亦可能涉及迦南异教中象征大地生产力的性交仪式

「妄自赌咒」:有古卷作「这些事」。

「悲哀」:或作「枯干」;干旱的刑罚是针对迦南异教的神话,因他们相信雨水是巴力所赐。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百姓背道被视为「行淫」

,是因为他们敬拜巴力,一方面对与他们立约的耶和华不忠,一方面亦可能涉及迦南异教中象征大地生产力的性交仪式(2:20,5:7)。

「妄自赌咒」:有古卷作「这些事」。

「悲哀」:或作「枯干」(12:4);干旱的刑罚是针对迦南异教的神话,因他们相信雨水是巴力所赐。

行淫的人。既指这些假先知放荡的生活,也指在属灵上他们崇拜其他的神

他们所行的道。即他们的生活方式。

他们的勇力。他们以自己的勇力,而不是以公义而自豪。

10~15这段描述假先知邪恶的行为。“因妄自赌咒”。更可作:由于咒诅(因他们行淫引致从耶和华而来的咒诅 )。

】「连先知带祭司,都是亵渎的,就是在我殿中,我也看见他们的恶。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引导百姓误入歧途的领袖就是先知、祭司。

「亵渎」:原文作「污秽」,指他们因敬奉假神玷污了神的圣殿。

这些祭司和先知恶劣到竟敢在“耶和华的殿”中犯罪作恶,32:31-34,

】「因此,他们的道路必像黑暗中的滑地,他们必被追赶,在这路中仆倒;因为当追讨之年,我必使灾祸临到他们。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黑暗中」:可与「被追赶」连接,全句可作「他必在黑暗中追赶」,或「他们必被放逐在黑暗中」。

追讨之年。即“惩罚之年”,59:5)。

】「我在撒玛利亚的先知中曾见愚妄,他们藉巴力说预言,使我的百姓以色列走错了路。」

〔暂编注解〕「愚妄」:或作「今人厌恶的事」。

愚妄(tiphlah )。即“品德不端”。耶利米在这里用北方以色列王国假先知的罪恶,来强调南方犹大王国背道的更大的罪责

藉巴力说预言。即以巴力的名义发布宗教指示

13-15 耶路撒冷的恶先知:北国(以撒玛利亚城为首 )的先知曾引百姓误入歧途,南国(以耶路撒冷为首 )的先知比北国更加败坏,因此当受加倍的惩罚。

藉巴力说预言】巴力的先知由主前九世纪中叶,已经在撒玛利亚找到支持者(亚哈和耶洗别 )。两个世纪之后虽然亚哈的王朝已经灭亡,北国却从来没有完全弃绝混合宗教。北国在主前七二一年沦陷后,亚述的外迁政策带来了外族人,与北国以色列的余民杂居。描述混合宗教成为本区的祸害。这些先知无疑是散布丰饶神祇巴力能够结束旱灾(10节 ),使地恢复多产的虚假盼望。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在耶路撒冷的先知中曾见可憎恶的事,他们行奸淫,作事虚妄;又坚固恶人的手,甚至无人回头离开他的恶。他们在我面前都像所多玛,耶路撒冷的居民都像蛾摩拉。」

〔暂编注解〕“所多玛”、“蛾摩拉”是亚伯拉罕时代两个罪大恶极的城,最后为神完全毁灭(创十九章 )。

可憎恶的事。假先知竟敢一方面干犯神的诫命,一方面假借神的名义说预言。耶利米认为他们比公开崇拜巴力更“可憎恶”。鉴于凭伪善之罪的性质,公开犯罪的人要比伪善者更有希望。

像所多玛。这些属灵的领袖罪行严重,所以耶利米像以赛亚一样,把他们比作那些平原城市的“居民”

】「所以万军之耶和华论到先知如此说:我必将茵陈给他们吃,又将苦胆水给他们喝,因为亵渎的事出于耶路撒冷的先知,流行遍地。」

〔暂编注解〕「茵蔯」:参9:15注。

「苦胆水」:参8:14注。

“茵蔯”象征患难和困苦,吃茵蔯就意味着将因神的审判而承受身心的极度痛苦。“苦胆水”具有破坏生命的力量,与使人的灵苏醒的活水。相反,喝苦胆水意味着他们就要死去。

苦胆。见;9:15注释。

亵渎的事。即“不虔诚的事”(见对第11节的注释 )。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这些先知向你们说预言,你们不要听他们的话。他们以虚空教训你们,所说的异象,是出于自己的心,不是出于耶和华的口。」

