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以赛亚书 第35章


圣经综合解读

1「旷野和干旱之地必然欢喜;沙漠也必快乐;又像玫瑰开花,」

2「必开花繁盛,乐上加乐,而且欢呼。黎巴嫩的荣耀,并迦密与沙仑的华美,必赐给它。人必看见耶和华的荣耀,我们神的华美。」

本章预言神的百姓第二次出埃及,「耶和华救赎的民」())都要到锡安朝见神,那时「雅各必不再羞愧,面容也不致变色」())。包括三个部分:

崭新的环境());
崭新的生命());
崭新的道路())。


当埃及经历了十灾的审判之后,百姓第一次出埃及,「神领百姓绕道而行,走红海旷野的路」())。犹大走回头路投靠埃及时,再次「经过艰难困苦」())的旷野,寻求徒然无益的帮助。而以东被审判之后()),「耶和华救赎的民」第二次出埃及时又将走过旷野,但却发现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旷野()):以东将变为荒漠()),而旷野却成了花园());以东的河水变为沥青()),而旷野却有河流泉源());以东的宫殿作了野狗的处所()),而野狗躺卧的旷野却有水滋润;以东之地无人经过()),通往锡安的圣路却有赎民行走());以东之地野兽出没()),通往锡安的圣路却没有猛兽())。
「旷野、干旱之地、沙漠」())都是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之后经过的地方()),「黎巴嫩、迦密、沙仑」())都是地中海沿岸肥沃富庶的地方。正如出埃及的百姓在旷野中看见「耶和华的荣光在云中显现」()),当弥赛亚的国度成就的时候,「服在虚空之下」())的受造之物也将「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恢复堕落之前伊甸园的丰盛和美丽,彰显「耶和华的荣耀,我们神的华美」())。在受造之物中,再也没有什么能拦阻神荣耀的全然彰显:祂的荣耀就是祂的本身,祂的华美就是祂的彰显。
上图:以色列Dor-Habonim海滩的沙仑郁金香(Sharon tulip)。沙仑郁金香是一种过去遍布以色列的野花(Tulipa agenensis subspecies sharonensis),也可能就是「沙仑的玫瑰花」(歌二1)。

3「你们要使软弱的手坚壮,无力的膝稳固。」

4「对胆怯的人说:你们要刚强,不要惧怕。看哪,你们的神必来报仇,必来施行极大的报应;祂必来拯救你们。」

5「那时,瞎子的眼必睁开;聋子的耳必开通。」

6「那时,瘸子必跳跃像鹿;哑巴的舌头必能歌唱。在旷野必有水发出;在沙漠必有河涌流。」

7 「发光的沙(或译:蜃楼)要变为水池;干渴之地要变为泉源。在野狗躺卧之处,必有青草、芦苇,和蒲草。」

3-7节预言「耶和华救赎的民」())将拥有新的生命。
第一次出埃及的时候,「摩西领以色列人从红海往前行,到了书珥的旷野,在旷野走了三天,找不着水」())。第二次出埃及的时候,也要等到百姓真正上了路,沙漠才会「开花繁盛,乐上加乐」())。因此,先知呼召他们「要使软弱的手坚壮,无力的膝稳固」()),踏上回归之途;又鼓励他们「要刚强,不要惧怕」()),正如神在进迦南之前勉励百姓())。因为神必为自己的百姓「报仇」()),对仇敌施行「报应」()),拯救「耶和华救赎的民」。
神「拯救」())的结果,将使百姓获得新的生命和前行的能力()),改变现在「软弱、无力」())和「胆怯」())的光景,「医治」())属灵的「瞎子、聋子」())、「瘸子、哑巴」())。主耶稣道成肉身的时候,就用医治「瞎子、聋子、瘸子、哑巴」())来印证祂弥赛亚的身分。
「在旷野必有水发出;在沙漠必有河涌流」()),原文是「因为在旷野必有水发出;在沙漠必有河涌流」,比喻圣灵是百姓得着医治的原因())。
「在野狗躺卧之处,必有青草、芦苇,和蒲草」()),指野狗栖息的旷野将变得非常湿润,甚至可以生长芦苇和蒲草。

