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创世记 第2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天地万物都造齐了。」

2「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

世人需要「安息」,是因为疲倦。神「并不疲乏,也不困倦」()),祂的安息是因为完成了创造的旨意和工作,因此心满意足、「安息舒畅」())。神在第七日「歇了」的是创造之工,祂从此不再从无到有创造新的东西,直到第八日让祂的儿子基督从死里复活()),并带出了基督里「新造的人」())和「新天新地」())。但神从未停止护理之工,祂「做事直到如今」())。
「七」在圣经中表示完全。在创造的过程中,神7次宣告「好」()),7次宣告「事就这样成了」()),在「第七日」安息,并「赐福给第七日」())。
在希伯来原文中,神在前六日都是用7个词宣告结束当日的创造之工()),而「第七日」则是先用7个词宣告「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又用7个词宣告「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庄严而完全。
上图:1980年爆发的圣海伦火山(Mount St. Helens),位于美国西雅图附近。创造过程中的一「日」是一天还是一亿年,对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造物主来说,并没有两样。但许多科学证据都表明,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的年龄并没有进化论者所假设的那么长,地质学家所倚赖的放射性测年法建立在许多假设的基础上,所以并不绝对可靠。1992年,有人从圣海伦火山口采集了一块英安岩(Dacite),分成5个样品送到波士顿地质年代(Geochron)实验室做钾氩分析。钾-氩测年法普遍适用于地质领域,其原理是钾-40会自发地衰变成氩-40,半衰期是13亿年。该测定法需要假设钾-40的半衰期恒定不变,起初岩石里没有任何氩-40,而且岩石形成后也没有钾-40或氩-40渗入或逸出。结果,同一块岩石的5个样品测定结果从34万到280万年不等。但实际上,这块岩石是1980-1986年火山几次爆发后形成的,年龄只有10年左右。这表明,根据放射性定年法所推测出来的地球年龄并不可靠。 目前一些科学家根据进化论的假设,计算出地球和太阳系的年龄大约是46亿年,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38亿年。但这些观点不断受到挑战,许多进化论者无法解释的证据表明,地球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古老。例如: 1、星系旋转太快:银河系中的恒星以不同速度绕着银心快速旋转,靠近中心的比外围的转速更快。如果银河系已经有数十亿年之久,这样快的旋转速度会使恒星不再是现在的螺旋状分布,而是毫无规律的碟形排列。其它星系也有同样的现象。 2、彗星解体太快:根据进化理论,彗星应该与太阳系年龄一样。但每一次彗星接近太阳时,都会失去大量物质,最终完全蒸发。因此彗星存在的年限不会比10万年长多少,许多彗星的最大年龄只有1万年左右。 3、海床淤泥太少:每年陆地上约有250亿吨泥土和石块被水和风侵蚀,作为淤泥沉积在玄武岩海底,其中有10亿吨滑入大陆板块下。如果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海洋年龄30亿年,按照目前的沉积速度,海底应该已经沉积了深达几十公里的淤泥,但目前海洋淤泥的平均深度不到400米。 4、海里钠元素含量太少:每年陆地上的河流将4.57亿吨钠元素带入海洋,最多有2.06亿吨会从海中流失,剩余的留在海水中。如果海水原来是淡的,按照最保守的累积速度,不到6200万年就会累积到现有的钠含量。 5、地球磁场衰减太快:从1835年至今的地球磁场测量数据显示,地球磁场强度每100年衰减5%。考古测量也发现,主后1000年地球磁场的强度比今天高40%。按此计算,地球磁场存在的时间只有1万年左右。 6、大气层中的氦气太少:地壳中的放射性元素在衰变时产生氦气,进入大气中,很少能逃出大气层。但是,今天大气层中只有46亿年里应该积累的氦气的0.05%。 7、银河系缺少古老的超新星:超新星就是激烈爆炸的巨大恒星,是宇宙中最明亮、巨大的天体之一,超新星爆炸后的遗迹(SNRs)能持续膨胀几百万年。科学家认为,银河系每25年就应该产生一颗超新星,因此,银河系目前应该存在大约12颗第一期的SNRs(年龄小于300年,约19%可以被观测到,即2颗),4800颗第二期的SNRs(年龄300-12万年,约47%可以被观测到,即2260颗),3万5千颗第三期的SNRs(年龄12万-600万年,约14%可以被观测到,即5000颗)。但天文学家并没有在银河系里观测到第三期的SNRs,只观测到5颗第一期的SNRs、200颗第二期的SNRs,如此计算出来的银河系年龄只有200/47%*25+300=1万1千年。

3「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日,神歇了祂一切创造的工,就安息了。」

神「说有,就有;命立,就立」()),祂本可以在瞬间造出宇宙,但却特地把创造的过程分成了七日,显明祂是有秩序、有计划的神。
「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是因为在这一日神创造的旨意完成了,做工的目的实现了;同样,当神的旨意成就在我们身上,在我们身上做成祂所要做的工作的时候,祂的「赐福」也就临到我们身上,我们「圣徒」的实际也就显明了出来。
神特别将「第七日」分别为圣,用来表明神创造的旨意:神一切工作的目的,都是要人和万物因着祂的安息而进入安息()),没有劳苦、死亡的烦扰。摩西律法中关于安息日())、安息年())和禧年())的定规,都是为了让人在这些日子中不断经历神的信实、享用神的安息。基督的复活使教会首先进入了安息()),而「新天新地」())的永远结局,完全实现了神在起初创造时要万物进入「安息」的旨意。
前六日都以「有晚上,有早晨」作结束()),但第七日却没有,表明这「安息」是不受时间限制的。
上图:法国共和历(French Republican Calendar)是1793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启用的革命历法,目的是割断历法与基督教的联系。共和历规定每周10天,废除星期日,第10天才能休息。但人民始终无法习惯,1805年被拿破仑废除。当时的法国历史事件都是用这种历法记载的,如热月政变、雾月政变等。每七日休息一日是神所定的规律,人无论如何试图摆脱,最后都是注定失败的。
上图:1930年一周5天的苏维埃历法(Soviet Calendar)。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为了消除基督教的影响,前苏联于1929-1930年实施一周5天制,1931年改成一周6天制,造成极大混乱。1940年不得不废除苏维埃历法。恢复成一周7天制。
上图:1933年一周6天的苏维埃历法。无论是5天、6天还是10天一周,无论是法国大革命还是十月革命,最后都抵挡不住神所定7天一周的规律。

4「创造天地的来历,在耶和华神造天地的日子,乃是这样,」

「造天地的日子」原文是「造地天的日子」()),侧重在「地」的被造。
「耶和华」的希伯来原文是「יהוה‎‎,YHWH」,意思是「我是」或「自有永有」()),也就是说:神是自己存在的,祂是永恒的存在,既不是被造的,也不依靠任何别的存在而存在。「我是」和「自有永有」原文是同一个词(אהיה))。神使用「耶和华」这个名字,向人启示祂是「自有永有的」()),表明神与人的立约关系。
圣经从来不去证明神是存在的,因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神一直在那里、永远在那里,需要被证明的是各种被造物的存在。这与现代人的思路完全相反,现代人认为各种被造物一直都存在,需要被证明的是神。但在摩西写创世记的时代,以色列人都知道神是确实存在的,因为他们经历了神在埃及降下十灾、分开红海、赐下吗哪。想要证明神的,都是没有经历过神的人,凡是经历过神的人,是不需要证明神存在的:「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
「神」的希伯来原文是「אלהים,Elohim」,是对神的普遍性称呼,强调神的伟大和能力,显明神是创造宇宙的全能者。古代巴比伦、埃及、荷马史诗都有用多个名字称呼同一位神的习惯。
一1至二3是创造的概述,二4-25则是人受造的详述,为第三章人的堕落作铺垫。这种平行故事是希伯来文学中刻意使用的手法,古代中东的碑文展示了类似的文学风格:首先简扼地称扬统治者的英勇行为,继而详细记述特别的胜利。
上图:「耶和华」读音的由来。四字神名(Tetragrammaton)原文是「יהוה‎‎,YHWH」。古代希伯来文没有元音字母,只有22个辅音,因此不能根据字母直接发音,和中文一样,每个字的读法都必须由老师教。四字神名只有大祭司每年赎罪日进入至圣所祷告时,才能直接读出来。平时犹太人在说话中用「主」(אֲדֹנָי‎‎,音Adonai)来代替。主后70年圣殿被毁,犹太祭司传统中断,四字神名的正确读法就渐渐失传。 希伯来文的元音符号通用之后,主后11世纪的犹太马所拉文本(Masoretic Text)将「אֲדֹנָי‎‎,Adonai」的元音符号标注在「יהוה‎‎,YHWH」上,变成「יְהֹוָה‎‎,YaHoWaH」,提示应读为「主 Adonai」。文艺复兴时代,欧洲人将「YaHoWaH」的辅音、元音结合起来,读成了「耶和华 Yehowah」。近代圣经学者对照标示元音的古代希腊文的旧约译本,以及当时一些非犹太人对该词读音的描述,认为发音可能是「雅威 YaHWeH」。

5「野地还没有草木,田间的菜蔬还没有长起来;因为耶和华神还没有降雨在地上,也没有人耕地,」

6「但有雾气从地上腾,滋润遍地。」

7「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本节详述一26神造人的情形。组成人体的所有元素,都是从土中来的,人的身体死后被分解,又重新归于土,与动物并没有不同。只有神的生命气息,才能使人与动物区分出来,成为「有灵」的活人,有道德的观念、灵性的需要和永生的渴望()),生来就有敬拜神的倾向。人与动物的不同乃是「灵」,死后「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要接受神的审判()),所以我们应该注重灵命的长进,而不是只关心满足身体的需要。
「亚当(אָדָם、Adam))」字义是「人」,与「红土(אָדַם、Adama))」发音相近,只有元音不同。
神的创造不像各种异教神话中那样复杂而离奇,而是非常简洁:「祂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所有的人类都有共同的祖先;而撒但对神计划的破坏,是「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神的救法是「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
上图:这幅漫画讽刺进化论者不必为污染环境负责任,只要自己能生存就行。创造论和进化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都需要凭信心来接受,每个人都必须凭信心做出抉择:1、创造论相信人是按着神的形象被造的,每个人都有道德性,与动物不同,属灵的需要高过肉体的需要;进化论相信人是猿猴进化来的,与动物没有两样,道德、精神不过是为了满足肉体的需要。2、创造论相信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祖先,都是亲戚,彼此应该和平、友爱;进化论相信人是各地的猿猴分别进化来的,为了生存,应该不断竞争、征服。3、创造论相信人生有神所赋予的目的,应该善用恩赐、管理环境,准备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向神交账;进化论相信人是随机碰撞、进化的结果,人生没有目的,应该放纵自己、掠夺环境,及时行乐、享受人生。4、创造论相信神关心、供应、看顾受造物,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传递神祝福的管道,照顾老弱病残,因为神不断挽回、拯救失败者;进化论相信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奋斗和运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不适应的老弱病残和失败者应该被淘汰,这样社会才能进步。5、创造论相信神按着自己的形象造人;进化论相信人可以随自己的想象创造神。6、创造论相信神是主宰,人应该顺服神的权柄;进化论相信人是主宰,权势大的人说了算。7、创造论相信有绝对的真理和是非标准,行公义就有大能;进化论相信真理是相对的,所以成功者做什么都是对的。8、创造论相信人是天父的孩子,应该完全地信靠、依赖神;进化论相信人类已经成年,可以独立自主、人定胜天。9、创造论相信人已经堕落,世界的趋势是越来越败坏,但信神的人可以进入天国;进化论相信人类在进步中,世界的趋势是越来越美好,但所有的人都是死路一条。

8「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

「东方」是相对于摩西写创世记时的迦南地,可能指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发源地。
神设立伊甸园的目的是为着「安置」人,祂不只是创造人,也负责妥善地「安置」人。今天每个重生信徒所面临的环境,也都是神按着祂的美意所安排的())。伊甸园是快乐的地方,人的受苦并不是神的本意,相反地,神要人「靠主常常喜乐」())。

9「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

上图:苏美尔(Sumerian)生命树的壁画。「生命树」的记忆存在于各个古代文明之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古代苏美尔人、埃及人、巴比伦人、亚述人、中国人、印度人和乌拉尔图人等许多古代文明的文献和遗址里。这从侧面佐证人类的祖先都来自伊甸园。

10「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

11「第一道名叫比逊,就是环绕哈腓拉全地的。在那里有金子,」

12「并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里又有珍珠和红玛瑙。」

今天已经不能确定翻译为「珍珠」、「红玛瑙」的物质具体是什么,只知道「金子、珍珠、红玛瑙」都是贵重之物,将来也出现在新耶路撒冷()),表明神起初的创造是丰富的,将来的重造也是丰富的。
在人还没有堕落以前,人的生活环境中有丰富的贵重之物,但人却并不看重,因为时刻享用神的人是不会把物质的丰富放在心上的。只有远离神、不能享用神的人,才会追求用物质的丰富来填满自己的心。

13「第二道河名叫基训,就是环绕古实全地的。」

14「第三道河名叫底格里斯,流在亚述的东边。第四道河就是幼发拉底河。」

上图: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是古希腊人对两河流域的称呼,两条河指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和底格里斯河(Tigris),这两条河发源于今天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利亚(Anatolia)山区,流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下游逐渐汇聚成阿拉伯河,流入波斯湾。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是由沙漠、山峦和大海环绕而成的平原,周围缺少天然屏障,历史上有许多民族在此接触、入侵、融合,产生了人类最早的古文明,称为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这两条河每年氾滥,所以下游土壤肥沃,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同时该地气候干旱,需要用大规模的人力协作来进行灌溉,从事农业丰产。因此这里很早就形成了成熟的文字、众多的城市及周围的农业社会,相继出现了欧贝德(Ubaid)、乌鲁克(Uruk)、吾珥(Ur)、苏美尔(Sumer)、阿卡德( Akkadian)、巴比伦(Babylon)、亚述(Assyria)等古代文明,最终被波斯和希腊帝国所征服,渐渐被人遗忘。从美索不达米亚到尼罗河(Nile)流域的新月形地带,被称为肥沃新月(Fertile Crescent)。

15「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

神在伊甸园供应人、满足人()),但并没有让人好逸恶劳。神是创造的神,也是「做事直到如今」())的神,人既有神的形象,就不会甘心于无所事事。
「修理」原文可译成工作、服事、耕种,「看守」原文意思是照顾、守护。「修理、看守」是神给人的第一份工作,这工作不是为了糊口,而是运用神所赐给的智慧、能力和意志,执行神所托付的管理权柄。将来神的仆人在新耶路撒冷也要与基督一同「作王,直到永永远远」()),管理神的创造。
15-17节是神与亚当所立的「工作之约」,神作为伊甸园的主人,把「修理、看守」的工作交给亚当自由负责,报酬是「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条件是不可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吃的日子必定死」())。

16「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

「耶和华神吩咐他」表明从历史的开始,人就有顺服神的义务,因为神的话语就是绝对真理。
「可以随意吃」表明神给人充分的自由和供应。人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被赋予了自由意志,神希望人善用自由意志,拣选生命树的果子。凡事只要能荣神益人())、又不辖制人()),我们就有充分的自由可以「随意」去行。

17「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

18「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

在人类发明一切文明制度之前,神首先设立了婚姻制度,是要用婚姻来成就祂荣耀的计划。
「那人独居不好」是创世记中第一次出现的「不好」,不是因为神的创造不完美,以致亚当的能力不足,因为亚当一人就能为所有的动物起名());不是因为伊甸园的工作繁重,所以需要「配偶帮助」,因为夏娃并没能帮助亚当「修理、看守」()),反而陷入引诱、监守自盗());也不是因为亚当一个人太孤单,因为亚当与神和众天使同在,绝不会孤独;更不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生养众多」()),因为神完全可以造出成千上万的人来「遍满地面,治理这地」())。
神要「造一个配偶来帮助他」,是因为一个人并不能成就神的旨意,成为神要得着的儿子。一个人闭门修炼出来的「柔和、谦卑、爱心」,是经不住婚姻试炼的,必须有「一个配偶帮助他」,才能真正「铁磨铁,磨出刃来」()),生命长成神儿子的身量。人只有在磕磕碰碰、不离不弃的婚姻生活中,才能真正学会舍己的爱、学会背起十架跟随主。这十架不能想背就背,想扔就扔,因此婚姻是盟约而不是合约,神设立的婚姻是一生一世。而十架如果太多,我们背不动,因此「一个配偶」就够了,神设立的婚姻是一夫一妻。
离开了神的旨意,婚姻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人在经济、情感、生育、陪伴方面的需要,一旦人的经济独立、感情变化、不要孩子、或者精神足够强大的时候,离婚就成了家常便饭。
「造一个配偶帮助他」比较准确的译法是「造一个帮助者做他的配偶」。

19「耶和华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样走兽和空中各样飞鸟都带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么。那人怎样叫各样的活物,那就是它的名字。」

「用土所造成」原文是完成时,意思是「用土已造成」。
命名表示拥有主权()),神要亚当为动物起名,表示赋予他管理动物的权柄。亚当能称呼各样活物的名字,表明他被造时就有分辨动物种类、特性的智慧,不需要学习就已经有足够的智慧与神同工。

