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耶利米书 第11章


圣经综合解读

1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

2「『当听这约的话,告诉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

3「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不听从这约之话的人必受咒诅。」

4「这约是我将你们列祖从埃及地领出来、脱离铁炉的那日所吩咐他们的,说:“你们要听从我的话,照我一切所吩咐的去行。”这样,你们就作我的子民,我也作你们的神;」

5「我好坚定向你们列祖所起的誓,给他们流奶与蜜之地,正如今日一样。』我就回答说:『耶和华啊,阿们!』」

十一-二十章记录了一系列「先知与人与神的摔跤」。耶利米一面作为神话语的出口,向人宣告审判;一面作为有血有肉的仆人,向神倾述祈求。整体组成一个交错平行的结构:

A. 神审判背约的百姓());
 B. 先知的困惑和争辩());
A1. 神警告骄傲的百姓());
 B1. 先知的代求和诉苦());
A2. 神预言管教和复兴());
 B2. 先知的信心和回应());
A3. 神解释管教的原因());
 B3. 先知的呼求和表白());
A4. 神宣告管教的主权());
 B4. 先知的愤怒和咒诅());
A5. 神预告灾祸将临到());
 B5. 先知的受苦和挣扎())。

6「耶和华对我说:『你要在犹大城邑中和耶路撒冷街市上,宣告这一切话说:你们当听从遵行这约的话。」

7「因为我将你们列祖从埃及地领出来的那日,直到今日,都是从早起来,切切告诫他们说:“你们当听从我的话。”」

6-8节的重点是宣告审判()),而不是劝告百姓悔改())。
「从早起来」()),意思是「不断地」。
「这约中一切咒诅的话」()),记录在利二十六14-25、申二十七15-26、二十八15-68。
百姓若想扭转被掳的可怕命运,唯一的出路就是「听从遵行这约的话」()),而不是倚靠虚假的表面功夫、自欺欺人。但百姓越装假,就越「不受惩治」())、「不受教训」()),虽然神一再「告诫」()),「他们却不听从,不侧耳而听,竟随从自己顽梗的恶心去行」()),所以咒诅已经无法避免了。

9「耶和华对我说:『在犹大人和耶路撒冷居民中有同谋背叛的事。」

10「他们转去效法他们的先祖,不肯听我的话,犯罪作孽,又随从别神,事奉它。以色列家和犹大家背了我与他们列祖所立的约。』」

11「所以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使灾祸临到他们,是他们不能逃脱的。他们必向我哀求,我却不听。」

12「那时,犹大城邑的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要去哀求他们烧香所供奉的神;只是遭难的时候,这些神毫不拯救他们。」

13「犹大啊,你神的数目与你城的数目相等;你为那可耻的巴力所筑烧香的坛也与耶路撒冷街道的数目相等。」

虽然约西亚王竭尽全力地清除偶像、挽回百姓()),「然而,耶和华向犹大所发猛烈的怒气仍不止息,是因玛拿西诸事惹动祂」())。虽然属灵的榜样和见证可以让人感动一时,但却无法改变人心,否则为什么还需要弥赛亚「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呢?亚当的后裔天性都是不肯顺服的,所以灵性总是下坡容易上坡难。他们很难效法约西亚「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但却很容易效法别的先祖「不肯听」());他们很难效法约西亚「尽心、尽性、尽力地归向耶和华」()),但却很容易效法别的先祖「犯罪作孽,又随从别神,事奉它」())。
今天,世人每逢天灾人祸,不是怨天尤人、标榜自己的公义,就是哀求祈福、表现自己的善良,但心思都不是为了归向神、顺服神,而是想把神当作偶像来操纵())。人若不肯听从神的话()),神也「不听」())他们的「哀求」()),无论怎样祷告都是枉然。
「你神的数目与你城的数目相等;你为那可耻的巴力所筑烧香的坛也与耶路撒冷街道的数目相等」()),形容当时每个城邑都拜偶像()),每条街道都有巴力的香坛。即使在约西亚清除了公开的偶像以后,还有人在家里偷偷地敬拜。
上图:米吉多遗址出土的主前9世纪的四角香坛。类似的香坛在以色列到处都有出土,表明当时献香非常普遍。

14「『所以你不要为这百姓祈祷,不要为他们呼求祷告;因为他们遭难向我哀求的时候,我必不应允。」

15「我所亲爱的,既行许多淫乱,圣肉也离了你,你在我殿中做什么呢?你作恶就喜乐。」

16「从前耶和华给你起名叫青橄榄树,又华美又结好果子;如今祂用哄嚷之声,点火在其上,枝子也被折断。」

17「原来栽培你的万军之耶和华已经说,要降祸攻击你,是因以色列家和犹大家行恶,向巴力烧香,惹我发怒,是自作自受。』」

15节可译为:「我所亲爱的既行许多卑鄙的计谋,还有什么资格留在我殿中呢?难道献圣肉为祭,就能避免你的厄运、让你欢乐吗」(英文ESV译本))。
「祂用哄嚷之声,点火在其上,枝子也被折断」()),指树木被闪电击中。
神吩咐先知「不要为这百姓祈祷,不要为他们呼求祷告」()),因为百姓在遭难时一面「哀求他们烧香所供奉的神」()),一面向神「哀求」()),只是把神当作另外一个可以操纵、利用的偶像,只是求神帮忙脱离危险、渡过难关,而不是「虚心痛悔」())、顺服认罪。因此,「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祂掩面不听你们」());神必照着圣约施行审判()),「必不应允」())任何代求,屡教不改的百姓必须承担「自作自受」())的结果。
今天,这个悖逆的世界越来越亵渎神,主耶稣所预言的末日迹象也越来越明显())。面对天灾人祸,信徒是像世人那样哭哭啼啼、烧香祈福,求主慢点再来;还是「挺身昂首」())、「趁着白日」())抓紧做工,盼望主「必快来」())呢?

