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创世记 第42章


圣经综合解读

1「雅各见埃及有粮,就对儿子们说:『你们为什么彼此观望呢?」

2「我听见埃及有粮,你们可以下去,从那里为我们籴些来,使我们可以存活,不至于死。』」

3「于是,约瑟的十个哥哥都下埃及籴粮去了。」

4「但约瑟的兄弟便雅悯,雅各没有打发他和哥哥们同去,因为雅各说:『恐怕他遭害。』」

5「来籴粮的人中有以色列的儿子们,因为迦南地也有饥荒。」

6「当时治理埃及地的是约瑟;粜粮给那地众民的就是他。约瑟的哥哥们来了,脸伏于地,向他下拜。」

上图:卡纳克神庙(Karnak)砂岩上的画,一群外国人正向古埃及第十八王朝阿肯那顿法老(Akhenaten,主前1353–1336年)下拜。现藏于开罗博物馆。

7「约瑟看见他哥哥们,就认得他们,却装作生人,向他们说些严厉话,问他们说:『你们从那里来?』他们说:『我们从迦南地来籴粮。』」

8「约瑟认得他哥哥们,他们却不认得他。」

9「约瑟想起从前所做的那两个梦,就对他们说:『你们是奸细,来窥探这地的虚实。』」

10「他们对他说:『我主阿,不是的。仆人们是籴粮来的。」

11「我们都是一个人的儿子,是诚实人;仆人们并不是奸细。』」

12「约瑟说:『不然,你们必是窥探这地的虚实来的。』」

13「他们说:『仆人们本是弟兄十二人,是迦南地一个人的儿子,顶小的现今在我们的父亲那里,有一个没有了。』」

14「约瑟说:『我才说你们是奸细,这话实在不错。」

15「我指着法老的性命起誓,若是你们的小兄弟不到这里来,你们就不得出这地方,从此就可以把你们证验出来了。」

16「须要打发你们中间一个人去,把你们的兄弟带来。至于你们,都要囚在这里,好证验你们的话真不真,若不真,我指着法老的性命起誓,你们一定是奸细。』」

17「于是约瑟把他们都下在监里三天。」

18「到了第三天,约瑟对他们说:『我是敬畏神的;你们照我的话行,就可以存活。」

19「你们如果是诚实人,可以留你们中间的一个人囚在监里,但你们可以带着粮食回去,救你们家里的饥荒。」

20「把你们的小兄弟带到我这里来,如此,你们的话便有证据,你们也不至于死。』他们就照样而行。」

21「他们彼此说:『我们在兄弟身上实在有罪,他哀求我们的时候,我们见他心里的愁苦,却不肯听,所以这场苦难临到我们身上。』」

22「流便说:『我岂不是对你们说过,不可伤害那孩子吗?只是你们不肯听,所以流他血的罪向我们追讨。』」

23「他们不知道约瑟听得出来,因为在他们中间用通事传话。」

24「约瑟转身退去,哭了一场,又回来对他们说话,就从他们中间挑出西缅来,在他们眼前把他捆绑。」

25「约瑟吩咐人把粮食装满他们的器具,把各人的银子归还在各人的口袋里,又给他们路上用的食物,人就照他的话办了。」

上图:主前13世纪古埃及的银瓶,出土于Tell Basta。钱币要到主前六世纪才发明,古代的贸易是用贵金属、宝石、香料、香以及其他奢侈品按重量以货易货。银子在古代世界每个地方都是很普遍的贸易品,埃及没有天然银矿,所以银子很受欢迎。

26「他们就把粮食驮在驴上,离开那里去了。」

27「到了住宿的地方,他们中间有一个人打开口袋,要拿料喂驴,才看见自己的银子仍在口袋里,」

28「就对弟兄们说:『我的银子归还了,看哪,仍在我口袋里!』他们就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地彼此说:『这是神向我们做什么呢?』」