8「在那里必有一条大道,称为圣路。污秽人不得经过,必专为赎民行走;行路的人虽愚昧,也不至失迷。」

9「在那里必没有狮子,猛兽也不登这路;在那里都遇不见,只有赎民在那里行走。」

10「并且耶和华救赎的民必归回,歌唱来到锡安;永乐必归到他们的头上;他们必得着欢喜快乐,忧愁叹息尽都逃避。」

「大道」())指被修高、容易辨别的路()),这是一条神的百姓回归「圣城」())锡安敬拜神的「圣路」()),也就是那条永生之路。这路只有蒙神救赎、被神洁净的人才可行走,「污秽人不得经过,必专为赎民行走」())。
「污秽 טָמֵא/taw-may’」原文就是「不洁」()),除去污秽的方法就是祭坛上的火())。因此,没有资格走在「圣路」上的人,就是拒绝救恩、「亵渎圣灵」())的人。
「行路的人虽愚昧,也不至失迷」()),指神将确保他们到达目的地,与人的能力或才干无关。最后得救的把握,乃是因着神白白的「拯救」())和圣灵对生命的改变())。
「在那里必没有狮子,猛兽也不登这路」()),比喻神将除去外在的威胁,保证「耶和华救赎的民」能一路无阻地走到终点、「歌唱来到锡安」())。
「赎民 גָּאַל/gaw-al’」())原文与「赎回」())、「报血仇的」())、「至近的亲属」())和「救赎主」())都是同一个词。这个词在一-三十九章只出现了这一次,而在四十-六十六章却出现了二十三次。律法规定,「至近的亲属」包括「兄弟,或伯叔、伯叔的儿子,本家的近支」())()),他们有责任赎回弟兄的产业()),也有责任赎回弟兄的自由())。
「救赎 פָּדָה/paw-daw’」())的意思,就是由「至近的亲属」支付代价、赎买被卖的弟兄())。「耶和华救赎的民」())不但包括以色列人,也包括全地接受救恩的人。弥赛亚就是他们「至近的亲属」,「祂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信徒都是祂用自己的宝血「重价买来的」()),「祂自己作万人的赎价」())。凡是接受祂在十字架上所付出赎价的人,都可以来到锡安朝圣,「永乐必归到他们的头上;他们必得着欢喜快乐,忧愁叹息尽都逃避」())。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救赎的日子

第三十五章是以锡安的救赎为题的诗歌,重拾了一些早期盼望的主题,并且由此引入第三十六至三十九章耶路撒冷奇妙地逃脱被亚述攻击的故事,之后便是四十至五十五章的‘安慰话语’。本章的风格完全是以赛亚式的,不论这是否如一些学者所辩称,本章是建基于第四十至五十五章而来。当我们阅读时记住此点,是会有所启迪的。

虽然上文最后数节提及被掳者回归锡安,本章与那些‘巴比伦经文’(特别是四十至四十八章 )相比较,却不是那么明显地指向某一历史事件。本章事实上是一部短篇救恩信息的选集,任何在黑漆绝望中得见突破盼望的处境,都可应用。第三十四章的怪异荒凉为这些信息的首篇(1-2节 )提供了背景。新生命、色彩、欢乐与歌声,将会使旷野变为神荣耀彰显的地方。在这新纪元,贫瘠的山坡会被利巴嫩荣美的杉树所覆盖,迦密与沙仑的葡萄园和草原,铺张在每一个角落,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景象。

软弱的与惧怕的会得到新力量与勇气(3-4节 )。第四节是充满了被掳时期的神学习语:‘你们的神’(而不是‘耶和华’或‘万军之耶和华’;‘神的报应’,即其对于刚硬的以色列人,如此恒久地在祂爱中的回报;另有动词‘拯救’,正如名词‘救恩’一样,均颇少见于早期的篇章,但却十分常见于四十至五十五章

所有的残障会奇迹地消失(5-6节 ):瞎子会看见,聋子会听到与瘸子会欢欣跳跃。这是犹太末世论重复出现的图式,以致日后当这些神迹开始出现时,人便相信新纪元已渐露曙光,天国已经近了。这些经节亦可当作比喻解释为众囚犯从黑暗的监牢中被释放,及起初拒绝接受的人得听闻神的话语,和其他近似的情况。整章经文适宜于一种超越时间与不具体的解释。第六节提及的水当然是来自‘救恩的泉源’与‘新出埃及记的故事’──那同样是神奇的水。其效果(7节 )是要将烫热的沙转变为绿洲,因为耶和华的气吹在其上,枯干的草要变为耐寒的芦苇与蒲草,这些正是用来造船的材料