20「那人便给一切牲畜和空中飞鸟、野地走兽都起了名;只是那人没有遇见配偶帮助他。」

21「耶和华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

22「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

「肋骨」可以指胸前的肉或骨,是最接近心脏的部位,表明丈夫和妻子平等的地位,以及亲密的程度。女人是用男人的「肋骨」造的,因此女人和男人有同样的生命,是平等的。神就像新娘的父亲,亲自领女人到男人面前,祂是父亲、介绍人,也是证婚人。
亚当和夏娃被造时并不是婴儿,已经成熟到可以结婚的年龄,但他们的实际年龄却不到1秒钟。同理,神也可以用24小时造出看起来像经过许多亿年演化的宇宙,争论七日的创造到底是7个24小时、还是7个漫长阶段,在神的大能面前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23「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女人(אשה、Ishshah))」希伯来原文是从「男人(איש、Iysh))」一词衍生出来的,代表女人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人类的性别是由X、Y染色体决定,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男性X、Y染色体各有一条。所以,第一个女人的细胞必须从第一个男人身上取出来,第一个男人的细胞却不能从第一个女人身上取出来。
神「照着祂的形象造男造女」()),因此男人和女人都带着神的形象,在神面前是平等的;但男女的性别差别也是神所造的,在神的计划里有不同的分工和角色,高举男权主义或女权主义,都不符合神的心意。
本节原文的形式是诗,是圣经中的第一首诗歌,也是人类的第一首情诗。

24「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在神的旨意里,「人要离开父母」。因此,聪明的父母应该帮助子女在心理、属灵和经济上独立,自己直接与神建立关系,而不是总让父母替他们做决定、负责任。不懂得让子女「离开」自己的父母,常常成为子女婚姻的难处,给子女的家庭带来纷争。
人必须先「离开父母」,才能长大成熟,与配偶「成为一体」,然后同心孝敬双方的父母。 夫妻之间要彼此沟通、了解,在灵里有同样的心思、意念,才能真正「连合」。「二人」表明神设立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的。「成为一体」表示灵、魂、体完全的联合,不可分开。
神所设立的婚姻乃是一夫一妻、一男一女、一生一世,借着婚姻使人长成神儿子的成熟身量,并表明基督和教会的关系()),而不是用婚姻、家庭来捆绑人。多配偶())、同性恋())、离婚())和婚外恋都是神所不喜悦的。

25「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

上图:主前7世纪的巴比伦创世史诗《埃努玛·埃利什Enuma Elish》的泥版残片,于1848年至1876年出土于尼尼微亚斯那巴图书馆(Library of Ashurbanipal)的遗址。整篇史诗大约有一千行,以阿卡德语分别写于七块泥板上。巴比伦创世史诗可能是主前15-14世纪成形的,其中创造的先后次序与创世记有一些共通之处,表明创造的历史存在于人类文明的记忆中。但与创世记相比,两者的不同之处更多:创世记中独一真神的创造过程简洁、庄严、圣洁、超越,万有的被造都是为了给人准备环境;而巴比伦史诗中众神的创造过程复杂、离奇、恐怖,充满了淫乱、争吵、仇恨、自私、暴力、杀戮和不孝,毫无道德观念,造人的目的只是为了代替众神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地位下贱。巴比伦创世史诗,只是堕落之后的人类按着自己的形象来造神的结果,与创世记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神在安息日歇工

第七日是专为神在祂的工作之后休息的,在这以后,第四节的上半是撮述过去的一切(那节的下半开始是下一个关于伊甸园的故事 )。‘世代’(generations )这词恰当地指人类的生活故事,它是以隐喻应用于创造的故事,虽然它的两个主要‘角色’是天与地,而它乃是以家庭故事的形式出现。

(一 )

这些经文叙述神从地上的场面退出,进入六天之前,祂为创造世界而舍去的超然的生活中。当然,那意思并不是说神曾经真正放弃过祂的世界,祂曾经一度撤除祂神意的支持,或者祂会、祂能这样作。这图画乃是作者编造祂在那七天之间的故事之一部分,我们要以想象去解释,而不是按字面去解释。

正如浓缩创造工作于六天之内,帮助初学者一口气可以全部吸收一样,神在第七天休息,使他们相信祂曾经一度工作过。虽然祂可以决定与祂自己的朋友在永恒中常存,只是恩典感动祂创造天地和人类及万物。这是作者自己心中最珍惜的,关于神的超越性,祂的圣洁和独特性,祂无比的伟大与威严,祂的绝对独一无二。对此我们──作为祂的受造物──如果祂容许我们去窥看的话,也只能窥看到祂启示的一小部分。

米尔顿(Milton )巧妙地把握这场面的可畏与壮丽,在失乐园(Paradise Lost )中他描述道: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从天上赞美耶和华,在高处赞美他!
他的众使者都要赞美他,他的诸军都要赞美他!
日头月亮,你们要赞美他;放光的星宿,你们都要赞美他!
天上的天,和天上的水,你们都要赞美他!
愿这些都赞美耶和华的名!因他一吩咐,便都造成。
他将这些立定,直到永永远远;他定了命,不能废去。
所有在地上的,大鱼和一切深洋;火与冰雹,雪和雾气,
成就他命的狂风;大山和小山,
结果的树木,和一切香柏树;野兽和一切牲畜,昆虫和飞鸟;
世上的君王和万民,首领和世上一切审判官;
少年人和处女,老年人和儿童──
都当赞美耶和华,愿这些都赞美耶和华的名;
因为独有祂的名被尊崇,他的荣耀在天地之上。

伊甸园的故事

亚当与夏娃在伊甸里的故事,从的下半开始,继续到第三章末了。这故事是关于神和我们的关系的重要信息。不过在我们未论到这信息之前,让我们先把它当故事般读一次。在这时候,只注意它在风格上和在表达上,与前面的创造故事多么不同。(在这阶段、请读者自己把圣经中的这两章仔细读过。 )

论创世记第二、三章的风格
(续 )

正如早些时候对样,在这一段和以下一段,我想提出一些关于风格与结构的问题。我希望再一次能以表示出,我们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答案,并不是与故事的信息无关的;而是可能有很严重的影响。在这一段,我集中于风格方面,就是作者写他的故事的方法。

(一 )

第一件要说的事是,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与撰着第一章的祭司不同的作者。

圣经学者们把二、三章的文献来源归于那标作‘J’。

‘J’代表那在英文中译为‘耶和华’的神圣名字,但这字在希伯来文是Jahweh(‘耶畏’或‘耶威’──译者注 ),或者像现时比较流行的拼法Yahweh,就是以色列神自身的名字。就严格的历史意义说,希伯来人直到摩西时代才晓得这名字,但是这个文件从开始便常用这名字了。其他文件,比较受限制的,他们把创世记本身局限于原来的伊罗欣神(如第一章里的‘P’文件 )或一些其他的神名。刚巧我们在第二、三章的故事中有‘耶和华神’而在谈话中有‘神’自己,但是因为在创世记中用伊罗欣并不奇特,而用耶威却是奇特的,它的存在便对于作者的自身很有意思了。

然而我们大可不必以神圣名字作证据,去说创世记一章的作者和二、三章不同。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故事截然不同的风格明白这一点。如果它们不是圣经的一部分的话,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毫不勉强地承认这一点。

(二 )

在第一章,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很小心措词的故事。它大多的用语都是相当坦率,而且它用了很多很好的讲说故事的技巧。其中最显著的是重复的方式和远近缩小法(用六日的故事 ),使一个长长的故事变为短的。藉着这种技巧,作者为他广大的听众简化了事情,使他们能以从容不迫地接受在创造中发生的一切细节,而同时仍然能以视其为一致的、有计划的整体之一部分。

不过,与这些‘受欢迎’的办法一起,我们有时发现十分使人迷惑的名词,无意中使人察觉他作为祭司,想避免不恰当的表达法,尤其在他描述神的活动时。例如,虽然他知道他的听众对利韦亚坦(鳄鱼 )和喇合(Leviathan and Rahab )都熟悉,他却不肯在他的记载中提起混沌怪物。神与龙争战是难以忍受的。他用神的众数‘我们’,并把‘人’的‘形像’作讽刺的用法,都是同一作用。他一心要尽力使创造主与祂的受造物有区别,免得把祂拉下至他们的水平。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作者是两头落空。他想论着一个吸引常人注意的好故事,但是又想在学术性方面正确,因此甚至不惜使人不明他的记载。我觉得他在听众中造成的困惑与欢乐一样多。

(三 )

创世记二、三章的作者清楚地没有这样的禁制。只要把他的故事粗略一瞥,便显示出他对创世记第一章的作者觉得不可接受的那些东西,差不多都接受了。他笔下的神不像创世记一章那遥远的创造主──建筑师,他尽力使祂有人性而又人情化。开始祂便被描述成一个园匠,用祂的手把人从尘土中造出来。但是多数时候,祂只是其他人中之一出现──就整体来看,是写实地出现:作为伊甸园的主人的角色,以亚当为祂的园丁,而且正如人类的雇主一样,时时去看看他的工作进行如何。不谨如此。创世记不理会一条龙,但是在第三章的故事中,我们却竟然有一条说话的蛇,而且有一棵不可思议的树,和凶恶而又有武器的天使(基路伯 )去赶走人。在第一章的尊严和节制之后,这一切看来多天真而又幼稚呢!

不过,由此而以为创世记二、三章的作者天真,则可能是个严重的错误。不久我们便会看到,他决然不是。只是他与创世记一章的作者,在如何从事讲述故事的工作上有不同的见解。

两位作者都想对一般希伯来人讲及神创造世界和其中的人物的目的,而在他们生活的时代,他们得采用故事的形式表现这教义。结果两人都用了很多的技巧去从事他们的工作。结果创世记一章的作者,觉得必须为神学的适切性,而完成他的故事;而伊甸园故事的作者,似乎把他们的传说,用艺术手法塑造出来。他故意保留他知道那为他的听众所习熟的故事的幻想和浪漫,因为他认为那才是引领他们去欣赏想传给他们的信息之最有效的办法。我认为大多数希伯来人对于这个选择都会赞许;而且作为一个故事,他们比较喜欢这个,多于圣经开头的那一个。

论创世记第二、三章的结构
(续 )

当我们讨论第一章的结构时,我提出一种说法,就是许多故事我们现今以为是适合于儿童的,在比较早的时代,却也为成人所喜爱。像创世记的故事,他们开始在社会上生活,在他们的社会中,人们还不会读,也不会写,他们的娱乐──他们的教育亦然──要靠那些以故事歌唱为业的人。因此全世界的民间故事,似乎彼此之间都很相似,原因就在这里。

我把创世记第一章的连续段落里,依照同一型式的结构和‘力肯鸡’的结构对比过,不只它本身是个古旧的故事,而且在这方面是用一个古旧的表达法。在这一段,对创世记二、三章,我打算尝试用类似的办法。但是这次选来作对比的‘儿童’故事是仙履奇绿的故事(Story of Cinderella ),这是一个古旧的故事,其起源则在欧洲朦胧的中世纪。

(一 )

我们分析这个著名故事的结构或布局,最好是按照要解决的问题和各样的步骤,最初未获成功,但是最后成功地把解答找到了。问题本质上乃是那堕入悲惨困境中的女主角,如何转而得到幸福和成功。

第一个步骤是那女孩子,试着去讨那存恶意的继母及其两个女儿的喜欢,可是这却只叫她们待她更残酷。第二个步骤是王子邀请她去舞会,虽然仙杜里拉本来像她的姊妹一样有资格,却不许她接受邀请。第三个步骤带进一个仙母,用她的神奇助力,包括一个南瓜和一些老鼠,这些东西变成了一部马车和几个马车夫(这故事等于创世记的树和说话的蛇 ),仙杜里拉真的去了舞会。可是这一步骤却附有一个条件(午夜以前回来 ),仙杜里拉并未切实作到,而且在她逃走时遗下了她的舞鞋。第四个步骤,也是终于成功的步骤,是王子追寻那舞鞋的主人。仙杜里拉终于嫁给王子,而且得到了她应得的幸福。

我们也许可以看到第五个步骤,也就是最后一步,仙杜里拉以宽大的气质,铙了她的姊妹,还替她们找到了丈夫。这恢复了家庭的和睦:这家庭在仙杜里拉的生母去世、父亲再娶时便分裂了,至此这故事开始时的问题也完全解决了。

(二 )

伊甸园的故事比仙杜里拉的故事复杂,而且差不多是两个分别的小故事合在一起:一个(第二章 )有一个需要要满足;另一个(第三章 )则正如那神仙故事一样,有一个问题要解决。但是在这两个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两幕 )里,有若干步骤可以区别开来,这些步骤便分别达到满足和解决问题的地步。而在这两部之间,有一个联系。这联系是由神(作用差不多像仙杜里拉的仙母一样 )所提出的条件。它是第二章中所设下,而主角及女主角未能遵守这条件,便成了第三章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了。

这是我设想的大纲:

第一幕乐园

需要神造人使成为‘活人’。这意思是‘人’不能靠自己存活。

第一个步骤人需要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于是神给他造个有分别善恶树的园子。

条件人不许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

第二个步骤人需要助手,于是神创造动物,受他支配,服事他。

第三个步骤动物未能满足这需要,于是神创造女人。

需要得到满足了男人与女人在园中和睦而又纯洁地生活。

第二幕乐园的失落

问题那人与女人未能履行在乐园中生活的条件。由于蛇的怂恿,他们吃了禁果,有了分别善恶的知识。神必须采取行动,以防止这对祂的神性的威胁:如果他们如今也吃生命树的果子怎样办呢?

第一个步骤神面对我们。我们的借口和亘相指责,显示出乐园的和睦是无可挽回地破裂了,而它的纯洁也不可恢复地失掉了。

第二个步骤神依次宣告对每一个判罚,包括彼此仇视,受苦楚,劳碌终生;知识最终的结果便是死亡。

缓刑不过,那人和女人要有儿女,神供给他们的需要。

第三个步骤神驱逐他们出乐园,进到外边的世界去,在那里,虽然缓刑,但判决生效了。

问题的解决人从乐园被逐出来了,生命再没有不朽了。

论创世记第二、三章的解释法
(续 )

在上两段我所说的,足以表示在风格及结构上,伊甸园的故事是民间文字的典型作品,而且比创世记第一章的创造故事更为属于平民百姓的故事。但是这对我们解释它,影响又如何呢?这里我也相信仙杜里拉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

(一 )

很显然的,在这故事最初的听众中──记着他们都是成人,不是儿童──可能对于曾否有一个叫这名字的女孩子存在过,并没有甚么兴趣。诚然,故事本身,由于创造一个仙境,这境界与他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不同,故此,不寻常的和神奇的事情,便随时可能发生,而这便使他们不轻易否认往下推测。

然而这其中对他们有意义存在。它可能鼓励他们在思想,如果他们像小仙杜里拉那般的为人忠诚而又和蔼,他们也会得到成功。至少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碰上厌倦与艰苦时,能给他们盼望,以坚持下去。在他们比较现实的时候,他们知道这样的神迹发生的可能性很微;但是谁去阻止他们幻想呢?在忧郁的社会产生像仙杜里拉那样比较伤感的,‘由赤贫而至富裕’式的故事,这是那种社会中人类处境的一个足够聪明的比喻──从那时以来,不再有几个这样故事。有时我们一下子不察觉它,但是一经指点,便很容易接受,觉得它是有道理的。

(二 )

我的论点是:如果我们用类似的想象态度处理伊甸园的故事,一切便会同样的妥贴。

那天真的图画把神当作陶匠和园主,那有神奇果子的树,会说话的蛇,守护的基路伯,那园子的本身──这一切不过是故事的附属物。它们不过是它基本意义的一部分。绝没有一个像伊甸园那般的地方,也没有一个历史人物叫亚当的曾经住在其中,并且以希伯来语与蛇及神交谈。那园子是属灵的园,是‘人们’梦中的园,是他们希望这个世界能成那样的地方,也是他们真正知道这个世界应当成为那样的地方。而亚当则是我们每一个人,他是‘凡人’。这个世界未如其应有的情形,是因为人背逆神,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罪性的亚当。乐园天天向我们招手,但是我们天天吃禁果,以致被驱逐出去。

这样解释,本章伊甸园的故事也成了一个人类处境的比喻。但是在比任何神仙故事所期望的远为高超的层面,它和仙杜里拉的故事都给我们刻划出一种、在人的可能的与实在的情形之间,存在着一幅象征性的图画。但是,这样看来,神性故事没有伤感性和罗曼斯了,圣经故事无情地使‘人’与他的真我面对面,不再归罪于不幸或命运,却断然地把责任放在他自己的肩膀上。开始也许是迷惑,但是结果却以圣经称为罪的实在面对之。

我在这短短的撮要里,只发掘了那埋在创世记二、三章里面的丰富象征之一部分。我们要在这些章节里多下许多功夫,才能(如果我们配得的话 )自称为已经深入其深奥之处了。不过我也许可以算为已经指出门窍了。我们一定不能期望像这样的一个故事,提供历史的科学的数据。如果这个狂傲的世代想从中得到一些东西的话,他们一定要重新变成像小孩子一样,用古代令人惊讶的和智慧的眼光研读它才行。

人对神的倚赖

这些引入的经文提供了故事较广阔的场面,而且介绍了两个主要的角色:神和人

(一 )

我们声称这里有一个第一章以外的创造记录。所提及的植物和人的受造的次序,与第一章的提法相反,这是有点真实。在第一章人是最后才造出来,就是在地上的草木创造以后三天才出现;但是在这里,却清楚地说,当人受造的时候,未有草木或菜蔬生长出来。

