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不同的地名】
随着新人种进入一个地区,或发生值得用新名纪念的事件,地名就会改变,耶布斯和耶路撒冷 ,路斯和伯特利 )。希伯仑和基列亚巴(「四之村」 )间的关系并不清楚,它可能是指四个村落联合而成的城镇,或几条大道在此交会。
──《旧约背景注释》
【「……后来亚伯拉罕从死人面前起来,对赫人说……」】
{命题44}为何赫人(Heth )在主前2050年已经在希伯伦(Hebron ),他们的主要居住的地带是在现今的土耳其?
〔难题〕「赫人」(Heth )是「赫族」(Hittites )的先祖。他们主要的居住地是当今的土耳其一带。但是根据考古学的证据,赫人在主前1620年Mursilis一世王朝时在中东才开始壮大突起,Mursilis曾在主前1600年时占领巴比伦城。然而,创世记二十三章几次提到亚伯拉罕与赫人的子孙有交往,而且提到当时(主前2050年 )赫人控制着希伯伦一带。何以圣经记载赫人此时控制着希伯伦,而事实上赫人是在以后才壮大的?
【解答】
近来有很多考古学的证据,由禊形文的石碑(cuneiform tablets )上记载一些有关安那托利亚地区 (Anatolia 现今土耳其 )有争议的事迹,其中记载有关主前1950年到1850年赫人统治王朝的史事。然而,即使在这有争议的史迹前,有一个种族——非印欧语系(Non-Indo-Europeans )称为Hattians这个民族被另一印欧语系的民族入侵所征服,而后来将族名改为Hattie。在闪族文(semitic )如希伯来文,Hatti与Hitti在书写上被视为同一个字;因为只书写子音,而不记载元音。在埃及Ramses 二世王朝时,赫人(Hittite ) 的军事力量足以与埃及相抗衡,因而促成了赫人王国与埃及订立了协约划地分界。当时赫人的势力可以南征到OrontesRiver的加低斯Kadesh(现在的Asi )。
然而,有更多的证据显示赫人的王国曾经南征到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虽然赫人的帝国要到主前十四世记的后半叶才是全盛时期,但是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在亚伯拉罕的时代他们就曾在希伯伦出现存在过,而且他们也足以有能力立足控制这个地区。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有没有考古学的证据,证明在旅长时代,赫人已居于巴勒斯坦南部?】
根据创世记二十三章的记载,在亚伯拉罕的时代,「赫的儿子」控制着希伯仑(译按「赫的儿子」 和合本作「赫人」 「赫」乃迦南的儿子 。五或六世纪之后,那十二个探子向摩西及其他首领报告,在迦南地的山区,有赫人的部落。然而,由于赫人的主要势力范围是在小亚细亚东部,他们的首都是Hattusas,即是Boghazkoy,而赫人首次扩张势力范围到达近东地区,是在墨西里斯一世统治期间(Mursilisl-1620-1590 在1600年间 他占领了巴比伦城 )。有很多学者提出了问题,他们怀疑圣经记载撒拉被埋葬于麦比拉洞时,赫人是否早于2050年已于巴勒斯坦出现。考古学的发现证明了赫人攻陷并占据了在叙利亚一带的国家,在埃及兰塞二世期间,埃及与赫人新帝国的密华提利斯王(Muwatal-tis-1306-1282 )签署了互不侵略条约,这份文件在埃及和赫人的地方都有保存。这两个超级大国达成协议,北叙利亚属赫人,而南叙利亚(包括巴勒斯坦 )属埃及(参看G.Steindorff and K.C.Seele When Egypt Ruledthe East [ChiagoUniversityof Chicago-1942] P.251 )。