29「他们来到迦南地、他们的父亲雅各那里,将所遭遇的事都告诉他,说:」

30「『那地的主对我们说严厉的话,把我们当作窥探那地的奸细。」

31「我们对他说:“我们是诚实人,并不是奸细。」

32「我们本是弟兄十二人,都是一个父亲的儿子,有一个没有了,顶小的如今同我们的父亲在迦南地。”」

33「那地的主对我们说:“若要我知道你们是诚实人,可以留下你们中间的一个人在我这里,你们可以带着粮食回去,救你们家里的饥荒。」

34「把你们的小兄弟带到我这里来,我便知道你们不是奸细,乃是诚实人。这样,我就把你们的弟兄交给你们,你们也可以在这地做买卖。”』」

35「后来他们倒口袋,不料各人的银包都在口袋里;他们和父亲看见银包就都害怕。」

36「他们的父亲雅各对他们说:『你们使我丧失我的儿子:约瑟没有了,西缅也没有了,你们又要将便雅悯带去;这些事都归到我身上了。』」

38「雅各说:『我的儿子不可与你们一同下去;他哥哥死了,只剩下他,他若在你们所行的路上遭害,那便是你们使我白发苍苍、悲悲惨惨地下阴间去了。』」

雅各拒绝流便的建议,因为他对流便根本不信任())。
雅各从巴旦·亚兰回到希伯仑,一直被神带着走降卑之路,也一路放手,最后只剩下拉结在他的心中被牢牢抓住,总是不愿意松手:拉结死了,就用约瑟代替拉结;约瑟失踪了,就用便雅悯继续代替拉结。如果我们在降卑的过程中肯松开自己的手,就能看见神的手,也就能像约瑟一样始终仰望神;但如果我们不肯松开自己的手,就没办法看见神的手,也就会和雅各一样落在人的自怜里。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不是你们乃是神

约瑟与他哥哥们两度面晤,迸发出故事的技巧与光芒。虽然较长,却值得一口气把它慢慢读完,好叫我们至少抓住一些故事丰富的技巧与相反相成之内容。这一长段主要的吸引力,在于说故事者将戏剧手法伶俐地运用。在二十七章窃取祝福的故事中,我们已经见到这方法,在短兵相接时,这是厉害的武器。在这里,它用在这四章中,有时带有一点讽刺,但大体上则是客气地、温和地、一步接一步地,把参预者所知,和我们所知──我们也可以加上──神所知的,一起放在一个既动人而又使人确信的大圆场里。约瑟在四十五章的话,括述了故事的奥妙意义:‘不是你们,乃是神……’;实际上我们有幸藉着说故事者想象的技巧,见证乃是神的旨意,在人类生活中运行。

自责(续 )

(一 )

开场时的戏是经过修饰的。那里描写雅各命令儿子们下埃及去求粮‘使我们可以存活,不至于死’;但他不肯发便雅悯去。开场时也强调十兄弟与便雅悯乃是约瑟的兄弟;他们到达时‘籴粮的人中有他们’。接着是简述他们在全地的宰相面前,以奉承的方法‘脸伏于地,向他下拜’。文字显然有了玩弄,英语实难以明白:(and he knew them, but he treated them like strangers )

‘他认得他们,却装作生人。’

接着约瑟回忆他的梦。

没有疑问,这是第三十七章的梦的应验,虽只是部分的,却是实在的。在约瑟兄弟方面,这仍是一个不知不觉的应验;但是约瑟却完全知道它的重要性。

(二 )

然而我们对于约瑟其他的问题,却没有几个得到满意的答案。作为宰相,他真的亲身监督发粮;还是我们应当推想,他听说一队希伯来人从迦南来了,因而出现呢?如果是后者的话,他心里有没有想起,他们可能是他的兄弟;或者,在外国人涌进埃及的时候,他最先关心到,确保他们对国家安全未致威胁呢?他是否惯于检查他们的证件,拘留这样的一群,好叫在周遭的人,对于马上将这些人关进牢狱感惊异呢?或者这是他所设计的特殊惩罚,一时兴到,以报复多年前他们对他的苦待呢?