18「耶和华指示我,我就知道;祢将他们所行的给我指明。」

19「我却像柔顺的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我并不知道他们设计谋害我,说:我们把树连果子都灭了吧!将他从活人之地剪除,使他的名不再被纪念。」

20「按公义判断、察验人肺腑心肠的万军之耶和华啊,我却要见你在他们身上报仇,因我将我的案件向你禀明了。」

21「所以,耶和华论到寻索你命的亚拿突人如此说:『他们说:你不要奉耶和华的名说预言,免得你死在我们手中。」

22「所以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必刑罚他们;他们的少年人必被刀剑杀死,他们的儿女必因饥荒灭亡,」

23「并且没有余剩的人留给他们;因为在追讨之年,我必使灾祸临到亚拿突人。』」

十一18-十二17,是先知的困惑和争辩。神启示先知,人会陷害他、但神必保守他())。先知却因此陷入困惑、与神争辩()),而神也乐意借着先知的困惑,向人发表祂的三重心意())。
「祢将他们所行的给我指明」()),指神启示耶利米,亚拿突的祭司正在「设计谋害」())他,但他却浑然不知,就「像柔顺的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神告诉他这些,并非让他作好防范,因为暗箭总是防不胜防。神是要让他放心:既然神差遣他「与全地和犹大的君王、首领、祭司,并地上的众民反对」()),他就只管忠心事奉,因为神必负责保护、「报仇」()),确保「他们要攻击你,却不能胜你;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
「亚拿突人」()),指耶利米老家())的祭司。这些祭司「行事虚谎」()),倚靠假先知「把持权柄」()),是宗教的既得利益者。因此,他们不但自己不说真话,还禁止先知「奉耶和华的名说预言」()),不准他宣告西奈之约中的审判信息())。
「追讨之年」()),指南国犹大灭亡的时候。耶路撒冷沦陷之后,亚拿突城谋害耶利米的祭司都将遭遇杀戮和饥荒()),「没有余剩的人」())。只有其他的亚拿突人在被掳之后仍可回归())。
当一个人成为神话语出口的时候()),就无法再讨好世人;当一个人与神站在一边的时候,就自动与世界为敌())。因此,正如主耶稣所说的,「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但蒙神呼召的人不会因此就被吓阻,因为神已经清楚宣告,人若违背圣约,「追讨之年」必要到来。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伍付诸行动的人……和内在的争战(十一至二十章 )

一至十章主要是与耶利米所传的信息有关,不论那信息是以简短的诗体经文或以较长的散文讲章流传给我们都是一样。只有一段描述耶利米生平中的一件事,就是那篇不受欢迎的圣殿讲章。在十一至二十章这比重改变了。仍然有同样的信息,在其要求及其现实主义上毫不妥协。百姓已弃绝耶和华;他们正收割他们自己愚昧的成果。现在事情已无从挽回,已经过了祷告的时候。然而,在十一至二十章另两个要素比在一至十章中更加强有力地陈述出来。

(一 )有几段经文被认为是描述耶利米为先知生涯的事件。有些是与先知奉召在公众传讲的讲章有关:论‘背约必受咒诅’的讲章,在便雅悯门口(译按:和合本作‘平民的门口’ )论‘谨守安息日’的讲章。其他的段落集中于前面所谓象征行动,就是先知奉耶和华的命作的事。它们好像扮演出来的比喻,神藉此或是盼望把所给先知的信息深印在先知心中,或是戏剧地把那信息传达给百姓。因此我们可以看见以下的事件:糜烂的腰带,受命守独身,访问窑匠的工场,以及在瓦片门口打碎瓦瓶。当我们看第一个象征行动,就是十三章糜烂的腰带时,我们发现内里含有更深长的意义。这些事件都是根据先知确实的经验大多数由那些编辑记述的,它们有助于我们勾画耶利米生活的轮廓,但它们何时发生我们只能猜测,因为所发生的事全未记明日期。

(二 )我们已经有机会特别提及那些显露耶利米内心感觉的章节,就是当他默想到即将来临之悲剧的情形时。然而,我们发现构成耶利米之心灵日记之大多数数据都在十一至二十章之中(请参绪论:它各种不同的内容 )。在这里使我们面对对于耶利米来说作先知所付出令人难受和无可避免的代价,正如那发源于耶稣忠于祂事工而见于客西马尼园之极大痛苦与在十字架上被离弃的呼喊。假如在这些章节中我们听不到‘父啊,赦免他们’,而只听到苦毒的‘不要赦免’的话,让我们之中那些常常小心地停留在属灵浅滩的人不要太快参加论断先知从深处发出的呼声。这些章节与一些极强烈地属乎个人吐露困惑与疑虑的诗之间(例如、请参诗三、十七、和七十三 ),在思想和措辞上有相似之处。然而,耶利米的那些章节有其本身的特性,因为它们与他召命的意识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也有助于我们跨越那说‘耶和华如此说’的人所作冷漠的保证、与那困扰我们自己的那种属灵难题和疑惑之间的鸿沟。

背约及可怕后果

先知奉命继续作传讲的使命,向百姓重述‘这约的话’,这重要的词组在这段经文出现四次,就是在第二、第三、第六、和第八节。如果‘这约的话’是指当代一个意义重大之事件,指主前六二一年约西亚王在国家改革运动中引领他百姓与耶和华更新约的关系。我们并不确实知道耶利米对于改革运动的态度。这一段经文的话不一定意味他在改革运动以前,是一个巡回的传道人,到处呼吁百姓响应改革的号召。它们同样极可能意味改革之后,耶利米看见改革未能成行,便呼吁百姓要认真正视改革的号召,不能只有口惠而无实际。

