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导航 |
≡ 页面菜单 | ▶ 播放
| ♥ 收藏
1 「以撒叫了雅各来,给他祝福,并嘱咐他说:『你不要娶迦南的女子为妻。」以撒现在已经清楚知道神的心意是在雅各身上,所以既没有抱怨利百加,也没有责怪雅各,而是正式地「给他祝福」,确认祝福的合法性(二十七27-29 ))。属灵的人并不是不会犯错误,而是一经圣灵的光照,就立刻顺服悔改。 这也表明,雅各不用欺骗,神也能照着自己的预言使他得着父亲的祝福,人的手腕带来的只是自己的亏损和神的管教。 「不要娶迦南的女子为妻」,是因为敬拜偶像的迦南女子很可能引诱丈夫和后代敬拜偶像。以扫40岁就自作主张地娶了迦南女子(二十六34 )),雅各到了77岁还没有结婚,表明他可能看见了以扫的前车之鉴,也明白父母为此「心里愁烦」(二十六35 )),所以不愿意娶当地的迦南女子。
2 「你起身往巴旦·亚兰去,到你外祖彼土利家里,在你母舅拉班的女儿中娶一女为妻。」「巴旦·亚兰」意思是亚兰平原,位于美索不达米亚西北的「哈兰」(10节 ))附近,是利百加的哥哥「拉班」的家。利百加要雅各「起来逃往」(二十七43 ))她娘家,目的是让「拉班」来庇护他(二十七41-46 ))。 以撒吩咐雅各「你起身往」外祖家,是为了娶「拉班」的女儿,使他的婚姻不会妨碍承受神的应许。 在人的谋算之上,神的旨意却是要借着「拉班」来拆毁旧人「雅各」、建立新人「以色列」,成就祂的旨意。
3 「愿全能的神赐福给你,使你生养众多,成为多族,」
4 「将应许亚伯拉罕的福赐给你和你的后裔,使你承受你所寄居的地为业,就是神赐给亚伯拉罕的地。』」
5 「以撒打发雅各走了,他就往巴旦·亚兰去,到亚兰人彼土利的儿子拉班那里。拉班是雅各、以扫的母舅。」雅各排名在以扫之前,表明雅各已经被确定为长子。雅各看重长子的名分里神的应许,所以神悦纳雅各的心思。但雅各这个人在神面前非常不对,所以神必须动手拆毁他,把他建造成一个在神面前对的人。 亚伯拉罕是从巴旦·亚兰被呼召出来的,他也照着神的心意不让儿子以撒回去(二十四6 )),但现在却是神要把雅各带回去。因为此时的雅各既然属地的,神就把他带回属地的巴旦·亚兰,让他「白日受尽干热,黑夜受尽寒霜」(三十一40 )),在属地的经历中拆毁他。神也同样会把留恋世界的信徒带回世界,在看上去很美的世界里经历残酷的真相,才会对世界彻底不存幻想。
6 「以扫见以撒已经给雅各祝福,而且打发他往巴旦·亚兰去,在那里娶妻,并见祝福的时候嘱咐他说:『不要娶迦南的女子为妻』,」
7 「又见雅各听从父母的话往巴旦·亚兰去了,」
8 「以扫就晓得他父亲以撒看不中迦南的女子,」
9 「便往以实玛利那里去,在他二妻之外又娶了玛哈拉为妻。她是亚伯拉罕儿子以实玛利的女儿,尼拜约的妹子。」以扫此时才「晓得他父亲以撒看不中迦南的女子」(8节 )),表明他之前并不知道父母为此「心里愁烦」(二十六35 )),可见以撒与以扫的交通实在不够。一个自己能享用恩典的人,若不能「无论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十一19 ))神的事、帮助儿女亲身经历神,就不能让自己的神成为儿女的神,也不能让儿女继续享用恩典。 以扫以为另娶以实玛利的女儿就可以讨父亲的欢心,结果是错上加错,妻子越娶越多。我们若不是按着真理来纠正错误,只会越纠正,错误越多。 按照天然人的出生顺序,以实玛利和以扫都是长子,所以这个婚姻是两个天然人长子的联盟,但却不能使他们承受属灵长子的名分,也不能承受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正如天然人对宗教的热忱,只是想靠外表的模仿来讨神的喜悦,实际上毫无功效。 此时以实玛利已经去世14年,「往以实玛利那里去」就是「往以实玛利的后代那里去」。
10 「雅各出了别是巴,向哈兰走去;」
11 「到了一个地方,因为太阳落了,就在那里住宿,便拾起那地方的一块石头枕在头下,在那里躺卧睡了,」雅各离开别是巴时77岁,从此开始了20年艰苦的寄居生活,此时大约是主前1930年。过去,「雅各为人安静,常住在帐棚里」(
二十五27 )),如今却独自在野外露宿,席地枕石、孤寂凄凉。这就是他用诡计骗取祝福的结果,也是神对雅各拆毁的开始。
当初亚伯拉罕的老仆人带了十匹骆驼、礼物和随从前往哈兰娶亲(
二十四10 )),如今雅各却孤身一人上路,只带了一根杖(
三十二10 ))。可能他担心如果目标太大,会被以扫派人在路上暗算(
二十七42 ))。
别是巴与哈兰相距900多公里,是一段漫长而艰苦的旅程。伯特利在别是巴北方约120公里,海拔将近1000米,比别是巴高700米,大约要走三天时间。
上图:雅各所走的是南北纵贯迦南中部山地的山脊大道,由别是巴向北,经过希伯仑、伯特利、示剑。
12 「梦见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着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主耶稣启示,这个立地顶天的「梯子」乃是预表基督,「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
