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创世记 第26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在亚伯拉罕的日子,那地有一次饥荒;这时又有饥荒,以撒就往基拉耳去,到非利士人的王亚比米勒那里。」

「那地」指南地()),包括以撒所居住的「庇耳·拉海·莱」一带())。这里没有可灌溉的河流,收成完全靠「秋雨春雨」())。正如摩西所说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当神的百姓顺服神时,「祂必按时降秋雨春雨在你们的地上,使你们可以收藏五谷、新酒,和油」;当神的百姓偏离神时,祂「就使天闭塞不下雨,地也不出产」())。因此,迦南地的「饥荒」都不是出于偶然,而是神用来训练祂百姓的工具。
「亚伯拉罕的日子」的饥荒与以撒时代的饥荒相隔了大约一百年())。
「亚比米勒」字义是「我父亲是王」,是「非利士人的王」的称号(诗三十四诗题、))。这位「亚比米勒」并不是亚伯拉罕时代的那位亚比米勒())。

2「耶和华向以撒显现,说:『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

3「你寄居在这地,我必与你同在,赐福给你,因为我要将这些地都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我必坚定我向你父亚伯拉罕所起的誓。」

4「我要加增你的后裔,像天上的星那样多,又要将这些地都赐给你的后裔。并且地上万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

5「都因亚伯拉罕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

这是圣经第一次记载神「向以撒显现」()),应验了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我要与他坚定所立的约」())。
当以撒正在为是否下埃及躲避饥荒而犹豫不决的时候,神及时地阻止了他,说:「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并应许「我必与你同在,赐福给你」()),表明神所安排的功课是让他留在基拉耳,学习怎样享用恩典、享用神。
神兴起同样的饥荒,但对亚伯拉罕和以撒的带领却不相同,因为神借着他们所要表达的心意不同:神当初没有阻止亚伯拉罕下埃及,只在埃及暗暗地保守他,是为了让他学习因信进入应许());如今神阻止以撒下埃及,又在基拉耳明明地保守他,是为了让他学习因信承受应许。
神并不要求以撒重复亚伯拉罕在埃及同样的失败,而是提醒他「亚伯拉罕听从我的话」()5节),让以撒从亚伯拉罕的经历里学会顺从神。在救赎的历史上,神允许祂的百姓遭遇许多事,也「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

6「以撒就住在基拉耳。」

7「那地方的人问到他的妻子,他便说:『那是我的妹子。』原来他怕说:『是我的妻子』;他心里想:『恐怕这地方的人为利百加的缘故杀我』,因为她容貌俊美。」

8「他在那里住了许久。有一天,非利士人的王亚比米勒从窗户里往外观看,见以撒和他的妻子利百加戏玩。」

9「亚比米勒召了以撒来,对他说:『她实在是你的妻子,你怎么说她是你的妹子?』以撒说:『我心里想,恐怕我因她而死。』」

10「亚比米勒说:『你向我们做的是什么事呢?民中险些有人和你的妻同寝,把我们陷在罪里。』」

11「于是亚比米勒晓谕众民说:『凡沾着这个人,或是他妻子的,定要把他治死。』」

亚比米勒的激烈反应,表明他可能知道神对从前的亚比米勒的警告()),这是神明明的保守。神没有允许利百加像撒拉那样被亚比米勒带走()),而是事先阻止,用事实来见证祂的「同在」和「赐福」是可靠的()),不需要依靠自己的方法。
以撒之所以能站稳地位、承受应许,并非因为自己的刚强,而是神恩典的保守。我们的信心得坚固,也不是靠自己的理性、感情或意志,而是靠神一步一步用恩典的带领。

12「以撒在那地耕种,那一年有百倍的收成。耶和华赐福给他,」

「那一年」指遭遇饥荒的那一年,以撒却有「百倍的收成」。神再一次用恩典让以撒经历「凡信祂的人必不至于羞愧」()),坚固了以撒活在应许里的信心。「百倍」形容最高的收成())。
基拉耳比别是巴更靠近地中海,耕种条件固然比较好,但「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一个懂得享用恩典的人,一面尽自己的本分,一面全然倚靠神、仰望神,「在饥荒的日子必得饱足」())。

13「他就昌大,日增月盛,成了大富户。」

14「他有羊群牛群,又有许多仆人,非利士人就嫉妒他。」

财富容易使人「倚靠无定的钱财」,不能专心「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有钱并不是罪,倚靠钱财却是罪。
人很容易成为财富的奴隶,而不是财富的主人。维持众多的「羊群牛群」和「仆人」,需要更多的水草资源,以撒不但没有因着这些财富而高枕无忧,反而需要为维持这些财富操更多的心。
财富容易使人注目恩典过于赐恩典的神。以撒也留恋「有百倍的收成」())之地,饥荒以后也不愿回到别是巴。
财富也容易带来世人的嫉妒、毁谤逼迫,因此「非利士人就嫉妒他」,亚比米勒也驱赶他())。

