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以赛亚书 第65章


圣经综合解读

1「素来没有访问我的,现在求问我;没有寻找我的,我叫他们遇见;没有称为我名下的,我对他们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2「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的百姓;他们随自己的意念行不善之道。」

3「这百姓时常当面惹我发怒;在园中献祭,在坛(原文是砖)上烧香;」

4「在坟墓间坐着,在隐密处住宿,吃猪肉;他们器皿中有可憎之物做的汤;」

5「且对人说:你站开吧!不要挨近我,因为我比你圣洁。主说:这些人是我鼻中的烟,是整天烧着的火。」

6「看哪,这都写在我面前。我必不静默,必施行报应,必将你们的罪孽和你们列祖的罪孽,就是在山上烧香,在冈上亵渎我的罪孽,一同报应在他们后人怀中,我先要把他们所行的量给他们;这是耶和华说的。」

六十五-六十六章是神回应守望者在祷告中提出的七个问题()),作为「得胜之书」(五十六-六十六章))最完美的结局,也是《以赛亚书》的结论。本章与五十六9-五十八章前后呼应,那里是显明人的生命在得救之后还是无法改善,这里是神宣告祂将造新天新地代替。
在第三个问题中,守望者求神「裂天而降」()),「使祢敌人知道祢的名,使列国在祢面前发颤」())。现在神的回答是:「没有求问我的,我要让他们找到;没有寻找我的,我要让他们寻见;我对没有呼求我名的国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和合本修订版))。原来神并没有无动于衷地在一旁「歇息」()),而是「从万世以前」())就已经定下旨意,主动寻找不配的罪人()),好让「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借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如果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救赎之前,神就「裂天而降」,地上必然无人能够存活,因为罪人只能面临神公义的「报应」())。
在第五个问题中,守望者哀叹「无人求告祢的名;无人奋力抓住祢。原来祢掩面不顾我们,使我们因罪孽消化」())。现在神的回答是:祂不但没有「掩面」,反而 「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的百姓」()),主动显明自己、等候施恩给他们())。但百姓却偏行己路())、自以为义()),又聋又瞎())。他们想靠肉体的努力成圣,实际上并没有照着神的心意来敬拜());所以不但看不到自己的污秽()),反而自诩比别人更加圣洁())。因此,问题不是出在神这一边,而是因为人的罪孽使他们「与神隔绝」()),让圣洁的神「掩面不听」())。「主说:这些人是我鼻中的烟,是整天烧着的火」()),惹神发怒())。但希奇的是,神竟如此长久地忍耐自己的鼻中冒烟、有「整天烧着的火」;而更希奇的是,人竟然会顽梗到「藐视祂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祂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反而「称恶为善,称善为恶,以暗为光,以光为暗」())。
在第六个问题中,守望者担心神会永远记念我们的罪,所以求神「不要永远记念罪孽」())。现在神的回答是:「看哪,这都写在我面前」()),圣洁的神不可能无视罪孽,百姓若任着自己「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神震怒,显祂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祂必报应「你们的罪孽和你们列祖的罪孽」())。「一同报应在他们后人怀中」()),并不是说后代因为祖先的罪而受惩罚()),而是说罪必然会代代相传、一代比一代严重()),所以神「要把他们所行的量给他们」())。
在第七个问题中,守望者担心神会忍住祂的爱,所以最后向神的呼求是:「祢还忍得住吗?祢仍静默使我们深受苦难吗」())?现在神的回答是:「我必不静默,必施行报应」()),「祂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惟有结党、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的,就以忿怒、恼恨报应他们」())。

8「耶和华如此说:葡萄中寻得新酒,人就说:不要毁坏,因为福在其中。我因我仆人的缘故也必照样而行,不将他们全然毁灭。」

9「我必从雅各中领出后裔,从犹大中领出承受我众山的。我的选民必承受;我的仆人要在那里居住。」

10「沙仑平原必成为羊群的圈;亚割谷必成为牛群躺卧之处,都为寻求我的民所得。」

在第四个问题中,守望者担心「我们还能得救吗」())?现在神的回答是:「葡萄中寻得新酒,人就说:不要毁坏,因为福在其中」()),即使葡萄园中结出的大都是野葡萄()),但只要能采到一些好葡萄,主人也不会毁坏整个葡萄园。同样,虽然神「必施行报应」()),但即使大多数人都离弃神,只要百姓当中还有寻求神的仆人()),神因祂仆人的缘故「也必照样而行,不将他们全然毁灭」())。
在第二个问题中,守望者不明白神为什么允许我们犯罪,疑惑「祢为何使我们走差离开祢的道,使我们心里刚硬、不敬畏祢」()),求神为祂「仆人」())的缘故转回来,不要使「祢的圣民不过暂时得这产业」())。现在神的回答是:「我的选民必承受;我的仆人要在那里居住」())、应许之地「都为寻求我的民所得」())。而「我必从雅各中领出后裔,从犹大中领出承受我众山的」()),表明并非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是承受「新天新地」())应许的「选民」和「仆人」。相反,外邦人和太监若是遵守圣约,也是神真正的仆人())。得救者之所以能成为神的仆人,并非因为比别人更加敬虔,而是因认识仆人弥赛亚而被神称义())。
在第七个问题中,守望者担心神会忍住祂的爱,哀叹:「我们所羡慕的美地尽都荒废」())。现在神的回答是:「沙仑平原必成为羊群的圈;亚割谷必成为牛群躺卧之处」())。「沙仑平原」在应许之地西边肥沃富庶的地中海沿岸()),「亚割谷」在东边干旱的约旦河谷()),将来整个应许之地都将被恢复成「我们所羡慕的美地」。「亚割谷」也是进迦南时,亚干因犯罪连累全体百姓而被处死的地方())。正如百姓在「亚割谷」除掉了「当灭的物」()),恢复了神的同在()),将来弥赛亚也要在百姓中间除掉「当灭的物」,使他们恢复与神的正常关系。
上图:现代以色列的沙仑平原南部。

11「但你们这些离弃耶和华、忘记我的圣山、给时运摆筵席(原文是桌子)、给天命盛满调和酒的,」

12「我要命定你们归在刀下,都必屈身被杀;因为我呼唤,你们没有答应;我说话,你们没有听从;反倒行我眼中看为恶的,拣选我所不喜悦的。」

13「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我的仆人必得吃,你们却饥饿;我的仆人必得喝,你们却干渴;我的仆人必欢喜,你们却蒙羞。」

14「我的仆人因心中高兴欢呼,你们却因心中忧愁哀哭,又因心里忧伤哀号。」

15「你们必留下自己的名,为我选民指着赌咒。主耶和华必杀你们,另起别名称呼祂的仆人。」

16「这样,在地上为自己求福的,必凭真实的神求福;在地上起誓的,必指真实的神起誓。因为,从前的患难已经忘记,也从我眼前隐藏了。」

11-16节对比了真假两种仆人的命运。其中的「你们」,都是指假仆人;而「仆人」())和「选民」()),都是指真仆人。只有顺服神的真「仆人」,才是真正的「选民」())。
神必领真仆人「到我的圣山」()),但假仆人却故意「忘记我的圣山」()),还自诩「我比你圣洁」())。
「时运」())是外邦人的幸运之神,「天命」())是外邦人的命运之神。「给时运摆筵席、给天命盛满调和酒」()),比喻这些假仆人不但不寻求神、倚靠神()),反而离弃神、想尽各种方法来掌控自己的命运。「命定 מָנָה/maw-naw’」())原文就是「天命 מְנִי/men-ee’」的词根。寻求「天命」的人,得到的就是被「命定」归在刀下。人所选择的命运,就是他们将得的命运;人「拣选」())了死的神,只能得到「屈身被杀」())的死亡结局。
「因为我呼唤,你们没有答应;我说话,你们没有听从;反倒行我眼中看为恶的,拣选我所不喜悦的」()),与真仆人「拣选我所喜悦的事」())作对比。表明悖逆的假仆人并非没有听过真理,而是故意不听神的呼召、拒绝神的道路。而真正的仆人不但是寻求神的人()),也是回应和顺从神呼召的人())。
「你们必留下自己的名,为我选民指着赌咒」()),指假仆人的下场将成为众人发誓赌咒的用语())。
真仆人并不倚靠自己改变命运()),而是「诚实倚靠耶和华」());彰显的并非自己的品行,而是神的救赎。这些仆人和世人同样失败、不配,没有任何优越之处。因此,当迫切需要救赎的世人看到他们从前的患难不但「已经忘记」()),而且也从神的眼前「隐藏了」()),就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那位「真实的神」()),也就是「阿们的神」。因此,他们就被吸引到这位信实的神面前()),「这样,在地上为自己求福的,必凭真实的神求福;在地上起誓的,必指真实的神起誓」())。
在第六个问题中,守望者求神「不要大发震怒,也不要永远记念罪孽」())。现在神的回答是:让祂「忘记、隐藏」())百姓罪孽的方法()),就是「另起别名称呼祂的仆人」()),就像亚伯兰被神改名为亚伯拉罕())、雅各被神改名为以色列())。神将给祂的仆人另起新名()),让他们不再被过去捆绑()),而是得着新的身分,能够分享神的性情、见证神的救恩,成为亚伯拉罕的信心后裔())——「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17「看哪!我造新天新地;从前的事不再被记念,也不再追想。」

18「你们当因我所造的永远欢喜快乐;因我造耶路撒冷为人所喜,造其中的居民为人所乐。」

19「我必因耶路撒冷欢喜,因我的百姓快乐;其中必不再听见哭泣的声音和哀号的声音。」

20「其中必没有数日夭亡的婴孩,也没有寿数不满的老者;因为百岁死的仍算孩童,有百岁死的罪人算被咒诅。」

21「他们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种葡萄园,吃其中的果子。」

22「他们建造的,别人不得住;他们栽种的,别人不得吃;因为我民的日子必像树木的日子;我选民亲手劳碌得来的必长久享用。」

23「他们必不徒然劳碌,所生产的,也不遭灾害,因为都是蒙耶和华赐福的后裔;他们的子孙也是如此。」

24「他们尚未求告,我就应允;正说话的时候,我就垂听。」

25「豺狼必与羊羔同食;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尘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这是耶和华说的。」

