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b.摩押的呼求。这里的布景改变了。以赛亚彷佛听见了摩押的「内阁」在讨论该怎么办。他们在西拉开会,那是南端的一个地方,也许政府人员已经逃到那里,而向外求援。先知用难以喘息的希伯来文描述他们的惊惶。
1.羊羔素来是摩押人进贡之物,表示要求作为藩属。旷野:犹大南方的旷野,是从西拉出发的使团必经之地。掌权的是刻意模糊的写法。他们感到不得不向大卫王室进贡,但却仍说不出口。 2.政府虽因安全的顾虑而逃到西拉,但并没有不顾百姓,而他们会向犹大寻求保护,是因六十哩路以北靠近底本的血水处所传来的消息,那里受惊的摩押女子拼命想渡过亚嫩河,躲避敌人。 3~4b.记载了使团要带到锡安的信息。6首先,他们要求立刻提出建议(谋略)和决定(和合:行公平)(3ab节);接下来,他们以象征的说法提出自己的问题:他们好像眼睛被中午的日头照到,以致看不见,需要影子(3e节)来舒解;第三,他们要求让难民(「被赶散的人」)进入犹大(3d节),拒绝所有引渡的要求(不可显露,3e节);最后,他们要求从摩押被「赶散」的人,能成为寄居的外人(4ab节)。同居是√ gûr ,为暂居权或政治难民的专用语。 4c~5.以赛亚的回答。正如一样,对摩押的这番请求,以赛亚也提出他自己的回答。除了这篇资讯之外,我们没有其他的资料可以证明,在亚述侵犯的危机之中,摩押曾经请求犹大帮助(而按照当时的局势看来,这并非不可能),更没有回答的记录。但是以赛亚在这里的回答,与他的思想完全一致。在他的眼中,锡安的力量并不在于军事,而是在于神,以及神曾厚赐应许的大卫王朝。所以他回答道,目前的危机会过去(4cde节),但大卫的宝座将永远长存(5节)。话中的含义显然为,倘若摩押真正希望未来满有保障,就必须前来相信,进入神对大卫应许的保护范围之内。 第4cde节和第5节的文笔差异很大。讲到危机之时(4节),以赛亚是模仿使团激动的语气,但是讲到大卫王的安全时,他却改用庄严平静的口吻。他所要提供的内容为:脱离压迫和不安,进入有信心与盼望的平静把握中。第一,他向他们提供一位不变的神。慈爱是 ḥeseḏ ,即神对祂百姓立约(因此不会改变)的委身、祂的坚定不变,不会受时间与环境的影响,甚至百姓悖逆的时候,祂仍不改初衷。第二,有一个国度将存到永远。宝座……坚立,与摩押的经历正反向,人的政治命运何等脆弱。第三,有一位不容怀疑的王。在大卫家(直译:帐幕)中:不是篡位者,而是嫡传,有权统治,更重要的是,他乃大卫应许的继承人。「帐幕」比家更亲切,有「家庭」的味道,不单是住处而已。是这个用法极佳的诠释,而中「回家」的片语用法,也显明这一点。这位王是大卫的直系子孙,有权住在大卫自己的家中。第四,这位王将诚诚实实地治理(与脆弱、不可靠反向),有公平与公义(见的注释〕。这乃是神所应许大卫王朝的复兴。换言之,以赛亚提供给外邦人的,是锡安最美的弥赛亚盼望。他的信心一直是普世的:凡向锡安求援的,在大卫家的旗帜之下都会受到欢迎。 6~8.摩押之愁苦的说明。摩押又回到到眼泪中,暗示他们并没有接受在锡安可得保障的条件,而这里提出的原因为摩押的骄傲、狂妄,和忿怒。如果是要他们付出更多的贡物,或许不会伤到他们的骄傲,可是要向锡安的王臣服,这惟一的要求却让他们觉得代价太重。 6.四个名词,骄傲……骄傲……狂妄……骄傲,都出于√ ga ̄ʾâ ,「高高在上」。这个字好的一面是「满有威严」,;坏的一面则是「高傲」,自我价值的膨胀。忿怒( ʿeḇrâ )常指「(涨溢)的怒气」,可是这里的意思是「厚脸皮」,指每一方面的自我评估都高人一等。