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耶利米书 第19章


圣经综合解读

1「耶和华如此说:『你去买窑匠的瓦瓶,又带百姓中的长老和祭司中的长老,」

2「出去到欣嫩子谷、哈珥西(就是瓦片的意思)的门口那里,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话,」

3「说:“犹大君王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当听耶和华的话。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必使灾祸临到这地方,凡听见的人都必耳鸣;」

4「因为他们和他们列祖,并犹大君王离弃我,将这地方看为平常,在这里向素不认识的别神烧香,又使这地方满了无辜人的血,」

5「又建筑巴力的邱坛,好在火中焚烧自己的儿子,作为燔祭献给巴力。这不是我所吩咐的,不是我所提说的,也不是我心所起的意。」

「百姓中的长老和祭司中的长老」()),就是那些「设计谋害耶利米」())的人。神并没有按照先知的要求,立刻在「发怒的时候罚办他们」()),而是祂「看怎样好,就怎样做」()),宣告「我必在这地方使犹大和耶路撒冷的计谋落空」())。
「欣嫩子谷」())是环绕耶路撒冷西面和南面的山谷,是倾倒垃圾的地方,也是背道的百姓焚烧儿女献给偶像摩洛的地方())。
「哈珥西」())原文就是「瓦片」,「哈珥西的门」())可能通往欣嫩子谷的陶器作坊。
「犹大君王」())原文是复数,指在约西亚之后相继执政的诸王。
「将这地方看为平常」()),可译为「使这地方与我疏远」(和合本修订版)),指百姓敬拜偶像,亵渎了圣城和圣殿。
「使这地方满了无辜人的血」()),包括杀害先知())、焚烧儿子献给巴力())。
上图:耶路撒冷西南的欣嫩子谷。

6「耶和华说:因此,日子将到,这地方不再称为陀斐特和欣嫩子谷,反倒称为杀戮谷。」

7「我必在这地方使犹大和耶路撒冷的计谋落空,也必使他们在仇敌面前倒于刀下,并寻索其命的人手下。他们的尸首,我必给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野兽作食物。」

8「我必使这城令人惊骇嗤笑;凡经过的人,必因这城所遭的灾惊骇嗤笑。」

9「我必使他们在围困窘迫之中,就是仇敌和寻索其命的人窘迫他们的时候,各人吃自己儿女的肉和朋友的肉。”」

6-9节是神宣告耶路撒冷被审判的可怕情形。
「陀斐特」())的意思是「焚烧之处」,位于欣嫩子谷中,这里有百姓焚烧儿女献祭的邱坛())。既然百姓把这里当作向偶像求福的地方,神就「必在这地方使犹大和耶路撒冷的计谋落空」()),叫这里反而成为杀害())和埋葬())他们的「杀戮谷」())。百姓在哪里离弃神,神的管教就要在哪里显明出来。今天,我们把什么当作偶像,神也必让我们在那些事物上跌倒。
「落空 בָּקַק/baw-kah’」())原文与「瓶 בַּקְבּוּק/bak-book’」())谐音。先知可能一面宣告众人的计谋「落空」,一面在他们面前「打碎那瓶」。
「各人吃自己儿女的肉和朋友的肉」()),指被围困的居民饥饿难当,竟然「亲手煮自己的儿女作为食物」())。
6-7节是神第二次用陀斐特和欣嫩子谷来警告百姓()),而8节是引用神在所罗门献殿以后对他的警告()),第9节是宣告圣约的咒诅())。每一样灾祸,神都已经差派「祂的仆人众先知」())向百姓反复警告,但他们却「没有听从,也没有侧耳而听」()),成了「不受教训的国民」())。

10「『你要在同去的人眼前打碎那瓶,」

11「对他们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要照样打碎这民和这城,正如人打碎窑匠的瓦器,以致不能再囫囵。并且人要在陀斐特葬埋尸首,甚至无处可葬。」