在第五个问题中,守望者承认「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我们都像叶子渐渐枯干;我们的罪孽好像风把我们吹去」()),被罪玷污的人怎么可能做到「守公平,行公义」())呢?现在,神的回答是:「看哪!我造新天新地;从前的事不再被记念,也不再追想」())。正如神所预告的:「我的救恩临近,我的公义将要显现」()),现在祂揭示:救恩的顶峰就是新造——神「将一切都更新了」()),祂将用新造来代替人类无法改善的生命()),使人因祂「所造的永远欢喜快乐」())。
17节原文以「因为」开始,表示17-25节是解释为什么「从前的患难已经忘记,也从我眼前隐藏了」()),因为神将用新造代替旧造、抹去罪的一切痕迹。先知运用了我们所能理解的各种事物,描绘新天新地比伊甸园更美的光景:

新造使人得喜乐());
新造使神得喜乐());
不再有哭泣哀号());
人与神恢复交通());
受造物恢复平安())。


「造 בָּרָא/baw-raw’」())原文就是从无到有的「创造」()),表明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和新人都是神的新造,并非在原来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新造的目的是为了喜乐,神不但「造耶路撒冷为人所喜」()),也「造其中的居民为人所乐」()),最终是让祂自己得着欢喜快乐())。
「我必因耶路撒冷欢喜,因我的百姓快乐」()),正如羔羊的新妇会使祂快乐())。因此,救恩的中心不是围绕人、而是围绕神,终点不是人得喜乐,而是神得喜乐。只有神的喜乐得着了满足,「以神为乐」())的人才能得着永远的喜乐,人和神才能一起安息。
20-23节是解释「不再听见哭泣的声音和哀号的声音」())的原因:

「百岁死的仍算孩童」()),并不是说将来还有死亡,而是比喻死亡对人丝毫没有力量())。
「有百岁死的罪人算被咒诅」()),并不是说将来还有罪人,而是比喻即使罪人活到一百岁也没被发现,神的咒诅仍然会把他找出来。
「他们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种葡萄园,吃其中的果子。他们建造的,别人不得住;他们栽种的,别人不得吃」()),这些都与背约的咒诅相反()),表明「以后再没有咒诅」())。
「我民的日子必像树木的日子」()),比喻人的生命不再短暂易逝,所以「亲手劳碌得来的必长久享用」())。今天,我们常常是学历到手、青春已逝,事业有成、头发已白,一生做不了几件事,做成了也无福享受。但在新天新地里,人不但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必须的知识,也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各种喜爱的事业,更有机会享受工作的结果,
「所生产的,也不遭灾害」()),指儿女不会遭受灾害。主耶稣说:「当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 ()),并非断言新天新地里的人不再有生育。相反,新天新地里「都是蒙耶和华赐福的后裔;他们的子孙也是如此」()),神起初创造的家庭制度())仍将延续。
上图:美国贵格会爱德华·希克斯(Edward Hicks,1780-1849年)绘制的62个版本《和平国度 The Peaceable Kingdom 》油画之一。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绵羊与山羊

第六十五章与六十六章之神谕的用意,是作为对之祷告的答复。事实上,明确地回答了六十四章结束时的哀怨问题:‘我必不静默……’。但以赛亚书最后的情景却引进了另一元素:神的子民分开成为绵羊与山羊(太二十五 ),即那些‘寻求我的民’与‘你们这些离弃耶和华’的(11节 )。在其他地方,是指以色列与列国之间,或耶路撒冷与其仇敌之间的分别。在此呈现的是一种新的现实主义,无疑这情况是受了一些流亡之后的新犹太群体所影响,可能就在犹大本地出现,却又是每个人为组织的真实情况。请想一想撒母耳记与列王纪中所记载犹大君王与耶路撒冷圣殿的可悲故事,或是较为熟悉的,有关以色列国与基督教会的事。

第一篇神谕(1-7节 )十分合宜地以神愿意应允祷告的句子作开始;即使是那默默的祷告,在他们没有说出话来之前。‘寻找’的意义,是与起来讨论:‘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祂……’。‘我在这里,我在这里’(1节 )美丽地体验了神与所描述的人相遇,正如在第二节的图画,神站着伸开双手,欢迎其浪子回家。而更讽刺的是在同一节中,对那些继续‘随自己的意念行不善之道’的人的攻击。

第三至七节是另一个被禁之祭祀与迷信行为的目录,正如的清单。这包括了‘在园中’献祭,大概是针对异教的神祇,因为除了在耶路撒冷的圣殿,所有的献祭均被禁止。烧香在‘砖上’(标准修订本 )或在‘砖坛上’(新英译本 )表示违反了另一项摩西律法。第四节指召唤死人的不法宗教活动,好像隐多珥女巫的故事(撒上二十八 ),或许好像雅各在伯特利作梦求问神谕的故事;两种行为均被禁止,违者处死。不洁的肉(‘可憎之物’ )不单指猪肉,亦指那些不严格按着犹太教规屠宰或处理的肉(例利十一章 。‘汤’可能指违反了禁止以奶煮肉的条例,而这成为了犹太人饮食法则的其中一项主要成分:不论是何种的肉类与奶类食品,均不可于同一餐中享用。

第五节是说及那些偶像崇拜者对神及神的事日渐冷淡的态度,与神如何被他们的污秽所惹怒(祂为此做了记录、6节 )。祂对他们在祈求的答复,是祂会因着他们的罪恶逐一加以惩罚,正如惩罚他们祖先的罪恶一样。对于本文作者来说,耶利米与以西结(例结十八章 )的个人主义,反而不及令人害怕的、连群结队的加大拉猪群那么重要。

第二篇神谕(8-12节 )是由传统的葡萄园诗歌所组成(正如那首 ),其中那句‘不要毁坏,因为福在其中’是用于神子民身上。神因着有少数的义人和祂的仆人,不会完全消灭祂的百姓。首先,祂会赏赐祂的仆人,将他们与犹太以外的人分开,安置他们于祂的众山上(黑门、他泊、迦密、锡安与其他 ),在可爱的沙仑,并在称为‘指望的门’的亚割谷。多么丰富!这是为‘寻求神’的‘我的百姓’所预备的,并回答了其介入者(1节 )的问题。

对于这一串酸葡萄,就是那些敬拜被禁戒的神祇,像‘迦得’(Gad、‘时运’ )与‘免尼’(Meni、‘天命’ )的,他们从不到耶路撒冷的圣殿(11节 ),他们将要面对刀剑与毁灭。关于圣经时代的民间宗教,我们所知甚少,除了事实上以色列支派中其中一个叫‘迦得’,另外在古兰经中提及一位在伊斯兰教以前的女神,称为‘马勒’(Manat ),可能是‘免尼’的女性名称。

第三篇神谕(13-16节 )是向那些不遵从摩西律法或不听从先知(12节 )的人而说。他们令人厌恶的下场,与‘我的仆人’形成对比(13-14节 )。或许当耶稣说及财主与拉撒路的寓言时,祂正想及此段经文。这些先知(12节 )会成为义人口中的咒诅,与死亡同义;而义人会获得一个新名(或声誉 ),就是神忠信的仆人。‘真实的神’之名会永远挂在他们的嘴唇上。‘真实’(希伯来文为‘阿们’ )主要是指‘永久,团结与坚固’,亦是与‘信心’及‘相信’等词有密切关系,正如的双关语所显明。这样的神忘记了我们‘从前的患难’(16节 ),使新的开始成为可能。

新纪元的破晓

本段著名的经文,是先知信息最后系列的第四篇,它包含了新时期最细致的异象,类似的异象充满了全本书卷。其关键词眼,正是我们从四十至五十五章所特别熟悉的,乃‘造’,在首两节中重复了三次(17-18节 )。正如创世记一章的作者一样,此神学用语在一节经文中重申了三次,表明天地的造物主最高的作为;照样,同一个词亦预示了以赛亚书高潮的来临。以色列的‘创造’在较前的经文中是较常见的图式;但在此,耶路撒冷的重建与以色列的复兴却是在创造新天新地的处境中被看见。此情景重复见于本书的结尾,并再次见于圣经的结尾(启二十一至二十二章 )。稍前的经文引用了出埃及的传统,来表达相信即将发生的另一次‘新出埃及记’。但在此作者却着意借用创造的故事(17、25 ),来表明即将发生的简直就是新的创造。

十七节,将会被忘记的‘从前的事’,顺带地提供了与上文信息结尾的连系,预告新的纪元即将来临。注意在十七至十八节所用的现在时态与祈使语气,均属以赛亚传统的特色:它们表达了作者的信念,他已经活在新纪元中──‘神的国近了’。此种从过去之中被释放的新经验,与任何先前的经验截然不同,就是使人确信,这是没有终结的(18节 )。哭泣与呼喊求助永不会再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听见,这是我们自所见的熟悉主题(参注释──末世大筵席、外邦人的光Ⅰ )。

第二十至二十五节阐明了为何新耶路撒冷会成为此种永恒的欢欣。许多这样的经文均以反面的手法写成,为了适合描述此种难以描写的新世界。正如神学家辩称我们所能知道对神所有的认识,便是祂不被看见,不能朽坏,不会犯错,任何一方面都与我们不同;故此我们只能在一些全然新颖、全然他类的景像中,又在超越了所有熟悉的意象与模拟的情况下,才可加以想象。

首先,不会再有过早的死亡:每个人,从手抱的最小婴孩到最年老者,都会寿岁满足。正常期望的寿命是一百岁,为了证明此规则,若有人不达此寿数,则会是触目与悲惨的例外例子(20节 )。我们或许可以假设,老人数目增加,照顾大批老人的问题将以某种方式来解决。‘罪人’(标准修订本 )在此是不恰当的,大概应译作‘那些不达百岁的’(新英译本 )。

然后将会有平安、保障与成功(21-23节 )。人民会自由地居住于他们自己建造的房子,享受他们自己栽种的葡萄。即是说,不会再有敌人的入侵或房产的纷争。用另一位先知的话说

树若若被砍下,还可指望发芽,
嫩枝生长不息。
其根虽然衰老在地里,
干也死在土中。
及至得了水气,还要发芽,又长枝条,
像新栽的树一样。
但人死亡而消灭,
他气绝,竟在何处呢?