〔暂编注解〕万军之耶和华。见注释。

以虚空教训你们。直译是“使你们变为虚妄”,就是给你们虚幻的希望。这里说明了真先知与假先知的区别。真先知斥责百姓的罪,宣布说如果他们不悔改,就会受到神的惩罚。假先知则用虚假平安的保证安抚百姓。他们的话 “不是出于耶和华的口”

16~17这些先知正在传达平安的虚假信息。“以虚空教训你们”。给你们虚假的盼望。

16-22 假先知的信息乃出于已意:假先知未奉差遣,未蒙神谕,一味虚报平安,谄媚百姓。

16~22要警诫假先知: 在上文,耶利米强烈地斥责了假先知的行为,他不仅自己去作恶,更助长百姓去行恶,且对此置之不理(9-15节 )。在本文,耶利米转换方向,首先分析假先知的信息,之后劝百姓不可信赖他们。耶利米正视到,假先知是使百姓陷于腐败的主要原因,假先知的信息则为整个社会的腐败提供了合理化的解释。撒但常披着最属灵和宗教性的外衣走近人,却歪曲真理,有损神的荣耀。圣徒不可被人的外表和谈吐所迷惑,乃要根据其人格的果子和信息是否忠于神话语,来分辩真先知和假先知。与耶利米一样,使徒约翰也曾警诫过假先知

】「他们常对藐视我的人说:‘耶和华说:你们必享平安。’又对一切按自己顽梗之心而行的人说:‘必没有灾祸临到你们。’」

〔暂编注解〕「他们常对...... 耶和华说」:有古译本作「他们常对藐视耶和华话语的人说」。

平安。见注释。

顽梗,13:10,18:12)。假先知的话使百姓更加顽固地犯罪,而不是引导他们悔改。

】「有谁站在耶和华的会中,得以听见并会悟他的话呢?有谁留心听他的话呢?」

〔暂编注解〕「站在耶和华的会中」:指真先知好比出席过天庭的会议,参与神深谋远虑的决议,明白神的心意,并且奉差遗神的信息,即关乎审判的信息,使百姓得以转离离恶道。

为了论证假先知并不出于神的事实,耶利米指出他们未曾参加“耶和华的会”。所谓“耶和华的会”,是指神为了将自己的旨意公之于世,而与自己仆人进行的属灵的相交。神和其仆人的相交暗示,神在动工时并不会躲人耳目,而是会预先告诉信实的仆人,之后公开地作成自己的工作。因此,警醒的人便会预先得知神的旨意,其言行举止也就能够合乎真道。然而,神并不是具体地启示任何一件事。譬如,耶稣再来的时辰的问题尚隐藏在神的奥秘计划中

即在这些假先知之中,有谁获得神的许可,得以了解祂秘密的计划和旨意呢?见注释。

18~40这段指出真先知的生命(18节 )与信息(28节 )跟假先知(32节 )有所不同。

站在耶和华的会中】耶和华的会大概是指天上侍立于神面前的团体,与之圣者的会相似。古代其他文化亦相信神明议会的存在,男女神祇在这会中执行事务。先知被视为这些会议的旁观者。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看哪,耶和华的忿怒好像暴风,已经发出,是暴烈的旋风,必转到恶人的头上。」