12「耶和华说:我必向这地方和其中的居民如此行,使这城与陀斐特一样。」

13「耶路撒冷的房屋和犹大君王的宫殿是已经被玷污的,就是他们在其上向天上的万象烧香、向别神浇奠祭的宫殿房屋,都必与陀斐特一样。”』」

耶利米在长老和祭司面前「打碎那瓶」()),象征毁灭即将到来())。虽然这瓶子可以使用、是付代价买来的()),但却并不能因此获得安全的保障,若是主人定意要打破,必「不能再囫囵」())。同样,「这民和这城」())也不能倚仗神的拣选,自恃安全无虞。
「使这城与陀斐特一样」()),指全城将像陀斐特一样成为「葬埋尸首」())的地方,因为敬拜偶像的耶路撒冷城和陀斐特一样、「已经被玷污」())了。
「他们在其上向天上的万象烧香」()),指百姓「在房顶上敬拜天上万象」())。古代以色列的屋顶是平的,可以有许多用途,而背道的百姓则在屋顶「向巴力烧香,向别神浇奠」())。

14「耶利米从陀斐特——就是耶和华差他去说预言的地方——回来,站在耶和华殿的院中,对众人说:」

15「『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必使我所说的一切灾祸临到这城和属城的一切城邑,因为他们硬着颈项不听我的话。』」

十九14到二十6以第三人称写作,很可能是巴录的手笔())。耶利米在陀斐特宣告了审判之后,回到圣殿的院中再次重申()),提醒百姓要为自己所将面临的「一切灾祸」())负责,因为是他们自己选择「硬着颈项不听」())神的话、拒不遵守西奈之约。此时先知的信息不再有呼吁、只有审判——「不义的,叫他仍旧不义;污秽的,叫他仍旧污秽;为义的,叫他仍旧为义;圣洁的,叫他仍旧圣洁」())。
神给了百姓太多的悔改机会,但他们却「倚靠虚谎的话」())、「硬着颈项不听」,以为神心胸宽广、降福不降祸,以为圣殿可以给自己提供保障())。但神早就宣告,祂「施平安,又降灾祸」()),「你们若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外邦神,耶和华在降福之后,必转而降祸与你们,把你们灭绝」())。百姓一旦活在虚谎里,就会执意「转奔己路,如马直闯战场」()),再也无法悬崖勒马。今天,也有不少假教师想诱导信徒同样活在虚谎里,沉溺于虚假的「恩典」、「平安」和「属灵」中,无法自拔。这些人「就是自古被定受刑罚的,是不虔诚的,将我们神的恩变作放纵情欲的机会,并且不认独一的主宰——我们主耶稣基督」())。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破碎的瓦瓶……

我们已跟随耶利米到过陶匠的工场了。我们已听过陀斐特和欣嫩子谷,以及与它们有关的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关于耶利米在欣嫩子谷用陶匠巧制的一个物品,一个‘瓦瓶’或‘陶瓶’(希伯来文baqbuq ),一个细颈水瓶,所作的事,这种陶器在巴勒斯坦许多发掘的地点已有许多样本被发现。这段经文读起来像一个直截了当的故事,但如果你想做一个文学的侦查员,到处散布的线索会使你断定这是多过一个故事的混合作品,或至少是一些编辑颇拙劣的作品。

请读一、二节,然后跳到第十节。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故事。耶利米奉命去买一个瓦瓶,‘带百姓中的一些长老和一些资深祭司’(第1节。译按:资深祭司、和合本作‘祭司中的长老’ )与他一同去,然后在与他‘同去的人眼前’(第10节 )严肃地打碎那瓶。这象征性行动的要点其后便在十一节上半节引伸出来,‘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要照样打碎这民,和这城,正如人打碎陶匠的瓦器,以致人不能再把它补好’。第二节‘到欣嫩子谷瓦片的门口那里’,这词组是颇奇怪的。那事件若只发生在‘瓦片门口’那是可理解的,它的地点不详,但它这样称呼,大抵那里是陶匠们用来弃置他们毁损和破碎陶器的地方。

