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我们有坚固的城,
耶和华要将救思(Yeshu'ah ),定为外郭’
c. 救恩与供应:锡安山上的世界
这一段经文由两小段见证(1~5、9~10a节)和两句描述语(6~8、10b~12节)构成。以赛亚又运用他常使用的方法,取一段源于其他事工的语话,将它重新放在另一套镶嵌画中,而与该时刻的处境完全吻合。的堕落之城重新出现,可是带着新的概念,说它是一套迫害体系的中心。这一段描写,在这个城里有贫穷人和困乏人(4节),他们受到刚强和强暴的人驱使(3节),被外邦人辖制。他们曾经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好像寄居的外人,但是如今一切都改变了。将神在锡安山的掌权描述为光荣无比的胜利;此处锡安山则是丰富供应万民和万国的地方(6节),救人脱离死亡与眼泪(7~8节)。他们称这事为拯救(9节),而他们所歌颂的保障(4节)则是祂替他们遮荫的温柔之手(10a节)。 从以上的一切,可以看出本段在十三至二十七章的全景中扮演怎样的地位。前两个系列中,第三则神谕都论到外邦人的需要。十五至十六章提到,摩押长期的困窘,可以由安稳于锡安的大卫宝座来解决,但是摩押的骄傲却让他们放不下颜面,以致决定放弃。,亚拉伯诸族集合在一起,要互相帮助,分享食物和水,但实际上解决不了问题。然而如今万民都可以在锡安山享受最好的食物(和合:肥甘)和最佳的酒(和合:陈酒)。他们终于来到那位王掌权之地所有人都来了,只有摩押不在内b~12)它仍然独行骄傲之路。 1~5.个人的得救见证。在,以赛亚凭着戏剧性的丰富想象力,在一片倾倒中听到歌唱的声音。世界之城在废墟中静默,但全世界却有歌声响起。第1~5节的主题为,赞美(1节)从倾倒(2节)和静默(5节)中兴起。神照着祂从古时就作的决定去行(1节);凡自认为刚强的人,现在必须承认还有一个力量比他们更强(2~3节);祂素来便是那些属祂而受欺压之人的保障(4节),时候一到,强暴人的歌声必然中止(5节)。 1.我的神,我:以下。相信的余民对神有亲身的认识。称赞(√ ya ̄ḏâ ):「献上感谢」,在此主要是这个意思,因为整段都在思想神所赐予的好处。忠信诚实,在希伯来文是两个相关的名词( ʾemûnâ 和 ʾo ̄men ),都来自√ ʾa ̄me ̄n ,「可靠的」。和这个字在一起形成的片语,意思是「一切可以想象的信实,完美,信实的典范」。这与你曾作(4节;和合:你就作)的回顾完全吻合。在外邦人管辖的年间,神受欺压的子民经历到祂信实的保守。奇妙的( peleʿ ):带有超自然印记的事,非人力所能及的,源头出于另一个范畴(。所定的是名词( ʿe ̄ṣôṯ ,「计画」),与「策士」相关。世上余民聚集到大卫王的跟前,乃是弥赛亚王异象的一部分(亦。 2~3.神的子民曾受外邦人、刚强的民、强暴的国管辖。这一段的背景充满了埃及与出埃及的影子。民……城都是单数(NIV 作复数),应该撤销。以赛亚是在讲的城,就是不要神的世界结构。这个世界之城内的市民乃是一个百姓,只不过是由许多国(复数)组成,因为他们的理念都相同「我能作到」是堕落族类的病症,再加上「谁需要神?」的自满心态。荣耀……敬畏:这并不是承认神的拯救,而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见证,就像法老和他的手下在~17,的情形,以及所记,那些被主耶稣的荣光所折服者的呼喊。 4~5.神的子民在艰困中,祂与他们同在(4ab节);形势虽然恶劣(4c~f节),但是对神而言,解救乃是轻而易举之事(5节)。保障( ma ̄ʿôz ):「原本就有力量的地方」。贫穷人( dal ),见;困乏人( ʾeḇyôn ),见。