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创世记 第13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亚伯兰带着他的妻子与罗得,并一切所有的,都从埃及上南地去。」

2「亚伯兰的金、银、牲畜极多。」

3「他从南地渐渐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间,就是从前支搭帐棚的地方,」

4「也是他起先筑坛的地方;他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

上图:亚拉得(Tel Arad)遗址的祭坛。亚伯拉罕所筑的坛类似这种样式。

5「与亚伯兰同行的罗得也有牛群、羊群、帐棚。」

6「那地容不下他们;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使他们不能同居。」

7「当时迦南人与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亚伯兰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相争。」

8「亚伯兰就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原文是弟兄)。」

9「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10「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那地在耶和华未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

上图:现代约旦河谷全景,靠近约旦河的地方还是滋润的。

11「于是罗得选择约旦河的全平原,往东迁移;他们就彼此分离了。」

12「亚伯兰住在迦南地,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

13「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

14「罗得离别亚伯兰以后,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从你所在的地方,你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

15「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

16「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人若能数算地上的尘沙才能数算你的后裔。」

应许之地预表基督,亚伯兰肉眼「所看见的一切地」())是应许之地,灵里看见的却是基督。亚伯兰因着信心失去的约旦河平原,神用整个应许之地来补偿;凡我们为着神所失去的东西,神也必用基督自己来补偿。
神起初应许的「后裔」()),亚伯兰可能还以为是罗得。现在罗得离开了,神反而进一步应许「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表明这「后裔」将是出于神的作为。亚伯拉罕的后裔不但包括肉身的犹太人,也包括每个因信称义的信徒:「你们既属乎基督,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着应许承受产业的了」())。
神进一步应许要把这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而不只是「赐给你的后裔」()),表明将把这地永远放在亚伯拉罕的名下,并且「直到永远」())。实际上,神不只是应许这块地,而是用这块地来表明「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每个亚伯拉罕的属灵后裔也都能承受「那座有根基的城」。

17「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

上图:希伯仑山的南面。

18「亚伯兰就搬了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上图: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1890年幔利橡树(Oak of Mamre)照片。这棵橡树大约有5000年的历史,位于希伯仑附近的幔利西南2公里处,也被称为亚伯拉罕的橡树。传统认为这就是亚伯拉罕支搭帐棚、并招待三位天使的地方。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创世记十二章以下作为‘历史’的注释

但是更可疑的则是提及神降大灾难给法老和他的全家。此外还有饥荒使亚伯拉罕下到埃及去,而且虽然他是个小小的游牧族长,却被描述为与法老直接对抗,这与后来在约瑟与摩西时代以色列所遭遇的相似事故相比却使人难于接受。这意思并不是我们要以这故事为杜撰而一笔勾消,不过它诚然活像亚伯拉罕访问埃及(很可能为逃避迦南的饥荒──这没有理由不应发生两次 )乃是纯粹攫取后世的希伯来听众喜欢和兴趣。

当我初见主,
我知蒙福何处?
耶稣和祂的话,
更新灵魂可处?

(二 )

我们不能确定罗得与亚伯拉罕同在埃及,但是他与他同在伯特利。他现在堂堂正正的是一个小小的首领,饥荒已经过去,而他也是兴旺的。

不要以为族长们是骆驼游牧民,迅速跋涉于广大的沙漠之中,如现代的伯度英人(或圣经中的米甸人或亚玛力人 )那样。当需要速度的时候,他们可能为特别的旅程而用骆驼(参二十四章 ),但是大体上,他们依循一种牧民经济,以羊群,有时以牛群为基础。他们移动,由一地往他地是预先计算而且是缓慢的,要看有无青草而定。必要时他们会进入多山和偏僻地区,但是如果不能在农业区长住或与城市人商妥和平条件的话,宁愿停留在多草的山谷。有时他们会与安居在一个地方的人争吵而被驱走,而且他们必然常常互相争吵,不论是否血亲。‘我们先到这里!’‘这是我们的地方。我们去年便占有了!’作为亚伯拉罕与罗得两人的家宰之间所发生的情形,必是当时巴勒斯坦的生活情态的描述。

两个首领会面,试求和解。他们同意分手是惟一解决的办法。亚伯拉罕因为同属一个部族集团的人,作这样不体面的争执感到烦恼;虽然他是长者,却慷慨地让罗得先选择要去的地方。

也许他们所站的地方是现在的北亭(Beitin )村略南的一个小丘,就是斯密特爵士(Sir George Adam Smith、译者注:苏格兰圣经学者、约生于一八五六年 )所描述为‘巴勒斯坦的一个伟大的观察点’。从这里看去,环绕耶利哥的约但谷与死海北端都清晰可见。第十节的含意是那时死海尚未存在,而山谷延伸南至琐珥,琐珥的地点乃是在死海的南端附近。关于‘平原城市’(参看十九章──判决的注释 )的位置与毁灭的问题,以后再论。现在只说罗得选择往下进入山谷,而最后到了所多玛。亚伯拉罕所得的是高地,绝非不毛之地,但骤然看来,一定不如罗得所选的地区那么富吸引力。

