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创世记 第8章


圣经综合解读

1「神记念挪亚和挪亚方舟里的一切走兽牲畜。神叫风吹地,水势渐落。」

挪亚全家在方舟内已经等候了「一百五十天」之久()),似乎被神遗忘,但神从来不会忘记属祂的人。神总是按着祂的所定的时间,按照祂的方式来搭救祂所「记念」的人和生物。
此时浩大洪水将神的创造翻转到「渊面黑暗」())的状态,而「神叫风吹地,水势渐落」,与「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相似,就像神重造的过程。
「风」和「神的灵」原文是同一个字。在创造之始,神的三个位格都出现了:「神」())、「神的灵」())、「神说」(即「道」))())。在重造之时,三一神再次同时做工:「神」、预表基督的「方舟」和「灵」。圣经对洪水的审判与洪水之后的重造的描述,以「神记念」为转折点,显示了以下「镜像」的过程,表明每一步都是神有秩序的控制之下:

3「水从地上渐退。过了一百五十天,水就渐消。」

4「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

「七月十七日」是阴历,与后来以色列的宗教历相差6个月。以色列宗教历的正月十五日是逾越节()),主耶稣于正月十五日逾越节被钉十字架,第三天十七日复活。主耶稣复活的日子正是阴历「七月十七日」,也就是「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的日子。
「山」原文是复数,指山脉。传统认为「亚拉腊」山脉是在亚美尼亚境内,古代乌拉尔图(Urartu))王国所在地())。现代土耳其东北部亚拉腊山只是这山脉中的一个山峰。
上图:希伯来历法(Hebrew Calendar),源于苏美尔尼普尔历法(Calendar of Nippur),亚伯拉罕的老家就是苏美尔文明的吾珥(创十一31)。苏美尔人使用阴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以刚露出月牙的这天为初一,一年有6个月每月30天,另6个月每月29天,全年354天,第二年或第三年需要加一个闰月。在尼普尔历法中,每年夏至(现代公历6月21日前后)之后的那个新月被称为大麦播种月(Še-numun),是一年的第4个月。以色列人在亚笔月(即尼散月)出埃及(出十三4),因此神吩咐以色列人以这个月「为正月,为一年之首」(出十二2),被称为宗教历(Religious Calendar)。亚笔月是春分之后的第一个新月(现代公历3-4月间)。被掳巴比伦以后,犹太人把每年以他念月(即提斯利月)、也就是宗教历七月(王上八2)作为正月,被称为民事历(Civil Calendar),新年从宗教历七月一日吹角节(Rosh Hashanah,利二十三23)开始。以他念月是秋分之后的第一个新月(现代公历9-10月间)。在以他念月,当年的收割工作全部完成,接下来的秋雨使泥土松软,可以耕田犁地,开始新一年的农活。神在出埃及时吩咐以色列人「年底」守收藏节(出二十三16;三十四22),也就是宗教历七月十五日的住棚节(利二十三34),而禧年也是在以他念月的赎罪日(宗教历七月初十)宣告的(利二十五9)。这表明在出埃及之前,以色列人的民事历正月就是以他念月。而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的民事历「七月十七日」(创八4),就是宗教历正月十七日,也就是初熟节(利二十三11)、主耶稣复活的日子(可十六2)。
上图:地球板块构造。大洪水之后,地球的板块构造可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非洲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互相挤压的地方隆起了亚拉腊山脉。

5「水又渐消,到十月初一日,山顶都现出来了。」

6「过了四十天,挪亚开了方舟的窗户,」

7「放出一只乌鸦去;那乌鸦飞来飞去,直到地上的水都干了。」

8「他又放出一只鸽子去,要看看水从地上退了没有。」

9「但遍地上都是水,鸽子找不着落脚之地,就回到方舟挪亚那里,挪亚伸手把鸽子接进方舟来。」

10「他又等了七天,再把鸽子从方舟放出去。」

11「到了晚上,鸽子回到他那里,嘴里叼着一个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子,挪亚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

12「他又等了七天,放出鸽子去,鸽子就不再回来了。」

13「到挪亚六百零一岁,正月初一日,地上的水都干了。挪亚撤去方舟的盖观看,便见地面上干了。」

14「到了二月二十七日,地就都干了。」

15「神对挪亚说:」

16「『你和你的妻子、儿子、儿妇都可以出方舟。」

17「在你那里凡有血肉的活物,就是飞鸟、牲畜,和一切爬在地上的昆虫,都要带出来,叫它在地上多多滋生,大大兴旺。』」

在神的旨意中,动物是为人造的,人是动物的管理者())。因此,人败坏,动物也跟着遭殃());人得保存,动物也跟着得保存());人蒙神记念,动物也跟着蒙记念());现在人得救,动物也跟着得祝福。「滋生」原文与神在创造时祝福的「滋生」相同()),「兴旺」原文与神在创造时祝福的「滋生」相同())。
方舟只需要装载每个种类带有丰富基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的一对动物幼崽,就可以在洪水之后繁衍出许多不同的品种。这并不是进化,而是动物在不同环境和遗传条件下基因多样性的表现。
上图:狗和狼是同一种动物,挪亚带进方舟的可能是狼的祖先。人驯化狼的后代,经过育种,至今已经繁衍出700个品种的狗。神在创造时,为每个物种都预备好了许多种基因,可供不同环境的选择,称为基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物种在不同的环境和遗传条件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基因特性,繁衍出不同的品种。狗的祖先有足够的基因多样性,经过人工育种,至今已经培育出700多个品种的狗,虽然外表相差很大,但还是「各从其类」,始终属于犬科、犬属、狼种、犬亚种。鸽子、小鼠的基因多样性也足够大,可以培养出许多品种。

18「于是挪亚和他的妻子、儿子、儿妇都出来了。」

19「一切走兽、昆虫、飞鸟,和地上所有的动物,各从其类,也都出了方舟。」

20「挪亚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拿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

人常常是蒙恩而不知感恩()),或者感谢神用来施恩的工具如方舟,而漠视了施恩的神。但挪亚「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在那刚受过审判的地方,首先感谢施恩的神。
「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原文都是阳性单数,表示每样只献上一只公的。「燔祭」是指将祭物放在坛上完全焚烧而献给神())。本节是圣经中第一次提到「筑坛」。

21「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就心里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各种的活物了。」