15「当他父亲亚伯拉罕在世的日子,他父亲的仆人所挖的井,非利士人全都塞住,填满了土。」

16「亚比米勒对以撒说:『你离开我们去吧。因为你比我们强盛得多。』」

17「以撒就离开那里,在基拉耳谷支搭帐棚,住在那里。」

神兴起饥荒,让以撒「往基拉耳去」()),只是让他暂时「寄居在这地」()),好在基拉耳学习信心的功课。现在饥荒已过,神并不愿意以撒一直停留在基拉耳,因此神又兴起环境,要把以撒一步一步带回「别是巴」())。
亚比米勒说「你比我们强盛得多」,并非只是恭维,以撒整个部落可能有一千多仆人()),在当时是一支相当可观的力量。但以撒知道神与他「同在」()),神既然没有动,他就安静地「离开那里」。因为一个人若有神的同在,是不必与人争竞的;一个人若经历了神的同在,是不敢与人争竞的。「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以撒虽然离开了基拉耳,但还没有完全领会神的心意,所以没有立刻回到别是巴,还是继续「在基拉耳谷支搭帐棚」。我们也常常喜欢停留在「有百倍的收成」())之地附近,满足于停留在过去恩典的经历里。

18「当他父亲亚伯拉罕在世之日所挖的水井,因非利士人在亚伯拉罕死后塞住了,以撒就重新挖出来,仍照他父亲所叫的叫那些井的名字。」

19「以撒的仆人在谷中挖井,便得了一口活水井。」

20「基拉耳的牧人与以撒的牧人争竞,说:『这水是我们的。』以撒就给那井起名叫埃色(就是相争的意思),因为他们和他相争。」

21「以撒的仆人又挖了一口井,他们又为这井争竞,因此以撒给这井起名叫西提拿(就是为敌的意思)。」

22「以撒离开那里,又挖了一口井,他们不为这井争竞了,他就给那井起名叫利河伯(就是宽阔的意思)。他说:『耶和华现在给我们宽阔之地,我们必在这地昌盛。』」

非利士人的排挤从「相争」())升级到「为敌」()),以撒给井所起的名字也从「埃色」变成「西提拿」,表明他已经领会到基拉耳只是「寄居」())之地,并非安息之地,神的心意是让自己离开。「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固然是神所喜悦的,但神更悦纳的上好却是跟随神的心意。
罗得看重自己的满足,就「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而以撒跟随神的心意,就渐渐离开基拉耳,「离开那里,又挖了一口井」。这时神就用恩典显明了祂的带领,非利士人「不为这井争竞了」。
以撒给第三口井起名叫「利河伯」,表明神不但把他带到了外面环境的「宽阔之地」,里面的属灵度量也到了「宽阔之地」,可以更「宽阔」地承受应许、享用恩典。以撒为顺服神而放弃与人「相争」、与人「为敌」,神就用「宽阔之地」来补偿;同样,凡是主所收去的东西,祂必用自己来代替。

23「以撒从那里上别是巴去。」

一旦以撒完全领会了神的心意,他就不再停留在「宽阔之地」()),不再停留在恩典里,而是「从那里上别是巴去」,寻求那赐恩典的神。这是一个真正学会了享用恩典、享用神,能承受应许的人。
不是「宽阔之地」())才有神的同在,而是有神的同在才有「宽阔」;不是有恩典的地方才有神的同在,而是有神同在的地方才有恩典。神的心意不是让我们停留在「宽阔之地」、停留在恩典里,而是进入赐恩典的基督里,在安息之地享用神自己。
恩典是神做工的方法,目的是带人追求赐恩典的神。神所兴起的环境、所赐下的恩典,都是要把我们带向「别是巴」,在基督里得着真正的安息。因此我们不能用方法代替目的,不能停留在恩典里,而要「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

24「当夜耶和华向他显现,说:『我是你父亲亚伯拉罕的神,不要惧怕!因为我与你同在,要赐福给你,并要为我仆人亚伯拉罕的缘故,使你的后裔繁多。』」

当非利士人嫉妒以撒())、亚比米勒驱赶以撒())、非利士人的逼迫从「相争」到「为敌」的时候()),神都没有说「不要惧怕」;当以撒进入「宽阔之地」的时候()),神也没有说「我与你同在」;而以撒上别是巴的「当夜」,神却立刻宣告「不要惧怕!因为我与你同在」,这表明此时以撒回到了神旨意中该站的地位,完全满足了神的心意。过去神是用恩典来带领以撒,现在是用话语来坚固他。不但得着了外面的恩典,也得着了里面的恩典。
本节是神唯一宣告亚伯拉罕为「我仆人」的地方,提醒我们,「仆人」的责任就是站在该站的地位上()),顺服主、服事主,随时听主命令。

25「以撒就在那里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并且支搭帐棚;他的仆人便在那里挖了一口井。」

