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创世记 第6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当人在世上多起来,又生女儿的时候,」

2「神的儿子们看见人的女子美貌,就随意挑选,娶来为妻。」

「神的儿子们」在旧约中指天使())。天使是不嫁不娶的()),但也有一些堕落的天使「不守本位」,所多玛人就是「照他们一味的行淫,随从逆性的情欲」())。本节可能指堕落的天使附于人体,与神庙中的庙妓行淫。
在摩西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和迦南的神庙里都有大量庙妓,希腊罗马时代的神庙中也存在大量庙妓,拜偶像的人与庙妓行淫,以为可以保证土地多产和子孙满堂。也有人认为本节是塞特的后裔与该隐的后裔通婚,但并没有确实的根据。

3「耶和华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然而他的日子还可到一百二十年。』」

「血气」原文就是「肉体」())。「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原文是「我的灵就不永远与他相争」。「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人若一再不顺服,神的灵就不长久与人相争,而是任凭人为所欲为、恶贯满盈,最终的结果是审判。
「一百二十年」可能指「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也可能指未来人的平均寿命,两种理解都与上下文一致。

4「那时候有伟人在地上,后来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们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

5「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

6「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

「后悔」原文可译为「遗憾、反悔、悲伤」,是拟人化的方法来形容神内心的「遗憾」。神「决不后悔」()),「在祂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但神会「遗憾」、「忧伤」、「担忧」())。神是全知的,祂早已预见这样的结局()),但祂仍然「忧伤」,显明人在神计划中的重要性。
「忧伤 עָצַב」原文与女人生产儿女所受的「苦楚 עֵצֶב」())字形相同,元音不同,读音和字义都相近,表明神与人一同承担了罪所带来的痛苦。本节的三个动词「后悔 נָחַם」、「造 עָשָׂה」和「忧伤 עָצַב」,重复了拉麦预言中「安慰 נָחַם」、「工作 מַעֲשֶׂה」和「劳苦 עִצָּבוֹן」())的希伯来文字根,表明拉麦对挪亚的预言实现了,但实现的方式却是让神内心受苦。

7「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

堕落的人在地上既不能显出其功用,在神的计划里就失去了价值,为人而创造的万物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与创造的顺序())正好相反,表明神的审判是创造的逆转。

8「惟有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

9「挪亚的后代记在下面。挪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挪亚与神同行。」

「义人」就是被神称为义的人。没有一个人能靠着行为在神面前称义()),只能「因信称义」())。挪亚的「义」是本乎神的恩典,神在罪恶的世代拣选他、预备他,保守他分别为圣,成为合用的「义」的器皿;挪亚的「义」也是「挪亚因着信」拣选神、「与神同行」的结果,所以他「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
世上没有一个行为完全的人,「完全人」并不是说挪亚毫无瑕疵,而是指挪亚甘心拣选神,专心地跟随神、顺服神。「与神同行」就是跟随神、顺服神,与神有亲密的交通。

10「挪亚生了三个儿子,就是闪、含、雅弗。」

11「世界在神面前败坏,地上满了强暴。」

12「神观看世界,见是败坏了;凡有血气的人,在地上都败坏了行为。」

13「神就对挪亚说:『凡有血气的人,他的尽头已经来到我面前,因为地上满了他们的强暴。我要把他们和地一并毁灭。」

14「你要用歌斐木造一只方舟,分一间一间地造,里外抹上松香。」

「歌斐木」是音译,不能确定是何物,可能是香柏树。
「松香」是从松树中提取出来的油性树脂,涂在木头表面可以防水、防腐。「松香 כֹּפֶר」原文与「赎价」())是同一个字,源于字根「遮盖 כָּפַר」;正如「松香」成为方舟的「遮盖」,基督的宝血的「赎价」也成为我们的「遮盖」。
「方舟」原文和摩西婴孩时所藏身的「箱子」是同一个词()),就是个巨大的木箱,目的不是航海,而是成为庇护所,预表基督是神惟一的救恩。
「分一间一间地造」原文是「要隔间」。
原文14-22节中七次用了「造」字,表明造方舟显明了挪亚完全的信心。
上图:乔治亚州松树节,纪念当地悠久的海军防水漆、松香和树脂工业。有人认为创六14的「松香」就是沥青,挪亚像后来的美索不达米亚人一样,必须用沥青来密封方舟。但沥青来自于石油,大洪水之前不应该有石油,所以挪亚方舟的记载是矛盾的。实际上,挪亚并不需要「沥青」,因为「松香」就是很好的防水漆。20世纪之前欧美国家用来建造和维修木制军舰的海军防水漆(Naval Stores),就是从松树中提取出来的油性树脂制成的。美国乔治亚州有大量松树林,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乔治亚州是全世界最大的海军防水漆产地。

15「方舟的造法乃是这样:要长三百肘,宽五十肘,高三十肘。」

「肘」是从胳膊肘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约45厘米。根据现代造船专家的分析,神所指示的方舟的尺寸和比例,使它几乎不可能被倾覆。方舟的容积是45,000立方肘,而45正是「亚当 אָדָם」的希伯来字母数值(Gematria Value)),也就是「人 אָדָם」的数值。奥古斯丁指出,300x50x30正好是人体的比例,并称之为「棺材的比例」。
方舟可以装500个40尺集装箱。如此庞然大物,很可能经过一百二十年才建成()),其间看不见丝毫洪水的迹象,又面临世人的讥讽诋毁,挪亚若没有不看环境、只顺服神的真信心,绝不可能完工。
上图:停泊的布里斯托港的大不列颠号。布鲁内尔(Isambard Kingdom Brunel)(1806-1859年)是一位伟大的英国工程师,在2002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评选中名列第二。他于1845年主持建成的第一艘横跨大西洋的蒸汽船大不列颠号(SS Great Britain),被誉为英国航海史上的一个奇迹,圆了无数欧洲人的移民梦,仅用14天就能从英国到达纽约,6周就能从英国到达澳洲。大不列颠号的长、宽、高(98×15.5×10米)比例与挪亚方舟(300x50x30肘)的比例几乎完全相同。无数的造船专家经过多次失败,才知道按照方舟的比例造船最能抵御风浪。方舟并不是为高速行驶而设计的,神所指示的尺寸是保证稳定、防止颠簸和滚动的最佳比例。

16「方舟上边要留透光处,高一肘。方舟的门要开在旁边。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层。」

上图:挪亚方舟艺术想象图。「方舟」原文和摩西在婴孩时所藏身的「箱子」是同一个词(出二5),其实就是个巨型的大木箱,里面有房间,侧面有一道门,方舟的上方靠近船顶的位置可能有窗口,用来透光和让空气流通。方舟的排水量与泰坦尼克号差不多,但长、宽、高的比例却比泰坦尼克号稳定得多。但早期教父们普遍用「数字预表法」来理解方舟的尺寸,比如: 耶柔米(Jerome,主后340-420年)认为:方舟长300肘象征十字架,因为罗马人用希腊字母「T」来代表十字架,「T」的希腊字母数值(Isopsephy)就是300;宽50肘象征忏悔,因为七十士译本诗篇第五十篇(诗五十一)是大卫的悔罪诗;高30肘象征基督的工作,因为基督开始传道时「约有三十岁」(路三23)。 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主后354-430年)认为:方舟象征基督和祂的教会,方舟的木头象征十字架;300x50x30是人体的比例,并称之为「棺材的比例」。「方舟的门要开在旁边」,象征基督肋旁被扎的伤口(约十九34)。

