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向世界发出的记号。主前七一五年,衣索匹亚的边克依(Piankhi)统治了埃及,建立了第二十五个(衣索匹亚人)王朝。他立刻想跻身世界舞台,派遣使团到各国,想结合反亚述的势力。中,以赛亚曾检视亚兰和以法莲那小规模的联合防御。此处的作法循着同一条路线,只是规模更大,而以赛亚用宇宙性的话语来描述,测试它是否真能满足世界的需要。以下那小规模的实验中,它已经失败了,而如今它跃登世界舞台,又将遭到怎样的命连?
1.祸哉(和合:唉!)与的「哦!」是同一个字,翻译应当相同,才可以表达出这两段的平衡感肯定了管理世界的原则以下用世界的情形来加以测试。翅膀刷刷响声之地:埃及有许多飞虫。以赛亚没有提埃及的名字,而用刷刷响声来暗示忙乱不安的世界。古实是尼罗河上流一带,衣索匹亚。所以,整幅图画是指当时已知的世界(埃及),沿着宽阔的水路,向遥远的未知世界而去。 2.使者出发。高大光滑,平时的译文是指衣索匹亚人,在古代世界文学中视为长人的一族。但是√ ma ̄s ̌aḵ ,「伸出、延长」却从来没有「高」的意思。「伸出」可以指「长久」,即有悠久的历史,故相当发达。光滑( môra ̄ṭ )意思是磨光的,像剑经磨利而发光,可以派上用场;所以,可以指「在备战中」,武装整齐。这样的解释使此处的人非常适合去寻找盟军。 3.我们已经注意到,,以赛亚会迈入外交圈,提出他自己(可能并不受欢迎)的回答。他在这里正是如此。边克依的使者所获得的指令,应当是说服外国政界,组成反亚述联盟,但是他们的任务(2节)却带出以赛亚向世人发出的资讯(3节)。我们可以想象一幅情景:使团来到耶路撒冷,以赛亚利用这个机会,奉神的名公开发表他向全世界要说的话。事实上,他也可能视他们为他的使团,而打发他们出去。他向世人说话(3ab节);他要全球都产生期待。大旗(亦见将竖起,号角(亦见将响起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暗示各样提醒人的机会都将用到。第三,他要求人回应:「哦,要看……要听!」这样的翻译比较合适,不过你们将看到……也是正确的译法。 4~7.开头的「因为」(NIV 未译)引介了以赛亚世界资讯的说明。他从神得到一句话(4a节):神在等待(4b节),在选择祂作物成熟的时机(5节),战争的武力将全遭摧毁(6节),世人都将到锡安来朝拜(7节)。 在世事上,神是安静(4节)的旁观者,那样的自然,就像光中必有热,收成时必有露水。可是祂亦是超越的神,从我的居所观看。而正如清热与露水对收成并非偶然,有其贡献,因此,是神在推动历史,朝向成熟的时机。 收割之先(5节):庄稼已经熟了,正如本节所示,但尚未收割。神的时间十分准确。作物熟到可以收割了,但是在祂的时机未到之前,镰刀还不可放进去。鸟类来饱餐的画面(6节),见;。 第7节讲到全世界的结局。时( ʿe ̄ṯ )是适合某事发生的「季节」。这个字与神在安静观察、等待(4节),时候一到就行动的概念相连(5节)。一方面(6节),人类不理会神、自己要组织世界的努力终于崩溃,而那正是世人受审判的恰当时机;另一方面,这个时刻亦是另一种收割的恰当时机:神要将普世的人都召聚到祂那里。礼物特指「朝圣的礼物」,。又宽又远(和合:开国以来):见第2节。有一些人来自地极,他们得到消息之后,就等候大旗的竖立(3节),如今他们来到锡安朝拜。外邦人将有余民的应许,有万军之上主作保。同一个应许,就是此处的异象中已经实现的应许,亦是由同一个头衔所作的保证。〔暂编注解〕古实在这里是指埃及。古实河即尼罗河。“翅膀刷刷响声”是描写在尼罗河上昆虫多的情形。主前714年,古实人在埃及地建立了一个古实王朝,为埃及第25王朝。这个王朝与亚述敌对。
“翅膀刷刷响声”。大概指那地区的昆虫。“古实”。今天埃及南部的苏丹。
「古实」:即衣索匹亚的古名,古实河是尼罗河上游的主要水源。
「翅膀刷刷响声之地」:指蚊蝇滋生的地方;或是形容当地船只靠在一起穿过急流时彼此撞击的声音(埃及主要的交通要道是尼罗河及其支流 )。