当然,主前六二一年的约并不能称为一种新的约;它是恢复耶和华和以色列之间那原来的约,就是在申命记中给我们描述的。那约最基本的目的是要建立关系,这关系概括在‘这样,你们就作我的子民,我也作你们的神’(第4节 )这句话中。要建立那种关系的行动来自神──祂把百姓从埃及的奴役中解救出来。那是寄望于将来的一种关系,将来会经历神对百姓所作的应许和繁盛生活的应验(第5节 )。但它是一种加于百姓有严肃义务的关系,就是要顺服神的旨意,作祂的子民。做不到就必然会招致咒诅。查一查,你就会发现一连串这样的咒诅,至‘不坚守遵行这律法言语的,必受咒诅’这句概述而达于顶点。对摩西所宣告的每一样咒诅,百姓就回答说‘阿们’──即但愿如此。耶利米记起那咒诅(第3节 )并回答说‘阿们’──即‘耶和华啊,但愿如此’(第5节 )。

所要有的便是这种约的关系。但以色列过去的历史是双方关系变成痛苦的故事,因为百姓没有表现出神所期望的那种顺服(第6-8节 )。耶利米声称,至于现在,那不过是重现过去的一切,还是国家‘背叛’(第9节 ),令人难过的故事,彷佛要升上去,阴谋对抗神。他们唯一感到兴趣的那种转回(shuv ),便是转去效法他们的先祖去犯罪(第10节 )。犹大诸城作了款待许多教派的主人(第13节 )。宗教是大生意;假如那时有电视可用的话,它可能早已买下最佳时间。但百姓陷于深重的困苦中,瞪着眼睛看面临‘他们不能逃脱的’灾祸(第11节 )。约的咒诅现在临到他们。他们若不曾是神的子民,就会比对神言行不一的情形好些。耶稣说,‘多给谁,就向谁多取’,这话对于以色列是真实的,对于我们同样是真实的。由先知为同胞或百姓为自己祷告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太迟了;神不再倾听了(第14节 )。

这是一幅可怕的图画,然而它本应当是与此大不相同的。我们在十五和十六节的两种描述中瞥见了那本来可能会有的情形:

(一 )我所亲爱的(第15节;尽管他们所作的和正在作的不符合神的心意,却仍然是耶和华所亲爱的。以色列的故事因此是浪子的故事,他没有或不会醒悟;但是仍然有一位慈爱的父亲,在等待,在盼望。

(二 )青橄榄树(第16节 ),是华美的,是神栽种的,期望着它会结好果子;但现在,令人难过地,将要被火烧毁。

‘本来可能会’可以是对人生一种令人沮丧的注解,除非在一切困难中,仍然有理由希望那本来可能会的仍然会。既把以色列的故事给我们陈明为一背约及其可怕后果的故事,剩下来要问的便是‘这是意味神终于在以色列面前砰然关门,或那门仍然敞开着呢?’在即将来临的大规模毁灭背后还有新生的可能么?在耶利米书中的其他章节,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十至三十三章中,对于这些问题的答复有所说明。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耶利米书第十一章

.先知和西乃之约

这是耶利米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了耶利米第四个信息以及一段附录。中心思想是警告犹大必须信守西乃之约,否则神所说的灾祸必然降临。有关这段经文写作的日期,有两种说法。一是约雅敬的年代,大概比尼布甲尼撒于公元前六○五年,在迦基米施打败埃及略早一些。第二种说法则指向约西亚在位时,希勒家发现律法书之后,也就是公元前六二一年左右,故而这段经文亦和接踵而至的宗教改革有关(参:王下二十二~二十三)。后一说目前普遍为学者所接受。51 当时的宗教革新,不仅恢复摩西时代的宗教传统,而且还坚决地离弃各种异教的习俗。根据历代志下三十四章,集中在耶路撒冷的敬拜,早在发现律法书之前即已开始。结果迦南异教的下流仪节,便不复见于各地的邱坛。耶利米可能是乘此公开宣读律法书的良机,提醒犹大国人追忆西乃之约。然而,律法书的确切内容和性质却不得而知。

.这约是几个世纪之前,在西乃所立下的历史协定。神在约中应许,供应以色列这个新兴之国一切物质和属灵的需要,而以色列则需专心一意地敬拜和顺服神。以色列之所以能拥有应许之地,完全是基于立约双方对这些条件的提出、接受和确认(参:,亦即马索拉经文。咒诅(3节)已降临背约之人的身上。古时近东的国际条约,通常有一部分是关于遵行该约的祝福或背约时将遭到的咒诅。异教的神o经常会被列作这种条款的见证人,也因而被视为条款的执行者。耶利米既十分赞许约西亚的革新,便自然对举国上下未能履行西乃之约的义务,深有所感。以色列人脱离了足以融化铁的火炉,也就是脱离了被捆绑的极大苦难(参:,便更应小心避免再被奴役。耶利米强调,顺服是维持西乃之约关系的中心。先知并在此重述约的精髓,还以耳熟能详的话语阿们,来表达自己的赞同。当然,这声“阿们”同样指着3节的咒诅而言,亦即的内容。神一直信守祂的约定,祂的子民却轻忽了自己的承诺。基督既对父神的旨意绝对顺服,我们若要在基督里成长,必要同样地顺从神(参:

6~8.若想扭转被掳的可怕命运,就必须广为宣告西乃之约的责任。7和8节在七十士译本中完全被删除,只留下一句他们却不听从。话指的是约的条件(NEB),其中载明了背约的处罚为何。对耶利米而言,加诸一个外在的约实在毫无意义,除非参与者诚心同意遵行。西乃之约之所以无法维系,乃因以色列人背弃了他们的信仰。惟有真正灵里的更新变化,才能为垂死的契约注入新生命,但既然以色列人显然并未有属灵方面的改变,先知也只得宣告大难即将临头。

