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51 | 52 |
巴比伦完成使命后,也逃不脱覆灭的下场……
50-51章 巴比伦帝国全盛时期威威显赫,看似不可动摇。然而,这个帝国达成神审判犹大之罪的目的后,便因自己的罪恶同样受到神的惩罚,于公元前539年被玛代波斯所灭。圣经也常以巴比伦象征所有的罪恶,故此这些信息也可应用为神在末世会一次完全消灭所有的罪恶。
从北方来的是何许人?
从北方来的国是指玛代人与波斯人联盟组成的玛代波斯帝国,这帝国是继巴比伦之后的世界霸主。波斯王塞鲁士于公元前539年成功偷袭巴比伦,但是完全征服巴比伦还是靠后来几位波斯王的力量。
“当那日子,那时候”指的是何时?
神必为以色列惩罚巴比伦,像从前惩罚亚述那样。亚述曾一度统治巴比伦,后来反遭巴比伦所灭;巴比伦也曾一度统治玛代波斯,后来败在玛代波斯手下。这几节经文也预表弥赛亚掌权时重建以色列的情景。到那时候,凡寻求神的必被赦免,以色列也得蒙洁净,不再有罪了。
这两个地方位于……
米拉大翁位于巴比伦南部,而比割则位于巴比伦东部。
骄兵必败,这我明白,但论到可以不骄傲则……
骄傲(狂妄 )是巴比伦显而易见的罪。骄傲往往源于自满自足,以为不需要神。骄傲的国家和狂傲的人最终必会失败,因为他们不承认神有主宰一切的力量。要摆脱骄傲之心并不容易,我们必须承认它常常控制我们,并求主赦免,和帮助我们战胜骄傲。对付骄傲的最好方法,就是定睛仰望至高至大和良善恩慈的神。
预言巴比伦荒凉到何时?
巴比伦之地至今仍然“永无人烟”、“无人居住”。
入侵巴比伦的是谁?
入侵的“仇敌”是指塞鲁士,他曾成功偷袭巴比伦,降服了这个超级大帝国,令举世震惊。地上的王权不论有多伟大,都不能永远长存,终会烟消云散。
经文:
21你要上去攻击米拉大翁之地,又攻击比割的居民。将他们追杀灭尽,照我所吩咐你的一切去做。这是耶和华说的。22境内有打仗和大毁灭的响声。23全地的大锤竟然砍断破坏!巴比伦在列国中竟然荒凉!24巴比伦哪,我为你设下罗网,你被缠住,竟不自觉。你被寻着,也被捉住,因为你对抗耶和华。25耶和华已经打开军械库,拿出他恼恨的兵器;这是万军之主耶和华在迦勒底人之地要做的事。26你们要从极远的边界前来攻击它,要开它的仓廪,将它堆起如高堆,毁灭净尽,丝毫不留。27要杀它一切的牛犊,使它们下去遭杀戮。他们有祸了,因为他们的日子,就是他们受罚的时刻已经来到。28从巴比伦之地逃出来的难民,在锡安扬声宣告耶和华-我们的神要报仇,为他的圣殿报仇。29你们要招集一切弓箭手来攻击巴比伦,在巴比伦四围安营,不容一人逃脱。要照着它所做的报应它;它怎样待人,你们也要怎样待它,因为它向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狂傲。30所以它的壮丁必仆倒在街上。当那日,它的士兵全都必静默无声。这是耶和华说的。31「看哪,你这狂傲的啊,我与你为敌,因为你的日子,我惩罚你的时刻已经来到。这是万军之主耶和华说的。32狂傲的必绊跌仆倒,无人扶起。我必用火点燃他的城镇,将他四围所有的尽行烧灭。」33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和犹大人一同受欺压;凡掳掠他们的都紧紧抓住他们,不肯释放。34他们的救赎主大有能力,万军之耶和华是他的名。他必定为他们伸冤,使全地得享平静;他却要搅扰巴比伦的居民。」35有刀剑临到迦勒底人和巴比伦的居民,临到它的领袖与智慧人。这是耶和华说的。36有刀剑临到矜夸的人,他们就变为愚昧;有刀剑临到它的勇士,他们就惊惶。37有刀剑临到它的马匹、战车,和其中混居的各族,他们变成与妇女一样;有刀剑临到它的宝物,宝物就被抢夺。38有干旱临到它的众水,它们就必干涸;因为这是雕刻偶像之地,人因偶像颠狂。39所以野兽和土狼必住在那里,鸵鸟也住在其中,永远无人居住,世世代代无人定居。40巴比伦要像神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和邻近的城镇一样,必无人住在那里,也无人在其中寄居。这是耶和华说的。41看哪,有一民族从北方而来,有一大国和许多君王被激起,从地极来到。42他们拿弓和枪,性情残忍,毫不留情;他们的声音像海浪澎湃。巴比伦啊,他们骑着马,如上战场的人摆列队伍,要攻击你。43巴比伦王听见他们的风声,手就发软,痛苦将他抓住,仿佛临产的妇人疼痛一般。44「看哪,就像狮子从约旦河边的丛林上来,攻击坚固的居所,我要在转眼之间使迦勒底人逃跑,离开这地。我拣选谁,就派谁治理这地。谁能像我呢?谁能召我出庭呢?有哪一个牧人能在我面前站得住呢?45你们要听耶和华攻击巴比伦所定的计划和他攻击迦勒底人之地所定的旨意。他们羊群当中微弱的定要被拖走,他们的草场定要变为荒凉。46因巴比伦被攻下的声音,地就震动,人在列国都听见呼喊的声音。」