伊甸园的‘生命树’是另一个圣经的例子。

‘我选民’(22节 )是引用自的警戒,但可惜的是这并非一种普遍救恩的异象:‘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第二十三节所说的进一步引用了创世记,与应许除去人类咒诅的解药:男人的极度劳苦会经常以成功为报赏,而女人生产之苦,会获得健康婴孩的祝福。祷告亦永不会徒然:甚至未曾祈求,神已经应允

最后的情景(25节 ),是来自以‘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作开始的先知信息,但其相似之处却是十分表面。例如,译作‘羊羔’与‘蛇’为不同的词;而有关蛇要食尘土的分句是来自创世记三章,而不是以赛亚书十一章。此节包含了三个分句,描述野兽猎食的习惯(豺狼、狮子与蛇 ),并在总结的句子中说‘牠们’(大概是指野兽 )不会‘在我圣山的遍处’伤人害物。正如样,这肯定不是作家瓦渥的更快乐的捕猎场(Evelyn Waugh, Happier Hunting Ground )中所见的景象(对于已死的宠物而言 ),而是一种寓言。柔和与宽大会取代贪婪与掠夺,以致弱小的能够好像强壮的一般好好地生活。自大任性的游行者之灵,会因着与较单纯者在一起的缘故而受约束。那些虽然像蛇一样聪明的人,若用其技巧来欺骗剥削,亦会遭受惩罚。许多学者删掉有关蛇的分句(参新英译本 ):这当然是这语句中唯一带有审判的语调,但其意义却是明显不过的:不论男女所受的诅咒,均会得到解毒药,唯独蛇却没有。

在从十七节开始的图画中,创世记的寓言十分有效地被引用进来。从一开始(一至二章、五章等 ),公义与压迫的结束均是以赛亚主要的话题;所以,这些是一个新世界之异象的中心,自然也不是偶然的。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以赛亚书第六十五章

ii. 上主的回应:确定的应许、未来的实现

这两章为征服者之书(五十六~六十六章)提供了极美的结论,甚至亦成为整卷以赛亚书恰到好处的结语。纪念者祷告的结语为,神的百姓在热切等待、期盼神行补救的工作。他们自己活在一片废墟之中,这原是他们自己的失败带来的五十六至五十八章将这一切揭发无遗,而记载了他们的承认。惟有征服者临到,百姓才能得赎,脱离仇敌,重新进入佳境。而这段便是描写,那佳境将是何等美好。

a. 申诉与激怒

最后的两章愈继续发展,冲突就愈剧烈,而这一段乃是摆明冲突为何。有些人「寻找」神(1节;直译「我已让我自己被找到」,而不是 NIV 的启示了我自己),并得到了祝福(8~9节);另有些人拒绝祂的呼声(2节),而遭到报应(6~7节)。

神的世界采取主动神声明,祂已经向那些未曾求告祂、寻求祂的人采取主动。这些人是谁?大部分注释家认为是以色列人,他们没有回应神。不过,这几节所用的辞汇,却反对这种看法。以色列从来不适合被称为没有求告我名的国(和合:没有称为我名下的),因为其中总有人在求告神;即使我们认为,这些字是意味「不真心实意」,整个指控仍有一笔勾销之嫌;而希伯来文本身并没有「不诚心」的含义,就是能引进这种解释的必要思想。此外,没有求告,是将 MT 作了修改(从 qo ̄ra ̄ʾ 改为 qa ̄ra ̄ʾ )。MT 是说「没有称为我名下的国」,显然将以色列排除在外,因为它原是这样被称呼的。另一方面,按字面的含义神向外邦人发出恩典的呼召在此可以形成一个括弧,与所提到的列邦呼应,它们「素来没有听见我的名声」,此时聚集前来归神。神向这些人采取了主动:(直译)「让我自己被寻找……让我自己被找到」(包容式的 niphals;参:。祂已经藉祂的话语(我说)向他们伸手,作了自我启示的行动(我在这里;直译:看我!),并将他们带到以色列才享有的启示范畴之内(名,。前面、8曾提到太监与外人,亦提到外邦人的聚集,此处以赛亚看见神福音果实的延伸,遍及全世界。

激怒与刑罚第1节引进了第2节以下的这段,方法是透过所宣布的真理,即,那些没有享受过以色列特权的人,一旦得知神的启示,反倒立刻接受,相形之下,他们的罪就更重了(参:。注释家承认,此处所提到的宗教腐败情形(3~5节),是被掳之前的状况、13;以下;,被掳归回后的以色列不再有这些情形;但是,奇怪的是,许多注释家仍将这几节视为被掳归回后的先知所写。141然而,这些话若出自以赛亚的口,则十分妥贴,他在这里用被掳之前的证据作模型,揭露未来仍然会有信仰背道的现象(、15~17)。

2~3.此处对以色列背道的看法,第一,是他们拒绝那由天而降的奇妙呼吁。伸手在别处是用来指祈祷。神何等盼望得着祂的百姓,甚至降低身分,成了祈求者!但祂所遇到的回应,却是铁石般的回绝(悖逆,√ sa ̄rar 。第二,这种拒绝乃是出于自信,要按本身的意念(「思想、计画」)来过个人的生活,结果产生了不善的行为。神的启示,原是属神百姓最基本的「真理」,但已经遭驱逐,不再是一切的基础,而被宣导个人偏好的相对主义所取代。以赛亚逐一追究(3节以下),指出他们干犯了十诫的各项诫命。第一条诫命说,他们「在我面前不可有别神」( ʿal pa ̄nay ,但是他们当着我的面( ʿal pa ̄nay )祭拜,惹神发怒。在园中献祭:「园子」(以下)代表丰肥,对所谓「增产神只」的敬拜,包括以巴力取代雅巍,或在雅巍之外再加上巴力的功能。第二条诫命,是讲到敬拜的外在形式。砖不是神所命定的建材这是人作的,或人设计的形状,受到他们不洁的罪性所玷污。不过,不顺服通常由此开始就是原本很容易顺服的事(如:建一座非人手所凿的坛),却被视为不干紧要。

4~5.在宗教外表的陷阱(「园子」和「祭坛」)之外,以赛亚又探索灵里效忠的深层问题。第三条诫命特别要求,只能单单效忠于神的名神已启示了祂自己;但神的百姓却出现在坟墓间。为了要通灵,他们在隐密处住宿,直译「在严密看守的地」,即,不容人打扰;活人竟在死人中寻求属灵的引导!(以下)。第四条诫命讲到圣与俗的区别,但他们竟发展出自己的圣洁观(4c~5b节)。神所禁止的,他们却去作(4cd节),并且培养出精英的圣洁观,自认是头等公民,对属灵的事采取排他的作法。难怪神不断被激怒,我鼻中的烟(5cd节)!他们敬拜别神(3a~c节),连对神敬拜时所当守最简单的要求都不顾(3d节),定意要从别处找启示(4ab节),忽略分别为圣的生活当有的顺服(4cd节),又以骄傲为属灵(5ab节)。神整天的呼吁(2节),和他们整天的激怒(5节)互相平行。

6~7.神的回应是已经决定的(写下),是祂亲自作成的(我必),是衡量过的(施行报应),是个别的(怀中),也是罪孽的最后处理包括个人与列祖的罪。从圣经看来,罪孽一代比一代加重不是指后代因为从前的罪而注定灭亡(结十八),而是指,因没有与先人的罪断绝,就会承担过去之罪的后果。这就是身为人所要付的代价。因为(和合:就是)引进了一段结语。在山上敬拜,是被掳之前的特色他们选择净光的山顶,以为较能「吸引巴力的注意」,带来立刻的回应。迦南的宗教是人主动给神只压力,圣经的信仰却不同,乃是对神的恩典作出回应。

对余民的祝福并非所有人都参与在2~7节的行径中。这个群体是分裂的。第三以赛亚的理论,认为这种分裂的状况是被掳归回之民的特色,但其实这里所提的事,并不超越一些经文,如以下,。我们必须先假定这里的环境是被掳归回,才会在此找到一个不同的余民论,或是余民论不同的应用。其实在以赛亚事奉的黑暗时期,余民显然配得这些安慰之言。这里描绘了三幅令人安心的图画:葡萄园(8节)形容欢喜的保存,土地(9节)形容产业,而沙仑和亚割(10节)则形容更新。

8.新酒( tîro ̄s ̌ )是在还没有用到酒m压踩,从葡萄先滴下来的汁作成的酒。142寻得,暗示葡萄在摘下来的时候已经流出汁液,而这是特别宝贵的。因此还有一些好的,(直译)「有祝福」。真奇妙,神竟然发现祂的百姓是祝福,而祂会宝贵他们、保护他们。所有的人都配受到的酒m刑罚,其中有些人却蒙拣选而得救。