翅膀刷刷响声之地: 古实位于尼罗河上流,许多昆虫在此栖息。尤其苍蝇很多,因有很多适于苍蝇栖息的湖水和沼泽。以赛亚充分利用地域的特殊性,强调所传达的信息。藉此地区的地理特征,暗示为防御亚述入侵,被招集的军兵震耳欲聋的喊声。
翅膀刷刷响声之地。或“有翼的蟋蟀之地”。原文silsal(“蟋蟀” )在中译为“蝗虫”;在中译为“锣”;中译为“钹”。这里是指古实。翼轮是埃及常用的一种标志。本章和下一章里把古实与埃及并列。第二十五王朝统治埃及全地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715年到663年。当时的埃及国王是“古实”(其实是努比亚 )血统的。公元前690年到664年在位的国王是特哈加。西拿基立将遭遇他插手犹大的事务。当“古实”人从现在的苏丹把他们的统治扩展到整个埃及,威胁正在入侵犹大的亚述军队时,以色列人中惯于信赖兵马,而不信赖神的人就转而向古实求助。神想让祂的子民认识到他们的真正保障是在祂身上,而不在埃及的兵力。总之,埃及人只是人而已,况且他们是恶人。现在是轮到向他们宣布灾祸的时候了。所以最好还是依靠全能者的翅膀,57:1,91:4),而不是埃及刷刷响的翅膀。埃及在表面上很强大,但一旦神向她宣布灾祸,她的力量就消失了。
1-7 预言神必将亚述击败:当时埃及欲与犹大结盟(参30及31章 ),先知对此极表反对,特向埃及的使者宣告神掌管历史,到了时候,神会直接干预邦国的兴衰,使亚述败落,叫埃及认识祂。
18:1~7对古实的预言。以赛亚对列邦的第六个预言,对象是古实,内容为古实将要向犹大进贡。之前,对外邦的预言主要是咒诅、责备、审判,对古实的预言则很独特,是劝勉性的,他们看到神对犹大的惊人拯救行动,应当有所领悟。先知的视野从犹大的周边国家扩展到非洲。古实(埃提阿伯 )位于犹大南部,B.C.20世纪建国,于埃及第24代王朝末期(B.C.715 )占领埃及全城,建立第二十五代王朝。以赛亚向古实宣告此预言(约B.C.721-701 )的国际形势:当时,犹大臭名远扬的恶君亚哈斯已死,希西家继位,果断地进行了改革;亚述的西拿基立已征服撒玛利亚(北国以色列 )与亚兰(大马色 ),继第一次入侵犹大后,试图第二次入侵。当时统治埃及全城的古实(埃提阿伯 ),清楚知道若犹大被灭,下一个遭殃的就是自己,犹大在亚述与古实之间起着缓冲作用。在这种情势下,古实不得不召集军队。不仅在国内召兵买马,也派使者到周边国家寻求援助。以赛亚就在风云变幻之际发出预言,须臾神便会出人预料地击败亚述军队。古实看到自己并未因战争遭损,就会大有所悟,献礼物给有神帮助的犹大。此预言果真成就。此预言与8章预言一脉相通。
18:1-20:6向古实和埃及所发的预言:当时古实王朝统治埃及,先知对古实的预言其实就是针对埃及。先知在: 18章用同情的口吻劝喻埃及在亚述的威胁下要倚靠耶和华; 19章预言耶和华要审判及怜恤埃及; 20章预言埃及因倚靠盟邦势力而覆亡,并以此警惕犹大。
主前七一四至七一一年间,亚述的势力逐渐南伸,南方国家纷纷寻求结盟以求自保,本段信息大概就是针对这局势而发的。
【翅膀刷刷响声之地】这有可能指蔓延于尼罗河谷的成群昆虫。不过,这里的脉络是水道上的「使者」,因此,这句话更有可能指在尼罗河上快速来来去去,用蒲草搭建的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古实河】
古实在旧约里可以代表不同的地方,但最常见的是称之为「衣索匹亚」的地带,不过这会误导人,因为古实所指并非现代的衣索匹亚(阿比西尼亚 ),而是埃及南方的尼罗河沿岸,也就是古时的努比亚(位于现代的苏丹 )。埃及与努比亚在古时的分界通常在于第一或第二尼罗河险滩,努比亚扩张不可能会超过位于喀土木的第六险滩。主前七三○至七一五年间是这个地区的繁盛期。第三中期、第二十五王朝由衣索匹亚国王皮安齐亚与其后继人沙巴卡开始,在古实王国范围内执政了一段时间后,开始掌控埃及,在他们的政权下统一。这需要与据有三角洲地带的埃及本土国王争战,抵御西方利比亚的威胁,以及与东边日渐扩张的亚述帝国签署共同防卫条约。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古实河外翅膀刷刷响声之地为何地方?】