17「看哪,我要使洪水泛滥在地上,毁灭天下;凡地上有血肉、有气息的活物,无一不死。」

「洪水」象征神的审判()),是创造过程())的逆转;也象征受洗的水()),信徒「借着洗礼归入死」()),「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因此「我们若是与基督同死,就信必与祂同活」())。
「凡地上有血肉、有气息的活物,无一不死」,表明水中的生物并不在洪水的审判之列。

18「我却要与你立约,你同你的妻,与儿子儿妇,都要进入方舟。」

「立约」表明神救恩的信实和稳固,因为「神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承受这约的人「都要进入方舟」,延续神的应许,开创新的世代,但在方舟之外都不能得救。信徒也必须凭着信心藏在基督里,才能实际地经历救恩。
审判与立约都是神主动安排的,虽然「世界在神面前败坏」()),但神始终掌握祂救恩计划的节奏:「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

19「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样两个,一公一母,你要带进方舟,好在你那里保全生命。」

20「飞鸟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的昆虫各从其类,每样两个,要到你那里,好保全生命。」

21「你要拿各样食物积蓄起来,好作你和它们的食物。』」

方舟的设计())、动物进入方舟())都是神迹,但建造方舟、收集食物却不是神迹。神不但悦纳人「与神同行」()),也悦纳人「与神同工」())。
挪亚在一百二十年里必须一面建造方舟,一面预备这大量动物所需要的食物,这行为本身就是向世人「传义道」())、作见证的过程,他整个的生活、工作就是见证。

22「挪亚就这样行。凡神所吩咐的,他都照样行了。」

神的话是我们事奉的根据。没有神的话,就没有工作;有了神的话,就必须照着「凡神所吩咐的」去做,不可增减或修改。挪亚的全然顺服,表明了他真实的信心:「挪亚因着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见的事,动了敬畏的心」())。
神将如此重要的使命托付给一个人,而不是给天使,「因一人的顺从」,使人类得以存续;将来基督道成肉身时,也是「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
在大洪水的过程中,四次提到神的「吩咐」(本节、)),最后提到「神记念」()),表明整个救恩的计划都在神的掌管和推动之下。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地上的伟人

这些经文保存了古代希伯来传说的一些断片,可能来自我们刚才所论及的叙事诗循环。它们属于‘耶典’(‘J’ )底本。他们告诉我们,一些天使如何娶了人类的女人而有了儿女,又如何同时在地上有伟人一类称为尼非林(Nephilim )的。这些伟人显然在迦勒和其他探子向摩西回报:‘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据他们看我们也是如此’的,乃然在巴勒斯坦;但是自此以后,便没有再听到他们了。天使结婚的后裔和他们的伟人时代的人合起来称为‘上古英武有名的人’。

(一 )

在其他民族的神话中,有许多与此相类似的故事。所有古代民族都相信在黄金时代,人与神灵同行,交谈,而且最伟大的人有一个神作他们的父亲,或有一个女神作他们的母亲。伟大的希腊英雄亚基里(Achilles )乃是一个人类的王与海中女神特提斯的儿子,与希伯来的儿女故事相反(希伯来的伟人是人类女子的儿子 )。但是这差别并不那么大。在那远古时代的人的生命较长,是我们如今的人所渴望的。如果他们不是有半神性(half-divine ),他们与我们渺小的人相比,也好像巨人一般,正如那伟大的特洛伊(Trojan )的战士何克德(Hector ),来自人间,却差不多可以与亚基里相比。

我所能想起,对一切这样的故事,最好的注释乃是从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剧中波罗斯比罗的话: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创世记第六章

危机逼近

1~4.神的儿子和人的女儿。无论我们如何解释这神秘的一段话,其要点乃是指出,罪的进展已经来到一个新阶段,在另一层面中越过了神的界限。

2.神的儿子,有些人解释为塞特的子孙,以与该隐的子孙相对133。另一些人,包括早期犹太作家134,认为这是指天使。若第二种解释篾视了正常的经验,第一种说法则蔑视了这里的用词(而我们的责任是找出作者的原意);因旧约虽然能称神的子民为祂的儿子135,“神的儿子”一词的正规意义却是指“天使”136,而且文中并未刻意令读者以为,此处的“人”是单指该隐族而言137。新约可能支持“天使”的解释,如138;以及,那里将堕落的天使、洪水,及所多玛的沉沦串成一系列,或许是根据创世记而来;还有,说天使的冒犯为他们“不守本位”。福音书中显示污鬼切望有具身体,至少与此处渴求性交经验的记载相互印证。虽然圣经对于这事,就像本段一样并未多说什么,彼得与犹大却警告我们要与它远离。我们如天使一样有合宜的居所!比这轶事的细节更重要的提醒是,无论是塞特的后裔违背他们的呼召,或魔鬼的力量已获得对人的束缚,人是无法自助的。

3.本节经文引起诸多辩论,RSV 译为:“我的灵将不永远住在人里面,因为他是血气,但……”。住( ya{d[o^n )这个字,主要的古译本都支持如此翻译,然而其字源并不确定139。AV,RV 译为争斗,但若是如此,原文形式应为 ya{d[i^n ,或者 ya{d[u^n 140。即使因为一字(b#s%aggam,“在这种状况下”)也有人提出异议(见 RV 小字),可是最好的抄本却支持此解。

一百二十年可能指展延到洪水的时间(,也可能指未来人的平均寿命将会缩短。这两种含意与创世记的下文都符合。

因此,在这时刻神所关注的,似乎不是堕落这是第5节才提到的,而是僭越。这是(“如神”)、下(“永远活着”)的主题;在再度出现(“通天”),而当前的事件很可能同出一辙,是一种尝试,不过这回是由天使发动,要将超自然的能力,甚至永存不朽,偷渡到地上。因此在神的评论中,才会将灵与血气作对比。人现在仍然是会死的生物,惟赖神按祂的喜悦,以供应生命的灵维系,才能存活(如,

4.AV 出名的词语,有巨人……是从七十士译本与武加大译本而来,但 RV,RSV 承认此节钥字的意义不明,而音译为尼弗林人( the Nephilim )。不过,大能的人一词,加上,似乎倾向支持我们所熟悉的译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巨人并非单从此一根源而来:若有部分是由此兴起(后来),其余的人则已经存在了(那时候)。

5~8.罪贯满盈。在5节中,耶和华见一语,和创造故事中成了苦涩的对比。此节的上下两半,将人的罪刻划为既广又深,后半句更使用终日……所有……尽都是等字,显示出摧毁性的力量。“对于人心邪恶的描写,很难再想出比这更强的声明了”141