约一51 ))。基督是「到父那里去」的惟一「道路」(
约十四6 )),是「神和人中间」惟一的「中保」(
提前二5 ))。
「至高者将地业赐给列邦,将世人分开,就照神的众子的数目立定万民的疆界」(
申三十二8七十士译本 )),「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管理列邦,但神自己却亲自对雅各一人说话,主动来寻找雅各,用恩典来带领雅各,因为「耶和华的分本是祂的百姓;祂的产业本是雅各」(
申三十二9 ))。
雅各梦中所见的梯子是天地之间的通道。而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各个城市的塔庙(Ziggurat)),就是为城市的守护神提供的下降到城镇的梯子。
上图:主前9世纪亚述首都宁录城的塔庙遗迹。每个美索不达米亚早期城市都有一个塔庙,作为城市守护神从天而降的阶梯。目前已经发现了25处塔庙遗迹。塔庙于主前4000年由苏美尔人的高台演化而来,苏美尔人、巴比伦人、埃兰人、阿卡德人和亚述人都曾建造塔庙,高度从两层到七层不等。塔庙的造法基本相同,内部用晒制砖填充,每隔一定高度就铺上一层芦苇席,外壳以沥青作胶泥,用烤制砖砌成。
13 「耶和华站在梯子以上(或译:站在他旁边),说:『我是耶和华——你祖亚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将你现在所躺卧之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
14 「你的后裔必像地上的尘沙那样多,必向东西南北开展;地上万族必因你和你的后裔得福。」
15 「我也与你同在。你无论往哪里去,我必保佑你,领你归回这地,总不离弃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应许的。』」神的话中没有一句责备,也没有一个要求,只有满满的恩典从「我是耶和华」(13节 ))这中心源源流出,从「现在」直到将来的「后裔」(13节 )),从「躺卧之地」(13节 ))直到「东西南北」(14节 )),从「你」直到「地上万族」(14节 ))。 雅各远离别是巴的祭坛(二十六25 )),孤苦伶仃,以为已经被神「离弃」。但神却应许「与你同在」,「总不离弃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应许的」。神一面在拆毁雅各,一面用满满的恩典来建立他。 「与你同在、总不离弃你」的应许,也被神用来坚固摩西的继承人约书亚(书一5 )),大卫的继承人所罗门(代上二十八20 )),主耶稣大使命的继承人门徒(太二十八20 ))和追求成圣的信徒(来十三5 ))。 神拣选我们,也不是因为我们比别人更好、更有本事、更靠得住,而完全是神主动的恩典。我们的本相和雅各一样不堪,而神的同在也同样信实。祂既然拣选了我们,就绝不会离弃我们,而会一直管教我们、建立我们,直到我们长成基督成熟的身量。
16 「雅各睡醒了,说:『耶和华真在这里,我竟不知道!』」
17 「就惧怕,说:『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门。』」「巴别」的阿卡德文字义是「神的门」(十一9 )),造巴别塔的人想用「塔顶通天」(十一4 ))来当作梯子,靠自己的力量打开通向「天的门」。但只有基督才是「头顶着天」的「梯子」(12节 、约一51 )),才是「天的门」(约十四6 ))、「神的殿」(约二19-21 ))。 雅各还没有领会到,并不是只有这里才是「神的殿」。哪里有神的同在,哪里就是「神的殿」;哪里能让人遇见神,哪里就是「天的门」。只有让基督在教会中掌权、在信徒身上活出来,教会才能成为「神的家」(提前三15 )),信徒才能成为「神的殿」(林前三16 )),才能让世人在教会和信徒身上遇见神,看见「神真是在你们中间了」(林前十四25 )),借此向他们开启「天的门」。 「惧怕」是雅各被恢复的第一步。过去他敢用诡诈骗取祝福(二十七19-20 )),就是因为「竟不知道」神「真在这里」(16节 )),所以没有敬畏之心。今天许多信徒缺乏敬畏之心,也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耶和华真在这里」(16节 )),祂随时在鉴察我们的心思意念。
18 「雅各清早起来,把所枕的石头立作柱子,浇油在上面。」
上图:以色列基色(Gezer)出土的主前1800-1550年迦南人的石柱。
19 「他就给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就是神殿的意思);但那地方起先名叫路斯。」
20 「雅各许愿说:『神若与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给我食物吃,衣服穿,」
21 「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亲的家,我就必以耶和华为我的神。」