在最后的景象中,(8-10节 ),被掳者要自由地、安全地与洁净地,沿着一条特别建造的大路回到锡安。另外,在本书下文亦有许多相同的例子。此路称为‘圣路’,是借用了通往‘圣城’的路作为它的原型。

第八节的第二部分十分困难,但却不是毫无意义。正如其经文所示:‘污秽的人不得经过,必专为赎民行走,行路的人虽愚昧,也不至失迷。’(参钦定本 )‘那些行走的’指第五、六节提及的瞎子与瘸子,而最后的分句表示即使愚昧人亦不会迷失他们的方向。‘圣路’是如此清楚地标示与没有阻拦,以致没有人──不论是何等愚蠢或无知、瞎眼或瘸腿──会在其前往锡安的路上走错。野兽(9节 )不能走近,回归的被掳者会受保护,正如所说,神既是前锋又是后卫。

最后一节与完全相同。作为一个描写新纪元之信息的杂锦系列,这已将近结束;五十一章是连接了神战胜深渊怪兽的神话,以及奇迹地使红海分开,为被赎之民能走在干地上预备了一条经过之路的历史。此条通道综合了创造、离开(埃及 )与(自巴比伦 )回归锡安,提醒我们紧记神为其子民所施行的最大程度的大能。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以赛亚书第三十五章

最终的实况:到锡安朝圣与这段呼应的第三个祸哉之中,有一处隐约提到救赎。如今这一点则成为整个系列的高潮,以前所未有的优美诗体写出。这首诗以出埃及为依据。朝圣者走过旷野(1~2节),发现荒凉的环境正为他们而变化,并且是欣喜若狂的改变(2b节)!然而,朝圣者本身(3~4节)却仍在受压迫,正如从前出埃及的百姓一样,可是他们蒙受呼召,要不屈不挠,坚定相信神的应许。在第5~7节,他们再度在旷野,而这一次,不仅环境变为对他们有利(6c~7节),另外还有一种改变:朝圣者得着新的力量往前行(5~6ab节)。他们的救恩已经完成。如今有一条清楚的大道在他们面前(8a节),是一条高起的公路。这条路是专门给圣徒行走的(8bc节);走在其上绝不会迷路(8e节),也没有危险(9节)。因此,神的赎民终于欢欢乐乐地来到了锡安(10节)。

1~2.新世界,对朝圣者的应许。这几节显然是以出埃及为背景。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的时候,最不利的地点却支持了他们(出十五~十七),他们也是在旷野中看到神的荣耀。在欢喜之前,必须加上「因他们/为他们」,正如希伯来文所示。79这些匿名人士在2e节再度出现,作他们(和合:人),在8d节则为那些人(和合:赎民),最后,10b节将他们辨识出来,称他们为前来锡安的救赎的民。或许因他们的出现,世界有了新生命(「因他们欢喜」),也有可能世界赶紧「为他们」打扮起来。前者符合;后者暗示咒诅已除,在堕落之前伊甸园迎接人来到的丰盛与美丽,现今重新恢复。当然,在出埃及记十七章,为神子民而流的水,能暂时使旷野开花,可是以赛亚预见,最后一批朝圣者所经过的路,乃是荣美的环境,「天是更温柔的蓝,地是更甜美的绿,各种色泽鲜艳欲滴,不认识基督的眼睛从未见过。」80利巴嫩代表神的工作,非出于人力迦密实际的意思是「花园地」,有秩序的栽植;沙仑是美的标准。这一切使从前的旷野……沙漠大为改观,但是行经其中的人,所看到的却不止是受造物的美丽;他们看见造物主的荣耀华美。如今在神所造的万物中,再也没有一物能拦阻祂荣耀的全然彰显。祂的荣耀是祂本身的价值;祂的华美是祂表现于外的威严与尊贵。