以撒先筑坛并求告耶和华的名,后支搭帐棚和挖井,表明他看重赐恩典的神过于恩典,这是每一个人对神的话语所当有的正确回应。
以撒离开了「宽阔之地」()),在别是巴「支搭帐棚」并挖井,表明他从此把别是巴当作他的安息之地。不是有恩典的「宽阔之地」才有安息,而是有神同在的地方才有安息。
上图:俄勒冈州立大学收藏的亚伯拉罕井1910年的照片,照片中可以看出,井口的石头已经被井绳磨出了许多很深的痕迹。别是巴遗址附近发现了7口井,2口大的,5口小的,历史有几千年,可能是亚伯拉罕和以撒所挖的,所以被称为亚伯拉罕井。亚伯拉罕和以撒在挖这些井的时候,绝不会想到这些井在将近三千年以后,在神收回耶路撒冷和应许之地的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上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别是巴战役(Battle of Beersheba)中,德国司令统帅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在别是巴修筑战壕抵挡英军埃及远征军。别是巴是加沙和耶路撒冷的屏障,南面和东面都是沙漠,48小时路程之内没有水源,只有别是巴有足够的水井。除非英军能迅速夺取这些水井,否则土耳其人就会毁掉它们,迫使英军因缺水而撤退。
上图:1917年10月31日,英军澳大利亚轻骑兵旅绕道东面,从防守松懈的沙漠发起了史上最后一次成功的骑兵冲锋。在机关枪的时代,骑兵只是骑马的步兵,骑马到前线、下马投入战斗。但这些远道而来的骑兵却没有停下来,而是出人意外地直接发起冲锋,用刺刀当军刀。困惑的土耳其守军甚至都忘了重新设定步枪标尺,以致大部分子弹都从骑兵们头顶飞过。骑兵们不到一个小时就占领了别是巴,大部分水井都未被毁坏。虽然别是巴的水井并不足以供应数万英军及其马匹,但神的手进行了干预,战前6天下了雷雨,地上留下了许多水塘,解决了英军马匹的饮水问题。
上图:2017年,澳大利亚和以色列联合发行邮票,纪念传奇式的别是巴骑兵冲锋100周年。别是巴战役导致土德联军防线全线崩溃,迫使奥斯曼帝国于1917年12月9日放弃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和圣地从此脱离了奥斯曼帝国400年的统治,由英国托管,奠定了1948年以色列复国的基础。别是巴的井在这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26「亚比米勒,同他的朋友亚户撒和他的军长非各,从基拉耳来见以撒。」

27「以撒对他们说:『你们既然恨我,打发我走了,为什么到我这里来呢?』」

28「他们说:『我们明明地看见耶和华与你同在,便说,不如我们两下彼此起誓,彼此立约,」

29「使你不害我们,正如我们未曾害你,一味地厚待你,并且打发你平平安安地走。你是蒙耶和华赐福的了。』」

神的同在是世人能「明明地看见」的())。许多自称基督徒的人隐藏在世人中间许多年,却没有人能「明明地看见」看出他们是属神的,表明他们并没有神的同在。
以撒在「埃色」不与人「相争」()),在「西提拿」不与人「为敌」()),在「利河伯」进入「宽阔之地」()),这些虽然都能让人看到「你是蒙耶和华赐福的了」,但却不会让亚比米勒害怕。
只有当以撒明明得着了「宽阔之地」,却没有停留在那里,而是「从那里上别是巴去」筑坛的时候()),这样的见证才让亚比米勒真正害怕,他不能不敬畏能让以撒撇下恩典来事奉祂的这位神。
神借着外邦人的口让以撒明白,活在神的安息里就不必「惧怕」()),反而是仇敌应当「惧怕」,因为「人所行的,若蒙耶和华喜悦,耶和华也使他的仇敌与他和好」())。他所该关心的是自己的行为是否「蒙耶和华喜悦」,而神会负责「使他的仇敌与他和好」。

30「以撒就为他们设摆筵席,他们便吃了喝了。」

31「他们清早起来彼此起誓。以撒打发他们走,他们就平平安安地离开他走了。」

32「那一天,以撒的仆人来,将挖井的事告诉他说:『我们得了水了。』」

33「他就给那井起名叫示巴;因此那城叫做别是巴,直到今日。」

以撒到了别是巴,先筑坛献祭,然后开始挖井()),但到了与亚比米勒立约的那天才挖成这口宝贵的活水井())。
「示巴 Shebah שִׁבְעָה」字义是「誓言」。「别是巴 בְּאֵר שֶׁבַע」字义是「七倍誓约的井」。从前亚伯拉罕所起的「别是巴」一名可能只是指井周围的「那地方」()),如今以撒把这个名字的范围扩大到「那城」。从此以撒一直住在别是巴,在这安息之地真正地享用恩典、享用神,完成了他该显出的见证。
亚伯拉罕的一生筑了四座坛()),以撒的一生挖了四口井()),雅各的一生立了四根柱子()),神借着列祖不同的人生道路,启示了祂在信心之路上将给我们的带领。
上图:别是巴遗址城门口的公共水井,深70米,是在南地已发现最深的水井。很可能就是以撒所挖的井。古代的中东公共水井一般在村口或城门口,以方便牲口喝水,通常带有一个饮水槽。别是巴遗址位于一条旱溪旁边,旱溪冬天被雨水充满,夏天水存于地下,因此附近有多个水井。别是巴从主前4000年开始就存在了,现有遗迹是按主前8世纪的样式恢复的,外围的泥砖墙是主前10世纪开始的,城内可居住400名军人和公务员,农夫们住在城外的村庄里。

34「以扫四十岁的时候,娶了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与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为妻。」

35「她们常使以撒和利百加心里愁烦。」

上图:以撒生平行踪:1、神试验亚伯拉罕,要他带以撒到摩利亚去,献以撒为燔祭(创二十二1-20);2、亚伯拉罕派仆人往拿鹤的城去为他娶回利百加为妻(创二十四);3、以撒迁往庇耳拉海莱的附近居住(创二十五11);4、以撒去基拉耳,耶和华使他昌大,与非利士人有冲突后又结盟(创二十六)。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腼

本章集合一些以以撒为主要角色的故事。这些故事关及他在饥荒时,到基拉耳去旅程及他与当地的王和百姓的关系。那王名叫亚比米勒,他的军长名叫非各(26节 )。这些名字与二十、二十一章出现的,说及亚伯拉罕也住在基拉耳附近时的名字相同。这不可能是对的。也许本章的亚比米勒是与亚伯拉罕交往的那人的儿子;而他父亲的将军的名字,从亚伯拉罕的故事,一不小心便转到这里来。只有与非各一起提及的那王的顾问亚户撒,才合适于此处。