对这一切,以赛亚的评论为,她的夸大(虚构,活在不真实的世界里)是虚空的。惟有信心之路,相信神的应许,才是真实的道路。 7.所以(7节),引进了拒绝在锡安得保障的结果:哀号(7节)和枯萎(8节)。哀号……哀叹……忧伤:第一个词是以言词表达的忧伤,第二个词是指内心忧伤而生的「呻吟」,第三个词是忧伤到疲倦软弱的地步,所谓「伤恸欲绝」。吉珥哈列设:见。男人:「葡萄饼」(见 NIV 小字)。这个词的其他出处;;;无助于这里的解释,只说明了这种饼应当是很可口的。所以,倘若延伸的葡萄枝(8节)代表向外国伸展的影响力,或许「葡萄饼」便代表家里的欢乐与兴盛。 8.希实本和西比玛地点不明。雅谢;在摩押最北的边界上。旷野在东边,海在西边。整个图画描述一个国家向四方伸展其影响力。 9~12.神为摩押的哀伤。以赛亚仍然在讲摩押骄傲的后果:第7、8节是摩押的情形;第9~12节则是神的感受,祂为摩押的过去(所丧失的一切,9~10节)和未来(无处求救,11~12节)感到悲哀。 9~10.因此,「所以」(参7节)。我哀哭(9a节):主词可由我使他止息(10d节)看出。这里的思路与类似。当神以神圣的公义临到,祂也同样带着神圣的哀伤。只有我们才会觉得祂的公义与爱之间有矛盾;其实神的本性乃是一贯的,所有神的性情都是完全和谐的(诗一四五)。在,祂为摩押悲伤;现在祂哀哭,与雅杂人哀哭一样,直译为「在雅杂人的哀哭中」。祂的眼泪和他们的眼泪交织在一起;祂并非冷眼旁观世上的哀伤(虽然他们是自找的),乃是亲身参与其中(虽然这痛苦是祂公义的审判)。这里的注意力不在葡萄树的枯萎(8节),而在从前的葡萄园和葡萄收成时的欢乐。摩押选择骄傲之路,结果完全失去了喜乐;而当摩押在神所造的大地和其中的果实中找不到欢乐,神也感到十分难过。 11~12.应当和第9节一样,由「所以」引进(参7节)。这是摩押骄傲的第三个后果,重点也是神的哀伤,祂为骄傲令摩押走投无路感到悲哀。他们拒绝了锡安的拯救,而无论再花多少力气(疲乏),或再怎样烧香拜拜(祈祷),都找不到拯救。 13~14.摩押即将成废墟。以赛亚第二次提到「中间时期的应验」(见。三年之内将实现的预言,让人有理由可以相信神对未来更大的应许。这个预言或许是由摩押人的询问而导出的(。外邦使者特别要来找先知(如:以下)。亚述的危机使得巴勒斯坦诸国外交上往来频繁。如果以赛亚是趁摩押使团到访之时,公开的资讯,试图将他对他们国家将遭重大灾难的预感传给他们,也提供解决之途,或许会有一些摩押人到他那里去,要他进一步澄清。另一方面,先知运用向不存在的听众(摩押)发言的技巧,也是要教导眼前的听众(犹大);这一次他强调离开骄傲、归回信心的功课。若是如此,时间的因素不单指出这是中间时期的应验,因而成了相信神的理由,并且也造成适度的压力,要求人作出回应。照雇工:雇工对时间特别注意。所以,这里的三年意思是「三年整」。摩押的付款日期已经决定了。荣耀……群众:无论现今的情形多好、资源多丰富,都无法抗住灾难。从人而言,这场陷落或许「出乎意料」,但若是神已经下令,事情就决定了,而如果神的救恩遭到拒绝,就别无拯救之途。〔暂编注解〕摩押人从西拉派遣使者到锡安,献上羊羔为礼物,希望在犹大地安居。西拉就是以东的首邑彼得拉。
摩押难民虽然逃往「西拉」(以东的首都 参俄3- 6注 ),仍未觉安全,要往犹大寻求庇护,派使者将羊羔(摩押盛产羊 送予犹大首领。
你们当将羊羔奉给。当摩押臣服于暗利和亚哈的时候,向以色列所纳的贡物是羊羔和公绵羊。现在要摩押向犹大纳同样的贡物。