此处的思想( ye{s]er )一字,与行动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源于陶匠的动词“制作”(,意指设计或目的。后来犹太教以它作术语,指向善与向恶的两种冲突,认为两者同时存于人内;但是新约才是本段真正的诠释者,它指出在我们堕落的本性内“没有良善”

6.这句非常拟人化的形容,表达出当时情况的严重性,也使得后悔一字受到保障,不致让人在其他场合以为可将它解作反覆无常。这是旧约说话的方式使用最大胆的词汇 ;若有需要,在别处可以平衡,但不是削弱其意。忧伤一字与b的“苦楚”(RSV“痛苦”),及“劳苦”很接近:神已经为人的缘故开始受苦了。此外,卡素托(U. Cassuto)指出142,这里的三个动词,后悔……造……忧伤,重复了三个希伯来文的字根:“安慰……工作……劳苦”,将拉麦的话作了无限的伸展。人渴望得到暂时的解脱;神却必须要让一切事正确。“拉麦对他孩子的期望的确实现了,但方式却远超乎他的想像”143

7~8.在第七节除灭一切的话语之后,简短的第8节加倍引人注目。这两节在一起,说明了神对待罪恶的一贯方式:不是姑息,而是同时施展极度的审判与极度的拯救。恩典(8节)不论施与的对象是一位挪亚或(一位罗得,都是丰富无比的。此段还指出一项事实,即,一切生物都是密切关联的,与人同为受造者的生物,分受了他的沉沦,而随着故事的进展,它们也分享了他的得救这个题目在将进一步阐释。

133 如 J. Murray, Principles of Conduct (Tyndale Press, 1957), pp.243-249。
134 见,the Book of Enoch;亦见 Qumran Genesis Apocryphon, co1.II。
135 (马所拉经文
136
137 第三种看法,为 M. G. Kline 提出,WTJ, XXIV, 1962, pp.187-204,他以“神的儿子”一词指君王,2节下则指君王多妻制。但是令人费解的是,王权和多妻都是十分寻常的事,为何需以如此不直接的方式表达。另外一种主张与君王有关的,参看 E. G. Kraeling, JNES , VI, 1947, pp.193-208。
138 参 A. M. Stibbs, I Peter (Tyndale Press, 1959), pp.142f。
139 其发声法显示字根为 d-n-n ,而有证据指出,这字根可意为“存留”:参 Cassuto, I. pp.295f。
140 但亚喀得文 dan{an{u ,意为:成为强壮,再增力量,严厉地说;可能指出希伯来文有一 d-n-n 意思类似。
141 Th. C. Vriezen, An Outline of Old Testament Theology (Blackwell, 1960), p.210.
142 Genesis , I, p.303.
143 同上。

D世界受审判

这是……的后代一词,开启了本卷书的一个新段落(,第8节故事的情节急转直下,令读者拭目以待。这里所记是旧世界如何转换至新世界,新约认为其模式对所有时代均具重大意义,即,既是“现在”,又是末世以下;。罪既然已充斥全地,就必须带出死亡;这第一次全面性的审判显明一件事:对神而言,祂的判断乃按照情况的真相,不论人数的多寡。如果说,得救的不过是区区八位,其中七位却是沾了一位的光,而这一小砸渤惺芰诵碌拇蟮匚业。

一人与神同行

9.在腐败的世界中,挪亚却出类拔萃,他并不只是当代坏人中最好的一个,而是一位杰出、属神的完全人。此处两个形容词,公义的(RV,RSV)主要指向着人,完美的(AV,RV;即,全心全意的)144指向着神。在他的世代一词不一定与他的家族有关(这字与开头片语中的字不同):此词可译为“(单独)在他的同辈之中”,并且,虽然这里有标点,但它很可能是与下面的话相连。

能与最后一句话媲美的,只有对以诺的称许;这里不仅为该句的回响,而且更加上了强调语气:“挪亚与之同行的,乃是神自己。”

10~12.这里所说的话,大部分都在家谱以及旧世界的总结记录中出现过;重复则加深了严重性。不过败坏与强暴等字,让人对当时的强权有新的认识(看出第4节所提英武有名之人丑陋的一面)。希伯来文的败坏(或“毁灭”)也显明,神所定意要“毁灭”的世界(13节),事实上已经自我毁灭了。

144 用于形容人的态度, ta{mi^m (完整的)有此含意;若狭意用于指祭祀方面,则意为“没有瑕疵”(如,

方舟的任务

挪亚与神亲密同行,以致有资格知道他主人的秘密,正如亚伯拉罕后来预先知道所多玛事件一样。这种关系,以及诉诸理性的宣判,与巴比伦洪水故事的记载成了强烈的对比,按其所记,洪水前的气氛是彼此树敌,反覆无常。

大地在此次毁灭中(13下),只是部分遭摧残;指出,最后的毁灭将大不相同。事实上,整个审判都是部分的:那些存活的人所经历的,不过是审判的象征,他们仍将旧世界的罪带到了新世界中,仿佛要证实,除了完全的死亡与重生之外,再没有其他方式可满足我们的需要。

14.方舟的一般特征与名字(它被称为一个“箱子”,而非一艘船)强调了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成为庇护所,为各种不同的生物作有秩序的安排,以保全其性命。因此16节提到,要作三层,而按我们所接受的版本,其中的房间或船舱,在此被可爱地称为“巢”(和合本:一间一间)。但或许 qinni^m ,“巢”,应该将母音换过,作 qa{ni^m 145:“你要用芦苇作方舟”,这是较容易理解的希伯来文句子。提倡这个读法的人士中,有些人认为,这只是吉加墨诗(Gilgamesh)长诗口头传说的遗迹,那首诗中有一所芦苇庙堂很著名;但更有意义的看法,是视芦苇为有实际作用的建材,既能填塞船上的隙缝,又能将木材绑在一起;尼罗河与幼发拉底河的蒲草船,直到今日仍如此行。这种材料一定很多,也很容易处理146。很巧的是,圣经惟一的另一个方舟( te{b[a^ ),在出埃及记第二章,是用灯心草和松香做的。

至于歌斐木则不确定为何物,这名字只出现在这里:七十士译本的“方木料”纯属猜测;更可取的揣测为“香柏树”(Moffatt,von Rad等人的看法)。松香( k-p-r )的动词和名词,似乎与希伯来文的赎罪一字很有关系。这可能不仅是文字上令人兴奋的巧合而已(刚好可与审判及拯救的故事相配),因为这两个字可能都源于一个共同的基本含意,即,“遮盖”147

15.方舟的尺码很大(一肘约有十八英),但形状很简单;在古时候这么大的建筑并非绝无仅有的事。它也不需要入水。至于其比例,奥古斯丁在将其寓意化后,指出,这是人的比例148;他若称之为棺材的比例,恐怕更接近事实。埃及文有一个类似的字根,意指箱子或棺材,而旧约中惟一另一个 te{b[a^ ,是放置婴孩摩西的,本来应当是去送死的,却开始了生命的旅程。

