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51 | 52 |
雀鸟怎样搧翅覆雏,
万军之耶和华也要照样保护耶路撒冷。
他必保护拯救,
要越门保守。
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
雅各的神是我们的避难所!
全地必然荒凉,
我必定把它毁灭净尽。
〔暂编注解〕「你就不被迁移」:原文可译作「你若不离开(我 )」。
以色列啊。可能特指被掳的北方以色列各支派,但有人认为这里是泛指。第3节是直接针对犹大国的。
可憎的偶像。特指他们的偶像,29:17,,,,。
迁移(nud )。“没有目标”,“无家可归”。这个动词的分词形式在,14译为“流离飘荡”。
1~2约西亚的改革对许多人来说显然只有表面的影响。
1~4以民若真心悔改,神会悦纳。“你就不被迁移”亦作“你若不走错路”。以民悔改,列国得福。
1-4说明神所悦纳的悔改,是内心真正的改变。
1~4悔改所带来的灵性更新: 指出了能使犯了罪的以色列和犹大走上公义的方法:①丢弃一切神看为可憎之物(1节 );②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2节 );③要开垦荒地(3节 );④为心灵行割礼(4节 )。这些要求催促他们首先解决现有的问题,之后设定正确的目标而向前迈进。真心悔改的人,应切断对昔日罪孽的所有迷恋,使灵性基于神话语更新,遵行真理和公正、公义之神的旨意。在本文:①可憎的: 指一切放诸于神之上而敬拜的;②荒地: 指拒绝神话语的关闭之心;③心里: 是指包括知、情、意在内的整个内在生命,即指仍然存留着的外邦人之心。
【】「你必凭诚实、公平、公义,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列国必因耶和华称自己为有福,也必因他夸耀。”」
〔暂编注解〕「你必凭 ......」:亦可译作「你若凭 ...... 」。
「称自己为有福」:或作「蒙福」。选民悔改,不单对自己有益,列国也蒙福气。,18:8,22:18,26:4)
很多学者认为1-2上乃蒙福的条件,2下才是后果。
你必……起誓。或“如果你……起誓”。是第1节的继续。凭神的名起誓是对神主权的承认,,。不可再指着其他神起誓。百姓要证明在自己心中把神放在首位。
列国。这个条件句的结果是:“列国必……”。神的旨意是让以色列的悔改引发周围各国的悔改,见本册注释第29-30页 )。向以色列保证的福气是:“在苍天之下,每一个国家和个人蒙福的条件和程度都是相等的”。
因祂。即“因神”。
【】「耶和华对犹大和耶路撒冷人如此说:“要开垦你们的荒地,不要撒种在荆棘中。」
〔暂编注解〕“荒地”。没有耕种的地。
这里形容田里长满荆棘,农夫被逼放弃它,另开辟新的农地。先知以此比喻犹大的光景:她的罪恶已根深蒂固,不是奉行传统宗教礼仪所能解决,乃需要从心里彻底的改变,从头做起。
犹大。本节特别奉劝南方的犹大国悔改和改革。
和耶路撒冷人。KJV版为“和耶路撒冷”。
荒地。也可译为“开垦未曾开垦的土地”。
撒种在荆棘中。参耶稣撒种的比喻。如果不拔除荆棘和杂草,它们会窒息改革的种子。犹大必须清除偶像崇拜,和道德与社会上的罪恶。不可满足于像约西亚治下的那种不彻底的改革。
【】「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你们当自行割礼归耶和华,将心里的污秽除掉;恐怕我的忿怒因你们的恶行发作,如火着起,甚至无人能以熄灭。”」
〔暂编注解〕“自行割礼”:内心真正圣洁,,。
“自行割礼”。这里的意思是比喻性的,有洁净、脱离肉体之罪恶的意思。
「污秽」:原文作「阳皮」。神所要求的是内心受割礼,包括顺服,及爱祂。
你们当自行割礼。所有的犹太人在肉身上都是受过割礼的,但不都是 “归耶和华”的。先知设法显示割礼的真正意义,反对单从形式上理解割礼。割礼是为了表达内心对神的献身,作为放弃偶像崇拜的标志。除去心中的污秽,意味着清除一切的不洁,30:6)。真实的割礼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
无人能以熄灭。先知把神对罪的忿怒比作无法熄灭的火,即无人能熄灭的火,直到它完成消灭的工作。