躲避处( maḥʿseh ,来自√ ḥa ̄sâ ,「寻找/避入」):它肯定有避难所的存在,有地方可去。暴风……炎热:希伯来文用相对的威胁来表达「每一种威胁」。不过这里要描写的,乃是强暴人的气息(和合:强暴人催逼人的时候)。气息是 rûaḥ ,「灵/风」,在此应当用最有力量的话来翻译,如「疾风」。强暴(见3节),天生孔武有力的人,用力气毫不留情、一无怜悯。在神奥秘的运作下,祂的子民经常落在4c~e节的光景中,但同时,在祂完备的信实之中,他们也常在4ab节之中(按:和合4ab节在后)。而当祂的时候一到,所有敌对的权势在祂而言等于无有。第5节的第一和第三行分别提到压迫、杀害的热气(5a节),以及只需一片云就可轻易解决(5c节)的情形;第二与第四行谈到凯旋的敌人在威势中喧哗(5b节),以及其歌声的终止(5d节)。 6~8.弥赛亚的盛筵。如果的长老是回顾,摩西与长老共用筵席,以庆贺立约,那么,有可能在这里的情景之下,这个「理念」所表达的事,就成了以号角来邀请所有的百姓来赴宴。不过在此处所描述的弥赛亚盛筵没有任何限制,而且特别强调普世性:万民……:民是指各个民族,国是政治单位,而脸则是个人,这些都成了祂的百姓。 6.神的第一个行动:供应。肥甘和上好的酒(和合:陈酒)与的饼和水成对比。陈酒可以指N酵过程中所形成的沉淀,但在这里乃是指酒本身,经过一段时间的净化与熟化。上好的酒(直译)为「彻底过滤的渣」;肥甘(直译)为「肥硕的食物,满了脊髓」,营养丰富的画面。 7~8.神的第二个行动:毁灭。除灭(√ ba ̄laʿ )是「吞吃」,即,使其全然消失。裹尸布(和合:物)是按上下文的意思来译,预备下面提到死亡,可是希伯来文乃是说「遮蔽物」。床单(和合:帕子)只是「遮盖」。那日的黎明未现之前,全世界都在阴影中。我们生于其中,因此并不知道我们所谓的「光」只不过是昏暗而已。保罗的说法为:「黑夜已深,白昼将近」,强调未来光明的思想,也与此接近。神会清除所有使生命黑暗的事,尤其会吞灭死亡,直到永远。死亡在此并非指生命的无常、稍纵即逝,而是以它为罪带来咒诅的主要证据;;;,。75神凭着祂所有的能力(全权;和合:主),和祂所启示自己为上主(「雅巍」;和合:耶和华)的全备性情,将擦干祂子民的眼泪。各人脸上,亦即,祂一个一个去擦,直到每个人的眼泪都擦干为止。羞辱:见。在埃及地处于捆绑之中、受外邦人压逼的羞辱成为过去,活在金牛犊之下、不顺服之阴影中的日子也已终结;完满的圣约关系已经恢复。我们只要活于这个世界,难免在各方面都会有可责之处,也会(因环境和罪)受到拦阻,无法活出圣约子民的美好样式。但是,到那日,立约的应许将成为立约的实际。 9~10a.承认神的见证。到那日:这是第二个结果(见注释〕。人必说,在希伯来文是单数:这是个人的声音,参与在团体为我们的神所作的见证中,肯定一件事:满有信心的盼望会带来有福的结局(我们过去相信k,「过去盼望」祂;和合:素来等候祂),因为如今我们可以在上主面前,享受祂的救恩。主观的经历(我们过去相信)和客观的事实(这是上主)相符合。拯救之工全属于祂,人无任何功劳。既是祂的救恩,我们就只能存着盼望与相信来等候。拯救(√ ya ̄s ̌a ̄ʿ ,和其名词, yes ̌ûʿâ )是神的作为,祂救自己的百姓出来,;、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民;、重建他们成为自己可喜悦之民,、使他们接受祂的治理和眷顾。10a节的开始是「因为」,解释了6~9节所数算的福份。安放(和合:按)是√ nûaḥ ,其简单的动作模式,如这里的形式,从来不会指狂暴的动作(与的 hiphil 形式成对比)。垂下来的手代表眷顾、保护和祝福。在这山上与第6节的开头构成一个括弧,成为本诗的结尾。神将祂的手放在祂的山上,并放在那群从世界各地集合而来的得救之民身上:他们属于祂,祂接受他们,为他们祝福。 