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耶和华赐极大的救思(yeshu'ot )给他所立的王,
施慈爱给他的受膏者,
就是给大卫和他的后裔,直到永恒’
c. 摩押:因骄傲而拒绝救恩
巴比伦神谕的重点在神的百姓,和祂对世界历史的掌管。非利士神谕加强确认这点,承认神必定实现祂给大卫家的应许。接下来的摩押神谕则要修正一个观念,即以为神的应许具排外性;那将在锡安成就的应许,是把所有在其中寻求护庇的人都包括在内甚至摩押人也不例外!在日期方面,摩押和其他巴勒斯坦诸国一样,受到亚述的侵袭主前七一五和七一一年由撒珥根二世领军,主前七○一年由西拿基立领军。不过除此之外,的过去式的未来式并不能算是充分的证据,可以指证是何时的失败。甚至的时态也可能代表未来的必然性,而非过去发生的事;若是如此,便是指同一次的倾倒,可能应验于西拿基立挥军西进的那一次(导论:第二个危机和第三个危机,书版21~23页)。当然,残酷无情的亚述军队每一次侵袭的时候,所描述的情形都可能发生,不过,一般而言,以赛亚最关注的乃是某种情况发生的原则,而不在意其日期、时间、与人物。这里的敌人都相当模糊,只说是列国的君主。以赛亚用这样的方式,将历史的一个片段抬高到新的层次:某一外邦民族经历到极大的艰难,他们转向锡安求救a)所听到的回答为:侵略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大卫的宝座却是永久的b~5),这代表邀请他们来接受锡安的治理,在大卫王的荫庇下得到保障;但是摩押却不能这样丢面子,骄傲拦阻他接受这个好消息,结果他只能继续在忧伤中;因为其他地方再找不着避难所,只有毁灭等在那里。以赛亚的目的不是要定出某时某刻发生的某种情况,而是用历史来描述真理:有需要者必须与神的百姓认同,来到神的应许之内,才能得到拯救,而骄傲却能使人致命。 1.摩押的危机。亚珥是边陲之城;基珥可能为吉珥哈列设,位于摩押中部。这是一幅入侵图,边界的防御遭攻破,敌军已深入心脏地带。荒废:如,「默然无声」(和合:灭亡),如死人般寂静;描述战争之后人皆逃跑,城中全无声响。一夜之间:闪电式、强悍又残暴的进攻,只需一个晚上便将城征服。 2~4.摩押的哀伤。人忧伤的时候,便会去找宗教(2节);绝望之情从一城感染到另一城(3~4ab节);军队和平民一样震栗(4cd节)。底本在亚嫩以北;尼波和米底巴在更北边。一连串的地名给人的印象为,灾难与无助延伸遍地。剃净:剃发是哀恸的表示;。街市……房顶:哀恸变成整个地方的事和各家的事。战争的哀伤不是抽象的,而是深入每个家中的。希实本、以利亚利、雅杂都在摩押平原,是最北边的城市。摩押全国成了流泪所。悲哀如此沉重,连军人也因伤心而无力动弹。 5~9.神为摩押的哀伤。我心(5节)连至我还要(9节),由此可见,这里的发言人是神,祂为灾民(5节)、环境(6节)、想抢救却无能为力的光景(7~8节),及前面更深的苦难(9节)而忧伤。在希伯来文中,这几节由七个说明性的「因为」连在一起:第5节的他们上和路上之前、第6节的水和青草之前、第8节与第9节的开头以及第9节的我还要之前。所以,这几节列出了让神哀伤的原因,祂虽然在击打,但也在流泪。这则摩押神谕纠正了非利士神谕可能产生的误会以下),因为它说明,大卫的应许亦将外邦人包括在内;这一点也可调整巴比伦的神谕以下)。那则神谕中,神的本性藉神圣的忿怒表达出来,但是神还有另一面,祂的心充满了人想象不到的同情与同理心,对人的痛苦极其怜悯,也能充分认同。 5.这里的城名与2~4节的顺序反向,朝向西南。敌人从北而来,摩押人则向南而逃。琐珥在死海南端。伊基拉‧施利施亚不知何在;鲁希和何罗念也可能在同一带。 6.宁林;可能是摩押南部的南美拉溪谷。 7~8.战争中最可怜的景象之一,便是百姓平白遭到灾殃,只能尽量从中抢救一些细软。为了帝国的面子,遭到牺牲的不是上层人物,而是这些最底层的人。