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以赛亚书 第15章


圣经综合解读

1「论摩押的默示:一夜之间,摩押的亚珥变为荒废,归于无有;一夜之间,摩押的基珥变为荒废,归于无有。」

2「他们上巴益,又往底本,到高处去哭泣。摩押人因尼波和米底巴哀号,各人头上光秃,胡须剃净。」

3「他们在街市上都腰束麻布,在房顶上和宽阔处俱各哀号,眼泪汪汪。」

4「希实本和以利亚利悲哀的声音达到雅杂,所以摩押带兵器的高声喊嚷,人心战兢。」

十五-十六章是论摩押的默示,由五个部分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A. 摩押的危机());
 B. 神为摩押悲哀());
  C. 摩押因骄傲拒绝庇护());
 B1. 神为摩押哀哭());
A1. 摩押的结局())。
上图:米沙石碑(Mesha Stele),又名摩押石(Moabite Stone),是一块黑色玄武岩石碑,用原始希伯来字母记载了约主前840年摩押王米沙与以色列争战的事迹,1868年被发现于约旦的底本(Dhibon),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米沙石碑证明了圣经中以色列及摩押争战的事件(王下三5-27)是史实,也提到了「亚他录、底本、比稳、基列亭、雅杂、尼波」等地名,并宣称摩押人的神是「基抹」。

5「我心为摩押悲哀;他的贵胄(或译:逃民)逃到琐珥,到伊基拉·施利施亚。他们上鲁希坡,随走随哭;在何罗念的路上,因毁灭举起哀声。」

6「因为宁林的水成为干涸,青草枯干,嫩草灭没,青绿之物,一无所有。」

7「因此,摩押人所得的财物和所积蓄的都要运过柳树河。」

8「哀声遍闻摩押的四境;哀号的声音达到以基莲;哀号的声音达到比珥·以琳。」

9「底们的水充满了血;我还要加增底们的灾难,叫狮子来追上摩押逃脱的民和那地上所余剩的人。」

5-9节是神「为摩押悲哀」())。
「琐珥」())位于死海南端,摩押的始祖罗得曾经从所多玛逃难至此())。这个小城代表神对摩押祖先的怜悯,但如今摩押人在大难之中,却拒绝接受神的怜悯())。
「伊基拉·施利施亚、鲁希坡、何罗念」())可能都在摩押西南部、琐珥附近,摩押的难民从西南面越境而逃。
「宁林的水」())可能是摩押南部的南美拉溪谷(Wadi Numeira))。
「柳树河」())可能是摩押南部与以东交界的的撒烈溪())。
「以基莲」())可能位于死海北端,「比珥·以琳」())可能位于摩押南界。「哀号的声音达到」())这两个地方,代表哀声已经「遍闻摩押的四境」())。
「底们」())可能是「底本」())的别名,「底们的水」可能就是亚嫩河。「底们 דִּימוֹן/dee-mone’」原文与「血 דָּם/dawm」())谐音,与「底本 דִּיבֹון/dee-bome’」首尾呼应。「底们的水充满了血」()),这句话使人想起从前摩押人看到血的幻象()),但现在却是真实的灾难。但河中的血仍然不能满足神的公义要求,所以祂「还要加增底们的灾难」())。
「狮子 אֲרִי/ar-ee’」())比喻侵略者。摩押勇士「亚利伊勒 אֲרִיאֵל/ar-ee-ale’」())名字的意思就是「神的狮子」。神「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们」()),以狮子骄傲自夸的摩押人,神就「叫狮子来追上摩押逃脱的民和那地上所余剩的人」()),才能满足公义的追讨。
5-9节原文用七个「因为 כִּי/kee」(5b、5c、6a、6b、8a、9a、9b)连成一个整体,表明「我心为摩押悲哀」())与「我还要加增底们的灾难」())是同一位发言者,也就是神自己。让神悲哀的原因,不但包括摩押人的悲惨境遇()),也包括神自己「还要加增底们的灾难」())。神击打人的同时、也在为人悲哀,祂的心中充满了人类无法想象的同情和怜悯()),只有不认识神的人才会觉得祂的公义与爱有矛盾。神用「烈怒」())表达了公义,也用「悲哀」显明了怜悯,这种公义和怜悯的顶峰,是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赎())。
上图:罗得及其后裔摩押和亚们:1、罗得离开亚伯兰,往东迁移,直到所多玛,被北方四王所掳,但被亚伯兰救回(创十三4-13,创十四12-16);2、天使自希伯仑到所多玛,罗得接待天使(创十九1-14);3、天使救罗得等出城后,神毁所多玛等城,罗得和两个女儿逃到小城琐珥(创十九15-22);4、罗得与两个女儿乱伦生了摩押和便亚米(创十八30-十九38),成为摩押和亚扪两国的祖先。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摩押的哀歌(Ⅰ )

