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51 | 52 |
〔暂编注解〕“登基的时候”指主前609至608年。
这次预言的具体日期不明确,但肯定是在公元前609年和605年之间,尼布甲尼撒第一次围攻耶路撒冷之前。因为本章没有提巴比伦,只是描写约雅敬与埃及友好。本章简要归纳了耶7-10章的圣殿演讲,记录了百姓和首领对演讲的反应,以及整个事件的最后结果。
1-24 圣殿院内的争执。
26:1~24犹大百姓的悖逆状: 本章鲜明地对比了耶利米和悖逆的犹大百姓。耶利米是冒着生命危险执行先知的使命,百姓在听到神的信息之后,不仅不思悔改,反而想要逼迫谋害先知。亦即,本文栩栩如生地描述了理当受到审判之犹大的悖逆状。在此,尤须铭记的是堕落百姓的本性。当特定的人宣告神的信息时,他们并没有分辩对错,仅仅是接受取悦自己和令自己心满意足的信息。当时的犹大百姓过的是以自己为本的信仰生活,他们不假思索地接受假先知所宣讲的和平信息(9:8),却丝毫也不肯接受耶利米所宣告的审判信息。本章的事件发生在犹大王约雅敬在位初期(B.C.608 ),由此可知,神给了犹大充分的时间去悔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神恒久忍耐,且充满慈爱和怜悯,的性情。
本章为7章所记耶利米圣殿讲词的综述(2~6节 )和所引起的后果,包括先知的自辩。章末记有亚希甘保护先知的事。
26-29章耶利米与假先知的争论。本章开始是传记体裁的史料,记述先知耶利米生平事迹,先知多以第三人称出现,可能是编辑取材于先知的回忆录之故。
26:1~29:32耶利米结束12篇讲道后,耶利米转换方向记录了充满冲突和逼迫的自己的生平,因此间接地劝诫犹大从愚昧而邪恶的道路中归向神。描述耶利米困难生平的此部分,要比十二篇讲道的记录年代(2:1-25)稍晚一些(26章——B.C.608 27章——B.C.595 28章——B.C.593 29章——B.C.597-594 )。从这种事实中可以看到包括假宗教领导者的所有百姓,听道越多,心越刚硬。即他们没有悔改罪,反而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情况成为合理化,因此陷入罪孽充盈的陷阱中。神祈盼百姓晓得自己所犯的罪,而且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况,立即认罪悔改,归向神。这部分的内容构成如下:①耶利米激昂的讲道,以及由此所受的逼迫和威胁(26:1-24);②耶利米催促列国和以色列顺应神护理的信息(27:1-22);③假先知哈拿尼雅和耶利米的冲突(28:1-17);④耶利米对巴比伦俘虏的劝勉,以及对假先知命运的警告(29:1-32)。
【年代小注】本节的专用术语所指的,是所谓登基年。这是新王登基之后,新一年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新王的元年要到新年之后才正式开始。约雅敬的登基年约在主前六○九年九月开始,至六○八年四月为止。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如此说:你站在耶和华殿的院内,对犹大众城邑的人,就是到耶和华殿来礼拜的,说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话,一字不可删减。」
〔暂编注解〕不可删减: 神对摩西和使徒约翰也曾说过类似的话。神可能是担心耶利米因惧怕犹大百姓的逼迫,而以同样的比例宣告救赎和审判的预言。这也是严禁人为地解释神话语的命令。蒙召见证神话语的人:①不应该随意解说神的话语,或凭自己的智慧传讲,;②为了认识话语所蕴含的丰盛属灵意义,就要深入默想神的话语,,。
站在耶和华殿的院内。见注释。本章2-6节归纳了。可能当时正是节日,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参加敬拜的人。
一字不可删减。在神的信息中显然有耶利米不想传给百姓的内容。