白杨溪谷(和合:柳树河)可能是摩押南界的色瑞德溪谷;。以基莲和比珥以琳不知何在。或许它们乃是摩押的「但和别示巴」,表示整个国境。 9.底们可能是底本(2节)的另一个名字,构成一个括弧。以赛亚选这个名字的形式,很可能是因谐音的缘故: mê-ḏîmôn ma ̄leʾû ḏa ̄m ,「底们的水充满了血」,这样的形容很符合他的诗意。63这里有一个典故,在,当时摩押人看到血的幻象,可是如今却是真实的而且是他们自己的血!但是河中的血仍不能满足神的公义要求,「因为」我还要添加。眼泪(5节)和公正的刑罚(9节)在神的属性中是结合在一起的。这里用狮子作比喻,声明入侵者一个也不放过,无论是在逃的人或留下的人,都会一并遭灭绝,无一例外。与提到摩押的「亚利伊勒」,很可能是指其最精炼的军士。这个称呼的意思是「神的狮子」。以赛亚对亚利伊勒之地发出狮子( ʾarye ̄h )的威胁,实在相配。他们不是以狮子自夸吗?他们必会得到狮子!「论摩押的默示:一夜之间,摩押的亚珥变为荒废,归于无有;一夜之间,摩押的基珥变为荒废,归于无有。「
〔暂编注解〕「亚珥」:原文字根为「城」,或许指首都,位于亚嫩河以南。
「基珥」:为摩押南部的主要保障。本节意指整个国家突然间(「一夜之间」 )陷落。
一夜之间……变为荒废: 古代战争比较少用未预料的夜间攻击战,但可给敌人致命一击。以赛亚以夜战比喻摩押的荒废,他们的骄傲转眼被折断。亚珥是摩押的首都,基珥是进入摩押的天然要塞。
论摩押的默示。或“关于摩押的严肃信息”。 以赛亚在赛15和16章中对犹大的东邻摩押发布预言。鉴于对摩押的政治地理和历史知之甚少,这个预言中有许多内容我们不清楚。以色列和摩押经常交战。1868年在底本的废墟中发现的著名的摩押石碑,记录了摩押人被暗利和亚哈征服,并在自己的国王米沙的领导下起义成功。这个预言中所列的城市,如底本,尼波,米底巴,雅杂和何罗念等,在摩押石碑上也有提到。耶48章用相似的语言记录了降于摩押的相似惩罚。
亚珥。希伯来语是`ar,据认为是`ir 的一个变体,意为“城市”。查不到一个叫亚珥的城市。“摩押京城”。
1~5对摩押的预言。摩押是第四个审判对象。摩押是罗得的后裔,B.C.13世纪左右它们以死海东部的丘陵地带为中心建立了王国。B.C.12,11世纪,他们的领土扩张,直至由以色列流便支派占领的死海北部地区。在大卫统治时期经历了许多变迁,通常他们向以色列进贡。以赛亚对长久居住在以色列周边、极大影响以色列的摩押宣告残酷的审判,,。不过,这个以色列的兄弟国并未完全灭绝,A.D.107年被罗马纳入行政区域之前,它都是独立的民族。在审判预言中,以赛亚对他们的悲惨处境表现出无奈的情感,不是冷漠的描述,这点与对其他外邦国家宣告审判大有不同。 从16:13,14看出,似乎很久以前由其他先知宣告过审判预言,在预言将要成就时,以赛亚再次强调此预言。由此可知圣经预言的一贯性。
1~9这部分描述神借亚述向摩押进行的审判。参看的脚注。这审判是迅速的(“亚珥”和“基珥”-1节 虽然相距25英里 或40公里 却在同一夜陷落了 );难民逃到远至死海南端的“琐珥”(5节 )。留意以赛亚对战争之可怕的敏感(如第8节 )。
1-9 摩押人为了国家覆亡大大痛哭:摩押人突然面对灾难,主要的城市变为荒废,全国一片哀声。他们虽逃难异乡,但仇敌仍不放过他们。
15-1:-16:14预言摩押的覆亡:摩押位于死海东部,居民是罗得的后裔,与以色列人有亲属关系。与本段的预言(16:1-5)相似 , 可供参考。在体裁方面,本段属挽歌。
15~16章预言亚述人倾毁摩押,和摩押人逃亡的情形。
【主前第八世纪的摩押】一如主前第八世纪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城邦,摩押受亚述一统帝国所辖治。有几份亚述文献列出进贡的摩押王,或是不时与其他小城邦联盟反叛的摩押王(主前七一三年的亚实突叛变记载于撒珥根二世统治期的一个棱柱 )。因为以赛亚是在希西家统治初期发言,摩押城市被毁可能是出于沙漠部落的袭击,而非亚述。西拿基立的年表交代得很清楚:摩押在主前七○一年的亚述征讨目睹了犹大被摧毁、耶路撒冷被围攻,因此想要博取亚述欢心。因此,以色列的先知,耶四十八章 )通常把摩押列为敌国。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城市】