(一 )

然而,当我们更严密地检讨一下这些故事时,会发现它们不只与二十、二十一章共享亚比米勒和非各的名字,就连它们所描述的也是这些章中的事件,或多或少有点像是复制品。以撒像以前的亚伯拉罕一样,又是把他的妻子佯称为妹子,结果使自己与那王发生麻烦。他的牧人像亚伯拉罕的牧人一样,与亚比米勒的牧人为得水而争执。而本章结束时以撒与亚比米勒订立友好条约,好像二十一章所涉及的,希伯来语‘井’字与‘誓’字与别是巴城名字的关系。

也有不同之处。这位亚比米勒未把利百加带进宫中,但当他从窗外看见以撒与她‘戏玩’便明白真相。以撒未得到银子的赏赐,也未获许像亚伯拉罕那样随意定居,却因为他的农业成功,而太富有了,太有权势了,以致失却亚比米勒的宠爱,被赶到基拉耳地的边缘。两方的牧人为两口井争执,而不是为一口井;后来这些井都得到合适的名字──埃色是‘相争’的意思,而西提拿则是‘为敌’的意思。以撒的仆人也开了一口未发生冲突的井,后来取名利河伯,意思是‘地方’,就是太太平平的建造帐棚之地。这些名字没有一个曾在较早的故事中出现过。最后,这次与亚比米勒订的约不是为了一口井,虽然在王离去时以撒的仆人发现一口井,并且立即来告诉他这事。

大多数学者推断,这些差别并不很能消除两组故事之间的相似之处,也不太妨碍这里故意把以撒按他父亲的形象重造的印象。我同意他们,并且在本章发现相当多的‘添改’。事实上,本章称基拉耳的居民为非利士人,在第二十一章就小心地称‘非利士人的地’,意思是那地方后来被他们占据;这是一个形迹。我对本章前半,在创世记中,至少不是第三次提到‘妻──妹’的场面,特别感到猜疑。

不过,本章后半却比较真实。我们无须过于重视它所记载的命名仪文,但是事实上在族长时代,为井争执是常事。对于亚伯拉罕和以撒两人许多次经历这事,没有理由去怀疑它。所以很可能一场饥荒,迫使以撒从亚伯拉罕死后的居住地那里的南地沙漠庇耳拉海莱,迁到基拉耳地区,而且当他们在那里的时候,他的族人常常与土著为水的权利而争执。王与他的顾问从基拉耳出来,与那外来人订立一些暂定条约之类。

(二 )

对我们来说,这些争吵的显着意义,乃是每次以撒都离去,迁到别处去。这一部分的冲突,都是‘主人翁’弃场而得解决。以撒的懦怯,理由不难猜到。他童年时代,他所爱的父亲把他绑起,看着他,挥着手上的刀;记忆起那可怕的一刻,便必然使他常常感到腼和害怕。那事以后,他还要在这样一位‘伟大父亲’手下生活活很长的时期。

我们所得以撒其他零星印象,现在可以正确地了解在二十四章,一个成年人不顾任何代价离开迦南;同一章中描写他以一个默想者出现在田间;二十五章说他是喜爱以扫的人,因为他是个行动者,是他所不能的。以后在二十七章中,年迈的以撒怀疑事有蹊跷,终于还是向狡诈的雅各让步。以撒乃是逃避困难的人。他未能强大到堪当一家之长。那么少量关于他的真实故事在他的后裔中流传下来,那些流传下来的在他的后裔中加以修改,以求稍为给人深刻的印象,这是不足为奇了。

(三 )

然而,正如本章也提醒我们的,神不只一次对这腼的以撒显现,对他重申祂对他父亲所作关于地土和祝福的应许。‘不要惧怕’祂说,‘因为我与你同在’。这里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有如以撒的人,在人生的试炼中每每惧怕;又像他那样,根本不会立志作个亚伯拉罕那样的大人物的人,是多么大的安慰。神是亚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创世记第二十六章

以撒欺骗亚比米勒

本段是这类故事第三次出现,惟有此次以撒是主角。有人认为这是同一事件增写成三次,反对这看法的理由,见二十章开始的注释,并且注意,1节上特意将这故事与三者中的第一则加以区分。大致情节虽然相仿,但我们却不可忽略三者在细节上的差异(如,利百加不像撒拉曾被取离开丈夫,这里也没有神迹);这些差异固然可能说是讲故事人求变化,或偶然编成,但10、11节所述亚比米勒的怒气,若不是因为他知道从前有过这类事(即,的警告),便很难解释。因此,这段故事暗示曾发生第一次事件(1上),又假定曾发生第二次事件;重蹈覆辙的现象,则强调神所选定的材料仍有习惯性的软弱(正如彼得的三次否认主)。

1.曾有一次饥荒(RSV),见上段说明。亚比米勒,见26节注释;非利士人,见注释。

2~4.以撒在丧母后得到祝福,此刻于艰难环境中,神又向他显现。神的应许意味深长:要拒绝埃及眼前的丰盛,而等候那多半不能眼见(3上)又久远的福气(3下、4节),就必须有所赞扬的信心;如此一来,他就实在配称为他父亲的真儿子虽然,他不久就污损了自己的顺服,这也像亚伯拉罕一样。