2-6这里的讲词是7:1-15「圣殿讲章」的摘要,引出本章先知耶利米险遭杀身之祸的事件。由于先知的信息直接打击百姓的宗教信念,宣讲圣殿将如示罗一般湮灭(参串 ),结果引来一场骚动,充满敌意的宗教领袖、群众欲将他处死,幸有官长亚希甘挺身力护,先知方免于难。
【】「或者他们肯听从,各人回头离开恶道,使我后悔不将我因他们所行的恶,想要施行的灾祸降与他们。」
「或者,」这是一个希望。应当忠心传述神一切的旨意,才有希望得人。―― 倪柝声
〔暂编注解〕「后悔」:见18:8注。
明确讲述了神差派耶利米的目的。那不是为了宣告审判和咒诅,乃是为了督促他们悔改。只有彻底的悔改,才是躲避神已迫在眉睫之审判的惟一道路,这也是神的心愿,。
或者。所警告的灾祸非常严重(见第6节 ),以致神表示希望不施行灾祸。
后悔。见第19节注释。
【】「你要对他们说:‘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若不听从我,不遵行我设立在你们面前的律法,」
〔暂编注解〕先知的职责就是向百姓传授神律法对他们的要求,尽力使他们明白,25:4-7)。
【】「不听我从早起来差遣到你们那里去我仆人众先知的话(你们还是没有听从 ),」
〔暂编注解〕「从早起来」:见25:3-4注。
你们还是没有听从: 本节表明,这是在最后一次督促他们悔改。这也为那些不思悔改而依然不顺服神的圣徒,敲响了警钟。亦即神的忍耐不会永无止境。其一例就是,在挪亚方舟事件中,一直等候百姓悔改的神,终于用洪水审判了他们。
见注释。
【】「我就必使这殿如示罗,使这城为地上万国所咒诅的。’”」
〔暂编注解〕“如示罗”:注。
示罗: 是以法莲的城邑,位于耶路撒冷北部32公里处。这是约书亚率领以色列进入迦南地,继吉甲之后第二次设立会幕的地方,直到以利任祭司为止,都是宗教和军事中心,。然而,因着以色列百姓的罪恶,非利士人夺走了约柜,之后此地就失去了其重要性。
这个古代圣所的地址已遭摧毁。
【】「耶利米在耶和华殿中说的这些话,祭司、先知与众民都听见了。」
〔暂编注解〕祭司、先知与众民: 这些人虽敬拜神,却专行可憎之事。出乎意外的是,他们竟听完了耶利米的预言。对此M.Henry曾说:“他们之所以听完讲道,是为了挑出问题逼迫耶利米,而不是因为被话语的威严所震摄”。据他们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8-9节 ),此番解释颇有说服力。他们的这种态度是出于对神的轻慢,也是因为惧怕自己的罪行被公之于众。
神委派耶利米以特殊方式向他自己所属的两等人传达一个警告。他生为祭司,又被神任命为先知。假先知特别敌视耶利米。
【】「耶利米说完了耶和华所吩咐他对众人说的一切话,祭司、先知与众民都来抓住他,说:“你必要死!」
〔暂编注解〕祭司,先知和“众民” 在罪孽和自欺之中决心止息忠实指出他们罪恶的斥责声。
8~9真实地描绘了犹大百姓的滔天大罪,面对悔改认罪的最后一次机会,他们丝毫也不肯回心转意。这也是常见于良心已麻木的人与某些今日圣徒的现象,他们厌弃责备他们的讲道,只喜欢祝福和安慰他们的讲道。有些人不肯基于客观真理接受圣经的话语,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标准,或喜好,将话语相对化。这种现象随罪恶的泛滥而日益增多。
【预言被视为叛逆罪】初民普遍相信先知不但宣告神明的信息,更能借着宣告触发神明的行动。亚述王以撒哈顿给藩属的指示,规定任何人说出不合体统或批评的说话,他们都必须举报。但被他特别指明必须举报的对象,却是先知、超脱式预言者,和圆梦者。如此君王想要囚禁这种先知,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因为他们的话一出口,已经有煽动叛乱或带来厄运之虞。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为何托耶和华的名预言说:‘这殿必如示罗,这城必变为荒场无人居住’呢?”于是众民都在耶和华的殿中,聚集到耶利米那里。」
〔暂编注解〕“如示罗”。荒凉。参看至14节的脚注。
以色列人所引以为荣的圣殿将遭遇古代示罗圣所的厄运,这种无法忍受的说法,使“众民”联合起来反对先知。他们的全部信心都建立在严格遵守圣殿外表的礼节上。
【】「犹大的首领听见这事,就从王宫上到耶和华的殿,坐在耶和华殿的新门口。」