「闻那馨香之气」是用拟人的方法表示神悦纳对祂的敬拜())。「心里说」表明这是神亲自启示人。
「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这句之前有个连接词,可以翻译为「虽然」,表示神虽然知道人的本性就是邪恶,但还是选择不再用洪水灭世。因为神将召出祂的选民,使用一个民族来带出「女人的后裔」()),成就祂救赎的计划。神不是应允不再「灭世」,而是应允「不用洪水灭世」。

22「地还存留的时候,稼穑、寒暑、冬夏、昼夜就永不停息了。』」

神恢复了自然的秩序,一直持续到新天新地())。「稼」原文是种子,指播种;「穑」原文是「庄稼、收割」;「寒暑」原文是「冷热」。「地」将有一天不再存留,那时会被「新地」所取代()彼后三10、13)。
本节原文的形式是诗歌。
上图:主前7世纪苏美尔《吉尔伽美什史诗 Epic of Gilgamesh》的泥板残片,于1848年至1876年出土于尼尼微亚斯那巴图书馆(Library of Ashurbanipal)的遗址。整篇史诗大约有三千多行,以楔形文字刻在泥版上。苏美尔史诗可能是主前21世纪成形的,史诗的第十一卷记载着大洪水和方舟的故事,与创世记所记载的大洪水和挪亚方舟有许多相似之处,表明大洪水的历史存在于人类文明的记忆中。但吉尔伽美什史诗又加上了许多离奇的故事,表明和古代埃及人、希腊人、中国人、德鲁伊特人、波利尼西亚人、爱斯基摩人、格陵兰人、非洲人、印度人、印第安人等古代文明的洪水灭世传说一样,都是人离开方舟之后,按着自己的形象来造神的结果,并且各民族分散得越远,传说得也越复杂。古巴比伦大洪水神话《阿特拉哈西斯 Atrahasis》与《吉尔伽美什史诗》的主角和剧情都相似。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洪水神话中说,诸神停止洪水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缺乏人类的祭物,以致饥肠辘辘。诸神从此学到了一课,不敢再用洪水灭世了。但真正的造物主则启示:「我岂吃公牛的肉呢?我岂喝山羊的血呢?你们要以感谢为祭献与神,又要向至高者还你的愿,并要在患难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荣耀我」(诗五十13-15)。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放鸟出去和水干

6 挪亚开了方舟的窗户,

7 放出一只乌鸦去,那乌鸦飞来飞去,直到地上的水都干了。

8 他又放出一只鸽子去,要看看水从地上退了没有。

9 但遍地都是水,鸽子找不着落脚之地,就回到方舟挪亚那里。挪亚伸手把鸽子接进方舟来。

10 他又等了七天,再把鸽子从方舟放出去。

11 到了晚上,鸽子回到他那里,嘴里叨着一个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子,挪亚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

12 他又等了七天,放出鸽子去,鸽子就不再回来了。……

13 挪亚撤去方舟的盖观看,便见地面上干了。

(注:‘挪亚等了七天’一语因为10节的‘又等了七天’而成必要。 )

挪亚出方舟(关于这一段、没有残存的 )

挪亚献祭与神的应许

20 挪亚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拿各类洁净的畜、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

21 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就心里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诅地,(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 ),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各种的活物了。

22 地还存留的时候,稼穑、寒暑、冬夏、昼夜,就永不停息了。’

虽然不是这个故事的所有内容,都可以从合并的叙述中发现到。但是只要从第二、三章中伊甸园简朴民间故事的风格,就可以看到它与本章的故事是多么相似。

正如第二、样,故事和背景都是地方性和小规模的;洪水虽然临到全人类,但故事中只描写一场比平常持续得更长的大雨。对于神,两个故事也同样把祂人性化──在第二、三章中,描写神像人一样休息、思想、和傍晚在园中散步;第八章这里描写祂后悔造人,把挪亚关在方舟里,闻到挪亚祭物的馨香之气就喜悦──同样的亲密和温和的情景。特别是在挪亚放出鸽子去,作者在这里十分形象和有效地建立起一种紧张的局面。

在本章有同样的象征性,虽然它不如第二、三章那样的繁密。主要的是开始时神的独白,结尾时神的应许,两者都不过是几行字而已,也没有分布在每一段中。

故事的结构是简捷的,问题解决是直接的,唯一困难的是神如何处理人那增长的罪。祂的办法──毁灭大多数,只许少数逃脱。这种‘历史的’处理法,对这个故事是甚么意思的解释,还有待我们去思索。但是此刻我们可以容易见到是,虽然他们或许接受‘祭典’底本的洪水故事;但希伯来人钦佩这故事是一定的。希望我们不太难以分享他们的快乐。

考古学与洪水(续 )

一八四五年与一八五四年,雷雅德爵士(Sir Henry Layard )在尼尼微与宁录的遗址,主持发掘之后,几大篓的楔形文字泥版运到大英博物院去,并且收藏在贮物室中。后来一八六三年,英国一位名叫史密斯(George Smith )的雕刻家受博物院所托,负责整理和合拼这些泥版。他擅长巴比伦语,而巴比伦语当时才翻译出来,因此他热心地去从事修补和翻译的工作。过了很久才有少数学术界人士了解他的工作的重要性。一八七二年他在圣经考古学会上宣读一篇题为迦勒底的洪水记录的论文,大家才知道发现了一个米所波大米的洪水故事。

结果轰动一时。达尔文的物种进化才出版了十二年,而创世记又成了争论的中心,辩论起来。新发现是否终归证明创世记的前几章真确?还是它是指出我们圣经故事所源出于‘神仙故事’?而今天他们依然疯狂争论,虽然不是那么激烈,而是大致上比较贤明些了!──而且没有那么多人兴趣了。

(一 )

洪水的考古学证据是甚么呢?