我们今天念的经文,的中心主题是要说明巴比伦帝国是怎样从上主拣选的仆人,就是大铁锤,变成上主要惩罚的对象。表面的原因是他们「……对抗耶和华」(24节),而深层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向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狂傲。」(29节)经文特别强调巴比伦的「狂傲」(31、32节),巴比伦的问题就是心中狂傲,想要取代上主的角色,她因自己的成就,就以为自己和上主同等,忘记了她只不过是上主的仆人,并不是上主。她之所以能这么强大和兴盛是因为上主拣选了她,让她执行上主惩罚背道悖逆的以色列民和那些与他们邻近的族群、国家的任务。
描述了巴比伦被攻击毁灭的情形。上主在第21节中吩咐祂的仆人,「你要上去攻击米拉大翁之地,又攻击比割的居民……」「米拉大翁」的意思是「加倍叛逆」,这也可能和巴比伦语所指巴比伦南部地区有关。「比割」是巴比伦词汇,指东部的巴比伦,意思是「审判从上帝而来」。这两个双关语告诉我们巴比伦全境都要受上主严厉的惩罚。
耶利米的预言也将巴比伦比喻作大铁锤。过去,她是审判的工具,现在却突然变成被砍断破坏的对象。上主又将自己比喻成一个设下网罗的猎人,让巴比伦好像猎物一样不经意地被缠着,然后猎人勇士就拿出兵器攻击它。
第29至30节(两节可参考第14-16节)说到要招集一切弓箭手来攻击巴比伦,古代的弓箭手是进攻和防守的主力,所以巴比伦面对的是极大的危险。经文更说「不许一人逃走」,这就表示上主对巴比伦的惩罚是全面的,毁灭是彻底的。经文在这里重复15节下的经文,再次提出上主惩罚是按她怎样待别人,就照样待她(参。上主严厉地惩罚巴比伦的原因是「因为它向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狂傲」(29节),第30节与相同,耶利米在也用相同的信息论及大马士革。
第31至32节,先知的信息继续强调巴比伦是一个狂傲的国家,它根本不把上主放在眼里,对别人更没有人道,所以当上主发怒,要惩罚她的时候,没有人愿帮助她,因为谁帮助上主要惩罚的人,谁就是与上主作对了。第33-34节形容上主看见以色列民在巴比伦所受的压迫,所以上主要为他们伸冤。
是一首称为「剑之颂」的诗歌,在描述上主怎样用「上主之剑」来惩罚背道的以色列人,而在这里则是描述上主对巴比伦的审判。这诗歌告诉我们,假若上主要毁灭一个国家,无论她积存多少的财富也没有用,一切都将成空,就像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一样,他曾从耶路撒冷圣殿夺去所有宝物,但结果是全部被波斯王下令归还给圣殿。
第40节提到「巴比伦要像神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和邻近的城镇一样,必无人住在那里,也无人在其中寄居……」圣经多处用「所多玛、蛾摩拉」这两座被毁之城来作比喻,意思是说明上主给予惩罚的程度将与这两城的下场相似;巴比伦城要成为废墟,没人居住。然而,巴比伦城的地方至今仍有人居住,所以这预言还没有完全实现,要等末后的日子才会完全实现。
,这段经文和相同,但四十九章的经文是指以东的讲论,而这里却是指巴比伦是上主要毁灭的对象,因为她竟敢作上主的敌对者。新约启示录的作者也引用这段经文来指出「巴比伦」就是在末日审判时被上主惩罚的主要对象。
思想:人绝不可对上主狂傲!成功最大的危险就是它会使我们自视过高,甚至变成狂傲的人。
你可知道谁以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拒绝顺服上主,谁就成为上主的敌人,谁就自取灭亡吗?谦卑是事奉上主绝不可少的态度。
经文:
11抢夺我产业的啊,你们因欢喜快乐,像踹谷嬉戏的母牛犊,又像发嘶声的壮马。12你们的母亲极其抱愧,生你们的必然蒙羞。看哪,她要列在诸国之末,成为旷野、旱地、沙漠;13因耶和华的愤怒,巴比伦必无人居住,全然荒凉,凡经过的都要受惊骇,又因它所遭的灾殃嗤笑。14所有拉弓的啊,要在巴比伦的四围摆阵,射箭攻击它,不用爱惜箭枝,因为它得罪了耶和华。15要在它四围吶喊:「它已经投降,堡垒坍塌了,城墙拆毁了!」这是耶和华所报的仇。你们要向它报仇;它怎样待人,你们也要怎样待它。16你们要将巴比伦撒种的和收割时拿镰刀的全都剪除。他们各人因躲避欺压的刀剑,必归回本族,逃到本土。17以色列是打散的羊,被狮子赶散。首先是亚述王将他吞灭,末后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折断他的骨头。18所以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看哪,我必惩罚巴比伦王和他的地,像我从前惩罚亚述王一样。19我必领以色列回他自己的草场,他要在迦密和巴珊吃草,又在以法莲山上和基列境内得以饱足。20在那日、在那时,你寻找以色列的罪孽,一无所有;寻找犹大的罪恶,也无所得;因为我所留下的人,我必赦免。这是耶和华说的。」