然而,三至九节,当中的信息是对‘犹大君王,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讲的,即从最高至最低之整个群体。那是一篇论审判的信息,以发生在陀斐特和欣嫩子谷的事为依据。这可在十一节的下半节见到它自然的连续。在这一段里面的措辞有极多与我们在申命记所发现的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读起来它实际上像在前面那一段经文的扩充版本一般。

文学上的侦查员,像任何其他侦查员一样,会把事情弄错,并跟随错误的线索,但很难不下这样的结论:即这事件的核心是在一、二节、十节,和十一节上半节,耶利米奉耶和华的命在被选出的一群有影响力的市民面前打碎那瓶。在这象征的行动中,那个字表明出来,像先知所说过的任何一个字一样的真实。百姓和城都必不能挽回地被打碎。这个信息在第七节又巧妙地再提到,在那里标准修订本译作‘我必……使……落空’的那个动词在发音上类似译作瓶(baqbuq )的那个字的发音。新英文译本试图捕捉这一点的意味,把那句话译作‘我要粉碎犹大和耶路撒冷的计划,如同瓶被粉碎一般’。先知的信息肯定令听的人感到刺耳!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耶利米书第十九章

.瓦瓶的比喻

先知奉命在两个地方宣告信息圣殿的院中和欣嫩子谷。

1~3.在嘟陈稚献骰档钠髅螅可以再重作;但是一旦它已硬化成形,便不能重新塑造,只能将它打破。瓦器象征犹大在属灵上的顽梗已无法改变(参:,而在长老和祭司面前摔碎它,则意指即将到来的灭亡。欣嫩子谷(参:位于耶路撒冷之南,曾一度是献祭给摩洛的地方。约西亚在位时,邱坛被毁,后来该谷便成了焚化垃圾及罪犯尸骨的处所。该谷可能就是拉巴比河谷(Wadi al-Rababi)。哈珥西门(RSV:碎瓦片门;AV:东门)位于前往欣嫩子谷的路上,可能是处理碎瓦片的地方。

4~9.圣殿所在的耶路撒冷,已被异教充满声色的仪式所亵渎,而这些仪式根本和西乃之约的精神及用意背道而驰。无辜人的血(RSV)很可能暗指所记载的谋杀。在谷中,人们杀害并焚烧自己的儿子,因为他们遵行拜摩洛的仪节,在紧急时需要献上特别有功效的祭(。马索拉经文的 baqqo{ti^ ,我必使……落空(7节),含有与“瓶子”( baqbuq )有关的文字游戏。先知在说这段话的同时,很可能一边象征性地倒空手上的瓶子。耶利米在此重复的可怕情景,以强调被蹂躏后的耶路撒冷将十分令人惊骇,以致见到灾后景象的人,都不知所措、倒抽一口冷气(8节)。被围困的居民处境绝望,他们必同类相残,吃对方的肉(参:。此预言在中得到应验。

10~13.摔瓶的动作使得先知的宣告达到高潮。瓶子既已证实无用,索性摔个粉碎,也藉此生动地表明了这个国家的命运。神对祂子民的心意是要让他们作“贵重的器皿”;RSV),但他们却严重悖逆神的旨意。七十士译本将其中一句的句首人要……葬埋尸首(11节)略去。虽然陀斐特不洁,但它将被用来埋葬所有耶路撒冷被围困后的死者尸首。耶路撒冷将成为像欣嫩子谷中的邱坛一般。该谷在约西亚宗教改革时,即已被玷污(参:。所有房屋的屋顶均将被毁,因为它们在举国拜偶像的歪风当中,占有一席之地。根据圣经的记载,东方建筑的平式屋顶有多种用途(参:,而在以色列人被掳之前,屋顶显然是一般人崇拜像亚斯他录等星象神o的地方(。于拉斯珊拉(Ras Shamra)出土的楔形文字,记载着在屋顶向星象神o献祭时当遵守的仪式(参:

14~15.耶利米在此宣告了毁灭的判决,作为对以色列公然拜偶像的惩罚。从的经文,是以第三人称写作,所以这段很可能是出自巴录之手。耶利米在传讲了预言之后,便回到圣殿的院中,重申耶路撒冷和其他犹大城市将遭受的处罚。先知再次提醒百姓,应为自己的毁灭负责,因为他们拒不遵从神的旨意,严重冒渎了西乃之约的爱。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耶和华如此说:“你去买窑匠的瓦瓶,又带百姓中的长老和祭司中的长老,」

〔暂编注解〕“瓦瓶”。一旦变硬了,便不能重做,若被视为不能接受的,便要彻底打碎。犹大已经来到这样的境地。

百姓中的长老: 指可以代表百姓的众望所归的长老。祭司中的长老: 指倍受尊敬而有德行的祭司。耶利米之所以请他们同行,是为了叫他们作自己所传教训的证人兼目击者(10节 )。

耶和华如此说。本章和耶7章有许多相类之处,所以不少注释家认为,耶利米这里的两段谈话发表在约雅敬执政的早期。本章的事件与耶25,20和36章的事件有密切的联系,说明本章的事件可能发生在约雅敬第四年,大约在公元前604年。

去取。直译是“去买”。

古人。直译是“长老”,即市民和神职人员中的资深代表。

1~13打碎的瓦瓶和其含意: 人的腐朽和堕落只要是没有得到根治,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愈演愈烈,也就更多地需要神的训诲和教导。根据这种需求,耶利米又使用了另外一个比喻,那就是“打碎的瓦瓶”。亦即,他以具体实例说明犹大将会像被打碎的瓦瓶一样,因着审判而支离破碎。耶利米拥有一种智慧,就是从常见的事物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神的旨意。除了具体的话语之外,普遍启示也包含着神掌管历史的方法和真理,这些都可以作为传福音的手段。许多不信之人,不接受神的话语,利用这种方法来向他们传讲真理,或许会有效。

1-15 毁瓶的比喻:先知奉命在长老、祭司等见证人面前打碎瓦器,藉以宣告神消灭百姓、击破耶路撒冷的判决。毁瓶的戏剧剧性动作象征神毫不留情的审判、犹大的结局如碎瓦,毫无补救的余地。

瓦器的种类】本节的瓦器被形容为「瓶」。这字在耶利米书十九章使用两次,(用来装蜜 )一次,都是用作装载液体。在希伯来语中,这字(baqbuq )的发音酷似大肚窄颈瓶子倒水的声音。由于瓶颈窄长,所以修补是不可能的事。这种容器在铁器时代巴勒斯坦到处都有使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出去到欣嫩子谷、哈珥西(“哈珥西”就是“瓦片”的意思 )的门口那里,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话,」

〔暂编注解〕“哈珥西的门口”即“瓦片门”之意。无用而打碎了的瓦瓶丢弃在这里。

“欣嫩子谷”。参看的脚注。“哈珥西的门口”。通往欣嫩子谷,打碎的陶器被扔到那里。

「欣嫩子谷」:通常与异教献祭连在一起

「哈珥西的门」:位于耶路撒冷东南,是处理碎瓦、垃圾及罪犯尸骨的地方,可能即「粪厂门」

出去到欣嫩子谷,哈珥西……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话: 欣嫩子谷亦被称为“陀斐特”,位于耶路撒冷的南部郊区。这是耶路撒冷的垃圾场,也是烧毁死去的罪人与动物尸体的火葬场,更是焚烧孩童以献祭给摩洛神的偶像崇拜之地(4-5节 。因此,此处常常回荡着喧哗吵闹的声音,上腾着滚滚浓烟,且极其污秽。圣经以此地象征罪与刑罚之地和地狱。神之所以在此地说明瓦瓶比喻,是因此背景能够更为有效地突出刻画犹大的败亡,而且也是为了使他们醒悟到犹大遭到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偶像崇拜。