不过,我以为创世记二、三章的作者,根本对于创造的次序没有兴趣。他提及的这些事物,只是因为它们与故事的结果有关系。‘野地还没有草木’和‘还没有野生的灌木或丛林’(这比‘菜蔬’翻译好 ),简单的理由是这与对于地咒诅的故事有关。所以野地的果木与菜蔬,乃是在人被逐出园外以后,要汗流满面才能生产的;而灌木或丛林,则是后来在他们中间长出来的荆棘和蒺藜。

这些经文中的雨和‘雾气’,也可以用类似的办法解释。野生的丛林,如荆棘和蒺藜需要雨,所以当然它还没有降下。另一方面,一定有地下的水,因为不久以前,在伊甸园中已经有树有河。也许那个难以翻译的字‘雾气’或(见标准修正本的脚注 )洪水,所指的就是这地下的水。

所以这故事较广阔的背景,乃是如作者所想象的,以前的地因为人的罪变成了如今的地了。

(二 )

接着在第七节较粗略的话,说神用‘尘土’做成一个人,而且将生气吹进他里面,于是差不多像小匹诺克奥(译者注:Pinocchio、小说木偶奇遇记中的主角 )那样就活起来了。

标准修正本译为being的字,是希伯来语的nephesh,钦定本译作灵(译者按:中文和合本译作‘有灵的活人’ ),这‘灵’字标准修正本精明地避开了,因为它可能使现代读者想到灵魂的‘不朽’。这不是希伯来人的观念,而是希腊人的观念。对希伯来人,‘灵魂’不是人的一部分,而是整个活人,正如这节经文所清楚说出的,包括他的身体加上那给它生命的气。所以当诗人说‘神必救赎我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时,意思不是期望他死后灵魂的存在;他只是表示他相信神将让他死去。又当他说‘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时,他的意思只是他想用他整个人去歌颂神

这一幅描绘神像陶匠般地造人的质朴的图画,它的主要意思已清楚对我们表明。它主要意思是我们全人类,都直接从神得到生命。没有祂吹进我们里面的生气,我们便是死的,我们的身体也会溶解在原来出自的地方──尘土里。这正如在所说:‘尘土仍归于地,灵(或者“气”更好 )仍归于赐灵的神’。或者像这故事的作者以后提到的神说,‘世人……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对希伯来人,这些引句指出每一个人的根源都可以用同样图画般的文字描述。

这节的希伯来语比英语更能完备地表明人绝对是受造之物的教训。因为希伯来语的人字是亚当(Adam );而希伯来语‘土’字是亚当麻(Adamah )。这两个字彼此之间没有字源上的关联,但是它们在发音上却是接近的。作者不能否定这种事实倾向,所以在以下的经文中,他也不能不想起这教训,因为他经常用‘土’字。我们在整个故事中,从头到尾都有这个字──参看,19,19,23──而且在下一个该隐和亚伯的故事中,我们也有这字──参看,3,10-12,14。

这一点比希腊的看法──视一个人物质的身体可以朽坏,但是他或她的灵却永远存在──分别多大!那种观念惟在其后的世纪,当他们搬到希腊语言的世界去时,才藉犹太教和基督教而为世人所知,但它从起初便对神学造成了难以言谕的损害。在希伯来思想中,人类没有甚么东西值得永存;除非他们使自己与永恒的创造主神发生关系,顺服在祂面前,才能有价值

我们认为哪一种看法比较切实,没有怀疑呢?

(三 )

人没有神甚至不能开始生活。如果在这开始的经文中,还有其他含意的话,那就是人如果没有动物,没有他的同类,或者没有工作可作,他便不能生活。这些都属于圣经中关于人的教训,而且在这里清楚说明,满足他的社会环境及友谊的需要,已经成了这故事前半的主题,人不能单独过活。在这里作者所强调的,首先是人对神的依赖。

乐园

在这些经文里,我们看到关于故事表演动作渐渐明朗的阶段,伊甸园和它的树木、河流出现了。就布局说,那园子乃是神为满足人需要而安排给人用来生活及工作的环境。

(一 )

旧约中有几处提到伊甸园,有时称它为神的园子。在,叙述罗得所选择的土地都是滋润的、如同耶和华的园子。在;先知警告百姓,他们所住的地方,有如伊甸园,但是耶和华的日子来临的时候,便会成了荒凉的旷野。论到使巴比伦被据的人受安慰的,是想到他们回到锡安,神会使她的荒场变成伊甸,沙漠变成耶和华的园囿。

这些经文没有一处像是明显地指这个故事说的;却是随意使用这个名称作为某个值得向往的住处,很像我们自己用‘魔岛’或‘乐园’、‘天堂’之类的字眼。为适合东方的环境,这些经文主要的对比之点,乃是水流胜于干旱,绿洲胜于无际的沙漠。

(二 )

在以西结书二十八及三十一章中的几段较长的经文有详细地记载。其中第一长篇乃是论及反对推罗王,他不过是一个人,却以为自己好像是神。先知奉真神的名对他说:

‘神园中的香柏树
不能遮蔽它,……
伊甸园中的树都嫉妒它。’

但是这香柏树‘树尖插入云中’(10节 )。所以列邦中的强暴将它砍断弃掉(12节 )。

虽然这些经文中提及树和宝石和一个守卫的基路伯,但仍然与创世记的故事没有任何直接的关联,只提及一个人从园子中被驱逐出去。这里或许并非与创世记二、三章有甚么关系,而是与一个外邦人的故事有关;那故事是说到诸神的家,他们居住远方,有一次,一个背逆的天使因为敢于向诸神之父挑战而被逐出。

这故事,虽然不是一个希伯来故事,一定是在以色列很出名的,因为不只伊甸(意思是‘欢喜’或‘快乐’或‘豪华’ )这词在希伯来语中,成了人们梦寐以求之境的同义字,而且先知如以西结,能以把推罗王比作从园中被逐出来的神灵,把法老比作华丽的树,而又为人所立刻了解。所以难怪创世记二、三章的作者决定运用它作为一个性质颇不相同的故事的开端,在这故事里,住在园中的不是诸神,而是第一个人,而它不是一个背逆的神,也不是一个骄傲的暴君,却是一个被逐出去的罪人。

注:

在后来犹太教与基督教对于撒但,也有相同的或类似的故事,作为从天上被逐出的背逆天使的观念;但是那是另一时代的另一发展。

(三 )

那园子位于东方,一道河流过,使之分裂为四。其中两道是在米所波大米的底格里斯河和伯拉河,但是我们不要在这上面过份用力,以为它指的是一个历史上实在的地点。另外两道河:比逊和基训与他们有关系的地方:哈腓拉和古实,却是无休止地在辩论中。不只现代的学者辩论,早期的拉比和基督教教父也辩论,但在他们之间并没有达成协议。可能这些都是作者虚构的,正如该隐逃去的挪得,也是在那神秘的东方。

这半真实半想象的描述,其用意乃是要使人追想一幅美丽的图案,虽然它不十分真实,但却是我们已知的世界上存在过的,也是我们所向往的,并且是我们隔山观之,常常想抵达而不能。我想这正是创世记作者想给我们的印象,伊甸园乃是人类所渴慕的地方,也是可以接近的,但是由于下面要讲到的理由,人类却一直没能得到它。

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续 )

园里的许多神奇的树中,有两棵特别按名字提出来,是特别重要的,那就是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它们的名字表示出关乎树的表面故事。这些名字真正有作用,而其作用乃是与其名称所含的意思有关。

(一 )

在其他民族的神话中,与生命树相似的他有。从古代东方,著名的吉勒加墨恕史诗(Gilgamesh ),有米所波大米的挪亚,在乌特拿皮虚底(Utnapishtim )的故事中出现一棵树。稍后我们将对这故事加以考究,目前只提乌特拿皮虚底在洪水后他还生存时得到这树,这便使吉勒加墨恕能以恢复青春。但是当吉勒加墨恕正要带走时,却被偷去了。因此,它所要暗示的,乃是人类失掉永久的青春。

又有一个亚德帕(Adapa )的故事:他被召去朝见诸神,但是受一个女神警告,当诸神之王给他食物和生命水时,不要接受,因为它们意味着死亡。英雄相信这谎话,便被丢去不朽的机会──因此,它的含意乃是全人类都要遵从诸神的旨意。

外邦人的故事反映出人类自古以来的苦闷,就是当面对死亡和窘困时,人生那些好的和有价值的东西突然终止了。对他们每每感到好像诸神串谋夺去他们可能得到的东西。

在我们较早时所引述的以西结书中,没有提及生命树,因此我们无法知道的暗示,把生命树一时与智慧相比,一时与温良的舌头相比,是来自他所用的故事,还是来自这里所覆述的故事。但是这些表示最低限度表示出伊甸园的观念,希伯来人很熟悉它;他们正如古代其他民族,喜欢推测死亡的谜。

(二 )

然而,创世记二、三章的作者显然对于另一问题──知识问题──更为关心。生命树与第二棵树──分别善恶的树──比较起来,要居次要的地位。这个故事最敏感之处,对人类而言,并非死亡的预见,而是知识的拥有。

在别的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形,如果不是准确地与知识的树相似,至少是以知识为主题,只是没有生命树在内。在刚才提及的亚德帕的故事里,主人翁得到智慧,却得不到永生。这便像创世记的经历那样,如果不是清楚地以永生为人生的主题,那么智能被人类所拥有不是好事。

比较现代的也有浮士德(Faust )的故事,浮士德把他的灵魂卖给魔鬼,换取知识,并且在地狱中付出代价。在这里我们对知识有比较消极的看法;或者,无论如何它的结果有消极作用。正如马劳(Marlowe )在他的剧本中所说的:

古性诅咒,但却可爱可亲
她最可贵的工作使她级别为O;
她未成熟的手试探着男人,
然后这使她变成情妇O。(取自Green grow the Rashes )

但是他所说的超过他所知的(还是我对我们的苏格兰诗人不公道呢? )男性的作为使这个世界糟透了,现在正是女性一显身手的好时机。这必然是作者心意的一部分。

(丙 )第二十四节应当放在括号里才对。这是说故事人物的一个傍白。他忘了自己,超越了他的故事。他这样作有个很大的理由;他这样说及男人(而不是女人 )离开父母的家,表示他在解释或辩护一些婚姻习俗。我的意思是他希望他的听众真正学会那个功课。他所要强调的乃是‘一体’。男女结合是人类所能体验的、最亲密的关系,比父母与儿女间的关系还要亲密。它是全世界各民族都应当存有的关系之理想象征。神强调一切人类都应成‘一体’。

(丁 )如果我们过份注意‘赤身露体’一语,而且正当作者快将完成乐园的描绘时,却去想及性,我们便损坏了这段经文的象征了。历代的敬虔人物正是如此,他们告诉我们,他们对性的沉迷多于作者的意图。他在告诉我们一个关于全人类生活应当如何的比喻。到我们注释时,我们再回头说这‘赤身露体’一词。在这里,我只指出重要的字眼不是‘赤身露体’而是‘并不羞耻’。说故事的人所强调的并不是乐园的性生活(或缺乏性生活 ),而是园中的各方面的喜乐和纯洁。

(五 )

乐园的光景描写完全了。我不嫌重复,必须再一次警告读者,不要用历史的态度去解释。否则会把‘神仙故事’的附属物当真,依他们所传下来的数目判断;古代人显然对于这类故事没有困难。他们直觉地知道论点是甚么。我们费力描述‘人’的潜能实际。他们却把它当作故事前与后形式。于是这古代希伯来故事的第一部分──论及人类应当与神和好,与神和谐,并彼此和好和谐,与自然界和好和谐──已经成了远古的乐园。而人类失去这乐园,是第二部分的主题。

如果我们能够与那男人和女人和生物停留在乐园里,并且与米尔顿(Milton )一起说以下的话,那该多么好呢!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创世记第二章

第七日

安息了(2、3节;直译为“停止了”;来自 s%a{b[at[ ,是英文,"sabbath"“安息日”的字根),这几个字为神完成之工盖上了印。这安息是因大工告成而来,但不是意谓不再有作为,因为神养育祂所造的万物;这就像耶稣完成救赎之工后,以象征的说法而言,祂就“坐”下了,把所获的益处分赠于人。

我们的主对安息日独特的积极运用,是基于对神的安息有这种了解(“我父作事直到如今”,;祂在所说一语双关的话,也保留了第3节的含意,即这日的模式为赏赐(神赐福),并宣告主权(定为圣日)。正如祂一贯的作风,祂的教导总是回到“起初”;

但是神的安息有孕育性,其意义不只是赐安息日为礼物而已;对信徒而言还有更大的应许,是神呼召他们来分享的。正如冯拉德(G. von Rad)所说:“这段宣告仿佛直达到神自己面前,见证道,在永生神那里有安息。……再有,神将这安息‘赐福’、‘定为圣’,意即”作者“不认为安息只是单单为神,也与全世界有关。所以,最终的拯救善工……其道路也已于此准备就绪。”71前六日的末了总有晚上与早晨的公式作结语,但此处却没有,令人格外注意,仿佛暗示神的安息应“从无限的角度来看”(德里慈)。

71 Genesis , p.60。

增注:创造的日子

创世记第一章的匀称架构,引起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应按时间顺序来了解本章,或是还有其他途径?“形成与充满”的观念很可能促成现有的文章结构;其中部分材料出现于第二章中,但顺序不尽相同,因为所强调的重点不同。又或许,如巴特(Karl Barth)所见,光既出现于太阳、月亮之前,我们不妨视之为“向一切各类型的太阳崇拜提出抗议”72若是如此,则我们必须考虑护教的目标对结构的影响。另外还有一理论,说六日为神连续向作者启示的日子,不是创造的日子,可是此种解释主要是因对的“造”字有所误解73。此外,这种日子的设计也或许可从宗教仪式来看,如果可以证实这首创造“诗歌”是为以色列过新年的七日节期所写,类似巴比伦的亚基突( Akitu )庆典74;这个假说的根据不甚扎实。有人或许极力主张,本章的秩序只是作诗的格式,不可以过分强调,因为作者所关心的,是向我们阐明,眼所能见的万有都是神的手艺,而不是告诉我们,某些现象早于另一些75。正如我们若深究约伯记三十八章,作者为何写“天上的皮水袋”(和合本作:天上的瓶),或“参星的带”,就未免太过于以散文体来处理诗体;在这里也一样,若以为其中的日子架构是知识性而非文艺性,很可能就错了。

以上的看法之中,或许有一两项合乎本章的初衷。但是对本人而言,这些日子的进行步调非常庄严,若说其顺序毫无意义,似乎不太可能;而若我们采取的观点,没有顾及这段经文给一般读者的印象,也未免过分卖弄聪明。这段记载是说故事,而不只是作声明。像所有的叙事文一样,它要求采取某种立场,选择某些材料,并决定讲述的方式。在每一方面,简单化是作者最主要的考虑。他所用的话语是日常用语,以眼所见的状况来形容;这故事的大纲相当清晰,没有令人分心的例外,也没有设限制的说明,又自由将相关之物放在一起(例如,树在时间表上居先,为要与植物界同列为一类);为要达成架构的雄伟壮丽,有时会要求以时间顺序为重,有时则以主体物件为重,两者成为控制布局的要素,而其整体启示出造物之主如何为我们预备地方。

有一个看法认为,本章的原意是要启示出,从地球的角度而言,创造的大致顺序为何。这观点原是根据其本文表面的特性而生。但是,我们或许认为,因着发现了此处的顺序与现今科学研究的假定顺序相当符合,这个看法更可得着支持。很多人都主张这一点,其中不乏一些并不尊重这类经文准确度的人士,以下录自贝帆(Edwyn Bevan)所写“旧约神话的宗教价值”(The religious value of myths in the Old Testament)的一段话,可作证明:

“形成地球现状的进展阶段,与现代科学对这过程的记述,虽然不能说完全吻合,但原则上,这些阶段似乎是以惊人的想像力,将现代科学的记述预先展示出来,基督徒或许也可称之为灵感(inspiration)。假定我们可以通过时光隧道,回到过去这星球的各个不同时期,我们会看到,它首先处于一种水陆不分明的状态,从那看不见的太阳,只有微弱的光芒,透过包围大地的厚重云层照射进来;后来,等到全球干了,大地便显露而出;然后,低等生物开始发生,动物植物都有;迟早,层层厚云会消散,只剩断续的薄云,那立在地上的生物便会看见,在他以上有太阳、月亮、星宿;再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原始巨兽;最终,我们便会看见,大地出现目前存在的动、植物,以及动物进化的最后产物人类76。”

创造的日子也可以同样方式来了解:只是提供读者一个简单的方法,将神创造之工与神在历史之中正进行的工作结合起来。从科学的角度,必须用年代来说明,而非用日子,而且将年代分段,所标明的步骤须具科学意义;而这里的记载描写的是同一景观,不过是从其神学意义来看。站在这个角度,它乃是用日子来说明,而不是用年代,并且将其组成一个星期。一星期的重要性,由将安息日分别为圣可以明确看出,这日子使人工作与休息的节奏,成为造物主创造之工的纪念及缩影;以日子来作划分的含意,可能仅止于此77。但是就安息的观念而言,日子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安息可以是更长的时段,而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另有一个独特的理由,就是一日是很短的。