9~10.承受……得为业(和合:承受):同一个字用到两次,即以重复表明确定。这里的图画是约书亚的百姓进来得地为业。选民……仆人:为同一实情的两面,指神拣选的至高事实,和站在新地位上的回应与委身。以赛亚用沙仑来代表衰败和更新。亚割代表美好的开始为不顺服所破坏。但是时候将到,沙仑将成为原初当有的样式,而亚割也从咒诅变为祝福。寻求:从世界各地聚来的人(1节),和百姓中得保存的人(10节),都有同样的特色迫切要享受神的同在。

b. 命运的对比

11~12.这里提到山(11b节),是回顾第7节在山上的宗教。神的山是祂建造祂房舍的地方,祂以此为家,住在百姓当中;这是凡爱祂之人要「寻求」的地方。有些人拒绝了锡安,而偏爱巴力的山。但是,忘记这山,便是离弃上主。祂曾指明亲近祂的方法,其余的途径都是远离祂。摆筵席……盛满酒,揭发假宗教的愚昧:这些神只需要喝酒、吃饭,而人还以为他们能掌握时运和天命!时运( gaḏ )是迦南的一个神只(参:的地名),在被掳之前为人所敬拜。天命( meni ),(命运的)「分配」,143是名词,源于动词√ ma ̄nâ ,出现在我要命定中。他们所选的命运,是他们将得的命运;死的神只带来死的宣判。这样的后果是基于两个理由:拒绝神的话(12cd节),和违背神的路(12ef节)。他们的反应与神的旨意(我呼唤)、话语(我说话)、意念(我眼中)、感受(不喜悦;直译:我不喜欢)全都反向。

13~16.作了结论(所以,13节),而两种不同命运的对比,在13~15节中展现。我的仆人是回顾「我的仆人」,即8~10节中的余民,而你们(阳性复数)则是继续11~12节的对象「你们」。16节是客观地陈述结果。

13~15.吃……喝(13a~d节)与相呼应。饥饿与干渴的对比,表明身体所有的需要都得满足;以赛亚借用这个题材谈灵里的需要与供应。与外在吃喝平衡的,是内在的高兴歌唱(和合:欢呼)与忧愁……哀号(14节)的对比。歌唱是欣喜地进入神的福祉中,凡这样进来的人,必会找到内心的满足。但是,反向的,拒绝神、祂的话和祂的路(12c~f节),必会发现已经自定己罪,而蒙羞(失望、未实现)、忧愁(在心中经历痛苦与担忧),和忧伤(所有活力、所有要达到目的活动,全都瓦解)。甚至连提起拒绝神的人,都会让人感到阴森,彷佛活在神的咒诅中(15节),而其最后不可避免的结局,便是死亡。必……你:自11节以来一直使用的复数「你们」,突然转成了单数「你」。神的审判是落在个人的身上。但是,反向的,那与咒诅相对的名字,是另一个名,这名并未启示出来,只是暗示这份礼物为新的性情,并能承受神应许的产业正如当年的亚伯兰一样

16.新的名字会使新人有新的潜能、新的展望。求福是反身式,应当加上「为自己」就会更清楚。同一个动词也用来描述亚伯拉罕的普世应许。其概念乃是进入合乎自己需要的祝福中。地上:既然前面是与亚伯拉罕相连,「大地」便是更佳的译法,终于整个世界与神一致了。与(直译)「为自己所需的求福」平行的,是起誓,即,「宣誓效忠」,「表示委身」。真实的神既是祝福的源头,也是献身的最大目标。真实的神是指(直译)「阿们的神」可为解释),这位神会向祂所有的应许说「阿们」,肯定其真实性,及祂的可靠性必定予以实现;神从前曾应许亚伯拉罕,普世的人都将找到他们所需要的祝福,祂会持守祂的话。忘记……从我眼前隐藏:这些事在神的意念(忘记)或面前(眼前)都不再有地位,没有存在的理由。从前的事已过看哪(见以下17~25节),一切都成了新的

c. 万物皆更新

新的自然界b)这首短诗的目的,是解释13~16节的应许,因此17节开始的「因为」应当保留。创造:见。天……地:藉对比来表达完整。神起初所造的一切,到了末了都会更新再造。从前衔接「过去」(16e节,直译:从前),不过这里的角度更宽广:不单指其中的忧伤,也句括旧秩序中的一切事,就是因着人的罪受到污染,而渐渐消微的事,全都会经历到这次的大更新。纪念……追想:这里不是指神的心思(16ef节),而是指蒙救赎、得更新者的心思。他们的感受乃是全新的,其中没有一样事会让他们想起从前的光景。新的大自然将由新鲜的心思来观赏、享受。一切(我要造)都是神的工作,这工作何等伟大、崭新,除祂以外无人能作成。这是永恒之工(永远),再无一物能干扰其中的欢喜快乐。请注意这首欢乐小诗的开始(17a节)和退出(18b节),都是我造,而新的大自然(17b节)和其中的居民(18a节)互相平衡,中心则为全新的境界(17cd节)。

新的城c~20)第二首简洁的诗,描述造物主的喜乐(18c~19b节)、居民的经验(19c~20e节),和不变的道德因素(20fg节)。

18c~19b.新造之物(17节)如今是耶路撒冷,新的城。城市是人类最早要组织世界、自求安全与稳定的努力。我们在以赛亚书中看见,人仍有同样的冲动,从他所认识的巴比伦帝国(十三~十四章),到历史中不断出现的巴比伦原则,而,到了最后,则是世界之城的倾倒,所有意义消失殆尽。反向的,以赛亚也让我们看到另一座城有喜乐与供应、力量与救恩。新造之物成为新耶路撒冷,便是循此一路线而来:神的新造最完美的组织,成为祂新子民的最完美环境。其中的居民是我的百姓。这个团体再没有灵里分裂的现象,也没有任何事会带来忧伤,惹来烦恼:哭泣是情感的痛苦;哀号(直译:尖叫)是外加的痛楚。悲哀的情绪与其原因都一并除去了。

20.在这整段之中,以赛亚运用我们所了解的事,来说明未来的光景如:完全得供应的生活(13节)、欢喜快乐(19cd节)、安全稳妥(22~23节)、和平共处(24~25节)。我们对无法了解的事,只能透过所知道的事来揣摩。在现今的秩序中,死亡切断了生命。但在新耶路撒冷中却没有这回事:没有一个婴孩不能长大,没有一位老年人不得活满寿数。这并不是意指死亡仍然存在,否则便与永远(18节)、不再(19节),,的死亡之死相矛盾。这里只是肯定,在整个生命之中,死亡丝毫没有力量。惟一的例外是(直译)「罪人,一百岁,将受咒诅」(20fg节)。当然,在新耶路撒冷中不会有罪人(6~7、12、15c节)。这里又是比喻的说法:甚至,假如可能的话,有一名罪人一百年没被发现,神的咒诅仍然会把他找出来,毁掉他。而在事实里,死亡将无能力,同样,罪也不会有空间。

新的社会未来的社会将经历到长治久安(21~22节)、祝福满满(23节)、与神和好(24节)、全然和谐(25节)。

21~22.不顺服者的命运,是建造而不得居住。因此,与神关系正确的生活,在家庭(房屋)和工作(葡萄园)方面的经历恰好反向。像橡树(和合:树木)的日子,是长远、持久的图画,即,在本地十分稳妥。长久享用,是(直译)「穿到破」,即,「用到最大的极限,尽量享受」。

23.在21~22节的稳定中,他们将可无忧的享受自己劳力的成果。注定遭灾害:直译「为惊恐」。对为人父母者而言,最深的乌云莫过于看见亲爱的孩子遇到悲剧。在新的社会中绝不会有这样的事,「因为他们将成为神所祝福的种子」(。他们的子孙也是如此:父母将不会看见自己的孩子遭遇麻烦,而会看见,在神所赐福的事上,他们将与自己一样蒙福。

24~25.这两节共通的思想是合,与神合一,祂看得出他们的需要(24a节),而因为他们与祂的旨意如此和谐,他们所说的话就会让祂立刻采取行动(24b节)。第二,整个自然界也充满和谐(25节),有如伊甸园的恢复,从前的仇敌消失了(豺狼),惧怕亦无踪影(羊羔),性情得着改变(狮子……吃草)。没有提到自然界的大仇敌,蛇,而它在这里的出现十分恰当。在新造的世界中有一点没有改变:对罪的咒诅仍然成立。神依旧是圣洁的神。不伤人、不害物:25ab节的积极面,由25de节的消极面再予以加强,将伤害(伤人)和毁灭(害物)都排除在外。整个都是我的圣山(参11节),即神按祂的圣洁、与祂百姓同住的所在他们也与祂同住。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素来没有访问我的,现在求问我;没有寻找我的,我叫他们遇见;没有称为我名下的,我对他们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暂编注解〕本节责以民只在表面上寻找祂,并没有真心真意亲近祂。保罗引用此句指犹太人为神弃绝是咎由自取。“没有称为我名下的”亦作“没有求告我名的”。

神回答先知的呼求,表明祂是可亲近的,正等待百姓来寻求祂。

「素来没有...... 求问我」:应作「素来没有寻求我的,我让他们寻求到」,或作「我让他们寻求我,但是他们不求」。这里显然指责犹太人离弃神。保罗曾在罗马书引用此句,指出新约代犹太人被神弃绝是咎由自取,以致救恩临到外邦人当中。