10b~12.粪堆。可是还有另一番景象。神的手安放在祂的子民身上,祂的脚却踏在摩押身上(践踏)。提起摩押这名字(正如推罗在,是让人记得,在末世的时候既有祝福也有弃绝,都发生在真人身上。骄傲在是摩押被摒弃的原因,到末了仍然一样。这是错误抉择的最后恶果。 10b~11.以赛亚加了两幅图解。第一幅让人感到恶心(10bc节),但是其含义却无可逃避:不要盛筵,就只能选粪堆。在祂以下(于「践踏」之后,和合未译)表明神直接的责罚行动。这个字也可以指「在他的地方」:摩押所得的是他自己所选的。第二幅图是游泳者(11a节),这是「自己动手、我行我素」政策的最佳比方。他可以掌管自己的环境、选择,达到自己的目标,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 12.在11b节,内在的骄傲因素自我拯救的意图被神拉下来。此处外在所造的安全措施,就是骄傲藉以环绕自己的一切,又被神拉下来。三个讲「高」的名词,与三个讲「拉下来」的动词搭配。你的坚固高台,意为「你墙上最安全、最坚固之处」,将来所剩的,连废墟都不如,甚至不见瓦砾,只余平地,直到尘埃。骄傲在败坏之先,此言诚然不虚!〔暂编注解〕「因为你以忠信诚实 ...... 所定的」:大概响应上章神在末日要成就的事,因而称颂祂。
我要尊崇你。本章是一首赞美诗,特别是第1-5节。先知扬声感谢神结束罪恶的统治,建立了所宣布的祂荣耀的国度。
你古时所定的。拯救人类的计划不是事后制订的。在这一个世界创造以前很久,神和基督就商量在出现罪恶的紧急情况下所要采取的对策。基督提出奉献自己,成为“创世以来……被杀之羔羊”。于是基督和天父之间开始为失丧的人类“筹定和平”。神永恒的旨意是人类应该享受生活。为了实施这个旨意,投入了天国的所有的资源。
1-5 感恩的祷告:神才是真正安全可靠的避难所,祂保护贫穷、受压逼的人,惩罚残暴、傲慢的人。
1~5神保守圣徒的安全。以赛亚将神刻画为圣徒安全的保障,他从残暴强大的恶人手中拯救弱者,完全除去恶人。即使我们软弱,但有强大的拯救者;即使靠神的帮助成为强者,也当尽力实现正义,。这段经文的主题、形式与诗非常相似,121:5-6)。
1-12 神的救恩:在全地遭审判的灾难中,属神的人却蒙救赎。
25:1~12以色列末世性颂赞。以赛亚在上一章论到神对人普遍罪行的审判,在本章改变角度,借着异象记述进入新王国的圣徒以色列颂赞神伟大的救赎事工。这首末世颂赞分为三个部分:①赞美神保护他们脱离残暴的仇敌,并审判仇敌(1-5节 );②盼望外邦人悔改归向神,分享救恩(6-9节 );③借摩押比喻,宣告始终不肯悔改的不信之人将会受到审判。重温基督教的基本信仰:①在世界末日,既有人得救,也有人灭亡,,,12:7);②在新天新地,所有圣徒将欢聚一堂,赞美神。
【】「你使城变为乱堆,使坚固城变为荒场;使外邦人宫殿的城不再为城,永远不再建造。」
〔暂编注解〕“城”。无疑指巴比伦,而巴比伦是代表一切敌对神的人。
城。可能指巴比伦,24:10)。她代表以赛亚时代罪恶势力的中心。属世的巴比伦起来攻击耶路撒冷。撒但竭力借着这个异教中心来控制世界。但世界将变成一片废墟。关于这段预言在以赛亚日子的应验,见;14:4注释。在基督复临前夕,那奥秘的巴比伦也将遭到毁灭。巴比伦的毁灭预表撒但权势的毁灭,。
2-3列国在神的审判下如城荒废,至终回转敬畏神。
【】「所以,刚强的民必荣耀你,强暴之国的城必敬畏你。」
〔暂编注解〕「刚强的民」、「强暴之国」:指悖逆神、欺压人的外邦。
本节原文的“民”或“城”不加冠词,所以是泛指的,而不是特指的。在神摧毁巴比伦的时候(见第2节注释 ),其他国家将懂得承认祂的大能。,13,惩罚临到这邪恶的“城,按着灵意叫所多玛,又叫埃及”,使其余的人都“恐惧,归荣耀给天上的神”。,10,“神起来施行审判,要救地上一切谦卑的人”,“人的忿怒要成全你的荣美”。