9~13.虽然举国上下都违逆神的律法,但是他们并未真正的同谋悖逆。迦南败坏荒淫的敬拜仪式相当吸引以色列民,因此导致拜偶像之风十分普及,仿佛以色列人图谋背弃他们约的责任,存心背道。10节显示,约西亚的弃绝偶像为时甚短;而13节则指出异教诸神的数目及其祭坛之多(。有关可耻的(AV:可耻之物)之意义,见注释。

14~17.耶利米被禁止再为这一心拜偶像、尊奉巴力的国家代求。15节无法译成容易理解的文字。或许可译为:我所亲爱的既行了卑鄙的计谋,还有什么资格留在我的殿中呢?难道起誓和献圣肉为祭,就能除去你的恶吗?当灾祸降临时,你还会如此欢乐吗?献祭的仪式显然无法使人免于灾祸。以色列道德的败坏已至骇人听闻的地步,惟独惩罚才能予以纠正。藉七十士译本之助,16节同样需要重整。此处所提的“着火的树”,乃在暗喻被闪电所损害的树。

18~23.这些经文描述耶利米的同乡对他的敌意。亚拿突的祭司们自所罗门时代即已居住在该地),但因情况使然,他们不得参与耶路撒冷的祭司职务。也许他们嫉妒耶利米对约西亚改革的支持,故而与耶利米对立。虽然神曾警告过耶利米,但他和亚拿突同乡的关系,就好像一只动物即将被主人宰杀,自己却浑然不觉一样。当耶利米这位祭司之子,主动支持约西亚立法废掉各地的邱坛时,显然更挑起同乡对他的憎恨。因此,当地人想要把先知的树连果子都灭了。大多数的英译本都作上译,但另有一译法作灭了那流浆汁的树,即将 b#lah]mo^ (连它的食物)读作 b#le{h]o^ (流它的汁)。正如另一位神的羊羔所说的,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耶利米并不因此就被吓阻,反而从神得到确据,知道图谋害他的人均不会存活。根据,一百二十八名亚拿突人在被掳之后归回到犹太地。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1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

〔暂编注解〕见;2:1注释。本章包含“圣殿演讲”的部分信息,参《先知与君王》第414页 )。这个信息后来传遍犹大全地

1-17 指责犹大背约。

1~17背约的犹大理当受审判: 本文是耶利米的第四篇讲道。只是这一篇与前面的讲道略有不同。在上文,耶利米仅仅是借着指出犹大的罪行而论证了审判的合理性 ;而在本文,耶利米使他们回想起昔日神所赐给他们的圣约即律法,更加深入地论证了犹大理当受到审判。神对偶像崇拜的震怒常见于申命记,而本文有很多与此相关的经文。据此来看,最自然的解释应是本文宣告在希勒家发现律法书之后,后者曾促使约西亚于B.C.622进行改革。本文提及对罪人最必需的义和罪的标准——神的话语,这一点可能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王下22、23章 )。本文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①使犹大回忆起耶和华的圣约(11:1-8);②以圣约为例,论证犹大的叛逆(11:9-17);③设计谋害耶和华的阴谋(11:18-23);④耶利米对恶人亨通的抗议(12:1-4);⑤神对耶利米的回答(12:5-17)。

11至13章和其他篇章一样,都是责备、劝慰和警戒的话语。百姓不守与神的约,应受被掳的刑罚。亚述掳掠以色列国、巴比伦掳掠犹大国,都是实现的警告。

11:1-16:21警告与审判。

】「“当听这约的话,告诉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

〔暂编注解〕“这约”。神与以色列人在西乃山所立的历史性契约(也见于3-6-8节 )。耶利米是在约西亚改革期间,发出这个必须忠于西乃之约的警告。他显然认为这次复兴是表面化和不充分的(第13节显示百姓仍继续拜巴力 )。

「这约」:指西乃之约(3- 6- 8同 ),它是以色列脱离埃及统治的一个印记(4 )。

按这约的规定,以色列当拜独一真神,遵守神的诫命律例,遵守的人必蒙福祉,违背的则受咒诅。约西亚王时发现律法书,国家的灵命一时似有转机,约西亚曾重新与神立约,但这复兴仅昙花一现,百姓不久仍拜巴力(13 ),顽梗如昔(7:18),因此毁约所带来的咒诅是无法逃避的。

由于在约西亚执政时发现了“律法书”,“约”在这里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多年失传的经卷据认为是《申命记》,或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申命记》里含有“约书”。耶利米的教训是呼吁重新关注《申命记》的吩咐。圣约是在西奈山立下的。《申命记》详细记录了该约的条件。耶利米的工作就是引导百姓关注《申命记》中被疏忽了的训诲。

2~5“这约”指以色列全民族在西乃山下和神所订立的约。以色列民起誓顺服敬奉耶和华;耶和华应许赐给他属灵和物质方面的福气。“铁炉”:看,喻在埃及为奴所受的痛苦。

】「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不听从这约之话的人,必受咒诅。」

〔暂编注解〕听从(shama` )。“倾听”,“关注”或“服从”。

必受咒诅。见

3~5必受咒诅……耶和华啊,阿们: 这种对话体的表达方式与摩西在所使用的相类似。在进入应许之地前夕,摩西向百姓颁布耶和华的律法(出20章 ),且宣告若不遵行这些就必受咒诅。那时,百姓以“阿们”作为回答,发誓要遵行律法。耶利米将摩西与百姓之间的对话,应用在神与自己身上。暗示带有申命记性质的祝福与咒诅,亦可应用在当时的百姓身上。亦即,出埃及时代的以色列百姓所发誓要遵行的圣约律法,对耶利米本人与当时的全体犹大百姓均为有效。与此相同的思想,适用于整本圣经。圣经记录了永恒的真理,因此不具有时间上的局限性,内中的所有圣约,对今日的我们均为有效。圣徒之所以要每天默想神话语,且要作为主体而随时决志跟随神,原因亦在于此。