〔暂编注解〕“犹大的首领”:犹大国王宫中的高官。
耶利米传达神警告时候,这些王室的首领显然不在场,而可能在“王宫”里与国王商议。现在他们回到圣殿,“坐”下来听耶利米接着会说什么。
10~11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手握权柄的人,为了自己的荣誉和权力,而不择手段的现象。犹大领袖为了杀害基督而起诉他的事件,也是一例,27:12)。重权力之毒的人,从不肯去思考权力的存在目的,而只是一味地追求权力的魅力,最终使权力沦为罪恶的工具。
【耶路撒冷的地势】耶路撒冷座落在海拔八百公尺,犹大山地接近犹大旷野的一个石灰岩高原之上。这城建于两个主要山脊之上,被欣嫩子谷、汲沦溪谷所围绕。中间的低洼之处是泰路平谷。东面的山脊是原有的大卫城和圣殿复合建筑。后者建于山脊北面最高之处,因此从王宫到圣殿是要上行的。亦有提到「新门」,但这门的确实位置不明。学者一般臆测它是在殿院的南面,作为圣殿范围和南邻王宫之间的通道。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祭司、先知对首领和众民说:“这人是该死的,因为他说预言攻击这城,正如你们亲耳所听见的。”」
〔暂编注解〕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黑暗时代所常见的借刀杀人的事例。人们把被诬告犯有异端和亵渎罪名的人交在世俗的人手中,予以惩罚和杀害。
【】「耶利米就对众首领和众民说:“耶和华差遣我预言,攻击这殿和这城,说你们所听见的这一切话。」
〔暂编注解〕真正的先知和传道者总是表白他们的信息不是出于自己的选择和想象,而是直接来自神,,。
12~15倚靠神之人的刚强无畏: 耶利米毫不动摇地再次力言神所命令的话语。面对死亡,耶利米之所以如此刚强勇武,是因为他像彼得和保罗,23:11)一样,确信神是以马内利的神。
12~15耶利米的自辩是:神差遣了他;他们仍可悔改;而他们若是杀了他,便是杀了一个无辜的人。
【】「现在要改正你们的行动作为,听从耶和华你们神的话,他就必后悔,不将所说的灾祸降与你们。」
〔暂编注解〕现在要改正你们的行动作为。耶利米的回答非常简单,就是神给了他信息。如果神的子民能改弦更张,所警告的毁灭仍有可能避免。
祂就必后悔。见第19节注释。
【】「至于我,我在你们手中,你们眼看何为善,何为正,就那样待我吧!」
〔暂编注解〕我在你们手中: 意味耶利米的生死取决于百姓的意志。
耶利米视死如归,更增强了他信息的力量。事实上这样的态度反而救了他。首领们对耶利米的真诚十分满意,就采取措施保护他的性命。
【】「但你们要确实地知道,若把我治死,就使无辜人的血归到你们和这城,并其中的居民了,因为耶和华实在差遣我到你们这里来,将这一切话传与你们耳中。”」
〔暂编注解〕先知的呼吁是针对“众首领和众民”(见第12节 ),而不是针对祭司和先知。他不可能指望他们来主持正义。但首领们对流无辜者的血特别犹豫,因为这位无辜者不是为自己说话,而是在为神说话。
【】「首领和众民就对祭司、先知说:“这人是不该死的,因为他是奉耶和华我们神的名向我们说话。”」
〔暂编注解〕「首领」:指接受先知自我辩护与属灵权柄的一班朝廷官员。
耶利米坦率的信息显然扭转了公众的态度。他的性命也得以幸免。
16~19长老们的辩护:在本文中,政治领袖、百姓和长老反对控诉耶利米的宗教领袖,以弥迦的预言为判例,辩护耶利米是无罪的。根据当时的审判习俗,辩护人并不是预先选定的,被告的清白只有在审判过程中得到认可之时,才由几位权威人士为其进行辩护。本案的判例是,在希西家为王时,虽然弥迦宣告了耶路撒冷的灭亡,但希西家却没有忿怒,反而当作了悔改己过的机会,。
【】「国中的长老就有几个人起来,对聚会的众民说:」
〔暂编注解〕长老: 参见,圣经中的长老职分。
称为长老是因他们的地位,20:7)或年龄。由于他们的年龄和智慧,他们的意见很受尊重。
【】「“当犹大王希西家的日子,有摩利沙人弥迦对犹大众人预言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锡安必被耕种像一块田,耶路撒冷必变为乱堆,这殿的山必像丛林的高处。’」
〔暂编注解〕“摩利沙人弥迦”:即《弥迦书》的作者。他的预言见.