22 「我所立为柱子的石头也必作神的殿;凡祢所赐给我的,我必将十分之一献给祢。』」雅各的许愿,是因为他不敢相信神毫无保留的应许,但又很盼望神的应许都是真的,所以要用话把神套牢。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许愿,表面上是聪明地与神讨价还价,但实际上他所讨的衣食住行(20-21节 ))只不过是神应许中微不足道的部分(13-15节 ))。我们也常常因为不认识「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西二9 )),所以只看重一点用来解决眼前需要的恩典,却忽略了得着神所应许的基督。 神一面给雅各应许,一面又显露雅各的愚昧,让我们看见利百加眼中看为最好的雅各,在神眼中却是完全相反。雅各在神面前的本相也就是我们的本相,圣灵也借着雅各把我们的无知和不配显明出来:我们只追求神的祝福,而不是为了被恢复到神的目的里去;我们追求得神的祝福,却忽略了得着神自己;我们乐意接受神的祝福,却拒绝接受神的权柄和管理。 但神怜悯雅各的无知,祂乐意借着日用的所需来让雅各来经历祂、认识祂,最后真正能「以耶和华为我的神」(21节 、三十三20 ))。神也一样会满有忍耐、怜悯和恩典地领我们走一条有盼望的路。 神启示自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出三6 )),表明祂在这三个人身上做工的原则,也就是在我们身上做工的原则:神要把我们带回祂面前去作儿子,然后拆毁我们的旧人,叫我们的生命成长到能彰显神荣耀和权柄的地步,把我们恢复到神起初创造的目的里去。
逃走(二十七41 ,二十八9) 雅各的希望如此靠不住有可能被粉碎:以扫是个猎人,惯于杀害,誓要在他们父亲死时便除灭他,这不足为奇。雅各虽得偿宿愿,可是他将不易保它。(一 )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到雅各必须向利百加和以撒告辞。当利百加听到以扫的打算时,她叫雅各逃到巴旦亚兰(意思是‘亚兰的田地’、也是哈兰地区的另一名称 ),她的兄弟拉班那里去。他要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或者像钦定本比较正确地地说的‘几天’──等到以扫消了怒气才回来。她知道她的大儿子是个脾气暴烈的人,他一阵子便会接受无可奈何的安排。这方面她是对的,当雅各回到迦南时,事实便可证明,她甚至自己认为她有点厚道,对雅各说,‘为甚么一日丧你们二人呢?’如果以扫杀了雅各,按照家族的法律,他犯了杀弟罪便要被处死,而他也是她的儿子啊!这一阵她内心的母爱表现出来了,但是只是一阵而已。同时,她马上又在计划了,当以撒知道自己不久人世时,他会不会让他的新继承人离去呢?他明白他处境的危险吗?她狡猾地向他建议:雅各在米所波大米可以从拉班的女儿中找个妻子,而不像以扫那样,娶了这些讨厌的赫族女子。这一来,她唤醒了那老人对以扫不满意的惟一件事,而把他的思想带回到在他忧郁的人生中,惟一的快乐时刻,那就是当在田间看见亚伯拉罕的仆人从哈兰带她回来时,那一见钟情的欢乐。(我们不知道、他对她所唤起的记忆、有没有流过泪呢? )她的手段生效了,在以撒一再祝福之下,让雅各走了。但是她也估计错误了。她没有估计到她的哥哥拉班,用阴谋把她的‘几天’变成悠长的二十年!她可能没有再见她的宠儿。这无畏又不动摇的女人,在雅各匆匆忙忙地带着羞忿离开这个应许承受为业之地,为了逃避他所曾战胜的哥哥的报复而与她告别,这是最后一面!我们连她死与埋葬的记录也没有。人类的同情要求给她一个墓志铭。这墓志铭应当批评这一位以撒所爱的,天真快活,气度恢宏,而又深谋远虑的女子,她自从雅各诞生时起,便成为一个过份支配的母亲,忘我为他的缘故摆上一切,以致她的生命和她周围的人的生命,都充满不和与痛告。也许但丁(译者注:Alighieri Dante 1265-1321意大利名诗人、神曲、Divine Comedy作者 )在他的诗句中说得最公允:在祂的旨意里,是我们的平安。
(三 )当以扫看到雅各得到他父亲的同意,而去了巴旦亚兰的时候,他从他伯父以实玛利的女儿中娶了第三个妻子。这简短的消息,是不是暗示他依然对于他所失去的长子名份和福份,仍然念念不忘呢?在圈子之外以实玛利是否也像他自己一样呢?还是它暗示的正是相反的,那就是他自己停止试图拒绝了他父亲的喜爱,并且帮助消除家中的争执呢?因为以实玛利当然像拉班一样是‘家人’。简而言之,他仍被愤懑所支配,或是他已经像他母亲所说的一样,他会勉强同意与他兄弟调换位置呢?正如往常一样,我们要自行决定。大多数的希伯来听众大抵会采取第一个估计。我则趋于选第二个结论,而且实实在在的,选了它便指出它的必然结果,就是或许雅各根本上无须逃走。伯特利(Ⅰ ):雅各的伯特利(二十八10) 对历代珍爱这一段著名经文的希伯来听众,其重要意义,乃是它在族长雅各与以色列的伟大崇拜中心之前,所徐徐形成的联系。除了耶路撒冷及撒玛利亚以外,在旧约圣经中,伯特利比任何其他城市都提得多。它被约书亚占领(书八章 ),被迦南人再占领,然后被众支派再占领(士一22) 。约柜在未运到示罗(撒上三3 ,四3) ,以及在大卫时代运去耶路撒冷之前,最先就放在那里(士二十27) 。其后在所罗门死后王国分裂,它便是北国的主要圣所,也是犹太耶路撒冷的敌手。它是耶罗波安放置他两个金牛犊之一所在(王上十二28) ,也是阿摩司宣传他评击虚伪崇拜的讲章之地(摩四4) ;因为他这样做而引致麻烦(摩七10) 。