本段预言的作者表现了对摩押人厄运的极大同青。这里没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第十五章是篇真正的哀歌,不像十四章那般嘲弄巴比伦;而是像‘我心腹为摩押哀鸣如琴’的痛苦呼喊,使这篇‘论摩押的默示’与别不同。耶利米书四十八章也是相同的例子,重复了一些同样的字眼,而其结论根本就是一篇盼望的预言。解经家便引用此处作为证据,支持以色列的先知是较邻国的先知优越。例如摩押人聘请先知巴兰去咒诅以色列人(即使他发现自己没法完成任务、民二十二至二十四章 ),而这里一名以色列的先知竟会为摩押的苦难哀哭。但在其他的地方也有表达反摩押的激烈情绪,正如有关他们名字来源的故事,以及大卫对待摩押战俘的事迹,特别指出他们不可入耶和华的会;而以赛亚书其他提及摩押的地方,都怀有敌意。所以我们可以假设这些神谕反映了某时期,当摩押的苦难是如此深沈,以致以色列人也为他们一洒同情之泪。另外对他们疆界主权的尊重,及对摩押人路得的温柔接待(得一至四章 ,都是指向同一方向的事情。但无论如何,在一连串论及外邦国家的神谕中,包括了此段摩押的哀歌,令这些猛烈攻击的预言,转化为对神管治世界其他地方的命运,作出较为有深度思想的诠释。

这里形容的灾难,很难确定它等同于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它看来不像是犹大的失败。有些经文描述了一次犹大的胜利,但如果犹大为其所战胜的军事对手而哀哭,这便有点奇怪。摩押人像耶路撒冷一样,因着向亚述人进贡,便逃脱了主前七○一年西拿基立的毁灭。但是,当代的亚述史记却记载了一桩战败在入侵者手上的事,这些敌人可能来自南方或东方。在所载的地名,描述了一条从南方来的路线,圣经中曾数次提及这种突袭,例如在基甸传说中的‘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士六至八章 );示巴人向约伯的家产的进袭无论神拣选甚么作为祂怒气的杖,都是极其厉害的。

这篇哀歌的地理也是不可能准确地重建,第一至四节有一个相当清楚的结构,基珥是摩押南部的主要城市,底们已被认为是中部地域的重要市,而米底巴、尼波(摩西在此山眺望应许之地、申三十四章 )、希实本与以利亚利都是在北部地区。故此这场入侵看来像是在夜间向南方边界的袭击,而迅速地蔓延至全国的范围。‘柳树河’是在南方与以东接壤的边界,第七节便图像化地描绘了这场侵略的结束,当时入侵者满载摩押的掳物而归。大多数惊恐摩押人没命地逃亡的地方,都是位于死海南部的荒芜地带,各自有适当动人的名字:琐珥即‘细小’;伊基拉即‘(待宰的 )牛犊’;鲁希,另一块‘小’地方;何罗念即‘洞穴’;宁林即‘豹’。这些地点大多不能确定,但其意义却更重要。