伍理爵士(一九二八至二九年 )在吾珥工作过程中,发现一层干净的黏土和淤泥层,厚达三尺。在这泥层以外,尽是苏默连的遗物,它的边缘却发现了一种混合的文明。他估计这泥士大约在主前四十世纪(元前三五○○年 ),因着米所波大米与圣经故事中的洪水泛滥而成。大约同一时期,朗顿(Stephen Langdon )宣布在巴比伦城附近较北之基士(Kish )地方发现类似的冲积层,他判定它比伍氏的泥士晚若干世纪。再迟一些时候,在吾珥与基士之间,古代苏如柏(Shuruppak )的故址发现了另一个冲积物。属于主前二千八百年左右的。这三个发现,每一个都留下一些洪水的痕迹,而考古学家便争论哪一个(如果有的话 )才代表创世记洪水。

如今大家同意:在苏如柏发现的是最好,因为米所波大米故事中的主人翁清楚地与那城市有关,他是该城王的儿子。而且,照学者们所指定,最早已知的(实在的 )苏默连王的这些日期,指示我们的是主前三十四世纪中叶,而不是伍氏及朗氏的冲积物所指的四十世纪。

这是现代一项有价值的发现,但是只此而已。甚至今天,较低的底格里斯河──伯拉河盆地以严重泛滥着称,而且事实上侵占了大面积的土地,这些土地古代是在波斯湾的水下的(謮参看下图 )。考古学家所发现证据的三个地方似乎有点特殊。然而就其遗效而言,每一个都是地域性的。它们可能造成莫大的破坏和人命的损失,而且多年来瓦解了那地区的经济;但是许多世纪来,却未比其他地区许多别的灾害为重。苏如柏的这一个比其他两个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但是似乎是这些想象使这受人欢迎的故事大部分流传下来。



我们也要记得,在‘历史上的’洪水中,并没有一个希伯来人牵涉在内。他们只能从米所波大米故事的传播中听到。就这方面说,挪亚的存在便不如那传说的苏如柏王子之具有吸引力。我们开明的作法乃是把他看作像亚当与夏娃和该隐与亚伯那样,是希伯来人‘想象’和民俗的创作物。

(二 )

考古学对方舟提供的证据还不如对洪水充足。从古代米所波大米传下来的,只有细小的,风帆小船般的说明和描述。照米所波大米和希伯来的故事所述,那方舟实际上是很大的船。圣经上的那船大约是一百五十码长,大约是顾纳轮船公司(Cunard Line )的大皇后轮一半的长度。我们不可能从所得的资料详细地重建它,但它似乎是像一幢大浮屋。照所描述的,米所波大米的船却比较像巨型浮动的立方体而不像一艘船,而且明显大于圣经的那艘。

当我们考虑到这一艘船是英雄人物在十分短促的时间内建成,而且要容纳每一活物的代表时,我们就不奇怪考古学所提供的证据是那么少。显然地,我们只能把它当作想象之故事人物。

这并未阻止有些人去东土耳其,试登亚拉腊山(一七○○○呎 ),希望无意中发现它。每隔一二十年,我们便从报上读到,说发现了它的一块木头或者找到它的一些碎片。这些报告很少有经得起严格的考究。正如圣经的考古学(The Biblical Archaeologist )上的一篇文章总括起来说的:‘或许可以把它当作人们愿意相信他所相信的一个象征。’总之,惟有在补充的圣经故事中,方舟才与亚拉腊山联系上。在米所波大米主要的故事中,它所停的山名叫尼滋(Nitsir )相信是远在南方,而且在底格里斯河之外。那些有雄心去发现方舟的人应当往那里去找。但是事实上,讲故事的人,只选择那对他们的听众熟悉的高山地区。

(三 )

如果在我们对洪水的考古学证据的探讨,使我们不能得到比较正面的结论,那是因为数据尚缺乏。在圣经时代的生活与风俗的其他方面,考古学作了忠实的服务,对于亚伯拉罕和创世记其他较后的族长背景的启发很大──我们很感谢它。但是在方舟的方面暂时不是这样。

总之,我们得承认,米所波大米或圣经中的洪水故事,对历史都是没有兴趣。它也许曾经根据一些发生过的事。但是就它们本身而言,两者都是想象的故事,一如我们在创世记一至十一章所见的其他故事,我们根本不应把它们当作历史来研究;惟有把它们当作故事去考虑,我们才能发现它们的含义;也惟有把它们当作故事去比较,我们才发现圣经故事的独特之处。我们且回到开始之处──史密斯翻译载有米所波大米故事的楔形文字的泥版。

米所波大米的洪水故事(Ⅰ )
(续 )

如今所知的米所波大米故事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苏连的,其主人翁的名叫秋苏德拉;一种是巴比伦的,其主人翁名叫阿屈拉哈西斯(意思是‘全智的’ );另一种是亚述的,其中的主人翁名叫乌特拿皮虚底。

然而这些说法的正文或其他来源,有证据证明所指的是同一个人,而这人则是国王,或是苏如柏王的儿子。以下我举出三者之中保存得最好,而且又为史密斯所辨认出来的亚述版。英文翻译是作者本人。

这个说法构成主人翁吉勒加墨恕(Gilgamesh )的著名叙事诗的第十一块泥版。吉勒加墨恕因他的朋友恩基都之死而震惊,而沉思人类的可朽坏性,他在世界尽头之处──他的家──求教并求助于乌特拿皮虚底,知道他度过了洪水泛滥却仍活着,并且蒙众神给他不朽。他的临到给那老人有机会说他的故事;

年西古伊雅对他们说,
而把所说的话对茅棚覆述:
‘茅棚啊,茅棚;墙啊,墙!
茅棚啊,请听;墙啊,请了解。
苏如柏,乌巴吐的儿子啊,
拆下这房子,造一艘船吧;
舍弃财富,设法救人吧;
卑视资产,保持活命吧;
准许各类生灵进入船中吧。
你要建造的船──
要量它的大小,
它的长阔要相当;
你遮盖她要像地下的海洋。’

乌特拿皮虚底应许顺从,而且问及他对苏如柏人应用甚么借口。他被告知,说恩里尔在他愤怒中把他撵了出去,并且判下到地下的海洋去。后来他用心建设那船,船的面积整整一亩,有六层,内外涂上松脂。船上贮藏粮食,而且举行一次宴会……

伊恕他像分娩的妇人那样叫嘁,
众神悦耳的声音终于发出:
‘古老时代诚然已经过去,
因为我在众神大会中命令过邪恶。
当我亲自给我的百姓生命时,
我怎能在众神大会中命令邪恶,
命令战争毁灭我的百姓呢?
他们犹如鱼类的卵子充满大海。’
安奴那基与她同哭;
众神都腼地坐下来哭泣;
他们的嘴唇都遮盖了……

我们且在此停下来。这与圣经故事相似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不同之处又是甚么呢?使毁灭临到他们的,不是因他们的罪,而是人们的吵闹。正如耶和华一样,米所波大米的众神后悔他们所作的,但是虽然是他们各有自己的技巧,他们像狗一般缩作一团,因他们自己的能力而瘫痪,这描写多露骨呢?我们可以感觉到绝望笼罩着整个故事。