】「这约,是我将你们列祖从埃及地领出来,脱离铁炉的那日所吩咐他们的,说:你们要听从我的话,照我一切所吩咐的去行。这样,你们就作我的子民,我也作你们的神。」

〔暂编注解〕「铁炉」:指炼铁的熔炉,用以形容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的苦难。

你们就作我的子民,我也作你们的神: 此约是赐给摩西带领出埃及的以色列百姓的约,被称为旧约。神之所以向悖逆的犹大重申此约,是因神的恩慈欲使他们归向自己。此约带有条件,这一点与新约不同(31:31-34)。然而,此约还具有委身与顺服的内涵,断不能被废弃。因为,即使是领受新约的人,也须实践旧约所规定的律法的根本精神

铁炉。比喻以色列在埃及为奴的惨境,是约书内容的又一反映

听从我的话。见;28:2-14。

铁炉】现时用来铸铁的鼓风炉,当时仍未发明。铁的熔点是摄氏一五三七度,古代科技并无把握达到。但当铁加热到摄氏一千一百度以上,就会变成柔软可锻的半固体状态。炉通常以木炭为燃料,以提供化学过程所需的碳元素。钢(铁碳合金 )的坚硬程度,是基于所吸收的碳量。炉温愈低,锻炼过程重复的次数就愈多,才能完全清除的矿渣,产生可用的成品。铁炉虽可比喻逼迫,炼炉的火却是建设性而非破坏性的。将脆弱的矿石变成耐用铁器的,正是这炉。出埃及的经历将以色列人转化为与神立约之民。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好坚定向你们列祖所起的誓,给他们流奶与蜜之地,正如今日一样。’”我就回答说:“耶和华啊,阿们!”」

〔暂编注解〕「阿们」:是百姓在立约时对约条的一个典型回应。

流奶与蜜之地: 可以解释为,神所赐给以色列的迦南地,土地肥沃而出产丰富。然而,更有深度的解释则是,此地象征着神同在的至福状态。富饶的迦南还预表着不远之日所要成就的神国度,这一点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向你们列祖所起的誓。见;8:18的解释。

流奶与蜜之地。通常指巴勒斯坦肥沃的土地

阿们('amen )。希伯来崇拜的常用语,106:48)。

流奶与蜜之地】「流奶与蜜之地」是圣经常使用的一句话,意指这地区的富庶。迦南人在其仪式文献中也是如此形容这地,埃及文学《辛奴亥的故事》(主前第二千年纪初期 )也是如此。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对我说:“你要在犹大城邑中,和耶路撒冷街市上,宣告这一切话说:你们当听从遵行这约的话。」

〔暂编注解〕「从早起来」:原文或作「不断地」或「诚挚地」。

耶利米似乎从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强调遵行“这约的话”的重要性。

】「因为我将你们列祖从埃及地领出来的那日,直到今日,都是从早起来,切切告诫他们说:‘你们当听从我的话!’」

〔暂编注解〕从早起来。见注释。

】「他们却不听从,不侧耳而听,竟随从自己顽梗的恶心去行。所以我使这约中一切咒诅的话临到他们身上。这约是我吩咐他们行的,他们却不去行。”」

〔暂编注解〕他们……却不去行: 百姓曾以“阿们”来回应“不听从这约之话的人必受咒诅”的宣告,同意若没有遵行律法就要受到咒诅(3-5节 )。他们同意了这一点,却没有遵行律法,这无异于是自取咒诅,亦没有资格对自己所要受到的刑罚提出抗议。

顽梗。直译是“固执”。

这约中一切咒诅的话。见申27;28章。

】「耶和华对我说:“在犹大人和耶路撒冷居民中有同谋背叛的事。」

〔暂编注解〕同谋背叛(qesher )。强调勾结在一起。百姓似乎一心一意在属灵上背叛。约西亚全力以赴地清除偶像崇拜,却没有达到持久的效果。

】「他们转去效法他们的先祖,不肯听我的话,犯罪作孽,又随从别神,侍奉它。以色列家和犹大家背了我与他们列祖所立的约。”」

】「所以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使灾祸临到他们,是他们不能逃脱的。他们必向我哀求,我却不听。」

〔暂编注解〕他们必向我哀求……我却不听: 神要人祷告的命令,贯穿着整个新旧约(33:3,。因为,祷告是人从神得到能力且在世不犯罪的必备条件。然而,神在本节却说,既然他必不垂听祷告,也就无须献上祷告。这是因为他们废弃了与神所立的约,从而在神人之间修筑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是圣徒的祷告不蒙应允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祷告不蒙应允的原因还有:①不顺服;②隐藏的罪;③漠视;④不施予怜悯;⑤无视律法;⑥流人血;⑦顽梗;⑧怀疑;⑨放纵

我必使灾祸临到。直译是“我正使灾祸临到”,强调神决心惩罚百姓的罪孽。

我却不听。不是说神完全不理祂子民的祈祷。但当百姓请求撤销所预言的灾难时,神不同意除去他们的惩罚。神知道什么对祂的子民最有利。所安排的管教是有益处的。虽然迫近的民族灾难是无法避免的,神却随时乐意倾听个人悔改的祈祷,一如既往地批准赦免个人罪孽的请求。第9,10节所描写的是犹大整体的罪恶。