【心受割礼的比喻】如埃及出土的图像证据所显示,割礼并不是以色列所独有的。独有的是其背后的意义:这是以色列人属于耶和华的记号。正常的割礼象征性地将生殖的器官放在耶和华的控制下,作为立约应许──祂要使以色列成为大国──的提醒。心受割礼在概念上是将掌管意志的器官,象征式地放在耶和华的控制下,承认对律法负责任。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们当传扬在犹大,宣告在耶路撒冷说:‘你们当在国中吹角,高声呼叫说:你们当聚集,我们好进入坚固城。’」
〔暂编注解〕「吹角」:是面对敌人入侵时所发的警报。
你们当传扬在犹大。先知开始了一个新的话题,涉及将要来临的灾祸。他首先说要为一个强大敌人的入侵,作好认真的准备。
你们当在国中吹角。这是警报的信号,告诉百姓迫近的危险,。
高声呼叫说,你们当聚集。这个警告将使居民带着家人和财产离开空旷之地,进入加固的城市里避难。对于入侵之敌的恐惧,曾使利甲人逃到耶路撒冷。
5~6“角”和“大旗”均用在军队行军之际或大敌逼近之时(6:1,。本文则是在后者的涵义上加以使用。早在百余年前,以赛亚、何西阿和弥迦等先知均预言了巴比伦的入侵,,。然而,百姓却对此漠不关心。神命令这些百姓,要吹角竖旗以警报战争已来临,从而造成审判的紧迫感。这幅图像勾勒了督促悔改到底的神,与判逆到底的百姓。
5~18这里生动地描述巴比伦的入侵(用了说预言的现在时态 视审判为正在进行的事件 其应验是确定的 )。耶利米把这事件比作寻找猎物的“狮子”(7节 )、从沙漠吹来的“一阵热风”(干风-11节 )和逐渐密布的战云(13节 )。
5-18 警报吹响:为了铲除百姓根深蒂固的罪恶,神的鞭挞已经到了门口,严厉的审判将无可避免。先知用:狮子(7 )、热风(11 )、云、旋风、鹰(13 )和警卫(17 )比喻敌人的入侵,他们将吞吃、袭卷一切生灵。
5~31警告逼近的审判: 在施行审判之前,神通常会予以警告。本文亦如此(5-31节 ),共两次警告。第一次警告(5-18节 )较为简单,只要求他们“洗去心中的恶”(14节 );第二次警告(19-31节 ),则清楚地描绘遭受审判之时的情景,强调这就要成就所警告的一切。审判工具被喻为“从密林中上来的狮子”(7节 )和“从旷野净光的高处刮来的热风”(11节 ),这些均指巴比伦。巴比伦于B.C.60占领亚述,继而开始掌握近东地区的霸权。他们如同饥饿的狮子走出密林而吞吃食物一样,吞灭了周边的列国;犹如吹干植物的热风(11节 一样,使周边的列国变成荒地。神之所以在施行审判之前先予以警告,是因他以恩慈之心想给选民赐下悔改的机会。同时,日后施行审判之际,也使人心与之同证神的信实。神非人,必不致说谎。也非人子,必不致后悔;他必然会成就自己所说的话。
至宣布将临的刑罚。
4:5-6:30将临的审判。
【犹大的主要设防城】按照亚述王西拿基立(主前705~681年在位 )的记载,犹大一共有四十六个坚固城(即有城墙的城镇 )被他攻陷,此外,还有无数村镇。可见犹大好几个城市,都是设有大规模城防设施的。拉吉是犹大的首要城堡之一,其城防设施在本(二十 )世纪被彻底挖掘出来。这城有两层的城墙和坚固的城楼。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信号的性质】
吹角是宣告进入紧急状态。住在乡村的百姓和在城外耕作的人听到角声,便要逃进城墙范围之内。本节描述全地同时吹角,因为这是全国性的紧急状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应当向锡安竖立大旗,要逃避,不要迟延;因我必使灾祸与大毁灭从北方来到。”」
〔暂编注解〕「大旗」:指在高处悬挂的讯号,通常是为聚集众人准备出战,这里是叫人疏散。
大旗。见注释。它挂在高高的旗杆上,指引难民前往锡安。
要逃避(`uz )。“避难”。家小和财产都要搬到城里。
不要迟延。。
我必使。或“我正使”。
从北方。显然指巴比伦人。《耶利米书》一再说灾祸来自北方,6:1-22,13:20,25:9)。
耶利米所描述北方入侵的敌人完全适合于迦勒底人,还特别提到尼布甲尼撒为北方的侵略者。
【】「有狮子从密林中上来,是毁坏列国的。它已经动身,出离本处,要使你的地荒凉,使你的城邑变为荒场,无人居住。」
〔暂编注解〕“狮子”:指巴比伦。
