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灵粮:耶利米书第40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40-45章 这六章经文纪载了耶路撒冷沦陷之后发生的事情。

认识宇宙的伟大,亲见神奇妙的作为,下一步该要面对的是甚么?

巴比伦护卫长虽然不认识神,但他承认巴比伦的胜利乃神所赐。有人承认神的存在,知道祂施行神迹,却不愿亲自接受祂、认识祂,这实在很奇怪。认识神不只是晓得有关祂的事,而是要与祂亲自接触,建立关系。

耶利米选择留在犹大,意味着他将会放弃甚么?他又将要承受甚么?

耶利米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住处。在巴比伦,他可享受安适的生活,拥有一定的权势;在犹大却要继续受苦受难。他在巴比伦可能得到巴比伦人爱戴,但会受流亡的同胞唾弃;在犹大意味着要过贫穷孤单的生活,却可以表明自己并不是苟且偷安的卖国贼。最后耶利米还是选择回犹大。

米斯巴在甚么地方?为甚么耶利米选择留在那里?

米斯巴位于耶路撒冷以北数公里外,此地在战争中没有遭到严重破坏,所以耶路撒冷沦陷后,不少人来这里避难。

经历亡国之痛的犹大,仍有不少人沉醉在权力斗争之中,让人叹息……

基大利获巴比伦王委任为犹大总督,而本属大卫支派的以实玛利却没有领导权,使他怀恨在心,动了杀机。基大利对自己会遭暗杀的消息掉以轻心,不肯相信。这种政局动荡的情况,与以斯拉及尼希米重建城墙及圣殿时的情况十分相似。

--《灵修版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01、善良的省长与不轨的图谋

经文:

7在乡间所有的军官和属他们的人,听见巴比伦王立了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作当地的省长,并将没有掳到巴比伦的男人、妇女、孩童和当地极穷的人全交给他,8于是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加利亚的两个儿子约哈难和约拿单,单户篾的儿子西莱雅,并尼陀法人以斐的众子,玛迦人的儿子耶撒尼亚,和属他们的人,都来到米斯巴的基大利那里。9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向他们和属他们的人起誓说:「不要怕服事迦勒底人,只管住在这地,服事巴比伦王,就可以得福。10至于我,我要住在米斯巴,侍候那些到我们这里来的迦勒底人;只是你们当积蓄酒、油和夏天的果子,收藏在器皿里,并住在你们所占的城镇中。」11在摩押地和亚扪人当中,在以东地和各国,所有的犹大人听见巴比伦王留下一些犹大人,并立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管理他们,12所有的犹大人就从被赶到的各处回来,到犹大地米斯巴的基大利那里。他们积蓄了许多的酒,并夏天的果子。13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和在乡间的军官来到米斯巴的基大利那里,14对他说:「亚扪人的王巴利斯派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来谋害你的命,你知道吗?」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却不相信他们的话。15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在米斯巴私下对基大利说:「求你容我去杀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必无人知道。何必让他害你的命,使聚集到你这里来的犹大人都分散,以致犹大剩余的人都灭亡呢?」16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对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说:「你不可做这事,你所论以实玛利的话是假的。」

让我们看见,巴比伦王确实为犹大人拣选了一位忠诚能干的省长。毫无疑问,基大利确实是希望重建故土,为社会带来繁荣和稳定,而他也是一位能干的省长。他推行德政,吸引流散四方的以色列人回归,重耕荒废的土地,重建破坏的家园;他让人看到犹大社会的一线曙光。

这段经文让人看见这个建都在巴比伦的迦勒底人政权对犹大的政策是温和与怀柔的,他们只求政权稳定,犹大人不再生乱,并无意过份剥削当地人民。这跟消灭北国以色列的亚述帝国的政策大不相同。那时,亚述俘掳以色列人为奴,又将一部份卖到外地,同时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迁移到以色列地,并使他们通婚、拜异邦的偶像神明。其目的就是要消灭以色列这民族和信仰,但巴比伦帝国却没有这样的意图,这也是南国犹大得以保存以色列民族和信仰的重要原因。

犹大省长基大利把握巴比伦政策所提供的空间,不单推行一连串的德政,他更「……住在米斯巴,侍候那些到我们这里来的迦勒底人」,他向犹大人保证他们的利益,并和巴比伦统治者对话,保护他们。他承诺犹大人只要愿意臣服巴比伦、不再作乱,就能平安、不受伤害。

他不单保证人民的人身安全,他更保证以色列人粮食、财富和房产的安全;他鼓励他们要「积蓄酒、油和夏天的果子,收藏在器皿里,并住在你们所占的城镇中。」。结果「所有的犹大人就从被赶到的各处回来,到犹大地米斯巴的基大利那里。他们积蓄了许多的酒,并夏天的果子。」从表面看,犹大地的犹大人终于脱离灾难,在家乡故土可以活下去,可惜最终引致他们完全败亡的不是外族,而是犹大人自己的内斗和阴谋。

及13节提到 「在乡间所有的军官和属他们的人」,那些就是没有向巴比伦投降的游击队或地方上的武装抵抗力量。基大利也使用温和的手段来处理这些归降的部队,他并没有要求他们解除武装,只是劝勉他们安定下来,顺服巴比伦就可以一切平安。在这些军官中有两位比较突出,第一位是王室的宗亲,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第二位是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