现代的读者立刻会提出,在科学上这是否正确的问题。有人可能辩称,“日子”可有“时期”的含意(如,;或说,神的日子不是人所可比拟(如奥古斯丁78,及在他之前的俄利根79所极力主张的);另有些人则以字面解释日子,而以此证明人的谬误:本章在事实资料错误的外壳内,包藏着神学的好谷粒。这类解释通常假定,神不会要我们将创造视为挤在一周之内完成。可是这或许正是神要我们作的!创世的记载过去曾成为坚垒,抵挡一连串流行错误的攻击多神教、二元论、物质永恒说、物质邪恶说、占星术等,并且也抗拒一切令人类历史无意义的说法。藉着展示人为神的形像与代理人,它直截了当地回拒虚无主义;另一方面,藉着揭示创造大工不过是拉开序幕,介绍一出在整本圣经中慢慢展开的大戏,它也间接地否定了虚无主义:序言只用一页便告结束,正式内容则有千余页。

如果这一点每一个世代都需要明白,或许在这科学知识充斥的时代,更加需要强调。科学对宇宙的记述,尽管是真实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但那些惊人的资料却令我们惶恐,从表面上看来,人类的意义几乎因此荡然无存。现在,序言成了几千页,而人类历史却是其中千分之一,更有甚者,论整个地球的这一卷,在亿万无从分类的书卷中,尚不如沧海一粟。面对如此浩瀚的宇宙,我们再不敢看重自己的时间、空间,除非由神的话中得知,我们应立于何种地位,并真正的比例应当为何。透过这段以地球为中心、以历史为中心,表面看来十分天真的记载,神向每一个世代说话,不论是向我们背着沉重知识事实担子的一代,或是向上古充斥各种错误宗教神话的世代,神要说:“就站在这里,在地球上,在现今的时间内,来了解整个宇宙的意义。视全世界为我所赐给你的礼物,也是我给予你的托付,视太阳、月亮、星宿为全地的灯光,并据此划分节令,视所有受造物都为你当照管的范围。视现今的世代为我不断进行的创造之工,而在此之前无意识的千万年不过‘如同几天’,就像雅各为娶拉结付出的年日。”

这种解释或许并不令我们满意,原因有二。首先,我们可能反对说,作者毫未显示他所写的不应按字义来了解;第二,这样读本章,无异定它有错,即所说的话是一回事,其含意却是另一回事。

第一点很可能是对的,可是并不足以构成反对的理由。我们知道,若一个人受灵感而说话,其内容的全部意义可能对他是隐藏的;该亚法便是一个例子,但以理和其他先知也是有这样的经验80。隐藏的真理不至于使他们的话减低真确性;我们也不需要闭眼不看,仿佛以为盛开的意义之花还不如花苞来得可靠。

第二点质疑似乎更具分量。若“日”并不是指日子,神会鼓励用这个字吗?不论它有何教育作用,神岂不是换得了不准确的名声?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语言的适当应用方式。若神不对我们的所见所言稍作让步,祂就不能向我们作有意义的沟通。因此本章用按现象来描述的话语(如我们说“太阳升起”、“降露”等)以及采取以地球为中心的立场;也因此在时间方面作大幅度浓缩,将年代转成日子。这两者都是表达真理的工具,好比图解,将一个对我们而言太大的整体物件作解析,帮助我们明白,而不是要误导我们。对这类单纯为作说明的词汇,只有专好卖弄学问的人才会不断挑毛病。

72 K. Barth, Church Dogmatics , III, 1, pp.120f.
73 P. J. Wiseman, Creation Revealed in Six Days (Marshall, Morgan and Scott, 1948), pp.33f.
74 Hooke, P.36.
75 J. A. Thompson, 'Creation,( NBD 的文章:p.271);参 D. F. Payne Genesis One Reconsidered , pp.19-23。
76 Edwyn Bevan, in Hooke, p.161. 经 Clarendon Press, Oxford 允许引用。
77 参:D. F. Payne, Genesis One Reconsidered , pp.17ff。
78 The City of God , XI, vi.
79 De Principiis , iv. 3,由 E. Bevan 引用,in Hooke, p.155。
80 见, 9;

B人类的试验与堕落

在第一章,人是整个故事的高潮;此段中,人则是一切的枢纽。每一件事都是以他的观点来看;甚至创世之初地的荒凉光景也都等着他来解决 b );这段记载从人出发,再论到他所处的环境(园子、树木、河流、走兽、飞禽),是按逻辑顺序描述,不是按时间顺序;由此启示我们,对世界应有的认识为:一个特别为让我们得着快乐与训练而预备的地方。称本段为第二个创世记录会产生误导,因为其实本段立刻就指出一处特定的地点,将整个世界略在一旁,而谈“在东方的……一个园子”;以下的故事便是在这窄小的舞台上发生的。

在全段中,直到第三章末了,耶和华神(雅伟伊罗兴)这一罕见、近乎独特的双名81,使整个故事更令人印象深刻,并且巩固了这两个名称的合一性82,一为神的名字,另一为其头衔,两者成为旧约中最重要的神的称号。

81 可是在我们的译本中,其罕见性并不明显, The Lord GOD 一词用了近三百次之多,翻译一个不同的用语(直译为,the Lord Yahweh),只有 GOD 一字的大写,标明这一不同点。
82 这些名称与其用法,见导论:“a. 神”。

人的幸

4~6.前言。这是其世代( These are the generations ,4上,和合本作“的来历……乃是这样”)在创世记中为重复出现的一句话,将整卷书从等处,划分成不同的段落。世代( to^led[o^t[ )这个字可能是指后裔,如此处它回应了“都造齐了”(第1节)。但它的含意也可能更广,指(家族)历史而言,或是回顾以往(如数点族谱等),或是瞻望将来(如,端视上下文而定。

本文所采取的立场,正如导论中曾提出的辩护(导论:“c. 一些结论”,第四、五段),即,在创世记中,这个片语总是往前看的,作为本卷一个新阶段的介绍83。但是,魏斯门却辩称84,它总是一个结语(通常用于一段家庭记录),而文献理论(documentary theory)则视创世记这一处为结语,其他部分则反常地视为前言。

另外一点值得补充,七十士译本多少有些误用了这个名词,结果给了我们本卷书的名称: genesis ,“起源”。

5~6.这些开头的经节,是从本章的独特角度来描写所宣告的事,即,在神造大地时,原本不是我们现知的安舒之地(5节,还没有草木,田间的菜蔬还没有长起来)。野生的植物(草木85)都未出现,更遑论可吃的作物了(菜蔬,如下;参5节耕地一语)。甚至我们熟悉飘浮白云、降下沛雨的天空,也尚不见踪影,只有不断上腾(6上;这动词是过去进行式)的雾气或(更可能指)洪水86,因此这儿所呈现的景象是充满水的荒凉处所滋润( watered ,6节)的意思很广,可以指对地有益处,如第10节,也可以指泛滥汪洋的景况(,“漫过山顶”);而后者似乎与此处上下文更符合,如果5下所描写的,是地球仍覆蔽在水气之中的话。很奇怪,许多学者竟然会从这两节之中,读出干地的状况,仿佛第6节是一新发展的标记。希伯来文却不容许这种解释;该节只能视为扩充前文所记的景况,说明随之而来的情形为何87

7.人的受造。这一节简明扼要,可与的名句媲美,也成全了其含意。在该处是以名词(“形像,样式”)将人与神相连;在此处则是以动词为之,因为启示不但常以声明方式表达,亦常藉故事传达。本节两个动词互相平衡。造表达出工匠与材料的关系,暗示手艺的精巧(如,:“造眼睛的……”;,以及全权性,这点人因遭灾难而遗忘了;吹则非常温暖、亲切,有如脸颊相碰接吻那般的亲密,代表这个动作不仅是制作,也是给与,即将自己的生命赐与,88;以及,耶稣以吹气赐下圣灵,作为新造教会创生的气息。因此,就在我们受造之初,“神爱……甚至赐下……”的模式已经昭然若揭了。

本节其余的话,将人置于地球的环境中,因为他既是超自然的,也是自然的:是一般化学成分造成的生物像其他动物一样,是从尘土造的(参19节),是有灵的活人(这个希伯来名词已经出现于。〔译注:RSV 为 a living being,可译为活的生物)。注意,人不是“有”灵魂,或是“有”身体,虽然为方便之故,可以将他分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如。最基本的真理为:人是整体。译为灵的 nep{es% ,通常与“生命”互相通用,也常与“人”或“己”相通,根据该处所强调的是生物的活力,或活的生物,而决定采用何字。

8~17.地上的天堂。耶和华神的预备,是为人父母的典范。这羽毛未丰的青年受到的是荫庇,而不是全然的遮盖保护;在他周围充满了新发现、新遭遇,等待他去发掘,以发挥他的分辨力、抉择力;而对于他艺术感的薰陶,身体与灵性的培养,也有充分的蕴育环境(如9节这一节内所显示的);此外,还为人准备了需运用脑力、体力的工作(15、19节)。

由于人是按神的形像造的,因此为了他灵性的觉醒,神赐他一句包括正反两面的命令,作为生活准则:你可以……,你不可(16、17节)。动物没有这种能力,也没有这类命令,它们满足于环境的限制,动作行为皆出于天性,根据本性的冲动。人则蒙召要走在一条道路上,并且要能持守;他是自由的,这一事实可由他能接受或拒绝这项加诸于他的压力,得到证明。神提供给亚当的指南,比一个政策,甚或道德原则更好;这句清楚了当的话,是明确的导航;其用意为,他的“是”或“否”的抉择,将纯然出于爱的动机,基于赤裸裸的忠诚,而不是出于要独立的骄傲。如果说,这道对亚当惟一“不可”的禁令,含有付代价的成分,清楚指出,这是长大成熟所必须的途径。

这段记载有一小段(10~14节)暂时离开伊甸园,开展出普世的宽阔远景,有各样的景致与资源,仿佛透露出,人应当有文化的发展。这几节岔开的话,不仅只是提供细节,指出园子的所在,更是表彰出,神为人类预备的,绝不止于原始的简单地步;将有各种手艺、各种民族,不均匀地分布,组成全人类即使读者明白,“金子”、“亚述”、“伯拉河”等字,都有悲剧性的含意。

最后,是本章的巅峰,人被描述为社会性的生物(18~25节;详见该处的注释)。

8.在东方的伊甸……一个园子这一词表明,伊甸是一个地区,不是一个象征,虽然同一希伯来字形, 'e{d[e n 可以意为“欢愉”。这个名字似乎与苏美字 edin(na) (平原,无树大平原)有关,而且10~14节用了一些篇幅,描写它是一个真实的地点,不是寓言或是神话的境界89。园子(七十士译本作 paradeisos ,“草本之地”,英语 Paradise (乐园)出于此)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一片地区究竟座落何处,请见以下10~14节的注释。

9.第9节上绘出许多树木的画面,有关此点请看以上本段(8~17节)的序言部分。第9节下的问题为,这里是两棵树还是一棵?是寓言还是真实的树?此处所用的字可以指一棵树,译为:“即是分别善恶的树”,有人主张应该如此。这虽然符合夏娃在所言的“园当中”(对生命树的描述),但却与产生无法解决的矛盾。故常用的译文应当是对的:那儿是有两棵树。

树可以作寓言用,指获得生命或不应得的知识(如的智慧,或犹8中不受约束的好奇心),参见以下对分别善恶的讨论。不过,此处视之为真实的树更可取,虽然表面看来似乎太天真。这样的解释并不认为这两棵树有神秘的力量(因为旧约不容许任何莫名的力量,惟独神能施展其作为),而是认为它们富宗教意义(从这词的广义而言),意即,它们是属灵事务的物质表达媒介。其上的果实不是因本身有何特别,而是因神赋与它一项功能,带着神的话语,所以它才令人明确地面对神的旨意,让人必须全心、决意地回答“是”,或“否”。

分别善恶最好的了解方式,或许应该从当时的景况来看。若独立而论,它可以指好些不同的事,其中许多都有圣经的支持。这一词可指分辨道德或美感(如,;但是亚当夏娃在还没有碰那棵树之前,已经被视为要负起道德责任的人,且具有鉴赏力90。这词也可在希伯来语中代表“一切事”91(即,人不可贪求无所不知);但是在中,它不可能作此解释。好些人根据认为,这是指性的觉醒;最近戈迪斯(R. Gordis)92建议,因此这棵树提供了一个不道德的方式,与生命树作对,即藉着家庭和子孙来繁衍后代。这一说也遭到几种反驳,如,上与此不合(旧约与新约相同,都认为天堂中没有性别之分),并且神在禁止吃这树上的果子之后,才设立婚姻,则该树不可能象征婚姻93

然而上下文中,重点在于禁止,并不在于树的性质如何。它显然为禁果。若要追问其本身有何意义,其实毫无用处;这乃是夏娃所犯的错。这棵树在那里,不准人食用,就显示出,除接受管教以外还有一种态度:要靠自己的能耐,蔑视造物主,扭曲自己对所造世界的认识、满意感,及价值观(。这个实验的结果,给我们更多的教训;见的注释。在这一切之中,树的角色只是提供一个机会,而不在于它有何本质;好像一道门,其名称不过宣布了门后摆设着哪些物件。

10~14.河,是很好的象征说法,可以形容从圣地流出的活力(,此处则指真实的河流,,four heads)中的两道,为著名的底格里斯河( Hiddekel 与幼发拉底河(14节)。既然这两条河列出的顺序是由东向西,言下之意,那未知的比逊(11节)和基训(13节)似乎就更靠东边了,这与古实之名相当符合(13节),此地为底格里斯河以东的加瑟区(Kassite),不是遥远的伊索匹亚(AV),那是另一个古实。哈腓拉(11节,沙地?)在与古实相连,而古实与巴比伦相连,加瑟人有一时期入侵此地94。因此,这个地区可能指相当小的一带,在波斯湾以上,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等河流注入该湾。根据布灵(P. Buringh)的说法95,这个湾的潮汐流动,在海湾地区形成“自然灌溉排水”,使其适合“菜蔬”与“果木”的生长,即使在原始时期亦然;很可能这便是第10节所称的“河”因为这海湾古时有一个名字为 nar marratum ,苦河如此,则“四道”应为四个出海口,按探测者的方式,从上游这里追溯出各条河流96

12. Bdellium (和合本:珍珠)这个字与希伯来文( bed[o{lah )接近,是指一种带黄色的芳香性树脂,与金子和红玛瑙似乎不太相称。而 bed[o{lah 显然是白色,不是黄色,所以除了声音接近之外,这个字从其他角度看,不应当是 bdellium ;从前的人猜测这字恐怕应译为“珍珠”97,倒有几分可称道之处,即使没有其他话可多说。红玛瑙也不太确定是指什么。希伯来文为 s%o{ham ,后来再度出现,是放在以弗得上,镌刻十二支派用的宝石,等),为相当有价值之物。有人认为这是璧琉璃,有几分道理,但并不能肯定98

17.你……必定死,这一警告的全盘意义,在圣经中逐渐启示出来,一直到新约的最后一页为止。的注释对这句话略作讨论;在此仅指出,这几个字并不一定指人原本不会死。神“是那独一不死”的,而且园中有生命树,显示若人要分享这份恩惠,必须得着额外的赏赐。正如马丁阿卡德(R. Martin-Achard)所写:“堕落之前,死亡原是人本性自然的命运,但是在亚当与死亡之间,有真活神站着;祂的同在足以将死亡隔离……。”99以诺得改变,“不至于见死”,或许展示了神原来为人所预备的情形。

18~25.女人的受造。新约对于两性的教导,大部分取材自本章这最高潮的一段;这段也与相互呼应,而更加生动,或可说更加戏剧化。为动物命名的一幕,刻划出人为他所见到的一切之首,间接也透露出他是需要社交的生物,受造为有交谊,不是为掌权势;除非他去爱,向一位与他平等的人付出自己(24节),否则他便不算真正活过。于是女人出现了,完全是为了作他的伴侣与配偶;最初并没有提到她要生育。她的价值惟在于她本身。

更仔细看,我们还会发现这段强调几个要点。第一,男人在女人以先100。第二,两性是互补的;这种相配性可由以下几点看出:此处的词汇(配偶帮助他;直译为“与他相对的一位助手”,即,“与他相称的”);及人在观察大自然时,找不着这样的一位;并且夏娃是由亚当而造101,却又全然是个新人。亚当的欢愉之言:“终于……(23节,RSV)形成圣经中第一处诗的对句;他命名的工作,在洋洋得意中结束最后所赋与的名字,回应了他自己。第三,他们俩人以婚姻结合,这层关系是排外的(人要离开……,102),永久的(与……连合),也是神所印证的(成为一体;以下);因为“耶和华神像新娘的父亲一般,领女人到男人面前”(冯拉德)103。第四,按照神原来的设计,他们之间完全无拘无束(25节)。但这乃是完美之爱的果子,其中没有贪婪、不信、羞耻等掺杂;我们可以了解,堕落之时立刻受害的,便是这种状态(进一步的注释);本章的结束,以我们失去了的和谐作为刻意的提醒。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

{命题5}天地万物何以能在六日之内就被创造完成了?

〔难题〕圣经说神在六日之内创造了这个世界。但是现代科学宣称这个创造费时百万年。那个说法才是对的?