「没有称为我名下的」:通常指外邦人,有解经者认为整句表示救恩临到外邦。由于下文可能指犹太人,故有学者认为这词应译作「没有求告我名的」。

求问我。本节有两种解释。保罗曾用本节指外邦人,所以许多人把他的解释视为以赛亚的愿意。也有人认为以赛亚至少在本节和下一节中原来是指以色列人

我在这里。多年以来,神一直容忍祂的子民,给了他们各种悔改的机会,他们却一味违抗祂的使者,以致“无法可救”。但即使是可怕的惩罚,也是出于神智慧和仁慈的旨意。

没有称为我名下的。译为“没有求告我名的”更好。

1~2第1节指外邦人寻求神,而第2节重申神愿意(“伸手” )接受以色列)。

1-7 悖逆的百姓被弃。

1~7拯救的对象——真圣徒。本段经文回应以赛亚在63:15提出的问题:神的救恩如今在哪里?是否已经永远停止?回答出人意料,神会继续施行拯救,然而对象却会全然改变。根据此观点,第1节指外邦人将会听到神的声音;第2节指自始自终拒绝神呼唤的以色列,终被神所弃。指出以色列的罪孽。人得到天国的邀请函,却拒绝接受邀请,或过着与蒙邀请不相称的生活,邀请便会成为审判的根据。

65:1~25神的应许。本章是神对以赛亚的代祷的响应,发言者是神,听令者是代表百姓的以赛亚。以赛亚呼求“你……在哪里呢?”(63:15),神应允“我在这里”(65:1),表明前段内容与本章内容之间有求告与应答的关系。神应允从前的将要逝去,展开的是新的世界。结构如下:①神惩罚以色列百姓的必然性(1-7节 );②“余民”即使在惩罚中,依然持守耶和华信仰(亚9章 ),必将得救(8-10节 );③未能持守耶和华信仰者面临的审判(11-16节 );④对邪恶进行审判之后,将赐下新的喜乐与祝福(17-25节 )。责备及余民将得救的预言,为17节以下新天新地的登场做了铺垫。以赛亚的意图是以新天新地的到来为中心,带给敬虔的人胜过现实痛苦的安慰与盼望,警告邪恶之徒的恶行与愚昧,督促他们悔改。

65:1-66:24审判与救恩:选民中有悖逆的、有忠心的,神要按各人的行为施予赏罚。这两章与上文似无直接关连,但神救赎子民的信息显然响应了先知的祷告,另一方面,亦总结了全书,重申神的警告与应许。

本节至为四十~六十六章的小结,也是全书的总结。神的子民中有忠心的,也有顽梗的。神要按各人的行为施行赏罚。神听取先知的呼求,答应救赎其民,并有新天新地为他们存留(17节 )。

】「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的百姓,他们随自己的意念行不善之道。」

〔暂编注解〕伸手招呼。恳求,劝告或邀请。

悖逆的。希伯来语是sarar。sarar在中描写官长的态度,并在中再次出现。

意念。希伯来语是machasheboth 。有时译为“计谋”,如;“筹算”,等。世界的种种罪恶都是因人类把自己的意念置于神的计划和旨意之上造成的。

】「这百姓时常当面惹我发怒,在园中献祭,在坛(原文作“砖” )上烧香。」

〔暂编注解〕惹我发怒。见列举了犹太人一系列造成自己败落,惹怒神的行为。

在园中献祭。见;57:5;66:17;。迦南的居民曾在美丽的园林中举行最堕落的崇拜仪式。希伯来人经常效法他们的行为。

在坛上。直译是“在砖上”。古代亚述和巴比伦的祭坛通常是用石头或金属建造的。神指示希伯来人筑土坛。没有听说过砖坛。本节可能是指犹太人至少是耶利米时代在平屋顶上向天上的万象烧香,也可能是指建造异教神庙的砖。

死海古卷1Qis稍有不同。不是“在坛上烧香”,而是一句含义不明的话。其中有一个词的词根不清楚。可能该词源于阿卡德语,意为“献奠祭”。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他们在石坛上用手倒酒为祭。” 但也有其他的可能。所以我们对这里所提到异教礼节的准确形式不清楚。七十士译本有另一种译法,很有意思:“他们在砖上向并不存在的魔鬼烧香”。

3-5 百姓可恶悖逆的行为:1祂拜偶像(「园中献祭」、「坛上烧香」 ),2祂求问幽灵(「在坟墓 ...... 住宿」 ),3祂吃不洁之物(「猪肉」、「可增之物」 )。

3~5百姓拜偶像惹神发怒。“园中献祭,在坛上烧香”指偶像敬拜;“在坟墓中坐着”:可能指向死人的阴魂求问。“在隐密处住宿”:向幽灵寻求指引。“吃猪肉”:猪肉为礼仪上不洁之物,以色列人禁吃。“可憎之物”指禁止不准吃的其他不洁净的食物(见利十一章 )。异教祭司亵渎耶和华。

3~7悖逆的以色列民因拜偶像(3-7节 )、求问死人(4节 )和吃被禁止的“猪肉”(4节 而被指控。

在园中献祭】古代近东的花园,通常是长满果树和遮荫树木的园子,作为户外神龛的植物园,或提供圣所四周有舒适的环境。圣树也在当时大众宗教占有显要地位。这些大众信仰把树和石头认为可能是神灵的居所。迦南宗教里,它们被认为是丰饶的象征,不过少有迦南的考古或文字遗物来厘清圣树的地位。于基提翁出土的铜器时代晚期神庙,有一个圣树园,具六十个树坑。这些花园可能是迦南丰饶之神亚舍拉的圣树园。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砖坛】

大多数的香坛是以石灰岩制造,所以新国际本翻译成「砖」的字也代表「香坛」,十分合理(在拉吉所发现 主前五世纪石灰岩祭坛上的碑文中 即为此用法 )。这些都是举行非法崇拜的邱坛所具有的常见特征。另外,也有巴比伦用来祭拜天神的仪式,有些要在砖砌的祭坛上献祭。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坟墓间坐着,在隐密处住宿,吃猪肉,他们器皿中有可憎之物作的汤;」

〔暂编注解〕在坟墓间。可能指通灵术

隐密处。可能指岩间凿出的坟墓或洞穴,如巴勒斯坦所常见的。本节谴责在这些地方所行的巫术。

猪肉。猪肉是不可以吃的。这里可能指吃祭肉。在马加比时代,有犹太人用猪献祭,从而背弃自己的宗教(《马加比上》141-64 6:18-19)。

可憎之物。见,3;对比,14。

在墓地守夜】许多在古代近东地区行巫术的人(与死人的灵魂接触会在墓地过夜,等待和死人通讯。这和「培梦」的仪式相近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吃猪肉】

亚述智慧文学中称猪为不圣洁,不配拿到圣殿,是神明所厌恶的。亦有一份解梦文献,其中吃猪肉是种恶兆。但显然猪肉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有些赫人祭仪必须献猪肉。然而学者米格伦提到,这种仪式中,猪并不是放在祭坛上作为神的食物,而是吸收承担罪恶,然后烧掉或埋葬,献给阴间神祇为祭。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猪同样被献给魔鬼。埃及地方有猪作为食物的证据,而希罗多德宣称猪也用作献祭。埃及史料提到成群的猪是神殿的财产,并常是捐献给神殿的一部分。猪亦特别用来献给色特神。不过大多数献猪为祭的证据来自希腊和罗马,也多是献给阴间神祇。在都市里,猪和狗常常在街上搜寻食物,以至于更令人厌恶。以色列地方对猪的态度,在以赛亚书此处非常清楚,显示和拜死人有紧密关系。献猪为祭很有可能和献祭给魔鬼或死人是同义。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且对人说:‘你站开吧!不要挨近我,因为我比你圣洁。’主说:‘这些人是我鼻中的烟,是整天烧着的火。’」

〔暂编注解〕「我比你圣洁」:意指拜偶像者自以为「圣洁」,不能沾染俗物,46:20)。

我比你圣洁: 虽是堕落的人,却认为比别人优越,尤其因比别人热心拜偶像,就彼此歧视。这种伪善的骄傲超越了单纯犯罪的范畴,是否认自己有罪,欲欺骗神与人的更加恶劣的犯罪,更激起神的审判。

你站开吧。可能指背道的犹太人有时被引诱参加异教的神秘仪式。这种仪式据认为可以产生超常的圣洁。这些人的生活可能十分堕落,但仍装出一幅圣洁的外貌,自恃拥有他们的同胞所没有的特殊圣洁。

烟。这种宗教幌子下的伪装是对神的冒犯,一直惹动耶和华的怒气。

】「看哪,这都写在我面前,我必不静默,必施行报应,必将你们的罪孽和你们列祖的罪孽,就是在山上烧香、在冈上亵渎我的罪孽,一同报应在他们后人怀中。我先要把他们所行的量给他们。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这都写在我面前」:显示百姓的行径在神面前不能隐藏。

「报应在他们后人怀中」:指后人承袭祖先可憎的行径,要受应得的刑罚。

报应在……怀中: “怀”,希伯来语亦指“胸膛”、“心”。这句话亦可解释为“报应在心中”。值得注意,对心灵的报应在对行为的审判(59:18)之后。

写在。既然记录在册,以色列的罪就不会被遗忘,而会得到报应。所有人的行为,不论好坏,天使都记录在天上的册子中,成为对他有利或不利的证据,12:1,

静默。即祂不会无动于衷,一直不实施报应。

在他们后人怀中。古时的习俗是把礼物收在怀里

在山上。见,35;;18:6;20:27,28;

亵渎。希伯来语是charaph 。“责骂”,“斥责”。

要把他们所行的量给他们。即神按他们所行的报应他们。

】「耶和华如此说:“葡萄中寻得新酒,人就说:‘不要毁坏,因为福在其中。’我因我仆人的缘故也必照样而行,不将他们全然毁灭。」

〔暂编注解〕「新酒」:指可酿葡萄酒的好葡萄,象征忠于神的子民。

「仆人」:指忠心事奉神的子民。

新酒。这是一幅葡萄园的画面。结出来的大多是酸的野葡萄。但采葡萄的人采到一串能酿好酒的好葡萄,就吩咐“不要毁坏。”这说明神对祂子民的态度。他们犯了罪,就要接受惩罚。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是邪恶的,需要灭绝。他们中间的义人将得以幸免,重新获得土地。