【】「因为当强暴人催逼人的时候,如同暴风直吹墙壁,你就作贫穷人的保障,作困乏人急难中的保障,作躲暴风之处,作避炎热的阴凉。」
〔暂编注解〕「如同暴风雨直吹墙壁」:神保护的百姓(「贫穷人」、「困乏人」 ),使压逼他们的人不能得逞,如暴风刮不倒坚固的墙壁。
保障。或“堡垒”。这里所叙述的事实适用于神从压迫者手中每一次解救贫穷和困乏人。在以赛亚的日子里,这是指进攻犹大的西拿基立军队的毁灭。在但以理的日子里,这是指巴比伦的覆灭。在基督的第二次降临时,这是指所有邪恶势力的灭亡。
暴风。用袭击墙壁的狂风来比喻邪恶势力的凶猛。
【】「你要压制外邦人的喧哗,好像干燥地的热气下落;禁止强暴人的凯歌,好像热气被云影消化。」
〔暂编注解〕外邦人的喧哗。见注释。本节用另一个比喻延续了上一节的意思。把外邦人的压迫比做使牧场枯萎、土地干燥的长期干旱的炎热。
云影。“热气”将被神隐蔽祂子民的凉爽的“云影”所驱散。
凯歌。;等。KJV版为“树枝”。当神出面干涉时,神子民残暴仇敌的歌声将会止息。
【】「在这山上,万军之耶和华必为万民用肥甘设摆筵席,用陈酒和满髓的肥甘,并澄清的陈酒,设摆筵席。」
〔暂编注解〕“这山上”:指锡安山。“设摆筵席”:庆贺神的胜利。
“这山”。即锡安山,千禧年政府的中心。“肥甘……澄清的陈酒”。东方宴会中最上乘的食品。所描述的酒是有沉淀物的陈年好酒。
这山。就是锡安山,。
用肥甘设摆筵席。指基督的加冕宴席。以赛亚展望那奥秘的巴比伦(见第2节注释 )毁灭,新耶路撒冷作为新造大地首都的时候。神呼吁人接受祂的邀请参加宴会,。关于以赛亚预言的双重含义,见;注释。
6-8万军之耶和华在锡安作王,为万民摆设丰富的筵席,大事庆祝,那时再没有眼泪与死亡,神的子民得享永世的恩典与福乐。
6~9圣徒末日的喜乐。指新约时代,更是天国时代,神的子民与神共摆筵席。与亚哈随鲁王为夸耀威严摆设的筵席截然不同。神筵席的佳肴是福音,亚哈随鲁王所摆设的则是必朽的食物。到时,神会揭去遮盖以色列的面纱(蒙脸的帕子 ),除去帷幔,使人认识尚未领会的主权(55:1-13,,。当我们纪念这场筵席、省察人生时,就会重新领悟作为艰险世上的客旅,我们要为回到家乡天国预备礼服。
【众神主持的筵席】众神主持的筵席通常是在加冕典礼的时候举行,也就是说,某一位神登上权力宝座的时候。伊勒神要利乏音为巴力准备筵席,就是这种场合 。玛尔杜克登基也举行宴会。这些宴会虽然是为众神举行,但是每年庆祝登基,老百姓也可以普天同庆。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又必在这山上除灭遮盖万民之物和遮蔽万国蒙脸的帕子。」
〔暂编注解〕“遮盖万民之物”和“蒙脸的帕子”指哀哭时的蒙脸巾,喻神除去了万民的哀伤。
「除灭遮盖 ......帕子」:指神除去万民的哀伤或愚昧(参串 )。
遮盖万民之物。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说是的行走在黑暗的阴影中。有一块帕子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块帕子可以是悲伤,也可以是无知,,,。这块帕子现在也遮住了全世界的人。但对于接受基督的人来说,它是揭开的。然而到了“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大海一般”,“祂的荣光充满全地”,6:3)的快乐日子,就不再有帕子了。
百姓。直译是“各民族”。包括各民族各世代神的子民。