本段的语言与形像异常生动有力,像‘哭泣、哀号、悲哀、眼泪汪汪’及其他相同字眼的累积,便突出了摩押人与以色烈人,双方哭丧者哀恸的深切。‘哀号’是含意特别丰富的字,共出现了三次。其他哀伤的表现包括剃净胡须与穿戴麻衣。哀伤的情景到处可见──‘在街市上……在屋顶上和宽阔处……达到雅杂(不详 )’。‘青草枯干,嫩草灭没,青绿之物,一无所有’。这当然不指字面的意思,而是进一步表明摩押被打败的定局。‘底们的水充满了皿’(9节 )同样地使人想起埃及的第一灾,和玛拿西时代耶路撒冷的情况,而不是指及大屠杀对国家供水系统的实际影响。最后,第九节的狮子,参见标准修订本的注译 ),引起了许多的讨论:新英译本从经文中取消此字,代以‘我看见一个异象……’。有些人将此‘狮子’视作尼布甲尼撒‘,有些视作犹大。这当然是以可怕的警告来作为哀歌的结语;最坏的还会来。或许‘余民’的观念会影响经文抄写的传统,但单以现在这段经文来说,可算是最接近和可怕的相同例子:

‘耶和华赐极大的救思(yeshu'ot )给他所立的王,
施慈爱给他的受膏者,
就是给大卫和他的后裔,直到永恒’

这不是以赛亚传统中常见的名词,但却也有一些美丽的例子: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以赛亚书第十五章

c. 摩押:因骄傲而拒绝救恩

巴比伦神谕的重点在神的百姓,和祂对世界历史的掌管。非利士神谕加强确认这点,承认神必定实现祂给大卫家的应许。接下来的摩押神谕则要修正一个观念,即以为神的应许具排外性;那将在锡安成就的应许,是把所有在其中寻求护庇的人都包括在内甚至摩押人也不例外!在日期方面,摩押和其他巴勒斯坦诸国一样,受到亚述的侵袭主前七一五和七一一年由撒珥根二世领军,主前七○一年由西拿基立领军。不过除此之外,的过去式的未来式并不能算是充分的证据,可以指证是何时的失败。甚至的时态也可能代表未来的必然性,而非过去发生的事;若是如此,便是指同一次的倾倒,可能应验于西拿基立挥军西进的那一次(导论:第二个危机和第三个危机,书版21~23页)。当然,残酷无情的亚述军队每一次侵袭的时候,所描述的情形都可能发生,不过,一般而言,以赛亚最关注的乃是某种情况发生的原则,而不在意其日期、时间、与人物。这里的敌人都相当模糊,只说是列国的君主。以赛亚用这样的方式,将历史的一个片段抬高到新的层次:某一外邦民族经历到极大的艰难,他们转向锡安求救a)所听到的回答为:侵略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大卫的宝座却是永久的b~5),这代表邀请他们来接受锡安的治理,在大卫王的荫庇下得到保障;但是摩押却不能这样丢面子,骄傲拦阻他接受这个好消息,结果他只能继续在忧伤中;因为其他地方再找不着避难所,只有毁灭等在那里。以赛亚的目的不是要定出某时某刻发生的某种情况,而是用历史来描述真理:有需要者必须与神的百姓认同,来到神的应许之内,才能得到拯救,而骄傲却能使人致命。

1.摩押的危机。亚珥是边陲之城;基珥可能为吉珥哈列设,位于摩押中部。这是一幅入侵图,边界的防御遭攻破,敌军已深入心脏地带。荒废:如,「默然无声」(和合:灭亡),如死人般寂静;描述战争之后人皆逃跑,城中全无声响。一夜之间:闪电式、强悍又残暴的进攻,只需一个晚上便将城征服。