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只好推测。然而我想我有充份的证据,证明约瑟在他的反应中毫无为了复仇。他最初的计划很可能有恼怒的成份。他知道他的兄弟不是奸细,却把他们当作奸细处置。他把他们下在监狱里,而且打算打发他们的一个伙伴回去带便雅悯本人作为证据,证明他们无罪;而这并不是必要的。但是后来他又改变主意,决定只留下一个作人质。而他声称:‘我是敬畏神’。再一次,我们从翻译‘伊罗欣’知道,英语与希伯来语的不同。事实上约瑟所指的是以色列的神,但是他用埃及语讲出,而他的兄弟们是听传译的话,并且他们还不知道他是谁。新英语中有一个比较中立的译法,‘我是敬畏神的’(译者注:中文译本也是如此 ),在文气上较为稳妥。但是我们读这句话,它表示约瑟方面从一个单纯凭情感的态度,转为比较冷静考虑问题的态度。

这时,兄弟们作一场秘密而又激昂的谈话,没想到这个大官员会懂得。他们在回顾他们二十年前的际遇,正如他肯定他们会这样的。当时他们到雅各那里,却少了一个兄弟!但是约瑟没有看着好笑。反而泪水涌上心头,他不禁退去,为要使自己镇定下来。我们不能把这解作一个复仇心重的人的反应,也不是一个全然冷漠的人的反应。事实上说故事者要使听众知道约瑟真真正正的喜欢他的兄弟,而且从此以后,他将如格言所说的,要‘要寓爱于虐’。我们觉得能以体谅他因他们的窘困,而产生的任何辛酸痛楚。我们甚至能以赞同他下一步带欺负性质的作为:当他们离开时,吩咐仆人在他们的口袋上装满了粮食时,把他们的银子放在袋内。我们现在相信他并非用这些去给他们永久性的损害。

(三 )

那末,他的弟兄们如何呢?他们很可能在想二十年前的事情现在重演。当他们在埃及时,他们会不会听到有关约瑟的谣言呢?当然他们的父亲拒绝打发便雅悯与他们同去──那也许就是为甚么当这个傲慢的埃及人指控他们是奸细,他们不只否认,更说他们都是诚实的人,还告诉他有关雅各和便雅悯以及那个‘没有了’的兄弟的事。他们不知道这答案不只大大约瑟厌烦──上次他与他们同在时,他们就是不诚实──现在更给他在最敏感之处受了伤。当那大官员指着法老的性命起誓,说,除非他们的那个弟弟被带到他面前来,他才相信他们时,他们一定感到大为震惊!

当他们在监里三天以后,便又一次被带到他面前来。这次他不提法老的性命,却提他所敬畏的‘神’。他显然是认真的,但是使人诧异的是,他不再要求打发一个人回家去带便雅悯来,却只留下一个人,便让他们都走了。多宽大的一个行动啊!但是差不多马上他们便觉知这样更糟了,安慰于是被恐怖取代了。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又一次回去见年老的父亲,而失去一个兄弟。难怪他们开始后悔那些年前末听约瑟的哀求;尤其是流便,他视之为算老账,这样虽是耽延已久,却仍是罪有应得。不必说,雅各不肯让便雅悯与他们同去,而且如果他们自己不回去受刑,则被选作人质的便是天数已尽了。最后,为了不容他们怀疑他的认真,那个‘埃及人’挑了西缅,他们当中次大的一个,把他当着他们面捆绑起来。

作为因果报应,这一班本已为粮食焦虑的人们,接连遭受一系列难以相信的灾难侵袭──或许听众已经知道惩罚永不会不执行。因为我们知道这点我们才同情众兄弟,并且尝到他们暂时的苦恼。我们甚至开始有点犹豫,对于临到他们的责备表现温和。

悲伤(续 )

(四 )