欣嫩子谷。位于耶路撒冷南面。可能得名于它的第一个主人或曾驻扎在那里的人。详见注释。

哈珥西(就是瓦片的意思 )的门口。起这样的名字可能是因为它通往抛弃瓦片的地方。若是如此,这里的整个背景就向耶利米提供了形象的例证,说明犹太人因背道而即将面临的遭遇。

欣嫩子谷】欣嫩子谷位于耶路撒冷的南面,在城东南角与汲沦溪谷会合。因为亚哈斯和玛拿西二王在此崇拜巴力,所以这地恶名昭彰。约西亚王污秽了全区,防止再有人在此祭偶。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哈珥西的门口】

「瓦片门」(和合本「哈珥西门」 )的位置不明,圣经只在此处提及此地。这门可能就是粪厂门(多次在尼希米记中提及 ),因为粪土和瓦片都是丢到欣嫩子谷中之垃圾的一部分。哈珥西门若是邻近这谷,它就必然是位于耶路撒冷的东南面。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说:‘犹大君王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当听耶和华的话。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必使灾祸临到这地方,凡听见的人都必耳鸣;」

〔暂编注解〕「耳鸣」:即颤惊。

都必耳鸣: 本意是“嗡嗡响”。这句话意味着,整个以色列均因神的审判而遭到毁灭的话语,对当事人犹大而言,将会是使之耳鸣的大而可畏之声音。在世界的末了,恶人也会经历到这种恐惧。因为,主的降临对他们而言将会是决定性的毁灭。然而,义人却苦苦等待主的再来,并告白说“阿们!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犹大君王。这里用了复数,可能指当时执政的约雅敬和他的继位者约雅斤。

听见的人都必耳鸣。这句话在《旧约》最早用来预言示罗原来圣所的厄运,这里指耶路撒冷及其圣殿的毁灭

】「因为他们和他们列祖,并犹大君王离弃我,将这地方看为平常,在这里向素不认识的别神烧香,又使这地方满了无辜人的血。」

「因为他们 ...... 别神烧香」:应作「因为他们离弃我,使这地方成为不洁,在这里向他们和他们列祖、并犹大君王所不认识的别神烧香」。

「平常」:原文作「外邦」或「污俗」,指犹大人在耶路撒冷(或圣殿内 )敬拜外邦的偶像,玷污了圣洁之地。

「认识」:指敬奉。

「使这地方满了无辜人的血」:指献孩童为祭之事。这是近东的一种习俗,以色列人早已被神禁止效行,但历史中时有出现此陋习,约西亚作王时曾毁坏欣嫩子谷的陀斐特,很可能约雅敬时又恢复。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无辜人的血”。婴孩献祭

「因为他们...... 别神烧香」

:应作「因为他们离弃我,使这地方成为不洁,在这里向他们和他们列祖、并犹大君王所不认识的别神烧香」。

「平常」:原文作「外邦」或「污俗」,指犹大人在耶路撒冷(或圣殿内 )敬拜外邦的偶像,玷污了圣洁之地。

「认识」:指敬奉。

「使这地方满了无辜人的血」:指献孩童为祭之事。这是近东的一种习俗,以色列人早已被神禁止效行,20:2-3),但历史中时有出现此陋习,21:6),约西亚作王时曾毁坏欣嫩子谷的陀斐特,很可能约雅敬时又恢复。