〔暂编注解〕形象地描写神的忿怒临到了悖逆的人身上。

19~20参见30:23,24。

】「耶和华的怒气必不转消,直到他心中所拟定的成就了。末后的日子你们要全然明白。」

〔暂编注解〕「所拟定的」:指神所计划的审判。

「末后的日子」:指审判来临的时候。

不转消。在神的旨意实施以前,祂的“怒气”是不会撤销的。

末后的日子。被掳到巴比伦以后,神的子民才会理解那是为了管教他们

】「“我没有打发那些先知,他们竟自奔跑;我没有对他们说话,他们竟自预言。」

〔暂编注解〕「奔跑」:指逼切地将信息传开。

他们竟自奔跑: 是指没有认识神旨意的假先知,误将自己的意念当作神的旨意,而热火冲天地向百姓传达。

这些假先知就像自命的使者,不等国王下令,就冲出宫庭,以王的名义,向百姓宣布他们没有奉命发表的信息

】「他们若是站在我的会中,就必使我的百姓听我的话,又使他们回头离开恶道和他们所行的恶。”」

〔暂编注解〕见第18节注释。凭着好果子,可以识别出神的真使者

】「耶和华说:“我岂为近处的神呢?不也为远处的神吗?”」

〔暂编注解〕真先知在履行自己使命的时候,在思想和行动上相信神就在近处,139:7-12)。假先知的举止则好像神在他们“远处”,并不关心于人的动机和行为,73:11,94:7)。

23~24为了证明假先知所作之梦的虚妄性,首先论到了神的绝对性。为此,神说到“我岂不充满天地么”,以表明自己无所不在的属性。亦即,神并不局囿于某一特定地点,而是遍布整个宇宙,甚至鉴察他们的良心(诗139篇 )。假先知误以为能够欺瞒神而说自己作了梦,然而神却已看穿了他们,故说到不久之后事实会揭穿他们的预言是虚假的。

23~32假先知虚幻的梦: 真先知常借着异象和异梦与神相交,假先知也亦步亦趋地说自己“作了梦”。然而,他们所作的梦无非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编造出来的,只会造成混淆。亦即,正如对巴力等偶像的膜拜玷污了对神的敬拜一样,他们的幻梦导致百姓不能分辨神借异象与异梦所赐的启示(27节 )。但最终假先知的信息将破灭(28-29节 )。异端邪教在很多方面都与真信仰相似,其根本性的区别在于,他们否定神的绝对性,而根据自己的需要加减神的话语。

23-32 假预言或真启示。

近处/远处的神】耶和华在本段确认其超越性(在万有之上 超乎万有 )和内蕴性(与万有紧密相连 )。祂又同时确认祂是无所不在的,没有人能够在祂面前躲藏,万事无论何等遥远隐晦,祂都知道。这时代其他的宗教发生了一个突变,从太阳等超然而遥远的神祇,转而注重恒星行星等的神祇,认为他们较为可亲,更愿关心人。另一个解释则以为「近处/远处」的意思,是将地方性守护神明和大能的宇宙神明融合为一。古代神祇之中能够符合这种描述的少而又少。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说:“人岂能在隐密处藏身,使我看不见他呢?”耶和华说:“我岂不充满天地吗?」

〔暂编注解〕这是有关神无所不在的警告(见诗139篇 )。

】「我已听见那些先知所说的,就是托我名说的假预言,他们说:‘我作了梦,我作了梦。’」

〔暂编注解〕我作了梦。这是假先知常说的话。重复是为了强调。

梦作为启示方式】在古代近东,异梦是领受神明信息的标准办法之一,和但二、四章的尼布甲尼撒 )。它在旧巴比伦的观兆文献中,与检验羊肝、反常气候、牛羊怪胎等等被视为彰显神明旨意的现象一同出现。拉加什的古德(约主前2150年 )所做的梦,是最有名的异梦之一。有一形像在梦中命令古德建筑一座庙宇;这形像与但以理之梦和以西结蒙召(但七 等启示文学记述之中的形像,十分相似。马里的王室书函(约主前1750年 )亦记载了大约贰一十个有关异梦的先知性预言,做梦者全部都不是专业宗教人员。这些兆头极受重视,受到认真的研究。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专业祭司,都受过圆梦和解兆的训练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说假预言的先知,就是预言本心诡诈的先知,他们这样存心要到几时呢?」

】「他们各人将所作的梦对邻舍述说,想要使我的百姓忘记我的名,正如他们列祖因巴力忘记我的名一样。」

〔暂编注解〕「我的名」:代表神的属性

见第13节注释。

】「得梦的先知,可以述说那梦;得我话的人,可以诚实讲说我的话。糠秕怎能与麦子比较呢?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糠秕怎能与麦子比较呢?”:“糠秕”喻假先知空泛而不切实际的言论;“麦子”喻真神喂养人心灵的话语。

「糠?」:代表假先知的谎言、幻梦;