「密林」:是兽穴的所在地。
有狮子。比喻迦勒底侵略者不可抗拒的力量和凶猛,50:17-44,,,,,。
上来。耶利米用戏剧现在时来描写将来的侵略。
列国的。犹大和周围的国家都会受到入侵和征服,27:6)。
动身(nasa` )。基本含义是“拔出帐棚的木桩”,“拆除帐棚”,从而引申出“出发进军”的词义。尼布甲尼撒“已经动身”。
荒凉。原意是“恐惧”。迦勒底人的一再入侵使犹大地几乎无人居住,39:9)。
【】「因此,你们当腰束麻布,大声哀号,因为耶和华的烈怒没有向我们转消。」
〔暂编注解〕麻布。用粗黑的毛布做成的宽松衣服,或一块这样的布,在举哀或屈辱时穿戴。
没有向我们转消。约西亚为改革付出的高尚努力没有产生充分的效果。玛拿西执政时所引进的许多罪恶依然盛行。
【腰束麻布】本节的麻布是黑色的粗布衣服(通常用山羊毛织成 ),供哀悼者在悲伤之时(亲人去世 )或面对极大灾难之时穿着。巴勒斯坦的牧人亦使用这种布料,因它价廉而耐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说:“到那时君王和首领的心,都要消灭,祭司都要惊奇,先知都要诧异。”」
〔暂编注解〕「心都要消灭」:即丧胆。
「惊奇」、「诧异」:皆有震慌、慌张之意。
要消灭。第9节描写侵略对首领们所造成的影响。“心……要消灭”比喻勇气的丧失。
先知。假先知引诱百姓产生虚假的安全感。他们要诧异自己的预言没有应验。
【】「我说:“哀哉!主耶和华啊,你真是大大地欺哄这百姓和耶路撒冷,说:‘你们必得平安。’其实刀剑害及性命了。”」
〔暂编注解〕神从来不欺哄他的百姓。耶利米说,神“欺哄”了他的百姓,是因为他们未能完全明白即将来临的审判的启示。事实上,神已经清楚警告过他的百姓,审判将会临到。“你们必得平安”为假先知所传信息。
耶利米抱怨神欺哄百姓,容许假先知传讲他们的“平安”信息。
这是先知与神的对话。
「必得平安」:是当时假先知所传的信息(6:14,14:13,23:16-17),耶利米可能抱怨神允许假先知传欺哄百姓的信息,事实上神已很清楚地警告犹大将临的灾祸(5:13,14:15-16)。
主耶和华啊……耶路撒冷: 神绝不会欺哄人。惟有人才欺人并自欺(9:4,,。然而,耶利米似乎在指责神欺哄了百姓。事实上,此番言论并非是对神的直接抗议,乃是在讽刺百姓的愚顽。他们行恶必然惹动审判,却听信假先知的话,以为不会有审判。如今,他们看到审判已临到,就误以为神欺哄了自己。这就是本节的背景。本节:①揭露了百姓的愚蒙。他们混淆了神所应许的一般恩典和假先知所预言的“平安”。神的一般恩典是浇灌给那些履行应许条件之人的,,但是这些民从未想过要履行那些条件,反而违背了它;②表明假先知宣告平安而欺哄了百姓。他们假藉神的名字,发出了假预言(23:17,27:9)。虽然真先知一再予以警告,百姓却听信了假先知的预言。就这一点而言,百姓又一次被自己所欺骗。
有人认为本节难解。神似乎受到欺哄的指控。说话的人据认为是耶利米。其实解释本段最自然的方法,就是视先知用强调的语言来表达他的感受,。耶利米在其他地方也说了类似的话。先知可能认为的应许很快就会实现。他也可能想到和有关于大卫的家永存的预言。所以迫近的灾难使他非常失望。
还有其他的解释方法:一,改动元音后可译成“有人说”等。其主语要么是百姓中的一个,要么是假先知中的一个。七十士译本的亚历山太抄本为“他们说”,无疑指假先知。二,这句话是假先知在看到他们所预言的和平没有来到而说的。三,把神所没有阻止的事说成是祂做的,16:22,24:1)。耶利米似乎在说:“你让他们受到假先知的大大欺骗”,,,。四,这是一个问句:“你允许你的子民这样受欺哄吗?”五,把“欺哄”理解为“失望”,或译成:“你让百姓大受欺骗。”
【】「那时,必有话对这百姓和耶路撒冷说:“有一阵热风从旷野净光的高处向我的众民(原文作“民女” )刮来,不是为簸扬,也不是为扬净。」
〔暂编注解〕「簸扬」:指用风将谷筛掉。但这猛风连谷粒也吹走,暗示审判要临到所有的百姓。
一阵热风。来自沙漠的干热的东风,因为其猛烈和过分干燥炎热,而成为这个国家气候的灾难。
高处(shephayim )。“光秃的山顶”。
不是为簸扬。在巴勒斯坦,微风主要来自西方。这些西风不但给秋收的工人带来凉爽,有可用于簸扬谷粒。但强劲的东风却没有用处。它只能毁坏植物,并且太猛烈,无法簸扬谷粒。它只有害处,所以象征没有怜恤的惩罚。