将这地方看为平常。直译是“使这个地方认不出来”,或“使这个地方变得奇怪”,即他们使这地方从敬拜神转向异教的神

无辜人的血。显然指残酷地把孩子献给摩洛

】「又建筑巴力的邱坛,好在火中焚烧自己的儿子,作为燔祭献给巴力。这不是我所吩咐的,不是我所提说的,也不是我心所起的意。’」

〔暂编注解〕巴力的邱坛。见

在火中焚烧自己的儿子。见注释。

这不是我所吩咐的。用含蓄陈述的辞格进行强调。神不但没有命令吩咐这些做法,而且严令禁止,否则予以严厉的惩罚,20:1-5,,18:9-10,

】「耶和华说:因此,日子将到,这地方不再称为陀斐特和欣嫩子谷,反倒称为杀戮谷。」

〔暂编注解〕注。

“陀斐特”。参看的脚注。

陀斐特。据本节的描述,陀斐特与“欣嫩子谷”(见第2节 )一样,在以赛亚和耶利米的时代,把孩子“经火献给摩洛”为祭

杀戮谷。作为犹大偶像崇拜暴行的正义报应,这个臭名昭著的地方在耶路撒冷被巴比伦人占领时成为“杀戮”的场所

6~9将要临到犹大的患难: 本文具体地叙述了将要临到犹大的患难:①将会有许多犹大人死去,足以使欣嫩子谷被称为杀戮谷(6节 );②想要逃避审判的所有努力都将徒然(7节 );③将会有极其严重的饥荒(9节 )。这些外在的灾祸,隐藏着更大的悲剧,那就是彼此杀戮,尸首给动物作食物,丧失人的尊严,而作为选民的荣耀,则会在外邦人的嘲笑面前分崩离析。亦即,犹大将会丧失人性和选民的特权,从而经历失去其存在意义的悲剧。

】「我必在这地方使犹大和耶路撒冷的计谋落空,也必使他们在仇敌面前倒于刀下,并寻索其命的人手下。他们的尸首,我必给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野兽作食物。」

〔暂编注解〕我必……使……落空。直译是“我必废弃”。

给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野兽作食物。见;16:4;34:20;,18。

】「我必使这城令人惊骇嗤笑,凡经过的人,必因这城所遭的灾惊骇嗤笑。」

〔暂编注解〕令人惊骇嗤笑。见注释。

灾。直译是“打击”,指入侵的巴比伦人该地带来的创伤和杀戮。

】「我必使他们在围困窘迫之中,就是仇敌和寻索其命的人窘迫他们的时候,各人吃自己儿女的肉和朋友的肉。」

〔暂编注解〕“窘迫”。贫困、折磨。那些留在耶路撒冷的人被迫要人吃人,因为入侵者切断了他们的粮食供应

。约瑟弗斯夫曾记录了公元70年提多围攻耶路撒冷期间,一位母亲在可怕的饥荒中吃了自己孩子的事(《战争史》 vi.3.4 )。

古代近东人吃人的行为】在古代近东,饥荒和围城都会导致人吃人。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按照约瑟夫的记载 亦发生在罗马战争中 )都发生过这种事故。再者,「吃自己儿女的肉」也是美索不达米亚典型的咒诅形式之一。美索不达米亚史料只有极少人吃人的案例,但发生的理由都和圣经的例子相同(严重饥荒、城被围困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要在同去的人眼前打碎那瓶,」

〔暂编注解〕你要在……打碎那瓶: 当时的近东地区有一种风俗,就是若憎恨某人,就在瓦瓶上书写其名,之后打碎瓦瓶。耶利米在传讲信息时,打碎了手中的瓦瓶,生动逼真地向那些熟悉此风俗的领袖传递了审判信息。若有人在听窑匠比喻(18:1-12)时,心里思忖“我被雕塑已有多日,因此这个比喻与我无关”(M.Henry ),那么,瓦瓶比喻则会是使他大梦初醒的警告。此比喻告诉我们,即便是已被使用的器皿,都有可能被打碎。这就暗示了,那些深染于偶像崇拜而无法再归向神的人,只能遭到毁灭。

】「对他们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要照样打碎这民和这城,正如人打碎窑匠的瓦器,以致不能再囫囵。并且人要在陀斐特葬埋尸首,甚至无处可葬。’」

〔暂编注解〕「囫囵」:原文指修补完整。

我要照样打碎……以致不能再囫囵: 本节的字面意义是瓦瓶已被打碎,不可能再恢复原状。有人引用本节和,主张即便是得救的百姓,若他犯了罪依然有可能永远灭亡。然而,本节与“罪的工价乃是死”的根本性审判无关:①本节与作为报应的审判有关,其前提是当时的犹大人所要得到重建与恢复。②进而与督促他们悔改的警告性审判有关。其根据正是以色列从巴比伦归还的事件。