米所波大米的洪水故事(Ⅱ )
(续 )

读者会注意到,米所波大米的故事是诗体(而且是好诗 )。在这方面,正如以色列邻国的大多数叙事诗及传说一样。从此我们也许应当下结论,我们现时的创世记背后流行的故事,原来也是诗体,而且是由他们的‘故事歌手’,朗诵或唱出,而不是说出来的。我们想到荷马(译者注:Homer 古希腊诗人 )和他的抒情诗,或查塞尔(译者注:Geoffrey Chaucer 1340-1400 英国诗人 )的坎特博里的故事,在他们上大教堂去庆祝基督教节期的路上到处传说。回到我们的故事中来,乌特拿皮虚底一直在说:

我打船舱,亮光落在我的面颊上;
我低下头来,坐下,哭泣。
泪水淌着,流在我的面颊上。
我朝世界的边沿深处望去。
在十二处地方,每处兴起了一个岛。
船放在尼滋山上;
尼滋山把船牢牢保保住,不许它移动。
头天,第二天尼滋山这样作;
第五天,第六天尼滋山这样作。
第七天到了,
我向前去了,并且放出一只鸽子。
鸽子去了,又回来;
我向前去,放出一只麻雀。
麻雀去了,又回来;
没有落脚处给牠,牠转回了。
我向前去,又放出一只乌鸦。
乌鸦去了,牠看见水干了;
牠吃,牠自己安慰自己,牠哇哇地叫,牠没回来。
我使大家向四方八面去;我倒了奠酒;
我在山上殿顶献祭;
我摆出七乘七个礼拜器皿;
在器皿底里,我倒上竹子,杉木,桃金娘。
众神闻到香气,
众神闻到馨香之气,
众神像蝇般结集在奠酒者上面。

正如圣经中的‘耶典’底本一样,米所波大米的故事以放鸟出去为最引人注目的事。这事并非完全创新,却是根据古代水手的习俗,他们带了飞鸟在船上,当他们以为他们接近陆地时便用牠们。‘耶典’底本甚至有神闻到祭品馨香之气的描写。但是米所波大米故事的多神信仰不用它,而用更露骨的描述,说众神聚集有如苍蝇。‘祭典’底本用字比较慎重,略去了飞鸟及献祭的场景,但是在它用虹作为神立约的象征,和在以下几行中所提及的伊恕他(Ishtar )的珍宝之间,可能有联系,虽然这些代表甚么却未确定。

挪亚因着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见的事,动了敬畏的心,预备了一只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

(二 )

但是纵使我们论及挪亚的信心,我们仍然未洞察这段经文的最深意义。在它未论及‘人’的信心之前,它论及神的恩典。关于挪亚,我们所知道的第一件事乃是‘在耶和华眼前蒙恩’。这也包括在神对人类背逆的反应之中。当然他们偏行己路,计划自取灭亡之路时,神拣选了一个人和他的全家,行祂的路,逃避大灾难,而且创造新的开始。就这意义上说,挪亚是历代中被呼召离开世途,好叫世界终于能得救的小撮人中的第一个。他是神与人立约的第一人,是祂立约民族以色列与祂的新的百姓基督的教会的先驱。

所以挪亚与他的家‘藉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这八个人成了在基督时代圣水礼的一个表象。在教父的著作和基督教文艺作品及圣诗中,方舟成了教会的一个象征,使神的儿女‘纪念’挪亚怎样在洪水中蒙保护,他们也同样蒙恩惠。正如蒲西(Pusey )在他的圣诗中形容的:‘方舟周围,怒涛澎湃’……但‘你能保守我们’。

神在故事中第一个恩典的行动,是拣选挪亚。但是陆续还有更多。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创世记第八章

洪水消落

1.旧约每逢说到神记念,便是将信实的爱(与及时的插手干涉两种观念结合起来:“神的记念总是意指祂向着思念的对象发出行动153。”

4.亚拉腊山本身有一万七千英尺高;但这记录只说停在亚拉腊山(或山丘)上,即,在以这名字称呼之地的某个地方。有人认为该地为乌拉图(Urartu),米所波大米北边的一片山地,靠近番湖(Lake Van)。

6.窗户一字不是 AV 在所译的那个少见的字;这字的意思毫无问题。

7~12.乌鸦与鸽子几乎要求我们视此为寓言;实际上,圣灵既曾取了鸽子的形状,祂很可能是要人想起此次事件,其中鸽子所代表的是敏锐、分辨、新造世界的先驱(11节,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子乃是新造的应许,而非和平的应许),及等候它之人的引导。相反的,以食腐肉为满足的乌鸦,则不能成为任何事的先驱:它没有飞回来,未能带来任何音讯,正如底马不会回来报告社会的情形一般。

正如冯拉德所指出的154,这个小小的顺序“巧妙地让我们看出关在方舟内者的等候与期待”。13、14节透露出挪亚的机智,尤其是他的节制力,能耐心等候神的时间及话语。

153 B. S. Childs, Memory and Tradition in Israel (S. C. M. Studies in Biblical Theology, No.37, 1962), p.34。
154 Genesis , p.117。

E更新与繁衍

新的托付

神打交道的对象仍旧是挪亚。整个救恩计划乃以他为中心;他的儿子原为受益者,直到第九章才与他一同承受救恩。他几乎像第二个亚当,进入一个被审判洁净的新地,而他乘方舟得救的奇妙经历,只不过是救恩大计的前奏,新造才是救恩的整体面。新约视洪水及洗礼仪式,为表达这实况的双生子:它们都指出神所预备出死入生之路。

E更新与繁衍

新的托付

神打交道的对象仍旧是挪亚。整个救恩计划乃以他为中心;他的儿子原为受益者,直到第九章才与他一同承受救恩。他几乎像第二个亚当,进入一个被审判洁净的新地,而他乘方舟得救的奇妙经历,只不过是救恩大计的前奏,新造才是救恩的整体面。新约视洪水及洗礼仪式,为表达这实况的双生子:它们都指出神所预备出死入生之路。

蒙悦纳的祭物

20.追忆由关禁闭得释放的那刻,身体所感受的喜悦,但挪亚的第一个念头,则是朝着神的。尊崇、奉献、赎罪都藉燔祭一词表达出来:新的大地是属神的,如果祂愿意要的话。

21.馨香之气的说法十分大胆,因为巴比伦洪水故事中粗糙地记着,诸神停止洪水的原因,是缺少了人的贡物,他们饿坏了。但是旧约不怕给人如此的印象(,使用了这样生动的话语,而新约也乐于采用