5.此处一连串的用辞(参,如,表明,那位完美的仆人既负责任又遵命令;并且也否定律法与应许必定冲突的观念(

7.以撒是典型的普通人,虽有信心(见2~4节的注释)仍旧害怕,这两种不相称的气质组合起来,会产生一种卑下品行,是信徒特有的罪;这里正是最佳实例。

8.许久一语,强调出以撒的恐惧其实毫无根据;但他还是如此坚持。戏玩(爱抚,RSV)一词又传出他一生的主题曲:这个字是他名字的动词形式,因着当时的情境,而变成另一个调子。

10、11.亚比米勒的顾忌,参本章开头的注释。

以撒波动不定的财富

12~14.耶和华的祝福(12节)应验了3节上的应许以撒放弃埃及的吸引(2节)而选择了这个应许。可是因他的身分仍是寄居者,财富必然会令当地人眼红(14下),正如后来雅各的际遇一样

15.以下从这节开始,井是故事的重点,直到末了;因为以撒众多的牲畜,不仅没有让他安稳,免于现实的压力,反而让他更需要基本的资源。

15节预先告诉我们,当如何评估16节的打击,因为以撒现在不单面对城市的敌意,也面对郊区的缺水。他重挖旧井的努力,别人对他早期收获的侵占(20、21节),后来即时的纾解与鼓励(22~24节;,以及最后他不屈不挠精神所得的报偿(26~33节),是一则美好的故事,至今仍向在类似挣扎中的属神儿女说话,并且也令我们对这位蒙召作巩固使命的人,多一分敬意虽然他不是拓荒者。

别是巴之约

24.神再度的保证,见上一段。

25.列祖所建的祭坛,多属回应,而非主动的寻求:大部分都是感恩的表达,记念神显现向祂的仆人说话(

26.这个约是重修与亚伯拉罕所立之约以下),这约显然需要修订,而目前的状况又很像当年的情形。经过这么长一段间隔,亚比米勒与非各的名字又再出现,或许意味这些乃是官衔(参“法老”等;见的注释),不然便是重复出现的姓氏251

27~31.以撒一开始便直话直说,后来又自我约束(不计较29上的无耻言论;,以致能光荣地立下和约。筵席是当时坚定合约的作法:参,,以及更高层次的约,

32、33.示巴( s%ib[`a^ ,七;英译有作 Shibah ,是另一字 sheba 变体);的注释。无论这是否为亚伯拉罕当年凿的井,如今又重挖,或是另一个井(?),现在别是巴一名,纪念了两个不同的约。

251 在好几个不同时代,都有以祖父之名为儿子取名的习俗( 'Papponymy' )。接近本世纪,从埃及可以找到一例,王室与“省府官员的家庭,同时保持此模式达四代之久,因此,Ammenemes I 以 Khnumhotep I 为继承人,而他的孙子,Ammenemes II 以 Khnumhotep II 为继承人。按同样的轮转方式,Sesostris I 与 II 以 Nakht I 与 II 为继承人,有些条件也照样重覆。然而这些并不是文学的对子,见 G. Posener, Litte*rature et Politique dans l~ Egypte de la XIIe dynastie (Champion, 1956), pp.50ff; P. E. Newberry, Beni Hasan I (Kegan Paul, 1893), pp.57ff; II, p.16。(我要感激 Mr. K. A. Kitchen 提供这一些例子)。亦参 BA , XXVI, 1965, p.121。

以扫的赫人之妾

这段通知含意颇深,它强调出以撒的昏昧,因他仍要立以扫为全家之首(参35节,,;本段也成为雅各在以下离开家庭,前往巴旦亚兰他表兄妹家中的伏笔。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巴勒斯坦的非利士人】

海上民族入侵,粉碎了埃及对当地的控制(主前1200年 )之后,大量非利士人来到了迦南地。兰塞三世记录(主前1182~1151年 )中提到的,是这一类的非利士人。他们在南部沿海的平原上,建立了由五个城邦(迦萨、迦特、亚实突、以革伦、亚实基伦 )组成的五城联盟,又迅速地控制了邻近地方的政治情况。创世记提到的非利士人,可能是主前一二○○年以前定居迦南的人,又可能是 * 今名古用的用法:由于非利士人后来住在基拉耳一带,因此用这后世读者所熟悉的名字,称呼先前在此居住的人。证明他们曾经在此的文物,包括了新的陶瓷款式、陪葬物品(如刻上人形的石棺 ),和新的建筑设计。

── 华尔顿《创世记背景注释》

周期性的旱灾】

下雨时节和雨量的无定,使古巴勒斯坦经常发生旱灾和饥荒。作者提到这种祸患的频常,又指出亚伯拉罕(创十二 )和以撒所经历的,是两个不同的饥荒。

── 华尔顿《创世记背景注释》

以妻为妹】

妻子/姊妹的主题在族长记述中,一共享上了三次之多(参十二、二十章 )。亚比米勒(意思是「我父是王」 它若不是君王的称号就是朝代的名称 )在此被以撒和利百加所愚弄。结局是他们受王室保护,并得到在基拉耳耕种和放牧的权利。

── 华尔顿《创世记背景注释》

种植庄稼】

游牧民族在平常的路线上种植庄稼或收成枣椰树的果子,并不反常。这可能是定居的一步,但也不一定。通常来说,牧民择地而居,主要是政府决策,或放牧路线上政治边界发生变化的直接结果。家境富裕也可以是定居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

── 华尔顿《创世记背景注释》

井权和争执】

井一般是由村落所挖掘,亦受村落所保护。水井有淤塞和塌陷的可能,因此需要不时视察。所牵涉的人力,加上水是人口、作物、牲口的必需品,村落之间,以及村落和同样坚持有用水权的牧民之间发生争执,是很可能的事。