从西拉。见注释;。“西拉”意为“岩石”,据认为曾是以东首都的名字。摩押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城市,逃到旷野,在岩石间安家,处境凄凉。现在要他们纳贡承认“锡安女子的山”的主权。
1~5摩押的逃难者从他们在以东的避难所(“西拉”就是首都彼得拉 ),带“羊羔”进贡给犹大,要求犹大让他们重新定居在那里。
1-5 摩押人向犹大求庇护:摩押一向与以色列人为敌,如今国难当前,竟转向犹大求助。
1~5劝摩押服从大卫的王权。以赛亚劝亡国失亲人的摩押难民服从大卫的王权,献羊羔为贡物,以示归顺。在亚哈王(以色列-第7代 )之时,摩押王米沙将十万羊羔毛和十万公绵羊毛作为贡物献给以色列,以示和亲。以赛亚以此事为根据,是实质性的外交要求。在更深远的属灵意义上,指劝勉摩押顺服大卫王权的终极继承人基督。
【羊羔作贡品】摩押高原多处皆适合饲养羊,因此是摩押的主要经济来源,作为贡品也很恰当。亚述年表常常列出大笔贵重金属、奴隶、珍品的贡物(说战利品更恰当 )。不过,一般抽取属国的税额,羊对官员的日常生活更有用(亚述巴尼帕二世列出惊恐的赫人首领进贡了一千头牛 以及一万只羊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西拉】
这个字的意思是「石头」,只有作为地名出现过几次。最熟知的一次用法在,提到一处以东要塞被犹大的亚玛谢征服,有人认为就是彼特拉,或是现今的西拉,在布塞拉西北方两哩之遥。以赛亚所提的「西拉」还没有找到地点,但应该不是以东的那一地点,因为这段经文提到的其他地点都没有在以东版图里。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押的居民(“居民”原文作“女子” )在亚嫩渡口,必像游飞的鸟,如拆窝的雏。」
〔暂编注解〕描写摩押难民颠沛离开家园。
游飞的鸟。形象地描绘摩押的难民不知道到何处避难。
【亚嫩渡口】亚嫩山谷横贯三哩,是南北交通的最大障碍。渡口是指南北主要道路越过底本的干河交会点(一如摩押石碑上米沙所言 )。这里自然而然成为摩押人逃亡的必经之地,也是军事重镇,。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求你献谋略、行公平,使你的影子在午间如黑夜,隐藏被赶散的人,不可显露逃民。」
〔暂编注解〕有人认为这句话是被迫离开家园的摩押人对锡安说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先知劝告落难的摩押人。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一些。神已经惩罚了摩押。现在祂劝告其遭灾的居民采取正确的做法。从此以后他们应该公正仁慈地对待邻居。在神的子民犹大蒙难的时候,摩押人曾幸灾乐祸,。现在神劝他们要善待犹大,不要欺负被迫逃到摩押避难的人。他们要像夜间的黑影那样掩护难民,不要把他们出卖给的追逐者。
3-4上摩押使者向犹大求助,免得被敌人灭绝(「脱离灭命者的面」 )。
3~4我这被赶散的人: 为了躲避亚述等威胁,将逃往摩押的神百姓。
【】「求你容我这被赶散的人和你同居。至于摩押,求你作他的隐密处,脱离灭命者的面。勒索人的归于无有,毁灭的事止息了,欺压人的从国中除灭了。」
〔暂编注解〕劝摩押允许犹大被赶散的人到他们中间避难,把他们藏起来,不让灭命者找到。这个信息是在巴比伦惩罚犹大,数以千计犹太人到摩押避难的一个世纪以前传给摩押的。但后来摩押没有被注意到这个劝告,对犹大的苦难幸灾乐祸,所以有可怕的惩罚要临到摩押。
4下-5犹大国兴旺,不再受异邦辖制,国中有大卫的后裔作君王,以慈爱、公平治理百姓,因此为摩押所归向。有学者认为这君王预表日后的弥赛亚。