今天我们继续读有关巴比伦灭亡的预言。告诉我们上主惩罚巴比伦的原因,及说明祂要用巴比伦对待战败者的方式来惩罚巴比伦人。
首先指出上主要惩罚巴比伦的原因是因为她以傲慢的态度来毁灭犹大国。上主虽用巴比伦来审判惩罚犹大,但犹大仍是祂的产业,是属主的子民,犹大就好像上主的母牛犊和壮马,是上主美好的产业,所以祂一定会惩罚那些抢夺祂产业的人或民族(参。
现在巴比伦却将犹大夺去,据为己有,这样巴比伦就成为上主的敌人。因此上主起誓要使巴比伦这大城成为旷野,无人居住,就如当时的耶路撒冷一样。先知耶利米用生动的笔法将上主审判巴比伦城的战斗描述出来,这将是一场激烈及带来彻底破坏的战争。
在这里我们要明白,「巴比伦」一词在新旧约圣经中是可以有多重意义的,「巴比伦」可以是历史上毁灭南国犹大的迦勒底人所建立的政权及首都,这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但在旧约先知和新约的启示录中却可以有另外一重表征性的意义,总括来说,「巴比伦」就代表在末世中敌对上主的属灵势力。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解释呢?单纯按字面的意思,还是加入属灵比喻的方法来解读呢?假若我们纯粹用字面的意思来解释的话,这预言已经实现了一部份,玛代波斯帝国后来真的兴起,打败巴比伦,灭了她;但另一方面,按历史的记载,巴比伦城的陷落基本上是「和平」的政权转移,并没有经文所预言的激烈战争,而波斯新王居鲁士更加是对巴比伦人及被掳的以色列人都非常宽容,这些我们也可以在但以理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到的。事实上,在巴比伦陷落时,巴比伦人和以色列人都没有大规模的出逃,所以从纯粹字面的意思来看,这预言仍有部份内容没有完全的实现。然而,我们知道这段经文原是用诗歌文体写成的,所以也不应该单纯用字面意思来解释的。假若我们接受「巴比伦」一词是有多重象征性意义,先知的预言就有多重的意义和多次的实现。这意味着除了巴比伦要被毁灭以外,这预言还有末世的意义,有部分的内容要等到将来才会完全实现。所以,当我们解释这段经文时,也需要研究圣经其他的经文,特别是新约和其中的启示录。
说到以色列的复兴,这一段说明上主要报复那些侵吞祂选民的国家,当中包括消灭北国以色列的亚述和破坏南国犹大的巴比伦。我们要明白这里所说的「以色列」是包括南国犹大的,就是所有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以色列就像羊群被分散在各地(参6-7节),就是上主使用了亚述和巴比伦来管教以色列人。然而,她们却以傲慢的态度毁灭了上主的子民,所以上主要审判她们,并且要带领那些仍对祂忠贞的子民回到应许之地,上主要赦免他们的罪,将应许之地再次交回给他们居住。
第20节:「在那日、在那时,你寻找以色列的罪孽,一无所有;寻找犹大的罪恶,也无所得;因为我所留下的人,我必赦免。这是耶和华说的。」「在那日、在那时」就是弥赛亚的日子,上主要带领以色列民回归应许之地,这就表示上主已经宽恕他们了(参。这节以一贯有关弥赛亚的宣吿为开始,指出这赦罪和祝福的异象,必要在弥赛亚的日子临到时实现。
当巴比伦王灭了亚述,打败埃及和扫平邻近的列国,他就把自己看得非常伟大,忘记了自己不过是上主所拣选的仆人而已,甚至以为可以与上主一比高下,因此引起上主的忿怒。
在的诗歌有论及巴比伦的:「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从天坠落?你这攻败列国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
成功也可以是陷阱,假若我们不小心处理成功与成就,就可能会跌进「我要与至上者同等」的引诱中,成为主的对头人,巴比伦王就是跌入成功陷阱的好例子。
思想:巴比伦以残暴待她战胜的国家和人民,结果当上主审判她的时候,也让别国用同样残暴的手段来毁灭她。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你若要人怎样待你,先怎样待人。」这也是待人处世的黄金定律。
上主对属祂的子民是有管教的。管教是要炼净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更像主耶稣,也更能为主所用!