答:古实--黑之意,原为挪亚之孙含的儿子古实后裔所居之地,非洲东部仍称埃提阿伯。本章所提的是古实,在当时即指南埃及,其王甚强,曾统治整个埃及。所谓响声之地,就是包含吕彼亚(意窘迫 位非洲北部 在埃及西边 ,,和埃提阿伯之地区,因其遍地苍蝇萎生,发出嗡嗡不绝的声响,是一大特色,所以先知以赛亚描写其为刷刷响声之地,来形容当地人口的拥挤与混杂的情况。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差遣使者在水面上,坐蒲草船过海。先知说:“你们快行的使者,要到高大光滑的民那里去。自从开国以来,那民极其可畏,是分地界践踏人的,他们的地有江河分开。”」
〔暂编注解〕“使者”:指埃及使者。这些使者四出寻求盟友,共同对抗亚述(30~31章 。“高大光滑的民”:可能是指与亚述对敌的玛代人。“蒲草船”:是航行在尼罗河上一种快船。
“蒲草船”。婴孩摩西曾被放在小型的蒲草船内。参看的脚注。“高大光滑”。古实人的外貌(另参7节 )。约在主前714年于埃及奠立的古实人王朝实行反亚述的政策,与希西家的政策相似。以赛亚警告以色列人不要加入任何古实人的联盟。
「蒲草船」:埃及因缺乏木材,船只用蒲草做成。
「你们快行的使者」:原文为「去吧,你们快行的使者」,意思是将使者遣返原地。
「高大光滑的民」:形容古实人身裁高大,皮肤光滑。
「是分地界践踏人的」:形容国势之人。
「他们的地有江河分开」:指埃及地有尼罗河及支流滋润。
本节译文稍有偏颇,应译为“你们这些从拥有诸多河流之国古实派来的使者啊,无须再劳苦,可以回到你们的国家,就是那因强大使其他国家惧怕的国度”。以赛亚高瞻远瞩,预知将要发生的事,对古实的使者说出此番话。
差遣使者。这些使者可能奉命去邀请犹大与埃及人结盟对付亚述。
水面。可能指尼罗河。像尼罗河和幼发拉底河这样的大河似乎都用这种语气来表达,,,如现代的阿拉伯语一样。在尼罗河上,过去行驶的是用纸草芦苇编织扎紧的船。
你们快行的使者。本节的剩下部分原文不清,有好几种译法。以赛亚似乎在劝告或埃及,派使者到犹大去,就是到一个饱经战争蹂躏的国家去。亚述的入侵已摧残了这个国家,就像洪水淹没了她,使她遭受破坏和践踏。埃及人与犹大结盟是将白费心思,一无所获,况且埃及也帮不了犹大。
【蒲草船上的使者】这段期间的外交活动也一定很频繁,不过究竟是谁派出使者,以及派到哪里,都是问号。从衣索匹亚王朝急于控制整个下埃及与三角洲地带来看,他们很可能是打发使者到亚述,寻求军援,或至少承认他们统治埃及的合法地位,埃及与亚述关系良好的异象 )。在尼罗河上使用蒲草船,而非贵族或军队采用的大型三桅帆船,有可能是暗地里行动。这种轻型的筏用蒲草作成,很容易在尼罗河的水流上航行,躲过危险或是人口众多的区域。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高大光滑】
衣索匹亚派外交先遣代表到亚述,不可能全程搭蒲草船。这种轻筏只能用在尼罗河。亚述人既不高大,也不光滑(亚述浮雕上都是短小、蓄胡的人 ),所以使者可能也到自己同胞中间,鼓吹他们为统一埃及努力。希罗多德描绘衣索匹亚人是最高的非洲民族,与此处的揣测吻合。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极其可畏】
新国际本将这个字词译为「奇异的言语」,不过这里的希伯来文是重复型的形容词(qaw-qaw ),意思是「强大」。这是个拟声字,可能是模拟行军的节奏,以及大军发出的纷杂声响引起的恐慌。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地有江河分开】