以致不能再囫囵。神一再警告祂的子民:祂要因他们的罪而降灾于他们,18:11)。先知现在要用一个惊人之举让人深刻认识到这一真理。打碎瓶子形象地说明了巴比伦入侵犯的后果。但警告是有条件的。要避免城市和国家的厄运,现在还不算太晚。神曾宣布,“我何时论到一邦或一国说,要拔出,拆毁,毁坏。我所说的那一邦,若是转意离开他们的恶,我就必后悔,不将我想要施行的灾祸降与他们。”

“以致不能再囫囵,”并不是暗示神撤回了祂的应许,不让以色列人在被掳到巴比伦之后回归应许之地。这些应许后来有进行重复,30:3),与现在的预言根本没有矛盾。

直到犹太人拒绝了基督,他们才最后失去了神子民的资格

在陀斐特葬埋尸首。见第6节注释。葬在陀斐特,象征神因背道者的罪孽而降在他们身上的惩罚之火。

甚至无处可葬。见注释。

】「耶和华说:我必向这地方和其中的居民如此行,使这城与陀斐特一样。」

〔暂编注解〕使这城与陀斐特一样: 陀斐特是指欣嫩谷,耶利米曾预言此地将变成屠杀之地(6节 )。因此,本预言是指耶路撒冷将因战争与饥馑而成为死亡之地。巴比伦使这预言成就在历史中(52:12-14)。

形象地描述了类似于欣嫩子谷的毁灭(见第2节注释 )。陀斐特的名字所象征的厄运,将落到整个耶路撒冷城市

】「耶路撒冷的房屋和犹大君王的宫殿,是已经被玷污的,就是他们在其上向天上的万象烧香,向别神浇奠祭的宫殿房屋,都必与陀斐特一样。”」

〔暂编注解〕人在宫殿和房屋的顶上拜偶像

房屋的平顶是膜拜天上万象的地方

「是已经玷污的」:此句应与「陀斐特」相连,本节末句应作「都必与陀斐特一样被玷污」;陀斐特之所以不洁,是由于百姓在该处埋葬尸首(11 )和献祭给假神。

「其上」:即屋顶上

他们在其上向天上的万象烧香: 意指全体犹大国民均在自家房顶上祭拜自然。犹大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心膜拜耶和华之外的假神,大大地得罪了神。

在其上。古代房屋的平顶是便于敬拜天体场所

天上的万象。太阳,月亮和星星

向天上的万象烧香】向天象神祇献祭经常都是在屋顶进行。在《吉加墨斯史诗》中,吉加墨斯的母亲宁松(Ninsun )上到屋顶向太阳神沙马士烧香,乌加列的《凯雷特史诗》亦形容过这个仪式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利米从陀斐特,就是耶和华差他去说预言的地方回来,站在耶和华殿的院中,对众人说:」

〔暂编注解〕先知曾在欣嫩子谷对百姓的首领们传达了他的信息(见第1-2节 )。在他来到圣殿,向全体百姓宣布神即将降下的惩罚。

14~15耶利米原是在将亡之耶路撒冷的模型——欣嫩子谷宣告了预言,如今,则在象征祝福与神之保护的圣殿,宣告了同样的信息。在圣殿宣告审判是史无前例的事件,给当时视圣殿为神圣的祭司和先知,带去了巨大的冲击。这就象征着,当百姓敌挡神的时候,神甚至会破坏圣殿,虽然他曾应许要使自己的名永远在其中。巴比伦入侵耶路撒冷时,圣殿与内中的器具均遭到破坏,此预言便如实地得到了应验。

14-15先知又在圣殿院中对所有百姓重复神的警告。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必使我所说的一切灾祸临到这城和属城的一切城邑,因为他们硬着颈项,不听我的话。”」

〔暂编注解〕耶利米对百姓的讲话显然重复了他以前在欣嫩子谷对首领们所说的话,所以本节只是把信息简要地概括了一下。

【思想问题(第19章 )】

1为什么神要耶利米到欣嫩子谷那里传信息?比起7:32-34,本章6-9所提出的审判有何异同、增添?这审判与百姓所犯的罪是否相应?