2~4.摩押的哀伤。人忧伤的时候,便会去找宗教(2节);绝望之情从一城感染到另一城(3~4ab节);军队和平民一样震栗(4cd节)。底本在亚嫩以北;尼波米底巴在更北边。一连串的地名给人的印象为,灾难与无助延伸遍地。剃净:剃发是哀恸的表示街市……房顶:哀恸变成整个地方的事和各家的事。战争的哀伤不是抽象的,而是深入每个家中的。希实本以利亚利雅杂都在摩押平原,是最北边的城市。摩押全国成了流泪所。悲哀如此沉重,连军人也因伤心而无力动弹。

5~9.神为摩押的哀伤我心(5节)连至我还要(9节),由此可见,这里的发言人是神,祂为灾民(5节)、环境(6节)、想抢救却无能为力的光景(7~8节),及前面更深的苦难(9节)而忧伤。在希伯来文中,这几节由七个说明性的「因为」连在一起:第5节的他们上路上之前、第6节的青草之前、第8节与第9节的开头以及第9节的我还要之前。所以,这几节列出了让神哀伤的原因,祂虽然在击打,但也在流泪。这则摩押神谕纠正了非利士神谕可能产生的误会以下),因为它说明,大卫的应许亦将外邦人包括在内;这一点也可调整巴比伦的神谕以下)。那则神谕中,神的本性藉神圣的忿怒表达出来,但是神还有另一面,祂的心充满了人想象不到的同情与同理心,对人的痛苦极其怜悯,也能充分认同。

5.这里的城名与2~4节的顺序反向,朝向西南。敌人从北而来,摩押人则向南而逃。琐珥在死海南端。伊基拉‧施利施亚不知何在;鲁希何罗念也可能在同一带。

6.宁林可能是摩押南部的南美拉溪谷。

7~8.战争中最可怜的景象之一,便是百姓平白遭到灾殃,只能尽量从中抢救一些细软。为了帝国的面子,遭到牺牲的不是上层人物,而是这些最底层的人。白杨溪谷(和合:柳树河)可能是摩押南界的色瑞德溪谷以基莲比珥以琳不知何在。或许它们乃是摩押的「但和别示巴」,表示整个国境。

9.底们可能是底本(2节)的另一个名字,构成一个括弧。以赛亚选这个名字的形式,很可能是因谐音的缘故: mê-ḏîmôn ma ̄leʾû ḏa ̄m ,「底们的水充满了血」,这样的形容很符合他的诗意。63这里有一个典故,在,当时摩押人看到血的幻象,可是如今却是真实的而且是他们自己的血!但是河中的血仍不能满足神的公义要求,「因为」我还要添加。眼泪(5节)和公正的刑罚(9节)在神的属性中是结合在一起的。这里用狮子作比喻,声明入侵者一个也不放过,无论是在逃的人或留下的人,都会一并遭灭绝,无一例外。提到摩押的「亚利伊勒」,很可能是指其最精炼的军士。这个称呼的意思是「神的狮子」。以赛亚对亚利伊勒之地发出狮子 ʾarye ̄h )的威胁,实在相配。他们不是以狮子自夸吗?他们必会得到狮子!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论摩押的默示:一夜之间,摩押的亚珥变为荒废,归于无有;一夜之间,摩押的基珥变为荒废,归于无有。「

〔暂编注解〕「亚珥」:原文字根为「城」,或许指首都,位于亚嫩河以南。

「基珥」:为摩押南部的主要保障。本节意指整个国家突然间(「一夜之间」 )陷落。

一夜之间……变为荒废: 古代战争比较少用未预料的夜间攻击战,但可给敌人致命一击。以赛亚以夜战比喻摩押的荒废,他们的骄傲转眼被折断。亚珥是摩押的首都,基珥是进入摩押的天然要塞。