「丛林的高处」:指长满丛林无人居住的山冈。
摩利沙人弥迦: 弥迦是约但、亚哈斯和希西家作犹大王时的先知,与阿摩司的儿子以赛亚先知同处一个时代。关于其生平和晚年没有更多的资料。 锡安必……高处: 本节与“我要……”(7:14)具有相同的相等意义。犹大人一直将耶路撒冷视为铜墙铁壁,因为内中有圣殿。因此,本节所带给他们的冲击是巨大无比的。即便是基督用自己血所买来的教会,只要是堕落了,就会从原处挪走灯台。这些话语都暗示着,即便是靠着恩典得救的圣徒,只要是离弃了神,就必受审判。
弥迦。就是《弥迦书》的作家。
18~19“希西家”,在七十年前听了先知弥迦的话,祈求赦罪,耶路撒冷便得以幸免于难。
18-19与20-23所引述的两件史实显示百姓变幻无常的态度,也说明了先知处境的危险性。
【年代小注】希西家于一个世纪之前,在主前八世纪末作王。本节清楚证明先知的信息,是得到记录和纪念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犹大王希西家和犹大众人岂是把他治死呢?希西家岂不是敬畏耶和华,恳求他的恩吗?耶和华就后悔,不把自己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若治死这人,我们就作了大恶,自害己命。”」
〔暂编注解〕敬畏耶和华。圣经中其他地方没有提这件事,但这样做符合希西家的性格,32:26)。
耶和华就后悔。见;;;;注释。
作了大恶。原文的意思是,如果他们杀害了无辜的先知,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伤害。本节与迦玛列在公会前的忠告相一致:“若是出于神,你们就不能败坏他们。恐怕你们倒是攻击神了”。长老的忠告使耶利米得以继续他的圣工。主要由于亚希甘对先知的支持,国家的首领们听从了长老们的劝导。
【】「又有一个人奉耶和华的名说预言,是基列耶琳人示玛雅的儿子乌利亚。他照耶利米的一切话说预言,攻击这城和这地。」
〔暂编注解〕“示玛雅的儿子乌利亚”的出身,圣经没有详细记载。他曾经一度说预言,但因为畏死而逃往埃及,结果反被犹大人所杀。基列耶琳是一个基遍人城邑,位于耶路撒冷西面约14公里。
示玛雅的儿子乌利亚: 是出身于基列耶琳的无名先知,只出现在本文中。他是因预言耶路撒冷的灭亡,而遭到约雅敬的忌恨,被处以死刑。
提到这件事可能是为了说明耶利米的经历不是他所独有的。
20~23乌利亚的殉道: 本文记录了奉耶和华的圣名,宣告耶路撒冷将要灭亡的,另一位先知乌利亚殉道的事件。之所以记载此事件,似乎是为了刻画耶利米作为先知的使命。与乌利亚一样,预言耶路撒冷的灭亡,对耶利米而言也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事情。本文突出了耶利米的使命意识,他全然无所畏惧地传讲了审判信息。
20~23约雅敬把怒气发泄在另一位先知乌利亚身上,虽然他已逃往埃及去,但仍被引渡回国处死。
【】「约雅敬王和他众勇士、众首领听见了乌利亚的话,王就想要把他治死。乌利亚听见就惧怕,逃往埃及去了。」
〔暂编注解〕逃往埃及去了: 乌利亚虽然顺服神的命令而宣告了耶路撒冷的灭亡,但是却因感到性命难保,就逃往埃及去了。从中,我们也能看到先知软弱的一面。神所喜悦的是“刚强壮胆的”仆人,而软弱的信心却促使他逃往埃及,这也是不信神的结果。
参耶罗波安,哈达,约瑟和马利亚的类似经历。这个尼罗河国家经常接纳犹大的难民。
【】「约雅敬王便打发亚革波的儿子以利拿单,带领几个人往埃及去。」
〔暂编注解〕带领几个人往埃及去。根据古代的条约,双方承诺交还各自的政治犯。
以利拿单。可能是国王的岳父。以利拿单是对耶利米好感的首领之:12)。
【】「他们就从埃及将乌利亚带出来,送到约雅敬王那里,王用刀杀了他,把他的尸首抛在平民的坟地中。」
〔暂编注解〕「平民的坟地」:位于耶路撒冷城外汲沦溪边。