在文法上,因为……念头这句话,可以是人的缘故一句的延伸,亦或是说“不再”的原因。从神学而言,则必须是前者:上主定意不再审判,是根据献祭已蒙悦纳(,不是根据人的固执难驯这正是审判临到的原因,而且将来还会令人招致审判;审判绝不会站在罪人这一边的。若神似乎太轻易就可讨好、息怒,原因一部分是此处笔法极其简练,一部分则是所有旧约献祭本身都有极限,“断不能除罪”。在神心目中,真正的挽回祭,惟数耶稣的祭

22.神的保证远超过21节。这并不是废掉天灾,但却予以局限,使人类大家庭能克服困难,如约瑟的未雨绸缪,以及保罗的慈惠救济

增注:洪水

a. 洪水的范围与大概的日期

,洪水故事中的“地上”、“天下的高山”、“凡……有血有肉的”等词汇,究竟是当按其现代意义来了解,或是从古代的角度来看155,若是我们对早期大地状况或人类分布的情形没有任何具体线索,这就将永远是个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了。然而到目前为止,从各种地质的资料看来,过去被认为可支持全球洪水观的说词,根据大多数专家的意见,陆续被列为证据不足,而创世记六至八章的事件,是发生于一片广大但有限的地区,并不包括全球,只涵盖前几章所述及人类故事的范围,这一观点几乎已无可置疑(虽然还有些人驳斥此说156。有些人认为,这事件限于米所波大米区,另有人主张范围更广157;这点显然还有研究的余地158

但是,从一般所接受的人类遗骸的分布与日期来看,似乎自旧石器时代以来,有些部族定居的地方,已经超越旧约的特定范围159,除非当时分散于世界各地的人,于洪水之前再迁回米所波大米区,或是除非旧石器时代的资料需要完全重新解释160,否则就必须作结论说,生物的毁灭就像地的淹没一般,其完全的程度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我们所谓的“相对”,是指旧约直接关注的地区。兹引用兰姆(Bernard Ramm)的话:“此记录既未肯定,亦未否定人在米所波大米流域以外已经存在。对非洲人、印度人、中国人,或是美洲人而言,挪亚当然不是向他们传义道的人这些地方在洪水之前的几千年,就有人类存在的证据。……创世记所强调的,是最后产生亚伯拉罕的那一组文化蕴161。”若是如此,这故事的用语其实是一般的日常话语,就是圣经所常用的,从叙事者自己的立足点来形容事情,而以他的读者所熟知的环境架构作为范围。请参看的注释。

无论对所知证据作这样的检讨是否正确,我们都必须谨慎,要全心按照这段记载的原意来研读它;它所描述的,是对创世记中向我们陈明的罪恶世界所施的全面审判不是论到在我们想重新架构的世界中,某一可争论的地点上所发生的事。所有的动物都除灭了,新约要我们从这一点学到,将来等待我们的更大审判也是如此,那时不仅整个地球将遭难,甚至全宇宙都不能幸免

至于洪水大概的日期,除了创世记第五章与十一章的家谱之外(其解释法有一种以上的可能,参第五章的增注),圣经中主要的线索,为第十章所记,由挪亚儿子的后代形成的诸国。这似乎暗示着非常早的时期,比西元前约叁一千年的巴比伦洪水还要早数千年,该次洪水的踪迹,则可于吾珥(Ur)、舒鲁巴克(Shurup-pa祂)、基施(Kish)等地发现162。若要再多说,就纯属揣测了。

b. 圣经以外的洪水故事

世界各地,从欧洲到南太平洋,从美洲到远东,都有大洪水的故事流传。惟有非洲奇缺。

这些故事零碎的细节,都会令人想到挪亚的洪水,只是程度不同。洪水可能是因神的怒气而来,而有一个人事先得到警告。在希腊的故事中,丢加良(Deucalion)的船,就像挪亚方舟一般,是个箱子(可是没那么大),最后着陆在一座山上。有些北美印地安神话,说到一对对动物被带到一个筏子上,也有鸟被派去侦查。若说挪亚洪水的片断记忆,被日益扩散的后裔带到了遥远的异地,是相当合理的推想;然而我们必须注意,洪水并不是罕见的灾难,而逃生者的经验必定有共通之处。创世记与大部分洪水故事的相同点,远不及其不同点,惟有巴比伦与挪亚的故事显得较为接近。

巴比伦传说有好几种版本163,其中的英雄则分别为裘苏德拉(Ziusudra)、乌纳必士丁(Utnapishtim)、或亚特拉哈西斯(Atrahasis)(这些名字与生命和智慧的主题有关;挪亚的名字则源于“安息”的字根)。洪水是由诸神命定的;根据亚特拉哈西斯的版本,这是平息人喧嚷吵闹的最后办法,好让天庭能小睡一阵。不过,有位持异议的神明警告了故事的英雄(他乃是敬拜这位神o的),要造一艘船;但其目的必须保持机密,用编造的故事来打发好奇的询问者。

巴比伦的船是七层的立方体,长宽高各一百二十肘,抹遍松香以防水,又装满金钱与存粮,上船的有英雄的家人、各种动物及工匠。然后暴雨来了,下得如此猛烈,以致连众神明都为自己所作的感到害怕。经过七天以后,这位英雄打开窗户,终于远远望见陆地。船后来停在尼塞山(Nisir),再过七天,他接连放出三只鸟,前两只为鸽子和燕子,它们飞了回来;但第三只是乌鸦,它发现水退了,就不再回来。然后,英雄下了船,向诸神献祭,他们因为缺乏祭物,早已饥肠辘辘。于是“诸神闻到馨香之气,便像苍蝇一般齐聚到祭物那里去了”。天庭学到了一课,这个计划的主脑受到斥责。为了弥补,他把神性赋与洪水的英雄。

这则故事中的事件,全较创世记卑下,这是解经家一致同意的。连其中的小节,骰子形的方舟,鸟的顺序,相形之下都甚逊色,而其神学更是从一种愚蠢碰撞到另一种愚蠢。可是论到这两则故事文字上的关系,大家的看法便有差异。大部分人认为,巴比伦故事的某些版本,既在摩西之前许多世纪,就已经经过重复又重复的抄写,因此必定是原初的资料,而创世记则是后来完工的产品164。整个环境似乎是在巴比伦,甚至的“松香”一字,在圣经中惟独出现这一次,是希伯来文与吉加墨诗长诗中巴比伦文的同义字。