【除灭帕子、吞灭死亡】在旧约圣经,死亡间或被拟人化,但是在乌加列神话,摩特(「死亡」 )是阴曹地府的神,与巴力为敌。因为巴力是丰饶之神,击败摩特象征了每年春天生机重返人间的循环。摩特最常见的画面就是吞吃猎物。针对摩特的仪式是为了要终结他的毁灭行动。此处是雅巍吞灭死亡(摩特 ),背景是政治性的(国家 ),而非农业性的。是贪得无厌的帝国以死亡威胁被毁灭的国家,所以死亡的面罩从那些几近绝迹的人面前除去。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已经吞灭死亡直到永远。主耶和华必擦去各人脸上的眼泪,又除掉普天下他百姓的羞辱,因为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吞灭死亡”:及曾引用。先知与他同时期的何西阿,都宣告死亡的权势会结束,这必须借着基督的救赎工作才能完成。
到了千禧年末期,“死亡”和“眼泪”要被废除,那时死亡被永远扔到火湖里。本节的观念在和被引述。
「他已经吞灭死亡」:这信息于旧约中罕见,可谓神启示的高峰。
旧约时代,人们对永生的概念比较淡薄。随着启示逐渐展开,新约时代,永生的概念得以完全显明。作为旧约时代的人,以赛亚却超越时代的局限,有力地宣告永生,这证明圣经是神的默示,不是由人构思的作品。以赛亚一直声明预言出自耶和华。
吞灭死亡。以赛亚展示了一幅基督回来作王时圣徒脱离死亡而复活的光荣画面。使徒保罗和约翰,21:4)也响应了这个主题。
直到永远。;。KJV版为“胜利”。
擦去各人脸上的眼泪。。
羞辱。即各世代的义人在今生所受的凌辱。外邦人的嘲笑:“他们的神在哪里呢”已永远止息。义人不再受压迫和折磨,而是作为胜利者,戴上公义的冠冕,唱永远快乐的歌。
【】「到那日,人必说:“看哪,这是我们的神,我们素来等候他,他必拯救我们。这是耶和华,我们素来等候他,我们必因他的救恩欢喜快乐。”」
〔暂编注解〕这是我们的神。当基督出现在天云中的时候,从散布各处的圣徒口中,将发出胜利的欢呼。他们求救的呼吁现在变成了赞美的诗歌。
我们素来等候。在出现了许多假基督之后,在撒但冒充基督的大骗局发生以后,圣徒们现在很高兴地承认他们所恒久忍耐等候的主。恶人称撒但为基督和世界的救主,但圣徒们不愿意效忠撒但,而要效忠于基督。
9-12上神的子民得蒙拯救,快乐感恩,神的仇敌(「摩押」 )却必败落。
【】「耶和华的手必按在这山上,摩押人在所居之地必被践踏,好像干草被践踏在粪池的水中。」
〔暂编注解〕“摩押”代表一切敌对神的人(正如她在过去敌对以色列 )。
「耶和华的手 ...... 山上」:指耶和华必保护锡安山。
「摩押」:素以骄傲见称,在此比喻神子民的仇敌。
这山。见第6节注释。
摩押。在这首庄严的赞歌中,摩押代表神子民的一切敌人。多世纪以来,摩押人一直是以色列人肉的刺。但现在他们和所有其他的敌人一起,将永远被制服。关于惩罚摩押的其他预言,见赛15;16;耶48;。
干草。牛蹄把牛粪和干草踩踏在一起。参神踹踏酒榨的画面,。
10~12敌对神必遭灭亡。以赛亚的视线从最终胜利、喜乐的圣徒,转移到至终敌对神的人所遭到的灭亡。摩押就是例子,它与以东(34:5-17)象征所有的罪恶权势。直到世界末了,罪恶才完全被根除,。因此,我们应当:①以善胜恶,不向恶屈服;②遇到不能胜过的恶,要躲避而非正面接触;③恳求主除去这些恶,以免陷入不能承受的试探中。
【】「他必在其中伸开手,好像洑水的伸开手洑水一样,但耶和华必使他的骄傲和他手所行的诡计一并败落。」
〔暂编注解〕「他必在其中 ...... 水一样」:摩押企图逃过神的刑罚,好像人想藉游泳逃生一般。
他的骄傲和他手所行的诡计: 邪恶之徒已经离开神,他们是自己的主人,必然骄傲;不惧怕神的法度;动用一切手段狡猾地谋害他人。结局是神必亲自破碎他们。
好像洑水的。这句话指摩押。他仿佛挣扎在苦水之中,却无法摆脱。参诗人在苦海中挣扎时求救的祈祷。有人认为神“伸开手”,就像祂脚踏“干草”一样。