3~7.新生命,朝圣者的救恩。出埃及时的那群人,望前看的时候,并没有看到盛开的花朵,却看到一片干旱。等到他们真正上了路,花儿才会绽放。

3~4.为这缘故,以赛亚在此呼召这些朝圣者,要坚壮他们的代表个人行动的力量(如我们所说,「放手去作」);意指稳定与坚持,是走完全程所需要的耐力;(和合:人)需要滋养,才能继续在思想、情感,和灵性的委身上持守下去。尤其在最后一方面,我们需要彼此鼓励(说……「要刚强,不要惧怕……」;参:。但是最主要的鼓舞是来自你们的神。此处又让人想到在埃及的黑暗时期,其中或许有些人会追想神对雅各的应许:「我必亲自和你同下埃及去,我必定亲自再带你上来」,直译),或约瑟的话:「神必定临到你们,领你们从这地上去」,直译)。报仇 na ̄qa ̄m 是计算祂子民受过的冤屈;报应 gemûl )是报复对祂子民的亏待。报仇报应是神将对仇敌施行的;而对祂的子民,祂则会实现救恩。

5~7.第5和第6节的开始,都是加强语气的(和合:那时),指神救恩的实现(4f节)。神的救恩使祂的子民都得新生(5~6ab节)。现今的软弱(3~4ab节)会有所改变,得着新的能力。两个接收的器官(眼、耳)和两个行动的器官(跳跃、歌唱)的对比,意在表达整全性。有关,见、18,的前面有「因为」。大自然生命的更新,不单说明得救之人的经历,也是一幅图喻。惟独神能带来这样的改变(水……在旷野)、这样的翻转〔烫烧(和合:发光)……水池泉源;即,原来吸尽水分的地方,现在能保持水、供应水〕,和这样的恢复(野狗不毛之地的住客离开,从前们出没的地方变成了青草芦苇,和蒲草之地):这与野兽进住、代表人类不再居住的情形反向。

8~10.新的大道,朝圣者归家

8~9c.大道:是一条高于两旁的公路,不会认错。圣路:这显然是很严肃的要求,因为污秽人不能在上行走。这等于「神的律法」那段经文。神从来不会降低祂的标准,以迁就祂百姓的软弱;祂要把祂的百姓提高到祂的标准。这种情形是怎样达到的,以赛亚并没有说;他只是让我们认定,因着神的救恩(4f节)和救赎(9d、10a节),祂的百姓已经达到了律法的要求,因为这条路是给赎民在那里行走的污秽 ta ̄me ̄ʾ )指需要由献祭来除去的不洁。因此,没有资格走在圣路上的人,乃是没有运用已经可以得着的恩典,以致自我出局的人。那些人(和合:赎民)是「他们」,见第1节。愚昧 ʾewîlîm )是笨头笨脑的人,他们动不动就会出错,缺乏定力,不能持守原则。这句话的用意是强调,达到目的地乃是必然的事,与人的能力或才干无关。最后得救的把握,是基于救恩的本质(4f节),其结果为完全改变人的软弱(5~6ab节)。这个思想在此一直持续,包括这里所提毫无外在的威胁(狮子),朝圣者能一无拦阻的走到道路的终点。

9d~10.赎民……救赎的民:动词「救赎」在此第一次出现于以赛亚书。81 ga ̄ʾal 强调救赎者本身,他和被赎者的关系,以及他为他们的缘故亲自干预。分词, go ̄ʾe ̄l ,是术语,专门指至近的亲属,他有权照顾无助的亲人,好像自己人一样 go ̄ʾe ̄l 常译为「复仇者」,他有权追杀那谋害他至近亲属的人。这一点正可以显示此一关系最主要的性质,就是代替一位已死,由另一位来代替他行动 go ̄ʾe ̄l 的地位是别人无法僭越的。不过,这乃是权利,而非义务。所以,这里讲到神,是说祂乃是惟一可以救赎祂百姓的那位;这是祂的权利,旁人皆无权;祂主动认同自己为他们的至近亲属,把他们的需要当作自己的需要,以祂的全能来代替他们的无助,为他们付出赎价、31)。 pa ̄ḏâ 「赎」),见他们将进入(和合:来到):旅途(8~9节)终于到达目的地(10b节)。欢喜……会突然临到他们(10c节;和合:他们必得着欢喜),或「他们会追上欢喜……」,似乎他们一辈子都在追寻真正的喜乐,但从未寻得。无论怎样解释,神的百姓和神的喜乐至此终于结合在一起。忧愁叹息欢喜快乐的反向。这些情绪的离开,使得全城只剩下快乐,和一群兴奋的朝圣者。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 旷野和干旱之地必然欢喜,沙漠也必快乐,又像玫瑰开花。」