11~12“热风”:夹着砂的干风,不是为了吹去谷壳和砂粒,留下谷粒(“簸扬”、“扬净” ),而是全都吹走,喻神的审判必临到全体百姓。“必有一阵更大的风”指同一热风,但风势之大不是百姓承受得了的,因为来自耶和华。
【为簸扬或扬净的热风】从沙漠吹来的热风大概是西罗科风。这种风风力太强,不宜在禾场用之簸扬谷物,因为连糠?带谷粒都会被它吹走。本节的象喻十分清楚。神的审判将如热风吹到,恶人善人都不能避免。译作「扬净」的字眼在死海古卷中,是用来形容析离谷粒,在此大概也是同样的意思。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必有一阵更大的风从这些地方为我刮来;现在我又必发出判语攻击他们。”
〔暂编注解〕「为我」
:指敌军的入侵是出于神的旨意。
有一阵更大的风: 与11节的“热风”相同,只是强调了热风作为自然现象的性质,而后者的隐喻意味较强。所谓“热风”是指从巴勒斯坦东部的沙漠地带吹来的高温干燥之风,它的破坏力极强,足以使植物枯干,与来自地中海的高温、潮湿之风截然不同。“更大的风”则比喻了吞灭列国的巴比伦之威风,当时,她是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新兴势力。
一阵更大的风从这些地方。指比用于簸扬谷粒的凉风更强的风。这样的风会把谷粒和谷壳一同吹走。
为我。 英文KJV版为“向我”。
判语,攻击他们。可怕的东风象征即将临到犹大和耶路撒冷罪人的惩罚。祂“发出判语”,不仅借着言辞,而且借着行动。本节原文的“我”是强调的。
【】「看哪,仇敌必如云上来,他的战车如旋风,他的马匹比鹰更快。我们有祸了!我们败落了!」
〔暂编注解〕“仇敌”指巴比伦。“如云”:敌人数目之多如密云遮盖地面。
「云」:指带来暴风雨的密云遮盖全地,。
仇敌必如云上来。指 “毁坏列国的”(第7节 )。这个希伯来动词常用来表示出发打仗。
如云。可能比喻仇敌突然出现,执行神的惩罚,以及侵略军的人数众多,。
旋风。无疑比喻敌人行动的迅速,以其入侵所造成的混乱。
比鹰更快。这是圣经所常用的比喻,,,,。
我们有祸了!百姓看到自己绝望地落入侵略军的手中,就发出了恐怖的呼喊(见第20节 。
【】「耶路撒冷啊,你当洗去心中的恶,使你可以得救。恶念存在你心里要到几时呢?」
〔暂编注解〕洗去心中的恶: “洗去”不仅仅是指用手搓洗,且意味着用脚踩踏来使之更干净。有人认为本节是指,只有藐视罪、甚至不存邪恶的心怀意念,才能得救,如同清洗衣物时用脚踩踏一样。亦即,他们认为本节蕴含着救恩的必备条件是悔改的思想,并将悔改归于人的自由意志。但是,本节的对象是已蒙拣选的子民,因此有别于使人得救的悔改。本节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应除去假冒为善的仪式或形式,乃要全然顺服神,从而保持属灵的圣洁。而不是用手蹉着洗。有些人主张说应漠视恶如用脚踩着洗去污,丝毫不怀恶念时才能得到救赎。即认为包含了“救赎的必要条件是悔改”,并且也包含了悔改的自由意志。这句子适合于已被拣选的百姓,与得救的悔改是不同的,即本节意味在日常生活中,丢弃假冒伪善的意识或行为,在顺服神的旨意中保守属灵的贞洁。
你当洗去心中的恶。耶路撒冷得救的唯一途径就是彻底悔改,洗心革面。改革如果不触心灵,就不能带来拯救。要得到清洁的泉水,源头必须先洁净。要结出好果子,树种必须优良,,。
得救。本节主要指暂时摆脱迫近的惩罚,但心灵的真正洁净总会伴随着属灵的新生,。
恶念。指 “邪恶的念头”。
【】「有声音从但传扬,从以法莲山报祸患。」
〔暂编注解〕“但”:又名“利善”;在以色列地北部。从北方而来的敌军最先来到但,然后南侵。“以法莲山”距耶城仅数公里,形容敌军行动迅速,即将逼近犹大国边境。
「但」:在以色列北界。
「以法莲山」:大约从示剑伸展至伯特利,距耶路撒冷仅数里之遥,显示敌人来侵的消息已传到南国的边界。
从以法莲山报祸患: 以法莲山与耶路撒冷相去不远。故这句话是指耶路撒冷与整个犹大的灭亡已迫在眉睫。
从但。是巴勒斯坦的北界,常常和它的南界别是巴一同提到,,等 )。但位于黑门山脚,原为西顿人居住,名叫利善。西顿人北迁以后,但支派占领了利善,重新命名为“但”。