经文:
1以下是耶和华藉耶利米先知论巴比伦和迦勒底人之地所说的话。2你们要在万国中传扬,宣告,竖立大旗;要宣告,不可隐瞒,说:「巴比伦被攻取,彼勒蒙羞,米罗达惊惶。巴比伦的神像都蒙羞,它的偶像都惊惶。」3因有一国从北方上来攻击它,使它的地荒凉,无人居住,连人带牲畜都逃走了。4在那日、在那时,以色列人要和犹大人同来,随走随哭,寻求耶和华-他们的神。这是耶和华说的。5他们要问到锡安之路,又面向那里,说:「来吧,他们要在永不被遗忘的约中与耶和华联合。」6我的百姓成了失丧的羊,牧人使他们走迷了路,转入丛山之间。他们从大山走到小山,竟忘了自己安歇之处。7凡遇见他们的,就把他们吞灭。敌人说:「我们不算有罪;因他们得罪了那可作真正居所的耶和华,就是他们祖先所仰望的耶和华。」8「你们要逃离巴比伦,要离开迦勒底人之地,像走在羊群前面的公山羊。9看哪,因我必激起大国联盟,带领他们从北方来攻击巴比伦,他们要摆阵攻击它,它必在那里被攻取。他们的箭好像善射勇士的箭,绝不徒然返回。10迦勒底要成为掠物,凡掳掠它的都必心满意足。这是耶和华说的。」
今天我们念的经文是,耶利米书五十章及五十一章这两章是有关迦勒底人,即是巴比伦帝国灭亡的预言信息。
根据耶利米书三十六章的记载,《耶利米书》很可能是耶利米口述,经巴录及其他人笔录下来的作品。在三十六章中,约雅敬王将先知耶利米的书卷烧掉后,上主吩咐先知要留下记录,就记载说:「于是,耶利米又取一书卷交给尼利亚的儿子文士巴录,他就从耶利米的口中写了犹大王约雅敬所烧前卷上的一切话,另外又添了许多相仿的话。」所以《耶利米书》是先知耶利米的讲道及预言集,经过一些文士(秘书及编辑)收集和整理后完成的。在编辑整理过程中,经文也说:「……另外又添了许多相仿的话。」这说明编纂者为帮助读者明白经文或背景,加入了一些并非直接来自先知耶利米的材料。了解这样的背景对于我们研读这两章有关巴比伦帝国被审判的信息是很有帮助的。
从犹大人的角度来说,巴比伦是犹大最大的敌人,甚至比埃及更甚。虽然上主曾使用巴比伦作为惩罚犹大及列邦的杖,但上主对她的审判亦迫在眉睫。巴比伦是在公元前539年被玛代-波斯所灭,但在这两章经文中并没有提及波斯是世界的强权,所以这两章大部分的经文,应该是在波斯兴起及巴比伦被灭之前完成编纂的。
迦勒底人的祖先是半游牧民族,他们很早就在吾珥定居下来。在公元前605年,巴比伦帝国消灭亚述帝国后,就接收了北国以色列的土地,到了公元前586年,南国犹大也被巴比伦所灭。因此,整个以色列民族都在巴比伦帝国的管辖之下。当先知预言巴比伦将会亡国时,也就表示以色列民将会得到释放的机会。
第1-3节:「你们要在万国中传扬,宣告,竖立大旗;要宣告,不可隐瞒……」显然地,先知对巴比伦将会被灭的消息表现得非常兴奋。对他,以及他的民族来说,这实在是应该公告天下的好消息!巴比伦将被攻取,这惩罚也将使她的保护神蒙羞。第3节说「有一国从北方上来攻击它」,这个表达不一定是指地理的方向,因为在希伯来文化中,北方是一切邪恶的来源,因此在这里可能是一种隐喻的表达方式。
紧随着巴比伦被灭的信息后,第4-5节就宣告以色列与犹大的复国,「在那日、在那时,以色列人要和犹大人同来,随走随哭,寻求耶和华」(第4节)。当灾祸临到巴比伦时,被掳的以色列便转而悔改归向上主,以色列人和犹大人就是全体以色列民族都要一同来,他们要「随走随哭,寻求耶和华」,他们要向上主表示忏悔及感谢,因为上主拯救了他们,让他们可以回归故土,这也是波斯王打败巴比伦后给以色列民的一道诏令(参。
第10节:「迦勒底要成为掠物,凡掳掠它的都必心满意足。这是耶和华说的。」过去巴比伦帝国是洗劫别国的,现在却要变成被人洗劫的,而且洗劫者「都必心满意足」,代表巴比伦的灾难极其严重,他们连一点抵抗的能力也没有。
思想:巴比伦本是上主的仆人,被差遣审判犹大国和周围的列国,但因犯罪和叛逆上主的原故,变成上主审判的对象,这是很可怕的改变,请为自己祷告,求主加力保护,让你能忠心到底!