16.结构的上方,要有屋顶(RSV),或窗户(AV),或亮光(RV)(这个字极少见);在一肘以上完成它(RSV)的意思不甚明确,但可能是指,靠近屋顶处要作一个约如此深的开口,正好像某些上古近东的建筑,或许是让光可以透入整艘船中。

门显然很重要,不论是在实际上或在比喻中皆然(:我们的主在羊圈的比喻中,重用了这个象征。三层引起寓意解经者很大的兴趣,但它们本身表达神关心事物的顺序与分别的安排。

17.开头的代名词是强调语(RSV 没有表达出来):审判与立约的整个设计都是神安排的。再度提到神在洪水之上掌权149,且用 mabbu^l 一字来写洪水,这字除了此诗外,只用于这几章之中。它或许是形容“穹苍以上的……诸水”的字,描写一种天上的海洋150。无论如何,是这种说法,该处有力地强调了审判的严重性,视为宇宙事件;而从象征的角度来说,这正是创世过程的倒转151

18.这里是圣经头一次提到约,而这一起始点就含括了救恩(正如摩西的约,,以及新约,,不过约中对挪亚的应允远超过他能逃生一事。他进入方舟,不是只保存生命,而是成为肩负神应许的人,要开创新的时代。这约的内容在第九章才披露,且涵盖了所有挪亚的同伴;但在此却单独向他一人而说;透过他,多人才得幸免于灾。由此明显可见,神的旨意是要透过家长来救全家(,可是仍要看他们的反应如何:在,同样的拯救旨意却遭到拒绝。

19~20.每种生物各一对是正常作业;还有一些细节的作法,如献祭的动物收进七对,其中只有一对是为存留后嗣;这里却暂不容这类细节打岔。此处所注意的是原则,不是例外152

22.挪亚的全然顺服,表明了他全然的信心;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另外一点值得深思的是,神将如此重要的使命托付给人,而不是给天使,并且只给一个人;这与祂那更伟大的拯救也符合,那也是“因一人的顺从”而来。自始至终,发动者都是神,所以神吩咐(、16)一词再三重复出现,而最后则是“神记念”

145 参 E. Ullendorff, VT, IV, 1954, pp.95f。
146 见 T. C. Mitchell, 'Archaeology and Genesis I-X I' in Faith and Thought , XCI, NO.1, 1959, pp.43f。
147 然而,“赎罪”可能来自一亚喀得字“抹去”;若是如此,这两个字根 k-p-r 就互不相干。
148 The City of God , XV, xxvi。
149 A. Weiser 译为:“主既坐在洪水之上为王,因此祂必永远坐在宝座上为王”( The Psalms, S. C. M. Press, 1962,前所引之处)。

150 W. F. Albright 为此意义辩护, JBL, LVIII, 1939, p.98。
151 参 von Rad, p.124。
152 有些人视这个例外为矛盾,这是没有必要的。预备一些多余的牲畜,为要献祭,不能认为与每种存留一对为要繁衍的要求互相冲突。见洪水的增注:“c. 对洪水故事的文献分析”。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神的儿子们看见人的女子美貌, 就随意挑选,娶来为妻。」】

{命题19}「神的儿子们」,天使真的娶了人的女子为妻吗?

〔难题〕「神的儿子们」(sons of God )在旧约专被用来指为天使的意思然而,在新约里,曾记载「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如果天使娶了人的女子,他们的后代必是一半属人,一半属天使;但是,天使不能得救赎的犹6 )。

【解答】

除了坚持认为天使与人的女子同居外。另外有一些可能的阐释:

有一些圣经学者相信「神的儿子们」是指塞特的后代——这条属神的家谱系列(救赎者要从这个系列出现 ——要与不属神的系列该隐的后代相交搀杂。他们认为:(a )这样的说法可以符合经文上下文的内容;(b )这种解释可以免去牵涉到「天使」的问题;(c )同时也符合了一些旧约的经文曾意指人其实也是「神的儿子们」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神的儿子们」是指伟人(great men of old men of renown )。他们这些神的儿子们就是第4节所指的巨人(giants mighty men )。这种看法也可以避免牵连到天使(灵 )与人女子同居的问题。

然而,另外一些人将以上的看法总合起来,并且推测「神的儿子们」就是那些不守本位,离开岗位的天使们(犹6 ),而且他们具有人的本性,与人的女子杂交繁殖(interbreed ),因而生出了后代都是巨人和伟人。这个看法可以圆满的解释一切,而不用去牵涉到有关天使那些不能克服的困难问题;譬如天使是无形体和不嫁不娶的,与人同居处的问题。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神的儿子们】

「神的儿子们」一语在旧约其他地方是意指天使。然而神儿子身分的概念,亦有用作描绘以色列人的全体,或王的个人。古代近东惯常的理解,是王与神明有父子关系,往往更被视作是神所生。

──《旧约背景注释》

随意挑选娶来为妻】

部分学者将「随意挑选娶来为妻」一语,解作是指一夫多妻。多妻制既然无疑有人奉行,为何值得在此提出却是难以想象的事。因为即使是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一夫多妻也是得到认可的行为。认为本节是指「初夜权」,是比较合理的看法。《* 吉加墨斯史诗》以此为当时君王的暴政之一。作为神明的代表,王有权与任何出嫁的女子洞房。这作法大概是 * 丰饶崇拜的礼仪之一。本节所指的如果真是这种行径,罪行的严重性就不难理解了。

──《旧约背景注释》

创世记第六章之「神子」是谁。神子是天使,因为:(一 )全旧约用神子,只有数次(约伯记 但以理书 ),除本处未明言外,其他都是指着天使或超凡者说的。(二 )有的弟兄以神子为塞特之裔,女子是该隐之裔;若是这样,那有该隐生的都是女,塞特生的都是男之理?(三 )塞特逃不出第二节「人」之一字。(四 )「神子」是与「人」相对;则他们不是人可知。(五 )若谓第二节之「人」是该隐之裔,则第一节之「人」,亦将作是解乎?(六 )原文( 英译亦然在第三节的「人既」之下,有「也」字。「也」字说明属血气者,不只人而已。人「也」属乎血气,则可知已有不是人者,已先属乎血气了。

更有弟兄以为天使无男女之分,不嫁不娶。殊不知(一 )并不明说天使是无男女之分的。但他经究无明文,故其有男女性分别与否,究不能定论。即云其无;经中岂不常以「他」(非她 )为代名词称天使么?此证明他最少也是偏于男性的;则娶世人女,无难了。并且天使无体,他必须借体于人,故更无难处。(二 )主耶稣在,如果只说天使不嫁不娶,则以神子为天使,尚是难些;然而祂岂不是说「天上的使者」么?意即谨守本位不敢离开的(犹6 ),才是不嫁不娶的,其他则否。并且许多古卷,都有「属神」字样加在「天上」之后。此更指明,不属神的,则非如此。―― 倪柝声