以法莲山。关于这个地名的位置和意义,见撒上1章的补充注释。在但之后马上提到以法莲,说明入侵的消息迅速传开,或侵略者迅速逼近。以法莲的边境离耶路撒冷很近。
【从但传扬】但城(现代之卡迪遗址 )位于以色列北方的极限。当地的挖掘显示它在耶利米的时代,是个很具规模的城市。侵略者从北方来到时,这城当首先目睹。如此,但城的使者向南奔跑,使全以色列都听到这个祸患的信息。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以法莲山】
侵略者从但城南下到戈兰高地,直指以法莲山地。这地区是作为昔日北国心脏的丘陵地带,介于示剑和伯特利之间。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们当传给列国,报告攻击耶路撒冷的事说:“有探望的人从远方来到,向犹大的城邑大声呐喊。」
〔暂编注解〕「报告...... 的事」:或作「当向耶路撒冷宣告」。
「探望的人」:原文作「守望者」,这里是指敌军监视及封锁被围困的城。
你们当传。先知呼吁附近的国家观看即将临到选民的惩罚。耶路撒冷的陷落是对外邦人的警告。
探望的人。围攻耶路撒冷的迦勒底人严密地监视着,很少有人会逃脱。
【】「他们周围攻击耶路撒冷,好像看守田园的,因为她背叛了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看守田园的」:指驻守家园负责保卫牛羊和农作物的人。先知以此比喻敌人围攻京城,目的是要占领土地,据为己有。
巴勒斯坦的农田通常没有篱笆,只是间隔地立着界石。看守庄稼的人要提防野兽和强盗。耶利米把尼布甲尼撒的军队的帐棚和营垒比作牧人和农夫为了保护牲口和庄稼而支搭的棚子。
【】「你的行动,你的作为,招惹这事,这是你罪恶的结果,实在是苦,是害及你心了。”」
〔暂编注解〕你的行动,你的作为。可以理解为固定的习惯和个人的行为。这句话经常出现在圣经中,18:11,26:13,35:15)。
招惹这事。见注释;。
罪恶。原文既能指罪恶本身,也可以指罪恶所带来的灾难。本节显然指后者。
【】「我的肺腑啊,我的肺腑啊,我心疼痛!我心在我里面烦躁不安,我不能静默不言,因为我已经听见角声和打仗的喊声。」
〔暂编注解〕心疼痛……烦燥不安: 耶利米借着默示看到了来入侵的仇敌,借着心灵之耳闻听了战争的警报,便怀着心如刀割一般的痛苦,作了一首哀歌(19-31节 )。耶利米之所以如此痛苦万分,悲伤不已,是因:①敌人的攻势威猛可怖;②他清楚这些可怕的灾难之所以临到百姓,是因他们顽梗不以警告为警告。耶利米冥思苦想,欲以警告之外的其它方式,破除他们的愚顽,最终作一首哀歌,来描绘战争。先知耶利米充满激情,为要铲除百姓的罪行而用尽了方法,且冒着污辱和逼迫,矢志不渝地忠于自己所蒙的呼召。
我的肺腑啊。这是最痛苦的呼声。希伯来人视脏腑为最强烈感情的所在,本节由一系列痛苦的呼喊组成,发泄了近乎绝望的极端伤痛。先知在这里表达了他面对迫近之灾难的感受。先知所看到的,是尼布甲尼撒给犹大带来的可怕毁坏和荒凉。他的话也描述了最后临到执迷不悟之世界的苦难。
19-22 先知痛苦的呼喊:耶利米的传道生涯一直处于进退两难的矛盾里,一方面由于与假先知对抗,他希望他审判的信息得以成就,证明自己真是神所差的先知;另一方面他又为将临的审判所惊吓,面对国家毁灭的厄运,内心的哀恸无可比拟(9:1,13:17,14:17),所以他宁愿假先知所传的信息才是真的(28:6)。
19~26本节至26节(22节除外 )为耶利米看见国土和人民被摧毁的情景发出的哀号,22节是神说的话,责备百姓。
19~31耶利米因将来极大的审判而惊骇。那毁坏性之高,足可与世界起初的状况相比(“空虚混沌”-23节 。即使到了毁灭的最后一刻,仍有人尝试安抚他们的敌人,象妓女那样引诱他们(29~31节 )。“肺腑”(19节 )。感到痛苦。“愚昧”(22节 )。愚蠢。“用颜料修饰眼目”(30节 )。直译作:你用颜料扩大你的眼睛。
【】「毁坏的信息连络不绝,因为全地荒废。我的帐棚忽然毁坏,我的幔子顷刻破裂。」
〔暂编注解〕毁坏。“粉碎”或“破坏”。
信息连络不绝。灾难的消息接二连三,。
地('eres )。本章所描写的,原来指巴比伦的军队给犹大地带来的毁坏,但是也指神最后大日时的状况。
我的帐棚。泛指住所。
幔子。指“帐篷的幔子”,。
【】「我看见大旗,听见角声,要到几时呢?」