这是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河 )地区」的传神形容。但是衣索匹亚法老沙巴卡的使者,至少一开始是被派到埃及全地,所以这里的「江河」很可能就是指尼罗河的支流与人工水道。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世上一切的居民和地上所住的人哪,山上竖立大旗的时候,你们要看;吹角的时候,你们要听。」
〔暂编注解〕先知呼吁众民等待神向他们的仇敌(亚述 )施以报复的讯号。
「山上竖立大旗」:见5:26注。
全体世人都要明白是神控制着地上的事务,决定各国的命运。在比喻中,祂在地球的山顶上举起大旗,指示各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作。
【】「耶和华对我这样说:“我要安静,在我的居所观看,如同日光中的清热,又如露水的云雾在收割的热天。”」
〔暂编注解〕神俟机审判亚述,犹如夏天收割前助长谷物成熟的热气和露水。
第4节生动地描绘了神在各国中间安静而不慌不忙地实施祂的旨意。祂洞悉一切,控制一切,镇定地降下惩罚或福气,按照祂的无穷的智慧和公义对待全人类。祂是无所不知的;任何惩罚都经过祂的许可。当庄稼成熟可以收割的时候,祂就派遣祂的收割者去完成他们的使命。
【】「收割之先,花开已谢,花也成了将熟的葡萄;他必用镰刀削去嫩枝,又砍掉蔓延的枝条,」
〔暂编注解〕葡萄将熟之际便遭砍伐,同样,亚述在国势进人颠峰之际,遭神击打而突然衰落。
花也成了将熟的葡萄: 比喻亚述帝国属世的成就与骄傲已达到极点。
以赛亚继续描述神圣收割者的工作,。地球是一个广阔的园地。当神凭着祂的无穷智慧看见一个民族应该毁灭的时候,就派祂的收割者去把它砍掉,5:25-31)。
【收成葡萄的意象】聪明的农夫知道一年当中什么时候该施肥修葺,以期达到最高收成果效。葡萄在五月开花,果实在八月开始成熟。有两种修剪葡萄的方法:(1 )根据基色历法,在秋天葡萄藤休眠期前,先把年前生产不丰的枝子除掉;(2 )待葡萄冒出,多余的叶子与卷须也会被剪除,好让葡萄结得更多、熟得更快。雅巍同样也在等候适当时机来临,开始修剪地上万邦。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都要撇给山间的鸷鸟和地上的野兽。夏天鸷鸟要宿在其上,冬天野兽都卧在其中。」
〔暂编注解〕亚述下场悲惨,沦为鸟兽冬夏的食物(和合本的翻译则指亚述成为鸟兽冬夏的住处 )。
当神完成了祂的工作,使一个民族受到祂的管教时,它就像树枝被砍下,无情地被驱散,抛给地上的野兽和空中的飞鸟。
【藉动物审判】葡萄树剪下的枝叶常常用来当柴火,但是这里却留给鸟类与其他动物作食物或筑巢材料。剪下来的枝叶就像分散的列国一样,只是些零散的枝干,间或有些用处,但是对雅巍与犹大不能构成威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到那时,这高大光滑的民,就是从开国以来极其可畏、分地界践踏人的,他们的地有江河分开,他们必将礼物奉给万军之耶和华,就是奉到锡安山,耶和华安置他名的地方。」
〔暂编注解〕这里是预言在弥撒亚时代埃及人会来锡安朝拜耶和华。
到了千禧年,古实人会归向耶和华。这“民”本身就是被奉上的“礼物”。
古实看见神大能的作为,便来到锡安献上贡物。
就是……锡安山,耶和华安置他名的地方: 外邦百姓带着礼物来朝见神。指古实人向犹大进贡的历史事实,也象征永恒天国的胜利,世上的人将来到义人永远的聚会——真正的教会加入敬拜。
把一个民族的毁灭,描绘成献给神的"礼物。战争会带来痛苦,荒芜和灾祸。犹大民族将受到打击,驱散和践踏,但最终将成为一个承认神并事奉祂的新国家
【】
「我要安静,在我的居所观看。」
亚述咋进攻古实,那地的居民被描绘为「高大光滑」。侵略的军队向前,他们并不受神阻碍,似乎可以达成他们的目的。其实神正在祂的居所观看,阳光仍照耀着,露水滋润着,但是在收割之前,花已结成葡萄。亚述就被击打好似农人用镰刀削去嫩枝,又砍掉蔓延的枝条。