,
主耶稣在这里连着讲了三个类似的比喻,失羊、失钱和浪子的比喻。讲这三个比喻的目的是为了回答法利赛人私底下的议论。他们认为耶稣怎么能和罪人来往?怎么能去罪人家里吃饭呢?因为他们是不会这样做的。他们有强烈的自以为义的心理,瞧不起罪人,他们的这种做法不利于罪人的悔改。主耶稣对罪是毫不妥协的,但是,对罪人,主耶稣却充满了爱,希望能引他们悔改。如果主耶稣也象这些法利赛人那样,就怕象马太这样的人,也就成不了使徒了,撒该也不会向他讹诈过的人偿还了。
我们与还没有悔改的罪人相处时,不能有一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深知我们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我们与他们都是一样的,只是神的恩临到了我们,使我们有了改变。【】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自以为义,反倒应该更加卑微,只能更加感恩。我们都知道保罗追求的非常好,可是当他晚年写书信的时候,他却没有夸自己现在怎么怎么的好,而是说自己曾经是亵渎神、侮慢人的人,然而还蒙了神的怜悯,发生了这样的改变。让我们所有人读了之后都觉得有指望。他没有高高在上对我们说教一番,而是以一个罪人的身份善劝我们。主耶稣的这个比喻很好,他告诉我们不要将罪人看成肮脏讨厌的与你无关的人,而要将他们看成是牧人失落的羊,牧人总会千方百计地将失落的羊寻回。
一.迷路的羊
1.迷路的羊指的是谁?
在这一点上,《路加福音》与《马太福音》记载的有一点不同,我们分别都会看一看,先看路加福音。
A.罪人 (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说‘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快乐。可见这里迷路的羊指的是罪人,不但是犹太人中的罪人,而是全人类中所有的罪人。也就是说,每一个不信主的人,都是失落的羊。无论他是好一点的罪人,还是坏一点的对罪人,都是失落的羊。
【】 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牧人寻找一只失丧的羊需要很辛苦的付代价。主耶稣寻找失丧的人,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因为罪人的结果是死,这个死,不仅仅是肉身的死那么简单,一下子就过去了。而是灵魂在火湖里永远受审判的那个状态。要将失丧的罪人救回,主耶稣就必须亲自流血被杀做挽回祭。主耶稣所受的苦,不仅仅是身体上被鞭子抽、被钉子钉的苦。其实,最大的痛苦是担当我们的罪与天父分离。主耶稣被鞭子抽和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主耶稣还能忍耐,没有发出痛苦的喊叫,可是,当祂因担罪被父离弃时,祂大声喊叫:“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迷路的羊不知道回家的路,如果不被及时寻回,其结局就是在旷野死去。所以主耶稣主动到世界上来寻找拯救失丧的人。我们基督徒也有这个责任,带领迷失的羊回家乡。有一些人对基督教不认识,他们认为基督徒宣传福音时常常说‘信主的上天堂。不信主的下地狱’,这是用‘萝卜加大棒’的方法骗人入教。其实,这样认为的人,他们是首先已经主观地否定了这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他们可能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将原本一件关于事情的真实陈述视为用心设计的阴谋了。继而,又有人认为,基督徒也是非常势利的,他们信教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吃到‘天堂’这个大馅饼。诚然,可能会有一些还不太明白真理的基督徒真的是有这样的存心,他们信的原因完全是只考虑到自己的个人利益。有一年受洗的时候,牧师在临施洗前考察一位即将受洗者的信仰时问她:“你为什么要信主”?她回答:“为了上天堂”。这样回答是因为她刚才信主还不明白圣经真理。不错!真心信主的人一定可以上天堂。但是,这是信的结果,而不是我们信的目的。我们信,就是因为神原本就是真实的,祂告诉我们的内容也都是真实的,我们的家本来就应该在神那里,我们选择的是一条回家的路。就好像一个被坏人拐卖的孩子,醒悟之后回家一样正常。我相信,我们都不会认为这个孩子如果继续认贼作父、继续在外流浪那才是有个性吗?那才是高尚吗?神并没有希望借着天堂的好处吸引我们上天堂,也没有希望借着地狱的可怕吓唬人上天堂。否则,祂完全可以让约翰写启示录的时候,写得详细具体一点,好像今日某些声称去过天堂地狱的人写得那些书一样。神在圣经中只是很简单、笼统提到了有天堂和地狱,只是向人类陈述了一个事实而已。信与不信,只在乎各人自己的选择。
迷路的羊,走到哪算哪?没有一个清楚的目标与方向,失丧的人也是这样。人的需求不仅仅是像动物一样的活着就能满足,甚至不是精神追求就可以满足的,而是灵性的需要。有人给‘人’下了个定义非常精妙,那就是有宗教活动的动物。虽然所有的宗教都能满足人在灵性上的一些需要。但是,人只有认识了真神,才能产生正确的追求。