2试比较18:1-10和19:10-11所描写两个有关窑匠及器皿的象征,两次的信息有何不同?为什么耶利米要传第二个象征的信息?

3耶利米是向什么人传这信息?见3节。这些人的先后次序有什么意义。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人打碎窑匠的瓦器,以致不能再囫囵。」

这些话原来是指神的审判无可避免的临到耶路撒冷。她原是被拣选的器皿,现在打碎之后都无法再修理。

瓦器是人生命的象征,很脆弱,也微不足道,我们也是那么脆弱,无力追求圣洁。我们一经失败,就不会在恢复,即使修补,但裂痕还在,不能泯没。

在基甸的日子,瓦器内会点灯,所以瓶一打破,光就可以发出来,所以瓦瓶必须打破,打破瓦瓶为主所用,是必有的过程。

记得有一次在山上看到烧砖,一块碎瓦放在那里,原是装水的瓦器。我们里面若有罪恶的本性,阻碍了神,最好将自我打破,否则就毫无用途。我们的祷告应该是:求主接受我,破碎我,制作我。

使徒曾说瓦器里有属天的宝贝,神竟将祂属灵的膏油放在寻常平凡的容器之内,多么奇妙!人们很难看出在圣经里面经过破碎之后会有什么影响,他们有事受疾病痛苦与灾难所破碎,结果在屋内就充满了膏油的香气。

──迈尔《珍贵的片刻》
打碎的瓦器】

「我要打碎这民和这城,正如人打碎窑匠的瓦器。」

先知耶利米,手里拿着新从窑匠买来的瓦瓶,带着犹大民间和宗教的领袖们,来到哈珥西门口,欣嫩子谷那里。
那谷又称“陀斐特”,是“火炉”的意思。在犹大国的恶王亚哈斯和玛拿西的时候,曾在那地方焚烧婴孩,献给邪神摩洛。那里成为焚毁垃圾的地方,也弃积破碎的瓦砾,所以称之为“哈珥西”(瓦片 )。想不到,耶利米当着他们面前,故意的把那瓦瓶打得粉碎!
众人惊愕注视,却有深刻的印象。先知告诉他们,这是从耶和华来的信息,论到耶路撒冷和其中的居民: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要照样打碎这民和这城,正如人打碎窑匠的瓦器,以致不能再囫囵;并且人要在陀斐特葬埋尸首,甚至无处可葬。”

面对着堆积的瓦砾,遍地荒秽,仿佛见到了先知所预言的城破国亡的凄凉景象,全国长老看了,不禁从心底生起寒栗。
但是,震惧是一回事,更重要的,却是存柔和谦卑的心,在神的面前为罪忧伤痛悔。柔软的泥土,虽然有了问题,还是可以作成别的器皿;但刚硬成形的瓦器,错已铸成,神的忿怒和刑罚,必然临到,要被击打成为粉碎,没有重再型造的希望。可怜这正是许多人的情形。
神的仆人,祂所拣选的器皿,在祂手中被使用,总不要自高,应该不忘,自己的出身是如何低贱。伯利恒的牧童大卫,戴上了王冠之后,在神面前仍是大卫,他说:“主耶和华啊!我是谁,我的家算甚么,你竟使我到这地步呢?…你本为大…除你以外再无神。”记得自己,才可以维持与神之间的正常关系。扫罗就不同了。当撒母耳先知向他宣告,他是众人所仰慕的,要他作全国的最高领袖,他听了连忙逊谢说:“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最小的便雅悯人吗?我家不是便雅悯支派中最小的家吗?”但在王位上几年的时光,使他变成庞然巨物,要大家:“听我的话”,满肚子都是“我能”,所以要遭受毁灭。
使徒保罗说:“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记得我们不过是瓦器,能力不是出于我们,保守在主恩中不被打碎。

── 于中旻《耶利米书笺记》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