【解答】

基本上,可以从两方面来调解这个困难:

(一 )首先,有一些学者认为现代科学的论点是错误的。他们坚持宇宙的历史只有数千年,而且神确实是以24小时为一天,六天(144小时 )之内创造了所有。他们的论证是:

(1 )创造的日子,毎日都「有晚上,有早晨」-13-19-23-31 ),在圣经对这二十四小时为一日是很特殊的描述。

(2 )创造日子被标以次序(numbered )(如第一日 第二日…… ),这是圣经用在二十四小时为一日的唯一特征。

(3 )比较六日的创造与六日为一周共144小时的工作。

(4 )有一些科学证据确实证明地球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5 )如果创造世界须要百万年的时间,生物无法从第三日被造出后到第四日之间这段百万年无光的时间中得以生存。

(二 )其他一些圣经学者宣称宇宙是有百万年的古老历史;他们认为这样的阐释与创世记第一、二章的字义了解并无矛盾冲突。他们认为:

(1 )创世记开始的日子前可以有一段长时间的间隔(timelapse 在之前 );或是日子之间有间隔(time gap )。在圣经的经文到处都有间隔(gaps ) (如的族谱的记载有三代被遗漏 也有遗漏记载 )。

(2 )希伯来文“日子”(yom )在创世记第一、二章被解释为一段时期(a period of time )比二十四小时长的时期。譬如:世记将神六日创造看成「六日时期」(sixday period of creation )。

(3 )有时圣经将“日”看成较长的时间:「一日如千年」

(4 )在创世记第一、二章的「日子」可能表示比24小时长的时期:

(a )在第三日「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这个生长的过程都需要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

(b )在第六日,亚当被创造出来,他为动物起了名,要找配偶帮他;神使他沉睡,由他的肋骨创造出夏娃。这段经文看来像是所有的活动过程超过二十四小时。

(c )圣经说神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 ,而且祂从创造完后仍在安息。 因此,第七日是已经有了数千年了。如果是如此,其他的日子也有几千年之久。

(5 )可能将创造的日子与一周工作(144小时 )以单位作比较(unit-for-unitcomparison );而非以分秒的比较。

结论:

创世记第一章所叙述的与科学没有矛盾。只有在阐释的意见上有争论。不是现代科学所坚持的百万年的世界宇宙历史错了,就是一些圣经诠释者所坚持的144小时的创造过程和基督降世之前的没有间隔的几千年历史错了。但这两方面的阐释其问题不是在于圣经的启示;所不同的是两方面对经文的解释有所不同。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安息日的分界】

将时间分为七日一组的习惯,至今在古代近东的其他文化中,仍然未找到相同的例证。虽然美索不达米亚某些月分中,有些通常是相隔七天(例如在某个月的七日和十四日等 ),被视为不吉利的日子;以色列的安息日却不是在月中任何的日子庆祝,也和月球或自然界一切的循环都没有关系。它只是每隔七天奉行一次。

──《旧约背景注释》

这三节本是续论第一章的事。

―― 丁良才《创世纪注释》

神创造的大功完成,空虚混沌的世界现在有了秩序和规律,有光、有爱和生命,完美运作不息。在造物主的眼中个,祂所创造的这个世界十分美好,一点不用增减。祂于是歇了(停止 )创造的工作。

2节的“安息”一字在希伯来原文为“安息日”一字的来源。引用本章3节“神赐福给第七日”,但用“安息日”代替了“第七日”,把第七日当作了“安息日”。不过要到以色列民出埃及往西奈山的途中,才规定须在第七天守安息日。等到西奈山颁布律法之后,守安息日遂成为以民与神立约的一部分

不过神所歇下的是祂创造之工,并未停止祂管理宇宙的工作。主耶稣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天父一直管治看顾这世界。

――《启导本圣经创世记注释》

神定第七日为圣日:神完成了的创造,在第七日安息,且定该日为圣日;后更吩咐以色列人每周都守安息日。 圣经后来着重安息日的属灵意义,劝人摒弃背叛神的心思,让神作主作王;这样才会得到真正的安息

――《串珠圣经注释》

因着神满有慈爱的创造,原本幽暗空虚的地球,现在变成充满活力气息的生命乐园。伊甸园里的平安与喜乐是真喜乐与真平安,这一切也将临到凡相信神创造天地万物(从无到有 ),相信神之主权的所有人心中。

――《圣经精读本──创世记注解》

第七日安息】

按照埃及孟斐斯的创世记述,创世神祇蒲他(Ptah )在完成工作之后安息。同样,美索不达米亚的神明也是在创造完人类后安息。然而美索不达米亚的安息,却是因为人类受造,接替了神明已经厌倦了的工作。无论如何,安息的欲望总是创世记述中的动机之一。宇宙中混沌的势力受遏止或消灭,使诸神得以安息、和平、宁谧,往往是古代创世记述的核心。同样,人类喧哗、扰攘,使诸神无法安息,是洪水的因由。总而言之,古代观念认为安息是神明首要的目标之一。反观在以色列的神学思想中,宇宙或人类扰攘不是神需要安息的理由。祂是寻求在居所中安息

──《旧约背景注释》

「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造物的工已经完毕: 关于神完成造物工作所用的时间,有六日说和七日说两种见解。这种观点上的差异,来自对“完毕”这一词的时态的不同看法。但根据希伯来语法神的创造事工,在消极的意义上直到创造事工完毕的第6日,而在积极的意义上持续到第7日神的祝福和成圣。

――《圣经精读本──创世记注解》

】「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日神歇了他一切创造的工,就安息了。」

「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这就是安息日。安息日是什么时候设立的呢?是神当创造人的时候设立的。有几个理由如下:(一 )本段与上文紧紧接连,也明记神既创造了亚当就设立安息日。(二 )神垂律法以前,以色列人已经知道有安息日;因为有话说:「当纪念安息日」。当时以色列人或者将神所定的安息日忽略了,因为他们在埃及做奴许久,未必能守安息日。(三 )在创世记上有证据显明当时的人以七日为一周。(四 )有些注释家以为的「有一日」几个字是指着一个节期或安息日,的「有一天」几个字(在原文上有指件词 )或者也指着安息日。好些犹太注释家以为的「吩咐」,「命令」,「律例」,「法度」几个名词中也包括守安息日。(五 )创世记上虽没有记载有人守安息日,这并不证明没有安息日。创世记最简略的记载约有二千三百年的历史,所以有许多比安息日更紧要的事也被省去;况且当时的人多以畜牧为生,所以须要记人守安息日的事甚少:故此创世记虽不提到安息日,却不是说没有人守这日。比如从雅各起到摩西止,圣经并没有记有人受割礼,但我们知道以色列人都是受过割礼的。从以色列人入迦南起到施洗约翰出生的时候止(共一千五百年 ),除了两次在警喻中提起以外,圣经连一次都没有提到有人受割礼。照样,从亚伯到挪亚(约壹千五百年 )圣经没有提到有人献祭。从摩西因去世到大卫去世的五百年间,圣经也没有提到安息日。这些理由显明圣经虽没有提到割礼还有人受,虽没有提到安息日也有人守;但他们没有按西乃严紧的条例遵守是很显然的。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表明神有眷顾人的心,使人歇息身体,给人敬拜事奉神的机会。以色列人因为不守安息日,被掳掠到巴比伦;他们从巴比伦回来以后就严严地谨守安息日,甚至在安息日连善事也不肯行。基督屡次指出他们的错误,他们却不愿意改善。使徒在第七日的头一日聚会,因为主耶稣在那一日从死里复活。他们守主日,虽然不按以色列人所传下来严紧的条例,却仍是按着神定安息日的原意,就是以那日为歇息身体,敬拜事奉神的日子。须注意,安息日与主日虽有些相似处(如歇息身体 敬拜服事神 ),但是绝对的不同。安息日是第七日,主日是七日的第一日。安息日是特为以色列人,主日是为基督徒。安息日是在律法之下的人所守的,主日是在恩典之下的人所守的。安息日是纪念神造万物之工和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事,主日是纪念耶稣复活。守安息日的主要动机是畏惧,守主日的主要动机是敬爱。(参《圣迹注释》卷四下丙附篇章四段 )主日并不是从安息日改过来的,各是各的,安息日是安息日,主日是主日,圣经和教会起初的历史上,没有将这两日混了,没有称主日为安息日或安息日为主日(参《圣迹注释》卷四下丙附篇章九段首和第四项末 )。「就安息了」——世人安息是因为疲倦,神安息是因为工成。安息日——(一 )设安息日的缘故:(1 )是为神的荣耀而设的;(2 )是为世人的益处而设的。(二 )守安息日为常例:(1 )是神亲自给人立的;(2 )是神又为选民定的;(3 )是先知常命百姓守的。(三 )守安息日的真理:(1 )不按律法严紧的礼仪;(2 )是照救主发明的实意

―― 丁良才《创世纪注释》

】「 创造天地的来历,在耶和华神造天地的日子,乃是这样:」

本书第一章提纲挈领记载了宇宙的创造,包括人类在内。第二章则详细记述神怎样造人,因此不是前章的重复。本章没有再记神造光、分别诸水与设立天体。虽也提到植物和动物的创造,但十分简单。

――《启导本圣经创世记注释》

乃是: 这个词的字面含义是“诞生”、“分娩”。

――《圣经精读本──创世记注解》

「创造天地的来源,在耶和华神造天地的日子……」】

{命题6 }为何第二章用耶和华神(LordGod )而第一章用神(God )来称呼?

〔难题〕很多批评者(critics )坚称第二章的作者与第一章的作者不同,因为第二章以不同的名称来称呼神。然而,保守的学者,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学者过去几个世纪以来都认为摩西是创世记的作者。事实上,旧约的前面五本书被称为「摩西五经」或「摩西律法书」(Lawof Moses )。新旧约的作者都如此认为。

【解答】

摩西确实是写了旧约的前五本书(参见本书评论 )。二章以不同的名称呼神并不能证明是不同的作者;这只是表示同一个作者有一个不同的目的(参考本书评论 )。在第一章:神是一位创造者(creator );在第二章:神是与人交通。(communicator )(1 )首先,人被看为与这位创造者的关系(因此 用神或elohim 这位全能者 );(2 )其次,神是看为与人立约者(Covenant-maker )。因此用耶和华神(Lord God ) , 祂与人立约。以不同的名称用于神的称呼乃是因为神与人应对的光景有所不同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耶和华神的名字有何意义?】

答:耶和华神的名字是最古时候的称呼,在这里第一次被提到,中文国语和合本圣经有译作「神」与「神」这两种版本,这名字乃是神自称之名,也是最能说出神之本质的名字。耶和华,意即神是自有永有的。耶和华是中文和合本的译名,是唯一真神之圣名。吕振中译本作「永恒主」,理化中文圣经译本作「上主」,英雅各王钦定本用Johovah或Lord (耶和华或主 A.D.1661年版 ),美国标准修订本用Lord (主 RSVAD.1952年版 ),还有一些著作教材中译为雅威Yahweh。这些译法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是指古时以色列人所崇拜独一的真神,他们对于神的观念,在古代的世界中是很独特的,不可单凭理性解释,要以信仰来肯定,加上神曾用大能的神迹,把他们从埃及为奴之地拯救出来,这些历史的经验作为凭证。在上古的时候,以色列人对神所用的称呼是:神,主,至高者,权能者。到了摩西时代,以称耶和华为最普遍;至被掳时期和被掳以后(主前七三四-五三六年 ),用万军之耶和华,万军之神,天上的神等名字。这些名字,是在每一时期的人,表示对于神的期望和认识而起的,以后就被沿用成为习惯了。至于耶和华一词,原是神召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所启示的,参57题 )。原来在古希伯来文的旧约圣经,只有子音,而没有元音。到了主后八世纪,有一群学者发明了元音,加在原先仅有的子音经卷上,如用阿多乃Adonai (我的主 ),加到神自称的名字上,而成为Johovah (耶和华 )一词。此字虽然是耶和华,而其音则仍读为阿多乃,因以色列人十分敬虔,它们不敢妄称神之名而有所忌讳的缘故。稽考希伯来语所说的耶和华,乃自有永有的意义,这已经将神在万有之先,及万有之后都彰显出来了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神造有灵的亚当。

――《串珠圣经注释》

本段论第六日创造始祖的工。

―― 丁良才《创世纪注释》

不少学者认为这里只是重复创造的记载,但本段实是第3章的伏笔,提供始祖犯罪的背景。

――《串珠圣经注释》

本文从另一个角度更加具体地记述了神对人的创造,并非有别于前面论及的创造事工(1:2-2)。本文描述了人堕落以前,乐园中的人类本来的状态,让我们看到人类最初的园子(4-14节 )、最初违背禁令(10-17节 )、最初的婚姻(18-25节 )等。

――《圣经精读本──创世记注解》

「 野地还没有草木,田间的菜蔬还没有长起来,因为耶和华神还没有降雨在地上,也没有人耕地,」

植物的分类】这里只有最广泛的分类。列出来的有草木和菜蔬,但没有说明品种。但我们知道近东最常见的树木包括了皂荚树、香柏树、松树、无花果树、橡树、橄榄树、棕树、石榴树、垂丝柳树、柳树。灌木则有夹竹桃和罗腾树。用以耕作的主要谷类有小麦、大麦、红豆。本节与第三日的不同,只是形容培育了或耕作的植物。本节不是描述第三日之前的情形,而是说当时还未有人开始耕作。

──《旧约背景注释》

环境的描述】

来自尼普尔(Nippur )的创世文献这样描述创世前的景况:水仍未从地中的洞口流出来,未有东西生长,也未有犁沟。

──《旧约背景注释》

这些开头的经节,是从本章的独特角度来描写所宣告的事,即,在神造大地时,原本不是我们现知的安舒之地(5节 还没有草木 田间的菜蔬还没有长起来 )。野生的植物(草木85 )都未出现,更遑论可吃的作物了(菜蔬,参5节耕地一语 )。

甚至我们熟悉飘浮白云、降下沛雨的天空,也尚不见踪影,只有不断上腾(6上 这动词是过去进行式 )的雾气或(更可能指 )洪水86,因此这儿所呈现的景象是充满水的荒凉处所──滋润(watered-6节 )的意思很广,可以指对地有益处,如第10节,也可以指泛滥汪洋的景况,「漫过山顶」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但有雾气从地上腾,滋润遍地。」

给水系统】第6节用来形容给水系统的字眼(和合本「雾气」 )很难翻译。这字只在再次出现。* 巴比伦词汇中的类似字眼,来自早期的 * 苏美文化对地下水道系统和原始地底河流的形容。描述 * 恩基和宁荷沙(Ninhursag )的苏美神话,亦提到过同样的给水系统。

──《旧约背景注释》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用地上的尘土造人」——人的肉体属乎尘土,人死的时候也归于尘士。「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这一句显明人和各样的动物大有分别。人的肉体虽然属地,灵魂却是属天。「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人各具有三种要素:(一 )体:(二 )魂;(三 )灵——。人借着体和较自己低下的物类有交接,借着魂和与自己平等的世人有交接;借着灵和比自己在上的神有交接。

―― 丁良才《创世纪注释》

希伯来文“亚当”的原意为“红土”,可译作“人”,指人类。“造人”的“造”字,原文通常指陶匠用泥制作器皿。

――《启导本圣经创世记注释》

「用地上的尘土」人是由地上的物质,即地球的元素构成的,这已被科学所证实。人体死后的分解也证明了这一事实。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是氧、碳、氢、和氮。许多其他元素的含量较小。人类是“用地上的尘土”造成的,而且人死后“仍归于地”的。这是何等准确啊!

「生气」“气”,neshamah。赐予生命的要素从众生之源头进入了亚当无生命的躯体。将生命的火花移到他身上的是神的“气”。这个概念也在中出现,“全能者的气[neshamah]使我得生”。赐予人类的“气”就是他的生命,这就是生命本身

「有灵的活人」当无生命的人体注入了这一神圣的“气”(neshamah ),人便成为了一个活的“灵”(nephesh )。Nephesh一词具有许多的意思:(1 )气,(2 )生命,(3 )情感所在的心,(4 )人,(5 )用于强调人称代词

「吹」则非常温暖、亲切,有如脸颊相碰接吻那般的亲密,代表这个动作不仅是制作,也是给与,即将自己的生命赐与,88;以及,耶稣以吹气赐下圣灵,作为新造──教会──创生的气息。因此,就在我们受造之初,「神爱……甚至赐下……」的模式已经昭然若揭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生气」吹入人的鼻孔:表明神是人生命的源头,有了神的生气,人才可以开始生活。

――《串珠圣经注释》

尘土造人: 表明人和土(或地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希伯来语“亚当”(人 )和“adamah”(地 )是同音词,这个词的并列使用体现了人和地的结合。人成为生灵是借着神的生命力进入人的身体而成。可以看出,希伯来人把人视为肉体和灵魂的结合体,有别于将人的肉体和灵魂分开的希腊人观。只要神收回人的气息,人就重新成为没有生命的材料——尘土。这一切反映出人的生死在于神的主权

――《圣经精读本──创世记注解》

生气与成了有灵的活人何意?】

答:1生气─—这二字在英文圣经中译作Spirit(灵 ),但希伯来或希腊原文,其最初的意义,都是指「气」或「风」的意思。神起初造人时,是将祂的生气吹在亚当的鼻孔里,使他才能有灵魂得生命。。从此以后的生命气息,就开始繁衍,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了。

2 成了有灵的活人─这一句话有译为「成了一个有生命的活人」,又有译作「成了活的魂」,但使人读之难以领会。至于「灵魂」二字,在英文圣经中有译为Soul(灵魂 23:5-),有译成Life(20:10)。在中文圣经中,「灵」和「魂」有单字个别之用法,论及人有灵、魂、体。。英文圣经亦有译成:And May Your SpiritAnd Soul And Body Be...(1 Thess. 5.23 ),这三部分,乃为称成其一个人生命之原素。灵是居于最高的地位、表现人的良心、直觉和交通,具有敬拜神的功能;魂是处于灵和体的中间,赋有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使人有作为,发表人的主意;体是包含肉身百体,对于世界一切事物发生触觉的作用。神造人是如此完全,显然是与其他动物大有分别的(参一三八题 )。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以尘土造人】

用地上的尘土造人与古代近东神话的说法相似。《阿特拉哈西斯史诗》描绘人类是用被杀神祇的血混和黏土造成的。尘土在圣经中代表人身体死后变成的事物,同样在 * 巴比伦人心目中,身体死后就归回黏土状态。神祇的血代表人类神性的本质,与神以生命气息使亚当变为活人的概念相仿。在埃及人的想法中,混和黏土造成人类的是神祇的泪水。然而《梅里卡雷的教诲》亦有提到神祇在人类鼻孔中造成气息。

──《旧约背景注释》

】「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

「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伊甸是地名(「伊甸」二字原文有平原的意思 ),乐园在伊甸境内。

―― 丁良才《创世纪注释》

伊甸位置无可考证。有人从本节的“东方”二字推想其地可能在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二河的交汇处(参14节 ),在今伊拉克南部。“伊甸”与“乐园”同义,此字希伯来文的意思为“喜悦”或“极乐”。

――《启导本圣经创世记注释》

在东方的伊甸……一个园子这一词表明,伊甸是一个地区,不是一个象征,虽然同一希伯来字形,'e{d[en 可以意为「欢愉」。这个名字似乎与苏美字 edin(na )(平原 无树大平原 )有关,而且10~14节用了一些篇幅,描写它是一个真实的地点,不是寓言或是神话的境界89。园子( 七十士译本作 paradeisos ,「草本之地」,英语 Paradise (乐园 )出于此)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一片地区究竟座落何处,请见以下10~14节的注释。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

{命题7}伊甸园为真实的一个地方或只是神话虚构?