B.信主的人 (马太福音)
【】 一个人若有一百只羊,一只走迷了路,你们的意思如何。他岂不撇下这九十九只,往山里去找那只迷路的羊吗?若是找着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为这一只羊欢喜,比为那没有迷路的九十九只欢喜还大呢。你们在天上的父,也是这样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
在上一点中,我看到迷路的羊指的是普世的罪人,他们一出母腹就与神疏远,神盼望他们都能悔改,若有一个罪人回转过来,在天上的欢喜是大的。而这处经文重点不是‘罪人’悔改,而是‘小子’里失丧的人。我们不要以为只要进入羊圈了,就可以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好像是进入了保险箱似的。还以约翰福音里,耶稣说过:“谁也不能从祂手里把我们夺去”为依据,认为神会保守我们不会失去救恩。教会中历来就有‘一次得救是否永远得救’的争论,双方都摆出了许多经文根据,持这两种观点的人中也都有神重用的仆人。比如,认为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人中有司布真、唐崇荣……,认为得救之后有可能还会再次失丧的人中有约翰卫斯理、宋尚节……。这个争论恐怕到主再来都不会停止,我们可以彼此接纳为弟兄,但是总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很多经文的解释都会含含糊糊了。我们认为进入羊圈的羊一方面神会保护,正如经上所应许的,这是神主权的体现。另一方面,人自己也要有谨慎的责任,免得我们自己弃绝主,这是人责任的体现。【】 我的弟兄们,你们中间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转。这人该知道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神会保守信祂的人,但是,神不是保守我们的信心,信心需要自己坚持。因为信与不信,神都不会勉强,这完全是由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 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
所以,一个人得救之后也需要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因为魔鬼从起初就是杀人的,它并不会因为一个人信了主就放弃他。它仍然会处心积虑地要杀害、偷窃、毁坏神的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其中魔鬼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兴起各样的异端杀害神的儿女,他们通过似是而非的道理和离奇古怪的见证将人掳去。【】 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从经文中看出,异端善用诡计和法术。诡计指的是,用热心、爱心、谎言、假见证欺骗人。法术指的是,用虚假的神迹、奇事、异能迷惑人。总之,他们要让基督徒另受一个灵,另得一个福音,在不知不觉中堕落。
2.羊容易迷路
A.没有方向感:不认识路
上帝创造的每一样东西都蕴含着某方面属灵的真理,浩瀚的宇宙,微观的粒子,天空,大地,海洋,高山,动物,植物……,这一切无不默默述说神的真理。所以,当主耶稣传道的时候,祂可以看到什么,就以什么为比喻向群众讲论天国的道理。当所罗门得到神所赐的智慧之后,他也可以以任何一样大家看似微不足道的那些受造之物,来讲论各样充满智慧的真理。他取材的范围从高原的桑树直到墙头上的牛膝草,以及各种的飞禽、走兽、昆虫、水族。
神在创造羊的时候,当然也不例外,甚至是有着比其他动物更加独特的设计,因为在圣经提到过的所有动物中,无论是旧约,还是新约,可以说羊都是最重要的动物之一。所以,在羊的身上,神也安排了很多属灵的真理。上帝既为羊创造了很多优点,用来告诉我们神的儿女应该有的性情,比如温顺、安静、分蹄、倒嚼、清洁……。同时,也创造了一些缺点,用来指出我们的问题,提醒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比如,我们这个比喻所说的,羊是最容易迷路的动物。我们常说‘老马识途’,其实不仅是马,牛、驴、狗、鸡、鸽子……他们都能很容易找到回家的路。但是,羊如果独自走出去,牧人不将它领回来的话,凭它们自己是回不来的。在以色列地,牧羊是个很常见的职业。所以,这个比喻中,牧人寻羊的情形在中东一带是非常常见的。