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两个故事的源流是相同的,创世记作了较忠实的反映,而巴比伦则是扭曲的记录。创世记的故事更单纯,更前后一致,这事实支持这种观点,如果我们能接受这些传说的背后确有其事的话。反对这观点的论证并不充分:米所波大米正是圣经本身在该段时期所关心的范围(,而“松香”一字( kop{er ,参巴比伦文 kupru )是希伯来文的三个同义字之一,其他两个字在旧约也只各自出现三次这个统计根据太贫瘠,不足以成立165。一个非常讲究传统的家族,既将族谱一直从闪存留到摩西,当然也可能将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件,以他们特有的记录流传下来;这是极为合理的推论。

c. 对洪水故事的文献分析

创世记六至八章是文学批判的精采展示品,是辨识、分解组合故事的技巧教学示范。根据大多数注释的看法,雅伟(J)与祭司(P)两派传统,在此都可找到,而且差距悬殊,需要分开来处理。以下是常提到的几点。

第一,在方舟中, J 记着洁净的牲畜与鸟各七对,不洁净的各一对;P 没有作这种区分。第二,J 把洪水归诸于从天而下的雨;P 却归诸为池上的大渊与天上的窗户。第三,J 的洪水共四十天,加上派鸟出去的三周;而 P 的洪水则共一年十天。第四,各种重复以及文笔的技巧,透露出其中包含两种资料。

对这些意见,我们可以作一些答覆。

(1)七对动物与一对的问题,实际上可能只是文笔的运用而已,一处选择约略的概述方式,另一处则选择详尽的记载;因为一则故事若作说明的子句太多,很快便令人厌烦。“两个两个”是挪亚所领受的处理牲畜大原则,很容易记;在解决了这点之后,才在提出洁净牲畜的例外;若在第9、15节都列出这项例外,简直会扼杀了这个故事。(顺便一提,的“两个两个”颇令分析论者感到棘手,参见以下第4点。)因此,缄默并不能证明什么,只能看出作者运用文笔的常识。

(2)以三种形容词汇来描写大洪水多方的猛烈攻击,一点也不过分。若不是先假定这里有两份资料,根本就不需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过进一步关于用字和重复的疑难,参见以下第4点。

(3)两份对立的时间表,是这样产生的:将总数中两段四十天抽出合并成一个时期,再加上三周,使总数成为六十一天(我们可称之为短期泛滥),以与整个记录的一年十天相对,而分别归诸于 J 和 P 166。可是现有的历法计算只有一个难处,就是的四十天的一百五十天之间的关系。这也并非无法解决。海德尔(Heidel)或许是正确的,他建议,首先的四十天之后,接着(主要是)来自空中的水减少了,可是到一百五十天之前雨都未完全止住167。但卡苏特(U. Cassuto)168和尼尔森(E. Nielsen)169的意见(看来他们是各自提出的),似乎更可取,即,按闪族笔法,第七章以持续的总日数(一百五十天),将第一阶段作了总结,就是四十天以及其后续的影响;然后,第八章描述第二阶段,就是得释放之事;它从最合逻辑的起点开始计算即四十天的暴雨停止之时,可是注意到方舟着陆之前总共有多少日子。(这种与前一段末尾重复的叙事法,请见的小注。)

以下之表显示出这个记录本身是前后一致的。从看来,一个月是以三十天为计,“又……七天”一语,可能暗示与8节之间相隔一周。

创世记经文事件日期

(以挪亚岁数为准)

洪水开始六百岁二月十七日

(参17)到四十日暴雨停止六百岁三月二十六日

到一百五十日泛滥六百岁七月十六日

停止

方舟着陆六百岁七月十七日

山顶在望六百岁十月一日

放出乌鸦六百岁十一月十日

放出_子六百岁十一月十七日

鸽子与树叶六百岁十一月二十四日

鸽子飞走六百岁十二月一日

地面干了六百零一岁一月一日

以下出方舟六百零一岁二月二十七日

我们大可与海德尔同声说:“这里根本没有矛盾之处170。”

(4)所谓典型的 J 和 P 表达法,以及重复等论证,因有许多例外而大打折扣。便是很好的例子,第一句是冗长的“挪亚同他的儿子和他的妻子和他儿子的妻子”,这是 P 的特点(,与 J 简洁的“你和你的全家”不同。但是所有注释家都同意,这一节应当属于 J 。也许是原文遭到更改,或者这些字“一定是插进去的”(Skinner)?但是,下面两节, J 的洁净与不洁净的动物(在西乃山之前,P 没有这种区分),却由一连串 P 的词汇相伴,包括“两个两个”,“男性女性”(与 J 的“男人和他的妻子”“直译”相对)、及“神(Elohim)”。理由很简单,因此处是13~16节的重复,而该段属于 P171;而在一项文献来源中,重复被假定为绝对不可能,因为这是辨认一个故事是否为组合而成的准则。分析论者被他的用字与重复等准则重重围困,唯一逃避之途,是假设一个纯粹为猜想的说法,指称有位编辑取了 P 的笔法来撰写;可是这无异废弃可见的证据,接受不可见的空话。尼尔森对这类进退维谷的难题,作了如此的评论:文献假说“惟在偶尔与它自己的假定发生冲突的时候,才站得住脚”。他又合理的讽刺道:“把一位编辑藏在衣袖里,是最保险的办法,有时候绝对必要。”172