(三 )

骤看是运转的机会,由罗得自私的选择,产生出来致命后果,在故事中巧妙地预示出了。我们知道,约但谷只要适当地浇灌,有如耶和华的园子;换句话说,是一个真正的伊甸。可以与埃及地由于尼罗河而导致青葱丰产相比。但是亚当与夏娃作了错谬的选择所发生的结果是怎样,亚伯拉罕不久以前在埃及作的选择也是怎样,接着发生在罗得身上的又是怎样呢?叙述的相反相成性对于聪明的听众自会理会,甚至愚昧的人都明白那在记述罗得到达所多玛之后的要点。‘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这里开始对罗得的分析,他的后裔不是到舒适安乐的地区,而是到不体面而又灾难之境;他成了历史上第一个信心的堕落者,缺乏旅客精神的人。

因为亚伯拉罕再次把他自己放在神手中,这故事亲切地指出他的前途多不同呢!耶和华请他向清洁美丽的犹大山国周围向南,若对以法莲则向北(伯特利跨着两者 )望去,那些地土不像下面的草地那么青葱繁盛,却是完全能以供给他和他的族人一切所需。这是他的产业,他可以自豪地拥有它。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巡视这以后成为圣地的每一角落,知道这地土将属于他的后裔,但未知道准确的面积,又听到他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萨那样多,会是一种怎样爽快的感觉!在‘尘沙’这个词里,或许只是一种暗示的警告,唤醒听众,使他们领略受造的人这一快乐场面;但是它却被亚伯拉罕在那地上移动,最后在伯特利以南大约叁一十哩,正对犹大群山中央的希伯仑定居下来的喜乐所吞没了。

他又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一座坛。这故事最后的话总结起一个不变的信息:灵性的伟大与跟随神一起前进,正如它们的反面,自私与悖逆并行一线。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创世记第十三章

与罗得分开

亚伯兰对异象的终生顺服,在本章有一番新的曲折,他受到试探,要自我争取以与罗得抗衡,又受到平原城市的诱惑。应许之地又一次让他失望(6节),这次对他似乎是永远无可弥补的缺失,按照一般常识,最好放弃这地,去寻找一处更肥沃的美地。亚伯拉罕在此一时刻凭信心挺身而立的事实,可以从1~4节看出端倪,这一段显示,他到伯特利的行程可以算是朝圣之旅(注意第3、4节,这几句话不仅在描述地点而已,其高潮为4下):他乃是重新恢复退步的顺服,不是奢求重新获得异象他没有朝示剑进发(

试验是在他灵命更新后出现(正如。亚伯兰的处理,是满有眼光、常识与慷慨的榜样: 他提醒的话,我们是兄弟,强调了置身他乡时最重要的一件事(参7下);他的建议不仅大公无私,而且非常实际,当即解决了眼前的难题,又不致在未来制造出问题。这种智慧源自他的信心。凭着信心他早已弃绝了一切事;他有能力再作类似的抉择;凭着信心他已经选择了那眼不能见的;他不需要像罗得一样,靠“举目看……”来作决定。

这两个人的结局足堪为我们的教训。罗得选择了眼见之物,却发现那是腐败的(13节),且毫不安全;他凭私心选择,以后变得愈来愈孤立、愈没有人爱。另一方面,亚伯拉罕却找到了自由。的呼召终于完全实现,神现在向他详述了“地方”与“后裔”的应许(14节),再三重复(注意“你的后裔”在15、16节三次提及),并且以一个表记来具体说明(17)。在相信之后,眼见与行动都跟来了:他盲目的选择(9节),却从神得着“举目……观看”的报偿(14节);而凡他眼所见的景观,他的脚都将走遍(17节)。我们不妨将14节与17节的顺序,和的顺序作个比较。

18.幔利的橡树(的注释)在伯利恒以南约贰一十哩,这儿成为亚伯拉罕各项活动的中心,后来他在这附近买下了他唯一的产业,即麦比拉洞的坟地。目前,帐棚与坛成为他生活方式的缩影。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亚伯拉罕的行程】

这家人是游牧民族,因此途中必须定期停站,寻找水草来放牧牛羊。主前第二千年纪初期尼革地区(Negev 和合本「南地」 )的人口比现今稠密,或许能为这行程提供具体的驿站。亚伯拉罕回到伯特利一带,显示经文回到了盟 * 约的叙述,并且为与罗得分离作好准备。从埃及边界到伯特利和艾,大约是二百哩的行程。