创世记六章的『神的儿子们,』和主耶稣的再来发生很大的关系,因为主说,『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样。』挪亚的日子怎样呢?『神的儿子们』娶了人的女子。有很多解经家认为这件事是指着塞特的儿子娶该隐的女子说的。许多通俗本的解释都是这样说。但是这种说法是牵强的。『神的儿子们』娶了人的女子,生出『拿非林』(中文译作『伟人 』英文译本的意思是『巨人 』原文的意思是『堕落者』 )。试问塞特的儿子娶了该隐的女子,生的儿子怎么就变作『拿非林』?塞特是人,该隐也是人,这种人生出儿子来,怎么会变作和普通人不同的另外一种人?所以这种解经是很牵强的。

到底『神的儿子们』是指着甚么说的?那当然要特别到旧约里去找。找的时候,凭据就来了。我们可以断定说,这个『神的儿子们』是指天使说的。约伯记是一个很有力的凭据。约伯记的写作还在创世记之前,创世记是摩西的时代写的,约伯记是亚伯拉罕的时代写的。这是许多人所公认的。后来的书所用的字眼,往往是顺着从前的书下来的。约伯记一章、二章、和三十八章所说的『神的众子』是指天使,所以创世记六章所说『神的儿子们』也必定是指天使。主耶稣说,『当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这并不是说天使不会嫁娶,乃是说天使不嫁娶。神不许天使嫁娶,因为天使是灵。但是竟然出了一件事,是世界上最混乱的,就是创世记三章,撒但的灵进到下等动物─蛇─里面去了。所以创世记三章是灵和下等动物的联合。到了创世记六章,灵又和人联合。天使是不应该嫁娶的,但是竟然娶人的女子了,所以生出『拿非林』来。『拿非林』出来的时候,神就要把他们灭绝。神要有天使,要有人,但不要有『拿非林。』神没有造出这一类来,神所造的应该是『各从其类。』但是,鬼来和人联合,在世界上就有了『拿非林,』所以神要重重的审判。后来,神为甚么要灭绝亚衲族人?因为也是『拿非林。』本来『拿非林』在洪水的时候已经被灭绝了,但是到了迦南地,又有『拿非林,』所以又要灭绝。神不让这样的人存在地上。

犹大书一六节所说的天使『不守本位,离开自己住处,』也是指着天使嫁娶说的。所说的天使犯罪,也是指这件事。

的话,在英文圣经译得比较清楚,在希伯来文圣经就更清楚。中文译本漏译了一个字。原文是说,『人既然也变作肉体。』我们中文把这个『也』字漏译了。甚么叫作『也』?『也』的意思是第二个。比方说,你吃饭,我也吃饭,这个『也,』就是第二个。神说人『也』变作肉体,可见还有一个先变作肉体的。除了人之外,还有甚么受造之物能和人相题并论?没有别的,只有天使。人『也』变作肉体,就是说明天使已经变作肉体。找出了这样的凭据,就有把握说『神的儿子们』是指天使而言。

固然,人在创世记三章就已犯罪,但创世记三章的犯罪,和创世记六章的属乎肉体并不相同。犯罪是一个行为,不是一个性情;而属乎肉体是说整个人受肉体的支配,这就成为一个性情了。我们不光要注意创世记三章所记的人的堕落,同时要注意人犯罪是越过越发展的:亚当是罪行,该隐是私欲,到洪水的时候,罪更发展起来,人属乎肉体,犯罪就成为习惯了。人犯罪以后,圣灵一直在那里和人奋斗,直到人属乎肉体的时候,奋斗纔停止。说,『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这句话该译作『我的灵就不与他相争。』从伊甸园到洪水,圣灵和人一直在那里争。等到他们放纵情欲,也属乎肉体,圣灵就不和他们相争了。我们为甚么要注意这一个呢?因为圣经说,『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样,』所以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可能在『人子的日子』临到以前,撒但的邪灵要到地上来,那时候有犯罪的天使,穿上了肉体。因为这些『神的儿子们』一直出问题,所以神要施行重大的审判。洪水的审判是空前的,迦南地的审判也是厉害的,在『人子的日子』还要有大审判。主要审判离开本位的天使。

离开本位的天使,是在三分之一以内呢,还是在三分之一以外呢?恐怕是在三分之一以外的。犹大书一六节:『又有不守本位,离开自己住处的天使。』『本位』一辞,在英文达秘译本中译作『original state,』意思不只是本来的『位,』并且是本来的『情形。』天使本来的情形是不嫁不娶,说他不守本位,就是因着嫁娶。『本位』是说他的情形,『住处』是说他住的地方。这些天使现在怎样呢?『主用锁炼把他们永远拘留在黑暗里,等候大日的审判。』七节『又如』的『又』字在原文是没有的,七节和六节不是两件事,七节是解释六节。达秘和司蒂芬的翻译都是这么说的。这些天使就像『所多玛、蛾摩拉、和周围城邑的人,也照他们一味的行淫,随从逆性的情欲,就受永火的刑罚,作为鉴戒。』这里不是指所多玛、蛾摩拉的人犯奸淫,是说天使像所多玛、蛾摩拉的人一样犯奸淫,并且是一味的行淫。换句话说,他们甚么都不作,就是犯奸淫。别的都忘记了,就是犯奸淫。他们随从『逆性的情欲,』他们是在那里追求别一种的肉体,所以『就受永火的刑罚,作为鉴戒。』可以说,犹大书一六至七节是创世记六章的解释。

── 倪柝声《读经之路》

「耶和华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然而他的日子还可到一百二十年。」】

{命题20}这节经文是否与摩西在诗九十章所说的有冲突?

〔难题〕这节经文似乎说人的寿命在洪水后不会超过120年。但是在诗却说人的年日是七十岁,最好也不过80左右

【解答】

首先,所说的,我们不能确定是否指着人的寿命说的。有可能它是指着洪水来之前有多少年的意思。其次即使这节经文是指着人将活多久,它并不与后来诗所说的70-80年有冲突。有两个理由可以如此的说:(1 )它是提到在早期人仍能活这么长(摩西自己活了120年 ;(2 )70-80 年并不是意味着人绝对的最长寿命,而只是人的一般平均死亡年齢。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属血气的人是什么人?他的日子还可到一百二十年何意?】

答:耶和华说:「人既属乎血气的」--吕振中译本作「人类既是属乎肉体的」,概指上古时代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们彼此相配支合而生下的人类,参上册6题 )。血气一词,在这里大概只是暗指人的躯壳或感官那一方面说的。这些属血气的人,是指罪恶昭彰,行为极其败坏之不信神的人。「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吕译本作「住在人类里面。」或作「不永远和他相争。」(参国语和合译本初版 ,因这「住」字的希伯来文,亦可解作统治、动作、相争、作主等意思,所以这句话最好译作「我分给人的灵,就不常常在他里面动作了。」这里的「灵」字,就是所说的「生气」(参上册7题 ),并不是指圣灵(三位一体的第三位 ),乃是与圣灵有关,代表在人里面由一种特别的主宰或统治。但「人既属乎血气的」这一句话,实乃神要毁灭当时人类的凶兆