关于先知殉道的例子,见,14;。根据犹太人的传说,以赛亚是被玛拿西用“锯锯死”的。乌利亚受到了最耻辱的待遇。“他的尸首”不能与他的祖先同葬,被抛在汲沦谷“平民的坟地中”。后来犯下这种暴行的国王,自己也“被埋葬,好像埋驴一样”,没有传统的葬礼或举哀。
【】「然而沙番的儿子亚希甘保护耶利米,不交在百姓的手中治死他。」
〔暂编注解〕不畏死、不逃亡的耶利米,反而得以保存生命(比较20~23节 ),这是为神工作的人的好榜样。
“亚希甘”有分参与约西亚的复兴运动。他的儿子基大利在百姓被掳后,作了犹大地的省长。
“亚希甘”。曾协助约西亚进行改革,也是基大利的父亲,基大利就是耶路撒冷沦陷后担任犹大省长的倒霉人。
「沙番」:是犹大王约西亚改革时的书记,这人的家族给予先知耶利米不少支持和保护,39:14)。
亚希甘的父亲可能是约西亚改革时期的著名文士沙番。他监督了圣殿的修复,。亚希甘的兄弟基玛利和以利亚萨也有同样高贵的品格。尼布甲尼撒征服犹大以后,耶利米就躲到“犹大城邑的省长”,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那里去。
【思想问题(第26章 )】
1神吩咐耶利米传讲审判的信息,「一字不可删减」(2 )。从事情的发展来看,耶利米遵命这样做容易吗?有什么使他愿意听从神的吩咐?参3节。这给你什么榜样?
27章对耶利米这次的信息有较详细的记载,试将26:2-6与7:12-15作个比较,另参撒上4章。耶利米时代百姓对圣殿的看法与士师时代以色列对示罗约柜的态度有何相似之处?为何耶利米时代的人不肯接受他这信息?
3试分析耶利米的答辩(12-15 )。他在什么方面可供你借镜?
4本章中提到三个传神信息的先知。他们有何共通点?工作果效如何不同?这给你什么提醒?另。
──《串珠圣经注释》
【】「我就必使这殿如示罗,使这城为地上万国所咒诅的。’”」
神的帐幕是在示罗,因以色列人犯罪,神就离弃了示罗的帐幕,容让约柜被掳,。神的约柜一次离开示罗的帐幕,就永远不回到示罗了。你所要的是神的约柜呢,还是没有约柜的帐幕?你是拣选基督呢,还是拣选没有基督的宗教形式呢?我们是重视基督,以基督为中心呢,或者我们不过是维持着已经没有约柜的示罗的帐幕?
【】「耶和华遣我预言……现在要改正你们的行动作为。」
耶利米确有多愁善感的性格。他将自己喻为孩童不会说话,他为生在忧患的世代而哀伤,在蒙召的时候,他被神许为坚城、铁柱、铜墙……来对付君王,首领及众民的反对。他们虽攻击他,却不能胜他 )。
现在神再应许他!看这胆怯的人独自站着为神作见证,来对付这一大群人,有祭司与百姓,虽然他的生命极端危险,需要保持缄默。他却不肯无言,因为神差遣祂,要他警戒百姓,改正他们的行动作为,归向耶和华。这不也是施浸约翰与诺克斯所说的吗?(译者按诺克斯JohnKnox为苏格兰的宗教改革家 ),他们说起来,一定非常有力,但是这位敏感的青年说出来,却会令人惊奇,神的恩典有改变人的力量。
对那些怯弱怕羞的人,不是一项鼓励吗?将你的个性交给神,使你有铁有铜那样的刚强,最要紧的,还是要真正认清神的同在。你开口说话,在你里面的比与世界的更大,你要确知神差遣你,知道祂感动你心,是事奉的力量与目的。当我们知道永生的神会差遣我们,与我们同在,我们就坚强如铜墙。
──迈尔《珍贵的片刻》
【】
第十二至十三节的话是何等的忠心!「至于我」──如果神心喜悦,众人悔改,则他的使命已了,虽死无防。这真是「见证……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 倪柝声
【信息与信使】「至于我,我在你们手中。」有时不知道自己处境的人,反可以过得安心,因为对自己的危险一无所知。先知耶利米却不是这样。他从个人的经验,从神的启示,清楚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他也愿神的旨意成就在他身上,虽然这将是自己受苦。
有另外一些宗教领袖,就不一样了。他们只愿意听好话,手上又有力量对付意见跟自己不同的人。这些人是谁?他们竟然是该明白真理,维护真理的祭司和先知!