但是约瑟无论动机如何,暗地里把银子放在兄弟的口袋里,却是做得过份了,以致越发不可收拾。他不会不知道,他年老的父亲,正如他的兄弟们可能已经告诉他的,是一个很不相同的人了。

他的计划一定是立意叫兄弟们,在几个礼拜之内,带着便雅悯回来。但是当他们在回家的路上,在一个扎营的地方(钦定本译作‘旅舍’、或者标准修正本译作‘住宿的地方’。译者注:中文译本也是‘住宿的地方’ )发现了银子的时候,他们便马上知道回去是完全不可能了。这次他们没有想及他们自己的罪戾,而是感到‘这是神向我们作的’!而结果一如他们所害怕的。诚然他们失败过以致作错事。现在他们仓惶失措,实在不能告诉老人关于银子和关于西缅和便雅悯的事。经过一个可怕的猜谜,决定当着雅各的面前,装作是不知情那样的打开他们的口袋。雅各见到悲伤得死去活来。甚至当流便提出,如果他不能把便雅悯平平安安地带回来,便让他杀死他自己的两个儿子(以前我们未知道这点 ),也不能劝服他接受他们的意见。

口袋里的银子对他乃是百上加千。他还能再次信赖这家伙吗?他所知道的乃是他们竟敢试图景有大权柄的‘全地的主’,而他们把那人描绘得是那么的厉害。他的两个儿子死了,或等于死了。其余的,有罪无罪,在这埃及人眼中却都是贼。如今无论如何他不能让便雅悯去,他若遭遇甚么,他便白发苍苍,悲惨地下阴间去了。

(五 )

但是饥饿在不知不觉间,把它的力量加在这可怜的八十多岁的老人身上。雅各本人在粮尽的时候,便惊慌地提出叫他们去多籴一些粮。犹大便提醒他,便雅悯必须与他们同去。他只是冷淡地抗议说:‘你们为甚么这样害我,告诉那人你们还有兄弟呢?’但是他始终接受了犹大的保证,虽然这次未如流便以前的有拘束力,因为它只说他情愿‘永远担罪’。兄弟们要带些最好的坚果、蜂蜜、香料作为礼物(显然只是五谷歉收 ),和加倍的银子,并且暗示那‘埃及人’,原来的银子放在口袋里的,也找到了。

二十七章中年老的以撒祝福的场面,与这里太相近了,不容我们略过。他猜测灾害正进行之中,然而他终于还是给雅各祝福了,为了吃他所带着的美味。如今雅各本人年老健忘,为悲伤及恐惧所瘫痪──但是他和家人总要有粮食。他悲伤地把这冒险的计划交托给‘全能的神’(‘以勒沙代’EL Shaddai,并且希望西缅和便雅悯都回到他身边。可是其后他又绝望地加上:‘我若丧了儿子,就丧了罢。’这使我们记起约伯信心的伟大呼声:‘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但是雅各却是悲叹而非顺从。

对于这个可怜的老人,虽然不停谈死亡,却积极地在他艰苦中挣扎,热切求生,我不能不为他难过。但是我们知道以后要发生的事,在他终于离世之前,他能有些安宁幸福的时光。他的生平全是纷乱与挣扎,配得神的怜悯,应有一个宁静的收场。

(六 )

对于在这场面中的兄弟们,我们的反应比较友善。他们对于年迈的父亲的关切,似乎真诚;与过去其他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当时在决定约瑟命运中,最为特出的两个兄弟,竟然在这情形中领头特别恰当。流便当时是惟一感觉良心不安的人,现在他的姿态更进一步,以他自己的儿子保证雅各的儿子回来。犹大当时卑鄙地追求利润,现在他也强调实质了──‘我们若没有耽搁,如今第二次都回来了’。他最高贵的时候尚待来临,但是他现在至少愿意肩负一些责任了。