「然而他的日子还可到一百二十年」--这一句话并不是指神要限定人的寿数。有人以为这是表明把人类寿命缩短的年数,事实上在后世的人,往往是活到超出了这个岁数以上呢就以现代人类的寿命来说,据一九六一年以前所记,在澳洲墨尔钵地方,有一位名叫克雷伦斯布特的人,活到了一百七十五岁,可想而知这里所说的一百二十年,并非指人的寿命年岁说的,乃指在洪水尚未泛滥以前,神所宽容的一段时期,是神给当时的人缓刑一百二十年,给人悔改的机会。我们根据圣经启示,神对于那时不信之人的容忍、等待,由挪亚所传的义道,以及神最后七天警告灾难将要来到的情形看来,则对于这一百二十年缓刑期的见解,可无异议了。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一百二十年】

一百二十年的期限最可能是指人类寿命被减缩,因为上文下理正是讨论必死。本节虽然是出了名的难以翻译,现代学者公认的意见,都是趋向于译作「我的灵不会永远住在人里面」,即认定人类必死。《吉加墨斯史诗》有助于理解罪行的本质,这句话也可能和不断追求不死有关;这样的一个追求,正是《吉加墨斯史诗》的主题。史诗的故事虽然发生在洪水之后,这些记述中的环节,却可以与古今人类的经历发生共鸣。来自埃玛尔镇的一篇智慧文献,说神明给予人类的寿数,顶多只有一百二十年。

──《旧约背景注释》

内非林】

内非林(nephilim 和合本「伟人」 )不是种族的名字,而是对某种人的形容。说他们和亚衲族人,都是迦南居民的一部分。后者被形容为巨人(和合本「伟人」 ),但却没有证据证明内非林人也是巨人。可能性较高的看法,是这话是形容英勇的战士,或古代的游侠。

──《旧约背景注释》

神为什么会后悔呢?】

答:在圣经中有许多地方记载,有关论到神的「后悔」、「转意后悔」、或「不致后悔」与「决不后悔」等等的字句,因此使人读后往往容易产生误解,我们在此列学数点来作解释:

1 后悔原意─—乃是含有忧伤、难过、怜悯、同情、停止、回心转意、改换心志,取消判决…等等多方面的意思。神常借用这话,来表明祂因人的过犯、悖逆,而改换其待人之法则。为要施行慈爱,宽容人的罪,令人改过迁善,免遭当受的报应或刑罚为是。。所以此「后悔」二字,并非像一般人的想法,误以为是神自己会有什么错失而生悔过的意思。

2 神的法则─—根据创世纪—7节的意思告诉我们,神见造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因此而后悔。此乃表示神的心中忧伤,心意回转的意思,。神因忧伤回转,而改换其待人的法则。如其下文所记,神当时即命挪亚造方舟,预备用洪水来毁灭世界,让人明白祂的计划和作为。又如尼尼微人因信服神,全城上下披麻蒙灰切求神。神察看他们的作为,悔改认罪,离开恶道,就转意后悔,不将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以上都是神所行的定规法则,目的在使人能明白祂的旨意而已。

3 人的求告─—世人因其罪孽深重,将要遭受患难、灾祸、危险、死亡临到的时候,乃常迫切向神恳求怜悯,后悔。要求神能改换心志,不把所说的祸降与他们。于是神就照人所求告的施恩怜悯,而作回心转意的行事。。是以显出神的丰富慈爱来。

4 神的旨意─—从圣经中多次看出来表明神的自己。在祂迥非世人,必不致说说,也不致后悔。无论说话、起誓、定意,决不后悔,不转意不作,要照着祂的话去行而成就。。这些肯定的语气,充分地显示神是不改变的神,祂的旨意是永不改变的。

我们从以上各点所论的情形看来,可知神的后悔,是因人而用,而在人身上行得看为合式。人的过犯罪孽,乃为引起神的后悔基因。在祂自己并无后悔之事,诚然不能与人相提并论,等量齐观,混为一谈矣。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

{命题21}为何神对祂自己所创造的不满意(unsatisfied )?

〔难题〕在,神很满意祂所造的,并且说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但是在此祂很后悔造人在地上。到底那一个才对?

【解答】

这些经文所描述的是人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情况。在是提到有关创造刚开始时的情况;后来的经文是提到人类堕落后,洪水来之前的情形。神对祂所创造的很满意,但是很不满意罪对祂完美的受造物所造成的结果。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记载神的说话:「我要将……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上述记载似乎与我们普遍接纳了的观念不和谐,据我们理解,神不会(亦毋须 )为任何事情后悔,因为他已预先知道创造的后果。此外,上述经文的「他」似乎包括人类及动物;动物又做了什么,以至被神厌恶呢?】

神有超越一切的全知,会预先知道所有事情,而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能使他诧异。然而,我们也不能据此推论说神没有情感,或说他对受造物的罪恶悖逆行为没有反应。圣经从未形容神是麻木的,不会有忧伤或愤怒。反之,圣经给予我们的印象刚好相反。因为他是慈爱的神,甚至照顾并深深关怀亚当这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亚当曾经漠视神那恩慈的应许,亦疏忽了他的恩典。

在挪亚时代,人类深陷于败坏堕落的境况中,与神的圣洁公义背道而驰。而神以他要求人公义和圣洁为原则,向这些极度堕落污秽的人作出反应。洪水以前的人类成为道德败坏的邪恶世代,于是神便为他创造出这等样的人而忧伤。「耶和华就后悔」(希伯来文是wayyinnahem 是naham的起因词 ),肯定是在某一程度上神人同性的说法,用相似于人的情感去表达神对于罪的反应(正如圣经记载神有手、眼或口一样 似乎神拥有身体及各部分的器官 )。

经文的含义,当然不会是神因为没有期待或认为这些事情会发生而惊讶,因为对于一位全知的神来说,这是不可能的。然而,他对于人性的反应,会因着他对人性的感觉改变了而作出适应或修正。因为人类非常愚拙地地抗拒及藐视神,所以神亦要拒绝他们。当时的人对神的态度改变了,而神对他们的态度亦相对地修改,这种态度的改变由希伯来文nilam表达出来(niham意即「后悔」 「因……而忧伤」 「对……的态度改变了」 )。

在约拿时代的情况也是一样,圣经记载神后悔(niham )向尼尼微城作出的审判,因为他发觉在约拿传道之后,尼尼微人诚恳衷心地后悔。他们对神的态度改变了,而神对他们的态度亦相应地作出适当的修正。因此,在约拿深感厌恶之下,神容许四十天的光阴溜走,延迟施行对尼尼微人的审判。由此显出,当人回转向神,悔改并向他呼求时,神便会由严厉的态度转为怜悯恩慈。