福在其中。酸的野葡萄没有用处,只能毁弃。好葡萄则为人提供营养,是神所赐的福气。

8~9以色列中那些敬神的余民,就象在一串“葡萄”中寻得少数的好葡萄一样。

8~10在以色列众多的不信被弃者中,仍有忠信的人。神会保存这些“余民”,且要永远居住巴勒斯坦地。“新酒”、“仆人”都是指忠信的人。“沙仑平原”在海旁。“亚割谷”在南方,用以代表以色列全境。

8-10在悖逆的子民中,仍有忠义的余民,神要保存他们。

8~10余民得救。本段经文应允64:8-12百姓的求告,虽然犹太人犯罪,但其中持守耶和华信仰的“余民”(亚9章 )必得救。所用的比喻:葡萄园户栽种最好的葡萄树,为使其扎根结果,他不惜辛劳,除去石头,用篱笆围住葡萄园。到秋收时分,他看到这些葡萄树没有结果,便会将其连根拔去(5:1-7)。

8-16 义者蒙福、恶者受罚。

】「我必从雅各中领出后裔,从犹大中领出承受我众山的。我的选民必承受,我的仆人要在那里居住。」

〔暂编注解〕「众山」:即迦南地业(14:25)。

雅各中领出后裔。原文为“种子”。种子是植物很小的一部分。虽然不起眼,却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能有百倍的收成。并不是所有雅各和犹大的子孙都能得救。得救的只是小部分人,10:21,11:11,46:3)。

我众山。巴勒斯坦地处山区。用这个比喻很合适

我们选民。神的选民并不是祂随意选出来的少数人。而是包括所有选择走神公义道路的人,45:4,

】「沙仑平原必成为羊群的圈,亚割谷必成为牛群躺卧之处,都为寻求我的民所得。」

〔暂编注解〕“亚割谷”。参看的脚注。

「沙仑」、「亚割」:分别在迦南地尽东与尽西处,两地代表全个迦南。

沙仑: 地中海沿岸的平原,从迦密山北部到约帕,以按时节开的鲜花与牧羊草地闻名。此地极其肥沃,是迦南的一大夸耀。亚割谷: 位于死海西部,耶利哥附近。遍地骸骨,被称为“忧愁之谷”。沙伦与亚割谷是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地方,它们都将变成祝福之地,意味着无论迦南的任何地方,只要有余民居住,就会变成美好、可夸耀的地方(60:10-14)。

沙仑。是从迦密到约帕肥沃的海边平原。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区,和良好的牧场,遍地鲜花。神在这里应许赐给“寻求” 祂的人繁荣和平安。

亚割谷。亚割谷延伸到耶利哥平原。该地传统上与亚干联系在一起。因为他是在这里被石头打死的。亚割可能代表犹大的东部边界。巴勒斯坦全地,从西边的沙仑到东边的亚割,尽是一片繁荣宁静,作为神子民的家园。“亚割谷”将成为“指望的门”

沙仑】沙仑是一块沿海平原,东边靠着犹大山地,西边是地中海。这谷地以其美景、无人烟,和牧草地出名。它长约叁一十二哩,宽平均十一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但你们这些离弃耶和华,忘记我的圣山,给时运摆筵席(原文作“桌子” ),给天命盛满调和酒的,」

〔暂编注解〕“时运”。亚兰人的幸运之神。“天命”。结局之神。

「时运」:原名「迦得」,本来是叙利亚人膜拜的星宿,也作地名,; 12:7; 13:5。

「天命」:原名「米尼」,大概是亚伯人所拜的星宿。时人认为这两颗星掌管命运,能给人带来好运。

「摆筵席」、「盛满调和酒」:为膜拜的礼仪。

你们这些离弃耶和华。先知现在把话题转到他曾在第2,3节中所斥责的犯罪和拜偶像的人身上。在神的“圣山上”有“祷告的殿”,和人们献祭敬拜神的坛上(56:7)。因此忘记神圣山的人,也就是忘记了神,而敬拜其他的神。

时运。希伯来语是Gad 。命运之神的名字。《约书亚记》11:17;12:7的巴力迦得暗示,在希伯来人占领迦南时,当地的这种崇拜仪式十分流行。古代的风俗是人们献祭给神以后,就在拜神的宴席上把祭物吃掉。

盛满调和的酒。意思是“满杯的调和酒”。

天命。希伯来语是Meni 。据认为是巴勒斯坦某位神的名字,意思是“命运”。

11~16“时运”、“天命”都是外邦人所拜的神。背逆者的下场悲惨,忠信者饮食充足,欢喜快乐。

11-16背逆神的子民必有悲惨下场 ── 死在刀下、饥饿干渴、忧伤哀号;忠于神的人则恰好相反 ── 吃喝饱足、欢喜快乐。

11~16义人与恶人的末世命运。旧约诗歌与预言书常用对比法有效地指出两个相反概念的区别与结果。如箴对比智慧者与愚蒙人 ;诗对比义人与恶人;预言书对比神与偶像或神与人。诗主要用对比描述义人与恶人的性格,本文用对比指出义人与恶人末世命运质的区别。此预言首先以终不肯悔改的人将永远灭亡以及只有余民才能从被掳之地归回为背景,进一步提示义人与恶人受最后审判的情形,3:13,

给时运摆筵席,给天命盛满调和酒,何意?】

答:「但你们这些离弃耶和华,忘记我的圣山,给时运摆筵席,给天命盛满调和酒的,我要命定你们归在刀下,都必屈身被杀……」(11-12 )。在「给时运摆筵席」这一句下有小字「原文作桌子」。时运一词,在希伯来文音是迦得Gad,客话本译为「摆酒席与迦得」。按的迦得此名的小字解,就是万幸的意思。吕振中译本亦作「给迦得神摆筵席」。时运在英文本译为Fortune,在罗马神话的Fortuna,乃是司命的女神,在她的前面有桌子,意思是指桌子上面设有酒肉。至于「给天命盛满调和酒的」,这天命一词的原文音是弥尼Meni,吕振中译为「给弥尼神盛满调和之酒的」。在英文本中天命亦译为Meni,可知这时运(迦得 )和天命(弥尼 ),乃是那些背道的犹太人,所参加事奉的外邦诸神,他们在那些神前标设筵席,陈列酒肉,忘了在圣山所崇拜的耶和华真神,所以神要命定他们归在刀下,都必屈身被杀而灭亡。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亚割谷】

亚割谷可能位于犹大北界,被认为是今日的布夸(El Buqe'ah ),是约旦北部荒野中的一块小平原,在耶利哥附近。有三处铁器时代的聚落在布夸出土。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时运、天命】

这里所用的名字(神的名字? )「迦得」(Gad 和合本「时运」 )与「弥尼」(Meni 和合本「天命」 )隐晦难解。迦南与腓尼基文献有记载迦得,被认为是幸运之神。弥尼可能和命运有关,因此有些人认为或许与天命有关。它有可能与可兰经中提到的阿拉伯女神玛那特(Manat )相同。巴比伦众神中,那姆塔(Namtar 「命运」 )是阴间的主宰。命运也不时被拟人化、神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要命定你们归在刀下,都必屈身被杀。因为我呼唤,你们没有答应;我说话,你们没有听从,反倒行我眼中看为恶的,拣选我所不喜悦的。”」

〔暂编注解〕「命定」:原文与「天命」同根,有讥讽的含意 ── 百姓为求好运而膜拜外邦神只,神却使悲惨的命运临到他们身上。

我呼唤……说话……没有: 以赛亚强调以色列百姓故意犯罪。虽然百姓多次听到先知的教训与警告,却藐视这些,反而陷先知于苦难中

命定你们归在刀下。希伯来动词“命定(manah )”是Meni的词根(见11节注释 )。

因为我呼唤。参照1,2节。百姓的困惑是当他们需要帮助而向神呼求时,神没有答应,64:12)。其实他们是咎由自取的,责任不在神。百姓因不知悔改而自取败亡

】「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我的仆人必得吃,你们却饥饿;我的仆人必得喝,你们却干渴;我的仆人必欢喜,你们却蒙羞;」

〔暂编注解〕第13-15节就以色列中忠心的人和悖逆神的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祂的儿女将得饱足,而那些曾为异教的神摆设宴席的人将遭饥挨饿馑,8:21)。

】「我的仆人因心中高兴欢呼,你们却因心中忧愁哀哭,又因心里忧伤哀号。」

〔暂编注解〕时候将到,那些犯罪作恶,纵情姿欲,敬拜假神的人,将在痛苦中哀号,而忠于神的人将要喜乐欢呼,35:6-10)。

】「你们必留下自己的名,为我选民指着赌咒。主耶和华必杀你们,另起别名称呼他的仆人。」

〔暂编注解〕「你们必留下 ...... 杀你们」:叛逆者的下场成为日后咒诅人的用语,受咒诅者给人指着说:愿耶和华杀你如杀某某(叛逆者的名 )一样,

留下自己的名: 希伯来语,“名”不仅指身份,也指此人的性情或对社会的影响力。本句指当时悖逆的犹太人,在他们社会中建立规矩或制度,却都是属世的,并未依据耶和华的诫命,终必沦为咒诅的对象。

自己的名。。这些背道犹太人的名字将被诅咒。

必杀你们。见12节。

另起别名。见注释。死海古卷1Qis里没有“另起别名称呼他的仆人。这样,在地上为自己求福的,必凭真实的神求福。”用“一直”代替上述省略部分。第15节后半句就成了“主耶和华必一直击杀你。”第16节的开头增加了“那是指着真实的神起誓的人。”有趣的是,抄写的人在文稿上留下了差不多一行的空白。显然他是从一份有残缺的文稿上抄录的。空白处说明他想要补齐原文。