〔暂编注解〕我看见……到几时呢: 在上文,耶利米指出仇敌即使是在天涯海角,也必比鹰更快地抵达犹大(13、15节 )。在本节,他则预言仇敌(巴比伦 )无须花费很多时间,来占领犹大。这一点要比以往的预言有所发展。耶利米之所以渐进而具体地暴露仇敌的侵略性,是为了强调审判已逼近,从而警告百姓。
要到几时呢?是希望看到战争迅速结束的人所发的绝望的呼唤。
大旗。见第6节注释。
【】「耶和华说:“我的百姓愚顽,不认识我,他们是愚昧无知的儿女,有智慧行恶,没有知识行善。”」
〔暂编注解〕耶和华说。神虽然没有直接回答惩罚要持久多久的问题,但祂说明了这些惩罚在道德上原因。如果祂的子民坚持愚顽悖逆,惩罚显然就会继续下去。
愚昧无知。 英KJV版为“醉酒的。”
【】「先知说:“我观看地,不料,地是空虚混沌;我观看天,天也无光。」
〔暂编注解〕“地是空虚混沌”如世界未成形前一样混乱。“天也无光”:黑暗一片,与神创造时赐光给世界相反。
我观看。先知形象地描述他在预言的异像中所看到的东西。“我观看……,不料”共出现四次(第23-26节 )。
地('eres )。见第20节注释。关于预言既用于当时,又用于遥远的将来,见注释。也是描写千年的荒凉。
空虚混沌。该词也用来描述地球最初的状态。在神的大日,地球将部份地回到那种状态。
无光。;见注释。
23~26预言犹大将被毁灭: 使用了中“空虚”和“混沌”这些原用来描绘神创造世界之前的状态,此处则指巴比伦对犹大的摧毁惨不忍睹。因着人的过犯,神的震怒波及到了天和地(23节 )、大山和小山(24节 )、人和空中的鸟(25节 )以及肥田和城邑(26节 )。这些事实表明,蒙神祝福的人理当过着顺服与感恩的生活。当他开始无视神的护理之时,祝福反而会演变为巨大灾祸。耶路撒冷在被毁之时,其光景也极其悲惨,但尚不及此预言。由此看来,此预言的完全成就,可能是在这世界的末了。
23-28 毁灭的异象:先知以启示文学的手法描述大地遭破坏的凄凉结局(参赛24章 ),彷佛宇宙受造之初空虚混沌的情形。
【世界颠倒的主题】耶利米的象喻取自的创世记录。他用诗歌的意象,描述被造世界回复到神未做工之前的混沌阶段。巴比伦《埃拉与伊舜神话》所描述的与此大致相似,它也是逆转了玛尔杜克在原始混沌之中开创秩序的故事。在「世界颠倒」的主题中,一切人以为不变而可靠的事物都受到了危害。被颠倒的可能是宇宙(日头变黑 )、自然界(大山变为平地 )、政治状况(帝国衰亡 )、社会秩序(穷人变为富足 ),或动物界(狮子与羊羔同卧 )。先知书把它与耶和华的日子和将临之审判相提并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观看大山,不料,尽都震动,小山也都摇来摇去。」
〔暂编注解〕「山」:是稳定和力量的象征。
尽都震动。先知用比喻来描述了他所看到耶路撒冷遭围攻的状况(见第25节注释 )。
摇来摇去。即“摇晃”。
24~28异象中见到神所创造的山,空中的鸟和人,尽都毁灭,是一次巨大的破坏。坚强的城堡毫无用处(29节 )。
【】「我观看,不料,无人,空中的飞鸟也都躲避。」
〔暂编注解〕先知看不到人的踪影,44:22)。
【】「我观看,不料,肥田变为荒地,一切城邑在耶和华面前,因他的烈怒都被拆毁。”」
〔暂编注解〕肥田。直译是“果园”,指全地最富饶的地区。本来肥沃的土地,现在变成一片荒凉。
【】「耶和华如此说:“全地必然荒凉,我却不毁灭净尽。」
〔暂编注解〕慈爱的神表现在祂的怜悯中(“不毁灭净尽” )。
虽然所描述的毁灭是可怕的,但不是最后的灭亡。先知预言以色列和犹大将返回故乡。同样,千年荒芜的地球也将重现生机。
【】「因此,地要悲哀,在上的天也必黑暗。因为我言已出,我意已定,必不后悔,也不转意不作。」
〔暂编注解〕我意已定……也不转意不作: 表现出了神的强烈意志。亦即,巴比伦对犹大的大举入侵是出于神的计划,而神必不会取消它。神是永恒之神,他的所有话语和意念也必存留到永远。然而,神的意愿并非要永远地除灭犹大这一国家,乃是出于慈爱而欲永远除净犹大的罪(27节 )。
因此。这里把大自然拟人化,说她为地球的荒凉而伤心。
必黑暗。苍天躲在乌云里哀悼荒芜的地球。
因为我言已出。灾祸肯定要来临,正如犯罪会招惹惩罚一样。