〔难题〕圣经宣称神在伊甸园东方设置了一个花园。但是并没有考古的证据显示有一个这样的地方存在过。这是个虚构的神话吗?

【解答】

(1 )首先,我们并不期待有考古学的证据存在到今,因为没有证据显示亚当和夏娃曾经制造过陶器或建造任何耐久的建筑物;(2 )其次,伊甸在地理学上是有证据的,因为圣经提到的两条河——底格里斯河(Tigris 希底结Hiddekel )和幼发拉底河(theEuphrates ) 至今仍在。而且,圣经提到它们位在亚述,即今天的伊拉克。最后,即使伊甸乐园所留下来的遗迹证据也可能由于大洪水后全都毁灭了(创六〜九章 )。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伊甸园」】

「伊甸」一字是指水源充足的地方,表示园子茂盛。译作「园子」的字眼通常不是指小规模的菜圃,而是种植了树木的果园或园林。

──《旧约背景注释》

伊甸的位置】

由于此地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和合本分别作「希底结河」和「伯拉大河」 )附近,又接近 * 苏美传说中名叫 * 迪珥蒙(Dilmun )的一个神话性之乌托邦,大部分学者的考证都认为伊甸是在今日波斯湾北部或以北的地方。* 迪珥蒙则有人考证为今日的巴林岛。以「在东方」泛指美索不达米亚的区域,是原始记载中十分常见的做法。上述一点加上河水的流向(比逊河和基训河的位置不能确定 ),使部分学者将眼光转移到今日亚美尼亚地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发源地一带。然而这个园子水源充足到人类可以不用工作或极少做工,植物不用耕作便自生自长的描述,比较符合波斯湾北岸的沼泽地带,甚至有可能是如今已在海底的地区。

──《旧约背景注释》

,15伊甸园在那里?】

答:伊甸Eden─—乃有快乐、平原之意思。乐园在伊甸境内,伊甸园Garden of Eden实有此地。其位置系于四大河流发源之处。即沿着伯拉大河(即幼发拉底河 ),与西底结河(即底格里斯河 ),和比逊、基训二河流的地方。惟此二河旧道位置迄无确定。至于伯拉大河与西底结河,已为吾人所明鉴,乃发源于亚洲西部高加索境内,而注入于波西湾。有人认为在此二河上游的亚美尼亚Armenia高原,是伊甸园的遗址。据传说,巴比伦平原古时,就叫伊丁Edin,是伊甸园的遗址,为一般人所相信而接受的。先知们曾引用这园子来比喻神的美好丰富恩典。在新约圣经中所说的乐园Paradise,乃指天堂Heaven,非指此园。,请参拙著真道查经问答汇编第一一五题 )。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神为亚当设立伊甸园,让他可以居住。

――《串珠圣经注释》

伊甸园: 。

――《圣经精读本──创世记注解》

】「 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

1至3章共有七处提到树木,都是指一般会结果子的树,但有两棵树特别重要,就是“分别善恶树”和“生命树”。1.分别善恶树生长在“园子当中”。亚当,夏娃被造之时,已赋予分辨与审察的能力,不用等到吃了树上的果子才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神所看重的是人对这禁制的态度,而非树本身,而是人对神的背叛。2.生命树也在“园子当中”,圣经对这棵树没有作其他解释。3.22记有亚当被赶出伊甸园,免得“他伸手又摘树上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说明这棵树十分重要,是赐生命的树,吃了它的果子可以延长寿命。亚当和夏娃本来可以吃这树上的果子,显明神造人的本意是要人长活。现在,若让人再吃,活在罪中,不生不死,十分凄惨。不过,今天因着另外一棵“树木”,也就是耶稣在上面牺牲的那个木十字架,人类可以得到永远的“生命”

――《启导本圣经创世记注释》

「又有生命树」这几个字出现的顺序好像是后添的,这在现代的语言中似乎罕见。一些持批判观点的学者据此声称第9节的后半节是后加的,与原文不符。但这种语序,虽然在外语中罕见,在希伯来文中却是十分常见的。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我们所拥有之经文的纯洁性。例如,原文的语序是,“耶和华降与法老大灾,还有他的全家”。其他的例子还有,但这种句型在英文译本中已无法识别出来了。

这里绘出许多树木的画面,有关此点请看以上本段(8~17节 )的序言部分。第9节下的问题为,这里是两棵树还是一棵?是寓言还是真实的树?此处所用的字可以指一棵树,译为:「即是分别善恶的树」,有人主张应该如此。

树可以作寓言用,指获得生命或不应得的知识,或犹8中不受约束的好奇心 ),参见以下对分别善恶的讨论。不过,此处视之为真实的树更可取,虽然表面看来似乎太天真。这样的解释并不认为这两棵树有神秘的力量(因为旧约不容许任何莫名的力量 惟独神能施展其作为 ),而是认为它们富宗教意义(从这词的广义而言 ),意即,它们是属灵事务的物质表达媒介。

──《丁道尔圣经注释》

生命树】

其他经文形容生命树能够延长人的寿命,有时更被视为有回复青春的效力。古代近东好几种植物据说都有此功效。在《* 吉加墨斯史诗》中,有一种称为「老人变年轻」的植物,生长在宇宙河流的河床。树木在古代近东的艺术和圆筒印章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学者经常都将这些树木解作是生命树的代表,但在未有更多文学的支持以前,这仍是未能确定的诠释。

──《旧约背景注释》

,16, 17神何以要设立分别善恶树?】

答:1神在伊甸园中设立生命树和分别善恶树。这是神藉以试验始祖亚当是否乐遵神命,分别为圣。吃生命树上的果子,顺服神而得生命,或是拒绝神受魔鬼的诱惑,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任凭己意而行罪恶之道。这里清楚表明神对人的态度,是给人完全自由意志自主之权。让人明白何以为是,何以为非,可作一个自己的选择时机。人经过神的试验以后,才能知道自己是相信听从神,甘心乐意顺服神的旨意行,或是悖逆远离神,而走向败坏死亡之路。

2 神对亚当说,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这是神与始祖立了一道坚定地死约。如此禁令非常严重,但人既有自由意志自主之权,对于神所立的约,自然也有遵守与违背之意愿。神造人非同死的机械,乃是活的生命,其实贵之价值,就是在此。惜因亚当夫妇情愿犯罪堕落,将身的话置诸脑后,去听信魔鬼的诱惑,吃了禁果,因此死就临到人的身上了。。这个死字,在圣经中确有三种之涵意。

灵性的死─—就是灵魂与神隔绝。始祖违背神命之后,按肉体说还是照常活着,按灵性说,却是当日与神隔绝而死了。

‚肉体的死─—就是肉体与灵魂分离。始祖犯罪以后,不能吃生命树上的果子,终于衰败老化,不过几百年就死了。

ƒ永远的死─—就是肉体与灵魂永远离开神,被丢在地狱里,这就是所谓第二次的死永远的灭亡了。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

】有四条河流灌,伊甸园肥沃富蔗。第一条河比逊(意为“喷出” )和第二条河基训(意为“飞溅” ),所在都难考证,若依此处描述,可能为波斯湾附近下米所波大米区的河流。13节的古实应在底格里斯河东边,不是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那个古实。

――《启导本圣经创世记注释》

河,是很好的象征说法,可以形容从圣地流出的活力,此处则指真实的河流, four heads )中的两道,为著名的底格里斯河(Hiddekel 与幼发拉底河(14节 )。既然这两条河列出的顺序是由东向西,言下之意,那未知的比逊(11节 )和基训(13节 )似乎就更靠东边了,这与古实之名相当符合(13节 ),此地为底格里斯河以东的加瑟区(Kassite ),不是遥远的伊索匹亚(AV ),那是另一个古实。哈腓拉(11节 沙地? )在与古实相连,而古实与巴比伦相连,加瑟人有一时期入侵此地94。因此,这个地区可能指相当小的一带,在波斯湾以上,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等河流注入该湾。

──《丁道尔圣经注释》

对于生活在沙漠地带的中东人及一切生物,“水”是生存的必备条件。伊甸园有一条河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在圣经中,“四”指“四方”,即“全世界”。

――《圣经精读本──创世记注解》

能否在地图上找出伊甸园?】

若要定伊甸园的位置,可提供一些线索。然而,先决条件是现今的地质条件已与当时的不同。因此,我们只能推测伊甸园位于底格里斯河(希底结 )及幼发拉底河(伯拉河 )源头的亚美尼亚高地之处(即现今土耳其的东边 )。

由伊甸园流出的大量河水,分流成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此外,还有两条大河(比逊河沿阿拉伯南岸流至哈腓拉 基训河 流至古实 但这处所指的古实 可能是亚洲某地区 而不是非洲的古实[埃塞俄比亚] )。

这显出伊甸园位于一个高原或山区(在夏季 伊甸园也会清凉舒适 ),有丰富的水源供给经文所述的四条大河。比逊河所绕过的哈腓拉,有大量金及香料,还有藏量颇丰的宝石——这些珍贵的东西,在阿拉伯南岸及西南岸有大量出产。至于古实是什么地方,圣经没有提供任何线索,有些学者将古实与苏默的基士扯上关系,又或与加瑟有关(加瑟被认为是发源于札格洛斯[Zagros]山脉 )。

至于比逊河及基训河在后来完全消失了,对于这方面的最有力解释是由大陆飘移(continentaldrift 译按一种地质学说 谓构成地壳的几块大陆[包括露出水面及海底的] 以极缓慢速度移动。其互相推撞之处起折曲而形式山脉 其背道而驰之处则形成海沟及地面的陆地分离 )引起的造山运动(因为在史前时代 阿拉伯半岛本来与索马里及埃塞俄比亚海岸接壤 ),在大洪水以前隆起的山脉中断了比逊及基训两大河系。与此同时的是以东的西珥山脉被抬升,使约但河不能像原来一样的流出亚喀巴湾。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第一道名叫比逊,就是环绕哈腓拉全地的。在那里有金子,」

比逊河】靠着沙特阿拉伯沙地型态的分析和卫星摄影的帮助,发现了一条古河床。这河发源于麦地那附近的希贾兹山脉(Hijaz Mountains ),往东北贯穿沙特阿拉伯,在位于科威特之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二河河口附近流入波斯湾。它很可能就是比逊河。

──《旧约背景注释》

哈腓拉】

可能由于和金子有关,圣经好几处地方都提及过哈腓拉。学者最常考证它位于沙特阿拉伯西部,麦地那附近,红海海边的地区。该处确然出产黄金、香胶(bdellium 和合本「珍珠」 )、红玛瑙。说哈腓拉和阿斐(或作「俄斐」 )是弟兄,俄斐也是盛产金子的地区。

──《旧约背景注释》

,13】

「比逊……基训」——这二河的旧道现在无法可寻。有人说比逊河向北流入黑海,基训河向东流入里海。这样,伊甸就在亚米尼亚地。但这话未必十分可靠,因为按10节有一条河分为四道,况且洪水泛滥的时候地面多有改变,故此伊甸的地位不能确定在何处。

―― 丁良才《创世纪注释》

】「并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里又有珍珠和红玛瑙。」


】「第二道河名叫基训,就是环绕古实全地的。」

】「第三道河名叫希底结,流在亚述的东边,第四道河就是伯拉河。」

「希底结」——就是现在的底格里斯河。

「伯拉河」——这河至今还在,以色列人以伯拉河为天下最大的河―― 丁良才《创世纪注释》

希底结为今底格里斯河。伯拉河为今幼发拉底河。后者源远流长,在旧约中通称“大河”。

――《启导本圣经创世记注释》

「希底结」、「伯拉」二河:指米所波大米区的双子河,今称「底格里斯河」和「幼拉底河」。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

「修理看守」——就是在伊甸园,人未犯罪以前也不能空闲无事,总要做工

―― 丁良才《创世纪注释》

修理看守: 劳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三位一体神也是通过“事工”创造了天地、人类。因此,对于照着神的形象被造的人,劳动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只有与神同工的时候,才能发现乐园真正的意义,并从中体会真正的喜乐和幸福。

――《圣经精读本──创世记注解》

「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

】「耶和华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生命树上的果子始祖应当吃(表明依赖神 ),分别善恶的果子不可吃(表明听从神 ),一切其他树上的果子都可随意吃(表明自由自主 )。神必须试验亚当才能显明他肯不肯顺服。人既有知识,理想,并自主之权,自然也有犯罪与不犯罪之权。人若无自主之权,就与机器没有什么分别。神所吩咐的并不难守,可惜人情愿听信魔鬼,甘心弃绝神。「死」——这「死」字在圣书中有三个意思:(一 )灵性死(就是灵性与神隔绝的意思 。亚当夏娃违背神的命令以后,按肉体说还活了几百年,按灵性说却是当日与神隔绝,随即死了。(二 )肉体死(就是灵魂与肉体分离的意思 。亚当夏娃因为犯了罪,不能吃生命树上的果子,于是渐渐衰弱,过几百年就死了。(三 )永远死(就是身体灵魂永远离开神 被丢在地狱里 这就是第二次的死亡

―― 丁良才《创世纪注释》

神命令亚当不可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没有解释立此禁令的原因,只要求亚当毫无条件的顺从。这不是试验亚当的选择能力,乃要看他是否顺服神的命令。

――《串珠圣经注释》

】「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注。

――《启导本圣经创世记注释》

「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命题8}为何亚当吃了善恶树上的果,他并没有如神说的他那日必是死?