【】「必有宝座因慈爱坚立,必有一位诚诚实实坐在其上,在大卫帐幕中施行审判,寻求公平,速行公义。」
〔暂编注解〕必有宝座……在大卫帐幕中: 可能是指犹大希西家复兴时期,但真正的意思是指出生于大卫家的基督。与3、4节相联理解,既劝他们帮助正在承受痛苦的犹太人,也劝他们扶助所有时代患难中的神百姓。
第4节劝告摩押的话也适用于基督的国度。先知似乎展望大卫家的代表弥赛亚统治摩押的时候。给地上各国带来安全,平安和繁荣的不是残忍,而是仁慈。如果摩押愿意表现出仁慈,它的宝座将会坚立;否则,这个民族就会遭殃。神“听见摩押人”对祂的子民“的毁谤”,所以祂宣布“摩押必像所多玛”,并且祂会“向他们显可畏之威”。
【】「我们听说摩押人骄傲,是极其骄傲;听说他狂妄、骄傲、忿怒,他夸大的话是虚空的。」
〔暂编注解〕摩押人骄傲。骄傲自大是摩押最突出的弱点,是造成她毁灭的主要原因,。
他夸大的话。或“他的闲话”,“他的吹嘘”。。摩押的吹嘘是不真实而完全虚妄的。
6-7这两节有不同的解释:1这是犹大对摩押使者的答复 ── 犹大认为摩押的灾祸乃自取其咎,不予帮助;2这儿道出摩押遭灾的原因。
6~11由于摩押人的骄傲,犹大拒绝他们的要求。“葡萄饼”。作献祭之用。
6-14 先知为摩押狂傲遭罚而哀叹。
6~14因骄傲而失去属灵分辨力: 因骄傲而失去属灵分辨力: 与对列邦宣告审判不同,以赛亚在15章可怕的审判预言之后,提示预先躲过审判的方法。这段经文再次强烈弹劾摩押。因为摩押人非但没有接受以赛亚提出的劝告(1-5节 ),反而无视、拒绝。摩押拒绝以赛亚劝告的缘由:他们居住在高地 ,拥有包括亚嫩河在内的丰富水源,可以收获足够的粮食;蓄牧业很发达。他们不仅物质富饶,四围还修筑了坚固的要塞,成为当时繁荣的中心,极其骄傲。在今日世界政坛亦可看到,物质的富饶与坚固的国防,混淆个人与国家的属灵分辨力与道德情操。
【】「因此,摩押人必为摩押哀号,人人都要哀号。你们摩押人要为吉珥哈列设的葡萄饼哀叹,极其忧伤。」
〔暂编注解〕“葡萄饼”是摩押人所献的饼。
「吉珥哈列设」:即基珥(15:1)。
「要为...... 葡萄饼哀叹」:摩押盛产葡萄,以出产葡萄酒著名。国家遭难,不能出产葡萄制造葡萄饼,可见战祸影响之大,岂不令人哀叹?
摩押人必为摩押哀号。如果摩押人注意神的劝告,其王位就会在公义和慈爱中建立。但他们拒绝了,结果就是悲哀和灭亡。当厄运来临时,全国的人都在极大的痛苦中哀号。
设的葡萄饼。,。压缩的葡萄饼可能是吉珥哈列的主要产品之一。百姓在这里惋惜他们主要生计的损失。
【城市】以赛亚的神谕重新审视被毁的地区,描述摩押北区物质与经济上的损害,其中包括希实本与吉珥哈列设这些高地城市(有关基,以及雅谢(死海北端的雅谢废墟 )。西比玛与以利亚利记录于此,作为希实本地区的一部分,曾经也是流便所属领土,。西比玛的地点不确定,以利亚利则通常被认为是阿珥废墟,就在希实本遗址东北一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因为希实本的田地和西比玛的葡萄树都衰残了。列国的君主折断其上美好的枝子;这枝子长到雅谢延到旷野,嫩枝向外探出,直探过盐海。」
〔暂编注解〕「希实本」:本属流便支派,后为摩押占领。希实本与「西比玛」都出产葡萄。
「列国的君主折断其上美好的枝子」:或可译作「其上美好的枝子折断列国君主」,比喻摩押出产的葡萄美酒畅销外地,使列国君王醉倒。
「这枝子长到 ...... 盐海」:指摩押境内由北(「雅谢」 )至东(「旷野」 )及南(「盐海」 ),均种植葡萄。