】「那时犹大城邑的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要去哀求他们烧香所供奉的神,只是遭难的时候,这些神毫不拯救他们。」

〔暂编注解〕参国王扫罗的经验。因他的背道,神拒绝答复他有关眼下战争结果的求问,于是他求助于隐多珥的巫婆。整体民族的不悔罪,可以从百姓轻易地转向假神的事上看出来。

】「犹大啊,你神的数目与你城的数目相等;你为那可耻的巴力所筑烧香的坛,也与耶路撒冷街道的数目相等。」

〔暂编注解〕“可耻的巴力”。指巴力膜拜

你神的数目……相等: 这句话意指所事奉的偶像颇多,似乎与下半节的“为那可耻的巴力筑坛”相矛盾。因为下半节记载只是为巴力筑坛。对此,加尔文(Calvin )解释为“巴力是集合名词”。亦即,犹大百姓所事奉的偶像虽各有其名,却常常被统称为巴力。

你城的数目。见注释。

可耻的巴力。见注释。关于希西家的儿子和继承者玛拿西恢复巴力崇拜,见

为巴力所筑的坛与耶路撒冷街道的数目相等】这句话是强调耶路撒冷城中的巴力偶像数目之多。古代近东典型的城市住宅区约有数十个街角。经文并不暗示每个街角都有偶像。无论如何,巴比伦文献提到街角和院落的小型露天神庙或壁龛。一份文献说女神伊施他尔在巴比伦城有一百八十个这种设施。这些神龛凸起于地,顶端设有祭坛,到此的主要是女子。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所以你不要为这百姓祈祷,不要为他们呼求祷告。因为他们遭难向我哀求的时候,我必不应允。」

〔暂编注解〕所以你不要为这百姓祈祷: 神拒绝了耶利米在10:23-25所献的祷告,因为百姓以拜偶像废弃了与神所立的约。若当事人继续犯罪作孽,即便是代祷也无法挽回。这些事实不禁使我们产生一种忧虑,亦即倘若今日的圣徒犯下了与耶利米时代的犹大百姓所犯下的罪,耶稣的代祷是否会终成泡影。但是,在终极意义上圣徒却无须丧气。因为耶利米的代祷虽然没有立即蒙应允,然而被掳去的犹大百姓却在俘虏期间幡然悔悟,终于如耶利米所愿得以归回故土。亦即,耶利米的代祷还是得到了应允。

说明耶利米因为爱同胞,曾经为他们恳求过。他们的怙恶不悛使这一请求无法实。他们一直没有表现出悔改的精神。他们的哭声只是表达了他们逃避惩罚的心理(见第11节注释 )。

】「我所亲爱的,既行许多淫乱,圣肉也离了你,你在我殿中作什么呢?你作恶就喜乐。」

〔暂编注解〕按照礼仪所献上的“圣肉”,若不是出于真心来献上,是不能防止那即将来临的灾难的。

「淫乱」:原文指「恶谋」

「圣肉」:指圣洁的祭物。

全节可译作「我所亲爱的既从事许多恶谋(或与许多人一同谋恶 ),还有什么资格留在我的殿呢?难道祭物能叫刑罚离开你吗?你作恶时意然还欢乐」。

我所亲爱的…作什么呢: 强调了:①圣殿断不会是罪人的避难所;②仪式上的献祭决不是得救的条件。

许多。“许多”的指代关系不明。七十士译本为euchai(“祷告”或“誓言” )。本节也可能是这个意思。可译为“为什么我所亲爱的在我的殿中行可憎的事呢?祷告和祭物会除去你们的罪,使你们逃脱吗?”“圣肉”显然指献祭的肉。

淫乱(mezimmah )。直译是“罪恶的手段”。

15~16“圣肉也离了你”:意即“献祭的圣肉有甚么用处呢?对于你们这喜欢行恶的人,献祭已经没有功效”。比较。以民在神眼中本为美丽的青橄榄树,现在既不结果子,神要用火把它烧毁,枝子折断。“哄嚷之声”指军队移动的声音。

15-16这两节的经文有许多争论推测,大意是说例行的献祭仪式并不能犹大免去灾难;从前以色列在神眼中是青绿茂盛而满结佳果的橄榄树,如今它因作恶多端,不结果子,神就降祸攻击它,它的树叶被焚,枝子也被砍断了。

圣肉】以色列人所吃的肉大部分都与献祭系统有关,因此都是在圣殿指定的地方食用。圣肉所指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食用的肉类。在此讽刺的一点,是这些人坐在圣殿范围之内食用圣肉时,言谈间所讨论的都是恶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从前耶和华给你起名叫青橄榄树,又华美又结好果子,如今他用哄嚷之声,点火在其上,枝子也被折断。」

〔暂编注解〕起名叫青橄榄树,又华美,又结好果子: 若说是葡萄园的比喻,本处则是橄榄园比喻。亦即,耶利米将犹大百姓比作树叶虽茂盛却不结果子的橄榄树,这一点与以赛亚书相仿。橄榄树与苹果树相似,其形状并没有特别动人之处。然而,它却能生长在其它树木无法生存的荒地,且能够结出许多果子,产量颇丰的橄榄油的用途也极广。除了地中海沿岸的沙沦平原和约但河周围之外,以色列的大部分国土均为荒芜之地,故非常珍视橄榄树。因此,大卫曾自称为“多结果子的青橄榄树”。耶利米将犹大百姓与橄榄树的关系,应用在神与他们的关系上,以强调:①神对犹大的爱之深切;②以色列为列国作祭司的荣耀地位;③以色列虽然领受了如此浩大的恩典,却终于堕落的悖逆性情。