自从人类堕落之后,人自己已经不可能找到回家的路,必须由神引导我们走上归回的路。可是,这世界的王撒旦趁着它还没有被丢进火湖之前,仍然要做与神为敌的拦阻工作,它也弄出来种种宗教,企图以假乱真混淆人类归回的正路。那么,是否人类面对着摆在我们面前的许多条道路的时候,根本无法判断哪条才是真正通向上帝的,只能听天由命的瞎蒙一个,蒙对了,将来就可以得救,蒙错了,将来只能灭亡呢?不是的!!真正出于神的道,不但人人可以分辨,而且也是不难分辨的。因为神的道必定符合每个人里面的良心,二者都是来自于真神。【】 他说,这道离你不远,正在你口里,在你心里。【】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信其他宗教的人,往往在接受之初,都没有仔细思想揣摩过他们的教训,也没有将那些理论与自己良心的声音先比对一下,就盲目接受相信。接下来在那个环境中不断地进行灌输教育,他们也在不断否定自己的良心去适应那个理论。久而久之再想正确判断就非常困难了。
对世人,魔鬼会弄出许多异教会去混乱他们,使他们因失迷方向而最终灭亡。对信徒,魔鬼也不会放过,它会弄出许多异端来混乱他们。其目的同样是要使我们因失迷正确的方向而灭亡。所以,我们时刻不能放松警醒的心,也要知道我们的弱点是很容易迷路的。要想一生都保持道路的纯正,首先要始终保持心态的纯正。不要被一些表面化的东西所吸引,也不要想走捷径,在真道上稳稳地扎根,踏踏实实地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主。
B.只顾吃草,不警醒:需要有牧人保护
羊的警惕性是很差的,它自己不会保护自己。狗,就比较灵敏,甚至连睡觉的时候都很警觉,耳朵贴在地上,一旦来个生人,它马上就能起来汪汪叫向家人报告。但是,羊就没有这种警惕性,甚至睁着眼睛看见有陌生人进门,也想没看见一样。同样象羊一样温顺的羚羊或鹿都比羊的警惕性要高。所以,羊在野外如果没有牧人的保护那是很难生存下去的,随时都有掉下山崖或被野兽吞吃的危险。
旧约圣经《箴》中,出现多处描述那位女子身体的经文,而且每次的描述都有所不同。其实,神是以此来告诉我们属灵生命的种种要求。在该卷书的最后,当那位女子长成成熟的王女身量的时候,特别记载了她的鼻子是什么样的。【】你的鼻子仿佛朝大马色的利巴嫩塔。这节经文对鼻子的比喻非常有趣,其实却是讲成熟的属灵生命的特征之一,那就是能够非常警醒。鼻子,有灵敏的嗅觉就是为了分辨气味。大马色是以色列的敌人,并且是常常骚扰以色列。黎巴嫩塔是敌人的军事要塞。这位书拉密女的鼻子一直是朝向大马色的黎巴嫩塔。是说明她对敌人保持时刻的警惕。这样的女子是神看为美丽的,是成熟如王女一般的生命。主耶稣常常对门徒说:“要谨慎啊,要警醒啊”。我们既要有羊的温顺,但是,却不要有羊的那种不警醒。
神喜爱挑选使用那些警醒的人做工。例基甸的那次打仗,士7:(省略讲)。神的第一步筛选是,没有信心的人被淘汰了。第二步筛选是,不能警醒的人被淘汰了。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换做我们行路一旦口渴了,谁不是大口大口的低着头只顾喝水呢?哪有人会用舌头添水,一边添水一边观看周围的情形呢?所以,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被淘汰了。这一万个大有信心的人中仅仅只有300个人是警醒的。其实,现在教会的情形也是一样,甚至更差。只要有个人声称自己是先知,有医病的恩赐。你看吧,马上就会有很多基督徒不加分辨地跑上去请他为自己按手,把主在圣经上留给我们的关于按手之礼的教训也不顾了,因为只想解决自己的‘渴’,哪还顾得上什么警醒啊。
无论什么时代,不会是每一位基督徒都能警醒的,常常总是大多数人不谨慎,只有生命成熟的基督徒才能谨慎警醒。所以,神会设立少数警醒的人做守望的人,让他们既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 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神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或作救赎的)。这是他们的责任,如果他们不为全群谨慎,就成了无用的哑巴狗。【】 他看守的人是瞎眼的,都没有知识,都是哑吧狗,不能叫唤。但知作梦,躺卧,贪睡。将来审判的时候,他们难持其咎,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但是,他们就算尽责的守望,及时的提醒众弟兄姊妹,也一定不会是所有人都愿意听从的,因为人心很复杂,教会里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只要他们尽到责任为全群警醒了,不论最终别人听不听,将来他们在神面前是没有责任的。
C.被人引差路:
一方面的经文:【】 我的百姓作了迷失的羊,牧人使他们走差路,使他们转到山上。他们从大山走到小山,竟忘了安歇之处。【】 论到使我民走差路的先知,他们牙齿有所嚼的,他们就呼喊说,平安了。凡不供给他们吃的,他们就预备攻击他。
另一方面的经文:【】 羊不跟着生人,因为不认得他的声音。必要逃跑。【】 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
这四节圣经反映出的是看似矛盾的两种观点。上面两节是说,羊有可能被引错路,下面两节是说,羊只跟着牧人,不会跟随生人被引错路。那么,羊到底有没有可能被引错路、该怎么平衡这些矛盾的经文呢?