── 华尔顿《创世记背景注释》

为井起名】

标明水井或其他自然资源所有权的方法之一,是给它起名。名称一经通用,所有权就不难确立。因此起名能够避免将来发生争执,并且即使争执一旦发生,亦可以提供解决的途径。起名也是部落传说的一部分,可以一代一代地传讲下去。

── 华尔顿《创世记背景注释》

筑坛、求告、搭帐、挖井】

第25节的三个举动,都与得地为业有关,因此是第24节立 * 约应许的正确回应。祭坛认定神对他说话之地的神圣,支搭帐棚和挖井都是大致公认,在无主之地确立所有权的方法。

── 华尔顿《创世记背景注释》

和平条约】

第28~30节的和平条约足以构成邻邦认可以撒在本地居住的证据。协议在同享筵宴和起誓之后便即生效。亚伯拉罕昔日如何筑坛(十二章 )和确立对地的所有权(二十三章 ),以撒在此也是一样。

── 华尔顿《创世记背景注释》

城镇名称的通俗词源】

亚伯拉罕先前曾为别是巴起名。指出名称的意义,不一定表示这名是当时才开始存在。正如人名可以赋予新的解释,再度诠释地名也是可以的。初民所注重的不是名字的来源,而是名字如何添上新的意义。这个全地最南面的城镇,成为以撒的基地。考古学家鉴定为别是巴的古址并没有士师时代之前(* 铁器时代 主前1200年 )的遗迹。但本段的记载也没有暗示在以撒时代,当地有一个城镇,因此这也不构成问题。

── 华尔顿《创世记背景注释》

「……因此那城叫作别是巴……」】

{命题49 }别是巴是亚伯拉罕命名的,或是以后以撒命名的?

〔难题〕在,亚伯拉罕「给那地方起名别是巴」(盟誓的井 )。但后来以撒也给那井起名作别是巴。但是,何以两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在同一地方起了同样的名?

【解答】

这种情况的发生不是不可能;有两个理由:(1 )因为后者(以撒 )是前者(亚伯拉罕 )之子,因此作儿子的必定或多或少的了解父亲所曾经历的;(2 )以撒的经历多少得自于他父亲过去曾到过的地方之记忆。因此,以撒以同样的名字来命定过去他父亲所认为重要的地方,这不是不可能的。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以扫四十岁的时候,娶了赫人比利的女儿……」】

{命题50}以扫到底有几个妻子?

〔难题〕在提到以扫娶了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和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为妻。然而,在提到,他娶了赫人以伦的女儿亚大,亚拿的女儿阿何利巴玛和以实玛利的女儿巴实抹。以扫是娶了以伦的女儿巴实抹或他的女儿亚大?到底以扫有几个妻子, 二个,三个,四个?

【解答】

以扫有四个妻——比利的女儿犹滴、以伦的女儿巴实抹(Basemath )又叫亚大(Adah )、亚拿的女儿阿何利巴玛(Aholibamah )和以实玛利的女儿巴实抹。在没有提到犹滴(Judith )的名字,因为她没有为以扫生子女;创三十六章乃是记述以扫的族谱后代。而且在当时代一个人常常会有两个名字。很明显的,在提到巴实抹,以伦的女儿,又称亚大,目的就是要与以实玛利的女儿巴实抹区别。因此以扫共有四个妻子。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以扫有多少妻子,是那几位?】

告诉我们,当以扫四十岁时,娶了两位赫人妻子,就是比利的女儿犹滴和以伦的女儿巴实抹。因为创世记三十六章只字不提及犹滴,我们就只能推论说她没有为以扫生育儿女;至于原因是她不能生育抑或早死,就不能肯定了。无论如何,犹滴是以扫的第一位妻子。

第二位妻子是巴实抹。但创世记三十六章称她为亚大,由此看来,她似乎有两个名字。(根据旧约的记载 无论男女 外邦人或以色列人 拥有超过一个名字的例子多的是。 )因为以扫后来又娶了叔叔以实玛利的女儿为妻,而以实玛利这女儿又名叫巴实抹(在以扫那个时代 巴实抹显然是以东一带地区常用的名字 ,因此,称呼第一个巴实抹的别名——亚大,就比较方便。亚大为以扫生了以利法。

第三位妻子是希末人祭便的女儿阿何利巴玛。我们不知道以扫于何时及在那情况下娶阿何利巴玛为妻,只知道她的父亲名叫亚拿,而亚拿是祭便的儿子。(因此 祭便是阿何利巴玛的祖父。希伯来文没有专称祖父或孙儿的用语 只能用「父亲」、「母亲」来代替祖父 祖母 用儿子代替孙儿。 )我们可以这样说:以扫娶阿何利巴玛在先,然后再娶以实玛利之女巴实抹。阿何利巴玛为以扫生了三个儿子,他们依次是耶乌斯、雅兰和可拉。

第四位妻子是以实玛利的女儿巴实抹,她产下一个儿子,名叫流珥(Re'uel 英文作Raguel 。在此要一提的是,这位巴实抹也有另一个名字,就是玛哈拉。但她(或以扫 )显然是比较喜欢巴实抹这个名字,所以创世记三十六章提及她时,都称她为巴实抹。

