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灵粮:耶利米书第52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先知的预言真的应验了……

52章 这章经文进一步详述第39章记载耶路撒冷沦陷的情景。从本篇经文所见,耶利米所说的有关耶路撒冷沦陷和被掳至巴比伦的预言,真的一一应验了。(有关西底家的详细资料 请参39章注释。 )

西底家王被带到的利比拉在何地?

利比拉位于耶路撒冷以北约叁一百公里处,是巴比伦直辖区的总部,哈马是亚兰的一个区,其中包括亚兰的首都。

一肘约等于0.5公尺。

约雅斤得到善待,是他的运气吗?

巴比伦王善待约雅斤,于公元前561年提他出牢,并且让他与巴比伦王一起用膳。神不断以慈爱对待大卫王的后裔,在他们被掳的日子也不例外。

用世人的眼光看,耶利米不是成功人士,我呢?我是个成功之人吗?以神的标准看呢?

在世人眼中,耶利米一点也谈不上成功。他没有钱财,也没有家人和朋友。他虽然一再预言自己的国家即将灭亡、首都被敌人破坏、圣殿被毁,可是没有一个政治和宗教领袖听他的忠告,也没有群众拥戴他、听从他。然而,我们回顾历史,就能清楚看见这位先知成功地完成了神所托付他的使命。成功不是用是否受人欢迎、名誉地位或是金钱财富来衡量的,因为这些东西都是转瞬即逝的。以西底家王为例,他一心只求个人利益,结果一无所有。神是以顺服、忠心和义行来衡量成功的。如果你能忠心耿耿、矢志不渝地完成祂的托付,你在祂眼里就是成功的人。

--《灵修版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01、历史注释(下)

经文:

24护卫长拿住西莱雅大祭司、西番亚副祭司和门口的三个守卫,25又从城中拿住一个管理士兵的官,并在城里找到王面前的七个亲信,和召募当地百姓之将军的书记官,以及在城中找到的六十个当地百姓。26尼布撒拉旦护卫长把这些人带到利比拉的巴比伦王那里。27巴比伦王击杀他们,在哈马地的利比拉把他们处死。这样,犹大人就被掳去离开本地。28这是尼布甲尼撒所掳百姓的数目:他在位第七年掳去犹大人三千零二十三人;29尼布甲尼撒十八年从耶路撒冷掳去八百三十二人;30尼布甲尼撒二十三年,尼布撒拉旦护卫长掳去犹大人七百四十五人;共有四千六百人。31巴比伦王以未‧米罗达作王的元年,就是犹大王约雅斤被掳后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他使犹大王约雅斤抬起头来,提他出监,32对他说好话,使他的位高过与他一同被掳、在巴比伦众王的位;33又给他脱了囚服,使他终身常在巴比伦王面前吃饭。34巴比伦王赐给他日常需用的食物,日日一份,终身都是这样,直到他死的日子。

我们今天所读的经文记载了耶路撒冷最后一次的城破及被毁的事,并对尼布甲尼撒的护卫长尼布撒拉旦所俘虏到巴比伦的犹大精英作一个详细的记载。

第24-27节详细列出被巴比伦王处死的人的身份及职事,最先列出的是宗教领袖,「祭司长西莱雅」,他是亚伦的后人(参,其次就是 「副祭司长西番雅」,然后就是圣殿三个重要的官员及其他重要的人物,因为他们的名字没有记下来,所以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但肯定的就是他们都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下令「拷打」并处决。

为什么处决的人包括祭司长和圣殿重要的官员呢?原因是当时人民的信仰会影响人民的行为,特别是以信仰建立起来的以色列民族,宗教领袖并不只是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而已,他们更是扮演社会规范的角色,所以社会的毁坏,神职人员需要负起重大的责任。

第28至30节这一段经文并不在列王纪下第25章内,编撰者在这里加入这段经文,来帮助说明被掳到巴比伦的人还有其他人。在被掳的次数及人数上,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的看法及计算方法,这在没有政府统计报告及系统登记制度下是很自然的事,这段经文总意就是犹大国的被毁和人才被掳到巴比伦是真实和彻底的。