〔暂编注解〕「玫瑰」:原文是「番红花」,有学者认为是「日光兰」,整句表示荒芜的沙漠之地竟长出美丽花木来。

旷野和干旱之地……沙漠: 指弥赛亚国度完全降临之前的社会状况。人类的现状犹如出埃及的以色列百姓,为进入应许之地迦南,经过“旷野地”、“沙漠”。因旷野的特征,常被用以隐喻世界。第一,旷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植物不能茁壮成长;第二,因极大的温差、干燥猛烈的风,动物不能正常栖息;第三,只有适合生活在沙漠的毒虫蝎子或毒蛇才能生存。旷野的特征与魔鬼掌权的社会状况非常相似,故常称这个世界为“旷野般的世界”(30:6)。

沙漠也必快乐。本章描写圣灵所启示地球更新的感人画面。世界将不再有现在贫瘠和荒芜的地区。

玫瑰。希伯来语是chabasseleth。有人认为是巴勒斯坦所常见的一种野生水仙花。也有人认为是番红花或樱草花。第1和2节描写摆脱了罪恶咒诅之后,大地重新开花,芬芳美丽的景象。

1~2“玫瑰”。更可作:番红花。这地,包括旷野地带,将变成物产丰富之地。

1~10本章是圣经里描述千禧年国度的一段重要经文,这时期紧接第三十四章所描述的审判。

1-10 被赎之民的喜乐:神报仇的日子也是施行救赎的日子(4 ),先前受敌人压制的旷野、干旱之地(参串1 ),将成为充满生命,欢乐的沃土,流露出神所赐的荣美。那时,百姓对神的真道不再愚顽不解(30:20,32:3-4),反要歌唱回到圣城。

35:1~10新以色列所蒙之福。本章是以赛亚的第一部分预言( 1-35章 )的结尾,对因先知宣告神震怒而丧胆的以色列百姓,及因罪担而沮丧的信徒,足以唤起新的盼望。本章论及将临到的弥赛亚国度之荣耀及置身末世新国度的欢喜。性质上与以赛亚书第三部分40-66章,被掳后将要成就之事的预言相同。以赛亚借用大自然的美丽:林中的树荫、浓密的香柏树、芳香的百合花、汩汩的清溪、奔涌的泉水等,带给人对永恒安息的强烈盼望,也暗示这一切恩典都来自神的大能,并非靠人的能力

本章描写弥赛亚国度的情形,大地肥沃,人民康泰。

】「必开花繁盛,乐上加乐,而且欢呼。黎巴嫩的荣耀,并迦密与沙仑的华美,必赐给它。人必看见耶和华的荣耀,我们神的华美。」

〔暂编注解〕“迦密”和“沙仑”都在以色列地海旁,肥沃富庶。

「利巴嫩」、「迦密」、「沙仑」:是植物生长繁茂的地方。

「必赐给它」:指旷野干旱之地。

与描绘以色列因仇敌亚述入侵日趋衰败的境况(33:9)相对。意味着教会虽在世上饱受痛苦,但当恶人灭亡的那日,乐园必得到恢复。

黎巴嫩山,迦密山和沙仑平原,以其青翠的树木和美景而闻名。描写这些地区因咒诅而失去了翠绿的外衣,变成一片荒凉。但现在神要恢复其伊甸园般的美丽,55:12-13,65:10)。

迦密与沙仑】以东灭亡以后,北边的地区就免受其压制,重新恢复繁荣与土地的肥沃。其中包括迦密与沙仑(请注释 该处的情况刚好相反 ),就是沿着以色列北部海岸平原的区域。甚至连亚拉巴的近似沙漠的地带(在约但裂谷 也会变得丰饶,充满生物,就像那些本来就肥沃的地带一样。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你们要使软弱的手坚壮,无力的膝稳固。」

〔暂编注解〕神的使者要鼓励他们的同胞凭着信心展望更新之地球的荣耀,相信祂有能力拯救他们脱离这个被罪所诅咒的世界。

3-4 以将来神拯救选民的盼望,安慰、鼓励正在困境中的犹大。

3~4有见于神对将来的应许,以赛亚劝勉当时的百姓要彼此勉励。

3~4蒙神呼召的先知当做的事情。在神政时代,神按着需要呼召先知;甚至使他们担负统治使命。但开始王政时代之后,因为有君王治理国家,所以先知的作用局限在向当代传讲神的话语及预言(2:2-4,11:1-10,53:1-12,。以赛亚是王政时代的先知,传讲当时所需的话语,不干涉治国原则,安慰恐惧战兢的以色列百姓,带给他们盼望。