】「这样,在地上为自己求福的,必凭真实的神求福;在地上起誓的,必指真实的神起誓;因为从前的患难已经忘记,也从我眼前隐藏了。”」

〔暂编注解〕真实的神。直译是“阿们的神”,即“信实的神”。 七十士译本为“真神”。把祂与异教的神区别开来。

已经忘记。见17节注释。

】「“看哪,我造新天新地,从前的事不再被纪念,也不再追想。」

〔暂编注解〕我造。在17-25节中,以赛亚描写了新天新地。如果以色列人被掳回归以后听从先知的信息,遵行神的旨意,新天新地将要实现。但以色列人失败了,于是这段经文成了预言一千年结束时所要实现的新天新地。然而这段经文的解释首先要根据当时的背景,然后再依据《新约》作者和预言之灵关于将来生活的论述。如果遵循这样的解经原则,这段经文就不会有问题了。反之,如果我们把本段的所有细节都运用到将来的新天新地,就会遇到许多难题:一,根据20节,其中依然有死亡(见20节注释 ),而约翰则说新天新地里没有死亡,除非我们把“死”视为比喻。二,根据(参该节注释 ),仍有婴孩出生。但在我们所指望的新天新地中,“算为配得那世界……的人,也不娶也不嫁”。这段文字的解释是显而易见,不容歪曲的。“今日有人认为在新天新地里仍有嫁娶和生育。但相信圣经的人不能接受这种道理”。三,根据,24,到耶路撒冷敬拜神的人,将观看那些违抗祂之人的尸首;而根据启20-22章,末日的大火将彻底洁净地球,使之成为到救者的家园。

以色列人的失败使这些预言无法按原计划应验。但耶和华的旨意将继续推进,直到完全实现为止。新天新地将会实现。但其实现的方式将有所不同,就是不再通过以色列,而是通过基督的教会。

从前的事。包括“从前的患难”(16节 ),被掳时的痛苦,和我们在这个罪恶世界中的艰难。新世界的宁静和荣耀将远胜过今生的苦难和悲哀。相比之下,过去的试炼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人认为先知在这里是预言将来要忘记地上所发生过的事情,特别是过去的罪。但原文不是这样的意思。Zakar (“纪念” )一词通常回忆所产生的结果。例如,以色列人“不纪念耶和华他们的神”并不意味着他们从来就没有想到神,而只是说百姓没有向耶和华奉上他们对祂的认识所应导致的敬拜。如果以赛亚的话有这层意思的话,那么这段话就可以理解为回忆过去的事再也不会使人烦恼悲伤了。

在将来的世界中,“生活经验中的一切困惑都将明了”。我们不再“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了。我们将“清楚地认识到”为救赎我们所付出的代价。了解善恶大斗争的历史将防止将来重新出现罪恶。

追想。直译是“想到”。

17~25千禧年国度的描述,那是“新天新地”(17节 )的开始。特征包括耶路撒冷是一个喜乐而不是负担(18节 ,包括长寿(20节 留意罪将会在千禧年受到惩罚 ),平安与稳定(21~23节 ),以及仇恨的本质被除去(25节

17~25新天新地是先知所预言的“新事”的高潮旧的世界过去,新天新地来临,住在其中的人得享长寿和自己劳碌得来的果实,神住在人中间。“百岁死的仍算孩童”:满了百岁而死仍算夭折,人类会回到洪水以前的长寿时代(看创五章 )。

17-25 新天新地:响应16节下,预言审判过后旧日的世界会过去,神要创造新天新地,居住其间的子民必享各种福气,包括抉乐、健康、长生、不受威吓,并可享用自己劳碌得来的果实,神人无隔阂,神与人同在、牲畜和谐共处。这是一幅象征末世的图画。

17~25新天新地。预言除去一切罪恶后,展现在更新的以色列共同体面前的新世界。此预言可以指以色列从巴比伦归回;亦可指借着弥赛亚成就的永恒之城新耶路撒冷得到建立。此处没有昔日之物,只有新生之物,都是由神重新创造。为强调新耶路撒冷被重新创造,以赛亚17,18节先后三次使用所用的“创造”这一动词。新天新地的预言,应当铭记两个事实:①只有现存的天地完全消失后,新天新地才会到来。因此,圣徒不必恐惧、回避死亡及历史的终结;②新天新地的存在带给以下教训 :①在死亡甚至宇宙历史终结之后,亦有新的未来 ;②未来分成永恒的祝福与咒诅。

看哪!我造新天新地,这是什么样的天地?】

答:先知以赛亚在这里论到神所造的新天新地,先后两次,他也提到造耶路撒冷的事。这里是一个灵性与末世豫言的混合。到了新约时代,神借着使徒约翰在异象中看见了这一幅图画。他说:「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此段意思并非是说旧的天地要归于乌有,乃是其形质要改变而更新,如坐宝座的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那就是旧天地的革新,成为一个极荣耀的新天地。这新天地,彼得也曾提到,天与地先后要被烈火焚烧,洁净更新,成为新天地,而有义居在其中。因在这新天地中没有罪恶,是不能再毁坏的;同时在空中掌权的魔鬼,此时已被扔在火湖里,空中也必洁净了;因地要被火焚烧,海就不再有了。

关于这新天新地,另有一种见解,就是认为旧的天地由于被罪破坏,已受咒诅被人烧灭,不能存在;但神必已预备另一新天新地,使地上一切得救的居民,包括千禧年所有的人,和已改变成为灵体的历代圣徒,都要迁到那新天新地居住,而不是现在这天地的革新。至于那新耶路撒冷,因为是从天而降,是主预备好了,按照灵意的解释,这城并非是一个物质的城邑,乃是一个属灵的永生城邑,是蒙恩得救赎之教会的居所。总而言之,先知所豫言神造的新天新地,和耶路撒冷,在八百多年以后,已被使徒约翰和彼得在异象中看见了,更把这新的景况描写出来,使我们有所认识和了解。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理想的异象】

圣经中的理想异象可说独树一帜,无可比拟。不过主前第一、二千年纪的亚喀得文学中已有末世性(未来、预言 )异象。亚喀得文献属于伪预言,也就是说,是在谈论的事情发生后写成。这显然是要为发生的事,或所建立的制度赋予合法性。常用的语句是「一位王子将兴起」。这王子通常匿名,但可轻易辨认出。「玛尔杜克预言」也是这类作品,其中玛尔杜克在埃库撒吉(Ekursagil )神庙里传达有位国王将兴起,并「勾勒出天地的计划」。他会聚集分散的人民,给土地带来丰饶,向人民发怜悯,社会将正常运作。不过,更进一步写到天地和宇宙是神的殿宇。创造新天新地在古代世界,或等于造新的圣所或翻新圣所。这是常有的活动。新耶路撒冷是新的首都,也代表神所拣选的居所。同样地,玛尔杜克神发令,众神的圣城巴比伦也将重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们当因我所造的永远欢喜快乐,因我造耶路撒冷为人所喜,造其中的居民为人所乐。」

〔暂编注解〕即使在今天,当我们想到将来世界的喜乐和荣耀时,我们也能欢喜快乐。我们在遭遇当前的各种试探时,憧憬更加美好的新世界,将使我们得到力量和勇气。当我们想到即将成为我们家园的新世界里丰满的喜乐时,灰心失望之情就烟消云散了。死海古卷1Qis为祈使语气:“你要快乐”,“你要欢喜”,与马所拉文本一致。

】「我必因耶路撒冷欢喜,因我的百姓快乐。其中必不再听见哭泣的声音和哀号的声音。」

〔暂编注解〕「耶路撒冷」:指新的耶路撒冷。

在以赛亚时代,没有为耶路撒冷欢喜的理由。西拿基立的军队前来攻城。亚述国王夸口已把西希家围住,如同把鸟儿关进笼子。当巴比伦的使者访问西希家时,以赛亚预言了巴比伦的军队攻打耶路撒冷,掳走财宝和百姓的日子。与以赛亚同时代的弥迦预言锡安将“被耕种如一块田地”;耶路撒冷和圣殿将毁于战火。但神为耶路撒冷规划了光荣的前景,62:1-7)。耶路撒冷本来可以成为地上的大都市,“世界荣耀的冠冕”。但当犹太人拒绝了弥赛亚时,耶路撒冷蒙怜悯的日子结束了。然而神的新以色列民仰望天上的耶路撒冷,作为喜乐的实现。

】「其中必没有数日夭亡的婴孩,也没有寿数不满的老者;因为百岁死的仍算孩童,有百岁死的罪人算被咒诅。」

〔暂编注解〕「寿数不满的老者」:指寿数未尽而终的人。

「百岁死的...... 咒诅」:在新天新地里,百岁是年轻的岁数。犹太人认为英年早逝是神对犯罪者的刑罚。

整节以长寿比喻永远的生命。

其中必没有: 比较本节与前面的内容,似乎有些矛盾。前文说新耶路撒冷不再有哭泣与哀号的声音,本节却指出哭泣与哀号之声的原因,即死亡与罪会继续存在。不过更贴切的解释应为:以赛亚欲表达此地全然没有死亡与罪,而不是死亡与罪将继续存在。

数日灭亡的婴孩。许多解经家对本节大惑不解,他们相信在新天新地里不再有死亡和罪恶,这里怎么还暗示有死亡和罪恶呢?帕尔皮特说:“这段文字最令人困惑之处就是死亡和罪恶依然存在”。第17节的注释已经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以赛亚所描述的新天新地是指以色列民族原来可以达到的状况。

遵守神的律法,与神的计划配合,罪恶和夭折的现象就会大为消除,然后就会有复活和永生。以赛亚在本节所强调的就是这种情形。他的语言是诗体的,但其主要的意思却是清晰的。他首先提到不会有婴儿夭折的情况发生。