其实,经文本来是不矛盾的,只是因为我们能想到、能列出的经文还不够完整,才造成了似乎是矛盾的假象。无论是旧约还是新约,我们都能看到羊确实会因为听从假先知而走错了路。那么,约翰福音第十章说羊不跟生人,又怎么解释呢?我们要注意,主说,羊不跟生人的原因是因为这些羊首先要认得牧人的声音【】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也就是说,羊只有先认得自己的牧人声音了,此时再听见假牧人的声音时,才有可能通过与真牧人的声音做对比发现他的假的来。这也就是我们讲道的时候常常举的例子:识别伪钞最好的方法是认清楚真钞,这样才能通过比对发现哪些是假的。那么,生命幼小的基督徒是不具备这种分辨能力的,所以,他们才需要别人保护他们。【】 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这节圣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小孩子由于不会分辨,是有可能被仇敌使用的诡计或者假神迹引诱而随从异端的。
现在,很多的异端都在利用一些教会还没有很细致的弄清楚‘到底基督徒有没有可能被引诱走错路’的这一真理认识上的缺欠。所以每到一处教会进行迷惑之先,他们首先要打消大家对他们的谨慎和警醒性。他们就喜欢说:“放心吧,神会保护一切信祂的人,没有任何异端能夺走神的儿女”。或说:“反正我们里面都有圣灵,圣灵会给你们心里平安的,只要你们听道心里不难受,就说明那个道没问题”。或说:“我们只要先为聚会的地点祷告过了,邪灵就不可能进来了,向父求圣灵,不可能得到邪灵。所以,我们可以意识空白、意志被动都是安全的”。……等等。总之,他们是让大家不必再分辨他们接下来的教导和他们怪异的表现。当初,假先知也是向百姓许诺虚假的平安,这确实很能迎合当时百姓的心理。可是,最终却害死了这些轻信他们的百姓,当百姓发现自己被欺骗了时候,已经悔之晚矣。
3.迷路的结果:
A.野兽吞吃:【】 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的羊因无牧人就成为掠物,也作了一切野兽的食物。
无论是羊自己不顺服,不让牧人保护;还是牧人不尽责,不去保护群羊。总之,迷路的结果是非常危险的,随时可能被野兽吞吃。迷路的羊被野兽吞吃的概率已经非常高了,但是,若比起迷路的基督徒被撒旦吞吃的概率还算为小。因为魔鬼随处都在,时刻虎视眈眈的窥察着神的百姓,我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有的人因此成为掠物,表示神失去了他们,这些人放弃了信仰,进入了世界。经文说,还有的人做了野兽的食物,也就是说,这些人帮助野兽变得更强大了,这些人成为撒旦的使者,壮大了仇敌的势力。这就好比,有的人本是被别人欺骗吸毒的受害者,后来竟然加入害他之人的团伙变成了毒害别人的贩毒者。或者,有人本是被别人拐卖的受害者,后来却变成了拐卖团伙的成员一样。这样的人,是最可恨的。
B.困苦流离:【】 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
经文让我们看到,迷路的结果有两点。上一点‘野兽吞吃’,我解释的重点是放在信仰方面。这一点‘困苦流离’,我主要是放在生活方面。有些弟兄姊妹遇到一点点十字架就不想继续走天路,其实,若是和使徒们比一比,我们今天所经历的那点困难算个啥?再说,难道退后就没有难处了吗?退后难处只会更大。是的,或许我们信主了,在某件事上主仍然让难处临到我们,不给我们拿去。但是,至少我们心里还是有盼望,主也会亲自安慰我们,弟兄姊妹也会关怀我们。如果我们离开了主做只迷路的羊,那样难处你还能交托给谁呢?只有独自承担,只会更加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