考古学证实它存在于雅各时代之前,而按照这段经文,那时它的名字是路斯。不过,可能迦南人也称之为伯特利,这名字原来意思是‘伊尔(El,就是迦南人的主神 )之家’。但是这却不为希伯来人所接受,于是传说发展为接受它的第二个名字,重新解作‘神(就是以色列的神 )之家’,作为雅各从别是巴往北逃的经验的结果。(一 )我们现在并不与古希伯来人共享记载地方与人物得名的浓厚兴趣(必要时发明 )。就创世记连续故事的上下文看,我们比较可能记起亚伯拉罕曾经到过伯特利。这是他最先到过的圣地,而且他在那里筑了一个坛,求告神的名(十二8) 。但是更有意义的乃是当他在埃及被辱之后,他以伯特利为目的地,期望更新他对神的忠心,并且苏醒他信心的奥秘(十三3) 。当这个垂头丧气的雅各在赴哈兰的途中,现在到达这里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类似的动机归给他呢?我想不能。他必然忧虑,因为他是逃避他兄弟的怒气。他孤单,他也不知道以扫是否在追踪他。沮丧也是必然的,因为他不能确知他会否继承他用不正当手法得来的遗产。但是我查出一点暗示他内心不安或是想设法补救的想法。当神在异象中对他说话时,神所用的字句也未马上使我们的思想转到那方向去。(二 )在他面前浮现的迷蒙黄昏,在他梦中重现的也许是伯特利周围岩形的山丘。它们可能与他在别是巴的家周围平坦的牧场不相似,而且很容易由他紊乱的想象,变成一把大大的梯子,给超人去爬。但是更可能像米所波大米的齐古勒(ziggurats )所见到的异象,巴比伦宗教许多层的塔,每层有斜坡连接,这是建造者打算当作梯子的,他却看作天地相连,有一条通路,是他们的神可以由此下来帮助他们,并且接受他们的崇拜(十一1) 。因为不只是伯特利(Bethel )这名字,而且巴比伦(Babylon )一名,也都与巴比兰(Bab-ilani )──意思是‘神的门’相应;似乎是雅各醒来时说:‘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殿(希伯来语是伯特利Beth-el ),也是天的门’,由此反映出来的。他还没有去到米所波大米亲自看看那著名的齐古勒,但是他的祖先从那边来。他童年时代在家听故事时,一定常常听到过。当他自己去米所波大米时,这些古老的故事闯进他心,还有甚么比这更自然的呢?但是让我们回到神所说的话来。祂重复给亚伯拉罕及以撒二人的传统的应许:他躺下睡觉的地将归他和他的后裔所有;他的后裔将如尘萨那样的多。藉着他和他们,地上万族将要得福。神然后说,他虽然离开这地,祂要把他带回来。祂要常常与他同在,祂将不离弃他,直至祂成全了他所应许的。怎么在这里丝毫没有责难他所犯的罪呢?相反的,神显得决意要支持雅各那低垂的自我,坚定要给他那份他以为已从他掌握中溜掉的产业,保证祂的神圣助力将使他获得。(三 )雅各深深受这经历所感动。这是神首次直接对他说话,而不是由他父亲的声音代传,他真是满心感激。这对他是一件新鲜的事。在故事中,以前只有一次他嘴上用了神的名,那就是当他伪装作以扫时对他父亲以撒说:‘因为耶和华你的神使我遇见好机会得着的’(二十七20) 。从未听过他对‘我的神祷告过’。但是现在神却是他的神了。但有条件,如果祂实行祂的应许,在他的旅途中与他同在满足他的需要,又把他平平安安地带回这地的话,祂才是他的神。我们所听到的不错吧?我想是的。雅各第一次亲自遇见神,而这事使他大为震惊,但是以雅各的为人,他不可避免的要与祂讨价还价,实际上是说,如果神先尽祂的一份,他才尽他的一份。伯特利是一个很可爱的情景,但是通常被人用敬虔的眼光去看。这不是一个归正的情景,也不是一个认信的情景;这是神偏爱的恩典推进的情景。雅各是祂所拣选的一个,为了前面所摆着的,他必得到加力。故事的末了,雅各能把作枕的石头举起,竖立起来作为柱子纪念。如果它与经常在迦南圣地容易找到的石头同类的话,那它大约有七呎高。由此引致我们想到这个有相当手艺的人,就身量言,比他那高大的兄弟以扫是矮小的!但是如今的雅各却真正觉得自己是七呎高了。处境对他很不利,而利百加又未与他同在。但是他从他祖先的神的样子中得到加强他的臂力和意志,直至得到最后胜利。这是我们从他生命的脉络里所摸到的伯特利对雅各的意义。伯特利(Ⅱ ):我们的伯特利 (二十八10) (续 ) 正如我所已暗示过的,许多解经家倾向于从这用字美妙,但事实上却很紊乱的经文中,找一个关于罪人与神面对面,听祂饶恕的话,开他的眼去看他所失却的东西,觉醒过来,而且藉着神的帮助,在未来过一个更有价值的人生的比喻。我已经试图指出,如果我们想这样解释雅各的态度,我们便是误解了它。那么,它给我们的信息是甚么呢?(一 )让我引用一个例子,是关于如何着手和如何不要采用那些苏格兰解释的例子,这些解释乃是根据本段经文的最后三节而来的:你,住在诸天之上的啊, 你随己意而行, 使一人上天堂,十人下地狱, 为你荣耀的说‘是’, 对恶歹的都说‘不’, 他们所作的都在你面前。 主啊,求你祝福此地的选民, 因为他们是你的选民: 但神使他们固执的面孔惊惶, 也咒诅他们的名, 他们使你的长者受辱, 也给他们公开的羞耻! 但主啊,求你纪念我和属于我的, 施神性的怜悯给我们, 使我在顺逆境之中都发光照耀, 没有人能赶逐我。 荣耀归于你, 阿们,阿们!