神已向约民宣示了的立约目的,在这方面来说,神事实上不会悔改。正如先知巴兰指出:「神非人,必不致说谎;也非人子,必不致后悔。他说话岂不照着行呢,他发言岂不成就呢。」这段经文的上文下理与神对以色列人的祝福有关,这祝福是神恒久保持的目的。虽然摩押王巴勒图谋不轨,贿赂耶和华神的先知,企图使他咒诅希伯来民族。在这情况下,神事实上没有后悔。

至于飞鸟及走兽方面,的上文下理没有提及它们触怒神,或使神不悦。因此,我们若解释这句经文的意思,说审判是向着它们而发的,正如向邪恶人类而发的一样,就会不公平。因此,野兽被毁灭显然是洪水必然引致的结果,洪水不只会灭绝人类,还使那些与人类生活于同一环境里的野兽死亡。由此看来,本段经文所指的「他们」,其真正含意是「人」(希伯来文ha'adam ),意即人类,而不是连同人类一起被列出的飞鸟及走兽。事实上,神命令挪亚将各种动物都保存最少一对,使它们日后可以繁衍;由此看来,神关心所有飞鸟及走兽昆虫的安全。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挪亚何以是个义人和完全人?】

答:在圣经中有好几处地方,都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因为世人都犯了罪。圣经把众人都圈在罪里,人所有的义,在神眼中都像污秽的衣服,人也不能靠自己的义自救而得存活;人只能因信神的儿子,才得称为义。这并非说神称他为完全无罪的义人,而是蒙神喜悦算他为义的人。所以圣经中讲到义人和完全人,不外乎都是指着对神虔诚信仰而存心敬畏的人说的, )。挪亚(意即安息 )处在洪水时代,是一个不信神,极为邪恶败坏的时代,在这样邪恶的时代中,惟有挪亚一人能顺服神,分别为圣,与神同行。他因着信,蒙神的指示,动了敬畏的心,以致全家得救,他自己也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并且为神传了义道。因此,挪亚在当时的世代,神称他是个义人,是个完全人〔。这里所说的完全人,就是诚实的意思,按希伯来原文,是和中之「诚心实意」四字同一意思。如此看来,挪亚的信心与生活见证,与当时罪恶充盈之世代对比,显出他的义行与完全。但神并没有说他完全无罪,事实上他在以后的生活行为上,因醉酒仍留下不自检点的耻辱,且使下一代子孙受到咒诅,参9题 )。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挪亚三子的苗裔扩张如何?】

答:挪亚Noah(意安息 ),是亚当第十代的子录,其三子是闪、含和雅弗。他的家族自从亚拉腊山上离开方舟,洪水过了以后,就在地上各立支派,分为邦国,以至于建立巴别塔变乱口音的时候才分散到各地。。这三子的后裔扩张范围大略如左:

1 闪族Shem─—意名声,其后裔多住于亚细亚洲,包括犹太人,叙利亚人,以拦人(即波斯 ),多设教门。例如生于大数的保罗是属于闪族的后裔。

2 含族Ham─—意黑、热,一称哈姆族Hamites。其后裔多住于非洲东岸,亚拉伯中部与南部,和埃及,地中海东岸,多作奴仆。例如埃提阿伯人太监,是属于含族的后裔。

3 雅弗Japheth─—意扩张,现今多称雅利安族Aryans。其后裔多住于欧洲,居欧亚两洲,为高加索人种之一族,多居于远方。例如该撒利亚人哥尼流是属于雅弗的后裔。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以强暴为洪水导因】

按照《阿特拉哈西斯史诗》的洪水记述,神明降下洪水的原因是因为人类的「声音」。它不一定与圣经的理由不同,因为「声音」也可能是强暴的结果。亚伯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出来,所多玛、蛾摩拉罪恶的声音也上达于神。声音的来源可能是声请神明对付强暴血腥的大量祈求,也可能是受害者惨极呼天的哀告。

──《旧约背景注释》

歌斐木】

新国际本将希伯来文「歌斐」译作「丝柏」(cypress )。所指的是什么材料已无从知悉,但无疑是一种木质坚硬耐久的针叶树木。柏是古代近东造船者常用的木材。同样,埃及人制造尼罗河上的轻舟,利巴嫩的香柏木也是上等的材料。主前十一世纪的《* 温纳蒙日记》(Diary of Wenamon )即是例证。

──《旧约背景注释》

古代世界的船只】

能够乘载水手货物,经受地中海巨大风浪的海船未曾发明之前,大部分船只都是用兽皮或芦草制造,只在沼泽或河畔,供渔猎之用,长度不会超过十呎。长有一百七十呎的真正帆船,首先在埃及古王国时代(约主前2500年 )的艺术品中出现,* 乌加列(主前1600~1200年 )和腓尼基(主前1000~500年 )的文献亦有描述。地中海也找到主前第二千年纪中叶(* 晚铜器时代 )沉船的残骸。这些船只一般都是靠着观看岸线导航,目的地包括了克里特、塞浦路斯,和埃及、波斯湾、小亚细亚沿海的港口。

──《旧约背景注释》

方舟的大小】

按照一肘等于十八吋或四十五公分的比率,挪亚的方舟大约长四百五十呎(135公尺 )、宽七十五呎(22公尺 )、高四十五呎(13公尺 )。船若是平底,面积就有会幕的三倍,排水量四万三千吨。按照 * 巴比伦版的《* 吉加墨斯史诗》,* 乌特纳皮什廷(Utnapishtim )所造的方舟,则是立方形或庙塔形结构(120×120×120肘 ),排水量是创世记方舟的三至四倍。挪亚方舟没有导航设备──舵和帆都没有提及。船客的安危都在神的掌握之中。* 乌特纳皮什廷则有领航员,方舟的外形也可能是有法术的,因为他不能倚靠神明的护佑。

──《旧约背景注释》

「你要用歌斐木造一只方舟…… 要长三百肘,宽五十肘,高三十肘……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层。」】

{命题22-1}挪亚方舟何能载得了成千上万的各类动物?

〔难题〕圣经说挪亚方舟有45呎(feet )高,75呎宽,和450呎长挪亚被吩咐要带一公一母不洁净的和七公七母洁净的畜类进方舟。但是科学家告诉我们世界上有5-10亿不同的动物种类存在。

【解答】

首先,现代人对物种(species )的观念不同于圣经时代所说的种类(kind )。可能当时只有几千种的陆地的动物必须被带入方舟内。海生动物仍然居于海中生活;并且许多生物可以以蛋卵形式生存(eggform )。 其次就是,这个方舟容积并不小,它是一个巨大的建构物,如一个现代的渡洋轮船。而且它有三层空间, 估计大约有一百五十万立方呎的容积。并且,挪亚带进方舟的动物可能都是年幼的。综观起来,方舟将有很足够的空间容纳所有的动物,食物和存放一些所需的用品,再加上一家八口在内居住一段时间。

{命题22-2}这样的木造方舟如何能承受如此猛烈洪水的冲击?