〔难题〕神对亚当说:『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但是亚当犯罪后竟没有死,而且活了930年

【解答】

「日子」(yom )不是永远表示二十四小时为一日。因为「主看一日如千年」。由这个意义上看,亚当确实在一 “日”(千年 )之内死了。而且,亚当在他犯罪那瞬刻间就肉体上而言,他开始走入死亡,同时他在犯罪的那刻他的灵也死了。所以,亚当他的肉体和灵都死了,这也应验神在所宣告的。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在旧的中的以色列人岂不是借着顺服神而得救吗?他们是否不用凭信心来盼望那要来的救赎主?有那些经文显示对救赎主来临的信心是他们得救所必须的?】

从创世记至启示录,圣经都显出没有人能凭着自己的好行为而得救赎,要得救就必须相信神的应许。只有在伊甸园内,救赎是基于顺服神,而神警告始祖说,若违背他的命令便会死:「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据创世记三章的记载,这项命令被亚当与夏娃破坏了,他们受撒但试探及欺骗。于是,神判定他们的罪:「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由这时开始,没有人能藉顺服而得救——除却那被赎的族类,他们因着对基督买赎的信心而得救,而基督因顺服神而作出的事,便支付了他们得救赎的代价。

旧约与新约无疑都强调顺服,在,神应许以色列人:「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然而,这个应许绝不是说除了信心以外,还有另一条路可到达天堂。与此相反,这应许是向一班已为自己的罪悔改的人发出,他们早已信从了神。顺服是信心的明证,或是信心所结的果子。不是苹果使长出它的树成为苹果树,而是苹果树使它的果子成为苹果。耶稣说:「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换句话说,葡萄只能从葡萄树上长出,荆棘长不出葡萄,无花果也只能在无花果树上生长,而不是由蒺藜生长出来的。因此,顺服是信心所产生的必然及自然产生的后果,但圣经从没有指出顺服可以代替信心。

要在此一提的是,亚当及夏娃在初时已教导儿子,必须为自己所犯的罪向神献祭。因此,亚伯在自己的坛上,向神献上带血的祭物而被接纳——亚伯这个信心的行动,预表了以后在各各他献上的赎罪祭。清楚指出亚伯献祭的含义:「亚伯因着『信』献祭与神,比该隐所献的更美,……他虽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记载,亚伯拉罕信神,神便算他为义。告诉我们:「神应许亚伯拉罕和他后裔,必得承受世界,不是因法律,乃是因信而得的义。」

的应许,是对摩西那世代的人而发的,他们不会不懂得救赎只可凭信心这个原则。第二十章记载十诫的经文,首次带出了有关献祭崇拜的几项指示:「你要为我筑土坛,在上面以牛羊献为燔祭,和平安祭。」每项献祭所蕴含的原则是:本来是无辜的动物牺牲了,代替那有罪的信徒赎命。人能够被神赦罪的唯一方法,就是悔改及相信,而不是顺服。

指着旧约的赦罪方法而宣告说:「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在此之前,记载着:「但现在基督已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乎这世界的。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 成了永远赎罪的事。」

那么,这带血的赎罪祭的利益如何带给罪人呢?无论在十字架之前或以后,罪人也只能凭着信心而获益,并不是靠顺服或善功。圣经宣称:「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是那一种信心呢?难道是虚假的信心,背叛神已经显明了的旨意,又被罪及自我捆绑吗?当然不是了!只有借着又真又活的信心,人才得救赎。这种又真又活的信心,必须出自完全尊基督为主,并结出属神生命的果子——真正顺服的生命,其基础在于将身、心、灵完全献上

从这个观点,我们明白旧约先知发自至诚的要求人顺服:「你们若甘心听从,必吃地上的美物。若不听从,反倒悖逆,必被刀剑吞灭。」耶稣提出的要求也与此相似:「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阿,主阿,却不遵我的话行呢。」使徒也持相同意见:「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所以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感谢神,因为你们从前虽然作罪的奴仆,现今却从心里顺服了所传给你们道理的模范。你们既从罪里得了释放,就作了义的奴仆。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当亚当吃了神禁止他吃的果后,他真是死了吗?】

,神警告亚当说:「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稍后,撒但的蛇于游说夏娃说:「你们不一定死。」亚当与夏娃屈服在试探之下,吃了神不允许他们吃的果子时,他们肯定没有在这重要的日子里死亡。然而,他们要面对神的实难而生活下去。撒但对吗?难道神没有实践他自己的应许?肯定不是!这对犯了罪的夫妇所遭受的是灵的死亡:而肉身死亡要待几个世纪后才来临

圣经识别出有三种死亡。第一是「肉身」的死亡,这包括了灵魂与身体分开。与灵魂分开后,身体便会起化学作用,「归于尘土」(尘土是组成身体的元素 )。较人类低等的生物死后,它们的灵魂显然不会再存在了。,兽的魂[breath]是下入地呢。」此节经文的灵与魂[breath 原文是ruah] 意指人类或较人类次等的动物 其非物质部份的换喻语。 )在亚当与夏娃不顺服的日子,他们已被判以肉身死亡,但因着神的恩典,这个刑罚延期执行。在旧约里,神的子民深知肉身的死亡不会使居住肉身里的「人」被消灭。在亚伯拉罕死后,记载他「归到他列祖(和合本小字有[原文作本民] )那里」,这经文暗指亚伯拉罕死亡后,仍与比他早逝的先祖有着自觉的个人关系。引述族长的受苦:「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这皮肉灭绝(直译是『剥去』 )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直译是『从肉体』 )得见神。」我们早已从得知,已死去的人是「睡」在尘埃中,而他们会从其中苏醒。

在新约圣经中,基督自己亦指出善人及恶人都会复活:「你们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行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这段经文的含意是,所有死了的人的身体状况,都像睡着了或暂时没有了生气。在新约圣经,最低限度有保罗的书信用睡着来描述信徒的死亡。然而在信徒死后,他们的灵与魂便立刻与基督同在,至于那些在基督复活之前便死去的人,要在基督称为「亚伯拉罕的怀里」的那一部份的阴间里等待。

圣经提及的第二种死亡是「灵」的死。始祖犯罪后,立刻临到他们的,便是这种死亡。当傍晚天气转凉,神寻找亚当与夏娃,要与他们在一起时,他们却躲起来不见神;虽然不成功,但由此可见,他们已与神隔绝了。亚当与夏娃犯罪,以畏惧的态度来面对神。他们被逐出伊甸园(他们原本在伊甸园内 享受着与神同在的亲密而挚诚的关系 ),要终身劳碌痛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而女人也要不断忍受生产的苦楚。人的身体最终要死亡,并归入他所藉以造成的尘土里。由上述咒诅,显见人的始祖与神隔绝。由那时开始,亚当与夏娃便落入灵的死亡的情况里,因为他们毁坏了与神所立的约,便与那活着的神分离了。正如所表达的,他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依循着撒但的路径而行,像那不顺服与可怒之子一样,顺服现今的邪恶世代,充满了肉体与头脑的私欲。

亚当与夏娃不只在神面前成为罪人,落入不义的境况里,还将堕落的sarx(「属肉体的」 )带入人类生命里,使人的性情被沾污;这种性情根本就与神为敌,抗拒他。因此,体贴(phronema )肉体(sarx )的是死亡(6节 ),这样的人不能使神喜悦(8节 )。他们与神的生命隔绝,绝不可能赢得神的恩惠与奖赏。当他们一旦开始过属地的生命时,便丧亡了,因为他们生为「可怒之子」

亚当与夏娃首次犯罪时,他们的境况便一如上文所述。他们立刻落在灵的死亡的情况里,纵使他们尽最大力量来过较好的生活,也没有复原的希望。然而,圣经继续记载神原谅他们,并为他们作补救的恩典。神应许这对犯罪的夫妇,夏娃的一个后裔,在某一天会以个人受苦作为代价,来踏碎蛇的头(带出了他在十字架的死亡 )。

神没有立刻将肉身死亡这个惩罚加在亚当与夏娃身上;反之,在他们被逐出伊甸园时,神给予他们一套生活的指引。由此可知,纵然亚当与夏娃破坏了神的约,不能再享受与神同在的乐趣,但神因着他某些充满恩典的目的,而延迟施行惩罚。神还用动物的毛皮来遮盖他们裸露的身体,保护他们免受外面严寒的袭击。不过,替他们预备毛皮保暖,神就必须杀一些动物。可能在这个情况下,神把在坛上带血的祭教导他们,使他们预先掌握十字架上的赎价——「女人的后裔」弥赛亚,终有一天会在各各他山上献上赎罪的死亡。当他们以悔改及信心(由圣灵赐予 )响应神时,他们便从死亡的境况中被拯救出来,而进入恩典当中。这项信心由他们的儿子亚伯的献祭行动演绎出来;亚伯在拜祭神时,将头一胎的动物献在坛上作为血祭。血祭预设了「代替」这项概念,是无辜的死亡,代替那有罪的。

圣经提及的第三种死亡是「永远」死亡,这是最终、完全而不能挽回的,与生命及喜乐的唯一真正源头——神——永远隔绝。指这种死亡为「第二次死亡」,精神与灵魂都被折磨陷入极度痛苦中,而地狱痛苦的烟会永远上升。圣经指出,「撒但」、「兽」(或在末日自奉为神明的世界独裁者 ),和他的宗教合作者——「假先知」,最后都会陷于上述痛苦的境况中。他们会被神扔在「硫磺的火湖里」,在那地方,只有「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指出,那些不肯悔改而不被神赦免的罪人(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 和一切说谎话的 ),都同样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这就是第二次的死亡。因此,那些恶贯满盈,陷于灵的死亡的人,在他们经历过肉身死亡后,也会被「扔在硫磺的火湖」。「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

「那人独居不好。」——人因尽五伦上所当尽的本分,才能扩张自己的品性,发挥自己的才能,培植自己的德行。

―― 丁良才《创世纪注释》

神造男造女,设立婚姻。――《启导本圣经创世记注释

配偶帮助他: 指合适的助手或配偶,暗示妻子对丈夫的作用。这句话不应成为男性优越的根据,因为这句话所指的是作用,而非人格。

――《圣经精读本──创世记注解》

本节并没有照创造的顺序排列,只是女人被造事件的引言。

――《圣经精读本──创世记注解》

本章最后八节是神造女人的记录。人需要伴侣,不能孤独。亚当看完了一切活物,一一给它们取了名字,却找不到可以配合他、帮助他的(20节 )。神给他造了女人,是与他同样有灵性的人,成为他的配偶、长相厮守的伴侣、终生的合作者,建基在爱与无私的给予上。亚当称她为“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叫她做“女人”。

从圣经此处记载,可以看见:1.男人先于女人,就象父母先于子女,这种次序是神所定。2.“夫妻”站在同等地位上共同生活,同甘共苦,彼此相悦(23~24节 )。3.夫妻为神所配合(22节 ,是永久的盟约(24节 。4.夫妻间应完全互敬互信,无猜无忌,生活在完美的爱里(25节 )。

――《启导本圣经创世记注释》

女人的受造,新约对于两性的教导,大部分取材自本章这最高潮的一段;这段也与相互呼应,而更加生动,或可说更加戏剧化。为动物命名的一幕,刻划出人为他所见到的一切之首,间接也透露出他是需要社交的生物,受造为有交谊,不是为掌权势;除非他去爱,向一位与他平等的人付出自己(24节 ),否则他便不算真正活过。于是女人出现了,完全是为了作他的伴侣与配偶;最初并没有提到她要生育。她的价值惟在于她本身。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为亚当造配偶,使夫妇可以互相配搭。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样走兽,和空中各样飞鸟都带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么。那人怎样叫各样的活物,那就是它的名字。」

「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样走兽」——。「那人怎样叫各样的活物,那就是它的名字。」——这一节有个意思:(一 )亚当初被造成未曾犯罪时能与神同工,并不是愚拙人,乃是有智慧的;(二 )当时人与兽彼此没有惧怕,神已经把管理万物之权交给亚当

―― 丁良才《创世纪注释》

为事物起名表示拥有主权。神要亚当为动物起名,说明授人管理之权。比较,神给光、暗、空气、水等取名,因祂是万物的主宰。

――《启导本圣经创世记注释》

亚当给动物命名的行为:①宣告自己的优越性及宗主权;②表明亚当对各种动物有正确的认识。

――《圣经精读本──创世记注解》

「耶和华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样走兽,和空中各样飞鸟,都带到那人面前看他叫甚么。那人怎样叫各样的活物,那就是他的名字。」】

{命题9}为何创世记第一章的创造次序与第二章不同?

〔难题〕第一章记载动物的创造在人的创造之先,但是的次序好像反过来:「神用土所造的野地各样走兽……都带到亚当面前来,看他叫牠们什么」意指亚当比牠们早先被创造出来。

【解答】

第一章提供创造的次序(order of events )。第二章记载创造的内容(content )。第二章的叙述与第一章并不冲突,因为第二章并未说到何时神创造了动物。第二章仅仅说:神将动物(祂先前已经创造的 )带到亚当面前,让他命名。第二章所关注的是动物的命名,而不是牠们的创造。第一章提供我们创造的槪要(outline of events ),第二章告诉我们创造的细节(details )。总合起来,这两章提供我们一个和谐整体的创造事实的写照。

这两章的差别槪略可以如此表示:

创世记第一章

创世记第二章

按时间次序记载

(Chronological order )

局部的议题

( Topical order

槪要(outline )

细节(details )

动物的创造

(creating animals )

动物的命名

(Naming animals )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那人便给一切牲畜和空中飞鸟、野地走兽都起了名,只是那人没有遇见配偶帮助他。」

「野地走兽」——起初一切的走兽都顺服亚当;自从亚当犯罪以后,走兽的性情才变恶了。到主耶稣二次降临的时候,走兽的性情还要再变为善。「那人没有遇见配偶帮助他。」——注意。

―― 丁良才《创世纪注释》

】「耶和华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他到那人跟前。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一条肋骨」——神从男人造女人,不是用头骨(如以女人为主 ),也不是用脚骨(如以女人为贱 ),乃是用肋骨(以女人为平等 )。从男人的臂下(当受男人的保护 ),挨着他的心(当蒙男人所亲爱 )

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主耶稣与亚当相反的有五:(一 )是末后的;(二 )是出于天;(三 )使众人复活;(四 )使人称义;(五 )至死顺从

―― 丁良才《创世纪注释》

「沉睡」:指感觉器官暂时停止发挥功能;故沈睡和见异象常连在一起,33:15,

――《串珠圣经注释》

神使他沉睡: 亚当的沉睡不是因疲倦导致的自然睡眠,而是来自神的超然睡眠或是使人看到幻像的沉睡

――《圣经精读本──创世记注解》

肋骨】

用亚当的肋骨来创造夏娃,在 * 苏美语言中或可找到一点亮光。肋骨在苏美语中是「提」(ti ),值得留意的,是「提」也是生命的意思,和夏娃一名的语意一样。又有人认为埃及语 imw 一字与此亦有关联,这字可以解作黏土(人是以此被造 ),又可解作肋骨。

──《旧约背景注释》

】「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

夏娃像亚当,也是神照着自己的属性(形像 )造的。神用亚当的肋骨造女人,在夫妇关系上,妻子是丈夫的一部分,相辅相依。

――《启导本圣经创世记注释》

「肋骨」:此词可指胸前的肉或骨,是最接近心脏的部位;表明丈夫和妻子平等的地位,以及亲密的程度。丈夫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真正结合,开始共同的新生活。此外,二人既成一体,便不会分开;强调婚姻的永久性。亚当夏娃当时亲密相爱,故不以赤身露体为耻(25 )。

――《串珠圣经注释》

】「 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后来这句话就作了成语

―― 丁良才《创世纪注释》

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亚当之歌,用重复手法表现了男人对配偶的极大的喜悦。尤其在希伯来原文中,三次重复了“这是”一词的指示代名词“zoth”表明亚当在喜乐的同时,也马上认识到女人是用自己的骨和肉创造的事实,这在他给新的被造物命名时也能表现出来,希伯来语的“女人”一词是由“男人”一词衍生而来的。

――《圣经精读本──创世记注解》

】「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这一节发明婚姻的理。「成为一体。」——。本节禁止人有多妻,或休妻

―― 丁良才《创世纪注释》

神设立家庭制度。家庭是神为人类最早创设的社会单位;夫妇是家庭的基本成员。完美家庭只容许一夫一妻。设立家庭的目的有.夫妇终身为伴;2.种族的延续与育养。新约婚姻观以此为基础:1.婚姻为男女的合法结合;2.信徒应以信仰相同者为结婚对象;3.婚姻关系不应解除;4.婚姻关系神圣,应受尊重

――《启导本圣经创世记注释》

结婚的三大原则是:①从父母身边完全独立出来;②两个同等品格的人完全的结合;③两个身体完全的合而为一。这种爱和顺服的原则,预示将来基督和教会完全的合一

――《圣经精读本──创世记注解》

人要离开父母】

这话在记述中是个离题的插句,形容后世之人的社会情形。它以夏娃受造的故事,作为必须分家之法律原则的根据。一旦立了婚约,妻子便要离开父母的家中,加入丈夫的家庭。新的效忠关系,就是如此建立的。再者,这里将完婚与二人再度合为一体的意念相连,正如亚当夏娃来自一体一样。本节说离开父母的是男人,不一定是指某种社会风俗,而是在本章之中,寻找配偶的是男人而已。它也有可能是反映婚礼和洞房,往往是在新娘父母家中举行的事实。

──《旧约背景注释》

】「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

「赤身露体,并不羞耻。」——神所造的一切禽兽,身上都带着毛为衣服。因此有神学家以为人未犯罪以先也有荣光为衣服。人亲近神就有荣光。【比方】摩西;司提反;耶稣

―― 丁良才《创世纪注释》

赤身露体,并不羞耻: 犯罪之前人纯洁的灵魂不知何为耻。但是随罪而来的羞耻(3:7),使他们感到害羞。由于感性的冲动和肉体的情欲破坏了神圣的神规,因此人类的灵和肉之间的正常关系遭到破坏,充满了罪。使人丢弃了神给予的圣洁,人类开始堕落。

――《圣经精读本──创世记注解》

【思想问题(第2章 )】

1犹太人根据十诫的命令,每周由星期五黄昏至星期六黄昏遵守安息日 , 仿效神在创造万物的第七日安息,今日基督徒守主日(星期日 ),而不守安息日,原因何在?

2试从居住环境、个人条件、工作挑战多方面,思想神为始祖亚当的周详安排。在这大前提下,你认为16-17节的要求是否太苛刻?