论摩押的默示。或“关于摩押的严肃信息”。 以赛亚在赛15和16章中对犹大的东邻摩押发布预言。鉴于对摩押的政治地理和历史知之甚少,这个预言中有许多内容我们不清楚。以色列和摩押经常交战。1868年在底本的废墟中发现的著名的摩押石碑,记录了摩押人被暗利和亚哈征服,并在自己的国王米沙的领导下起义成功。这个预言中所列的城市,如底本,尼波,米底巴,雅杂和何罗念等,在摩押石碑上也有提到。耶48章用相似的语言记录了降于摩押的相似惩罚。

亚珥。希伯来语是`ar,据认为是`ir 的一个变体,意为“城市”。查不到一个叫亚珥的城市。“摩押京城”。

1~5对摩押的预言。摩押是第四个审判对象。摩押是罗得的后裔,B.C.13世纪左右它们以死海东部的丘陵地带为中心建立了王国。B.C.12,11世纪,他们的领土扩张,直至由以色列流便支派占领的死海北部地区。在大卫统治时期经历了许多变迁,通常他们向以色列进贡。以赛亚对长久居住在以色列周边、极大影响以色列的摩押宣告残酷的审判。不过,这个以色列的兄弟国并未完全灭绝,A.D.107年被罗马纳入行政区域之前,它都是独立的民族。在审判预言中,以赛亚对他们的悲惨处境表现出无奈的情感,不是冷漠的描述,这点与对其他外邦国家宣告审判大有不同。 从16:13,14看出,似乎很久以前由其他先知宣告过审判预言,在预言将要成就时,以赛亚再次强调此预言。由此可知圣经预言的一贯性。

1~9这部分描述神借亚述向摩押进行的审判。参看的脚注。这审判是迅速的(“亚珥”和“基珥”-1节 虽然相距25英里 或40公里 却在同一夜陷落了 );难民逃到远至死海南端的“琐珥”(5节 )。留意以赛亚对战争之可怕的敏感(如第8节 )。

1-9 摩押人为了国家覆亡大大痛哭:摩押人突然面对灾难,主要的城市变为荒废,全国一片哀声。他们虽逃难异乡,但仇敌仍不放过他们。

15-1:-16:14预言摩押的覆亡:摩押位于死海东部,居民是罗得的后裔,与以色列人有亲属关系。与本段的预言(16:1-5)相似 , 可供参考。在体裁方面,本段属挽歌。

15~16章预言亚述人倾毁摩押,和摩押人逃亡的情形。

主前第八世纪的摩押】一如主前第八世纪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城邦,摩押受亚述一统帝国所辖治。有几份亚述文献列出进贡的摩押王,或是不时与其他小城邦联盟反叛的摩押王(主前七一三年的亚实突叛变记载于撒珥根二世统治期的一个棱柱 )。因为以赛亚是在希西家统治初期发言,摩押城市被毁可能是出于沙漠部落的袭击,而非亚述。西拿基立的年表交代得很清楚:摩押在主前七○一年的亚述征讨目睹了犹大被摧毁、耶路撒冷被围攻,因此想要博取亚述欢心。因此,以色列的先知,耶四十八章 )通常把摩押列为敌国。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城市】

此处列出的被破坏或是被毁灭的城市,全部在摩押北区。基珥的吉珥哈列设 )位于凯拉克干河(Wadi-el-Kerek )的上游地区,是亚珥区首府。尼波与米底巴皆位于死海北端的东部,离底本约贰一十哩。希实本与以利亚利座落于尼波东北部,也受到攻击。偏南的底本(基珥以北二十哩 )与雅杂显然没有直接受到侵略者的影响,但是担心未来会受波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们上巴益,又往底本,到高处去哭泣。摩押人因尼波和米底巴哀号,各人头上光秃,胡须剃净。」