「麦子」:代表神透过仆人传达的话语,两者互不相关,必须分别出来。

神把祂赐给人类的真启示与假启示(第32节 )进行对比。辨别“糠秕”和“麦子”并不困难。

28~29神的话好象“麦子”(滋养人 、“火”(炼净人 和“大锤”(透彻分解 解明其信息

28~29比较了假先知的幻梦,其特点是,糠秕不仅轻易被烧毁,且毫无价值可言;而盘石则喻指道德的沦丧或百姓的顽梗悖逆(5:3)。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皆为终必归于无有的审判对象。“麦子”、“火”、“大锤”均象征异梦,其特点是,麦子指灵粮;火能够烧毁一切,大锤则能够打碎刚硬之物。它们的共同点是消除污秽之物而使新生之物苏醒。耶利米之所以不惜进行比较揭穿假先知的幻梦,是因它给真神信仰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倘若百姓不分辩这一点,就断不会回转弃罪。

】「耶和华说:“我的话岂不像火,又像能打碎盘石的大锤吗?”」

〔暂编注解〕「火」,「大锤」:皆象征神话语的能力,使听见的人无法抗拒它的权威。

火。神的话将消灭恶人,洁净义人,烧尽假先知的话如烧糠秕,20:9,

像……大锤。又一个形象的比喻

】「耶和华说:“那些先知各从邻舍偷窃我的言语,因此我必与他们反对。”」

〔暂编注解〕“偷窃我的言语”:把其他先知说过的当作自己从神领受的话语,这使他们的言论不切实际。

假先知用真先知的话语来传达他们的假信息,以施行他们更大的骗局。

30~32假先知的罪: 耶利米在对假先知的幻梦予以定罪之后,向审判长神起诉了他们的三种罪:①偷窃神话语的罪(30节 ):是指他们巧妙地通过接近真先知得到确信的人,减弱神话语的权威,并诱惑信徒不再相信真先知;②他们将自己的意念说成神的话语,从而亵渎神圣名的罪(31节 ):意指他们为了蠃得百姓的欢心,谋取自身的利益,不仅没有指责罪,反而借耶和华的名宣布假“平安”(17节 );③迷惑百姓的罪(32节 ):假先知使百姓耽于安乐而削弱了对罪的警觉,最终使他们的身心灵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种起诉立即受到了审判长神“我必……反对”的审判。

】「耶和华说:“那些先知用舌头说是耶和华说的,我必与他们反对。”」

〔暂编注解〕「用舌头,说是耶和华说的」:有古卷作「凭自己的舌头传讲信息」。

说的(ne'um )。原文不是一般的话语,而是特指神的话语。假先知竟用ne'um ,表明他们虚假信息的狂妄。

】「耶和华说:“那些以幻梦为预言,又述说这梦,以谎言和矜夸使我百姓走错了路的,我必与他们反对。我没有打发他们,也没有吩咐他们,他们与这百姓毫无益处。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幻梦」:指虚假的梦。

「谎言和矜夸」:指狂妄不负责任的谎言。

他们……无益处: 将这句话译作“他们对百姓百害而无一益”,更加清楚地描述了假先知带给百姓的都是恶劣影响的事实。耶利米在结束假先知的幻梦均为虚妄的论证之际,强调了这是“耶和华说的”。在展开论证的过程中,先后使用了七次“耶和华说”,强调对假先知的论证不是出于自己的想法,乃是出于独一的真神,从而提高了论证的权威。

矜夸。直译是“自夸”。

】「“无论是百姓,是先知,是祭司,问你说:‘耶和华有什么默示呢?’你就对他们说:‘什么默示啊?耶和华说:我要撇弃你们。’」

「默示」:与「重担」于原文为同一字,通常意味着刑罚的威胁。

「耶和华有甚默示呢」:此句乃取笑先知耶利米,意思是:「耶和华还有什么恐吓的话呢?」所以神不许他们再提「耶和华的默示」(34- 36- 38 ),只可问「耶和华回答什么,耶和华说了什么呢?」(35-37 )

「甚么默示啊」:应根据古译本作「你们就是重担」(参36 )。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默示”。原文作:重担;惯于用来指沉重的预言信息。有些人因耶利米所说的严肃话而讽刺他说:“今天耶和华有什么沉重的话(重担 )吗?”