──《旧约背景注释》

牧人的需要和生活方式】

水草是游牧民族成功的必备条件。四月至九月炎热干旱,他们必须将牛羊赶到较高的地区,才能找到牧草以及溪涧水泉。十月至三月较冷较湿,这时牲口必须回到平原放牧。因为这种季节性的迁徙,牧人若不想长期离开本村,就一定要接受无根的半游牧生涯,全家随牛羊移居。他们最主要的学问,是有关放牧沿途自然资源的知识。关于水草使用权的争执,是导致牧人不和最常见的因素。

──《旧约背景注释》

迦南人和比利洗人】

请参看:的注释。

──《旧约背景注释》

】亚伯兰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

此处有小字『原文作弟兄』。亚伯拉罕与罗得的关系是叔侄,所以意译作骨肉。在原文弟兄二字含义较广,可指一切的男性亲属kinsman和朋友。拉班对雅各说:『你虽是我的骨肉,岂可白白的服事我?』跟着也有同样的小字,中文其他本有译为骨肉之亲,词书解骨肉乃喻至亲『虽异处而相通,痛疾相救,忧思相感,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

』―― 李启荣《圣经小字解》

约但河平原】

从伯特利附近的山地,应该可以俯瞰约但河谷和死海北部的地区。虽然今日死海周围不是什么宜人的地带,本节却明言在遭受耶和华审判之前,情况截然不同。值得指出的一点,是约但河沿岸高原还有大片足以放牧的土地,可能也包括在本节的记载之内。

──《旧约背景注释》

迦南的界限】

圣经每处地方,都视约但河为迦南的东界,并参其注释 )。故此罗得迁到平原的城邑,就很清楚是离开了迦南地,把它完全让给亚伯兰。

──《旧约背景注释》

希伯仑是什么地方?状况如何?】

答:希伯仑--友谊之意,是世界最古的一座城,原名基列亚巴,距耶路撒冷南方约六十五里,距幔利的橡树不远,附近有以实各谷。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常在这里支搭帐棚,后来都以这地方为坟地(创二十三全。此地里面有回教人建立清真寺,将坟墓围在院内。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的时候,取了这城,原分配在犹大支派所得的分内,归于迦勒和他的儿子;后来分地给利未人的时候,把这地立为逃城。押尼珥的坟在这地,伊施波设的首级,亦葬于这坟地的旁边。大卫三十岁的时候,以色列的长老们都到这地膏立他为王。押沙龙也在这地自立为王。罗波安曾修筑这城为保障。由巴比伦返国的人,都有分在这城居住。现代希伯仑城人口甚多,商业发达,果园茂盛。此外,希伯仑亦为人名,为利未支派哥辖之子,又是犹大后裔的一人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希伯仑】

希伯仑城位于犹大山地(海拔约3-300呎 ),耶路撒冷西南约十九哩,别是巴东北二十三哩。它是通往东面之拉吉和北面的耶路撒冷两条古道会集之处,地位重要,自古一直有人居住。当地的泉水和井水,足以种植橄榄、葡萄,以及应付创世记二十三章所形容的那种半农牧经济的需要。圣经说希伯仑「比埃及的锁安城(即亚华里斯〔Avaris〕 )早七年」被建造,据考证是主前十七世纪。和在伯特利一样,在此筑坛之举将本城变为后世的宗教中心。

族长后来在此埋葬,更加强了它在政治上的重要性──《旧约背景注释》

例证

分别为圣的信心】

基督徒在世上生活,必须有分辨出来而属神的的信心和行动,以致我们能实践过圣洁的生活,成为明光照耀的见证。我们不会被世俗所影响和熏陶,去侵蚀我们的生命。我们必需坚守这种分别为圣的信心,以致我们能过?得胜的生活。今日教会时常没有力量,在福音工作上没有果效,正因为是在信心上软弱了。

我们这种分别出来的信心,不单在对付罪上更小心,更要分辨清楚潮流文化的影响。昨天我去见我妹妹的男朋友,那人是未信的,而且非常富有。单是汽车,就有四部平治、两部宝马,他在我面前夸耀那队车队;我相信它们的价值,可足够神学院几年的经费。但非常可惜的是,很多富有的基督徒亦有这车队;也许那是一种表现身份的象征。但当我们看见世界上有很大需要来生活在极度贫困中;我们要从那些夸耀出来。将神赐给我们的金钱运用得更好,并且愿意过一个简朴的生活;以那种分别出来的信心,活得更美、更充实、更有意义,使我们有分别为圣的生活见证。