这枝子……直探过: 以绘画的手笔描绘连到雅谢湖、延绵不断的葡萄地景象。
希实本。见注释。
西比玛。这个城市分配给流便支派,,因其葡萄而闻名。这个美丽和繁荣的葡萄之乡藤被残忍的侵略者毁掉了。西比玛在希实本附近,位置尚未确定。摩押的葡萄枝向四处延伸,暗示它的葡萄产品做成葡萄饼出口。
长到雅谢。希实本和西比玛繁茂的葡萄树向北延伸,甚至到北方的边界(在拉巴亚扪的西部或西北部 )的城市雅谢。雅谢原属基列,,。葡萄藤向东延伸到阿拉伯沙漠,向西越过死海,再到达隐基底的坡地上。以赛亚所描述希实本和西比玛繁茂和广大的葡萄园,展示了一棵葡萄藤向西面八方延伸的画面。
8~10以葡萄树比喻摩押将要受到的审判。以其国的主要物产象征整个国家。
8-12出产葡萄为摩押的经济命脉,灾难使摩押的经济严重受挫,国人再无欢乐可言,纵使向他们的神只祈求,也是徒然。
【】「因此,我要为西比玛的葡萄树哀哭,与雅谢人哀哭一样。希实本、以利亚利啊,我要以眼泪浇灌你,因为有交战呐喊的声音临到你夏天的果子,并你收割的庄稼。」
〔暂编注解〕正当葡萄收成的时候,竟有战祸临到,使收成大受影响。先知也为他们洒下同情泪(参11 )。
在和平繁荣的时期,这是收获者快乐的喊声,但在战争期间(见第7节注释 ),这是侵略者抢夺收成,毁坏树木和葡萄藤的呐喊声。《塔古姆》为“掠夺者已经来临”。先知和摩押的居民一同为他们的不幸而哭泣。
【】「从肥美的田中夺去了欢喜快乐;在葡萄园里必无歌唱,也无欢呼的声音。踹酒的在酒醡中不得踹出酒来,我使他欢呼的声音止息。」
〔暂编注解〕平常丰收是欢乐的时候,可是这时的葡萄园、酒的地方再没有欢乐的声音,因神降下惩罚,不赐丰收。
在田地和葡萄园中收获是尽情快乐和庆贺的时光。但欢笑将被眼泪所代替。
【】「因此,我心腹为摩押哀鸣如琴;我心肠为吉珥哈列设也是如此。」
〔暂编注解〕我心肠: 预言惨烈的审判,以赛亚再次吐露对摩押灾难撕心裂肺的心痛。
心腹。被希伯来人视为情感的所在。本节描述感情的波动,就像里拉琴哀婉的琴声,在演奏一首挽歌。先知与他所劝导的百姓表同情。
【】「摩押人朝见的时候,在高处疲乏,又到他圣所祈祷,也不蒙应允。」
〔暂编注解〕「在高处疲乏」:指在邱坛不断拜祭弄至身体疲乏。
在高处疲乏: 拜偶像的人认为不幸临到,是因为所拜的偶像暂时遗忘了自己。为了使那些神明心意回转,他们讨价还价,或求或欺,甚至自虐。这些变化无常的神明是撒但的方式,有时也灵验。然而,在造物之神看来,这些假神是可憎的,他们不可与不打盹、不睡觉的慈爱的神相提并论。
摩押人在他们神的邱坛旁礼拜,念咒语和祷词到了声嘶力竭的程度,基抹也不回答。
【】「这是耶和华从前论摩押的话。」
〔暂编注解〕从前。,5,7。说明以赛亚的信息只是重复了以前已经传达的信息。
13-14神必按照祂所说的时间(「雇工的年数」 指精确的时间计算 ),使预言应验。亚述王撒珥根于主前七一五年征服亚拉伯之西北部族,当时亚述军途经摩押,有可能将这地蹂躏洗劫一番,使境内人民饱受战祸之苦,应验这处的预言。
【】「但现在耶和华说:“三年之内,照雇工的年数,摩押的荣耀与他的群众必被藐视,余剩的人甚少无几。”」
〔暂编注解〕“三年”有确定之意,就象雇工的年数。摩押人曾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和亚拉伯等民族攻打过,摩押在人类历史上湮没了。
“三年之内”。主前732年(提格拉毗列色的入侵 ),或715年(撒珥根 ),或701年(西拿基立 )。“照雇工的年数”。即较短不是较长,因为雇工总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