。“青”指树叶茂盛。

暴风作为神的审判】和合本「如今他用哄嚷之声」,新国际本作「但祂用巨大风暴的咆哮」。本书已经用过好几次风暴之神的象喻。这里还有闪电与神审判的暴风同来,点着代表以色列的树。进一步资料可参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原来栽培你的万军之耶和华已经说,要降祸攻击你,是因以色列家和犹大家行恶,向巴力烧香,惹我发怒,是自作自受。”」

〔暂编注解〕「祸」与「恶」:于原文为同一字。

种树的人如果看到它不结果实,就有权砍掉它。神对古代以色列人有特殊的计划。百姓如果辜负了自己的神圣使命,神就有权除去他们

】「耶和华指示我,我就知道。你将他们所行的给我指明。」

〔暂编注解〕「他们所行的」:指亚拿突人的阴谋(见21 )。

他们所行的: 这句话使我们联想到被家乡人排斥的耶稣,是指亚拿突人试图伤害耶利米的阴谋。在众民欲设计加害于他时,耶利米依然痛斥假先知和祭司,呼吁人们要坚持进行宗教改革。若没有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托给神的坚定信心和果断决意,实在无法作到这一点。他们策划阴谋的动机是:①耶利米不断指责他们的行为;②耶利米所主张的宗教改革势必剥夺他们享受到至今的宴乐。他们认为耶利米所发出理当行善的呐喊,有害于自己的安逸生活。这是不爱光反爱黑暗的行为,它不再仅止于消极地敌挡良善,更是会引发主动杀人的罪行。

知道。即知道他们的恶行。先知从犹大和以色列整体的罪孽,转到了他的同乡亚拿突人“所行的”,以及他们谋害他性命的阴谋。

18~23耶利米与神的两段对话中的第一段。他自己城中的人要杀害他,他宣告神的刑罚(22~23节 )。

18~23这里描述耶利米在家乡面对百姓的敌意。他们想把他(“树” )杀了,使他的信息(“果子”-19节 )安静下来。

18-23先知的同乡谋害他,孤立的先知吁请神的干预,并宣告神对亚拿突人的审判。

11:18-12:6先知面临逼迫:这是先知与神之间的两段对话(11:18-23,12:1-6)。

】「我却像柔顺的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我并不知道他们设计谋害我,说:“我们把树连果子都灭了吧!将他从活人之地剪除,使他的名不再被纪念。”」

〔暂编注解〕“连果子都灭了”、“他的名不再被纪念”都是说耶利米无子女,若遭杀害,便无后代。

「果子」:指「后裔」。耶利米并无儿女,他若被杀便后继无人。

我们……都灭了吧: 亚拿突的阴谋虽然看似只要伤害耶利米的身体,实则欲除去耶利米所说的神之警告。“树”指“耶利米”,“果子”则指出自其口的“教训”和“预言的话语”。“果子”意指“饼”,可理解为“将生命赐世界的天粮”。马太曾称此为“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柔顺的羊羔('alluph )。作名词时,意为“朋友”,“知己”,有时指“牛”。作形容词时,意为“温顺的”。七十士译本为 “无辜的羔羊”。

】「按公义判断、察验人肺腑心肠的万军之耶和华啊,我却要见你在他们身上报仇,因我将我的案件向你禀明了。」

〔暂编注解〕「肺腑」:原指「肾」,代表内心世界,包括思想、情感各方面,亦可译作「心」

肺腑心肠: 耶利米本不知百姓想要杀害自己的阴谋,后因神的启示(18节 ),才得以知道实情。之后,耶利米便向神吐露了自己对百姓的真实感觉。那就是他感到百姓如同仇敌一样。但是,耶利米并没有直接抵抗百姓,反而只是向神呼求。耶利米对仇人的不抵抗主义博爱,与耶稣对待仇敌的态度一脉相通。基督教对个人性仇恨的教导就是,承认只有神才能够审判罪恶,而禁止以人的方法来报仇

耶利米求神伸张正义。有人认为他的话流露了复仇的心理,但事实并非如此。耶利米意识到自己是在做神的工作。干预他的使命就是攻击神。

】「所以耶和华论到寻索你命的亚拿突人如此说:“他们说:‘你不要奉耶和华的名说预言,免得你死在我们手中。’”」

〔暂编注解〕“亚拿突”是耶利米出生之地的利未城。耶利米本城的其他祭司,因为嫉妒,成为耶利米的敌人,要杀害他

「亚拿突」:是耶利米的家乡。他的同乡尤其憎厌他,可能是因为先知的所为会给他们带来耻辱。

亚拿突人。亚拿突原先是划归祭司的,是耶利米的家乡,所以“亚拿突人”是祭司,甚至是耶利米的亲戚。耶利米曾很难领悟犹大背道之深。现在神警告耶利米有人阴谋想害他的命。当先知得悉他们针对他个人的阴谋时,他就开始理解他们对神的态度了(第20节 ,17:18)。

你不要奉耶和华的名说预言。参阿摩司,耶稣和保罗,23:12)的经验。

说预言为死罪】其他经文提到规定说假预言的先知判处死刑的律法。古代近东各处地方都有人以说预言为职业,但将说假预言定为死罪却大体限于以色列。无论怎样,亚拿突人并没有指控耶利米说的是假预言,他们恐吓的目的只是要他闭口不言。预言的宣讲已有使之成就的能力(写下来也有同样的功用,因此,他们相信制止他说话(或靠恐吓 或藉谋杀 ),就能防止他所宣告的灾难成为事实。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所以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必刑罚他们。他们的少年人必被刀剑杀死;他们的儿女必因饥荒灭亡。」

〔暂编注解〕神应许必惩罚亚拿突的阴谋者。

本节是神对耶利米的指控所作的回答。B.C.586,当耶路撒冷沦陷之际,亚拿突人也遭到了杀戮与饥荒的灾难,此预言就因此得到成就。神或许不会立即向恶人报仇,却断不会永远遗忘。因为神虽恒久忍耐,却必不放弃公义,终必剪除恶人。