(三 )但是,这故事里还有一个更深的教训,而且是个更积极的教训。它是约翰福音一章四十三至五十节 所记,我主与拿但业会面时所暗示的教训。说‘拿撒勒还能出甚么好的么’的拿但业,当他与耶稣面对面时,他承认说:‘拉比,你是神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由于这认信的结果,耶稣对他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门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这话与我们研读的那些经文太接近了。与诡计多端的雅各不同,耶稣指着拿但业,说他是‘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而祂自己就是雅各所见,立在天地之间的梯子。这当然远在雅各本人所能观察到的以外,但是基督徒的想象力能以看到从伯特利到拿撒勒所延伸的线。雅各以为那梯子是他自己私有的到神那里去的路。耶稣时代的犹太人用雅各的名字为名,是作这个想法。耶稣针对这两者,对拿但业作祂惊人的声称,祂是神与人类之间惟一实在的希望和祝福的途径。祂所作的不过是一个暗示,心中无诡诈的人比较那狡猾的更能见到祂在荣耀中。伯特利(Ⅱ ):我们的伯特利 (二十八10) (续 ) 正如我所已暗示过的,许多解经家倾向于从这用字美妙,但事实上却很紊乱的经文中,找一个关于罪人与神面对面,听祂饶恕的话,开他的眼去看他所失却的东西,觉醒过来,而且藉着神的帮助,在未来过一个更有价值的人生的比喻。我已经试图指出,如果我们想这样解释雅各的态度,我们便是误解了它。那么,它给我们的信息是甚么呢?(一 )让我引用一个例子,是关于如何着手和如何不要采用那些苏格兰解释的例子,这些解释乃是根据本段经文的最后三节而来的:你,住在诸天之上的啊, 你随己意而行, 使一人上天堂,十人下地狱, 为你荣耀的说‘是’, 对恶歹的都说‘不’, 他们所作的都在你面前。 主啊,求你祝福此地的选民, 因为他们是你的选民: 但神使他们固执的面孔惊惶, 也咒诅他们的名, 他们使你的长者受辱, 也给他们公开的羞耻! 但主啊,求你纪念我和属于我的, 施神性的怜悯给我们, 使我在顺逆境之中都发光照耀, 没有人能赶逐我。 荣耀归于你, 阿们,阿们!
(三 )但是,这故事里还有一个更深的教训,而且是个更积极的教训。它是约翰福音一章四十三至五十节 所记,我主与拿但业会面时所暗示的教训。说‘拿撒勒还能出甚么好的么’的拿但业,当他与耶稣面对面时,他承认说:‘拉比,你是神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由于这认信的结果,耶稣对他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门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这话与我们研读的那些经文太接近了。与诡计多端的雅各不同,耶稣指着拿但业,说他是‘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而祂自己就是雅各所见,立在天地之间的梯子。这当然远在雅各本人所能观察到的以外,但是基督徒的想象力能以看到从伯特利到拿撒勒所延伸的线。雅各以为那梯子是他自己私有的到神那里去的路。耶稣时代的犹太人用雅各的名字为名,是作这个想法。耶稣针对这两者,对拿但业作祂惊人的声称,祂是神与人类之间惟一实在的希望和祝福的途径。祂所作的不过是一个暗示,心中无诡诈的人比较那狡猾的更能见到祂在荣耀中。--《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创世记第二十八章 雅各被打发到米所波大米(二十八1~9) 雅各踏上了他生平的第二阶段(参二十五19~34 的注释);在神的安排下,透过利百加的外交手腕(参上段),他离家之时,前有明确的目标,后有父亲的祝福支持这是对以扫的明言警告,叫他不要插手。以扫看见这一切,就想靠自己来作父母喜欢的事,但这种努力正像天然人对宗教的热忱252 ,尽属表面,判断也错误。虽然以实玛利人比赫人略胜一筹,但娶第三个妻子绝非重获祝福之途。 2. 巴旦亚兰,即,亚兰平原,位于米所波大米西北,靠近哈兰的地区,是亚伯拉罕的兄弟拿鹤定居之所,利百加的本乡。 3. 全能的神(El Shaddai),这称号与亚伯拉罕的约关系特殊(十七1) ,以撒所关心、强调的乃是此约,从以下几节便可看出。雅各虽然寂寞,却可放心知道自己绝不致孤单;成为多族( a company of people ,RV,RSV)是句少见的话,为那向亚伯拉罕与以撒的应许,凭添了新的丰富。company 一字,源于“集合”之字根,是旧约对教会或会众的用词,在此首度出现,其基本概念是聚合以及增多。这个字在三十五11、 四十八4 ,再度与雅各相连。 5. 叙利亚人(AV、RV)最好译为亚兰人(RSV),以保持与巴旦亚兰的关系。亚兰人后来在大马色建国,但这时候他们居于更北边。
252 参林前二14 。