「默示」

:与「重担」于原文为同一字,通常意味着刑罚的威胁。

「耶和华有甚默示呢」:此句乃取笑先知耶利米,意思是:「耶和华还有什么恐吓的话呢?」所以神不许他们再提「耶和华的默示」(34- 36- 38 ),只可问「耶和华回答什么,耶和华说了什么呢?」(35-37 )

「甚么默示啊」:应根据古译本作「你们就是重担」(参36 )。

默示: KJV和RSV翻译成“重担”,共同译本翻译成“神的沉重的话语”。这种翻译表明,百姓和先知对“关于假先知的预言”所给的教训和警告,感到非常大的负担,并且也不喜欢听。他们的这种态度是不敬虔的,是轻慢神的傲慢行为。保罗称这些人为“良心如同被热铁烙惯了一般”

默示(massa' )。所说的话

什么默示啊?”假先知们显然傲慢地要求耶利米说出针对他们的神默示。问题的重复透露了讽刺的意思。七十士译本和武加大译本均为“你们是负担”,即该信息与你有关,也是为你而发的。

33-40 取笑先知信息者必受罚:本段反复运用「默示」、「重担」此相关语,讽刺假先知蔑视耶和华审判的信息,他们自己就是耶和华的重担,耶和华必将他们抛弃。

33~40听从假预言的人: 本文是第十篇讲道的结论部分。其内容是对假先知的警告和教训感到有些负担的人,将永远抱愧蒙羞辱。本文的文学特征是使用了假设性的对话体。神以预先与耶利米进行对话的形式,论到了当耶利米宣告关于假先知的预言时,百姓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引领耶利米能够更加有效地宣告信息。事实上,日后这种假设性对话便成为现实

】「无论是先知,是祭司,是百姓,说‘耶和华的默示’,我必刑罚那人和他的家。」

〔暂编注解〕神的特别惩罚将会落到这些狂妄自大,信口开河的人身上。

】「你们各人要对邻舍,各人要对弟兄如此说:‘耶和华回答什么?耶和华说了什么呢?’」

〔暂编注解〕本节显然是谴责滥用 “神的默示”这句话的行为。耶利米拒绝这种骗人的教训,要求百姓相信神旨意的真实表达。那是对于犹大问题和困难的真正回答。

】「‘耶和华的默示’你们不可再提,各人所说的话必作自己的重担(“重担”和“默示”原文同 )。因为你们谬用永生神万军之耶和华我们神的言语。」

〔暂编注解〕谬用永生神万军之耶和华我们神的言语: “谬用”的字面意义是“言行一反常态”,在圣经中指信徒的言行与心思意念违背了圣经的标准。在这里,耶利米则是为了表明,理当以耶和华的教训和警告为乐的信徒,反而对此感到负担和厌烦的事实。百姓和假先知对训诲和警告的这种态度,表明了他们的信仰脱离了正常的轨道。因为他们的信仰若处于正常的状态,就必然会忠实地履行圣徒的义务,且会讨神喜悦。

万军之耶和华。见注释。

神的默示何以是重担?】

答:默示、重担或预表,在希伯来原文是同一的意思。,英文译作重担 )。先知论到「耶和华的默示你们不可再题,各人所说的话必作自己的重担。因为你们谬用永生神万军之耶和华我们神的言语。」这里的教训是神的默示不能轻忽,人不可随意题说。人所说的话若不是合乎神的旨意,就必成为他本身的重担。如当时的一般假先知,他们谬用神的言语,使永远的凌辱和羞耻临到百姓身上。因他们自称是神的先知,冒神之名传说己意虚空的教训,只求自己之利益必受神的刑罚,而就成为他们自己的重担了。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你们要对先知如此说:‘耶和华回答你什么?耶和华说了什么呢?’」