没有寿数不满。即没有夭折的。老人会活到足寿。

孩童。希伯来语是na'ar ,“少年人”。现在提到的是第三批人。他们与其他人是一样的,也要达到足寿。这里把寿命定在100岁。不清楚为什么定在这个数字。但显然这只是一个大约数,大大高于以赛亚时代人的平均寿命。根据摩西所写的,人的寿命只有70年,少数人拿活到80岁。从罗波安到约雅敬,犹大国王的平均寿命是47岁。对于以赛亚时代的人来说,100岁已远远超过一般人所希望达到的寿命。

实现这个应许的条件是以色列人配合神的计划,就像在出埃及时神对他们的应许一样。那时神应许要消除一切疾病。只要满足了条件,应许就会实现。“他支派中没有一个软弱的”。现在再次向以色列发出长寿和健康。条件也是一样的。

这里所说的条件,就是在属灵上复兴的以色列人最终配合上天国的计划,重新承受富饶的巴勒斯坦,将发生在消灭罪和罪人,义人复活得永生之前。以赛亚提出了以色列民族实现这些最后大事的步骤。

由于以色列失败了,这些应许要实现在基督的教会中,其某些特征就会发生变化。但那最后的大事,就是有义者居住在新天新地,依然是今日圣徒有福的盼望。教会长久以来为此而祈求

有人认为“百岁死去的仍算孩童”是指活到一百岁仍算年青。他们认为这是与洪水以前的状况相比。“洪水以前,人能活几好百年,100岁只能算是青年人”。但用“死”(希伯来语是muth )来代表从青年向成年的过渡,这是很不寻常的。既然在本段中我们可以从正常的意义上来理解muth,就不要对它作牵强附会的解释了。

被咒诅。与义人的福气形成相比。罪人即使长寿,也是被咒诅的。

】「他们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种葡萄园,吃其中的果子。」

〔暂编注解〕以色列人由于夭折,遭到入侵和放逐而丧失了家宅,土地和葡萄园。他们住在新家里将不再遭到这一切的侵扰。在即将实现的新天新地中,再也没有死亡。那里的生活与人类未犯罪以前的乐园十分相似。新天地里将拥有过去伊甸园的一切安舒和快乐。有树林,鲜花,溪流,美味的水果和美丽的家园。那个世界是供人享受的。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思建造家宅。他们要怀着谦卑学习的心,与大自然和自然界的神交流。

21~25新国度的和平。强调安全保障,即战争与痛苦的终结。对于倍受痛苦与不安折磨的百姓,和平的保障更加切实感人。

】「他们建造的,别人不得住;他们栽种的,别人不得吃;因为我民的日子必像树木的日子,我选民亲手劳碌得来的必长久享用。」

〔暂编注解〕“像树木的日子”:人的寿命像树一样长久且健康。

「树木的日子」:以树的耐久与生命力比喻选民的生命。

必像树木的日子: 不是指在新天新地,圣徒的寿命局限于树木的年龄,而是指如前所述,他们必能吃到亲手栽种的树木所结的果实。意味着亲手栽种,却因遭患难吃不到果实的情况已完全不存在。

树木的日子。树代表稳固和永恒久。

亲手劳碌得来的。新地球的生活不是懒惰的。人要工作并享受劳动的果实。那里的工作是舒服的,是无尽喜乐的源泉。圣徒要规划家园,并有时间和资源来实现自己的计划。

】「他们必不徒然劳碌,所生产的,也不遭灾害,因为都是蒙耶和华赐福的后裔,他们的子孙也是如此。」

〔暂编注解〕所生产的,也不遭灾害: “生产的”指儿女,“灾害”意味着突如其来的不幸、战争、疾病、事故。意指不仅是他们,包括他们的儿女,必永远不会遭遇不幸,暗示世世代代将没有不幸。若凭这句话质问“难道在天国也生儿女么?”,就是愚蠢的问题。第一,以赛亚以以色列被掳归回的祝福为起点,从预言的双重性角度谈论天国,所以这个问题不能成立;第二,仅靠人的经验与知识绝不能理解天国的祝福,圣经以多种比喻启示天国的情形,若照字面意思,将其中一个解释模式化,便会陷入错误中。

所生产的。希伯来语是yalad 。“生孩子”。

灾害。希伯来语是behalah 。“突然的惊恐”。Behalah 还出现在中。妇人女不愿自己的孩子死于疾病,灾难或战乱。

他们的子孙。这是一幅快乐繁荣的大家庭的图面。他们和睦相处,共谋福利。他们是同一位天父的儿女,大家都是弟兄,有着共同的旨趣。

】「他们尚未求告,我就应允;正说话的时候,我就垂听。」

〔暂编注解〕以色列在罪恶和痛苦中求告神,认为神离他们遥远,不关心他们的呼吁和迫切需要(40:27,49:14,63:15,64:12)。但神告诉他们,祂不听他们的祷告是因为他们的罪(1:15,59:1-3)。现在他们既有了神的恩典所更新的心,按照神的旨意祈求,神就马上会答应。甚至在祂的儿女还没有表达他们的意愿祈求祂以前,祂就看到他们的需求,提供一切来增进他们的福利。

】「豺狼必与羊羔同食,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尘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圣山」:就是新耶路撒冷。

〈11:6-8〉。

豺狼与羊羔。见注释。

蛇的食物。见注释。

不伤人。见注释。

【思想问题(第65- 66章 )】

1祂这两章里,悖逆神章的百姓对敬拜、对神的态度如何犯错?祂祂见65:2-4,7, 11; 66:1, 3-4, 17。祂祂他们对真正敬畏神的人又如何?见65:5; 66:5。祂祂神对这些罪有何刑罚?祂祂是否贴切的报应?祂祂这两批人中,你属那一批?祂祂你是否虚心痛悔、因神的话而战兢的人(66:2-)?

2祂试想像一下贫民区的情况,以及蛮荒里弱肉强食的景象,再细心祂祂阅读65:17-25。祂祂圣经的话对今日社会和自然界中的痛苦有什么信息和盼望?

3祂66:7-21里呈一片复兴荣耀的景象,当中有些什么跟以前不同?祂祂是谁使这一切发生?

4祂66:10-14描写神的仆人对耶路撒冷的爱慕,关切与所受的安慰。祂祂今天,你对属灵的耶路撒冷(教会 又有何表现?祂祂有否与她共甘苦、共快乐?

5祂66:22-24里,有那些事物是存到永远的?祂祂这给你什么警戒和安慰?祂祂你对此应作什么准备?

6祂「人虽然失败蒙羞,神却仍然掌权、彰显荣耀

例证

我比你圣洁】

「且对人说:…不要挨近我,因为我比你圣洁。」

使徒保罗写道:“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显然的,保罗是引用当时一句教会所熟知的话,是普遍接受的观念,仿佛是主所说名言的回响:“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当时的宗教人,反对主耶稣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祂肯于跟被人看不起的大众在一起。因为那样的人多,主耶稣不避免与他们来往,接纳他们,甚至进到他们中间。对于那些来就近耶稣,肯悔改的罪人,他们常是从主恩惠的口中,得到那安慰的信息:“平平安安的去吧!”
但主耶稣把最严厉咒诅的话,留给那些自以为义,假冒为善的宗教人。那些人所行的,跟别人一样,甚至更糟,但他们的里面,有一个东西,就是骄傲,以为自己比别人好;只是实际的生活,并不能支持他们那些见不得人的行为。
圣经告诉我们:“恶要厌恶,善要亲近”。因此,圣徒远离罪恶是应当的。不过,有两件事必须记得:
首先,远离罪恶,必须包括自己在内,而且应该先由自己作起。自己不去作,只要求别人,很难叫人相信他真的恨罪。
其次,不要用自我作量尺。我在这方面比你好,并不代表我就是完全;而且会指摘别人不好,绝不等于自己好。我们应该以主耶稣为标准,祂是唯一曾生在世上的完全人。
先知指出,那些交鬼行恶,惹神发怒的人,却摆出一副自以为义的姿态,对自己跟对别人的尺度显然不同。

且对人说:“你站开吧,不要挨近我,
因为我比你圣洁!”…
主说:“看哪,这都写在我面前。”

神是鉴察人心肠肺腑的,不论你在人前如何扮演,神都清楚知道,而且给你记下来,到时候要施行公义的审判。
有一句老话说:“要恨罪,却爱罪人。”有人以为那是办不到的事。其原因在于你恨的是否真的是罪。主耶稣就这样作过,给我们留下可行的榜样;现在尽多的圣徒也这样作;教牧们必须这样作。看看专业人员如医生,他们割掉了人身上的病变,却刀下留人。愿我们以主的心为心。

── 于中旻《以赛亚书笺记》

「看哪,我造新天新地。」

现在的天地不是一面的形式,那是经过长期神维持的工作,在人类历史中创造的主宰也在树立基础,要建成新的时代,不久将显示。信的创造可能比旧的还要艰难,因为有许多破坏的必要修补,国族的衰败好似破裂的墙垣,革命的岩石满地,血泪与现在的忧苦很多,神必须要清楚废墟的地方,为重新建新天新地,有义居住在其中。

想想这些话!从前的事不再被纪念,悲痛变成欢乐,心中也有喜乐之后,再也不纪念以前不能忍受的事。我们不必在回忆痛苦的黑夜,失败的年月,生离死别的经验,结婚的人可以忘记未婚前长久的等待,我们读启示录,论有福的将来只能以反面来说明,天上究竟怎样,我们仍是不能了解的,所以将来的惊喜必定更大了。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现在的苦楚必将清楚,不再有痛苦,死亡、咒诅、眼泪是分开的海隔离各地了,基督将一切的事都更新了,最主要的,祂更新我们,让我们来享受。

在这有福的情况中,神不再纪念我们的罪,我们也不必纪念先前的事:悲伤痛苦及死亡。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