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先知论到巴比伦时,它处于何种状况?
13章 1至12章说的是对南国的审判,其次是对北国的。13至23章谈的是对其他国家的审判。13章是神对巴比伦的信息或默示。早在巴比伦成为世界大国对犹大构成威胁之前,以赛亚就讲到了它的灭亡。巴比伦是“洪水”之后反抗神的中心(参创11章 )。在启示录17和18章中巴比伦成了神的敌人的象征。当预言发出的时候,巴比伦还是亚述帝国的一部分。以赛亚就在这时给了百姓这挑战性和充满希望的信息。他告诉他们不要信靠其他国家,只管专心依赖神;并让他们知道,从神而来的惩罚才是他们的大敌。
俄斐位于──
俄斐以出产稀有贵重的黄金著称。据认为,它坐落在阿拉伯西南海岸。
尚没有崛起,已有人为它敲响丧钟……
就在巴比伦成为世界大国之前,以赛亚已经预言它虽发光一时,但毁灭很快就要临到,而且这块土地上再无人居住。巴比伦在现在的伊拉克,仍然一如以赛亚所描述的那样,躺在废墟、烧焦的灰尘和沙土层下。
经文:
19巴比伦为列国的荣耀,为迦勒底人所夸耀的华美,必像神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一样;20国中必永无人烟,世世代代无人居住;阿拉伯人不在那里支搭帐棚,牧羊的人也不使羊群躺卧在那里。21旷野的走兽躺卧在那里,咆哮的动物挤满栖身之所;鸵鸟住在那里,山羊鬼魔也在那里跳舞。22土狼必在它的宫殿 呼号,野狗在华美的殿里吼叫。巴比伦的时辰临近了,它的日子必不长久。
以赛亚书十三章对巴比伦作出惊人的审判,如此伟大的国家,竟然会倒下来,这是当时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但先知正正以此神谕说明重要的信息,指出再大再强的国家,也没有可能敌挡神的审判。当耶和华的日子来临时,巴比伦必会倒下来,而先知便在十三章的最后四节指出巴比伦日后的惨况。
首先,19节指出巴比伦素来为列国的荣耀,为迦勒底人所夸耀的华美。巴比伦帝国是迦勒底人一切所倚靠的华美,也是列国的骄傲,但19节却说巴比伦必像神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一样。经文以所多玛及蛾摩拉作比喻,就是要说明巴比伦的毁灭将会如这两个城市一样在一刹那间发生,也将会如这两个城市一样承受从神而来彻底的审判。由于这是彻底的毁灭,所以便带来毁灭前及毁灭后的强烈对比。
之后,20-22节用更多篇幅说明在耶和华的日子临到之后所呈现的惨况:沙漠化。当中的用字都是指向沙漠或旷野的光景,就是没有人居住,连临时性的居住也没有(20节),只有野兽在其中(21-22节)。在出埃及的传统中,我们明白旷野是一个危险的地方,野兽及贼人常常出没,没有任何政府管理。那里没有警察,也没有军队,更没有政府人员,是一个没有文明的地方。若果我们用创造神学作理解,旷野是没有秩序及混乱的地方,也是邪恶之地的象征。因此,当经文指出巴比伦将会成为旷野,就是说明巴比伦这土地将会没有秩序及混乱,沦为罪恶之地。
思想:你现在是否为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沾沾自喜?你心目中的巴比伦是甚么?你是否倚靠这心目中的巴比伦,而慢慢认为倚靠耶和华为不切实际?祈求我们都认定,人世间再大再美的国度都在神的审视之下。若果骄傲充斥自己的心,便要早早悔改,千万不要等到神的审判临到才修正行动作为,因为到那时可能已是旷野了。
经文:
1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所见,有关巴比伦的默示。2你们要在荒凉的山上竖立大旗,向他们扬声,挥手招呼他们进入贵族之门。3我吩咐我所分别为圣的人,召唤我的勇士,就是我那狂喜高傲的人,为要执行我的怒气。4听啊,山间有喧闹的声音,好像有许多百姓聚集,听啊,多国之民聚集闹哄的声音;这是万军之耶和华召集作战的军队。5他们从远方来,从天边来,耶和华和他恼恨的兵器要毁灭全地。6你们要哀号,因为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这日来到,好像毁灭从全能者来到。
以赛亚书第十三章是另一个段落的开始,因为它以“巴比伦的默示”作引旨,当中“默示”这字是以赛亚书的常用字,通常用作每一个神谕的引旨,这字的字根由“抬起”这动词演变出来,代表先知领受神而来的默示时,就好像“抬起”一个重担(burden)一样,这神谕必须宣讲出来,才可为先知减轻重担。同时,这神谕在先知的心中沉重,因为所宣讲的内容沉重。因此,“巴比伦的默示”这词组说明所宣讲的内容对巴比伦来说是沉重的,因为当中涉及对巴比伦的审判。
巴比伦是古近东强大的帝国。自从尼布甲尼撒成为巴比伦王,巴比伦帝国的版图便扩张,成为当时超强大的帝国,一般人都会臣服于这大帝国的淫威之下。可是,先知却在此处唱反调,指出巴比伦必在她最强大的时候倒台,因为耶和华对巴比伦的审判日子将会临到,有毁灭从全能者来到(6节),并且吩咐巴比伦在她最强盛的日子预先哀号。
经文用了不同字句来形容攻打巴比伦的人,指出他们是“狂喜高傲的人”,是“有许多百姓”,也是“多国之民”,意思就是攻打巴比伦的人能号召不同民族及列国来到攻打这看似不能倒下的巴比伦。但原来巴比伦倒下的背后原因,不是因为这些所招集的军队厉害,而是因为“万军之耶和华召集作战的军队”(4节)。神才是幕后的主脑,祂才是历史的主,就算巴比伦有多强大,都不能与这位超越万有的神相比。
思想:我们往往把人类历史中的列国兴衰看为纯粹政治及军事的角力,也往往把眼前的大国看为纯粹的权力系统;谁知先知却宣告,只有神才是历史背后的主,就算巴比伦再大再强,都不能逃离神大能的审判。就算巴比伦看似只手遮天,恶贯满盈,似乎永远得不到报应;可是,我们当明白神才是最大的主宰,再大再强的巴比伦也必会在一夜之间倾覆。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把人生的盼望放在巴比伦身上,而应把盼望放在主宰历史的耶和华身上,这才能使我们在多变的世代中看见那掌管一切的常数,为眼前的任何变量带来生命的定位,重拾那指向永恒的信心。你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