雇工的年数: 如同雇工按所劳得工价,摩押也将照它的罪承受应得的审判。“三年之内”,似乎并非按字面意思,可能是指B.C.734提格拉毗列色的入侵。
三年之内。以前所宣布对摩押的惩罚,没有确定时间。
雇工的年数。雇工工作的期限只是按照合同的要求。他留下的时间不能超过那个时间。不久降临摩押人的惩罚也是这样。惩罚的时间既已确定,就不大可能推迟。
甚少无几。摩押将不会完全毁灭。总有人幸免于难,但剩下的人又少又软弱。
【摩押的命运】虽然没有哪一历史事件可以看出先知对摩押发出的神谕,但很有可能沙漠部族或是亚述军队穿越该区时袭击它而造成此处描述的破坏。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慈爱的宝座】「必有宝座因慈爱坚立。」
古时宝座不是因慈爱坚立,而是流血、凶暴与武力。先知对摩押的劝告,当摩押人在危急的时候,难民集中在亚嫩河的交叉处,他们疯狂地逃离征服者的铁蹄,要与历代的仇敌以色列人讲和,希望以色列人不再记恨,而给予他们避难。他说,当这事发生的时候,他们的吁求一定会得着允诺,因为那时宝座已经在恩慈中坚立了。古时的仇恨已经遗忘,一切旧隙也都不再计较,以色列人必保护他们,以色列人好似沙漠中的岩石,使惊怕的群众都有避处,虽然在午正炎热的日头把地烤得火热。
谁独坐在宝座上,有恩慈与真实,在祂的审判者中寻求公义,为被压迫者维护呢?除了大卫家的王以外不可能有别人了,他的王位永无穷尽。你若是避难者,从你的住处逐出,好似惊弓之鸟惧怕地飞来飞去,炎阳正热炙非常,你站在亚嫩河交叉之处,海面是仇敌,面面是死路一条,你最好还是送羊羔到锡安山,与那边的王和好,求宽恕与救恩。记得祂虽是王,祂的宝座却在恩慈中坚立。祂的影子如午正的黑夜,祂会遮蔽你,保护亡命者(第三节 )。
—— 迈尔《珍贵的片刻》
「必有宝座因慈爱坚立。」
世界的宝座,都染着血迹,是暴力争夺的结果,尽是权术的成果,也靠权术维持。这个虚谎的世界上,几乎不容诚实有立足的地方。
但弥赛亚国度,在神所定的时候,要显明出来:必有宝座因慈爱坚立,
必有一位诚诚实实坐在其上,
在大卫帐幕中施行审判,
寻求公平,速行公义。摩押在遭难的日子,逃难到邻国以东。西拉是以东的首邑彼得拉,建造在山岩高处,坚固可守;“西拉”在希伯来文是“岩石”“陡崖”的意思。人所倚恃的是坚城高垒;但先知劝告摩押,不要仰望那些,要从逃难所到的地方,向犹大地耶路撒冷送贡物,“当将羊羔奉给那地掌权的,从西拉往旷野,送到锡安城的山”。
有的摩押难民,失去了家乡,流离在亚扪边界的亚嫩河渡口,“像游飞的鸟,如拆窝的雏”,孤苦无依,情况很可怜。先知也劝告神的子民,显出爱心,将当行的路告诉他们,收容他们,作他们的避难所。
摩押的眼睛,只要转向西方的犹大国,归向耶路撒冷,就可以得到救恩。当许多年前,摩西登上尼波山,望约但河西的应许之地,就在摩押边境;那颗年老的心,奋发无限的向往。不过,摩押有一项拦阻,使那条路不但绵长,而且是不可逾越的深渊,不仅比约但河更宽,而且比死海更没有盼望。那就是他们的骄傲:“我们听说摩押人骄傲,是极其骄傲;听说他狂妄,骄傲,忿怒,他夸大的话是虚空的。”
摩押无论如何,也不想把羊羔送到锡安山,不想再向犹大国纳贡。他是宁死也不低头!如果有骨气,是好的;但不是强项悖逆,拒绝救恩。
今天许多人的问题,也是骄傲,成为蒙恩的最大拦阻。他宁肯向人奔走求救,明显是愚昧无望的;他坚持投靠势力,是脆弱的苇杖,甚至到奴颜婢膝的地步;只是不肯谦卑向神。只有坐大卫宝座的主,是诚实可靠的主,永远的主;只有祂是施行慈爱的神,唯一的救恩。快归向祂吧。── 于中旻《以赛亚书笺记》