至34节是耶利米书最后一段的内容,记载了被掳多年的犹大王约雅斤在巴比伦新王登基年之末被提出狱,并准许约雅斤终身在巴比伦王面前吃饭。这是耶利米预言犹大人未来蒙福的第一个实例,带给被掳的犹大人盼望,让他们知道上主赐福与他们与带领他们归回故土的应许是终必实现的。

耶利米书以先知耶利米预言上主要审判及惩罚背道的犹大国和人民开始,但最后以约雅斤蒙巴比伦王恩待作结束,让以色列人看到上主虽然审判祂子民的过犯和罪,但祂的管教也是恩典,让还在被主惩罚的人及身在苦难的人可以因上主的话语得着盼望

人生的真盼望是基于上主的话语和恩典!耶利米作先知四十多年,他的使命及人生目的就是要为上主的子民带来上主的话。只有上主的话能带给人真正的盼望和安慰,世界能给我们的只是自欺欺人或自我麻醉的谎言。因为上主的话是真理,所以不是人人都喜欢听的,但是必定会实现和成就的。

最后就以作结束提醒:「这些事都已听见了,结论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当尽的本分。因为人所做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

思想:

在耶利米的年代,只有「神职人员」需要负起社会责任,但在新约众民皆祭司的时代,基督徒都应该关心社会,在社会中扮演积极、良善、有建设性的正面角色,以圣经真理为基础,藉社会参与及服务来影响社会。

你要上主配合你的计划或是你愿意谦卑自己去配合上主的计划呢?

--1-尔道自建 8月31日

02、历史注释(上)

经文:

1西底家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一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他母亲名叫哈慕她,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儿。2西底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像约雅敬所做的一切。3因此,耶和华向耶路撒冷和犹大发怒,以致把他们从自己面前赶出去。西底家背叛巴比伦王, 4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全军前来攻击耶路撒冷,对着城安营,四围筑堡垒攻城,5城被围困,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6四月初九,城里的饥荒非常严重,当地的百姓都没有粮食。7城被攻破,士兵全都在夜间从靠近王园两城墙中间的门逃跑出城;迦勒底人正在四围攻城,他们就往亚拉巴逃去。8迦勒底的军队追赶西底家王,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他。他的全军都离开他溃散了。9迦勒底人就拿住王,带他到哈马地利比拉的巴比伦王那里;巴比伦王就判他的罪。10巴比伦王在西底家眼前杀了他的儿女,又在利比拉杀了犹大全体的官长,11并且挖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铜链锁着他,带到巴比伦去,将他囚在监里,直到他死的日子。12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十,在巴比伦王面前侍立的尼布撒拉旦护卫长进入耶路撒冷,13他焚烧了耶和华的殿、王宫和耶路撒冷的房屋;用火焚烧所有大户人家的房屋。14跟随护卫长的迦勒底全军拆毁了耶路撒冷四围的城墙。15那时尼布撒拉旦护卫长将百姓中最穷的和城里所剩下的百姓,并那些投降巴比伦王的人,以及剩下的工匠,都掳去了。16但尼布撒拉旦护卫长留下一些当地最穷的人,叫他们修整葡萄园,耕种田地。17耶和华殿的铜柱并殿内的盆座和铜海,迦勒底人都打碎了,把那些铜运到巴比伦去;18他们又带走锅、铲子、钳子、盘子、勺子,和供奉用的一切铜器;19杯、火盆、碗、锅、灯台、勺子、酒杯,无论金的银的,护卫长都带走了;20还有所罗门为耶和华殿所造的两根铜柱、一面铜海,并座下的十二只铜牛,这些器皿的铜多得无法可秤。21至于柱子,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厚四指,周围十二肘,中间是空的;22柱上有铜顶,每个铜顶高五肘;铜顶的周围有网子和石榴,也都是铜的。另一根柱子与此相同,也有石榴。23柱子四面有九十六个石榴,在网子周围,总共有一百个石榴。