更近期的考古学发现,显示在较早时期,赫人的活动范围达到比上述分界更南的地方。从加帕多家的Kultepe(即古代的Kanesh ),发掘出记载着商业活动的楔形文字泥版,这些泥版是亚述商人于主前1950至1850年间留下来的(Vos Archaeology-p.314 )。但在印欧安拿托利亚的移民(说Nesili语的人 )来到巴勒斯坦之前,当地已有不是印欧背景的赫人种族定居。在2300至2000年,这种族被入侵者征服,入侵者继而采用了赫人作为自己种族的名字,虽然在语文及文化背景上都与前者有异。
研究赫人的著名学者加尔尼(O.R.Gurney )倡言,原本的赫人不只居留在小亚细亚,还在远至巴勒斯坦南部的地方建立起殖民地(Tenney 3:170,Hatti与Hitti可以用相同的元音书写 子音只是在口传时加上的 )。公元1936年,科维尔(E.Forrer )根据一位墨西里斯王二世(King Mursilis II 约主前1330年 )的赫人文件,而认为在公元前二千年时,有一族赫人移居至埃及人境内(即由埃及人控制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境内 )(参EncyclopediaBritannica-14thed.-s.v.“Hittites” Tenney 3:169-170)。
在Labarnas的领导下,赫人的军事势力于主前十七世纪扩展至托鲁斯山脉南部; 墨西里斯一世成功地击溃叙利亚的阿勒坡(Aleppo ),更蹂蹉?里及驱逐了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何利人。但创世记所说的赫人(Hittites ),却与上文提及有印欧背景,说Nesili语的侵略者没有相似之处;而更像源于赫(Hatti ),早已居于小亚细亚的种族。我们不能从创世记二十三章所记载的名字中得出任何结论,因为以弗仑及琐辖似乎是闪族迦南的名字,显示这些赫族(Hittite )的希伯仑居民如何容易被当地的文化所同化。
以色列历史的稍后时期,亦有提及赫人。当约书亚领导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时,赫人加以反抗,,但他们被 希伯来侵略者击败及灭绝。到了大卫统治期间,有一些赫人成为军 队中的成员,正如拔示巴的丈夫乌利亚;无疑队中是有敬拜耶和华神的归信者。所罗门作王时,发觉新赫人在政治上颇为重要,于是将某些赫人的公主迎娶入他的王宫中。主前八四O年左右,大马色的便哈达正在围困撒玛利亚,却忽忽地率领大军逃走,因为他恐怕「以色列王贿买赫的诸王……来攻击我们」。
在公元前一千年的初期,北叙利亚的很多个王(他们的疆土包括较早时期赫人帝国的一部份 ),都采了一些像Sapalulme(Suppiluliumas ),Mutallu(Muwatallis ),Lubarna(Labarnas )及Katuzili(Hattusilis )等的名字;虽然他们已取得独立,但仍然保留着一些赫人的传统。
在叙利亚的「新赫人」侯国之中,其国君的名字如Tuwana,Tunna,Hupisna,Shinukhtu及Ishtunda(Tenney 3:168),这些名字都可见于希伯来分裂王国时期楔形文字记录中(这些记录主要是亚述人写的 )。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巴勒斯坦的赫人】
* 赫人如何在迦南出现并不清楚,但指出他们是迦南之子赫的后代,并以他为名。他们有闪族语系的名字,亚伯拉罕在创世记二十三章中又与他们相处融洽,显示这一族赫人若不是本地土著,就是已经被迦南文明同化了一部分的贸易侨民。小亚细亚的赫人帝国(今土耳其之安那托利亚 )于主前一二○○年左右被入侵的 * 海上民族所灭。承袭它的新赫人(Neo-Hittite )王国继续在叙利亚存在到主前七世纪,* 亚述和 * 巴比伦的记录都有提及。这些记录经常称巴勒斯坦为「哈提地」(Land of Hatti ),证实了它和这些人之间的关系。在叙利亚和迦南居住的赫人,可能和历史上有名的赫人有关,但也可能无关。迦南赫人名字属闪族语系,但安那托利亚的赫人却有印欧语系的名字。