以上详细列出了以扫妻子及儿子的名字。创世记三十六章称以扫为以东人的始祖(九及四十三节 );在这情况下,始祖的意思相等于创始人,正如雅各是以色列的创始人一样。

值得在此一提的是,创世记三十六章常会重复出现一些受人喜爱或当时流行的名字,这反映出以东地的文化特色(由以扫源下来的何利——希未文化 )。在第三十六章内已有五个例子,其中两个是以扫两位有相同名字的妻子——巴实抹。

第一个例子是祭便的儿子亚拿,这位亚拿是阿何利巴玛的父亲。马所拉经文的均作「女儿」即希伯来文的bat),但似乎是文士误将「的儿子」(ben )抄作「的女儿」(bat ),因为在这些族谱中提及其始源时,都只是记载男性的名字,而不提及女性(原因可能是文士的缩写B.N[ben」与B T[bat]很相似 致会引起混乱 )。撒玛利亚的希伯来文圣经写作B-N(「的儿子」 ),而不是B-T(「的女儿」 ),这是重要的证据;叙利亚文简明译本及七十士本均作B-N。第二十节记载西珥的子孙包括有祭便及亚拿,而二十四节则指出祭便的儿子亦名亚拿;侄儿取了叔叔的名字,是常见的(正如祭便的儿子亦名亚拿 ),但侄儿沿用姨母的名字却颇不寻常!因此,我们只能推论说那位老亚拿事实上是位男性。

第二位是祭便。正如上文提及的,祭便是阿何利巴玛的祖父,而后者是以扫的妻子。照我们所知道的,何利人西珥的子孙祭便,与希未人的祭便没有血缘关系。若要把二人扯在一起,就只可以说他们因着以扫的结亲而有疏远的姻亲关系。

第三个例子是阿何利巴玛。根据创世记三十六章的记载,亦有两个阿何利巴玛。第一位是亚拿的女儿,亦即是以扫的妻子;第二位是那年轻的亚拿(侄儿 )的女儿。这些名字都倾向于同一个家族谱系中重复出现。

第四个例子是亭纳。亭纳是西珥的女儿,后来成了以利法的妾,而以利法是巴实抹(即是亚大 )给以扫生的儿子。但以扫的其中一个后裔又叫亭纳,圣经没有列出这位亭纳父系方面的名字,却指出他是日后以东人的其中一位族长。在这个情况下,是一位男性的后裔取了一位女祖先的名字。与此相似的另一个例子是较后时期有一位以东的族长亦名阿何利巴玛(参四十一节 )。在上述两个例子之中,后者较特别,因为这名字有一个属￿女性的字尾-ah,这个字尾不常见于男性的名字。( 但-iah这个属￿男性名字的字尾却是常见的,如以赛亚[Isaiah],耶利米[Jer-emiah]及撒迦利亚[Zechariah」就是,-iah不是女性的字尾,而是雅巍「耶和华」——神盟约的名字——的缩写。]

第五个例子是底顺(Dishos )和底珊(Dishan ),这一对名字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在亚兰文、亚拉伯文及亚甲文字尾的an,通常会写-on(在希伯来文或其他迦南人的土话里 通常将原来的长a读作o )。西珥似乎对这名字的形式极有好感,于是将两个其分别只在于一个子音的名字,作为两位儿子之名。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例证

百倍收成,日增月盛】

在这个时候,以撒经过了一个黑夜;神必须向他显现。神要以撒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功课,就要停留在迦南地,不要下埃及去。你只要留在迦南地,神的祝福就不会失去,而且祝福还可以增加一百倍。

有一个比方:在中日战争时,国军常打败仗;尤其难以对付日军的装甲车部队。一次国军想了一个办法,当面对日军坦克时,先猛攻一阵,之后忽然停止射击,战场一片寂静。日军躲在坦克里,不知道情况如何;许久许久,忍耐不住了,就一个一个探出头来看看光景并透透气,就在这一刹那,国军立刻瞄准射击他们的头部,一枪一个,就这样的以智慧取胜,打败了日军的坦克部队。这比喻正可说出,如果我们住在基督里(象躲在坦克里 ),就得到安全的隐蔽;若忍耐不住探出头出,就要失败了。什么时候我们犯罪,什么时候我们爱肉体,就好象经过黑夜一般的。夜的消极一面意义,乃是代表我们落在自己里面,陷在肉体的里面。这都是亚伯拉罕、以撒所经历的。但是因着神的显现,结果以撒得着启示,就住在基拉耳。

── 陈希曾《圣经中的夜景》
】「你寄居在这地,我必与你同在,赐福给你,因为我要将这些地都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我必坚定我向你父亚伯拉罕所起的誓。」

神所以赐福给以撒,并不是因为以撒的缘故,乃是因为以撒的父亲的缘故。神的应许是给以撒的父亲的,现在神赐福给以撒,是因为要坚立那一个约。可见以撒的特点,就是他一生一世所有的一切,都是享受,都是接受的。所以认识以撒的神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认识神是供给者,认识甚么都是从神来的。一个基督徒如果不认识以撒的神,他就不能走前面的路;一个基督徒如果不认识甚么是以撒,他就不能达到神的目的。换句话说,你如果不知道作一个接受的人,你就永远不能达到神的目的。

―― 倪柝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都因亚伯拉罕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吩咐。」】

我们的罪可能会在儿女身上重复,想起来实在令人心悸。以撒真是步他父亲亚伯拉罕的红尘,就是他们在埃及时他为妻子而说谎。这是缺少信心的表现,以撒似乎更差,因为他没有注意前车之鉴。一个父亲应该就爱你过福分传递给儿女,不应该将恶劣的习惯遗留给他们。