雅各的梦与誓约(二十八10~22) 这是神恩典最亮丽的展示橱窗:不待人寻求,不吝于赐予。祂不待人寻求,因为雅各既不是朝圣者,也不是回头的浪子,但神仍然迎向他,且带着众天使为侍从,让他大吃一惊。祂不吝于赐予,因为没有一句谴责,也没有一个要求,只有一连串的保证,从“我是耶和华”这中心源源流出,伸展到过去(13上),又延及遥远的未来;从雅各躺卧之处(13下),扩张到地的四方(节);从他个人直临到所有人类(14下)。它亦极切合时需,在雅各深感孤单、无家、不安的当儿,向他保证过去与他列祖所立之约,又赐给他土地为产业,并应允他得蒙保佑。 常有人责怪雅各的反应,指称他像进行交易;但这已是就他所知最彻底的回应了。他表现出至深的畏惧(16、17节),因为他首先全神贯注的目标,是所遇到的那一位,而不是所应许的事物。由此才导致他的敬拜,以及起誓立约。这个誓言不比其他誓言更像交易(“若”之句子,“若”字不存在,但其字形含有此意);较公平的说法是,雅各乃是将15节的应许由一般性转为专指一事。此外,他视十分之一的奉献不是礼物,而是回馈(22下),这也是正确的。 12. “楼梯”的译法可能比梯子要好,因为有众多的使者上去下来(这个字与靠着城墙而立的云梯很接近,参撒下二十15 等)253 。至于天使在地球的巡逻任务,参见撒迦利亚书一章10节 以下、约伯记一章6节 以下。 耶稣将这幅图比作天与地相通的途径,是祂身为道路的生动预表(约壹51)。 13. 耶和华站在梯子“以上”,或“他旁边”(小字),指出这件事非同小可,神与天上一切都十分关注。甚至当中还可能意味一种对比:神的使者是整批奉命到地上,但上主却亲自办雅各一人的事(参申三十二8、9 ,RSV)。显然这个呼召以及其结果,在圣经里面的重要性,远超过世上邦国的兴衰。 14. 得福一语,参看十二1~3 的注释。 17. 天的门可与巴别的故事作多方面的比较,尤其可由后者的名字来看:参十一9 的注释。 18. 柱子与油是常用来作纪念的象征(参申二十七2 以下;赛十九19) ,也表示分别为圣(利八10、11 ;参弥赛亚或基督之名,即“受膏者”)。柱子后来为圣经所禁用,因成为巴力的标记(申十二3) 及敬拜的对象(弥五13) 。 19. 伯特利意为“神的殿”;参17、22节。 22. 十分之一的礼,在成为命令之前,都是出于自愿。后来法利赛人视之为神物(太二十三23) ;新约中(林前十六2) 虽未规定多少,但仍支持按比例奉献的原则。253 A. R. Millard , ET , LXXVIII, 1966, pp.86f. 要人注意一个亚喀得文的同源字,出现于 Nergal and Ereshkigal 故事中,该处诸神的使者走过“天堂的长阶梯(simmiltu)”。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创二十八2 巴旦亚兰】
这地名只在创世记出现,它若果不是指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一带(二十四10) ,就可能是哈兰的别名。在 * 亚喀得语中,巴旦努(padanu )和哈兰努(harranu )都是「途径」、「道路」的意思。无论如何,雅各所得的指示,是要回到祖家,按照内族通婚的习俗找一位妻子。
── 华尔顿《创世记背景注释》
【创二十八5 亚兰人】
* 亚兰人的来源有很多疑难之处。他们要到主前第二千年纪后期,* 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一世(Tiglath-Pileser I 主前1114~1076年 )的年表中,才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记录中首次出现。主前九世纪的撒缦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 )提到过大马色的几位亚兰王(包括哈薛和便哈达三世 )。然而这都是先祖记述的事迹发生后好几个世纪的事。用亚兰人一语描述亚伯拉罕和雅各,比较可能是指亚兰未曾凝聚成后世文献所述的国家以前,散居在上美索不达米亚的部落。按照 * 楔形文字之文学中其他的案例,亚兰一名可能原本是这个地区的名字(参 * 旧巴比伦时代之西帕尔安南坦〔Sippar-Amnantum〕 ),后来才用来形容当地的居民。现有的证据显示在主前第二千年纪整段时期之内,亚兰人都是在上美索不达米亚一带居住,首先是以村民和游牧民族的身分,后来成为政治联盟的国家。
── 华尔顿《创世记背景注释》
【创二十八10~12 雅各的行程】
雅各所走的是纵贯山地的山脊大道,由别是巴经希伯仑、伯特利、示剑,然后在伯善与大干道(Great Trunk Road )会合。从别是巴到伯特利大约是两日时间(约60哩 ),走到哈兰的旅程则需时一个多月(约550哩 )。
── 华尔顿《创世记背景注释》
【创二十八10~17 雅各梦见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有何意义?】