此处列出的被破坏或是被毁灭的城市,全部在摩押北区。基珥的吉珥哈列设 )位于凯拉克干河(Wadi-el-Kerek )的上游地区,是亚珥区首府。尼波与米底巴皆位于死海北端的东部,离底本约贰一十哩。希实本与以利亚利座落于尼波东北部,也受到攻击。偏南的底本(基珥以北二十哩 )与雅杂显然没有直接受到侵略者的影响,但是担心未来会受波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们上巴益,又往底本,到高处去哭泣。摩押人因尼波和米底巴哀号,各人头上光秃,胡须剃净。」
〔暂编注解〕剃光胡子是哭丧的表示。
“高处”是异教膜拜的地方。“剃净”头发和胡须是羞辱的记号。
「巴益」:学者多译作「房子」,可能指庙宇。
「高处」:是露天的邱坛。
「摩押人因...... 哀号」:可译作「摩押人在 ...... 哀号」。
「头上光秃、胡须剃净」、「腰束麻布」(3 ):哀恸的表现。
底本。摩押石碑就是在这里发现的(见第1节注释 )。这座城市在死海以东约19公里,在亚嫩河以北约5.2公里。尼波和米底巴位于死海的北端附近。在著名的摩押石碑上,国王米沙吹嘘自己奉基抹之命,从以色列夺取了尼波,占领了该城,杀死七千名男女老少,献给他的神。米沙还提到米底巴被暗利所夺取,并由他和他的儿子亚哈占领多年。
光秃。剃掉头发和胡须,表示极度的悲伤。这种习俗可能与拜偶像有关,所以禁止以色列人实行,21:5,,,16:6,,。
2-4这里地名的列举,是由亚嫩河附近的底本开始,向北数去,直至北界的雅杂。
2~4到高处去: 可能是为了祈求他们所侍奉的基抹偶像。虽然受到极重的审判,还未领会被审判的缘由,实在可憎又可怜。
【哀悼习俗】在整个古代近东地区,无论是团体或个人的哀挽,都有哭号、剃头发与胡须、穿麻衣、躺在地上打滚这些行动,表示悲伤以及当下与死者感同身受(为期七天 )。请参看:与注释,其中讨论到这些习俗,以及乌加列与亚述文献的经外证据。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们在街市上都腰束麻布,在房顶上和宽阔处俱各哀号,眼泪汪汪。」
【】「希实本和以利亚利悲哀的声音达到雅杂,所以摩押带兵器的高声喊嚷,人心战兢。」
〔暂编注解〕「摩押......喊嚷」:连勇敢的士兵也哭起来。
希实本。悲哀的声音传到了遥远的北方。希实本在米底巴以北约9.6公里,在死海北端以东约24.5公里。以利亚利位于希实本东北2.7公里处的一个山顶上。以色列人当初占领该地时,把以利亚利划给了流便支派,但后来它被摩押人占领,。雅杂的位置尚未确定,可能在米底巴附近。以色列人在这里打败了亚摩利王西宏,,,并把它分给了流便支派。据摩押石碑记载,雅杂是以色列人与米沙作战时的总部,但被米沙占领,划给了底本。
摩押带兵器的。临到摩押人的打击非常可怕,连士兵也惊恐得喊叫起来。本应出力的人无可奈何。本应最勇敢的人却惊恐万状。
人心战兢。或“心灵颤抖”。
【】「我心为摩押悲哀,他的贵胄(或作“逃民” )逃到琐珥,到伊基拉、施利施亚。他们上鲁希坡随走随哭;在何罗念的路上,因毁灭举起哀声。」
〔暂编注解〕“琐珥”:在死海南端。这里所提的地方都在摩押。
「琐珥」:在死海之东南端,昔日摩押的始祖罗得曾由所多玛逃难至此。
「伊基拉、施利施亚」:可译作「三岁大的牝牛」,形容摩押如牝牛般,未负轭前不受制于人,现在设法摆脱临到他身上的苦难。
我心: 流露出看到罪人灭亡为其哀伤的爱心。以赛亚生动地描绘预言中的审判场面,以文学语言勾勒出神所赐的启示性异象。