──《旧约背景注释》
【安葬的习俗】
古代近东有不同的安葬习俗。游牧民族有第二次安葬的习惯──在死后很久,将骸骨搬运到传统的坟地安葬。乡村文化所用的则是冢室。这些冢室是天然或开凿出来的山洞,或地下的多室墓穴。大多数的墓室都使用好几代。尸体和其他陪葬物品(食物、陶瓷、武器、工具 ),安放在预备好的平台上。所化成的骸骨则搬到另一个墓室,或放在骨罐之内,或扫到坟墓后面,来提供安葬另一个人的空间。
──《旧约背景注释》
【论价的步骤】
讨价还价和逐步的谈判,是近东的标准生意手段,富于娱乐性和竞争性。但当买方陷于不得不买的处境,或是极想交易时,卖方可以用尽谈判所提供的优势。
──《旧约背景注释》
【土地的拥有权】
可作农田的土地是极为贵重的财产,原本不可卖给亲族以外的人。只有在族中缺乏买方,或从生意的角度上十分可行时,才出售给没关系的外人。为了避免法律上的问题,买方可以被认为养子,村中长老亦可以代表买方向业主作出请求。亚伯拉罕被称为「王子」,表示与他为邻是好事。亚伯拉罕拒绝接受他馈送土地,因为这样一来,以弗仑死后,他的继承人就有追回土地的权利。
──《旧约背景注释》
【四百舍客勒银子】
四百舍客勒等于七又四分之一磅银子,是可观的一笔金钱。相较之下,暗利买撒玛利亚城址用了六千舍客勒银子,大卫用六百舍客勒金子买下了圣殿的地皮,禾场本身卖得五十舍客勒银子。耶利米以极低的价钱,用十七舍客勒银子购置产业。亚伯拉罕所付的价钱,与其说是得到什么折扣,不如说是昂贵到荒谬的程度。他没有讨价还价,就付足了对方开口提出的高价。他想要付足全价的理由,可能是折价或许会导致家债的问题,日后给以弗仑的继承人收复土地的口实。每年只有十舍客勒的雇工和匠人,穷其一生也无法赚得这么多的金钱。
──《旧约背景注释》
【买卖通用的银子】
大约同时之古亚述贸易信件的用语,显示这句话是指陆上贸易标准的秤银方法。
──《旧约背景注释》
【「我在你们中间是外人,是寄居的。」】
【】「从此,那块田和田间的洞就借着赫人定准归与亚伯拉罕作坟地。」在这段记述中,说明亚伯拉罕买地的态度。虽然全地都是神的恩赐,给予亚伯拉罕的,但是神的时候没有到,就不能进入。我们要知道有些福分仍在神的保守中,等神看为最好的时候才赐给我们。现在没有赐予,是神的智慧。这位年老的族长多年都没有定居的地方。在应许之地,他连一块坟地都没有。
信心不满足世事——赫人有土地货财,但是亚伯拉罕并不嫉妒。他所注意的是那有根基的城,这就是使他足够满足了,以致不再贪恋巴勒士坦的现状。
信心不恋栈现状——我们既没有固定的住处,帐棚也可以使我们满足了。世上虚浮的荣华,比起永生的景象,就好像将街道的灯光与晚上的天象相比。
信心有实际见证——信心的本身必有所表现。我们在行事上谨慎,在为人方面更加合宜,因为在我们对现世淡泊的情况,表明我们是在等候安更美的家乡。
信心决不会羞愧——神发动了,祂必成就。祂怎会使信靠祂的人羞愧呢?祂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祂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迈尔《珍贵的片刻》
这块田和用来埋葬死人的田间的洞,是亚伯拉罕在神和他立约应许给他的产业上,惟一曾得着的一块地。但这借着赫人的定准,又是何等的不可靠,。亚伯拉罕的得胜,就是在于他凭着信心领受神一切的应许,虽然所应许的尚未一一得着,但他仍然笃信不疑,且是存着信心死的,因为深知所应许的,都是凭神的约而定准的。
―― 摩根《话中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