看到这两个兄弟,每个人在过去都曾犯过大罪,但是现在他们都认识到在自私的欲望以外,还有丰盛的人生,更是特别的快乐。诚然,故事从此以后,如果我们没有偏见的话,我们的心会较近于兄弟们一边,而不是约瑟。一度热中于嫉忌仇恨的人,学习人生的功课比那些亟亟于防患未然者迅速。对于他们,当然有些问题。举一个例,比如在他们停留在迦南的悠长而又沉闷的日子里,似乎没有一个人对西缅有点关怀。如果那埃及高官真的像他装成那么严峻的话,他们越耽搁得久,他便越有生命危险。此外,他也需要饥饿的痛苦,去鼓起他们充份的勇气才能再回去。但是当他们果真回到埃及去时,我们不难想象在第三十七章中记述关于兄弟之间的一些事发生了。(按:指哥哥们向他下拜。 )

关于四十二、四十三章的来源之注释

不少学者以此为理由,认为这是把两个分别的故事重造,两者都知道口袋里的银子,也知道便雅悯要带回埃及去的条件,但是只有第一个知道西缅被留下来作人质。他们把第一个故事,即第三十七章中有便在内的话,指归‘伊典’本;其中,兄弟们直至回到家时,才打开口袋,而且他们虽是勉强,也立即带了便雅悯去赎西缅出狱。第二个则是属于‘耶典’底本,兄弟们在住宿的地方便发现了银子,他们惊惶之下,决定不告诉他们父亲这事,也不告诉他关于便雅悯的事;直至粮食用尽,而雅各提议他们下去再籴粮时,他们才以犹大为发言人而招认这事。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约瑟的兄弟在埃及寻粮

1~5.雅各差遣众子,除便雅悯外。雅各的话带几分急躁,流露出他对环境的坚定掌握,仍然丝毫未减,使人忆起多年以前在哈兰,他对那些牧人敏锐的忠告;他拒绝和便雅悯分离,清楚显示,他已经有所猜疑。他断然的决定与不让步的话(4下)297,反映出他当时所了解的状况:对于约瑟的命运,并无事实可考;对于弟兄们的罪,却几乎可以肯定了。在父亲的眼里,或许他们的罪行可以掩藏,但他们的品格却不然。

5.本段中用以色列之名,见的注释。

6~17.与约瑟第一次会面。这种不友善的对待方式,从此处一直延续至四十四章的末了;乍看之下,仿佛具报复的模样。这样的推测是再自然不过了,但与事实却恰好相反。在严厉的态度背后乃是温暖的爱,等),在考验的背后则是难以复加的仁慈。甚至威胁中还以怜恤来复和(,带来震惊的安排只是令其困窘,而非予以打击。约瑟若存心报复,则可以将毫无价值的东西放入袋内,令他的兄长们难堪,或者在他的筵席中折磨他们,像他们折磨他一般;他所赠予难以理解的礼物,毋宁说是一种善良且富探测性的安排。从他兄长们态度的转变上看来,他的策略是奏效的,犹似阳光与冰霜相互出现,迫使他们向神敞开。

6.在希伯来文中,治理者是一个相当强的用语,强调约瑟完全的主宰权。

9.追忆起以前的梦不仅是一种证实:现在的情形并未完全实现梦的应许,或许这促使约瑟企盼将整个家族迁居于此;这是他当下要进行的事。来察看这地赤裸裸的状况(AV、RV)(和合译本为“窥探这地的虚实”)是比“来打听我们隐密的事”更强的说法。

18~38.西缅被留下来当人质。他们有三天全被下在监狱里,充分证明治理者大权在握;既是如此,他却对他们的家庭表示关切,又坦承自己的动机是敬畏神,这必然导致他们深自反省(18~20节)。这新的决定很可能是因真的改变心意而来;但无论如何,它显出了敬虔对于治理会产生美好的影响。则描述与此相悖的光景。

21.受害者的呼喊,他哀求我们的时候,或“恳求我们可怜他”,在三十七章中并未听闻,只在这里出现,在他们的耳中再度响起从前他们恐怕是充耳不闻。报应的滋味(愁苦……这场苦难)搅动了他们的感觉,这是从前兄弟和父亲的眼泪都碰触不到的内心深处。