我心。先知所看到的场面非常可怕,以致他动了怜悯之心,为受难的人发出同情的呼喊。
琐珥。可能靠近死海的南端。在所多玛和蛾摩拉毁灭的时候,该城暂时幸免,但被稍后也遭到毁灭。然后显然又重建了。
到伊基拉施利施亚。英KJV版为“三岁小母牛”。可能是原文Eglathshelishiyyah(“第三个伊基拉” )的意译。如果是这样,它就在琐珥附近。
鲁希坡。。这个城市的位置尚不清楚。
何罗念。米沙在摩押石碑上提到何罗念(见第1节注释 )是他前往基抹时所攻占的城市。,5,34也提到了何罗念。
5~6「鲁希坡」、「何罗念」与「宁林」:均在摩押西南部山丘地带。
5-7摩押的难民带着财物远走他方,在西南面越境而逃。
【逃亡路线】摩押逃亡路线的关键在于琐珥,因为此处提到的其他地点都无法辨识。根据,琐珥是座平原城市。至于精确地点,学者的猜测是在尼波山附近,靠近死海的北部顶端,以及死海的南端地区。的攻击集中于基珥与尼波;由此而言,琐珥与其他这些城市位居南方,朝以东的方向逃命才比较合理。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因为宁林的水成为干涸,青草枯干、嫩草灭没,青绿之物一无所有。」
〔暂编注解〕「宁林的水」:此河流经之地向以植物繁茂见称,如今这河流显然被敌人堵塞,两岸植物枯干。
宁林的水: 摩押的清泉,流入死海,现在称为WadiNumeira。此泉拥有6、7个泉源,不易干涸。此泉“干涸”意味着入侵摩押的军队堵住水源或拦截流水,导致河中无水可流。临到摩押的审判不仅使城邑荒废,也使土地荒芜不再出产。
宁林的水。也里提到,可能是用于灌溉的水库。据认为是一条流入死海东南岸的水道。水库被摧毁以后,周围变成了一片荒地。
【宁林的水】根据摩押往南逃的理论,最好将宁林的地点定在从西部流进死海南端的农梅拉干河。附近有个叫农梅拉的地方,可能与水源相关,并作为摩押的前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因此,摩押人所得的财物和所积蓄的都要运过柳树河。」
〔暂编注解〕「柳树河」:位于摩押与以东交界的深谷。
所积蓄的……运过: 描绘摩押人失去往日的生命之源——宁林之水,凄凉地走过柳树河的景象。即使在患难中,他们仍不舍平时迷恋的钱财,这时钱财反倒成为累赘。
摩押的绝境迫使其居民逃离国家,迁到一个叫作柳树河的地方。这条河的位置尚未确定。
【柳树河】如果摩押逃亡路线是南向,沿岸有柳树的河谷应该就是介于摩押与以东之间的黑萨干河(撒烈溪 )。这个宽阔的山谷(四哩宽 )绵延三十五哩,终结于死海的东南端。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哀声遍闻摩押的四境;哀号的声音达到以基莲;哀号的声音达到比珥以琳。」
〔暂编注解〕「以基莲」:在死海北端。
「比珥以琳」:位于摩押南界。先知提到南北两边界,藉此描写哀声遍传。
本节所提到的几个地名都还没有确定。
【以基莲】从以赛亚的神谕来看,该处似乎是在南方,不过目前还找不出精确地点。有可能是优西比乌所说的以基莲,就在拉巴以南。学者阿哈罗尼则主张是黎散半岛(Lisan Peninsula )东边的玛兹拉(Mazra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比珥以琳】
这个地方的位置尚未有定论。有些学者猜测是与的比珥一样,不过很多地名都是以「比珥」(「井」的意思 )开始,因此这个根据大有问题。但是从这个神谕中提到的其他地点来看,我们会认为是靠近死海的南方地点,有可能在凯拉克附近。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底们的水充满了血;我还要加增底们的灾难,叫狮子来追上摩押逃脱的民和那地上所余剩的人。」
〔暂编注解〕「底们」:有学者认为在南方;有学者则认为先知将底本一名的字根稍改,变了底们,读音与「血」近,取其双关意。如此,近底本的亚嫩河便是「底们的水」,战争的屠杀使河水充满了血。