〔难题〕这个方舟只由歌斐木造成的,而承受如何重大的负荷?这么浩大的水势可能将方舟冲击破碎

【解答】

⑴首先,方舟是由歌斐木(gopherwood )制成的,这种木材的本性坚韧,不易破裂;(2 )第二就是重的负荷量反倒可使船身在洪水中更隐定;(3 )第三就是由造船学方面的知识告诉我们方盒箱形(Box )的车,船,如方舟在汹涌的波浪中更能稳定。事实上,现代渡洋轮船的设计就是遵照方舟的尺寸比例造的。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方舟制造与洪水泛滥经过怎样?】

答:1 方舟Ar祂─—挪亚照神的吩咐,用歌斐木Gopher wood造一只方舟。一般认为这种歌斐木就是香柏树,其木质坚实香郁,造出成为方舟,可历千百年而不朽。。方舟里外抹上松香,或作石油。其长为300肘约为450尺,宽50肘,约为75尺,高30肘,约为45尺,(一肘约壹尺半 )。里面分成上中下三层。上边留下透光处,旁边又开着门。方舟型式大小就像今天海上船只一样。造船是人类最早就有的一种技术。据巴比伦人的遗传,挪亚的家就在幼发拉底阿(即伯拉大河 )的拉法。所以他对于造船和水上生活,自幼就很习惯了。一般解经者,根据创世纪的意思,认为他是用了120年的时间造成方舟。因为自从神宣布这个人的日子之后,神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并且呼召挪亚开始造方舟,预备洪水的来临。再看挪亚至五百岁时已生了三子,闪、含、雅弗。至六百岁时,洪水开始泛滥。在洪水以后二年,闪已一百岁,。照这些年岁加起来,由挪亚被神呼召之日起,至洪水泛滥时止,至少已超过一百年了。如此便有充足的时间让他制造方舟呢!

2 洪水Floodof waters─—神使洪水泛滥在地上,要毁灭天下的一切活物。惟与挪亚立约,要他全家八口进入方舟,保全生命。挪亚是在开始降雨前七天进入方舟,他六百岁时的二月十七日。洪水泛滥,大雨降下四十昼夜,。淹没地上一百五十天。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七月十七到十月初一日,山顶都出现了。到挪亚六百零一岁,正月初一日,他才撒去方舟的盖子。二月二十七日,地都干了,他的全家和所带的一切动物,都出了方舟。总计起来,一共经过一年零十七天的时间。五个月在水上漂流生活,七个月停留在山上等候。挪亚的信心生活和忍耐的工夫,由此可知矣。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长度单位】

肘是标准的长度单位,相等于十八吋(45公分 ),即一个人前臂从指尖到肘的距离。其他单位包括了虎口、掌、指。「四指为一掌」,「二十四指为一肘」是古代近东一贯的计算方法。但例外也是有的:* 埃及以七掌为一肘,* 巴比伦到 * 迦勒底时代为止,以三十指为一肘(后者可能与他们的六十进制的数学系统有关 )。

──《旧约背景注释》

洪水的考古证据】

现时还未有真具说服力,证明圣经洪水的考古证据。* 吾珥、基什(Kish )、舒鲁帕克(Shuruppak )、* 拉加什(Lagash )、* 乌鲁克(Uruk )等 * 苏美城市的泥沙层,视察结果只证明是来自不同的时期,不反映单一而大规模的洪水,同时淹没了它们(上述各城的居住层 起码可以追溯到主前2800年 )。由主前七○○○年开始一直有人居住的耶利哥城,则完全没有洪水带来的沉积。气候学的研究显示主前四五○○年到三五○○年间,本区特别潮湿,但也不能提供进一步的线索。针对挪亚方舟的搜寻,集中在土耳其凡湖(Lake Van )地区的阿格里达格峰(Agri Dagh 海拔17-000呎 )。然而亚拉腊山脉众多的山头,没有一个在圣经的记载中提及过。在山上找到的木片,以碳14测定年代,证明没有一个是在主前五世纪以前的。

──《旧约背景注释》

如何能与和谐一致?】

记载神向挪亚发出命令:「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样两个,一公一母,你要带进方舟,好在你那里存生命。」而记录神的附加指示:「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一公一母。空中的飞鸟,也要带七公七母,可以留种,活在全地上。」有人据上述经文所记载的两个不同数目——「二」及「七」,便认为两者有矛盾,并由此推论有某些后期的编者将两种互相矛盾的传统组合起来,而没有注意到两种资料所记的数目有异。

令人奇怪的是竟然有人提出这条问题,因为把各类洁净畜类都带七对进入方舟的原因很明显:洪水退却后,它们将用作敬拜神的祭物(事实上 它们的确作了祭物 ,拿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 献在坛上为燔祭」 )。假如没有两对以上的各种洁净畜类,那么,将它们献在坛上以后,它们就会绝种了;上述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但不洁净的动物和飞鸟的情况并不相同,因为它们不需被杀作为祭物,所以一对就足够了。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例证

「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
这节圣经不但说明了神所以降洪水的原因,也给我们两点重要的启示:(一 )非到必须,神绝不如此审判;(二 )为着成全祂在人身上最高的旨意,神绝不吝啬审判。在此说出神的忍耐,也说出神旨意的持久不变。没有一个邪恶能够逃过祂,祂容让邪恶猖狂,为的是要毁灭牠。

―― 摩根《话中之光》

“惟有挪亚在耶和华跟前蒙恩。”地上充满着罪恶的时代,有一个得到神恩典的人。在这里的“恩”意味着神不要代价而赐下的礼物(freegift )。这个礼物并不是按者个人条件好或者律法行为所能得到的,只是因神的慈悲和怜恤而单方面地被选择的。挪亚蒙恩,并不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加善良,或者更出色。我们看到世上有很多学习好,心底善良的人,可惜他们却没有因他的条件得到神的恩典。我们得救,并被召呼,完全是神单方面的恩典。

——无名氏《创世记十五讲》

「挪亚是个义人……完全人……与神同行。」】

在古时,虽然哟罪恶猖獗,神的眼目却遍察各方,看有什么希望。在祂失望之余,见到挪亚,使祂在幽暗中眼目一新,祂悦纳挪亚,因为挪亚在当代是义人。这位义人虽处在撒旦座位的地方,却尊崇神的圣名,成为神忠信的见证。我的心哪,总要向神忠心,纵然孤立,仍应坚持。一个在神眼前蒙恩的人必具三种特质:

他是公义的人——若在神永恒的光中,他怎可说完全没有过失的呢?但他自己的良心能不自责,就如白花不染污秽。他的心地纯全,力量一可抵十。他力求良心的平安,不得罪神,也不得罪人。这样的情形只有信心才可奏效,将心门敞开,接受神的生命。你若公义,就可迎接那公义者,让祂住在你里面。

他是完全的人——他的眼不低下,只寻求蝇头小利。他是敢面对整个的世界。他的眼光射出内里的完整与纯正,照耀的光辉中有诚实、宽大与爱。

他常与神同行——寻求神的同在,与祂同行,比什么都宝贝。与神的性情相似,全心与祂相合。常寻求祂,绝不离开祂,这才是真正的生命。

──迈尔《珍贵的片刻》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