这不是神奇妙的性格吗?祂只安静观看。祂的安静并非缄默,也非同意,祂只是等候时间,一到时机,恶人的计划似乎即将成功,立刻施以灾祸。当我们看这世界的罪恶,恶势力似乎可以成功,我们也知道恨我们的人,那时这些话应使我温习,神是安静地观看着。
还有另一方面的真理应该注意。主耶稣看门徒们在风雨的夜晚,摇橹甚苦,祂也在看着伯大尼那些焦虑的脚步声,拉撒路徐缓地经过致命的重病逐个阶段,以后终于死去,被埋葬在坟墓里。但是祂正在等候这时刻,祂可有效地施行拯救。祂对你也是如此,祂并没有默然无顾,祂正在观察一切。祂的手指按在你的脉搏上,注意它的跳动,在准确的时刻就来救助你。
—— 迈尔《珍贵的片刻》
【】「我要安静,在我的居所观看。」
【奉礼物给神】「他们必将礼物奉给万军之耶和华。」
你们记得亚述王西拿基立上来攻击犹大的那段故事吗?当亚述军队上来的时候,神并没有阻止他们;似乎神许可他们这样作一般。神仍旧安安静静地在他的居所观看,太阳也仍旧照着他们;但是到了夜间,耶和华的使者击杀了全批傲慢的亚述军队,正如农夫的镰刀割剪树枝一般容易。
我们看,神的观念多么奇异——他喜欢安静,在他的居所观看!他的安静并不是默许,他的缄默并不是同意;他不过在等待他自己的时候罢了——在最合宜的时候,他要起来,在恶者的图谋正要成功的时候,他要起来用灾祸毁灭他们。当我们看到世上的邪恶,想到恶人的成功,挣扎在仇人的欺压下的时候,就应当想到神是在安静观看。
我们再看主耶稣在世时的态度。一天晚上,耶稣独自在岸上,看见门徒在海中,因风不顺,摇橹甚苦,他怎么样呢?静静地望着;拉撒路生病的时候,他明知道所爱的人在伯大尼何等痛苦,但是他却不去……直等到拉撒路的病势一天沉重一天,死了,安放在坟墓里了,他才前去,为的是要等待最合宜的时间。
亲爱的读者,他对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安静”呢?——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古实在尼罗河上游地区立国,占水土之利,发展了古老的尼罗河文化。他们的先祖,是英武有名的宁录,人民皮肤黝黑,高大可畏。后来成为示巴,因其地处遥远的南方,被视为人类文明的边极。他们的女王,曾向慕所罗门的智慧,远道来朝,听他的智慧话。在新约时代,埃提阿伯女王的太监,曾听腓利讲道而接受救恩,并且把福音带到本国,就是今天的衣索俄比亚。
圣经预言,宁录的后裔古实人,习惯于敌神的文化,将会跟反对神的势力结盟,。他们自夸有悠久的文明,派遣使者远赴海外,交结盟友,图谋抵挡亚述的扩张。他们甚至组成了联军,在高处竖立起旗纛,吹角召集作战的军队。但不是出于神的旨意,虽然看来开了花,似乎会有成熟的希望;但神要用镰刀修剪,使它不能成就。耶和华对我这样说:“我要安静,
在我的居所观看,如同日光中的清热,
又如露水的云雾在收割的热天。”任凭人怎样的组织,活动,神并不着急,祂是全知全能的神,祂知道人的有限,所以安静,观看,让祂的计划运作,让人看见自己的失败和愚昧。
到那时,这高大光滑的民,
就是从开国以来极其可畏,分地界践踏人的…
他们必将礼物奉给万军之耶和华,
就是奉到锡安山,
耶和华安置祂名的地方。人肉体所夸口的,自己的力量,物质的丰富,在神的面前都站立不住。到认识自己的贫穷,有限,才有希望。古实人到认识自我的夸耀,甚么人杰地灵,并不过是虚骄自欺,终于厌弃自己,归向神,,。
我们多少时候,也会倚靠自己的智慧,努力奔跑,飘洋过海,并不知道等候仰望神。有时看来颇有成功的机会,就沾沾自喜。但无论人的力量如何大,马的腿如何快,在神的旨意以外的,终不会有结果。到走投无路,才会认识神的主权和神的大能,投靠神,将礼物奉到锡安山,就是向神敬拜,歇了自己的工,进入真正的安息,到万军之耶和华立名的居所,在神的殿里,瞻仰祂的荣美,而饱享肥甘。── 于中旻《以赛亚书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