【天变为黑暗】这个诗歌意象将大地拟人化(希伯来文学经常将没有生命的对象拟人化 ),就如它在哀悼、转黑、发暗。并没有必要假设耶利米在此是试图形容日蚀等天文现象,尽管形容这现象用的也是相似的词句。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各城的人因马兵和弓箭手的响声就都逃跑,进入密林,爬上盘石;各城被撇下,无人住在其中。」
〔暂编注解〕各城的人。敌军临近时,各城的人都将逃跑。
马兵和弓箭手。在古碑上也是这样描绘亚述和迦勒底的军队。
爬上盘石。或“在岩石中间”。 在犹太人的历史中,岩石和洞穴常用来避难,,14:11,24:3,,。
人('ish )。“成年男性”。 'adam则泛指人类(如第25节 )。
29-31 锡安毁灭前的挣扎:锡安宛如浓妆的妓女,在最后关头仍想勾引敌人和解,但枉费心机,反为爱人所杀。以列色移情别恋(2:36-37),结局就是自取灭亡。
【】「你凄凉的时候要怎样行呢?你虽穿上朱红衣服,佩戴黄金装饰,用颜料修饰眼目,这样标致是枉然的。恋爱你的藐视你,并且寻索你的性命。”」
〔暂编注解〕「标致」:原文指「打扮」。
修饰: 红衣、金饰、修眼,均是娼妓用来招引客人的手段。有时,这些是比喻拜偶像之人的装扮;有时则用以比喻被强大国家侵略的弱小国家,满载礼物去求得其它国家的帮助。本节属于后者。亦即,犹大遭受巴比伦的侵略,为了摆脱危机献礼物给南边的埃及,以求得帮助。然而,犹大的此番举动极其愚顽,等于是无视先知单单信靠神的劝告,而去领带伤人之手的苇杖。因为犹大百姓背判了神,神也从自已的土地驱逐了他们,夺回其自由,使之沦为奴隶。人若离弃了神,唯有空虚相伴。
你凄凉的时候。或 “你啊,凄凉的人”。原文的“你”是阴性的,指耶路撒冷(见第31节 )。这里把耶路撒冷拟人化,说她枉然地打扮自己,取悦于追求她的人。
要怎样行呢?“锡安女子”遭到巴比伦人围攻的时候要怎样行呢(第31节 )?她的骄傲和自信的没有基础的,因为她处在绝境之中。为什么她还指望拯救自己呢?
修饰眼目。直译是“扩大你的眼睛”。指东方妇女人用黑色颜料色涂抹眼眶的习惯。这种黑色的粉末有金属的光彩,使眼睛显大显亮。
恋爱你的。指耶路撒冷所讨好的外国势力。犹大不断设法与外国结盟,寻求安全。但向外国“情人”寻求安全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的。
30~31“锡安女子”:耶城和居民。大难当头,百姓希望与强如和解。“穿上朱红衣服…眼目”:打扮自己勾引敌人。“挓挱”手:祈祷求助的意思。“在杀人的跟前,我的心发昏了”亦作“我的心发昏,我的性命已落在杀人者手中”。神的刑罚不可逃避。
【穿上朱红衣服,用颜料修饰眼目】朱红衣服是最精美的女性服装。染制这种衣物所用的颜料,是从一种从橡树叶子收集回来之昆虫的卵提炼出来的。眼部化妆品(辉锑矿 现代中东仍然使用 )用来使眼睛看起来更大,人更美丽。这两样东西与妓女都没有直接关系,一般女子都会用它来使自己尽可能有吸引力而已。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听见有声音,仿佛妇人产难的声音,好像生头胎疼痛的声音,是锡安女子的声音(“女子”就是指“民”的意思 )。她喘着气,挓挲手,说:“我有祸了!在杀人的跟前,我的心发昏了。”」
〔暂编注解〕以临产妇人形容选民痛苦无助的情景。
「挓挲手」:即「伸手」或「举手」,通常是祈祷的手势。这里有求救之意。
「在杀人...... 发昏了」:或译作「我昏倒了,我的性命落在杀人者(的手中 )」。
我有祸了……我的心发昏了: 犹大被至信不疑的盟军所背判,终于被巴比伦侵略者所沦陷,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本节将犹大所受的痛苦,比作人间最大最重之痛苦——生产的痛苦。这可以说是人软弱的一面,他原千方百计地搜寻走出危机之策,这一切终成徒劳之举之后便坠入绝望。愚顽之人不全然信靠神掌管历史的主权,而去投靠军事大国,最终走向悲惨的结局。
锡安女子。比喻耶路撒冷或其中的居民。
她喘着气。 英KJV版为“哀悼她自己”。
挓挲手。表示痛苦和求助
【】
【开垦荒地】「要开垦你们的荒地,不要撒种在荆棘中。」