── 张子华《从列祖生平看基督徒生命特征》

当亚伯兰刚从埃及地――从那一次错误的旅程――回转到迦南地时,神所赐给他的那地,对于他无疑的便显得更加宝贵了!可是,他现在需要学习一个很重要的新功课,那就是:不要对属于自己的产业,紧握不舍。他也许要据理力争说:『如此珍贵的恩赐,我该付上一切的代价去保有它。』当父神将一些东西赐给我们后,我们岂不也是这样抓牢不肯放手吗?但亚伯拉罕很清楚的看见他必须放弃他所保有的,而将优先权让给他的侄儿罗得,任由罗得选取他所要的一切。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必需学习的功课。我们能否信靠神,让祂为我们保管祂所赐给我们的?我们永不可凭着天然的『占有欲』去抓住我们所得的和所有的。神既然赐给你了,祂就是赐给了你!我们不需要挣扎着去保留神所赐的。其实如果我们以患得患失的忧虑心情去维持神的恩赐,那我们就真的可能会失掉它。惟独那些我们可以放心交托给祂的,才能够在实际上真正的成为属于我们的。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遍地不都在你眼前么?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我们必须看见,得着神呼召作执事的人,不能带着没有神呼召的人一同去作执事。亚伯拉罕现在看见神对于他作执事的呼召了,所以他对罗得说:「请你离开我。」他并没有伸出肉体的手来抓住迦南地,他让罗得去拣选。我们要学一个功课,就是对于神所给我们的东西,我们要相信神会保守,用不着我们用属地的方法来保守,用不着我们用血气的能力来保守。一切认识神的人,都不是自己保护自己的人。所以我们要学习相信神,要学习交托给神,要学习背十字架。

―― 倪柝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从你所在的地方,你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

罗得「举目观看」,拣选了他所看为上好的。当他离开以后,神对那不为自己拣选的亚伯兰说:「举目观看」,并且引他注意东西南北,显然神要他观看全地,连罗得为自己所拣选的,也包括在内。凡他所看见的,神都在和他所立的约中赐给他了。这告诉我们,除了神恩典所分赐的之外,人对于他所得着的,并没有最终的权利。惟独那些凭信让神为他拣选一切的人,纔会认识他所进入的产业,是人所不能夺去的。

―― 摩根《话中之光》

「罗得离别亚伯兰以后,耶和华对亚伯兰说。」】

亚伯兰的人生,就是在「离别」与「分开」的经历中渐臻完善的,他稀有的喜乐也这样产生。一个分别与顺服的心灵就是这样仰仗着神。

日新的启示——亚伯兰无论什么时候因顺从而向前,主必重新对他说话。然而在埃及,却听不见神的声音。如果神向他说话,只有警戒与责备了。神是否向你静默——没有新的命令、深的见解?看你自己是否在埃及。你要分别出来,不仅离开哈兰,也要离开罗得。你不仅离弃明显错误的事,甚至有问题的也要分开,主才会进一步指示你,你不是人可说得清楚的。

再有的异象——罗得的眼界是在利益与安适,他只看见所多玛的平原,土地肥沃,却是罪恶的渊薮。但是亚伯兰的眼光不是为他自己寻索,却注视神所预备的。他向东西南北观看——使我们记得基督的爱长阔高深。眼睛若嘹亮,境界必广大,这是登上者的经历。你若遵行祂的旨意,也必清楚明白。

百倍的补偿——凡是亚伯兰所放弃的,先离开自己的家,又给罗得优先选择,他所得回的,不仅是寻常的,更是超越的神恩。神赐他整个地土,包括罗得的那份。我们若为神放弃,没有不从神得到更多的福分,远超我们所献上的。

──迈尔《珍贵的片刻》

西雅图的King’sGarden,是一个专为青年工作的基督教机构,他们的所在地,原是一所肺病疗养院,那时美国的肺病已经绝迹,政府要出售这块土地及其上的建筑物,King’s Garden的创办人对青年工作有负担,只是苦无尺所,故当他得知这个消息时,就立刻平信心向神祷告,求神赐下。他脱了鞋,在这块地的周围走了一转,因为神应许亚伯拉罕说:『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到了标售那天,许多人前来投标,他也参加投标,但他只写下了两块钱,及一份青年工作的计划,结果政府委员会决定,将那地及房屋卖给他!这位弟兄凭着单纯的信心,在人看为不可能的竟况下,奇妙地支取了神的丰富,充分享受了神儿女的福气。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亚伯兰就搬了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希伯仑」在原文的意思是「交通」。神的家是一个生命,交通是一个生活。希伯仑是在伯特利之后的,有了神的家,然后纔有交通。凡真正认识甚么是基督的身体的人,自然而然与神的众儿女有交通。总得有一天,神把我们带到一个地步,叫我们看见,没有交通就没有法子走前面的路。神要给我们看见,一个人不能的,在交通里就能。这是希伯仑的意思。在希伯仑有叫作幔利的橡树。「幔利」在原文的意思是「肥美」、「刚强」。交通的结果就是肥美、刚强。所有的肥美,所有的丰富,所有的刚强,都是从交通来的。

―― 倪柝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