今天我们读到耶利米书五十二章,也就是最后的一章,这章的内容基本是将第三十九章有关耶路撒冷城和圣殿的被毁作出一个更详细的记载,而这些事在列王纪下第二十四章和二十五章也有同样的记载。

耶利米一生颠沛流离,我们实在很难想象他能保存所有的原稿,然后在死前能有机会坐下来完成整本耶利米书。无疑耶利米书是经过一些与先知耶利米亲近的人,好像他的秘书巴录,以及其他的跟随者替他收集作品,按着一定规律原则进行编撰。这些编纂工作也可能不止一次,可能因为编辑者找到更多文献材料,而作进一步的编纂。

明说:『……耶利米的话到此为止。』这样耶利米书五十二章又怎样来的呢? 耶利米书五十二章很可能是在公元前561年,犹大被掳的王约雅斤从巴比伦监狱中获释,并得礼遇后写成的。耶利米书五十二章与的内容几乎相同,所以耶利米书五十二章很可能是由编撰列王纪的编者将经文加在耶利米的预言中,来显明耶利米替上主宣讲的审判预言已经应验了。约雅斤王的获释,就成了上主应许祂的子民再次得着祂眷顾与复兴的先兆。

圣经原来的文本是怎样完成是一门高深及专业的学问,称作「经文鉴别学」,这并非我们灵修读经的人需要掌握的,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明白上主的话,圣经最后的文本是在圣灵一直掌管引导下,借着多位敬虔的文士学者完成的,所以圣经是上帝的话,也是由人编纂而成的一本书,是圣灵感动人写成的,就像所说的,全部都是上主的话。

为什么耶利米书的编者要将这段有关南国犹大灭亡的记载编辑到这里呢?这一段的内容和第四十六章至五十一章论及埃及、巴比伦等国灭亡的经过是不大相称的,很可能编辑的人希望读者能确定先知的预言是实现了的,犹大真的亡了国。先知当时传的信息虽然不受欢迎,但那确是上主的话,因为它的信息至终实现了。

我们一定要有同样的了解,知道上帝透过祂仆人所传的信息,我们一定要听,千万不能轻视,否则就会为生命带来灾难。今天圣灵已经感动众先知和新约的使徒完成了圣经,就是上主的话,我们对圣经的教导绝不能轻忽,否则我们的生命也会受很大的亏损。

描述了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俘虏了犹大西底家王,在他面前杀死了他的儿女,又挖出他的眼睛,并用铜炼锁着,带到巴比伦的监狱的故事。2-3节提到「西底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像约雅敬所做的一切。因此,耶和华向耶路撒冷和犹大发怒,以致把他们从自己面前赶出去。」「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是旧约对君王治国的评价,指的就是为王者带领人民拜偶像,离弃上帝的教训。

在第3节作者将上主对耶路撒冷和犹大国发怒的原因归究于西底家的恶行,结果就带来今天经文所读到的巴比伦大军攻击和毁坏耶路撒冷的可怕情况,更令人难过的就是圣殿也被烧毁。巴比伦人不单彻底破坏耶路撒冷和圣殿,他们更将犹大全国的菁英掳到巴比伦为奴,只留下最没有价值的人。

耶利米所生活的年代及环境,人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与我们今天很相似,例如:大国争霸带来的贸易战、金融战、冷战以至热战,而社会方面就欠缺和谐,族群与族群之间多有分化和冲突,甚至出现撕裂和斗争。这些社会问题今天也影响着教会和上主的子民。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最大的试探乃是只关注世界的事,也只会用人的方法来处理问题,跟不信的人没有分别。

耶利米书提醒我们,人今天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上主的话,因为只有上主的话能改变人心,然后带来生命及生活上的改变。其次就是人听了上主的话却没有听从,原因可能是人的私欲,不愿顺服上主的话,也可能是受假教师的影响,只听人喜欢听的话,结果受引诱而离开真道。所以今天我们不单要听道、行道,更要传道──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

思想:

在听道、行道和传道三方面,哪方面是你需要改善的呢?

耶利米一生传道,直到最后,是终结得好的好榜样,你愿意效法他吗?

--2-尔道自建 8月30日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