答:雅各走向哈兰的路途上,在他躺卧静息的时刻,「梦见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着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12 )耶和华是站在那个天梯上,亲自向雅各说话保证,从今以后他要作那许多应许的继承人,并且与他同在,成全所有的应许(13-15 )。至于那个梯子就是一种暗示,应许的终极目的,乃是要把属天国度的福气带到地上来;又把他的需要与祈求带到神的面前;而神也愿意差遣他的使者下来帮助。这无疑地是要表明天与地是真正相连的,神的应许终要在地实现如在天。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约壹51)。由此可知雅各所梦见的梯子,乃为基督之身的预表,他是信徒上升神国的天梯,一切祷告祈求由他而升达天庭,一切恩典和福气的应许由他而降下来(约壹17,十四3-6 ,提前二5) 。当雅各从睡梦中醒了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在恐惧的心情下,知道他所在的地方,乃是神的殿,天的门(16-17 )。这异象无疑坚固了雅各对神的信心,对他一生的影响极其重大。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创二十八13~15 梯子】
雅各梦中所见的梯子或阶梯,是天地之间的通道。美索不达米亚神话用 * 亚喀得语中等同的字眼,来描述神明的使者想要从一个境界转移另一个境界时,所用的途径。这个神话中的阶梯,就是 * 巴比伦人要藉庙塔建筑表达的事物。兴建这些庙塔的目的,是为神明提供一条下降到庙宇和城镇的路途。依雅各的背景,他应该熟悉这个概念,能够作出这样的结论:所在之地是贯通两个世界的门户,因此属乎圣地。他在梦中虽然看见阶梯,又看见使者(天使 )藉此在两个境界之间转移(出发执行使命或完成归回 不是行列或游行 ),却没有表示耶和华曾经使用,祂只是站在阶梯旁边而已(这是本节之希伯来惯用语的正确翻译 )。
── 华尔顿《创世记背景注释》
【创二十八16~17 神的殿、天的门】
雅各睡醒后称这圣地为神的殿(伯特利 )、天的门。按照 * 亚喀得神话,使者所用的阶梯往上通往天的门,神祇的庙宇则在阶梯底下。如此守护神就能离开神明的聚会,降临到进行崇拜的处所。
── 华尔顿《创世记背景注释》
【创二十八18~19 柱子和膏抹】
圣柱和立起来的石头早至主前第四千年纪以前,已经是古代近东有名的崇拜方式。它在迦南的 * 祭仪设施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基色的邱坛是例证之一,以色列人在亚拉得所建的庙宇中也有案例。此外立石有时也可用作纪念碑。这一类的石柱底部有时设有盆子,学者推测是作浇奠(液体的祭物 )之用,雅各在三十五章14节 就是这样做。将膏油倒在石柱上,就算是行奉献之礼。
── 华尔顿《创世记背景注释》
【创二十八18 ,19雅各把石头立作柱子浇上油是什么意思?】
答:「雅书清早起来,把所枕的石头立作柱子,浇油在上面」(18 )。这个柱子是特意用来纪念耶和华神在这个地点显现过,原是含有古代闪族的习惯,但他不是出于迷信鬼神的动机。到了后来,因有人妄拜柱像或石像,与迦南人寺庙中之败德仪式发生连带的关系,神就禁止人立柱子了(利二十六1 ,申十六22) 。至于浇油的意义,就是表示分别为圣,如同摩西曾用圣膏油抹会幕,膏亚伦作祭司,使之成圣一样(利八10-12 ,民七1 ,出三十26-20) 。在犹大的旅客,也时常带着油,为做餐或抹脚之用(路十33-44) ,当时雅各将这油浇在柱子上,表示献给神,显出其分别为圣与向神感恩的心态。这实在是值得我们佩服而应当效法的(三十五7-14) 。雅各就给他那作梦的地方起名叫伯特利,意思就是神的殿。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创二十八19 伯特利/路斯】
创世记二十三2 的注释已经提及过,地名随新人种的出现或重要事件而改变。伯特利在耶路撒冷以北不远之处,是山地中部的重镇。一条东西要道就在南面经过,是客旅交会之处,也是设立 * 祭仪场所的理想地方。有学者臆测路斯是城邑的本名,伯特利(直译「神的殿」 )是城外独立的祭仪场所。以色列人在当地定居之后,此地与亚伯拉罕(十二8) 和雅各的关系导致旧名被淘汰。
── 华尔顿《创世记背景注释》
【创二十八20~22 许愿】
愿是有条件的承诺,其对象几乎必然是神。古代世界最普遍的愿,是请求神明时作出的。典型的条件是求神供应或保护,愿所许的则通常是给神献上礼物。牺牲是最常见的礼物,但也有可能是指给予神殿或祭司的其他礼物。还愿一般是在神殿公开进行的。雅各之愿的条件到第21节结尾为止,他承诺条件满足后献上十分之一。
── 华尔顿《创世记背景注释》
【创二十八22 什一奉献】
在古代世界,什一往往是税收的制度。收取的有时是庙宇,有时是王。由于金钱经常不是个人入息和财富的衡量方法,所有财物都在计算什一时包括在内,雅各「凡你所赐给我的」就是这个意思。雅各的什一奉献很明显是自愿而非强制的,不可与任何税收相提并论。伯特利没有庙宇,也没有祭司,雅各的什一奉献交给谁呢?雅各可能预期所得的财富都是羊群牛群。若然,他的什一奉献就是在伯特利献上牺牲。
── 华尔顿《创世记背景注释》
【创二十八12 「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着天。」】
人们都认为天与地距离很大,远在以往与将来的地平线。其实我们应该感到现在的时刻地上的部分与天是相连的。梯子对雅各就是这样。他所躺卧的旷野,他走向拉班家的旅程,都比他父亲的帐棚,更与神相近。天与地怎样连接起来呢?