耶和华差遣祂的仆人耶利米,去站在圣殿的院内,对从各城来礼拜的众人,传上面来的信息。神要他:“说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话,一字不可删减”。
神的规定很严格:传神信息的使者,必须要忠心正确的传播,不可任意更改;不论人的反应如何,不论他们喜欢听,不喜欢听。应当改变的是听话的人。
耶利米去照样说了。他指出,犹大的人犯了罪,违背神的律法;因此,应当悔改,离开恶道,才可以得神赦免。如果不悔改,就得准备受刑罚:神怎样废弃从前设立在示罗的圣所,也必照样毁坏耶路撒冷。这是多么可怕的信息!
那些宗教人听了,觉得受不了:耶利米不是在街头讲道,而是直接侵犯到他们的地盘来;而且宣告神要拆他们的摊子,那不是砸他们的饭碗是甚么?宗教人最不肯认错,他们闻过则怒,以为耶利米跟他们过不去,扯出他们的丑事,就发动饭碗保卫战,来抓住耶利米,恫吓他:“你必要死!”这显明他们不认识神,也不敬畏祂。如果这些人得逞,耶利米不知该死多少次。倒是政治首领们听见消息,出头来愿意公平判断先知的信息。先知耶利米坦然面对他们,温柔但不畏怯,坚持他的信息,劝告他们,要敬畏神,因神的话而悔改得恩:现在要改正你们的行动作为,听从耶和华你们神的话,祂就必后悔,不将所说的灾祸降与你们。至于我,我在你们手中,你们眼看何为善,何为正,就那样待我吧!
首领们听了先知的话以后,神感动他们,起来保护先知,拒绝把他治死。神仆人的生命,在神的手中,不怕死,死就不可怕,时候未到,人不能作甚么。怕死的,倒难逃死。
── 于中旻《耶利米书笺记》
【】
并非自惜,乃虑欲害己命者的将来;这是何等的爱心!这并不是威吓忿恨的说,「害我……看你要……」。―― 倪柝声
【奉差遣】「……因为耶和华实在差遣我到你们这里来,将这一切话传与你们耳中。」
有许多例证使我们看出每一个为神传话的人,必须明白自己所传的,确实是奉神差遣,被神打发,只有这样的传话者,才能使自己所传的带着权柄、能力。从神来的权柄、能力和信息,定规有以下几点:
1、决不是仅适于人的味,顺从人的情意;凡神的信息大多是与人情相反的。
2、且都是带有责备性的,指出错误、罪恶、刚硬、悖逆,叫人悔改。
3、在责备的信息中,又带有许多错误、安慰,但必是在人接受神的信息之后。
4、凡是从神来的信息,都是不把自己安危置于前的,且多是凡传神信息的人,大多数要受反对,遭抵毁的。
这样就可证明了神的话,是遇着了“的”,碰着了“标”。我们要衡量一下所传的信息是否是从神哪里来的,可以拿这四点作个标准来衡量一下。
真正传生命信息者,都不仅只凭知识、口才、经验,乃是凭圣灵当时的感动、催促,这样信息的内容与人凭头脑、经验、经历才能讲论的,是大有不同的。凡有生命的人,一听必然会明白领悟。我们应当追求多奉差遣去传生命的信息,不要只活在知识的情况里。
在记载一个抄袭者乌利亚的情形,他奉神的命传说信息,虽也奉劝,但都不是从神直接来的,而是抄袭耶利米的结果,却受百姓的攻击、君王的杀害。他自己听到迫害的信息时,就起来逃命,并甚惧怕,也逃不了死的范畴,因为他里面没有主的直接托负,所以没有能力。这样的信息,既不能壮自己的胆,何来有感动别人的权柄呢。
—— 李慕圣《晨光》
【】
殉道的见证和生存的先知,在主看来都是一样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