神撒种的时间,要看我们心地的土质来决定。多年来那土已经踩得越来越硬,机会失望,交往世俗,甚至神将使者佳美的脚也走过,地土更加坚硬,我们希望能有特别的聚会打开僵局,破碎土壤,这种经验应该将荒地开垦,但是有了圣灵恩慈的工作,仍需要痛苦的耕犁。苦难一词,英文用字出自拉丁的字源(Tribulationformtrbulum ),意思是「耕犁」。
在芬尼复兴的信息中,这节经文是他的主题,布道宣教的工作,是要听者的信打开,才可接受国度的胚种,人听了福音之后,要出去刚硬的心,才可使神的话语与命令进入。
我们的主清楚地告诉我们荆棘是什么,那是世上的思虑财富及逸乐(路。穷人的思虑与富人的财富同样有碍于信仰,至于枕安乐也是有害的。我们的心地只能容纳一点的愿望,不可有第二样,如果我们求主的荣耀。包括其他的意欲也只为主。如果我们的意愿是离开祂的,属灵的生命就一定软弱了。神啊,求你充满我们的心,只有佳美的果子,才可排除荆棘,使那些完全没有余地。
──迈尔《珍贵的片刻》「要开垦你们的荒地不要撒种在荆棘中。」
人常是以自己所有的东西为好,不肯去掉。他不是不想接受神的恩典,但以为不妨同他所已经有的并存。
耶和华对犹大和耶路撒冷人如此说:“要开垦你们的荒地,不要撒种在荆棘中。
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你们当自行割礼,
归耶和华,将心里的污秽除掉…”耶路撒冷的人民,不是没有听神的话的机会;因为神的言语不稀少,神借着先知,从早到晚,传出祂的心意。只是这都与他们无益。问题总不在于神的话,因为神的话是好种子;也不在于传话的使者,因为神的先知忠心的传出了神的信息;那么只剩下人的心,是问题的所在。人的心田,不是适合道种生长结实的好土,里面满了荆棘;种“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主道的种子虽然好,但人的罪心给世界所占据,容不下道的发展,自然没有结果。所以不论如何努力,绝没有收成的希望。
神不是要人只撒种就算了,也不是希望外面搞得热闹,就可以宣布成功。神的工作,要的是果子。所以神要求先知开垦荒地,就是把罪清除,必须先“脱去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才可以“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现在多少所谓“开荒”的人,只求得人接受,不传叫人悔改除罪的道理,实在未开垦心灵的荒地,难怪没有效果。等人去人情去,一切仍然是空的荒地。
神说:“你们当自行割礼”。犹太人生下男孩,照律法第八天要行割礼。那么早的年龄,自己显然是作不来的,所以不可能有自助的希望。这里所说的,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因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
人尽可从小出入教堂,熟知礼仪,受过洗礼,或由父母奉献了,仍然没有功效;就像婴孩生下来就洗浴,但到老也不能洗除心中的污秽。只有接受耶稣基督,因信称义,从圣灵得重生,就会“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渐渐长成,结出义的果子。── 于中旻《耶利米书笺记》【】
这是先知与神的对话。「必得平安」:是当时假先知所传的信息,,,耶利米可能抱怨神允许假先知传欺哄百姓的信息,事实上神已很清楚地警告犹大将临的灾祸,。
──《串珠圣经注释》【愚顽之甚】
“耶和华说﹕‘我的百姓愚顽﹐不认我﹐他们是愚昧无知的儿女。’”
有一位寡妇﹐只有一个独生爱女﹐可惜是献子。当女儿过十四岁生日的那天﹐有位邻妇来看望她们﹐看见母亲独自痛哭﹐伤心不已。邻妇惊讶地问﹕“究竟何故这样伤心﹖”那母亲说﹕“我辛苦地看顾并抚养这女儿已十四寒暑﹐至今她还不认识谁是母亲﹔只要她能叫我一声妈妈﹐这十四年的辛苦也算值得。”说罢又号啕痛哭起来。
亲爱的朋友﹗神爱世人﹐甚至将痘的独生子耶稣赐给我们﹐为了我们的罪甘心舍己﹐牺牲在十字架上﹐痘有这么大的恩爱﹐并将父神表明出来﹐我们竟不认识痘﹐也不承认她。难怪我们的神--耶和华说﹕“牛认识主人﹐驴认识主人的糟﹔以色列却不认识﹐我的民却不留意。”现在也有许多人拜偶象﹐把其它事物当作神敬拜﹐令神痛心。──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