「我」:指神。
「狮子」:可能喻指敌人。
底们的水充满了血: “底们”似乎是2节的“底本”,含有“血”之意。以赛亚预言流在底们地的河将被血充满,由此可知杀戮的规模之大。
底们的水。这个地方尚未确定。可能就是底本(第2节 ),若是这样,“水”就是指亚嫩河。有些人认为这是玛得缅附近的一条河。
我还要加增。刀兵之灾虽然严重,还有其他的惩罚会接踵而来。狮子可能象征后来的侵略者,5:6)。
【底们的水】底们由于靠近摩押高原的哈玛德干河(Wadi Ibn Hammad ),有人认为就是拉巴西北方约两哩半的底聂废墟(Khirbet Dimneh )。表层勘测没有找到铁器石代的陶磁,不过该地还没有展开任何挖掘工作。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摩押的悲哀】「我心为摩押悲哀。」
摩押人口稠密,土地肥沃。但是现在却遭受废弃,几根破柱还屹立着,但是墙垣都破损不堪,露出岩石的废墟。这样的文明会完全破落衰败,后也不留什么遗迹,在先知当时,怎么可以想这事呢?但是这些话终于实现了。其他的预言都这样逐一应验,几乎每早晨都有这样应验的。
可注意的事是神人并不为此而幸灾乐祸,虽以色列与摩押一向为敌。这不也使我们想到不虔之辈的光景?我必须流着眼泪来传永远审判的信息!对十字架为敌的人也以眼泪哭泣来劝!我们要有负担的心灵,甚至到破碎的地步。
惟有这样传道才会感动未得救的心,如果在宣布审判的语气上坚硬,态度死板,只会叫人的心更刚硬。润湿的心才会破碎人的心。眼泪才会引眼泪。我们慈悲的大祭司给我们恩慈,将祂关将亡的人的负担,凡在我们里面,我们看见那城就痛哭,向罪人与未悔罪者说出审判的话,比颤抖的声音讲的。
—— 迈尔《珍贵的片刻》
「宁林的水成为干涸。」
摩押是死海东边的一个小国,南邻以东,北邻亚扪。大卫作王的时候,征服了以东,摩押,亚扪;到所罗门王时代,他们继续给以色列进贡。所罗门死后,他们归服北国以色列。等到英勇的亚哈王死了,摩押背叛以色列王。所以以色列王约兰纠合犹大王约沙法和以东王,联军惩膺摩押,大败摩押军,毁坏它的城邑。
先知以赛亚,满有神的慈爱,以至他对于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国家,仍然对将要临到摩押的苦难心存怜悯。我心为摩押悲哀,它的贵胄逃到琐珥,
到伊基拉,施利施亚。
他们上鲁希坡随走随哭;
在何罗念的路上因毁灭举起哀声。
因为宁林的水成为干涸,青草枯干,嫩草灭没,
青绿之物,一无所有。摩押是罗得的后裔。先知想到了亚伯拉罕,如何为了侄儿罗得,在耶和华面前祷告。正如耶和华用天上降下的硫磺火,毁灭所多玛,为了亚伯拉罕的缘故,差天使拯救罗得出来;罗得逃到附近的小城琐珥。摩押的贵胄,也要走他们先祖的老路。这还不是一样违背神的结果?
欢乐丰足的摩押,像所多玛一样,想不到在一夜之间,灾难忽然临到,全地变成悲哀。
摩押的宁林,是死海附近的一个绿洲,水源丰足,是摩押的骄傲,是荒漠中客旅的希望和安息。竟然都变为一片枯黄,看不到一点生命的绿色。所以自然资源,也是靠不住的,神的忿怒临到,都会失去。
只是属肉体的人,没有怜悯同情的心,邻国以东,不来帮助,纾厄解困,却趁火打劫:“摩押人所得的财物,和所积蓄的,都要运过柳树河。”“柳树河”是死海南端摩押与以东交界的撒烈溪人间的友情,也是不足倚靠。当你正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却来掳掠;他们人是来了,却抢劫了人口财物,带回他们自己的地方。
这一切的灾难,是要叫摩押悔悟,归向犹大,仰望从耶路撒冷出来的救恩。有时患难临到我们,也是主的管教,要我们回转归向祂而蒙恩。── 于中旻《以赛亚书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