我们可以说,脱离这类繁复的作业,回转到故事本身,便是离开异想天开的不可能领域,进入纯朴与真理的新鲜空气中。

155 后者有些例子可举,如:“遍满天下……各地的人……天下”,以及保罗在的话:“这福音……已经传与天下每一位受造者。”亦(“从天下各国”),与的表对照。
156 如,J. C. Whitcomb 与 H. M. Morris, The Genesis Flood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Publishing Company, 1961)。
157 参 R. Jamieson,引于 B. Ramm, The Christian View of Science and Scripture, p.162。pp.156-169的整段,是极有价值的综览。亦见 T. C. Mitchell, NBD, s.v. 'Flood'。
158 参 R. L. Raikes, Iraq , XXVIII, 1966, pp.62f。
159 见导论:“Ⅲ人类的起源”。
160 这种重新解释法之一,见 Whitcomb and Morris,所引过的书。
161 所引过的书,p.163。
162 见,如,A. Parrot, The Flood and Noah's Ark (S. C. M. Press, 1955), p.52的表格,以及 M. E. L. Mallowan, 'Noah's Flood Reconsidered', Iraq , XXVI, 1964,朝 p.82的表格。又见 T. C. Mitchell NBD, s. v. 'Flood'。
163 见导论的第一个小注。
164 这个观点将使创世记报导的忠实性变成不如巴比伦的记录;不论它还赋与创世记何种价值。
165
166(P)的“四十天”,对分析学者是一尴尬处,他们将其归诸于编纂者。对这种权宜措施,参本增注的“c. 对洪水故事的文献分析”第4点。
167 所引过的书,p.246。
168 Genesis , II, pp.99f.
169 Oral Tradition , p.99.
170 所引过的书,p.247。
171 参,如,Skinner, p.154n。
172 Oral Tradition , pp.97f.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神纪念挪亚,和挪亚方舟里的一切走兽牲畜。」】

{命题24}神是否暂时忘记了挪亚?

〔难题〕圣经说:「神纪念挪亚」,似乎意味着神曾暂时忘记了挪亚。然而圣经宣称:「神无所不知」,并且祂从不忘记祂的圣徒。祂怎么能暂时忘掉挪亚呢?

【解答】

神「祂无所不知」(omniscience ),神永远知道挪亚在方舟里。然而挪亚在方舟内一年多,好像他被忘掉了似的。神表示祂仍然记得他,并将挪亚和他的家人带了出来。神从来就不曾忘掉挪亚,因为神在一开始就警告挪亚,并且要拯救他和他的家人。当我们想起某一个人的生日时,我们常常以同样的方式来表达,就好像我们从未忘掉那个人的存在。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亚拉腊山在何处有方舟遗迹么?】

答:1 亚拉腊山Ararat─—意圣地,此山位于叙利亚以北,属土耳其之境内,离耶路撒冷不过四百里。其中有两座突起的高峰,为亚美利亚Armenia高原的累积点,海拔17000尺。在山峰的脚下有一座城,名拿克苏安那Noxuana,意思是挪亚定居于此,有人认为他的坟墓就在那里。

2 方舟遗迹 Fraces of an ar祂─—据说在第一次欧洲大战时期,俄国探险队发现一大废船,停在亚拉腊山终年积雪之山顶湖上。那是人所不能到的一个冰河要塞。方舟尾部露出于冰雪之外。当时归报沙皇,惜因皇帝未及探险考查,即为1917年十月共党革命所刺杀,政府被推翻。及至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有佛教高僧数人,因许愿修行而登山,亦会见此庞然古船之尾。后来下山住于一传教士家中,为言此一奇迹之发现。当时教士即以创世记六至八章所记之方舟停在山上事迹示之,彼等阅后,深信此一古船乃方舟之遗迹无疑,此后大战暴发,迄无探险之举矣。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亚拉腊】

亚拉腊山脉位于土耳其东部的凡湖地区,亚美尼亚一带(* 亚述碑文称之为乌拉尔图〔Urartu〕 )。都提到过这个山脉(最高峰高达17-000呎 )。然而《* 吉加墨斯史诗》,则清楚指明洪水事件主角的方舟搁浅在哪个山头上:库德斯坦南部的尼西尔山。

──《旧约背景注释》

古代近东雀鸟的应用】

挪亚史事中一幅不朽的图画,是他放出雀鸟以求知悉舟外的情形。《* 吉加墨斯史诗》和《* 阿特拉哈西斯史诗》的洪水故事中,雀鸟也有同样的用法。但放出的不是乌鸦一次,鸽子三次,而是鸽子、燕子、乌鸦。鸽子和燕子找不着陆地都回来了,乌鸦却的形容一样,一面叫一面飞翔,但却不再回来(《吉加墨斯史诗》11.146~54 )。古代的领航员有用鸟来寻找陆地的习惯,但挪亚已经登陆,无需导航。他使用雀鸟不是要断定方向。此外,雀鸟的飞行路线有时也作观兆之用。但创世记和吉加墨斯都没有观察放出雀鸟的航线。

──《旧约背景注释》

乌鸦的习性】

与放出后会回巢的鸽子、斑鸠不同,乌鸦对航海者的功用是牠的航线。借着观察牠选择的方向,海员就能断定陆地之所在。明智的作法是先放乌鸦,然后利用别的雀鸟来断定水深,以及可供登陆之处。食腐肉是乌鸦的习性,因此必然有足够的食物。

──《旧约背景注释》

鸽子的习性】

斑鸠和鸽子的续航能力有限,领航员利用牠们来断定登陆地点。牠们自行回来,就证明附近没有可供着陆之处。鸽子居住的高度比较低,以植物为食。

──《旧约背景注释》

橄榄叶的意义】

鸽子叼回来的橄榄叶子,显示出橄榄树淹没后长出新叶所需的时间,作为洪水深度的线索。同时亦作为洪水之后新生命和丰饶的象征。橄榄树的生命力极强,砍伐也不易死去。这个新拧下来的嫩枝,让挪亚知道复原已经开始。

──《旧约背景注释》

挪亚献祭的用意】

圣经没有说明挪亚献祭的用意。经文所称的「燔祭」,在祭礼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可能比较有用的作法,是看看经文不把这祭称为什么。它不是赎罪祭,也不以感谢祭为名。燔祭通常与向神代求和恳请有关。反之,《* 吉加墨斯史诗》和更早期的 * 苏美洪水故事,洪水过后所献的祭包括了浇奠、素祭,和祭肉,来大宴诸神。古代世界献祭的宗旨,一般来说是以饮食为礼物,平息神明的怒气。这可能就是美索不达米亚洪水事件主角的用意。

──《旧约背景注释》

祭坛的使用】

古今很多宗教都普遍使用祭坛。圣经中的祭坛通常用(凿过或未经加工的 )石块筑成。但在某些情况下,一块大石已足够使用了。很多学者相信祭坛被视为神明的饭桌,因为普遍的观念以为祭物是其粮食。然而这个象喻在旧约却得不到肯定。

──《旧约背景注释》

馨香之气】

本节而至于整个五经,都形容献祭能够产生馨香之气──这是古代视祭物为神明食物之观念的后遗用语。这形容的生动性远比《* 吉加墨斯史诗》为低,这史诗描述饥饿(整个洪水时期饮食都被剥夺了 )的神明「像苍蝇一样」拥到祭物那里,庆幸终于得到解救。

──《旧约背景注释》

「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就心里说, 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 ),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各种的活物了。」】

{命题25}洪水之后,神是否改变祂的心意不再毁灭这个世界?