】「 对胆怯的人说:“你们要刚强,不要惧怕。看哪,你们的神必来报仇,必来施行极大的报应,他必来拯救你们。”」

〔暂编注解〕报应祂的仇敌是为了“拯救”祂的忠实子民。惩罚神子民的仇敌是为拯救他们作准备。知道了这一点,祂的子民就可以鼓起勇气和希望

】「 那时瞎子的眼必睁开,聋子的耳必开通;」

〔暂编注解〕这个应许在现实中和寓意上都是真实的。属灵上盲目的人将会被开启属灵的眼睛,开通道德悟性的耳朵。在更新了的地球上,所有肉体的疾病也都会得到医治。

5-6这里提到的缺陷不仅指肉体方面的残缺,亦可解作灵性上的愚蒙。

5~6上许多疾病将会得到医治。

5~6字面意思与耶稣所说的“瞎子看见,……有福音传给他们”一致,在属灵意义上也有关联。人沦为瞎眼、耳聋、哑巴,象征灵性亦处于同样的状态。耶稣在地上的三年公开事工中,曾医治很多人,象征医治属灵疾病。本段经文与,5都具有弥赛亚国度的特点。在旷野……必有河涌流: 没有生命的旷野出水,意味着有生命在其中,涌流的河水指旷野变成肥沃的祝福之地。意味着布满死亡的世界(1节 ),将变成充满恩典之处。

】「 那时瘸子必跳跃像鹿,哑巴的舌头必能歌唱;在旷野必有水发出,在沙漠必有河涌流,」

〔暂编注解〕这在现实中和寓意上都是真实的(见第5注释 )。关于寓意上的应用,见;关于现实上的应用,见,2。

6下~7土地将会得到充分的灌溉。

】「 发光的沙(或作“蜃楼” )要变为水池,干渴之地要变为泉源;在野狗躺卧之处,必有青草、芦苇和蒲草。」

〔暂编注解〕「发光的沙」:指被烈日灼热的沙地。

「青草、芦苇」、「蒲草」:这些植物生长在水源充足的地方。

水池: 以赛亚使用渐进手法,强调将临到的弥赛亚国度充满恩典。

干渴之地。现在的荒凉不毛之地将变得肥沃和美丽。

野狗。见注释。

野狗与蒲草的对比】野狗是大草原与沙漠的动物,散布于贫瘠的地带。在以赛亚的异象中,花园取代了曾是旷野的地区,这些野生肉食动物的生息地将要变为像胡列谷一样的湿地。这里经年湿润,草与蒲草可以生长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那里必有一条大道,称为圣路,污秽人不得经过,必专为赎民行走,行路的人虽愚昧,也不至失迷。」

〔暂编注解〕「大道」:不仅指选民将来从被掳之地归回犹大时所经过的道路,也预表那引向永生之路,这路只有神所洁净、救赎的人才可行走。

;19:23-25注释。如果以色列人忠于神,应许之地就会恢复第1-4,7节所描绘伊甸园般的肥沃和美丽;疾病将会在他们中间,就像第5和6节所描写的。来自各国诚心寻求真理的人会走在通往耶路撒冷的“圣路”上,去认识真神神。“污秽人”或不诚实的人“不得经过”“圣路”。但对于诚心寻求真理的人来说,这条道路十分明朗,连最愚拙的也不会迷路。所有“耶和华救赎的民”终必沿着这条路“唱歌来到锡安”,“永乐必归到他们的头上”。但以色列因悖逆而失去了本可以属于她的光荣命份,于是本章的应许就归属于今日的教会。

8~10对救赎感恩。具有双重意义,指靠着真理从罪中得释放的人,以喜乐欢愉之情踏上生命之道;也指被掳的百姓将回到应许之地迦南。35章是称谢救恩之歌。

8~10“赎民”将要安全地行走在“圣路”上,前往耶路撒冷敬拜神。

】「在那里必没有狮子,猛兽也不登这路,在那里都遇不见,只有赎民在那里行走。」

〔暂编注解〕古时狮子对在荒野地区旅行的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但对于沿着祂的圣路前往耶路撒冷的人,神会保证他们一路安全。

】「并且耶和华救赎的民必归回,歌唱来到锡安,永乐必归到他们的头上,他们必得着欢喜快乐,忧愁叹息尽都逃避。」

〔暂编注解〕救赎的民。即所有国家里接受救恩的人。

歌唱。锡安之旅乃是快乐之旅。去耶路撒冷过节的人满心快乐,感谢神。他们欢唱赞美诗歌(见诗121 122篇 ),展望他们将在圣城度过的快乐时光,可以彼此交通,并与神交往。这将是各国“赎民”的经验。

【思想问题(第35-37章 )】

135:1-2, 10所呈现的是怎样的景象?这跟今日充满苦难的世界如何拉得上关系?