向神日常的安排——祂爱顾的眼目常在我们身上,祂的耳朵听我们的呼求。祂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世上不断服侍。
有主代求的进路——祂曾对拿但业说,怎样使神与人联合。祂升天的荣耀更成为神人相合的连环。
从与神相交默念——我们要体会神的同在,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尽量大声地说:「神来了,祂就在这里!」我们的生活是在永世的荣耀中,可是我们的眼睛不够明亮不能看见,在谦卑与纯洁中,我们才会更敏感,感到那些不可见的永生的事!求主开我们的眼睛,好让我们看见!(列王纪下六章十七节 ) 。
在神圣的渴望里——当主升天的时候,祂将后面的路卷起,日后我们可以循着这路,与祂相会。盼望也要踏上这荣耀向上的梯子,可以看见天开了,在基督右手中显示我们永生。
【创二十八12~13 】
「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耶和华站在梯子以上。」
雅各在旷野无路可走,但神不绝人之路;世上的交通可以断绝,天上的交通总是畅达。注意,先是上去,后是下来;没有你向神的诉说,你怎样从神支取祂的赐福呢?有前面的天梯,有旁边的使者,有站在上面等候的神,只缺少了一件,就是下面的通报。
─ 桑安柱《这时候》
【创二十八13~14 】
「耶和华站在梯子以上,说:我是耶和华你祖亚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将你现在所躺卧之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你的后裔必像地上的尘萨那样多,必向东西南北开展;地上万族必因你和你的后裔得福。」
神这些应许的话,是在雅各诡计多端,他肉体的生命、血气的生命、天然的生命没有受对付的时候说的;这是因为神很有把握,神知道雅各这个人逃不出祂管教的手。总有一天,神能把他带到一个地步,成为神永远计划中的器皿。所以,我们的盼望是在乎神的靠得住,不是在乎我们的靠得住;我们的用处是在乎神的旨意,不是在乎我们意志的刚强。弟兄姊妹,我们要学习认识神是永不失败的神。
―― 倪柝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创二十八15 】「我也与你同在。你无论往那里去,我必保佑你,领你归回这地,总不离弃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应许的。”」
雅各逃到伯特利时,虽然他的属灵情况很低,但神却没有责备他一句。如果是我们,必定把他痛骂一顿!神是圣洁的,祂不喜爱雅各的欺骗行为。然而却不加责备,因只是责备有什么用处呢?雅各不能改变他自己,神也没有勉励他要改良自己。但雅各不可能做得到的,神能够做得到。神在祂自己的话里,显示出祂对雅各那绝对的信心:「我必不离弃你……直到我做成了……」神知道祂的仆人不能够逃出祂的手。当雅各在若干年后回到伯特利时,他已经被改变成为一个与前迥然不同的雅各了。「看哪,我与你同在。」这就是我们的安慰。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创二十八15 】
「我也与你同在,你无论往那里去,我必保佑你,领你归回这地...」「与你同在」是作伴;「保佑你」是护卫;「领你」是引导。─ 布鲁克
【创二十八16 】「雅各睡醒了,说,耶和华真在这里,我竟不知道。」
雅各的话按原文可直译作:「耶和华就在这里,我竟一直不知道。」雅各那一夜的经历,使他认识了一个不变的事实,那就是耶和华的同在,是一直不变的,祂一直都与我们亲近。那些上去下来的使者,给他指出天和地永远的亲近,并且他所听见神的声音,正是那位恒久与他亲近者的声音。因此当他睡醒后,他认识了这宝贵的事实,就给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意思就是「神的家」。
―― 摩根《话中之光》
【创二十八16~17 】
「雅各醒了,说:耶和华真在这里,我竟不知道。就惧怕说: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门。」
神的家在属肉体的人看起来的确是可怕的。神的家里有权柄,神的家里有执事,神的家里有神的安排,有神的荣耀,有神的圣洁,有神的公义;人的肉体如果没有经过对付,神的家是可怕的地方。
―― 倪柝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创二十八18 】「雅各清早起来,把所枕的石头立作柱子,浇油在上面。」
这意思就是把那块石头分别出来。
―― 倪柝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创二十八20~21 要脱离自我中心的阶段】
许多基督徒的信仰还停留在雅各式的阶段里面。雅各向神许愿:「神若与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给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回到父亲的家,我就必以耶和华为我的神」(创二十八20~21) 。那是交易式的信仰,是「市道之交」,建立在利益上。这是世上一般宗教的出发点与基础。烧香拜佛就是这样一回事,完全是以自己的好处为中心。但真实长进的基督徒,乃是从以自己为中心,变为以神为中心;超越那一种市侩气的信仰,而进入爱与真理层面上的信仰,脱离自我中心,不再求自己的获得,乃是响应神的爱,寻求祂在我们身上的获得。
─ 滕近辉《在圣灵中长进》
【创二十八20~22 】
「雅各许愿说:神若与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给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的回到我父亲的家,我就必以耶和华为我的神,我所立为柱子的石头,也必作神的殿;凡你所赐给我的,我必将十分之一献给你。」
雅各这段许愿的话,说明了他当时的情形:(一 )他所顾念的,就是衣食的问题,他没有看见神的计划。(二 )他本来在家里是一个娇儿,现在却因着他用不正当的手段要得着祝福,结果反而连食物也没有,衣服也没有,父亲的家也没有了。(三 )他的思想,是买卖的思想;他与神的来往,好像不过是作买卖。神与他同在,给他好处,然后他就用十分之一来报答神。他对于神的认识仅止于此。
―― 倪柝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雅各那样的许愿,并不是他要神,他不过是要从神那里得着好处而已。换句话说,他要神的恩赐,不是要赐恩者;他要神的东西,不是要神的自己。
―― 倪柝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