〔暂编注解〕剃光胡子是哭丧的表示。

“高处”是异教膜拜的地方。“剃净”头发和胡须是羞辱的记号。

「巴益」:学者多译作「房子」,可能指庙宇。

「高处」:是露天的邱坛。

「摩押人因...... 哀号」:可译作「摩押人在 ...... 哀号」。

「头上光秃、胡须剃净」、「腰束麻布」(3 ):哀恸的表现。

底本。摩押石碑就是在这里发现的(见第1节注释 )。这座城市在死海以东约19公里,在亚嫩河以北约5.2公里。尼波和米底巴位于死海的北端附近。在著名的摩押石碑上,国王米沙吹嘘自己奉基抹之命,从以色列夺取了尼波,占领了该城,杀死七千名男女老少,献给他的神。米沙还提到米底巴被暗利所夺取,并由他和他的儿子亚哈占领多年。

光秃。剃掉头发和胡须,表示极度的悲伤。这种习俗可能与拜偶像有关,所以禁止以色列人实行,21:5,,16:6,

2-4这里地名的列举,是由亚嫩河附近的底本开始,向北数去,直至北界的雅杂。

2~4到高处去: 可能是为了祈求他们所侍奉的基抹偶像。虽然受到极重的审判,还未领会被审判的缘由,实在可憎又可怜。

哀悼习俗】在整个古代近东地区,无论是团体或个人的哀挽,都有哭号、剃头发与胡须、穿麻衣、躺在地上打滚这些行动,表示悲伤以及当下与死者感同身受(为期七天 )。请参看:注释,其中讨论到这些习俗,以及乌加列与亚述文献的经外证据。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们在街市上都腰束麻布,在房顶上和宽阔处俱各哀号,眼泪汪汪。」

】「希实本和以利亚利悲哀的声音达到雅杂,所以摩押带兵器的高声喊嚷,人心战兢。」

〔暂编注解〕「摩押......喊嚷」:连勇敢的士兵也哭起来。

希实本。悲哀的声音传到了遥远的北方。希实本在米底巴以北约9.6公里,在死海北端以东约24.5公里。以利亚利位于希实本东北2.7公里处的一个山顶上。以色列人当初占领该地时,把以利亚利划给了流便支派,但后来它被摩押人占领。雅杂的位置尚未确定,可能在米底巴附近。以色列人在这里打败了亚摩利王西宏,并把它分给了流便支派。据摩押石碑记载,雅杂是以色列人与米沙作战时的总部,但被米沙占领,划给了底本。