记载了游击队领袖约哈难在米斯巴收到以实玛利受到亚扪王巴利斯的教唆要来谋杀省长基大利的情报,他们就立即去告诉基大利,可惜基大利不相信他们的警告。就算约哈难找机会私下对基大利说:「求你容我去杀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必无人知道。何必让他害你的命,使聚集到你这里来的犹大人都分散,以致犹大剩余的人都灭亡呢?」基大利不单不相信约哈难,更禁止约哈难的行动。

无可否认,基大利是一位义人及能干的人,他也是犹大人不致在犹大地完全消失的关键人物,可惜他没有听约哈难和米斯巴的话和建议。结果他被刺杀,犹大最后的余民都要分散灭亡,这是令人婉惜的事。

所说的话:「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是我们今天很好的提醒。

思想:

你有「行义过分」及「自逞智慧」的问题吗?新约福音书中的法利赛人就是好例子。

请为你自己求智慧,让你不单行事公义和公正,也更能合乎中道,不让仇敌魔鬼有机可乘,作出破坏。

--1-尔道自建 8月2日

02、耶利米的选择

经文:

1耶利米被链子锁在耶路撒冷和犹大被掳到巴比伦的人中,尼布撒拉旦护卫长把他从拉玛提出来,释放他以后,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2护卫长提耶利米来,对他说:「耶和华-你的神曾说要降这灾祸给此地。3耶和华照他所说的做了,已使这灾祸临到;因你们得罪耶和华,不听从他的话,所以这事临到你们。4看哪,现在我解开你手上的链子,你若看与我同往巴比伦去好,就可以去,我必厚待你;你若看与我同往巴比伦去不好,就不必去。看哪,全地在你面前,你以为哪里美好,哪里合宜,只管去吧5─耶利米尚未回去─你可以回到巴比伦王所立管理犹大城镇的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那里去,在他那里住在百姓当中。不然,你看哪里合宜就可以去。」于是护卫长送他粮食和礼物,释放了他。6耶利米就来到米斯巴,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那里去,与他同住,住在留于境内的百姓当中。

本月我们继续会进入耶利米书第三段的经文,也是最后一段的释经灵修;灵修的经文是第四十章至五十二章。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前文的故事,耶利米书第三十九章中记载了耶路撒冷城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破,犹大王西底家逃走失败被擒,最后「……巴比伦王在西底家眼前杀了他的儿女;巴比伦王又杀了犹大所有的贵族,并且挖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铜链锁住他,要带到巴比伦去。」,然后他更放火焚城,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将所有百姓都掳到巴比伦,只留下百姓中一无所有的穷人在犹大地。

犹大国面对的是国破家亡、政治领袖全被消灭、全国菁英被掳到巴比伦,留下的就只有我们今天所谓的「低端人口」,这样的国家和民族还有希望吗?政府和社会怎样维持下去呢?遗留下来的贫穷和老弱的人又如何活下去呢?

耶利米书第四十至四十四章记载了耶路撒冷城被毁后的情况。首先在第四十章谈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摧毁耶路撒冷后,委任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为犹大的省长来管理那些没有被掳价值的贫穷和老弱的犹大人。从政治上来看,巴比伦帝国没有完全丢弃那些犹大群众,放任不管,反而委任一位不错的犹大人基大利为省长来收拾残局,重建社会和秩序。从这个角度看,尼布甲尼撒王对犹大的政策是比较温和和合理的。

今天我们所读的经文,,记载了耶利米在耶路撒冷以北8公里的小镇「拉玛」被释放的经过。这是耶利米在耶路撒冷被释放后)的第二次被释放,很可能是先知在第一次释放后遇上不知情的巴比伦军队,因此再次被捉拿及掳走。最后走到「拉玛」才弄清楚他原来是巴比伦王释放的人,所以再次释放他。

这两段有关耶利米被释放的记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耶利米没有选择到巴比伦接受巴比伦朝廷的礼遇,可以说他放弃了荣华富贵,而选择留在这被战乱蹂躏的故土,与贫苦的同胞在一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他选择留下与「低端人口」一起,自己也成为「低端人口」的一份子。他放弃移民,拒绝到帝国首都巴比伦去和那里的「高端人口」一起生活,却选择留下来帮助一群贫穷、无知、无权、无势的人。人在危难时的选择往往反映出人心中的价值和使命。

,「护卫长提耶利米来,对他说:『耶和华-你的神曾说要降这灾祸给此地。耶和华照他所说的做了,已使这灾祸临到;因你们得罪耶和华,不听从他的话,所以这事临到你们。」究竟这巴比伦将军是从何得知耶路撒冷城和圣殿被毁是因为以色列人「……得罪耶和华,不听从他的话……」呢?也许他是从被掳的犹大人口中得知的。从尼布撒拉旦护卫长对耶利米的态度及说话看来,这位外邦将军尊敬耶利米是一位先知并相信上主的话,但讽刺的是,上主的子民却不尊重上主的仆人,也不接受祂的话。

思想:

假如你是耶利米的话,你会怎样选择呢?到巴比伦去,还是留下来帮助需要你的人呢?你有没有想过可以成为别人的祝福呢?

尼布撒拉旦护卫长选择接受耶和华的话,礼遇和尊重先知耶利米,你是否愿意敬畏上主和遵从祂的话呢?

--2-尔道自建 8月1日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