〔难题〕根据这节经文,洪水之后神答应:『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各种的活物了』。然而,彼得曾预言:『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

【解答】

洪水之后,神只答允:「不再用我才行的,灭各种的活物」,是意味着不再用像这次的方法(thesame way ),既用「水」。神把虹放在云中作为永远的应许标记;第二次神要毁灭这世界必会藉助「火」,而非 「水」。「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即使如此,神不会灭去各种活物。死人复活得以救赎的乃是那不朽坏的身体。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地还存留的时候,稼穑、寒暑、冬夏、昼夜、就永不停息了。」】

{命题26} 如何稼穑收成永不止息,为何仍有饥荒?

〔难题〕神应许:「地还存留时,稼穑……永不停息」。然而在圣经时代仍有记载一些饥荒发生,没有收成

【解答】

「停息」(cease Shabath )表示结束、完了、除去、完全停止。这节经文只应许季节(seasons )不停止而不是收成(crops )。它提到播种时期(seedtime 稼穑 )和收成时期(harvestime ),并不必定表示实际的,和农作物的收成。而且自从神答允挪亚后,季节从不曾间断过。而且这个应允并没有保证将不会有暂时的中断。它只是陈述一年的季节固定周期永久的循环不停直到末日。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例证

「神纪念挪亚。」】

神不能忘记你,虽然爱你的人心因老死而冷却,甚至灾难如洪水围困你;在没有人传递他的爱,神却是相近的。洪水只能将我们带近祂的心,那是在最高的崇岭之上。

祂不能忘记你,因为祂的尊贵足以保证——这是挪亚与神之间的了解。如果仆人顺从主,主必负责所有的后果。我们无需好似雅各那样与神办交易。顺从神比什么都好,神至高的尊贵足以保证。祂预备要为我们成就的,远胜我们所期望的。

祂不能忘记你,因为祂驾乎洪水来救护——祂说:进方舟,可见祂在方舟之内。方舟的门从里面锁上,神就将挪亚关在里面。挪亚要遭遇什么,那是这位大能的恩友所关切的。他们曾在地上同行,也在方舟内同在。神与圣徒的一同经历痛楚、眼泪及等待。母亲照顾她吃奶的孩子,神怎能忘记你?

祂不能忘记你,因为挪亚预表祂的爱子——耶稣十字架的经历,经过幽暗的死亡的洋海,到神面前,使我们不再受咒诅,属旧的世界,却进入富豪生命的境地。各各他的苦难已经说明:神怎能忘记?总要把握神的信实,祂决不把你的灵魂撇在阴间。

──迈尔《珍贵的片刻》

】「但..鸽子找不着落脚之地,就回到...挪亚那里。...到了晚上,鸽子回到他那里,嘴里叨着一个...橄榄叶子...」

神知道甚么时候该不给我们看得见的凭据,甚么时候该给我们看得见的凭据。我们若能完全信靠祂,这是何等美好的一件事呢!当所有眼见的凭据都被收去的时候,是最美好的时候;因为神的美旨是要我们承认祂的话语、祂的应许、祂的恩约,比我们眼见的一切凭据更实在、更可靠。神若给我们眼见的凭据,也好,也是可宝贵的。那些只信神的话而不用其他凭据的人们,倒常得到许多看得见的凭据。─《荒漠甘泉》崔伦保

】「地还存留的时候,稼穑、寒暑、冬夏、昼夜就永不停息了。”」

这是洪水之后,神与人所立的约里面的一部分;祂不只恢复了自然的秩序,并且确定这秩序要一直存留,使人类得以存活。这正说明了神的忍耐和信实。人一切的痛苦,全是由于人误用了神所安排的秩序。如果,人在神圣的管理下善用这秩序,那么,人既不会有痛苦,也不会有贫乏,人将有一种完善的生活。

―― 摩根《话中之光》

【创八章 基督成为我们的圣洁】

许多基督徒以为,对于圣洁,一面需要有能圣洁的能力,一面要产生出圣洁的果子。意思就是,有了那个圣洁的能力,才能结出那个圣洁的果子。照这个说法,那么请问在这二者之中,基督在那里?一般人定规会说,基督在能力的这边,因为有了能力才能圣洁。然而,并不是说,基督作为一个能力,来使我圣洁;乃是说,基督自己就是我们的圣洁。乃是因为我们有了基督,就有了圣洁,也就有了圣洁的果子。如果你以为圣洁是一个东西,那么神的话就要告诉你,基督就是那个东西。我们的圣洁乃是一个活的人,就是基督,基督就是我们的圣洁。

比方,我是一个骄傲、不能谦卑的人。每当我骄傲时,不能说我没有感觉,但是要我谦卑呢,我又谦卑不来。我就向神祷告说,「神阿,求你怜悯我,叫主耶稣给我力量,帮助我,使我能谦卑。」我知道,一个人若是要谦卑,就必须有力量来谦卑。我以为有了基督的帮助和力量,就定规能谦卑,所以我在那里求帮助。但这仅仅是我的想法,不是神的救法。神叫给我们的,不是谦卑的力量,乃是谦卑的本身;神乃是赐给我们一个已经完成了的谦卑,就是基督。谦卑乃是基督自己,不是甚督的能力。

我年少的时候,在学校里喜欢看幻灯片。当我信主之后,幻灯片就成了我常用的比喻。幻灯片里的灯光是没有改变的,但幻灯片所用的片子,却是需要常常更换的。有时候是山水,有时候是天象,有时候是地理,有时候是花草。同样的,美德乃是基督的显出,从我们里面反射出来的,无论是谦卑也罢,温柔也罢,忍耐也罢,都不是我们的行为,乃是基督的美德,是基督那满有人性的美德,就是基督自己。从基督这一个不改变的生命,能照射出许多的美德来。因着环境不同,这生命所照射出来的也就不同。所以,基督徒的许多美德,都不是基督徒自己的行为,而是基督在里面反射的结果。这一个就叫作基督成为我们的圣洁。

——倪柝声《先祖的神》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