他的骄傲。KJV版为“他们的骄傲”。
诡计。KJV版为“掠物”。
【】「耶和华使你城上的坚固高台倾倒,拆平,直到尘埃。」
〔暂编注解〕本节把摩押描绘成一个将被神摧毁的高大堡垒。摩押泛指神子民的一切敌人(见第6节注释 )。这里预言了黑暗大军和罪恶势力的一切堡垒都将被摧毁。在神忿怒的大日,所有的外邦人都会失败,只有神的子民得到高升
【贫穷人的保障】
「作贫穷人的保障作困乏人急难中的保障。」
贫穷的人,挣扎在生活的水平线以下,很难享受社会公平的待遇;虽然有的人提出好些美好的理想,到底于事无补。因此,他们常遭受欺压和强暴,没有人给他们说话。
有的人贫穷,是懒惰不事生产,所以没有收入;也有是任意浪费赀财,耗尽积蓄而造成的。有时遇到外邦人入侵,兵连祸结,不能耕种,而财物被劫夺;或遇到疾病,丧失生产力,或饥荒灾害,物产受损失,都会陷入贫穷困顿。这就像在旅途上遇到的意外,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在强壮的时候,富足的时候,人很容易倚靠自己,以为我甚么事都作得来;但在贫穷困乏的时候,不能照顾自己,就必须靠别人帮助了。不过,说也奇怪,越不需要帮助,越有许多人来献殷勤;到真正不能自助的时候,就没有人肯来援手了;而且常是落井下石,趁火打劫。所以“天助自助者”,并不是圣经的真理;相反的,是人助自助者,神助无助者:因为当强暴人催逼人的时候,
如同暴风直吹墙壁,
你就作贫穷人的保障,作困乏人急难中的保障,
作躲暴风之处,作避炎热的阴凉。神的恩惠是为困苦人预备的。神不是要选择适合的投资,而是要赐下白白的恩典。所以人不须要先同神讲好如何回报,如何偿还,而是先要知道自己一无所有,只仰望祂。
到那日,人必说:“看哪,这是我们的神,
我们素来等候祂,祂必拯救我们。
这是耶和华,我们素来等候祂,
我们必因祂的救恩欢喜快乐。”等候神,不是懒惰一无所事,坐在那里,单等神使乌鸦叼饼送进口中,而是知道自己贫穷无助,不能作甚么,只有仰望全能的神。其实,神在等候施恩给我们;不过,我们的里面,常有些东西,拦阻神的恩典。所以要求圣灵光照,使我们知道有甚么罪恶污秽,不合神旨意的,并靠神的大能除去。在等候神的时候,是让神在我们心中作洁净工作的时候。有些我们本来不以为是错误的东西,在神的面光之中,就现出是恶极了。有些自己所喜爱的,不想除去的,自己也不能除去的,现在愿意为神的爱而舍弃。这样,你就成为合神心意而有喜乐的人。
── 于中旻《以赛亚书笺记》【】「祂已经吞灭死亡。」
这首诗歌是以赛亚准备咏唱的,当巴比伦即将倾覆的时候,在使徒保罗受圣灵的感动,预见圣徒的得胜,复兴与生命的主来到以前,死亡的强权也必须破坏,他说:「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是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他这些话是论主再来的第一阶段,还存留的圣徒都要改变,死了的人必将复活,于是他将引用这些话说:「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
无疑的,保罗是为自己祷告,死被得胜吞灭是何等的欢欣!没有痛苦,也没有被约束的灵,突然从不朽的毕化与改变,好似固体的冰,化为液体的水,又再化为气体,无怪先知这样说:主耶和华要擦去一切的眼泪。在联合的欢乐中,受永恒的拥抱时,感到死亡与苦难都永远退去,神要守祂的话,我们真的忘记怎样哭泣了。
先知也说那得胜的歌由千万欢乐的中心唱出。教会的愿望必须实现,她长远的忍耐得了赏赐。那日必有人说:这是我们的神,我们已经等候祂。我们必欢然享受祂的救恩。
——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