摩押带兵器的。临到摩押人的打击非常可怕,连士兵也惊恐得喊叫起来。本应出力的人无可奈何。本应最勇敢的人却惊恐万状。

人心战兢。或“心灵颤抖”。

】「我心为摩押悲哀,他的贵胄(或作“逃民” )逃到琐珥,到伊基拉、施利施亚。他们上鲁希坡随走随哭;在何罗念的路上,因毁灭举起哀声。」

〔暂编注解〕“琐珥”:在死海南端。这里所提的地方都在摩押。

「琐珥」:在死海之东南端,昔日摩押的始祖罗得曾由所多玛逃难至此。

「伊基拉、施利施亚」:可译作「三岁大的牝牛」,形容摩押如牝牛般,未负轭前不受制于人,现在设法摆脱临到他身上的苦难。

我心: 流露出看到罪人灭亡为其哀伤的爱心。以赛亚生动地描绘预言中的审判场面,以文学语言勾勒出神所赐的启示性异象。

我心。先知所看到的场面非常可怕,以致他动了怜悯之心,为受难的人发出同情的呼喊。

琐珥。可能靠近死海的南端。在所多玛和蛾摩拉毁灭的时候,该城暂时幸免,但被稍后也遭到毁灭。然后显然又重建了

到伊基拉施利施亚。英KJV版为“三岁小母牛”。可能是原文Eglathshelishiyyah(“第三个伊基拉” )的意译。如果是这样,它就在琐珥附近。

鲁希坡。。这个城市的位置尚不清楚。

何罗念。米沙在摩押石碑上提到何罗念(见第1节注释 )是他前往基抹时所攻占的城市。,5,34也提到了何罗念。

5~6「鲁希坡」、「何罗念」与「宁林」:均在摩押西南部山丘地带。

5-7摩押的难民带着财物远走他方,在西南面越境而逃。

逃亡路线】摩押逃亡路线的关键在于琐珥,因为此处提到的其他地点都无法辨识。根据,琐珥是座平原城市。至于精确地点,学者的猜测是在尼波山附近,靠近死海的北部顶端,以及死海的南端地区。的攻击集中于基珥与尼波;由此而言,琐珥与其他这些城市位居南方,朝以东的方向逃命才比较合理。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因为宁林的水成为干涸,青草枯干、嫩草灭没,青绿之物一无所有。」

〔暂编注解〕「宁林的水」:此河流经之地向以植物繁茂见称,如今这河流显然被敌人堵塞,两岸植物枯干。

宁林的水: 摩押的清泉,流入死海,现在称为WadiNumeira。此泉拥有6、7个泉源,不易干涸。此泉“干涸”意味着入侵摩押的军队堵住水源或拦截流水,导致河中无水可流。临到摩押的审判不仅使城邑荒废,也使土地荒芜不再出产。

宁林的水。也里提到,可能是用于灌溉的水库。据认为是一条流入死海东南岸的水道。水库被摧毁以后,周围变成了一片荒地。

宁林的水】根据摩押往南逃的理论,最好将宁林的地点定在从西部流进死海南端的农梅拉干河。附近有个叫农梅拉的地方,可能与水源相关,并作为摩押的前哨。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因此,摩押人所得的财物和所积蓄的都要运过柳树河。」

〔暂编注解〕「柳树河」:位于摩押与以东交界的深谷。

所积蓄的……运过: 描绘摩押人失去往日的生命之源——宁林之水,凄凉地走过柳树河的景象。即使在患难中,他们仍不舍平时迷恋的钱财,这时钱财反倒成为累赘。

摩押的绝境迫使其居民逃离国家,迁到一个叫作柳树河的地方。这条河的位置尚未确定。

柳树河】如果摩押逃亡路线是南向,沿岸有柳树的河谷应该就是介于摩押与以东之间的黑萨干河(撒烈溪 )。这个宽阔的山谷(四哩宽 )绵延三十五哩,终结于死海的东南端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哀声遍闻摩押的四境;哀号的声音达到以基莲;哀号的声音达到比珥以琳。」

〔暂编注解〕「以基莲」:在死海北端。

「比珥以琳」:位于摩押南界。先知提到南北两边界,藉此描写哀声遍传。

本节所提到的几个地名都还没有确定。

以基莲】从以赛亚的神谕来看,该处似乎是在南方,不过目前还找不出精确地点。有可能是优西比乌所说的以基莲,就在拉巴以南。学者阿哈罗尼则主张是黎散半岛(Lisan Peninsula )东边的玛兹拉(Mazra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比珥以琳】

这个地方的位置尚未有定论。有些学者猜测是与的比珥一样,不过很多地名都是以「比珥」(「井」的意思 )开始,因此这个根据大有问题。但是从这个神谕中提到的其他地点来看,我们会认为是靠近死海的南方地点,有可能在凯拉克附近。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底们的水充满了血;我还要加增底们的灾难,叫狮子来追上摩押逃脱的民和那地上所余剩的人。」

〔暂编注解〕「底们」:有学者认为在南方;有学者则认为先知将底本一名的字根稍改,变了底们,读音与「血」近,取其双关意。如此,近底本的亚嫩河便是「底们的水」,战争的屠杀使河水充满了血。