圣约的福分——神亚伯拉罕立约,要成就在他儿子身上:「我是你的神,也是你后裔的神。」一个敬虔的祖先能使他的子孙蒙神恩宠。在他生命中的施恩的灵,必延续在他子孙身上。

祈祷的福分——一个义人的祈祷是大有功效的,虽然不能过分估计,却可看见继续的成效,好似水流涌流不息,又如树木结果无尽。祈祷的影响是有无限的价值。也许那些人已早离世息劳,但是神仍记得他们的祈祷,应允的福分在后代。在本章经文中曾多次提说:神赐福给以撒。

美名的福分——我们也许没有为后代留下什么。但是为父的认识神,与神同行,得神喜悦,与神亲近,这种属天的荣美必照明儿子生命的道途。让我们的孩子们有我们的美名而高尚、尊贵。

──迈尔《珍贵的片刻》

「以撒在那地耕种,那一年有百倍的收成。耶和华赐福给他,他就昌大,日增月盛,成了大富户。」

就属灵的意义而言,即有了相当的属灵祝福,且事奉有相当成就;就着属灵经历而言,是指着灵里厉害的遇见主,重生得救刚强作得胜的见证。

─ 郑天福《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当他父亲亚伯拉罕在世的日子,他父亲的仆人所挖的井,非利士人全都塞住,填满了土。」

这表明神不愿意我们一直停留在百倍收成之地;就着经历而言,如果我们没有向前的属灵追求,岁首到年终,一直作重生得救的见证,经过两、三年之后,除了重生见证之外,再没有其他见证了,说明百倍收成并不能吃一辈子。

─ 郑天福《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须更深地追求主】

以撒离开百倍收成之地(参12节 ),表明不因着目前的丰收而满足。换言之,不满足于今天所是、所有的。根据圣经原文的字眼,「基拉耳谷」是深又狭的山谷。就着属灵经历说:就是我们如果要追求基督,就必须到深处。深的谷豫表极度谦卑,也说出一直降低到最低、最深的地方。所以基拉耳谷是豫表极度谦卑的属灵追求。故此我们如果要追求基督,就得在主面前学习谦卑。因为何时我们自以为有,而自满自足,属灵经历即刻停止长进。

基拉耳谷不仅深,且是狭窄。「窄」的属灵意义,就是指着生命的道路说的﹝参阅﹞。所以我们要追求更深认识基督,即非走生命的道路不可。还有,「深而狭」自然就少有人发现;属灵意义是指着隐藏说的。换言之,即隐藏的追求。我们不只要有公开聚会生活,并且也要有私下寻求主的生活。因为隐藏的属灵追求,是人所看不见的。

「以撒在基拉耳谷支搭帐棚。」帐棚是可支搭、可拆卸,随着行程而移动。说明没有固定的居所,流动的生活。属灵意思,就是指过着寄居客旅的生活。就着经历而言,我们对世界的态度是客旅,看世界不过是寄居之地,所以就不该在世上扎根。

─ 郑天福《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我们对主须有头手的经历】

井豫表基督。挖井就是追求基督。「亚伯拉罕所挖的井」乃是豫表历世历代被主使用的众仆人,他们对主耶稣所有的属灵追求、认识与领受。换言之,历代以来的古圣,他们对基督领受一切的丰富,都是亚伯拉罕的水井。亚伯拉罕的水井,被打出来的水是供当时牛羊喝。这是说明古圣当时对基督的追求领受,是为供应当时神子民的需要。可是,亚伯拉罕的水井被塞住了,以撒必需亲自重新挖井。就着经历说,虽有古圣把许多属灵的丰富和真理传给我们,但我们仍须有头手的属灵追求和认识。感谢主,历世历代古圣的著作已为我们留下许多的古井(属灵丰富的产业 ),等待着我们去承受。今天这些古井能否流出井水,就得看你、我有否去重新挖井。

─ 郑天福《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以撒离开那里,又挖了一口井。」

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以撒的品格,也指出以撒信心的性质。一面说出以撒是一个平和沉静的人,他不愿和那班霸占他的井的人相争;另一面说出以撒也是一个坚忍持久的人,静静的继续挖井,直到他挖到一口仇敌所不能占有的井,他称它为「利河伯」,就是「宽广」的意思。以撒是一个满享安息的人,对于他的本分坚忍并热切;这一种坚忍持久的信心,使神能在迦南将产业分给选民。

―― 摩根《话中之光》

,32 我们得水了】

这里的以撒,是把自己完全的奉献出去。一个不争的人,一个为主的缘故往深处去的人,是一个满有主同在的人。这样的人不是懦弱,而是最刚强的人。这样的人是最勇敢的,而且也是最丰富的。所以,迟早有一天,这个世界要发现主与我们同在。我们所以不染那些疾病,乃因主与我们同在,不是因为我们善于预防。不是的,一点都不是。

以撒越过越往深处去;不只有晚上,而且有早晨。他虽然经过了夜晚,结果天一亮,他发现「神必帮助这城」,而且是神亲自来保护他。在欧战时,有一班信徒落在苦难里,四面被德国军队包围。在这种完全失去保护的情形下,他们就整夜祷告唱诗。结果神差遣一夜大雪,把整栋房屋都盖住了。仇敌找不到他们所住的地方,就自动撤走了。正如同圣经所说:「天一亮神必帮助这城」。那天以撒一早起来,他所经历的乃是神的保护。天一亮,仆人告诉他,那一口井得到了水。

── 陈希曾《圣经中的夜景》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