少年人。即处于军龄的青年,因为他们是“被刀剑杀死”的。

】「并且没有余剩的人留给他们。因为在追讨之年,我必使灾祸临到亚拿突人。”」

〔暂编注解〕注。

「追讨之年」:即神降罚的时候。

没有余剩的人。如果“剩余的人”是指被掳回归的人,预言显然只是指那些想谋害耶利米的人,因为有一些亚拿突人回来了。在另一方面,先知也可能指该城所有的居民都被掳走。亚拿突在耶路撒冷附近,所以会遭到巴比伦的全力进犯。

追讨。追讨是为了惩罚,59:5)。耶利米用这个词特指神所定惩罚背道者的时间,10:15,23:12,46:21,48:44,50:27,51:18)。

【思想问题(第11- 12章 )】

1先知指出耶和华已经弃掉以色列人,并要审判他们。参6:30; 11:14。这与神的慈爱有否矛盾?,11:21-22,

2现代人所作的,和昔日以色列人的罪有否似之处?参7:5-11; 9:3-6, 13-14; 10:2; 11:13。

311章强调神对毁约子民的刑罚。你曾否与神、与人立有誓约?你是竭力遵守这些誓约,抑或视若等闲?你有否聆听神藉仆人对你的警告(参7 )?

4亚拿突人要受的刑罚与他们的恶行如何相应?见11:18-23。这对你有何警惕或安慰?

5试从12:7-13列出神对以色列的称呼。由此看来,当百姓离弃神,要受神责罚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这给你什么提醒?

6根据12:14-17;以色列四周邦国的兴衰与什么有关?这是否适用于今日的世代。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这约」:指西乃之约(3-6-8同 ),它是以色列脱离埃及统治的一个印记(4 )。按这约的规定,以色列当拜独一真神,遵守神的诫命律例,遵守的人必蒙福祉,违背的则受咒诅。约西亚王时发现律法书,国家的灵命一时似有转机,约西亚曾重新与神立约,但这复兴仅昙花一现,百姓不久仍拜巴力(13 ),顽梗如昔,因此毁约所带来的咒诅是无法逃避的。

──《串珠圣经注释》

】「我就回答说:耶和华啊,阿门。」

当神将应许在耶利米心中启示,虽然也包括对拒绝的人应有的咒诅。祂的应许还是引发先知深切的感应:耶和华啊,阿门。在生活与口舌,在言语与行动,当我们能够明白自己的无能,却有神的光照,所以不致无望。让我们回答说:耶和华啊,阿门。我们无可抗拒地记得主的话,祂想到这城因拒绝祂而有的灾祸,以及聪明通达人不肯接受祂的信息,祂说:「父啊,是的。」

耶利米说阿门的话,再看下上文,读到这话:不听从这约之话的人必受咒诅。你想想看有一日神宣判叛逆与不虔的罪,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们深切知道神的恩慈,要使失丧者得救。祂曾竭力要救助许多人。但是他们不信而遭灭亡,我们只能严正而悲惨地说:耶和华啊,阿门!

这些话对抗拒神爱的人说的,他们曾被领到流奶与蜜之地。现在总该及时悔改,不可再拒绝,不肯要神的恩慈。有一天他最亲爱的朋友只能说:耶和华啊,阿门。

──迈尔《珍贵的片刻》
被宰的羔羊】

「我却像柔顺的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

爱护自己的乡人,是很自然的事;何况年轻先知耶利米的本乡,是便雅悯的祭司城亚拿突,而他自己,又出身于祭司世家,得到他们的支持,爱戴,岂能算是奢望?
耶和华先警告他说:“你们各人当谨防邻舍,不可信靠弟兄;因为弟兄尽行欺骗,邻舍都往来谗谤人。”但除非耶和华指明,谁能想得到,亚拿突人竟至阴谋杀害先知?

耶和华指示我,我就知道。你将他们所行的给我指明。我却像柔顺的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我并不知道他们设计谋害我,说:“我们把树连果子都灭了吧!将他从活人之地剪除,使他的名不再被记念。”

谁能想象,他们的邪恶竟会到这样地步?虽说“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但耶利米的本族,竟也用奸诈待他,何至如此失却人性?
耶利米蒙召事奉,所传神的信息,是与当时宗教系统的利益冲突的。那些祭司阶级的人,不喜欢他的信息;因为那些人没有信息,他们的立场,就是没有立场,以人的喜欢为转移,他们的政策,就是跟随当权者的政策,说权贵所喜欢听的话,不得罪人,连加上表演都成。
虽然,耶利米没有对不起谁,但本城的祭司,既弃绝他所传的信息,也要剪除传信息的人,必欲置之死地。按照摩西的律法,本族的人应注意使族人能够立名留后;耶利米的族人,竟然不把这问题放在考虑之列,预备“将他从活人之地剪除,使他的名不再被记念”!功利主义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族人,可以出卖本家,甚至出卖灵魂,只求眼前利益。
这正像犹太人对待主耶稣,虽然祂并没有作过一件恶事,“他们无故恨”祂,因为世人不认识那差祂来的父神,不肯遵行主的道。因此先知耶利米是耶稣基督的预表,在世上表征主耶稣所经历的事。
今天,神的仆人传扬神的信息,指摘人的罪恶,要世人悔改而蒙恩。不论他的爱多么深切,多么真诚,愿意人离开灭亡的道路,归信基督而得永生;他也必然遭受反对,因为世人不爱光倒爱黑暗。但我们要立定心志,讨主喜悦,为真理站稳立场,尽忠到底。

── 于中旻《耶利米书笺记》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