「我」:指神。

「狮子」:可能喻指敌人。

底们的水充满了血: “底们”似乎是2节的“底本”,含有“血”之意。以赛亚预言流在底们地的河将被血充满,由此可知杀戮的规模之大。

底们的水。这个地方尚未确定。可能就是底本(第2节 ),若是这样,“水”就是指亚嫩河。有些人认为这是玛得缅附近的一条河。

我还要加增。刀兵之灾虽然严重,还有其他的惩罚会接踵而来。狮子可能象征后来的侵略者,5:6)。

底们的水】底们由于靠近摩押高原的哈玛德干河(Wadi Ibn Hammad ),有人认为就是拉巴西北方约两哩半的底聂废墟(Khirbet Dimneh )。表层勘测没有找到铁器石代的陶磁,不过该地还没有展开任何挖掘工作。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例证

「我心为摩押悲哀。」

摩押人口稠密,土地肥沃。但是现在却遭受废弃,几根破柱还屹立着,但是墙垣都破损不堪,露出岩石的废墟。这样的文明会完全破落衰败,后也不留什么遗迹,在先知当时,怎么可以想这事呢?但是这些话终于实现了。其他的预言都这样逐一应验,几乎每早晨都有这样应验的。

可注意的事是神人并不为此而幸灾乐祸,虽以色列与摩押一向为敌。这不也使我们想到不虔之辈的光景?我必须流着眼泪来传永远审判的信息!对十字架为敌的人也以眼泪哭泣来劝!我们要有负担的心灵,甚至到破碎的地步。

惟有这样传道才会感动未得救的心,如果在宣布审判的语气上坚硬,态度死板,只会叫人的心更刚硬。润湿的心才会破碎人的心。眼泪才会引眼泪。我们慈悲的大祭司给我们恩慈,将祂关将亡的人的负担,凡在我们里面,我们看见那城就痛哭,向罪人与未悔罪者说出审判的话,比颤抖的声音讲的。

—— 迈尔《珍贵的片刻》
摩押的悲哀】

「宁林的水成为干涸。」

摩押是死海东边的一个小国,南邻以东,北邻亚扪。大卫作王的时候,征服了以东,摩押,亚扪;到所罗门王时代,他们继续给以色列进贡。所罗门死后,他们归服北国以色列。等到英勇的亚哈王死了,摩押背叛以色列王。所以以色列王约兰纠合犹大王约沙法和以东王,联军惩膺摩押,大败摩押军,毁坏它的城邑。
先知以赛亚,满有神的慈爱,以至他对于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国家,仍然对将要临到摩押的苦难心存怜悯。

我心为摩押悲哀,它的贵胄逃到琐珥,
到伊基拉,施利施亚。
他们上鲁希坡随走随哭;
在何罗念的路上因毁灭举起哀声。
因为宁林的水成为干涸,青草枯干,嫩草灭没,
青绿之物,一无所有。

摩押是罗得的后裔。先知想到了亚伯拉罕,如何为了侄儿罗得,在耶和华面前祷告。正如耶和华用天上降下的硫磺火,毁灭所多玛,为了亚伯拉罕的缘故,差天使拯救罗得出来;罗得逃到附近的小城琐珥。摩押的贵胄,也要走他们先祖的老路。这还不是一样违背神的结果?
欢乐丰足的摩押,像所多玛一样,想不到在一夜之间,灾难忽然临到,全地变成悲哀。
摩押的宁林,是死海附近的一个绿洲,水源丰足,是摩押的骄傲,是荒漠中客旅的希望和安息。竟然都变为一片枯黄,看不到一点生命的绿色。所以自然资源,也是靠不住的,神的忿怒临到,都会失去。
只是属肉体的人,没有怜悯同情的心,邻国以东,不来帮助,纾厄解困,却趁火打劫:“摩押人所得的财物,和所积蓄的,都要运过柳树河。”“柳树河”是死海南端摩押与以东交界的撒烈溪人间的友情,也是不足倚靠。当你正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却来掳掠;他们人是来了,却抢劫了人口财物,带回他们自己的地方。
这一切的灾难,是要叫摩押悔悟,归向犹大,仰望从耶路撒冷出来的救恩。有时患难临到我们,也是主的管教,要我们回转归向祂而蒙恩。

── 于中旻《以赛亚书笺记》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