24.为确保他们还会回来,人质是必需的;西缅,排行仅次于长子流便之后,为当然的人选。

25.无论约瑟的意思是要银子在初宿时就被发现,或到返家时才发现(假定路上用的食物是放在另一个袋子),实际的情形比这两者更为有效。最初的惊惧,返抵家门后在雅各面前重复经历,且震撼更加强烈298

罪恶感已经升起(21节),使得这匀搜杆倏闯觯在统治者的行动上有神的作为。结果,他们便问,这是神向我们作什么呢?(28节)单就这问题而言,实为对麻烦所作正面反应的良好模式(参:例如诗六十的态度);然而,雅各除了麻烦本身之外,无法再多领略一些。在36节,他的强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亦带警惕性:“你们使我丧失……这些事情都归到我身上了”(希伯来文正是如此)。38节与显示,他将自己禁锢在自毁性的防御心态里。

37.流便的建议与犹大誓言以下)之间的关系,见下面的增注。

38.RSV 的阴间(Sheol)299比坟莹( the grave ,AV、RV)更正确,表达出更多这个预感的实质,可能包含死后无法安息的观念。这些话留下来深刻的印象:、34 。

297 或许是思想(参 RSV):“他说”一语可用来当作说出来的话或没有说出来的话。
298 在,兄弟们把故事浓缩地说给家宰听,这是可以理解的;对他而言,两个阶段的发现势必是牵扯太多了。
299 关于这个词,见 NBD, s. v. 'Hell' 1; R. Martin-Achard, From Death to Life , pp.36-47; A. Heidel, The Gilgamesh Epic and Old Testament Parallels , pp.137-223。

四十二章增注

以为在约瑟故事的背后有两种传说的学派300,坚称从三十九章之后,这两种资料不再交织一起,而是互相替换地出现。他们认为,三十九章是编者根据 J 的传统写成,而四十至四十二章则根据 E(最后一节除外),四十三、四十四章又以 J 为蓝本(加上,四十五至为 E 的文献再次出现,然而,编者会时而从一段叙述到另一段叙述中,插入一些词句。

这样的分析却与这学派平常高举的语言学标准抵触,因为从四十章到创世记结束,雅伟(Yahweh)这个名字只出现一次,而这里认定是属于 J 的经文,竟使用 E 文献的词 Elohim(且在事实上出现了 P 文献的词 (El) Shaddai)。雅各与以色列之名,是另一评定的标准,在四十二至四十六章里面也再三地跨越了这种分析301。因此,这类解释是相当主观的,其信念根源于如下,若三十七章是由这两种传说所构成,则它们势必持续下去,且会留下重复与差异的痕迹,而编者势必尽他所能把此二者搅合在一起。

所以,若在分析大纲中,西缅的事件归属于 E,那么在 J 中任何有关此事的记载都需被摒除,于是 J 文献对此问题(见下面进一步说明)“保持缄默”302。这被视为是一个很重要的差异。再举另一个例子,在以下,犹大和他的兄弟告诉以色列,他们家庭的历史是由于严密盘问才引出来的,此派学者以为,这与以下的记载不相符合,那里描述,这资料是为要回覆奸细的控告,而自愿吐露的。其实最简单的答案是,这些经文对于那次的会面提供互相补充的报导,但他们完全不考虑此种可能性;他们假定:我们无法知道发生过何事,只能知道在五经编者的眼前有那些故事303。关于粮食银子的事件,也遭同样的原则处理。在旅途中袋子打开时,只有一人注意到他的银子,这事并不费解,而兄弟们把两个阶段的发现浓缩作报告,亦很自然。但是,此派学者却视之为严重问题。在J 文献中,全部的银子在旅途中都被发现,而在 E 文献中,则都在家中发觉;因此,一个人发觉银子的记载必定是 J 文献开头的部分,它的结论被挪去,而这一段被插入 E 文献里面,来调解这两者不符合的地方304