〔暂编注解〕重复是为了强调(见第35节注释 )。

】「你们若说‘耶和华的默示’,耶和华就如此说:因你们说‘耶和华的默示’这句话,我也打发人到你们那里去,告诉你们不可说‘耶和华的默示’,」

〔暂编注解〕「我也打发...... 」:应作「虽然我曾打发 ...... 」。

】「所以我必全然忘记你们,将你们和我所赐给你们并你们列祖的城撇弃了。」

〔暂编注解〕「忘记你们」:有古卷作「将你们抬起」,这是采用与「默示」、「重担」相同之字根。

我必全然忘记你们。强调神要惩罚这些骗子。巴比伦人占领和毁灭耶路撒冷时,将把他们掳走

39~40若人对耶和华的教训和警告感到有些负担,神也会对他们感到负担。对此,耶利米曾在36节中说过“若有人问耶和华的默示是什么,各人所说的话必作自己的重担”。本文记述了这种人当背负的“重担”,那就是:①全然被忘记。“忘记”的字面意义上是遗忘,但也有“除掉”之意,可以说是指犹大必被掳去②被视为固若金汤的耶路撒冷,将要受到神的离弃而成为荒邑。这是万古不变的属灵真理,亦适用于今日。亦即,凡不接待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必然受到永远的审判

】「又必使永远的凌辱和长久的羞耻临到你们,是不能忘记的。”」

【思想问题(第22- 23章 )】

121-23章多次强调理想的君王应有什么特征?见21:12; 22:3; 15-16; 23:5。君王若这样做会有什么处?参22:4, 15。

2试分析约雅敬的价值观(22:13-15)。今日社会也有许多剥削他人的情形。你是否也犯有类似的罪,或认可了社会不平等的制度?

3根据23章的论述,国家政治领袖和宗教领袖的得失对百姓产生了什么影响?你若身为教会小区的领袖,从中得到什么警惕。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公义的苗裔】

「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

神应许大卫,他的后裔必永远坐在他的宝座上。神又藉先知耶利米,预言犹大灭亡的结局已定,必再也没有人坐大卫的宝座。二者不可能都对,但都是出于神的话。
先知奉耶和华的名,数算犹大末代的君王,大卫的不肖子孙;都是只顾自己的牧人,相继被废弃。至于在位的王西底家,当耶利米预言的时候,虽未盖棺,却已论定,因为他也是不忠心的牧人。但耶和华说:

“日子将到,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
祂必掌王权,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
在祂的日子,犹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
祂的名必称为耶和华我们的义。”

果然,不久之后,犹大王的宝座空了;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军队,攻进了耶路撒冷,给西底家的颈项上加上了锁炼,带他到巴比伦去。看来大卫的家,已经像大树被斩除了。
但神有祂自己的计划。有一天,神的时候满足,从大卫的根本上,要再发生苗裔;奇妙的说明,被砍伐过的根上,要再发枝条,而这一位君王,是真的好牧人,因为祂是“耶和华的义”,祂是有那位有神性的“义者”。这圣名,只能应验在主耶稣基督的身上。因祂是神的儿子,“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所以祂是大卫的子孙,大卫被圣灵感动,又称祂为“主”。祂要坐大卫的宝座。祂的国没有穷尽。
以色列人蒙神的恩典,拣选他们为神的产业;但他们的历史中,满了罪恶的记录。因为他们服在那恶者撒但的权下,被这世界的王辖制,没有不犯罪的自由。神拯救以色列人脱离了埃及的奴轭,但没有解决罪的问题,仍然是罪的奴仆;他们进了迦南应许之地,并没有把罪埋葬在红海,也没有把旧人埋葬在约但河里,只是推陈出新,增加了犯罪艺术。
主耶稣来到世界,“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祂在十字架上为了人的罪死了,祂“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惟有倚靠主拯救,让祂在生命中作王,才是在神面前称义的人。

── 于中旻《耶利米书笺记》

「他们若是站在我的会中。」

神的仆人不站在神的会中,这是许多圣工失败的主因。不站在神的会中,他们竟自奔跑,神没有对他们说话,他们竟自预言,这正是我们的危险,我们常常未奉差遣而奔跑,未得启示,到了时候,就自行预言!我们没有站在神的会中。

「他们若是站在我的会中……」可见预言不只对耶利米说的。神的安排也不排除其他人,他被选上,使用为神的代表,因为他站在神的会中。别人如果也符合这条件,也可享同样的特权。

让我们注意这应许的保证。我们看见在那里不合神的理想,我们要鉴察自己的行动,丢弃不宜的行为,不要常想在前面胜人一筹。只等候神,明白神的心意。话语及信息。穆勒的同工告诉他没有时间读经祷告,他回答说:工作可少做以小时,使心灵在神完全的光照之下。那要强过五小时在自己的意念下行事。所以与神要有完好的关系,人们必听信而且转回神。

──迈尔《珍贵的片刻》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