3本章给婚姻与夫妇之道定下什么原则。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永世】

第七日的安息,就是千年国后,新天新地,永世的预表。七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所余剩的,就是安息。这个安息并非千年国的预表,因为千年国并不是一个安息。神在第七日安息,不再作工。但是千年国里,尚非神安息的时候,需等到新天新地时,神才有安息。所以安息日并非千年国的预表。

第七日之后,就不再有一日了。所有的工作,已经完成。神的心意,都已成就。祂就祝福祂安息的日子,按着神的计算,只有七日。七日之后,就再没有一日来继续于其后。救赎的工作,已经完成了,诸事都照着神在永世里的计划得着成就,不必再有时候继续于这完全工作之后。神要称羡祂自己在祂所造之物里所有的工作,永远祝福他们。未到新天新地永远安息的时候,神的工作总是未已。祂的眼睛喜欢看见祂救赎的工作,完全成就。尚未完全成就之先,祂就不能称羡。真的,未有这样结局之先,神怎能安息呢?祂安息的时候,就是当祂看见祂所要救赎的世人,完全与祂所设立的那独一无二的人相联合,而得着一切权柄和祝福的时候。这是永世。永世乃是安息在神的满意和称许里。这是甚么时候呢。

── 倪柝声《默想创世记》

活在神面前的被造的人】

神一切恢复的主要目的在一个永远的旨意──进入安息。进入安息的范围所包括的是非常宽广,神自己固然是进入安息,万物也因他的安息而进入安息,这是神永远的旨意。

前几年在一个地方和弟兄们一同聚会,与我一同配搭传信息的是从东岸来的弟兄。我头一次认识他,那个弟兄实在宝贝,他原来是纽约州立大学的机械系的正教授,又是设计重机关枪的专家,也是机械人的专家,他实在是一个专家。在谈话时跟他说起国防部和他合作的情形,但是因为神在他身上的呼召,他就放下了他的前途和工作,全时间出来服事神,特别在文字上服事神,他和同工们组成传道会。然后他就讲到这两年他们在新泽西的地方聚会需要建造一个会所,他们买了一块地,又自己设计盖一个会所,需要一笔很大的钱。但是有人提议向银行贷款,这位弟兄就反对,他说我们仰望神。但是其他的人没有这个看见,所以结果就向银行贷款了,而这弟兄一直都在仰望神。我没有记错的话,整个地和建筑上一共享了八十多万美元,这个弟兄一直求主,让神的儿女在这件事上认识神是丰富的。上个月他们的会所已经全部盖好了。他们向银行贷了款,但事实上他们也没有向银行贷款,为甚么呢?因为在需用上,在会所建造完毕后,神的供应是丰丰富富的而且有余。虽然八十多万是很大的数目,但是因为神的信实,神的儿女们就经历了神的供应。这个弟兄就提到他们那边的弟兄姊妹经过这件事之后,里面都受了责备,他们责备自己为甚么不懂得信靠神。

他提到一件事情说,许多人从来没有去看一看神,只是看人要怎样作纔能解决问题,所以许多称为教会的团体都在负债。在加拿大有一个教会负债一百多万,但负债的教会不是只有那一个地方,在美国负债的教会多得不可胜数,好像神的丰富没有显现在人眼前。我跟那弟兄交通这些事的时候,我就想到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以后吃了地上的出产,吗哪就停止了。那弟兄立刻就说,你要伸出自己的手来,就是不给神去作工,不让神作工,神就没有管道来显明他的丰富。

── 王国显《活了…就死了──创世记读经札记》


错误的榜样“……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乔贝利在《远离我心》这本书中提到他那个有三个孩子的牧师朋友。当他发现其中两个孩子有口吃的现象,牧师带他们去找语言治疗师。经过一番评估,治疗师直接了当地告诉牧师,问题症结在于做父亲的疏忽才造成这种后果。
“你上次和家人一起度假,是什么时候呢?”治疗师追问。事实上已经好久了,牧师因为事务忙碌,以致疏忽了家庭生活。“我错了!过去我曾非常夸口地告诉我的会友:‘撒但从不休假,因此,我也不可休假。’今天,我知道这个观念错了,我不该以撒但为榜样。”从此,牧师开始花时间陪伴家人。
圣经创世记记载着,经过六天的创造(创22 ),到第七天,神歇了他一切的工作,并吩咐以色列百姓谨守安息日,守为圣日(出208~11 );第七年土地也要守圣安息(利253~4 )。新约马可福音记载,耶稣对门徒说:“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可630~31 )。
不要只注重工作,以致疏忽了最亲近的家人。花一些时间相处,以培养感情。当效法正确的榜样!
想一想:
神为何要履行休息的原则?
您曾否花时间休息?
还是拼命找事做?
您未来决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
不要过分忙于做善事,而忽略了做对事。


──《生命隽语》

忙碌等于勤恳?休息等于闲懒?圣经的教导是……】

我们生活在一个做个不停的世界上,每个人都十分忙碌,没有时间休息,但神指出休息是合宜的。既然神也歇下祂的工作来休息,我们需要休息也就顺理成章了。耶稣和门徒劳碌工作后,也坐船离开群众去休息。休息使我们在事奉上能重新得力。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为甚么我要在圣日中放下一切愁烦的心思,专心仰望神?】

神赐福第七日,将这一天分别为圣。神在十诫中吩咐人要守安息日

――《灵修版圣经注释》

为什么神非要布置善恶树,让人陷入试探呢?神不应该知道人太软弱而无法遵守它吗?神为什么赐给病,也赐给药呢?】

第一,神赐给人类无限的自由。神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可以随意(Freely )吃,这个意味着神赐给人类无限的自由。

第二,神和被造物之间有属灵秩序。神是创造主,而人类是被造物。仁慈的父亲再宽容子女,子女也不能代替父亲的地位。

第三,这是神神圣的命令,也是祝福的钥匙。这个话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劝勉之道。

—— 无名氏《创世记十五讲》

墨和水调和成墨水】

灵与体完全和合之后,就叫人成了一个活魂。这个魂不是别的,就是二者相合的结果,就是一个人的人格。这可引一个(不完全的 )比方:放一点墨在一杯水里,墨和水一调和起来,就成功墨水。说它是墨,不错,现在还是墨。说它是水,不错,现在还是水。然而墨和水现在已经和合,成功为第三件的东西──墨水了。(不过 灵与体联合所生的魂 成为独立不受分解的元素 如同灵与体一样。 )照样,灵和体不过是两个独立的元素,但它们和合之后,就叫这种的和合,成为活魂。

── 倪柝声《属灵人》

基督信仰强调生命的价值;我又是如何看生命的价值?】

“地上的尘土”表明构成我们身体的化学成分没有甚么奇特。身体本来是个毫无生命的躯壳,直到神将生气吹进,这身体才成为活人。当神收回所赐的生命气息,我们的身体就要归回尘土,所以我们的生命和价值都是来自神的灵。许多人夸耀自己的能力与成就,自以为是自己努力经营得来的;也有些人为自己没有杰出的能力而自卑。事实上,我们的价值并不在于自己的成就,乃在于赐给我们奇妙生命的真神。因此我们应当像祂那样重视生命。

――《灵修版圣经注释》

分别善与恶……】

“分别善恶树”这个名称暗示了恶已存在,若不在伊甸园里,就是在撒但堕落的时候已出现。

――《灵修版圣经注释》

,16~17 罪使人失去了永恒的生命,我对罪有足够的警醒吗?】

经文中所说的生命树和分别善恶树是真有其树吗?通常有两种看法:(1 )树是真的,但只有象征的意义:吃生命树上的果子象征有永恒的生命、与神同在;(2 )树是真的,且有特别的性质:亚当夏娃吃了生命树的果子,就会有永恒的生命,永远成为神的儿女。无论是哪一种看法,亚当夏娃犯罪,都使他们跟生命树隔绝,不能得到永恒的生命。将来,当人得到永恒的生命,与神同在时,生命树就会重现(参启22章 )。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
我们今日在灵的花园内,也负有修理和看守这两种责任:(一 )生命枯干需要滋润浇灌;工作无力,不能结果,需要洁净。生活乏味,需要复兴。与主有间隔,需要弄清楚。与人有不睦,需要使和好。(二 )主叫我们时时儆醒看守。在言语、生活、行动、举止、心思、意念上,在在提防,步步留心,不给魔鬼留地步,则魔鬼将无懈可击,无隙可入了。

―― 摩根《话中之光》

「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

神为人预备一个理想的家。伊甸园的往事,好似梦一般的优美,编织城人生的背景。人与神交往,在树叶、河畔、草木之间,多么有福的友伴,生活的亮光,尊贵的工作,十分美丽的图画。

伊甸园——神的心意。当人们向你指着世面的伤痕,遗下亚拉伯贩奴的足迹,军兵冲锋的路线,人类文明残余的光辉,这些又怎么能说是符合神的爱呢?我们要指向伊甸园。神对人的爱,魔鬼与罪恶却败坏到这种地步。

客西马尼园的情景。人放弃乐园,但是救主要再赢取。在幽暗的园子里,橄榄山荫下,祂独自揣着酒醡,祂又穿越树叶,走上十字架的路。在罪恶的荒地,再使它变为伊甸;有盛开的花朵,是祂的鲜血灌溉着祂自己埋下的种子,不然怎会有另一个乐园呢?

从荒野转变为花园。在伊甸,神要人与祂同工,现在我们再被召来从事重建这失乐园。我们应各自尽责从事 、耕耘。我们的心也要似伊甸园一样,保持整洁,供主观赏,铲除荆草,松土耕地。松树长出,代替荆棘;西红柿树长出,代替蒺藜。这要为耶和华留名,作为永远的证据,不能剪除。

──迈尔《珍贵的片刻》

最初的劳动节】

当罪还没有进入伊甸园的时候,耶和华神为亚当安置了一份工作,亚当便每天为工作而忙碌。耶和华不希望亚当无所事事,因此便赐给他工作。上帝把世上的一切活物都委派亚当去管理 )。圣经告诉我们:亚当必须修理看守伊甸园。他修理和看守的工作究竟包括那些我们无法晓得,但我们知道这下亚当一定十分繁忙。此外,他还得为各种不同的动物和飞禽命名。亚当的确够忙的,因为耶和华不愿看到他成为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夏娃会不会是因为整天没事可做 闲得无聊才去和蛇聊天呢? )

工作就是一种祝福。在罪还没有进到世界之前,上帝就为人安排了工作,我们也能料到那时亚当是乐于工作的。可是在罪进入伊甸园后,工作就变作「劳动」了。其实工作与劳动两者之间的差异仅在乎于一个人抱什么样的态度看它。假如你喜欢你的「劳动」,那么你的劳动就变成了工作,因此你不会觉得辛苦。反过来说,假如你讨厌你目前的工作,则你的「工作」就变成了劳动。劳动就是咒诅,是罪的结果。地也因为人的缘故受咒诅(创世纪,人必须终身劳苦才能从地理得吃的。上帝说:「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许多人说人必须「额上冒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上帝明明说是「汗流满面」。在闷热的天气里,一个人即使坐着不动也会额上冒汗,然而汗流满面一定是劳动所造成的结果。

我们每天做工必须向神献上感谢。我们必须喜爱我们所做的工作,尽可能把工作做好,我们要因为我们能做工而不致闲荡来感谢神,在经过一天的工作之后,确信神必赐你一夜的安睡。

请你背记——并感谢神使你能够工作。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神既给我选择的自由,我就可以按自己的心意去做──不是吗?那该……】

神让亚当负责看守伊甸园,吩咐他不可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实际上神并没有采取措施阻止他吃,而是容他选择,因此他就有可能作出错误的抉择。神让我们选择,我们也常常会选择错误,这些错误的选择可能叫我们受苦;但我们能从中得到教训、变得成熟,以便日后作出较好的选择。既然要承受后果,我们就应谨慎地作出每一个抉择。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神为甚么在伊甸园中安放一棵树,又不准亚当吃那树上的果子呢?】

神这样吩咐是因为神要亚当自由地选择顺服祂。没有选择权,亚当就好像囚犯一样,只有表面的顺服。这两棵树让亚当作抉择:要顺服神得奖赏,或要违背神得惩罚。当你面对抉择时,务必选择顺服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

说到“发展”,会叫我们跟着想到“发展的空间”。
自然界的动物,以至草木,菜蔬,都需要有空间,才可以发展,从现存现有,发展成现在所不同的存在。
神看“那人〔亚当〕独居不好”,那时罪还没有进入世界,不是他品德上的不好,是说他还没有发展成神所定的程度。
神要为亚当“造一个配偶帮助他”。这是说,他有缺乏需要帮助,才可以达到健全,完整,成就神所要他“生养众多,遍满地面”的发展目标。
“神将那人〔亚当〕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这是说到将来发展的可能:一方面是正常的发展,修理园中的树木植物,使它结果子更多;一是不正常的发展,可能有外来的侵犯,需要看守。
自然界受造物的发展,不会发生问题。因他们没有自由意志,或是质量和等级低下,所有的影响也不大。在所有的受造者当中,神只给人有自由意志,也有最大的发展潜质;但也同时存在向错误方向发展的可能,会造成严重的问题。
神给人的吩咐,附带着严重的警告:

“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在充满生命的环境中,亚当对神传通“死”这个新字,必定会询问神是怎么回事。到神向他解释清楚,在他心里形成了新的观念,想必能够了解,知道这个新字的严重性;他也能了解神是轻慢不得的。他知道,“死”是与神永远分离,失去跟神的交通,还要带来身体和灵魂的分离,那都是他不能接受的事。他心中对发展方向错误所负的责任,印象不会不深刻。
“可吃”与“不可吃”,差别很明显,发展后果不相同,完全在于人的选择;人可运用自由意志,但必须负道德上的责任。发展的潜质越大,所负的责任也越重。
今天,我们仍然在作不同的选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能带我们到不同的结局。在踏上那条道路之前,我们有必要弄清楚其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怎样谨慎,善用神所交付我们的恩赐,尽当尽的责任。

── 于中旻《创世记笺记》

神用不同的方法造男造女来表达婚姻的精义,对我有何提醒?】

神的创造工作,直到祂造了女人才告完成。祂本来可以像造男人那样用地上的土造女人;然而,祂选择用男人的骨头和肉来造女人。祂要向我们说明,婚姻象征男女成为一体,是二人的心灵与生命奇妙的结合。在圣经中,神一直认真地看待婚姻。你已经结婚了或者准备结婚吗?你愿意持守这个要二人成为一体的诺言吗?婚姻不单要使二人成为密友,更要成为一体。

――《灵修版圣经注释》

猴子或妻子】

是上帝对进化论者最好的答复:人不是从猴子或较低等的动物演变而来的。上帝在造好所有的动物之后,就把动物带到亚当的面前。好像是上帝对他说,「你从最低等到最高等的动物中,找找看有没有一种可以当你帮手的,或者你看看进步的猴子适不适合?如果你找到了,他就作为你的帮手,你们可以繁衍新的人类。」在亚当看过所有的动物,并一一为牠们起名字之后,结果他找不到一个对象,可以称之为「亚当夫人」的。

圣经明明记载:亚当便给一切牲畜、和空中飞鸟、野地走兽都起了名,只是他没有遇见配偶帮助他。因此,才得劳驾上帝动手为亚当另造一个配偶——是用亚当身子的一部份(肋骨 ),而不是用其他动物的一部份造的。圣经严正的宣告,使拥护进化论者无地自容。因为正像保罗在所说,那些明知有上帝,却不把荣耀归于他的人,「自以为聪明,真实是愚蠢」。

—M.R.D.——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耶和华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他到那人跟前。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亚当所预表的,就是基督。从亚当身上造出夏娃,这是预表从基督身上造出教会。夏娃是用亚当的肋骨造的,夏娃乃是从亚当产生的。所以教会是什么?教会是基督的另一个样子,因为夏娃就是亚当的另一个样子。

必须是出于基督的,才是教会。人的才干、人的本事、人的思想、人的能力、人自己的一切,都是在教会外面的。只有从基督出来的才是在教会里面。夏娃不是用土做的,乃是用亚当做的,用那预表基督的亚当做的。宝贵就在这里。从亚当身上取出一根肋骨来造夏娃,从亚当出来的(不是从土出来的 )才能叫做夏娃,从基督出来的才能叫作教会。凡不是从基督出来的,与教会一点关系都没有。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神取男人身上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有何意义?】

答:当初神造成了亚当(意属土的 )以后,看那男人独居不好,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肋他,这显示了亚当在他的生活上存在着一种缺陷,于是神就从男人身上取下他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这是自有人类以来,所动的第一次大手术,也是出于神奇妙的创造,乃在表明了男人与女人原为一体的真义。神造女人,不是用男人的头骨(像是以女人为主 ),或是脚骨(像是以女人为卑 ),而是用肋骨(表示以女人为平等 )。肋骨位于男人的臂下,表明了女人当受男人的保护;肋骨挨着他的心,这更表明了女人是男人心中所亲爱的。这些都显示了人类建立家庭伦理的次序,显示了夫妻亲密的关系,并且也预表了基督与教会的真理,由此可知,其意义是何等的重要了。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神造男造女,自是有分别,我要怎样看待异性的角色?】

神装备男人女人担当不同的任务,而这一切的任务都是要荣耀神。女人由男人而出,人类又是由女人而生;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性,在性别上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灵修版圣经注释》

对恋爱及婚姻的态度,有甚么地方需要神的话语来校正?】

神将婚姻赐给亚当和夏娃,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婚姻不是为了方便,也不是社会文化的产物,而是神所设立的;当中有三个基本意义:(1 )人要离开父母,并且公开自己与配偶的合法关系;(2 )男女双方要爱对方胜于一切,负起责任,使对方幸福快乐;(3 )二人藉亲密的性关系结为一体,这种关系是婚姻所独有的。

――《灵修版圣经注释》

我在生命中是否隐藏了甚么,以致阻碍了与神和与配偶的关系?】

你有没有留意过婴儿在众多陌生人面前赤身露体地爬行,一点也不觉得难堪?他没有觉察到自己是赤条条的,正如亚当与夏娃在犯罪以前对此也毫无尴尬一样。但犯罪以后,他们感到羞耻和尴尬,跟神有了隔阂。我们在婚姻里也常常碰到这些障碍。夫妇间应该没有隔膜,双方能够坦然地彼此敞开,但因为我们有些事情不想让配偶或神知道,于是我们就会掩盖自己并藏起来,像亚当夏娃围上无花果树的叶子并躲避神一样(3:7)。婚姻若缺少灵性上、感情上、理智上的结合,肉体上的亲密关系往往也会受到破坏。同样,当我们不能向神陈明内心的隐秘时,我们与祂的交通也会断绝了。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