不过,他们察觉的两项最主要差异,是西缅、流便与犹大所扮演的角色。

a. 西缅

如前面所说的,西缅仅在 E 的文献中出现以下)。他们认为,在 J 中,的家庭会议,讨论的问题是饥荒而非人质,且在以色列的意念中第一重要的是便雅悯,而不是西缅。

但这解释极不自然。困难会发生,正是因为他们将四十三章从上下文中抽出来,单独处理。在未切断的故事中,兄弟们原希望能立刻带着便雅悯去接西缅,但他们的要求遭拒绝。在这饥荒的压力重新临到之下,才促使他们再提出此问题以下)。这些事件的顺序,不仅前后一致,而且正符合两个确凿的事实:雅各过分的偏爱与饥荒的延续。

我们还可进一步指出,这困难是造作的,不是自然的。根据,在讨论中的确提到了西缅,而若说这章“对他毫无所知”,只能先将此见证抹杀(但却无经文依据),接着再抹杀23节相随的见证。西缅故事的尾声终结于错误的章数,令此理论困窘失色。他在 E 文献中被囚禁,却于 J 中得释放他总是不按规则出现如此一来,就又须诊断出这里经编辑动过手脚,以便此学派能调整经文,符合其理论的要求。

b. 流便与犹大

据此理论分析, E 是以流便为便雅悯的保证人,而 J 却把此角色给了犹大;因此,北边的资料 E 赞助北方的支派,而南边的资料则赞助南方人。但是根据此理论,流便不仅提出意见而已:他亦被接受,而在 E 中以沉默表默许;正如犹大在 J 中被接受一样;于是它们成了两个对立的故事,而非两个阶段。

倘若有人质疑,雅各对流便的断然拒绝又是怎么回事,答案是,此理论之分析将它切断305,把它接到下一章以后),所以流便的问题便没有答覆,暗示已被接受。此番移花接木同样没有语言学的基础;而这次更把整个意思完全颠倒了。

可见这里的不调和,又是毫无理由地从前后一致的材料中制造出来的。雅各拒绝流便不合时宜的建议,因他对流便根本不信任,但在饥荒紧迫逼人的时候,他可以接纳犹大的意见以下),这些都非常吻合当时的状况与他的个性。由另一个儿子来作第二次的提议,也是合情合理的,而这两个儿子必须多少凌驾于其余兄弟之上,正如三十七章的记载,这一点亦显示出整段的前后一贯性。若要打断这样引人入胜的顺序,证据势必需要令人十分折服。

在任何一点上,反驳这故事可靠性的证据,分量都嫌不足。读者不妨自问,那一种看法对经文的辩解较不复杂,或对此故事的震撼力与活力能提出更具说服力的解释。

300 见三十七章的增注。
301 E 文献的经节含雅各八次,以色列五次;而 J 文献则含以色列三次,雅各一次。
302 参,例如 von Rad, p.377:“以下……毫无述及扣留西缅之事”这是罔顾的记载!
303 “不同族长的记录……不再被视为是从这些人真实生活的可靠报告”(von Rad, Old Testament Theology, II(Oliver and Boyd, 1965), p.424),参,Skinner, p.473:“这些作者无所不用其极的想法拦阻这计谋的‘结局’。”
304 他们所认为出现于 J 文献的“袋子”, amtahat 这字,竟出现在这“残片”中。但 E 文献的字 s*ag 也这样,且 E 文献形容神的字 Elohim 亦是如此。从语言学而言,两种文献掺杂的情况都不相上下,而且在一节里出现两个同义字,更不容人认为这节应隶属于某一项文献。
305 然而,Speiser 却持异议(Genesis, p.323)。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间谍】

以色列后来打发探子窥探迦南地,约瑟众兄长也是被指控同样地为外国服务。从事贸易的行商做这种事应该十分普遍,因为他们能够在不受人注意或不被怀疑的情况下周游国内。有些政府自然而然地对外人心存疑忌,并且间谍罪名本身亦极难洗雪。