2耶稣在世时曾引述35:5-6的经文,祂是在什么情形下引述的?这有何意义?

3你有何软弱、缺乏需要神的拯救(35:3-7)?你信神能帮助你吗?

4试从36:4-20拉伯沙基对希西家所说的狂语中,找出他用以动摇犹大人信心的论据(参注 );你认为这番话的说服力强吗?你会怎样予以反驳?

5亚述最大的错误是什么?见36:18-20。今日世界强国是否也犯上了同样的错误?

6百姓与宫廷大臣并希西家面对国难时,有何反应?见36:22;37:1-5

例证

神必来】

「你们的神必来报仇…祂必来拯救你们。」

主必再来,是坏消息,也是好消息。向祂的仇敌报仇,却要对祂的子民施行拯救。是福是祸,要看你站在哪一边而定。
先知以赛亚的信息,是向他痛苦中的国人宣告的,传达出神向他们所定的美好旨意;弃绝以色列的神,要再施恩怜悯他们。这信息以耶和华荣耀显现的时候,到了最高峰。这是苦难中人的安慰。

对胆怯的人说:“你们要刚强,不要惧怕。
看哪!你们的神必来报仇,
必来施行极大的报应,
祂必来拯救你们。”

胆怯不是光荣的事,也不是理想的事。没有谁愿意胆怯。但在可怕的环境中,胆怯是不能免的。不过,神不要我们只短视看现在,要盼望将来。“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
先知是站在望楼上的守望者。当世人沉睡的时候,他看见远远从地平在线来临的危险,警告他们。
在长夜里,举目四望,都是黑暗,难免惧怕胆怯;但盼望东方的黎明,会驱除黑暗。主耶稣基督的再来,是我们确定的盼望和喜乐;那公义的太阳,将给大地带来永远的光明。
先知和使徒,是神的仆人。他们不同于占卜观兆的江湖术士,不负责任的谰言未来。他们因为对人的安危有负担,所以苦心劝人与神和好,免祸得福。
主必要再来,是确定不移的,没有谁能阻止,也没有谁能更改。人所能作的,是趁着现在,改变与神的关系,借着神的儿子耶稣基督,与神和好。如使徒所说的:“因为祂说:‘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蒙恩得救的人,不至受审判定罪,是在神的应许有分的人。

神要再眷顾锡安。那最美好的应许说:
耶和华救赎的民必归回,歌唱来到锡安,
永乐必归到他们的头上,他们必得着欢喜快乐,
忧愁叹息尽都逃避。

神的子民,要享受没有尽头的欢乐;神的仇敌,要陷入没有欢乐的尽头。

── 于中旻《以赛亚书笺记》

「圣路。」

全然蒙福的情况,有很多福分,许久的咒诅也因此得以除去。在那蒙福的境界中有一条通道,圣路。

这是一条道路,我们的圣洁是一直进步的。虽然我们完全顺服,使我们的认识究竟有限,所以在知识上应该增进。我们要不断的进步,在我们面前,有一条主耶稣脚步所行经的道路,使我们力上加力,是在其间。

这是一条公路。人人都可以行走。在王的命令之下,经常清理的,在那条直路上没有关口,好似古罗马的道路,四通八达,交叉纵横。今日仍留有遗迹,使建造者的技术留下纪念。

道路禁止罪人,古时的麻风病患者不准在大路上走。污秽的人是不可涉足在其上。神要我们分别为圣。

这路有主脚踪。祂常与他们同在,圣洁的人有神陪伴。大路上多有人行走,但有时路途孤寂,祂必来陪同,好似祂在以马忤斯的路上。

这路十分明显,行走的,即使愚者,也不致走错。对圣经要忠实,在圣洁的本能、要实在,保惠师必指引众人,这路有时不凭,但好好走,必定安全,并且通往家去。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