──《旧约背景注释》

交易银子】

钱币要到主前六世纪才发明,并且普遍应用。因此贵金属、宝石、香料、香,以及其他奢侈品,都是按重量以货易货的。货物的相对价值视乎其罕有性。银子在古代世界每个地方,都是很普遍的贸易品。埃及没有天然银矿,所以银子是很受欢迎的通商贸易标准。

──《旧约背景注释》

例证

】「仆人们本是弟兄十二人...有一个没有了。」

「邪恶」和「诡诈」终必暴露,真相终必显明,这是一件不变的事实。从另一面来看,真理是大有权能,终必得胜。在不防备的时刻,人往往会把那些不愿意说的秘密说了出来。故事里他们所说有一个没有了,那一个就是约瑟,早晚这一班人,还得面对他们的这一个罪。事实的真相,就在他们承认共有兄弟十二个,这一点上暴露了出来。正如箴所说,「口吐真言,永远坚立;舌说谎言,只存片时。

」―― 摩根《话中之光》
「那地的主对我们说严厉的话。」】

说话严厉、心地温良——当约瑟说严厉的话,却将钱还给他们,甚至转过身来痛哭(二十四节 ),他的心是在无限悲痛。有时神对我们似乎很严厉,但是心中有无限柔和的爱。祂这样做,实在付出很大的代价,尽管他说话十分严厉,但是看祂的面却充满着怜悯与关切。祂强制着对我们关怀的态度,在没有使我们完全受感之前,先不表露。

严厉的话唤醒人心——那已经有二十年之久了。约瑟的哥哥们已经忘记坑口的事。但是他严厉的话似在重复哥哥们那时对待他的语气与行为。他们就想起来:「我们在兄弟身上实在有罪。」我们也实在需要认罪悔改,因为我们得罪天上的主,地上的弟兄。所以神的安排中,许多严厉的事催促我们觉醒,使我们想起罪来,悔改才使父神的心转回。

严厉无非试验我们——约瑟严厉的话是反映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之间彼此争竞与恼恨仍存在吗?他们互相帮助呢?还是彼此争论?约瑟要看出他们彼此的关系,结果他发现他们很相爱,就十分高兴。神带我们走崎岖的路,也想看出我们内心的情况。他给予我们机会,对兄弟们真正的态度是什么。这就试验出来我们对神有多少的爱。

──迈尔《珍贵的片刻》


一个错误的结论“约瑟没有了,西缅也没有了……这些事都归到我身上了。”】


可怜的雅各以为他再也见不到他的两个儿子,如今他担心也可能失去第三个儿子。他哭道:“这些事都归到我身上了。”(创4236 )
雅各的儿子们将他们年幼的弟弟约瑟卖到埃及去当奴隶。二十年后,严重的饥荒迫使他们到那儿去购买粮食。约瑟是法老王的宰相,当时正掌管埃及粮食的供应,立刻就认出了他们,但他们并没有认出他。因此约瑟就测试他们,看他们是否变得更为良善。通过翻译,他很严厉地对待他们。他为了把西缅留下,悄悄地把钱放在他兄弟装粮食的袋子里,然后说他们是小偷,他的兄弟们都很害怕而且不知所措。
无疑地雅各认为所有的事都不利于他。然而他错了!这些现象只不过是一系列事实的一部分;最后不仅西缅回到他那儿,那被他误认为在二十年前就已经过世的约瑟,也得以和他团聚。
有时你是否很想哭诉:“为什么这些不好的事情都归到我身上?”阅读创世记45章,看神为雅各作了哪些事情。让雅各的故事使你对那位“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的神,产生更多的信心(罗828 )。
我不知道的,神都知道;
我尚未度过的日子,主都清楚。
他的祝福让我们得到安息免于恐惧!
相信神可以将试探转变为宝藏。


──《生命隽语》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